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农田水利论文范文

2024-02-04

农业生产农田水利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中国水资源日益短缺,使得我国政府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达到农业节水的目标。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程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本文以南北方、东西中部、七大区域的3种区域视角,对全国、各区域农业水价改革。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水价;改革

前言: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大量消耗水资源,而在技术、工程、管理、节水意识以及水价等多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导致我国农业用水量大,用水效益低,节水潜力巨大。因此为了建立健全的农业水价机制,达到农业节水目的同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农业综合水价改革的重要性

1.1提升农业灌溉效率

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农村地区实施了水价综合改革,农田灌溉条件较之前已经有明显的改善。希望采取更科学的灌溉方式,降低部分成本,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效益。

1.2帮助解决水事纠纷问题

每年灌溉用水的时间比较集中,用量较大。在这个时间段就会出现其他行业或区域用水困难的事件,需要妥善解决此类纠纷,在矛盾尚未激化的时候就找到解决办法,确保每年的农田灌溉活动顺利进行。

1.3缓解水资源紧张带来的压力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都比较紧缺,一部分原因是水资源匮乏,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水资源的利用率过低。水价综合改革能让水资源的使用更趋于合理化,各项用水实施定额政策,严格查处非法用水案件,规范水资源的使用,调节水资源供需关系,让水资源的保护和使用工作进入可持续发展状态。

1.4有利于约束农民节约用水

水价改革就是为了让水费的收取更加合理,将水费的征收标准制定在既不會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又避免水资源浪费的范围内。因此必须综合考虑问题,将供水工程的运营成本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和实际用水情况结合在一起,制定最科学的水费收取计划。

2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

《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目标进行明确,是利用10年时间基本建立合理且健全的供水成本与节水管理的农田水利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创新,与新时代发展过程中的投融资体制相结合,建立更适合未来发展的农业水价价值;将农业用水价格达到与运行维护成本持平,推进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开展用水定额管理,通过持续性精准补贴、节水奖励机制的有效建立,鼓励农民养成节水意识;推动适合农业节水目标的技术措施,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将农业用水管理从原有的粗放式管理转变为集约化管理。《意见》中不仅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目标加以明确,也明确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于节水目的达成的作用效果。不同年份降水量差异,会使农业灌溉用水出现一定差异,而根据重庆、新疆、黑龙江等地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经典案例分析证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于农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

3实现我国农业综合水价改革的途径

3.1制定科学水价管理制度

在制定农业水价计费标准的时候,一定要存在一个梯度,不同区域的水价按照不同的标准收取,四季的水价也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计算。水费收取标准要详细,每一项收费标准都要明确地列举出来,并且将相关标准及文件分发到农民手中,明确用水需要收取水费,收费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对节约用水,年平均用水量较低的农户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奖励。

3.2采取特殊推进措施

针对水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导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无法落实的地区而言,针对改革进度超慢地区应采取特殊的推进措施,以华中等地区为代表,此区域内各地区的改革进程推进远落后于预期目标。需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分析改革进程推进缓慢的原因,采取特殊的改革政策,进一步推进改革进程。华中地区的经济水平偏低,降水量相对丰富,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过程中地方财政无法在改革中投入过多资金,也是导致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华中地区的特殊性,不仅需要加大中央财政补贴力度,也需加大考核督导力度,提升农民的节水意识,进而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程加快,尽快达到预期目标。例如我国山东省推行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政策,在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在发挥水价促进节水杠杆作用的同时,确保总体不增加农户定额内用水的水费支出,保障农户台理用水权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建立健全精准补贴机制,以水价调整为前提,补贴与承受能力挂钩,农业用水超出定额、农业水价调整未达到要求或未超出农户承受能力的不予补贴。精准补贴对象主要为在定额内用水的种植粮食作物的用水主体,包括不同规模的农民用水户、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依法设立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以及小型灌排设施和配套计量设施管护主体。补贴标准,根据定额内用水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的差额,统筹考虑农业水价调整与农户承受能力,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可以直接对工程运行维护费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也可按照运行维护成本与水价改革前终端水价的差价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具体补贴标准、程序、方式以及资金使用管理等,由各市自行确定。兑现补贴,可以在用水户认可的前提下,对维修养护主体采取按项补贴、据实报销等方式兑现补贴;也可以对各类用水户按照扩大或改善灌溉面积或用水量,在灌溉周期结束后或年终统一发放。这样的政策能够有效的践行水价综合改革目标,促进用水科学性,水价科学性。

