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复习范文

2023-09-23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复习范文第1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1、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通晓)《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2)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

2、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对如初。

③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

3、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翻译:①门人益亲 ②弟子孰为好学?

4、陈实与“梁上君子”

17-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 ,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②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3)宜省己为善(4)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

5、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翻译:①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 . ②恩过不相补矣

6、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翻译:①之万怪之,询其故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复习范文第2篇

一、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 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 (2)唯读书是务。

-------------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 )( ) (2)吾忘持度( ) ( ) (3)宁信度( ) ( )

5、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 先自度其足。

------------------------ 而置之其坐。

------------------------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1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三、为学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解释文段中划横线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 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

9、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四、日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11、解释划横的字:

1、是非君子之道( ) ( )

2、以待来年然后已( )

12、翻译下面句子: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 (2)是非君子之道。

------------------------ (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

五、睹雁烹燔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3、解释划横线的词。

(1)将援引射之(

)

(2)宜燔(

)

(3)烹燔半焉(

)

(4)已而索雁(

)

1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译文】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究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译文: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译文: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译文:以前有个人看见雕雁在天上飞,想挽弓将它们射下来,说:“(要是)射下来了就煮来吃。”这人的弟弟争辩道:“停在地面时猎取的雁适合煮来吃,飞翔时射下来的雁适合烤来吃。”两个人就这样争吵不休,便去请社伯评理,社伯让他们把雁剖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于是他们再去找雁,但是雁已经凌空飞走很远了。

参考答案

1、C

2、D

3、多读古人的文章 只是致力于读书。

4.(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5.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6.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7.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 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8.①边境。②到。③反而。④所以。 9.您凭借什么到(南海)? 10.对比,立志。

11(这 )( 做法)

2、( 停止)

3 12:(1)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3)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13、牵引 应当 烧 寻找

14、过了一会儿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向高空飞远。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复习范文第3篇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陈太丘与友期》

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翻译:陈丘和朋友约定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正午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舍弃友人独自离开了。 2.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开了。

3.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定同行,却舍弃人家而离去。” 4.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5.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虽有嘉肴》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4.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河中石兽》

1.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

2.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e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3.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智子疑邻》

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2.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塞翁失马》

1.此何遽不为福乎?

译文: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

2.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译文: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复习范文第4篇

1.易错字

池塘(táng)

闲敲(qiāo) 2.词语释义

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 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处处蛙:到处是青蛙。 有约:即为邀约友人。

灯花: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

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文题解说】

“约客”本是希望客人如约而至,然而此诗写的却是客人没有按时来,甚至没来。

【创作背景】

黄梅时节的夜晚,细雨蒙蒙地下着,乡村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半夜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寂寞的心情。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

【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导入资料助读通读古诗欣赏名句创新解读 导入一:复习型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关于雨的诗句,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

同学们,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撑一把伞,独自漫步在雨中,你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哪些诗句?这里,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诗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江南的黄梅时节,梅子熟了,稻花香了,杏子肥了,蛙声响了。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和南宋诗人赵师秀有个约会,一起走进他的《约客》。 导入二:关联型

1 [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谱曲的歌曲导入,能够激起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前播放《水调歌头》歌曲) 师: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古诗,我觉得那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诗歌就是永嘉四灵之一的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感受诗人的诗意人生。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和作品的情况,然后,教师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听读,加深印象。】

1.关于作者: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是“永嘉四灵”之一。

2.关于作品:《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3.关于背景:作者准备和约好的客人对弈来度过漫长的梅雨之夜。可是大半夜过去了,客人还没有如约而至,于是写下了这首写景抒情诗。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阅读全文,为下面了解文意奠定基础。

1.有人说:三分诗歌七分读。我们先来齐读诗歌。

读出诗歌的韵味:将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读饱满。(师范读、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2.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完这首诗歌,你能罗列一下诗中的景物吗? 板书:雨、蛙、棋子、灯花

