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建筑调研报告范文

2023-09-22

博物馆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人们对艺术认知和美学认知的不断提升,社会对房屋建筑提出了注重艺术化和美学化的新要求。建筑美学相对比较具体,而建筑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建筑美学与建筑设计的结合,需要设计人员充分的发挥创造性思维。建筑设计从房屋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体型、色彩搭配、视觉效果等各个方面都融入了建筑美学。人们在不断的创造出美的房屋建筑的同时,也在深层次的探讨将房屋建筑设计与建筑美学有机结合,互相融入的方法,为提高房屋建筑的整体效果提供更好地设计方案。

【关键词】 建筑美学;建筑设计;结合;均衡性;稳定性

1、前言

房屋建筑是设计美学和艺术两者相互巧妙结合的结果,在历史悠久的房屋建筑设计中,美学和房屋建筑设计相互融合,相互衬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房屋建筑设计和美学的有机结合也备受关注。

2、建筑美学与建筑设计结合要求的分析

2.1均衡性与稳定性要求

建筑美学与建筑设计结合的要求首先是建筑设计的均衡性和稳定性。建筑设计中的均衡性,要求强调其均衡中心。建筑稳定性指建筑整体间存在的一种轻重关系,通常建筑上部分结构小,下部分结构大,这种由下往上逐层缩小的设计手法则极易获取稳定感。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由于受到体量大小、高低、以及材料颜色深浅、质感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来的建筑轻重感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体量较小、材料光洁且色彩通透、明快的建筑,给人的感觉是轻快的;而体量较大、材料粗糙以及色彩、实体较暗的建筑,给人的感觉是沉重的。

要想将建筑设计有效地与建筑美学相结合,首先就应当使二者结合达到均衡性和稳定性的效果,这样才能体现出建筑的稳定。例如:老北京的四合院就是类似于此类均衡性和稳定性。北京四合院是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北房为主房,其占地面积最大,高度最高;南房也就是倒座,和正房相比较倒座占地面积较小,层高要低,这样就强调了主次,凸显了正房与倒座之间均衡性。

2.2统一协调性要求

建筑设计结合建筑美学要求统一协调性。利用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将建筑物的美体现出来是现代建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以便使建筑物的结构达到协调统一,最终呈现出艺术性的建筑物。设计建筑结构必须统一又美观,即不仅要满足建筑结构的使用要求也要满足美学要求。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各个构造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协调好,使之统一、和谐。建筑的外形和周围环境的统一协调也是建筑设计协调统一性的一种体现。在设计建筑时,设计师首先要现场勘查周围的环境,对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具体的人文、地理、风俗等情况充分了解。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外形体量、材料颜色等合理布置和搭配,同时结合现实环境,达到协调统一。建筑设计过程中除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外,同样要将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特色融入到建筑物的设计中去,这样也会使建筑物的外形更具有美感,更能体现建筑设计与建筑美学结合的协调统一性。

2.3韵律的有机结合

建筑美学与建筑设计结合要求韵律的有机结合。韵律是任何物体的诸元素成系统重复的一种属性,而这些元素之间,有可认识的关系。在建筑中,是由建筑设计所引起视觉可见元素的重复造成的,如不同的图形、色彩、空间、纹理、光和阴影等等。一个建筑物的很多效果,就通多这些韵律关系的简洁性、协调性以及震撼感来获得的。在建筑物中,韵律形式有许多是非常重要的:如跨距或柱间的尺寸重复,门、窗、墙面、柱等的形状的重复等。建筑中的韵律,室内细部处理和立面构图并不是首要的,更加重要的是内部空间中的韵律。在复杂建筑物中,宽和窄、大和小、纵列的走廊和横排的房间等等渐变的韵律和空间变化相交替,将一种有秩序的变化效果创造出来,那种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纪念性、合格、伟大的建筑才具有的。

2.4房屋建筑设计布局中的序列要求

空间艺术在建筑设计中不仅需要,某种层次上时间艺术更加需要。而整个房屋建设的布局设计中都是对整个空间结构、审美、功能上的一系列进行了有序排列,因此紧凑有序是房屋建筑设计中基本的布局设计。完整的开始和结尾是每个房屋建筑具备的基本序列,但是建筑的序列一般都是从建筑入口开始展开的,结束于建筑设计空间引导。但是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关键的和重要的部分也是建筑设计中的序列结束。房屋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规律的良好运用,按照建筑序列整体贯穿的设计,是将建筑设计中的整个布局完整体现的一个标志。

