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花开的声音范文

2023-09-22

聆听花开的声音范文第1篇

轰隆隆随着一声闷雷炸响,夏天来了。和春天相比,夏天的一切都是那么粗犷,热烈。不想连绵的春雨以下就是三两天,夏天的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豆大的雨点不带一点儿温柔。啪啪嗒嗒地打在窗户上,像是大自然在演奏一首摇滚乐曲。没有春天那种新生的嫩绿,小草,树木都换上一件成熟的深绿色衣裳,像个铁汉子似的站在那。感受不到那温和柔顺的春风取而代之的是时有时无,时大时小的夏日无常风。田野里,稻子结满了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压弯了稻干的腰。一眼望去,呵!好壮观的一片金海,金色的稻浪翻滚着,起伏着。农民挥着镰刀,弯着腰,流着汗。再累心里也是喜悦的。割完了稻子,又要赶紧播下一季的稻苗。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他们似乎有干不完的事,流不完的汗。

像那片翩翩起舞的蝴蝶是的落叶一般,秋天悄悄的降临到人间。天上的云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偶尔有,也只是几篇薄纱是的云朵在慢慢飘动着。秋天的阳光温馨恬静,夏天的太阳那般灼人,照在大地上,暖暖的,柔柔的。南迁的大雁这时候排着人字形的队伍向南飞去,是不是回头看看,大概是留恋这儿迷人的秋色吧!一座座山都披上了金装,山上的每一个角落都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金毯,这些都是秋的杰作。一阵秋风吹过,又是片片落叶悠悠荡荡地飘落。它在用它生命的最后一点力气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稀稀零零的花朵散在枯黄的草丛中,你大概觉得惋惜吧?不!明年,它们便会换上一身绿衣裳,重绽活力。田野里,水稻有成熟了,各种各样的瓜秧也结出那肥硕的瓜果。果园里,柿子涨红了脸,金灿灿的橘子压弯了枝头,到处都是一片收获之景,农民们乐呵呵地收割采摘这些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秋天的美景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含蓄。

不知道什么时候,窗户上出现一层层厚厚的冰珠,晶莹剔透。用手一摸,冰冰凉凉的感觉,顷刻间明白下霜了。打开窗户,呼直吹的北风直窜进屋里,似乎连它自己也想暖暖身子。噢!冬天到了。走在公路上,见周围的人个个都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可不是,冬天的风像刀子似的,吹到脸上生疼生疼的。山上,路边,果园里树木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花儿谢了,小动物们也都睡了。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候,松柏依旧笔直地挺立在那儿,依旧是那么绿,不觉让人眼前一亮。窗口的水仙,虽然没有月季的婀娜多姿,没有玫瑰的火红妖艳,没有牡丹的高贵典雅,但它那碧绿的叶儿,洁白的花朵却也让你觉得它胜过玫

瑰牡丹。冬天虽然寒冷,但是它是纯美的,因为它,人的心灵在净化而变得纯洁。

走过四季。从春到夏再到秋最后到冬,这都是永恒不变的。我们人不也是一样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让生命变得有意义,有色彩。朋友,不要再犹豫了,抓紧时间努力奋斗吧!让你的生命,变得如四季一般充满色彩!

四季大家都知道,它分别是春夏秋冬。

春季生长的季节,大地充满着生机,万物从此苏醒,从黑暗的泥土向太阳生长,获得重生。万物穿着绿衣衫,在暖洋洋的春风中,炫耀着自己生命的璀璨。田野里一片绿,森林里一片绿,它装扮着我们的地球,使我们生活得更愉快,更健康。

夏季茂盛的季节,大地由新绿换成了深绿,草木比春季更加郁郁葱葱。一切都显得是那样成熟,花儿也是特别得艳丽。

秋季成熟的季节,原野被染熟了。坦荡如低的稻田,一层层的金色浪绿色圃头涌向无边无际的天边:果园被染透了,黄澄澄的柿子,红彤彤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金灿灿的鸭梨,芬芳在透明的阳光中荡漾。天空高远了。朝霞不再是鲜红的,它的光线是耀眼的金色。万物大概都不再遵循本身吸收或反射色彩的规律,无一例外地映出金黄的色彩。秋夜,黑天鹅似的夜幕上,十五的月亮有如一只盛满黄金的玉盘。用发光的小星星,大概是从那圆盘中撒落的点点碎金。

冬季沉睡的季节,大自然都在这个时候为来年做好一切的准备。四季就是这样各赋神韵。

聆听花开的声音范文第2篇

高庄苍龙峡联小

亓文钰

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本初教授,一位来自北京的德育专家,在《以校长为首,品德课程为主,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会议上,作了题为《德育观念和方法的再认识》的报告。我把报告的内容整理如下,愿与老师们一起探讨分享。

