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论文范文

2023-09-29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论文范文第1篇

1.1 水泥水化热产生裂缝

在配置混凝土的时候, 往往会出现一些水化热。如果混凝土当中的水泥含量越高, 则出现的水化热也就越大, 另外, 如果水化热值逐步变大, 也容易造成混凝土的材料出现内部升温的情况, 而很大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很容易导致应力形变的出现, 造成开始逐步凝结硬化的混凝土出现一定量的裂缝。依照统计数据可以发现, 当前混凝土建筑施工的时候, 特别是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 因为水泥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出现的裂缝达到了混凝土出现裂缝比例的80%以上。显而易见,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 特别是在进行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 一定要关注水泥水化热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1.2 温度裂缝

出现大幅度的温度变化可能会造成混凝土的结构出现一定的膨胀或者是收缩, 在膨胀或是收缩的过程中, 由于受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就会导致混凝土的内部出现一定的温度应力。在此条件下, 温度应力与温差的大小呈正比例关系。浇筑完大体积混凝土以后, 混凝土的内部水泥会出现一定的水化反应, 出现很大的热量, 造成混凝土的内部出现较大的温升, 另外, 这些出现的热量不容易散发;但是混凝土的外部温度通常和附近的环境温度趋同, 这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一定的内外温差, 如果出现了达到25摄氏度以上的温差, 混凝土就会出现外边界混凝土的约束作用, 如果温度导致的膨胀达到其抗拉强度的时候, 就会在混凝土的外部出现一定的裂缝。

1.3 收缩裂缝

(1) 裂缝自身收缩。如果没有很好地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水泥由于水化作用就导致水分大量的消耗, 降低了水泥凝胶孔的液面, 就会导致混凝土当中出现一定的干燥效应, 导致混凝土出现结构体积缩小的问题, 降低了相对湿度, 造成了混凝土的收缩。在出现水化作用的时候, 由于水分逐步减小, 在混凝土的内部出现了养护不当或者是水分不足的时候, 就会导致结构细孔出现一定的负压, 造成自身收缩裂缝的出现。

(2) 裂缝干缩。在大体积混凝土逐步开始进行凝结硬化的时候, 由于出现大量的水分蒸发, 造成表面水分出现很快挥发的情况, 导致这些位置的体积出现较大的收缩, 而在混凝土的内部, 由于水分散发的速度比较慢, 造成混凝土的体积收缩的比率低, 这就导致混凝土的结构出现内部收缩和外部收缩不同步的问题, 导致一些干缩裂缝的出现。

1.4 钢筋锈蚀

混凝土保护层面的厚度无法达到要求, 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而出现一定的侵蚀和炭化问题, 造成钢筋出现锈蚀的情况, 造成钢筋的氧化膜出现了非常大的破坏, 这个时候, 混凝土所含的水分以及氧气就容易和钢筋里面的铁离子进行反应, 而导致锈蚀的出现, 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锈蚀物——氢氧化铁, 这个物质的体积会扩大2~4倍, 导致膨胀应力的出现, 造成混凝土出现剥离或者开裂等诸多问题。

2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措施

2.1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如果要大范围地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进行控制, 需要合理选择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 通常条件下可以选择一些诸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等水泥品种, 这些水泥属于中低热水泥, 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大幅度地控制水化热的情况。还可以使用一些外掺剂来让混凝土的和易性加强, 对水化热现象进行合理的控制。

2.2 加入外加剂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在混凝土当中需要进行一些外加剂的渗入, 主要作用是缓凝、增速、减水, 对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和流动性进行合理的控制, 另外使用一些外加剂对水化热的过程进行控制, 可以延后热峰的出现时间。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通常条件下与尺寸、结构等息息相关, 混凝土的温度通常条件下会随着结构尺寸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需要让施工工艺改变, 一定要对施工工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做好分块浇筑、分层浇筑的工作, 让散热的效果增加, 避免较大的约束, 让裂缝产生的概率降低。

2.3 选择好施工时间

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 不能选择一些风力较大的气候, 或者在午间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 午间的温度相对较高, 而风力较大, 会让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 让出现裂缝的概率增加。大体积混凝土楼板浇筑的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合理控制混凝土入模的温度, 并且对材料配比进行优化。

2.4 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规范性, 依照实际情况的不同, 科学合理的配置软件、硬件设备, 并且依照施工技术来对施工工作进行严格开展。在进行施工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 需要与企业自身条件相结合, 根据我国的现行法律和规定进行操作。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落实制度, 并且重视细节。在施工操作的过程中严格做好监管工作, 判断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是否与实际操作相吻合。如果出现问题, 需要立刻叫停, 并且及时进行改正。

2.5 混凝土养护

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 在养护的过程中会让水化反应的速度改变, 让混凝土的强度产生较大影响。在养护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混凝土湿度符合要求, 并且保证温差, 并且可以在操作过程中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这样能够让混凝土收缩率得到控制, 在养护混凝土的时候, 一定要对混凝土的水化热进行合理的控制, 让混凝土浇筑之后的温度梯度和最高温度降低, 这样才能让混凝土更好的硬化凝结。

结束语

影响混凝土裂缝的因素多种多样, 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一定要合理的优化原材料, 对混凝土进行合理配比, 适量添加外加剂, 只有如此才能让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概率降低。

摘要:伴随当前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大体积混凝土逐步开始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 然而当前在使用大体积的混凝土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诸如裂缝等问题, 大大影响了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造成工程的使用寿命缩短。本文着重分析和研究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的要点和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奕丰.浅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J].广东建材, 2015 (03) :37-40.

