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商品采购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9

超市商品采购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单位全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

单位全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

本合同签订地点: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市相关合同范本·标准产品购销合同书表格范本·酒水购销合同·电缆购销合同·电脑计算机产品购销合同·服装购销合同·农副产品购销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的原则下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遵守。

一、[主体资格]

甲、乙双方在本合同签订时,应当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自身主体资格的证明。

二、[合同标的]

1、供应的商品种类、品名、品牌、规格、生产厂厂名及厂址、等级、质量标准、包装要求、计量单位及单价等,详见本合同附件一《购销商品确认单》。在合同期内,调整商品及价格时,以双方确认的《购销商品确认单》为准。

2、甲方应当按《购销商品确认单》提交相关商品生产、代理、批发、进口、专项经营等许可或证明文件以及相关质量检验证明。有专利、注册商标标识的,还应提供国家颁发的有关证明。

三、[商品质量]

1、甲方供应的商品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质量标准。

2、甲方所提供商品的质量应当符合本合同或订单约定的质量标准;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执行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

3、商品若以甲方在订货前所事先提供的样品或双方在订货前约定质量、品种及规格的,则必须与样品或约定的相符。

4、甲方所提供的商品保质期一般不得少于商品明示保质期的 。

5、商品出现质量问题的,甲方应给予退货,因此而产生的损失由甲方全部承担,由乙方自身过错造成的除外。

6、因商品的售后服务所产生的费用,乙方先行垫付的,经甲方确认后,方可在甲方货款中直接抵扣或由甲方直接给付。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7、为保障消费者权益,贯彻国家食品、化妆品等安全方面的有关规定,乙方可对甲方提供的商品进行 次的定期抽检,由此产生的检验费由甲方承担。乙方也可进行不定期抽检,抽检商品质量合格的,检验费由乙方承担,不合格的则由甲方承担,乙方应出具检验报告单。

商品在销售过程中由政府专门机构依有关规定进行的质量检验,如检验部门收取费用的,抽检商品质量合格的,检验费由双方共担,不合格的则由甲方承担。

由消费者投诉而送检的商品,检验后不合格的,检验费用由甲方承担。

上述检验应由甲方承担的费用,乙方需提供政府专门检验机构合法收费凭证,并以凭证金额向甲方结算。

四、[包装、条码]

1、甲方所提供商品的外包装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中文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与厂址、规格、等级、采用的产品标准、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使用说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期、警示标志及其它说明等,外包装上显示注册商标或专利号的,应提供相关知识产权证明。

2、乙方根据卖场情况就商品提出特殊包装的,甲方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商品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条形码,并经由乙方设备验证可用。如需乙方代编条形码的,应在本合同后附加代编码服务条款,甲方承担相应费用。

五、[交货及验收]

1、双方约定的交货地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方将订单列明的商品,按照约定的时间、运输方式交付到双方约定地点,由________承担运输费用。

2、乙方应当及时安排工作人员在到货后按照订单对商品的种类、规格、产地、数量、包装等进行初步验收,并出具收货凭证;如商品不符合本合同及订单要求的,可以拒绝接收。对于特殊情况下无法在______小时内验收完毕的,应当出具收货待验收凭证,同时告知验收完毕的具体时间。

3、自交付、验收后,商品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乙方承担。

4、甲方应保证所供商品在保质期内______%合格率,如在实际销售中发生该批次商品部分质量不合格,乙方应及时对未销售的该批次商品实行______%退换货,同时甲方应对此负全部责任。

六、[退、换货]

1、考虑到商品的自然损耗和季节性差异,双方同意本合同项下商品退、换货率为______%,或在《购销商品确认单》中就不同商品约定不同的退、换货率。

2、乙方退换货应当向甲方发出退换货书面通知,甲方应当于收到后______天内对所退换商品进行核实并书面确认,______天内负责更换或者收回所清退商品。逾期不答复或书面确认后未在

天内负责更换或者收回所清退商品的,乙方有权自行处置该商品,并在对账结算时予以扣除。

3、对于存在保质期、有效期的商品,乙方应当在保质期、有效期尚存1/6的期限内提出退换货。

4、下列情形下,甲方有权拒绝退货:

(1)乙方因自身原因造成商品污染、毁损、变质或过期的;

(2)乙方以调整库存、经营场所改造、更换货架等事由的。

七、[商品损耗]

甲乙双方都认同,商品在到达乙方后的仓储、上架、销售过程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自然损耗(不含乙方的自身过错)及质量抽检的样品损失,甲方愿意与乙方共同承担一定比例的损耗,双方约定由甲方承担的本合同项下损耗为购销金额的______%。

八、 [对帐]

1、对帐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双方确认的对帐周期为:每月______次,对帐日期为每月______日,对帐日______天。

3、双方按照确认的书面对帐单按时进行对帐,如因乙方原因在规定的日期不能提供对帐单的,在甲方开具发票后,乙方应当依据销售清单和本合同先行给付无争议部分的货款。甲方如遇特殊情况未能在规定的时段对帐,可与乙方协商解决。

4、对帐日前 天,甲方应当按照进货、销售、退货等清单载明的数量及数额向乙方提供《商品对帐单》,乙方持相关单据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无故不确认的,视为认可《商品对帐单》的内容。

九、[结算]

乙方以下列方式结算货款:□ 现金 □ 银行转帐

甲方开户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方确认的结算周期为:

货到:□ 7天 □ 15天 □ 30 天 □ 45天 □ 60天 □ 天(国家规定的60天内);

十、[反商业贿赂约定]

甲乙双方均反对索贿、行贿及其它不正当交易行为。甲方承诺,不向乙方人员提供赠送礼品、现金、样品、餐饮等任何形式的利益。

若甲方被发现以任何形式的商业贿赂及其他不正当方式取悦乙方工作人员,以获取订单、更有利的价格、货架资源,或虚报送货量,或降低商品质量,或缩短付款期限时,乙方将立即停止与其的商业合作关系或订单,并向有关执法部门举报。

