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2023-09-20

高校思政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摘 要: 随着经济及科技的高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教学的目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德育内容,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鼓励大学生在学习中夯实专业根基,加强自身修养,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动力。本文分析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探究思政教育管理创新现状,提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学创新策略。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教育管理

在素质教育下,高校教育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化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念,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高校要重视思政教育,积极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与思路,彰显出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创新创造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特征,新时期,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學中不仅要增强学生的理论基础,积累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还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以培养,让大学生养成高尚的思想认知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思政教育符合素质教育对高校教育教学的要求。现阶段,大学生普遍为“00后”,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成长的一代,能够很快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和新理念,思维比较活跃。由于大学生缺少一定的社会经验,尽管对事物有独特的看法和认识,仍然比较片面,难以从更多的角度分析和认识事物,甄别能力还不强。尤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渠道越来越广,很多不良信息并没有被筛选,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产生极大的影响,这就需要高校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从多个角度和领域看待事物,坚定理想信念,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通过思政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下,高校要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思路和形式,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动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交流与协作,提高思政教育效率。高校创新思政教育,紧密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主义,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感,让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行动,进而加强我国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力量。通过思政教育的创新在提高大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增进价值观念等,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一些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状况

(一)思政教育方式单一。

虽然在素质教育下高校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思路,逐渐完善了教学体系,提高了思政教学效率和水平,但是从整体来看,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从教学思路与模式方面来讲,由于一些高校将教学重点放在升学率和就业率方面,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及技术技能方面的教育比较重视,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性不高,通常采用通识课的方式展开思政课程。加上高校招生人数逐渐增多,思政教学班级的人数越来越多,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动态等方面不够了解,难以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在枯燥的教学灌输下,学生对思政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影响思政教育效率。此外,部分学生对思政学习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在大学期间提高专业技能就能够找到好工作,思政学习作用不大,这种错误的思想认知阻碍了思政课程的创新与提升。

(二)教学实践比较少。

一些教师依然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为学生提供和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比较少,学生难以将思政教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现阶段,思政教学大多以固定的理论学习和枯燥的说教方式开展,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效率不高,仅仅停留在理论讲解、文件的学习、影视观看、心得报告等方面,同时教育内容停留在课本中,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教学氛围比较沉闷。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主体,学生的能动作用难以发挥,从而影响整个思政教育效率。此外,部分思政教师缺乏创新意识,难以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对微课、慕课及新媒体等平台在思政教育中的功能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当代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学方式比较枯燥,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思政学习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影响思政教学质量。

三、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新时期,高校要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对思政学习的积极性,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认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思政知识探究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首先,应该在教学理念上加以创新,教师要秉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学思路,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要认识到思政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并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合理安排思政教学的班级人数,让思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全面性,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端正态度,提升职业素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进而与学生建立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为思政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在思政教学创新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有效应用微课、多媒体等平台,为学生拓展教学范围,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展开思政学习,有助于思政教学的常态化发展。思政教育创新应该与学生的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依据专业设置开展分类指导,比如:对于理工类专业而言,需要融入人文性,如借助团队合作、项目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对于人文学科而言,需要有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人文性,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鼓励学生积极传播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将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思政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必须展现出教学的丰富性,不仅要让学生作为思政教学的主人,还要将思政教育贯穿高校教学的始终,激发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思政教学的效率。

(二)开展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活动。

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并感知党的理论知识,掌握党的发展历史,并对党的思想、精神、文件及政策等有全面的学习,在思政教学活动中融入习近平青年思想的内容,紧密依照党中央的精神指导和政策指示等,通过引进社会热点案例,思政教学的素材等,鼓励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分析国际和国内的政治形势,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坚定方向,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在开展思政教学活动时,首先教师应该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全面的了解,及时和学生互动,从学生的思想认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出发,设置出适宜的思政教育活动形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思政教育活动中,并有效应用思政教育中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强化学生对思政学习的认知能力。比如:通过举办以“诚信”“友善”“互助”“感恩”等为主题的演讲、辩论赛等活动,丰富思政教学内容;或者在重要的节日带领学生為烈士献花,缅怀烈士,并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了解文物的知识和根据地建立的意义等,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强不息、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此外,在国家宪法日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社区、广场、公园等场所,宣传宪法知识,为群众讲解《民法典》的内容,在普法的同时,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大学生做懂法、守法的良好公民。思政教育创新的实践活动还可以在周末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敬老院或者儿童福利院等场所参与献爱心活动,为老人清洗衣物、打扫卫生;为儿童讲故事,表演才艺、做游戏等,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尊老爱幼,懂得感恩与回报社会的良好品质。

