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之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2023-09-23

城市文化之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旧街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滨水更新策略的研究是为了探索旧街地域文化传承与乡村滨水景观发展之间的共生模式。[1]因此,乡村滨水景观的有机更新设计,是基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的政策背景,以乡村地区三庙河为设计对象,探索三庙河沿河景观发展新模式,建立新时期的乡村滨水景观,保护自然山水资源,重塑文化空间活力,总结归纳出在保证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的同时,探索乡村更新进程中保护和营造旧城区活力的新途径。

关键词:地域文化 、乡村、滨水景观

专题:建筑科学与工程

第一节研究背景

1.1政策背景

1.1.1国家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中,其中一条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乃生态文明之内涵,可见生态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必不可少的。

1.1.2新洲区层面

新洲区区政协2号建议案《关于打造红色旅游线路绿化景观示范带的建议》指出:“要因地制宜,做好规划设计,加大红色旅游线绿化景观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支持力度......”

建议案还提出:“......确保景观效果,全面提升红色旅游线景观示范带整体效果和品质,打造鄂东乃至全省集绿色生态、红色遗迹、历史文化和乡村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品牌线路。”这为乡村振兴和地域文化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地理上也有益于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1.2 中国乡村景观改造的问题

1.2.1景观布局的缺陷

由于我国乡村建设发展较晚,景观规划不充分的问题在很多建设中普遍存在,盲目进行的新农村建设让乡村形态经受着不正常的开发,严重破坏了乡村景观的生态格局。由于保护修复不合理,硬质路面面积不断扩大,景观绿化比例急剧下降,破坏了村庄原本的生态系统。[2]大部分乡村景观改造过于敷衍、肤浅,没有充分考虑景观资源配置、村民出行便利性的问题。内部景观也往往采用简单的绿化处理,过于草率和敷衍,无法提高景观的使用效果村落现有的资源特色也被掩埋。

1.2.2乡土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淡化

在村庄建设过程中,建设速度的过分注重,形式的单调统一,都使得景观细节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被摒弃了。城市设计中对高效率理念的过度照搬,造成了农村建设日益趋同的问题。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以及现代化,也对乡村地域的文化景观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全球化文化的普及导致城市和乡村的景观趋于一致,传统文化特色日渐式微,乡村地域文化的传承和景观的保护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二节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展现

2.1地域文化的概念及意义

地域文化,就是在一定的地域条件下,由该地域的社会组织结构、经济状态、宗教信仰、传统民俗等决定,在历史上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并在该区域不断的发展进程中遗传与积淀下来。[3]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和知识体系的背景差异下,展现出来的就是地域文化景观,是历史活动的记录、文化传承的载体。

研究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意义是改变传统村落在单方面追求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由于无规划的建设导致传统文化逐渐流失的状况。有利于发掘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优秀的乡村独特地域文化,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提升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有条不紊地指挥引导乡村地域景观的的规划建设,对中国传统文脉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特殊的指导意见。

2.2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表达方式

2.2.1开展地域文化的发展与研究

(1)地域文化的类型

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世代相传,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之久。传统地域文化按地域、地理和自然气候等因素,可分为关东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京文化、三秦文化、淮河流域文化、巴蜀文化、荆湘文化、岭南文化等等,中国是一个地域文化多元化的综合体,不同的地域文化在不同的地域存在、互不排斥,并彼此间相互借鉴地域性文化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独特的表现力,可以充分利用地域元素并将其应用到景观设计中,弘扬地域文化并不是固步自封,摒弃外来文化,而是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利因素,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地域文化。[4]

(2)地域文化的表达

地域文化的表达手法有原样保留、情景再现、抽象要素等,经过多样化的表达手法,使得乡村景观处理得更加丰富。

原样保留,一种保留历史原有形态的表达手法,通过保留历史元素来加强人们对地域文化的感知程度;情景再现,运用科技手段和建筑手法将历史事件场景再表达,根据史料记载来高度还原、修复、重建乡村景观风貌,使人们更加具有代入感和体验感,更快速地感知地域文化和历史信息;抽象要素,整理地域文化构成要素,提取最具有特色的部分进行重组创作,使复杂景观识变从宜。

(3)地域文化的修正与继承

一个地区的传统民俗习惯及生活生产模式决定了地域文化的形态,首先需要对地域文化保留,保留强调对历史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传统予以保留和恢复,以再现地域传统风貌特色,在对乡村文化进行有效利用的同时,需要结合与时俱进的原则,对原有的不足进行修正和改进,在继承和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发扬地域文化的特色。[5]

2.2.2景观节点的文化性改造

(1)地域文化的保护

全球性文化和周边地域性文化在演变过程中不断侵蚀本土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叠合着不同时代的烙印,是不同时代记忆的载体。

但是随着乡村生活的发展变迁,居民容易擅自维修、加建和拆除建筑导致与乡村传统风貌不相协调。面临此状况,地域文化保护的首要任务就是不失真地保护具有历史价值且风貌较好的居民建筑与庭院村落,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风貌,打造独树一帜的文化体验感。建筑群保留乡土气息和乡村风貌,塑造区别其他乡村的具有地域文化的体验感。保村建筑布局形态,留存建筑肌理的延续性与适应性,尽量使用当地穿透材料和建造工艺,有利于乡土性和地域特色的保存。

(2)地域文化的提取与利用

早期的文化延续都是用符号得以实现,在当代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常运用提取、抽象等方法对原有符号进行处理。地域文化继承文化符号运用新技术、新理论对场地进行再现式的营造,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展现传统村落的内在文化逻辑。

传统建筑符号加以提取和整理,即使新建建筑也不会产生历史隔阂感,有助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延续。乡村绿地系统的设计要把握好设计的地域性,运用乡土树种,使植物以自然的生长状态存在于乡村绿地景观之中。标志性景观应提炼当地的景观特色,将其用在节点的营造中,使每个节点具有地域独特性,提高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3)地域文化的整合

地域文化涵盖了当地的传统民俗特色和日常行为生活方式,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当地特有的模式。基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对人居环境、社会制度进行有效地梳理融合,才能使地域文化发挥当地本土特色,依托于居民的日常生活才能避免地域文化区域重复或脱离历史脉络。

第三节  实例研究

3.1规划对象概况

旧街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大广高速(G45)以东、沙河以南,县道033穿越其间;所谓 “一河两岸景观”系指三庙河局部河段,即向北汇入邻近境内沙河;以花朝大桥(X033)与东环大桥(033县道)两桥之间再外扩150米的局部三庙河道空间,即两岸河道景观为承载界面展开。

3.2现状问题

3.2.1景观形态现状问题

1.两岸边的视觉形态较为杂乱;即现有临水房屋立面较为单一,缺乏环境特色;

2.河道内线杆散落其间,线网凌乱,影响观景体验;

