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管理结构范文

2024-03-05

企业内部管理结构范文第1篇

一、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绩效--财务信息失真源自内控的薄弱

不难看出, 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非常大, 只有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与制度, 才能将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等弊端规避掉, 以此提升企业财务绩效管理工作质量。现阶段, 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 同时, 内部控制自身存在制度上的问题与矛盾,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内部控制的薄弱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 认知不足执行不严缺乏保障

目前, 我国市场经济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在这个转轨的新阶段, 市场经济发展尚未成熟、各项机制上步健全, 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物层面, 对于内部控制的认知还有待加强。为了能够对内部控制有统一的认真, 提升内部控制两只, 就要规范企业采取财务行为, 务必要保证财务资料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不断强化企业经济与财务方面的管理质量。政府与相关部门针对这种状态先后颁布了系列的法律条例, 针对内部控制提出了较明确的规定。但是, 当前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对内控系统的构建、相关制度的建立存在重视度不足的现象, 公司高层领导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意义与责任。

(二) 缺乏制度作用缺失质量低下

虽然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是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角度来看, 内控制度仍缺少科学性与合理性。首先, 内控制度系统中缺乏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最近一些年, 多数公司是以行政领导责任制为主, 对于公司来说行政领导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 公司内部各项评估、项目建设、资金筹措、财政流动等均由行政领导掌握, 致使行政领导权力膨胀, 由此引发的问题就是责权不分明, 公司缺乏相应的权利分割制度, 没能形成权责制衡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体系。上文中提到, 在我国证券市场环境中出现了部分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财务失真等重大事件, 这对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的原因, 就是公司行政领导有意授意违法违纪现象, 甚至致使工作人员编写虚假财务信息。其次, 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有待提升。缺乏控制力度就会引发工作效率下降、工作质量过低等问题。最后, 过度重视事后控制而忽视事前、事中控制。当前, 上市公司对于事后补救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处理计划, 这种事后补救的控制措施会造成公司内控成本与收效不匹配问题, 长此以往就会使公司内部控制失去原有的效力。

(三) 相关解决措施

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是由财会基础管理水平决定的, 只有较高的财会基础管理水平才能带动公司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使其管理工作稳定、合理、科学、规范、标准, 以此才能反映出公司真实的财务信心。同时, 分割公司领导全责, 革新财会管理人员工作模式, 将同一资金项目管理工作分离给2-3人, 这样可以实现资金项目的交叉管理, 工作人员可以实现相互监督, 确保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积极端正。并建立惩戒明确的管理责任制度, 对于工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偏差等情况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 对于工作过程中表现良好的员工给予奖励, 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二、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绩效--内控的薄弱源自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一) 股权结构不合理缺失产权主体

现阶段, 我国家股具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一是非流通性;二是一股独大, 从而国家股已经成为证券市场环境中上市公司所属者的权益代表。但是, 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 能够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并承担股东义务的责任人, 现实情况均由隶属政府的某行政部门代为执行。在这一过程中行政部门就会突出自身的特征:追求行政目标, 而将国有资产所属人的经济目标忽视。这就给国家股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 国家股凭借自身的股权特征, 对于上市公司具有决定的控制权;另一方面, 在控制过程中国家股并没有明确的人格化股权代表, 所以在股权行使、控制权上比较尴尬。那么, 简单地说, 在上市公司中并没有具体的人物代表能够对国有资产负责, 所以上市公司无法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控制与保护。

(二) 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内控制度实施难

纵观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 不难发现执行董事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在前些年出台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提到:“董事会成员中应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这一规定的问出台严格控制了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中内部董事、执行董事的数量, 但是上市公司内控环境仍是以“内部人”控制为主。分析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 能够看出执行董事的执行力度随着代理人控制权的增强而不断弱化。在上市公司中人力资本所有者就是负责公司生产经营决策的代理人, 虽然在初始阶段人力资本可能突显出的能力较弱, 但是随着动态经济发展, 代理人可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以此就能够有效提升谈判地位与能力, 这样就会逐步取得所有权。而上市公司中的执行董事是通过董事会委派, 直接执行与实施公司内部控制, 对控制信息的掌握有一定的优势, 若在工作过程中缺失董事会的有效管理与监督, 执行董事就会利用自身的权责谋取私利, 以此就会引发道德风险。这种道德风险在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现象中极为普遍, 这就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的直接结果。