(三)创新教学渠道。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高校教学管理的各个领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思政教育中,能够创新教学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尤其在新媒体、自媒体等发展的过程中,更多教学App已经上线,如:雨课堂、腾讯会议、微课、慕课等,能够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在线讨论、课后练习及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衔接起来,形成一体化的在线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使学生的知识架构得以延伸。比如:教师可以将思政教学内容制作成十分钟左右的视频上传到微课平台中,让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下载和学习,极大地突破传统思政教学中固定课堂和固定时间的限制,使思政学习更加灵活与多样。

其次,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学生可以及时将学习中的困惑反馈给教师,更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优化思政教学内容,创新思政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强国”App进行学习打卡、学习积分、学习签到等,调动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强国”App涵盖了党的理论知识、政治、文化、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拓展高校思政教学内容的有效渠道,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色,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

(四)完善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测评,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高校思政教学创新需要转变以往将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标准的方式,融合更多的评价内容与标准,为学生设置多元化及全面化的评价体系。首先,在思政教学评价中,教师要结合思政教育的特色及学生在思政学习中的具体情况,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论基础、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养、创新意识、法律意识等进行全面评价。其次,教师应该将日常的教学评价、在线教学评价及期末评价等整合起来,搭建出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于一体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才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到思政学习中的不足,加以纠正和弥补。

此外,高校还应该积极宣传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例,树立典型形象,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官网等平台,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每学期组织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对思想先进、积极进取的大学生给予奖励,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将思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实现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共赢。在思政教学创新过程中,高校要积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创新能力,为教师提供更加广泛的进修机会,比如:组织思政教师开展座谈会、交流会及研讨会等,充分交流教学经验,相互借鉴思政教学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思路。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与方式,采用教学新思路和新模式,提高思政教学效率,为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探究与实践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明确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分析目前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展示出思政教育丰富的内涵与价值。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出系统的教学评价模式,鼓励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梁秀秀.全媒体样态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困境与优化路径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3):91-95.

[2]张正华.“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路径探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17):7-8.

[3]马存勇.“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向[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03):72-75.

[4]阎彩红.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9):180-181.

课题来源: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改进的策略研究》(GH180104)”的阶段性成果。

高校思政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一、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概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比较枯燥的, 向学生讲述理论知识, 但是很多时候学生都不是很理解。但是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人性化, 是一个开放性实践性的综合教育, 能够将大思政的理念加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教程中。 大思政是现在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就是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程与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教育和管理进行融合, 建立专门的大思政教育教学体制, 真正的解决掉传统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难题等。

现在的高校实践育人都是在大思政的视角下, 并且教学模式将于人作为首要的目的, 真正的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重点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包括校内、外实践, 并且体现其中的育人的价值。

很多时候真正的做到育人的目的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其中涉及到很多繁琐的细节, 只有学校努力是做不到的, 这必须得学生、学校、社会三方结合, 建立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循环体系, 将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创造性调动起来。

二、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目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了, 现在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以前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播知识的模式了, 而是学生与老师在互动教学的模式下进行教学教程。“三回归”也成为现在教育部门对高校的教学要求, 大学教程主要将理论与校内、外的实践相结合, 真正的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掌握有关的职业技能, 促进师生的关系, 让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 并实现大学生主体性价值回归。

三、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价值体现

( 一) 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现

在高校想要实行思政教育是十分方便的, 在高校中学生自身有许多实践活动。除此之外, 学生本身也有相关的理论课。高校所需要做到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机会, 使学生将思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参加学校社团的过程中可以真实感受到思想教育的真谛, 也能感受到公益的意义。

( 二) 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优化

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对思想教育非常重要。高校要给学生建立一个能使学生联系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环境, 这样的环境有利益学生思想的建立。思想教育的环境一般是社会和学校环境, 但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性, 家庭环境也很重要。高校实施教学时, 应当联系经济文化的内容, 从实际生活方面教育学生。这些环境的建立对教育学生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 三) 对思政教育方法进行改进,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是有加强空间的。我国向来注重社会与集体的教育强度。在我们生活中, 有很多这样的实例, 社会经常请有名望的教育专家为社会众人进行思想教育, 教育的形式多为讲座, 呼吁社会众人要互相友爱关心。如此借鉴到校园中, 学校可以联系校内外的环境, 通过学生与社会的交流, 学生主体思想得到提升, 学生人格才能完美地塑造。这才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点。