诗人的情感往往就是通过这些景物传达的。因此,这些景物就被称之为意象。

三、细读诗歌,重点分析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重点字眼的分析,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主旨。

伴着雨声、蛙鸣,敲着棋子、看着灯花,直至夜半。你觉得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字里行间,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会诗人的心情。

这份等待,饱含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理由是什么? 1.寂寞、焦急、失望。

2.闲适的享受,独处的乐趣。

重点分析:闲。

学生辩论:“闲”的理解是无聊还是闲适? 现代人闲暇时会做什么?古人呢? 品酒、对弈、作赋,多么悠闲,多么自在。你还能想到哪些体现诗人闲适心情的句子? 如: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虽然现代人也会以品茶、聊天作为休闲方式,但由于人性的浮躁,如此优雅的事情,难免有了矫情的作秀之嫌,但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四、创新解读,读懂诗人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更好地了解文章主旨。

2 《约客》这首诗究竟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且看--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呢?我看主要不是或根本就没有什么焦躁和烦闷的情绪,而更可能是一种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也许曾有那么一会儿焦躁过(这种焦躁情绪怎么会持续到“过夜半”呢?),但现在,诗人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欢快的蛙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这是一幅既热闹又冷清、既凝重又飘逸的画面。也许诗人已经忘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到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中。应该感谢友人的失约,让诗人享受到了这样一个独处的美妙的不眠之夜。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份恬淡与闲适,恰恰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 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江南这片诗歌的原乡中,感受一脉相承的诗心和诗意;在俗世的红尘中,守护心灵的那片净土,真正享受悠然远世的生活! 作业布置

1.默写古诗。

2.《约客》中含而不露地表现诗人寂寞的诗句是哪句? 约 客

情 失望、烦躁、寂寞„„ “闲”闲适、悠闲

一切景语皆情语 解读《约客》的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语建筑学中的名词译音,原意是装配构成。电影艺术从建筑学的门庭内,借用了这一术语,引申为剪辑和组合,成为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然而,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常有其通似性,蒙太奇也不是电影所独有的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的表现艺术中,就有和蒙太奇手法不谋而合之处。例如,电影经常把一些跳跃幅度较大的时空、不同的画面,按照艺术的逻辑并列组接起来,构成并列式蒙太奇,从而渲染作品的氛围,表达作品的某种寓意。从这种蒙太奇来衡量,赵师秀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南地区,立夏以后,有一个连绵多雨的季节,名之为“黄梅天”,雨则称为“黄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诗人首先推出了一个时间与空间比较阔远的画面,概括性很强,“雨”不但有形,而且有声,所以这画面刺激读者的视听感官,既诉之视觉也诉之于听觉。同时,这种雨不是匆匆过客式的骤雨,也不是大肆挥霍的豪雨,而是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黄梅雨。这种雨在诗中,既渲染了那种恼人的凄苦气氛,也可以说是诗人心境寂寥而切盼友人前来的主观心理的外射。此外,家家阻雨,也为久候客人不至埋下了伏笔。“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画面的时空,较前一个画面的时空为小,它是由视觉形象,特别是听觉形象所构成的。南北朝时的谢灵运,在《登池上楼》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名句,赵师秀的“青草池塘”化用了谢灵远的“池塘生春草”而不露痕迹,也更为浓缩。具备一定诗歌知识的读者,都可以由此联想到许多。这种化用典故,而加深其历史和艺术的内涵的艺术形态,美英现代诗人兼批评家艾略特称之为“同存结构”,因为读者的想象,由此不致停留在绝缘的平面,而可以驰入历史的纵深。如果说,前面两个镜头还是户外自然之景,那么,“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由户外而室内的人物之景了。从诗的整体来看,这三个镜头的组接关系是平行线式的,然而,从前面两个镜头和第三个镜头的关系来看,则可以理出先后发展的时间线索,这种由远而近、由外而内地发展的镜头,可称之为“前进式的蒙太奇”。同时,从画面上

