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2023-10-09

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的深入发展,高校教师要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的思政教学展开学习,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课程中将两者有效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素质教学,才能满足高校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工程造价;思政教学;路径

引言

高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工程造价和思政之间的联系,要构建高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思政元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采取针对性方法。本文基于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展开研究,希望可以给广大学者些许建议。

一、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

对于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而言,具有技术性、经济性和地域性特点。在实际造价管理当中,由于造价人员缺乏较强的责任意识,缺乏工作责任感,导致造价人员的素质越来越低,这样就会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偷工减料的现象发生。因此,工程造价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会影响着整个项目过程,也是保证项目实施的重要体现。这时,身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根据当前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要创新教学理念,将思政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为社会和行业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此外,高校教师要契合高校的教学理念,要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出思政教学的育人作用,要融入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体现出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才能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实现育人的教学目标。

二、高校思政教学设计

高校教师要将工程造价课程与思政课程融为一体,要采用完全项目化为教学方向,构建有效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深度融合。

(一)基础知识模块

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工程造价的发展过程,要根据国家目前的造价原则,要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要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优势。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建筑面积进行计算和分析,要在教学中融入更多思政的案例,让学生深知高素质对学生今后的影响,这样学生就能够认识到不良风气带来的影响,从而认识到依法计算建筑面积的重要价值,让学生能够遵守法律底线,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二)计量计价模块

首先,教师要结合工程的相关案例进行教学,要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审图,让学生在审图的过程中去思考哪些因素会导致图纸的不清晰,这样学生才能在审图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去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辨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其次,高校教师要结合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基本原则,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工程行业没有规矩和道德是不行的,要引导学生不管以后身处哪个行业都要遵守法律和道德。高校教师要在土石方工程计量的学习当中,让学生认识到挖方、填方和余土外运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和探索,这样才能夠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工匠的精神。此外,高校教师要结合地基处理与边坡支护中不同的施工方案将带来不同的工程量和造价,向学生呈现出当前工程行业的基本现状,这样就会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工作过程当中养成成本节约的行为意识。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想出解决的方法。再次,高校教师要结合钢结构工程量的计算标准,要在教学中引入超级工程,要让学生去思考造价人员是如何进行整体造价的,让学生多去了解一些大工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让学生对工程造价行业保持着敬畏的心态。高校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一些传统建筑元素,让学生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就可以在学习中增强文化自信。最后,高校教师要通过保温工程量来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正确的建筑理念,要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工程人才。

此外,高校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过程当中,这样才能更好地验证真理,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重视实践学习。因此,高校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的学习理念,在学习课堂知识时,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习新知识,这样才能具有创新的意识,能够在课堂中更好地获取知识。

(三)招标控制价文件编制模块

首先,高校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教学,要引导学生向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样才能把大学生培养为社会的接班人。其次,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将诚信,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拒绝抄袭他人的作品,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担当的工作者。再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做事情要有毅力,遇到任何困难有足够的耐心。

三、思政教学实施的路径分析

在高校教学阶段,教师要通过技术与课程两者的有效结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程的学习魅力,要采用学生喜欢的方法展开教学,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结合以前教学的反馈信息,要在实施当中,彻底解决思政教学的现状。高校教师要通过移动教学平台,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要从浅层次的学习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其次,教师要利用BIM软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建模、算量、对量,让学生能够严格对待工程专业知识。再次,教师还可以在上课之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搜集一些专家视频,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可以在知识中融入一些真实的案例,为学生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最后,高校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丰富有趣的内容来满足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语

身为一名高校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承担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这样才能培养个性化发展的学生,才能实现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立德树人。此外,高校教师还可以通过思政教学和工程造价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树立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做一个服务于社会的学生,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精准化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迎.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147-148.

[2]郭阳明,曾彩艳,郭生南.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5):17-18.