四、结语

总而言之, 教育人应该处于良好的环境, 尤其是在大思政视野下进行教育。高校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教育必然是离不开思想教育,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实施可以良好地帮助学生构建高素质素养, 从而为社会培养众多的优秀人才。我国在建设思政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完美解决才能真正地使高校的思政教育进步。本文综合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希望能够使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更有效率地实施。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革高校也不再是将授业知识作为学校的目的, 教书育人最重要的就是育人,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是现在很多高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为了能建立高校实践育人。这不仅能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理论, 还对学生大学生涯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帮助。本文就是根据现有的高校思政实践理论, 在大思政的视角下, 对高校思政育人进行详细的讲述, 并描述该模式的建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主体性价值回归的详细论述。

关键词:大思政,思政教育,高校,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 艾敏, 赵国艮.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及实现路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3 (4) :53-55.

高校思政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大数据指某一时间内无法用常规工具进行收集和管理的数据资产, 大数据时代是对海量数据信息爆炸时代的统称。其具备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数据量大等特点, 合理运用大数据优势进行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提高学生思政素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首先, 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 一些媒体为了博取公众眼球, 吸引更多读者关注, 有时会散播一些负面新闻或错误的思想道德信息。很多高校学生因为自身控制能力和判断能力较弱, 在进行信息浏览过程中, 无法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

容易被错误信息干扰, 导致学生在自身价值观构建中沿着错误方向发展。

其次, 网络时代的发达, 使得很多思想观念都掺杂在互联网当中, 如西方国家自由化和分化思想都会借助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因为数据传播简单便捷而且没有门槛要求, 所以错误思想遍布在网络的各个角落, 一些高校学生在进行思政学习过程中, 受到这些负面思想的影响,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 使得自身思想偏离正确方向。

最后, 大数据虽然为教师和学生日常交流提供了一些便利, 但是师生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很多高校思政信息更新速度较慢, 学生无法从教师或校园网站得到最新的思政信息, 只能通过大数据获取最新思政信息, 大数据中充斥着一些不良的思想信息, 学生容易受到此类信息影响。但师生之间互动较少, 教师容易忽略此类现象, 从而导致思政教育过程教学效果降低。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途径

(一) 建立高校思政教育数据库

首先, 进行数据的筛选。丰富的数据资源是进行任何教育活动的基础, 但是因为网络数据的复杂性, 其中充斥着许多不利于高校学生思想建设的信息, 所以在进行高校思政教育数据库建立时需要进行数据的筛选[1]。高校都会设立自己的校园网客户端, 在进行大数据库建立时, 可以对数据端口设置敏感词汇来进行数据的初步筛选, 确保校内数据的安全性。

其次, 对于筛选后的数据进行整理。除了基本分类外, 还需要根据信息数据的保密性进行分类, 如可以分为个人信息数据库和公共信息数据库。个人信息数据库一般用来记录个人隐私信息, 不能在公共网络进行共享, 需要对其进行加密处理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避免个人信息泄漏。公共数据库是可以提供给所有在校师生进行学习的数据, 将此类信息根据类型进行简单分类, 通过局域网或校园网实现信息共享, 保证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新的思政知识。

最后, 思政教育数据库应定期更新和检查。思政教育的相关题材数据跟随着社会的进步会出现不定时更新, 所有高校数据库的更新应紧跟时代发展脚步, 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在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 即使有了初步筛选, 但还是会存在一些错误信息通过学生共享或筛选漏洞进入到校园网络中, 可以针对学生点击率较高的视频或文字进行重点排查, 将错误信息进行剔除, 并且在校园网站首页进行公示, 保证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正确建设。

(二) 拓展教学模式

首先, 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群或论坛。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使得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拓宽,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构建自己的微信群或者论坛来辅助思政教育[2]。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教学视频或文字图片上传至微信群或者论坛中, 学生通过自主下载进行学习, 避免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错过一些关键知识点的学习, 而且通过微信群和论坛,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更多互动, 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疑问。

其次, 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大数据时代下, 学生容易被网络中的复杂信息吸引, 所以可以借助翻转课堂、微课等方法进行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如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 而且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通过微视频的应用,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集中注意力, 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最后, 教师设置管理邮箱辅助教学。教师把每次思政课程内容上传至邮箱, 对于进度落后的学生可以通过邮箱下载进行学习。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 也可以将题目要求直接上传至邮箱当中, 包括学生最后作业的完成都是上传至邮箱, 通过电子文档的对比, 可以直观看出学生的抄袭情况, 而且有效避免学生网络抄袭的情况,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提升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三) 运用网络掌握学生思想