[2] 张韶惠.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J].江西建材, 2017 (01) :300.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温度 裂缝 养护 引言

随着经济和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 ,现代建筑中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也越来越多 ,如高层建筑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它们的主要特点就是体积大 ,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 ,内部温度升高比较快。当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 ,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众多工程实践证明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比较大 ,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机率较多 ,稍有差错 ,轻者会影响建筑物的抗渗性能和外观质量 ,重者还会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 ,甚至造成坍塌事故 ,从而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 ,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和控制温度裂缝的出现 ,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1、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要求高 ,施工时如无特殊情况 ,一般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浇筑后 ,水泥因水化反应引起水化热 ,由于混凝土体积大 ,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 ,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容易散发 ,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 ,而混凝土 表面则散热较快 ,与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大的温度差 , 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 ,表面产生拉应力。同时在浇筑初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强度很低 ,对水化热急剧温升引起的变形约束不大 ,温度应力比较小。 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长 ,其弹性模量和强度相应提 高 ,对混凝土降温收缩变形的约束越来越强 ,即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 ,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能抵抗温度应力时 ,即产生温度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1 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 ,这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的主要热量来源。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截面的厚度大 ,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

部不易散发 ,会引起混凝土内部急剧升温 ,造成较大的内外温差 ,从而产生温度裂缝。

1.2 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与地基整体浇筑在一起 ,当 温度变化时会受到地基的限制 ,因而产生外部的约 束应力。当混凝土早期温度上升时 ,产生的膨胀变 形会受到约束面的约束而产生压应力 ,而此时混凝 土的弹性模量很小 ,徐变和应力松弛却较大 ,与基层连接也不太牢固 ,因而压应力较小 ,但是当温度下降时 ,则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若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就会出现垂直裂缝。工程实践证明 ,当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 25℃时 , 产生温度裂缝的几率就小的多。由此可见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改善约束条件 ,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

1.3 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间 ,外界气温的变化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有着重要影响。混凝土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 ,浇筑温度又影响着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不易散热 ,其内部温度有的工程竟高达 90 ℃以上 ,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如外界气温下降 ,特别是气温骤降 ,会加大混凝土的温度梯度 , 温差愈大 , 温度应力也愈大。此时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 ,表面产生拉应力 , 当这个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 ,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裂缝。

2、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 ,特别在 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而引起的温度差。在施工时 ,必须从原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养护、温度检测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才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

2.1 原材料的选择

⑴ 选用发热量低初凝时间较长的水泥 如矿渣水泥。尽量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减少水泥 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 ,降低混凝土的温升,提高混凝土硬化后的体积稳定性。为保证减少水泥用量后混凝土的强度和坍落度不受损失 ,可适度增加活性细掺料替代水泥。例如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减少水泥 用量 ,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 但掺量不能大于30 % 。

⑵ 粗细骨料级配良好。通过试验选择合理的 石砂级配。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 ,骨料尽量选用较大的粒径 5 -40mm, 要具有较好的级配。 同时必须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泥量 ,石子的含泥量 控制在 1 %以下,砂的含量在 2 %以下 ,这样既提高了混凝土抗压强度 ,又可以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的用 量。

⑶ 加适量的缓凝剂 ( 如木质素磺酸钙) 。掺加 缓凝剂不但可以延缓水化热的释放速度、推迟温峰的出现并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还可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 ,减少水和水泥用量 ,从而降低水化热。

⑷ 拌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原材料均需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2施工技术措施

在炎热夏季进行施工时 ,要采取下列措施对材料进行降温 : ① 提前1周以上的时间将水泥入库降温 ,并保证水泥仓库有良好的通风;

②砂石堆进行覆盖 ,避免阳光直射 ,必要时向 骨料喷冷水;

③ 防止搅拌机在阳光照射下温升过高 ,可采用搭凉棚的方法为搅拌机遮荫;

④混凝土宜现场采用冷水拌制。

⑵ 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而且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5h,浇筑时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最高浇筑温度不得超28℃,在浇筑混凝土时投入适量的毛石 ,以吸收热量并节约混凝土 ;在浇筑的混凝土内部预先埋置冷却管 ,用循环水来降低混 凝土内部温度峰值延缓升温速度 ;浇筑时若外界气 温过高 ,可采用在输送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的方法。

