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论文范文

2023-09-17

毛泽东思想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的正式上线,广告俨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了在保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广告商还要周密而慎重地传播朋友圈feed广告,找到和微信平台、受众三方关系的制衡点。文章结合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的传播价值,探讨了feed广告传播方式,并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旨在为微信社交平台及广告商建言献策。

【关 键 词】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传播;发展

【作者单位】张子晶,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2015年1月21日,微信团队悄然推送了一则信息:“广告,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自此,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正式上线,几乎覆盖所有用户,微信朋友圈到处可看到广告的身影。正如清华大学教授沈阳所提到的:“这是个移动互联网狂欢的时代,寂寞的個体于狂欢之中狂刷存在感。”当宝马中国、vivo和可口可乐首批广告亮相微信朋友圈后,便立刻流传了如此说法:朋友圈收到宝马广告的是土豪,收到vivo广告的是中产,而收到可口可乐广告的是屌丝。如此一来,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成为用户身份差异的象征,无形间击中了用户对个体身份认知的好奇,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第一波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的传播无疑是成功的,但其能否长久、健康地发展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的传播价值

feed广告,即信息流广告,是以信息流为载体,将广告嵌入其中并传播的一种新型广告模式。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是将广告信息嵌入微信社交平台的朋友圈动态栏中,以达到软性植入的目的。该广告模式集程序化的广告营销与互动性的微信社交生态于一体,具有其他广告形式无可比拟的传播价值。

1.强大的公信力

作为一种商业化传播模式,广告是否能获取目标受众的信任是其能否传播品牌、促进产品销售的关键。传统媒介下,广告商需借用媒体的公信力赢取受众的信赖;由于广告发布的门槛低,新媒体吸引了形形色色的广告,令人真假难辨。微信平台的运营商是一个实体机构,自带公信力,用户可与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易,大大提升了广告信息的真实度,即使出现问题,还可借助微信平台追根溯源,使受众获得安全感。

2.天然的共通感知

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之所以备受青睐,不仅由于其公信力强大,而且还因为其带给受众一种天然的共通感知。共通感知,简而言之,即受众对同一事物在认知层面的协调与统一,使事物由最初的你知、我知,到你知我知、我知你知,再到我知大家知,形成品牌的知名度。作为一个提供自我表达的平台,用户朋友圈发布内容的过程就是用户自我表达、重塑价值和聚合关系的过程。在朋友圈嵌入广告本是一件讨人嫌的事,但微信高门槛的投放要求、广告商对受众自我表达的迎合,及朋友圈强关系间的动态提醒功能,均促进了受众共通感知的形成。

3.灵活的互动性

较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超强的互动性使其在广告传播、营销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单一化的互动形式导致一些新媒体互动有余、灵活不足。微信朋友圈则不然,作为一个即时沟通工具,其互动突破了单调的文字形式,灵活的语音互动增强了互动效率,增进了和用户的情感,传统的“冷广告”在社交平台的作用下,转变为兼具思想与情感的“热广告”。

4.聚合的目标受众

碎片化时代,如何实现目标受众的有效聚合成为困扰广告商的难题。而微信朋友圈凭借超强的应用优势聚集了大量的用户,成为各阶层、各行业、各国界和各年龄段的多元化受众聚合平台。调查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微信活跃用户已超过10亿人。如此庞大的用户不仅覆盖了各阶层、各领域,还跨越了国家,有效实现了对 碎片化受众的全面覆盖,为朋友圈feed广告的有效传播奠定了基础。

5.一体化营销模式

传统营销环境下,几乎所有广告都只能针对某一营销环节具体展开,目标明确、功能单一,广告传播、销售的分离极大地弱化了营销效果。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打破了这一壁垒,其不仅可以传播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广告信息,还可以附送链接,直接将目标受众导至产品详情页面,刺激受众产生购买欲望,利用微信钱包完成交易活动,实现一体化的营销。

二、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的传播方式

1.整体拓展的节点传播

根据麦克卢汉“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广告商可以将互联网终端设备作为节点,将广告投放在终端设备中,利用节点之间的互动共享实现广告传播。整体拓展的节点传播方式延伸了节点的内涵。该传播方式要求广告商向目标受众发出关注申请,当目标用户成功关注后,广告商在朋友圈所推送的信息流广告就会显示在目标受众的朋友圈中,这属于广告商直接面向目标受众的传播方式,是在一对一、封闭式的传播渠道中进行的。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广告商,还是普通受众,均为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传播中的节点。以途牛旅游网为例,其先是在微信朋友圈中广泛发布印有广告标语的周杰伦海报:“哎哟,牛哦!途牛九周年,我用音乐带你‘唱’游世界!”当用户点击后,页面弹出了“来途牛和Jay畅游世界”的动画,帘幕徐徐拉开,Jay的动听歌声徘徊耳畔,待用户浸入之际,“一键关注”映入眼帘,用户关注途牛旅游网后,其在朋友圈所推送的广告,都将显示在用户的朋友圈中,用户可以点赞、分享,从而实现较强的传播效果。

2.强连接下的口碑传播

微信朋友圈均为手机联系人、QQ 好友等朋友添加方式所形成的熟人链接圈,如此一来,微信用户便暴露在一种强连接关系中,用户可看到朋友圈诸位好友发布的即时广告,也可在广告下点赞、评论,还可参与互动。该传播模式下,发布广告者多为熟人,因而广告信息可信度高,加上好友对产品的真实评价,更易获得用户的口碑。朋友圈feed广告传播之快、影响之广,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如此强连接关系链的口碑传播。以开心消消乐APP广告为例,用户在游戏娱乐间为赢取更多的道具或分享游戏的喜悦,会主动在朋友圈推送APP广告,吸引其他好友评论、互动,甚至下载、同乐。

3.热点炒作的话题传播

相较目标受众的聚合优势,微信的话题制造能力是其他社交媒体不能匹及的。微信自身携带大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准确地匹配至每位用户,开展品牌的精准投放与传播,使各用户朋友圈显示差异化的广告信息。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宝马中国、vivo和可口可乐feed广告,其一经推广,在朋友圈便引发热议话题,这种超强的热点炒作话题传播方式是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传播的特点之一。再如,天创时尚在微信朋友圈所推送的广告:“亲们,爱吧”,利用首款自带慈善捐款功能的H5互动游戏,鼓励用户上传语音或选择多位明星的声音进行专属语音卡的定制,并呼吁广大受众及时向亲人、朋友和恋人表达爱,而用户只要成功分享这条广告,品牌方即代替用户捐出一部分款项用作公益基金,与此同时,用户还可获得门店消费的代金券、小礼物等。该广告一经流出,掀起了朋友圈用户广泛点赞、评论的热潮,加上明星效应,该广告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收获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天创时尚也成为时尚品类微信朋友圈营销的年度典范。

4.社交浸入的互动传播

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的快速蔓延与扩散极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交浸入式的互动传播。微信朋友圈正如一个小型社交圈,也是信息流广告传播的基础。在该社交平台,受众间均为黏性更强、稳固性更高的强关系链。在现实、网络的相互渗透下,受众的浸入关系强化了广告的公信力。朋友圈feed广告传播因其封闭性难以引发全民的互动传播,而更多地呈现片状、交叉式互动传播的特点,受众可以评论、点赞,与好友之间展开趣味互动。当在某一受众社交圈的定向好友信息流中成功扩散之后,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会借助交叉用户传播至新的社交圈,实现信息流广告的二次乃至N次传播,引发广告曝光量的剧增。以著名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为例,为了预热七夕,广告商首先推出了一款炫酷的轻应用广告,广告首页是一幅雾化的照片,用户仅需轻点屏幕,一位性感女郎便浮现了,随之是关于品牌的简介、内衣抢购页面。如此极富互动感的广告体验在吸睛之余,更吸引了众多用户纷纷尝试、分享,引发了N级传播效应。