(三) 相关解决措施

在我国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环境中, 公司治理应以更新管理管理、变革管理模式为主, 引进西方上市公司先进的内控与财务管理理念, 以自身的经营特点调整内控与财务结构, 在财公司治财务中适当加入证券投资等。再者, 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投资问题很可能比实际风险高出很多, 这就需要公司强化信息化治理结构的建设力度, 利用现代化公司治理理念对公司盈利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管理, 能够有效促进市场的经济发展, 使市场经济环境中证券流通更加顺畅。利用信息技术协助公司治理, 能够实现更精准、更高效、更客观的管理体系, 在治理过程中可以将人为操作失误降低到最小化, 同时可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不失真, 还可以实现常规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管理。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是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的有效途径, 在公司治理结构整改过程中可以借鉴这种理念。与此同时, 通过信息化的、便捷化的分析以及统一化的公司治理, 可以使上市公司管理更加系统化、简洁化, 在公司长期稳定发展过程中现代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的首要选择。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文中的秒速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 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 都会对上市公司整体管理与运营结构产生影响, 在我国证券市场环境中出现了部分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财务失真等重大事件, 这对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前文提到, 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精确明朗的企业财务, 都是以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为依托的。所以, 上市公司应以构建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 以此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工作质量, 最终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真实、高效的目标。

摘要:本文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为视角, 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联性。现阶段部分公司在治理结构、内控制度等方面存在认知上的不足, 存在监管不力等情况, 致使企业财务信息存在失真等问题, 内部控制质量的薄弱就会引发公司治疗结构不理想等现象。本文以此为主线, 分析与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联, 并尝试提出现阶段三者相互作用产生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上市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企业财务

参考文献

[1] 于东智.董事会、公司治理与绩效——对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 2017 (3) .

[2] 严若森.再析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 2017 (10) .

企业内部管理结构范文第2篇

一、我国目前煤炭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现如今, 我国的煤炭企业为了响应国家号召, 实现自身的可持续高速发展, 加强了对企业自身的管理。但是, 在某些方面由于实际经验缺乏, 关注程度不够等因素导致了在企业的管理中仍然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 企业高层管理水平不够

就现如今情况来看, 我国的很多煤炭企业管理系统老化, 模式僵硬。没有充分认识到新科技对于管理模式更新的巨大推动作用。例如, 煤炭类企业大多不重视对于市场情况的实时把握, 盲目追求开采量, 长此以往的话, 企业很难做到良好的把握市场行情, 造成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 我国的煤炭企业有很多仍使用的是老一套的管理模式, 没有充分了解新时代发展后企业模式的变化问题, 导致了企业的管理效率较低。

(二) 企业缺乏前景预测能力

一个可持续高速发展的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预测市场和未来走向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的把握未来发展局势。但是事实上, 我国的煤炭类企业大多都过度的追求了眼前的利益, 却忽略了对于未来市场的把握, 这导致了企业无法全面的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 无法适应新时代如此变化多端的市场形势。

(三)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监督体制有所欠缺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我国现如今煤炭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但是一旦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 长期下去就会出现问题。现如今, 我国有很多的煤炭开发区, 都正处于转型大发展的高潮期, 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制度不足, 给企业的更新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副作用。

二、改进工商管理模式对企业未来的巨大推动作用

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政策方针的转变, 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为我国的煤炭类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但是正如一把双刃剑, 经济转型的浪潮也为企业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如何在这个敏感的时期, 维持企业的高速持续发展, 这需要利用新的管理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下面将简要介绍改进工商管理模式的优势所在:

(一) 有利于节约企业成本

煤炭是一个大型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一般的煤炭企业都比较庞大, 管理机构复杂, 如何可以寻求一种高效简化的新的管理模式,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更好的进行企业资源分配, 还能有助于及时根据市场行情做出调整, 节约大量管理成本, 提高企业的直接利益。

(二) 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目标

煤炭企业大多系统庞大, 管理流程分散复杂, 这样不利于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 使企业遭受损失。如果在企业内部能够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 可以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流程, 更好的把握企业的发展状况, 并且能够及时对市场和政策的改变做出合理的部署, 规避一定的风险, 制定合理有效的发展目标。

(三) 有益于把握企业的财务情况

煤炭企业合理的开展工商管理新模式, 能够使得管理层及时的得到企业运营状况的反馈, 明确资金链条的流动情况, 以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出合理的布局和资金分配。

三、煤炭企业在新形势下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分析

经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 在经济结构转型新形势下, 企业必须采取新的工商管理模式, 如此才能跟上时代潮流, 实现企业高速持续发展。

(一) 注重管理人才培养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科学的发动机。煤炭企业在追求自身高速发展过程中, 也要注重对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拥有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才是企业得以长期生存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在现如今, 知识就是力量。企业应该重视培养人才, 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才能确保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 完善企业管理监督制度

