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论文题目范文

2024-03-11

课外阅读的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但是, 作为语文教师是无法像课堂教学那样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 毕竟时间和精力斗非常有限。所以, 我认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呢?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阅读的兴趣, 才能点燃学生的阅读火苗, 才能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进入书籍的海洋, 饱览群书, 才能在阅读中迸发生命的活力。因此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必须以阅读兴趣的培养为基础。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工作, 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向导。

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教书, 更要重视读书。这不仅能够让自身时刻有“活水来”, 同时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热爱读书, 不仅要读经典, 也要读青少年读物, 同时把适合学生的读物推荐给学生, 让更多的适合学生口味的书籍带进教室, 使学生能够读到自己喜欢的读物, 阅读兴趣自然就提高了。教师在向学生推荐青少年读物的同时, 更要带领学生阅读经典, 给学生阅读经典中的名段, 使那些精彩的片段成为“诱饵”, 学生就会因为被“诱导”而去寻找这些经典来阅读, 这样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也调动起来了。与此同时, 因为教师的“博览群书”、“上知天文, 下识地理”, 让学生对你产生敬佩之情,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价值和意义, 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产生阅读的动力。有了动力, 就会产生兴趣。

2、让阅读成为一种快乐。

有人告诉我放羊的经验:如果你把羊拴在一块地方吃草, 不管那里的草有多么鲜美, 羊都不会一直老老实实低头去吃, 很快它就厌倦了;而当你把一束干草捆起来放在它要努力挣扎才可以勉强吃着的地方时, 它会尽其全力并吃得干干净净。真是奇怪啊!可细想却也不怪, 面前的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吃到的鲜草是“你让我吃”的, 而远处的干草却是“我自己想吃”的。

我们的语文老师呢?辛苦搜集并印发了好文章下发, 课文中精选的佳作都一股脑给了学生, 要求读几遍, 思考几个问题, 背诵几个段落。结果却只是扼杀了学生“我要读”的愿望。尤其是任务一下达便开始监督和检查, 对处在叛逆期的学生而言, 这样的阅读会有什么快乐?试问, 宝玉和黛玉读《西厢记》可有人监督与检查, 如有此大煞风景之人, 我想这两人也不会感到“词句警人, 余香满口”, 更不会“过目不忘”“一目十行”吧!

所以我认为要想使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快乐, 我们教师首先要转换角色, 从“监督者”转换成为一个出色的“导读人”和“交流者”。首先是激发学生自己“找草吃”, 并能够多介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文章给学生, 要他们在寻找中品味不同文章的滋味。早读时可以朗读和品味自己的所爱, 并鼓励他们读写结合, 及时写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并定期交流。

当“我要读, 要读得更多”成为学生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要求时, 我相信快乐阅读就不会离他们很远了。

3、让阅读成为最好的美容剂。

阅读, 其实是一种读者与作品的对话, 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交互。多走进作品, 学生就能多联系自身或社会现实, 就会更多地激起读者的心灵感悟, 自然而然地, 也就跳出了“井底”, 沐浴在阳光底下的快乐。如此, 也就增强了学生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提高了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提升了联想和想象的层次。

学生的视野开阔了, 必然会拓宽他们心灵自由驰骋的空间, 激发起他们更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自觉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去, 解决新的问题:如能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观点、材料、语汇、表现手法等移用到作文中去;能把在阅读中学的知识用到编墙报、出报刊、作演讲、写书评中去;生活中, 能把在阅读中培养的能力活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如拟宣传标语、广告词、写书信等……当获取的知识习惯变成能力的时候, 也是最快乐的时候。有了这种习惯, 学生就会越读越快乐, 越学越美丽。

二、制订课外阅读方案, 明确读书方向。

在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 学生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性, 所以教师指导他们读书方向, 要读好书, 读健康的、科学的, 深浅适宜的, 分量适当的课外读物。