规则和不规则布局是房屋建筑设计中的两种布局形式。规则的序列,使人萌生一种庄重感,且很明确的将意思表达处理,在人的审美上是一种享受。如建造人群云集的大型而又庄严的纪念性建筑时,采用这种规则的布局設计比较多。而不规则的形式建筑设计,实现了房屋建筑的艺术灵动性,体现了建筑设计的比较特色的风格形式。让人们感觉建筑里的布局在不时的流动和变化,给人带来难以想象的空间趣味性和感染力,在外观上能产生让人诧异的地方,跟规则布局相比更有特色和个性。如今大多的商业建筑、办公建筑特别是公共的艺术博物馆等建筑多采用这种不规则的序列手法。

3、建筑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渗透

以下介绍一个工程项目案例,是笔者将建筑美学渗透于建筑设计中的一次尝试。本项目位于无锡某区,项目可建设用地面积为21679.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60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为10.83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为3.77万平方米,开发商将该地块着力打造成包括高档办公楼、公寓式酒店、住宅在内的综合体建筑。

首先在进行项目设计之前,依据该项目的建设目标、功能、用途、现状条件、及建设基地的地形地势、周边环境等因素,结合当地有关部门的建设要求和建设标准,确定该项目的规划原则如下:1.树立当地区域内的标杆型建筑,打造富有品味和创意的城市综合体。2.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新的世纪、新的科技条件、新的观念,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提高建筑性能,优化能源系统,创造健康、舒适的商业与居住环境,使人、建筑与其环境和谐相融。3.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建造一个自然、和谐且独具魅力的区域城市新地标。

在地块总体布局结构上遵循 “地域标杆”原则、贯彻详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以超高层的气势+城市中央广场的形象+特色商业餐饮街坊,构建区域的城市新地标。以141.7米高的办公塔楼为标志的商务区沿地块北侧主入口布置,项目地块设置了三个广场和沿道路侧布置的步行街将商业利好最大化。两栋90米左右的高檔住宅组成的住宅小区沿地块南侧布置,(下转76页) (上接72页)作为基地南侧住宅区和商业的过渡和延续。规划设计采用的水纹理念,结合景观设计以商业为中心向外扩散,用水滴的形式达到与建筑相互渗透、结合,并强化建筑设计理念的效果。结合建筑设置,强化流动与自由,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以人为本,营造“健康、快乐,绿色、可持续”的人性化生活环境。

立面造型设计呼应总体布局的水纹概念。项目商业裙房以及141.7米甲级写字楼,更是体现了如水波纹般的独特造型。商业裙房立面以更大幅度的波浪式外挂铝板墙体的变化为主要旋律,如海浪般环绕办公及公寓式酒店。此立面语言顺着办公塔楼一直往上延续,如水面上的水滴溅起的涟漪。核心的商业岛,如涟漪般的波纹散开,透过涟漪般的波纹散开的商业布局,以装置艺术建筑为商业创造主题。水波纹韵律造型立面为商业带来活跃的氛围,无论在日间或晚上,都是区域的新地标。

该项目把握住了水波纹的韵律,不仅在总体布局中运用此韵律积极考虑房屋建筑设计布局中的序列要求。在建筑立面设计中同样以水波纹韵律为主要设计语言,与立面设计有机结合,达到建筑设计的均衡性和稳定性,充分体现了建筑美学与建筑设计完美结合的协调统一性。

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的建筑之美无处不在,对于在建筑中美学的应用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房屋建筑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更也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所以,在设计房屋建筑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追求美的事物,并且不断的超越。在房屋设计工作中,建筑学与美学之间的相通之处要运用灵活,找出规律,将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处来,与探讨当地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以及当前建筑的结构等结合起来设计出既能满足基本居住要求,又能满足美学特点的房屋建筑,使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真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王洁明.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探析[J].科技资讯,2015(12).

[2]冯锐.探讨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J].科技资讯,2015(11).

[3]唐瑛.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研究[J].门窗,2014(12).