首先, 收集学生评论。对于同一类型热点事件, 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看法, 学生对于事件进行文字评价可以侧面反映学生此时的内心想法, 教师通过收集学生评论, 经过大数据分析, 可以直观看出学生内心活动, 更快找出出现思想偏离的学生, 通过微信群讨论或课堂教学引导, 使出现问题的学生回归到正确轨道上, 避免学生沉浸在自我思想观念中, 无法自拔的情况发生。而且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 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运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思政教学, 从而提升整体学生的思政素养。

其次, 重点关注偏激言论。有些学生在进行事件评论时可能会发表一些偏激言论, 教师对于产生偏激言论的学生应当进行数据跟踪, 如果学生只是在短时间内处于这种状态, 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约谈, 进行思想的正确引导, 避免学生产生思想偏离。而对于长期处于此状态的学生, 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帮助, 探究思想产生原因, 从根源上铲除不良思想,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最后, 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有一些学生没有对事件评论的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关注的事件类型、浏览的网站等方面进行大数据收集, 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政素养水平。如果学生出现思想偏差或思想建设相对落后, 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私聊或者面谈的方式给予学生相应帮助,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确保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能够顺利进行。

(四) 组建管理团队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顺利进行, 高校学生思想素养水平的提高, 离不开高校专业管理团队的支持。首先, 管理团队主要是由高校内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有计算机经验的教师组成, 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能力较强, 对于大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给予正确判断, 而且思政教师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 能够及时进行问题的跟踪和处理。有计算机经验的教师通过计算机计算方法对数据信息进行筛选, 然后将筛选后信息进行分类, 直观展现大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为思政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 管理团队主要任务是数据平台中数据的收集和筛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平台的数据相对较多而且复杂, 需要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信息的有效筛选, 通过敏感词汇的设置将数据信息进行初步筛选, 然后进行数据信息的精选, 将学生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和问题挑选出来, 制作大数据分析结果表, 为教师思政教育的侧重点和学校网站专栏话题的设立提供参考依据, 以此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学习, 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

最后, 高校学生经常会在大数据中进行网络小说的阅读、社会热门的点评、网络论文的上传等操作, 专业管理团队通过收集学生此类数据信息得出大数据分析结果, 将分析结果提供给思政教师, 作为评判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高低的参考依据, 而且教师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 对于较为落后的学生给予一定帮助, 使落后学生能够追赶上教学进度, 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建立高校数据库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政教育资料, 拓展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 运用网络掌握学生思想能够帮助思想偏离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思想纠正, 组建管理团队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效果。基于此, 在大数据时代下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思政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通过运用道德规范对目标成员进行有计划影响的一门学科。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剖析, 通过建立高校思政教育数据库、拓展教学模式、运用网络了解学生思想等方法, 实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 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 温新荣.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新西部, 2018 (33) :136-137+4.

高校思政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摘  要: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信息化引导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成为新型教育的引擎。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信息化来安排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加快推进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实,以及如何克服网络信息化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逐渐成为当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网络信息化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并就如何顺应网络信息化发展浪潮,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改革和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发展和长远进步。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

一、网络信息化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变革

(一)突破课堂教育的时空限制

网络信息化极大地拓展了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舞台,教育教学活动不必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环境,具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例如当在课下时间出现思政教育方面的紧急通知时,教师可以及时精准推送相关链接或文章,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既促进了思政教育的及时开展和生活化渗透,又大量节约了课堂时间,还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此外,网络信息化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自动调整思政教育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并根据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果要求,充实思政教育安排,从而完成整体的阶段性学习。

(二)拓展教育资源与教育方式

网络信息化将分散在网络各个角落的思政内容系统化,高校辅导员可以将其进行开发、整合与应用,丰富和延伸现有的思政教育體系。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对于教学资源的升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学校文件、广播等途径,可以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自行在网络上进行资源的搜集与下载,并将其契合到现有思政教育体系中,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时代性与及时性;另一方面,对于思政教育内容的知识补充、兴趣阅读、课后习题等,可以借助网络传送的形式,以压缩包、文档、云盘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完成相应课时的自我补充与完善。