每学期开始, 师生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的间隙、生活闲暇之时, 随时翻看身边的报刊杂志, 读一读, 品一品, 了解一些社会新闻, 洞悉一些时事动态, 学习一些文化风情, 捕捉一些生活讯息;要求诵读一些古典诗词、经典美文, 领略我国文化的源长和精美;规定每生每学期至少读一两本名著, 经典文学名著的阅读, 正是中学生走近社会、走近生活的“绿色长廊”, 能增加其生活厚度, 强化其角色意识, 提升其人文素养, 丰富其文化底蕴, 使学生们尽速成长为一名善于品味生活、感悟人生的“有心人”。

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其重点又是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兴趣培养, 要有明确的目标引导, 阅读方法的指导等方面着手。

课外阅读的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现在全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都在提倡搞课外阅读,营造书香校园,小学生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情况稍好一些,而中学生面临着中考和高考的压力,整天忙于各种作业和考试,几乎没有“课外”时间。即使节假日和星期天家长也不会让孩子读课外书,而是让孩子参加各种文化补习班或为孩子请家教,家长关心的是考试成绩而不是孩子读了多少书。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他们确实需要大量阅读中外名著和科普读物,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但他们又没有课外读书时间,怎么解决这个矛盾?一种好的办法是把课外阅读变为课内阅读,把阅读课排进课程表,学生就有充分时间读书了。前提条件是语文课本要学完,考试成绩不能低。能不能做到?能!山东省邹平县的初中语文改革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几年来,邹平县在初中语文教研员成浩老师的带领下,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改革。全县所有初中每星期六节语文课,其中两节教读课,学习课本;两节阅读课,学生到阅览室自由读书;两节写作课。每学期学生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就能学完语文课本,节省出三分之一的时间上阅读课,把课外阅读变成了课内阅读。按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初中三年要阅读260万字。而邹平县实行课内阅读以后,学生平均一年的阅读量达150万字,三年的阅读量达到450万字,大大超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两节课完成四节课的教学任务

语文教学向来是个老大难问题,许多教师每周四节课还讲不完课本,两节课怎么讲?这里既有教学观念的问题,又有教学方法的问题。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进入第六个年头,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停留在课程改革以前。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的编写提倡“一标多本”,课本仅仅是个例子,中考和高考要按照课程标准而不是按照一种教材命题。既然“课本只是例子”,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能总在“例子”子上绕来绕去,而应该使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带动大量读写活动。大量读写需要大量时间,时间从哪里来?如果把教师的繁琐讲解从课堂上大大减下来,真正让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议论,就可以大大减少无效劳动,提高学习效率,就可以省出时间开设阅读课。阅读课的开设能使学生真正“下水”,在书海里“泡”久了才能“泡”出书味,才会掌握“游泳”的技能。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分为教读课与自读课两类,教读课要讲究“举一反三”,自读课要“举三反一”,两者互为依托,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每周两节的教读课上,教师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教读课文。他们把教读课文大致分为两类,并归纳出两种“随时质疑四读法”。一类是适合诗歌、散文等文体的以诵读为主要形式的“随时质疑四读法”,一类是适合其他文体的以阅读赏析为主的“随时质疑四读法”。教师掌握了基本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作到少教多学。教读课重点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自读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学。现在的初中语文课本每册大致六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般两篇教读课文,三篇自读课文,他们一课时处理一篇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可以放在阅读课上让学生自己学习。

“诵读”类文章的“随时质疑四读法”是以诵读贯穿语文课堂始终的一种读书法。基本环节和要求是:

一读准确。让学生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看准字形,读准字音。可以默读,也可以朗读,让学生在初读过程中初步进行字词、语言积累。

二读流畅。这时的读要达到两个层次要求,一是朗读时不漏字、不添字,语句连贯;二是句子与句子之间、句群与句群之间、层次与层次之间的停顿和语气转换恰当自然。让学生通过这一遍读,理解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理清结构层次。

三读感情。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力求实现读者与作者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共鸣。朗读时,要求把握感情基调,讲究语速、语调、节奏、重音等朗读技巧,要感情充沛,抑扬顿挫。

