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文化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023-09-24

社团文化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从行为疗法广泛的中国文化适应性、认知领悟疗法的缺失——行为改变技术的介入、倡导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应用——针对现实心理疗法的消极、滞后性三个方面,对我国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进行本土化思考,并通过多年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总结,阐述我国中小学校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本土化;行为疗法;认知领悟疗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西方应用心理学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无论是理论建构或是实践应用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而我国的应用心理学发展,满打满算不过二十余年光景。我国应用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与基础心理学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各种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也基本全部来自于西方较为成熟的应用心理学研究与实践成果,在大规模的模仿、普及与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了许许多多的不合社会文化要求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长期以来阻碍我国应用心理学健康发展的瓶颈所在。

不同的国家、民族与文化传统有其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形态和文化价值模式,与此相对应而形成具有不同心理结构成分的国民心理素质,因此,也就不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按照同一种范式构建“统一的”、“同一的”、“世界性的”、“普适的”心理学科体系。于是,心理学的本土化与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在我国应时诞生了。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表现了心理学科的世界性、统一性和国际化属性,是出于世界人类在心理现象的基本结构上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异”则表现了心理学的本土化问题,旨在应对不同文化范式下的国民的独特心理特性,也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之下,必然形成各异的、独特的,尤其是蕴含着独立于他国的社会文化属性的国民心理特质。

我国心理学的本土化主要是针对西方心理学在我国所遇到的困境而言的。目前我国心理学无论是理论研究或是实践应用方面,都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国民所异于西方人的心理构成方面的特殊性,这实质上是应对一种华夏社会文化的独立与独特取向的问题。这种独特应对的目的在于,使我国心理学所采用的概念、理论及方法和技术能切实反映中国民众的心理与行为,这个原则是永远不变的,也适合于每个国家心理学的独立创新发展过程。

本文仅从“行为疗法广泛的中国文化适应性”、“认知领悟疗法的缺失——行为改变技术的介入”、“倡导积极心理疗法的研究与应用——针对现实心理疗法的消极、滞后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并通过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阐述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本土化问题的个人思考。

一、行为疗法具有广泛的中国文化适应性

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又称行为治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成熟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对个体反复进行训练,以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行为主义疗法的学习与训练之所以对于中国人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原因在于中国人的共同社会文化心理背景——即“较高的受暗示性”、“集体主义取向”、“显著的场依存性”、“他控性”等。这些共同的社会文化心理特质表明,行为主义疗法的行为训练与正、负性强化都显示了它的工具性、纯理性和强迫性特点,又由于中国人的行为观念的强依赖性、被动性以及群体影响的依存性,使得发源于西方国家的行为疗法,在我国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过程中,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行为疗法在实施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始终处于主动、主导地位,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而来访者始终处于被引导或被组织的地位。从意识层面来说,来访者

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这种被动特性也正好体现了中国人的独特社会文化心理背景,即集体主义取向、他控性以及突出的环境依存性特点。行为主义疗法的基本原理是“经典性条件作用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基本原理的核心是“强化”。强化是积极的、主动的,而引起强化反应发生的来访者的行为却是咨询师或治疗师所预期的,是被动引发的。这种强化的主动性和良好行为发生的被动性与他控性或环境条件刺激的诱导性,也正是行为主义疗法在中国人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的良好适应性表现。

二、认知领悟疗法的缺失——行为改变技术的介入

认知领悟疗法是通过解释使来访者改变其认识,以实现领悟,并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是中国大陆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首创的,依据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原理与中国国情以及与国人的生活习惯相结合而设计出来的。心理动力学疗法源于弗洛伊德的经典心理分析,因此,认知领悟疗法又被称为中国式的心理分析。

认知领悟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把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成有意识的,使来访者真正认识到症状的意义,以得到领悟,症状即可消失。这也是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治疗原理。

认知领悟疗法的实施过程:治疗师直接和来访者一起讨论分析症状的临床表现性质,使来访者认识到自身病态情感和行为的幼稚性,领悟到这些感情与行为是儿童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与他的实际年龄和身份是不相称的,从而使其主动放弃这些想法和行为。

从认知领悟疗法的实施过程来看,其治疗的核心成分是治疗师与来访者对不良或病态症状进行共同讨论,以使来访者对症状(情感与行为)的幼稚性或不成熟性达到真正领悟的程度。这里的“领悟”是指明确病态症状所展现的显著的儿童期心理与行为模式。最终通过领悟过程,达到主动放弃自己在意识中已经被界定了的那些幼稚的、不成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表现。事实上,在现实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中,认知领悟疗法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特别是对于那些在不良的或异常的思想观念等认知方面存在问题的来访者。

