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讽刺范文

2023-09-23

儒林外史讽刺范文第1篇

说起老舍,在众人的印象中,大多都会先想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经典作品。然而,老舍先生的一些短篇小说却绝不逊于他的长篇和戏剧,尽管他一再表示自己不善于写短篇小说,并不认为短篇创作在某种意义上,更难于长篇。他自己也曾说过:“短篇想要见好,非拼命去作不可。”老舍先生的一些短篇作品,宛若一朵朵绚丽之花,他们以生命为根,真实为干,在“活文字”的土壤上面向世人绽开着。我于其间也发现了一些让人为之一笑,背后却反思不已的文章,例如《马裤先生》《开市大吉》《善人》《有声电影》等,这些短小精悍的小说给我的震撼不亚于《骆驼祥子》等,这些短篇中蕴含的丰富的多样的讽刺艺术和幽默手法,让我领略到了作者的另类幽默。下面我就结合这四篇短篇小说来谈谈自己对于老舍先生讽刺性幽默手法的粗浅认识。

老舍说过:“讽刺与幽默在分析时有显然的不同,但在应用上永远不能严格的分隔开”。老舍许多幽默作品中确实含有强烈的讽刺倾向,然而,老舍最终成为一个“幽默作家”而非“讽刺作家”,显示了老舍在这个问题上理智与情感的实际取舍。正如老舍自述:“我失去了讽刺,而得到了幽默。据说,幽默中是有同情的”。 幽默,在老舍看来:“首要是一种心态”,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他所指的实际上是一种人生观的表现,从这样的心态去观察体验人生,彼我皆有弱点,应怀着爱心、善意去对待别人的弱点,以“笑的哲人” 的大度,去对待芸芸众生的俗欲、顽固、愚蒙等。他所追求的就是“笑的哲人”的态度,即相当于“哲人”的含有深意的笑,是看透宇宙间的种种可笑的人生哲学的艺术表现。

老舍在《谈幽默》一文中提到“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地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但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处一想,人寿百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他认为幽默是对不和谐的发现,要求作家看出社会的欠缺来。在该文中,他还转引切斯特顿的“在事物中看出一贯的,是有机智的。在事物中看出不一贯的,是个幽默者”。以此来说明幽默作家必须具有极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将生活中一切可笑之事、自相矛盾的事,具体地加以描画和批评。因此,与其将老舍的幽默看作一种运用语言的技巧,不如将其看作一种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观察力强,才能将生活中一切可笑之事,相互矛盾之事看出来,想象力强,才能在抓住事物本质的基础上,用幽默的话来解释它,使人在笑中有所体悟。

所以,在老舍的幽默中,虽然有笑料,也有逗乐,但这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始终是以悲悯的心理、同情的心态来关注社会的欠缺、人生的苦难等宇宙间的种种可笑的。他在写一个可笑的人物时侯,包含着这样的可能性,你我都有可能成为他,他可能是你和我,这样的一种“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所以老舍的幽默给人的阅读感觉是平等、善意、宽容。老舍是大众的良心,他对底层的百姓有着天然的情感。他从未居高临下地哀怜胡同里的穷人,而仿佛是他们的代言人,在残酷中透出爱意,以至在灰色人生中竟也溢出些许的快活。

在《马裤先生》这篇小品、漫画式小说中,一个小人物的鄙俗相在作者的白描勾勒下活灵活现。小说的一开始便说到火车在北平还没开,接着重点人物“马裤先生”就上场了,为什么叫他这个名字呢?就是因为他睡在上铺,穿着一条马裤,却穿着“青缎子洋服”,“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一个打扮不

伦不类、滑稽可笑却又有点绅士相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此人外表斯文懂礼,说话和气,但一句“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却泄露了天机,让人不知所云。接下来用夸张手法描写其语言。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夸张具有扩大、强化、渲染等作用,能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老舍的夸张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文中“马裤先生”的喊叫:“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背后打了个霹雳”“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运用夸张手法极力写出了马裤先生在所谓“文质彬彬”外表包裹下的一个在公共场所肆无忌惮,自私自利,毫无社会公德意识的小市民的丑恶形象。小说中经典的茶房一系列的“眉毛”描写,“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直怕茶房的眉毛脱净”,将一个可怜的茶房在马裤先生的“狂轰乱炸”下,苦不堪言,痛苦万状的形态描摹的活灵活现。可怜的茶房,地位低下,无可奈何,只好拿眉毛来表示抗议了。小说对于这段的描写让我印象深刻,一声一声“茶房!茶房!”,不仅给我视觉上一个冲击,而且让我反复听见了这一声声尖锐的喊叫声,看见茶房那苦不堪言的样子,按照作者的语言就是“我笑了,没法再忍住。”觉得怎么会有一个这么“活宝”的人。