3.3强调协调管理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完善、健全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改革过程中要建立完善改革机制、对农业用水总量进行控制,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设备,对现有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通过上述措施的合理应用,可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程有效推进,实现节水目的。改革过程中要建立多部门协调管理,重视多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加强管理力度,从而提升农业水户的节水意识,更好促进改革的落实。

3.4实现灌溉设备和计量设备的科学化

目前导致农民灌溉用水量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就是灌溉设备不够先进,农民无法准确掌握灌溉的程度,计量设备只能测量大致的用水量,很多农民缺乏科学灌溉意识,不了解农作物最佳蓄水量,盲目灌溉。分摊或按亩数收取水费的水价计量方法导致农民产生各种不满情绪,觉得多用水才划算,最终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需要政府组织科技人员走进田间,帮助农民实现科技种田,使用适合的灌溉设备,同时要引进先进的计量设备,更加准确地计算农民的用水量。

3.5进一步夯实改革基础

健全的工程体系和用水计量设施是推进改革的基础,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硬条件”。各地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为重点,大力完善灌区骨干灌排工程体系,截至2020年年底,规划内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任务目标如期实现,大型灌区和中型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提高到0.513、0.529,大中型灌区灌水周期与改造前相比平均缩短3~5天。2020年,全国新建、改建灌溉用水计量设施12.6万处,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渠首基本实现供水计量,已实施改革的区域按照管理需要配备了计量设施。部分地区探索形成一批以电折水、以油折水、计时折水等经济实用、群众普遍接受的计量方法,显著降低了管理成本。

3.6不断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各地有序推进农业水价核定和调整工作,水价形成机制逐步建立。水利部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供水成本核算,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已完成供水成本核算,为农业水价调整奠定了基础。在各级发展改革等部门的推动下,已有300多处大型灌区完成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其中240多处完成水价调整;970多处重点中型灌区完成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其中900多处完成水价调整。政府定价农田水利工程的执行水价与运行维护成本差距逐步缩小,部分已完成改革的区域水费收入加精准补贴后基本达到运行维护成本。部分地区通过改革减少了层层加价环节,提高了用水管理水平,减少了农民用水费用支出。

3.7因地制宜确定改革验收標准

因地制宜是确保改革符合实际、取得实效的关键。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理条件、种植结构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如南北方水资源条件不同,地表水灌区和井灌区工程计量要求不同,水价占大田作物与经济作物收益的比例不同等等。“十四五”期间,各地将有序开展已改革面积的验收,验收标准是对改革目标的细化,应对不同区域或工程类型分类制定标准。比如小型灌区多为群管工程,一般不属于政府定价范围,这类工程的改革重点在建立和落实工程运行维护机制上,而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的改革重点在完善工程体系、加强用水管理的基础上,要向价格机制倾斜。

结束语: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有效落实,不仅可达到节水,保护水资源的目的,对于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因此,针对改革进程超慢地区采取特殊推进措施,重视对已经获取的成果进行巩固与提升,强化协调管理,重视多渠道资源整合,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王蔷.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挑战与效应评价——基于四川省武引灌区的案例数据[J].农村经济,2020,(03):102-109.

[2]姜翔程,解小爽,孙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水利经济,2020,38(01):49-53+67+87.