尽管认知领悟疗法对于根植于心理原因的心理、行为症状的治疗是普遍有效的,可是,现实中的众多来访者的异常心理或行为,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不良认知或不良行为的沉积定型所致,也就是长期重复的“不良认知→不良态度与观念→不良行为→……”的恶性循环的交互作用过程,使得不良认知、不良观念与态度和不良行为表现,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进一步强化或定型。在认知领悟疗法的实施过程中,即使来访者真正达到了最高的领悟境界,实现了最佳的认知水平,他们未必都能如期实现不良行为的彻底改变。例如顽固的露阴癖、强迫症、偷窃癖、窥阴癖以及对人恐怖症等,在接受认知领悟疗法之前,这些当事者本人大都已明白自己的不良行为的幼稚性、非成熟性及其危害性,他们都曾不同程度地、通过各自熟悉的方式,较长时间地致力于改变或消除自身的不良行为,但结果很少尽如人意,有些来访者甚至由于长期的观念对抗,导致病态行为的发作周期越来越短,病态行为引发的焦虑与紧张程度越来越强,还有的来访者身上旧病未除新疾又起。之所以如此,问题并非出在来访者的领悟与认知不到位,关键还是这类不良行为的顽固定型所致,这也说明认知领悟疗法在诞生之初,就存在着其不可自我完善的缺陷。

认知领悟疗法不同于行为疗法的优点在于,它非常关注引起来访者不良行为的心理原因——错误的认知态度与观念,与此对应,认知领悟疗法的最大缺陷或局限性,也在于即使来访者真正领悟了自己的不良认知态度或者行为,却往往由于缺乏改变不良行为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技术,依然停留于“领悟”这一环节之上,致使不良的行为反应仍旧顽固地存在着。有临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经验的心理工作人员,无一例外地都会体悟到认知领悟疗法的美中不足。因此,在来访者达到真正的认知领悟之后,治疗师应适时选择一种恰当的行为改变技术或行为矫正技术,紧随领悟之后对不良行为进行较为彻底的消除与改变。此处需要强调一下:“有效的行为改变技术的适时介入是关键,而‘适时’则是关键之关键。”真正有价值的心理治疗方法,不仅要实现治“标”之目的(改变不良认知态度、减弱不良行为),更要实现治“本”之目的(消除引起不良行为的认知态度或彻底消除不良的行为表现)。笔者本人经过多年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发现最适合与认知领悟疗法配合应用的行为改变技术有系统脱敏疗法、满贯疗法、放松疗法、厌恶疗法以及行为训练技术等。

三、倡导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针对现实心理疗法的消极与滞后性

传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的价值,在于来访者对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清醒意识,尤其是对那些对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不良影响的病态行为的认识,于是来访者便在意识上产生了强烈求治或求询的意向。由此看出,传统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过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在卫生医学领域,人类对于某种疾病的病因、形成条件以及危害程度有了深刻了解之后,总是将解决问题的视点放置于“未雨绸缪”的层面。如某些传染性极强、危害性极大的生理疾病的“疫苗”的研发与应用,此类研发的目的在于积极地保健与预防,要么消除病源因素,要么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要么降低或彻底消除疾病的危害性等。与此相同,人类在广泛的健康教育领域里,能否真正认识到传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消极性与滞后性,进而实现现代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积极性,这从根本上关系到人类未来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水平,也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活幸福度的真正提升。

事实上,我国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的,可是在应用心理学正式进入我国社会文化生活将近30年的时间里,与现代心理学的发源地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积极应用心理学领域的做为可以说是相当薄弱。从一开始只是西方正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的全盘引进的普及模仿,到后来的心理学本土化思潮的兴起,直至今天的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的初步探索与应用,可以说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实来说,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目前,更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常的心理辅导课程流于形式,要么是因为师资缺乏,要么是课程的纯理论化导致课程本身的实践价值被弱化,要么是主管领导的认识不到位以及重视程度不够,往往使得该类课程的课时被截留或消减等,导致“雷声大,雨点小”的现状。

从我国学校教育层面具体谈积极应用心理学——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必须做到不论是教育决策部门或是教育行为机构,都应该明确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所涉及的具体研究与实践内容,应详尽地构建一个基本的具体实施框架。因此,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将自己对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施内容的基本思考总结如下。

(一)小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角色同一性认识;2.自我认知;3.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做事习惯的培养;4.良好情感的认知、控制、开发及其作用;5.良好意志品质的认知、塑造、自我调控及其作用;6.良好行为习惯与成功做事的关系;7.关于初步认识价值观、审美观的教育内容;8.关于仁爱、爱人,环境意识、生存意识等的教育内容;9.关于形成珍爱、正视生命价值的观念的教育内容。

说明:在小学阶段,无论是哪一项教育内容的实施,都应遵循“做中学”、“做中体悟”、“悟中明理”、“感性体验为主,由感性自然上升到理性”的原则,即“践行第一”。如果社会实践课条件不允许,那就通过大量的模拟性的团体活动(训练)形式进行,效果也会很好。