作者简介:孙晓飞,(1992-),女,辽宁丹东,满族,本科,研究方向:工程造价,教师。

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所谓新课改, 其实指的就是积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出发点, 并且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使得学生在从被动学习基础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改变当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从而更大程度的为学生之后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不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对当前高校进行研究发现, 现阶段我国高等数学课堂中还存在部分问题, 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主要如下:

其一是数学体系的不完全导致学生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对于数学这门课程而言, 其不单单只局限在数学之内的应用, 对于高校而言, 很多专业课程都需要有数学的积淀才可以理解其本质原理, 但是当前高校数学教师一般都不了解那些专业需要应用到数学知识, 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学的片面性和目的不明确的问题, 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抓不住自身需要以及学习重点。

其二是数学教材本身的枯燥性、抽象性导致新课改的难度加大, 对于当前高等学校数学而言, 都主要针对了数学教材进行讲解, 但是对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数学教材进行研究发现, 当前的教材太过于抽象, 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相关内容, 这样便无法反应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从而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兴趣的丧失, 从而导致一系列学习问题, 如:其他相关与数学关系密切的学科由于基础知识不牢靠导致的问题。

其三是当前的教学方式上还是存在问题, 对于新课改而言, 主要激发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数学教育进行研究发现,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依旧是将学生放置在被动学习的地位, 通过灌输相关基础知识, 从而应付考试, 这样长期以来, 势必会使得学生独立学习能力降低, 并且会使得学生不会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从而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 丧失学习兴趣。

2 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优化对策

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 本文从教学材料和教师自我教学方式教学广度深度两个方面提供了相关的建议, 建议如下:

其一对于教学材料方面, 对于相关数学的教学材料, 应当以实际出发进行编写, 也就是在教学材料的编写过程中应当更多的反映出当前较为先进的教学观念, 并且在教学材料中应当涉及其他领域对于数学的应用,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开阔自己的事业, 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外在数学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 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使用数学建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其二是对于教师自我教学方式和教学广度、深度方面, 对于这一点需要相关数学教师做到两个部分, 首先是对于教学方式上, 应当摒弃只是定义, 概念等等一系列抽象性知识强塞给学生的做法, 并且需要多使用实物或者PPT、数学实验课的方式, 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 这样才能够将抽象性的知识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完全吸收, 才能够为学生继续进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对于数学教学的广度、深度而言, 其实很多专业都需要应用到数学知识, 故而对于高等数学教师而言, 需要能够做到将自身数学知识与实际专业课程相挂钩,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将这种思想灌输给学生, 从而使得学生从数学学习的开始就穿插专业课程基础的学习, 这样才能保证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不会因为数学学习的不够扎实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3 结语

数学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枯燥的, 很多数学公式, 定义如果不能完完全全的理解, 那么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的负担, 影响学习的兴趣,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造成学生之后专业课程学习的一系列问题, 故而对于数学教学而言, 在新课改实行方面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改革, 对于当前而言, 高校数学教育还主要依靠被动学习为主, 故而我们需要从这一点出发进行, 保证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主性, 本文从教学材料和教师自我教学方式教学广度深度两个方面提供了相关的建议, 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制度的不断完善, 新课改已然成了应试教育中必然要持续进行的道路, 并且随着当前新课改的继续深入, 无论从课改内容还是教学方式必然是需要不断优化的, 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教育完全适应当前学生的学习能力, 但是在进行研究中发现, 当前我国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数学课堂教学管理还存在部分问题, 故而本文主要从新课改下高校数学的课堂管理入手, 剖析现阶段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现状, 希望能够提出相关的优化对策, 并且本文也希望可以从高校数学出发为新课改的持续推行也提出相应的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校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现状

参考文献

[1] 刘余猛, 张华娟.数学解题中“简化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12 (1) .

[2] 阮波江.有效利用课堂例题、习题教学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 (5) .

[3] 王美兰.提供认知策略, 探究指导支架——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 2016 (36) .