四读意境。由学生自由地读,把朗读与联想、想象结合起来,要读出形象,读出韵味,读出诗文的美。

“随时质疑”是指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能对文章中心思想、语言特色、表达方式等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能对文章本身、有关资料、同学的认识与表达、教师的讲解进行质疑,并且在产生想法时,随时可以插嘴发表见解、提出疑问,教师要给予热情鼓励和明确解答。这种随时质疑可以贯穿在“四读”中的每一步,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

采用“随时质疑四读法”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始运用这一读书法时,可指导学生按四个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当学生的诵读水平达到较高程度后,不一定再要求所有课都要有这四步,可以视文章的难易而适当取舍;尽量自由读,少齐读;将朗读、积累、理解、感悟融为一体,可进行适量背诵;可以采用朗读达标、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可以把讲台让给学生,尽量给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进行引导、评点和讲解补充。

“阅读”类文章的“随时质疑四读法”尤其适宜进行长文短教。基本环节和要求是:

一读整体感知。速读全文,了解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读重点理解。扣住教学目标,对文章重点作深入理解。其重点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构思立意、选材布局、重点段落的赏析、语言表达等,做到读书、思考、议论、讲解有机结合。

三读比较赏析。比较的内容可以是字、词、句、段、篇,可以是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表达方式。可以在同篇课文内比较,也可与其他课文或者课外阅读材料比较。比较可以采用比照、替换、增加、删减、调序、改写等多种方式。这一步骤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与第二遍、第四遍读书结合进行。

四读巩固迁移。巩固迁移的侧重点是积累、感悟,进一步培养语感,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具体内容要扣住单元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与选择,可以是佳词妙语摘记,精彩片段诵背,文章的续写改写,同类文章的拓展阅读等。这一步可在课内做,也可作为课外作业。

“随时质疑”的要求与做法和“诵读”类文章“随时质疑四读法”基本相同。

二、阅读课两节连排,师生一起坐下来读书

每周两节阅读课连排,师生一起在阅读室读书。如果语文教师因事外出一般是不必调课的,因为学生可以自己上阅读课。如果哪位教师想把阅读课上成别的课,就会遭到学生的强烈反对。如今语文学科在邹平县各学校都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主要的原因就是开设了阅读课。

1.解决阅读场地问题。邹平县各初中校都建立了专供学生阅读的阅读室,校舍紧张的学校是一校一个阅读室,有条件的学校每个年级一个阅读室。有些新建校舍的学校,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需要,建立更加宽敞的阅读室。如魏桥镇实验学校在新教学楼内建起三个大阅读室,每个阅读室都有16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三个班的学生阅读。

阅读课之所以到阅读室上,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便于建立“图书超市”,阅读室放有书架,书架上摆有学生的常读书籍。有的阅读室没有书架,但教师会事先把一部分书籍从图书室选好,放在学生的读书台上,学生选书方便。二是给学生的感觉不一样。阅读室环境宽松优雅,有书香氛围,不像在教室里,桌上堆满了课本、学习资料、作业本,给人以拥挤和窒息的感觉。

2.多种渠道解决图书、报刊问题。在这方面以学校投入为主。近些年,邹平县经济发展比较好,学校加强了建设投入,已有半数以上的初中校通过了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学生人均占有图书30册以上。即使不是省级规范化学校,因为大阅读课的开设,也注意添置新图书,并且在新书购进过程中多让语文教师参与,避免了滥“书”充数现象的发生。另外,语文教师也会想许多办法,如定期给学生编印“美文选编”放在阅读室;在教室内建图书角,书籍或从图书室借,或由学生从家中拿来交换阅读。有的教师鼓励学生用过年的压岁钱买书,学生也会积极响应。