3.河面景观单一,缺失层次,人工痕迹较重,建筑与河道形成约1/4的高宽比,较为空旷失去了围合感;

4.建筑质量较好,但是群体立面缺失变化和韵律,亲水缺乏过度。

3.2.2 文化表达现状问题

1.文化形态尚未形成

新洲旧街虽然有问津文化、花朝文化、感恩文化、红色文化、耕读文化、茶文化、山水文化等丰富的文化类型,但空间落位上呈散点分布,未得到系统地梳理,未形成完善的文化结构。

2.文化元素联系较弱

新洲旧街虽依据文化类型打造了相关特色景点,但文化与景观的实际联系较弱,文化元素并未完全贯穿于景点之中,景点也不能良好地反映文化特点,未形成文景融合的独特标志。

3.文化品牌效应不强

新洲旧街的文化品牌及相关产业主要面向武汉本地及周边城市人群,品牌效应不强,影响范围有限,受众人群较少,从而得到的經济效益有限,通过文旅产业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难度。

3.3旧街文化类型分析

3.3.1主导文化

①《问津文化》

武汉新洲曾留下“孔子周游列国,使子路问津”的千古佳话,问津书院已有2000多年历史;问津文化所倡导的“诚实、守信、忠诚、宽恕、仁爱、勇敢、担当”等美德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民俗文化--花朝节》

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花朝节,起源于南宋淳熙年间的庆福寺(又称大庙),时间为农历二月十四至十六,迄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是鄂东一带最大的民间赶集大会,被列为湖北省、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3.3.2 从属文化

①感恩文化

旧街流传着“行孝的儿媳妇”、“谢裁缝割肉救娘”等故事,报恩禅寺受人们敬仰,旧街人民孝敬长辈、懂得感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红色文化

新洲红色旅游公路连接贯通问津书院、道观河、将军山等多处红色遗迹和绿色生态、禅宗文化旅游景点景区,惠及整个东部地区人民群众。

③耕读文化

耕田可以低头看见的是生活,长期生活于此的旧街居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开山拓荒,打造出宜居的生活环境给予村庄独一无二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耕读文化。[6]

④茶文化

旧街茶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茶业品种多样,品牌特色鲜明,以刀楼寨白茶、通禅茶、城楼寨茶等为代表的特色产品多次获奖,深受消费者好评。

⑤山水文化

新洲旧街有五云山、烽火山、大雾山等山峦;少潭河、孔子河、道观河水库、三庙河等淙淙流水,山青水秀,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文化。

3.4以文化为重点的规划对策

3.4.1 构建系统文化体系

旧街文化发展片区分为四个片区,将地域文化与滨水景观相融合,自南至北以花朝文化、问津文化、生态农耕文化、感恩文化构建文化体系,打造以地域文化为重点的特色乡村滨水景观。

①花朝文化片区

位于花朝大桥、半边街沿岸,打造以花朝文化景观为依托,结合花朝节传统活动,配置商业设施,活力花朝文化片区。

②问津文化片区

位于问津广场附近,以幽静宜人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借助已有的问津文化建设为基础,打造具有底蕴的问津文化片区。

③生态农耕文化片区

位于武玫路边,以现有田园景观为依托,结合农耕文化,配置服务设施,塑造以农业景观与体验为一体的休闲片区。

④感恩文化片区

位于庆福禅寺附近,以现状感恩文化建筑为依托,打造历史及文化为一体的沉淀历史旅游板块。

3.4.2 加强文化节点的联系

充分提炼文化元素,对文化进行全方位解读,结合旧街当地文化特色对景观进行针对性设计与改造,融情于景,无论是在整体把握还是细节处理等方面都突出文化独有的标志。

游憩规划节点:大节点分为:问津文化广场、花海、标志塔亲水桥、水上戏台以及茶文化村,小节点分为:儿童活动中心、湿地净化基地,水上田园、湿地浮岛、滚水坝改造、三庙河探源,相互关联,交相映衬,营造出一片人与自然滨水和谐相处的画面感。

3.4.3植入文化表达

东文化:东岸花朝文化街区、茶文化村和感恩文化

西生态:西岸湿地净化研学区、湿地农耕展示区和生态探源区

游憩交通规划体系:泛舟三庙河,穿越时空零距离亲近清澈河中快乐的鱼群与生机盎然湿地植被。

3.4推广品牌效应策略

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文化产业必须走出传统经营模式,迅速适应网络经济大潮的发展繁荣,才能在危局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广播性、高效率和低成本优势,把潜力巨大的文化产品供方市场加以整合并与需求力日渐旺盛的买方市场精准对接,走出一条运用\"互联网+地域文化\"產业发展的新路径。

提升文化品质、增加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由内而外对文化品牌进行包装升级,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通过文旅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旧街其他产业的全面发展,旧街未来还需找准定位、提升高度,结合实际、扬长避短,利用互联网时代将优势最大化、效益最强化。

结语:

乡村是人类历史上最基本的生活形态,漫长的地域文化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景观,是乡村最珍贵的文化景观遗产。随着全球化进程,传统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问题。本文从地域文化保护发展为切入点,综合地域文化的内涵研究、景观设计的研究,以湖北省新洲区旧街街道一河两岸景观改造项目为基石,从景观设计细部分析入手发现乡村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景观设计手法解决问题,旨在使乡村文化健康和谐有序的发展。

参考资料

[1]肖莹颖;毕操,基于湖北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有机更新探究——以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榨房村为例,,现代园艺,2021,94-96,94-96

[2]刘凤娇,基于“三重生态”下的乡村景观改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undefined

[3]支怡恬.基于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02)

[4] 刘杰.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表达研究【D】.西南大学.2014(10)

[5] 郭栋桦.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传承保护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03)

[6] 洪清萍.乡村振兴背景下耕读文化创新性景观设计研究——以景德镇市进坑村为例【J】.美与时代(上).2021(11):78-80

城市文化之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目前,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伴随着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被人们渐渐的重视起来,它不但决定了城市生态环境能否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空间的需求,而且还决定了整个城市空间内的园林景观能否满足居民精神生活需求,所以我们要通过相应的解决方案来确保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质量可以满足现代城市规划要求,还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阶段存在的不足与弊端。

阐述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阶段所容易出的问题

1.增强创新性

城市园风景园林已成为一个城市向外界展示自身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标志,其关系到整个城市给予外界的第一印象,所以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阶段必须要融入城市文化底蕴及风土人情特色,这也意味着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性。但事实上,由于现代城市规划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发生很大变化,很多设计人员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阶段模仿或完全套用其他城市的设计,导致部分城市风景园林在设计阶段严重缺乏创新性、个性化,这也是导致部分城市风景园林景观导致游客观赏疲劳的根本原因。

