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论文范文

2023-10-09

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现阶段我国环保在线监测工作主要面临以下问题。第一互联网使用程度较低。虽然各个地区都加大了对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重视力度, 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无法满足国家发展的具体需求。当前我国的环保在线监测建设始终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局部部署占据主要部分, 大多以县市为单位对环境污染源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相应的采集工作。充分暴露出了这一系统功能简单的弊端, 无法结合联网技术做进一步发展。第二, 缺乏数据发掘能力。在环保在线检测过程中, 各个领域均会产生数量较大的检测数据, 而如何在庞大的数据库中提取出有关环保的相关数据信息, 已逐渐成为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中的重要问题。

2 在线监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大部分在线监测系统主要安装在企业污染源排放的现场, 周围环境较为复杂恶劣, 且污染物的浓度随时都会产生较大的变化。这些不利因素无法通过相关技术手段来有效解决, 严重影响到在线监测仪器的准确性。使得在线监测仪器出现运行不稳的现象, 同时获取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也无法保证。其次, 在线监测系统的管理工作相对复杂, 安装在线监测仪器的排污企业需要为仪器提供水、电、气、通信等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等各项支出费用, 因此大多数企业不愿意配合相关技术人员的监测工作。最后, 排污收费标准不够准确。现阶段我国主要是以在线监测数据作为排污收费的主要参考依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这种收取排污费用的方式具有一定弊端。通常情况下, 废水中含有多种污染因子, 而在线监测系统通常只会监测出少数因子。

3 计算机整合技术

计算机整合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不同厂家、不同协议中的各项在线仪表进行整合并最终形成统一的浏览界面。在整合过程中, 应针对不同的仪表采取不同的采集方法, 在采集工作结束后, 将这些采集到的数据人为存放在SQLSERVER数据库中, 该数据库可以针对仪表中的具体信息进行统一的设计和编码工作, 从而为后续的开发工作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第一, 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两个公司生产的烟气在线监测仪器, 针对两种不同的监测仪器计算机综合技术将采用同样的方法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端, 主要步骤如下:在客户端建立起ODBC数据源, 同时开发出ISOCKL巧客户端程序, 使得ISOCKL巧客户端程序可以通过数据源对客户端数据库中的具体内容进行采集, 然后由SOCKETS将数据传送至SOCKETS服务器, 服务器在接收到数据后再将相关数据存储到实现设计好的数据库中。第二, HACH水质监测仪器也是计算机整合技术的一部分, 经过HACH仪器MODBUS网卡跳线、仪器连接、安装配置转换模板, 从而实现数据采集工作。第三, 采用DJBC的方法对污水总排监测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将各种协议数据统一到同一个数据库中, 最终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用户浏览界面。

4 使用效果

在计算机整合技术投入使用后, 在线监测的反应时间明显缩短, 且监测的水平显著提高。该系统将相关公司内部的环保在线监测数据进行有效整合, 使得多套监测系统可以集中有序接受统一管理。此外, 这种系统还具备实时报警功能, 可以在第一时间内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反应。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在业内建立环保网, 有利于及时了解重污染源的具体情况, 加强对污染源头的监控力度, 同时还可以为岗位员工提供便利, 使得岗位员工可以针对检测系统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以保证装置稳定运行。当在线监测系统检测出外来毒气时可以及时发出警报, 为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环保网的建立, 对于环保治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在监测污染源的过程时可有效提高工作质量, 从而实现“排污受控”, 极大程度提高了排污公司的环境监控水平。

结束语

在环保治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整合环保在线监测有助于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同时还可以提高相关部门的检测水平, 对环保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相关科研人员应加大对计算机整合技术的开发, 从而促进我环保治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摘要:强调绿色环保, 建设可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社会的今天,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在环保工作中, 实现信息化在线监测不仅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也是提高数据精确度, 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肤浅论述了应用计算机技术整合环保在线监测数据, 以供参考。

