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范文

2023-11-19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范文第1篇

蒙古族的民俗学研究

摘要: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蒙古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十分广阔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文章以内蒙古地区为例对蒙古族在不同生活时期与社会发展阶段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审美趋向的研究。通过对本地区的宗教语言文化·服饰·饮食·居住·出行·节庆·礼俗·丧葬,禁忌等方面进行了民俗学研究,对传统文化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为洞察蒙古民族的风俗民情提供了一个多维的视角。

关键字:内蒙古,风俗民情 正文:

一、民族概况:

蒙古族是一个勤劳、智慧而又思想开放、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民族。蒙古族起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活动在蒙古地区的诸部分为蒙古语系和突厥语系两大部分。在突厥文史料中,称室韦为“达怛”(鞑靼)。由于蒙古部的强大,“达怛”一名逐渐又被“蒙古”所代替,“蒙古”的汉文译写始见于唐代文献称作“蒙兀”。“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大蒙古国。"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1219年西征,版图扩大到中亚地区和南俄。1271年,改蒙古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中国。1368年元朝灭亡,残余力量退居蒙古草原。明末清初。蒙古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分。清朝统一了蒙古各部,实施盟旗制度。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国建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现在的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各地,大多聚居在农村牧区,部分散居在城镇。

二、语言文化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3种(方言按地区划分为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东北部方言),蒙古文属拼音文字类型,初创于成吉思汗时代。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现行蒙古文有29个字母,其中表示元音的5个,表示辅音的24个。拼写时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行款从左向右。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戏剧、电影事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古代的蒙古族信仰萨满教,清朝在蒙古地区推广喇嘛教,实行“蒙禁”,在统治者的强制推行下蒙古族群众逐渐接受并改信了喇嘛教。

三、服饰

蒙古族的服饰是非常复杂而丰富多彩的。不仅各地形制有别,而且有年龄、婚否及盛装与常服之别。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如下: 1.首饰 :

大致可分为头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饰等五大类。头饰主要有头巾、帽子、头带、头圈、辫钳、辫套、头钗、头簪、耳环、耳坠等,多镶珠宝和银饰,显得雍容华贵。 2.蒙古袍:

在内蒙古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夏季穿单袍,春秋服装为夹袍,夹袍以棉布做成,也有以绸缎、平绒制作的,多红、黄、 深蓝色。冬袍是毛料面的羊皮袍。男袍与藏族长袍基本相似。蒙古族女袍为对襟长袍,呈长方形,比较窄小,妇女节日礼服为对襟开长袍,外边套齐肩无袖长褂。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其式样和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礼袍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盘肠"、"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行可当衣,卧可作被。 3.腰带 :

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三四米不等。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洒。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有的地区扎腰带还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未婚女子扎腰带,并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是"布斯贵浑"代替腰带的是紧身的坎肩,以此来区分未婚姑娘和已婚妇女。 4.蒙古靴子 :

蒙古人爱穿靴子,蒙古靴分分布靴、皮靴和毡靴三种,根据季节选用。布靴多用厚布或帆布制成,穿起来柔软、轻便。皮靴多用牛皮制成,结实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其式样大体分靴尖上卷、半卷和平底不卷的三种,分别适宜在沙漠、干旱草原和湿润草原上行走。毡靴用羊毛模压而成。蒙古靴做工精细考究,靴帮、靴靿上多绣制或剪贴有精美的花纹图案。 5.蒙古礼帽:

一般用精致呢料制作,是一种椭圆形的、四周有一圈宽边檐的帽子,多为黑色、棕色或灰色。帽筒前高后低,帽顶中央稍凹陷,帽筒与帽檐相接处,缀以花纹镶边。男子多戴深色礼帽,妇女们平时一般多罩头巾。头巾大约丈余长,颜色多种多样。质料有布、麻、绸、绢等。姑娘们喜欢将头巾缠在头上,然后在右侧挽一个小结,把头巾的穗头垂下来。已婚妇女们则用头巾包住头顶后,缠一圈,不留穗头。在庄重的场合还要戴上绣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花纹图案的帽子。 6.蒙古坎肩:

蒙古坎肩始于元代是蒙古长袍的一种外套。蒙古妇女穿坎肩,一般不扎腰带。坎肩无领无袖,前面无衽,后身较长,正胸横列两排纽扣或缀以带子,四周镶边,对襟上绣花。

四、饮食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崇高之意)。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 1.面食

酥油,蒙古语称"桃思",系用鲜奶加一定数量酸奶作酵母打制而成的。炒面系将青稞炒熟后用石磨碾碎的熟青稞粉,水饼是将面饼放入锅中煮熟,捞出后加酥油、奶酪、糖拌匀的食品。炒米又称“蒙古米”,是用糜子米炒制而成的脆炒米和硬炒米。水饼是将面饼放入锅中煮熟,捞出后加酥油、奶酪、糖拌匀的食品。除此还有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 2.肉食

手扒肉,主要吃法是不用筷子,用手抓食。即将牛、羊肉切成适当的小块,放入锅内加水和食盐烹煮,有的也配以佐料,开锅后即可捞出食用。风干肉,把肉切成细条,撒上盐沫,风干保存,以备春季或外出食用。灌肠,分为肉肠、血肠、面肠,肉肠灌人剁碎的羊心、肝、肺和肋部软肉,血肠灌人牛羊鲜血,面肠灌入面粉加动物油脂,煮熟后食用。全羊系蒙古族餐中之尊,将羊的四肢和头部连成整羊状,置于大盘或木板上,全羊呈爬伏状,把羊头置于佛像前的桌子上,连同全胴体一块煮熟。 3.奶食

主要有:有黄油、奶皮子、奶酪、奶豆腐、奶油、奶渣、奶糕等。奶酪也叫奶豆腐,酸奶子是将取过酥油的奶水煮熟,使水分和奶酪分开,然后再挤去水分晾干后食用。奶皮子,是将新鲜牛奶用文火熬,至泛起泡沫停火,将冷却凝结于表面的奶脂挑放晾干。奶油,通常是将鲜奶装入桶、罐等容器中发酵,搅动直至奶和油分离,撇出来的白色油脂就是奶油。把奶油放入锅中加热并慢慢搅拌,可熬炼分离出一种黄色的油脂,这就是黄油。黄油下面的沉淀物叫酥油渣。 1. 茶食

