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小学英语的课外阅读能力对于未来初高中英语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的课内知识无法满足学习英语的需求,但是通过课外阅读就能够增加更多的知识,英语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能力,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门。通过英语的课外阅读,使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其他国家的故事新闻,也能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通过课外阅读增加词汇量,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理解得更快速,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形成良好循环,从而使学生爱上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本文将概述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能力提升

【作者简介】王海芹,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小学。

英语作为一门新语言课,在小学阶段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压力。通过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语言的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在阅读这一方面,有部分学生存在词汇量不够,对英语提不起兴趣。小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少,在面对新一门的语言学习有点困难的情况下会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应将英语打造得更加具有吸引力。通过英语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自身英语的最好方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速度,而且在不断地阅读中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自己的词汇基础。改革课堂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因为传统式的教学方式仅仅是背单词、背课文,教师上课全文翻译,这样并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课外阅读也是辅助课内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最适合学生的阅读方式。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更要考虑是否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当代的教学方式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许多阅读方法还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只能给出可行性的建议,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学生自主阅读。

一、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

英语学习是一件需要长时间坚持的事情,如果学生仅仅靠上课时间来进行英语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发展课外阅读形式,發展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并且通过英语课文阅读也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此外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在课本之中学习到更多的英语使用技巧和语法,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能够使学生发现英语的独特魅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传统英语课堂带来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进行教学的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挖掘不大重视,使学生不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适用于现代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热情。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懂得做出改变,从学生的角度对英语课堂进行改变,使学生发现英语阅读的魅力,产生想要阅读的兴趣。此外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引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英语课外阅读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

2.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首先学生学习英语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英语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更不要说让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了。其中影响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词汇量,因为只有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词汇量才能够读懂课文和文章,发现英语课外阅读的独特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掌握更多的词汇,使英语课外阅读更加轻松简单,养成英语课外阅读的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修养。

3.缺乏主动性。小学生天性比较活泼好动,拥有极大的好奇心。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具有诱惑性的游戏或者是平台,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外阅读之中,对于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上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针对这种现象,就要求教师将枯燥乏味英语阅读变得有趣味性,采用开放式的阅读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英语课外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分享各自所阅读的内容,使学生产生想要进行课外阅读的热情,并且随着学生长时间的分享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和技巧,对于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的对策

1.打好语言基础,提升阅读能力。英语学习的重要能力是具备牢固的语言基础,英语课外阅读作为英语学科的重要参与者,强大的语言功底是进行英语阅读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方面。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要攻克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项就是单词的理解,除去个别生僻词或者专业术语方面的单词以外,如果在阅读过程中,生词出现数量过多,就会导致在阅读方面形成阻碍,降低文章理解的准确性,抓住单词基础是其一,其二是基础中的第二大要素,语法知识,正确的语法知识运用,才可以构成英语的正确语句,就像中国人说汉语一样的道理,语法知识掌握不扎实,说出的句子让其他人听起来颠三倒四,表达不清。在英语阅读中同理,英语语法不能正确掌握,就算明白单词含义,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也是完全靠盲猜的“连词成句”,结果会失去整个阅读的真正意义。在掌握好基础的前提下,提升阅读能力,会给能力的提升增添不少助益。

2.课上培养习惯,推进课外英语阅读开展。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针对英语文章进行指导,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能力。为了充实小学生的知识层面,新课程要求学生丰富课外知识能力。其中小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也作为重点,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能力的最开始需要习惯的支持,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英语离不开的是语言的表达,而在英语课上,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张嘴读英语的习惯,现在一些学生还是不好意思开口读英语。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督促学生通过阅读来积累词汇表达。养成读英语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上的困难,及时对学生在阅读方面进行辅导,纠正发音,让学生习惯阅读。当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自主进行课外延伸。学生有了相应的英语发音能力和词汇量的填充,自然就会对课外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推进课外阅读开展。