如有乙方工作人员要求甲方给付任何形式的商业贿赂,甲方有义务向乙方书面检举,并提供相关证据。对甲方的检举,乙方应给予保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直至送交司法机关。甲方的检举信寄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合同的解除]

1、在一方没有违约的情况下,另一方提出解除本合同的,应当提前______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如双方达成一致,合同自双方协商确定的日期解除。

2、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双方仍应当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对账与结算。结算完毕后,乙方可留存该结算期内结算数额

______%或______元的货款作为商品质量保证金,自合同解除或终止之日起______天内,如甲方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保证金退还甲方;如存在质量问题,保证金在抵扣乙方受到的损失后退还甲方,若保证金不够抵扣,甲方应根据乙方有效单据支付。

十二、[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均应当全面履行本合同的约定,一方违约的,应当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甲方应当保证其所提供的商品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的瑕疵。如甲方或其供应商因为侵犯第三方的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肖像权、商业秘密或其他民事权利而产生争议,给乙方造成经济损失的,甲方应当承担全部责任并承担因此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3、甲方承诺对所供商品的质量全面负责。如因甲方商品出现质量问题,造成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害,第三方要求赔偿或发生诉讼的,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甲方除负责赔偿由此引起的一切损失外,还应向乙方赔偿该问题商品该次销售总额的______%。

4、甲方逾期交货的,每延误一天,按逾期交货总额的 %支付违约金。甲方拒不送货、中途断货或不能保证供货的,按本次订单商品总额的______%支付违约金。甲方应达到95%的商品品种到货率,如达不到,按缺货品种计算,每缺少一个品种,乙方有权从甲方货款中扣除______元作为违约金。

5、乙方逾期验货的,每延误一天,按逾期收货总额的 %支付违约金。乙方拒不收货的,按本次订单商品总额的______%支付违约金。

6、甲方应当确保提供的各种证件和发票符合国家规定。如因甲方提供假证件、假发票等,使乙方受到牵连,被执法部门处罚或给第三人造成损害,甲方应当承担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乙方有权直接解除合同。

7、甲方根据乙方要求专门定制的特殊包装或特供商品,乙方违约的,应当支付违约金______,但甲方应立即止损,并不得就故意扩大部分的损失要求赔偿。

8、乙方不按本合同规定对帐、结算并向甲方支付货款的,每拖延一天按应支付货款的______%计付违约金。

十三、[合同期限]

1、本合同期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

2、合同期满前1个月,如双方同意继续合作,应重新签订新的合同;如未签订新的合同,乙方仍然下达订单且甲方接受的,视为按原合同继续履行。

十四、[争议解决]

本合同项下发生的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也可向有关行政机关投诉处理;协商不成的,按照以下第______种方式处理:

(1)向深圳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申请仲裁;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其它方式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其它]

1、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双方明确授权代理人和具体执行交易过程中各环节代理人以及代理行为的法律效力,从而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

2、本合同涉及的通知,应当以双方约定的形式送达。

3、一方向另一方收取货款或者费用的,应向对方开具发票。

4、本合同的变更和补充,双方应当另行签订补充协议,且补充协议不得与本合同相冲突。

5、本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代理人签署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6、本合同一式______份,双方各执______份,均具同等法律效力。

本合同附件为(根据各企业情况不同,自己拟定):

《购销商品确认单》

《双方补充约定》

甲方:乙方:

签约代表:签约代表:

盖章:盖章:

超市商品采购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发布时间:2002-9-24 12:06阅读次数:6

1关于进场费

20年前,当美国工业开始依靠计算机时,就出现了进场费。在当时,增加或减少一个产品,计算机程序员都要重新编程,进场费用于支付编程费用,大约350美元。10年前这个费用涨致了每店单品1000美元。现在已发展到:在美国西部地区100家连锁店收每项单品1万美元,东部某些连锁店可能收取4万美元或更多。进场费已从支付正常操作费用变成了利润的一部分。另据调查,在全美范围,包括所有产品类别,供应商每一单品每店付42美元进场费。有不少供应商反映每种新产品他们要付30万~150万美元,相当于1/3~1/2的促销预算。

在中国,一些国际连锁公司称他们最初是不收进场费的,只想通过谈判得到更低的价格。但是,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报告:他们没能得到供应商足够的让步,最终还是采用了收取进场费的政策。进场费收取范围为每单品收500元到10万元。批发俱乐部或零售商收取1万元到1。5万元入场费;大型超市在3000元到5000元之间。进场费的多少因网点数、销售额、产品而有很大差异,收取方式也非常灵活。如果一个公司不付进场费,零售商可能使用其他交易条款,如寄售或首次订货免费。另外还有返佣,依据产品销售额来计算,幅度是从0。5~0。3%不等。

走出采购困惑

采购是一种代顾客购买商品的活动,因此,评价一个新产品的基本标准是商品的销售力。然而,当大型连锁超市公司纷纷引?quot;进场费\"与\"通道费\"等概念时,采购变成了一种十分简单的行为,进场费付得越高就越有可能被接受,否则,即使是好的产品也很难进入销售网络。目前,大型连锁超市公司的进场费有些已经超过了全年利润的总和,甚至是利润的几倍。一方面是经营的亏损,另一方面则收取高额的进场费。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由采购所带来的困惑。

困惑之一:来自于中小企业的好产品难以进入销售网络,即使进入网络也会因缺乏周围资金而难以支撑。然而中小企业往往是许多新产品的发源地,是市场有活力的象征。

困惑之二:受到进场费的诱惑,超市的货架上可有可无的商品越来越多,货架越来越紧,商品越来越杂乱,品类无法优化,消费者无所适从。销售不好的商品也往往无法及时淘汰。进场费在公司总部所表现的是巨额利润,而在门店则像瘟疫一样正在削弱连锁店的生命力。

困惑之三:开拓全国市场需要建立属地化的采配系统,然而属地化的采购量无法纳入采购总量之中,因而也就无法共享指采购优势。另一方面,公司总部也无法放弃集中控制的采购权。我国市场还没有发展到供应商跟着连锁网络走,变\"产地销\"为\"销地产\"的阶段。