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一) 管理制度缺陷。我国部分高校因为经费、师资等原因无法顺利展开档案管理工作, 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中混乱现象时常出现, 例如档案标号、标题等, 并且还有众多档案没有建立相应目录。此外, 档案在搜集、存储、查询、阅览等环节中也存在了较多漏洞。众多管理人员仅重视资料的搜集, 而忽略对其进行整理和归档, 没有精心存放, 很多重要档案发生遗失。

(二) 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新时期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工作内容不仅仅局限在搜集资料、资料整理、文件编号、档案存储等简单工作, 更要求其具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及高度的责任感。而许多高校在招聘管理人员时, 录用门槛低, 没有严格选拔高学历、高素质人才, 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三) 基础设施落后。对比国家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许多高校没有严格执行,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明显投入过少:缺乏专门存放档案的库房;或者库房没有防水、防火、防潮、防盗、防虫等功能;或者库房面积较小, 设备老化情况严重, 没有现代化信息设备, 查找档案极为不便。

(四) 管理方式滞后。高校在进行档案管理时仍采用传统管理方式, 没有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导致工作效率极低, 很难建立高水平、高质量的档案管理系统, 无法进一步展开相关信息的开发和应用。

二、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 加强领导的意识, 提高对档案管理的组织工作。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管理和领导作用, 是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管理工作, 因此, 高校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校的档案资源就好比是一面镜子, 它反映出高校多年的发展历程, 具有客观性、真实性, 是高校发展建设重要的依据, 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领导应该加大在档案管理的工作力度, 将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学校建设发展的工作日程中, 加大资金投入, 提高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条件, 还要加大学校教职工的思想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使全校一心,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二) 健全管理体制, 规范工作。要想加强高校档案的管理工作, 首先就要有一个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 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原则。以学校、院系以及各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为基础, 建立统一、集中的管理制度, 从档案的整理、分类、征集、建档等各个程序都能高效有序地按照完善的体制进行, 使档案管理工作更为规范。要明确档案收集的范围, 及时、准确地对需要存档的档案信息进行收集;对收集到信息资源做好鉴别工作, 确保信息的准确可靠性;档案的整理工作要绝对按照处理规范进行, 精确分类、有序编排、整齐装订。此外, 还要进行体制创新, 提高服务水平。

(三) 建设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人员团队。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是否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因此, 高校还应加强档案管理团队的建设。高校可以通过某些方式和途径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例如可以定期进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培训。另外, 还要注意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补充和调整, 引进高水平, 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培训, 提高他们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 使他们可以更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

(四) 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建设。现如今飞速发展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自动化使用, 可以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的效率。因此, 学校应该加大档案管理部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改革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模式, 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转变。利用网络技术, 实现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存档等工作, 利用网络技术还可以提高档案检索的速度, 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的形势下,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积极改革, 做到与时俱进, 从管理制度、相关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以及基础建设设施等方面入手, 致力于解决档案管理工作遇见的各种难题, 积极应用现代化技术, 强化训练工作人员, 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感, 进而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良好建设。

摘要:对于我国各大高校而言, 档案管理是其日常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该档案详细记录了高校在学生教育、科学研究、教师管理、会议召开等方面的相关事宜, 包含了学术成果、科研论文、教学方案等机密材料和档案, 对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影响着学校未来的发展, 意义重大。然而, 我国目前众多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较多问题, 基础设施落后, 管理制度不规范。因此, 本文将就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展开探讨, 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现状,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 朱冰, 胡佳.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J].统计与管理, 2015 (01) :123-124.

[2] 丛日丽, 刘云超.对于服务意识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03) :142-144.

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应当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然而,在高校信息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作为思想活跃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前沿阵地,高校应当与时俱进,在大数据时代,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以信息化为基准,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相关从业者也要结合大数据时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选择合理的方式走一条符合中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的道路,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本文分析了大数据下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也对传统的互联网构建模式提出极大挑战。对社交网络和移动交互网络而言,高校信息管理工作应当与时俱进,在新的领域不断开拓,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深度与广度的新探索。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必须在大数据时代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制定相关对策,保证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和学生信息的安全。同时让学校在调取学生相关信息时,能够采取更加便捷有效的途径,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内涵与特征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现出如下特征。首先,大数据容量相对较大,已经超出了传统定义尺度上的数据,这就决定了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有效数据管理和分析。同时,在数据管理与分析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认识到大数据数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在地理位置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的分析过程中对数据实现有效管理。其次,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在对学生信息和相关数据进行管理时,要认识到数据类型的丰富[1]。由于数据类型层出不穷,因此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对学生信息进行妥善处理与系统分析,这样才能够在大量数据信息中提取到有效的信息。