3.将阅读融入生活之中。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堂中一项重要程序,同时也是解决学生沉重学习负担的手段之一。大部分研究表示,课堂中学到的任何一项知识,都能在课外阅读的书籍中所包含,而课外书籍对于学生来说都比教材有吸引力。想提升课外阅读的能力,让阅读效果事半功倍,针对阅读时间也需要采取固定的模式。

例如:在学习“My weekends”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周末生活,进行分享与交流,使其产生学习的热情。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将英语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此外教师也要向学生提出建议,利用自习课的时间,或者周末时间阅读,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这种方式不但能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英语课外阅读,也能够在课堂之外充实自身的阅读水平,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能力。

4.教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没有生活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对于新的语言也需要一定时间的接触适应,在学习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阅读困难,对于目前的课外阅读方面,作为英语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辅导。

例如:当学习“At Christmas ”,教师可以针对阅读英语素材中所体现的阅读情景,作者的创作背景,对学生进行阅读拓展,让学生了解圣诞节的由来及形式,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基础性,并快速掌握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学习。另外,在阅读过程当中,教师采可以用英语阅读指导的方法,让学生一口气将课文读下去。因为在进行英语阅读过程当中,学生即使有个别的单词不认识,也不会影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所以说没有必要停下来对个别的单词浪费时间。这种学习方法既能够加快学生的学习进程,也能够快速掌握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谓是一举两得。

5.选取正确的阅读素材。在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外书中,设计的课外阅读素材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书籍都有相应的英语素材,在大量的英语阅读课外书中,选取一本正确的阅读素材会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升。现如今小学英语的阅读在整场英语考试中占分比较大。适当的选取正确的阅读素材,进而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阅读选材当中选取一本合适的书籍,体现了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对学生的熟悉程度。选材的同时,首先要考虑课外书籍与课本教材是否相符。其次要考虑的是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特点。一本好的阅读教材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帮助。在课外阅读素材的选择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趣味性较高的书籍,类似故事性书籍和绘本性书籍,让图画与内容相结合,从而降低阅读的难度,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对于英语课外阅读素材的字数方面,选择字数适中的文体,最大可能地让学生融入课外阅读的内容中。

四、结语

通过英语阅读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应当提高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视。通过提高阅读材料的质量,把关好阅读材料的水平,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可以自主性探究英语阅读,英语阅读的方法也需要学生一起分享经验,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多交流多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语秋.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20.

[2]刘娜.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的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63.

[3]管园.小学生英语课外閱读能力提升的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8):169.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自我提升的最好的办法,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中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还是存在误区的。他们对于该读什么,怎么读,都没有明确的概念,只是凭借自己的爱好阅读,对于文章不做深层次的剖析。尽管是下功夫了,但是语文水平仍然没有明显的提高。

新课标对于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九年级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书籍和报刊。”比如,要求从长篇文学作品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几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所以说,课外阅读已经在中学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中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容易产生的误区和问题对于他们的课外学习非常重要。

那么中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容易走进怎样的误区呢?

误区一:课外阅读只能利用课外时间,课内时间不可用

现代教育容易将学生带入这样的误区,认为学习只是为考试服务的。所以很多学生都很努力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对于课外阅读并不重视。这是因为,在实际中,很多人都认为有限的课内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才是汲取知识和文化的最好的时间。考试永远是课内知识。对于课外知识的考查可谓是少之又少。这样的想法就将学生带入了误区,认为课外阅读只是课外的事,课内时间是不能用的。同时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重视课内的学习,因为课内学习内容才是考试的重点。同时因为时间精力有限,他们可能对课外读物关心的少之又少。

误区二:因为“偏食”造成的阅读误区

中学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各种综合素质还在慢慢地积累和形成过程中,所以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要知识面广而且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对于中学生课外阅读都采取放任的态度。任凭学生随着自己的兴趣遨游书海,久而久之,学生“偏食”的毛病自然养成了。

其实,中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都还不够成熟,阅读时本应该兼顾所有类型的文章,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挑剔阅读类型。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在语文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还感觉良好,一到现代文阅读就觉得自己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做起。有的写起记叙文非常顺手,一到其他文体就无所适从了。