(二)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 关于角色同一性由感性向观念上升的教育内容;2. 关于自我观念形成的教育内容;3. 关于高级社会情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教育内容;4. 关于生活的价值、学习的目的、人生的价值的认知的教育内容;5. 关于民族认同感、国家自豪感、国家危机感、国家安全感、国家兴亡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的认知的教育内容;6. 关于社会良心、道德感、秩序感和合格国民的义务感认知的教育内容;7. 关于团体合作共处的认知与训练的教育内容;8. 关于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价值认知的教育内容;9. 关于身心统一、自然与社会统一的辩证观点认知的教育内容;10. 关于自杀现状的认识,以及置身自杀情境中的自我生命拯救的认知与训练的教育内容;11. 关于性心理、性生理健康的认知以及有关行为训练的教育内容;12. 关于学习策略的优化选择与训练的教育内容;13. 关于生活第一、幸福第一的观念的教育内容;14. 关于恋爱的初步认识的教育内容;15. 关于未来发展理想与学业延伸的教育内容;16. 关于婚育卫生健康的教育内容;17. 关于家庭幸福和谐的教育内容;18. 关于科学职业观的教育内容;19. 关于良好社会生存适应的教育内容。

以上仅仅是在理论层面能够感知到或者能具体实施的积极应用心理学的相关教育内容,任何人都不能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积极应用心理学的教育内容,之所以勾勒出一个轮廓,一是为了学习与教育践行的方便,二是为了通过这一建构过程激发更多的有志于积极应用心理学研究的人们的广泛关注。

总之,无论是建构积极应用心理学的教育模型,或者是运用积极应用心理学的技术进行实践与研究,其终极目的都在于“积极”二字,即“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通过彻底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使每一个社会公民或准社会公民,都具备常模化的现代社会所期望的广泛的健康素质,以实现真正的国强民强的理想愿景。

参考文献:

[1]答会明.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6.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心理学丛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5.

[3]陈虹,张婷婷.真正幸福论的实践:积极心理疗法[G].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上半月刊,(1).

[4] (英)福特著,黄峥译.咨询和治疗中的沟通分析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5.

(本文为陇东学院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之一。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陇东学院教育学院。电邮:qyszxlsys@yahoo.com.cn)

编辑/于 洪

社团文化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具备较为丰富的文化底蕴。高校只有结合自身实际,加强人文文化建设,才能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其中长期熏陶,形成终身体育观,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大学生;心理健康\

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和积极作用,主要通过身心健康的交互作用实现。从生理学角度来讲,身体的运动有利于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斗志,而拥有健康的体魄,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高校体育文化的概念

要对高校体育文化加以界定,首先要确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概念,文化是指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高校体育文化就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指所有的学校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并拥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高校体育文化则是指学校师生员工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

2 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作用

2.1 高校体育文化能帮助大学生准确评价自我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体验自己存在的价值,即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做出恰当的客观评价,不会提出苛刻、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要求,能持续健康地发展自己的内在潜力。高校体育文化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能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通过参加各种体育社团的校园体育比赛,参与球类、棋类以及野营等形式的户外活动,来维持和增进大学生的正常情绪状态和生理状况,适应各种环境变化的刺激,形成健康心理,全面提高机体各器官功能,使大学生在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中体验健康的愉悦和自豪。

2.2 高校体育文化能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与他人互相沟通,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体育运动是一种互动的活动,大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中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又要互相配合协助,共同体会体育的真正内涵;既要征服自我,又要征服对手,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无论成功和失败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这种精神可感染在场的参观者、服务者,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友谊,使个人利益融于集体利益。可见,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能提供一个自我教育和接受教育的良好氛围,能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大学生能客观地对待人生和社会生活。

2.3 高校体育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保持健康愉快情绪

大学生在紧张文化课学习之余,参加体育活动和观看体育比赛,有利于心理调适并恢复到最佳心理状态。体育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和心理宣泄的机会,在动作完成过程中能得到心理满足感,产生愉快情绪,体会到修身养性、谦虚忠诚的内涵,实现精神的升华;能使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心理、情绪失衡时能够有效地调节不良情绪,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挑战。

2.4 高校体育文化能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自信、自强、宽容、大度、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心理品质和行为素质。体育比赛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活动形式,大学生利用公平合理竞争来表现自己,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在竞争中表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上进心、无畏困难、敢于拼搏,有利于大学生摆脱猜疑和不信任,促进个体社会化。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改造自我,适应社会的过渡阶段,自身对外界的心理承受压力的可控性显得尤为重要。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对文化层次较高、年龄结构较轻、心理承受力较弱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 如何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高校体育文化面对的是特殊群体,学生心理是否健康已成为现代教育所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整个社会能否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一,现就如何利用高校体育文化的优势,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笔者认为:

3.1制定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规划

高校体育文化规划是其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家要有较明确的指导性政策,各高校也应制定出具体的方案。规划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积极倡导健康的体育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拼搏进取、竞争、敬业精神等;规划应把体育文化与学风建设融为一体,制定出远期目标和近期的具体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师生认识到强身健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的基本条件,培养对体育的爱好、加强与终身体育的衔接,使大家更好的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3.2增加高校体育文化的心理亲和力

