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论文

2022-04-11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了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一系列宝贵经验,确立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强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国防建设,走出一条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融合式发展道路。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论文 篇1:

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

【摘 要】本文介绍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了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应当做到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加强统筹,健全机制,实现科学发展。从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进行分析,得出了要想实现富国强兵,必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关键词】协调发展;国防高科技产业;全方位融合

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

(1)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要协调发展。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基础,也是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关键所在。经济上不去,国防现代化也搞不好。确保经济优先发展,是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先决条件。要在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的前提下思考和谋划军队建设,使国防投入、军队数量与规模控制在国力所能允许的范围内。(2)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重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也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整个国家的安全利益,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3)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应当做到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加强统筹,健全机制,实现科学发展。一是处理好眼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注重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整体筹划和长远规划,保持财力投入的连续性,形成科学的增长机制,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处理好经济保障国防与国防拉动经济的关系。实践表明,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搞好了,也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要进一步认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三是处理好军用与民用的关系。国防科技工业应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增强平战转换能力。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以及军品生产的规模,在保证国防高科技研制开发和军品生产的同时,将部分军用技术和产品逐渐转移到民用上来。充分利用国防科技工业实力雄厚、知识密集、技术储备量大等优势,大力组织对民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制、开发,逐步实现由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的转变,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国防科技工业自身特点的科研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资源的军事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4)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随着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不仅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对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为此,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索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解决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与关键性问题,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结合,形成两者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的机制。(5)从战略上搞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应统筹运用,对那些具有通用性的资源,要尽可能做到军民合用。国家在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和大型公共建设、通信干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应当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求,符合战时军力部署、军事通信联络、人民防空和武器装备机动等方面的需要。实践表明,必须注重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兼容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搞好了,也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应注重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兼容发展。(6)国防建设必须在经济建设大局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军费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国防建设必须充分发掘自身潜力,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在提高国防建设效益上下功夫。要加强科学管理、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切实转变传统的人力密集型、数量规模型的管理模式,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战斗力,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努力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

二、结论

我国的国防建设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将仍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特定条件下进行。受国家经济实力所限,军费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根本解决。我们不能同发达国家比国防投入,出路就是必须走出一条经费投入比较少而效益比较高,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现代化的路子。结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必须要科学地把握好两者的结合点。

参 考 文 献

[1]张先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N].解放军报.2005-5-5

[2]王斌.我国国防支出与美国、日本、印度的比较分析[J].企业导报.2010(6)

[3]刘国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国际范例.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5-12-29

作者:赖敏华 余江 杜俊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论文 篇2:

我党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了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一系列宝贵经验,确立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强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国防建设,走出一条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融合式发展道路。

[关键词]国防建设 经济建设 协调发展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艰苦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的理论成果。确立了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一、我党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历史考察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形成了与具体历史背景相联系的、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思想。

1、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件大事”的思想。

1950年9月25日,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两件大事”的思想。他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为抓好这两件大事,在1956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这里,毛泽东鉴于人民政权刚刚建立、国家社会百业待兴的实际情况,着重强调经济建设对国防建设的依托和基础作用。那段时期,我国军政费用和军队员额不断压缩,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军队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60年代后,随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严重恶化。加强经济建设的思想被“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思想所取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二者的关系受到影响。

2、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思想。

70年代末,邓小平在冷静分析国际战略格局转变和我国安全形势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作出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科学论断,果断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提出了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战略思想。他指出:“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军队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1979年至1989年的十年间,我国国防费由1979年的140亿美元,下降到1989年的60亿美元。国防费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1979年的5.6%下降到1988年的1.46%。

3、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者都要兼顾”的思想。

冷战后期,全球新军事变革蓬勃兴起,我国安全环境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在这种背景下。江泽民提出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者都要兼顾”的思想。他指出:“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政治局常委的意见是两头都要兼顾。一方面,军队要服从经济建设大局,继续贯彻忍耐的方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体谅国家的困难;另一方面。国防费也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年有所增加,使部队武器装备和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海湾战争爆发后,江泽民同志又提出:“对国防建设是要增加一定的投资。增加一定的投资力度……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经费的投入也要逐年有所增加。”基于这种认识,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国防费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年提高,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国防建设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4、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想。

199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首次公开提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此后,经过四年的实践,2002年11月党的第十六大正式确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这一方针,是对我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二者辩证关系的科学把握。胡锦涛十分重视以此方针指导具体实践。他强调指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是必须坚持十六大提出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这一论述为我们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防费继续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国防和军队建设得到较快发展,逐步形成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丰富内涵

