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建设工程监督发展论文范文

2023-10-09

国防建设工程监督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了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一系列宝贵经验,确立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强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国防建设,走出一条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融合式发展道路。

[关键词]国防建设 经济建设 协调发展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艰苦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的理论成果。确立了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一、我党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历史考察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形成了与具体历史背景相联系的、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思想。

1、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件大事”的思想。

1950年9月25日,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两件大事”的思想。他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为抓好这两件大事,在1956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这里,毛泽东鉴于人民政权刚刚建立、国家社会百业待兴的实际情况,着重强调经济建设对国防建设的依托和基础作用。那段时期,我国军政费用和军队员额不断压缩,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军队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60年代后,随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严重恶化。加强经济建设的思想被“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思想所取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二者的关系受到影响。

2、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思想。

70年代末,邓小平在冷静分析国际战略格局转变和我国安全形势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作出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科学论断,果断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提出了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战略思想。他指出:“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军队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1979年至1989年的十年间,我国国防费由1979年的140亿美元,下降到1989年的60亿美元。国防费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1979年的5.6%下降到1988年的1.46%。

3、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者都要兼顾”的思想。

冷战后期,全球新军事变革蓬勃兴起,我国安全环境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在这种背景下。江泽民提出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者都要兼顾”的思想。他指出:“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政治局常委的意见是两头都要兼顾。一方面,军队要服从经济建设大局,继续贯彻忍耐的方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体谅国家的困难;另一方面。国防费也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年有所增加,使部队武器装备和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海湾战争爆发后,江泽民同志又提出:“对国防建设是要增加一定的投资。增加一定的投资力度……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经费的投入也要逐年有所增加。”基于这种认识,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国防费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年提高,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国防建设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4、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想。

199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首次公开提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此后,经过四年的实践,2002年11月党的第十六大正式确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这一方针,是对我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二者辩证关系的科学把握。胡锦涛十分重视以此方针指导具体实践。他强调指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是必须坚持十六大提出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这一论述为我们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防费继续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国防和军队建设得到较快发展,逐步形成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丰富内涵

胡锦涛指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从国家讲,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防投入。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军队讲,要坚决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由此可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

1、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综合国力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不足4000亿元增长到超过30万亿元,年均增长9.4%。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已上升至世界第三位。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但我们必须坚持以发展的方式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所有问题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因此,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第一要义便是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筑牢和夯实我国强盛的根基,军队要坚决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个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建设一支同我国大国地位相称、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

国富不等于军强。随着国力的增强,不断加强国防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三,在国际舞台上也具有广泛的政治影响力,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但相比之下,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放眼世界,世界新军事革命蓬勃发展,我军面临的军事变革压力与日俱增;环顾周边,与邻国领土领海争议持续升级,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着眼国内,“三股势力”的干扰破坏活动不断,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压力也在增大。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发展,能否顺利实现宏伟的发展目标。直接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显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只有军队强大了,威慑力增强了,才能为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

保障,才能维护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才能争取到尽可能长的和平建设时间。正如解放军报评论员文章指出:“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巩固的国防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实。”

3、各级政府要多方面多渠道为军队排忧解难,军队要以多种形式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防建设,并不意味着国家只增加国防投入就可以了。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也突出地体现在军队里。如随军配偶的就业问题、军人自身的再就业问题、军人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等等。这些都是社会改革和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军队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不够。并且军队本身也不担负解决这些问题的职责。因此。军队作为一个比其他行业作出了更多牺牲奉献的特殊行业。在这些问题上。需要政府的专门政策予以专门解决,这样才能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安军心吸民心。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要多方面多渠道为军队排忧解难,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军队建设与地方建设的协调发展。