三、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的发展建议

1.丰富创意,增强用户体验感

如今,广告不再单纯地充当品牌的传播媒介,而是维系受众与品牌关系的枢纽。因此,广告商还需深入洞察受众行为,实现品牌气质、广告创意与受众体验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传播功效。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为了精准地传达品牌信息,还要以优质的创意吸睛,增强广告的体验感,引发受众互动行为,刺激其产生分享、传播的行为。正如NIKE在微信朋友圈推出的信息流广告,广告首页醒目的字样:“嘿,今天该你上场了!立即一探究竟……”直接引发受众的点击欲望。首页看似普通的图文广告,用户点开外层图,却是全新的H5互动小游戏,引发了受众的共鸣。随后,NIKE广告核心传播的信息弹出“不信极限配色系列新款上市”,并给出NIKE官网页面链接,引导感兴趣者观看详情并购买。如此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广告,刺激着强连接用户将其主动分享至圈中好友,引发了广告品牌的N次传播。

2.擅造热点,实现借势推广

借势推广将品牌风格与流行热点巧妙结合,以轻松娱乐之方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受众,从而形成良好的品牌认同感。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可供借势的热点诸多,比如,节日热点、明星热点或社会热点,以热点拉动品牌营销与传播,对广告的创意、传播速度均有较高要求。以奥妙日化品牌为例,一则“谢谢,妈妈”广告登录微信朋友圈,引发了受众的广泛热议。临近母亲节之际,奥妙借势推出广告:“妈妈,对不起……”“宝贝,没关系……”,用户点开推广链接,耳畔响起感人的音乐,奥妙广告以问答的形式录制了一段简短的采访:“你为妈妈洗过衣服吗?”“你知道,这些年来妈妈为你洗了多少脏衣服吗?”问题简单却不失温情,用户不禁默默分享、评论:“数不清妈妈为自己洗了多少衣服……”“可能有几层楼那么高……”“也许能绕上海一圈……”答案并不重要,奥妙广告标语出现:“歇歇,妈妈,今天的这些脏衣服就交给我吧……”标语旁醒目的按钮标示着:“为妈妈洗一次衣服”,用户点击后就可进入京东奥妙金纺旗舰店。如此温情感人的创意广告正是借势推广的传播范例。

3.多重渠道,引爆联动效应

为打破封闭传播的桎梏,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还应拓展多重渠道,通过线上、线下资源的连通与整合,使广告品牌辐射蔓延,引爆联动传播效应。广告商可将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与QQ空间、腾讯新闻客户端等多平台资源相整合,精准定位受众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以多个平台展开定向、联合广告的投放,提升受众触达效果。广告商要联合品牌公众号,将其作为feed广告承接平台,以品牌商公众号的活动运营增强feed广告传播的持久性。以易程航空为例,其将O2O思维与微信营销无缝衔接,利用微信朋友圈推送营销广告,通过公众号发布最新活动,并以群发红包作为奖励,完成了品牌营销、宣传、推广和交易等全过程。

总之,朋友圈feed广告是微信商业化探索迈出的重要一步,要实现有效生存与长效发展,仍要将口碑做实。广告商只有摒弃清一色的垃圾信息,不断发掘有深度、有温度的内容,才能使信息流广告真正赢得用户的认同,才能如微信所推送的那样:“广告,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马昱宇,唐英. 微信信息流广告的传播特征及优化路径[J]. 青年记者,2017 (29) : 99 -100.

[2]钟娅. 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核心价值[J]. 青年记者,2015(33):73-74.

[3]张旻. 从共通感知看朋友圈广告的隐形价值[J]. 青年记者,2016 (23):132-133.

[4]李柳嘉. 微信“信息流广告”应用研究[D]. 辽宁大学,2016.

[5]施琴. 社会化媒体信息流广告研究 —— 以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为例[J]. 传媒, 2015(17):66-68.

[6]賀翀. 微信朋友圈广告的传播特征及效果[J]. 青年记者,2015(20):71-72.

毛泽东思想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源头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为出发点,进一步概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分别从教育的含义,教育的目的,课程与教材,思维与教学方法,道德教育论五个方面进行总体论述,再着重讲述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含义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教育别无其他的目的,仅是使个人继续其教育从而不断成长的,持续不断进行下去的过程,本文末尾阐述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界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实用主义教育;教学;教育影响;杜威

1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

杜威作为西方教育思想史里程碑式的人物,对于中西方的教育思想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杜威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以及哲学家,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深受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在19世纪过渡到20世纪时,欧美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工业革命给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生产规模,人口流动,人们的生活观念,道德观念都随之产生了变化。生活的变化同时推动了研究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其中包括生理学,心理学的发展,进化论思想这一系列的变化都为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饶的土壤,另一方面,当时的实用主义哲学强调实验和探究,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呼应,区别于以往的哲学观念,它更加重视行动与观念之间的联系,为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当这种实用主义思想拓展到教育领域,便成就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并且使之与传统教育思想相区分,尤其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观念,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更加注重学生,课程和活动,并且提出了学校教育要适应儿童发展规律的观点,否定了传统的教育思想,直接开辟了新的教育格局。同时不仅要满足儿童的心理特征,还要使儿童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就体现了杜威教育思想的高瞻远瞩之处,站在当时的社会来审视这一观点,无不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对于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回答了教育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等一系列有关于教育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它独特的思维方法教学方法,以及道德教育观等,均对后来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1 教育的含義

区别于赫尔巴特的传统的教育观念,杜威认为应将教育的目光从教师,书本课堂这一系列外在的环境因素转变为内在的,学生,经验和活动上来,将教育的对象,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倾向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索分析,而不是被动式的填鸭式教学,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灌输进学生的思维当中去,同时赖于心理学的发展,杜威将目光转移到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上,注重其心理发展顺序和心理发展的特征,并且配合其内心特点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含义主要可以概括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看似难以理解,却发现其教育的含义阐述是层层递进逐渐演化的,教育不再是为了未来的某种确定的生活做准备,将他直接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是在一个特殊的背景即学校中进行的,学校生活应当与儿童生活相一致,不能违背儿童的生长成长心理及身体的发育规律,同时也应当与校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以此为总目标去实现其教育理想。那么第二层便是学校即社会,沿袭教育即生活的思想,杜威旨在将学校打造为一个理想的专门适应儿童生长的小社会,其中有两点区别去真实的社会,一方面它是一种雏形社会,满足儿童的日常交流沟通,社交的需求,同时将经过洗礼的净化的教育思想融入这一未来的社会,当下的雏形社会之中,它合乎儿童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它可以用于改造社会,而不是对当下社会进行的一种精准复刻,具有十分重大的进步意义,有利于推进社会改革和发展,其主要是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后一点教育即生长,讲究重视儿童的天性,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不将成人的目的和功利化的思想强加于儿童,仅是满足成人的需求,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教育,看待生长并非是简单的条件刺激便可以习得新的技能,而是内在和外在的合力影响使得教育发挥作用,虽然重视儿童的教育体验,但并不代表单方面的放纵,是在可控范围内让其自行探索学习,总的教育目标规划之内的给予儿童一种自由的教育体验。教育同时是对经验的一种改造,目的是为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并且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使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一种熏陶。因为智慧和理性离不开经验,而经验的内涵也区别于简单的感官经验,而是一种与主体进行交互的彼此影响的经验。理性也是通过实践的理性,并非盲目的片面的理性。