传统饮料有茶水“哈日茄”·奶茶“苏台茄”·酥油茶“希日陶斯台茄”·酸奶子·面茶“珠通茄”和奶酒。茶水,是将无杂质的水用铜质器具煮沸,然后把捣成粉状的茶放入,再放入少许食盐即可饮用。奶茶,是将在已经熬成的茶水里,放入适量的鲜奶,使茶色由红变为乳白色即可。面茶,即先将青棵面或麦面用油炒熟,再把红茶水澄清倒入,搅动就可作成。马奶酒,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除这种发酵法外,还有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另外蒙古族群众也喜欢饮用白酒。

五、居住

蒙古包是游牧民族独创的适合游牧生活的建筑杰作,"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在此之前的古代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包"等。包为圆形穹顶,由网状编壁“哈纳”(墙部)、“陶脑”(天窗)、“乌尼”(顶部竿)、门、柱、外包毡子、牛毛绳等构成。蒙古包规格的大小,其基本构造都是一样的,是由每顶包所用编壁(一般高一米五六,长2米多)的数量来决定的,如4扇、6扇、8扇、10扇、12扇、18扇、24扇等等。普通牧民一般多住6至8扇编壁的。蒙古包高2米以上,直径5米左右,立包时,先选定地点,立起支架和门,然后以木杆连起天窗和支架,使整个框架张开呈伞状,毡片覆盖其上,用毛绳加以固定。包门一般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门帘镶有民族特色的花纹。内部西面是男子坐位,东面为妇女坐位,东南放水、奶及餐具;弓箭、猎枪等狩猎式具则放在西北方向。并用织锦布或地毯覆盖,门侧放碗架、炊具、酥油桶、挤奶桶等物,包中央是锅灶,上方和两侧铺地毯或毛毯。近年来,蒙古包的结构、材料等又有新的发展。有些地区出现了钢架结构的蒙古包,包的前后加开了窗户,使采光和通风性能更好。室内还增加了床、电视机、收音机等各种现代生活用品。还有许多蒙古族群众已在草场上建定居点,住上了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房屋。

六、出行 蒙古族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蒙古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男女老幼都会骑马,放牧或外出都骑马。骆驼,蒙古语称它为"特莫",是牧民们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可骑乘、可载货。勒勒车,古称"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勒勒车轻便宜驾,适宜在草原、雪地、沼泽、沙滩上行走,可用来拉米、牛奶,搬运蒙古包和柴草等货物。行驶时可一辆辆排成长长的车队,首尾相连,如草原列车般行进在广袤的草原上,一个妇女或儿童即可驾驶七八辆至数十辆,承担全部家当的运输任务。除普通勒勒车外,蒙古族地区还有一些特制的、专用的勒勒车。如围有车棚、供人乘坐的"轿车";安装有木柜,用以贮藏粮食、肉食的"库房车";装有木槽、牛皮袋或铁桶等盛水工具的"水车"等等。近些年来,蒙古族人民,已不满足于使用这些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许多家庭都购买了摩托车、拖拉机、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生产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更加丰富多彩。

七、节庆

蒙古族人民的节庆活动主要有春节、那达慕大会、祭俄博,祭火,祭尚西(神树的意思),祭成吉思汗陵,祭苏鲁定等。

1.春节,白节,蒙古语称查干萨日(白月、正月),意为新年、春节。古代蒙古人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白节在正月初一。过白节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腊月三十晚上,全家即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长辈献哈达或磕头、敬酒、礼拜。初一清晨,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

2."那达慕",蒙古语音译,意为"娱乐"、"游艺",是蒙古族传统的节日性群众集会,起源于十三世纪初。那达慕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被称为"男儿三艺"的摔跤、赛马、射箭等传统体育比赛,但更多的却已转向体育、文艺搭台,经济、贸易唱戏的新形式上来,参加者也不再限于蒙古族内部,而成为跨民族跨地域的一个丰富多彩的民族欢庆大会。现在的那达慕一般进行3至7天。"男儿三艺"活动不需要专门的场地、特殊的器材和固定的人数,随时随地都可进行。蒙古族摔跤比赛实行单淘汰制,一跤定胜负,失败者不允许再上场。摔跤手有专用服装,比赛前,双方都有人高唱挑战歌,摔跤手入场,退场时都要模仿雄鹰的动作。蒙古族赛马一般分为赛走马和赛奔马两种。赛走马是指让马跑对侧步(即前后蹄一顺交错前进),比马的速度、耐力、稳健和美观。赛奔马是比马的速度和耐力,以先到达终点者为胜。蒙古族射箭也分静射和骑射两种。弓箭以中靶的箭数多少评定名次,静射即指站立不动拉弓而射。骑射是指选手在特制的跑道上边骑马奔驰边拉弓而射。

3.祭俄博,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的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方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边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祭俄博时,先煨桑,然后由喇嘛念经,人们乘马脱帽,口颂佛经,绕俄博三圈,向山神鞠躬叩头,祈求山神保佑一方平安,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4.祭火,是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也就是祭火神、祭灶神。普通农牧民的祭火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贵族和台吉则在腊月二十四。有个别的地方秋季祭火。 5.祭尚西(神树的意思),通常是在一棵孤独的神树下,用五颜六色的花布条把树枝装饰得特别艳丽,一位扮装的尚西老人盘膝坐在神树下,男女老少汇聚在周围拜祭尚西,并推选几名主祭人手捧哈达、美酒、奶食品,向尚西老人敬献。

6.祭成吉思汗陵,简称祭成陵。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是蒙古民族崇敬的民族英雄,蒙古民族祭祀成吉思汗的习俗,最早始于窝阔台时代,到忽必烈时代正式颁发圣旨,规定祭成吉思汗的各种祭礼,并使之日臻完善。

7.祭苏鲁定,苏鲁定是成吉思汗的军旗或军徽,蒙古民族最珍重的古代文物之一,苏鲁定是成吉思汗远征时所向披靡的旗徽,又是太平无事时的吉祥物。蒙古族在每年阴历三月十七日,都隆重举行祭苏鲁定的仪式。

