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钢筋范文

2023-09-24

措施钢筋范文第1篇

1 结构方案的可行性

由于部分楼层层高的调整及荷载的增加, 经过内力分析计算, 从框架结构的构件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和截面刚度内力图看出, 并与原有结构内力图进行比较, 特别是标高9.0m以下框架柱的弯距超过原有柱弯矩的1.3倍, 梁斜截面抗剪超过1.5倍, 其余各楼层梁板柱内力变化不大。由于原有基础采用桩基础有一定富余量, 经过复算对基础的影响不大, 可不需加固就能够满足要求。通过方案的比较和论证, 只需对局部结构构件, 特别是施工中会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结构措施, 此工程改造是可行的。

2 解决措施

2.1 长细比不满足时的处理方案

为了解决在改造施工过程中框架柱失稳破坏的问题, 在标高14.8m、20.6m处加了2道临时刚性连接的钢梁 (待改造梁施工完成后拆除) , 将柱分成了3段, 根据规范要求其计算长度为L0=1.25×5800=7250mm, 有

式中:N为原有柱轴力, e1为原有柱偏心距。

在标高9.0m以上柱轴压力N改造后未发生变化。因此, 在改造施工过程中框架柱将不会发生失稳破坏, 确保了施工中的安全。

2.2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加固方法

此次加固工程中常采用的方法是加大截面外包柱加固法, 除满足框架柱各项内力值计算外, 还必须满足规范中轴压比的限值。在此次技术改造中, 由于荷载增加的较大, 框架底层柱的轴力由原来的3500kN增加到6500kN。另外由于受到生产和各种条件的限制, 外包柱的截面也受到了限制原有柱的截面为400mm×600mm, 为了给施工创造条件, 柱截面最大极限仅可加大到700×900。在不能完全通过加大截面来满足结构要求的同时, 通过一定构造措施来解决。原结构的混凝土标号C25, fc=11.9 N/mm2。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轴压比n=N/ (fcA) , 在增加荷载后原有柱截面时 (400×600) 的轴压比n=6500×103/ (11.9×400×600) =2.27>0.8, 不满足规范限制;在增加荷载后调整柱截面后 (700×900) 的轴压比n=6500×103/ (11.9×700×900) =0.8 6>0.8, 同样不满足规范限制。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芯柱纵向钢筋的总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0.8%且同时满足肢距不大于200mm, 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 可将轴压比提高0.15。

原有柱在这里可当芯柱, 其纵向钢筋面积Ag=20893mm2, 改造后柱的面积A=6.3×1 0 5 m m2, 故Ag/A= (2 0 8 9 3/6.3×1 0 5) ×100%=3.3%>0.8%。同时设计中又满足规范中的构造要求, 因此轴压比n=0.86< (0.8+0.15) =0.95满足要求。

2.3 施工要求

建筑物需要进行加固和维护是因为结构功能或使用条件的改变, 构件承载力不满足使用要求, 结构损伤严重或需要提高耐久性等级。由于针对的是已建工程, 其施工环境特点与新建工程是不相同的。这种工程的结构或构件已经存在或正在使用施工时受周边客观条件约束的情况很严重, 这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经常因生产设备、管道和原有结构、构件的限制, 空间狭窄、拥挤, 甚至无法施工作业;业主单位要求, 在施工时不影响被加固建筑物内的正常生产或生活, 这更增加了施工的难度;施工前结构或构件本身就存在隐患, 施工中对构件的修整更增大了破坏的风险。因此在加固和维护工程施工前, 施工单位应对现场进行细致的踏勘, 认真熟悉设计图纸以及检测鉴定报告;根据加固部位的环境情况, 结合自身的技术力量, 编制出切合实际情况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对不理解、无法实施的问题通过技术交底加以解决;对于危险部位的施工, 还应制定出现问题后的应急处理方案, 这些过程是保证施工得以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环保的严格要求在不断的升级, 更多企业将会对本企业落后生产流程进行更新改造, 在不推到重来建设中。特别是在建筑行业工程领域中, 一个建筑物建成后往往存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新工艺和社会需求变化。需要对原来建筑物进行改造, 由于经济和现有场地限制原因不可能拆除重建, 这样将会遇到很多有特殊要求的改造工程。通过本工程的实例, 我们除了考虑设计的最终使用安全, 还应考虑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采用了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综合方案。既满足了结构构件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使用条件同时又不对所进行的施工造成障碍。钢梁结构的临时加固措施, 便于安装和拆除, 工序比较简单, 从而也减少造价, 所以对原有建筑物的加固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摘要:为了多快好省及抢占市场先机, 很多企业要求利用原有建筑物对本企业落后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由于工艺流程和载荷的改变, 对原有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措施。以甘肃华鹭铝业有限公司加固改造工程为例, 介绍混捏成型工段在加固过程中所采取的有效技术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加固处理,平面内稳定控制,整体强度

参考文献

[1] GB50010—2002, 混凝土接设计规范[S].