2.2 教育的目的

杜威认为以自然天性发展,社会效能感或文化作为目的都不是良好的教育目的,都不是民主主义社会的教育目的,他认为教育就是使个人继续其教育从而不断成长,学习的目的和回报就是获得持续不断成长的能力,因而教育没有别的目的,只有自身持续不断进行下去的过程。另外教育本身是发展的,处于每一个不同的时代,教育本就不断动态变化的,并且走向未来。只有教育者,例如教师、家长、社会才会赋予其符合自身道德观念,甚至利益观念的目的,然而教育本身是没有目的的。目的是指为了在未来的某一个特定的情境下的一种状态,这其中包含了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不同的选择,为了达到最终的状态而去指导过程。

教育没有别的目的,自身的生长和不断发展就是其目的,教育没有终极目的,但是有过程性的目的便是社会性的目的,生长不是随意的,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生长的,教育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的完善进行服务,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造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有效的工具。

那么为了达成这一过程性的目的,我们应当培育理性的人,理性的人应该具有怎样的素养,其中包括良好的公民素质,例如拥有参政议政的能力,实现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的稳定;其次是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良好的融入社会,进行人际交往和沟通,然后是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用于服务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是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可以融入社会。

2.3 课程与教材

课程与教材是实现实用主义教学的媒介,什么样的课程和教材应该被儿童接受学习,在这之前,儿童的学习大多是散乱的不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教材内容的采集编纂排布等也面临着巨大的难题,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材和课程不应当按成人的思路进行编写,只适合人性理智方面,不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分科也会破坏儿童对于知识认识统一性和完整性。于是杜威提倡,儿童应该从做中学,在实验,动手当中去完成它的探究,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原来说教式的学习,它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需求,同样也可以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提前进入一个雏形社会,去操作一系列生活中的不同的行业的活动,从而完成教育的使命,提倡儿童都以直接经验为主,如果是间接经验,也应该是可以理解的间接经验,而不是凭空虚构不可理解的经验去教育儿童,得益于心理学的发展,教材心理化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以儿童的个人经验为起点,对直接经验加一组织,抽象概括,但如何将学生的直接经验组织成系统知识,并没有明确的提出意见,但是虽然满足了儿童的生长发展特点,却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基础性,并且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还原为直接经验的,并且如何将庞杂的知识进行系统的组织都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这便是其中的不足之处。

2.4 思维与教学方法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一种特别的良好的思维方式,即反省思维的习惯,它适应科学实验和检验精神,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形成基于优良学校培育方式和制度,教学的培育过程中种种教育是否一致统一,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方式都会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具有巨大影响,杜威认为教育的内容尤事实和各种观念构成,知识就是决定一个事物用于某种情境时对其各个方面联系的洞察,尤其有利于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具有实操性,那么对于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持续到思考,目的在于得到一个新的情境,从而解决经验这便是反省思维习惯,通俗来说类似于举一反三。

那么与此对应的,杜威还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将教学设计分为了五个步骤,分别是首先创造一个与社会经验有一定关联的情境,让学生置于其中,然后再在这个情境之下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再进行假设,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推断哪一种假设最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再实施假设,最后验证假设,这就是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学法。

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它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是社会民主的体现,它反对因循守旧,崇尚真理,反对愚昧,崇尚革新,与民主主义不期而遇,使得民主主义不再简单是一种僵化的政治形势,更是一种参透生活本质的方式。对于个人而言,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利于人们在成长学习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分析事物是非曲直的能力,营造了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体现了一种求真求实的精神。有利于人们掌握生活工作环境及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过分看中智慧,而忽略了知识是智慧的载体,没有知识智慧就无从谈起这一事实。同样教育的全部内涵也并不在于解决生活中的疑难情境,而在于使儿童得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2.5 道德教育论

杜威认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便是道德教育,品格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当正式的学习科目可以使人增长学问的同时也影响其品格的形成时,把道德目的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才有意义。衡量学校的价值标准就是看其通过社会精神所收到的鼓舞程度。一切能发展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协调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个人和社会具有一个和谐的状态才会达到平衡。我们现在提倡的德育课程就是将道德教育结合课程结合内容渗透到学校生活教学的方方面面去,而不见到是进行口头的说教。

3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对于我国教育思想的影响非常深远,为人们处理教育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并且影响了国内的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无论是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方面的学制改革,还是对于教材的编纂都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教学方法方面,课程改革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教育理论的创新改革,包括应用于中國的本土教育等都具有启示性的意义。

4 结束语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构造的教育蓝图都是有赖于实用主义思想哲学思想的,他的一系列观点包括教育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学校是特殊的成长环境等,其实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内涵本就在不断地演变,如果应用于当今的时代我们应当审慎运用,对于我们应试教育为主的社会,呼吁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实践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其中的缺陷我们应当学会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弥补。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邱峰.杜威教育哲学认识论新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3):58-63.

[3]潘娅.杜威的职业教育观及其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186-187.

[4]石中英.杜威教育哲学论述的方法[J].教育学报,2017,(1):3-9.

[5]王红丽,张啸鹏.再论杜威与进步主义的关系[J].甘肃高师学报,2017,(5):35-37.

[6]仲建维,乔宏时.杜威的“智慧”概念及其教学方法论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18,(1):46-50.

毛泽东思想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加之双减政策的实行,必将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标准和学生入学门槛,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对在校生提出更高要求。根据学校培养人才目标,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是重中之重,这是学生能否成才,学校及区域是否发展的关键一招。学术报告厅作为学生的思政实践主场,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学术报告厅

一、学术报告厅现状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术报告厅(以下简称报告厅)建于2017年,2021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达17800平方米,分3层,由1个综合报告厅,12个多功能会议室,2个VIP休息室以及1个可容纳300辆车辆的地下停车场组成。综合报告厅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共1426座,分3层,主要用于会议、演出等活动,多功能会议室能同时容纳1326人。

至2022年1月共承办20次会议,共服务5000人次。曾于2021年12月承办中国共产党荆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作为承办单位,获领导高度评价。

二、会务服务人员现状

(一)从学生来源看。学校学工系统在学术报告厅设置勤工俭学岗位,在报名的学生中,从形象气质,口头表达,老师推荐等方面进行遴选,学生来自各个院系,其中经管、学前、护理、医药占比大。

(二)从学生思想素质看。争取此岗位的学生中,大部分想通过会议丰富见识,增长学识,通过会务服务在与人相处中得到成长。经管学院秘书,酒店管理,空乘有开设礼仪课程,但是大部分学生实践机会少;护理、医药学院开设护士人文修养和医护礼仪课程,但仅针对与病患和家属之间。学生普遍思想不够成熟,对自身和社会认知不全,且叛逆,社会实践经验少。但是敢于争取岗位走出这一步已经超越了学校部分学生。

(三)从对学生要求看。学术报告厅在承办会议和活动时,要求会务服务人员懂得基本的商务礼仪,有比较好沟通和观察力,能预知与会人员的需求,耐心细心地做好会务服务,不卑不亢,热情尊重,最重要的是要有较好的思想素质,坚定的政治立场,较好的法律法规意识,良好的社会公德,专业的工匠精神,特别是专业相关的学生,能否做好报告厅相关工作,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面对企事业单位招聘时提出的要求。