二、网络信息化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

(一)干扰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

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信息鱼龙混杂,这些繁杂的内容在网络空间中快速、广泛地传播。由于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尚处于构建中,缺乏对信息优劣、正误的辨别与筛选能力,在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时,如若受不良信息的误导,极易造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使其理想信念的构建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这无疑给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此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还面临着纠正不良思想影响的压力 [1],工作内容逐渐从单一的教育教学转变成“思政教学+生活监督”,工作内容和工作难度有所提升。

(二)削弱思政教育课堂成效

目前,越来越多的思政教育转移到线上教学,导致传统课堂教学的部分优势丧失,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一方面,传统思政教育的精华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例如随堂检验教学成果、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等,都随着网络课堂的开展成为过去。高校一味地跟随时代潮流开设网络思政教育课堂,使传统思政课堂的教育成效日益下降,难以实现当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线上+线下”思政教育模式存在不足,二者的融合度和契合度不能满足高校辅导员思政教学实际,甚至出现明显的分界线,影响了辅导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可能导致学生的非社会化发展倾向

网络信息化冲击了传统的面对面思政教育教学模式,逐渐演化成为“人机”模式 [2],最终可能将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带入沉溺网络世界的窠臼中,使思政教育结果与最初教育目标适得其反。由于在线思政教育难以实时观察思政教育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收集到的教育反馈结果具有一定迟滞性,思政教育的交流互动效果被大幅度削减,导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时间被严重压缩,最终产生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而不愿与外界进行交流的状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自闭、冷漠的非社会化发展倾向,影响学生自身发展。

三、借助网络信息化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综合应用网络信息技术

网络信息化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众多便捷的手段,诸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官方账号、微博官方账户、高校官方网站等,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面对网络信息化这一应用优势,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主动学习和掌握各类新型技术手段,以强化对各类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思政教育。例如在及时了解国家在思想政治领域最新动态的基础上,有序、科学、高效地开展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内容的更新,传递正能量;关注网络群体的留言,在互动交流中了解思想动态,持续改进思政教育工作。通过经营公开的社交媒体账户、参与群体性的网络活动,进行思政教育的渗透、普及与升级,将传统的思政教育逐渐融入到学生的线上活动区域内,促进思政教育的生活化发展。

(二)筛选和拓展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众多的在线资源,若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有助于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推动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实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首先,要加强对网络思政教学资源的筛选,既要肯定网络资源的价值,学习和借鉴其中的精华,又不能完全依赖在线课程,要有自己对思政教育实际情况的考量。结合客观环境和个人经验,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科学评判和选用,提升在线资源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其次,加快优质网络思政教学资源与已有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根据时代特点和教学目标,将网络资源应用到现有思政教育资料的补充、拓展甚至替换工作中,不断优化思政教育体系,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实用价值。再次,根据学生特点、辅导员自身优势及当下思政教育的需要等,及时制作学生喜闻乐见、传播正能量的小视频,不断进行思想引导。

(三)重视网络法律法规的学习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在利用网络信息化进行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遵守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履行作为网民应担的责任与应尽的义务,合理合法地进行相关教育活动 [3]。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应加强网络使用的法律规范内容的学习,自觉补充相关知识,对可能违法的行为及时甄别和整改,努力做到知法、懂法、守法,避免出现思政教育工作不符合网络空间使用规范的情况,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在安全合理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另一方面,积极宣传网络安全使用规范知识,开展相关法律知识的讲座、宣讲会、交流会等,提升法律素养和道德意识,监督群体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参与网络活动,增强对不良网络信息的抵抗能力,营造安全可靠的文明网络思政教育空间。在法内之地合理部署思政教育,既能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也有利于思政教育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的长远发展 [4]。

(四)建立互联网第二课堂教育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课堂的使用与普及为当代思政教育提供了参考和借鑒。高校辅导员要紧随时代步伐,及时捕捉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的应用利弊,拓展第二课堂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的互联网阵地中。诸如微博、微信、QQ、抖音等,是当代学生参与网络活动的主要互联网平台,高校辅导员可以借助这些软件强大的信息分享交互功能,宣传体现时代主题正确价值导向的文章,使学生耳濡目染地得到思政熏陶。定期组织在线思政交流会,通过布置主题或方向,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化精品,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进行主题内容的交流和分享,不断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扩充思政教育的教学阵地,开展“线上+线下”双向课堂教学 [5]。

(五)提升辅导员的信息化综合素养

合理利用网络信息化进行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包含着对其信息化综合素养的培养,以确保思政教育工作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中实施。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要从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出发,坚定自我的政治信念,能够依据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和政策方针等,对网络上的思想政治信息做出正确鉴别和判断,不断提升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不断提升思想的高度;二是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将网络平台、手机软件等的操作培训提上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日程,通过熟悉与掌握这些常用的网络媒介的应用,提升开展信息化思政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实现信息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6];三是树立创新意识,提升高校辅导员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敏感度,善于挖掘信息内容的潜在价值,以此增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掌握能力和应用水平,便于进行思政教育与信息资源的实时融合,促进思政教育工作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珊. 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 农家参谋,2020(14):203.