军队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并不意味着军队不向国家伸手过度要钱就可以了。国防建设包括武装力量、国防设施、国防科技工业和国防动员体制等方面的建设。具有整合社会力量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国防建设通过自身的建设,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拉动和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全面发展。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成就整合为综合国力。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意志凝聚成国家意志,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稳定地发展。”因此,军队不能只埋头干自己的事,还要通过自身建设拉动和促进国家建设。为国家建设作贡献。

三、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胡锦涛指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就是走军民融合的融合式发展道路。也有学者指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整体性特征一注重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安全与发展两大战略目标整体推进;协同性特征——注重统筹兼顾,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双方互相联结,互相推动;长远性特征——注重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持续长远发展。因此。走好融合式发展道路,要在宏观上做到三点,即两个建设相统一、两个进程应同步、两种资源相匹配。

走好融合式发展道路,科学有效的发展机制十分关键。近年来,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实现协调发展,但由于没有一个完善的机制,军地分离、军民分离的情况还大量存在。实践中发现,在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利益上的问题。如地方投资建设的项目,如果照顾到国防需要,可能就要增加时间、精力和资金的投入。影响经济效益;而对军队来讲,如果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人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则又可能影响自身的部门利益。这些问题都可能妨碍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实现。

为了保证融合式发展道路真正“融”出效益、“寓”出质量,就必须建立有助于军民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其一,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使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其二,制定相应的军民通用技术标准,使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在实践层面有实施的依据和标准;其三,要建立和完善一些具体制度,如军地沟通协商的制度、重大建设项目联合决策的制度、军地建设的共同管理制度等,使各级党委、政府在制定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计划和相关政策时,能把国防需要和军队需要加以通盘考虑。

牢固树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意识也至关重要。想不到:就不可能做到。因此,牢固树立融合式发展道路的意识,是工作中落实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的前提条件。作为国家来讲,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时。要自觉和充分考虑到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需要,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国防效益。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尤其要考虑到国防的需要。

总之,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设计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通过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发展,充分依托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路子,确保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做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3]解放军总政治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读本[M].2006.

[4]解放军报评论员.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N].解放军报,2005-4-18(1).

[5]李昆明.建立巩固的国防是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N].解放军报,2003-9-10(7).

[6]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N].解放军报,2005-5-1(7).

责任编辑 刘金旭

国防建设工程监督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培育科学研究环境是当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内容之一,但是匮乏的专业学术成果展现、交流平台抑制了国防教育者投身科研的积极性,成为该学科建设的“短板”。因此,适时创办国防教育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平台,成为该学科建设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探索,首先,引导从业者正确认识学术交流平台对学科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其次,鼓励有条件的国防教育集体考虑单独或联合创办专业的学术交流期刊,并逐步落实相关工作。

关键词:国防教育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学术平台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从无到有,建设层次也在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国防教育已经逐步从课程建设中走出,开始向更高层次的学科建设迈进。但是,回顾国防教育建设历程就会发现,科学研究与其他方面想比较,始终是一个“软肋”,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间专业学术成果展现、交流平台缺乏是一个常被忽视的因素。很多国防教育者在进行科研时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即自己的学术成果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展现,且大家的学术成果也比较分散,缺少一个长期固定的、可以集中交流的文字媒介。久而久之,从业者投身科研的积极性降低,科研水平难以提升也就逐步成为国防教育体系建设的“短板”。因此,无论是现实还是长远地看,国防教育都需要创办一个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因为这既有助于解决科研人员在工作当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又有助于行业学术成果的交流和科研学术水平的提升,还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建设。那么,打造国防教育专业学术交流平台,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正确认识专业学术交流平台对学科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

首先,创办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平台,是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课程建设向学科建设跃升的必然结果。根据教育学理论,从课程建设转向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是一种质的飞跃,相应地对学科从业者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亦然。通常,“学科建设(disciplinary development)”就是“指学科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规律,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1}学科建设的内容涉及广泛,主要包括:学科布局调整、学科组织完善、学科制度建立、学科建设方向确立、学科基地建设、学科的学术成果建设、学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术环境建设,等等。{2}可见,与科学研究相关内容的建设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相应地,对于科研成果的展现也比课程建设时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建设时期强调的是科研的孕育、生长,而学科建设时期则要求对科研做整体规划布局,成果的展现是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其他成熟学科拥有的众多专业学刊就是例证。国防教育要想“知识领域实现专门化”{3},即成为“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4},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显然不可或缺。