作者在这篇小说中运用的语言都是极为精简的,让人读起来有种格外活泼的感觉,那个“马裤先生”就像是一个要不到糖的孩子,一遍挖着鼻孔,一遍喊叫着。可是,如果真的是一个孩子,我们或许会认为他是那样的天真可爱,但这主角却是一个成年人,在他的一系列动作中,我不免感到些许“恶心”和“鄙夷”。此外,作者用词风趣,有些小地方并不直接写出,而是用一种间接的手法达到幽默的目的。如写到马裤先生吐痰吐到车顶上,作者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用“照顾了车顶”来鲜活地描绘出“马裤先生”令人发笑的画面。

马裤先生这个人可称得上是集负面之小成:他为人小气,好虚荣,不懂基本的礼仪,对於“耻”更没有基本概念。这个人表现出了人性刻薄的一面;但更深一层看,他并不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而更像是我们自身缺点的大集合。大部分的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点虚荣,或者一点刻薄,也许还有一点趾高气扬;而马裤先生就像是这一种夸张了的,负面的人性。马裤先生的平凡,或者说是“夸大之后的平凡”,让人心有戚戚焉。我想这便是老舍先生当初写作时想要表达的效果,使小说的人物与读者之间产生共鸣,这才是这篇小说的讽刺幽默所在,就像上文所说的“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

而对于另外一篇讽刺戏剧性的作品《开市大吉》,这样的讽刺性幽默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用夸张手法展示了一伙江湖医生骗钱有术的丑陋行径。在小说中,最令我感到好笑的就是老太太刚来到医院的时候与“我”对话的内容,老太太抱怨一句,“我”便跟着附和一句,“糊涂东西们”“不知好歹”等回答让人们看到了真正的庸医,在人们捧腹大笑同时,也让人不禁感叹这些市井小民的丑陋恶行与无知鄙俗。一群江湖医生不择手段地欺骗,一些病人却心甘情愿接受所谓的治疗,双方都把生命视为儿戏。在热闹有趣的情节背后,蕴涵着贪婪和愚昧正在杀人的悲剧因素。这里也让我看见了老舍先生的悲剧观,朱自清就曾评价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都有一个严肃的悲惨的收场。老舍擅长于用笑来写哭的故事,这在《开市大吉》中就能明显地揣摩出来。可见,我们通常从老舍的创作中读到轻松和自如,是将一种普遍性的焦灼经作家个性的筛选后而形成的,拨开貌似轻松的面纱,我们看到老舍面对社会的倾危、人民的苦难、人生的无奈露出的苦笑。在他看来,他把幽默视为悲观的产物,是作家对人生矛盾有了深刻的领悟之后采取的一种写作态度。所以,无论在他的小说中,故事是如

何地逗笑,语言是如何地幽默,却掩盖不住深层的无奈苦笑与讽刺心伤。

我们继续看《善人》这一篇,这篇小说中的讽刺幽默是让人一看就明了的。作者下笔锋利,嘲骂了以阔太太穆女士为代表的那类所谓上层人物,揭穿他们假慈善真剥削的事实。小说一开始便说到穆女士不愿他人称她为汪太太,因为她觉得被称为汪太太就像是靠着老公吃饭,不独立的女性,而实际上她却“老实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这一段轻描淡写,却将一个虚伪的上层太太形象刻画了出来,让人不禁发问“这样的一个人会是个善人?”一句“她是为救世而来”多次出现在小说中,充满了讽刺的意味。小说中还通过主人公的一些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写出讽刺意味,文中写穆女士“真想抄起床旁的小床灯向自由扔了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一个伪善者的面孔,呼之欲出。在小说中,作者没有一句话说到穆女士的伪善,虚情假意,但却让人清楚地看见了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就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这种不动声色地讥讽伴随着幽默的语言,轻而易举地让读者在阅读完之后摇摇头感叹“穆女士真是一位‘善人’啊!”。而这篇小说的名字叫做《善人》也是亮点之处,简单的两个字让人在一边阅读的时候一边形成反照,反讽的意味十分强烈。

对于另外一篇《有声电影》作者的笔调则柔和了许多,且略带善意,讥笑了那时无力且无心去追赶时代发展的市井小民。小说主要写了一家老小到电影院看有声电影的事情,语言诙谐俏皮,但却充满无奈讥讽。小说中对于动身前去看电影的那段描写,让读者也不免替他们着急,而终于到了电影院,却在一个座位问题上纠缠不清, “大家总不能忘了谦恭啊,况且是在公共场所”“大家打架似的推让,甚至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笔调轻松却使人充满厌恶之感,到了最后,大家对于什么是“有声电影”其实根本没有概念,却还“赞叹不已”,一群无知恶俗的市井小民形象让我深深鄙夷,同时也深深佩服老舍先生的观察能力及其语言艺术。