[2] 徐延花. 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信息素养及提升对策[J]. 黑河学院学报,2019,10(12):123-125.

[3] 郎以波. 关于“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模式思考[J]. 传播力研究,2019,3(31):243.

[4] 张雪黎,肖亿甫. 信息化发展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影响[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01):78-84.

[5] 宋杨.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1):78-80.

[6] 吴晓芳,陆芳.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6):8-11.

(荐稿人:桑利娥,西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高校思政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 道德相对主义

每个国家都拥有不同的社会发展状况, 文明传承以及道德理念, 所以铸就了不同的风土人情, 不同的思想碰撞。正是由于这些不同之处, 所以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并不通用。当今社会下, 国际化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思想理念涌入高校学生的生活中, 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 生活习惯, 消费理念等等。

由于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 更没有具体地接触过社会, 这些冗杂的思想理念可能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是非善恶的评判, 价值观念等都会产生于我们目前思想政治的主流方向相反的发展。在道德评价体系上存在一些矛盾的地方。在相互矛盾的情况下, 学生可能就会选择其他国家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大学生处于喜爱彰显自身个性的时期, 国外有些理念相对较为开放, 主张个性和自我意识。大学生很容易沉浸于中, 从而偏离原本的思想, 产生与道德相对的主义倾向。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会对我国的主流政党思想产生抵触心理, 甚至是攻击行为, 推崇自以为完美的国外思想, 使得高校的教育工作陷入困境, 工作成效微乎其微。甚至还会影响周围的学生, 引起蝴蝶效应。以至于教育工作陷入困境, 进退两难。

(二) 主流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 信仰危机开始显现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使得我国盛世之景衰败凋零。现今, 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 同样需要对思想进行严格的把控。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思潮, 带给了大学生新的思想视野, 打破了以往封闭陈旧的思想理念。让富有创新性的人才得以从僵化中解脱出来, 成为国家未来的希望, 这时多元化思想带给我国良好的进步。同时, 过于活跃的思想容易引起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变质。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 所以每一种思想理念都最适用于它原本的国家现况。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 他们会盲目选择适应自身的思想理念, 甚至会将这种理念加以堕化, 过于放纵自身行为。

再者, 也会出现盲目信仰其他国家“改革”和“创新”的“力量”, 使得其对于我国马列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和反对, 出现一些空想主义和所谓的“中国理念”等不切实际的空谈。国际化发展带来得信仰危机, 同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难点课题。

(三) 高校思政教育缺乏包容性

在传统的思想教育中, 教师遵循着陈旧的教育理念, 把我国政治理念和文化思想放在过于重要的位置。这种教育方式在当今国际化大环境下是非常不利于向学生传授思想理念的。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不屑一顾。当下, 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世界发展, 将国外优良的思想理念引入课堂中来,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如果按照以往的教育方式, 对于国外的理念粗略的一带而过, 不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欠缺, 与时代脱轨。所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应对国外思想具备包容性, 给学生带来全面的思想教育。

二、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 教会学生科学选择价值观念

世界在改变, 文化在交融, 教育的方式理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前景下, 想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成效, 就要在教育中加入民主化教育模式。通过民主化教育, 为学生构造一个自由交流学习的开放式平台,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习想要了解的文化思想, 道德价值观念。

以往的教育模式, 教师作为主导地位, 尤其是与思想道德相关的课程, 会出现教师和课本是唯一标准, 学生所有的思想, 行为规范都要与之相符。这种强行压迫式的教育方式, 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容易禁锢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容易激发学生的抵触心理和逆反情绪, 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展开, 同样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采取民主化的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学习和对比不同的思想流派和道德理念。通过引导, 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具备社会主流价值倾向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 因人而异的教育学生发展自身个性又不失分寸,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拥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二) 严格按照主导性的思想政治教学原则开展教育工作