误区三:课外阅读过于休闲,并不做深层次的思考

在很多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都容易给学生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就是课外阅读仅仅只是阅读,并不需要做深层次的思考,否则会浪费时间。学生受这种思想和意识的影响,也容易在阅读中形成一种休闲的意识,认为阅读只是一种消遣,一种休闲。所以读书的时候就会选择一些名人轶事或者骇人听闻的案件等闲书。这样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象上,相对比较肤浅,不可能有大的收获。

误区四:阅读时只求速度,囫囵吞枣,断章取义

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学生都有一定的功利性,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仅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寻找一些名言警句、古诗词、对联等,在写作文的时候用一用,以显示自己的文采。虽然这也是积累和运用,但是对于整篇文章来说,这样的阅读掌握的东西毕竟是少数的。有时候由于汲取的东西太过零碎,并没有领会全文和整体立意,所以很容易断章取义。

那么,面对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教师要加强指导。

虽然说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进行的,但是我认为既然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同样需要老师的指导。将课堂和课外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比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读一些课外读本;每天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去自主阅读;每周做一次读书笔记,让大家在课堂上相互讨论一下,这一周都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样的感受。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才能看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够慢慢成长。

其次,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知识匮乏的原因是没有足够的阅读资源。对此,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在开学第一堂课自我介绍的时候,就告诉学生学校阅览室的查阅方式,查阅方法等。同时还可以指引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阅读。也可以建议学生利用手中的各种词典等进行阅读。

再次,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需要安静的氛围,不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帮助他们读书。老师可以在班级里面成立读书小组,每天下午抽出40分钟的时间让大家对于今天自己所读的书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在相互的讨论中,了解别人都读了哪些书,在别人那里吸取知识。有了好的学习氛围,即便是耳濡目染,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外知识也会得到提升和丰富。同时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们也能看到自己课外阅读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阅读中应该注意什么。通过相互学习,也能够纠正学生在阅读中不好的习惯。

最后,给学生以适当的奖励。

没有激励的管理自然是效率低下的,当然面对那么多的学生,让老师一个个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也是不可行的。为了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水平,老师可以定期在班里面或者在整个学校里面组织一些有奖征文、演讲等活动,在学生中选出优秀的,给予适当奖励。久而久之,学生有了竞争意识,自然也会热爱课外阅读的。

(作者单位:高阳县宏润中学)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任务的驱动

任务驱动是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根据学生的阅读发展需要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任务的一种读书促进方式。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确保在任务的引导下产生课外阅读的必要的动机。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任务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课外阅读需要放手,但切忌放任不管。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阅读基础水平和发展需要给予一定的阅读任务。当然布置任务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来对症下药。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来分层分级要求,也可根据教材具体课文的资源,派生课外阅读。如学了《冰心诗四首》就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繁星》《春水》;学了《伟人细胞》,就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系列小说;学了《〈论语〉八则》,就要求学生读《论语》原著。这样课内外阅读对接起来,阅读任务自然延伸而又有依傍,学生自然乐于接受。

其次,任务的布置要有质量要求。课外阅读在学生看来是一种软任务,随意性较大,完成率不高。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跟踪管理,在指导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不断地提出量和质的要求。如布置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随感等,都有利于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阅读任务。

再次,任务的落实要有效果评价。有任务,就要有落实情况的检查与评估。课外阅读的效果评价可以是问卷测试,也可以是活动展示。教师要注意阅读效果评价的合理性与激励性,积极引导学生在享受阅读成果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趣味,领悟阅读的价值,形成阅读的信念。

二、“需要”的转化

学生有各种各样的精神需要,课外阅读也可以成为他们的一种选择。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学生出于不同的目的,自然会产生阅读课外书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需要,引导他们用心地去读书,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功用。

有的学生认为,读书可以用来消遣。教师不妨引导他们在愉快的课外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精神营养,注意将他们消遣的需要延伸到怡情、长知等方面,促使他们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

有的学生认同“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教师要积极肯定学生对话交流的需要,注意引导他们在多方面、多层次的阅读对话中积累文化、积累智慧、积累情感。