⑶ 在施工现场要对商品混凝土逐车进行检查, 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检查混凝土量是否相 符,严禁混凝土搅拌车在施工现场临时加水。混凝土搅拌车到场等待时可采取向搅拌罐上喷冷水的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⑷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一次浇注的混凝土不可过高、过厚, 以保证混凝土温度均匀上升。对于断面相差很大的结构和剪力墙的孔、洞、口 处 ,应先浇灌较深的部位 ,待静止 1~2h 混凝土沉降后 ,再与断面或孔洞上部的混凝土一起浇筑。墙板混凝土宜采用非泵送混凝土 ,利用塔吊和人力推车连续进行 ,以避免施工冷缝的出现。

⑸ 可以适当在混凝土中掺加合成纤维。混凝土中掺入合成纤维后 ,可使数以千万计的纤维三维均匀的分布在混凝土内部,混凝土塑性阶段干缩及冷缩所产生的表面一旦延伸到合成纤维即可停止发展。

⑹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遵循“同时浇捣、分层推进、一次到位、 循序渐进”的成熟工艺,薄层浇捣,均匀上升,以利于散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应尽量扩大浇筑工作面 , 分层浇捣 ,逐步推进。要严格控制振捣的时间及插 入深度 ,防止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振。

根据结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方法可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的浇注方案。如图1所示。

①图1a全面分层:在第一层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毕后 ,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

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 ,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情况 ,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 ,从 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②图 1b 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 ,逐渐上移。混凝土的振捣 也要适应斜面分层浇筑工艺 ,一般在每个斜面层的上、下各布置一道振动器。上面的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 ,保证上部混凝土的捣实 ,下面一道振动器 布置在近坡脚处 ,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的向前推进 ,震动器也相应跟上。

③图1 c 分段分层 : 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 ,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 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⑺振捣时振动棒应尽量垂直插入 ,快插慢拔 , 插点交错 ,均匀布置。在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 ,应深 入下一层约 50~100mm, 以消除层间的接缝。振捣时间以表面基本水平并出现水泥浆,混凝土不再冒气泡、不再明显坍落为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凝结前的适当时间内进行二次振捣 ,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 度 ,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

⑻冬季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 ,为防止表面散热过快 ,造成过大的内外温差,应在外部覆盖保温材料或者进行短时间加热 ,拆模后迅速回填土方以利保温。 2.3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 作。养护时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以便控制混 凝土内外温差 ,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 况,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 ,拆模后应立即回填土或覆盖保护。同时要预防冬期骤冷寒潮气候影响 ,以控 制内外温差 ,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 ,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梯度引起混凝土的 开裂。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阶段防止温度裂缝的措施主要有 :

⑴ 浇筑后2h采用塑料膜对表面覆盖,可有效增加混凝土的表面温度 ,减小总温差。若在冬季施工需在塑料膜上面加上草垫保温等。

⑵ 混凝土浇筑后 ,应在终凝后两小时开始带水养护 , 养护期14天以上。夏季浇筑大体积混凝土 时 ,可采用积水养护的方法。在混凝土表面上用砖砌成浅水池 ,然后放入 300mm 深的水 ,起保护和养护双重作用。

⑶ 冬季施工时 ,在结构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 ( 如草袋、锯木、湿砂等) ,在 缓慢的散热过程中 ,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 ,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 25 ℃。

2.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检测措施

要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温度控制 ,就必须进行科学检测。设置测温点 , 以便了解内外温差的数据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以保证控制的准确性。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检测要在混凝土浇灌完毕后 2 天开始 ,检测时间为1个月 ,在前面7天 ,每隔2 小时测温一次 ,以后每隔8小时测温一次。在浇筑混 凝土时 ,采用预埋温度传感片和测温仪 ,一般布置上中下三个混凝土内部测温点和一个混凝土表面控制的测温点,从浇筑开始测温,浇筑完后根据温控指标及时调整保温、保湿等养护条件。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检测应注意以下几点 :

⑴ 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 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 ℃,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 ,不大于25 ℃~30 ℃。

混凝土拆模时 ,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 20 ℃。

⑶ 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 , 按时按孔测温 ,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 ,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汇报。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 ,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

⑸ 测温时若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达到 25 度或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材料选择、施工技术与养护措施直接关系到结构的使用性能 ,若不能很好的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采取的

相应施工措施 ,实际生产当中就很难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虽然大体积混凝土很容易产生温度裂缝 ,但是大量的科学研究以及成功的工程实例都表明:只要我们在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以及 后期的养护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是完全可以避免危害结构安全的温度裂缝的产生。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论文范文第3篇

一、摘要

二、前言

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裂措施概述3.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3.2防止裂缝的措施 3.3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四、小结

一、摘

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进行了一次概述。重点对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防治作出阐述。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裂缝