每个国家都具备每个国家自身的国情现况以及未来的国家发展状况。所以国与国之间所注重的理念并不相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的社会理念并不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因此,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还是应当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作为核心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 理解我国思想政治的现况和产生的原因, 通过授之明理来达到让学生理解的方法。引导学生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价值追求, 在正确地道路上, 发展自身多元化思想的融合, 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 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内容教育内容

在当今社会下, 网络信息交流成为时代特征。大学生通过网络交流, 能够了解大多数他想要了解的事情。其中当然也包括多元化的政治思想, 人文社会, 道德素养等等。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 扩大了自身视野, 同样会对国外的思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大学时期, 学生容易被西方开放的思想吸引, 从而将一些不好的东西烙印于脑海中。作为教育工作者, 应当在教育中对这些涌入的文化进行分类和讲解, 将好的部分告知学生, 让学生结合我国的思想文化进行融合升华, 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成长。糟粕的部分教师同样不可避而不见, 应当向学生讲解清楚, 为什么这种思想会给我国带来不好的影响, 以及为什么国外能够使用这种思想。每个国家的底蕴造就了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思想, 我们需要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本国固有的传统文化, 并在此基础上, 吸收好的文化进行改良, 与时俱进, 对于糟粕思想, 进行反省和摒弃。

以此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具体的方法有很多。一, 以科学和理性的眼光对待国外思想文化。例如, 将西方优秀的文化思想, 如平等, 开放, 创新等理念融入到课堂中, 结合我国的政治思想,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 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通过平等和人权的学习, 能够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产生, 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用政治理论维护自身利益。二, 例如西方的文化大多以竞争为主, 胜者为王等思想, 强调个人主义, 英雄主义。而我国一直保持着不争不抢, 与人为善, 礼仪之邦等思想。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下, 教师可以将西方思想融合本土思想进行讲授, 如今的社会需要竞争, 可以说, 竞争是必然存在的。我们提倡良性的竞争, 在竞争中学习, 在竞争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 从当今实际情况看,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时代一同发展。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已经影响到全球各个国家的发展。我国需要进步, 就需要合理的接纳一些外来的思想文化。

国家在不断发展, 国情不断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需要新鲜血液注入。传统教育不能够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 教育工作者首先自身要接纳国外的先进思想, 对学生传授优质的新思想理念。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 有助于我国未来立足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思想方针, 有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 有助于教育工作的成效推动。

摘要:社会不断进步, 经济不断发展, 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各国之间的政治, 经济以及文化联系越来越紧密。国与国之间的互通交流增多, 在世界大环境仍以时代发展为大主题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受到国际化的影响, 大学生容易出现许多思想问题。本文就道德, 信仰以及思想教育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粗浅的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思政教育,民主观念

参考文献

[1] 沈晓慧.浅析高校思政教育改革[J].科技展望, 2015 (13) :287.

高校思政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1、微信界定

在新媒体时代, 大众即是信息的制造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 只要有一部工具——只能手机, 微信作为一款新媒体平台, 将即时通讯的魅力进一步彰显。首先, 微信在沿袭文字传递消息功能的同时, 又将语音模块糅合其中, 信息交流的主客体可以通过语音进行形式进行信息的互通有无, 同时, 视频形式的添加, 无疑又为微信锦上添彩, 使微信变得生动有趣;其次, 微信仅仅收取用户的流量费用, 除此之外无它, 这也是吸引大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微信的特色功效

1) 拉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距离。“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必须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形式, 主客体可借助于这种形式发生互动”。在具体的信息交流过程中, 微信可以让交流者与被交流者充分获得话语权的平等性, 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 微信平台消解了教育者的不可撼动性, 让受教育者的地位得到尊重, 无形之中提升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实现良性互动, 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

2) 焕发高校思政教育新魅力。微信让用户可以享受到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 即能作为信息接收的受众又可以作为信息源的传播者。基于以上功效, 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 微信平台的运用可以创新传统思政教育形式, 突破时空的拘囿, 非常便捷的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政工作, 并可快速获得互动, 方便教育者掌控了解大学生的情况, 这是传统思政教育所没有的特色, 毋庸置疑, 微信平台的加入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魅力。