是否有可能降低进场费或不收进场费?事实上很难做到。进场费已作为公司利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场费是一个国际化问题。目前超市公司的采购系统普遍存在一些障碍:

1、计算机系统不完善;

2、采购员缺乏专业商品知识与市场信息;

3、奖惩系统混淆了采购员与店长的职能;

4、采购与配送缺乏有效的协调。走出采购困惑,贵在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采购员的专业水平和实战能力。没有现代化的采购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连锁超市。

采购员要学会运用两种影响力,一种是由公司的销售力所赋予的,只要作为一个采购员,就会有这种影响力。另一种是靠自身努力而形成的影响力,包括对产品的了解,对市场的分析,对产品销售力的判断,以及良好的仪表与沟通技巧。总之,如果你离开一家大公司仍然能做一个出色的采购员,你的身价才得以体现。

超市商品采购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众所周知建筑中所用的材料是组成建筑中的工程实体和建筑中的工程管理内容的十分重要的成分,也是工程管理中所必经的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重要的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以合适的价格买到好的质量的施工材料来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也就是所谓的物美价廉,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掌握施工材料的数目和质量,尽量将建筑工程和产品材料所用的费用控制在最低区域,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本文,就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问题进行了浅要探讨。

关键词:建筑企业;材料管理;成本控制;提高效益

引言

建筑中所用的建筑材料是是组成建筑的工程实体和建筑管理的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建筑中工程管理的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在建筑工程过程中,如果管好了建筑中的建筑材料,就对建筑的成品的质量有一个很好的保障。那么相应的建筑施工所使用的成本也必然会降低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怎样加强建筑过程中的风险的管理已经成为建筑企业所面对的又一个相当严重的话题。建筑材料的管理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用合适的价格买到质量很好的建筑材料,从而满足建筑施工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材料的需要,而且将在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很好的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数目,进而将在建筑工程所需要的材料的费用掌控在最低的范围,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效益。

1建立非常健全的关于材料管理的体系

因为现在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物品的价格的差异很大,建筑材料的质量也不同,而且供应建筑材料的商家也非常多,为了使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如各种原材料、构筑物的配件以及半成品的质量有保障,还有在不同的施工的时段内的建筑材料能够及时的进行供应,保证将工程总的投资费用控制在预测的范围里,而且尽量减少建筑施工总的投资费用,对于建设方来说,他们常常建立一个部门,这个部门专门负责材料采购和管理,设立对应的小组,有收集材料信息的小组,采购材料信息的小组,还有质检小组和库房管理小组等。

这些小组收集建筑工程中不同阶段的建筑材料信息、采购建筑材料、检测质量信息以及现场监测材料的质量、材料的运出库房以及对库存的材料进行整理和保管工作。但这要求所有建设单位的在现场的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很高才可以,而且要求现场的管理人员的道德操守比较良好,能够不被利益而打动。

2对建筑材料的供应和管理工作

2.1了解建筑材料方面的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对于大部分建筑材料的采购和使用我国的政府都有相应的文件规定,比如说有的条例有规定,有的建筑材料要实行备案证明管理,像钢材、水泥、砂石、石材、胶合板,还有商品混凝土以及砌墙的材料都要进行备案证明管理。依据条例规定,每天进入现场的主要物料都要让建筑工程的项目部按照规范进行填写台账,并要由建设单位进行签字,而且交易的数量一定要将实际的使用数量覆盖。

2.2通过在市场进行调研从而认准合格的建筑材料

在市場中生产经营厂商首先应该是考察的对象。首先,对建筑材料的生产经营主体的各种生产经营的手续是否完备齐全来进行审核与查验;其次,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大小、经营理念、销售业绩的评价以及售后服务的好坏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最后,要对企业对质量的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国际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证明进行重点考察,检查建筑材料在同类的产品中是归属于一般的、中档的还是高档的等等。

建筑业界是考研调查的又一个对象,依据对建筑业界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获得更加准确、更加细致、更加全面的材料信息。整体来讲,建筑界的人们普遍会认可真正的质量很好的建筑材料,相反,质量非常低劣的建筑材料就会受到所有建筑界的唾弃。所以说,通过很好地知道和了解到建筑业界的这些内容,就可以十分精确地掌握一些情况,比如说会掌握材料生产厂家的企业信誉情况、场频质量问题、价格的状况以及售后服务等情况。

2.3对于材料的进场一定要把好检验关

当建筑材料经检验入库时,应严格要求材料供应商出示“防伪备案证明”。同时,对于建筑材料验收单而言,一定要具有相应的检测条件与性能,而且需经过升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或其他授权部门考核以后,才能负责检验工作。而对于重点的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建筑材料应由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认可或授权单位来负责开展检验工作。

2.4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工作的一些要点

建筑施工的过程是对建筑材料加工、改造的过程,是消耗建筑材料的过程,被称为建筑材料使用的过程。在建筑材料使用的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检查键入场地的施工材料的质量并能够对质量问题作出保证,并且很好地管理好进入场地的所有物资,而且要严格、适当地使用各种建筑材料,减少消耗、能够保证很好的实现材料管理的目标。在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应该做到分配专门的人去管理建筑材料,并且必须要认真负责地做完材料管理的任务。

2.4.1建筑施工以前进行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现场的建筑材料管理工作的开始,这为建筑材料的管理工作创造了很好的环境并且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其中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以下方面:(1)掌握所要求的建筑工程的进度,了解所要求的各类建筑材料所需要的数量和质量;(2)对材料的供应方式要进行了解;(3)对于现场的建筑材料的平面的布置规划要做好准备;(4)对于场地、仓库、道路等建筑设施以及有关的任务要做好准备;(5)对于建筑材料库房的管理工作和管理制度要进行完善,引进科学化的管理工作。

2.4.2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进行的组织管理工作

组织管理工作是现场的建筑材料管理进行的实的阶段,其中的主要内容列于下:(1)对于钢筋、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时,应该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做好调查并且记录,从而确定做好工程的质量;(2)遵守建筑材料供应签订的合同,从而保证建筑施工的需要;(3)很好地掌握建筑施工的进度和进度的变化,从而及时调整建筑材料的配套供应的计划;(4)对于建筑材料的使用应该进行合理组织。

2.4.3建筑施工的收尾阶段的管理工作

建筑企业施工进行到将要结束时,在现场的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1)依据建筑施工的收尾工程而对料具进行清理;(2)对于多余的料具要组织退库;(3)对临时设备要给予及时的拆除;(4)对于废旧的物资做好回收和利用。

结语

从以上分析得出,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工作中,要合理堆放现场的建筑材料,对于建筑材料的进入场地的验收和领料制度一定要严格进行。同时,要合理的使用建筑材料,节约使用材料并制定一些节约使用材料的措施等,从而切实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国军. 加强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管理[J]. 科技与企业, 2013, (2): 87.