一、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位当年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说:“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教育的屠夫。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8月18日到9月18日,仅仅一个月时间,北京市有1447人被活活整死。受害的人群大多是辛勤的园丁、教授和专家,他们被自己辛勤培育的学生活活打死,或者被迫从一楼爬到六楼,或者关进牛棚,或者被活活烤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理论和实践证明,德育工作应该理直气壮地抓道德,抓做人的教育,突出人格教育。

1.优秀的人格是人的良好品德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人格教育和人性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并非毫无根据。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早期就能形成,从

六、七岁孩子身上,可以预测出他成年后的一些行为。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善良和情感没有在童年中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

有一项跟踪调查:

儿童时健谈,中年是爱动脑、高智慧的人; 儿童时不健谈,中年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儿童时适应环境强,中年性格态度开朗; 儿童时不适应环境,中年人际关系冷漠; 儿童时易冲动,中年性情广泛; 儿童时不易冲动,中年胆小害怕; 儿童时爱占便宜,中年将是自私的的人。

2.一个品质和性格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

陶西平同志在《在多元中立主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一文中强调:“道德比智慧更重要”。爱因斯坦:“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

高尚的思想品德是最高的学位。只有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修养,保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激发他们的梦想和激情,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

举例: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努力多年,学有所成,以优异成绩取得博士学位。当他到德国的一家大公司求职时,笔试、面试的表现都不错,从主考官的笑容里,他仿佛看到了成功。不料几天后,他却得知自己被这家公司拒聘了。自恃才高,他又参加了另外几家公司的应聘,结果如出一辙,开始都很顺利,最后都不聘用。在他的再三追问下,一家公司的招聘人员道出了实情:该生在德国留学期间,有三次逃票的记录。据统计,在德国乘坐地铁,一年一万个人中,也就是有三个人不买票,逃票率是万分之三,一张地铁票才3.5马克,合人民币19.33元。如果遇到更大的诱惑,你能经受得住吗?

前微软研究院首任院长李开复给青年写了一封万字信,主张要做“诚实守信”的人。

有一家微软公司要找一位年轻的部门经理,条件是有专业特长,并且要诚实。有这样一位年轻人前来应聘,他说:“我是某某微软公司的员工,掌握很多公司机密,如果你录用我,我会把我掌握的信息毫不保留的告诉你„„你想,这样的人哪个公司敢收留,说不定哪一天,他会用同样的手段出卖你。这说明:道德比智慧更重要。

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善良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快乐的、有所成就的人;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和共同成长的幸福。

要奥数还是要萝卜

日本的幼儿园里,有一门课是专门教小朋友如何种菜,不是在网上种,而是在真正的菜园子里。老师带着一帮小朋友下地,穿统一的胶鞋,女小孩是粉红色的,男小孩是蓝色的。到了收获的季节,电视新闻里就会播出这样的镜头:小朋友们卖力地在菜园子里收菜,一个小姑娘捧着带了泥的萝卜,喘着气、愉快地对着镜头说“我很开心”之类的话。

只能从电视和大街上,窥探异国的稀奇,皮毛过眼后,反倒生出太多疑问,比如,这个紧邻的国家,据说深受中国影响,但他们的小朋友却以我们学奥数的热情,去种萝卜。在这个小朋友种萝卜的社会里,诺贝尔奖获得者有18名,今年就占了2个名额。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啊?

二、只有教育思想不断解放,德育观念才能逐步更新

德育观念的更新首先是教育思想进一步的解放,克服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

哲学知识告诉我们:“形式”与“形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形式是事物的载体,离开了一定的形式,德育工作将无法开展,形式主义是只重形式和现象,不管内容和实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

1.民主、公平、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树立“师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和成长”的观念。坚守“儿童是成人之师”的信条。

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认为,当代德育观念的一大谬误是对儿童品德实际发展规律的误读。其中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品德发展上的“年龄歧视”。这里所谓的年龄歧视主要包括“年岁歧视”和与之相关的“代际歧视”两种。“年岁歧视”是指将儿童的年岁与品德发展程度画等号,认为品德发展既然是从低级到高级的一种发展,年岁大的儿童品德水平就一定比低龄儿童要高,成人当然有理由对青少年居高临下地展开道德、政治、思想的说教。但从经验上看并非所有的成人在德行上一定比儿童的水平更高。从分析的角度看,儿童在乐于助人、同情心等方面反而比成人程度高。如果教育工作者无视这一品德发展的维度,将无法实现与青少年真诚的价值对话,也无法真正实现德育上的“因材施教”。

南京师大教授班华仔《班主任》杂志上发表了一片文章“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他认为:

“不要以为年长者在思想道德方面一定高于年幼者”; “不要以为老师在思想道德方面一定高于学生”;

“不要以为学问高者在思想道德方面一定高于学问低者”;

“不要以为社会地位高者在思想道德方面一定高于社会地位低者”; “不要以为从事道德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方面一定高于非道德教育者”。 要坚持“儿童是承认之师”的信条,要虚心地真诚地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师生应该同心、同行、共同成长。

西伯利亚一位小学美术教师米哈多夫,工作非常敬业,绘画技术很高。课上,他在黑板上画了十几个色彩鲜艳的苹果让学生照着画。这时,在教室后面坐着一个不认识的小男孩,是才转校来的,名叫尤里卡。这个男孩画了一个又长又窄、米黄色的苹果。

米哈多夫问:“这不是一个梨吗?” 尤里卡说:“是梨苹果。”

“什么?梨苹果?”米哈多夫吃惊的问。

“我原来住在西伯利亚森林里,有一年,森林失火,仅剩一半的苹果树和一半的梨树生长在一起,结出了世界上唯一的梨苹果!”