有的学生认为,多读课外书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显然,他们的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功利性。面对这样的阅读需要,教师要合理运用实用性和功利性的激励作用来引导学生切实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学生在逐步实现以读促写的功利性目标的同时,还会潜移默化地实现读书怡情、长才、明理等方面的非功利性目标。

一句话,将学生的合理需要转化为课外阅读的动力,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去,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潜能。

三、心态的调整

美国的戴维思认为“很多人都有学习盲点,不单是在学习方法上,更多的是在心态方面”。课外阅读实施成效的好坏同样与读者个体的心态有关。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透视学生的读书心态,或疏导,或启发,或调适,以端正他们的阅读心态。

首先,要消除负面想法。对于课外阅读,学生往往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要花费很多时间,会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没有多大实际效果,得不偿失。对此,教师要组织专题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辩论中明辨是非,认识利弊,形成正确的评判,生成积极的心态。

其次,要疏导心理障碍。对于课外阅读,学生可能会有畏难情绪、怠惰心理,还可能有“偏食”的表现、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此,教师应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阅读发展要求,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及时矫正他们的心理偏向。

教师只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聚集各种积极力量,就能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生成学生的阅读动力,让学生从“心”出发,走进课外阅读的自由天地。

单位: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要多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善于模仿,如果在孩子身边树立了读书榜样,他们就会去仿效。

1.1 教师要在班上树立读书的榜样

我们就要处处做一个有心人,如果发现好的学生,就把他树立为班上的读书榜样,孩子们都有较强的好胜心,同是一个班上的学生为什么他会读,而我不会读?孩子就会积极的去读书。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孩子表现欲望较强,一旦他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知识或得到一些佳词妙句,他总要在与人交谈中或习作中表现出来。

1.2 教师自己要成为学生读书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教师需要成为学生读书的榜样。在课堂上,可以有意无意的提及自己所阅读过的课外书籍,并给学生讲解其中的一些内容,以及分享自己的见解看法。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反应,给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课外书籍,并鼓励学生日后在课堂上课可大胆的给大家分享阅读的课外书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世界中遨游,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1.3 帮助家长有意识地读书

中国古代有“书香门第”之说,其中反映出家庭读书气氛对孩子的熏陶作用是不可代替的。现在,我们无法强求每个家长都是一个读书人,更无法使每个家庭都做到“书香门第”。但我们可以引导家长为了影响孩子去读书,可以有意识地去关注一下书籍。虽然很难做到一有空就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去读,但我们可以引导家长这样去做:少看一个小时电视(或上网),多当着孩子的面翻翻报刊杂志抑或是小说;少搓一个小时麻将,多跟孩子交流一下读书心得;少逛一个小时商场,多陪孩子逛一下书店让孩子感受一下书的气息。这些事家长是能做到的,也愿做,我们何不去引导家长这样做呢?

上述这些榜样是学生身边活生生的,其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把这些榜样树立好了,这比空洞地大讲特讲读课外书的好处,千篇一律地列举古今中外读书名人更实在、更有效得多。

2 开展读书汇报会

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汇报会,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能够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喜欢的课外书籍,能够实现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培养。在读书汇报会中,学生之间会就自己阅读的书籍进行交流,并积极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能够让学生从他人口中了解到更多的事物,无疑对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汇报会,让学生在读书汇报会上分享自己近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说出自己对这本课外书籍的见解,以及从阅读中领会了哪些道理,自己的感悟是什么。以此,把学生调动起来,使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另外,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对正在分享阅读书籍的学生提出问题,以此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的智慧发生碰撞,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3 指导学生选书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这样抱怨:这孩子经常吵着要买书,可买来他又不看。诚然,现在的家长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这是“买书有趣,读书无趣”的现实,确实大量存在。究其原因就是孩子们不会选书,家长由于专业水平限制,也无法帮孩子选书,再加上一些出版商为了追求利润,动辄在书的前面冠以“益智丛书”啊,“新课标小学生必读书”啊等等,鱼目混珠,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发挥我们的专业特长,帮孩子把把关。一般而言,选书可依照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依照《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第二,根据学生年龄段去选。不同年龄段读不同的书,有关研究显示,低年级侧重于传说、寓言、童话;中年级侧重于历史人物故事,中外名人传记,科普类读物,儿童文学等;高年级侧重于经典小说、散文、诗歌、传记传奇等。第三,依照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帮他选书。只有选好书,选学生能读的书,选学生感兴趣的书,他才能读,才谈得懂,也才有兴趣去读。

