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范文

2023-09-20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范文第1篇

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是学校食品卫生的直接管理者和操作者,加强对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是不断提高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包括肠道传染病)事件发生和流行的有效途径,对落实各项食品卫生安全措施、确保广大师生饮食卫生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卫生、膳食营养的基本知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并自觉在实际工作中遵守相关的法规和食品卫生操作规范,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学校集体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包括肠道传染病)事件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二、培训对象

学校食堂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

三、岗位基本要求

1.食堂管理人员

(1)热爱师生,敬业爱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心为教育事业服务。

(2)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好,具有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

2、食堂从业人员

(1)热爱师生和本职工作,热心为教育事业服务。

(2)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好,具有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 (3)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4)具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参加岗位业务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

四、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3)《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4)《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 (5)《餐饮业和集体用餐单位卫生规范》等。

2、品卫生管理知识

(1)食堂建筑、设施与设备、食堂布局的卫生要求。 (2)水源管理以及环境卫生要求。

(3)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饮食卫生制度”、“餐(饮)具洗涤、消毒、保洁卫生管理制度”、“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等。 (4)个人卫生要求。

3、食品加工操作卫生要求 (1)食品采购与运输卫生要求; (2)食品验收入库与储存卫生要求; (3)食品加工烹饪与分餐卫生要求;

(4)食品加工工具、器具及餐具洗刷与消毒卫生要求。

4、常见的食物污染及其预防控制知识。

5、食物中毒及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1)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2)常见肠道传染病。

病毒性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霍乱与副霍乱。 (3)食物中毒处理原则与报告要求。 (4)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案例。

6、膳食营养知识

(1)人体基本营养素(平衡膳食宝塔);

(2)贮存、加工、制作过程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3)膳食中营养素的搭配。

食堂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培训教案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范文第2篇

为了提高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范操作水平,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程,杜绝食物中毒事故和食源性疾患的发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及《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培训计划。

一、培训对象

1、餐饮服务单位专职和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2、餐饮服务单位从业人员。

二、培训内容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大纲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356号)要求。确定以下内容:

1、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概述。包括《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

2、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内容包括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的概念、生物性危害及控制措施、化学性危害及控制措施等。

3、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重点内容包括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的一般要求、餐饮服务高风险食品安全管理操作要求食品添加剂及其他化学物质管理等。

4、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重点内容包括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要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履行的法定义务、了解餐饮服务食物中毒调查有关规定等。

5、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重点内容包括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的基本原则、相关责任,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方案的制订和保障程序、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等。

6、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内容包括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规范性文件、工作制度等。

7、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内容包括餐饮服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行为准则;餐饮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等。

三、培训方式

依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第十四条的规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原则上每年应接受不少于40小时集中培训。因此,决定采取集中培训、即时培训、集中轮训等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度合计培训课时应累计达到40小时以上。

集中培训:根据需培训的人员及数量决定。一般选择具有共同特征(如各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员、各大中型餐饮单位负责人等)的参训人员数量较多时,统一安排时间进行。

集中轮训:在集中培训未达到规定学习时间的须参加轮训,直至按照《餐饮服务单位从业人员轮训课程表》安排学完所有课程且累计培训时间达到规定。

四、培训要求:

1、通知人员:由 通知在日常监管发现的未达到培训时间要求的人员进行培训,大型集中培训由相关监管站依据县局集中培训通知要求通知相关人员参加。

2、场所准备:一般培训(30人以下)的授课、考试,在 进行,大型集中培训由 临时选择培训地点。

3、资料准备:由 制定课程表、安排具体培训学时、准备讲义、编制资料。

4、结业考试:由 承办考试、考核,必要时各监管站积极协助。考试后 将参训人员考试成绩报 ,成绩合格的由 颁发培训合格证。

五、培训监督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范文第3篇

一、工作思路

1、增强勤俭节约的意识。不安全操作和浪费是极大的没有责任,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引导员工自觉养成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强化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队精神,人人都有“校荣我荣”的感觉。每半个月对员工定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进行考核、对一些不合格的员工再培训,再考核,使其在各自岗位上发挥最大程度的才智和技能,使食堂队伍不断得以优化,从而提高食堂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培训方法

一、本学期计划对食堂员工卫生、服务知识进行培训。由于食堂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参差不一,食堂培训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1、讲授法