八、礼俗

蒙古族是一个性格豪放,为人善良、忠厚的民族,他们有着很多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和风俗习惯。 1. 婚礼生养

蒙古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奴隶主或封建王公贵族常以纳妾为俗。一男一女结合成夫妻的婚姻形式是蒙古族群众历来的婚俗,同姓不婚。有转房制习俗,财产由幼子继承。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其过程是先男方要向女方求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的聘礼,女方陪送女儿的出嫁嫁妆,接着是娶亲,新郎穿盛装到女方家后要逐一敬酒,行跪拜礼,再就餐。次日新郎和新娘起程离去。婚礼过程要经过拜火,祭灶,拜友,婚宴,歌唱。婚礼后新娘家来人到新郎家举行认亲仪式。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抢婚或包办买卖婚姻逐渐被淘汰,男女自由恋爱、自愿结合的新婚俗已蔚然成风。在婴儿出生后7~10日内举行洗礼,在幼儿3岁时要剪胎发礼。 2. 待客

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蒙古族人见面要互致问候"赛拜努(你好)",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进入蒙古包后客人跪坐后,家庭主妇便向客人双手敬献喷香的奶茶。蒙古族在斟茶时,茶碗不能有裂纹,一定要完整无缺;倒茶时,壶嘴或勺头要向北向里,不能向南(朝门)向外, 茶不可倒得太满,也不能只倒一半;用手献茶的时候,手指不能蘸进茶里;给老人或贵客添茶的时候,要把茶碗接过来再添,不能让客人把碗拿在手里;茶和酒在未喝之前,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首先向天地、山水、火神等分别作为“德吉”敬献,之后才能开始倒茶等等。招待来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同时摆上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炒米等食品,供客人食用,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礼节。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哈达以丝绸为料,一般为白色、浅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五尺左右,宽度不等。有的绣有"云林"、"八宝"等民间花纹图案。对长辈献哈达时,献者略弯腰向前倾,双手捧过头,哈达对折起来,折缝向着长者;对平辈,双手平举递给对方;对小辈,一般将哈达搭在脖子上。敬鼻烟壶是蒙古族牧民的一种日常见面礼。鼻烟壶用玉石、象牙、水晶、玛瑙、翡翠、琥珀和陶瓷等制成。晚辈同长辈相见时,晚辈曲身鞠躬,双手捧着鼻烟壶,敬献长辈,长辈用左手接受,闻后归还。同辈相见时用右手相互交换鼻烟壶,双方闻后归还。客人告别时,全家出蒙古包欢送,祝客人一路平安,欢迎再次光临。现在的农区一般同汉族一样,炒各种菜加美酒招待客人。

九、丧葬

蒙古族有土葬、火葬、野葬、三种葬式。一般人行土葬,僧侣行火葬,牧区居民行野葬。

1.天葬是牧区盛行的一种葬式,又称野葬或弃葬。人死后,脱掉死者的旧服装,换上新衣或用白布缠裹全身,将尸体放在勒勒车上,赶车急行,尸体掉在哪里,那里就是吉祥的葬地。天葬后,死者的子孙一般49天内不剃发,不饮酒娱乐,路遇行人不寒暄,以示哀悼。

2.火葬是喇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后出现的一种葬式。为王公贵族、大喇嘛、官吏等人死后所采用。普通人死后,多数不实行火葬,只有患传染病或产妇死后,才进行火葬。火葬次日,由死者家属拣拾骨灰,有的把骨灰撒于山川、江河,有的装入坛罐中埋葬,以示永远悼念。

3.土葬是农区蒙古族普遍实行的一种葬式。蒙古族的土葬与汉族大同小异。人死后(或临终前),家人给死者更换新衣,将尸体放在木板上,用哈达罩其面,等待入殓。入殓时,尸体不能见太阳,一般在黄昏时刻,将尸体从窗户抬出去入棺。停放在院内,一般三至七天内出殡,出殡时死者的长子扛棺材大头,其余子孙抬小头,有的拉在灵车上,有的一直抬到墓地。到达坟地后,用吊绳把棺材放入墓穴。埋葬时,死者的子孙和近亲,围绕墓穴正反各转三圈,并用手抓土向墓穴撒去,然后大家一起铲土埋棺。

十、禁忌

1.宗教禁忌 忌直呼**和其他年长僧人的名字,人去世后不可再呼其名。

饮食禁忌 忌猎食怀孕和哺乳期的野生动物,不破损禽蛋,禁食奇蹄动物,忌用嘴啃肉,要用刀割。

2.生活禁忌忌端着灰盆接送客人和从人面前走动,与人交谈忌用高声或细声,妇女忌披发,忌帽子上打补丁,忌挖草皮、折树枝、践踏花草和连根拔植物,忌烧骨头和乱倒垃圾,向别人递交枪、刀时忌刀尖和枪口对着人,忌敲打餐具,忌用裂纹的碗。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

3.作客忌讳,路过蒙古包的时候,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客人进蒙古包前,要注意整装,切勿挽着袖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要把马鞭子放在门的右方,并且要立着放;进蒙古包后,进门要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边,忌坐佛龛前面,忌跷腿、伸腿和躺卧;出蒙古包后,要走原来的路线不要立即上马上车,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马上车。

4.忌蹬门槛,是蒙古族禁忌之一。到牧民家做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

5.病忌,牧民家里有重病或病危的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不待客。

6.火忌,蒙古族崇拜火,认为火神或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物,所以人们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7.水忌,也是蒙古族禁忌之一。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脏衣服或向河流中扔脏物。

8.产忌,蒙古族妇女生孩子不让外人进产房。一般要在屋檐下挂一个明显的标志。生男孩子挂弓箭,生女孩则挂红布条。 9.忌摸头,蒙古族忌讳生人用手摸小孩的头部。

10.忌打狗,到牧民家作客时,要在蒙古包附近勒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并看住狗后再下马,以免狗扑过来咬伤人。千万不能打狗、骂狗,闯入蒙古包。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范文第2篇