总而言之,在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能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分析效率,滿足多个领域的日常工作需要,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创新性发展。

二、大数据下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建议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大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管理教师要善于分析各种类型的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对数据的处理量进行规范,推动信息处理工作的多元化和创新性[1]。在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学生管理工作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分析和观察数据的重要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做出科学的决策与判断,深度挖掘学生信息,并对此进行系统归纳与总结。大数据在对学生信息进行挖掘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大数据日益发展完善的现代社会,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电子商务领域,大数据都能够充分发挥基础的数据分析作用,完善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实践方式,对人们的工作产生巨大帮助。

与此同时,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也必须认识到,要从传统经验管理和制度化管理方式中解脱出来,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合理应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分析效率和决策效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及完善。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例,学生工作管理者在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实践进行考量时,要注重内容的多样和形式的丰富,充分利用多元化信息网络,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对传统的纸质化报告模式进行颠覆与创新,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借用数据实现科学分析与系统总结。

(二)满足个性化需求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体现愈加明显,而大数据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对高校学生管理者来说,他们更应当结合学生的情况,确保高校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不断完善,促进大数据网络平台的发展和创新。相关人员也要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同时,将大数据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大数据进行信息数据的归纳整理与分析,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准进行合理判断,制定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政策。通过大数据的应用,相关人员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实现有效的分析与信息检索,因此,在大数据的帮助下,相关管理者能够给不同需求和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有效的问题解决路径。此外,从学生就业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看,通过大数据相关工作者能够实现对学生就业相关状况的分析。借助这样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招聘单位的需求联系得到了有效分析与汇总,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工作指导,实现高校课程设置的优化,实现高校就业效率的提升。

(三)组建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学生管理团队

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专业化人员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化学生管理工作团队,学生管理工作能够逐步完善,效率不断提升。为此,作为高校管理者,要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团队的水平,组建一支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的人才专业队伍。这支队伍既要对学生管理工作有足够了解,也要对学生的实情况有系统分析[2]。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工作管理人员能够实现大数据分析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实现高校内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此外,在对高校学生管理团队进行培训时,高校管理者要选择合理的培训方案,帮助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掌握大数据相关的理论与工具,并最终实现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学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

在实际学生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也可以利用校园内部网络对学生进行实时跟踪与交流,掌握其最新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态,确保学校热点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关注。还能对突发事件进行舆情引导和舆论控制,从而保证学校内部环境的稳定,保证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安全。另外,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平台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新闻发布和师生互动来体现。对于不同学生来说,大数据有着不同的作用。大数据能够助他们实现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也能够让他们对自身的信息进行监控,实现信息安全。

(四)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建设

在高校信息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然而,在大数据到来之际,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挖掘大数据的奥秘,将其用于学生管理工作,确保制度体系的完善,保证学生信息的安全可靠。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从具体的行为对学生信息进行有效管理,防止学生信息被不良系统和不良人员侵害。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性,通过大数据对学生管理信息网络进行实时监控,设置相关的登录口令,保证学生信息的安全性[4]。另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加强相关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做好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工作,避免非法者入侵,保障学生的权益不受侵害,也能够促使大数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合理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愈加完善,高校信息化水平也能够得到明显提升。这不仅为学生信息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完善管理信息系統的构建,不仅包括保证学生信息的安全性,也包括不断推动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优化。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应用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方案之一。作为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要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性能稳定和迅速便利,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相关人员也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进行系统调查,确保在大数据时代随时调取学生的各项信息,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三、结语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阵地,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认识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重要价值。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也要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引入多元化人才,促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在充分发挥大数据意义与价值的同时,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4],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多元化发展路径。在弘扬中华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同时,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完善,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谦.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探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55-57.