博物馆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博物馆;恐龙;功能;讲解员;素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与推进,我国博物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如何建设一支专业的讲解队伍,从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是每一个博物馆工作者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博物馆能协助观众实现提升自我的需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知识的渴望是完善精神领域的重要方面。正如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所揭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博物馆作为传播精神文明的载体,虽然它未能直接达成人们实现自我的需求,但却能协助人们实现自我,成为人们完善自我的重要场所之一。 1.1观众参观博物馆存在“生理需求”的满足。其实走进博物馆是每一个观众都不同程度希望得到生理上的满足,尤其是文化素养底或低龄好动的儿童的观众群体,这种满足表现为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博物馆的陈展形式要采用生光电等多种手段的表现,避免静态而予以互动形式的出现,如此才能带给观众视听触摸全方位感官的满足。这也是博物馆吸引观众的基础支点,纵观世界注明的博物馆,如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发过的罗浮宫、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等等都是籍展品的多、奇、美,令观众留恋忘返,难以释怀。因此“生理需求”正如马斯洛所解析,它是人的最基本最低限度的需求,它也同样适用于博物馆与它的观众,试想如果一个博物馆的死气沉沉的,连观众的眼球也吸引不了,又谈何其他功能呢? 1.2观众参观博物馆有着“安全的需求”。观众参观博物馆本身的目的不会是到博物馆需求某种安全,但当观众的参观行为发生时,其潜意识中则会产生安全的需求。一方面表现为关注博物馆的整体参观环境,是否喧闹拥挤而影响参观行为,设想如果一博物馆的参观环境如同集市般杂闹无序,观众就不能把注意力投向于展品,更谈不上与展品的对话了,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展品展项的对话是否安全可靠,特别是动手参与的展项。于此,博物馆工作者应在博物馆整体环境的设置时充分考虑观众的流量等因素,为观众提供一舒适安全的参观环境,集体每一项展品展项的布置也要遵循安全的原则。只有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安全需求”可以说是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观众都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需求,也是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前提和基础。

1.3观众参观博物馆时有着“社交需求”。观众参观博物馆时,希望从中获得与人交往的能力及与人交往的快乐。博物馆作为一个传播文化的公共场所,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提供了重要平台。博物馆中最具“社交需求”的观众主要有两个群体,即年幼的和年长的。现在多数小孩为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而博物馆特别是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无形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人与人交往的环境。博物馆的教育人员有责任站在教育的高度协助孩子们达成交往的需求,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博物馆中特有的交往环境,通过多种教育策略来完成。 2 博物馆的形式

在实践中,总会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

2.1编写博物馆的历史与简介,出版一些介绍博物馆展品和藏品的书籍。这些资料不但能知道观众参观,还能帮助关注讴歌更深刻理解展览目的与内涵,使得观众对博物馆文化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

2.2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覆盖面较广泛的媒体。增加对博物馆的介绍,吸引观众注意,提高社会知名度,这样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2.3制作具有博物馆特点的工艺品、纪念币和画册等。这些物品一方面可以直接出售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博物馆的社会知名度,直接达到了宣传效果。

2.4与学校、部队及其工作单位、工艺团体组成联合的教育基地。既有助于普及和学习文化只是又能对博物馆起到宣传作用。

2.5积极与旅游部门取得联系,使博物馆成为文化旅游的景点之一。这样使旅游者既深刻了解到所旅游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又在更大的范围内对博物馆进行了宣传。

3 发展具有特色的博物馆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公共资源,它们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博物馆就是人类文化不断进步的产物,它源于人类对自己的文化、历史和生存环境与物证的钟爱和收藏,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完善过程。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博物馆文化,同时也决定了博物馆事业的特殊优势。如伊春市小兴安岭博物馆,位于伊春区水上公园西侧,总面积4500平方米。设有现代科技恐龙展厅、恐龙化石骨架展厅、历史文物和林区文化展厅,是一处以展示恐龙化石为主,集生物景观和历史文化展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展出的恐龙化石骨架七架,大多是生活在白垩纪到侏罗纪晚期恐龙留存的化石骨架,最大的一具恐龙化石骨架是出土于四川省川县的马门溪龙骨架,长22米,高9米,仅颈椎骨就有19块,尾长有4米多,十分引人注目。出土于伊春市嘉荫县龙骨山的两具平头鸭嘴龙化石骨架也陈列在这里。这些化石骨架历经千万年的风化,依然十分完整地保存着,具有极高的生物科考价值。 3.1全面加强博物馆讲解员的接待宣传工作

作为博物馆讲解员,首要的是提高自身素质,既要充满爱心,自觉奉献,也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掌握多种讲解服务的技能。尤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外语讲解,以扩大对宣传的力度。