[2] GB50068—200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

[3] GB50367—2006,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

[4] 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5] 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S].

[6] 腾智明.钢筋混凝土基体构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7.

措施钢筋范文第2篇

1 现浇板裂缝出现的位置特征

在房屋四角的房间, 裂缝在板角部, 与板边缘约成45度, 斜向发展;穿过板中部近似直线发展;沿板边缘, 近似直线发展;不规则裂缝。

2 现浇板开裂原因分析

混凝土收缩裂缝产生的机理是: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水化热, 由于构件内部和表面升温和降温速度不同,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就不同,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受到外界的约束时, 如钢筋的约束, 就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 当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 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引起混凝土板收缩开裂与材料、设计、施工、等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2.1 材料原因混凝土组分的变化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很大

(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 特别是梁板结构的板, 由于混凝土的离析, 上部出现富水泥浆层, 收缩大, 引起板面裂缝。

(2) 混凝土强度高、水泥用量过大。

混凝土强度高, 水泥用量就大, 同样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水泥标号越高, 越快硬高强, 水泥水化的发热量就越大, 收缩也会越大。

(3) 粉状掺合料大、品质不良引起的裂缝。

粉剂掺合料的使用, 如掺加硅粉、粉煤灰、矿渣等, 也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粉状材料的用量越大, 收缩也越大。

(4) 粗骨料用量减少和粒径减小。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 工程中一般选用较小粒径的粗骨料, 或减少粗骨料的用量。粗骨料的用量的减少和粗骨料粒径的减小, 会使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下降不稳定性变大, 从而增大了混凝土收缩。

(5) 外加剂应用不当引起的裂缝。

目前混凝土中外加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外加剂应用不当会直接引起混凝土种种质量问题, 并且外加剂的使用也会增大混凝土的收缩。

2.2 设计原因

(1) 建筑平面。

收缩裂缝往往出现在收缩应力集中的薄弱截面上, 如结构的凹凸处和角部。建筑设计中, 一般只注重建筑功能而忽视结构问题。建筑平面不规则, 而结构设计时没有采取加强措施, 在凹凸角处容易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集中, 而造成板开裂。

(2) 楼板配筋。

板配筋间距偏大, 特别是板面抵抗负弯矩的钢筋未通长设置, 致使在靠近板边缘处沿负弯矩筋端部出现裂缝。而在房屋角部的板角处, 由于收缩是双向的, 由于没有配置足够的构造钢筋, 因此产生45度斜裂缝。

(3) 楼板厚度。

楼板厚度不足也是引起裂缝的原因之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是由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担的, 板件过薄, 板的刚度势必减弱, 受拉钢筋和受压混凝土应力增大, 板因此开裂。

(4) 楼板中暗埋PVC管。

由于楼板较薄, 因此在埋有PVC管线处楼板截面削弱很大, 而楼板跨中部位一般只有一层下部钢筋, 容易出现顺着PVC管线走向的裂缝, 如我们发现板中部的通长裂缝经常从灯头处穿过。

2.3 施工原因

(1)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降低, 从而引起楼板开裂。如某住宅楼楼板, 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而实测混凝土强度仅达到15MPa, 强度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

(2) 配筋和楼板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施工中, 由于钢筋配置不符合要求、钢筋间距偏大和楼板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均会导致楼板开裂。严重时, 由于施工中擅自减小配筋量, 则会引起构件的安全问题。

(3) 钢筋保护层偏大。

施工浇注混凝土时为铺设跳板, 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踩踏, 致使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偏大, 引起板面开裂。特别是负弯矩钢筋没有通长配置时, 裂缝往往会出现在负弯矩钢筋的端部, 沿板边缘近似成直线发展。

(4) 未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

混凝土浇注后, 没有按要求进行养护, 导致板收缩开裂。如掺加外加剂、硅灰、矿渣或粉煤灰混凝土等, 必须严格养护, 才能达到提高强度同时控制收缩裂缝的出现或发展。

3 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处理

(1) 对混凝土中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或者水泥不同品种混用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的破坏性裂缝, 须进行彻底处理, 即将混凝土打掉重新浇筑。