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改变了传统教育手段,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为基本点,结合教学实践,从整合的目的与意义、途径与方法等方面阐述笔者的看法与思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目的与意义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非常紧密的课程,主要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应用,是后续电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电子技术课程概念抽象、电路原理复杂、内容多、实践性强。传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教科书、黑板及有限的实验来传递教学信息,在承载信息种类和能力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信息技术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更具有可视性、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智能化等优势。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效结合,融入到电子技术教学的各个层面,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消除电子技术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培养探索科学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利用网络资源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网络不仅为电子技术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环境,还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是优化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首先,对于丰富的电子技术网络资源,应将其分类整理并加以保存,建立自己的资源库。例如,可以将电子技术网络资源分为教案、题库、课件、教材分析、课程改革、竞赛辅导、生活中的电子技术等几类,并加以保存。其次,使用搜索引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各大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资料。例如,教师准备给学生做一次“集成电路”的专题讲座,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集成电路”,经搜索后可以得到许多文字、图片、图像或者视频资料,经整理加工后即可进行“集成电路”的讲座。第三,利用网络交互平台进行协作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和播客、聊天室、BBS等形式进行交流,对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剖析,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教学,使用方便、灵活,可操作性强,可以革新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构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模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像、文字、声音、影像等特点,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可以满足信息社会教育的需要,是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电子技术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其主要作用有:第一,能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文字、声音等能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多维度的刺激,能把电子技术的许多现象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第二,采用多媒体课件能突破教学难点,电子技术的许多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有些现象无法用传统的实验演示,学生对这些内容不易理解和掌握,但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如在讲解结型场效应管这节课时,其教学难点就是“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以往在讲到结型场效应管工作过程时,由于其内部结构抽象,学生感到困惑,现在通过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结型场效应管内工作过程,分析过程让学生容易接受,突破了教学难点;第三,采用多媒体课件能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如载流子的形成,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演示载流子形成的过程,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就可以使学生很清楚地看到载流子运动,了解载流子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仿真技术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为了验证某些电路的功能,通常的方法是,焊接一块试验板或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使用电子测量仪器来进行测试,最后分析得出电路特性。这样做既耗时、费力,又浪费材料。用实际电路进行操作演示,若演示结果有误,就得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排查故障,教师常常为解决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困扰而大伤脑筋。此外,用实际电路进行操作演示,不易控制各种参数,也不方便调换元器件。最后,还受仪器、仪表等硬件的制约,测量精度差。随着仿真技术的发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仿真技术,直接在计算机上构建电路,可以非常直观地进行演示操作,既避免了复杂繁琐的理论计算,又可模拟演示实验,还可克服仪表读数的不精确,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建设精品课程网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建设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网,是将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学改革新成果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精品课程网站应该设有课程简介、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学资源、实验教学、网上教学及网上交流等模块。精品课程网的建设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站上的资源,进行学习讨论、网络答疑、解题指导及在线测试等。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问题与反思

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电子技术教师,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要加强学习。一方面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关注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把自己对电子技术教学的思想、设计等呈现出来。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新观念,拓宽视野,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需要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多媒体,并且用多媒体技术替代了其他经典的教学手段,把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全部用多媒体手段来再现,鼠标代替粉笔,屏幕演示代替教材,课堂上看似生动形象,但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却很少。其实,在教学中如果能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比如,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一些重要的框架式的知识点,教师若能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它不仅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记忆。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建构适应学生发展、适应未来需要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模拟不能完全代替实物演示或学生实验

电子技术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过程体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态度和精神。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是虚拟的,缺乏真实感和说服力,也缺乏实物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如“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这个演示实验,实验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当二极管两端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灯泡发光,但当其两端加反向电压时,灯泡就不亮,这时就会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讨二极管的性能。尽管相关的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做得有声有色,我们也不该采用。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不断进步,教学模式随之发生质的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广阔的研究领域,而且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表明,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少杰.多媒体课件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09(16):17.