2. 加强设计理念

现阶段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领域设计人员设计理论滞后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其主要体现在部分设计人员在风景园林设计方案中套用或仿照其他现有设计方案,这不仅体现在当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缺乏先进的设计理念与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也揭示出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缺乏创新。现阶段我们在游览部分城市风景园林景观中会有一种“千律一篇”的感觉,其主要体现在部分设计单位为了提高设计效率而套用其他现有设计,导致国内在一段时间内开始盛行套用国内外城市风景园林景观的现象。

3.档次有待提高

现阶段部分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过于注重其档次规模,虽然部分城市风景园林在外观上的豪规模给人一种视觉震撼,但这也意味着政府财政需要投入巨资来支撑城市风景园林建设,这也是导致部分区域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的根本原因。现代大部分设计人员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阶段都盲目的追求档次,再加上城市风景园林决策者在审查设计方案时怀着较高的姿态,所以导致部分城市风景园林在建成后会发现很多不合理的部分,而设计人员抱有的高投入、高产出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城市风景园林的健康发展。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阶段的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人员要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园林建设有一个准确认识,要通过融合绿色设计理念来确保城市园林设计可以体现出低碳、环保的特点,这样才能确保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同时也对提升城市在全社会上的形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管理制度体系,只有充分发挥出政府对于风景园林设计单位的统筹安排及监督管理作用,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合规性。

2.提高设计人员业务能力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知识素养决定了工程能否满足社会要求,所以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加强相关人员的专项培训工作来提高其业务能力,确保所有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专项培训来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再者,作为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单位来说其应广泛采纳意见,这是因为城市居民作为整个城市的主导者,其对于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总是具有一些独特的见解,所以设计人员应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社会各领域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给出的建议,这对进一步提高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质量及内涵有着重要作用。

3.注重城市风景园林的创新设计

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缺乏创新性则无法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所以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其在设计工作中首先要考虑将城市文化、传统风情以及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整个城市风景园林在使用中可以发挥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可以使风景园林成为整个城市中最闪耀的一道亮丽景观。设计人员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对各种绿化指标进行仔细计算,以便于其可以通过合理化绿化覆盖面积、立体绿量以及植物选择来营造一个高品质的城市生态系统,并且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整个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城市风景园林周围建筑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利用植被与建筑特点来充分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并且要在设计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以便于人们通过城市风景园林可以感受到现代城市居住环境的优雅品质。

4.树立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各领域在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战略目标,所以对于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人员来说其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仅要确保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要遵循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高度注重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确保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可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际要求,这也关系到城市风景园林建设质量能否满足国家相关现行技术标准的各项要求,所以要求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结束语

现阶段城市风景园林建设正在不断向着大规模、复杂化以及科技化方向迈进,设计单位编制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决定了其能否为广大城市居民营造一个健康空间,所以要求设计人员必须要不断汲取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以便于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可以满足现代城市规划的整体要求。

(作者单位:滕州市宏环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城市文化之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从城市公共艺术的普遍性入手,结合西安城市文化背景及西安地铁建设的具体情况,研究西安地铁公共艺术在功能、形式、设计上的问题。系统分析其文化特质、设计理念与定位、现代性与乘客接受机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可行性展望。

[关键词]文化特质 西安地铁 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对于“城市交通主动脉”地铁系统来说,既是服务于轨道交通运输管理的需要,也是展示城市的历史文明、文化个性、地域特色和城市形象的需要。因此,地铁公共艺术具有形式多样的艺术特色与内涵丰富的综合功能。地铁公共艺术是城市文明的标志,能体现城市人文内涵与精神特性,集中显示城市精神,表现人文历史、地域风格特征等丰富的内涵。对城市文化特色的发掘及科学合理的艺术表现,已成为地铁交通深化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只有把城市自身文化特色体现在地铁空间中,并结合巧妙的构思与适当的表现,才能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有利于城市长远发展的特色化城市地铁。西安地铁项目历经20年筹备,于2006年9月获得国家批准并正式开工,作为展示历史名城文化风貌和性格魅力的窗口,同样面临着对城市文化和特色的发掘与科学表现问题。影响西安城市发展的城市历史基因就是三千年来逐渐积累和形成的历史文化遗产。西安的悠久历史铸就西安独特的历史文脉并影响着经济发展,规约着西安城市发展的轨迹。西安地铁在我国和世界地铁建设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决定了其地铁系统所有公共艺术展示与视觉设计都应该与之相适应。

西安地铁建设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交通问题的同时,必须充分运用视觉元素和艺术语言创造性地营造西安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形象。今天,以文物为代表的西安历史文化在对外展出和文化交流中,已经逐步成为西安乃至陕西“对外政治、文化、贸易以及宣传的重要窗口”,“成为推介陕西的一张特别的‘名片’”。

一、地铁公共艺术阐释

地铁公共艺术属于城市地铁建设的一部分,服务地铁小环境,服从于城市大环境,始终以城市为平台,以地铁为对象,研究城市地铁运营空间的特殊性和功能性,解决人在地铁特殊环境中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满足和实现地铁特殊环境的功能需要,同时地铁公共艺术通常都带有地域性色彩,反映和展示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特色。地铁公共艺术的实施过程是用艺术的手段从事地铁环境建设,使艺术与周围环境融合的行为过程,最大特点就是其永远无法脱离与地铁这一公共空间的伴生关系。在地铁系统中,公共艺术应包括各类标识、标牌、图示或系列标志设计、悬挂与展示等;为达到对于客流进行说服与引导,实现地铁运输的安全与便捷,准确有效管理的视觉符号以及地铁站台和运行车厢的环境艺术氛围设计、时间或空间的纯艺术品展示、广告艺术设计的发布与展示等;通过视觉艺术的文化特性,营造人与空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施和装置。其存在形式依赖于地铁空间,满足地铁功能需要,迎合乘客审美需求;同时装饰美化地铁空间,促进地铁功能实现,影响提升乘客审美水平,宣传推广城市形象。地铁公共艺术将艺术创作与公共场所中的实用要求相互结合,表现在分布于不同地铁公共空间的公共设施中,形成现代设计“视觉的、环境的、产品的”三位一体的造型。作为一种表现的形式,“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地铁公共艺术品及其相关环境因素(地铁公共艺术作品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的建立,注重作品自身的完整性,更注重整个体系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因而地铁公共艺术要求突出地铁空间的地域特征,突显地铁公共艺术的文化主题,提升地铁空间物质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品质,增强公共艺术作品的可解读性。