[2] 任明昌. 浅谈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如何管理好建筑材料[J]. 大观周刊, 2012, (10): 86.

[3] 周新. 浅谈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管理[J]. 中国科技博览, 2012, (37): 72.

[4] 李彦杰. 简述施工企业的建筑材料采购管理工作[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7): 238.

[5] 韩春颖. 如何管理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J]. 科技与企业, 2012, (11): 46.

[6] 宋改凤, 张淑静. 论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管理[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12): 225.

超市商品采购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全球开展水资源价值研究的背景之下,综述了国内外水资源价值研究的发展历程,强调了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与应用成果,并对水资源价值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水资源价值;研究背景;研究历史与现状;内涵

Summarization on the Research of Water Value

LU Ya-zhuo, WANG Lin, LI Liang-xian, TANG Li-jie

(Department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IWHR, Beijing 100044,China)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has summarized the history of the research on water value and emphasized the recent advance bas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of water value in the world. Then she ha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signification of water value.

Key words:water value;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the history and recent advance; signification

1 引 言

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世界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世人所关注的全球性问题。1997年,联合国在《对世界淡水资源的全面评价》的报告中指出:缺水问题将严重的制约21 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的冲突。

我国虽然是一个水资源大国,但是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 4。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缺水高峰将出现在2010─2020 年间,乐观估计2020 年缺水将达到300 多亿m3。其次,在水质方面,近年来我国地表水质虽有所改善,但是形势仍不容乐观。据2005 年监测数据,全年I、II类水河长只占33.8% ,III类水河长占27.1%,IV类水河长占11.8%,V类及劣V类水河长仍占27.3%。同时,地下水污染状况也令人担忧。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并存的局面,严重威胁着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关系已成为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条件。加强水资源管理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最有效手段,其中运用经济手段又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1]。多年来,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水资源无价值、供水低价格导致资源需求过度膨胀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加重了水资源的危机,加剧了水资源利用中的多种社会、经济矛盾。

运用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措施,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研究水资源价值体系意义重大,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国内外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 国外水资源价值研究进展

20世纪70年代,Nordhaus & Tobin提出用“经济福利准则”修改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引发了对环境资源进行计量的关注,并出现了多种研究经济活动对环境质量影响的方案。进入80年代之后,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环境学家、经济学家针对许多已有的自然资源估价方法提出了一些不足及改进,并尝试地提出了新的核算理念或评价方法,取得了广泛的进展。水资源价值的研究即是在自然资源价值研究的大背景下逐步展开的,它是自然资源价值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外,早期探讨水资源价值是在20 世纪70年代,认为水的价值是在给定时间和给定地点来购买单位体积水的社会愿意和能够支付的最大值,或者采用机会成本的方法,即在既定时间、地点和水流条件下,当另外某人取走用水时,水资源所有者可以接受的每单位水的最小费用。杨格和格雷1972年考察了几项实验,认为水的价值不可能超过最经济水源的边际成本[2]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水资源危机加剧,许多学者提出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指出价格是节约用水的重要参数。1984年Fakhraei研究了在随机供水情况下价格稳定性和水量配给规律,他认为定额分配水资源经济效益未曾从随机供水角度加以分析,他给出了两种形式的定额量,并推出可获取最大利润的长期价格。它所需参数较少,只需要知道需求分布状况即可[3]。1987 年Moncur 研究了城市用水定价和干旱对策,其内容是:火努鲁鲁供水当局对若干家庭用水户进行了观察,估算了需水量与价格、收入、家庭人口、雨量等的关系及限制用水方案,短期的需水弹性表明,边际价格上升不到40%,即可减少用水量10%[4]。1988 年Moncur 对水资源价格在干旱条件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水价有足够的弹性时,通过征收干旱附加税调节用户用水,可避免限量供水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干旱附加税可促进采取节水措施,如果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则效果更加明显[5]

到了20世纪90 年代,采用经济杠杆管理水资源的研究日益活跃。Murdock 分析研究了用水预测中社会经济和人口统计特性的作用,指出人口统计和社会经济变量如住户年龄、种族、家庭成员的组成对用水量有很大的影响。他将需水量与社会经济相结合,拓宽了水资源价值研究中所涉及的范围[6]。美国在这一时期对水资源价值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得克萨斯州格朗德河下游河谷水市场与水权转让的实践为水资源价值的实现开辟了新空间──水市场建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供水利用效率,进行水资源重新分析,大城市购买农民的水权以增加用水,这是水资源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水市场机制应予以肯定[7]。1995年在瑞典召开城市地区水综合管理国际研讨会上,水资源和废水定价被列为重要的一项议题。