3 看,前面两个镜头较为阔大,是远景,全景;后一个镜头较为细小,是近景、小景,相当于电影中的“特写”。在这一特写镜头中,只见主人失望,而仍然不无期待地频频敲着桌上的棋子,灯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而客人则迟迟不至。一“敲”一“落”,表现时间之久,怀念之深,企盼之殷。而室外的雨声、蛙声,室内的敲棋声与灯花掉落声,声声入耳。这种强动态的听觉描写,正深层次地表白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把那种“客有,可人期不来”的情绪与氛围,表现得分外动人。

阅读《约客》一诗,回答问题。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答案与解析】

1.C(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声,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 2.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的。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复习范文第5篇

1.易错字

池塘(táng)

闲敲(qiāo) 2.词语释义

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 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处处蛙:到处是青蛙。 有约:即为邀约友人。

灯花: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

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文题解说】

“约客”本是希望客人如约而至,然而此诗写的却是客人没有按时来,甚至没来。

【创作背景】

黄梅时节的夜晚,细雨蒙蒙地下着,乡村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半夜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寂寞的心情。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

【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导入资料助读通读古诗欣赏名句创新解读 导入一:复习型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关于雨的诗句,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

同学们,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撑一把伞,独自漫步在雨中,你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哪些诗句?这里,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诗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江南的黄梅时节,梅子熟了,稻花香了,杏子肥了,蛙声响了。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和南宋诗人赵师秀有个约会,一起走进他的《约客》。 导入二:关联型

1 [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谱曲的歌曲导入,能够激起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前播放《水调歌头》歌曲) 师: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古诗,我觉得那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诗歌就是永嘉四灵之一的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感受诗人的诗意人生。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和作品的情况,然后,教师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听读,加深印象。】

1.关于作者: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是“永嘉四灵”之一。

2.关于作品:《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3.关于背景:作者准备和约好的客人对弈来度过漫长的梅雨之夜。可是大半夜过去了,客人还没有如约而至,于是写下了这首写景抒情诗。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阅读全文,为下面了解文意奠定基础。

1.有人说:三分诗歌七分读。我们先来齐读诗歌。

读出诗歌的韵味:将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读饱满。(师范读、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2.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完这首诗歌,你能罗列一下诗中的景物吗? 板书:雨、蛙、棋子、灯花

诗人的情感往往就是通过这些景物传达的。因此,这些景物就被称之为意象。

三、细读诗歌,重点分析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重点字眼的分析,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主旨。

伴着雨声、蛙鸣,敲着棋子、看着灯花,直至夜半。你觉得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字里行间,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会诗人的心情。

这份等待,饱含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理由是什么? 1.寂寞、焦急、失望。

2.闲适的享受,独处的乐趣。

重点分析:闲。

学生辩论:“闲”的理解是无聊还是闲适? 现代人闲暇时会做什么?古人呢? 品酒、对弈、作赋,多么悠闲,多么自在。你还能想到哪些体现诗人闲适心情的句子? 如: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虽然现代人也会以品茶、聊天作为休闲方式,但由于人性的浮躁,如此优雅的事情,难免有了矫情的作秀之嫌,但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四、创新解读,读懂诗人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更好地了解文章主旨。

2 《约客》这首诗究竟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且看--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呢?我看主要不是或根本就没有什么焦躁和烦闷的情绪,而更可能是一种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也许曾有那么一会儿焦躁过(这种焦躁情绪怎么会持续到“过夜半”呢?),但现在,诗人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欢快的蛙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这是一幅既热闹又冷清、既凝重又飘逸的画面。也许诗人已经忘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到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中。应该感谢友人的失约,让诗人享受到了这样一个独处的美妙的不眠之夜。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份恬淡与闲适,恰恰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 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江南这片诗歌的原乡中,感受一脉相承的诗心和诗意;在俗世的红尘中,守护心灵的那片净土,真正享受悠然远世的生活! 作业布置