(2) 对受力产生的裂缝, 可根据裂缝出现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固补强措施。如果对已影响到结构安全的楼板裂缝, 除了沿缝凿成V字形凹槽冲洗干净, 将环氧树脂液用压力灌入缝内封闭外, 还要用粘扁钢或碳纤维布等措施对楼板进行加固。

(3) 对由温度、混凝土的收缩、施工等因素引起的非受力裂缝处理如下。

(1) 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 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 待干燥后用环氧树脂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 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 对其它一般裂缝 (宽度在0.05mm~0.2mm之间) 的处理, 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 压平养护, 封闭以恢复观感即可。 (仅限于缝的数量少且非通长、贯通的缝)

(3) 对当裂缝 (宽度大于0.2mm) 较大时, 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 冲洗干净后, 用1∶2水泥砂浆抹平, 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仅限于缝的数量少且非通长、贯通的缝)

(4) 对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 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 检验其结构安全性, 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 以提高板的整体性。或在板面用环氧树脂液灌缝封闭 (作一层防水也行) , 在板底用碳纤维布粘贴成井字形, 间距同布宽。

(5) 对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 裂缝宽度大于0.2mm的处理方法也为:除了沿缝凿成V字形凹槽冲洗干净, 将环氧树脂液用压力灌入缝内封闭外, 还要用粘扁钢或碳纤维布等措施对楼板进行加固。

(6) 对通长、贯通与非通长、贯通裂缝共同组成数量又多时板底只有纵横都粘贴。

4 结语

本人通过多次研究分析, 在若干工程实践中及时采取防预措施, 并根据以上所述总结经验教训、对症下药, 为工程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要砌底消除裂缝现象, 不仅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采取科学方法, 更重要的是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安全防患于未然。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非常普遍, 但在实际施工中又出现了一个质量通病问题——裂缝问题, 本文通过现浇混凝土板开裂的原因分析, 探讨了预防现浇混凝土板开裂的措施。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原因,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叶琳昌, 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 冯永.超长大面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J].施工技术, 2002 (4) :21~22.

措施钢筋范文第3篇

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气泡现象问题

1.1 原因分析

混凝土结构表面气泡问题的形成的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主料中的砂子过细、铺料面积过大、振捣时间不足的原因, 在其表面或曲面部位, 由于上部支有模板, 使浆料中的气泡未能完全排出, 在气泡后, 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水沟质量问题生成。

1.2 预防措施

混凝土主料选择进要受用径粒适中的砂石, 严格按照施工需要进行配比实验, 控制外加剂的掺入量, 严格配制与摊铺振捣夯实技术操作程序, 振捣时要控制幅度和时间, 把握振捣的技术和质量, 防治漏振现象发生。

1.3 处理技术

混凝土的气泡问题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外观, 对于局部较多或大面积出现的气泡问题应在拆模后予以技术处理, 将气泡产生部位凿毛, 用水清洗湿润, 采用略高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等级水泥沙浆进行填补压光, 及时采取覆盖养护措施, 防止水流冲刷。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蜂窝引洞问题

2.1 原因分析

导致钢筋混凝土建筑孔洞、蜂窝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拌和时拌合物严重离析, 骨料不均匀, 混凝土浆料干硬;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浆料被架空, 混凝土浆料摊铺时厚度太大, 振捣过程中漏振或幅度过大导致模板严重漏浆等造成。

2.2 预防措施

预防混凝土结构蜂窝问题的生成, 必须保障混凝土的拌合与配制均匀, 保障混凝土的和易性能优化, 模板支护时要缝隙严密, 支撑牢固, 在混凝土浇筑时分层摊铺、振捣施工程序要及时、均匀和适当, 防止跑浆或漏浆现象的发生。

2.3 处理技术

对于面积较小、深度较浅的蜂窝和孔洞问题, 采用麻面处理技术, 将孔洞部位的松散骨料凿除干净, 并用干硬性预缩砂浆或聚合物砂浆混凝土进行填充。对面积较大、幅度较深的孔洞, 必须将孔洞凿除彻底, 打锚盘和架设钢筋网, 然后局部重新浇筑。

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缝隙开裂问题

3.1 原因分析

当今建筑打桩条件下, 混凝土结构裂缝往往是由多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 自然因素