其次,创办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有可能的话,出现多个),不仅能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工作当中面临的学术成果展现和交流的难题,而且还会从整体上激励和提高全国国防教育科研的水平,进而推动和完善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2006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国防教育者投身科研,“积极参加……学术研究……开创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5},努力成为教学与科研的双优人才。但是,在实践中,国防教育者不约而同地发现自己处在发文章难和难以交流的窘境当中,要么不少期刊编辑部不认可国防教育学科科研成果,要么已有的成果分散、凌乱,最终国防教育者不得不各自为战,交流沟通的渠道偏少,这些都制约了学科科研水平的提升。而专业学术交流平台一旦创办成功,并且出现多份,显然有助于国防教育者走出当前窘境,调动和激发后者的科研积极性;反过来,国防教育科研成果通过专业期刊等平台集中展示,使从业者在了解整体学科成果和水平的同时,还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可以就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当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专题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实现共同进步。显然,此举有助于国防教育行业整体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无疑对当下的学科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鼓励有条件的国防教育集体单独或联合创办国防教育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的平台

创办国防教育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的平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千头万绪。考虑到刊号的审批、编辑人员、资金等一系列切实问题,创办的难度不小,这是远非一般国防教育集体所能承担的重任。担当重任的单位必须有多年的国防教育经验,雄厚的科研基础和较高的科研水平,相当的人员的编制,充沛的资金保障,以及顺畅、广泛的行政和学术关系,等等。即便如此,在创办过程中,考虑到工作的难度,这些单位在自身努力的同时,还需要积极争取相关方面的大力协助。那么,创办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具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具体工作的落实。首先,如前所述,基层单位要意识到创办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平台的重要性,以及对促进学科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共识,并且还要尽可能地扩大这种共识,最终促成行业共识,以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学术平台创建工作。其次,创办专业学术期刊面临许多现实的问题,如前文提到的刊号的审批、内容编审、人员的选拔与编制问题、资金的保障等,这就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具体操作中,承办单位要克服困难,努力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理解与支持,解决工作的外在条件需求,其间既有政策方面的支持,也有资金、人员配备方面的保障;同时,内部更应积极行动起来,统筹各方面的具体工作,调动和激发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各方面的工作。只有内外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术交流平台创办工作的顺利推进。

2.内容设置。首先,在专业学术交流平台内容设置问题上,要贴近和服务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在内的各项工作。在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范畴内,宏观上,可以将学科布局调整、学科组织完善、学科制度建立、学科建设方向确立、学科基地建设、学科的学术成果建设、学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术环境建设等众多学科建设的内容涉及其间;微观上,以教学内容为例,国防教育分为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两部分,因此内容设置最起码应顾全两个方面。其次,主编应及时把握各时段的学术热点或突出问题,以卷首语征文等方式,引导国防教育者认真思考,并以论文的形式阐述各自见解,以期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再次,设置一个固定的交流、辩论平台,为大家就某一问题发表不同见解提供空间,以期在交流甚至辩论中提升整体的学术研究水平。最后,预留其他内容的空间。

