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范文

2023-09-17

高校教学范文第1篇

大家上午好!春华秋实,金桂飘香,在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评审200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在座的既有专家评委,也有准备参加答辩的教学团队带头人。首先,我代表省教育厅,向在百忙中前来参加评审工作的各位专家,向辛勤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提前祝大家中秋节快乐!下面我就全省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及评审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今年年初,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期间高等教育发展重点要放到提高质量上来的战略决策和布署,与财政部联合启动了“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直接针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而采取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育部又将部分建设内容扩展到高等职业院校,例如在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名师表彰及高质量教材建设等方面,高等职业院校都占有相当的比例。教育部就是要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确保“*”末高等教育质量整体能够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教学团队的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今年起到2010年,教育部计划在全国高校建设1000个左右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结合我省高等教育实际,教育厅计划到2010年在全省高校建设100个省级教学团队。同时,我们也要求各个高校要建设校级教学团队。目的是通过国家、省、校三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引领和带动全省高校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学团队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是主要依靠力量。这就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让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中来,从而真正体现“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这样一个理念。通过教学团队这样一个组织体系,就是要建立起一个以带头人为核心,梯队结构合理,具有良好合作精神的团队。通过团队,利用带头人的辐射影响作用,集中不同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的教师分工协作,形成互补优势;强化教授为本专科生授课,讲基础课,激励广大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发挥老教师在师德师风、治学态度和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传、帮、带作用,指导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科(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今后培训培养教师提供可推广和借鉴的示范性经验。

(三)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管理运行模式的有益探索。工作的相对独立性是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传统的教师工作基本上是单独进行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学科知识的不断渗透,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与加深,传统意义上单兵作战的育人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从单纯依靠个人能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转变到依靠团队从整体上提高教书育人效果。这实际上是教学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努力建设一批好的教学团队

省教育厅计划在2010年前建设100个省级教学团队,分年度实施。2007年至2009年,每年建设30个,2010年建设10个,这样大体可以覆盖到我省大部分特色和优势学科。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要求,包含团队组成、带头人、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等五个方面。团队的建设要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依托,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组织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这个团队应该是立足教学第一线,教学效果好,能够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产生一批优秀教学成果、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

怎么建设一个好的教学团队,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学团队,应该有良好的组织架构,明确的发展目标,精干的教师队伍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一)组织架构是前提。教学团队在人员组成上,要有一个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能够长期致力于课程建设,坚持为本专科生授课,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的带头人,有一批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职称结构均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高职院校的团队还要求有来自行业、企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兼职教师。更为重要的是,团队还必须有一种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来凝聚人心,汇聚队伍,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要求,营造出一个“团结、和谐、理解、支持、沟通、直言”的良好氛围。

(二)提升质量是目的。要通过创建教学团队,引导广大教师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开发教学资源,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资源共享;重视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促进教师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规范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队伍建设是关键。组建教学团队,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要根据需要引进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改善教学团队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特别要注意使用好现有教师,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一般来说,老教师阅历丰富,学养深厚,爱岗敬业;中年教师年富力强,业务精湛,勇于创新;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充满激情,富有活力。在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的今天,老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同时,要言传身教,引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健康成长。中年教师要勇挑重担,积极改革和创新,提高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的本领。青年教师要尊重老教师和中年教师,虚心向他们学习治学和育人的本领,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自身业务素质。只有组建老中青搭配合理,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一个个教学团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了师资保证。

(四)有效运行是保障。教学团队有效运作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因此,组建教学团队,必须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监督和约束机制,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都要有一定量的成果体现出来,从而产生质的飞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的目的。

总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个探索、创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通过几年的建设,省级教学团队应该成为所在学校和全省高校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的示范,管理模式改革的示范,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示范,在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模式,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等方面都要有新的突破,引领并带动全省高校教学质量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三、认真做好教学团队的遴选评审工作