我们知道,老舍先生作为满族人,长期居住北京,其笔下人物也大多是生活在北京或以北京为中心的,因此他的写作语言具有鲜明的京味,并善于以北京小市民的诙谐方式,调侃一件件平凡的事,他的批评讽刺是尖刻的,但他是根深人民大众的,他并不写什么国家大事,总是从小处入手,却以小见大,写活了一个社会,造就了众多典型人物。其实,从前面的四篇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老舍的讽刺性的幽默,但是那种讽刺却是温情的。怎么说呢?幽默在许多情况下,和讽刺是一个根上开出的两朵花,一个带刺,一个带笑。老舍是以机智而轻松的笑去窥视和描写北京市民社会的世态人情的。他是一个“热心肠”的幽默家,他的幽默中有讽刺,但不是毒辣的讽刺,他把讽刺和幽默结合起来使用,便有了“宽厚”而不“赶尽杀绝”的特点。

儒林外史讽刺范文第2篇

依照教育部公开征求意见的标准,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不得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新京报》 12月13日)

所有以教育之名进行的政策规定,总能找到无比高尚的初衷。一者,“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等教育理念无可争议,学生的权利和尊严是至高无上的;二是,讽刺、挖苦、歧视本身都是贬义词,一纸禁令发下来,教育部门好像就会多一些拥戴的粉丝;三者,近段时间以来,“红校服”、“绿领巾”等事件也确实反映出了教育领域之中存在严重的歧视现象。在教育领域进行一番必要的整饬,也在情理之中。

记得在2009年8月份,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言外之意是,普通老师没有权利批评学生。虽然,批评与讽刺、挖苦、歧视等词汇之间,还存在很大差别,但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哪位班主任教师又能清楚地将自己的批评用语和讽刺、挖苦、歧视用语区分开来。而禁止教师讽刺、挖苦、歧视学生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不能批评。

所有的规则都应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阐释,才会有真正的意义。一方面,我们的教育部门总是很时髦、很摩登地模仿西方教育的种种进步理念,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却还是死抓应试教育制度不放;一方面,教育部门喜欢高喊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另一方面,却要自上而下比拼升学率。高尚的话语人人都会说,只是说出来有没有人信,却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我们都会说,教育不需要填鸭,需要培养创新能力;教育不需要挖苦讽刺,更需要鼓励和激励„„但是,在现在应试教育喝主调的大环境之下,老师们何尝不想为自己减一些负担和压力呢?何尝不想像西方教师那样自由并且有尊严的工作呢?

一个问题是,西方教育中果真就不存在教师批评学生、体罚学生的现象吗?当然不是。一位在美国有过教师经历的曾经刊文介绍过美国的教育方式:美国的一些地方还保留英国传统的体罚(spanking,可以译为“打屁股”),这种体罚触及的学生身体部位和方式都是有明确规定的。一般是用手掌、小棍子或木片打学生的臀部,所以又可以叫做是“打屁股”。作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的解释是,“打屁股”是一种教育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学到赏罚分明的社会规则。

必须要强调,教育和批评是对孪生兄弟。有教育就会有批评,那么,我们就不能用道德洁癖的眼光来看待老师们的言语。批评不能成为夸奖,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的作用不可抹煞,有很多批评是真真正正地践行“玉不琢不成品”的至理名言。可以肯定,当教育失去了批评的权利,总有一天,教育将不再称为教育。相反,教育可能就会变得更加没有责任,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能会变得教师对学生的敷衍。

教育权力,不能总是习惯性的出台一些禁止规定。而事实上,让学生更有尊严的主体不是老师,而应该是教育权力的自缚——最让学生们丢掉尊严的不是教师们的批评、讽刺和挖苦,而是经常到基层学校视察工作的教育局领导,他们要让学生停课然后夹道欢迎,要让孩子们

儒林外史讽刺范文第3篇

《围城》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风格独特的长篇小说。作者钱钟书在他所熟悉的生活环境里, 以其生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他独特的生活感受, 是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小说着力于描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 某一类人物", 即主要由

三、四十年代一部分欧美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组成的知识社会、知识阶层人物, 从剖析他们个性、道德上的弱点入手, 揭示其精神上所处的重重困境, 由此而反映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腐朽和没落。从而表述了作者——一个爱国的、信仰科学和民主的知识分子对于旧时代生活的深刻讽刺和感伤。小说广泛全面深刻地揭露了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 在这个意义上, 它的确是一部新的《儒林外史》。在小说的表现手法上, 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 作者既能有声有色地绘出人为的可笑可卑的行为, 以透视其五脏六腑, 又能以自己的博识, 设计精巧、超拔的比喻, 对人物作愚弄嘲讽, 笔酣墨饱, 无不淋漓尽致。