3.严把质量关、科研风气关。首先,严把质量关是任何一个学术平台生存、发展的关键,国防教育专业期刊也不例外。期刊的质量关观念必须从一开始就坚定的树立,并且要一直抓下去,时刻不得松懈。期刊上刊登的文章一定要高水准,必须经过专家的认真评审,该修改就修改,严格要求,并且始终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确保将最优秀的论文呈现在读者面前,进而促使国防教育科学研究在较高的起点上扎实推进。“高标准,严要求”,既关系到期刊的长期发展,也影响到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各方必须加以重视。其次,树立科学严谨的科研风气,培育良好的学术氛围。科研风气和学术氛围必须从学术平台创立伊始就要树立和培育,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要不断地强化。“科学严谨”是对任何一个科研工作者、机构最起码的要求,学刊也不例外,后者要勇于与破坏学术规范的行为作斗争,引导、监督集体和个人科学研究工作的正常、有序和健康进行,着力营造、维护和保持科学严谨的学术风气与氛围,并使其成为一种集体的规范,进而配合学科建设,将科学研究规范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进。

综上所述,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并适时引导有条件的国防教育集体创办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平台,既可以解决本学科科研工作中的部分现实难题,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国防教育整体科研水平,消除学科建设当中的潜在“短板”,且源源不断结出的理论硕果又会服务于学科建设。

注释:

{1}罗云.论大学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5(7)45-50

{2}李铁君.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11

{3}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4

{4}辞海(中)[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2947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Z].教体艺术,2007(1)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 陕西西安 710049)

(责编:若佳)

国防建设工程监督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国防建设工程监督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趋于稳定, 工程建设规模呈现出来一种不断扩大的态势, 互联网当中各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出现几率比较高, 因此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逐渐得到了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相关人士的重视。传统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方法, 难以让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得到满足, 切实提升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及效率, 促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向着规范化的方向转变, 是目前应当解决的问题, 因此日后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 信息化建设这个问题应当得到充分地重视。

2. 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领域中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

2.1 信息化建设概况

现代社会当中互联网发展和应用的速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促使我国社会整体风貌发生一定变化, 引导工程监督工作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2003年我国建设部发布《2003-2008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其所代表的是我国工程监督信息化建设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纲要当中对建筑行业信息化及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中包含指导思想、发展重点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

以往一段时间当中,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领域中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充分地重视, 切实的应用信息化模式, 及时对每一项工程项目进行跟进, 公平公正的对每一个工程项目进行监督管理, 切实提升监管效率及监管质量。但是相对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 我国现阶段的差距比较大;比方说, 我国范围内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 某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但是另外一些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因此落后地区当中信息化建设速度十分缓慢。在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各个地区当中, 信息化管理效果也各不相同。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管理模式当中已经逐步实现数据对接、动态监督等目标, 从而也就可以让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整体性质量及安全性得到保证。

2.2 未来发展方向

现阶段计算机领域当中“云技术”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云技术可以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区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在云技术的支持之下广泛应用先进信息技术, 实现动态监督管理目标的难度比较低。

统一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不单单可以让各级监督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费用得到有效地控制, 也可以将信息化监管软件开发工作整合其阿里, 促使各个地区各级监管部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促使监管模式向着统一化的方向发展, 各个部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 切实将自身的职能发挥出来, 致力于提升政府的监督管理效率及服务质量;从而也就可以对后续联动机制构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促使数据内容、格式标准等功能模块统一其阿里, 统一完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部署及实施, 监管部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直接和责任主体之间进行交流沟通, 从而也就可以及时将工程项目当中存在的问题找寻出来, 并使用适应性比较强的措施解决问题, 尽可能减少监管部门和责任主体不必要的沟通环节, 有效控制信息数据传输时间, 促使监管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与此同时能够让监管成本得到有效地控制, 逐步实现信息化监督管理目标。

未来一段时间当中,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 会向着动态联合监管的方向发展。

2.3 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在信息技术提供的支持之下, 逐步构建出来数字化监督管理系统, 促使政府监管模式得到优化调整, 监管流程向着精细化的方向转变, 以便于可以让政府监管及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信息化监管系统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能够在政府和责任主体之间实现信息数据共享, 以便于可以让监管人员工作难度得到有效地控制, 促使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及质量得到保证。在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 促使工程监管领域中的标准比较明确, 依据既定的标准完成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 将工程项目质量放置在首要地位上, 以便于可以对建设项目正常创造经济效益做出保证。日后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一定需要具有一定紧迫感, 以便于可以让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地保护。