米哈多夫显然不信。他向全体同学问:“你们见过这样的梨苹果吗?” 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没有!” 米哈多轻声的说:“这棵树死了。”

米哈多被轰出教室,因为老师认为他是在故意捣乱。并且要求他画出“真正”的红苹果。

第二天,米哈多上交了一张老师满意的苹果画,不过,在又大又红的的苹果旁边,留有点点泪滴。自从米哈多被赶出教室后,他是越来越抬不起头来。

这件事情无意中被植物学家米秋林知道了,他说:“我还真没见过这样的梨苹果,不过,给我三年时间,我让你看到真正的梨苹果。”经过三年的努力,米秋林经过嫁接,得到了黄澄澄的梨苹果。“嫁接”,它的灵感来自于一位老师和一个学生——米哈多夫和尤里卡。从此,美术老师米哈多夫再让同学们画苹果时,总是说“不用和我画的一个样!”

2.热爱、尊重、呵护每一位学生,树立“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观念,坚守“人人都是好学生”的信条。

实践证明:没有不变的学生,你认为所谓的好学生有可能将来变差,甚至变坏,你认为所谓的坏学生、差学生有可能将来变好,变得出类拔萃、我们应该用辩证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学生。

只要我们坚持这个信条,爱学生爱得真诚,深沉感人,什么学生都可以转变过来,什么事迹都可以创造。

很多犯错误的高官,在中小学都是好学生,从小被家长和老师宠坏了,他们认为:我就得得宠,我就得当官,甚至在法律面前也跃跃欲试„„由此,由一个好孩子变成了社会蛀虫。

有一次春游,老师带着全班学生和自己的孩子划船,结果自己的孩子不慎掉到了冰冷的水里,有五个孩子奋不顾身地从十几米的水中把孩子救起,这五个孩子中,有三个是倒数,还有一个曾被记过处分。其实,孩子都是好孩子,问题学生总是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引起别人的关注,激起爱的渴求,逃离被遗忘的角落。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每一个学生。

3.德育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树立“让学生在未来一生能够适应社会、能够生存、能够幸福”的观念,坚守“善良加能力,才能永远生存”的信条。

我提出的口号是:让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提倡“生命德育”:认识生命的价值——欣赏生命的美丽——尊重生命的需要——珍爱生命的全部——增强生存保护能力。

增强生命保护能力是学校“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孩子们懂得:生命是一种责任;生命是一种宽容;生命是一种善良;生命是一种关爱;生命是一种付出;生命是一种自护自救生存的能力。 4.关照、珍爱、呵护每一位教师,树立“学校的任何成果都是集体劳动的结晶”的观念,坚守“教师队伍中一个也不能少”的信条。

这个理念的出发点是:把学校建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每天都“愿意来,不愿意走”的幸福感。 学校“以学生为本”,首先要做到“以教师为本”。老师感到不幸福,学生也不会得到幸福。

学校领导让“一个教师也不能少”,基于三点认识: (1)教育的任何成果是集体劳动的结晶。

(2)育人工作大量是无形劳动,是默默无闻的付出,是每一位教师师德的感染和熏陶。

(3)教育的“生产”周期相当长,教师的劳动成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我提出五个不能忽略:

不能忽略那些始终未得到过或很少得到过表扬和奖励的人; 不能忽略那些在班级成绩经常处在末尾的老师和班主任; 不能忽略那些在校内各级评选中成绩始终上不来的班主任;

不能忽略那些“主观已尽力,但因能力有限”而成绩始终不突出的老师和班主任;

不能忽略那些家庭中有各种困难情绪比较低落的人。 总之,要关注学校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

三、只有观念更新,方法才能创新

1.积极构建全体教师参与的德育工作体系。比如:①“全员德育导师制”、 ②“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德育共同体”

2.学校文化建设,突出班级文化建设。如①“温馨教室的创建:人际关系的和谐”、 ②“推进五角文化,构建灵动班级”

3.班主任专业化发展。①校内班主任双职称制,②评选首席班主任制③试点班级管理改革,取消单一班主任制

南京市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取消原来的班主任负责制,改有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学生组成教育小组共同管理班级,每个班有3-4名教师,2名学生代表,两名学生家长共同组成,学校出台了新的评价方式和分配方式,将原来注重教师教学考核改成教学和管理考核并重。 4.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重庆万盛区南桐镇中心校,提出“月目标教学法”,发动学生制定每个月养成习惯目标,大家制定措施、制定奖惩制度、