三、针对学生不足进行培养

学生思想素质程度还停留在初始阶段,服务水平离要求有差距,对专业和工作敬畏心不足,工作创新意识不足,主观能动性需要时常调动。

对遴选出的学生进行形体,商务礼仪培训,包括不限于站姿、走姿、坐姿、茶水、引导、递接、话术等方面。

特别是思想素质培养,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育人目标,报告厅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深入挖掘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内容,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水平,以保证学术报告厅先育人,后育才,而后促进学生和报告厅协同发展。

四、学术报告厅运行和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协同发展

在运行学术报告厅时,在学生培训、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完善的法律法规意识,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专业的工匠精神,

(一)坚定的政治立场

互联网和科技高速发展,消息来源丰富,势必加强学生内心矛盾和冲突,这将直接影响稳定学生立场的难度和思想素质教育的难度。在学生会务服务培训和学生会议实践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意识”,鼓励学生在会务服务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

(二)完善的法律法规意识

作为学生,不仅要遵守校纪校规,还要遵守法律法规,学生没有意识便会伤人伤己,校园贷,杀猪盘等事件正好体现了学生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而酿成大错。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不断加强他们关于安全教育的观念,包括不限于人身安全、生理安全、财产安全教育等,教育學生法律规定的红线不可碰,不能做伤害者,也要预防被伤害,在受到伤害的时候也能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会务工作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底线意识,一是能有效避免学生违法,二是给予学生防身武器,三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三)良好的社会公德

会务服务要求服务人员行得端做得正,能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严于律己,不把不良习性带入工作中。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行为习惯也不尽相同。在会务服务培训中,将理想信念、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心理健康等环节纳入其中,让学生在不断实践和团队协作中,潜移默化地改善不良习惯,增强社会公德,践行诚信实践,引导学生立德树人。

(四)专业的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进入岗位后,运用所学专业技术和系统的理论体系,是工作基本要求,而对工作是否有敬畏心,对专业是否精益求精,对工作方法是否有创新,是否有对本专业不断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敬业,才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在工作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除了对学生会务服务培训,还必须进行工匠精神这种态度和品质的言传身教,通过定工作制度、开会讨论总结、奖惩制度制定等环节,让学生在会务实践以及专业实践中强化工匠精神。

五、总结:学术报告厅育人效果 未来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报告厅作为重要的思政课堂、校园文化和思想素质教育载体,承担着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助推器的重任。在学术报告厅对学生进行会务服务专业知识教育中,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培养学生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将思想素质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更好地面对就业创业。报告厅思想素质教育实效性的展现,将辐射更多在校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乃至学校口碑、校企合作以及区域经济共同可持续发展。

毛泽东思想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就目前中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一部分教师虽能意识到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重要性,但因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课堂教学中缺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性认识,而且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完善我国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一、引 言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意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课程标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表述可以看出,数学思想方法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如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远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就目前中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一部分教师虽能意识到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重要性,但因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课堂教学中缺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性认识,而且在升学考试的杠杆压力下,为一时的考试成绩,采用机械的授受式教学和大量的机械训练,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完善我国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刻不容缓。

二、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论分析

1 数学思想方法的概念界定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方法等)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念,它在认识活动中反复运用,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建立数学模型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

2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意义

时代的前进依赖于科技的发展,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改革开放的大潮促进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科技及经济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数学化,例如,市场经济中经济统计学、金融学等领域就极需要数学的支撑,在探索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当然需要某些具体的数学知识,但更多的是依靠数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运用,以便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周围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来预测发展的前景,决策下一步的行动,可以说,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的思想方法,当前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已进入一个新时期,如何在数学学习、探究问题、认识实践的过程中。达到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良性循环,目前必须加强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研究与教学。这对于促进数学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推动数学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实践方法

1 精心设计教案,在教案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研究教材组织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注重挖掘教材内容中再现和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及具体的数学思想方法目标;采用教学方法时,突出思想方法的作用;在组织学生练习、技能训练中有意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对数学思想方法有所领会和感悟。

2 注重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在知识的发生探索中要设法给学生充实的感知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并绐学生以启发引导,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具体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如尝试、猜想、归纳、概括等发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在知识逻辑组织中,要提供给学生一定量的练习、类比、分类、概括的混合材料,让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在知识巩固应用中,要通过变式训练、提供反例、知识延伸、新旧知识沟通等各种手段进行思维训练。

3 解题过程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提炼解题的指导思想,归纳总结上升到思想方法的新高度,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开设数学思想方法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本质,揭示规律,在较高层次上发挥每道题的功能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受到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这对于优化学生思维素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及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意义。

四、案例:以讲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为例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目标

初步体会添加辅助线证题,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论证的能力,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初步体会思维的多样性,给学生渗透化归、类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 教学过程

首先,用电脑动画演示将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恰好得到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度,教师用动画演示来验证这个结论是否正确,通过两个电脑动画的演示,吸引了学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证明,引导学生由180度联想到平角等于180度,一对邻补角之和等于180度,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由此可以得出三角形内角和180度,通过观察,引导学生猜想出引辅助线的方法。

第三步,教师归纳辅助线的作用,为了证明的需要,常常添加辅助线,过一点作某条直线的平行线,是常用辅助线,结合本案例中的辅助线,此类辅助线的用途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造成角的迁移、相等,设法将三个角合并成一个平角或者形成两条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通过类比、化归的思想方法想到了其他引辅助线的方法,使定理的证明解决得丰富多彩。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意识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要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领悟到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毛泽东思想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所面临的环境也有所变化,所以如何更好的面对新的挑战就成为国有企业管理者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改变。本文首先研究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然后指出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 国有企业 政治 思想工作 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面临新的形势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是管理者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了改变,国家政策也有新的变化,所以国有企业面临这些新的改变都需要重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只有有效的改革政治思想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市场环境有了新的变化,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有所调整,也需要充分的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进行继承和创新,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有一席之地。新形势下国有政治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国企业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国有企业接触到了多元价值观,因此,国有企业职工在思想上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一些员工受到了国际价值观的冲击;第二,科技发展迅速,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给我国有企业带来了便利,因此国有企业员工需要进一步更新自身的技术水平;第三,国家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因此国有企业面临了新的政治形势,所以政治思想工作业也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四,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给国有企业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动态的影响,需要有企业的管理者以一个开放性的眼光来看待政治思想改革。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新的形势下,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因此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在党和国家的整体工作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全面提高社会主义建设的程度,就需要有充分的政治思想觉悟,因为国有企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须的途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所以要保持国有企业的增长速度就需要有一个充分的政治思想基础,才能稳定国有企业的发展,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要加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发掘其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政治思想工作重视不够,存在认识偏差。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国有企业对于政治思想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政治思想的重要性存在认识偏差,国企往往只重视经营效益与工作效率,政治思想工作不受重视,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甚至认为政治思想工作是表面化的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只重视企业的效益管理,不重视员工的政治思想培训,所以即使在短时间内国有企业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对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没有及时的跟上,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不足。

2.机构体系不健全,培训机制不完善。在国有企业的机构设置中,大部分的国有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政治思想培训机构,对员工的政治思想培训体系也不完善,国有企业管理者对政治思想工作的投入少,实际工作少,在国有企业的体制中,一个健全的体制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中机构体系不健全,对员工的政治思想培训机制不完善,所以导致员工没有及时的收到政治思想培训,这是导致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3.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精神。在新的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新的环境,但是国有企业的管理思想却比较陈旧,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现阶段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方法因遁守旧,许多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在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中没有融入现实工作中,枯燥的工作方法让员工很难接受,导致员工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足够的信任度,政治思想工作需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符合时代精神,在观念、机制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