[2]吴青萍.Multisim 2001在电子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39-41.

[3]夏云周.高职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社会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英语课堂中陈旧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元素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7术能够结合声、像、图、文,创设教学情境,用形象、感性的材料展现抽象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加快学生的学习进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 英语教学 ; 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的模式也有了新的要求,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能使教育質量和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更好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积极意义

1.优化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声、光、电等各种信息,使课堂变得绚丽多彩,使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变得丰富而生动,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色彩鲜明、声情并茂。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易于接受新事物,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展现的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的解说及感人的音响等,让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点,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掌握理解知识的前提,学生因此而产生的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能够促进其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进行积极的思维,大胆的创造。

2.丰富了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堂容量,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信息技术课件能够把报纸、杂志和电视中的文字图像、图片等不同渠道、不同类型的信息加以整合,且交互式综合处理各种信息。因此,课堂教学利用信息技术课件,可以使课堂的信息密度和接受效果大幅度增加,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的知识信息,从而减轻学生过多的课后作业负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创设英语活动情境,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中国的孩子对于英语的学习,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以及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在教学实践中,又只注重练习句型,忽略对句型的具体应用。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借助当今视听与电脑的高科技优势,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有效集中,创造思维受到启迪,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再现于课堂之上,不但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提供给学生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还能够满足他们好奇的心理。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提高了学生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综合利用多媒体,较好地创建了英语教学的英语氛围,使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中,学到纯正的英语,也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我们的校园。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练习都应充分地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计算机教学本身就具有生动形象、主动灵活、及时反馈和个别化等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用计算机能创设和现实生活相近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能够保证高效率地实现英语课程对于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

二、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教师们已经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过度应用,就会喧宾夺主,让课堂流于形式,学生在课堂上也是走马观花,必定会造成课堂教学效果的削弱。怎样才能在英语课堂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呢?本人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教师应精心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素材及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加工处理,制作教学课件,使其服务于教学目标。

课件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在课件中融入自身独特的风格,不能让信息技术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给弱化。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有效地组织教学,进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优化。

2.不要将英语课上成课件展示课

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但过度使用信息技术课件教学,容易将英语课上成单纯的课件展示课,教师成为“放映者”,从这个图片切换到那个图片,从这个片断切换到那个片断,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弄不清重点,这样的课堂教学信息干扰太多,使学生思考问题、学习知识的能力减弱,进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3.注重将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的作用是无法比拟的,但是信息技术也不可能完全代替其他教学手段,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才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的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真正地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符合现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要做到适时、适量、适当。信息技术是辅助手段、是工具,不能作为教学的全部而将教师的地位取代。只要教师抓住课程的重点,以最恰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就能够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伦.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践应用中的反思[J].软件导刊.2010(04):196-197.

[2]李敏.多媒体与外语听力教学改革[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7):79.

[3]乔爱玲,王楠.信息技术环境下“主导—主体”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83-85.

[4]陆真.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对科学探究的再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5(09).

[5]沈霞.多媒體技术在新职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219.

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主要是创设教学氛围,促进知识生活化以及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科学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不断发展,提升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思想品德;现代教育装备

1 前言

伴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初中教学也逐渐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对课程改革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过去往往是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单向传输,没有真正调动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的互动。而信息技术进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地进行传输,改革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式,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最大程度上推动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发展,也为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程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信息技术也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革新教学理念和传统教学框架,从而真正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成为教学互动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装备的优势,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2 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通过学习兴趣的引导,学生会更愿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付出自己的努力,更认真地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知识。浓厚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充分调动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知识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氛围创设就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问题,因为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教学乐趣,他们才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对初中思想品德学习付出更多努力,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氛围创设的方式,让初中思想品德的相关知识如同“润物细无声”一样,让学生产生更积极的兴趣[1]。