5.建立道德教育的激励机制,开展“道德银行”体验活动。用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呼唤儿童道德的回归。

聆听花开的声音范文第3篇

9月25日下午,学校请来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女士来校讲座、签名售书,听到这个消息,校园里沸腾了,孩子们激动地交流着,“女生贾梅”“男生贾里”等许多孩子们喜爱的经典作品都出自秦文君之手,能与心中的偶像面对面,实在是机会难得。能参加秦阿姨的演讲会的孩子是幸福的,因此,演讲的会场气氛热烈、孩子们抓住机会向秦阿姨请教写作上的种种问题。签名售书的现场排成了长长的两列队伍,许多孩子买了很多书请秦阿姨签,许多老师为亲戚朋友的孩子买了书请秦文君签,有许多学生都买了双份的书请秦阿姨签,原来那是准备送给阿湖小学手拉手小朋友的„„看着师生们选书、签名、看书的热情,我被感动了,学校被感动了,此时的校园被浓浓的书香弥漫着、浸润着„„

9月26日下午,学校请来了“教育在线”上的名人:看云,guiqulai 。诗意的网名,常听杨校长说起她的不凡,一直无缘相见,今日在杨校长的盛情相邀下,才有了这个美丽的“周末约会”。真名:薛瑞萍,安徽合肥第六十二中学小学部的一位语文教师。认真教学生,每天记教育日记,引领家长参与她的教育阵营,教育在线上每日辛勤耕耘,教完一年级,“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成为网上的热帖并即将出版„„其实,介绍再多不及亲见一面,材料的介绍是可信可不信。然而,看云的开场白一下就把大家震住了:“有些特级教师只是盆里的青松,而有些普通老师却是山间的大树。我就是那山间的大树,因为我的根在沃野。”自信、有些狂妄。听过很多名师的讲座,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自评,大家的情绪立即被调动起来:看看你到底狂在那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转眼,近三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休息,没有议论,有的只是静静的聆听与思索,是什么让看云抓住了大家的心?是她的率性、才气和激情,是她的开朗、执着和本真,更是教师之间的那份共鸣。腹有诗书气自华,看云用她的满腹经纶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读书会让你由内而外的美丽。三个多小时,时而激情背诵、时而引经据典、孔孟之道、圣经吉檀。折服于她的记忆力,她的表现力,她让大家感觉做一个好老

师的幸福,她让大家对‘灰色’的教师职业生涯又产生了一些期盼,追求生命的高峰体验,追求师生的交融情感,让自己的每一天过得愉悦一些,让读书成为我们成长的加油站。9月27日下午,学校请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窦桂梅,教育在线网友,网名“玫瑰”。窦老师9月26日还在北京进行“保先教育”,夜里从北京赶到溧阳,上午溧阳实小上课、讲学,下午四点半回北京的飞机,时间就这么多,能给大家带来怎样的精彩呢?从1:30开始,3:30结束,两个小时时间,窦桂梅给大家连上了两节课“晏子使楚”,并进行了简短评析,干脆利落、激情四溢,让每一位听课者都发自内心地赞叹:名师就是名师。她的课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一句话,有足够的高度。这样的课是没法模仿的,因为只有窦桂梅才能上出这样的课。但听课过程中的震撼,无以言表。听完课就听许多语文教师在说自己该下岗了,其实每个听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自我反思。窦桂梅“迷恋课堂的激情执着,追求教师的专业尊严”“让师生在课堂里实现生命的生长,分享生命的愉悦。”“追求永远的温度,大量读书,积淀自己,让自己有背后的广度,让自己丰盈饱满”“你的课堂你做主,你的文本你解读,你的尊严你创造”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很少听语文课,因为自己教数学。但这节课却点燃了我对语文的热情,原来语文可以上得如此令人陶醉,上得让人如此热血沸腾。可以说窦老师的课真正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她的课堂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没有絮絮叨叨的文本解读,抓住线索,生发开去,大视野、广角度,分析深、透,爱国、尊重、自尊、实力决定命运,学生们完全走进了历史,情感完全融入了国家民族命运之中,第一次感受到语文课所带来的震撼,发自内心的佩服。虽然,我们很多人也许永远不可能达到“玫瑰”的高度,但‘玫瑰’的这次激情做课及即兴演讲却留给大家许多的思索,同样做教师,原来可以做得这样有激情、这样有尊严,其实,教师的尊严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追求尊严的生活,都可以使自己每一天都活得充实一点、快乐一点,只要我们自己愿意。有时候,生活是一种态度,教师的生活确实很苦,但我们可以从中寻找自己的快乐。成功的快乐、研究的快乐、认同的快乐、尝试的快乐„„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