[2]杨阳,苏力,王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探讨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01.

[3]王鑫家.大数据思维在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支撑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7):47-50.

[4]丁文刚,朱阳瑾.“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35-136.

(责任编辑:董维)

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优化

0 引言

高校圖书馆的图书是保障师生教学与科研的重要信息来源,在知识型社会中,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这就使得人们不断关注图书的管理。再加上当今是信息时代,基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信息化建设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在此形势下逐渐显露出了很多弊端,影响了高校师生对图书资料的高效利用。因此,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面临的挑战

1.1 数字化的图书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广泛的应用,对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技术和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管理人员除了具备全面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还应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操作规范。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量达到了“爆炸式”,图书知识的有效生存周期大概在3年,图书知识必须及时更新,相应的图书管理也就需要更新管理理念和手段,以更好地满足管理工作要求。当下大多数的高校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电子阅览室为师生的学习提供便捷的资源和途径,图书管理可以在网上完成文献分类、采编、检索等内容,这就要求馆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字化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操作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1.2 知识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得知识与信息表现出了“爆炸式”增长的态势,再加上人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广泛的兴趣,让现代的高校图书馆转变成为了信息知识的集散中心,这就需要便捷、高效的图书资料整理、加工、存储以及开发利用通道,来更好地满足全校师生及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所以,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必须丰富管理经验,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系统,顺应网络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服务于学校师生的学习与科研工作。

1.3 图书馆角色转变

高校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全校的师生,在以往的图书管理工作中,馆员只需做好图书的排列、下架、借阅等工作即可,但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形势下,图书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最基本的工作内容,还要以优质的服务提升服务对象的价值。简单来说,就是将图书管理人员与师生视作知识信息商品交易的关系,馆员通过先进的图书管理工具和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借阅、咨询及存储等服务,在实质上就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馆员必须牢固树立客户意识、经营意识,将图书管理工作看作知识服务产业[1]。

2 优化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建议

2.1 准确定位读者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准确定位读者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读者提供其所需的知识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全面了解、深入分析读者的阅读特点和需求,站在读者的立场为其提供专业化服务,以提高图书管理服务水平。同时,还要充分听取读者的建议,认真分析读者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以满足读者需求为根本,完善图书管理工作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益。此外,应不断优化图书资料管理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图书管理工作也应当利用好网络信息平台这个高效的工具,对于当代的众多图书资料,可以采取实物性和网络型的双重保存形式,师生们可以借阅实体的图书,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进行网络图书的阅读。在网络信息平台之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数据库存储数字化图书资料,并且可以立足于学校实际,设置出电子报刊亭、电子阅读站和网络图书馆等图书阅读站,为读者们提供优质的图书服务。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优化图书管理工作,不但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图书购入信息和图书借阅信息的详细记录,也可以与图书借阅者们进行相关的书籍互动,培养浓厚的读书氛围[2]。

2.2 优化馆藏资源建设

根据学校自身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和完善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布局与结构,将文献类特色与专业特色突显出来。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点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数据库,为学校的各种教科研活动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例如,开发设计图书馆资源库,包括本校硕博士论文数据库、教学参考书籍数据库等,主要是本校师生所发表的论文及著作。图书馆的图书知识与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还需深入挖掘、整合与利用,以推动知识的开发与传播,为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此外,重视第二、第三次文献和网络专题数据库的构建,为读者创建新的知识库。

2.3 不断完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

鉴于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应进一步优化图书管理工作提高其科学合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增强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为了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科研建设中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首先,加强对图书资料和报刊的定期检查,及时进行整理工作和防潮工作,及时修补那些有破损的图书并做好登记工作。其次,图书购入应当立足于学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在深入分析及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合理的图书采购活动,还应及时将购入的新书籍的目录编汇到原目录中。对于报纸类实时性较强的刊物,应当进行及时更新,提供准确性较高的信息。第三,做好图书借阅工作,并加强借阅手续的优化和办理。图书管理人员在师生有不懂的地方时,应当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引,当他们借阅图书的时候,图书管理人员应当认真登记好书籍名称和书籍数目、编号、单价和借阅人姓名等等,从而做到图书登记的系统化和条理化。第四,图书管理人员必须要借阅图书的跟踪管理工作,当借阅出的图书到期时,应当提醒借阅人进行书籍归还工作,对于那些到期未还书的借阅人,应当进行处罚。在归还图书的时候,图书管理人员应当当场检查图书的完好情况和破损情况,如果图书已经严重破损,那么需要对借阅人进行处罚,令其照原价赔偿[3]。