四、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端正态度,强化政治思想认识。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有领导作用,所以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及时的改变态度,强化政治思想认识,只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做好企业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首先需要从国有企业的员工管理方面进行加强,抓好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在企业内部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培训班,提高国有企业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的政治理论水平,从而有效的把握政治方向,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国有企业的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让其明白政治思想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进行改变,只有充分的端正了态度,才能从行动上有所改变,所以在新形势下需要加强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需要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一个端正的态度来引领企业进一步发展。

2.健全企业机构,完善政治思想考评机制。在新形势下更好的加强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需要从企业的机制入手,科学合理地设置国有企业的政工机构,不断的优化国有企业的员工结构,根据国有企业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党群工作部门,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在企业内部開展政治思想工作,从而有效的国增强有企业的工作机制,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企业员工的考核办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奖励办法,把业绩与考核结合起来,提高政工人员在国有企业的地位,激发他们的政治责任感,从而有效的促进其工作积极性。

3.解放思想,创新政治思想理念。创新政治思想工作思路,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重点,从企业实际出发,根据职工的需要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只有在工作中充分的解放思想,创新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理念,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增加动力,在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中也需要注意艺术手段,对职工反映的政治思想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才能把政治思想工作与职工岗位结合起来开展职工群众活动,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满腔热情,真心实意的帮助员工解决困难,才能促进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充分的认识到现阶段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才能更好的迎接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加大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力度,增强对策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付建. 浅谈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201-202.

[2]黄晶. 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 东方企业文化,2015,03:116-117.

[3]关亮. 国有农场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8:57+150.

[4]张婷. 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 西部资源,2012,05:88-89.

[5]霍志波.对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太原大学报, 2012,09:01-06.

毛泽东思想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阿兰·巴迪欧;缝合;解缝;类性真理;数学本体论

摘要: “哲学终结论”认为,传统哲学本体论由于对“一”与“普遍”的重视,导致现实中具体存在的遗忘。而要解决问题,必须使哲学与诗缝合。巴迪欧认为,今天哲学终结的根源恰恰是哲学与诗的缝合。要拯救哲学,就必须将哲学从诗中解缝出来,重建本体论。新本体论的建构只能由数学来完成,因为数学中的集合论真正解决了“一”与“多”、“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问题。

Key words: Alain Badiou; suture; unsuture; multiple truth; mathematics ontology

随着现代社会各种问题纷呈,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现代性,并试图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对策。在对现代性诸多问题的反思中,尤以对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影响最大,这是因为作为世界观的哲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各种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当然,哲学也曾因此而在历史上一直居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并赢得“科学的科学”“一切学科的女王”等称号。然而,在今天,哲学却遭到来自各方的质疑,像语言哲学、存在论、分析哲学、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还有人喊出“哲学的终结”。带着对哲学命运的深切關切,法国当代著名左翼思想家阿兰·巴迪欧大声质问道:“哲学终结了吗?”《哲学宣言》就是其与“哲学终结论”抗争的宣言。巴迪欧通过回到柏拉图,将哲学奠定在数学思想的基础上,来拯救被反哲学家们终结的哲学。这种从数学思维视角来拯救哲学的探索,为人们在熟知的框架之外思考哲学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一、“缝合”:哲学的终结

本体论一直是西方哲学的核心,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西方传统哲学无不是以本体论为主干,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也是因对本体论的不同批判而形成的。因此,西方的哲学形而上学也就是本体论,对于哲学的批判也就是对本体论的批判。尽管本体论在西方哲学中一直拥有崇高的位置,然而20世纪西方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反本体论逆流,其中以意志主义、实证主义、分析哲学、语言学、存在论、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为代表,它们从不同角度对本体论来了个釜底抽薪,致使几千年所垒筑起来的本体论大厦坍塌。既然作为西方哲学支柱的本体论已不复存在了,那么“哲学的终结”当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其实,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出现“语言学转向”的时候,“哲学终结论”就已初露端倪。“自苏格拉底以来,哲学家们就渴望诉诸超历史的(或至少是普遍必然的)定义、标准和理论来为文化及其所有产物奠定基础”。[1]36自笛卡尔开始的整个近代哲学都是在寻找和奠定这样的基础。因而,哲学的任务就是要为知识奠定阿基米德点,为人提供行为准则。这一阿基米德点和行为准则在传统哲学家看来就是事物的一般和共性。而语言学的转向,就是从对语言的分析入手来诋毁哲学本体论所苦苦寻求的一般和共性。维特根斯坦认为,传统哲学的语言是晦涩的,追求的东西是模糊的,然而日常语言并非如此,“每个词都有一个意义。这一意义与该词相关联。词所代表的乃是对象。”[2]3所以,哲学家们所寻求的能够用来辨认事物共同特征的一般性只是徒劳。

伴随语言哲学批判而来的是后学对本体论的攻击。后现代主义大师利奥塔将现代性理解为一种元叙事,所谓后现代就是对元叙事的不信任。利奥塔认为现代性是用“元叙事”来将自己合法化的,而用来合法化的“元叙事”无非是政治叙事和形而上学叙事。政治叙事是一种启蒙叙事,形而上学叙事则是德国的思辨哲学,由于政治叙事受形而上学叙事决定并体现着形而上学叙事,因而真正为现代性合法化的则是形而上学叙事。但是,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尽管一向为科学提供合法化的证明,可它自身的合法性又何在?由于作为“开创科学先河的柏拉图式话语本身就不科学”,[3]41因而哲学的合法性必然遭到怀疑。正因如此,利奥塔宣告“哲学的大厦已经坍塌了”。[4]83利奥塔的做法,无疑为“哲学终结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福柯用系谱学揭示传统哲学追求的永恒性和一般性是不存在的,人类也不过是活在自己的历史中而已。反基础主义者罗蒂也认为传统哲学所追求的真理根本就不存在,因为知识并不存在所谓终极的基础,而只有社会的约定。与后学并肩作战的是存在论,尽管存在论在本体论上还有所保留,但它们也已改弦易辙、另辟蹊径。存在论宣布传统哲学形而上学是一种对存在遗忘的无根的哲学,为了拯救存在,海德格尔试图将哲学与诗进行缝合,认为唯有诗才是通向哲学本体论的途径,主张“人要诗意地栖居”。这一系列对于哲学的攻击和批判,无不是指向传统本体论对于绝对、普遍和“一”的追求。

难道“今天的哲学真的已走到穷途末路了?”“哲学真的终结了?”“哲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一片反哲学声中,巴迪欧却宣布:哲学不仅没有终结,而且仍有存在的必要,特别是在这个被“后学”诋毁而丧失了普遍性信仰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哲学的存在。《哲学宣言》就是巴迪欧向“哲学终结论”发出的挑战书,同时也是为终结“哲学的终结”、宣布哲学未来走向的宣言。

当然,巴迪欧对于哲学命运的宣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并非无视现今哲学存在的问题。巴迪欧指出“在今天的法国,仍然有生命力的哲学不多了,尽管在其他地方,毫无疑问,哲学还依然健在。可以说,我们伸出十根手指就可以轻松地数出幸存的哲学的数量了。”[5]3哲学确实患病了,“还可能在走向死亡”[6]56。但哲学今天的危机,并不意味着哲学的死亡,因而任何关于“哲学的终结”的论调都为时过早,都是肤浅和轻率的。因此,我们当前的任务不是忙于宣告哲学的终结,而是拯救哲学,终结各种关于“哲学的终结”的论调。