1.默写古诗。

2.《约客》中含而不露地表现诗人寂寞的诗句是哪句? 约 客

情 失望、烦躁、寂寞„„ “闲”闲适、悠闲

一切景语皆情语 解读《约客》的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语建筑学中的名词译音,原意是装配构成。电影艺术从建筑学的门庭内,借用了这一术语,引申为剪辑和组合,成为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然而,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常有其通似性,蒙太奇也不是电影所独有的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的表现艺术中,就有和蒙太奇手法不谋而合之处。例如,电影经常把一些跳跃幅度较大的时空、不同的画面,按照艺术的逻辑并列组接起来,构成并列式蒙太奇,从而渲染作品的氛围,表达作品的某种寓意。从这种蒙太奇来衡量,赵师秀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南地区,立夏以后,有一个连绵多雨的季节,名之为“黄梅天”,雨则称为“黄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诗人首先推出了一个时间与空间比较阔远的画面,概括性很强,“雨”不但有形,而且有声,所以这画面刺激读者的视听感官,既诉之视觉也诉之于听觉。同时,这种雨不是匆匆过客式的骤雨,也不是大肆挥霍的豪雨,而是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黄梅雨。这种雨在诗中,既渲染了那种恼人的凄苦气氛,也可以说是诗人心境寂寥而切盼友人前来的主观心理的外射。此外,家家阻雨,也为久候客人不至埋下了伏笔。“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画面的时空,较前一个画面的时空为小,它是由视觉形象,特别是听觉形象所构成的。南北朝时的谢灵运,在《登池上楼》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名句,赵师秀的“青草池塘”化用了谢灵远的“池塘生春草”而不露痕迹,也更为浓缩。具备一定诗歌知识的读者,都可以由此联想到许多。这种化用典故,而加深其历史和艺术的内涵的艺术形态,美英现代诗人兼批评家艾略特称之为“同存结构”,因为读者的想象,由此不致停留在绝缘的平面,而可以驰入历史的纵深。如果说,前面两个镜头还是户外自然之景,那么,“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由户外而室内的人物之景了。从诗的整体来看,这三个镜头的组接关系是平行线式的,然而,从前面两个镜头和第三个镜头的关系来看,则可以理出先后发展的时间线索,这种由远而近、由外而内地发展的镜头,可称之为“前进式的蒙太奇”。同时,从画面上

3 看,前面两个镜头较为阔大,是远景,全景;后一个镜头较为细小,是近景、小景,相当于电影中的“特写”。在这一特写镜头中,只见主人失望,而仍然不无期待地频频敲着桌上的棋子,灯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而客人则迟迟不至。一“敲”一“落”,表现时间之久,怀念之深,企盼之殷。而室外的雨声、蛙声,室内的敲棋声与灯花掉落声,声声入耳。这种强动态的听觉描写,正深层次地表白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把那种“客有,可人期不来”的情绪与氛围,表现得分外动人。

阅读《约客》一诗,回答问题。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答案与解析】

1.C(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声,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 2.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的。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复习范文第6篇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

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一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奇特,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求他题诗。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不能和以前听到的情况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 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伤仲永》复习归纳

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4.字词句: A.字音:环谒[yâ] 泯[mǐn]然 称[chân] 夫[fú] B. 词义:⑪.通假字: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⑫.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例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例句: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⑬.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例句:并自为其名;b.从,例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例句:余闻之也久;b.名声,例句: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例句: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例句: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例句: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例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例句: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例句: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例句: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例句: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例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例句: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例句: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例句: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例句: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例句: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例句: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例句:卒之为众人。 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例句: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例句:夫起大呼。

⑭.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⑮.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6).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木兰诗

《木兰诗》翻译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一阵唧唧声又一阵唧唧声,木兰对着门口在织布。唧:叹息声,一说织布机的声音。户:门。