2.4 强化馆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服务意识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水平,在人们高度重视知识信息资源的今天,必须强化馆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新形势下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具体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根据图书馆的工作现状和岗位特点,合理划分不同岗位的业务培训层次,制定不同的定向培训目标;第二,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组织图书管理方面的专家举办讲座;选派图书管理人员到先进的图书馆参加培训;加强业务骨干的技术培训;组织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相关管理理论,将每位图书管理人员培养成为一名信息知识导航员,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知识型社会下的图书管理需求;第三,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加强绩效考核管理。目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已走向数字化、虚拟化、电子化的方向。为了快速适应这种变化,图书管理工作必须构建新的目标管理体系,实行业绩考核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并考核职责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其业绩。考核内容包括师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评价、读者数量及满意度、设备的使用率等,切实提高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水平[4]。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时代与知识型社会的到来,人们更加关注知识的获取和开发利用,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聚集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对全校师生及读者有着积极的意义。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作为图书馆最基本的工作内容,在新形势下应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建议从服务意识、馆藏建设、图书管理制度以及馆员综合素质几方面来优化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水平,为学校师生的教科研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沈文英.新形势下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207-208.

[2] 肖金花.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研究[J].知识经济,2015(15):147.

[3] 李华健.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思路[J].农业网络信息,2016(04):84-87.

[4] 于娜娜.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问题研究及优化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6(23):200.

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根据档案法和有关规定, 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7号令, 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颁布后, 高校档案工作各方面都有了相应的进步和改善, 但是《办法》并没有对高校工作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其约束力有限, 根据目前高校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来看, 《办法》的内容贯彻实行到位的很有限。

(一) 管理体制不健全。《办法》第四条可以看出:教育部、教育厅由上至下主管高校档案工作, 然后国家档案局、省级档案局由上至下负责指导高校档案业务工作, 而高校的档案工作由校长领导, 分管校领导协助。

但是从笔者的工作经历和近年来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了解来看, 以上相关规定在高校的执行情况是各有差异。教育部门和档案行政部门对高校档案工作很少进行建设性的指导工作, 通常只是档案行政部门对高校档案业务工作进行象征性的定期检查, 而且检查工作只是表面的, 很少到高校实地进行考核、指导, 事实上档案局行政部门对高校档案具体业务工作并不十分了解, 各级综合性档案馆的业务和高校档案业务也有很大差别, 要说档案局对高校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实际上是“空话”, 并不能对高校档案工作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实际上是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高校档案工作, 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笔者所在的广西区各个高校、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虽然由档案局的一个处室进行业务指导, 但是实际上他们无法进行具体的建设性指导, 他们大多并非专业出身, 还肩负着其他的工作, 而且对各个单位的情况并不熟悉, 也没有经常性走访调研, 每年的档案目录检查也基本流于形式, 这对于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没有实际帮助。档案工作只能是原地踏步, 毫无作为。

此外, 高校的校长一般是不“领导”档案工作的, 对档案工作知之甚少, 最多由一个分管领导负责一些相关的行政事务。笔者所在的大学, 校长是不负责档案工作的, 自治区档案局只是每年对各个高校的档案目录进行例行检查, 然后进行评比, 但是几乎所有学校每年都是“优秀”, 没有任何意义。平常档案局也几乎很少与高校进行沟通, 谈不上具体的业务指导。事实上档案局对学校档案工作并不了解, 所以无法做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同时因为缺乏硬性、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 高校对档案法律法规的执行程度极其有限, 对很多事务可做可不做, 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因此, 这样的一种管理体制对高校档案工作起不到实际的促进作用。