[3]余根坚,郭静,王鹏,侯淑媛.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信息系统研发与应用——以德令哈市怀头他拉水库灌区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12):16-19+24.

[4]孙天合,严婷婷,罗琳.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状及其展望[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12):136-139+144.

[5]田贵良,顾少卫,韦丁,帅梦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水权交易价格形成的影响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02):66-69.

[6]冯欣.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7]赵发权.泰安市岱岳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讨[J].山东水利,2020,01:56-57.

[7]夏玉慧,王江.通辽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内蒙古水利,2020,08:77-78.

[8]齐竟辰.基于全成本法的兴凯湖灌区水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20.

农业生产农田水利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这个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我国为了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大力开展城乡经济建设,推行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在此形势下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村经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体现,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助于脱贫攻坚战的推进,为其成功提供保障,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及现代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一步的完善农业产业结构。不过,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不断改善。因此,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应对展开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理论和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通过对国外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和研究,从而提出相关对策,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机遇;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经济正在乡村振兴政策下大力实施,在农业经济迎来新机遇的同时,还改善了我国固有的乡村面貌,目的是有效提升农村居民总体生活水平,以此来构建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大力开展农业经济的同时,需做到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需求,要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发展契机,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应当大力宣传,推动相关产业积极应用农业新技术,以此来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目的是建成农业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依据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一直都比较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业发展是带动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振兴这一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将朝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方向发展。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农业迎来了发展机遇,在此进程中,仍要重视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要致力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和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完善等问题,才能把握好这一新机遇,以此来谋求更好的发展。

(二)文献评述

在科技信息化时代中,农业经济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状况,提升其生活水平,增加经济收入,就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把握机遇与时机,通过相关政策的支持提出有效措施来改善自身不足。文章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推动农业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实现国家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新的挑战,不断改善农业经济发展自身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都是构建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的关键,更是影响我国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想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农业经济是重要的工作环节,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根据查找相关书籍,搜集相关资料及数据,查阅分析国内外文献和相关资料,查找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书籍,搜集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应对策略等学术研究文献,为本次研究提供充足的参考资料,使研究开展具备理论知识的支持。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此次研究思路总体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面对这一形势应该如何应对,农村企业要如何改善自身问题与不足才能在这形势下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根据分析国外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对其进行學习,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才能提出符合我国农业经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际发展应当采取的策略,从而实现有效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村居民经济收入。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理论分析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特征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对其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其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目标和内容,于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乡村振兴改善了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而农业经济发展又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农业经济发展对农村脱贫有着积极作用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将发展重心放在农村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上,而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为其提供有效保障,从而产生积极向导作用。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问题的必要性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虽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的出现未必就是坏事,能够使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及方向更加明确,了解自身缺陷所在,从而才能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予以解决。这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及发展一直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全球经济前提下的国际竞争中,农业经济无疑是为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有效保障。所以,农业经济对于国家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现阶段相关部门和行业应当致力于解决传统农业发展弊端和问题,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使其更具科学化、规范化及合理化,从而形成新型农业发展态势,才能有效缩减城镇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农业经济发展

当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在于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方面,在此新形势下能够有效推动农业机械化建设,使我国农业经济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理念保持一致。还能够提升农村农业生产力,以此来促进农业生产技术可持续发展,从而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结构。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农业经济发展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其发展建设关乎农村经济建设,更是城乡化发展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我国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路上的工作重点。

(三)小微企业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一些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其发展前景更加良好,能够在此大环境下不断发展,对小微企业整体经济实力及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保障。

四、国外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一些发达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要从上世纪说起,开展工业化革命后,农业生产也实现了现代化农业发展,其发展模式是由机械化发展到电气化与自动化。在此基础之上,促进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以此来带动农业生产率。

(二)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的农业经济发展有一大特点,主要是由于其人口多,土地少而形成,日本自身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一直都不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体系,其农业生产规模较小。根据这些特点,日本大力开展生物技术和水利技术,人们熟知的就有普遍应用化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这些相关措施,推动农业技术现代化、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三)国外农业经济的经验与教训