科学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着更为丰富多彩的呈现内容,让课前导入更为丰富,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投入课堂中。比如在讲述“民族精神”时,在过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采用传统历史故事讲述的方式,但是这些传统历史故事相对缺乏生动情节,而且距离学生的日常现实生活也相对比较远,所以学生往往代入感并不强,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学生而言仍然是非常抽象的事物,无法真正打动他们。自然而然,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热度没有被有效带动起来。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更具备吸引力。比如将神舟飞船发射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或者让学生看如《超级工程》等纪录片,见证中国在崛起时的震撼和气魄,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是实际存在的,避免学生认为民族精神是十分抽象且模糊的。

再如对“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在讲授这方面内容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制作电子幻灯片,让学生看到当环境不断恶化下去之后,很多环境问题会导致整个社会乃至于世界出现全面危机。比如树木被乱砍滥伐之后,沙漠化日趋严重,对整个地方经济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很多动物也无家可归。这样一系列的场景,如果仅仅是依靠教师进行口头讲述,可能会相对抽象,学生也不容易在课堂上进行理解;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营造出相对浓烈的教学氛围,从而更好地带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中,学生也容易形成固定认知,最终在课堂上更加投入地学习有关知识,课堂效果相对较为理想。

3 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拉近教学距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有一部分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也具有一定的理论特征。初中学生对于社会有渴望认知的特点,而纯理论知识相对不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层面的发展,制订符合学生综合情况的教学计划,并且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成为主导者,带动学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因此,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培养出一种敢于提出质疑并且主动探索相关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日常教学实践中。

比如在日常讲课过程中,讲述到“环境保护”部分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对最近比较热门的环境话题进行探究。比如西部地区出现的沙漠化状况,或者全球出现的气候反常现象,这些都可以作为拉近教学距离的话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了解这些环境保护的问题,这个时候采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补充,就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运用信息技术,探究各种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且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议论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来有效解决环境恶化问题等。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非常好地补充了教师在板书、口述方面的不足,能够让学生及时联系其他各方面的知识,从而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更具备感染力,更多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倾听,甚至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探究,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实践能力得到更为充足的锻炼[2]。

4 运用信息技术,形成教师与学生沟通新平台

学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知识,实际上就是在教师日常指导之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新课标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平台,让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并且教师可以打破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和学生进行自由交流,以网络信息平台等形式,形成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新模式。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空中课堂教学,学生可以自由发表对于思想品德课程中具体知识的见解,教师则是和学生进行探究和交流,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鼓励学生主动交流。信息技术让学生习惯采用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也符合当前的应试文字表达训练的要求。而且通过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学生完全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需要援引相关材料进行佐证和说明的内容,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更快速地将相关的内容整合之后放在信息技术沟通平台上。这样,学生和教师在信息技术交流平台上能够更快速地交换彼此已经掌握的知识,并且通过知识交互的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视野,让学生依靠信息技术沟通平台,更热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最终形成更为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减轻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负担[3]。因此,信息技术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而言,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够发挥出非常良好的作用,值得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从多个方面加以开发和运用。

5 结束语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于学生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要避免喧宾夺主,要坚持把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作为知识主体,注重教学信息的选择和编排合理性,并且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辅助手段,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的作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并且优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视听结合等多元模式,促进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总之,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为初中思想品德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银颂.如何将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J].新课程,2013(3):19.

[2]朱悦.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J].新课程研究,2012(12):61-62.

[3]程红霞.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课堂[J].中小学校长,2012(5):16-17.

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理所当然,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衔接;课程整合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2020年春季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推迟开学。但停课不能停学,这让在家的家长和学生非常着急,不知何去何从。本人在初中执教数学与信息技术多年,经过多次教学实验与探讨,觉得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计算机技术为数学这种美的展现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平台,给人们以丰富的探索与实验空间。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计算机与数学的结合,使得数学开拓了研究领域,成为数学探索的新平台。

一、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揭示内在规律

我所在的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现在教室已配备了希沃一体机,在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圆柱体的剖体图,来使学生认识圆柱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圆柱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圆柱体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这样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打破数学知识间的条块分割局面,使传统代数、几何、三角分家的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打通知识融合的道路。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走进中学生的日常生活