一、草原旅游文化发展中存在的利与弊

(一)草原旅游文化发展的有利因素

1.内蒙古大草原以其广阔无际、自然秀美带给人们独特的视觉享受,“草原旅游是指以草原生态系统为对象,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开发规划、项目选择、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空间配量、游客引导等行为,它包括开发时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各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活动行为。”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大片优质草场,是我国温带草原的主体,依托于此而发展起发达的畜牧业,跻身为全国四大牧场之一。“从东至西由草甸草原逐渐过渡至荒漠,期间亦伴有森林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大漠戈壁,草原类型丰富多样,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草原景观观赏系统。”来到草原游玩的旅游者来说,都被它的广阔无垠所吸引,内蒙古草原成为夏季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2.独特的民族风情时草原旅游文化的另一大特色。蒙古族独特的游牧方式、独特的宗教信仰与传统的祭祀活动源远流长,华美的民族服饰,精致的装修风格,精彩的歌舞演艺,以淳朴天然的“乌兰伊德”(红食,即牛羊肉为主)和“查干伊德”(白食,即奶食品为主)为特色的餐饮文化,这些都在一代代人的延续与改良中成为了现代草原旅游文化的精髓。正因为独特而传统的民族文化,悠久源远的历史,让草原旅游文化不同于华夏民族其他的旅游文化,被刻上了天然的民族性。这是草原旅游文化得到青睐并且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重要原因,蒙古民族的智慧结晶与坚忍不拔的精神毅力都融合于草原旅游文化中,向世人展现出其他旅游文化所没有的魅力与不凡。

3.内蒙古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具有发展草原旅游的区位优势。从古至今,内蒙古高原都是绝佳的交通枢纽,在古代,它是通往丝绸之路至波罗的海的重要区域,而今,它是亚欧大陆的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地跨三北(华北、中北、西北)、内连八省(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外邻两国(俄罗斯、蒙古),是距离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三大旅游市场最近的草原旅游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政策的扶持,内蒙古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日趋完善,拥有多条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国道公路和省道公路,机场建设也随之发展,而在今后几年还将陆续开通动车、高铁,这为内蒙古草原旅游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交通区位支持。

4.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可以吸收大量闲散的劳动力,解决就业压力,最终形成规模效益。依托草原文化逐渐发展起来的草原旅游文化,提炼了数代蒙古民族智慧的精华。居住在苏木嘎查这类最基层的地方的农民、牧民,其中有很多掌握着祖传下来的蒙古手工艺技术,比如缝制蒙古袍、蒙古靴,制作蒙古画等,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这些很难进入市场被广为认知,而草原旅游文化的兴起为传统蒙古手工艺技术的发扬带来了机遇,更多的优秀民族工艺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得到推广。与此同时,草原旅游业为聚集在草原牧区的人们创造了就业机会,吸纳了劳动力,缓解就业问题,让草原旅游文化具有更实用而丰富的内涵。

二、草原旅游文化发展的弊

(一) 观念落后,品牌化创新化的意识淡薄

由于游牧民族本身的生活习惯与传统,导致对草原旅游的开发与利用的认识不足,逐水土而居的生活方式带给蒙古民族的不仅仅是豪爽热情的性格,还有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思想闭塞,性情散漫。而传统的放养式畜牧方式,使得草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草场退化。许多中小型旅游企业并不注重长远,不掌握大局,只看眼前,不计后果,使得草原旅游始终无法形成大规模、重品牌、高收益的行业。

(二) 重复建设问题广泛存在

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还处于欠发达的阶段,由于政府投入不到位、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全面、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整体还有待提高、草原旅游开发的门槛过低等问题,致使草原旅游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这不仅让远道而来的游人感觉到草原文化名不副实,也阻碍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同时,重复建设所产生的浪费与污染,更让草原旅游文化的充实出现尴尬局面。

(三) 旅游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偏低,整体素质不高

从事草原旅游业的人,大都来自牧区,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发草原牧区旅游。在这些从业人员中,真正学习过管理、旅游、民族学、生态学、经济学的人寥寥无几,他们思想守旧,创新意识薄弱,管理水平欠缺,无法很好地将草原文化――生态平衡――经济效益这三者很好的结合到一起,他们经营的草原旅游业带给游人的或许不是草原旅游文化应有的品质,而是落后与散漫的表现。草原旅游文化的未来,与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与素质水平密切相关,旅游业的前景也受制于这一因素。

(四) 草原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

首先,内蒙古草原旅游出现的时间较晚,发展较为缓慢,而其他省份的旅游区,有的甚至有几百年的历史,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行业,并能够很好地解决与其他两大产业的关系,同时协调文化与物质、原居住人口与外来旅游人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内蒙古草原旅游业虽有悠久的历史基本,但形成独立产业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暴露出各类问题。其次,无规划、无标准的开发,使得草原旅游或呈现饱和状态,或出现稀缺状态。以呼和浩特周边为例,以呼和浩特为中心,周围就设立了很多草原旅游景点,如辉腾锡勒、格根塔拉、希拉穆仁,它们之间相距也不过几十公里,这些景点食宿环境雷同,反而降低了草原旅游文化的深层意义,也出现了资源浪费的问题。最后,内蒙古周围其他省份的旅游业日趋完善,给原本滞后的草原旅游带来了空前的竞争压力。

三、草原旅游文化发展的策略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范文第3篇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是指以企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

企业文化是当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全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内蒙古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认为:文化是企业的基因;文化是一种选择;文化是第二生产力。蒙牛做企业的核心是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不断地自我超越, 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人类创造过程。

二、蒙牛企业文化的核心

1. 绿色健康的草原文化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文化是古人留给内蒙古最大的一笔无形资产。将草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明、现代消费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内蒙古的特色产业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提供了持久发展的精神内动力。蒙牛就是内蒙古大草原的“牛”, 吃的是青青绿草, 挤出的是纯正鲜牛奶, 这独特资源优势造就绿色、天然的好品牌。蒙牛继承了草原人慷慨豪爽、心胸宽阔的品格。“请到我们草原来!”广告语清晰透亮地传达着蒙牛的“品牌基因”——草原。“为消费者的健康提供优质的乳制品”“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体现了草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