2.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没有听见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息声。机杼:织布机。惟:只。女:指木兰自己。

3.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问木兰你想些什么,问木兰你思念些什么。何所思:想什么。忆:思念。 4.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木兰我也没想什么,我也没思念什么。亦:也。 5.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昨夜里看见了军中的文告,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军帖:军中文告。可汗:古代少数民族对君王的称呼。大:大规模。 6.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征兵的名册有多卷,卷卷都有父亲的名。十二:非确指,表示多。爷:与下文“”都指父亲。

7.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大哥哥。长:年长。 8.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意为此去买鞍和马,从今代替父亲去出征。

9.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在)东边的集市买骏马,(在)西边的集市买马鞍和坐垫,(在)南边的集市买嚼子和缰绳,(在)北边的集市买长马鞭。东市:名词作状语,在东市,下文“西式”“南市”“北市”等同。

10.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清早告别父母离去,傍晚宿营在黄河边上,没有听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溅溅的水流声。旦:只。辞:告别。暮:傍晚。宿:宿营。但:只。溅溅:流水声。

11.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清早告别黄河离去,傍晚到了黑山的边上,没有听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的战马在啾啾鸣叫。至:到。黑山:同下文“燕山”都是北方的名山。胡骑:胡人和战马。啾啾:马叫声。 1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戎机:战场。关:关卡。度:过。

1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寒气中传来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的)铠甲上。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业打更用的器具。寒光:指清冷的月光。铁衣:铠甲。 1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了,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十年:指多年。“将军„„十年归”的翻译要吻合本句使用“互文”修辞手法的特点。 15.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回来朝见皇上,皇上坐在朝堂上。(为木兰等)记功了很多次,赏赐了许多的财物。天子:指上文的“可汗”。明堂:指古时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策勋:记功。十二:指多。转:勋级升一级叫一转。强:有余。

16.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皇上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意当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木兰回故乡去。欲:想。用:当。尚书郎:官名。驰:使劲赶马。千里足:指千里马。还:回。

17.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木兰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迎接);郭:外城。相扶将:互相搀扶。

18.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口打扮;阿姊:姐姐。户:门。红妆:泛指艳丽的装饰。

19.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快磨刀朝向猪和羊。霍霍:形容磨刀急速的声音。 20.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木兰打开自己的房门,坐在床上,脱下打战时穿的战袍,穿上从前的女儿衣裳。我:指木兰自己。阁:指木兰的卧房。著:穿。旧时裳:指木兰的女儿服装。 2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好秀发,照着镜子贴上花黄作装饰。理:整理。云鬓:像云那样的头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帖:同“贴”。花黄:当时妇女贴在脸上的一种装饰。 22.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走出门口看同伍的伙伴,战友们都很惊讶:同行十多年,不知木兰是个女孩子。火伴:“火”同“伙”,指同伍的战友。皆:都。惊忙:大吃一惊。十年:非确指,指十多年。知:知道。

23.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扑朔:爬搔,另一说目光模糊的样子。 2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傍:靠近,贴近。走:跑。安:怎么。我:指兔子。

翻译: 唧唧唧唧,木兰在对着门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姑娘的叹息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应征。

木兰跑遍东南西北市去购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早晨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家里)打开东西阁楼的门,坐一坐东西阁楼的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打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在额上贴好头上的金片(旧时女子的装饰物)。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姑娘。

把兔子耳朵拎起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眼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诗》 复习归纳

1.出处: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 叙事诗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2.字词句:A.字音:机杼[zhù] 鞍鞯[ān jiān] 辔[pâi]头 鸣溅溅[jiān] 金柝[tuî] 阿姊[zǐ] 霍霍[huî] 可汗[kâ hán] 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â] B.词义: ⑪.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⑫.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例句: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例句: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⑬.一词多义:

市:a.集市,例句:东市买鞍马;b.买,例句: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例句:东市买骏马;b.雇,租,例句:欲买舟而下。 ⑭.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⑭.重点词语翻译: ①.旦:早晨。 ②.溅溅:流水声。 ③. 胡骑:胡人的战马。