4 给学生以读书方法的指导

好多学生读书没有收获,读书不能坚持下去,很大程度也是因为读书方法上存在问题。语文教师就要在读法上给予指导。首先是要解决“由扶到放”的问题。低年级识字量少,阅读能力较弱,教师就要采取边读边讲,学生边听边读的方法;中年级教师可作适当指点,提示;高年级就要根据书的实际情况提出要求让他自己去读。

其次是读书方法的指导,读书方法不外乎是浏览、略读、精读等。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这样学生每读书都有收获,都能感受到成功,真正做到快乐阅读,其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就慢慢地培养起来了。

5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保持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課外阅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培养学生养好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意义重大。如:读书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动笔不读书”、“要读完整本的书”、周六坚持一定的课外阅读等都要加强培养,时时提醒,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孩子们将终身受益。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这一要求,把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以此突破语文教学的局限性。因此,每一个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丰富学生内涵,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有限,具有局限性,教师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这一领域取得进一步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则必须有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支撑,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书籍,帮助学生积累阅读量,以此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外阅读兴趣的欠缺一直制约着农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与其抱怨现在的孩子不愿读书,不如多做些工作,努力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

(作者系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小学校 教师)

【参考文献】

[1]乔化亮《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强化策略》.

[2]小学语文学生资源网——教学文摘,杨艳《浅谈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2011版《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目前在学生中课外名著阅读走马观花的现状,笔者尝试通过教师引导,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让学生在课外名著阅读中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渐培养自主的思维方式,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高质量阅读。课外名著阅读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让学生在阅读后,可以跟着思维导图思考;又以思维的交流和碰撞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又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系列指导与协调,达成有感悟、有提示、有改善的阅读目标。

关键词:思维导图;课外阅读;名著阅读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150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师所认识和接受。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她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细腻生动的语言描写,使我们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快乐。但从目前来看,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雾里看花——课外阅读中名著阅读之窘状

1、敬而远之——名著阅读高高在上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的课外书还是停留在故事情节比较简单的童话故事、校园小说等内容上,对于经典名著,如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却接触的比较少。不少学生认为这样的书比较难以读懂,也没有校园小说那么吸引人,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

2、浅尝辄止——名著阅读不求甚解

《西游记》是四上必读课外书目,在三下暑假就已经布置学生进行阅读,四上半个学期也要求学生进行阅读。但在《西游记》阅读竞赛中,学生的答题情况并不乐观。只有20%左右的学生能清楚知道作者、细节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语谈谈对书中人物的形象分析。还有近30%的学生对书中内容基本不了解,无法完成阅读测试题。

3、用非所学——名著阅读不得其法

课外阅读的广度和课内阅读的深度,往往是语文阅读最好的结合方式。在平常教学中,教师经常推荐和课文相关的内容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希望学生能够利用课内所学进行高效的课外阅读,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检查和反馈,使得课外教学和课外阅读不能有效衔接,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阅读名著类文本没有方法可言,阅读效率低下。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师生所认识和接受。同时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值得学生不断赏读。但從目前来看,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二、雾里看花——课外阅读中名著阅读之窘状

1.敬而远之——名著阅读高高在上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的课外书还是停留在故事情节比较简单的童话故事、校园小说等内容上,对于经典名著却接触的比较少。不少学生认为这样的书难以读懂,也没有校园小说那么吸引人,有高高在上的感觉。