三天时间,安排三个活动。大家是辛苦的,然而大家又是幸福的,因为精彩,因为感动,因为分享。聆听窗外声音,让我们开始思索和重新审视我们每天从事的职业,让我们开始关注我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认识到捧起书本苦读积淀、厚积薄发的重要。怎样做一个有文化的先生?怎样做一个有特色的老师?怎样做一个善思考的行者?归根结底都要落在读书上,一个教师只有有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才能使课堂充满文化的气息、充满诗的意境,才能培养

聆听花开的声音范文第4篇

与新教育相识,缘于今年2月份,学校邀请来自河南焦作的新教育专家张硕果老师讲座,张老师质朴的语言如清澈的小溪流淌在我心间,新教育倡导的“晨诵、午读、暮醒”的教育模式深深吸引了我,听着新教育实验人那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看到他们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我被深深震撼。

我知道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教育生活,犹如黑暗里的一盏明灯,给我的教育之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新教育实验如春日的和风一样吹进我们的校园。我有幸加入了新教育实验的行列,成为我校首批新教育实验教师,一路走来,我真切的体味到了幸福的滋味,也感受到了新教育的魅力。

在实施新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提升的是自己的业务素质。 经李校长的推荐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一年级》和《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新教育》、《构筑合宜的大脑》、《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书籍。 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一年级》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书中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值得第一次教一年级的我学习和借鉴。从书中我学到:定能生慧,静纳百川。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父母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于是,我也试着用平和的声音讲课,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会了静静地听课。原来一年级的语文课可以这么上啊!想想之前,自己不知做了多少傻事!这些事不仅对幼小的学生来说是痛苦的,于我自己也是经常上火、伤肝。与其用“河东狮吼”,来镇压学生的“反叛”,还不如心平气和地以静制静。由此,我就更佩服薛老师的“心平气和”了!在我看来,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一颗博爱的心,没有广泛的阅读与反思,没有强大的自我抑制力,是不可能做到“心平气和”的。于是努力向薛老师学习着!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我认识了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里辛勤耕耘的雷夫老师,他用自己那颗赤热的心全力教育他的孩子们。新教育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只要坚持,就能创造奇迹!雷夫老师的故事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正是他那无数个坚持,才缔造了56号教室的奇迹!而在这些坚持的背后,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痴迷教育的疯狂,以及对教育真谛深沉的领悟!

如果说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那么专业写作就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写作水平,2012年2月13日我开始在学校的网站上书写教育日志,让生命在反思感悟中丰盈。每天晚上,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无拘无束地在文字的沙滩上徜徉,捡拾一颗颗色彩斑斓的贝壳,感受新教育思想的海风,梳理着一天的喜怒哀乐,轻轻地敲击着键盘,便进入了一种忘我的意境„„

然而作为班主任,在学校除了一天三节课以外,还要备课,改作业,以及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在学校的时间有限,写日志只好推到回家。匆匆忙忙回到家里,不满一周的孩子还需要我的照顾,所以每天晚上总是要等到把儿子哄睡后才去做自己的事情。淘气的孩子折腾到十一点才睡这是常事,等我可以专心的坐到电脑旁写完日志时常常已是深夜。

记得有一次儿子格外的淘气,几次哄睡不下,听到他可怜的哭声,我只能一次次轻拍着他的后背,让他倚靠在我温暖的肩头。看着几经折腾睡着的儿子,心里充满了愧疚,莫不是知道我会轻轻走开,他才这么依恋?于是用哭闹来表示反抗。聪明的小人儿,却又让我顿生怜爱。轻轻的把他放到床上,赶紧打开电脑,写着写着就忘了时间。直到又一次被儿子的哭声所牵动,这才熄灯关机,陪儿子入睡。想想作为一个母亲,自己陪孩子的时间太少太少了,连晚上睡觉都没能专心的守在他旁边,每次想到这些内心都会涌起阵阵酸楚。

还记得4月份为参加南和县首届教师素质大赛而准备的那段日子,学校非常重视这次比赛,杨校长更是亲自为我们指导备课,让我感到压力很大。回想起那些日子,感觉真是身心疲惫,白天上课,晚上回到家哄睡孩子后就是改教案,练朗诵,练歌曲„„,每一天晚上都要熬到一点多。第二天去上班,同事们总会关心地说:“看你那两黑眼圈,又熬夜了吧!跟着孩子别太辛苦了,要注意休息。”脆弱的我有时也会抹眼泪,因为我知道为了这次比赛能够发挥好我承受了多少,付出了多少。可是即便在忙再累,晚上也一直坚持写日志,因为有个声音告诉我:前进的脚步不能停,还有很多人在关注我,支持我。我不能放弃!