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现实生活材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作几何画板课件,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创设一个由静止的定态到按某一规则运动的动态情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动中窥定,变中求静,从中探求本质、规律和方法,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一般化特殊的方法。尤其是几何画板,还是以《矩形》定义这节课为例,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平行四边形变化到矩形,非常形象,这比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要快捷、准确,并且形象直观。利于学生建立空间的立体思维,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为一体。正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为一体,教师使用这一媒体,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自己的课堂富有吸引力。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让课堂更精彩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教学,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课程的发展,并与其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作为课程改革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它的飞速发展,必须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营造学习环境,完善教学模式,变革评价方法。让课堂更精彩。课程内容的拓展,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展学习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学习构思,将有关的信息再组合,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了自己的认识方式,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同时学习者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等进行交流或咨询。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数字化学习。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化了评价的过程,革新了传统的课程评价的观点和方法。

四、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新课和讲授新课内容时,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例如我校数学备课组通过制作微课创设情景,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欢笑声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能滥用。凭风巧借力,送我上青云,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l]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订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j].数学教育学报,2002,(2).

[2]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3]张定强.當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 1998,(6).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伍市镇三和中学 湖南 岳阳 414517

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下,高中课堂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采用行动研究和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出现的教学课件单一,教学形式模式化,课堂枯燥等问题,提出了在新媒体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范式,并以高中生物课程整合为例,将新媒体技术及其教学理念融入课堂中,实践证明,这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媒体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S14135)。

一、引言

新媒体时代,媒体的每一次演进都对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新媒体对教育的影响促使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当前国内外都在进行着课程改革和课程整合,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培养高素质人才。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符合教学的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是我们教育技术研究工作者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新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便捷的学习平台,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师生间探究、协作学习提供环境。所以,研究新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意义深远。

二 、新媒体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

(一)新媒体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手机等媒体,新媒体的概念也是宽泛的,利用数字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整合”可以将其解释为“一体化”,是指经过相干事物之间的作用,合成为同一整体的进程,最终目的是引发这些事物的相同变革。因此,一体化是一个全面与深入,需要较长的发展过程。

“新媒体下课程整合”是一种新式的教育模式,它不只是把技术单单作为工具使用,而是要促进新媒体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来使用的一个独立的研究,信息技术提供了多个互动、合作学习资源的学习环境,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整合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这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二)新媒体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术基础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总在取代、补充着旧媒体。从视听媒体、数字媒体到今天的新媒体,媒体在人类的选择和使用中不断地演进着。到了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逐渐地替代了视听媒体成为教学中的主媒体。同时还出现了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网络聊天室等基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媒体;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教学媒体;后期还有博客、教育游戏等媒体出现。这些媒体的出现推动了第三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终身教育的实施。这些新媒体的使用丰富了教学课堂,使课堂更具交互性、智能性。

二十一世纪以来,媒体的更新换代速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新媒体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育、经济、文化。同时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新媒体下高中生物课程整合新范式

(一)新媒体下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新范式

1.高中生物的特点和整合的现状

高中生物坚持“一题多点”的法则,要求综合性能力、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实验探讨能力都必须很强。高中生物知识内容丰富、实用、应用广泛,生物技术重点是紧紧围绕事物现象。

实践调查发现,大部分高中教师仅在公开课上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而在日常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使用甚少;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比例普遍偏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迫切希望新媒体技术教学能更多地走进日常课堂。而整合时出现的主要问题有:(1)电子化教材运用单一(2)教学课件模式化(3)课件偏离教学目标(4)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2.新媒体下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新范式

调查发现,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都在使用微信。因此,把微信引入到高中生物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以《胚胎学——受精部分》做案例分析,首先建一个高中生物微信公众平台。