导致混凝土产生缝隙开裂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施工过程当中, 受季节天气、温度气候、雨水霜冻等自然条件制约影响, 温度落差较大, 导致混凝土结构涨裂, 温度蒸发不均, 导致混凝土结构干裂。

3.1.2 技术因素

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不规范, 也是导致混凝土建筑结构龟裂与开缝的重要因素。混凝土伸缩质量监控不合格、混凝土结构内外不良的化学反应、混凝土建筑结构塑性收缩、建筑结构基面平整度不均衡都能引发混凝土结构的缝隙开裂。

3.2 预防措施

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 往往会严重影响到结构的安全实用性能, 因此必须优化建筑质量管控措施, 实行预防治理。科学施工设计的合理性, 严格管控施工材料质量, 严格施工技术质量监管, 及时进行混凝土结构养护, 是有效预防混凝土结构发生缝隙开裂问题的重要措施。

3.3 处理技术

混凝土结构的缝隙开裂处理, 需要针对不同程度的缝隙质量问题以及混凝土结构的需求, 运用表面修补技术、灌浆嵌缝封堵技术、结构加固技术和混凝土转换技术等有效措施, 进行相关缝隙封堵、裂缝处理、防渗抗裂等技术处理, 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安全高效性能。

4.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裸露问题

模具拆除后, 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主架、立架筋、箍筋等钢筋存在不同程度的外露现象。露筋问题严重时, 可使钢筋产生锈蚀破坏, 影响混凝土结构物的受力或造成渗水现象。

4.1 原因分析

混凝土结构钢筋裸露问题的关键要是由于钢筋骨架在安装过程中发彺位置偏移, 或者混凝土浇筑时钢筋保护层下无垫块, 模板拉盘同结构副盘焊接失误导致钢筋外露, 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钢筋发生移位、漏振、模板严重漏浆等现象, 也会导致钢筋裸露问题产生。

4.2 预防措施

预防钢筋混凝土结构露筋问题的措施, 必须在施工过程中, 保障钢筋骨架的安装位置准确无误, 在钢筋架引绑扎与焊接技术操作进, 要确保其牢固性能, 混凝土的保护层垫块要均匀牢固, 浇筑过程中禁止人员随意搬动、踩踏钢筋, 避免机械碰撞, 防止漏振和漏浆现象发生。

4.3 处理技术

处理混凝土钢筋外露问题, 要凿除锈斑并捣入混凝土内部, 预设混凝土保护层, 冲洗后填补高强度砂浆, 抹平压光。在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使用空间或外观部位, 可采用凿除露筋处混凝土后, 支模浇筑混凝土砂浆, 将外露钢筋包裹。

结束语:

总之, 当今社会对建筑性能的多元化需求, 推动了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综合性开发。新形势下, 针对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探究, 是优化混凝土技术, 保障现代建筑质量安全高效的重要实践性措施。

摘要: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广泛应用, 是当今城市建设改造的必要材料, 在现场实施施工过程中,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在新环境下, 科学的分析和解决钢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与应对措施, 是现在建筑技术开发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王利霞建筑工程网2008

措施钢筋范文第4篇

1 钢筋混凝土常见裂缝原因分析

(1) 材料质量。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是水泥、砂、石等质量不好, 若工程上用了这等不合格的材料就会产生“豆腐渣工程”。所以说只有材料的质量关把好了, 工程质量才会在根本上得到保证。 (2)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涉及的面很广, 一般常涉用到的有: (1) 水分蒸发、水泥结石的混凝土干缩通常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 (2) 混凝土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 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因此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捣、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 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3) 模板构造不当, 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施工过程中, 钢筋表面污染、混凝土保证层太小或太大, 浇筑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 施工控制不严, 超载堆荷, 也可能导致出现裂缝。 (4) 混凝土养护, 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 混凝土尚处于未完全硬化状态时, 如干燥过快, 则产生收缩裂缝, 通常发生在表面上, 裂缝不规则, 宽度小, 另外水泥在水化及硬化过程中, 散发大量热量, 使混凝土内外部产生温差, 超过一定值时, 因混凝土的收缩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5) 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施工, 可以减少混凝土结构的开裂情况。 (3) 地基变形。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造成开裂主要原因是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 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相对较大, 使得混凝土结构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 (4) 温度变形。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 就会产生温度变形, 由此产生附加应力, 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 就会产生裂缝。 (5) 湿度变形。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 体积会逐渐减小, 一般称之干缩。收缩裂缝较普遍, 常见于现浇墙板式结构、现浇框架结构等, 通常是因为养护不良造成。混凝土的收缩发展规律是早期快、后期缓慢。因此对于超长、超厚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通常是掺加微膨胀剂等, 这样可基本解决混凝土的早期干缩问题。 (6) 结构受荷。结构受荷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 在施工中和使用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裂缝。例如早期受到震动、拆模过早或使用方法不当、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均可能产生裂缝。而最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受弯构件等, 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2 钢筋混凝土裂缝在施工中的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 我认为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从以下方面着手, 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 以达到钢筋混凝土不出现或少出现裂缝, 提高施工质量, 延长结构物的使用寿命。