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向他(她)们传授各种技能。

2、讨论法

围绕一个问题开展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归纳总结。

3、演示法

单靠口头讲授不能达到目的,而通过示范操作分步骤讲明操作要领。

4、实践指导法

对操作的全过程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三、召开食堂全体工作会议,组织员工学习我国的《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卫生工作条例》,统一思想认识食堂各种卫生、安全规章制度。努力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端正工作态度。与各员工签订食品卫生安全目标责任书。

坚持每天对食堂的食品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或处理。每周召开一次食堂工作人员会议,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时时刻刻强调安全问题,切实保证师生的饮食安全。

制定每周工作计划、每月考勤、视师生就餐人数合理安排加班人员。提高学生节约意识。组织班组长研究每周营养菜谱。

1、抓文明礼貌的落实。我们提倡文明用餐、礼貌服务,要求班主任做好在校用餐学生的文明用餐的教育,而且,每天学生用餐时都要有生活老师食堂师傅入餐厅巡视,定桌服务,帮助解决学生用餐中的具体问题。

2、严把质量关。对“三无”食品。检查发现有供应商原材料已过期,且没有检验合格证;还有副食品无厂名厂址、无出厂日期,无保质期,一律不允许进入食堂。

3、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提高食堂整体素质。提高主人翁的自觉性和加强员工民主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让员工参加民主管理,发挥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有重大决策时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让员工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帮助管理者决策,而当决策一旦定案,管理者就要组织员工实施方案,这样员工才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干劲,智慧和创造力,大大增强食堂的生机和活力。

4、要善于激发员工参与意识,关心每位员工的痛痒,开展一些有意义娱乐活动和公益活动,生活上关心他们的喜、哀、乐和冷暖,人格上尊重他们,甚至称呼可亲一点让员工们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从学校能找到“家”的感觉,同时,创造让他们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从而使员工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做主人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增加学校的凝聚力。

四、学习内容与时间的安排《意识卫生管理知识》

1.第1-2周学习第一章中的第一节《卫生管理的基本内容》。

2.第3-4周学习第二节《卫生管理的基本措施》。

3.第5-6周学习第三节《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

4.第7-8周学习第二章《食品的腐败变质》的第一节《食品腐败的原因》。

5.第9-10周学习第二节《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与特征》。

6.第11-12周学习第三节《腐败变质食品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处理原则》。

7.第13-14周学习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查》的第一节《食品感官检查的内容》。

8.第15-16周学习第二节《感官检查的方法》。

9.第17-18周学习第三节《粮油食品的感官检查》。

10.第19-20周学习第四节《肉以及肉制品的感官检查》。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并完善学校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卫生知识培训长效机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如下: 一. 培训目的

动过培训,增强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责任感,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确保师生员工的饮食安全,促进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二.参加人员

食堂管理人员和食堂所有从业人员 三. 培训时间 时间为每学期八次 四.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卫生管理规定》 《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法》 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学校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食品安全预案学习。 3.《学校食堂管理操作规范》 教学光盘。 五.培训的组织实施与培训形式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范文第4篇

1、带领团队,提高服务意识。“营养改善计划”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关系到全校300多名师生的身体健康,这对厨师队伍的考验就更严峻。为了保证菜品的质量,作为厨师长的她深知,只有提高全体厨师的素质,才能出色完成任务。于是一方面,她通过言传身教,把自己多年来掌握的厨艺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其他同事;另一方面还在厨师队伍中大力倡导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风气。于此同时,她还注意从思想上引导每一个成员逐步树立团队意识、服务意识,通过长期的锤炼,餐厅厨师的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2、工作为重,任劳任怨。她平时极少回家休息,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带领餐厅的厨师早出晚归,废寝忘食,全力以赴的做好本岗位工作。苏英虽然是厨师长,但为了保证菜品质量,很多操作程序她仍旧是亲力亲为,没有一点架子。因为经营需要,后厨人员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工作,每到这样的时候,她总是让同事先走,自己亲自留守到最后,直到确认最后一个学生打上饭,她才放心的下班。尽管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但是苏英都是在所不惜,毫不计较。

3、严格把关,做好食品安全。在工作中他始终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她要求厨师班全体成员都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保自己的每一步操作行为都符合食品安全的有关规定。由于苏英在这方面的高度重视和严格把关,我餐厅从来没有发生过食品安全事故。

4、合理安排,工作有条不紊。厨房工作千头万绪,只有理清头绪,分工协作,才能保障整体工作有条不紊,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她把厨房一班人,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样,无论面临多么紧张、繁重的工作,都能井然有序地从容面对。