课前,教师把制作好的有关“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全过程的视频跟学习资料放到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群发推送”功能推送给学生,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碰到疑难点可以通过微信跟老师同学进行在线交流。课中,教师根据课前同学在微信中的交流情况和课中的“测评”来确定探究的问题,接着教师再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探讨等,从而使知识内化。结合Flash动画总结精子的成熟过程;通过图片显示排卵前和排卵后的变化;通过视频展示排卵过程;最后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总结、评价、反馈。课后,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布置作业和课堂延伸,给同学们一些资料让其自学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和克隆技术,领悟高科技的神奇。

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学到新媒体技术知识,还可以解决生物问题,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3.新媒体下高中生物课程整合新范式的优势

新媒体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和理想的学习环境,通过新媒体技术,构建生物课程整合的新范式,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传统相比具有特殊的优越性:(1)获取丰富的资源信息(2)独立自主的探索研究(3)促进师生间的交流讨论(4)高效轻松的复习方式。

(二) 新媒体下针对高中生物课程整合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如上问题提出了如下的对策:

1.利用新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微信运用于教学,通过微信传递教学相关的内容,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2.改善软、硬件设施,构建信息化环境

为使教师能方便地使用新媒体技术设备来进行教学,就必须改善软、硬件设备,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软件资源库,为课件制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实现共享资源均可实现信息化环境的建设。

3.提高教师的整合技能,与时俱进

教师要建立自我学习、终身学习观念,着重学习新媒体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实现人人都能自己制作课件的基本目标。其次,教师要与时俱进,把握先进教学理念,以适应教育快速发展。

四、新媒体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课程整合的新范式

新媒体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课程整合的新范式中,我们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课堂,如: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对高中课程进行教学;利用微课、慕课MOOC来对高中课程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利用微信等移动终端设备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和开展移动学习。

(一)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主要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针对课前练习”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先设计好教学资料,通过公众平台的“群发推送”功能直接将学习材料和视频发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碰到疑难点可以通过群聊功能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给老师留言,寻求帮助。

(二)课中教学

课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前在微信中的交流情况和课中的“快速少量的测评”环节来确定问题。教学过程中,微信的“公众平台”、“即时通讯”和“群聊”等功能,都能很好的创建教学情境,都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个性化指导和协作学习。最后通过微信的“公众平台”、“即时通讯”、“群聊”和“朋友圈”等功能来为进行总结、评价、反馈。

(三)课后延伸

课后,教师碰到好的教学资源可通过微信向学生推荐,同学间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可通过微信来进行交流分享。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布置课后作业。最后,学生运用微信等工具,可以随意写下自己在生物课堂中的体验,构成学习笔记,这样无形中构建起自己稳定的学习思维方式。

这里把微信整合到高中课堂,不仅能促进交流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微信能够传递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内容,使老师、同学们可以更清晰、更直观地了解对方想表达的内容,可把一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生动化,加深大家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最主要的是利用微信进行交流不会受到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老师、学生之间的对话是真诚的、平等的;因为微信具有这些直观扩展性、实时高效性和互动平等性等特点,所以微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的青睐。

五、总结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要学会掌握新媒体技术,做到终身学习。在信息化的今天,高中生物与新媒体技术整合是培养信息素养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但在现实中,新媒体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有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创新实验。所以我们不能择返,我们要有勇气去研究。相信经过努力,新媒体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2]斯蒂夫琼斯.新媒体百科全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1.

[3]曾祥霖,张绍文.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6,(01):50-54.

[4]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

[5]李克东.数字化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1(18):46-49.

[6]曹惠玲.生物课本[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7]蔡茶米.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行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8]吴疆,常樱,张攀峰.现代教育技术学与综合学科课程整合方法与实践[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邓巧妹(1990-)女,硕士,福建人,研究生会部长,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马燕(1960-)男,博士,云南人,教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与教育应用、语义网格、云计算与现代教育技术等。

邱炳发(1990-)男,硕士,广东人,院主席,研究方向:新媒体技术与教育应用。

上一篇:国防建设工程监督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