3.进行阅读书目分类。为了便于指导交流,提高阅读效益,教师将学生所读的书分为必读书、选读书和自(由)读书三类。必读书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名著,选读书(每学期两本左右)根据各校的藏书和师生实际情况(教师一般会征求学生意见)由各校自定,自读书(只要是健康有益的)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选。近几年,各校着力加强了必读书的阅读力度,做到读、记、评、考一致。学期末的考试都会有一个名著片段的阅读分析题,学生课内外读名著已成为需要和习惯。

4.指导方法,注重积累。阅读课并不是教师不管,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选书,如何阅读不同文体的书,如何写读书笔记,如何对书进行点评等。现在,教师在阅读课上已经不再当堂进行交流评点,而是上过几周后专门组织读书报告会,或组织书评活动。

自从进行“语文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两节连排的阅读课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时空,学生基本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对邹平县第一中学初中部2004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每个学生每学期平均阅读5~6本书,约100万字。阅读量最小的学生,也读了3本书,约60万字。而在他们没有开设阅读课时,学生的平均阅读量为每学期30~40万字。

三、读书活动带动了学生写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学生整体阅读水平提升的同时,邹平县对语文作业也进行了改革,实行“三本”(日记随笔本、读书笔记本和作文本)制度,学生的写作量大大增加。在设立“三本”制度前,学生一般每两周写一次作文,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一般写8~10篇作文,写作量在六千字左右。设立“三本”制度后,学生一般每周写一次作文,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一般写14~16篇作文,再加上日记、读后感等,写作量在七万字左右,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量的三倍多,是以前十个学期的总和。有了数量的保证,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提高了。近三年来,邹平县初中生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的数量逐年增加。以明集初中为例,2002年发表的学生作品为7l篇,2003年为95篇,2004年为102篇。开设阅读课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比以前好了,邹平县初中语文考试成绩连续多年在滨州市名列前茅。

邹平县还开展“师生同读同写活动”,如明集初中的赵方新老师自2002年至2006年公开发表103篇文章,他每年教一个毕业班,三年三个毕业班的学生公开发表110篇文章,每个班50名学生一年公开发表30多篇文章。这个学校的16个语文教师每年人均公开发表5篇文章。语文教师再也不是教师中“最累的群体”,每周可以只写两个详细教案,其他可写简略教案,备课形式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由教师自主选择。作文可以只批三分之一,也可完全让学生自批或互批。教师每天都有可供自己支配的读书、写作、思考的“闲暇”时间。“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是邹平县语文教学的真实写照,语文学科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语文教师成为各学校专业化水平发展最快的教师群体。

(责任编辑 韩瑞新)

课外阅读的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要】小学英语的课外阅读能力对于未来初高中英语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的课内知识无法满足学习英语的需求,但是通过课外阅读就能够增加更多的知识,英语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能力,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门。通过英语的课外阅读,使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其他国家的故事新闻,也能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通过课外阅读增加词汇量,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理解得更快速,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形成良好循环,从而使学生爱上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本文将概述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能力提升

【作者简介】王海芹,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小学。

英语作为一门新语言课,在小学阶段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压力。通过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语言的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在阅读这一方面,有部分学生存在词汇量不够,对英语提不起兴趣。小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少,在面对新一门的语言学习有点困难的情况下会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应将英语打造得更加具有吸引力。通过英语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自身英语的最好方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速度,而且在不断地阅读中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自己的词汇基础。改革课堂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因为传统式的教学方式仅仅是背单词、背课文,教师上课全文翻译,这样并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课外阅读也是辅助课内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最适合学生的阅读方式。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更要考虑是否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当代的教学方式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许多阅读方法还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只能给出可行性的建议,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学生自主阅读。

一、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

英语学习是一件需要长时间坚持的事情,如果学生仅仅靠上课时间来进行英语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发展课外阅读形式,發展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并且通过英语课文阅读也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此外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在课本之中学习到更多的英语使用技巧和语法,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能够使学生发现英语的独特魅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传统英语课堂带来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进行教学的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挖掘不大重视,使学生不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适用于现代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热情。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懂得做出改变,从学生的角度对英语课堂进行改变,使学生发现英语阅读的魅力,产生想要阅读的兴趣。此外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引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英语课外阅读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