教学团队评审,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学校关注度高,竞争性强,各高校都很重视,这就要求我们的评审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客观公正,遴选出我省首批高质量的教学团队,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一要严格评审程序。教学团队评审的程序:①学校申报。教育厅根据我省各高校实际和首批教学团队建设数量将申报名额分配到学校,由学校上报到省教育厅;②资格审查。今年教学团队的评审,全省共有62所高校65个团队申报,其中本科院校申报30个,高职院校申报35个,经过高教处初审,符合申报条件进入专家评审程序。③专家评审。省教育厅严格认真地从全省高校遴选出19位教学领域专家组成评审组,专家们要通过审阅纸质材料和听取答辩的方式从申报的65个教学团队中,遴选出30个团队进行重点建设,其中本科18个,高职12个,并从中择优推荐6个,其中本科4个,高职2个,参加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评审。④结果公示。按照规定要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要坚持评审标准。能够从学校推荐上来,并且大部分学校都是推荐一个教学团队,又经过教育厅审查,可以说都是学校最优秀的,基本都符合条件。各位专家要按照评审标准,从团队组成、带头人、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对申报的教学团队进行审核,要从严把握,优中选优。申报中,我们充分考虑学校之间的平衡,每个学校都分配有一个申报名额。组织评审中,我们考虑到本科和高职教学团队的特点,制定了两个评选指标体系,分两个组进行答辩。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们要注意学科、专业之间平衡,让评选出的教学团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高校教学范文第2篇

【摘要】在开展高校足球普修课过程中,通过适当运用游戏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足球课堂的兴趣与积极性,而且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介绍了游戏法在高校足球普修课中的功能与特征,并重点分析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教学组织及运用情况,可以作为高校足球课堂教学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游戏法高校足球普修课教学运用

足球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普修课程,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笔者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就游戏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展开分析与研究。

一 游戏法在高校足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功能与特征

体育游戏具有很多功能,如健身功能、益智功能、激励功能、创造交流及增强娱乐性等。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由于迎合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也通过体育游戏引导学生通过克服困难,争取胜利,从中得到乐趣。

体育游戏的最显著特点是趣味性以及娱乐性,除此之外,体育游戏还具有竞争性、知识性、普及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等特点。体育游戏总在不断丰富的发展与创新中。游戏是有规则的,游戏中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游戏在技术教学、身体练习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使单调、重复、艰苦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参加练习,促进身体的发展和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因此,从教育上来说,体育游戏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 游戏法在高校足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游戏法的教学组织

第一,科学设计游戏内容。关于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应对主要内容起到辅助作用,使足球游戏真正成为足球技战术教学课的一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可以改进游戏的内容和规则,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游戏的特定目的。

第二,科学、有效地将游戏融入教学之中。游戏的组织除了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训练水平外,还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好游戏的内容。因此教师必须掌握时机,进行适当的观察和调整,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地组织教学。游戏时要密切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的变化,掌握运动密度和运动量,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三,体育游戏的教学组织应重视其讲解示范作用。在教学中,体育游戏是否成功,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介绍游戏名称、方法、动作要领、活动路线、规则要求等。教师在讲解示范过程中应注意生动和形象、富有感染力,示范要逼真,动作要准确,教师讲解示范后引导学生做一次演练,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接着进行比赛,教师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必须遵守规则,增强学生遵守纪律的观念。

第四,合理分组并当好裁判。大部分游戏都具有竞争性与对抗性的特点,所以游戏分组是教师在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应做到合理分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熟练掌握体育技能,以达到教学的主要目的。

同时,教师要当好裁判,使学生在体育游戏的教学中锻炼身体、发挥智慧、增强团结意识。在技术技能课教学中的运用,采用一定的游戏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会技术动作。

2.游戏法贯穿在足球普修课教学中各个阶段的应用

第一,在准备热身的阶段的应用。传统的体育课热身活动一般是慢跑,然后是身体各关节的热身操,内容单调、重复,导致学生缺乏热身的热情,热身活动不积极,在热身活动的时候不认真,直接导致学生的热身效果不佳。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热身环节中运用体育游戏的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所有的游戏都使用一个或者更多的球,这样就可以在热身的同时,达到提高技术能力的目的,这对学生的柔韧性、灵敏性、动作的幅度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在教学实践研究中发现,在单纯讲授的方法中,特别对于比较难的教学动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感到比较吃力或者畏惧心理,从而影响教学动作的掌握。通过在体育游戏教学方法教学中发现,学生更愿意接受体育游戏教学方式教学,体育游戏教学方式的课堂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会更主动地学习,如在练习足球运球时,用足球运球接力比赛的方式进行分组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都融入到教学游戏比赛当中,学生在无形中学习到了体育技能。为了克服教学训练中的单调和枯燥现象,可设计一种在相对压力较小的训练环境中进行技巧训练的方式。包括:运控球、传球、接球等,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把从练习中学到的技术转化到实战比赛中去。