2. 做事先做人的道德文化

牛根生创立企业时便给自己立了一则座右铭“小胜凭智, 大胜靠德;诚信做人, 认真做事”。企业奉行“产品等于人品, 质量就是生命”的质量理念, 不断把“产品质量的好坏, 就是人格品性的好坏”的企业文化灌输给员工, 让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对产品质量管理的准则和员工的具体行为规范。“员工利益与企业命运紧密相连”, 所以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要“德”字当先。“德”是蒙牛文化的主根。以“德”来衡量做人做事的标准和用人原则, 如“有德有才破格重用, 有德无才培养使用, 有才无德限制录用, 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等。

三、蒙牛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

1. 文化制胜:蒙牛企业永恒发展的动力

21世纪是文化管理、文化致富、理念制胜时代。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美国《幸福》杂志指出, 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 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 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蒙牛成功的经验有千万条, 但“文化制胜”不可少。坚信“品牌的98%是文化”。以“强乳兴农, 造福亿万中国人”为使命;用学习沟通和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打造百年蒙牛品牌, 用5-10年时间成为中国和世界乳业的领先者为目标;“财散人聚, 人聚财散”的经营哲学;出厂合格率达到100%的质量标准, 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诚信蒙牛, 绿色蒙牛, 科技蒙牛”的品牌提升了企业的价值;“一厘钱精神, 千万元奉献”的爱心工程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百万农民共生共荣, 成为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的“造饭碗”工程;创下了从零起步, 6年增长292倍, 一跃成为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 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蒙牛”已成“中国牛”, 并在向“世界牛”迈进。这些无不是企业文化指导下物化的表现, 是企业永恒发展的动力。

2. 以人为本:蒙牛企业品牌的有力保障

文化是品牌的精髓, 形象是文化的外衣。“愿每一个人中国人身心健康”这是家喻户晓的蒙牛品牌形象语, 也是蒙牛文化的丰富内涵。坚信“经营的98%是人性”, 人是最大的生产力;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蒙牛的领导者首先经营自己的“人心”, 然后在企业内部, 向下经营人心, 以聚揽人才, 激发其工作热情;在市场上, 经营客户之心、消费者之心抢占其心智资源, 建立品牌的美誉度与忠诚度。用文化凝聚人心, 用制度驾驭人性, 用品牌成就人生的管理理念;“管理是最严肃的爱, 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企业氛围;“把消费者的烦恼降到零”的人本服务理念。文化是无形的, 品牌是有价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蒙牛企业文化的导向, 是企业品牌的有力保障。

3. 报效社会:蒙牛企业价值的集中体现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理念。蒙牛成立的第一天就确立了自己的创业纲领:——以股东、银行、员工、伙伴、社会五方的利益为利益, 建立大利益圈, 形成“五赢”格局。立志为父老乡亲建立一个“百年老店”, 为国家民族打造一个世界品牌。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职责, 在取得收益的同时, 扶贫济困, 致富思源, 以实际行动报效社会。每年11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五是蒙牛的感恩节, 对奶农、员工、消费者、各界朋友进行真诚答谢和感恩。感恩节只是蒙牛回报社会的一个缩影。2004年, 创立“老牛基金会”。2005年牛根生捐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 用于服务奶业, 保障蒙牛百年发展。老牛基金会以“发展公益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 创立以来已发展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的公益慈善项目50多个……所有这些报效社会的行为都是企业价值的集中体现。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蒙牛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区域性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蒙牛,草原,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治国.蒙牛内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范文第4篇

一、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主要依赖信息技术, 借助传统的物流资源, 实现物资流通。从经济学来看, 物流网络是区域投资环境的映射, 无论是承担物流业务的企业还是委托业务的企业, 现代物流网络是他们经济的源泉[1]。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物流运输的配置上来看, 内蒙古的物流产业才刚刚起步。

企业物流系统主要利用较低的物流成本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 从物料的供应、仓储以及运输等物流活动一体服务, 快速实现物流高效率运转。不论是从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还是到消费领域, 都容纳了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 是一件更复杂、更庞大的工程, 仅靠单一的物流企业是无法完成的。

区域物流体系的建设不仅要在物流系统的运作效果上下功夫, 还要密切关注物流链上各个环节协调性, 另外还要重视物流系统与外部的联系, 真正实现经济增长的还是外部的人, 没有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 一切就只是幻想。对于现在大部分人来说,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出门购物实在浪费时间, 借助网络进行交易可以省出大量时间投入工作;对收入处在中游以下的人们来说, 更是极有益处, 网络运输省去了大量税费, 再加上没有实体店面费的困扰, 无形中省掉了不少的支出。

所以, 区域物流产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新兴产业的兴起往往带动了一部分区域的快速发展, 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

第一, 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可不是单纯的讲经济增长, 是在要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 注重区域发展的要求, 在增加产出的时候, 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协调发展区域就要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时候, 多多考虑环境承受能力。经济可持续发展大致指生产者的可持续与生产资料的可持续, 生产者的可持续是从“以人为本”出发, 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生产资料的可持续便是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 体现在产业结构和区域环境等方面, 从过去的粗放式转变为集约式[2]。

第二, 社会稳定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但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比如城乡差距拉大, 分配不均等。这给内蒙古区域发展做了前鉴, 要做到经济协调发展, 需要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 顾忌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 照顾收入少的家庭, 扩大就业岗位, 提高就业率, 确保社会稳定发展,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相关对策

第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行政经济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这种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形式阻碍了商品的流通。若要大力发展物流产业, 就需要舍弃行政区经济, 保证商品具有流通性。这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管是在管理上, 还是在决策上, 都需要政府转变职能, 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出发展大空间。政府要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制定发展计划、完善法律法规、建好物流区、加强市场监管。制定规划时注意考虑其运输条件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 利用好交通枢纽区, 兼顾好近期需求和可持续发展, 完善物资运输设施[3]。

第二, 规模化经营。就拿赤峰市来说, 要发展物流经济改变以往“小而全, 大而泛”的模式, 进行规模化经营, 加快内蒙古企业转型, 转换经营模式, 建立物流产业联盟, 开发互联网。最重要的是鼓励物流产业兼并, 将物流运输、货运代理和仓储配送联合, 组建一批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 帮助大型工商企业构建物资供应链, 合理经营, 加强技术应用, 建设专业化物流企业。再者, 将物流企业推向国际, 在挑战中成长, 提高物流产业的专业化, 满足社会化的要求。