5、精心安排,赢得师生满意。她精工细作,一丝不苟,真正做到每一道菜、每步操作都要做到最佳,不得有半点疏忽。也正因为她兢兢业业的工作,让前来用餐的领导、师生都十分满意,自她任厨师长以来,餐厅没有一次菜品上的投诉。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范文第5篇

一、工作思路

1、增强勤俭节约的意识。不安全操作和浪费是极大的没有责任,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引导员工自觉养成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强化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队精神,人人都有“校荣我荣”的感觉。每半个月对员工定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进行考核、对一些不合格的员工再培训,再考核,使其在各自岗位上发挥最大程度的才智和技能,使食堂队伍不断得以优化,从而提高食堂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培训方法

一、本学期计划对食堂员工卫生、服务知识进行培训。由于食堂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参差不一,食堂培训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1、讲授法

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向他(她)们传授各种技能。

2、讨论法

围绕一个问题开展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归纳总结。

3、演示法

单靠口头讲授不能达到目的,而通过示范操作分步骤讲明操作要领。

4、实践指导法

对操作的全过程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三、召开食堂全体工作会议,组织员工学习我国的《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卫生工作条例》,统一思想认识食堂各种卫生、安全规章制度。努力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端正工作态度。与各员工签订食品卫生安全目标责任书。

坚持每天对食堂的食品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或处理。每周召开一次食堂工作人员会议,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时时刻刻强调安全问题,切实保证师生的饮食安全。

制定每周工作计划、每月考勤、视师生就餐人数合理安排加班人员。提高学生节约意识。组织班组长研究每周营养菜谱。

1、抓文明礼貌的落实。我们提倡文明用餐、礼貌服务,要求班主任做好在校用餐学生的文明用餐的教育,而且,每天学生用餐时都要有生活老师食堂师傅入餐厅巡视,定桌服务,帮助解决学生用餐中的具体问题。

2、严把质量关。对“三无”食品。检查发现有供应商原材料已过期,且没有检验合格证;还有副食品无厂名厂址、无出厂日期,无保质期,一律不允许进入食堂。

3、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提高食堂整体素质。提高主人翁的自觉性和加强员工民主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让员工参加民主管理,发挥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有重大决策时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让员工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帮助管理者决策,而当决策一旦定案,管理者就要组织员工实施方案,这样员工才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干劲,智慧和创造力,大大增强食堂的生机和活力。

4、要善于激发员工参与意识,关心每位员工的痛痒,开展一些有意义娱乐活动和公益活动,生活上关心他们的喜、哀、乐和冷暖,人格上尊重他们,甚至称呼可亲一点让员工们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从学校能找到“家”的感觉,同时,创造让他们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从而使员工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做主人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增加学校的凝聚力。

四、学习内容与时间的安排《意识卫生管理知识》

1.第1-2周学习第一章中的第一节《卫生管理的基本内容》。

2.第3-4周学习第二节《卫生管理的基本措施》。

3.第5-6周学习第三节《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

4.第7-8周学习第二章《食品的腐败变质》的第一节《食品腐败的原因》。

5.第9-10周学习第二节《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与特征》。

6.第11-12周学习第三节《腐败变质食品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处理原则》。

7.第13-14周学习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查》的第一节《食品感官检查的内容》。

8.第15-16周学习第二节《感官检查的方法》。

9.第17-18周学习第三节《粮油食品的感官检查》。

10.第19-20周学习第四节《肉以及肉制品的感官检查》。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并完善学校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卫生知识培训长效机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如下: 一. 培训目的

动过培训,增强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责任感,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确保师生员工的饮食安全,促进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二.参加人员

食堂管理人员和食堂所有从业人员 三. 培训时间 时间为每学期八次 四.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卫生管理规定》 《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法》 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学校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食品安全预案学习。 3.《学校食堂管理操作规范》 教学光盘。 五.培训的组织实施与培训形式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范文第6篇

(二)

1、食品的含义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食物,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有种错误观念,就是不把酒当作食品,众多销售商认为酒尤其是定型包装酒不需要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就可以销售,这是错误的、违法的。

2、食物中毒的含义

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是许多食物中毒的共有症状。

3、食物中毒的种类

可分为五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引起;(2)真菌性食物中毒,摄入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常见霉变甘蔗、霉变甘薯;(3)动物性食物中毒,如摄入河豚鱼、蟾蜍等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引起;(4)植物性食物中毒,如桐油、大麻油、木薯、苦杏仁,发芽马铃薯等。(5)化学性食物中毒,如油脂酸败、有机磷农药中毒,或者把非食品、食品原料当作食品或食品添加剂使用引起。