胡锦涛指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从国家讲,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防投入。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军队讲,要坚决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由此可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

1、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综合国力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不足4000亿元增长到超过30万亿元,年均增长9.4%。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已上升至世界第三位。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但我们必须坚持以发展的方式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所有问题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因此,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第一要义便是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筑牢和夯实我国强盛的根基,军队要坚决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个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建设一支同我国大国地位相称、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

国富不等于军强。随着国力的增强,不断加强国防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三,在国际舞台上也具有广泛的政治影响力,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但相比之下,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放眼世界,世界新军事革命蓬勃发展,我军面临的军事变革压力与日俱增;环顾周边,与邻国领土领海争议持续升级,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着眼国内,“三股势力”的干扰破坏活动不断,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压力也在增大。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发展,能否顺利实现宏伟的发展目标。直接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显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只有军队强大了,威慑力增强了,才能为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

保障,才能维护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才能争取到尽可能长的和平建设时间。正如解放军报评论员文章指出:“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巩固的国防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实。”

3、各级政府要多方面多渠道为军队排忧解难,军队要以多种形式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防建设,并不意味着国家只增加国防投入就可以了。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也突出地体现在军队里。如随军配偶的就业问题、军人自身的再就业问题、军人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等等。这些都是社会改革和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军队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不够。并且军队本身也不担负解决这些问题的职责。因此。军队作为一个比其他行业作出了更多牺牲奉献的特殊行业。在这些问题上。需要政府的专门政策予以专门解决,这样才能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安军心吸民心。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要多方面多渠道为军队排忧解难,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军队建设与地方建设的协调发展。

军队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并不意味着军队不向国家伸手过度要钱就可以了。国防建设包括武装力量、国防设施、国防科技工业和国防动员体制等方面的建设。具有整合社会力量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国防建设通过自身的建设,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拉动和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全面发展。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成就整合为综合国力。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意志凝聚成国家意志,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稳定地发展。”因此,军队不能只埋头干自己的事,还要通过自身建设拉动和促进国家建设。为国家建设作贡献。

三、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胡锦涛指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就是走军民融合的融合式发展道路。也有学者指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整体性特征一注重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安全与发展两大战略目标整体推进;协同性特征——注重统筹兼顾,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双方互相联结,互相推动;长远性特征——注重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持续长远发展。因此。走好融合式发展道路,要在宏观上做到三点,即两个建设相统一、两个进程应同步、两种资源相匹配。

走好融合式发展道路,科学有效的发展机制十分关键。近年来,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实现协调发展,但由于没有一个完善的机制,军地分离、军民分离的情况还大量存在。实践中发现,在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利益上的问题。如地方投资建设的项目,如果照顾到国防需要,可能就要增加时间、精力和资金的投入。影响经济效益;而对军队来讲,如果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人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则又可能影响自身的部门利益。这些问题都可能妨碍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实现。

为了保证融合式发展道路真正“融”出效益、“寓”出质量,就必须建立有助于军民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其一,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使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其二,制定相应的军民通用技术标准,使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在实践层面有实施的依据和标准;其三,要建立和完善一些具体制度,如军地沟通协商的制度、重大建设项目联合决策的制度、军地建设的共同管理制度等,使各级党委、政府在制定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计划和相关政策时,能把国防需要和军队需要加以通盘考虑。

牢固树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意识也至关重要。想不到:就不可能做到。因此,牢固树立融合式发展道路的意识,是工作中落实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的前提条件。作为国家来讲,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时。要自觉和充分考虑到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需要,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国防效益。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尤其要考虑到国防的需要。

总之,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设计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通过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发展,充分依托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路子,确保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做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3]解放军总政治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读本[M].2006.

[4]解放军报评论员.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N].解放军报,2005-4-18(1).

[5]李昆明.建立巩固的国防是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N].解放军报,2003-9-10(7).

[6]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N].解放军报,2005-5-1(7).