走过的每一天,日志里记下了自己的思想,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反思着自己的行为。 闲暇时,打开自己的教育随笔读一读,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孩子们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清晰可见,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多少喜怒哀乐浸透在字里行间,多少辛苦劳累倾注在铅字墨迹中,那份激动、那份喜悦、那种百读不厌的感觉,溢于言表。

一路阅读,一路感动,让我的心灵一次次得到净化,自己的心思变得清澈透明,灵魂也得到了洗礼,于是工作和生活充满了感动和难以抑制的激情。 “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这学期我们一年级组老师以语文课本为依据,结合学校的晨诵教材---《花儿朵朵向太阳》,经过搜集整理,打印出本学期孩子们朗诵的所有诗歌。 当每天一束束阳光照耀清晨的时候,我便和孩子们在一首首诗歌中进行心灵的互动,徜徉在诗歌所传达的美好意境里,用一首诗歌开启新的一天,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理解诗歌思想与内涵,然后通过角色配读、教师引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诵读。相约晨光,震撼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也洗礼着我的教育生命。我们一起渐渐地从诗歌中获得一种执着的力量,一种为人世间坚守美好的责任,充盈孩子小小的心胸,它当下的生命,在诗歌中舒展,成长,丰盈,茁壮„„晨诵,正在改变我教育深度;晨诵,正在拓广孩子的生命宽度;晨诵,正在开启我们的心灵,在黎明一刻闪耀光芒。

记得第一首生日诵诗是送给我们班张孙渊的,当时他站在讲台上,眼中充满了喜悦,腼腆的接受着大家对他别出心裁的祝福。7岁的小孙渊晚上回到家里就在自己的qq空间中记录下这感动的一天。小孙渊把我精心挑选的诗歌发表在日志里,这样写到:这是亲爱的李老师精心为我准备的一份特殊生日礼物,这是我最快乐的一个生日,谢谢李老师和全班的同学一起为我过生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和同学们一起搞好团结,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爱我们的李老师!

简单的几句话却让我的眼里满含泪花,能在孩子幼小的心中埋下一颗感恩的种子,让我倍感幸福。于是走在实践新教育的路上我的步伐更加坚定! 午读时间到了,我和同学们一起畅游书海,采集书中甜蜜的花粉,仅半年时间,我们一起共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好饿的毛毛虫》、《爷爷一定有办法》等九本经典的绘本。

在读完《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后,孩子们也像小栗色兔子那样表达着对妈妈的爱。你听---- ----我对妈妈的爱像天上星星那么多。 ----我对妈妈的爱从早上一直到晚上 ----我对妈妈的爱像海洋的小鱼一样多。 ----我对妈妈的爱就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那么远。

----我对妈妈的爱像全世界所有的树叶一样多。 ...... 此时每个孩子都在努力思考该怎么形容自己对妈妈的爱,你不得不为他们的丰富想象力感到惊讶。尽管他们的词汇量还不多,但是他们依然像小栗色兔子那样,努力思索着,想要把对妈妈的爱尽自己的最大力量表达出来。 阅读完图书,同学们还通过日记、读书心得、读写绘等作品,反思一天的学习、生活,留下暮省的足迹。

随着新教育的步步深入,孩子也变了,变得沉静了,变得懂礼貌了,变得爱读书了,变得有集体荣誉感了。

即将过去的半年感慨万千,我和孩子们一路找寻,一路收获。

33月12日植树节,“共栽亲子树”的活动场面还如在眼前,家长们和孩子共同种下不仅仅是一棵树苗,而是他们对未来的憧憬;通过班级认养小树的活动,孩子对植树节有了深刻的理解。一年级晨诵诗歌展示活动中,孩子们精神抖擞,自信出色的展示出了班级风貌;春运会上,绿茵场上留下了我们的身影。小运动员们斗志昂扬,团结一致,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母亲节那天,孩子们倾诉着对妈妈的感激,用笔写下了对妈妈的节日祝福。

聆听花开的声音范文第5篇

三月的风,用温润的眼眸,将玉兰花吹开,白白的蕊,妩媚了春暖花开的一季。

心的意境,恰似春风一缕,季节风声轻展羽翼的羞涩,撩开薄薄的寂寞。细腻而缤纷的花落,将玫瑰心语淹没。睫毛下的淬火,点亮了躁动不安的清波。满腔灼热,晃动着振翅欲飞的白鸽,那是读你倾城的幽默。

我静静地站在季节深处,轻轻的,感受你缤纷着你的笑容,我醉倚石上,墨色飘香。静静地感受诱人的芬芳与惹人的情思。

伫立在细水长流的河岸,我听到远方的呼唤很暖很暖。回眸流年清浅,那淡淡的容颜,流淌着万语千言,惊起一梦缱绻。

暖阳下,马在饮水食草,风吹过田野和树林。从一朵雨花的纤丝出发,心藏你虔诚的祈祷,带上灰烬中未曾熄灭的火种,点燃星光。一枝玫瑰在风中摇曳,泪水含在她的眼角,饱蕴深情。

风穿越石头,抵达玫瑰的根脉和骨髓。

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会欣欣向荣。

剪一段时光的锦,贴入心门,那不休的思吟,剔透晶莹。听一曲悠扬声声入耳,丝丝扣心。

曲随风来,听一支古歌,很遥远。穿越唐朝,残冬在细雨中飘落了,嫩绿的枝头上,盛开着鸟鸣般的憧憬。

沾衣欲湿杏花雨,客舍青青柳色新。桃花春色暖先开,开得方知不是花。听雨观花何事却成愁?悄不会,春风意,你是谁?