现在,外语讲解已成为制约纪念馆、博物馆讲解工作深入发展的瓶颈,面对日益增多的海外观众需求用他们的母语或熟悉的语言,讲解他们不熟悉的历史与知识。虽然。有时导游可以起到翻译的作用,但由于他们对有些知识与专业不了解,翻译的结果如隔靴搔痒,使参观的外宾不明就里,缺乏特色和吸引力,直接影响到陈列展览的效果。因此,增加外语讲解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3.2博物馆将机缘要以馆内陈列为依托,根据不同的观众讲解。面对不同参观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讲解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有些新落成的纪念馆、博物馆迎来了第一批客人,新颖的粘连,以及滔滔不绝、神采飞扬的讲解,像磁石般地吸引着观众一个展厅接着一个展厅地向前推进。基于这个指导思想,讲解员要针对观众的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做好篇幅繁简不

一、内容深浅不同的讲解工作。 3.3以人为本,增加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性化讲解服务项目。博物馆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承担着对从幼儿园、儿童到老年人,从一般群众到残疾人等所有观众的职责。博物馆具有对社会公众教育职能,具有生动形象的教育服务形式,同时也是最具亲和力的服务场所。残疾人是享有特殊服务的群体,博物馆须做好残疾人的服务工作,体现了整个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爱护,也标志着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 结束语

博物馆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封面第1页)混凝土施工验收报验申请表→2隐蔽工程验收记录→3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4混凝土浇筑令→5混凝土开盘鉴定→6混凝土浇筑施工记录→7混凝土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二、模板工程:(一层二次分墙柱、楼面)

(封面第1页)模板安装验收报验申请表→2隐蔽工程验收记录→3模板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4现浇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检验质量验收记录表(第4表墙柱才有)

三、(一层二次分墙柱、楼面)

(封面第1页)钢筋制作安装验收报验申请表→2隐蔽工程验收记录→3钢筋加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4钢筋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四、楼面模板拆除:(一层一次楼面才有)

(封面第1页)混凝土拆模验收报验申请表→2混凝土拆模申请单→3(7天)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报告→4现浇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检验质量验收记录表

五、防雷接地工程:(一层一次)

(封面第1页)防雷接地报验申请表→2接地装置隐蔽工程验收记录→3材料、设备清单→4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5避雷

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避雷引下线:墙、柱才有)→6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变配电室接地干线: 楼面才有)→7接闪器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8建筑物等电位联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以下几项最后安装后做)9接地电阻测试记录→10绝缘电阻测试记录→11避雷接地电阻测试记录→12避雷带支架拉力测试记录

六、电气安装工程:(室内电气安装,不含设备安装)(一层一次)

(封面第1页)暗配电线管敷设验收报验申请表→2暗配电气路隐蔽验收记录→3材料、设备清单→4电线导管、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墙、柱两页)→5(以下几项安装时做)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6普通灯具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7开关、插座、风扇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8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七、给排水工程:(一层一次)

(封面第1页)给排水安装验收报验申请表→2给排水隐蔽工程验收记录→3材料、设备清单→4室内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5室内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6雨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7给水设备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8(以下几项安装后做)阀门强度、严密性试验→9管道(设备)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10排水管道灌水试验→11管道安装隐蔽验收记录→12给水管道通水试验→13排水管道通水

试验→14管道系统吹(冲)洗(脱脂)试验记录(此表粘结剂连接才做,热熔连接不做)

八、防水工程:(一层一次)

(封面第1页)防水验收报验申请表→2防水隐蔽验收记录→3材料、设备清单→4(地下室才有)钢板(塑料)止水带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5(地下室才有)防水混凝土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6(卫生间才有)防水砂浆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7屋面找平层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8卷材防水层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9涂膜防水层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10有防水要求的地面蓄水试验记录→11有防水要求的地面结构及面层施工检查记录→12地下室工程防水效果记录→13屋面淋水或蓄水试验记录

九、砌体工程:(一层一次)

(封面第1页)填充墙砌体工程验收报验申请表→2砌体工程隐蔽验收记录→3填充墙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4砖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十、抹灰装饰工程:(一层一次)

(封面第1页)抹灰报验申请表→2隐蔽工程验收记录→3抹灰工程施工记录→4一般抹灰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5装饰抹灰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6水泥砂浆面层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清光地面才有,如:地下室地面、<不贴地板砖的>公共消防楼梯、室外散水)→7(公共通道、外墙部分才有)水性涂料涂饰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十一、门窗工程:(一层一次)