(1) 严把质量关。 (1) 在结构施工前, 首先对结构进行全面分析、计算, 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会同设计单位协调处理。再者, 对进场材料必须进行严格的检定, 对不符合规范的材料坚决不用。尤其要检定水泥安定性、筛分率、强度以及骨料的杂质含量、抗压强度和抗风化能力, 优先采用中、粗砂, 尽量不用特细砂。 (2) 高度重视钢筋型号、尺寸、连接和几何位置, 在保证主筋位置的同时, 绝不能忽视构造筋的位置, 同时, 尽量采用同一厂家提供的钢筋。如梁体温度构造筋, 倘若离混凝土表面间距过大, 其受力筋就不能起多大的作用, 造成构件日照开裂和降水降温开裂。 (3) 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一旦经试验确定后, 不得改变。同时, 我们在振拌送料时要保证材料的充裕性, 以免使某些材料的用量不足。在输送距离过长, 流动性较低, 易造成堵管的情况下, 可适当加入减水剂, 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并按规定缩减水泥用量, 而不应该采取增大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来提高其流动性。混凝土振捣要充分, 严防漏捣、超捣混凝土的振捣时间, 应根据其机械性能决定, 一般以5s~15s为宜。时间太短, 振捣不密实, 形成钢筋混凝土强度不足或不均匀;时间太长, 造成分层, 粗骨料沉入底层, 导致钢筋混凝土强度不均。 (4) 当基底土质变化较大或承载力不均匀时, 易使基础下沉引起裂缝。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使基底具有均匀的承载力。 (2) 加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养护。在工程施工中, 对砼养护工作不重视, 主要是因为有许多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还存在着一种错误观念, 他们认为只要砼在搅拌过程中各种材料用量准确, 水泥没少用, 强度就不会出现问题, 至于在后期养不养护无所谓。所以工程中因安排养护人少, 洒水不及时, 表面覆盖措施不到位, 以至于发生干裂现象。其实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 其强度增长快慢及强度的高低, 主要取决于水化反应进行的速度及水化反应进行的程度。一般情况下水泥水化反应速度越快, 砼强度增长越快, 水化反应进行的越充分, 砼强度就越高, 而水泥水化反应得以进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温度和水, 水决定水化反应能否进行, 而温度决定水化反应的速度。由此可见, 砼浇筑完毕后, 养护要及时, 采取的措施要得当, 是保证砼达到一定强度, 使混凝土构件不出现龟裂、干缩裂缝的必要条件。 (3) 混凝土构件裂缝的处理。在现实工程实践中, 裂缝是不可能避免的。对裂缝的处理, 首先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是由设计、施工、材料还是其它因素引起的。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很细小的裂缝, 或者说是规范所允许范围内的微裂缝。这种裂缝一般不需要处理;第二类是超出规范允许范围内的, 但并不影响结构安全问题的裂缝。这种裂缝一般需处理才能满足使用功能以及结构耐久性等;第三类是裂缝较大, 影响到结构安全性的裂缝, 这种裂缝的构件往往需要进行结构加固处理或拆除重建。

处理方法大致两种, 一是抹面处理法, 材料可为高强微膨胀砂浆, 抗渗聚合物砂浆或用环氧玻璃封闭;二是压力灌浆法, 材料可为水泥灌浆, 水泥—水玻璃灌浆, 环氧树脂以及现在所应用的一些化学聚合物等。

3 结语

钢筋混凝土出现裂缝不易根治,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混凝土结构物裂缝修补的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同时,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否合格也是采用限制裂缝宽度的办法来加以衡量。可见, 在目前仍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控制裂缝的产生。为此, 在施工中必须注意提高施工方法, 因地制宜, 不断总结钢筋混凝土少裂缝或不裂缝的施工经验, 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以达到提高施工质量, 延长结构物及其构件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摘要:本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种类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针对施工中经常出现的裂缝问题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裂缝成因,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一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 王昭元.水泥混凝土收缩裂缝问题成因分析 (内部交流资料) .