第三,在放松阶段的应用。通过长时间的活动,学生的心里生理机能都处在高度紧张及疲劳状态,结束部分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整活动为主,达到放松身体减缓兴奋,消除疲劳和恢复体能。结束部分教学应该以健康有趣、协调放松、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为主,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与恢复,使人恢复到较好的身心状态。教师可以采取带有轻松愉快、负荷量小、节奏比较慢的娱乐性游戏,可以选择徒手或有道具的活动。通过游戏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转移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的兴奋,使器官得到放松及恢复。游戏要突出其趣味性的特点,内容和形式上要做到新颖、轻松活泼,使学生摆脱体育活动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带着良好的身心投入到下一节课堂中。

三 结束语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教学方法,用体育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技能,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符合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具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参考文献

[1]殷征辉.足球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6(3):203~204

[2]韩兵.高校足球教学方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112

[3]顾念慈.足球游戏在足球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3)

[4]王华.体育游戏的特点与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大学学报,2001(4)

〔责任编辑:范可〕

高校教学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高校开展民族舞蹈选修课意在培养高校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民族舞蹈选修课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将针对高校民族舞蹈选修课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舞蹈选修课 舞蹈教学 问题思考 对策

高校民族舞蹈教育是传承与发展民族舞蹈文化的重要空间。如何将我国各民族舞蹈艺术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表现形态以及深厚的文化系统内涵传承下来,同时在高校教育观念、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加强渗透民族舞蹈教育中的文化意识、建立起具有“传承性”和“训练性”的民族舞蹈教程体系,是高校民族舞蹈选修课中问题思考的关键。高校开展舞蹈选修课意在培养高校学生的民族舞蹈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学会舞蹈的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全面的艺术素养。但在实际的民族舞蹈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实际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创新舞蹈教学方法,我们就民族舞蹈选修课教学的重要性,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一些对策,提升民族舞蹈教学水平,使民族舞蹈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发挥民族舞蹈教学的作用。

一、高校民族舞蹈选修课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了满足那些要求,我们的国家对高校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特别强调了高校艺术教育及其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重要性。民族舞蹈专业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地位。当前高校在教育改革中纷纷开设了民族舞蹈教育专业,以此提高学生在艺术上的修养,提高其审美。开展舞蹈教育,还有助于学生在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创新舞蹈动作及其表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这是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所以,推行高校民族舞蹈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开始着手开展高校教育改革,通过教育改革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校民族舞蹈选修课教学也在推进改革,改革后的民族舞蹈教育目标既要重视学生在本专业学习的技能技巧和舞蹈艺术修养,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高校民族舞蹈选修课应如何做呢?民族舞蹈教学是利用美的形体、美的动作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可以说,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艺术培养的过程,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民族舞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民族舞蹈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虽然民族舞蹈的能力代表不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但是民族舞蹈教学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思维。民族舞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运动可以使人得到放松,运动能让人的内心远离喧嚣,民族舞蹈正是通过人体的运动展现美的艺术,民族舞蹈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内心得以沉淀,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由此可见,高校民族舞蹈选修课教学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学生掌握一门技术,更是自身素养的一种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是民族舞蹈的一个传承和弘扬。

二、高校民族舞蹈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民族舞蹈教学是高等教育服务育人、实践的育人的重要形式之一,而教育、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学生群体。因此,在高校民族舞蹈选修课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受我国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传统教学理念。在高校民族舞蹈选修课教育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让我们思考。当前我国高校由于受到硬件设施、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在实际民族舞蹈教学中,只是教授几种比较常见的民族舞蹈种类,例如藏族舞蹈、新疆舞蹈、傣族舞蹈等等,对于知名度较小的民族舞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讲授。所以,由于只学习几种重要的民族舞,学生对民族舞的掌握就缺乏广度和深度。高校对于民族舞蹈教学的投入不足,民族舞蹈作为选修课程,教师教学经验欠缺,学生学习时间短,很多学校甚至没有一本专业的民族舞蹈教学选修教材,课程的开展需要根据正确的教材引领,没有教材将会制约民族舞蹈教学的进展。其次,民族舞蹈教学的环境落后,很多高校开展民族舞蹈选修课时,选择的却是学校的某一个角落或者临时的教室,根本没有专业的授课室,这样的环境影响民族舞蹈的教学。也有很多高校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校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培育,对于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视不够,教师和学生对于民族舞蹈艺术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忽视了民族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分量,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的成效。上述一些问题,都是阻碍我国高校民族舞蹈选修课教学的存在的重要问题,对于我们每一所高校都值得思考。