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手法和方法加以论述。

一、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 以点带面的描写, 达到讽刺的目的

小说的结构非常的精致, 它以方鸿渐为中心人物, 通过他的生活经历以点带面地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所特有的部分上层知识分子的生动群像, 深刻剖析了他们空疏、虚伪、卑琐的灵魂。 首先, 表现在社会对主人公方鸿渐生活遭际与个性弱点的描述。方鸿渐留学英、法、德国, 归国途中与一些留学生"谈起外患内乱的祖国, 都恨不得立刻就回去为它服务"。可是, 他一旦回归封建家庭与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圈中, 便只能为个人的谋职与恋爱婚姻浑浑噩噩地忙碌。又由于他为人比较善良、软弱, 故在名利场与情场上屡屡败北, 最终不能不陷入精神上麻木困顿的绝境, 小说由解剖他的个性弱点与精神困境入手, 巧妙地讽刺、揭露了畸形的世态人情。

方鸿渐最突出的个性弱点是怯懦, 他学的本是中国文学, 却偏要出洋"深造"。此事未免滑稽, 可在殖民化的旧中国却不失为时髦之举。留学四年, 兴趣虽广, 却学无专长, 最后迫于父亲和岳父的压力, 不得不于回国前买一个假文凭寄回去搪塞。不料岳父立即将他的博士照登报大肆吹嘘。这些文字看来是写方的经历与个性弱点, 落笔处却都巧妙地针砭了崇洋媚外、好尚虚荣的社会风习。在恋爱婚姻方面, 虽然真心爱上了唐晓芙, 却由于遭到苏文纨的中伤而致失恋。后来他到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 又接连受到老奸巨滑的校长的欺骗, 卑劣无聊的同事的暗算, 在这里由于种种原因而与孙柔嘉结合了, 但孙并非他真正的意中人, 她多疑善妒, 专横有主见, 常动不动就与方争吵, 最后在一次空前的吵闹中导致决裂。作品往往由这类貌似锁屑的人物个性弱点和家庭纠纷, 来抒发对旧时代生活的讽刺与无可奈何的感伤, 在艺术表现上更为独到。

其次, 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线索, 将讽刺的笔锋伸展到中上层知识社会的各个角落。从对于人物个性与道德的批判入手, 揭露和抨击畸形的社会世相。 所谓西方文明的产物——欧美留学生, 是围城中的重要角色。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苏文纨号称"才貌双全"的"女诗人", 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袭的一首德国民歌。其才学便是在情场中播弄风云, 抗战时, 依靠丈夫势力谋到"战时物资委员会"处长的肥缺, 成为利用飞机走私的高级商贩。由法国归来的沈氏夫妇, 则在抗战中投敌附逆, 沦为无耻的民族败类, 还有擅长欺世盗名的假哲学家褚慎明和以封建遗少自傲的董斜川。其中稍有才学的赵辛楣, 也只是由于情场失意才到内地教书, 又终因一场新的情场风波而重蹈士途。

在作者的笔下, 还出现了一群顶着学者、教授招牌的丑类, 这便是抗战后方所谓"国立三闾大学"的班底:如名为老科学家而实为狡猾政客与好色贪杯的校长高松年;贪吝鄙俗的流氓政客型的训导长李梅亭;用假文凭讹取名利的历史系主任的韩学愈;由革职的贪官而当上中文系主任的汪处厚;卖弄虚荣、摆弄是非的能手陆子潇等。在民族危亡之际, 这帮人仍然只知狗苟蝇营, 追逐个人的名利与情欲, 明争暗斗, 透过他们灰暗、丑陋的灵魂, 不难窥见其孽生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腐朽龌龊的本相。

二、通过人物肖像、言行和心理描写, 获得讽刺效果 小说围城中涉及到的人物, 都是作者所讽刺的对象, 不论是书中的主要人物, 像李梅亭、高松年、汪处厚, 还是次要人物如沈太太、鲍小姐, 乃至于方鸿渐一行前往三闾大学途中所碰的妓女、侯营长一类的小人物, 作者在他(她)们一出场, 就采用漫画式的手法对其丑陋的外貌进行描写, 使人见其而恶之。李梅亭出场时, 作者是这样描写他的:"四十来岁年纪, 戴副墨晶眼镜, 神情傲兀, 不大理会人, 并且对天气也鄙夷不理, 因为这是夏历六月中旬, 他穿的还是黑呢西装外套。"又如: "胡子常是两撇, 汪处厚的胡子只是一画……他只想有规模较小的红夌尖角胡子, 不料没有枪杆的人, 胡子都生不像样, 又稀又软, 挂在口角两旁, 像新式标点里的逗号, 既不能翘然而起, 也不够飘然而袅。他两道浓黑的眉毛, 偏偏根根可以跟寿星的眉毛竞赛, 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 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儿全剃下来了, 慌忙按上去, 胡子跟眉毛换了位置, 唇上的是眉毛, 根本不会长, 额上的是胡子, 所以欣欣向荣。……为了二十五岁的新夫人, 也不能一毛不拔, 于是剃去两缕, 剩中间一撮, ……这也许还是那一缕胡子的功效, 运气没坏到底。"看到这段惟妙惟肖的肖像刻画, 一幅活灵活现的漫画就形象地浮现在读者脑中了。作者在描绘这位汪大人可笑的容貌时, 对他的历史、思想、心理也一并作了讽刺, 使他一亮相, 就给人滑稽、迂腐的印象。