体育设施是高校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在学生对学校可利用的体育场馆设施的满意程度上。由于体育具有的实践性特质,体育文化的传递和继承,都与活动和练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校内拥有场地器材的多少,场馆设施的质量等一系列物质条件,都将极大地促进或制约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相对于高校其它文化建设来讲,场馆设施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所以,增加校園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物质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通过良好的体育设施及环境激励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动机,用优美的体育建筑、良好的体育设施增加学生对体育的亲和力。完善的体育设施是促进和改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3.3 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体育文化

高校体育文化的特色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形成并能够延续的相对稳定的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形态,表现为自觉的经常的基本特征,并具有教育、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的力量。由于各高校的类型、规模、办学条件和师生结构等不同,以及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差异,决定了建设高校体育文化的思路不同。因此,在建设高校体育文化过程中,各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建国.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J].体育文化导刊,2014年10期

[2]黄建平.CUBA带来的校园体育文化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3]汪谭红.论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性及价值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社团文化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阅读疗法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形式之一,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多个角度对目前阅读疗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并结合高校心理咨询实际情况和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特点,提出几点建设策略。

关键词:阅读疗法;高校图书馆;心理健康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1.0081

1背景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但是由于认识不足、宣传不够或人员配备不到位等诸多因素限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远未达到理想效果。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促进图书馆多元化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图书馆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阅读疗法的概念引入国内,并将其作为图书馆创新服务内容的新方式加以推广,近年来,多项实践项目落地,本土化研究逐渐深入。作为一门融合了心理学、图书馆学、医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学科,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是读者通过阅读某些特定主题的图书,并加以思考和感悟,来帮助自身改善精神状态或者情绪,直至消除或纾解自身困惑的一种辅助手段。

高校圖书馆馆藏资源涵盖多个专业学科领域,学术性文献能够帮助读者获取专业知识,社科类和文学艺术类文献能够提高读者思想文化水平、文艺修养和道德素养,是开展阅读疗法服务必备的物质基础,在阅读疗法实践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开始将阅读疗法纳入工作范畴,整合多方资源优势,调拨专项资金,设置专人专岗,指导读者的阅读行为,进一步丰富阅读推广的服务方式。

2阅读疗法相关研究成果

笔者以“阅读疗法”和“高校图书馆”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平台,检索结果显示,从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有关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相关研究的论文有721篇,其中包括 59 篇硕士论文,4 篇博士论文。历年分布情况见图1。

从图1历年论文发表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国内图书馆界对阅读疗法的相关研究总体趋势较为平稳,在相关研究领域并没有出现蜂拥而上的研究热潮,也没有出现无人问津的冷落局面,充分说明了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学界对阅读疗法的关注度较为理性和客观,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阅读疗法的理论研究日趋成熟和完善。

国内开展阅读疗法研究的人员主要以图书馆界工作人员为主,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阅读疗法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主题涉及阅读疗法服务模式、服务方式、心理健康及书目推荐等诸多领域。王学云于2012年发表《我国20年来阅读疗法研究综述》对阅读疗法引进国内20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整理,对后来的深入研究和具体实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北京大学图书馆王波老师自1998年涉足阅读疗法研究领域之后,数十年间笔耕不辍,发表论文数十篇,对阅读疗法的定义、作用机制、类型、治疗书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是我国阅读疗法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其于2017年出版的《阅读疗法》一书,堪称我国阅读疗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不仅标志着我国阅读疗法理论研究已经步入系统化、规范化阶段,为我国图书馆界深入开展阅读疗法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科学性、全面化的理论指导,并在国内掀起了阅读疗法的研究热潮,越来越多的学者紧随其后,研究范围不断扩展深入,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研究成果较之前显著增多。

宫梅玲老师多年来立足于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实践探索,发表论文20余篇,并将自身阅读疗法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进行总结,结集为《读祛心病》,向读者充分展示了阅读疗法的具体流程和实施步骤,疗愈效果极具说服力,为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和有意向开展阅读疗法实践的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参考范例,具有毋庸置疑的示范意义[2]。

华北理工大学王景文团队,采用回归分析法、共词聚类分析法、战略坐标图法等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阅读疗法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深度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以揭示阅读疗法实证研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为提高我国阅读疗法实证研究水平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3],相继发表了《我国阅读疗法实证研究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的深度分析》《我国阅读疗法书目研究与实践进展述评——基于文献分析与书目建设的视角》等多篇文章。团队中的王燕等人对国外儿童阅读疗法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发表《国外儿童阅读疗法研究进展》《国内外面向儿童的阅读疗法比较研究》等文章。