2.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首先学生学习英语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英语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更不要说让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了。其中影响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词汇量,因为只有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词汇量才能够读懂课文和文章,发现英语课外阅读的独特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掌握更多的词汇,使英语课外阅读更加轻松简单,养成英语课外阅读的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修养。

3.缺乏主动性。小学生天性比较活泼好动,拥有极大的好奇心。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具有诱惑性的游戏或者是平台,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外阅读之中,对于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上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针对这种现象,就要求教师将枯燥乏味英语阅读变得有趣味性,采用开放式的阅读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英语课外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分享各自所阅读的内容,使学生产生想要进行课外阅读的热情,并且随着学生长时间的分享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和技巧,对于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的对策

1.打好语言基础,提升阅读能力。英语学习的重要能力是具备牢固的语言基础,英语课外阅读作为英语学科的重要参与者,强大的语言功底是进行英语阅读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方面。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要攻克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项就是单词的理解,除去个别生僻词或者专业术语方面的单词以外,如果在阅读过程中,生词出现数量过多,就会导致在阅读方面形成阻碍,降低文章理解的准确性,抓住单词基础是其一,其二是基础中的第二大要素,语法知识,正确的语法知识运用,才可以构成英语的正确语句,就像中国人说汉语一样的道理,语法知识掌握不扎实,说出的句子让其他人听起来颠三倒四,表达不清。在英语阅读中同理,英语语法不能正确掌握,就算明白单词含义,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也是完全靠盲猜的“连词成句”,结果会失去整个阅读的真正意义。在掌握好基础的前提下,提升阅读能力,会给能力的提升增添不少助益。

2.课上培养习惯,推进课外英语阅读开展。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针对英语文章进行指导,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能力。为了充实小学生的知识层面,新课程要求学生丰富课外知识能力。其中小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也作为重点,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能力的最开始需要习惯的支持,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英语离不开的是语言的表达,而在英语课上,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张嘴读英语的习惯,现在一些学生还是不好意思开口读英语。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督促学生通过阅读来积累词汇表达。养成读英语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上的困难,及时对学生在阅读方面进行辅导,纠正发音,让学生习惯阅读。当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自主进行课外延伸。学生有了相应的英语发音能力和词汇量的填充,自然就会对课外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推进课外阅读开展。

3.将阅读融入生活之中。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堂中一项重要程序,同时也是解决学生沉重学习负担的手段之一。大部分研究表示,课堂中学到的任何一项知识,都能在课外阅读的书籍中所包含,而课外书籍对于学生来说都比教材有吸引力。想提升课外阅读的能力,让阅读效果事半功倍,针对阅读时间也需要采取固定的模式。

例如:在学习“My weekends”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周末生活,进行分享与交流,使其产生学习的热情。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将英语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此外教师也要向学生提出建议,利用自习课的时间,或者周末时间阅读,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这种方式不但能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英语课外阅读,也能够在课堂之外充实自身的阅读水平,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能力。

4.教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没有生活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对于新的语言也需要一定时间的接触适应,在学习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阅读困难,对于目前的课外阅读方面,作为英语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辅导。

例如:当学习“At Christmas ”,教师可以针对阅读英语素材中所体现的阅读情景,作者的创作背景,对学生进行阅读拓展,让学生了解圣诞节的由来及形式,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基础性,并快速掌握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学习。另外,在阅读过程当中,教师采可以用英语阅读指导的方法,让学生一口气将课文读下去。因为在进行英语阅读过程当中,学生即使有个别的单词不认识,也不会影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所以说没有必要停下来对个别的单词浪费时间。这种学习方法既能够加快学生的学习进程,也能够快速掌握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谓是一举两得。