在这群丑物当中, 算得上"丑中之冠"的是新回国的沈太太。她是一个崇洋媚外、卖国投敌的汉奸, 是民族的败类, 作者对她是深恶痛绝的, 故此在书中毫不留情地勾勒了她的丑貌:"沈太太生得怪样, 打扮得妖气。她眼睛下两个黑袋, 像圆壳行军热水瓶, 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 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 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 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作者连用几个想象奇特的比喻来铺陈渲染, 读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厌恶至极。

还有好色的校长高松年, 满嘴仁义道德, 其实是满肚子男盗女娼。他常常借故去拜访汪处厚。其实他访的不是汪处厚, 而是他的太太, 因为贪恋汪太太的美色。因此, 当他看到赵辛楣和她偷情时, "愤怒得两手握紧拳头, 作势向他挥着。"好像是为汪处厚鸣不平, 其实是吃赵辛楣的醋, 这点被汪太太一句话就揭开了他披着的华丽外衣:"哈哈!高校长, 你又何必来助兴呢? 吃醋没有你的份儿呀, 咱们今天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 嗯, 高先生, 好不好? "当头一棒喝醒了汪处厚、赵辛眉。

丑恶人物往往喜欢伪装自己, 古今中外, 无不如此, 对于这种表里不

一、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最有力的讽刺莫过于剥开画皮, 现其本质。《围城》讽刺艺术的一个重要手段便是写出讽刺对象的言论与行动, 现象与本质的矛盾, 使其原形败露。李梅亭是一个吝啬自私的小人。这点在他前往三闾大学的路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他带的大箱子里的药被方鸿渐他们发现时, 他说"内地买不到西药, 各位万一生起病来, 那时侯才知道我李梅亭的功劳呢" 后来又说"就是生病, 我箱子里有的是药"。听起来好慷慨, 其实怎样呢? 当孙小姐生病向他要药时, "他以为孙小姐一路上对自己的态度也不够一包人丹的交情", 更因为一包仁丹开封后就卖不到好价钱。"而不给药, 又显得过于小气"。左思右想, 忽然灵机一动, 记得前些天已打开一瓶鱼肝油丸。"鱼肝油丸当然比仁丹贵, 但已打开的药瓶, 好像嫁过的女人, 减低了市价"。 于是拿鱼肝油丸, 给孙柔嘉服下, 弄得她又一次呕吐。李梅亭这种吝啬鬼式的怪诞心理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吝啬心理活动中暴露出来, 给人们以厌恶之感, 其正人君子的假面具也就被一层层撕下来。

小说中运用细腻绝妙的心理分析, 把人物丑陋的内核猛然外化, 展示了作者精湛的讽刺艺术。方鸿渐性格怯懦, 虽然有颗善良的心, 想有所成就, 但是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即处处碰壁, 一旦失败便跌落到自怨自艾的幻想之中, 作者对他的这种心理曾多次加以反映。如在三闾大学, 由于情场风波, 赵辛楣溜之大吉后, 方鸿渐也想离开, 并且想在离开前写信批评一下校政, "借此发泄这一年来的气愤"。但是由于学校聘书还没来, 信的措词不好决定。"有时他希望聘约依然是副教授, 回信可以理直气壮, 责备高松年失信。有时他希望聘约升他做教授, 这么一来, 他的信可以更漂亮了, 表示他的不满意并非出于私怨, 完全为了公事"。"不料高松年省他起稿子写信的麻烦, 干脆不送聘给他。""这气得他头脑发烧, 身体发冷。"这段细腻的心理描写把他想走偏又要找理由, 又不敢直接对高松年讲的虚伪、胆怯的心理表露得一览无余。