(封面第1页)门窗安装工程报验申请表→2隐蔽工程验收记录→3铝合金门窗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4(如:防火要求、中空门)特种门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5(如:防火要求、中空玻璃窗)特种窗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6玻璃门窗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7护栏和扶手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十二、工程放线记录:

(封面第1页)工程放线验收报验申请表→2工程放线记录→3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

十三、桩基础工程(按竣工资料排序)

第1页桩基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记录(完工再做)→2(预应力)管桩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N页组成) (完工再做)→3工程概况→4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5开工报告→6工程竣工报验单→7竣工报告→8施工测量放线记录→9工程测量定位放线记录→10建筑放线质量复核评定表→11(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预制管桩打桩记录表→12(封面)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13(内容)楼基础预制管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4×××#楼基础预制管桩工程施工质量技术交底→15×××#楼基础预制管桩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16(预应力)管桩施工合同→17管桩施工方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8管桩施工方资质证书→19管桩生产产家资质证书→20管桩生产产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1管桩生产产家企业试验室等级证书→22管桩生

博物馆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1.1 建筑数字博物馆项目背景

建筑文化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建筑博物馆通过收集和陈列建筑文物、模型与文献, 展示人与建筑、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变迁, 揭示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人居环境的特质。它是研究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 是传播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博物馆是一个集建筑文物收集、建筑文献整理、建筑历史展示和建筑研究为一体的综合建筑博物馆, 也是目前在中国大学内设立的唯一建筑博物馆。大学建筑数字博物馆已录入数据库并网上发布的各类展品有12345件。其中各类介绍文字30.2万字, 照片1000多张, 展品目录328条, 专题234个, 主题9个, 3D展品6件, 建筑视频专题6部, 开设有10个栏目。已经构成了一个建筑教育资源、展览展示资源、科学普及教育资源的宝库。

1.2 建筑数字博物馆项目特点

数字博物馆通过互联网, 利用flash、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使博物馆突破传统展示空间、时间上的限制, 使观众不受距离的制约, 方便的共享博物馆的资源。作为网络时代建筑博物馆的一种新形式, 在传播速度、收藏内容、易用性等方面体现出了“数字”独有的魅力。用数字化手段对大学博物馆进行数字化改造, 对于保护珍贵的博物馆资源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1.3 建筑数字博物馆项目意义

建筑数字博物馆的建成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 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并提高了博物馆广博性和直观性。建筑数字博物馆可以代替传统课堂零散的挂图, 内容体系科学、制作精美。可提高建筑专业学生对环境的审美能力、丰富课外知识、提高对于古今中外建筑、人文、景观的了解。数字技术的引入可以极大地扩展建筑博物馆的收藏和研究领域, 可收藏更多的藏品, 以更多的方法收集和抢救建筑文化遗产, 有效提高了博物馆的广博性和直观性。

第二, 数字博物馆的社会意义。数字化建筑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相关内容, 有助于提高全民知识水平, 可以进行针对普通市民的普及型教育, 提高全体国民的建筑素养、鉴赏和评价能力。

第三, 促进建筑网络教育。数字建筑博物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宽带双向交互网络技术实现建筑教育的社会化、网络化和国际化, 建立一个全面开放的建筑教育体系促进相互交流, 使我国目前有限的建筑教育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利用和共享, 消除由地域因素造成的教育水平的差异。

2 数据网格技术

2.1 网格的基本介绍

网格是一种新兴的技术, 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中。简单地说, 网格是一种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础设施, 它将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互联互通, 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网格将连通一个个信息和资源孤岛, 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方便, 将整个互连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 从而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

2.2 数据网格技术的应用领域.