另外, 高校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后没有及时进行修订, 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还是80年代修订的, 如今已经过去30多年, 没有重新修订, 30多年时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多归档要求和范围早已不能与现实相符合, 应该随着社会现实的发展而实时更新, 可是似乎没有相关的部门去关心这个问题。高校档案的归档只能是各自发展, 参差不齐, 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像是大海里的小船, 没有导航的指引。在平常的档案工作中, 其实经常碰到一些文件不知道该分到哪个类别的情况, 而且很多文件材料的保管期限不合理, 比如财会凭证要求是保存15年, 但是从现实工作中看, 不到15年就销毁, 应该延长期限。

(二) 档案馆 (室) 职责未按照《办法》落实到位。《办法》第八条对高校档案机构的安全管理职责进行了9个方面的细化和明确, 这些职责既包含了行政事务, 又有具体的业务职能。档案馆 (室) 的主要职责本是业务方面, 而这些属于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而不属于非实体管理机构的职责却赋予了档案馆。《办法》既然将行政机构的职责赋予了档案馆, 也应该明确与其相匹配的机构性质和职级。但是, 现在的高校档案部门大多是被定为教辅部门, 更多的是挂靠校办, 根本没有行政权力。规模大的高校成立了档案馆, 规模小的设立综合档案室。档案馆能否独立设置全在于校领导对档案的认识程度和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档案室级别的档案部门一般只是校长办公室的一个附属科室, 其人员或最多一人, 或是校长办公室其他岗位的人员兼职, 而且在办公室工作繁忙时节, 档案室的人员均会被抽调帮忙, 自己的档案工作都得靠边站, 过后自己加班再做完。另外, 因档案馆 (室) 一般被划为教辅单位, 没有行政执行力, 在各种档案事务和业务工作中是阻碍多多, 连基本的归档工作都感到十分艰难。这种状况在高校中是普遍现象。

(三) 法律规范描述不严谨、缺乏追责条款。《办法》中诸多的条款是“应当……”, 如第十条“高等学校应当为高校档案机构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第十三条“高等学校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 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有关待遇, 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第十四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 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 明确岗位职责, 强化责任意识, 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还有第二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等都有“应当”等类似的字眼, 可是这样的“要求”没有约束力, 领导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态度来确定是做还是不做, 而且“不做”没有任何的不良后果产生, 不用承担“不做”的责任。

二、高校档案部门处于尴尬弱势地位

虽然《高校档案管理办法》是指导高校档案工作的法律规范, 但是《办法》中的规定没有赋予高校档案部门足够的行政执行力, 事实上是赋予了行政和业务双重职能, 但是高校实际只在实施业务方面的职能。大多数高校档案馆被定为教辅部门, 档案室甚至只是校长办公室的一个下属科室, 而且档案部门的人员经常要作为校办的后备力量, 要分担校办的部分工作。在各种评选优秀、福利分配方面档案部门都是被忽略的。例如笔者所在的大学档案馆在每年寒暑假都要参加校办值班, 经费使用、优秀评选等各项事务都是算作校办的下属部门。档案馆在每年的归档工作中举步维艰, 催促归档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因档案馆没有行政权力, 加上档案馆的地位低下, 不被重视, 档案工作的开展和发展受到很大牵制。另外, 档案馆没有专用经费项目, 与校办合在一起, 馆长没有签字权, 无法自主发展, 业务培训, 在职学习等都受到限制。

三、档案部门没有明显经济效益, 且社会效益无法快速体现

档案的收集不能产生任何看得见的经济利益, 且在长时间内是看不到实际效益的。在追求短期内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时代, 效益总是被摆在第一位的。在高校, 科研和教学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地位和水平, 被作为评价一个大学的重要指标。而档案工作无论是在关键时候起了多大作用, 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多少有用素材, 这些都不会作为一个高校领导能够重视档案工作的有利条件。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等工作的考核指标中, 从未把档案工作作为其中之一。