很多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的探索道路上有过多次失败,从中也获取了不少经验,根据有关专家整理,主要将这些经验与教训归纳为以三点进行叙述:一是想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就要立足于自身国情,符合实际情况,才能少走弯路;二是国家要对农业经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三是在建设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应当了解其发展中每一个阶段的特性,因其在建设中必须经历起步阶段、提高劳动生产率阶段以及有机农业与石油农业相结合的阶段。

(四)国外农业经济发展的案例

日本的农业经济发展是以农户为主而形成的发展模式,其特性是体现出政府在农业经济方面的保障性作用,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农业资源合理化配置,将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

五、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在这一新形势下,相关政府部门在推行国家政策的同时,应当根据各自地区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政策,目的在于让农业成为吸引农村劳动力的一门行业,不断优化其产业体系和各项福利建设,只有具备人才资源,才能有效促进其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加强农业产业化,完善农村经济管理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当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创新工作,加强其农业产业化建设,朝着现代化、机械化农业方向发展,以此来不断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合理应用相关技术,使其生产得到有效保障,才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三)建立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

在乡村戰略的背景下,大力开展农村经济能够为其构建起完善且具备盈利性、 盲目性、开放性、平等性、自主性、竞争性的农村经济市场,从而促进其长期稳定的发展,为农村居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六、结语

(一)研究不足

下一步的研究开展应当重点对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及推广进行深入研究,关注农村居民素质培养方面的问题,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和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等事项。

(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在未来的研究中,要重视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以此优化其产业结构,还应当对农村居民个人素质问题加以重视,在科技现代化发展中,要注意生态环境的把控,使农业经济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长期稳定的发展,实现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强,杨丛丛.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9,(4):24-29.

[2]顾晖.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高职院校的机遇与发展路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20):35-36,52.

[3]牛淑娟,张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推进农业机械化[J].现代农机,2018(2):6-8.

[4]赵枫.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建设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研讨[J].黑龙江科学,2019(1):154-155.

[5]林巧莺,李子蓉.福州市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区域经济,2017(15):163-166.

农业生产农田水利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事关国计民生,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就需要不断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保障农业水利工程质量,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本文紧密围绕农业水利工程,指出其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设计质量不高、、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建后管理不到位等,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业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1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资金投入不足

现如今,资金问题是限制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因素,唯有保证资金投入充足,才能确保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下去。与此同时,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也要有必要的资金投入,完善当前管理,使工程进度与质量实现相互协调。但就目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而言,资金消耗较大,现有资金难以满足实际建设要求,对工程进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如果资金供应出现问题,依靠当前的资金投入渠道往往无法在短时间解决资金问题,如此一来,势必会影响工程项目进度,造成工期延误[1]。

1.2 设计质量不高

为提高农业水利工程设计质量 ,就要通过调查排水系统承载力,农作物用水定额测算、水量平衡分析计算、农作物种植结构分析、农民群众和企业种植用水意愿调查,做好方案比选才能做出高质量设计。目前的农业水利工程设计均为设计单位设计,虽经各级专家评审,但设计方案仍然存在缺陷,工程建设后实际供水保证率与设计供水保证率差距较大,实际供水保证率远小于设计供水保证率;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泄流水较多;排水系统泄水能力不足,灌区局部雨季常出现内涝;种植结构不合理,群众缴费积极性差。

1.3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为强化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效果,就要安排相关人员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管理,及时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合理地方加以调整,使农业水利工程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但是,由于农业水利建设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尽管一些部门聘请了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但管理人员素质却存在较大差异,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看法不一。当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一些管理人员倾向于根据自身意愿采取措施,使得问题的解决方案比较复杂,对项目综合管理人员的判断造成影响[2]。此外,因为综合素质不够,一些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掌握新知识与新技术,无法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优化创新,导致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方案陈旧,无法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1.4 建后管理不到位