二、西安地铁公共艺术的文化特质

提及城市公共艺术,有些城市,不管大小,都一律修广场,建草坪,绘壁画,塑雕塑……一些主题含糊,立意相近,风格形式大同小异的城市公共艺术,已经偏离了塑造城市性格与展示城市魅力本来的意义,可谓“千城一面”。城市建设的趋同化消解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城市的历史个性也被无情地掩埋于城市现代化的浪潮中。如此状况,不仅会造成新的形式雷同和资源浪费,而且会对已经崛起的,以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基本生产要素的旅游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作为城市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西安地铁以其得天独厚的交流性和展示性,成为展示西安城市形象魅力窗口和宣扬西安城市个性的重要媒介,担负起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独特文化形象,维护城市特殊竞争力的重任。因此历史文化主题与西安地铁公共艺术的结合顺应了西安市政府长远的“复兴唐城计划”,于城市发展来看是一种必然。近年来,由西安政府组织和筹办的位于西安明城墙南门广场的“西安仿古迎宾入城仪式”先后接待了克林顿等数十位国家元首、国际友人,成为西安大型、高级别涉外接待的重要活动,成为古城西安涉外礼仪的象征。这种以地域性文化特色为依托的公共艺术活动已经成为西安面向世界的一大品牌。证明了以历史文化代表西安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社会认知度,可见历史文化主题的公共艺术在西安市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公共艺术不仅是为公共场所塑造的装饰,更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性质。作为处于协调人工环境与人文生态关系重要位置的一种综合环境与人文的手段,公共艺术与市民的生活、城市的历史与发展、区域的市政性质、环境的视觉结构都有着重要联系,实质上是都市精神生活的显现和物质生活的聚焦。地铁公共艺术架构于地铁环境空间,“反映特定的社会及文化价值取向,影响社会大众的多种艺术形式”,“兼具审美与传递时代精神的双重功能”。“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时代精神的活化石和文化发展的里程碑”。西安地铁公共艺术表现的和乘客体会到的是历史文化,是继承千百年来的历史传统。地铁空间的视觉形象应是现代化的、与国际接轨的、具有国际化大都市气度与时代气息的科技空间。换言之,就是西安地铁的公共艺术让乘客感觉到的是历史的传承,是文化在现代环境下的新的发展和延续,是源于历史的地域文化在新时期的新面貌。乘客应看到的是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视觉表现,整个空间的整体风格应具时代气息。西安地铁公共艺术的传统神韵丝毫不会影响西安地铁空间在审美特征上的时代感。

三、西安地铁公共艺术文化继承与设计理念及定位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伴随人类发展、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过去在研究,将来还将继续被研究下去。继承是为了发展,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在继承,是在新时期新形势新情况下适应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的继承,是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历史需要的继承。继承和发展目的是从精神和文化的角度深入分析和提炼精华,结合现代材料现代工艺现代技术适应现代环境现代需求以表现其文化内涵、人文意境和美学特征。针对西安地铁的公共艺术建设本文提出“传统神韵,现代演绎”的设计理念,即在西安地铁现代化的环境中,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材料手段,以适应现代环境特征需求的形式,阐释和表现传统的文化气息和神韵,营造出具有现代感的传统神韵。虽身在现代设施中却心在传统神韵内。地铁作为理想的公众出行方式,也最具典型性,最能窥见城市的文化风貌,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地铁运营的地下空间环境是城市整体空间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应从城市长远发展和历史延续的角度去思考,由城市的历史文脉出发,将城市的地域性、整体性与文化性有机融合于地铁公共空间中,保持城市个性,保证城市独特竞争力。西安地铁应以公共艺术的广泛形式将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地铁空间相结合,把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风貌体现在地铁的运营环境中,使空间装饰化,令装饰主题化,有效地利用地铁这一理想的宣传媒介,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规范地铁视觉环境。从总体上统筹规划,深入设计,协调审美性与实用性公共艺术设施,实现功能与审美的协调并举。在进一步方便乘客出行的基础上,使西安地铁成为西安历史文化的载体,使轨道交通建设同时成为历史文化推广建设,创造出基于西安地铁的兼顾审美与功能的地铁公共艺术,迎合地域文化,保持城市个性,宣传西安历史文化的特色化西安地铁,使西安地铁运营空间成为西安特有的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

设计是解决具体问题,反映宏观主旨的有效手段,应该通过巧妙的形式把来自各方的诉求综合起来,表现为“无声的引导、无言的服务”。设计在思维上表现出的“唯他”性,而非“唯我”性的核心逻辑。所谓“唯他”,就是强调设计者将其创造根植于所服务的对象之上,并将服务对象的整体利益作为主体利益的思维核心。设计的思维,不是孤立的附庸风雅,也不是对技术文明和文化符号的简单追随,更不是在纯粹艺术殿堂里抒发个人旨趣的单纯思维。设计的思维,是一种肩负社会责任的思考,是一种探讨人们如何健康生活的思维,是可贵的人文关怀。西安地铁公共艺术应从“唯他”性的逻辑入手,以关怀性的设计思维、服务性的设计理念、有针对性解决地铁于西安城市空间、人文环境、市民生活所面临的问题。

四、西安地铁公共艺术现代性与乘客接受机制

西安地铁公共艺术借助传统神韵的现代演绎使一定数量群体的乘客从心理上感受到与西安人文生态传统相适应的传统风貌,形成西安现代化地铁的文化印象,“通过视觉刺激将大脑中的记忆唤醒,与原有记忆组合、联系再充实以新的信息”。然而精神心理上的印象不能等同于生理行为上需求。尊重文化的自然生态,符合文化生态环境循环规律不能完全代表时代特征。它还应体现为对现代行为和习惯的充分重视。因此,西安地铁公共艺术在从心理上营造历史风貌的同时,还应保证地铁环境的现代化时代气息,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满足乘客群体由生理行为习惯产生的对地铁空间的认识和心理需求,兼顾历史风貌和时代气息,或者说表现历史风貌,体现时代气息。

对于地铁公共艺术受众——地铁乘客来说,在地铁站同在艺术展览馆中对艺术品的欣赏,有着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首先从心态上来看,博物馆、美术馆的艺术品欣赏者是有备而来的,带着一种期待心理,地铁中的作品往往给人以不期而遇的感觉,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从心情上来看,去艺术展览馆的人常常怀着一份悠闲、轻松的心情,展览馆就是他们的目的地,脚步的速度也基本保持在中到慢速,甚至停下脚步慢慢欣赏,地铁中的人群向各自不同的目的地行进,地铁车站不是终点,而是人们来往通过的场所,所以乘客往往带着赶路的匆忙,脚步也基本保持在中到快速之间(除了在等车的时候脚步是停止的)。所以地铁公共艺术品应针对乘客在特定场所的特定心理来创作。⑧地铁的多数运营空间处于地下,通常情况下人们对完全地下空间的评价普遍好感度不高,主要的评价是不安、不快、消沉、孤立、黑暗、缺乏吸引力、不开阔、缺乏刺激、紧张、气闷等。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曾对人在地下环境中的主观心理感觉进行了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地面环境和地下环境在人体主观心理感觉上有一个突变现象,环境条件的突变导致了人们心理上的连锁反应。地下空间的物理环境相对较差,这就使一些人认为,地下空间环境对人体心理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主要是物理环境差造成的,只要把设计标准提高,改善地下空间物理环境,这些不利的心理影响就会得到解决,由此忽视了地下空间环境对人心理产生影响的深层次原因。