防裂措施

施工方法

二、 前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筑技术的日新月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大型现代化建筑和构筑物不断增多,混凝土结构因其材料物美价廉、施工简便、承载力大、可饰性强的特点,得以被广泛应用,于是大体积混凝土也由此成为构成大型建筑或构筑物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目前国内尚无一个确切的定义。日本建筑学会标准(JASS5)规定:“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80㎝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的最

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C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美国混凝土学会(ACI)规定:“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采取措施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由此就引出了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问题,如果裂缝一旦形成,特别是基础贯穿裂缝出现在重要结构部位,将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削弱构件的承载力,同时可能危害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裂措施概述

3.1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产生裂缝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是结构型裂缝,是由外荷载引起的,包括常规结构计算中的主要应力以及其他的结构次应力 4

造成的受力裂缝。二是材料型裂缝,是由非受力变形变化引起的,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本文主要探讨材料型裂缝。其中具体原因如下。

3.1.1 温度应力引起裂缝(温度裂缝)

目前温度裂缝产生主要原因是由温差造成的。温差可分为以下三种:混凝土浇注初期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水化热积聚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常使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温度为室外环境温度,这就形成了内外温差,这种内外温差在混凝土凝结初期产生的拉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另外,在拆模前后,表面温度降低很快,造成了温度骤降,也会导致产生裂缝;当混凝土内部达到最高温度后,热量逐渐散发而达到使用温度或最低温度,它们与最高温度的差值就是内部温差;这三种温差都会产生温度裂缝。在这三种温差中,较为主要是由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

3.1.2 收缩引起裂缝

收缩有很多种,包括干燥收缩、塑性收缩、自身收缩、碳化收缩等等。这里主要介绍塑性收缩。 3.1.3 塑性收缩

在水泥活性大、混凝土温度较高,或在水灰比较低的条件下会加剧引起开裂。因为这时混凝土的泌水明显减少,表面蒸发的水分又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此时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仅仅受到一点拉力,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不均匀的裂缝,出现裂缝以后,将进一步加大混凝土体内的水分蒸发,于是裂缝进一步扩展。 3.2 防止裂缝的措施

由以上分析,材料型裂缝主要是由温差和收缩引起,所以为防止裂缝的产生,必须最大限度的降低温差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具体措施如下。 3.2.1优选原材料

一. 水泥

由于温差主要是由水化热产生的,所以为了减小温差要尽量采用早期水化热低的水泥,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低热或中热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发热量270~290kJ/kg)、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另外,在不影响水泥活性的情况下,要尽量使水泥的细度适当减小,此外水泥的细度将会影响水化热的放热速率,试验表明比表面积每增加100cm2/g,1d的水化热增加17J/g~21 J/g,7d和20d均增加4 J/g~12 J/g。

二. 掺加粉煤灰

为了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并提高和易性,可以掺部分粉煤灰,掺入粉煤灰主要有以下作用:①由于粉煤灰中含有大量的硅、铝氧化物,其中二氧化硅含量40%~60%,三氧化二铝含量17%~35%,这些硅铝氧化物能够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二次反应,是其活性的来源,可以取代部分水泥,从而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热胀;②由于粉煤灰颗粒较细,能够参加二次反应的界面相应增加,在混凝土中分散更加均匀;③同时,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应进一步改善了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使混凝土

中总的孔隙率降低,使硬化后的混凝土更加致密,相应收缩值也减少。但粉煤灰的掺量不宜过多,在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粉煤灰的掺量。

三. 骨料 (1)

粗骨料

由于粗骨料级配越好,孔隙率越小,总表面积越小,每立方米的用水泥砂浆量和水泥用量也越小,水化热就随之降低,有利于防止裂缝的产生。所以应尽量扩大粗骨料的粒径且粗骨料含泥量≤1%.

(2)

细骨料

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和中粗砂,最好用中粗砂,因为其孔隙率小,总表面积小,可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裂缝,但要控制砂子的含泥量,含泥量越大,收缩变形就越大,裂缝就越严重,因此细骨料尽量用含泥量≤3%中粗砂。

四. 加入外加剂

加入外加剂后能减小混凝土收缩开裂,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有以下影响:

(1)减水剂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减水剂主要用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保持混凝土一定强度时减少水泥用量,有利于防止开裂。

(2)缓凝剂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缓凝剂的作用一是延缓混凝土放热峰值出现的时间,由于混凝土的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增大,当放热峰值出现时,混凝土强度也增大了,从而减小裂缝出现的机率,二是改善和易性,减少运输过程中塌落度损失。

(3)引气剂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引气剂的应用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十分有利。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混凝土抗裂性能。但需注意的是:外加剂不能掺量过大,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3.3 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3.3.1 混凝土的拌制

(1)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计量,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出机塌落度。