网格计算模式由应用需求而产生。在现阶段结合我国信息化和教育、研究应用需求, 开展网格计算的实践是促进我国网络计算技术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科学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进行科学研究所要运行的数据分析、计算变得日益复杂, 仅仅依靠有限的科研资源已经无法完成, 网格的分布式超级计算, 数据密集型计算等功能得以发挥巨大作用, 异地资源的共享使得复杂的科研过程得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

教育科研:网格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善教育资源的共享, 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共享。网格技术能将网络上的异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克服系统的异构性, 实现学习系统的互操作性, 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不同种类的资源库、数据库整合为一个统一调度的系统, 网格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协同学习环境。

3 数据网格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

3.1 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博物馆使用了网格技术后, 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最大的好处就是实现了网上各个数字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共享。

教育部已经建成了18个网上大学数字博物馆系统, 用于标本的收集、交流、研究、保存、保护、展出等。但是这些未使用网格技术的数字博物馆之间是单独存在的, 没有实现资源的有机互连互通、信息的有效整合与共享。每个数字博物馆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独立的, 就象一个个的“孤岛”。建立大学数字博物馆网格, 将分散在各个大学数字博物馆的大量资源整合起来, 实现资源的有机互连、互通、共享。随着网格技术的应用, 可以对现有数字博物馆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增强信息的凝聚力, 消除资源孤岛。

3.2 提高效率, 方便使用

在未使用网格技术的传统数字博物馆我们需要逐次登录各个数字博物馆才能获取到相关信息。而在使用了网格技术后, 我们把相关的知识都融合到一个大容器里面, 需要什么我们直接就在这个大容器里面寻找就可以了, 无需作重复性工作。网格技术将分散在各个大学数字博物馆的大量资源整合起来, 实现资源的有机互连、互通、共享, 促进信息化时代的公共资源基础建设。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 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知识点;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 便于统一管理, 节约了资源。

3.3 增进沟通, 开拓视野

未使用网格技术的数字博物馆, 各馆之间甚至相似学科的不同数字博物馆之间没有实现资源的有机互连互通、信息的有效整合与共享。各个数字博物馆在使用网格技术后, 不仅资源上得到了共享, 各馆之间的协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样做的好处既可以增进数字博物馆之间在内容、技术以及管理手段上的沟通, 还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 可以了解到这个领域中更新更全面的资讯。

4 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格已成为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随着网格技术的成熟和该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我们可以建立国家性的数字博物馆网格, 将各种形式的数字博物馆、数字信息资源和数据库资源等通过网格进行整合, 从而实现数字博物馆的全面共享。

摘要:大学建筑数字博物馆建立在博物馆丰富的藏品数据库基础之上, 利用网络良好的开放性、交互性, 开发和建设基于网络的建筑信息内容, 实现国际国内的建筑相关资源共享和共建。网格技术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技术, 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数字博物馆使用了网格技术后, 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实现资源共享, 消除资源孤岛, 从而实现数字博物馆的全面共享, 避免资源建设的重复劳动和投资浪费。

关键词:建筑,数字博物馆,网格

参考文献

[1] 刘钱.网格技术初探[J].长春大学学报, 2006.

[2] 葛惠莉.网格技术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影响[J].情报技术, 2005.

[3] 谷斌.网格技术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开发[J].情报科学, 2004.

博物馆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现代建筑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这与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是非常相似的。贝聿铭是作为当代建筑师中的佼佼者, 其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贝聿铭善于利用光线来营造丰富的空间效果, 在光影布局方面, 能够配合景观做出出人意料的效果。在中国, 贝聿铭老先生也有自己的思考。

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 (图1) 于2006年10月建成。苏州是一个非常有自己特点的城市, 因此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 院落成为了设计的主要元素, 博物馆与其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博物馆的主庭院延续了拙政园的风格特点, 是一个非常有古意的现代庭院, 既有现代美感, 又有古典神韵。

1. 不一味追求所谓的中西结合——新馆中的景与借景延伸至光影效果的运用

延续了园林中“借景”这一设计手法, 新馆的每一门洞以及窗户开启的地方都会设计景观。这种技巧, 在贝聿铭晚期的作品中出现非常频繁。在“虎丘宝藏”展厅的落地橱窗往外看, 可以看到一幅竹枝摇曳的画面, 竹林有依稀可辨的分界线, 为的是使竹子显得疏密有致, 这显然也蕴含了中国书画中笔架结构疏密相间的道理。园林建筑布局不像宫殿、寺庙和一般住房那样要求严格的中轴对称以及等级秩序, 更多的是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环境。建筑位置设置的关键在于要取最好的视线和观景点, 以得体为原则。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借用光学的造景与管内木纹的金属百叶窗隔栅营造了柔和的室内光线, 大面积玻璃天棚与黑石屋顶。相互映衬以现代开放式钢结构取代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 而传统的木作构架。