地铁公共艺术的形式多样,可以借助多种感官刺激,吸引乘客,分散注意力,缓解因环境突变所造成的心理不适和地下环境物理特征引起的情绪紧张。社会化的表现主题能够引起乘客心理上的积极参与,文化性的主题形式能够引起乘客情绪上的积极思考。借助地铁公共艺术同地表环境的相互关联乘客可以轻松定位,明确自身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和行进方向。通过从功能到形式,色彩到形象的心理暗示,地铁公共艺术在营造优美场所的同时,为公众的紧张情绪寻找到心理寄托。

五、西安地铁公共艺术建设展望: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创新

无论公共艺术设计是出于何种目的,审美需求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设计任务。研究受众的审美心理就会发现,“千城一面”现象不但使地域特色消失,而且也会引起审美疲劳、心理厌倦。没有创新特色的公共艺术设计会引起“似乎在哪见过”的心理感受。不具备文化特征的公共空间只会造成视觉上的盲目和心理上的苍白。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就是特色化的创新,将某种新方式、新方向、新角度以艺术化的方式表现。艺术创新常会带来崭新的思考、崭新的观点和意想不到的结果,使公共艺术设计呈现多元化的局面。“文化性是从内容上表示空间最有效的办法”,⑩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文化属性体现着各异地域特色。将艺术创新与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在公共艺术设计中追求服务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创新,通过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创新,或称以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为手段的艺术创新,实现城市公共艺术的个性。西安地铁公共艺术设计应坚持服务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创新原则,使西安地铁特征鲜明,特色突出,使西安地铁在实现城市交通设施功能的同时成为宣传展示西安城市形象魅力的名片。

现代城市需要创建高品质的生存空间,公共艺术对整座城市而言不仅仅起“点缀”的作用。西安地铁公共艺术设计应以地铁为媒介借助艺术化、科学合理的设计表现手法,宣传展示西安历史文化风貌。将历史文化宣传与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合理选择历史文化主题,以适当的视觉刺激营造地铁闭合环境空间内部装饰和文化景观,以独特的文化气氛、良好的视觉环境和清晰明了的指示系统,在帮助乘客识别站点,区分主干道,确立自身在城市中的方位的同时,宣传文化资源,塑造城市形象。使西安地铁表现出与使用性质相适应的艺术气氛,与人文环境相和谐的文化气质,与生活前进步伐相一致的时代气息。

城市文化之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工业设计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为了研究工业设计产业空间布局特点,推动设计产业发展,我们以上海市工业设计为例,调研了162家工业设计企业的地理位置,总结上海市工业设计产业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分布效益,以供更多城市设计产业发展参考。

关键词:上海工业设计;空间分布;产业集聚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4-0100-02

1上海工业设计产业分布现状调研

1.1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设计产业包括由企业对外出售设计产品的、隶属于不以设计为主业的法人组织的非独立设计部门和独立设计机构(independent design house, IDH)或称独立设计公司。本次研究首先选取了“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两大关键词,搜索获得综合性独立设计公司和机构。再选取“交通工具”、“电子产品”、“设备仪器”、“家用电器”、“生活用品”、“家具设计”、“玩具设计”、“服装设计”八大产业相关关键词作为检索词,并在检索结果里逐一筛选,找出相关产业的设计类公司。最后,以“design”作为关键词,补充搜索外企类设计公司,最终在百度地图POI数据中筛选出上海工业设计企业162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1.2上海工业设计企业地理分布图

通过百度地图POI数据表,我们对这162家企业的地址进行了初步收集,再结合部分公司官网提供的地址信息进行了修正,最终整理出这162家上海工业设计公司的地址表格。将每一个公司以红点标识,将其地址输入到百度地图中,按照位置与上海地区地图结合,并将上海内、中、外、郊环线标出,最终我们就得到了这162家工业设计企业地理分布图(图1),并将借此进行更进一步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上海工业设计产业空间分布特征

2.1外环内双中心集聚

以环线为切分来看,本次筛选出的上海工业设计公司主要分布在外环线以内,其中,在内环区的工业设计公司有61家,中环到内环之间35家,外环到中环之间29家,三者相加共占比77.1%。同时,从图1中分布来看,这些企业在上海中心城区集聚程度最高,其次在浦东新区也有一定的聚合,形成了中心城区和浦东新区双核心的局面。

一方面,上海中心城区占据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并配套便捷的交通方式,有豐富的目标客户及相应更多的设计需求,也能提供更加完善的设备设施和服务,并具有更加浓厚的创意氛围和人才资源,这些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大批工业设计公司在此落户。另一方面,作为上海的新起之秀,浦东新区的发展势头也不容小觑。虽然没有上海传统城区的历史沉淀,但浦东新区另辟蹊径,借助近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初步完成了一批科技园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文化创意旅游区的建设,同时,在发展前期,浦东新区还有较中心城区明显租金优势和政策优势,两点结合,使得浦东新区的工业设计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并形成了另一初具规模的集聚中心。

2.2郊区方向扩散

在筛选出的162家工业设计公司中,有47家位于外环以外,其中42家在郊环线内,5家在郊环线外,并呈现出一种向外扩散的趋势,原本属于城市边缘的区域位置开始得到发展,也吸引了新兴工业设计公司的到来。在新兴城区,新的地铁交通、开发园区,强有力的人才导入计划和企业发展鼓励计划,以及更高性价比的租金,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以闵行区为例,闵行区的绝大部分地段都属于外环以外,本次调研的样本中,有13家工业设计公司就分布于此,占比约总外环外企业数的31%。闵行区位于外环与郊环之中,是上海重要的工业基地,其创意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闵行区2017年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例为50.8%。同时,截止到2017年底,闵行区已建立起5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418家。可以看到,随着交通、服务、设备以及创意氛围逐步优化,越来越多工业设计企业选择落户在闵行区。如上海意途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抓住闵行工业基地的特点和其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的时机,主打机械设备外观设计、样机加工与量产等服务,在机械设计类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总而言之,虽然内城的工业设计企业数量随远多于郊区,但伴随着新区的发展,也有部分工业设计公司开始在外环外出现,并伴随着上海的不断扩张,展现出向城市边缘地区扩散的态势。