④.强,有余。 ⑤.不用:不愿做。 ⑥. 扶将:扶持。⑦.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

(5)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

《孙权劝学》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不再是过去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后离开。 《孙权劝学》复习归纳 1.出处:选自《资治通鉴》

2.作者: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3.字词句: A.词义: ⑪.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为只,例句:但当涉猎;今为转折连词。 ②.治,古义为研究,例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治理。 ③.博士,古义为官职,例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学位。 ⑫.一词多义:

①.以:a.用,例句:以军中多务;b.与“为”译为“认为”,例句: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当:a.掌管,例句:当除掌事;b.应当,例句:但当涉猎。

③.见:a.知道,例句: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b.认清,识别,例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看见,见渔人,乃大惊。 ④.若:a.动词,比得上,例句:孰若孤;b.介词,好象,例句:仿佛若有光。 ⑤.之:a.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例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助词,的,例句:于厅事之东北角。 ⑬.重点词语翻译: ①.当涂:当道,当权。 ②.辞:推托。 ③.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④.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⑤.涉猎:粗略地阅读。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⑥.更:更新。⑬.成语: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4).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应“见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

②.省略句: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让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博士吗?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不过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懂得过去的教训罢了。(5).备注:本文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是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详略得当。

《口技》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翻译: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正赶上大宴宾客,在大厅的东北角安放一个八尺长的屏障,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障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个醒木罢了。客人们围绕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障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狗叫,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梦话。接着,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摸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连续不断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唱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备。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不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翻倒倾斜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障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口技》复习归纳

1.出处: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 3.字词句: A.字音:少顷[qǐng] 呓[yì]语 齁[hōu] 曳[yâ]屋 许许[hǔ]声 B.词义:⑪.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宾客;全场静悄悄的。 ⑫.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为只,例句: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今表转折连词。 ②.闻:古义为听,例句: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今义用鼻子嗅。 ③.股:古义为大腿,例句:两股战战;今为屁股。 ④.走: 古义为跑, 例句: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今为步行。

⑤.虽:古义为即使,表假设连词。例句:虽人有百手;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 ⑬.一词多义:

①.乳:a.动词,喂奶,例句:妇抚儿乳;b.名词,乳头,例句:儿含乳啼。 ②.绝:a.副词,极,例句:以为妙绝;b.动词,尽、消失,例句:群响毕(全,都)绝。

③.妙:a.名词,妙处,例句:众妙毕备;b.形容词,美妙,奇妙,例句:以为妙绝。

④.指:a.名词,指头,例句:手有百指;b.动词,指出,指明,例句:不能指其一端。

⑤.作:a.拟声词,例句:有鼠作作索索;b.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例句:„百千其作。

⑥.间: a.动词,夹杂,中例句:间有里拉崩倒之声;b.动词,间断,例句:遂与外人见隔。

⑦.是:介a.词,这,例句:当是时;b.判断动词,例句:问今是何世。 ⑭.词语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③.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会,适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⑮.重点词语翻译: ①.少顷:一会儿。 ②.既而:不久,紧接着。 ③.是时:„的时候。 ④.未几:不久。 ⑤.一时:同时。 ⑥.呓语:说梦话。 ⑦.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⑧.中间[jian]:其中夹杂着。 ⑨.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⑩.稍稍:渐渐。 ⑩.倾侧:翻倒倾斜。 ⑩.齁:打鼾。 (6).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文中形容声音之杂。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渴,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没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丢弃他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复习归纳

1、出处:《山海经》文学影响:《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共18篇,内容包括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及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并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2、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了“夸父”) 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译:夸父和太阳赛跑,他一直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这时,他口渴想要喝水;他就到黄河、渭水去喝;黄河与渭水的水都不够夸父喝,于是,他又到北边大湖去喝。 (逐走:竞跑,赛跑)