信息化监督管理系统是一种创新型系统, 促使监管工作的规范性、便捷性以及公开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信息化监督管理系统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优势比较明显。管理部门可以应用系统实时动态的来对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监控, 及时的将工程项目当中存在的问题找寻出来, 并编制问题解决方案。个人系统能够和后台数据库相互连接在一起, 以便于监管人员随时查询最新的建设工程要求, 也可以实时上传工程进度信息, 促使其他各个部门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法

3.1 切实完善相应的制度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仍然处于一种不完善状态中, 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问题。以此为依据, 需要将行业实际发展情况作为依据, 逐渐弥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中的缺陷, 并附加各种细致规则。除此之外, 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应当向着规范化、标准化与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对监管工作和后续跟踪调查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做出保证, 假如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报告。重点监控区域、重点监控单位以及重点项目都应当被放置在明显的位置上, 以便于可以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效率及质量做出保证。

3.2 切实将行业协会组织协调作用发挥出来

从各个角度上对建筑工程市场进行调查, 切实应用市场机制, 以便于可以将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促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 除此之外行业协会的组织作用也应当得到充分地重视。定期召开讨论会议, 邀请各个知名建筑企业及学者对信息化制度进行探讨, 并且在信息化知识普及领域中的资金投入力度应当得到大幅度提升, 广泛应用各种渠道的基础上完成知识推广工作, 针对技术人员及工作人员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 以便于可以对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做出保证。

3.3 切实提升质量监督管理力度

针对责任主体关键岗位上工作人员开展考勤管理。施工现场当中应当针对项目经理、总监等关键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应用人脸或者指纹考勤制度, 并将考勤结构输入到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系统当中;在信息化系统当只能够增添图片及视频传输功能, 对于监督机构来说, 在监督执法的过程当中, 可以将施工现场当中发生的问题用图片或者视频格式上传到系统当中, 以便于可以在日后调查的过程中充当证据;针对各个参建责任主体来说, 在整改反馈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 可以使用图片或者视频来证明自己已经完成整改工作, 可以开展后续各项工作;逐渐开发手机版信息系统。通过手机客户端, 监督人员在施工现场当中开展检查工作的过程当中, 可以对施工现场当中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拍摄, 实时的完成图片视频传输工作, 将现场当中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以便于可以在日后整改工作进行的过程中, 起到一定借鉴性作用。切实接收施工现场信息系统当中上传的数据, 比方说施工现场原材料进场报验和送检, 钢筋安装以及起重机械拆卸等, 并将各项信息数据储存在一个功能模块当中, 和数据库当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就可以对施工现场当中材料质量及设备性能形成深入的认识, 判断工程项目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完成。

结语

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领域中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 可以促使我国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顺利开展, 但是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时间,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会涌现出来很多创新型信息化建设方法, 促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领域中信息化建设效率及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从而也就可以对我国建筑物的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做出保证, 最终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 做出一定贡献。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当中, 互联网发展速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因此促使各个行业当中开展改革工作, 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当中互联网的应用水平并不是很高, 特别是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领域当中, 信息化建设水平十分低下, 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 详细分析现阶段我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 并提出一些信息化建设方法, 希望能够在日后相关工作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 起到一定借鉴性作用。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参考文献

[1] 郑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J].现代职业教育, 2017 (24) :183.

[2] 陈军.电力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通讯世界, 2017 (16) :127-128.

[3] 海龙.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管理分析[J].农家参谋, 2017 (15) :214.

[4] 宋修广.分析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联动监督工作[J].农家参谋, 2017 (15) :172.