3、微信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嫁接的必要性

由于微信即时通讯的魅力, 使之在高校学生中获得广泛青睐, 在大学校园里, 可以随处见到玩转微信的大学生群体, 形成这一现象主要基于大学生自我情感的宣泄, 面对频繁踏来的困顿, 学生碍于面子羞于向传统渠道打开心扉, 解决自我内心困顿, 微信平台的出现恰到好处, 大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宣泄自我内心苦闷, 调节自我心理状态。因此, 微信对大学生来讲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 有助于大学生的情感宣泄, 保证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 面对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 大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 因此, 利用微信的便捷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调整有其必要性。

二、微信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成果

在“微时代”下, 微信与高校思政开展的糅合开展的如火如荼, 并有许多为人称道的成果出现, 但作为一种新手段, 不可免的出现若干瓶颈, 这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解决, 更需要社会各界大力参与共同解决新问题, 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长久努力。

1、数目众多的微信APP平台竞相出现

追本溯源, 第一个真正建立自己微信APP的要数华中科大, 随后这股微信APP风便席卷大江南北, 好多高校竞相建立自己特色的微信APP。承接微信的春风, 目前的高校思政教育可谓实现了一个大跨越, 逐渐建构起一种集视听、文字一体的多维交流平台, 这一新事物为广大学生所欣然接受。相关数据表明, 当下大学生的信息来源主要来源——高校微信APP, 这为高校思政工作展开利用微信APP展开提供了必然可行性!

2、微信的灵活性已为高校教育者所共识

微信的灵活性已为高校教育者所共识。专职辅导员队伍, 可以通过微信群不仅可以发布一些学生事务信息, 而且, 可以与所带班级学生实现互动交流, 方便专职辅导员了解学生们的情况;思政教师也逐步开题个人微信账号, 在课余时间授业解惑, 多维形式的进行, 突破了枯燥呆板形式, 使思政工作开展的更加灵活化, 互动过程中, 让学生的话语权得以保证, 学生更加乐于接受。

三、微信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瓶颈

1、宏观了解把握难:微信的碎片特征

微信时代, 用户担纲两种角色——传递者与接受者。在传递方面, 虽然微信可以以各种新颖传递消息, 但是作为传递信息的主体——传递者, 往往带有匿名性、随机性, 这就为教育者带来若干困难, 无法精确定位是哪个学生, 也就造成了学生真实状态无法被剖析, 学生真正需求不能真实了解, 这是新形势下, 微信的随机性、不稳定性, 给学生思政工作开展带来的新瓶颈。

2、不健康信息存在传播可能:“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 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互联网时代, 海量的数据有时候让用户真假难辨, 基于“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 若干学生的从众心理会导致若干不健康信息被传播, 将会产生一些连锁的“蝴蝶效应”。微信的随机性、碎片性有产生“蝴蝶效应”效应的可能性, 有些微信信息中会有一些低俗元素、拜金元素裹挟其中, 容易导致若干学生价值观的变异, 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 这是需要当下高校教育者所需要重视的。

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解决方法

1、多维管理机制

为了能够多维了解学生的情况, 可以打造三位一体的微信管理机制, 既基层、中层、高层管理机制。基层管理机制, 包含班级所有同学, 在群里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意见, 同时, 学生和辅导员老师之间可以交流, 打破时空的限制;中层管理机制, 这里边包含辅导员老师和班干部, 限于学生数量, 辅导员不可能逐一了解学生的情况, 在这里, 辅导员老师可以和班委进行交流, 了解班级同学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实现学生事务办理的高效率性。高层管理机制包含学校主管领导和辅导员在内, 学校主管领导可以根据辅导员老师反映的学生情况, 做出决策, 尽快办理学生事务, 实现学生事务办理的快速性解决。

2、完善微信专门APP

以微信专门APP为平台, 实现资源的最优化, 将思政老师参与其中, 打造一些相关的思政小视频, 并和学生进行课余时间互动, 多维吸引学生眼球, 确保思政信息的传达, 让计算机人才发挥其能力, 确保微信后台的运营, 调动部分学生参与进来, 辅助相关老师做好微信专门APP日常工作。

3、多元丰富信息

微信专门APP在发布思政教育消息的同时, 管理者应该多维丰富平台信息, 像平时可以传递一些经济、时事等信息, 以此多维彰显微信APP的魅力, 聚焦在校大学生的眼球。

摘要:互联网时代, 由于微信的便捷性、即时性, 愈来愈收到大学生用户的青睐, 微信与高校思政工作的嫁接已经成为共识, 并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就, 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此, 本文的重点在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希冀为当下高校教育者带来若干裨益!

关键词:微信,思政教育,瓶颈,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240

上一篇:高校毕业生录用通知书范文下一篇:高校院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