21世纪初期,水资源价值的研究在理论完善和实践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研究人员也由单一的经济学家向水利、环境、生物、化学、社会等多领域工作者共同参与转变。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水资源价值的研究在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政策研究、水资源负价值研究以及水资源价值模型研究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索与实践。2001年Dinar回顾了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的水价改革政策性经济体制,阐述了这些国家进行的主要改革的影响,记录了政策性经济的成功或失败[8]。2002年,针对印度Tamil Nadu邦水危机,Bhatia等人计算了水在各个产业部门中的经济价值,利用优化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不同的水分配政策的影响,采取了更加灵活的弹性配水政策,促使水自动从低价值使用向高价值使用转移。英国Colin Green详细论述了水资源在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价值评价理论与方法,提出在水资源管理中必须做出既能满足现状条件又能为将来提供增长途径的抉择,特别指出中国的水资源管理要比其他国家难得多,但是中国作为举足轻重的大国不得不做得比其他国家更成功[9]。在纳米比亚,Glenn-Marie Lange等人对已有的水资源评价方法进行了广泛地讨论,根据数据资料情况采用残值法对纳米比亚南部3个农场商业区的农业用水进行了初步尝试性的经济评价,并为水务部门制定水资源政策提供了适当建议。他们认为残值法应用简单,适于评价水作为主要中间投入的农业用水。该研究代表了一个重要阶段:将经济原则引入了水资源的管理与定价中[10]。2004年,全球水伙伴呼吁水利规划与决策需纳入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中,实行水资源可持续综合管理。2005年,世界银行成立课题组,对墨西哥水资源短缺的东北部Río Bravo流域的3个地区利用残值法分别计算了国民经济分行业用的水经济价值,全面分析了行业间以及区域间的用水效率差异,为制定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直观的指导依据,并深入研究了与用水相关的制度或政策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影响[11]

3 国内水资源价值研究进展

我国的水费改革与水资源费征收对我国的水资源价值研究给予了很大的启示,近年来,学术界对水资源价值的探讨不断深入,并逐渐发展进入了广泛的应用阶段。

3.1 起始研究

水资源价值研究的背景之一是进入20 世纪70 年代后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之二是对自然资源的重新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有限的自然资源如何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并维持自然资源本身的再生产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1985 年起我国学术界就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价格问题展开了学术讨论,这标志着我国自然资源价值研究已经开始。但对于天然水资源有偿使用的涉及还不多。1987年,李金昌翻译了雷佩托的《关于自然资源与折旧问题》及L.洛伦兹的《自然资源核算与分析》等研究报告,同时相继发表了《资源核算应列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有关论文[12],对我国的水资源核算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88 年我国开始了“水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的初步尝试,水资源价值研究在资源核算的带动下得到迅速发展。

3.2 理论研究

资源价值理论研究起始于两个课题, 一是李金昌主持的“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课题,二是中国人民大学胡昌暖主持的“资源价格研究”课题。李金昌认为自然资源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天然产生的那部分价值和人类劳动投入产生的价值,并设想在财富论、效用论和地租论“三论”基础上确定自然资源价值观和自然资源价值论[13]。胡昌暖从马克思的地租论出发探讨了资源价格的实质,认为资源价格是地租的资金化,分析了资源价格形成的机制、形式及资源价格实现的条件[14]。而王彦则认为自然资源价格的确定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地租论中的土地价格公式,因为不同资源的各项特性不同,提出将自然资源划分为耗竭性和可变流动性两种,采用不同的公式计算[15]

颜振元在研究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后提出,水资源的价格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不确定性[16-17]。黄贤金提出了自然资源二元价值论,即认为自然资源物质无价值,自然资源资本具有虚幻的社会价值,对其估算不能就资源论资源[18]。张志乐认为地租理论是天然水资源价格计算的基础,并提出了水资源费或者间接水价的基本计算方法[19-20]。姜文来出版国内外首部以水资源价值为论题的专著《水资源价值论》,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水资源价值的来源,阐述了与水资源价值相关的多方面理论[21]。沈大军首次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水价制定与实施的各种理论方法,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形成专著《水价理论与实践》[22],并应用所建立的CGE 模型对邯郸市进行了实例研究,是该研究领域的一个开拓性工作。

3.3 应用研究

虽然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价值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由于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价值应用研究日益活跃。

1993年温善章等运用影子价格法研究了黄河部分河段水资源价值,结论是黄河各河段水资源影子价格存在明显的差异[23]。1994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利用边际机会成本理论研究水资源定价模型,并选择北京(长期缺水区代表)与上海(丰水区代表)两个典型地区,分别进行了水资源价格测算并提出了水资源价格政策。姜文来采用供求定价法研究了北京市水资源的价格[24]。1996年张晋光等研究了太原市水资源价格的构成, 提出了太原市水价改革构想[25]

2000年,贾绍凤等人研究了水价提升对华北地区水资源需求所产生的影响[26]。2001年孙光生等运用平均成本定价法研究了西安市自来水公司满足供水成本的水价和到位的综合水价[27]。2002年孙凤华对北京市合理供水水价体系建设提出了设想[28]。2003年,毛春梅以水资源价值理论为基础,从黄河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角度出发,以利用水资源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测算了黄河水资源的理论价值,为制定黄河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29]。2003年,罗定贵从水资源价值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出发,根据“不相容原理”,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弥补经典数学的不足,对抚州市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水资源价值的评价[30]。2005年,曹剑峰等人认为水资源价值系统受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灰色系统”,因此可用灰色理论评价水资源的价值。他们研究了灰色聚类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确定水资源价值各影响因素权重的层次分析方法,以郑州市为例进行了水资源价值计算,验证了灰色理论在水资源价值评价中的适用性[31]

4 水资源价值的内涵

综观国内外对自然资源价值和天然水资源价值的研究,对水资源价值的认识虽然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就水资源价值的内涵来说,其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即稀缺性、资源产权和劳动价值。

4.1 稀缺性

稀缺性是水资源价值的基础。水资源之所以有价值,首先是因为其在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稀缺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水资源稀缺性的提高,人们不仅认识到了已开发水资源的价值,也认识到了天然水资源的价值,以及水资源赋存环境的重要价值。因此,水资源价值的首要体现是稀缺性,水资源价值的大小也是其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水资源稀缺性的体现。

4.2 水资源产权

产权就是财产权利,商品和劳务买卖的核心是产权的转让,资源配置和产权密切相关。从水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水资源产权主要是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4种权利。我国《水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水资源即是使用权的转让, 需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是国家对水资源所有权的体现,水资源费也正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有权及其所包含的其它权利的转让。

4.3 劳动价值

稀缺性和产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水资源交易和配置的必要条件。但国家机器对天然水资源的保卫和保护,以及开发前的调查等过程中,不能否认其包含在水资源价值中的劳动价值,即劳动和资金的投入。这是天然水资源价值和已开发水资源价值的根本区别。水资源价值中的劳动价值主要包括:一是国家对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国土资源的军事保卫和法律保护投入,二是对其所拥有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摸底,主要是水文监测、水利规划等各种前期的投入。由此可认为水资源价值中包含着劳动价值。

对于不同的水资源来讲,特别是对于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水资源,它们的价值所包含的内容会有所不同[32]。对于不同的水资源价值,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全面核算水资源价值。

参考文献:

[1] 曲格平.重视我国水资源价值研究推动我国水资源保护[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9(2).