2.3制造业毗邻

将各个公司依照主要服务领域和设计类别分类查看,上海工业设计公司分布呈现出同类产业集聚的特点。以交通工具类为例,本次筛选的样本中,有交通工具类设计公司共15家,其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和嘉定区各5家,形成了两个集群,而这两个集聚区都有汽车制造业的分布。调研发现,具有突出产业服务偏好的设计公司,更爱在此产业相关的制造业区附近分布。工业设计作为服务于制造业的产业,其发展必然会和本制造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些复杂产业行业,如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等,工业设计往往会在产品的研发阶段就介入其中,因此,针对这类复杂产业的设计公司就会选择与该产业的制造业相邻,才能更方便地进行产业的研发技术协调;另一方面,一部分工业设计企业规模有限,只专注于复杂产品的部分环节的设计开发,这时就需要在同一产业链下其他环节的设计企业共同合作,才能最终完成这个产业完整的工业设计服务链。

2.4创意园区集聚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由创意人才、中介机构和配套设施围绕创意主导产业构筑的集聚区。将上海工业设计公司与上海创意产业园区位置对比可见,上海设计公司在园区周边有明显的集聚分布状态。一方面,工业设计作为一个高创造性的行业,需要设计师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而这时一个创意氛围浓厚、历史沉淀悠久的环境,能为设计师的工作带来更多的灵感。上海的一部分创意园区是基于废弃的老厂房、老码头改造而来,有其独特的历史风格、地方特质和浓厚的艺术氛围,所以吸引了一大批设计创业公司集聚。另一方面,工业设计也是一个高知识密集度的行业,设计师需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潮流,及时为技术做出设计应用。因此,令一些上海高科技园区也受到设计公司的青睐,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张江高科技园区。

3上海工业设计产业空间分布效应分析

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分支,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在近年来不断被写入上海政府发展计划中,其企业分布逐渐合理化、有规划化,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3.1集聚效应――集聚区内产业互助发展

上海工业设计公司在外环内的集聚分布和毗邻制造业分布形成的产业集群产生了集聚效应,集聚区内的产业形成融合互助的良好发展态势。对设计公司来说,这种集群发展的分布模式,可以降低单个企业的规模,缩小设计研发成本,提升沟通效率,形成信息流、知识流、资源流和技术流,最终提高设计企业内部和集聚区的协作创新的功能。同时,通过对复杂产品设计产业链的纵向专业化分工和横向经济协作,位于集聚区的设计公司交易效率得到了提升,交易成本降低,进而促进了其企业的发展和集聚区的经济效益提升。同时,对于制造业来说,设计力量的融入帮助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于产业链上游,设计企业为其打造核心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支持;于制造业产业链下游来,创意产业的介入能帮助提升产品营销和服务,提高产业文化附加值。

3.2辐射效应――对周边地区的带动

上海工业设计企业的内集聚外扩散式分布,对其周边地区产生了辐射作用,带动着外部其他产业的发展。通过这种中心城区双核心和外部区域扩散的分布形态,工业设计企业推动了创意价值的立体式扩散和对外辐射作用。对于市场来说,这种辐射效应,将创意生产要素与市场消费要素良好互动,最终可形成“设计+科技”、“文化+旅游”、“创新+工业”和“创意+农业”等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并进一步的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居民来说,这种创意价值观的普及会形成更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生活态度、更有活力的创意生活氛围,以及更为良好的创意产品消费习惯,最终反向促进设计产业发展。

3.3从创新网络到创新城市的迈进

上海通过对创意产业、创新园区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布局调整,从逐步形成创新产业链到创新网络,并进一步向创新城市迈进。创新城市主要指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上海的工业设计企业通过在创意园区集聚、在制造业集聚,以及向往扩散形成的网络结构,将传统制造业、科研机构、高校、投资业等多行业联合,构成创新网络为上海的产业结构转型、空间结构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创意产业产生的艺术氛围,带动周边地区建立起集商业、文化、生态、服务、体验等多消费形态为一体的活动空间,并进一步与城市的商业空间、旅游景点、公共休闲区等传统空间形成互动,提升城市的整体风貌,丰富城市文化氛围,打造城市的文化形象,推动着上海向创新城市的转变。

4总结

当下的上海工业设计企业布局,已形成中心城区双核心、外城扩散、制造业集聚和创意园区集聚四大分布特点,通过空间分布上的集聚和扩散,上海工业设计产业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提供了巨大动力,但这种布局仍需要根据城市发展不断调整,才能激发工业设计产业的最大潜能。

参考文献

[1]徐菲,郑刚强.工业设计产业鏈型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设计,2018(17):36-38.

[2]秦彪..上海工业设计产业集群模式研究[J].上海经济,2017(4):48-57.

[3]徐菲,郑刚强.工业设计产业链型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设计,2018(17).

[4]方田红,曾刚.上海工业设计企业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U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

[5]何金廖,黄贤金,司月芳.产业集群的地方嵌入与全球生产网络链接一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8,v.37(07):199-211.

城市文化之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瓷器是中华文明珍贵的宝藏,具有艺术性与实用性,对人类历史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以国际广告为研究平台,选取“瓷器形象”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展现国际形势和差异,分析瓷器形象在国际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其次通过广告设计学理论,对这些实际的广告案例进行分析,浅析瓷器形象在国际广告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得出融媒体环境下国际品牌若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结论。

关键词:瓷器形象;融媒体;国际广告;应用与发展

一、融媒体环境下瓷器形象在国际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在融媒体环境下,要把瓷器形象运用到国际广告设计中,可以利用现代CG(计算机动画)技术,使国际广告制作的内容和过程有质的飞跃。同时,在瓷器形象运用到国际广告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5G网络和多种传播渠道加速国际广告传播速度,拓宽国际广告传播路径,在融媒体传播特性的支撑下展现出多种优势。

(一)多变的传统形象符号更利于表达不同的品牌诉求

人类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广告的创作遵循相同的过程,即从特定产品中提取吸引力点,然后在设计和制作国际广告时具体表达抽象的吸引力点。瓷器作为中华文明珍贵的宝藏,集手工艺品、书画艺术和造型美学于一体。瓷器形象因其形状、釉面颜色、装饰和功能这4个因素的可变和创造性组合,而表现出不同的广告吸引力,因此已广泛应用于国际广告中。瓷器形象作为中国元素的代表符号之一,经常被用作参考,在国际广告创意中充作创新元素。赋予瓷器形象以传播价值,是一种继承和创新的新方式。“马可波罗瓷砖,让世界爱上了中国瓷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芒来”,广告语言中的瓷器形象或古朴刚健,或典雅,或充满生机,或清新靓丽。瓷器形象被认为是国际广告创意的源泉之一,它借助多元化的风格表达了不同意识或情感立足点的品牌诉求。房地产广告品牌里展示了优雅的产品形象,厨房器具广告品牌里塑造了干练干净的品牌产品形象,日用品广告品牌里打造了亲和可人的产品形象等,融媒体环境下,借助瓷器形象的不同特点来传达品牌特点,更利于表达不同的品牌诉求[1]。