国防建设工程监督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卫生监督对我国地方经济发展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作用可以从健康环境以及国民健康保护等方面的经济效益得以体现。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发展状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于卫生监督的力度和执法方法上。在确立合适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后,以新型执法理念进行卫生监督是我国目前卫生监督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

【关键词】卫生监督;执法;经济发展

卫生监督执法不仅对个体私营商户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对不同的个体私营商户有着不同的影响。就目前看来,如何能高效、公证、合法的实施监督执法是我国许多卫生执法部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执法人员的法律常识缺失又成了监督执法效率提升的主要障碍。所以卫生监督执法是重要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所以本文从这个方面出发,系统论述卫生监督执法的意义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卫生监督执法的意义与工作现状

卫生监督是卫生行政部门以我国卫生法律法规为基础的行政执法行为。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健康,并维护公共卫生,防止传染性病症的传播,以及辐射污染、核污染等科技污染。卫生监督本身是受到国家卫生部门的授权的,所以对违反卫生法规的行为可以进行行政处理。一般来说,卫生监督分为医疗卫生监督、公共卫生监督和食品安全监督。

我国卫生监督体系是我国以人为本方针的具体表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承载者。所以,我国卫生监督体系包括监督具体措施的实施、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的建设、以及促进社会和谐三方面因素。我国目前的卫生监督工作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把卫生许可质量,将民生工作的总体水平加以提高。二是发挥工作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卫生工作制度的制定和创新。三是积极利用说理式执法,采取公正公平的办事理念。四是吃透国家对卫生条例做出的要求和政策,增强卫生监督工作的效果。五是优化内部职能组合,让工作人员都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民生监督工作中去。

目前,我国的卫生监督体系尚不完善。监督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引,发展较慢。卫生监督作为国家卫生监督工作的职能之一,仍需要完善。所以这就需要让卫生监督员等工作人员从实际业务中学习监督知识和技巧,提高工作质量,改善工作态度。

二、政府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统一计划和要求

政府积极参与,引导新型环保企业。政府的参与主要是将污染严重的重工业迁出大城市居住范围,首先保护好老百姓的人身健康。然后引导新型环保企业作为城市转型企业,或者主要的经济支柱。将城市卫生监督更加科技化、效率化、人性化。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以监督员为主要管理员,通过业务和实地考测等方法维护卫生的标准化。而事实上,未来的城市卫生监督应该更加科技化、人性化。从理论上来看,我国政府应该从以下三点对卫生监督体系进行统一规定和要求。

(一)加快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

卫生监督工作的意义重大,应该得到各级人民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根据国家政策规定,要继续深化改革卫生监督体系,争取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建立卫生监督机构的内部规章制度,让工作人员以一种专业的角度进行执法和工作。作为卫生监督机构,要积极贯彻落实好我国颁布的各项卫生法规。彻底保障我国卫生监督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要加大对医疗卫生的监督和惩戒

医疗卫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十分重视的卫生工作,尤其是对无证行医以及非法采血的打击。总的来说,我国卫生监督机构积极增强对日常医疗卫生的监督力度,同时认真向群众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我国卫生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执法能力。并加大对非法行医打击处罚力度。

(三)加大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

公共卫生场所的量化监督理念是公共卫生监督的创新型理念,利用量化标准具体检测公共场所的卫生情况。并推行新的监管模式,让公共食宿场所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管理率得到更高的提升。

三、卫生监督执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以发现,未来的经济体制会继续延续着市场经济的体制,但是会更加成熟与迅速。信息时代,速度是另一个推进发展的动力,中国未来的经济体制会逐步提速,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更多的运用信息能力,把信息快速的提供给消费者与广大人民,同时,中国的经济会更快的与世界接轨,把主动权交与消费者手中,让消费者决定自己的需要与消费水平。而卫生监督执法对经济发展也具有巨大影响,下面从两个方面具体论述卫生监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食品與饮用水保护的效益