这段议论, 深刻精辟, 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崇洋媚外的风气, 更令作者生气的是, 即使是从外国学来的好东西, 一到中国"没有不走样的"。如三闾大学从英国牛津大学引进来的导师制, 却被李梅亭之流的人把它改成防范男女恋爱的工具, 作者借赵辛楣之口议论道:"想中国真利害, 天下无敌手, 外国东西来一件, 毁一件。"同时作者的议论讽刺, 往往还涉及到封建婚姻制度、封建家庭制度和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封建家长的代表方老先生心中根深蒂固, 作者借他之口, 对封建婚姻制度作了讽刺:"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男人非比她高一层, 不能和她平等匹配, 所以大学毕业才娶中学女生, 留学生娶大学女生, 女人留洋得了博士, 只有洋人才能娶她, 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 我这话没说错吧? 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 娶妇必须不若吾家, ’一个道理。"这些话对着一个曾接受过西方男女平等观念影响的人说出来, 岂不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封建大家庭是一个充满尔虞我诈, 充满斗争的浓缩了的小社会。作者说:"在西洋家庭里, 丈母娘跟女婿间的争斗, 是至今保持的古风, 我们中国大家庭里婆婆和媳妇的敌视, 也不输他们那悠久的历史, 只有媳妇怀孕, 婆婆要依仗了她才能荣升祖母, 于是对她开始迁就"。还说:"大家庭里做媳妇的女人平时吃饭的肚子要小, 受气的肚子要大;一有了胎, 肚子真大了, 那时吃饭的肚子可以放大, 受气的肚子可以缩小。"正是这样的家庭, 最终导致了方鸿渐与孙柔嘉婚姻的决裂。

三、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对黑暗时政, 社会恶习进行讽刺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常常喜欢对一些事件和人物言行在叙述之后来一段议论。这些议论常常能一针见血地对当时黑暗的时政、社会的恶习进行尖锐的讽刺。

例如, 作者在叙述了方出国留学的过程后, 不无感慨地写道:"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 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 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 还需要外国招牌, 方可维持地位, 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 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的价值。"

四、运用机智风趣的幽默艺术嘲弄丑恶事物, 加深讽刺的效果

讽刺是以讥笑、嘲弄的笔调, 夸张而带刺的语言, 将敌对或落后的事物加以暴露, 让读者看到它的可笑、可鄙乃至可恶之处, 达到对讽刺对象贬斥、否定和令人警觉的目的。幽默是对某些生活现象进行风趣、机智的描绘, 使人在笑中获得美的享受。讽刺艺术是笑的艺术, 它如果与幽默艺术相结合, 那么对于讽刺对象则更加犀利, 讽刺力量则会更加厉害。难怪我国著名作家老舍说:"讽刺是与幽默分不开的, 假若正颜厉色地教训人便失去了讽刺, 它必须幽默地去奇袭、侧击, 使人发笑几声, 而后细一咂模, 脸就红起来。" 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中正好利用了幽默对讽刺的巨大影响, 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了小说特有的讽刺艺术——机智幽默型的讽刺。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丑类而言, 作者的幽默讽刺, 犹如一柄藏而不露的利刃, 常于谈笑风生中脱颖而出;面对灰色平庸的灵魂, 又如犀利灵活的手术刀, 精于剖析肌理。

(一)"夸张"这一传统手法在作品中得到极好的运用 例如, 作品中描绘老处女范小姐赴宴相亲, 因为极想讨得男子欢心, 所以打扮得格外起劲, 作者写道:"范小姐今天赴宴擦的颜色, 就跟印第安人上战场擦的颜色同样胜利的红。" 见过辛楣以后, 范小姐"像画了个无形的圈子, 把自己跟辛楣围在里面, 谈话密切得泼水不入"。辛楣说曹禺是个伟大的戏剧家, 范懿快乐得拍着手掌道:"赵先生, 我真高兴, 你的意见跟我完全相同。"高校长进来, 辛楣乘机把首席让出来, 高校长想了想后不同意, 仍旧要辛楣坐, 辛楣不肯。高校长让给范懿, "范小姐只是笑, 身子像一条饴糖粘在椅子里"。夸张而不失实透过范小姐的外貌与言行, 可看到老处女变态的性格。

(二)"比喻"是这部作品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种幽默手法 小说中的比喻内容别异, 形式各殊, 争奇斗艳, 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如:用几个喻体来说明同一本体的同一个恰似点:"物价象吹断了线的风筝, 又象得道成仙, 平地飞升";用几个喻体来说明一个本体的不同方面:"这辆车倚卖买老, 修炼成桀骜不驯, 怪癖难测的性格, 有时标劲象大官僚, 有时扭捏象小女郎";用一组喻体分别说明相关连的一组本体:"科学家象酒, 愈老愈可贵, 而科学象女人, 老了便不值钱。" 本文只就比喻的一种形式博喻进行了说明, 其实文中按所使用的比喻形式还很多, 不过本文只是研究比喻的讽刺作用, 而不是比喻本身。