5.选取正确的阅读素材。在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外书中,设计的课外阅读素材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书籍都有相应的英语素材,在大量的英语阅读课外书中,选取一本正确的阅读素材会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升。现如今小学英语的阅读在整场英语考试中占分比较大。适当的选取正确的阅读素材,进而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阅读选材当中选取一本合适的书籍,体现了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对学生的熟悉程度。选材的同时,首先要考虑课外书籍与课本教材是否相符。其次要考虑的是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特点。一本好的阅读教材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帮助。在课外阅读素材的选择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趣味性较高的书籍,类似故事性书籍和绘本性书籍,让图画与内容相结合,从而降低阅读的难度,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对于英语课外阅读素材的字数方面,选择字数适中的文体,最大可能地让学生融入课外阅读的内容中。

四、结语

通过英语阅读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应当提高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视。通过提高阅读材料的质量,把关好阅读材料的水平,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可以自主性探究英语阅读,英语阅读的方法也需要学生一起分享经验,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多交流多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语秋.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20.

[2]刘娜.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的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63.

[3]管园.小学生英语课外閱读能力提升的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8):169.

课外阅读的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自我提升的最好的办法,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中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还是存在误区的。他们对于该读什么,怎么读,都没有明确的概念,只是凭借自己的爱好阅读,对于文章不做深层次的剖析。尽管是下功夫了,但是语文水平仍然没有明显的提高。

新课标对于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九年级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书籍和报刊。”比如,要求从长篇文学作品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几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所以说,课外阅读已经在中学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中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容易产生的误区和问题对于他们的课外学习非常重要。

那么中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容易走进怎样的误区呢?

误区一:课外阅读只能利用课外时间,课内时间不可用

现代教育容易将学生带入这样的误区,认为学习只是为考试服务的。所以很多学生都很努力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对于课外阅读并不重视。这是因为,在实际中,很多人都认为有限的课内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才是汲取知识和文化的最好的时间。考试永远是课内知识。对于课外知识的考查可谓是少之又少。这样的想法就将学生带入了误区,认为课外阅读只是课外的事,课内时间是不能用的。同时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重视课内的学习,因为课内学习内容才是考试的重点。同时因为时间精力有限,他们可能对课外读物关心的少之又少。

误区二:因为“偏食”造成的阅读误区

中学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各种综合素质还在慢慢地积累和形成过程中,所以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要知识面广而且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对于中学生课外阅读都采取放任的态度。任凭学生随着自己的兴趣遨游书海,久而久之,学生“偏食”的毛病自然养成了。

其实,中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都还不够成熟,阅读时本应该兼顾所有类型的文章,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挑剔阅读类型。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在语文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还感觉良好,一到现代文阅读就觉得自己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做起。有的写起记叙文非常顺手,一到其他文体就无所适从了。

误区三:课外阅读过于休闲,并不做深层次的思考

在很多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都容易给学生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就是课外阅读仅仅只是阅读,并不需要做深层次的思考,否则会浪费时间。学生受这种思想和意识的影响,也容易在阅读中形成一种休闲的意识,认为阅读只是一种消遣,一种休闲。所以读书的时候就会选择一些名人轶事或者骇人听闻的案件等闲书。这样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象上,相对比较肤浅,不可能有大的收获。

误区四:阅读时只求速度,囫囵吞枣,断章取义

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学生都有一定的功利性,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仅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寻找一些名言警句、古诗词、对联等,在写作文的时候用一用,以显示自己的文采。虽然这也是积累和运用,但是对于整篇文章来说,这样的阅读掌握的东西毕竟是少数的。有时候由于汲取的东西太过零碎,并没有领会全文和整体立意,所以很容易断章取义。

那么,面对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教师要加强指导。

虽然说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进行的,但是我认为既然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同样需要老师的指导。将课堂和课外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比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读一些课外读本;每天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去自主阅读;每周做一次读书笔记,让大家在课堂上相互讨论一下,这一周都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样的感受。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才能看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够慢慢成长。