四、人才匮乏

高校档案部门通常被认为是养老的地方。过去经常是安排老弱病残或者家属的地方, 就算现在已经渐渐有了硕士研究生等高学历的档案学专业人才, 但是他们的到来并不能长久, 往往过几年就被其他部门“挖走”。档案馆 (室) 的领导职位也通常是安排即将退休的。给人感觉就是“等着退休”, 不需要再“操心”, 不需要再发展。在档案部门的领导迫于条件限制, 即使想大有作为, 也“无力施展”, 只能都是安于现状。这造成几乎没有人愿意来档案部门, 或者只是作为“跳板”, 年轻人更加因为考虑长远发展, 不愿意“久留”。这些造成档案部门缺乏稳定的专业性人才, 特别是要逐步走向数字化、信息化的档案, 更缺乏计算机和档案专业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笔者所在的高校档案馆内男性年轻专业人才只有一名, 而他是经常被借调的首要人选, 也是其他部门想“挖走”的人选, 从他自身发展来看, 当然是不会长期任职在档案馆。

五、档案工作者待遇低下, 工作热情不高

档案部门一般是教辅部门, 也是典型的“清水衙门”, 没有任何创收业务, 也没有独立的经费。档案工作者的工资待遇都是固定不变的, 需要晋升职务基本只有专业技术这一条路可走, 但是档案工作的繁琐杂碎对于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 都是枯燥无味的, 而且做多做少都一样, 这样造成对工作的积极性很低, 因为“业务工作做得再好不如一篇高水平的文章来得实在”, 因为评上职称得以晋升工资。另外, 在很多方面无法受到学校重视, 和其他部门相比总感觉“低人一等”。

六、领导对档案认识不到位

档案部门在很多外人甚至是领导们的眼中, 远不及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重要, 不用花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档案工作上, 能够应付日常的需要即可。

笔者所在档案馆虽然有上级编委文件认定校档案馆属于副处级教辅部门, 但是一直以来领导并不完全按照文件执行, 一直“挂靠”校办, 不给予独立设置。而与档案馆同级的学报编辑部却是给予了完整的认同。档案馆虽挂靠校办, 但是实际工作中是被作为下属部门, 这实际上降低了档案馆的地位。另外, 在档案馆的日常相关事务中, 领导通常不太在意和支持, 如报预算时, 领导不认为扫描仪、照相机属于档案工作的必需品, 觉得没有必要购买, 这实际上也限制了档案馆的业务发展, 同时也打击了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档案工作虽比不上教学重要, 但是领导太厚此薄彼, 认识不到档案工作的长期性、历史性作用, 对档案工作的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 只能安于现状, 停滞不前。

七、科研薄弱

在高校, 科研是评价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在笔者所在的医科大学, 科研更是学校尤为重视的部分。而在这里学非医学专业的老师都是处在科研的边缘地带, 与专业性强的医学者相比, 似乎没有那么重要, 而要在文科方面做出什么惊人的科研成就实属可能性不大, 对于档案如此冷淡的专业更加难以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 和医学也难扯上关系。科研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位升迁。尽管学历在现在有很大改观, 逐步引进了硕士研究生, 但是迫于现实的情况, 即使是有学历, 但是在医学为重的大学, 档案专业难以在科研上有所建树。这样档案工作者即使工作做得再好, 也难以得到晋升机会, 只能默默无闻。

高校档案工作相对其他中央和地方综合类档案馆, 有许多的不同之处, 相对发展滞后。笔者认为, 高校档案工作要发展, 最重要的是需要高校领导的支持, 这需要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正确认识;其次是需要档案工作者增强自信心, 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价值, 从而能够全身心积极认真投入到档案工作中。总之, 高校档案工作任重道远, 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才能使其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高校档案工作目前虽然有很多进步和改观, 但是发展缓慢, 很多方面出现“瓶颈”。笔者针对高校档案工作的突出问题, 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亲身体会, 论述高校档案工作中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档案,瓶颈

参考文献

[1] 胡波.《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手册[M].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上一篇: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医疗单位工作财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