(三)作者的幽默讽刺艺术还表现在于巧妙的变异法上 有时讽刺之火借临时拆开双音节词的方式喷发而出:"跟中国‘并肩作战’的英美两国, 那时候只想保持中立;中既然不中, 立也根本立不住, 结果这‘中立’变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 此外全让给日本人。" 对词语作"借词发挥"形象化的解释, 小说中也很常见, 对那些动辄"国家至上", 实则大饱私囊的权贵, 作家 嗤之以鼻"好哇!国家, 国家, 国即是家? " 有时, 作者又用转换词义与"借词发挥"结合的方式揶揄人物"高松年身为校长, 对学校里三院十系的学问, 样样都通——这个‘通’就像‘火车畅通’‘肠胃通顺’的‘通’, 几句门面话从耳朵里进去直通到嘴里出来, 一点不在脑子里停留。" 总之, 《围城》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它时而让你笑, 时而让你哭, 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讽刺外表下, 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惘然若失的悲剧底蕴。

参考文献:

1、钱钟书 《围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版

2、杨 绛 《记钱钟书与<围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版

3、顾之川 《解读围城》 京华出版社2001版

4、昭新 《中国文学名作欣赏》 科学出版社2001版

5、郑观年 《中国现代文学作选评》 浙江文艺出版社

6、郭志刚、孙中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7、宁云峰 《钱钟书在比喻理论与实践上的突破》

8、杨继兴 《钱钟书小说讽刺语言三题》

9、邱文治 《钱钟书〈围城〉艺术漫议》

儒林外史讽刺范文第4篇

02、距离,产生的不是美,而是诠释了不堪一击的爱情。

03、现实告诉我们说:有什么别有事;没什么别没钱;动什么别动情。

04、爱情就像沙漏,心满了,脑子就空了!

05、人生烦恼就12个字:放不下、想不开、看不透、忘不了。

06、很多人闯进你的生活,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然后转身离开。

07、终于知道吃奥利奥,为什么要先“舔一舔”了,因为那样 就没人抢了。

08、女人没魅力才觉得男人花心,男人没实力才觉得女人现实。

09、慢慢的,长大了,却感觉变沉默了,懂得多了,却不快乐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么?

10、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11、明明不是陌生人,却装旳比陌生人还陌生。

12、不要轻易评价别人,因为你没有经历过他的人生。

13、不要拿过去的记忆,来折磨现在的自己 。

14、在人之上要看得起人,在人之下要看得起自己。

15、跟自己说声对不起,这些年一直没学会爱自己。

16、我很想告诉你,我好想你,可是我怕得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哦"字 。

17、女人,不需要倾国倾城,只需要一个男人为她倾尽一生。

18、在乎才会乱想,不在乎连想都不会想。

19、表面都是心连心,背后都在玩脑筋。

20、不要嫌父母老、爹妈脏,因为他们是世界上最不嫌你脏的人,父母的恩是我们一辈子都还不清的。

儒林外史讽刺范文第5篇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寓言故事

2、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的深刻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寓言内容,理解寓意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点题:

一、导入新课,简介《伊索寓言》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板书:故事——道理)读课题

12伊索寓言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同学们所熟悉的《龟兔赛跑》、《谁的本领最大》、《狼和小羊》、《狐狸与乌鸦》等寓言故事,都是从《伊索寓言集》里选出来的。

二、学习寓言《狐狸和葡萄》

(一)读课文

1、说起狐狸,大家都很熟悉,很多故事中都有它,如:兔死狐悲、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等,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学生谈感受)。

2、今天咱们再来读一个发生在狐狸家族里的故事,(读课题)正音:狐狸、葡萄组成词后要注意轻音的读法。。狐狸和葡萄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轻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3、指名分读各节,相机正音辨形

正音: “馋”是前鼻音翘舌音,“酸”是平舌音;

辨形:“狐狸”是反犬旁,说说还有哪些字是反犬旁;“馋”的笔画笔顺;“酸”是酉字旁,不能少写一横。指名上黑板书写,其他学生描红。

4、交流:说说狐狸和葡萄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学故事。

1、小动物常常是伊索寓言故事里的主角,瞧,狐狸向我们走来了 ,它还会说话呢!

齐读:“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这些葡萄真的不好吃吗?

2、狐狸看到了怎样的葡萄呢?齐读: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 (出示图片)

(1)你觉得葡萄长势怎么样?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葡萄成熟了?(形状的大小、颜色透亮)

(3) 你想到了哪些描写葡萄的词语和句子?(又大又圆、又酸又甜、晶莹剔透、酸溜溜、甜津津;颗颗葡萄像硕大的夜明珠、晶莹透亮……)

用你的朗读描绘一下这令人垂涎三尺的葡萄。 (4)看到这几串成熟的葡萄,你有什么感觉、想法?