2. 建筑的大门

中国传统园林讲究利用庭院空间形成室内外景色相互融合, 以入口大门为例, 苏州博物馆的大门如同画框一般, 将园内景色所勾勒。大门两侧是黑色花岗石材镶嵌的墙体上部是钢架两坡玻璃屋顶形成了一个优美的景框, 与小河、码头、船影一起构成了这个小广场丰富的景观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门面不算突出, 入馆前有一庭院, 宛约而舒朗, 正如园林设计总欲言又止。

3. 粉墙黛瓦

粉墙瓦黛的建筑特色, 是苏州的灵魂。苏州博物馆极力做到和附近的传统建筑进行和谐统一以及呼应。由于中国的民居体量多为较小, "不高、不大, 不突出”是贝聿铭在确定苏州不无关总体规划时提出来的大体方向。这样的策略使新馆从色彩、高度, 体量及风格上都能和谐地融入到保存完好的传统风貌中。粉墙瓦黛的建筑符号, 跟中国传统思想息息相关道家思想:道家主张“知其白, 守其黑”, 在色彩观上喜好黑白等平淡素净之色。儒家思想把正色和间色赋予尊卑、贵贱等级的象征意义, 建筑色彩不可越级, 更不可颠倒。古代用色是有等级约束的。建筑用色一般是黄红青黑白, “黄色”自古就为帝王垄断, 而红色是显贵的标志, 平民只能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颜色, 以示尊卑。粉墙黛瓦的建筑格局便是其中的一个例证。

贝聿铭在对苏州博物馆的的设计中用白墙灰瓦降低传统白墙黑瓦的对比度。而灰色由黑白两色调和而成, 意为中庸, 新馆的这种色彩搭配, 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内涵。粉墙黛瓦的建筑风格不仅仅是中国江南水乡的文化传承, 更表现出了一种极具特色的中国水墨画式的简约美。

4. 庭院空间

空间是建筑的灵魂, 也是建筑艺术区别其它艺术门类的根本。在入口大门将入口空间划分为内外两部分, 外部空间则由大门、新建的仿古商业街、南边的小河及对岸民居围合出门前广场, 适宜的尺度, 富有苏州水城传统的空间格局, 玲珑剔透中彰显着不俗的大气。小小的入口庭院与入口大门围成的内部空间尺度宜人, 传统而现代。

苏州博物馆新馆设有较多的大小不同的院落空间,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 主庭院位于中央大厅北部, 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曲直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 所有这些均系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它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 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它既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又极富创新思想, 是中国传统院落空间的现代诠释。

5. 几何形体的运用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几何建筑形体与日本美秀博物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苏州博物馆在整体布局上采用的是传统的院落空间式, 但是其通过院落空间营造出的宁静、亲切、朴实、华丽的几何建筑空间, 不论从整体构思、结构形式还是材料选用上都或多或少地能看到日本美秀博物馆的影子, 中日双方的东方风格在这里很好地相互融合。而苏州博物馆大量采用的几何形体在塑造了丰富的室内空间, 在几何形态的尺度上与江南传统民居非常统一。

对几何空间的巧妙运用, 成就了苏州博物馆新馆。贝聿铭先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博物馆的功能作用, 对其几何空间的大胆设计跳出了普通建筑的窠臼, 很好地满足了博物馆的功能需求, 在建筑形态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这些几何空间的运用提现了贝聿铭先生的深厚功力。

结语

“希望从中国古代山水书画中寻找园林设计的灵感”, 这是贝聿铭先生对苏州博物馆的评价。在现代建筑中, 应该像贝聿铭先生学习, 在适应现代潮流的基础下, 对中国传统的建筑模式进一步考察、深究, 并应用在现代建筑中, 将二者合二为一, 扬长避短, 不一味追求风格上的完全统一, 而是紧跟时代的潮流, 运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将中国独有的建筑风格传承并发扬。

摘要:本文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简析建筑风格, 并从建筑语言角度分析了传统文化不仅是简单的形式仿效而是对文化底蕴的延续。并对贝聿铭大师的设计思想进行解读, 分析现代建筑大师通过现代建筑对于传统文化的再创造。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新馆,贝聿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 张欣;陆雪梅;谢晓婷, 传承创新融合——谈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与陈列设计[J]特别策划:博物馆展陈设计, 2009

[2] 徐强;张飞雁:解读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空间艺术, [J]作家, 2014

[3] 韩晓娇.贝聿铭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 2012.