第三, 建立物流业融资平台。民族区域资金缺乏, 融资渠道狭窄, 政府需要帮助物流业建设融资平台。这是国家政策的需要, 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可以说物流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内蒙古融资平台的发展。一方面建立物流产业的“专项资金”, 为内蒙古物流项目、城市枢纽和物流信息系统以及物流产业的龙头企业提供将有力地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完善物流信用体系, 开发多元化融资系统, 重点支持信用等级高的物流企业。

政府在协助融资的同时, 尽量多的把选择权交给市场, 政府部门多实行财政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手段, 引导多种形式的资金流入, 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再就是在市场主导下, 鼓励物流产业积极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融资优势, 支持内蒙古重点发展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引导上市公司不拘形式进去物流业, 帮助企业吸收民间资本, 共同建设内蒙古经济版图[4]。

第四, 规划与建设并重。内蒙古的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和规划同时进行, 规划是前提, 建设是补充, 两者并重才可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为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规划中的不足之处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出来, 然后在实践中弥补, 尽最大努力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在建设中必须考虑的是应急设备和经济园区, 现在内蒙古的经济建设是集约化管理, 其实就是一种粗放式经营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在发展初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种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第五, 优化城市配送。优化城市配送要先规划合理的物流区, 考虑最优方案, 减少市区大货车流通。城区内构建科学合理的配送体系, 利用点轴模式的扩散效用和集聚效用, 与周边地区形成一条物流产业发展带, 最终发展成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区。不仅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还能给城区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购物便利。但扩大城市配送系统不只体现在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和运输管理, 还需要报关检修管理系统和计算管理系统的支持。对于数据处理上还需要EDI数据交换处理平台的参与, 在这些网络平台准备充足的条件下, 还要有高效率人才来完成货物的配送。城市物流配送不是一种简单的货物运输, 它需要多种技术共同支持, 才能准确无误的完成货物运输, 特别是在内蒙古这种地域广阔的区域, 更需要科学技术来完成这项复杂的工作。

第六, 增强绿色物流意识。在依靠农牧区生存的内蒙古, 要想发展物流产业, 需要作出更多的政策调整。首先改变简单粗放的运输模式, 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其次, 改造某些不良经营的物流企业, 减少不良影响, 从根本上铲除不良陋习, 阻止不良经营风气的出现。再者, 增强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的绿色运输意识, 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共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发展物流产业的关系, 与环境监督部门共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双赢的局面,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七, 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现代物流产业涉及了多种学科知识, 比如管理、运输、计算机以及贸易等。作为一个多元化的产业, 物流运输需要大批全方位人才, 不求精通, 但求熟知从生产、经营到销售的全过程, 了解有关物流运输的各项业务, 还要懂得一些网络技术, 利用网络信息进行企业管理, 这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 鼓励物流企业构建多方服务平台, 实现社会各界“服务型”的合作。不仅是政府部门协调与监督企业绿色经营, 还要各大高校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造就理论基础与实战经验并存的全方位人才, 以帮助企业尽快转型, 实现物流产业的高收益和高效率, 为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创造良好的条件。

从区域物流链各个方面实现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改变单纯追求GDP的错误想法,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理念,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现代物流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地区物流的发展为其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内蒙古物流园是环渤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东北亚经济的节点。而民族地区物流经济最紧需的是资金和人才, 所以当务之急是引入大量资金, 吸引优秀人才。虽然要大力发展经济, 但也需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建设绿色物流, 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现代物流产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雪, 杨存栋.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 2017, 55 (1) :215-217.

[2] 梁晨曦.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及策略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8, No.403 (09) :63.

[3] 吴晶英.内蒙古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偏差分析[J].中外企业家, 2017, 46 (21) :11-13.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范文第5篇

专业论文

内蒙古烟草物流发展SWOT分析

内蒙古烟草物流发展SWOT分析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用现代物流手段改造烟草行业,是烟草行业在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内蒙烟草紧跟时代步伐,构筑了一个遍布全省的卷烟营销和配送网络,但目前存在物流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等问题。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内蒙烟草物流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建设内蒙烟草现代物流的对策与途径,促进企业物流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烟草物流;SWOT分析;PES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06702

1引言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资源领域和人力领域的利润已接近枯竭,而物流领域却是一个巨大的“利润源泉”,即我们现所关注的“第三方利润源泉”。面对经济全球化,用现代物流手段改造烟草行业,是烟草行业在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内蒙烟草紧跟时代步伐,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基本上已经构筑了一个遍布全省的卷烟销售网络,使卷烟的调拨、批发、采购等流程以及实物流通更为通畅。但是同时与行业内外先进单位相比还存在着物流成本较高、效率较低,还是一个基本以“人海战术”为主的粗放型网络。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内蒙古烟草物流发展的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内蒙烟草物流建设的不足与问题,提出现代物流建设目标与总体框架。

SWOT分析方法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与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能够客观而准确的分析和研究企业现实情况的方法。它从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对企业的现状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估。在SWOT分析中我们先进行PEST分析,从宏观方面对行业的大环境进行分析,通过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分析从总体上把握行业的总体趋势。然后运用SWOT方法使企业可以比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较清晰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和长处以及未来可能面对的情况,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劣势方面,利用机遇应对挑战。

2 内蒙古烟草物流外部环境分析

用PEST方法对内蒙烟草所面临的状况进行分析。P(Political)是政治环境,E(Environment)是经济环境,S(Social)是社会环境,T(Technical)是技术环境。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内蒙烟草外部环境。

2.1 政治环境分析

我国拥有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国正建立起日益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障物流产业的发展。烟草物流是社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建立并实施烟草专卖管理体制和集中管理体制,并按行政区域组建起烟草流通企业。烟草行业有自己的烟草专卖制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加入WTO以后,国家烟草局围绕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的方针,推行烟草行业改革,使烟草品牌集中度不断提高。

加入WTO后,我国将大幅度减让关税,同时还要削减非关税壁垒,撤销非关税保护措施,开放市场。不难预料,我国市场开放后,烟草行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迫切需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它对于提高中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2.2 经济环境分析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十一五”期间,内蒙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600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6%,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680亿元,年均增长35.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