其次,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知识匮乏的原因是没有足够的阅读资源。对此,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在开学第一堂课自我介绍的时候,就告诉学生学校阅览室的查阅方式,查阅方法等。同时还可以指引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阅读。也可以建议学生利用手中的各种词典等进行阅读。

再次,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需要安静的氛围,不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帮助他们读书。老师可以在班级里面成立读书小组,每天下午抽出40分钟的时间让大家对于今天自己所读的书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在相互的讨论中,了解别人都读了哪些书,在别人那里吸取知识。有了好的学习氛围,即便是耳濡目染,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外知识也会得到提升和丰富。同时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们也能看到自己课外阅读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阅读中应该注意什么。通过相互学习,也能够纠正学生在阅读中不好的习惯。

最后,给学生以适当的奖励。

没有激励的管理自然是效率低下的,当然面对那么多的学生,让老师一个个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也是不可行的。为了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水平,老师可以定期在班里面或者在整个学校里面组织一些有奖征文、演讲等活动,在学生中选出优秀的,给予适当奖励。久而久之,学生有了竞争意识,自然也会热爱课外阅读的。

(作者单位:高阳县宏润中学)

课外阅读的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

阅读是学生学习外界语文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阅读教学的好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思维的形成。而在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中,课外阅读有着广泛的运用,也是教师们最为熟悉的教学方法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对课外阅读不重视或者对课外阅读理解不到位的情况,这就严重阻碍了教师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课外阅读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问题依然值得教师们去关注。教师应该扩展自身的视野,将课外阅读灵活运用到阅读教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出其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从而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好的帮助。

一、做好阅读积累,提升审美能力

想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课外阅读,教师首先要认识到阅读积累对于阅读能力提升的必要作用,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更多类型的文章。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教师讲一讲阅读的小技巧就能够得到明显提高的,其归根到底还是决定于学生阅读积累的多少。通过足够的课外阅读,学生就能够从多种多样的书籍文章中体会不同的文章的表达方式,找到文章理解的共同点,分辨哪些文章的哪些部分写得好而哪些又写得差,从而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比如,在《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找一些相关的科幻方面的书籍来阅读。通过课外阅读,一方面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扩展自身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我们生活的宇宙,并抓住不同文章体裁的特点。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足够的阅读积累,当再遇到这一类的文章的时候,就能够快速地抓住文章说明的重点,并分析出文章的说明方法,自身的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二、进行比较对照,促进深入理解

想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课外阅读,教师也要让学生有意识地找来与课文属于同一类的文章进行阅读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由于写作形式和内容的广泛性,学生很容易就会遇到陌生的知识,这就给学生在理解上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与课本同属一类的文章一起进行阅读,看一看这些文章有哪些异同点,从而在对比中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叙述特点,理解起写作意图。

比如,在《丁香结》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其他描述某一類花朵的文章来进行阅读和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丁香结》、《紫藤萝瀑布》和《桂花雨》这三篇文章的阅读来进行学习,想一想这三篇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描述花朵,又是通过对这些花朵的描述书法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互相之间的对比中,学生就对文章语言的运用有了更加明确的把握,对于以物抒情的写作手法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引起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爱好

想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课外阅读,教师还要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爱好的培养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同于课本上寥寥几篇文章,课外阅读的目标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这也就使得学生可以选择那些自身感兴趣的文章来进行阅读。而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体会无疑是愉悦的,也就会形成“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的认识。而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也就逐渐养成了多阅读的好习惯,这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科幻类的书籍,那他就可以找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来阅读,在奇瑰的幻想海洋中提升自身的想象能力;而有的学生则喜欢历史类的书籍,那他就可以找一些历史演义或者正史类的书籍来阅读,一方面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自身的思维成长。而无论是哪一类的书籍,学生只要喜欢阅读,并认真地进行了思考,那么就都能够获得收获。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形成了随时阅读的好习惯,这对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无疑是有着极大地帮助的,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课外阅读,首先要从量上着手,以阅读积累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其次要通过同一类文章的阅读和对比来促进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最后还要通过对阅读习惯的养成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成长和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肖萍.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60.