巴迪欧通过对哲学史的考察,认识到“哲学终结论”不过是自尼采和海德格尔以降诗人时代的产物。海德格尔试图以诗来拯救哲学,然而恰恰是诗将哲学推向终结的边缘。因为在尼采和海德格尔之前,作为哲学四个前提之一的诗“不过处于哲学踽踽而行的领域内的语言的领地,在诗中,关于存在,关于时间的命题得到实现。”“诗人并不打算取代哲学家的位置,他们并不写作明显关注这些功能的作品。”正因如此,巴迪欧说:“在尼采和海德格尔之前,诗还没有成为哲学优先缝合的前提,它仅仅被看成将辞藻同经历结合在一起的艺术”。[5]44然而,自尼采开始,诗人便开始对哲学进行报复。我们知道,自柏拉图哲学开始,诗人就与哲学家存在着紧张的关系,柏拉图就曾让诗和诗人臣服于严肃的思考之中。“但自尼采之后,所有的哲学家都自称为诗人”。[5]45这样,诗便优先地与哲学缝合起來。问题是作为哲学前提之一的诗,一旦与哲学缝合就遮蔽了哲学与其他前提(数元、革新的政治和爱)缝合的可能性。诗的一手遮天给客观性构成巨大威胁,而哲学与诗的缝合在存在论中已经实现,巴迪欧认为,“赋予海德格尔思想巨大力量的正是以其诗性的解构超越了哲学上对客观性的批判。” [5]49在诗的隐喻里,真理程序中的主客体的“客观性”框架被消解了。所以说在诗人时代,诗人的作用就是去建立一个接近存在与真理的路径,而正是这条路径摧毁了客观范畴,诗的祛客观化,最终将我们的时代变成了一个无方向的时代。没有了客观性,也就意味着传统哲学中的主体和真理都面临着被抛弃的命运。

在巴迪欧看来,诗人时代哲学与诗的缝合,诗消解了哲学中的客观性,造成传统哲学的真理与主体都不复存在,最终哲学也不再是寻求和坚持真理的形而上学了。而语言学的转向又将语言置于核心位置之上,更是使哲学变成为多余。因而,巴迪欧断言,从哲学与诗的缝合逻辑来概括,“直到今天,这些东西导致了当代哲学的荒芜”。[5]67尽管如此,巴迪欧并不悲观,而是坚信哲学并没有终结。正如A科恩说的:“哲学的长期性是人类自我能力的深刻反映;正是这种能力使得哲学思维对人类未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只要人类存在,就离不开哲学思维。”[7]7585巴迪欧也认为在无导向性的时代中,我们反而更需要哲学的存在。也因如此“在今天,才有可能,也如此有必要去解放哲学,并宣布哲学的复兴”。[5]53

二、“解缝”:终结“哲学的终结”

在巴迪欧看来,诗人的时代,海德格尔宣判了哲学的终结并以诗来拯救长期以来一直被哲学形而上学遗忘的存在,然而最终作为感性形式的诗也未能拯救存在。海德格尔曾在一次访谈中哀叹到:只有一个上帝能拯救我们。同样,在后学的狂轰滥炸下,怀疑论和文化相对主义乘虚而入,占据了哲学的地盘,致使哲学在后现代社会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然而,怀疑论和相对主义尽管将人们从普遍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也并未因此而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反而导致人们因普遍性缺失而产生信仰危机。因而,如何克服信仰危机,重塑人们对于普遍性的信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巴迪欧认为必须终结“哲学终结论”。

既然诗并没有将存在带出困境,后现代主义也未能将人们引向真正的自由和幸福,那么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只有让哲学重新登场。当然,哲学的重新登场绝非是哲学的“返乡”,而应是哲学的一次“远征”。正如巴迪欧所言,“这个世纪如何认识他自己的运动、他自己的轨迹?当我们重新回到这个源头,即对新的严格的建构,以及在其开端处的流放的经历。可以用一个古希腊词语来概括这些意义以及其他的一些东西:这个词就是‘远征’(anabase)。”[8]89在希腊人那里远征是一种迷失,同样今天哲学的“远征”也是源自于哲学的迷失。回溯哲学的源头,巴迪欧认为“从哲学上考察哲学史,几乎我们同时代所有的人都赞同宣布,哲学史已经进入了哲学终结的无穷无尽的时代之中。其结果是导致了一种‘哲学的疾病’,我们应当命名一种再定位:哲学不再明白它是否还有一个合适的地位。”[5]85哲学之所以会在近代走向迷失乃至于趋向消逝,那是因为“从黑格尔到尼采,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各种缝合所支配的”。[5]37在巴迪欧看来,这各种缝合就是哲学与其前提——数元、政治、诗和爱的缝合,“自笛卡尔以来就把存在、真理和主体这三个结节概念与哲学的条件捆束在一起的一步。”[9]90而今天哲学的“远征”就是要同各种前提条件解缝,所以,哲学已不再是一种缝合,而是一种反缝合,因而“解缝”就是对“哲学终结论”的终结,是哲学复兴的前提。那么,哲学如何才能与其自身的诸前提进行解缝,这需要我们再一次去构想它的四个前提(数元、政治、诗和爱),只有这样哲学才能重新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对于巴迪欧而言,既然哲学的“远征”是哲学的复兴,复兴的前提是解缝,只有解缝才能终结“哲学终结论”,那么,能否实现解缝就成了问题解决的关键。在巴迪欧看来,哲学的解缝是要有关键性事件的发生,“如果没有奠定其意义的关键性事件发生的话,这些不过是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巴迪欧坚信:哲学“尽管其仍然与悬置的或漂浮不明的命名一致,尽管其记录了每一种前提的痕迹。这就是数元、诗、对爱的思考和革新性政治的事件,这些事件决定了哲学的回归”。[5]54在近代哲学中,由于哲学的四个前提:科学(实证主义)、政治(马克思主义)、诗(从尼采到今天)长期对于哲学的“绑架”,致使哲学一直遭受质疑。打破这种局面,实现哲学与各种前提的解缝,则需要科学、政治和诗中关键性事件的发生。而在巴迪欧看来,这样的事件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因而哲学的解缝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还是必然的。

在巴迪欧看来,来自于科学前提中的关键性事件,则是从康托尔到保罗·科恩的集合论的提出和发展。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在于它“第一次用一个清晰明了的概念彻底并论证地说明了什么是不可识别的多元(multiplicité)”。[5]54这一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存在学说的核心问题是不连贯的多元。”[10]30这个不连贯的“多”即不确定的“多”,在巴迪欧看来,无论是唯名论还是先验论都没有真正把握。(当然这也是哲学在现代遭致批判的重要原因)唯名论拒绝了无限中漂浮不定的溢出,只认可可以命名的多元才能实存;先验论虽然规制和固定了溢出的漂浮不定即承认了不可认识的东西,但却拒绝了溢出和漂浮不定是存在的规律。然而,唯有集合论的类性的多元,“将不可认识之物作为所有真理存在的类型,并坚持认为漂浮不定的溢出就是存在之真,存在之所为存在。”[5]56由于是溢出,因而所有的真理都执着于事件的无限生产,而不能被简单还原为现有的知识。因此,集合论为哲学中的非连贯性的多的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