2.浅尝辄止——名著阅读不求甚解

《西游记》是四上必读课外书目,但在《西游记》阅读竞赛中,学生的答题情况并不乐观。只有20%左右的学生能清楚知道作者、细节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语谈谈对书中人物的形象分析。还有近30%的学生对书中内容基本不了解,无法完成阅读测试题。

3.缺乏指导——教师指导束手无策

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教师只限于布置阅读任务,而没有进行系统指导和思考。事实上,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学生并不多,同时大部分教师也不知道如何有效指导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加之语文教学任务繁重,名著类课外指导也就不了了之了。

三、拨云见日——思维导图用于名著类课外阅读的开发价值

思维导图是一种知识和思维想法表达的图形,它有利于人脑对知识的统计,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名著作品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四年级就将《西游记》作为课外必读书目,笔者尝试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呈现作品的情节图、人物图、感受图来帮助学生增加阅读收获。

1.理清脉络:引导学生有序学习

思维导图利用主题关键词:与其相互的关系建立直观联系图形,用思维导图展示文本内容和阅读感受,能引导学生在目标明确、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的情境下进行有序学习,开展有效思考。

2.图文结合:建立图像直观联系

思维导图是是一种及创造性和高效性的读书笔记,能够用文字将我们的想法“画出来”。图文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将阅读内容和感受形成直观的图像联系。

3.提炼主题:形成文本知识体系

在绘制思维导图提炼关键词:的过程,就是由“中心”向四周发散并能到更多知识结点的过程。知识的串联有利于形成阅读内容的内在知识体系。

四、破茧成蝶——名著阅读下思维导图形态之初现

思维导图用于名著类文本的阅读,可以用主题整合内容,用导图拓宽思路,对于现阶段学生阅读名著后对内容无序,感受苍白的现象,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这样一个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碰撞智慧的过程,也是我们希望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一种尝试和思考。

1.提炼主题,整体感知大意

名著类文本一般内容丰富,《西游记》有一百回,不少学生反映读了后面忘了前面。究其原因,就在于阅读时“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详略、主次之分。因此在阅读指导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在导图的带领下先总体上了解阅读文本结构和内容,然后分部分学习,最后在认识部分的基础上再把握整体的学习方法,即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方法,就是整体性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2.理清脉络,深入感受文本

小说类文本情节生动曲折,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粗浅的阅读并不能深入地感受文本魅力,只有在理清脉络,不断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让自己的思考与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在这里我们就借助“思维导图”的网络图,建立知识体系,使阅读内容从无序到有序。

五、且行且思——思维导图用于名著类课外阅读的后续思考

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名著类文本课外阅读过程中,有以下值得注意的地方:

1.导图绘制需指导,分层要求重实践

对于思维导图的绘制,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要求也应该有所区别。对于低年级中刚接触思维导图的学生,可以降低要求,直接给出“主题”和层级要求,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填充式绘制,以提高阅读效率。对于高段学生,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提取“主题”,在思维拓展基础上,进行实践阅读。

2.主次分明勿倒置,思考交流最重要

在阅读指导课中,课堂的主体内容是阅读实践,教学重点是学生的读和思,关注阅读体验和感受,鼓励质疑和评价;思维导图是辅助思考的工具。因此,教师不能本末倒置,切忌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导图梳理上,而忽视了思考和交流。

(杭州市三墩小学 浙江杭州 310030)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1 巧借文本主题, 跳出课堂, 走进生活

语文阅读的兴趣需要引发和培养, 而课内的许多精妙文章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园圃”。在教学中, 我们要对这些文章进行仔细剖析, 找出规律, 用以指导课外阅读。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有大语文观, 要跳出课堂的小圈子, 让语文与生活想渗透, 从课内到课外, 再从课外回到课内, 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螺旋式上升。比如, 在教学《背影》时, 针对现在独生子女多, 不懂得感受父母疼爱这一现实, 可先让学生自由诉说对自己父亲不满的看法。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 找出文章描写父亲“背影”的语句, 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语句对人物刻画的作用。当学生理解作者刻画父亲“背影”的目的时, 再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 找寻自己父亲的“背影”。学生很快发现了自己父亲身上的闪光点,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也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