大连交通大学图书馆付婉秋等人在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及文献计量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探索。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强菁等开展大学生网络成瘾阅读疗法服务的实证研究,证明阅读疗法是帮助大学生克服网络成瘾的理想方法[4]。还有一些研究者与其他学科背景的学者开展多领域合作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如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卢胜利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雎密太合作发表了《我国15年来心理障碍阅读干预研究述评》。阅读疗法理论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成果迭出。

3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实践现状

3.1阅读疗法实践现状

阅读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其实践范围在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和工作人员都认识到阅读疗法存在的积极作用,开始了多部门合作,探索和创新适合自身的实施路径,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选取国内开展阅读疗法实践的部分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研,并以泰山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图书馆为例,介绍国内高校图书馆在阅读疗法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泰山医学院宫梅玲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阅读疗法实证研究,20多年来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成为国内高校阅读疗法实证研究的先行者。宫梅玲教授利用所在医学院的专业优势,牵头组建了一支由图书馆学、心理学、临床学、人力资源等相关背景人员组成的阅读疗法专业团队,并开设了我国高校第一个阅读治疗咨询室。其于2000年申报的“大学生心理问题阅读疗法研究”科研课题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并以“优秀”结项。泰山医学院图书馆成立了“大学生阅读疗法研究协会”,指导大学生实践和推广阅读疗法,推荐和检验阅读治疗书方,并对大学生抑郁症配伍书方进行了重点研究,结集出版《读祛心病》系列丛书,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实施阅读疗法创新成果的优秀案例,也为其他高校图书馆学习开展阅读疗法实践提供了很好的示范[5]。

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于2010年开启阅读疗法项目。在王景文、黄晓鹂等人的带领下,从宣传推广、教育教学与培训、操作标准与规范及学术研究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建立起多维向、立体化的运作模式,开展阅讀疗法基地建设[6]。在学校专业学科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阅读与阅读疗法》等相关课程作为大学生公选课程科目,在学生中宣传阅读疗法。其阅读疗法团队从组织管理、咨询师、馆藏资源、推广宣传、技术支持五个方面进行重点推进,分工明确合理,各司其职。在图书馆网站上专门开辟了“阅读咨询服务平台”模块,扩大阅读推广宣传效果。创办了国内首份阅读疗法刊物《阅读疗法工作通讯》。其研究团队还从文献计量分析、书目建设、应用模式等角度对我国阅读疗法研究与实践现状进行了研究[4]。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切入点,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全校大学生的阅读心理与行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7],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知状况、心理健康方面的阅读行为、阅读心理、阅读行为与态度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具体分析,通过翔实量化的统计数据,指出大学生阅读行为及心理的影响因素,为读者开展分级分层次的阅读疗法服务。

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通过“心灵氧吧”读书沙龙活动、电影展播活动、“一本好书带来的启迪”征文活动等拓展基于阅读疗法的多媒体立体导读工作。海南医学院通过开展经典名著的深度导读,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4]。

吉林医药学院图书馆通过开设阅读疗法阅览室和心理咨询信箱、编制阅读疗法书目、举办读书沙龙、邀请心理学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阅读疗法实践取得显著成效。郑州大学图书馆通过拍摄校园微电影进行宣传推广,并通过网络推荐相关书目、举办阅读疗法主题征文、创办微信公众号“书药铺子”栏目等开展阅读疗法实践[8]。

从阅读疗法在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实施现状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疏导学生情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2阅读疗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实践现状,虽然在参与数量、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3.2.1专业人才缺乏

泰山医学院的成功案例表明,拥有相关学科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团队是阅读疗法能够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所在。他们不仅需要具有图书馆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还要熟练掌握阅读疗法的理论与实施方法,最好具有心理医师执业资格或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以及其他辅助相关知识等[4]。但这也正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在阅读疗法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心理咨询机构不够健全。心理咨询师资本身的匮乏,也无法为图书馆联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足够的专业支持和保障。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对开展阅读疗法的实践效果也有着直接影响。多数图书馆员不具备心理咨询相关专业知识,对阅读疗法的概念、作用等不甚了解,在常规性的阅读推广和专题图书推介等活动之外,对读者更深层次的心理诉求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制约了阅读疗法效用的真正发挥。

3.2.2读者认知度低

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和图书馆工作者开始认识到阅读疗法在阅读推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开展了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笔者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高校都尚未开展此项服务,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甚至第一次听说“阅读疗法”一词。相较于图书馆学其他领域,阅读疗法相关的研究者、研究成果数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在高校范围内,无论从学校管理层面,还是大学生读者,认为出现了心理问题或者不良情绪时应该咨询专业心理医生或者寻求医生帮助仍是主流观点。

笔者对所在省内几所高校图书馆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其中不乏一些已经开展阅读疗法工作的图书馆,但结果并不如人意,受访读者中较大多数对阅读疗法知之甚少,甚至都没听说过,遑论对阅读疗法的原理、治疗方法和作用的理解及主动寻求图书馆的帮助。这反映出目前在阅读疗法的宣传普及工作远远不够,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力度尚待提高。