我国自从颁布《食品安全法》以来,能以比较重视的态度对待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中的生物元素如菌类等、化学元素如视频添加剂等和物理因素如包装和存放等进行风险与危害的评估。这种评估能极大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对于饮用水的卫生监督、保护更是极具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所以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应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国策之一。只有通过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分配,加强对水资源卫生监督才能从根本防止水资源浪费、水资源使用不当与污染的问题。

(二)从人体健康保护中带来的经济效益

卫生监督应该是中国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具体体现之一。由于卫生监督体系的存在,人体健康的保护才真正纳入正规。根据数据可以表明,我国每年的医疗设施建设费用十分巨大,随着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发现,这一费用将越来越高。然而,很多疾病的源头都是卫生的污染以及卫生监督的不利。所以卫生监督对我国整体人民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我国医疗投资降低了压力。

四、结语

卫生监督是卫生行政部门以我国卫生法律法规为基础的行政执法行为。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健康,并维护公共卫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卫生监督对我国地方经济发展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作用可以从健康保护以及国民健康保护等方面的经济效益得以体现。无论是卫生监督的经济效益还是现实意义都决定了我国卫生监督执法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参考文献:

[1]陈杰,王伟,杨洪敏等.卫生监督稽查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J].淮海医药,2013,31(4):367-368.

[2]管石川.卫生监督综合执法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55.

国防建设工程监督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石油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随着新世纪的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社会工业化的深刻变革,石油资源消耗量越发巨大。面对我国石油资源相对匮乏的国情,石油行业的高效性建设开发显得尤为重要,而油气田地面工程对油气的最终经济效益以及技术水平都有着最直观的影响,故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油气田工程 质量 管理

质量是一个工程项目的生命,在整个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的过程中,质量监督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整个行业来看,油气田的地面建设工程有其自身明显的特点,即大工程量和跨度较大的施工周期。这无疑提升了监管过称中质量评估难度,解决的唯一途径是要求施工方务必强化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的质量监管。

1 质量监管现状

现阶段我国油气田的地面工程整个实施过程参与方多,管理水平以及技术层面的水平良莠不齐,存在诸多问题:

(1)质量行为不规范问题。

①相关人员持证率低,存在效率低下清醒;

②设计人员常常不能实地复查;

③一些违法外包,人员平均素质相对低下;

④无第三方合法独立检验机构;

⑤注册审批不完整;

⑥一些监管技术人等专业水平不和要求。

(2)实体实施中一些细节方面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3)一些质量常见问题反复出现。

(4)相关质量资料不完整。

2 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

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实施前提是健全监理人员的明确组织框架,责任到个人,细化分工相互合作。坚定的为客户负责,不折不扣的按照其需求完成项目,并将其逐渐形成成一套标准机制。监管部门人员务必全面掌握质量管理的实质内容,在习惯中渐渐形成质量意识。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具体实施中,有两类普遍的手段,PDCA质量循环监管以及前中后三阶段监控。选择科学健全的监管手段是保证整体项目工程完工质量的重要前提。

2.1 改变观念

参与单位务必要进行广泛的质量宣传,正确对待项目质量、实施工期及经济化之间的关系。对项目实施的方方面面都作出细致化的质量标准要求,并规范把关,保证项目各方面的长期效率。

2.2 人员素养

设计技术队伍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务必学习相关知识,全面把握实际项目实施中的各种情况,做到最精细准确化的指导。油田方面可以采取一些途径,如和相关实力雄厚的设计院等机构开展广泛的交流,为设计相关人员提供一个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平台。合格的监管队伍要想确保其自身的职责无虞,有几点需要具备:学习实践具备相应的资格水准;摒弃传统的狭隘质量监管理念,全面的监管整个项目实施才是长期的发展方向;综合素质永远有提升空间。