措施钢筋范文第5篇

1、面板的支座不到位,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要根据运料车和施工工作人员变形支座负筋进行分析, 及时调整好位置和管理水平, 针对导致板负筋高度要切实保障管理水平, 降低弯曲承载力和减少裂缝问题出现, 根据板自身重量和外荷载作用保障弯曲变形和施工墙顶板混凝土受力。

2、分布筋之间距离一般会引起裂缝, 需要根据受力均匀模式, 规范处理好规定分布筋之间距离, 切实处理好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水平, 优化施工过程中板面距离渗漏问题处理。同时还要根据施工单位分布情况减少地分布筋数量, 增大分布筋之间距离, 保障受力均匀, 减少版面局部裂缝渗漏。

二、混凝土浇筑质量偏差和出现裂缝渗漏问题分析

1、混凝土搅拌制作过程不符合施工规范, 水灰过大的时候就使得混凝土内部水分过多, 空隙率增大需要及时降低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过短, 水泥如果没有充足时间起水化作用, 要及时处理好混凝土稠密度情况, 保证降低混凝土强度。

2、针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要符合一定要求, 原材料使用过程中, 要提高针对泥杂志物高度分析, 及时处理好混凝土的强度管理, 材料配比差距要降低水泥浆不足问题, 提高混凝土出现的孔洞问题, 保证混凝土质量提高。

三、屋面防水工程处理合理性渗漏分析

1、屋面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处理好防水层, 防止水涂料质量合格管理, 保障防水层施工技术措施合理化, 减少施工水层要达到一定防水效果。针对屋面排水坡度偏小和雨水出现场要提高屋面积水严重引起的渗漏问题处理。

2、在针对屋面渗漏治理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系统工程管理, 在设计前提处理好材料施工管理, 保障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合理施工, 共同努力做好针对屋面施工管理, 以及综合治理工作。建设单位要提高认识水平, 树立良好施工管理思想, 在设计施工前要充分做好施工防水工作, 及时检查施工符合施工规程、防水材料施工管理和防水施工管理工作。

3、设计单位要在屋面防水设计过程中, 充分做好结构性防水和建筑防水工作, 根据防水等级和建筑物的不同等级进行合理设计配合管理, 对比处理好屋面施工管理防水处理, 结合防水施工管理措施和部位施工设计。提高设计人员高校管理责任心, 绘制精确施工设计图纸, 促进施工设计要满足设计强度、水电配合管理和图纸设计管理, 保障设计观念、建筑寿命和质量防水材料使用, 不断优化防水层工艺设计水平。

四、施工方法不规范会造成一定裂缝渗漏

1、针对施工模板和支架系统强度不够问题, 要保证施工中浇筑混凝土过程变形和引起模板振动问题处理, 如果出现拉裂没强度混凝土胶体问题时候, 要在使用木模板时候, 做好及时浇筑混凝土工作, 及时将木板浇水淋透和涂抹在隔离剂上, 如果拆模时间比较早, 要保障拆模的强度, 保障合理振动效果, 促进施工缝隙合理处理, 按照一定规范做好企业和施工缝隙管理, 及时清洗和刷浆施工, 减少施工渗漏问题出现。

2、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意外载荷的支架、模板、屋面楼板和楼板过大问题, 针对导致早期混凝土受力比较大问题, 要及时做好抗拉力强度分析, 保障生产裂缝问题及时处理。如果出现养护时间不合理情况, 要根据养护过程混凝土胶体能力, 保障施工表面游离水蒸发过快问题处理, 针对水泥缺乏要保障水化问题解决, 针对产生的急剧体积收缩问题, 要及时处理好混凝土强度问题分析, 及时处理好变形应力和产生裂缝问题。

五、屋面隔热层、隔热性能差和屋面面板受热膨胀率控制分析

1、针对具体防治措施要首先提高思想认识, 屋面出现裂缝渗漏是通病, 要认真分析发生渗漏原因, 从领导到施工工作人员都要严格把控好渗漏原因分析, 及时认真按照施工要求工作, 积极认真克服施工过程中不符合规定的做法, 防止施工不良问题发生。

2、在对于钢筋绑扎严格设计中, 充分提高了施工规范措施, 保证屋面支座数量、规格、安装符合规范要求,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及时调整好了施工作业人员变形制作负筋, 保证截面有效提高了施工支座作用, 同时提高了针对外墙转角墙弹性, 提高了混凝土抗拉能力, 防止屋面板面拉裂渗漏效果。