(二)多种媒体途径更利于提高我国的民族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与时俱进之魂。近年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多种媒体传播的途径可以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增强“中国元素”这一概念在国际广告形象中的影响力,提高民族创新意识和国家软实力。要想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就必须拥有一批具有“中国元素”的国际广告形象[2]。瓷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力量的标志之一,它必将在文化输出和国际广告形象塑造方面发挥桥头堡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各种传统媒体不断创新,新形态的媒体逐渐在我国出现,融媒体环境也随之形成,这使得国际广告在融媒体环境下有了更加广阔的传播途径,能够更快、更深入地渗透到各种媒体中,凸显了国际广告的价值。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传播融入瓷器形象的国际广告,更利于提高我国的全民创新活力,打造全民创新形式,提高民族创新意识。

(三)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更利于提高国家竞争力

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广告的创作需要考虑到该地区的民族文化特点。例如,北美流行的广告被推向中东地区,可能会引起抵制和反感,影响产品、服务和创意的持续推广。国际广告的创作应考虑到不同受众群体属性所带来的地域差异,做到国际广告传播的价值与本土文化一致。全国性、区域性、民族性广告的档次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档次和水平[3]。本土化的视觉体验可以帮助人们有意识地找到意义的“根源”。在重组和创新的过程中,各界听众可以在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中国元素的视觉符号。瓷器形象的使用具有自己的生命底线,瓷器形象的血液中蕴藏着中国元素的含义。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器物文明早在石器时代就开始传播和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元素”已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关注的焦点。如今,品牌竞争已成为经济竞争的关键因素,品牌价值的背后是当地文化的支持。因此,塑造具有中国文化价值内涵的中国元素,产生独特的民族文化视觉冲击力和民族文化的核心竞争优势,更有利于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确立中国的文化地位,提高民族竞争力。

二、融媒体环境下瓷器形象在国际广告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融媒体环境下的瓷器形象设计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國际广告传播途径也非常多。将瓷器形象应用到国际广告设计中,可以有效地丰富其传播形式、扩大传播范围、提高自身的综合价值。在国际广告设计中融入瓷器形象,首先要遵循元素设计的基本原则,其次还要综合考虑不同媒体平台的差异性,拟定国际广告的主题和立意。

以荷兰皇家代尔夫特陶瓷品牌的国际广告为例。皇家代尔夫特(Royal Delft)是一个古老的瓷器品牌,它的“国际广告设计中的瓷器形象”与中国的“青花瓷”有着深厚的渊源,它还吸收了中国瓷器的珐琅质和蓝色染色工艺等特点。该广告设计巧妙地将餐具与食物、情感和生活方式联系起来,在这个国际广告设计中,其以清新典雅的瓷器图案为背景,在背景前,有一个小巧精致的瓷茶杯,一只纤细白净的手优雅地用两根手指握住瓷茶杯,呈现出缓慢倾倒的姿态;而在瓷茶杯里,金银挂坠如瀑布般倾泻而下,格外引人注目。国际广告创作者用瓷茶具的内涵形象来表达荷兰都市生活的独特魅力和情感,用白瓷的美感和纯洁来对比茶杯中甜点的香甜可口。茶具最初被用于饮茶、娱乐和休闲生活,而在这个国际广告中,茶具却变成了一个装金银挂坠的容器。这里的瓷器形象既有原汁原味的高雅气息,又为荷兰都市生活的广告增添了几分趣味。本广告的设计师为皇家代尔夫特注入了现代怀旧、创新纯粹的设计,传承了历史文化精髓,实现了创新设计。设计师希望这一系列的作品能够在悠久的传统和现代的生活方式之间取得平衡,使我们生活得更加体面和幸福。在国际广告制作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二维绘制软件绘制瓷器纹理的背景,然后通过二维合成软件将图片与实物合成,再运用适当的色彩搭配,将广告以海报的形式传送到不同的移动媒体终端,进行广告传播,使受众与国际广告建立联系,立足本土文化,展示国际广告设计中的瓷器形象。在国际广告设计阶段,能要准确传达广告的主题和意图,遵循平面广告设计规律,充分运用技术,突出国际广告的创意风格,满足融媒体背景下国际广告的需求,营造独特的国际广告氛围和艺术氛围。

三、融媒体环境下瓷器形象在国际广告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一)交互式国际广告

在融媒体背景下,互动式国际广告开始占领国际广告市场。通过加入融媒体瓷器的形象动画,互动国际广告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路径。在融媒体环境下,瓷器形象在国际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国际广告艺术与技术实现无缝对接,通过动画艺术的可控性和虚拟性,国际广告可以更温和地植入各种融媒体中。比如可以在手机应用启动界面将 H5形式的国际广告插入其中,让用户不再条件反射地跳过广告,而是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聚焦在H5形式的国际广告上,与广告产生互动;或者将互动形式的国际广告插入地铁、公交站等交通工具的公告展板上,以流动的方式与观众时刻互动,这样既可以多途径传播企业品牌理念,又可以让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企业理念与产品功能的有效传播[4]。这类互动形式的国际广告,结合了沟通互动的理念,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从而获得较好的广告宣传效果。因此,未来国际广告设计应更注重互动理念的渗透。此外,互动式设计可以激发消费者的多重感官,将这一设计引入融媒体瓷器形象的国际广告设计中,可以在更深层次上刺激国际广告业,引领国际广告业获得新的发展。同时,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也为国际广告设计带来了更多商机。在国际广告设计期间,要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加强用戶沉浸式互动的体验感。

(二)多价与多元化

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人们对同一种瓷器形象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对瓷器形象设计的理解还需要考虑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灵活运用瓷器形象这一元素,合理地设计国际广告。因此,在未来,瓷器形象设计师将运用隐喻、符号等方法完成设计,通过这种方法,广告可以与时代背景和情感相结合、互动,通过将不同瓷器形象排列组合,可以进一步强调其设计的多价与多元化,引导大众结合当地文化背景对瓷器形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让他们在广告中体验多重意境带来的精神愉悦。

四、结语

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技术高速进步的背景下,融媒体也在快速发展。融媒体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结合,表现出了融合性、虚拟性、交互性的特点。将瓷器形象应用于国际广告设计中,对提升国际广告价值意义重大。在未来,国际品牌若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然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瓷器形象融入国际广告设计之中,可以促进国际广告设计在我国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青.传统文化在国际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大众文艺(下),2019(3):32-34.

[2] 杭间,何洁,靳埭强.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23-25.

[3] 孙珊,邵晓峰.传统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6):120-121.

[4] 马晓凡.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动画广告的交互性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下),2015(1):12-14.