三、高校民族舞蹈选修课中的问题思考对策

很多事情当我理解了存在的问题,那么我就接下来就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们高校民族舞蹈选修课中存在众多问题,同样也许我们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找出一些对策。当前,我们很多高校民族舞蹈选修课教学软硬件设施落后的现状,我们很多学校应该加人力和物力投入,对民族舞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器材硬件设施予以更新和补充。同时,民族舞蹈教师要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保证教学体系的科学与严谨。学生的舞蹈基础不等,在民族舞蹈选修教学中就不能随意开展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民族舞蹈基础知识。教师一定要考虑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制定学习框架,就是根据不同的情况,为其设定学习目标,当学生达到一个目标后,就有足够的自信投入下一个目标中,以此不断激励,不断进步。轻松活跃的氛围能够对学生学习民族舞蹈产生非常好的影响。在民族舞蹈选修课的教学中,舞蹈动作、舞蹈韵律、舞蹈情感等等都不是教师能用一两句话就能清楚表达给学生的。以往的舞蹈教学中,仅仅只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作引导,教学的质量大打折扣。還可以利用多种考核方式来对学生的民族舞蹈学习进行评价,例如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学生互评、教师打分等都可以作为评判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民族舞蹈学习做出科学的评价,有效促进高校民族舞蹈选修教学。

总之,高校民族舞蹈老师肩负着对民族舞蹈的保护、传承、研究、发展等多重的责任。作为民族舞蹈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舞蹈艺术为己任。高校重视民族舞蹈选修课程教学,学生提升舞蹈学习的兴趣,舞蹈选修教学存在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民族舞蹈选修教学的成果才能凸显,从而更好地保存我国民族舞蹈的风格,推动我国民族舞蹈事业的不断发展。

高校教学范文第4篇

1 引入观察法, 创新书法教学方式

在书法教学中引入观察法, 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人与人的观察能力是很有差异的凡是在书法艺术有卓越成就的人物, 他们的观察能力一般都比常人高。如:颜真卿在“伏屋漏痕”中, 发现了笔法内涵的魅力;启功从帖字中发现了“黄金率”。宋代大书家黄庭坚在《论书》中也曾说过“张古人书于壁间, 观之入神, 则下笔自随人意”。从这些事例和论著中我们不难看出, 观察对书法艺术造诣的重要性。在书法的教学实践中, 学生观察分析的对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碑帖进行观察分析, 并对正确的观察分析方法进行训练,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同时观察对学生的临摹也能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准确的观察字帖和字, 可以让学生头脑中留下书法字的完整形象, 便于学生记忆和书写。

2 指导模仿法, 强化书法教学效果

临摹是书法教学最主要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书法是高度形式化的艺术, 它远离物象, 独自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形式体系, 不容易与其它事物发生直接联系。正基于此, 凡在书法领域有成就的书家无不先临摹前贤的碑帖杰作, 尔后自成一家。宋代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曾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 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 而多失古人笔意。”这种模仿正人们学习书法、获得书写法则与书写能力的最有效途径。由于个性及认识水平的不同, 不同的学生往往偏于某一个方面的模仿。如有的人对结体规律感知敏锐;的对笔法内涵感知细致;有的则对章法、墨法感知迅速。这些差异, 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书法的侧重面并产生一些利弊。因此, 教师要教导学生全面领会碑帖的精髓, 有意识地提出每次模仿的侧重点并教给学生临摹的方法, 培养其模仿的广度与深度。首先要求学生对碑帖的神韵进行大感觉捕捉;其次要求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字帖的章法、笔法、结体规律;再次对每一用笔的起笔、转折、收笔处细加观察, 对某一笔起笔的走向、落笔的切角、行笔的缓疾等进行分析概括。这样经过全方位的观察, 多角度的比较, 反复巩固临摹, 便有利于学生养成由整体到部分、由轮廓到细节、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入模仿。

同时在临摹碑帖的书法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十分注意记忆力的训练, 致力于培养学生有理解性的模仿, 即让学生在模仿时进行积极的思维判断活动。书法临摹教学中的记忆主要是理解并记住其文字的形态、风格, 在临摹训练的过程中, 达到记忆力的训练, 使学生能综合所临字帖的风格、特点, 最终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领悟书法字艺术性。学生也只有领悟了, 才能将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3 善用思考法, 巩固书法教学效果