3、保证分布筋之间距离要符合要求, 规范分布之间距离, 避免出现受力不均问题, 根据局部裂缝和渗漏, 保障处理好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根据混凝土搅拌制作过程, 充分提高了施工规范性, 严格控制了水灰对比, 不能随意改变用水量、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振捣时间, 充分做好了密实、平整和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4、针对优质原材料严格控制好碎石, 针对含有泥沙混凝土要提高级配符合规范要求, 主动做好针对碎石冲洗工作, 按照混凝土表面二次涂抹, 做好防水工程处理和屋面改造工作, 严格控制设计好防水层、保证防水涂料治疗和防水层施工技术措施, 要严格按照规范施工, 提高防水层和防水效果处理。按照计划规范处理好施工要求, 保障设置排水坡度管理, 根据雨水口施工规范化处理好屋面排水通畅性。

5、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提高施工方法, 根据模板和支架保证施工强度管理, 充分做好浇筑混凝土施工管理, 根据模板充分浇水淋透, 处理好混凝土拆模强度分析, 根据拆模规范性, 处理好强度施工管理, 正确处理好施工缝隙, 按照规范要求保障企业缝隙和施工清晰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做好荷载管理和支架管理工作。

结论:

综上所述, 施工单位要切实加强防水专业知识学习, 由专业队伍组织屋面防水施工工作, 有限选择防水性能比较好的材料, 严谨使用劣质防水材料施工, 在施工前后要充分做好详细施工技术措施管理, 优化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管理水平, 确保施工质量要符合设计要求, 促进施工管理规划化。

摘要:钢筋混凝土主要是由于裂缝导致渗漏现象问题,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投诉是热点问题, 需要及时查清针对工程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 采取相对应措施提高针对工程施工防范, 避免钢筋混凝土渗漏现象出现, 保障施工合理化管理和施工不良问题处理。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屋面,局部

参考文献

[1] 王文军.试析钢结构厂房屋面渗漏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建筑知识.2017 (05) ;

措施钢筋范文第6篇

1 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缝成因分析是为裂缝危害性评定及修补方案提供依据, 若不经分析或忽略成因分析就进行裂缝处理, 往往会导致决策错误。而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因素较复杂, 现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荷载裂缝、温度裂缝、干缩裂缝、沉降裂缝、腐蚀裂缝等, 经研究分析发现产生上述裂缝有以下原因: (1) 荷载裂缝是由于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过大而产生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结构设计、施工错误、承载能力不足、地基不均匀沉降等, 往往人为因素影响较多, 谨慎的控制人为错误可减少荷载裂缝产生。 (2) 温度裂缝是由大气温度变化、周围环境高温的影响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产生的水化热等多种因素造成, 自然界气候变化对温度裂缝影响较大, 为此作好应对温度影响的技术措施是至关重要。 (3) 干缩裂缝是由于材料缺陷和其他因素引起的, 水泥加水后变成水泥硬化体, 起绝对体积减小, 毛细孔缝中水逸出产生毛细压力, 使混凝土产生毛细收缩, 造成干缩裂缝。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材料的选择是关键。 (4) 沉降裂缝是现浇构件因地基或砌体过大不均匀沉降, 模板刚度不足、支撑间距大、支撑松动、过早拆模等均可导致产生沉降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技术方案和施工规范的执行, 一般可避免沉降裂缝的产生。 (5) 腐蚀裂缝是由于有害离子Cl-、SO42-、Mg2+等侵入混凝土内部, 导致钢筋锈蚀而使混凝土产生的后期膨胀裂缝。在钢筋制作安装时, 要对钢筋本身除锈, 远离一些化学物品, 并对钢筋成品加强保护, 可减少有害离子对钢筋的腐蚀。