2.3社会环境分析

内蒙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潜力大,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市场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7600元,年均增长13.8%;农村牧区人均纯收入达到5450元,年均增长11.4%。

2.4技术环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突破了地域与时间,电子商务正是网络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果,他已经超越了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方式,对传统的贸易方式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内蒙烟草电子结算率已经达到82%,其中5个地区电子结算率已达100%。物流市场的关键是建立完善无缝衔接的服务网络,优秀的物流企业大都拥有信息化的物流服务网络。内蒙烟草已经初步建立了信息化网络,配有生产决策系统、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等。

3内蒙烟草物流SWOT分析

3.1优势分析

烟草专卖制度为卷烟物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保护平台,内蒙烟草近几年来积极探索烟草物流网络建设,能够有效地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建设现代物流系统;宽松的环境和优厚的资金优势,保障商业企业有较充足的资本来发展现代物流;内蒙烟草通过网建工作的努力,已经基本建立起了自己的流通渠道和管理模式,并且形成了一个遍布城乡,结构严密的卷烟配送网络体系;内蒙烟草已具有数字化仓储管理系统、出库分拣系统、打码到户系统、GPS车辆监控系统等信息化运作平台,为物流信息的集成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构成内蒙烟草物流产业化与专业化的坚实的运行基础;电话访销、电子结算、计划取码、物流跟踪、到货确认等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已经在各地市烟草物流运作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3.2劣势分析

行业内部网络封闭,使卷烟商业企业内部体制改革处于滞后状态,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卷烟商业企业命运受制于政策走向,一旦专卖制度取消,前景不容乐观;烟草物流费用管理粗放,考核标准不统一。在无意识的状态下造成浪费,导致物流各环节耗费过大。对物流系统建设缺乏整体把握与标准,很多联合工房功能不完善,仓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储设计没有前瞻性考虑,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车辆运行于管理水平不协调,配送车辆的运行效率低,成本高;从获取订单到配送到户的周期长,不能满足零售业快速响应的要求;专业化物流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不足,员工队伍整体缺乏现代物流理念,没有严格的用人和培训体系,以至于员工素质整体上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系统建设的要求。

3.3机会分析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卷烟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同台竞争,烟草物流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网点的全面覆盖,准时送达的高效运作,订货的方便快捷,这些准备都为卷烟商业企业在卷烟配送服务上创造了不可替代的竞争力,也为占领卷烟配送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即使卷烟行业企业面临将物流业务剥离的可能性,卷烟商业企业也可依托已建成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高效低成本的卷烟物流配送网络,为快速消费品领域提供物流服务,这为其拓展业务领域和盈利空间的创造了机会。

3.4威胁分析

国外现代物流企业的进入也对卷烟物流带来挑战。纵观国际市场,日本烟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打造了公平、高效、强大和低成本的物流配送体系,保有其国内烟草配送99%的市场份额,成功保持了稳定的市场垄断地位,其对中国卷烟市场的开放觊觎已久。另外。受制于国家烟草经营的条块管理,国内的烟草物流配送也仍以地市级为主体。这种地域性很强的物流配送方式阻碍了全国性的大物流模式发展,这既使得一些先进但又昂贵的技术和设备得不到规模化的应用,使成本难以下降,也令烟草物流本身难以实现真正市场化意义的现代物流模式。而另一方面卷烟物流领域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这就使得烟草物流的发展变得紧迫而必须。

4内蒙烟草现代物流建设策略与路径研究

4.1物流信息化建设

4.1.1物流信息系统集成管理

建设省市两级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各环节信息集成、分析和智能处理。全省物流信息平台主要从省级物流和区域(市级)物流两个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面加强规划和建设。

(1)省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主要包括工商协同营销管理平台、工商卷烟在途信息系统、仓储视频监控系统、社会库存监控系统、GPS车辆监控系统和物流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对市公司物流各作业环节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省局(公司)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盟市级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工商协同营销管理平台、工商卷烟在途信息系统、数字仓储管理系统、仓储视频监控系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线路优化系统、GPS车辆监控系统、社会库存监控系统、物流绩效评价系统和物流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对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订单、仓储、配送、退货、结算、绩效、人员、车辆、设备等方面的自动化与数字化管理。

4.1.2现代烟草物联网建设

整合、完善、集成和提升现有行业物流信息资源,达到卷烟成品物流作业可视化、业务流程最优化、物流管理智能化、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全息化,构建成覆盖工商全流程、统一标准体系的卷烟物联网。

(1)全面感知。利用二维条码、电子标签(RFID)、传感网、视频监控、全球卫星定位(GPS)、地理信息(GIS)等技术,实现对所有卷烟成品(包括件烟、条烟等)、物流资源(包括托盘、周转箱、运输车辆、货位、分拣及装卸工具、周边环境等)以及最终零售客户的全面感知、信息关联和全程跟踪。

(2)可靠传输。利用行业内联网、互联网和无线广域网等网络技术和消息中间件、网络与信息安全加密等技术,实现行业物流信息的可靠传输和互联互通,达到工商、商零物流信息全面共享,利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等技术,提高从工业到最终零售客户整个物流链条的对接效率和运行水平。

(3)智能处理。全面整合物流作业系、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智能调度等各类卷烟物流信息系统,不断提高卷烟物流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实现卷烟物流信息高度集成,流程优化,运行安全高效。

4.2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尽管全区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基本满足了现有卷烟配送业务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需求,但是根据国家局“卷烟上水平”的指示,全区卷烟现代物流建设现状与先进烟草现代物流建设要求尚有距离。根据内蒙地域辽阔的特殊性,全区采用接力节点的布局方法进行多级配送。

初期保持现有的物流配送中心分布不变,但在合理范制的扩大。在不新建、不撤销配送中心的前提下优化了配送过程,缩短了到货时间,提高了配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经过集中整合,逐渐提高了配送资源的集中度,利用规模效应降低仓储、配送成本,利用最优配送半径扩大直送范围,从各个方面完善了物流配送水平。

4.3物流队伍建设

物流作业作为烟草行业的一个对外窗口,服务链的最后一条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要保证分拣、配送任务安全完成,还承担着用优质服务,展示行业良好形象的职能,因此,提高物流员工队伍建设上水平,不仅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需要,更是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烟草行业的物流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物流体系也要在烟草行业整体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特征进行细化和深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培养高水平物流体系管理人员。烟草行业的物流工作涉及多方面,包括合理确定库存量及库存结构、配送工作分配、配送路线优化等工作,还要基于战略的角度对烟草物流的长期的规划与控制,因此物流体系的管理人员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全面且专业的物流体系管理人员则是物流建设的重点。

(2)开展职业鉴定,优化人才结构。做好物流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培养体制内的物流师。

(3)加强日常培训,提高物流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日常的培训,举办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信息技术等专题知识培训班,提高现代物流队伍的整体素养,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以及信息化的发展。

(4)根据物流工作的特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合理的考核机制能激励员工对工作的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在物流系统的考核要结合物流工作的特征以及队伍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调整。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俞涛.SWOT分析模型在战略形成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03).