(2)要尽量降低混凝土拌合物出机口温度,拌合物可采取以下两种降温措施:一是送冷风对拌和物进行冷却,二是加冰拌合。

(3)搅拌后的混凝土,应及时运至浇筑地点,入模浇筑。在运送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灰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现象,如发生离析现象,必须进行人工二次拌合后方可入模。

3.3.2 混凝土浇注、拆模

(1)混凝土浇注过程质量控制

浇注过程中应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一下振动均匀。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以20~30s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间距均匀,以振捣力波及范围重叠二分之一为宜,浇注完毕后,表面要压实、抹平,以防止表面裂缝。另外,浇注混凝土时要求分层浇注(分层的时间间隔做到有利于散热),分层流水振捣,同时要保证上层混凝土在下层初凝前结合紧密。避免纵向施工缝、提高结构整体性和抗剪性能。 (2)浇注时间控制

尽量避开气温较高的时间浇注,若由于工程需要在夏季施工,则尽量避开正午高温时段,浇注尽量安排夜间进行。 (3)混凝土拆模时间控制

混凝土在实际温度养护的条件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最低温度差控制在25℃以内,预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降不超过9℃以上允许拆模。 3.3.3 做好表面隔热保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主要是由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的。混凝土浇注后,如果此时受到冷空气的袭击,或者过份通风散热,使表面温度降温过大将很容易产生裂缝,所以在混凝土在拆模后,特别是低温季节,需立即采取表面保护。防止表面降温过大,引起裂缝。另外,当日平均气温在2~3d内连续下降不小于6~8℃时,28d龄期内混凝土表面必须进行表面保护。 3.3.4 养护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这样可防止干缩裂缝,促进混凝土强度的稳定增长。一般在浇注完毕后12~18h内立即开始养护,具体要求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大坝水泥、矿渣大坝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21天。

3.3.5 通水冷却

若在高温季节施工,则要在初期采用通冷水来降温,但注意,通水时间不能过长,因为时间过长会造成降温幅度过大而引起较大的温度应力。

四、小结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和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须从材料、设计、施工和维护四个方面综合解决。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配合成熟的技术措施,在理论上提出可行的控制措施,在实践操作中采用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技术。材料配置、施工组织方面,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操作,不断改进操作工艺,加强养护,以预防和减少裂缝的产生,将工程裂缝损害控制在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 龚召熊:《水工混凝土的温控与防裂》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2] 戴镇潮:《大体积混凝土的防裂》 混凝土,2001, [3] 覃维祖:《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

混凝土,2001 [4] 迟陪云:《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起因及防裂措施》

混凝土,2001,

[5] 康方中:《浅谈现浇商品混凝土楼板变形裂缝的成因和防治》

混凝土,2003,

[6] 段 峥:《现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混凝土,2003,

[7] 尤启俊:《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抗裂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2004,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淮南矿业集团顾北煤矿选煤厂—落煤筒地下通道防水等级为二级,为保证地下通道防水工程质量,从设计到施工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水技术,本文拟对此作一介绍,重点阐述混凝土结构自防水、SBS活性沥青复合胶卷材防水层、桩体四周与混凝土底板接触部位采用金汤水不漏修平、膨胀止水条防水施工措施. 关键词:地下防水 综合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顾北煤矿储煤厂落筒地下通道,基础底板厚1200mm,基础底板底标高-8.4m.柱基采用CFG柱,桩头嵌入基础底版100mm,地下水位标高-2.5m。

该工程地下室设计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通道采用刚柔结合的防水体系,即地下通道、底板、外墙采用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外加一层SBS改性沥青复合胶防水卷材(4mm厚).桩头防水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及金汤水不漏防水材料,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带. 2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该工程基础底板和地下室外墙自防水采用C30P8防水混凝土,基础底板厚1200mm,外墙厚40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施工过程中将混凝土的抗渗性、密实度及防止有害裂缝的产生作为控制重点,确保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 2.1预拌混凝土供应

与搅拌混凝土厂家签订合同时,要求其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及掺量上严格控制,对混凝土数量,使用水泥的质量,外加剂品种,砂石骨料的粒径,坍落度,混凝土初终凝时间供应速度及碱含量等均作详细要求。

2.1.1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

2.1.2选用中砂,细度模量2.5~3.0含泥量≤2%,在可泵送情况下,粗骨料选用5~30mm连续级配石子,含泥量≤1%,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

2.1.3外加剂采用复合型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4%,掺入外加剂时,混凝土有适度的膨胀性能和较小的后期收缩落差,且不泌水,不离析,可泵性好,具备良好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

2.1.4掺入粉煤灰,本工程粉煤灰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 2.2混凝土浇筑施工

2.2.1采用适当的浇筑方法.在基础底板浇筑过程中“斜面分层、薄层浇筑、循序退打、一次到顶”的连续浇筑方法,施工中注意上下层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不得超过初凝时间。