在爱的秩序上,可以说,拉康的作品构成了一个事件。因为拉康运用精神分析学,使爱成为了一种真理的建构,有着某种本体论的维度。在拉康看来,正是爱在邂逅之中让存在本身崭露出来,但爱永远不仅仅停留于邂逅,邂逅只是爱的开始。爱不应该是一见钟情,而是一种磨难中的坚守和忠诚,因为在爱中始终存在的是两个相异的个体。实际上,拉康谈论爱就是要表达一种二的思维,“通过滑离了大写的一(Un)的统治,让二(Deux)成为思想,而爱永远承受这一形象。”[5]58这也就是说,爱并非是两个相互差异的个体融合为“一”,而是相互差异的两个个体形成的一个‘两’。而爱之所以需要忠诚,就是因为它需要忠诚来保证差异性的同时,又能使差异性可以形成为一个“两”。所以爱“不是将一个人同另一个人绑在一起”。[5]71而是一种无限的差异,“一种相遇,一种宣言,一种忠诚,从而最终能够把这种无限差异改变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存在。”[11]88其实,拉康的这种二,在巴迪欧看来,它的日常表达形式就是辩证法。因而,拉康的重要性在于他使大写的一的形象在二中解放,这不仅处置了爱的类型悖论,而且解决了主体与真理的问题。因为二不再是从天而降,而是事件之后的东西,“没有什么比二更困难的事情了,没有什么比二更能同时服从于偶然机会和忠诚的劳动了。”[5]66这种对于二的思维的阐释,使已被诗所消解的主体重新获得了生机。也正因如此,巴迪欧认为拉康的爱的问题就是一个事件,因而也是一个哲学复兴的前提,因为它真正打破了哲学中的绝对主义。在巴迪欧看来,20世纪世界的共同法则就是二(Deux),“世界展现为二的模式,这里排除了一致性屈从和组合性平衡的可能性。”[8]41

巴迪欧认为,在政治秩序方面,1965—1980年的这段历史则构成了一个关键性的政治事件。其间发生的“五月风暴”、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伊朗革命、波兰的工人阶级和国民运动(“团结工会”)之所以被称为政治事件,是因为事件是额余之物,而它们在历史发展之中相对于历史进程而言都是一种溢出物。当然,也正是这些作为溢出物的事件参与了对哲学的解缝。在巴迪欧看来,“哲学是可能的,正是因为哲学并不存在历史或者在政治上合法化,而仅仅只是去思考肇始于蒙昧事件所重新开启的政治的可能性。”[5]60所以,政治性的事件其意义在于促发我们重新去思考政治的未来。

尽管哲学与诗的缝合促使哲学走向终结,但在巴迪欧看来,在诗的秩序上同样也是有事件的发生,而这个事件则是犹太诗人保罗·策兰的作品。尽管生活在诗人时代,同样还是作为一名诗人,他却与同时代的德里达、伽达默尔、拉库拉巴特等哲学终结论者要求哲学与诗缝合的观点截然相反,而是主张诗与哲学的解缝。他希望诗能够放下缝合的负担,也希望哲学能够解除诗的那些压倒性的权威,真正走出诗的哲学拜物教,从而使诗在今后的思想路途中,能够“与数元、爱和政治革新肩并肩地待在一起。”可见,诗与哲学缝合的中断并非意味着诗的中断。在巴迪欧看来,策兰的诗的最大意义是提出了诗“在时代的无意义无方向之中,不得不去面对意义”。[5]6163因而,策兰的诗构成了一个事件,将哲学从诗的绑缚中解放出来。正是这种解放,从而使得终结“哲学的终结”成为了可能。

综上所述,巴迪欧通过对哲学的四个前提数元、爱、政治和诗中所发生的关键性事件的阐述和分析,指出了哲学解缝的可能。正是有了哲学的解缝才能迎来哲学的复兴。

三、数学本体论的建构:哲学的复兴

在巴迪欧看来,无论是现实的需要还是哲学的功能和作用,都提示着哲学不仅不能被终结,而且必须要复兴。当然,哲学的复兴也并非是旧哲学的回复,而是新哲学的建构。在对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危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巴迪欧提出回到柏拉图,重建哲学本体论。在柏拉图主义遭致批判的今天,巴迪欧为何要求回到柏拉图并声称自己所拥护的哲学姿态就是柏拉图的姿态?这当然与巴迪欧对新哲学本体论的认识有关。巴迪欧认为新哲学本体论的建构只能依靠数学,而柏拉图是唯一对数学及数学与哲学关系进行正确认识的人。在柏拉图哲学中,数学作为一种思想,要远远高于诗,因为诗只是一些华丽的感性辞藻,无法把握绝对的真理,而唯有数学的纯粹思想形式才是通往绝对的通道。正因如此,柏拉圖曾“将诗人——无辜的智者的帮凶——排斥在哲学奠基的规划之外,将数学上对无理数的处理纳入到他所谓的‘罗格斯’的视野之中”。[5]72然而,这种被柏拉图所高度重视的数学却在哲学终结论者那里遭致批判,柏拉图主义也因此而成为 “哲学终结论”所要终结的重要方面。

在“哲学终结论”看来,柏拉图用数学来思考哲学,将诗排除在哲学之外,使意见遭受真理的浸淫,最终导致现代社会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柏拉图主义似乎成了一切罪恶的渊薮,在斯大林的哲学辞典中,柏拉图是奴隶主的代言人;在存在主义哲学中,柏拉图是导致存在遗忘的元凶;在当代政治学中,柏拉图成了极权主义滋生的摇篮,等等。这些对于柏拉图的数落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反传统哲学就要反柏拉图主义,而反柏拉图主义也就要驱逐数学,从而使诗回返哲学,与哲学缝合。在巴迪欧看来,哲学史上将诗与哲学缝合的“缔造者”是尼采。尼采曾将柏拉图视为西方精神疾病的代名词,反对柏拉图就是反对西方的精神疾病。在哲学终结论者看来,西方精神疾病的症状集中体现在真理问题上,要治疗柏拉图主义无异于治疗西方的真理。如何治疗西方的真理?关键在于对数的舍弃,如果“不能坚决地对数进行憎恨的话,这种治疗就不会是彻底的”。[5]75因为数是柏拉图主义所有疾病寄居的硬壳,只有揭去这层硬壳(“面具”),才能彰显具体存在。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一切对于哲学本体论的批判,无非是要拯救现实的具体存在。无论是尼采还是维特根斯坦,对这些“反哲学家来说,个人生命的痛苦与痴狂见证了思想始终纠缠着短暂的现在,出没于身体的极度痛苦之中。”[12]16所以,思想是与短暂的现在相关,而并非是没有期许的未来和永恒。因而,作为追求永恒、绝对和普遍的数学是永远无法关涉到现实中具体而短暂的存在。正是基于对数学的此种认识,巴迪欧认为“反哲学家都自愿屈服于一种诱惑,即对数学的蔑视”。[12]19

追根溯源,终结论者对于数的批判无非是要控诉哲学本体论在“一”与“多”的关系问题上对于“多”的不公。在巴迪欧看来,“一”与“多”是所有可能的本体论的首要条件,如何处置二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哲学发展的路向和命运。“几个世纪以来,在展现出来的存在的思想上,哲学使用两个辩证的对偶范畴,而这些对偶范畴的介入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裂痕:这两个对偶范畴分别为一与多,整体与部分。毫不夸张地说,对大统一体(Unité)和大总体(Totalité)之间关联和断裂的考察,是所有思辨本体论的保障。”[10]81然而,在哲学史上,无论是笛卡尔的“第一原理”、康德的“物自身”,还是黑格尔的“绝对观念”,都是以“一”对“多”的压制来解决“一”与“多”的关系问题。尽管传统本体论这种对于“一”的崇敬曾给予我们普遍性的信念,也构成我们信仰的支撑,但它却又是以牺牲一个个鲜活的多(特殊性)为代价的。由于西方哲学本体论是由柏拉图的理念论所开启的,因而柏拉图主义在“哲学终结论”那里成为众矢之的也就不足为怪了。然而,在巴迪欧看来,“这些对柏拉图的怨恨,所有对柏拉图的解构都是有问题的。”[5]73