作者简介:沈晗丹(1999—),女,重庆人,本科,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城市文化之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一、地域文化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1、地域文化

文化是由人类群体的存在发展凝结而成的, 包含知识、语言、文字、信仰、建筑、道德法律在内的能力与习惯的精神总和。所谓的地域文化是以一个地区的历史时间为纵轴, 以建筑景或物为载体, 以现实为表象, 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城市地域文化景观设计涵盖传统地域文化的景观研究、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等方面, 以及文化景观设计的其他各个层面。中国主流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对于城市建筑风格的形成、城市景观设计的起源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山东的齐鲁文化、四川盆地的巴蜀文化, 还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吴越文化, 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建筑、景观等。

地域文化具有以下的特征:长期性, 地域文化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时间积累, 是在人类生存发展的过程中筛选出来的文化精神。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民族的精神信仰是人类在与自然和同种族之间的斗争中沉淀下来的生活习惯与思想内涵, 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具有很强的继承性, 不会被随意更改。多样性, 不同的民族间有不同的文化, 政治、经济、人文习俗等均有不同。

2、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所谓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是指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 对于人类生活、工作、娱乐的环境进行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恢复的科学与艺术。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了不同的城市文化环境, 主要包括城市的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三个方面。

在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 几乎每一个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快速的城市化建设、盲目地追求国际化大都市, 使得各国城市在建设中抛弃了独属自己的文化特色, 城市面貌变得千篇一律。民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面临消失的挑战。中国在城市化建设中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参考当地独有的地域文化, 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合历史, 使城市景观设计更加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 充分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为人们提供更优的生活质量。

二、地域文化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

地域文化与建筑、景观文化密切相关, 不同的建筑拥有不同的文化。比如建筑是历史无声的载体, 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状态与精神面貌。它不仅是历史的诉说者, 也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地域文化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文化源泉和依据, 其本身也是对人民生活水平、艺术特色、历史人文、技术进步的综合反映。另外地域文化的重构和创新, 也促进了建筑和景观设计进行创新和变革。地域文化的可重构性、可分离以及相容性使得基于地域文化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成为可能。

地域文化对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还表现在对于现代城市特色的彰显, 以及促进现代城市记忆性和识别性的增强, 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正如苏州园林景观通过拙政园、留园等景观, 已经成为苏州城市最有力的名片。再者, 地域文化可以增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认同感、归属感, 潜移默化地形成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气质。另外地域文化对于促进吸引投资, 促进城市旅游发展, 对于经济提升反过来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又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基于地域文化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

1、顺应自然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 不仅会对景观设计的表现地域特点做出极大地贡献, 也会使景观设计中的建筑更加坚固耐用、自然植被等生存状态更加良好。地域性一方面指地理概念, 地域性景观的设计应将该地区的地貌地质、山川河流、气候和雨水的年度变化等自然环境考虑进去;另一方面地域性又是一个时间概念, 指一段历史的民族在时间纵轴上经历变更与消亡。将地域性景观文化设计与生态平衡有机结合起来, 是现代景观设计在人类于自然界永续生存的求取之道的探索, 建设生态城市、山水城市, 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永续之路。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不是化妆运动, 单纯地追求视觉效果, 而忽视了实用功能。如近些年全国各地的城市、小区在景观设计中只是一味地将国外的建筑、景观复制过来, 从而产生了如凯旋门、罗马柱、维纳斯式的雕塑等景观垃圾, 而完全与地域文化相脱节。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应该尊重自然环境、尊重地域文化, 才成设计为人们所赞赏的优秀景观设计。如美国华盛顿的一个老船坞的景观设计中, 充分地运用之前老船坞所遗留下来的废旧材料、废旧厂房、废弃设备等进行设计创造, 将一片废墟改造成了生机勃勃的休闲公园。再如苏州工业园区行政服务中心前面的公园景观设计, 就保留了在以前农村改造拆迁过程中遗留下的拱形石桥, 将其与河流、植物、造地相融合, 与周围的现代化建筑遥相呼应, 不仅没有显得不伦不类, 反而更高充分体现出苏州工业园区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2、以人为本

无论是现代城市规划建设还是景观设计本身都是对于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因此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要充分尊重当人民的生活习惯、审美情感、宗教信仰。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景观设计理论在世界上尚待完善, 但又渐渐为各国重视。相比中国, 欧美国家在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上的地域文化重视程度显然更加强烈一些。在欧洲, 千百年来形成的古老建筑与文化痕迹依旧随处可见, 每座城市都着强烈, 展示独属自己的, 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被完好的保留与保护下来。

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不能一味的只是拆除旧的, 建造新的, 而是尽量要将充满着文化内涵的景观保留。就算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和建造中, 也要充分与城市的生活习惯、历史传统等地域文化相融合。如苏州市图书馆充满了苏州传统建筑文化的象征元素, 将现代的新苏州风格建筑与古典园林天香小筑之间的关系处理的恰如其分, “分散布局, 围园建筑”的设计原则, 图书馆与周围的古香古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而苏州人民桥, 桥身两侧飞檐翘角的仿古“长廊”以及“长廊”柱子上的了对联, 将轻盈典雅的吴文化气息演绎的恰到好处。另外桥墩上充满人文气息的浮雕, 经过精雕细琢浓缩了苏州从“春秋争霸”到现代社会的生动历史长卷。

3、因地制宜

对当地的民族文化特征进行提炼, 对文化自然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拓展出适合当地环境的城市景观设计思维。如苏州北环快速路隧道作为苏州首个临河隧道,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在隧道结构设计中充分毓周围环境相融合, 并且兼顾防水设计, 另外隧道内的装饰本着安全、美观、经济的原则, 与苏州火车站以及苏州古城文化相融合。而洞门作为隧道的咽喉, 东门造型不仅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侧壁300多米长的石刻浮雕将两千多年的“吴风古韵”不仅综合表现出了时代和地方人文景观, 而且体现出了姑苏文化的特点。隧道因地制宜设计表现, 可谓是与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的一次完美融合。

四、总结

一座城有一座城的独特历史与文化传统, 城市景观设计承载着继承与保护这些文化的责任。充分发扬当地的地域文化风貌, 因地制宜地设计城市景观, 不仅会对城市的历史、民族文化变得更加深刻, 也使得城市景观作为一座城市展示自己真实面貌的窗口。基于地域文化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将体现出一个时代的景观设计理念, 并在地域文化研究上有质的飞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汹涌而来以及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现代城市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主流趋势。但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众多问题, 大量城市千城一面的现象却令人担忧, 各地城市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被删减, 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历史特色几乎被拆除殆尽。针对这一城市化发展的现状, 本文从地域文化出发, 分析阐述了地域文化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以及现代景观设计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并从中探寻基于地域文化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 借此促进现代城市以及其景观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李佳伟, 彭国华.情感体验在文化空间中的应用——以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为例[J].艺术品鉴.2017 (02) .

[2] 刘娜.探究大雁塔北广场的设计规划思路[J].现代装饰 (理论) .2012 (07) .

上一篇:民管会职责范文下一篇:政府督察专员制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