2.2.2改善浇捣工艺.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流淌斜坡度,在每条浇筑带前、中、后各布置3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振捣手负责出管混凝土的振捣,使之顺利通过面筋流入底层;第二道设置在中间部位;第三道设置在坡角。振捣时控制好振捣方式及时间,避免漏振及过振。

基础底板上表面进行二次压光,即混凝土出现初凝后再进行一次压光,封闭混凝土表面很小的收缩裂缝。

2.3混凝土测温及养护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必须做好测温养护工作。本工程浇注时气温高达33℃,基础底板浇筑完毕后,采用JDC-2建筑电子测量仪进行测温。密切注意混凝土中心最高气温,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25℃。采用浇水养护并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和表面脱水产生干缩裂缝,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3 SBS改性沥青复合胶卷材防水层

该工程防水采用1层SBS改性沥青复合胶防水卷材(4mm厚)。进场的防水卷材具有产品的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符合规定的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场进行抽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施工。

3.1工艺流程

清理基层→涂刷基层处理剂→细部附加增强处理→弹基准线→热熔铺贴卷材→搭接缝处理→防水保护层施工

3.2清理基层

基层必须牢固,无松动,空鼓,起砂,裂缝,凹凸不平等现象,含水率小于9%。基层若高低不平或凹坑较大时用掺胶的1:3的水泥砂抹平,阴阳角处做成圆弧形。

3.3涂刷基层处理剂

在基层表面满涂一道用汽油稀释的氯丁橡胶沥青胶粘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和漏底,以隔离基层水分上浮,增加卷材与基层粘接力。基层处理剂涂刷完毕后,经8h以上达到干燥程度方可进行热熔法施工,以免失火。

3.4细部附加增强处理

对于阴阳角、桩根部以上100㎜等部位做增强处理。做法是先按细部形状将卷材剪好,不要加热,在细部贴一下,视尺寸、形状合适后,再将卷材的底面(有热熔胶的一面)用手持汽油喷灯烘烤,待其底面呈熔融状态,即可立即粘贴在已涂刷一道密封材料的基层上,并压实铺牢。

3.5弹基准线

在已经处理好并干燥的基层表面,按照所选卷材的宽度留出搭接缝尺寸,即要求同一层卷材长边和短边搭接均不得小于100mm,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相互错开1/3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将铺贴卷材的基层线弹好,以便按此基准线进行卷材铺贴施工。

3.6热熔铺贴卷材

施工采用“滚铺法”,先将整卷卷材置于铺贴起始端,对准已弹好的基准线,先将端部卷材铺贴牢固。起始端卷材粘牢后,用喷灯对准卷材和基层的夹角,加热卷材和基层,至卷材底层胶层呈黑色光泽并伴有微泡,及时推动卷材滚进行粘贴,后随一人进行排气压实工作。在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卷材的搭接留在平面上,且距离立面600mm。

3.7保护层施工

地板防水保护层采用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时注意不破坏防水层,并及时养护。防水卷材用甩搓部位首先用塑料布盖严,再用砖和砂浆压住封闭盖严,局部用胶合板加强保护。地下室外墙防水卷材经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50mm厚聚乙烯泡沫板保护层施工。聚乙烯泡沫板保护层施工后直接进行回填土。

4 桩头四周防水施工 该工程要求桩头锚入基础底板100mm,桩头与基础底板混凝土间的结合越好,工程基础的整体性能,防水性能,防震性能就越好。如果采用卷材式涂膜防水材料,桩头与基础底板之间会形成一道隔离层,不利于桩与基础底板的整体结合,并且卷材式涂膜防水材料都要求基层面平整,但是桩头及桩身平整度根本达不到要求,须另外进行桩头修补,不仅增加工程量,还延长工期,根据上述特点,该工程桩身四周选用金汤水不漏及膨胀止水条相结合的桩基防水施工方法。

金汤水不漏沿着桩身周围修补找平,可防止地下水从桩身缺陷部位渗水,然后表面再放一圈膨胀止水条。

4.1工艺流程

桩身四周清理剔凿→用水冲洗干净→抹金汤水不漏找平层→放置止水条→与垫层随打随压光→SBS防水卷材→50mm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4.2桩身四周处理

桩头凿到设计标高以后,开始用手锤剔桩身四周凸出部位的混凝土及蜂窝内的泥土,疏松结构,直到见坚硬混凝土基层,用水冲干净。

4.3桩身局部处理

当桩身清理干净后,用金汤水不漏从桩根部往上找平一圈高10cm,特别是桩体中侧面的蜂窝必须填塞密实,同时开始浇筑垫层,边浇筑边放置止水条。

5 变形缝、施工缝等细部防水措施

变形缝、施工缝等细部构造是地下防水工程中的薄弱环节,处理不当会导致渗漏。变形缝处采用固定式橡胶止水带安装,施工缝采用止水钢板。

5.1为保证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地板以上700mm墙身留设水平施工缝,防水采用止水钢板。