思与学, 原本就是一对孪生兄弟。思, 往往能很好的促进学, 特别是在书法这门艺术性很强, 很抽象的学科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注重激发学生对书法的浓厚兴趣, 并且要让学生明白:顿悟是长期观察思考偶然得之的, 顿悟的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大脑。为此, 教师应教导学生, 一是要勤学, 二是要勤于思考。因为学生如果苦练的功夫跟不上, 往往会失去领悟的机会;如果没有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就难于发现问题, 更谈不上领悟了。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 书法以艺术与其他艺术如音乐、舞蹈、中华武术、古建筑等的造型、节奏意趣等有相通之处。书法艺术取法于这些自然、社会之道, 就要善于观察, 深入思考, 触类而旁通。领悟力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能力要求, 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极其重要的能力。人们无论从何种工作, 无不需要领悟, 没有领悟就不会有发明创造。

4 注重创新教学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就是使学生用新观点和方法去解决新问题。在书法史上, 常把开宗立派, 确立新书风作为创新的一个标志。书法教学当然不可能以确立新书风作为终极目标。但在书法创作教学过程中, 我们仍然要积极地鼓励并启发学生创新, 形成自己的风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 培养其创新意识, 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书法教学过程中, 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 选择合乎自己个性的碑帖, 经过刻苦的临摹、训练, 在创作时能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 同时要鼓励学生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对其存在的不足, 要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 将非常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个性, 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学生书法作品的评析要鼓励探索与创新, 杜绝平淡与重复, 重视个性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 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 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 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 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 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 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 只求共性, 忽视个性, 而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的评析方法。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发展与素质教育深化对人才观念的更新,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怎样让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了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 书法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教育作用。

摘要:书法作为我国一门古老的艺术, 有着它独特的教育意义。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 计算机得到全面发展, 使用在各行各业, 包括许多文字书写和设计也依赖于它, 这样一来手写艺术应该受到更多青睐。可是因为大多书法教育方式的刻板化, 使得在课堂上并没有多少学生喜欢书法这门艺术。本文就构建在这样的背景下, 对书法教学提出创新性研究。

关键词:书法,艺术,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 曹隽平.当前师范院校书法教学困境研究及其对策[J].书画艺术, 2004 (2) .

[2] 丁政.学院与当代高等书法教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 2005 (2) .

[3] 刘克礼.对书法教学现状的思考[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4) .

[4] 何朝波.当代书法教育的回顾、透视与反思[J].书画艺术, 2003 (4) .

高校教学范文第5篇

摘要:在目前的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文章结合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探讨了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一些体会与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管理类课程自主学习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明确提出:管理类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设置模拟的情景,让学生担任主角,体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实际管理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的工作能力等。

1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案例教学法并不是简单的“举例”教学法,它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资料,包括知识的准备,课堂的准备,问题的准备等。它是一种动态的课堂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教师起到“方向标”的作用,时刻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发现问题的规律和方法,从而运用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锻炼机会。因为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环节,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学生要仔细阅读教师预先准备的案例,根据讨论题目查阅收集资料,准备课堂发言材料。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分析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3)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师生互学”的朋友关系。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角,生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每个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挥;而教师作为一个朋友,要因势利导,积极总结与完善。这样的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达不到。

2 实施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案例教学法的重视程度不够,却需要显著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要提前准备充足的案例资料。但是教改教师却缺乏充足的财力和时间去收集积淀案例材料,一方面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相应的补助措施,另一面学校的教改项目需要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管理类课程的应用中,还处于东施效颦阶段,匹配、合适的符合我国企业的案例并不多。

(2)案例教学法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效果欠佳。案例资料的准备不足,一方面体现在选取案例的质量不高,缺乏实际的管理场景,缺乏经典案例,从而不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面,受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生不能畅所欲言,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案例教学法效果不是很理想。

3 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一些建议

(1)学校要足够重视案例教学方法的改革。任何一项改革不是一蹴而就成功的,因此学校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教改老师帮助,而且在时间和财力要予以扶持,这样教改老师才能一心一意做好这项改革工作。

(2)教改老师要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选取案例,吃透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问题,拓展教学内容,准备解答所提问题。考核方式要灵活多变。

(3)营造恰当的学习环境。在案例教学法实施中,恰当的学习氛围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教室的硬件设施符合讨论的形式,除了必备多媒体设施外,可以采用环形会议方式摆放桌椅。另一方面,可提前准备或录制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观摩课,以便学生更好的体会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4)鼓励多名教师参与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要求每节课都用案例教学法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应该鼓励同门课程的不同代课教师积极进入到案例教学法的课堂,一方面作为学生的一份子,参与小组的讨论,另一面组建教师小组,作为最终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讨论。不仅把握学生小组的讨论动向,也为教师最后总结讨论提供原始的材料,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4 结论

管理类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是大家广泛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尽管这种方法还一直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阶段。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符合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的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武建国.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个问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8):79-82.