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 管理层需要实时把握企业的全面发展状况, 对于企业运营的决断应该是基于此之上的。因此改进管理模式以便能够及时反馈企业信息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简单一点来说, 在改进管理模式过程中, 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运营制度和监督反馈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所在, 确保管理层的决策能够落实到位。

(三) 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时代不断发展, 企业的运营模式也应该不断进步。尤其是煤炭类企业, 生产资料为不可再生能源, 不光要立足于现在的发展状况, 还要将目标放在遥远的未来。及时根据不同的状况及时调整, 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 谋求更多的经济利润。

结语

现如今, 我国大力推行节能环保的政策, 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变, 企业为谋求长久发展, 需要以人才培养为基础, 完善现行制度的不足之处, 并坚持不断的探索学习新的管理模式, 如此才能确保企业长期发展。

摘要:为了适应新时代环保节能发展要求, 现阶段的各类企业管理人员都需要实事求是的为企业打造全新的工商管理模式, 对于煤炭企业尤为如此。本文主要通过对现阶段煤炭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现状和改进前景的分析与论述, 并为之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此来为我国煤炭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经济转型改进工商管理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经济结构转型,工商管理,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 谢冰玲.谈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J].经济视野, 2013 (16) .

[2] 樊京佩.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走向及管理模式之研究[J].财讯, 2017 (23) .

[3] 牟青梅.“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分析”.财经界:学术版.9 (2016) :139-139.

[4] 严红, 尹继东, 艾晓玉.“经济转型期江西大企业发展趋势和对策———基于2015江西百强企业数据分析”.企业经济.7 (2016) .

企业内部管理结构范文第3篇

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已有四十年, 市场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但近几年, 我国经济增速不断下行, 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 其中经济结构性问题较为凸显。以往我国经济发展重在依靠“需求侧”, 即“投资、消费、出口”, 体现在短时间内来看, 经济增速效果明显。然而放眼来看, 正是因为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不完善, 导致影响了经济市场的稳定与和谐。2015年,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不仅应当合理增加总需求, 同时要加强调整供给端的产业结构, 在保障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 实现“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优化与融合。

2 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概述

2.1 供给侧改革的内在含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拆分来看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俗来说是:通过进行经济改革, 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尽量去除无效供给, 增加有效供给, 提高供给端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水平。从当前的经济现状来看, 我国现有的需求侧调控问题不少, 最常见的是居民的有效需求无法满足, 使得供给的有效性受到较大影响。与此同时, 需求侧只是在短期内调节经济, 与之相反, 要想实现长期有效调控, 则需要依靠供给侧调整, 提高有效供给水平, 不断增强供给能力, 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层次物质文化的需要。

从深层次来看, 供给侧改革旨在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切实做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 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逐渐减少低端供给, 增加高端供给, 提升供给端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水平, 提高生产效率。在保证高质供给的同时, 适度扩大总需求, 促使供给结构较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

2.2 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一般被定义为一种管理活动或管理过程, 主要职能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增加经济效益, 创造价值增值, 通过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支持决策所需的有效信息, 实现信息的反馈作用, 加强对经营活动的过程控制。管理会计主要通过财务会计为之提供的种种信息, 帮助管理人员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事前组织、事中控制、事后评价, 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过不断发展,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也在日趋成熟, 但若想赶上国际标准, 真正发挥出管理会计的控制与服务作用, 仍应当有大量的专业人士为之付出努力。

3 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3.1 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在普遍倡导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中, ERP管理系统已被我国相当数量的企业所应用, ERP管理系统将企业的供应链与财务链融为一体, 交互作用, 通过实现信息化资源的优化配置, 进行合理的风险管控。但现实问题是, 目前企业在运用ERP财务软件时, 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不充分, 主要表现在因应用效果明显低于财务会计。

对于传统的企业管理会计信息来说, 财务会计信息仍然是其主要来源和依据, 但是财务会计信息提供作用的最大缺陷在于, 其属于事后控制, 其主要表现出企业已经存在的财务状况, 已经实现的经营成果, 企业据此做出的决策, 通常表现为相关性不强, 与此同时, 这类信息缺乏灵活性, 缺少事前控制的理念, 有可能会使企业在面临未来的市场挑战时, 遭受经济利益的损失, 而且往往会使企业在经营过程错失良机, 丧失市场主动权。