5.2变形缝处防水措施

在地下通道每段从底板、立壁及顶板一圈。变形缝采用固定式橡胶止水带,每边埋入混凝土宽度相同,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根据变形缝设置,隔一段浇筑一段,每段顶板和立壁一起浇筑不留施工缝。底板埋入式橡胶止水带,要把止水带下部的混凝土振捣密实,然后将铺设的止水带由中部向两侧挤压按定,再浇筑上部混凝土,墙体内的橡胶止水带,用成型的钢筋加固,采用和易性较好的混凝土,避免止水带周围骨料集中。

墙体变形缝两侧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并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振捣,切勿漏振或过振。棒头不得碰撞止水带。

5.3穿墙螺栓

地下通道外墙模板全部采用带止水环的穿墙螺栓,止水环的焊接质量必须逐个验收。防止有漏焊点等焊接不合格的现象而导致漏水。对拉螺栓两端放置塑料块堵头,拆模后将螺栓沿平凹底割去,再用膨胀水泥砂浆封。

6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论文范文第5篇

1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

1.1 荷载引起的裂缝

1.1.1 直接应力裂缝

指在外荷载的直接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导致直接应力裂缝的主要原因为:设计计算阶段结构计算时不计算或部分漏算;计算模型不合理;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荷载少算或漏算;内力与配筋计算错误;结构安全系数不够, 结构设计时不考虑施工的可能性;设计断面不足;钢筋设置偏少或布置错误;结构刚度不足;构造处理不当;设计图纸交代不清等。施工阶段中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结构受力特点, 随意翻身、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 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 改变结构受力模式;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使用阶段超出设计载荷的重型车辆过桥;受车辆、船舶的接触、撞击;发生大风、大雪、地震、爆炸等。

1.1.2 次应力裂缝

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的裂缝, 是产生荷载裂缝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导致次应力裂缝的主要原因为:在设计外荷载作用下, 由于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和常规计算有出入或计算时考虑不全面, 从而在某些部位引起较大的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湖凝土结构中经常需要开槽、凿洞、设置牛腿等, 在常规计算中难以用准确的图式进行模拟计算, 一般根据经验设置受力钢筋。这些受力构件在挖孔后, 应力流将产生绕射现象, 在孔洞附近比较密集, 产生巨大的应力集中, 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1.2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将发生变形, 若变形遭到约束, 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 当应力超过大体积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 在硬化过程中, 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较大, 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 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 而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 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 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使大体积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 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这种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 或者是大体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 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 而产生收缩, 表面收缩的大体积混凝土受内部大体积混凝土的约束, 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这种裂缝通常只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

1.3 收缩引起的裂缝

塑性收缩。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后4~5h水泥水化反应最为激烈, 水份急剧蒸发引起大体积混凝土失水收缩, 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 而此时大体积混凝土尚未最终硬化, 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大体积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 或者大体积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 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 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大体积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 而此时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 因此产生龟裂。影响大体积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大体积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干缩。大体积混凝土硬结以后, 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 湿度逐步降低, 体积减小, 称为缩水收缩 (干缩) 。因大体积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 内部损失慢, 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 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大体积混凝土的约束, 致使表面大体积混凝土承受拉力, 当表面大体积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 便产生收缩裂缝。

2 裂缝处理

2.1 环氧胶结剂修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2.1.1 裂缝处理

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用人工凿成V形槽, 其宽度、深度视裂缝大小而定。当裂缝宽度大于0.1mm时, 槽深2cm, 宽4cm;裂缝深度0.1mm~0.6mm时, 槽深2.5c m, 宽4.5c m;裂缝深度1mm左右时, 槽深2.5cm, 宽5cm。V形槽凿好后, 用钢丝刷刷去石粉、松动颗粒和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的污垢, 用水冲洗干净。如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有油污, 则须用丙酮、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洗净, 然后用高温灯泡、电热吹风或喷灯等用具烘干。

2.1.2 裂缝修补

裂缝槽处理完成后, 先在槽内用毛刷涂刷一层环氧基液 (配比可采用环氧树脂∶乙二胺∶二丁脂∶丙酮=100∶8∶10~25∶20~30) 。要求涂抹均匀, 厚度再1mm左右。然后在槽内回填环氧砂浆 (配比可采用环氧树脂∶间苯二胺∶环氧丙烷苯基醚∶聚酯树脂∶石英粉∶黄砂=100∶16∶20∶30∶200∶600) , 回填时要充分振捣、抹平, 最后在涂一层环氧基液。

2.2 灌浆、嵌逢封堵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修补, 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中, 胶结材料硬化后与大体积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 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 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 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2.3 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 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 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大体积混凝土补强加固。

摘要:本文依据现有理论与工程经验, 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处理,预防

参考文献

[1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

[2] 蔚建华.预应力大体积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要点[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论文范文第6篇