目前中型以上灌区灌溉骨干工程由水利部门建设管理,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小型灌区农业水利工程由农业部门管理,所以中型以上灌区末级渠系和小型灌区计量设施安装较少,配套设施满足不了管理需求,不能实现农业水费应收尽收,收取水费金额小于水费收缴成本,严重影响管理经费的落实;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管理科技措施落后,导致管理难度逐年增大;管理制度不健全。

2 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2.1 拓宽资金引入渠道,合理分配资金资源。

在工程建设前,相关部门应针对整体工程建设做好资金预算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融资渠道规划,使资金来源多元化。同时,还要通过招标途径,把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元素引导至水利工程建设中去,招标过程中还要对工程建设所需的资金展开二次评估,使评估与招标竞争相互结合,对资金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推动农业工程建设快速发展。一般而言,工程施工环境不同,资金消耗也会不一样,甚至存在较大差异,对此,相关部门应派出人员,亲赴实地全面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對资金消耗的影响,加快资金投入模式完善,科学分配资源,保证工程建设与管理资金充足[3]。此外,还要考虑当地的财政状况,加强对社会组织与公民的鼓励,让他们注入资金,增加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来源渠道。

2.2 提高农业水利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运行要求。

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设计的优劣关系到工程效益发挥的大小,所以提高农业水利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运行要求是工程建设参与人员的重要职责。设计人员要通过调查排水系统承载力,农作物用水定额测算、水量平衡分析计算、农作物种植结构分析、农业种植交通需求分析,重视水源工程建设、排水系统建设、计量设施建设、渠道配套设施建设、生产道路建设设计;水利部门、农业部门要与设计单位密切配合,认真提供基础资料并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做好灌区内农作物种植规划,最大化发挥灌溉效益,召开群众会议,做好农民群众和企业种植用水意愿调查,明确管理办法及水费收缴标准,调整种植结构,成立用水户协会,力争得到80%以上的群众支持,为今后运行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2.3 重视管理人员培训

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必须确保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并要求管理人员不断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力度,确保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得以解决。考虑到部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相关部门就要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活动,让其掌握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动态,如有必要,还要对原有不合理的建设方案加以优化与调整,促进农业水利工程管理效果提升[5]。不仅如此,可以向管理人员讲授新型管理技术及其理论知识,拓宽其知识面,让其能够灵活运用新技术与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2.4 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后管理,保障粮食安全。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初始水权分配机制、水价合理形成机制、社会资本参与机制或群众全程参与机制、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管理单位应根据各件工程的特点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得起、管得住、能收费、效益好。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就要不断提高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对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拓宽资金引入渠道,合理分配资金资源;严格施工质量控制;重视管理人员培训等,使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杰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低碳世界,2020,10(3):2.

[2]常大玺.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8):3.

[3]张善明.浅析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山西农经,2020(15):2.

[4]韩冬凝.浅谈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南方农业,2020,14(14):2.

[5]徐立恺.农业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探析[J].2021(2014-1):188-188.

农业生产农田水利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施工活动;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我国的地域非常辽阔,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天气以及地形地势都各有差异,这些对我国农业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南方资源比较充足,而西北部地区水资源比较匮乏,同时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季节分布极其不均。要想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新建各种水利工程,而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当中,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一、农业水利工程施工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主要影响