3.2.3服务内容缺乏针对性

阅读疗法是一项针对性强,建立在对读者对象的心理进行关注、分析基础上的新型服务模式,不能按照传统的服务模式进行。很多高校图书馆在阅读疗法开展过程中缺乏创新性探索,仿照其他高校成功经验,照搬一些专业书目,在图书馆网站或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罗列了事,缺乏对不同读者、不同年级、不同社会问题对读者产生的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不能及时针对一些特殊事件或时间节点对读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也就无法提供针对性的疗愈服务,阅读疗法便不能真正起到作用。

4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实施策略

根据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现状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模式、书目制定等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培养阅读疗法专业人才队伍

开展阅读疗法远非图书馆一家之力所能完成,需要心理学、教育学、图书馆学,甚至医学等专业领域人才共同合作。王万清在《读书治疗》一书中指出,从事读书治疗的咨询员,至少要有教育、心理、咨询的学士以上学位,再接受图书馆学、文学、心理学的训练,并拥有一年以上的教育或图书馆经验及使用读书治疗的经验,才有资格进行发展性的读书治疗。倘若要进行治疗性的读书治疗,则更需要有硕士以上的心理、咨询、治疗的训练,再加上文学、图书馆学及临床的经验[9]。

图书馆作为阅读疗法的主导力量,应对多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打造一支具备图书馆学、医学、心理学等不同专业知识及较高文学素养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发挥团队协作优势,共同将阅读疗法的效果达到最优,这也是实施阅读疗法的关键所在。图书馆可以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学教师、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等共同组建专家服务团队,联合开展阅读疗法实践工作。图书馆也可以寻求校方的支持,在招聘新员工时将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作为条件之一,对阅读疗法人才队伍进行扩充,这是确保阅读疗法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4.2开辟阅读疗法独立实施空间

阅读疗法实施对象大多是具有各种心理困惑的学生读者,开辟独立、安静不受外界干扰的阅读空间至关重要。高校图书馆应将此项内容纳入图书馆空间建设体系,结合馆内空间布局、藏书结构等因素,确保阅读疗法长期有效地运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调换墙面色彩、灯光柔和度等方面对阅读环境进行改造,使学生能够卸下紧张、不安或者焦虑等负面情绪,放松心情。其次,空间紧张、条件有限的图书馆,可以与院系或者书院联合开展阅读疗法空间建设。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在书院制建设过程中,按学生比例配备育人导师和心理咨询师,并开辟了阅读室、咖啡区等空间。图书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将阅读疗法引入书院建设,为其书房建设提供指导意见和帮助;定期与育人导师和心理咨询师沟通,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为各书院提供图书支持和阅读建议,将阅读疗法作为一项常态化活动持续开展,在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丰富课余生活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4.3因时制宜,注重阅读疗法实施时间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成熟的发展阶段,需要面对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心理波动性较大,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图书馆在开展阅读疗法过程中,可以针对一些特殊事件或时间节点,进行针对性实施。如每年9月份是大一新生入学报到时间,这一时期往往是新生焦虑情绪集中爆发期。学习节奏较之从前有所放缓,接触新生事物较多,很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身份转变。图书馆应考虑在举行新生入学教育讲座中加入阅读疗法相关内容,及时疏导新生群体心理,引导他们利用空余时间合理利用图书馆,避免不良情绪堆积。每年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高校会举行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有些图书馆尝试将5月份作为阅读疗法月,开展专题图书推介、心理专家咨询、专场讲座等活动。郑州西亚斯学院图书馆联合心理咨询室,在校园内设置咨询台,图书馆员和心理咨询师现场接受读者咨询,答疑解惑。图书馆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层次开展活动推广,如大四学生由于面临毕业、论文写作、就业形势严峻等一系列压力,心理波动较大,更需要学校多方加以重视,图书馆可以联合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疏导。

4.4制定专业书目

开展阅读疗法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莫过于为读者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离开了阅读疗法书目,阅读疗法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11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与心理健康分会联合为全国大学生推荐《面向大学生的常见心理困扰对症书目》[10]。该书目是依据图书馆员自身的体验和开展阅读疗法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对症开出的书方,适用于大多数人。2020年疫情期间,郑州西亚斯学院图书馆成立了专门的书目收集小组,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了疫情书目专栏,包括人类历史上的几次疫情、如何缓解焦虑等多个方面,引导师生理性看待疫情,学会疏导自身情绪,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编制阅读疗法书目,需要汇集图书馆员、心理學等多学科领域专家组成团队,明确各自分工,根据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专业学习背景,通过馆藏系统统计并分析读者阅读喜好和需求状况,通过文献调研、网站调查、借鉴开展阅读疗法成功的书目等方式,筛选适合阅读疗法的优质书刊。心理咨询师在此过程中提供专业指导,图书馆员一同对书目进行评价、遴选,形成初选书目。在阅读疗法实施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计量方式对书目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不断调整和完善书目编制。

另外,阅读疗法也可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专题读书沙龙、推荐相关主题的音乐和观影活动等。通过多样化、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鼓励读者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自身通过阅读获取到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等。

5结语

阅读疗法作为一种简便、经济、可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方式,对疏导大学生不良情绪、改善读者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实践所验证。其实践范围在逐年扩大,许多图书馆和工作人员相继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创新,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需要有更多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加入进来,通过多领域合作,加大阅读疗法实践范围,提高阅读疗法的实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吕冰玉,杨芳.国内阅读疗法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6):81-91.