2.3 三检

在项目建设的实际实施中,夯实三检的规章机制。首先实施人员要自检自查:其一,每个工种需严格实施资格证上岗制度,一线操作人员是项目工程的实际第一责任人,所以操作者要熟练掌握工艺以及相应的质量要求,相关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也是必备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化的实施工程;其二,培训机制,相关的培训机制必须具体到个人,保证人人的素养均符合生产要求;其三,执行工种标准化实施文件制度,全面规范识别隐患、工艺操作、质量标准以及事故处理等,岗前的认真培训学习是最有效的保证正常施工的手段,以此达到高效化的工程建设。其次互检:其一,相关单位专业队伍制订施工要领规范指导;其二,科学化的编写质监规划,紧密衔接实际项目的各特点,编写全面的质检点,多人核查,防止遗漏;其三,质监队伍专业化;其四,纸质化资料的完整备案,规章制度标准和实际实施的表格务必全面真实的录入进度、各监测数据,且及时作出评估,确保数据的精确实时性。第三专检:涉及到监管项目实际招标与监测以及专项评估,有设备、使用材料、工艺以及监测验收等,特定的环节务必复测,整体科学化抽查,使用材料取样复测。

2.4 质量责任制

端正以往存在的粗犷事态度,实时项目质量责任到人,在工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个方面、参与单位、个人等的责任务必明文规定,保证一事一人的科学标准化制度,逐渐建立一套严密质监体质。

3 一些具体对策

(1)采购对策。采购人员必须坚持高性价比与高服务相结合的观念,把“材料质量”摆在首位,养成油田卫士的使命感。每一份采供合同中务必全面实施质量相关要求,有效利用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力。

(2)防止有质量问题的材料物资进入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切实实施细致化的验收复检方式,本身的具体标识标准作为判定的重要依据,严格规范存库机制、质监体系,落实产名、产地、编号、质检证明资料等各项内容一丝不苟的把关实施验收。对于一些重要的特种物料或者设备应实施相应驻地监管机制。油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其采供过程基本都是大规模化,且每个环节都影响重大,可以夯实产前、过程、验收各个方面的实地驻厂监督。源头严格把关是高效化的一种途径。实施产品的科学化抽查复测,供应部以及质监部门务必健全急用和直送物资的复抽检以及独立第三方监测。一旦不合标准,当即按相关规定处理,改价、赔偿以及退换等方式。实施良好的沟通途径,形成一套各方共同责任的物资设备监管体系。各相关部门联合监测,联合治理,以此确保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建设中重要物资设备的监察力度,保证最快发现最快解决问题,提升质量。

(3)增大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等宣传力度。在某次參与某股份公司年度质量检查工作中,检察人员普遍发现仍存在一些参与单位在相关的质量标准实施上定义不明确,甚至理解错误,如某系列项目工程验收规范应用、无损监测执行标准、工艺评定标准等方面都与规范标准产生出入。故良好的宣传制度意义重大。下属相应承包商们自身控制力度。一项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最终质量的好坏不光靠质量监测部门来保证, 归根到底还是需发挥整个项目主体的施工承包商以及检测方。尤其是要确保施工单位实施者积极主动的控制整个过程的细节质量。提升方方面面质量监理监管把关力度。质量监理方作为受客户的委托方,是独立的第三方,务必要对整个项目工程进行全面且微观的质量把关。所以,对整个质量监理控制要落实严格的监管计划以及实施内容,明确监检点以及相应的监测手段,处理无作为、造假不顾责任等情况。

4 结束语

百年大计,质量为先,作为服务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性的石化产业的基石,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无论在何时都是值得深思的,只有建立严格的制度并加以实施,才能得到最高的产出投入比,保证整个项目工程的高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彭松.提升油气田地面建设项目管理水平[J].中国化工贸易,2012,9

[2] 李勤科,麻小伦,王超宾.探析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J].科技传播,2012,1

[3] 何毅,毛升好,李淑萍,等.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研究[J].质量,2010,1

上一篇:语文作业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下一篇: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