在今天,要想哲学复兴,必须治愈反柏拉图主义的病症。在巴迪欧看来,这种治疗恰恰又是需要数学来完成,而自康托尔到科恩的数学集合论实际上已为我们开启了这条道路。康托尔用集合论来思考无穷问题,通过“计数为一”的运算法则为我们呈现出纯粹的多。然而,在康托尔的集合论中,“计数为一”的运算法则是无法把握非连贯性的多,因为每下一个元素的到来都是我们无法预测的。数学家科恩则在康托尔集合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类性”概念。作为一个数学术语,“类性”在科恩那里是指“类性集合”,实际上是要表示类性的多,并以此用来解决自康托尔提出的集合论以来,一直没有解决的无限多元的问题。由于康托尔按照“计数为一”的运算法则来阐述存在的多,那么无限始终是在有限之中,因而最终还是无法给出一个真正的纯多(非连贯性的多)。而这个非连贯性的多,其实就是一种“不可判定”“不可识别”的多。在巴迪欧看来,科恩数学中的类性集合就是表示这样的多,“‘类性’积极地意味着,那些没有被区分的事物,实际上是情境的普遍真理、其自身存在的真理”。[10]327“类性”揭示的是非连貫的多,巴迪欧认为自己所思考的正是这种多,“如果非用一个范畴来标记我的思想的话,那既不是康托尔的纯粹的多,也不是哥德尔的可构造性,更不是空(通过空存在得以命名),甚至不是事件(在事件中,什么是非在者在[whatisnotbeingquabeing]的补充得以发生)。这个范畴应该是类性(generic)。”[10]15正是认识到类性多元思想能解决传统本体论中一直没有正确对待的“多”的问题,巴迪欧开始将类性真理的建立作为自己数学本体论建构的主要任务,认为类性真理可以拯救哲学本体论。

在数学本体论的建构中,巴迪欧所要建立的类性真理已不再是传统哲学中的真理了,他赋予真理以全新的含义,认为真理并非是一种现成的知识,真理不是有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总是情势的真理,由于情势的存在是多,因而真理也必须是多,但这个多并非是一种给定,而是源于一种独特的程序,程序要运作必须有事件发生,即从情势中溢出的东西,所以所有的真理又都是事件之后的真理。由于情势中溢出的东西是一种不连贯性的存在,因而是“不可判定”“不可识别”的多,是任意的多,这个任意的部分正是情势的类性部分,而真理就是由这种溢出而产生的。所以,作为情势的真理必然是任意的多元,是在情势的不连贯性之中被创造出来的。巴迪欧认为,“从这样的真理概念出发,在事件之后的情势之中作为真理的类性的多的生产中,我们可以再一次承担其现代哲学建构性的三位一体:存在、主体和真理。”[5]81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数学中完成的,因为只有数学曾在其字母空洞的力量下,对纯多、无法预测的多的无限进行了刻画,因而数学才是构成思想的唯一可能。正因如此,巴迪欧断言:数学就是实际的本体论。

在巴迪欧对类性真理产生的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出,类性的多元不仅构成了真理的前提,而且还是促使哲学成为思想空间的原因。“哲学是思想的场所,在那里,哲学说出了‘存在’真理,并声称诸多真理具有共存的可能性”,哲学的行为就是把握各种真理。[5]115同样,类性的多元也“奠定了多的柏拉图主义,让我们思考一种既作为独特程序多之后果,也作为在可命名的领域上的一个黑洞,或者一个抽离的真理程序,这让一种纯多的本体论成为可能,而无需贬斥真理,无需认识语言变量的构建性本质。”[5]78所以说,巴迪欧认为是数学最终使本体论成为可能,最终解决了本体论中“一”与“多”的关系问题。正是借助于康托尔的集合论,特别是科恩的类性集合思想,巴迪欧建构起数学本体论以拯救哲学。而《存在与事件》一书,就是在完成数学本体论的建构任务。

结语

巴迪欧用数学本体论的建构来拯救哲学,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在传统本体论中一直悬而未决的“一”与“多”的关系问题。如果说传统哲学本体论的最大问题是以“一”来漠视和排斥“多”,那么“哲学终结论”的问题则是以“多”来摧毁和消解“一”。这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对待“一”与“多”的关系的态度,其实都是在绝对不相容的思维框架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其结果必然是要么导致绝对的专制主义盛行,要么是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泛滥,最终都是对哲学的本性及其价值的戕害。巴迪欧从数学思维特别是类性集合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一”与“多”的关系,指出任何“一”都不是“多”的对立面,因为“普世性必须接触各种差异、通过其分化的苦难表明它们能够欢迎从这些差异中得出的真理。无论男女,犹太人或希腊人,奴隶或自由人,最重要的是差异携带着像恩典一样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普世性。反之,只有在差异中识别它们携带着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普世性的能量,普世性本身才能证实其自身的现实”。[9]283巴迪欧这种对于“一”(普遍性)与“多”(特殊性)关系的阐释无疑为本体论的存在提供合法性的依据,也正因如此,巴迪欧对今天哲学的态度是“更进一步”或“必须前进”,[13]9697而不是走向终结。

尽管巴迪欧对于哲学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的数学本体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本体论问题上“一”与“多”的矛盾和冲突,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数学本体论即使给予了“多”(特殊性)以颇多的尊重,可对于普遍主义的追求还是无法逃脱专制主义的嫌疑。这正是齐泽克将巴迪欧的思想视为康德主义现代翻版的原因,同样它也是巴迪欧用数学本体论来拯救哲学所招致较多质疑的根源。人们不禁要问:这种用数学建构起来的哲学本体论大厦,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拯救哲学?它是一种哲学的复兴还是向传统哲学的回归?这些质疑显然揭示出巴迪歐哲学存在的困境,也说明了他并未真正为哲学的未来找到出路。尽管如此,巴迪欧对拯救哲学所做的努力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本体论对于我们认识哲学的本质和价值以及该如何来对待本体论和维护哲学的本性,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这个因本体论遭颠覆而导致普遍性缺失的时代,数学本体论对于普遍性的恢复和强调,有助于人们重建起对普遍性的信念。

参考文献:

[1]王治河.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JeanFrancois Lyotard.The Postmodern Condition:A Report on Knowedge[M].translated by Geoff Bennington and Brian.Massumi: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4.

[4]JeanFrancois Lyotard.Le Différend[M].Paris:Minuit,1983.

[5]阿兰·巴迪欧.哲学宣言[M].蓝江,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Alain Badiou.Infinite Thought: Truth and the Return to Philosophy[M].New York:Continuum,2004.

[7]A.科恩.哲学的终结:对一场针锋相对的争论的剖析[J].王玉北,译.世界哲学,2004(1):7585.

[8]阿兰·巴迪欧.世纪[M].蓝江,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陈永国.激进哲学:阿兰·巴迪欧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Alain Badiou.Being and Event[M].New York: Continum,2005.

[11]阿兰·巴迪欧.爱的多重奏[M].邓刚,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2]阿兰·巴迪欧.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M].严和来,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

[13]阿兰·巴迪欧.第二哲学宣言[M].蓝江,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陆广品

上一篇:大学艺术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贸易物流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