⑪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⑫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⑬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 ⑭河、渭:即黄河,渭水。 ⑮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北: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⑯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⑰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⑱未至:没有赶到。 ⑲渴:感到口渴。 ⑳弃:丢弃。 ⑴为:成为。(12)逐日:追逐太阳。

《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翻译:

从前,共工和颛顼争做皇帝,(共工于战中大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太阳月亮星宿向西北移动。地向东南方塌陷,所以江湖流水、泥沙向东南方流去。

①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②触:碰、撞。 ③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④昔者:从前 ⑤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⑥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维,绳子。绝,断。 ⑦焉:文中译为“于是,于此” ⑧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 ⑨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 ⑩为:做,动词

《狼》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中的肉卖光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随。屠夫又把骨头扔给它们,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夫非常困窘,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在打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几刀杀死狼。屠夫刚想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从柴草堆中打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狼。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狼》复习归纳 1.出处:选自《聊斋志异》 2.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 3.字词句: A. 字音:缀[zhuì]行 苫蔽[shàn bì] 尻[kāo]尾 B. 词义:

⑪.通假字:“止”通“只”,只有,eg:止有剩骨。 ⑫.古今异义:

①.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例句:只增笑耳。今为耳朵。

②.股:古义为大腿,例句:身已半入,只露*尾;今为屁股。 ⑬.一词多义:

①.止:a.只有,例句:止有剩骨;b.停止,例句:一狼得骨止。

②.敌:a.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例句:恐前后受其敌;b.名词,敌人,例句:盖以诱敌。

③.之:a.补充音节,无义,例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代词,指狼,例句:又数刀弊之。

④.意:a.神情、态度,例句:意暇甚;b.动词,企图,打算,例句: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⑤.前:a.前面,例句:其一犬坐于前;b.动词,上前,例句:狼不敢前。 ⑥.恐:a.担心,例句:恐前后受敌;b.恐怕,例句:不治将恐深。 ⑭.词语活用: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②.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⑮.重点词语翻译: ①.顾:回头看,文中指往旁边看;例句:顾野有麦场。 ②.苫蔽:覆盖、遮蔽。

③.少[shao]时:一会儿。 ④.弛:放松,文中指卸下;例句:弛担持刀。 ⑤.久之:过了一会儿。 ⑥.暴:突然;屠暴起。 ⑦.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6)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②.省略句:a.投以骨(应“投以骨”,之,代狼。)把骨头投向(狼)。 b.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其中,省略介词“于”。)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 c.一狼洞其中(一狼洞其中 ,省略介词“于”。)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d.屠户乃奔倚其下(屠户乃奔倚其下,省略介词“于”。)屠户就跑过去背*在柴草堆下面。

③.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④.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⑤.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方的。 止:通“只”,只有。缀:这里指紧跟、跟随。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投以骨:即“投之以骨”,也就是“以骨投之”,把骨头投扔给狼。 从:跟从。并:一起。 故:旧、原来。 窘(jiǒng):困窘急迫。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积薪:堆积柴草。

苫(shàn)蔽:覆盖、遮蔽。 乃:于是、就。 弛(chí):放松,这里指卸下。

眈眈(dān dān):注视的样子。 少(shǎo)时:一会儿。 犬:像狗一样。 坐:蹲坐。 久:很久;之,音节助词,不译。 久之:过了一会儿 瞑(míng):闭眼。 意:神情、态度。 暇(xiá):空闲。 暴:突然。 毙:杀死。洞:打洞。

其:指柴堆。 隧:指从暗道。 尻(kāo):屁股。 股:大腿。 寐(mâi):睡觉。 假寐:假装在睡觉 盖:原来是。黠:狡猾。 顷刻:一会儿 之:主谓插入,取消句子独立性。几何哉:能有多少啊。

【附】文言文中的时间短语 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上一篇:建筑工地卫生资料建档范文下一篇: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