3、出示“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 (1)指名朗读。

(2)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狐狸很喜欢吃葡萄。) 想象狐狸的馋样儿。用你的朗读把狐狸的馋劲儿表现出来。

4、看到这么诱人的葡萄,狐狸真想尝尝这美味啊,他是怎么做的呢?齐读: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

5、想想看,狐狸会想出哪些办法够葡萄呢? (预设:爬树、跳跃、用棍子敲、用石头砸„„)

6、指名表演狐狸够葡萄。

7、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结果怎样? 这就叫——“白费劲”。

8、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为什么狐狸却说:(齐读)“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9、狐狸这样说,难道他不想吃这葡萄吗?(想) 从哪些词句能看出狐狸想吃这葡萄的? 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了各种办法 边走边回过头来

10、这么美味的葡萄,想尽办法都吃不到,这时,“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理解“无望”。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11、狐狸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表演读: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2 想一想,这里的“酸”还有什么意思呢?这时狐狸的心情是怎样的?(无可奈何、舍不得、窝火、不甘心。)用你体会到的心情读这句话

(三)明道理

1、假如,葡萄架上的一只麻雀看见了,告诉他这葡萄是甜的,面对这尴尬的情景,狐狸又会怎么酸溜溜地说呢?

2、伊索先生知道了这件事,并为此嘲笑它了,狐狸先生又会怎么对伊索说呢?

3、现在明白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了吧?(虚荣心强、要面子、生怕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自己的无能,表里不一。)

4、引出寓意,示: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齐读)

5、从上面的故事你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

6、辨析“成熟”

①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

②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这两个“成熟”分别是什么意思

7、用自己的话说说“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8、这些人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种心理对吗?

9、生活中有没有和狐狸一样的人呢?举例说说。

10、拓展练习:(出示)

填一填:

①狐狸明明(

想吃葡萄

),可因为他(

),却偏偏说(

)。

②刘燕明明想当学习委员,可因为他(

),却偏偏说(

)。

③(

)明明想(

),可因为(

),却偏偏说(

)。

儒林外史讽刺范文第6篇

2、我一个人的魅力,哪比得上你们两个人的甜蜜。

3、爱情只不过是两个人相互利用的一个掩饰罢了!

4、有时候闭上眼睛,才能看见最干净的世界。

5、习惯用那虚伪的笑,去掩盖内心的悲伤 。

6、爱情就像大便,一天不止一遍,爱情就像大便,每次都差不多,但它每次都在变,爱情就像大便,就算喷了花露水,也总是臭气片片。

7、爱情也是一种发明,需要不断改良。只是,这种发明跟其他发明不一样,它没有专利权,随时会给人抢走。

8、如果我爱上你的笑容,要怎麽收藏要怎么去拥有?

9、老板、给我称两斤真心,拿回家喂狗。

10、用最深刻的伤害,来表达最深刻的爱。

11、曾经海枯石烂,抵不过好聚好散。

12、是你苍白了我的等待,讽刺了我的执着。

13、爱情不过过眼云烟,既不可以当饭吃,又不能赚钱,还会消耗脑细胞。

14、你一出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5、你妈带你逛街,别人都问:大姐,你这猴多少钱买的?

16、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17、你曾经给的那些名叫爱的东西,早已灰飞烟灭。

18、隔着泪眼看世界,整个世界都在哭。

19、曾经以为你就是氧气,原来只是闹剧。

20、情话就是说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鬼话,却希望对方能相信。

21、明明都知道那都是谎言,可是我还是会被感动。

22、其实酒不醉人,只是在喝的时候想起了那不堪的过去。

23、爱情就如香烟一般,是一个燃烧的过程,燃尽了,也就灰飞烟灭了。

24、我们始终都在练习微笑,终于变成不敢哭的人。

25、爱情, 原来是含笑饮毒酒。

26、记得,一个雨天,你说你会很疼我,现在,又下雨了,()带走了我们所有的誓言。

27、她们都说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其实珍惜后的失去最痛。

28、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使人忘记爱情

29、最疼的疼是原谅,最黑的黑是绝望。

30、我以为爱情可以克服一切,谁知道她有时毫无力量。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阴晴圆缺,在一段爱情中不断重演。

31、这两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

32、每一次的自欺欺,我都做的很完美。

33、你干嘛用屁股挡住脸啊!

34、昔日是我们,如今已是你我。

35、你小时候被猪亲过吧?

36、烟花易冷,人事易分,而你再问我是否还在等。

37、怎么牵过的手可以随便放空,那些温柔,被你带走。

38、你长的好象车祸现场。

39、华丽的转身,华丽的落泪,华丽的说不爱你。

40、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41、男人就像洋葱,要想看到他的心,你就必须一层层地剥,还不断流泪。结果,你会发现,洋葱没有心 。

上一篇:成本控制要点范文下一篇:行政诉讼中的检察监督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