[2] 王念哲.“案例教学法”应用中的认识误区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8(2):563-564.

[3] 付俊红. 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7(1):25-26.

高校教学范文第6篇

摘要:分析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是构成化学类学生完整知识链的重要环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高等学校是进行科研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是促进分析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同时,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反哺科研,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

关键词:分析化学;科研;教学;关系;创新性

科技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培养高素质、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必须在教学中一方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创造思维的能力。要真正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科研创新,把科研实践融入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摇篮。现代高等学校承担着知识传递、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和科研创新、创造新知识的双重使命,高等学校已经成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学和科研成为高等学校工作中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是高校一切工作的核心。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理论讲授的方式将已知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是学生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师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积累程度。和教学不同,科研是按照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律,来探索未知世界,从而获取新知识,发现新事物和新规律。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知识也不断涌现,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及时吸收和理解新的科研成果,掌握新的理论和方法。而新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催生新的科研创新点,反哺科研的进步。因此,对高校教师而言,需要同时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两种能力相互促进。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兼顾发展,促进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分析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一起,构成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的知识基础,是构成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含量、结构、形态等化学信息以及这些化学信息和物质性质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分析化学在其他化学学科的研究中扮演“眼睛”的角色,而其他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又为分析化学的进步和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支撑。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学科的融合,分析化学在科技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国内高等学校分析化学教育状况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突出的问题就是过分强调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科研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分析化学要将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实现教学和科研之间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一、转变思维,重视科研,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高校是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高校分析化学教师应转变思维,扭转以教材为中心,重知识传递,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应该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分析化学学科科研的最新动向,熟知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教材进行扩充和延伸。树立以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启发为中心,既重视教材已有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提高的现代教学观念。分析化学教师应将学术水平的提高作为提高教学水平的首要任务。科研是教师提高自身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科研促进教师对分析化学理论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教学的深度并拓展教学的广度,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学效果。同时,科研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是促进学科发展、改革课程体系的原动力。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可以从根本上促进教学。同时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可以带动科研的深入研究。因此,分析化学教师除了依靠相关教材进行知识的积累、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显得更为重要。科学研究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更准确地把握课程教学内容,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把握本学科的特点、研究热点领域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并向学生传播最新的科学知识,同时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结合科研实践,促进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

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将相关的科研成果融入理论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结合自身的科研实践,给学生设置问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授色谱分析中液相色谱柱相关知识的时候,提出整体柱的概念,让学生用已有的色谱理论知识去尝试解决整体柱中的色谱行为。从而使学生对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实时的更新,并提出新的理论解释,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此外,在给学生讲授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把本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发展动态融于教学之中,将分析化学最新的学术动态及新的科研方法、科研成果等补充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树立知识是不断更新变化的理念,不拘泥于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化学教师应结合自身的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素养。在学生参与相关科研的活动中,学生对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教育,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三、结合教学反思,推动和促进科研

在科研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学生创新性及创造力提升的同时,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也促进科研进步。在教师将科研带入课堂的同时,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科研创新。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同时,也对新的知识进行新的思考和再加工,更新知识结构,形成新的创新点,为科研活动提供新的灵感。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应对课堂教授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反思,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对教学各个具体环节进行反馈、调控和重新建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艺术、教育责任感等方面进行反思,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获得新的认识,建构新的经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为从事更具创新性的科研提供新的论点。此外,教师通过将科研的最新知识和内容引入课堂,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的提高,为其从事相关的科研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科研的熏陶,锻炼科研相关的技能,培养独立进行科研实验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素养,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综上,高校分析化学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是相互依赖、相互发展的关系。因此,在高校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应将教学和科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可偏颇。树立教学和科研并重的理念,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合理规划教学和科研,促进高校分析化学教学和科研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中强,唐翔,蒋艳.基于科研反哺教学理念的高校科教融合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14,(1):79-80.

[2]袁修孝.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5):12-13.

[3]张建林.教学科研统一的本科研究性教学共同体模式——华中科技大学CCMS基地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1):41-43.

[4]龚克.教学与科研结合是成功育人之道[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64.

[5]严善春,曹传旺,姜中珠.加强科研促进教学,努力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108-110.

上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范文下一篇: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