2 裂缝对结构的危害

当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宽度超过规范限值就成了有害裂缝;有害裂缝的存在对结构的耐久性和适用性又造成严重影响, 裂缝对结构的危害一般主要表现三方面: (1) 冰冻的影响。钢筋混凝土一旦产生裂缝水分就会乘虚而入, 即使渗入不是很深, 但当外界气温降到0℃以下时, 水分便会凝结成冰。若经过多次冰融循环, 裂缝表面边缘会形成散裂, 随着时间的推移, 裂缝将逐渐加宽, 结构物受力也将发生变化, 最终将会造成结构破坏。 (2) 钢筋的锈蚀。可分为两种情况:有“先裂后锈”和“先锈后裂”。先裂后锈即由于钢筋混凝土收缩和施工质量等原因引起的裂缝, 常常成为空气、水分等其它侵蚀介质的通道, 裂缝暴漏时间长久以后, 会使钢筋产生锈蚀, 从而削弱了钢筋的受力截面积, 破坏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先锈后裂即由于钢筋混凝土自身的化学变化作用, 使钢筋发生锈蚀, 锈蚀物体体积膨胀, 因此会造成沿钢筋长度的混凝土产生劈裂裂缝, 破坏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使钢筋与外界空气接触, 导致钢筋锈蚀速度迅速加快。 (3) 引起建筑物渗漏。由于裂缝渗漏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 既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又对使用功能带来缺陷。

4 裂缝的形态判定

(1) 裂缝状态的判定。裂缝是建筑结构物最为常见质量问题之一, 构件上出现裂缝后, 首先需要判定裂缝是否稳定, 裂缝是否有害。根据裂缝形成的原因和特性的判定结构受力的状态, 评定结构的安全度、刚度以及抗裂度等性能, 从而找出相应的防治修补措施。

(2) 裂缝是否稳定的判定。定期对裂缝宽度、长度进行观测、记录、统计、分析。观测的方法可在裂缝的相应区段及裂缝顶端涂上石膏, 用读数放大镜读出裂缝的宽度。如果在相当长时间内石膏没有出现开裂, 则说明裂缝已经停止扩展, 基本趋于稳定状态。

(3) 裂缝是否有害的判定。判定裂缝是否有害, 原则上根据裂缝的危害程度和后果而定, 一般认为以下四种情况的裂缝是有害的:一是损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裂缝;二是宽度超过规范规定限值的裂缝, 沿钢筋纵向裂缝, 这类裂缝会引起钢筋的锈蚀, 使保护层崩落;三是严重降低结构刚度和安全等级;四是严重损害建筑物结构美观的裂缝。

5 裂缝的修补措施

裂缝根据对结构受力影响大小可分为非结构性裂缝和结构性裂缝, 对于结构受力影响不大的混凝土非结构性裂缝可采用表面修补法和内部修补法;结构性裂缝可采用加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和预应力加固法等。各种修补方法: (1) 表面修补法:本方法是沿构件表面涂刷水泥浆、油漆、沥青、环氧树脂等材料来修补构件表面细小的混凝土裂缝, 对于中等宽度的温度裂缝, 还可以采用裂缝内填充刚性材料和弹性材料以固定裂缝和阻止裂缝的扩张, 具体使用什么材料,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2) 内部修补法:内部修补法是采用压力灌浆, 它不仅修补混凝土表面的裂缝而且能注入到构件的内部, 对裂缝进行粘合封闭和补强, 但是为了提高灌浆的饱和度, 一般采用压力灌浆。目前常采用的灌浆材料有纯水泥灌浆和环氧树脂灌浆, 对于施工裂缝和大宽度裂缝多采用此方法进行修补, 从修补效果来看, 环氧树脂灌浆要优于纯水泥灌浆。 (3) 加大截面法:这种方法是采用增大原结构或构件的截面积, 以提高其承载力和满足正常使用的加固方法, 这种加固方法广泛使用加固混凝土中梁、板、柱和钢结构中的柱及屋架以及砖墙柱等。但是, 此种修补方法优点是使结构受力增加, 缺点是减少了建筑结构空间。 (4) 外包钢加固法:这种加固方法是在钢筋混凝土构件四周或两面包以型钢的一种加固方法, 它适用于对混凝土柱、梁、屋架以及烟囱等建筑构筑物的加固, 此种方法对旧式建筑结构物修补较多。 (5) 预应力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适用于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构件, 要求提高承载力、刚度和抗裂度, 同时又要求不占更多空间的构件, 多用于铁路、桥梁等工程。

总之,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有危害性, 它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使结构的承载力降低, 使结构的使用寿命缩短, 严重的使结构倒塌。为此, 我们首先要对裂缝的状态进行分析判定, 对有害裂缝采用相应加固方法, 确保工程质量这百年大计得以实现, 更要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是关键, 钢筋混凝土构件质量关键看是否存在裂缝。本文从钢筋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 对裂缝状态进行判定, 确定是否有害, 并指出裂缝的危害性, 提出相应的修补措施, 对结构进行加固补强。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裂缝,修补

参考文献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S].

[2]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JGJ 125-99) [S].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S].

上一篇:好好日记本范文下一篇:研究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