2 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

干任何事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明确了阅读目的, 可以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在阅读习惯上避免“有兴趣时废寝忘食, 无兴趣时搁在一边”的现象;在阅读的内容上避免只拣喜欢的读, 对那些枯燥乏味但对自己的学习和认识有用的书籍却不大喜欢的偏向。

有目的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拓视野, 丰富知识, 而且可以提高认识, 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中外文学作品以其绚丽的艺术技巧, 表现出荡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不仅反映了某个历史时期的生活本质, 而且渗透着作者的爱憎和观点, 渗透着作者的生活态度和理想。通过课外阅读, 可以启示学生什么是应该歌颂的, 什么是必须反对的, 什么是应该追求的, 什么是必须鞭笞的。作品中正面人物都是中学生学习的榜样;而其中的反面人物, 群丑形象, 也能使学生从反面吸取有益的教训。

3 课外阅读要正确选择内容

读什么书, 如何读书, 这是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文学修养、审美水准的体现, 另一方面也直接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有着重大的影响。阅读文学作品时, 当作品的情境感化了人们的心灵, 当作品宣扬的某种哲理, 在人们的心境中得到回射, 作品就对人们起到了巨大的教育作用。

从课内导向课外。比如从唐宋散文的学习中, 让学生选几篇《古文观止》中唐宋同一作家的作品, 既可以培养学生古文诵读的语感, 又可以让学生品味我国古代优秀散文的写作技巧和立意。由于电影电视的普及, 初中生无法拒绝影视作品对他们的影响, 及时介绍学生阅读已被搬上影视舞台的文学原著, 会使学生兴趣倍增, 理解也会更形象, 更深刻。

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报刊杂志, 科技读物, 使他们关心社会, 了解时代, 热爱科学, 不断提高阅读政论、科技书籍的能力。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 而我们不可能及时的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写到语文教材里去。因此,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报刊杂志及科技读物十分必要。

4 课外阅读要有科学的方法

读法随文体而变化, 是阅读技能成熟的标志。名家大作, 精彩短篇, 重要文献, 用咬文嚼字, 深思熟虑的精读法;一般欣赏性的作品, 多数用“观其大意”的略读法和“一目十行”的快读法。精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泛读是要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 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把握阅读的角度。不同文体的作品有不同的阅读角度, 如读报刊旨在获取国内外最新信息或学术动态, 读史传作品旨在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读应用文旨在解决生活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文学阅读以“悟意审美”为目标, 如读诗歌在于品位精粹韵语的深层意蕴, 读小说在于感悟人物形象的审美内涵, 读剧本在于探求角色对话和性格冲突, 激起情感的共鸣, 使精神得以愉悦, 人格得以升华。成功的阅读不仅使精湛的语言文字大放异彩, 而且它们装载的思想、智慧、高尚的纯净的感情会随着语言文字流到学生的心中, 哺育学生健康成长。

5 注重读写结合

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梁启超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要指导作文, 先要教会学生读书, 将作文与读文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选一些同类的或不同类的文章, 让学生在课外读, 并与课内教读的文章作比较。使学生课内外结合, 让学生或从内容上、或从形式上、或从语言上、或从具体的艺术手法上进行揣摩, 给学生以熏陶和启迪。通过课外的大量阅读, 学生有了一定词汇和文学积累, 语感也在阅读中渐渐形成, 学生在写作中用到相关的词汇和素材就会信手拈来, 轻松自如。学生们在文学名著的海洋中遨游, 如蜜蜂在万花丛中辛勤采蜜, 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成了写作的素材。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 连个人的气质谈吐都会显得与众不同, 就会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6 培养创造性思维

课外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作品本身内容的理解, 还应展开丰富的想象, 理解作品的言外之意。所以, 在课外阅读中, 要培养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发散性、开放性的思维。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嗜好, 加强指导, 授以方法, 帮助学生找到源远流长的寻求知识的“泉眼”, 使学生终身收益。

上一篇:幼师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工业分析与检验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