[2]段晓林.阅读疗法本土化及其实践:王波研究馆员访谈录[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9(1):32-35.

[3]王景文,高玉洁,许静,等.我国阅读疗法实证研究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的深度分析[J].图书馆,2016(3):60-66.

[4]王学云.我国20年来阅读疗法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理论研究,2012(2):60-65.

[5]王波.阅读疗法的历史基因、民间土壤、理论新解和发展现状[J].图书馆论坛,2019(8):108-123.

[6]王景文,郭向飞,李东.我国阅读疗法发展的困境与消解[J].图书馆,2017(3):96-100.

[7]张淼.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阅读心理与行为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2):111-114.

[8]陈傲杰. 阅读疗法在郑州大学图书馆的推广应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1):34-36.

[9]郝素珍,王晓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究——基于阅读疗法的原理与应用[J].教育时空,2018(3):142-143.

[10]赵晨洁,叶志锋.大学生经典阅读书目体系构建及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8):79-86.

作者简介:田丽娜(1983),女,郑州西亚斯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读者服务。

(收稿日期:20210428责任编辑:马玉娟)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Reading Therapy in University Library

Tian Lina

社团文化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4篇

一、目标任务

建设目标:以“让每一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一个学生社团”为目标,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级各类社团活动,力争2018年,达到每150人拥有1个社团组织。

主要任务:整合教育资源,发展学生社团,创造良好条件,开展多彩活动;制定相关制度,建设管理并重,丰富校园生活,提升综合素质。

二、领导小组

三、拟建社团

1.分为年级部社团和学校中心社团两大块,涵盖文化类、科技类、实践类、公益类、体育类、艺术类、技能类、娱乐类等多个领域,争取尽量多的学生能够加入社团组织,参与社团活动。各年级部、各教研组、备课组应发动、指导学生组建体现本年级、本学科特色和优势的社团,培养广泛的学习爱好者,抢抓优势社员。

①公益类社团:如青年志愿团、普法宣传社团、环保宣传社团等(社会组)

②体育类社团:如足球社团、篮球社团、乒乓球社团、羽毛球社团、跳绳社团、呼啦圈社团、轮滑社团、拳操社团等(体育组)

③科技类社团:如科技创新社(科学组)、神奇数学社(数学组)、生物探秘社(科学组)、网页制作社等(微机组)

④艺术类社团:如国画社、动漫社、书法社、摄影协会、舞蹈队、合唱团等(艺体组)

⑤文化类社团:诗社、谜语社、文学社、演讲社、英语秀等(语文组、英语组)

⑥实践类:广播台、小记者团、黔西地理研究会、黔西历史研究会等(语文组、社会组)

⑦心理健康扶助:心情驿站等(心理咨询室) 2. 指导老师

①每一社团至少应有一名指导老师,由学校聘任具有一定专长及热情的教职员工担任,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②指导老师负责指导社团活动,包括社团组织计划、招收社员、执行及评估工作;

③指导老师应于每次社团活动到场指导,负责做好活动期间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因特殊情况无法参加活动的社团成员需提前向指导老师递交由班主任签字的请假条。

④指导老师应指导社团干部拟订社团活动进度表,指导社团活动、评估社员表现及给出成绩;

⑤鼓励学生社团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教师、企业家等担任社团的名誉职务,但聘请校外人员的必须事先征得学校同意。

⑥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过程中,应分阶段上交相关材料(活动计划、活动记载本、图片视频资料、学生作品、过程性资料、学生取得的成绩等),学校将根据实际活动情况,定期评出优秀指导教师。

四、具体安排

1.摸底与培训:3月份上旬

① 联合教导处、政教处、各级、各教研组商讨拟成立的学生社团,论证其可行性,初步确定活动时间、地点、指导老师。 ②初聘社团指导老师并集中培训。

③根据拟成立的社团组织,由各指导老师、班主任推荐若干名有一定专业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为社团骨干。

④指导老师对社团骨干进行社团建设、活动开展等培训。 2.启动的前期工作:3月份下旬

①起草社团章程; ②制定社团工作计划; ③制定社团招新方案。 3.全面启动 :4月上旬

①进行全校范围内的社团宣传; ②有选择地招收一定数量的社团成员;