[4] 刘珊.贝聿铭设计的艺术博物馆建筑空间结构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1, 32 (05) :54-58+145.

[5] 李宁.解析贝聿铭作品中的中国元素[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0, (05) :27-29.

[6] 黄健敏.回响与重现——体验贝聿铭暨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J].时代建筑, 2007, (03) :64-75.

博物馆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博物馆定义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博物馆的性质

非营利机构的公共文化机构,即运用社会提供的各种资源为公众福利服务,不向机构的 拥有者、成员分配经营利润,为纯粹的非营 利(赢利、盈利)的社会公益机构。 博物馆的职能与功能

博物馆基本职能结构图

博物馆=藏品库+研究所+展览会

博物馆设计目的

博物馆展示指博物馆中物质的陈列、展览或摆设。其目的在于与观众沟通。人类透过展示来达成各种不同的目标,展示都是有意义的陈列来说明或告知。在博物馆中,我们使用原始物件藉以达成启示、告知,有时也达成娱乐的目标。 博物馆各功能及联系

博物馆设计要求

博物馆是供搜集、保管、研究、陈列和展览有关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科学、技术等实物和标本之用的公共建筑。从功能及使用性质来划分,博物馆分为艺术性博物馆、地域性综合博物馆。艺术性博物馆陈列展出非本地域的文物展品,展品来源主要通过捐赠、收购等多种形式收集,展品价值均堪称顶级艺术品,这类博物馆不具有地域特征,地域性综合博物馆代表了该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面貌,有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应成为该地区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一流的现代化建筑精品,并具有时代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博物馆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先进、合理、适用的原则,既要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又要满足较长期的使用发展要求。博物馆建筑设计还应体现以文物为本的原则,满足文物藏品的陈列展览、安全收藏与保护、科学研究、国际文化交流及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的要求。博物馆设计应符合建筑形式与使用功能相协调的原则。

根据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新建博物馆一般由藏品库区、展陈区、社会教育区、业务科研区、行政办公区、安全保卫区、综合服务区、设备用房、地下车库等9 大部分组成。其中藏品库区属于相对独立的区域,在库房与展厅之间设有封闭性专用通道,库区宜利用地下空间,由库前区、藏品库、保管区3 部分组成,展陈区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区域,由基本陈列区、专题陈列区和临时陈列区3 个部分组成。

立面设计 :博物馆分为艺术性博物馆、地域性综合博物馆。艺术性博物馆收藏的主要为艺术品,相似很高,因此立面处理上都显得比较稳重,特色不是很突出。地域性综合博物馆代表了该地区的历史、政治、文化、经济面貌,在立面处理上特色很突出,或是寓意本地的历史、文化或是寓意本地环境、特色,题材丰富,风格多样。还有一类博物馆则是由原来的宫殿、府邸改造而来,因而极具历史风味。

美国沃斯堡艺术博物馆

建筑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形体简单但不失稳重 阿拉伯现代艺术博物馆

建筑和沙丘融为一体,在视觉上符合当地的物理环境,而因为有沙漠这一阿拉伯文化典型标志的形态,于是也符合了当地的文化环境。

空间处理:根据博物馆功能要求,各功能空间应有明显区分,展览区应有专门设计的观赏路线加强观赏体验。

吸收展品元素设计的空间

益阳市博物馆

益阳市博物馆属地方性综合博物馆,位于康复南路东侧,市委市政府大楼的广场西侧,创建于1984年,益阳市博物馆总占地面积为50亩,建筑面积为10200平方米,设有基本陈列展览厅、专题陈列厅、临时展览厅、多功能演播厅、文物库房、贵宾接待室、文物研究室、文物摄影室、文物修复室、安全监控室、观众服务部等设施,是一座规模较大,功能设施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博物馆。

虽然益阳市博物馆属于地方性综合博物馆,但在博物馆外形以及立面上并无体现。

该建筑立面采用博物馆建筑通常处理手法,形体简单大气,庄重沉稳,但缺少地域特色。 在平面图中各主要功能分区相互独立,主要交通流线简洁。

建筑入口处理

门厅处理

细节处理

在竹艺展区,利用竹子与江南造园手法,使游客在展区内体验江南园林的感觉。

采用主题元素进行展区的布置与装饰

将历史风貌再现

地方元素进行装饰点缀

总结

上一篇:八年级部编上册历史范文下一篇:橱柜导购员培训手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