[2] 姜文来.水资源价值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95.

[3] Fakhraei SH.Naraganan reprise Rigidity and Quantity Rationing Rules Under Stochastic Water Supply Water Resour[J].Res,1984,20(6).

[4] Moncur ,J ET.,Urban water pricing drought management,Water resource Res.,1987, 23(3).

[5] Moncur,J ET.,Drought episodes management:The role price,Water resource,Bull, 1988,24(2).

[6] Murdock.S.H.,Role of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in projecti - ons of water use,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1991,117(2).

[7] Schoolmaster,F.A.,Water marketing and water rights transfers in the lower Ria Grande Valley Texas,Prof.Geogra2 pher,1991,43(3).

[8] Robert C.Johansson.Pricing irrigation water:a review of theory and practice[J]. Water Policy,2002(4):173-199.

[9] Colin Green著,夏军译.水资源经济学手册:原理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0]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for Water Resources[M].2006.

[11] J.Goicoechea.Economic value of water in the R?O BRAVO basin (Mexico)[M].2005.

[12] 姜文来,王华东.我国水资源价值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12(1):2-5.

[13] 李金昌.资源核算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14] 胡昌暖,王 彦,黎玖高.资源价格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

[15] 王 彦.论自然资源价格确定[J].价格理论与实践,1992,(2).

[16] 颜振元.试论水资源的劳动消耗[J].水利经济,1988,(4).

[17] 颜振元.关于浮动水价计算方法的探讨[J].水利经济,1993,1(3).

[18] 黄贤金.自然资源二元价值论及其稀缺价格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4).

[19] 张志乐.初论天然水资源价格[J].水利科技与经济,1996,2(3).

[20] 张志乐.水资源费或间接水价的数量分析方法[J].水利科技与经济,1997,3(1).

[21] 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2] 沈大军,梁瑞驹,王浩,等.水价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3] 温善章,石春先.河流可供水资源影子价格研究[J].人民黄河,1993,(7).

[24] 姜文来,王华东.北京市水资源价格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4,10(5).

[25] 张晋光,李翠玲.太原城市水资源价格改革探讨[J].中国物价,1996,(12).

[26] 贾绍凤.提高水价对水资源需求的影响分析──以华北地区为例[J].水利科学进展, 2000,11(1).

[27]孙光生.西安市水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定价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25(5).

[28]孙凤华.关于建立北京市合理供水水价体系的建设[J].北京水利,2002,(2).

[29]毛春梅,袁汝华.黄河流域水资源价值的计算与分析[J].中国人口、 环境与资源,2003,13(3):25-29.

[30]罗定贵.模糊数学在水资源价值评价中的应用[J].地下水,2003,25(3):181-182.

[31]曹剑峰,钦丽娟,平建华,等.灰色理论在水资源价值评价中的应用[J].人民黄河,2005,27(7):20-22.

[32]陈家琦,王 浩,杨小柳.水资源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超市商品采购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该文探讨了林木采伐管理新机制,提出了分别采用自主采伐、报备制、有条件皆伐、依照森林经营管理方案采伐、简化伐区调查内容与审批、搭建林木产权流转平台等管理办法,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进一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

关键词: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往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现阶段林业发展的需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林农,有利于森林建设的要求,探讨科学的管理办法,创新林木采伐管理机制,进一步放活集体林区商品林的采伐利用管控,逐步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1 总体要求

1.1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落实林木处置权,确保林农收益权”,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切实简化林木采伐审批程序,大力推进森林规模化经营,着力创新人工用材林采伐管理新机制,增加林农收入,维护林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林业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基本原则

1.2.1 围绕坚持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原则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科学确定合理采伐量,有序落实林木处置权,坚守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法定底线。

1.2.2 坚持森林永续利用和可持续经营的原则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发展多元林业经济,鼓励林权流转,促进森林经营上规模,科学经营森林,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森林经营的可持续。

1.2.3 坚持突出重点与分类指导的原则 以人工用材林采伐机制的创新为试点工作重点,依据林木采伐的不同类型、方式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对症下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1.2.4 坚持推进森林生态建设的原则 禁止采伐天然阔叶林和皆伐天然针叶林,对坡度25°以上的一般用材林提倡择伐,鼓励和扶持近自然林业的培育,修复和提高森林生态功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3 总体目标 用2a的时间,着力培育上规模的森林经营组织,突出解决人工用材林的处置问题,赋予林农更大的经营自主权;改进和完善林木采伐审批,建立公正透明、科学高效的林木采伐管理新机制,确保林农收益权,有效控制森林资源消耗,扎实推进森林生态建设。

2 主要内容

2.1 取消毛竹采伐限额和生产计划管理 取消毛竹年度采伐限额和生产计划,取消毛竹采伐许可制度,全面实行业主自主经营。

2.2 用材林透光伐、防护林定株抚育、零星农民自用材、经济林改造等林木采伐实行报备制 对用材林透光伐、防护林定株抚育采伐胸径小于5cm的林木,报备采伐面积;对采伐本村内非生态公益林林木作为农民自用材,或村委会采伐本村所有的非生态公益林林木作为村公益事业之用,且采伐蓄积量在10m3以下或株数在50株以内的,报备采伐蓄积量或株数;皆伐或择伐改造非乔木型经济林的,报备采伐面积或株数。采伐上述林木由林权所有者或森林经营者向当地林业站报备。林业站对采伐实施情况进行抽检。

2.3 采伐非林地林木、移植人工栽培大苗可不办理采伐许可证 采伐非林地林木和移植人工栽培绿化大苗不纳入采伐限额,可不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由业主在采伐前向当地林业站报备,并在当地村委会公示。