岁月中,我守候的那扇窗,开了,你绽放的笑,点亮了一川烟草掩盖的天空。我不知道,你的微笑为何那么古老?我不知道,你的情思为何那么俊俏?捧出掌心的温暖,聆听时光里的悸动。一枚清亮的暖,温馨明媚着挂牵。微笑凝眸,你的赤诚高挂云天。如诗的情怀,日日月月,年年岁岁„„请用你浸满泪水的双手抚摸月光上的春色。

那是飘雪的漠北,还是在落雨的江南?那是泛舟的大海,还是策马的草原?灵魂的漫步,一直都在。

回眸,那份无关风月的暖,一直都在。

一个不小心的驻足,岁月就走进了风情。一个不经意的回眸,时光便走成了背影。细雨绵绵的日子,总是不经意,润了心思,湿了眼睛„„

风月,我很想随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情深意长;很想与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没有异彩流光,只有平淡时光;很想伴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没有冠冕堂皇,只有朴素容芳;很想牵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没有灯壁辉煌,只有切骨念想。

风是一池绿水,月是美味佳肴,一行行深刻的文字无法诠释月的细节。一幅幅美妙的音画也无法勾勒月的细腻。月满西楼,季风清澈。

风月,痛哭吧,不要说话。风月,微笑吧,噙着泪花。

谁说千年的相思年老色衰?在你的季节深处蕴涵了多少晶莹的期待?是不是被记住的总是精彩?

谁说风里没有温暖的情怀?用心体会,你藏在唐诗宋词里,诗心阑珊,一阕天涯声声念。掬一片思念的云天,把一束挂牵放飞。

仰望穹天,一派苍茫,我知道那是心与心的距离。

茫茫尘寰,漫漫长路,来回穿梭着匆忙的步履。舞动的灵魂,如飘云,悬挂在年轮上。岁月,催人老,清瘦的皱纹上布满了诗词歌赋。

风起,停在了唐朝,是谁,在初唐《春花江月夜》明丽纯美的境界里翩翩起舞?又是谁,轻弹着一曲《高山流水》,觅千古知音?是谁,在盛唐的田园山水里朗诵一首“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又是谁,在半个月亮的宫殿里,与吴刚同饮一瓶桂花酒?

风啊,是你,透亮了夜的心事,也明媚了我欢喜你的一片倾心?

我的心,裹着透明的轻纱,被暖风融化。在感觉生活美好的刹那,梦走天涯。在一颗滴着露水的心灵下,长出一片片真实的奇葩。

淡墨清痕,在光阴的叶脉上穿行,如水的柔情,神游于烟川山林。

日子来来往往,不倦的回忆停泊心房,掬一捧悠悠的清风,随着季节的河流流淌、流淌„„

走吧,陪我去追逐那一朵流霞。

走吧,伴我去倾听那一脆清声。我还没有出发,心就已经到达。

聆听花开的声音范文第6篇

孙盛法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数学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学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境:

1、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呼唤“我来!”“我会!”。教师请一学生发言,该生洋洋自得,其余学生无心聆听,或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连声惋惜、抱怨,或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学交流。该生发言结束,其余学生要求发言的高潮再起。如此循环之中,学生心态浮躁,听讲浮躁,表面的灿烂下面是内在的苍白——轻学习交流,重表现自我。

2、学生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后,再请学生发言,学生不能归纳综述。有的学生还一再举手要求发言,结果还是简单地重复某个学生的回答,或是重复一些明显的错误。

3、更有甚者是听而不闻,把老师、同学的话当耳边风,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或是敷衍了事,嗯„„喔„„好„„似乎略有所思,其实是心不在焉。

其实,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学会倾听课堂上不同的声音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更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什么是倾听?《现代汉语小词典》注: 倾听, 细心地听取( 一般指上对下) 。而本文所言的倾听则是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细心地听取, 其特征表现为目的性、思考性和完整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分享。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做到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学会倾听”是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良好的指导。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诱发兴趣,激主动参与

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可以使有目的的教学行为,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诱发学生主动倾听的兴趣。

1、营造宽松的氛围 学生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事实上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上的课。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应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乐意倾听,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活泼,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创设有趣的情境

学生在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会乐于倾听他人,一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是展示教师艺术的“窗口”。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三年级的《笔算乘法》时,我从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引入,再借助三位主人公的话(每句话有12个字),引导学生以此内容提一个有关字数的数学问题,这样把教材中习题的内容加以创新,使相对枯燥的教学问题变得生动而有趣,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倾听。

3、选用身边的素材

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如在教学“估计”时,我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了许多豆子,随便抓一把,先估一估有多少,再数一数,还让同桌学生比赛看谁估计得准确。这样,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倾听欲望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运用多样的手段