在新建农业水利工程的时候,给当地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气候、水文以及土壤。首先,从气候的角度进行分析。在修建水利工程的时候,会对当地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水库的修建。水库修建之后,当地的空气湿度会进一步降低,影响到当地的水循环,从而导致降水量增多,但是降水区域主要是集中在水库的外围地区。其次,从水文的角度进行分析。新建水利工程当中,容易对当地的水资源造成破坏,尤其是地下水,因为大部分的水利工程在建设的时候都会使用一些化学原料,例如水泥、石灰,这些都会污染水源。同时还会降低当地自然河流或者是湖泊的自净能力,比如水库修建之后会拦截一些自然河流,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而河流当中一些有害物质就无法快速地排解出去。同时,还会影响到一些水中生物的生存,影响生物的洄游路线。最后,从土壤的角度进行分析。有些水利工程在修建过程当中,会用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对当地的土壤进行挖掘,比如说水库,而此时就会破坏当地自然的地质条件,如果不做好后期的工作,在发生暴雨的时候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同时,在施工过程当中还会造成土地盐碱,因为施工污水会直接排放在裸露的土地之下,经过阳光暴晒容易发生盐碱化。
二、降低农业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策略

(一)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在水利工程施工活动当中,不管是建筑方还是施工人员,都必须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之下,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实践活动。首先,建筑方必须要完善這方面的规章制度,根据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其次,必须要做好施工人员的教育工作,对施工人员开展环境保护方面的培训,在施工过程当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

要想水利施工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施工企业还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将环境保护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细节当中。首先,必须要完善现场的施工规章制度,禁止任何形式的环境破坏行为。例如,在建设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污水必须要达标处理之后,才能排放到自然河道当中;挖掘出来的固体垃圾,必须要做好掩埋或者是其他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在露天的环境当中。其次,应该引进一些新的施工设备。一方面是降低在施工过程当中的噪音,减少对当地植物以及其他生物的伤害;另一方面则是提高施工的效率,尽快完成施工活动,以便后期尽快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

(三)不断提高当地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在水利工程施工活动当中,提高当地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环境保护手段。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指在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施工现场的考察工作,了解当地的水文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地质条件。根据这些具体的数据来设计施工方案,同时尽量不改变当前的一些自然条件,比如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量等。其次,对于当地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也要进行维护。例如某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那么在修建水利工程之前,也需要重点做好该地区的治理工作,避免后期产生更大的环境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固然重要,但是在建设过程当中,也需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整个农业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维持社会稳定。

农业生产农田水利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我国水利发电工程的不断深入,我国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作为我国水利工程中的重点,农村基础水利工程施工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位置。水利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一方面关系到工程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工程项目款项的合理应用。文中就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脚步的加快,农村水利工程也正在逐步发展。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其不仅仅关系到农业种植、畜牧业养殖,同时也是农村减少洪涝、干旱灾害的关键。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水利工程必须先行。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关系到工程费用的控制以及工程施工进度等众多环节。施工企业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事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核心。

一、关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分析

水利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土建工程,其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应根据水利工程特点,按照工程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工程预算分解、动态资金管理以及基础管理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以促进企业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控制、减少施工浪费以及不必要的支出,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成本可分为两部分:施工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其中施工成本一般占合同总价的70%以上,所以,施工成本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加强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强化企业管理的根本。因此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水利工程成本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虽然加强了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但是多年来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使得施工企业为了迎合招标工程单位,不得不降低投标价格。因此使得施工企业的投标价格不断降低,为了保障施工企业经济利益,保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已经成为了我国水利建筑施工企业重点。

(一)水利工程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分析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而施工成本占整个企业运行成本的70%以上,因此施工成本管理是水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施工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是改变企业传统成本管理模式造成的企业经济利润降低的关键。目前水利施工企业的传统成本管理主要是采用定额方法对材料、工资、费用等进行成本控制,该模式及其具体管理办法提高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效果,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先行的传统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模式也凸显了一些弊端。而水利工程占用企业资金较多,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资金流动过程中资金的占用。另外对于企业的整体成本管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成本管理的企业管理的基础,有效的施工过程成本管理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的最佳突进。企业可以通过责任分工、成本管理体制的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等手段促进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从多方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关于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实施中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中财务部门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部门通过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平衡调度资金以及建立各项辅助记录,配合施工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成本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并及时反馈到决策部门,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项目成本的偏差。财务部门的重要管理职能是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要赋予财务部门相当的责、权、利,用来监督、执行及奖励成本控制中的各个相关人员。