3.2 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影响

管理会计的重点之一体现在对成本进行管理, 企业经营成本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定价, 也会影响产能配置和运营目标。从整体上来看, 想要降低实体企业的运营成本, 主要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降低企业的制度性成本, 减少中介服务性收费;通过实行税收制度改革减轻企业的税负, 全面推进“营改增”, 减少流转税比重;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在融资方面存在不少困难。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 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 开发符合企业直接需要的融资产品, 不断刺激各种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

3.3 对管理会计人员的影响

目前我国有数以百万计的会计从业人员, 虽然基数庞大, 但人员素质令人担忧, 大多数从业人员只是立足于财务会计本身, 知识层次构成简单, 其中部分人员更是欠缺应有的职业道德, 在所从事的财务工作中徇私舞弊, 弄虚作假, 对管理会计充分发挥其作用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

此外不少从业人员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固守原有的老道经验, 拒绝接受新生事物, 由于他们认识不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因此对企业在运营与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也没有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 有些会计人员甚至不清楚何为“供给侧”, 由于不了解这次重要改革对管理会计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 所以更谈不上在此背景下实现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顺应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需要, 积极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繁荣。

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

4.1 管理会计信息决策的创新与发展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 各企业应当及时调整管理会计所应用的信息系统, 通过将其与管理系统进行准确衔接的方式, 保证对相关决策准确性的有效提高。实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充分利用其规划、控制与决策功能, 使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水平得以提高。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作用在于对“互联网+”所具有的正面作用进行强化, 使其成为产业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决定新因素。企业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财务信息平台, 提升效率、减少成本, 维持竞争优势, 鼓励传统企业与终端消费者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 帮助企业决策紧跟市场需求, 可以及时调整产品营销策略, 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 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稳步上升。

4.2 优质管理会计人才的创新与发展

管理会计从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企业经济命脉, 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对管理会计人员的引导与教育, 使其充分发挥个人最大潜能为企业服务, 也使其业务能力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首先, 企业需要关注从业人员的道德素养, 清楚地认识到从业人员在会计核算与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他们对企业未来走向的看法和建议, 并进行相应的整改, 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主人翁地位和对企业的认可。其次, 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与其接受过的专业培训也有一定关系, 企业可以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 组织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再学习, 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提升应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再者, 会计人员也应具有要求自我进步的觉悟, 提升自主学习意识, 更新传统的知识观念, 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帮助企业进行管理决策、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的重要性。

管理会计专业性较强, 这也决定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我们国家可以学习借鉴国外在管理会计人员教育方面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 确立与我国具体国情相适应的人才认证与评价机制。对相关员工进行专业性较强的培训考核, 推动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由基础的核算向支持管理与决策推进, 会计人员向管理者和决策者转变, 提升管理会计水平和创新意识, 实现管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中, 企业若想得以长足发展, 应当真正把握好这次供给侧改革的良机, 通过开拓新的科研技术, 不断研发优质产品, 探索适应新时代的商业模式。实现企业管理会计新的变革, 创新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 在完善管理会计系统功能的同时, 充分发挥供给端的作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 企业应当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培养职业技能与素养俱佳的管理会计人才, 顺应经济发展潮流, 实现供给端的结构性变革, 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摘要: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 我国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主要目的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 而管理会计作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技术工具, 为此提供了可靠的衡量依据。本文主要分析供给侧改革影响管理会计的几个方面, 通过探寻在供给侧改革引导下管理会计创新发展的路径, 以期更好地促进企业顺应经济发展潮流, 通过供给端的结构性变革,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管理会计,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巧根.经济新常态下的管理会计发展思路[J].会计之友, 2015 (19) .

[2] 吴晓静.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的作用及发展[J].现代商业, 2016 (29)

企业内部管理结构范文第4篇

我国企业管理水平长期落后于信息化要求。突出的矛盾表现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合理。我国现行的企业组织结构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金字塔型,属于一种粗放的、经验式的管理模式。细密复杂的分工造成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相互交流和整体的协调统一。另外,很多企业存在基础数据不全、信息失真的问题。同时,大量的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内部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的动力不足,采用信息技术处于被动状态,普遍存在着信息管理机构不健全,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到位,现场管理不严格、不规范,信息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将以开放式的广域网络集成化信息管理模式为主,以数据仓库为数据管理技术,以知识管理为中心,以人为本,融合现代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可见,企业信息化将明显优化企业组织中的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利用和反馈等信息过程,对企业组织形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引发企业组织结构出现如下变化:

1.组织结构扁平化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将优化企业的信息过程,大大提高企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能力。企业信息系统承担了以前由中层管理人员所负责的许多沟通、协调和控制方面的职能,缩短了组织的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信息传递距离。在组织结构的垂直化中大大压缩管理层次,不仅适应了信息导向的管理要求,而且加速了信息的传输,减少了信息污染,提高了组织结构的效率。组织结构框架的转化,正是众多知名大企业走出大而不强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2.组织结构边界的模糊化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提高了组织和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强了组织机构间、组织机构和个人之间的联系,不但在横向和纵向上将企业组织内部的层级机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也加强了企业组织本身同外部机构和个人间的联系,处于这个纵横交错的密集信息网络中的人、组织机构和组织本身,虽然有责、权、利的划分,但其工作已通过计算机化的信息网络互相交织在一起,其相互间的边界模糊,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组织内部职能部门间的界线、组织间的界线也将由于信息畅通而淡化。

3. 柔性化组织结构

柔性组织就是具有不断适应和调整能力的组织,组织的对外开放性可以通过其运作过程中的知识积累与进化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预期来实现组织目标、战略和行为规范等要求之间的重新选择与整合,与环境发展趋同。

企业信息系统具有较好开放性和环境适应性,随着这些管理技术和软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个性化、柔性化水平,减少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延迟,加快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从而降低了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成本,提高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

4.组织结构的网络化

网络化信息结构是一种多中心结构,可以方便地随决策分散化程序而形成多个信息中心,适应决策分散化的要求。纵横交错的信息通道可以把组织内外的信息联为整体,避免信息割据、信息扭曲等倾向,为分权化决策创造条件。网络化信息结构是一种符合管理决策分散化的信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带来了交易成本的显著降低和管理效率的极大提高。

5.组织结构的虚拟化

虚拟企业是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依靠高度发达的网络将供应企业、生产企业、消费者甚至竞争对手等独立的企业连接而成的临时网络,其目的是共享技术,共担费用,联合开发。虚拟企业的出现也是企业组织结构按特定逻辑优化的结果。虚拟企业成为企业组织结构演进在信息技术驱动下的必然产物。虚拟组织的出现,反映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组织的“法定”界限已被打破,传统的组织概念也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

随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原有的业务流程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因此还要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企业的业务流程直接体现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完成其使命、实现其目标的基础。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既是企业信息化的结果,也是信息化的基础。二者互为因果,互为依据。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必然要重视组织结构的改变。在我国企业中,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一步到位”式的变革可能导致混乱。因此,企业应对组织结构进行渐进式变革,配合信息化,循序渐进。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企业内部管理结构范文第5篇

企业薪酬结构设计的四大要素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是企业发展要面临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问题。通常确立薪酬体系要考虑四个方面,即市场、岗位、业绩、资质。这四个方面即是相互独立又是存在一定联系的。

市场方面,企业竞争即是人才竞争,而人才价值的货币形式即是薪酬,这则要受到市场控制,越具竞争力的薪酬约能吸引人才。所以实施薪酬战略是要将市场因素完全贯彻其中,在对外竞争中获得胜利。就岗位看,公司依据总体战略和发展会得出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

所以在薪酬管理中对岗不对人,使得企业内部公平。很多高科技公司、咨询类、金融类公司在人工成本上要比设备等一些物质型成本要高出很多。成本领先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这种情况之下,企业薪酬管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薪酬定位来吸引合适企业的核心人才,就是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

而依据市场薪酬的现状与数据,结合企业内部核心价值而确立薪酬结构,有四大要素是必须掌握的:

第一:薪酬级别。薪酬等级的划分经常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企业文化、企业所在行业、企业规模、企业发展方向、企业的组织构架。等级越多,对于薪酬管理的要求越是严格,要求越是详细。

第二:薪酬等级中值,薪酬等级中值就是每个薪酬等级中的中间值,这一数值是薪酬管理的控制点,一般对外竞争和对内公平都一次为标准,进行比较和甲酸,这是整体薪酬的一个参照点。

第三:薪酬幅度。薪酬等级中的每一级都有各自的上下波动幅度,是每个等级支付薪资的范围。一般等级越多,幅度越小,而每个浮动空间都要考虑到员工的个人期望和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

第四:固定与浮动。把业绩作为薪酬支付中的基准点,考虑社会因素,从而制定固定和浮动薪资结合的薪酬标准。浮动部分要考虑到岗位、级别、工作和性质,可以对浮动比例进行设定。例如销售等项目型的工作浮动比例就要大些。

企业内部管理结构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结构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房地产行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种面向客户关系管理的基于流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结构模式。

[关键词]房地产组织结构;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流程

上一篇:企业简介百度文库范文下一篇:企业文化理念学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