4、食物中毒的特点

(1)潜伏期较短,即很多人在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发病;(2)病人都有大致相同的中毒表现,症状相似;(3)发病和吃某种中毒食品有关;(4)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直接传染。

5、发生食物中毒时的处理

(1)要保护好现场;(2)对中毒患者积级组织急救治疗;(3)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4)搜集可疑中毒食品及患者呕吐物、粪便、洗胃液等送验或留样交给卫生部门调查人员。

6、发生食物中毒时急救

(1)要立即排出毒物,可以催吐、洗胃、清肠、导泻、灌肠等方法;(2)阻滞体内毒物的吸收,保护胃粘膜;(3)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

家庭发现食物中毒时,要视病情适当处理,主要方法有:补充体液,防止因上吐下泻引起的电解质失衡,如开水、钾、钠及葡萄糖,或一些透明液体;避免酸制剂;体内毒素排出后再止泻;饮食要清淡。发生食物中毒时,最好是就近去医院救治。

7、食物中毒的预防

(1)食物要烧熟煮透,尤其是肉、禽、蛋类食品;(2)食品应避免生、熟交叉污染,吃剩的食品应及时冷藏;(3)注意清洁卫生,蔬菜水果要彻底清洗干净,加工食物用的各

种工具和容器要清洗干净,保持洁净;(4)不吃超过保质期限、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感官性状异常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以及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未经检验的畜、禽、兽及其制品;(5)不吃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食品;(6)不吃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7)及时向卫生部门反映情况。

在外就餐时要选择卫生合格的饮食场所,如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服务人员要有健康证件、有清洁的水源、有消毒设备、食品要新鲜无毒、有防蝇防尘设施以及周围环境要干净整洁等。

孕妇、老人和免疫系统受到损伤的人要避免食用生稀奶酪和未煮熟的食品,避免食用苜宿苗和未经消毒处理的果蔬汁等;哺乳期婴儿要注意配奶的奶瓶要洗净并消毒,吃剩的奶或果汁在奶瓶中存放时间不宜过长;有肝脏疾患的人要避免食用生牡蛎。

一、食品原料的采购和贮存

1、把好食品原料的采购关,采购的食品原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的规定,不得采购掺假、掺杂、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假冒伪劣、或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食品。

2、以销定购,采购食品及原料时应对食品原料的外观及包装标识内容进行检查,保持原料的新鲜。

3、批量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或原料时,应索取相应的卫生检验合格证明和供应商的卫生许可证。采购肉类原料必须索取检疫合格证明,采购水产品必须新鲜,如采购冷冻水产品必须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采用的果蔬原料必须新鲜、无病虫害,无腐烂,干制果蔬原料应干燥、无霉变、无虫蛀。

4、必须使用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并按照国家标准GB2760的卫生要求进行的使用。

5、食品分类妥善保存,并做到先进先出;冷冻禽畜肉类、水产类原料应贮存在-18℃以下冷库内,食品冷冻、冷藏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分开,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冰箱或冷库应及时除霜,定期清洗消毒;常温库要注意防鼠和防潮。

二、烹调加工卫生

1、原料要新鲜,不加工腐败变和有毒有害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原料;

2、冷冻的禽畜、水产品在烹调前要彻底解冻,进行粗加工时,肉、禽、水产品所用的工用具、容器及水池应与蔬菜瓜果的分开,清洗后食品原料应放置于货架上,易变质食品原料及时冷藏保鲜,防止腐败变质。

3、蔬菜瓜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工序操作。

4、食物要煮熟煮透,防止里生外熟,特别是隔餐食物或和大块食物,食物中心温度应达到70℃。

5、生熟分开。防止熟食品与生食品、直接食用食品与待加工食品的交叉污染;加工用的容器和用具应标上生熟标记,严格分开。

6、不得过早烹调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温条件距离食用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必须存放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

三、餐用具的清洗消毒

按照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对餐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当餐使用完的用具、容器应及时清洗,隔日未使用的餐具要重新清洗消毒;食用具消毒后应放入密闭的保洁柜内,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防止交叉污染。