上课要有节奏、有弹性,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学生喜欢挑战、喜欢有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倾听的愿望,使学生乐于倾听。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首先让学生看到几个学徒修补椅子的事,分别模拟横着钉、竖着钉、斜着钉的旧椅子承受推拉的情境,在学生个个捧腹大笑的时候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斜着钉成三角形的椅子不会摇摆,而其它钉法的椅子修补后还是会摇摆呢?”“钉椅子”这司空见惯的事物,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这时要求学生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由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倾听别人的想法,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二、组织引导,点细微之处

倾听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学生有了听的兴趣,但不一定会听,因此,需要我们细化训练,使其学会倾听。

1、规范倾听行为

手势或身体动作最能反映学生是否在倾听,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想努力表现自己是认真倾听的,于是把双手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其实,这是一种假听,如果学生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因此,在课堂上,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必须双手平放,腰挺直,关键要看学生有没有在真听。当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做到神情专一,眼睛要注视着老师或发言人,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即时得到反馈信息。

2、学会倾听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首先要让学生做到心静,这是倾听的前提条件,还要强化听的意识。新接到一个班级,在上第一节课时,我就会告诉学生: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在班级中,我对学生提出学会倾听要做到三心:一是专心听,无论是在听老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同学所讲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当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问其他学生,刚才他(她)讲的你们听明白了吗?他讲的是什么意思?再请一位同学复述;二是耐心听,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再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细心听,当别人发言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有没有道理?谁还有补充?谁还有更好的意见?你能帮他解释得更清楚吗?„„ 用这些问题去换醒学生应该注意倾听,并把同学的发言经过选择、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还要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梳理、归类。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师: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

生 1:因为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 师:谁听清楚他所说的?你认为他说的怎样?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应该说三角形面积是拼成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谁能解释的更清楚一些呢?

生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形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可以说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

在这里,通过让学生补充同学的想法,评价同学的想法来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3、细听同伴发言

在动态、合作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倾听最多的还是同学的发言。课堂上,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是急切的,教师只能有所选择的叫几个同学发言,虽然指名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也有一定学问。

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学生学习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后,在两个班级中各出示这样一道题: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72米,它的长、宽、高的比是4:3:2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当时这两个班都有学生做错,而且错的人数差不多。进行这样的讲评:在(1)班讲评时,让做对的同学直接讲一遍就结束了;而在(2)班讲评时,先让做错的同学说你是怎么想的?使学生知道他们做错的原因在于把72米误认为是一条长、一条宽、一条高的和,重点指出这里的“72米”到底指的是什么?再请做对的同学说说应该怎么做,而后同桌复述解题过程。过了一个星期,又在两个班中出示同一类型的题目,结果(1)班正确率76%,而(2)班正确率达到了得93%。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在课堂中不一定非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先回答,有时也可先让学困生或表达能力不够好的学生先来说,让这些学困生倾听错在哪儿?应该怎么去做,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疑惑之处,促使他们进步。

三、激励评价,树名人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表扬、被人尊重能使人感觉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如何在课堂中正确恰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因为我们的表扬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对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学生,我们可以即时进行口头评价,如:

“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的多认真啊!”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

“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指出不足,我们要向他学习。”

“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多棒啊!” 这些评价语言没有更多的华丽词藻,也不会使学生感到飘飘然,但却给学生必要、及时、恰当的鼓励。在课堂中我除了表扬,还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当学生认真倾听时,我不一定用语言去激励,有时可用无声方法的激励,如竖起大拇指,脸上表现出赞许的神态;当有些学生不认真倾听时,为了不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我一边讲课,一边很自然地走到这个学生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把他玩的东西放好,或面带微笑,并用眼睛关切地看着他,提醒他注意认真听。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周下来,结合学生课堂上倾听的表现,评出班级倾听小明星。这样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更乐于倾听了。

四、持之以恒,促课堂生成

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到每一堂课中。倾听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可通过教师长期坚持训练,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听问训练、听记训练,听后复述训练等等,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教师写一个式子,让学生说出一个和它相等的除法算式。

师:12÷4

生1:24÷8

生2:36÷12

生3:6÷2

„„ 师:15÷3

生1:30÷6

生2:45÷19

生3:150÷30 „„ 学生只有认真地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就会不断地思索还有别的答案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同时能使学生静下心耐心听,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听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倾听习惯,更有可能出现创造性的课堂生成。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发火花”。只要我们去做有心人,一定能成为“荡水、击石”的高手。用力去做,只能合格;用心去做,方能成功。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学生更要学会倾听同伴的心声,教育就是如此,如果每一个课堂上,学生之间若都能用心去倾听,用心去体会,一定能听到更多真实而有灵性的声音;然后,用我们的智慧和诚意,把这些声音放大,与学生分享、讨论,就一定能让其更和谐、更有生命力和教育意义。倾听是一种本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养,学会倾听,更是一种尊重。让我们来共同关注数学课堂学生的倾听习惯吧!

上一篇:总监总结监理范文下一篇:中职学校就业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