责任编辑 刘金旭

作者:孙文广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论文 篇3:

富国和强军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

摘 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大战略任务,实现“富国”与“强军”的辩证统一全面发展,就要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正确认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积极推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得以实现。

关键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战略任务

胡锦涛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1] 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内在联系,对我们在新的起点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正确认识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中,认清两者的辨证关系,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认清富国强军的统一性,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国防现代化无从谈起;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无法保障。认清富国和强军的关系,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破除一些思想障碍,牢牢把握两者的统一性,把思想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从经济效益这个意义上讲,国防建设是要花钱的。但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军费消耗问题,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安全账和政治账,要充分认清国防建设的安全价值和社会效益,更主要是表现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民族利益的保卫上。因此,不能仅用经济眼光看“物质消耗”,更要用安全的眼光看潜在的“威协消灭”。党的十八大对军队各项建设做出战略部署,可以说,国防和军队建设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坚决克服经费不足、装备落后等被动消极的等靠思想,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投身到军事变革之中,推动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认清富国和强军的兼容性,努力提高国防和经济建设的双重效益。胡主席曾经强调,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触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因此,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挖掘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双重效益。现在我国的国防工业大都是军民结合型企业,其生产任务是既生产军品,又生产民品。在生产军品过程中,特别是在随着装备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国防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必然拉动与之相关的民用经济产业的相应规模扩充。同时,国防工业消费增长能够拉动整个国民经济消费的增长。可以说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在互补中发展。因而,加大国防科技力度并将其释放于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将有利于促进民用经济尤其是民用科技的发展,从而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认清富国和强军的相对性,不断增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软实力。富国才能强军,这是国防建设发展基本规律。但是,富裕的国家,军队不一定强,也绝不可能自然而然就变强了。

因而,富国和强军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富国是强军的物质保证,但绝不是唯一条件,强军还包括全民国防观念的提升,部队战斗精神的生成等软实力。当今世界,富国与强军并不是完全对等关系。一种是国富军又强,另一种是国富但军不强,还有一种是国不富但军强。可以说,富国与强军之间没有绝对联系,富国是强军的基础,是前提,但不能自然等同于强军,再富有的国家,如果不重视国防建设,不增强国防投入,国防不会自然而然地强大起来。所以,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统一,方法是统筹,关键是投入。国防不是军防,是全民的国防,如果仅有军队而无全民一心、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就难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二、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积极推进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1 ]深化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包括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改革开放为推进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奠定物质基础。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且促进了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百年的富国之梦。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不仅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首要任务,也是夯实国防建设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依托。我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国防投入逐年增加,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保障全面有力,军事威慑力显著提升。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富国之路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强军之路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为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夯实了物质基础,“富国”与“强军”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改革开放为推进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提供不竭动力。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军队发展的动力,同样也是建立和完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机制、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推动力。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各项建设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经济建设领域,我国的生产力还不够发达,我们在“富国”之路上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国防建设领域,我军正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时期,无论是信息化建设、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还是人才队伍建设、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军事技术差距,这也警醒我们在“强军”之路上仍需要加倍的努力,要以改革开放为推动力,加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真正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改革开放为推进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提出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利益不断拓展,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对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出现在世界东方,总是千方百计地妄图牵制乃至遏制我国的发展。我国周边地缘政治军事环境也相当复杂,不可预测性因素明显增加。这些都对国家安全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大了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压力。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和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必然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发展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作战略支撑,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才能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继续稳步推进。

三、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真正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指导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为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提供了根本思路,也为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一是在战略思维上,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同样也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根本方法。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就是兼顾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国防建设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融合并相互促进,共同成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强大保证和坚实基础。要明确“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中心点。“国富”要以“军强”为保障,“军强”要以“国富”为基础。因此,我们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从国家角度讲,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防投入,高度重视国防建设,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军队角度讲,要坚决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二是在融合模式上,要树立效能观念,实现优化整合,兼容发展。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必须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原则,全方位全过程地把国防建设纳入到经济建设体系之中,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形成合力的局面。一方面,军队要充分依托社会资源,要在国防基本建设、科技发展、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上,充分统筹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充分地发挥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军队要积极发挥推动作用,要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协助地方完成重大保障任务,从而使“富国”与“强军”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实现更加科学有序的结合。

三是在政策法规上,要树立法制观念,实现科学规划,长远发展。胡锦涛指出:“我们就必须依据科学发展的要求,站在国防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和设计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布局,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2]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都是一个由多个部分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要科学确定两个建设相协调的分阶段的目标和重点,站在国家高度来考虑和设计国防与军队的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国防与军队的建设布局,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把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从而真正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解放军报,2007-10-25(1).

[2]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读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杜 鹃]

作者:杨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解析内陆出口贸易发展作用论文下一篇: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