四、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和健康状况的要求

1、从业人员应持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餐饮业卫生管理员应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从业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如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2、餐饮单位卫生管理员应加强对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的检查,并督促其保侍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操作时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专间人员戴口罩),勤洗手等。

3、从业人员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时刻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在下列情总况下必须洗手、消毒:(1)加工直接入口食品前;加工时间过长时,中间应随时洗手;(2)处理食品原料后;

(3)接触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物品后;(4)上厕所后。

清洗消毒基本知识

★所谓消毒是指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

☆消毒的方法

1、物理消毒法

(1)机械除菌

用机械的方法从物体的表面,如水、空气、人和物品表面除掉污染的微生物,虽然不能将微生物杀灭,但可以大大减少其数量,常用的方法有冲洗、刷、擦、抹、铲除、通风和过滤。日常清扫工作中,为防止微生物随尘土飞扬,以湿时清扫为宜。通风是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稀释、清除。

(2)热力消毒

如干烤、烧灼、煮沸、蒸气等消毒。

(3)辐射消毒

如紫外线消毒法。

(4)超声波、微波消毒等。

2、化学消毒法

利用化学消毒剂(如酒精、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消毒

☆预防性消毒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预防性消毒工作,应该是经常地采用一切可能应用的处理措施,杀灭、消除食品生产过程所接触的一切物品,食品从业人员本身和所处的生产场所存有的可能污染食品的微生物。而通常,在没有发生较严重的食源性疾病,没有发生较严重的食品污染问题,一般不重视这种预防性消毒,由于微生物肉眼看不见,很难引起警觉,对消毒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1、食品生产场所的清洁

对食品生产场所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消毒措施。

日常打扫卫生,搞清洁,就是清洁消毒法,虽然它不用消毒剂,但也可消除大量微生物,如果在其中加入洗涤剂,消毒效果更强,它包括生产车间本身如地面、墙壁、天花、窗台等,也包括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容器等。

有检验报告显示,完整、干净、平滑、干燥的墙壁、天花板,用琼脂平板接触法检查细菌数,每25平方厘米有2—5个细菌,一般不超过10个,但生产场所多潮湿,而且是与高营养物质接触的地方,其细菌污染的程度比一般墙壁、天花板要多得多,因此必须经常性进行清洁工作。

地面上污染的细菌数要比墙上严重得多,约为墙上的100倍。

清洁方法应采用湿式扫除,例如用湿抹布擦拭各种物品,用湿拖布擦拭地面,可使表面大部分细菌除去,特别是使用洗涤剂清洗,消除效果更好,清洗后在生产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经过2小时左右细菌数又可以恢复到原有数量,所以应经常性清洁地面。

2、从业人员手的清洁

(1)手的污染

洗手是从业人员卫生最基本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手与其他物品接触的机会最多,因而手部皮肤上存在的细菌无论从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较身体其他部位要多。

污染手指的细菌与食品卫生有关的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道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人的鼻腔分布较多,因而当手接触鼻部或鼻涕时,手指必然受到鼻腔细菌的污染。而肠道菌大多来自粪便,最常见的问题是大便后手的处理。根据大肠菌群的浸透效果,大便时使用各种卫生纸要多层叠用,特别是水样便腹泻时,薄卫生纸要5次折叠,叠成32张,如果不使用这样叠层手纸,水样便中的细菌就能透过卫生纸污染手指。

据调查,平均有30.8%的食品从业人员手上出有大肠菌。

(2)洗手和剪指甲

据调查显示,健康人的手掌中央每平方厘米有450000个嗜氧菌,0.01克指甲中的细菌数为120000个。由此,要彻底的洗手,消毒。在以下情况时必须洗手:

工作开始前、大小便以后、休息以后、打电话后

接触生制品及不干净的容器包装材料之后等

另外,在头发、鼻腔、口腔、耳朵等处也有很多细菌,所以在工作时,绝不能用手接触。这些部位也能检出各种致病菌。要求每周至少剪一次指甲。

3、服装和卫生习惯

食品生产过程中为预防工衣及其他外用品污染食品,要有专门设备存放工作服、帽,并禁止穿工作服进厕所或离开生产加工场所,为防止头发及头皮落入食品中,应有清洁的帽子、头巾。为防止唾液、鼻涕污染食品,加工场所应要求戴口罩。

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习惯,有卫生的和不卫生的习惯,体现一个人的卫生素质和自我保健意识。

上一篇:初一数学校本课程计划范文下一篇:党风廉政个别约谈提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