2.4 重点生态区位内的人工用材林实行有条件皆伐 对落在重点生态区位内的人工用材林,小班坡度在35°以下(不含35°)的允许皆伐,但在申请林木采伐前林地所有权者必须与县政府签订伐后采伐迹地更新协议,伐后采伐迹地统一由县林业局(或县林业局设立的专门机构)负责采取不炼山种植阔叶树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恢复森林,造林更新费用列入财政预算。林木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并列入生态公益林,财政按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30%~40%支付给林权所有者林地使用费。

2.5 上规模的森林经营组织依照森林经营方案组织林木采伐 大力发展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多类型的林业合作社,支持发展股份制合作林场和家庭林场;鼓励有实力的骨干合作组织采取“合作社+林农”模式和林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林农”模式或采取“公司+合作社+林农”模式开展合作经营,推动商品林经营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规模在667hm2以上的森林经营组织,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符合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并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可按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林木采伐;小班森林经营类型调整需经原批准机关同意方可生效。

2.6 自留山林木实行农民自主采伐 自留山林木采伐不受年龄限制,采伐指标予以优先安排;属天然起源林分可实行3hm2以下(含3hm2)的小面积皆伐。

2.7 简化林木采伐伐区调查设计内容和审批程序 伐区调查设计改为伐区调查,取消伐区设计相关内容,伐区木材生产及迹地更新等设计实行市场化管理;精简伐区调查因子,减少伐区调查工作量。建立和完善零星集体林林木采伐指标分配办法,梳理整合林木采伐审批环节,对不同的森林类型、采伐类型方式采取不同的采伐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森林经营成本。

2.8 搭建林木产权流转平台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搭建林木产权流转平台,扶持林农林木采伐权转让,推进林业产权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提倡林产加工企业、林农以及社会各方通过承包、租赁、转让等形式参与流转,引导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转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实施步骤

试点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实施范围包括县境内从事林木采伐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试点工作分5个阶段实施:

3.1 试点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拟定试点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宣传动员。成立林木采伐改革试点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3.2 制度建设阶段 主要任务是研究建立林木采伐新机制。在深入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试点工作要求,认真研究设计,制定新的林木采伐技术规范、管理办法及其配套制度。

3.3 试验运行阶段 主要任务是试行新的林木采伐制度,总结改进。结合年度工作,按照新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规定运行,并对运行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为面上试点做准备。

3.4 全面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是全面实施新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按照新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规定,全面开展目标设定与责任落实、实施与推进、跟踪与分析、考评与结果运用等管理的各项工作。

3.5 总结改进阶段 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总结林木采伐改革试点情况。深入分析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与措施,进一步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保障试点工作任务全面顺利完成。

4 保障措施

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改革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行政措施加以保障。

4.1 落实领导责任 成立以县(市、区)林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办公室、林政、森林资源、林业规划等股室领导为成员的林木采伐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握工作方向,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4.2 健全工作机制 林木采伐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研究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调查研究、重要问题攻关、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重点负责研究确定林木采伐管理机制、管理办法、技术规范及评估细则制定。根据试点工作需要,抽调3~5名精干工作人员,从事试点日常工作。

4.3 强化督促落实 建立定期检查与督办制度,在定期自查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与督办工作,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及时提醒和督促试点有关单位按计划、按步骤推进试点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跟踪了解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办法,切实保障试点工作的顺利完成。

4.4 加强宣传培训 加强试点工作宣传,多方式、多渠道介绍林木采伐政策、试点工作进展和成效,增进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对林木采伐改革试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拓宽干部群众参与试点工作的渠道,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积极回应干部群众关注的问题,做好正面宣传引导,增强干部群众自觉有序参与和监督试点工作的意识。加强试点工作的学习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规范操作,扎实推进林木采伐改革试点工作。

(责编:徐焕斗)

超市商品采购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当前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经济结构以及调控政策的新常态,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就经济新常态下,对房地产经济运行特征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对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稳步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运行特征;发展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城乡居民住房需求已从生活必需品年代迈向生活品质提升转型时代,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平方米,相比1949年的8.3平方米增加了30.7平方米。但随着“房住不炒”调控增速,需求放缓,融资困难,成本增加,利润下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中高速增长已成新常态,房企亟需调整经营策略,创新驱动内力,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实现提质增效。

1、目前房地产经济运行特征

1.1 投资增速放缓

据中国房地产协会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开发投资132194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持续小幅下滑。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3.9%,主要靠90-144平方米的中大户型拉动,同比增幅高达24.5%,144平方米以上住房涨幅为6.2%,但高档公寓和别墅下降12.3%;90平方米及以下住房投资下降4.7%;办公楼投资小幅上涨2.8%,商业营业用房持续下降,下滑6.7%。考虑到全国东西、南北地域经济差异较大,部分地方房地产投资下滑严重,形势不容乐观。

1.2 销售时间延长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因素、政策调控等影响,楼市低迷,业主持币观望,销售去化周期变长。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百城库存年度报告》,2019年全年,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量为60715万平方米,成交量为58107万平方米,楼市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存销比方面,2019年12月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为9.6个月,加上部分批而未建项目,房地产去库存压力较大。

1.3 置业更具理性

受电商经济及房产税调控政策呼之欲出的影响,大部分居民对房地产市场未来预期收益持观望状态,多数新开发区或城郊接合部,商业用房需求减少,售价大幅下降,住房炒作现象大幅减少,置业日趋理性,居民投资开始关注物业品质、售价、升值潜力、交通便捷、生活便利、教育条件等因素,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渐成市场主流,向“房住不炒”本位回归。

1.4 行业洗牌加剧

随着调控持续升级、房企集中度上升、融资渠道不断收紧,房企的生存压力持续加大,破产数量明显增多。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截至2019年12月20日,房企的破产数量已经达513家(2018年为458家),尤其是一些曾经规模较大的房企,如银亿股份、新光集团也进入破产的房企名单,其余一些使用信贷资金多的中小房企,因项目开发规模小,产品又不具竞争力,经营回款乏力,融资又困难重重,随时会因资金崩盘退出房地产开发领域。