[2]李金香.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253.

课外阅读的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要:必须要从理念上给予足够的重视,科学选择课外阅读书目、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优化和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

引言: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展卷自能通解”,意思是指在小学阅读中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在短时间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离不开课外阅读,而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有人去指点,语文教师要为学生书海遨游导航。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小学生在当前的教学中,不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老师具有依赖性,这种情况在起始年级尤为突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阅读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的诸多好处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教材内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字词知识,具有完整的故事脉络,为学生锻炼阅读能力提供了基本素材。在进行课内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将会扩大字词认知的范围,了解不同的表现手法,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这些内容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说话习惯、说话水平密切相关,有利于学生在语言交流融入一定的语言文化、树立文明交流的意识。同时,在课内阅读中,学生能够积累众多的名言以及优美句子,这些内容都将成为学生表达时的常用内容。

有利于塑造学生的思想品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本质任务。教材内的文章大都体现了一定的思想品质,如“保护小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感恩”“奉獻”等。所以,课内阅读具有思想品质教育的价值。另外,课文中心思想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往往都会着重体现课文的中心思想,并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进行升华。在参与课内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完善自身的道德意识,传承优秀精神与文化,塑造优良思想品质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

1.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为了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全面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具体来说,可结合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阶段进行指导。

首先,兴趣阶段。在初期阶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非常低下。在这一阶段中,应以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作为首要目标。具体来说,在这一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应结合阅读内容设置意想不到的悬念,进而唤醒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从阅读文本中选择一段优美的章节或者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以此作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在经典片段的阅读中,逐渐感悟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圈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逐渐加强,且自主阅读能力也随之增强。此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还应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利用不同的阅读符号,将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关键词语、精彩语句、疑问之处等针对性地圈画出来,以便于学生在深入阅读中理解文章的内涵。

最后,批注阶段。待到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已经能够自主圈画的时候,就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进行更高层次的活动——批注、撰写读书笔记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感悟,选择关键的词语、简单的话等,做一些批注。

2.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自新课改以来,“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性”就成了教育行业的重要字眼,这体现了新课改的改革方向。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课堂上的知识问题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而且能够加强师生互动,强化课堂上的探究学习氛围。所以,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当从课文内容出发,设计有效的知识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重新阅读、分析课文,优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这样,学生有利于养成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增强自主发现新知的能力。

3.通过批注阅读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力

批注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标注课文中的字词、中心句、疑问等重点内容,实现深度理解课文的阅读效果。比如在阅读《竹节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标注多音字,让学生思考“多音字在本文中怎么读、含义是什么”的问题,如“哄”是一个多音字,分别读一声、三声、四声,在本文中出现在“便一哄作鸟兽散”一句,强调程度。另外,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设计“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课文中用到修辞手法的句子”等要求,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划分自然段、标出用到比喻和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以此使学生实现深度阅读的效果。

4.加强家校联系

语文教师要与家长取得紧密地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学生也会向父母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小学生在家里肯定是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家长的言行举止的影响,家长们如果自身也能热爱阅读,学生自然而然地也就会模仿起来。我们一定要加强家校联系,一方面指导家长同孩子一起读名著名作,让家长改变对待孩子课外阅读的一些错误看法和做法,支持孩子读课外书,构建书香门第。通过一起读名著名作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体验到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读书使自己生活更充实,更富有情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在家校联系卡的相应栏目上面记录下学生的阅读情况,例如,学生在阅读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是否在阅读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等,将学生这些情况可以全面地反馈给语文老师,这样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教师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进行全面的鼓励,甚至是颁发奖状,从而推动学生的语文阅读的顺利进行。

结论:综上所述,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要求。但就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来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当前小学语文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于运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8):90-91.

[2]何晓龄.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措施[J].考试周刊,2021(34):24-25.

[3]路承英.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1(34):40-41.

[4]刘国振.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41-42.

上一篇:管理学基础的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税收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