财务部门的管理能力对于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能力提升。另外可以通过成本管理的过程提高企业各部门的综合能力。因此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不仅仅可以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三)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水利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稳定发展。施工企业必须提高质量、减少工期、降低水利工程成本。而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点。建立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对于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成本管理是企业的发展、生存的关键。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即需要生产人员的直接控制,又需要管理人员的间接参与,是全员、全过程的,人人都要围绕成本控制的工作。因此成本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加强企业各部门管理的协调性,及配合性。同时通过计算机管理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数据传递方式,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信息反馈快。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提升,促进企业及时发现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建立水利项目工程成本核算管理系统,从项目目标值的确定,实际成本的录入,到成本核算的口径和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等都进行规范和统一,把项目工程成本核算中共性的东西形成一种模式固定下来,建立标准的基层成本核算体系。同时使项目的承包、项目的考核、项目的分配办法的制定都紧紧围绕项目核算这个中心。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促使成本核算体系的协调运转,这样不仅使成本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会带动企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增强员工降低成本的意识,通过全员的参与有效的降低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用等。通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强调施工人员的自主管理,使员工形成一种人人讲成本,人人讲效益的新观念,才是抓成本管理应该抓住的最关键的环节,从而找到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点。

结论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不仅仅是独立存在的,其需要项目工程中的各个部门配合、全员参与才能将成本控制有效的实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是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中要手段。完善的、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是健全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全员、全过程、全环节、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生命力及市场竞争力。同时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还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欣.企业成本管理实施[J].科技资讯,2006,11.

[2]赵明宇.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水利工程,2004,9.

[3]许文成.工程成本管理的实施[J].工程项目管理,2007,11.

[4]刘明鑫.水利工程实施---成本管理[J].建筑工程信息,2006,7.

[5]胡慧娟.水利工程成本管理与财务控制[J].建筑经济,2005,8.

农业生产农田水利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流动性大,生产规划也缺乏量化指标,导致事故隐患本身的隐蔽性和难预测性加大,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生产安全,很有必要。

[关键词]水利施工;安全生产;制度保障

1、水利施工中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由于水利施工企业的项目生产规划也缺乏相应的刚性、量化指标,对生产责任考核的操作性不是太强,而且投入与产出的衡量标准也不太明确,这样会导致日常管理的混乱,再加上事故隐患本身的隐蔽性和预测的困难,也有可能产生各种生产事故,因此需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保障。

1.2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保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控制水利施工风险的有力保证,也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当前存在问题

2.1工作人员素质低。水利施工安全生产,需要施工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不强,就可能直接导致发生安全事故,受各方面影响,工作实践中大部分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安全工作单纯依赖公司以及企业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缺乏经验,控制能力不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制约管理水平。

2.2项目目标不明确。建设单位大多一味追求巨大利益,而在工程相关电工设备和图纸等方面降低要求,甚至偷工减料,抢工期、赶进度,过度任务造成施工人员处于疲劳状态,加大施工安全隐患。项目的目标管理松懈,管理成本落实不到位,成本控制不到位,项目的质量管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明显缺乏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控制工程进度具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项目控制手段,承诺工期,对客户要求简单迎合。

2.3管理体制不规范。企业普遍存在项目权责不到位现象。没有完善项目的管理责任制,项目经理工作没有办法真正展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项目管理部的职能履行,使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管理科学性拥有较大差距。

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面对方方面面的问题,如安全管理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工程进度控制问题等,一旦某个环节出现不严谨都可能造成事故,所以,水利施工需要企业提升管理工作能力,建立生产体系,提高竞争能力。