1.5 调控已成常态

自2016年12月中共中央经济会议首次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定位,至2019年第四季度中共中央经济会议再次重申,其间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最近(2019年12月23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长期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着力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中央各部委也在住房保障(含城市老旧小区更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信贷投向、绿色建筑及建筑工程安全方面相繼出台措施。各省、市也密集出台“限价”“限购”等调控政策,尤其是今年3月海南省取消商品房预售实行现售制度。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手段之精,非常考验房企的经营能力。因城施策,过热必究,强力度的调控彰显政策韧性。

2、房地产发展对策

2.1精准研判市场,把控投资机会

一是寻找物业投资商机。对拟项目所在地的城市或地区,进行社会经济环境调查,详细调查土地供给、城市规划、住房政策、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等方面情况,正确研判投资机会;二是做好区位(板块)选择,深入调查拟投资区域的需求容量、现有或潜在的需求量、需求动向、各类物业的规划面积或开工面积、土地出让方式及地价、销售面积和销售单价、库存面积,预测消化周期,综合研判需求发展趋势,确定物业投资类型,选准项目切入点;三是细化投资设想,对拟购置项目用地,结合土地用途、规划指标、市政条件等,全方位进行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制订项目整体发展战略,明确项目整体定位(包括不同物业类型的产品定位、客户定位和价格定位),科学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精准判断项目可行性,适时启动土地购置储备。考虑资金价值及风险规避等,优先选择净地开发,同时做好开发时机选择。

2.2 集中优势资源,加快项目开发

2.2.1 选择优秀设计单位,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开发成本

一是因地制宜,优化物业产品。按最高最佳使用原则,在法律上允许、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可行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物业组合类型,确定最佳用途、最合适的开发规模及最优平面户型结构,规避开发缺陷与失误;二是因任授业,优化规划设计。对中小型及功能简单的项目,宜选本地有资质实力的设计单位,便于与有关项目审批单位沟通协调。对于大型复杂项目,邀请知名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方案竞标,再选取最佳设计方案后进行施工图设计),此举既可从多角度帮助做好物业精准定位,还可减少设计变更及产品同质化竞争现象;三是精准施策,减少设计浪费。大力推进限额设计、奖(节约)罚(超支)模式,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积极性,有效规避“重设计,轻经济”现象。

2.2.2 择优选聘施工单位,加快项目进度,缩短开发周期

一是“知人善任”,优中择优。对于投资大、工期长、档次高、结构复杂的项目,可实行两阶段招标,即不带报价的技术建议和最终带投标报价的技术方案招标,优选类似工程业绩多、管理水平高、技术实力强、质量安全事故少、企业信誉好的承包商进行承建;二是加强合作,靶向发力。加强组织领导,围绕投资、工期、质量安全目标,深化合同管理,及时组织施工图纸会审,主动解决施工难题,落实安全生产防范,杜绝违法“分包”、“转包”,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加强质量管理,推行绿色施工,改进施工工艺,加强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的全过程管控,防止偷工减料、以次冲好,努力提高项目质量品位档次;加强进度管控,把控关键工作与关键线路,适时调整项目总进度、单位工程、专项工程和分部分期工程进度计划,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努力缩短开发周期,减少管理成本费用支出,防范市场风险;加强成本控制,严格做好施工图预算、材料采购(甲供材)、合同价款调整、工程进度款结算、交工验收、质量保修期、违约责任及竣工结算及决算管理,层层把关,及时纠偏,精准控制工程造价。

三是遴选资金雄厚银行,确保有序推进。一是做好项目资金需求测算,科学编制融资方案,优选资金来源可靠、结构合理、融资成本低和风险小的方案;二是拓展资金筹措渠道,首先遴选一批资金实力雄厚的合作银行,确保信贷资金供应充足、贷款及时,防止因资金问题导致工期延后。在银根紧缩时期,可结合经营实际,适时引入有实力的社会股东参股经营或合作开发项目;三是加强资金管理,结合项目特点、工期、施工进度和预售(租)时间节点,统筹安排资金投入,减少资金占用成本,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营。

2.3 适时启動预售预租,规避市场风险

一是做实商品房销售“预热”功课,对中小型项目或项目所在地区竞争性不强的情况下,可在开盘前期前2-3个月,成立营销推广部,做好营销策划,加大市场宣传推广力度。对规模大、定位高或竞争性强的项目,可在项目策划阶段,选聘操盘经验丰富的房地产经纪公司介入项目策划、市场定位、租售价格确定及市场推广活动。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在“网上卖房”,通过多措并举,不断提高项目知名度;二是加快预售进度,对开发建设资金投入达到总投资25%以上的,尽快完善相关手续,及时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尽快启动预售预租,防范因政策变化而取消商品房预售风险,严控过分炒作、“捂盘惜售”,增强项目“造血”及“输血”功能,防范投资风险,减轻融资压力;三是合理确定售价(租金)水平,基于成本底线,灵活运用成本导向定价法、购买者导向定价法和竞争导向定价法及其组合的定价策略,根据市场情况综合研判,合理定价,适时开盘,不断提高销售率及销售回款,实现预期开发利润;四是及时办理项目验收入住,减少逾期交房损失,适时做好前期物业服务选聘,为物业资产提供增值保值服务,切实提升业主的满意度。有条件的房企还可组建物业服务企业,向“经营—服务”型转变,如万科物业、碧桂园物业,通过规范运营,贴心服务,既在一定层面上提升物业的品牌价值,又充分展示良好的房企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消费者。

结语:

总之,在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企业要及时关注市场需求动向和政策导向,跟踪市场分化,把控好投资经营决策,坚定信心,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创优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外部环境,不断提升物业的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晓军.新形势下我国房地产企业的战略调整方向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10).

[2]林永学.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经济竞争的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7(1).

[3]郭军聪.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简述[J].中国住宅设施,2018(10).

作者简介:

郭家国,出生于(1973.3~),男,汉族,大学本科,籍贯:云南 师宗县,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

上一篇:降雨阈值地质灾害论文范文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