[2]雷潇然.烟草行业加入WTO后的思路与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2,(04).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范文第6篇

作为民族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三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快发展。其经济总量逐年增加, 第三产业的GDP已由1978年的12.7亿元增至2017年的8047.4亿元, 占全区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1.9%上升到2017年的50.0%。相应的, 第一产业的GDP占比由1978年的32.7%下降到10.2%, 第二产业的GDP占比则由1978年的45.4%下降到39.8%。可见第三产业的增幅最大。然而在近几年来, 内蒙古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整体呈现走低趋势, GDP占比也开始下降。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02) 实施以来, 内蒙古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 2002年至2011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3.8%。2005年达到17.9%的峰值, 随后全区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2012年其增速首次低于10%, 至2017年降至6.1%, 已经低于8.0%的全国水平。从位次上看, 2004年至2017年这十余年间, 内蒙古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国31个省区中基本保持在中游水平, 然而在最近几年开始表现出下滑态势。2011年以前, 其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一直保持在全国前十名, 甚至在2004年、2005年以及2008年位列全国第一, 但在2012年突然下降至第19位, 2013年至2017年基本在全国最末位徘徊。从行业内产值构成来看, 2016年内蒙古第三产业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产值占比均在10%以上的行业, 包括占比高达23.2%的批发零售业, 占14.4%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以及占比12.5%的金融业。第二梯队产业占比在5%至10%之间, 分别为: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8.8%, 住宿餐饮业8.6%, 房地产业5.7%, 居民服务与其他服务业5.5%, 教育5.1%, 第三梯队产业占比则低于5%, 分别是:租赁与商务服务业3.9%,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3.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2%。

二、内蒙古第三产业竞争力

(一) 产业梯度系数

改进的产业梯度系数即为区位商与比较劳动生产率以及比较资本产出率的乘积。具体公式为:IGC=LQ×CPOR×CCOR

其中, Pij为j地区i产业增加值, Pxj为j地区全行业增加值;Piw为i行业全国内增加值, Pxw全国全行业增加值;Lij为j地区i行业就业人数, Liw为i行业全国就业人数;Kij为j地区i行业的投资额;Kiw为i行业全国投资额。通过计算各产业部门的产业梯度系数, 分析各产业的竞争力, IGC越大即说明地区该产业的比较优势越明显;反之, IGC越小则说明地区该产业缺乏竞争力。

(二) 内蒙古第三产业竞争力

根据产业梯度系数的计算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6年内蒙古第三产业以及分行业的相关指标, 得出表1与表2所示的结果。

数据来源: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2017》及《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7》整理所得

如表1所示, 从整个行业来看, 近十年来内蒙古第三产业的LQ平均值约为0.84, 即始终小于1, 说明内蒙古第三产业的生产专业化水平较低, 不具备比较优势, 属于输入地区。而其CPOR与CCOR基本始终高于全国水平。在2015年以前其IGC均远大于1, 说明其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而2015年后, 其IGC开始呈下降趋势, 2016年的IGC为0.89<1, 说明该年份内蒙古第三产业不具备竞争优势, 缺乏竞争力。分行业来看, 2007年至2016年, 内蒙古第三产业主要行业的产业表现出了一定的竞争力, 如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与仓储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房地产业的IGC始终远远大于1。其中, 住宿和餐饮业的竞争力逐年递增, 2010年其IGC达到10以上, 至2016年已增至42.40;房地产业的竞争力则表现出下降趋势, 2013年开始该行业的IGC降至2以下, 至2016年降至0.74, 已不具备竞争优势。而在内蒙古第三产业的主要行业中, 金融业的IGC始终小于1, 甚至成为内蒙古第三产业的短板;虽然其2016年的IGC为1.04, 但其竞争优势也并不十分明显。其他行业也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具体如表2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2017》及《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7》整理所得

三、结语

本文通过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分析了内蒙古第三产业及其主要行业近十年来的竞争力情况, 通过分析得出:内蒙古第三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的使用效率相对稳定能够与全国水平持平, 但近年来表现出下降态势;整体产业竞争力高于全国水平, 但近年来也呈现出递减趋势。要提高内蒙古第三产业竞争力, 除维持其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技能相对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外, 还要提高其在整个地区的生产专业化水平。内蒙古第三产业主要行业方面, 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与仓储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房地产业表现出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相比之下, 金融业以及包括信息传输与计算机服务、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在内的其他行业, 由于其专业化程度较低、劳动生产率以及资本盈利水平也不高, 导致这些行业的产业竞争力表现较弱, 因此政府应当加紧传统服务业的改造进程, 加大对行业专业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和改进的力度, 做到“提高产值、注重效率”双管齐下。

摘要:当前, 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 其竞争力的强弱也被视为权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三产业发展起步较早, 而近年来其三产增加值增速却在走下坡路。本文通过计算产业梯度系数, 得出内蒙古地区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与仓储邮政业等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等行业的竞争力则处于弱势。

关键词:内蒙古,第三产业,竞争力,产业梯度系数

参考文献

[1] 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 张文军.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放缓的原因分析[J].内蒙古统计, 2015 (02) :41-43.

[3] 胡伟, 王晓霞.竞争力理论与第三产业研究文献综述[J].商场现代化, 2008 (3)

上一篇:内蒙古呼和浩特特产范文下一篇:你入党的动机是什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