3.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监督以及政府管理,工程的质量关系到监督执行工程,特别需要加强政府职能作用,要加大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加大监督设计以及勘察单位力度,严格监督工程的质量。要求施工企业改变传统观念,建立较为严格的质量体系。另外,水利工程中电力工程是重要部分,需要在现场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建议编制作业计划书并加强施工人员教育,安全管理结构要专管成线、群管成网以满足工程需要。

3.2强化成本管理。水利工程成本控制,重点是设备和材料以及技术三个层面,这几个因素都决定了建设方向。因此编制投标预算是否合理对于施工单位而言非常重要,确保预算准确,并依据预算确定成本和投标市场报价,确保在竞争单位中占据优势。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投入资金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把握各个环节造价,维持整个项目造价处于施工单位的承受范围,要以国家预算为依据,科学编制企业施工成本计划,确保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3.3消除工程中的安全隐患一方面部分施工设备不够精良,容易造成水利事故。另一方面是图纸不精细。另外,电力工程的施工是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核心,要求施工队伍文明施工,保证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做到安全管理的协调统一。

4、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制度措施

4.1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形式有:会议技术交底、书面技术交底、现场技术交底。项目部组织会议技术交底,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向全体技术人员及班组长进行交底,讲清该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功能作用及其与其他工程的相互关系和注意事项等;书面技术交底有工程科对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方法、措施、注意事项读对技术人员进行详细交底;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现场交底。技术交底,树立全员质量意识,达到全面质量管理。

4.2建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对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根据情节轻重向有关部门逐级上报,并做到“三不放过”,即质量问题不查清不放过,质量问题没得到整改不放过,质量事故责任人教育不到不放过。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换”。“五不施工”是指:未做到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不施工,测量桩和资料未经交换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不施工,上道工序不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不施工。“三不交换”是指:无自检记录不交换,未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换,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换。

4.3隐蔽工程施工检查签证制度。凡属隐蔽工程要建立检查签证制度,首先由班组、队、质检科逐级进行自检,并签字;自检合格后方可报监理工程师联合验收,并签字确认;只有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4建立严格的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现场验收制度。对采购进场的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要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要由质检工程师组织进行验收,参加验收的人员包括质量、技术、物资部门的有关人员。对于地方材料(砂、石料)的选择,我们还会同监理单位联合经过多方对比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可使用的料场。

4.5建立原材料采购制度。对施工中所使用到的原材料要实行采购制度,工程原材料使用部位、规格、数量、时间;质量标准;运输和交货时间;质量鉴定和检查方法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按采购文件对采购数量、价格负责。

4.6建立严格的施工资料管理制度。4.6.1建立施工过程质量检测制度。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按三级进行,即“跟踪检测”“复核”和“抽检”。4.6.2对各项工序实行严格的“三检”制度。“三检”即初检、复检、终检,为了确保各道工序的工程质量,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程序如下:施工班组自检→施工队复检→项目专职质检员终检→监理验收→下道工序施工。4.6.3实行质量奖罚制度。对各项施工分别制定了相的检查评定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及时出台了《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分别就基础开挖、钢筋制安、模板安装及预埋件、混凝土拌和、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外观、混凝土缺陷修复、模板拆除、物料现场的摆放、防止模板上浮的硬性措施、混凝土熟料的浪费控制、安全用电、机械安全、人身安全、与业主监理的配合等做了详细规定,并责任到人。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任组长,质检、施工、安全等部门人员为成员的检查小组,对参加施工的班组进行检查评比,并总结经验。项目部每次将评比结果及时发出《检查通报》并让各施工班组签字,奖罚分明,极大地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也营造了各班组之间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5、结语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设的核心,其安全管理更是施工管理的关键所在。只有将施工过程中的每个质量环节都进行把控,做好施工质量管控、质量标准管控、质量监督检查管控等,才能最终达到项目整体的质量过关,才能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充分发挥利国利民的作用。

上一篇:学校德育工作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孔位特征机械制造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