1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类型

1.1 表面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 水泥水化热很大, 使混凝土的温度上升。由于混凝土体积大, 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 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混凝土表面则散热较快, 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 是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 表面产生拉应力, 当这个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 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1.2 贯穿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时, 由于逐渐降温产生降温差而引起的变形, 加上混凝土多余水分蒸发时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 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时, 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 (拉应力) , 当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 混凝土整个截面就会产生贯穿裂缝, 成为结构性裂缝, 带来很大的危害。

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控制措施

2.1 原材料及配合比的选择

2.1.1 水泥

为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最高温度, 优先选用低水化热水泥, 并最大限度降低水泥用量。与此同时, 掺加必要的混凝土掺合材料。延缓混凝土终凝时间。应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 必要时要增大粉煤灰的渗和量, 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以及和易性的要求。

2.1.2 粗骨料

优先选用热膨胀系数小、含泥量低的骨料, 并强调骨料的连续级配 (条件许可时、尽可能使用粒径大的骨科。因为一方面骨料本身的强度就远大于水泥胶体, 另一方面, 采用连续级配的骨料, 可以提高骨料在混凝土中的所占体积, 能大幅度降低水泥用量, 从而间接地降低水化热。采用的碎石, 粒径5mm~25mm, 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 和易性较好, 抗压强度较高, 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 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 降低混凝土温升。

2.1.3 细骨料

采用中砂, 平均粒径大于0.5mm, 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 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 使水泥水化热减少, 降低混凝土温升, 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2.1.4 粉煤灰

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 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 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照规范要求, 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 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 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 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 采用外掺法, 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

2.1.5 外加剂和配合比的选择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 △t在20℃~25℃以下时, 才能保证混凝土不开裂。而实际上, 要使混凝土内外温差△t真正小于20℃~25℃是非静困难的, 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在选择适当的外加剂和配合比方面给予考虑、诸如选择掺加适量的减水剂、膨胀剂、粉煤灰等等。混凝土采用由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 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 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

2.2 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2.2.1 合理分层分段浇筑

保证所浇捣的混凝土没有冷缝, 即混凝土先后浇筑层间隔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浇筑可根据面积大小和混凝土供应能力采取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或斜面分层连续浇筑。全面分层适用于基础长度和深度都不是很大的情况。分段分层适用于基础长度较大而深度不大的情况。斜面分层适用于基础长度不大, 但是深度较大的基础。分层的厚度为300mm~500mm且不大于震动棒长1.2倍。分段分层多采取踏步式分层推进, 一般踏步宽为1.5m~2.5m。斜面分层浇灌每层厚度30cm~35cm, 坡度一般取1∶6~1∶7。为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蓄热量, 减少水化热的积聚, 减小温度应力,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大多采取斜面分层连续浇筑, 每层厚度控制在300mm。

2.2.2 改进混凝土的振动工艺

对已浇筑的混凝土, 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 可排除混凝土因泌水, 在石子、水平钢筋下部形成的空隙和水分, 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 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 提高抗裂性。浇捣时, 振捣捧要快插慢拔, 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 避免过振或漏振, 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 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2.2.3 改进混凝土的搅拌工艺

现在混凝土多为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的搅拌在搅拌站进行, 原材料计量准确, 搅拌均匀。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搅拌, 要求混凝土搅拌站采用低温井水拌制混凝土, 骨科放置在遮阳篷中, 避免阳光直晒;采用二次投料的净浆裹石或砂浆裹石工艺, 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聚集在水泥砂浆和石子的界面上, 使硬化后界面过渡层结构致密、粘结力增大, 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10%或节约水泥5%, 并进一步减少水化热和裂缝;混凝土搅拌时间比普通混凝土延长30s, 确保搅拌均匀。

2.2.4 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1) 降低混凝土的出站温度在搅拌站内的搅拌筒上搭设遮阳棚;在混凝土拌合用水的水池中加冰块降温;堆高砂、石骨料, 从砂堆、石堆底层取料;提前1d用水喷淋石子降温;有效地降低了混凝土的出站温度。 (2) 降低混凝土的浇注温度为降低混凝土浇注温度, 采取浇注前对钢筋、模板表面洒水降温;避免模板和新浇注混凝土受阳光直射;尽量利用气温较低的傍晚和晚上进行浇注等措施。 (3) 加快运输和入仓速度浇注过程中加快运输和入仓速度, 减少混凝土在运输和浇注过程中的温度回升。除此之外, 搅拌运输车罐体、泵送管道保温、冷却也是必要的措施。

2.2.5 严格混凝土浇注质量控制

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抗裂能力, 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浇注过程的质量控制。

2.2.6 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

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 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浇捣成型后, 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措施, 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 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3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条件比较复杂, 具体施工中要靠多观察、多比较, 多分析、多总结, 并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是可以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类型进行分析, 从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选择及施工方法为出发点, 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措施。

上一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教授2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