③召开社团成立大会,向指导老师颁发聘书;通过组织机构名单、章程;宣布本期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

④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团工作。 4.监督评价:

①制定社团管理办法,严格督查各社团工作; ②检查社团每一次活动情况,指导其正确发展;

③对社团工作进行考核,并对工作出色的社团和社团成员在期末予以表彰奖励。根据社团活动表现,评出优、良、合格、不合格社团。评选依据为活动出勤率、活动计划方案、活动成果,对于表现特别突出,为学校争得荣誉的社团评为优秀,给予适当奖励。不合格社团予以撤消。

五、活动管理

1.活动时间:各社团统一活动时间为下午第八节课,也可利用其他课余时间,但须指导老师同意,若利用假日则须先向政教处提出申请;各社团活动不得耽误正课,不得利用上课时间,学校另有安排的除外。 2.活动场地使用

①由教导处统一规划各班教室及公共活动场所;

②场地使用后,必须负责清扫,将物品恢复原状并关紧门窗及关熄电灯、断开电源。

3.活动设备:

①社团活动所需个人设备自行准备;

②公共物品由各社团自行筹措、购买使用(部分可向总务处借用);

③向学校借用物品,须经相关处室同意,如有损坏,照原价赔偿。 4.活动管理:

①核准成立的社团,应按照社团性质开展有意义的活动; ②举办各项活动未经同意不得邀请校外人士参加,如须邀请校外人士参加时,应经学校同意;

③社团各种公告、海报、文件、刊物等,事先经指导老师初阅,再呈教导处批准政教处备案后公布,不得直接对外公布或行文;

社团文化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5篇

绵竹市中小学心理社团专题活动计划

现阶段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全面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

面临着师生人数多,心理教师少的局面,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实现关注到每一位师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态化开展;进一步加强同辈的交流与合作(伙伴依恋理论),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特提出此研究计划。

一、 工作目标

1、 通过专题小组的研究活动,初步探索出一套发展、培训心理社

团学生骨干的系统模式。

2、 在参研学校率先组建学校心理社团,有效的发挥心理社团的作

用,提高学校心理服务水平。

3、 积极创造条件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交流方案,提高各校

心理社团的培训、组织以及最有效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工作内容:

心理社团的组建,心理社团的培训与辅导,心理社团的开展模式,心理社团的实施模式的总结与推广。

三、实现目标的方法

微格小组学习与研究,专家讲座与辅导,学校的具体实施,专题沙龙

四、具体工作执行团队:

活动策划:唐建华、欧阳建容、邓忠勇、梁代君

代静程冬梅林丰硕杨贵莲

1、

2、

3、

4、

5、

6、

7、 组织人:唐建华 财务:林丰硕(进行记录) 活动设计:欧阳建容杨贵莲 会议记录:程冬梅 照相摄像:邓忠勇 外联:梁代君代静活动主持:各相关学校心理教师轮流进行

五、 活动形式与内容安排

1:小组学习模式分为:自主学习(自己学习理论知识,在自己的学校开展社团工作),小组集中学习(请老师做专业的讲座或是观摩别的经验介绍,可以是上网收集的视屏资料,也可以是一些大学开展社团工作的经验介绍)小组成员学校间的相互学习(小组成员一起到学校参观,观摩学习)

2:具体的学校社团建设:

建立健全心理社团工作章程,机构设置,开展工作程序安排

社长职责:负责社团的全面工作,定期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汇报工作情况;任免社团各级干部,确定各部职能,协调并协助各部工作;每学期初制定工作计划,学期末进行工作总结;主持召开会员大会;按时完成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交办的各项任务。

咨询部的职责:在老师的指导和培训下,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掌握学生常见的各种心理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同龄人的优势,开展朋辈心理咨询;倡导科学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方式

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

宣传、发展部的职责:维护和扩大社团良好形象,负责制作海报、展板、宣传单等各种宣传品,负责社团各种活动的宣传与通知,加强通讯报道,注重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发展新社员等。

具体社团工作目标包括以下内容:

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推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心理测量和评估等形式帮助同学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立足校园朋辈心理互助的形式, 积极关注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普

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打开心结。培养班级“心理气象员”,做好会员的培养和组织工作

六、小组工作日程计划:

1、学习:以自学为主,沙龙研究并进,书目学习及研究

(唐建华、欧阳建容)。

每月一次小组分享。其他时间在QQ群上交流。()。

2、专家授课:争取在6月中旬,邀请成都7中的陈徉萍就7中的心

理社团建设做专题讲座。

3、轮流学习:5月左右,到相关学校巡回指导心理社团建设与活动。

(本期重点实施学校:绵竹紫岩雨润中学)

4、专家授课:6月、7月各一次,请1+1心联组委会协助联系专家,

学习方向“心理社团的日常管理与成员的自我成长等主题。

5:工作成果汇报:

7、8月将对第一阶段的学习与活动进行阶段总结,研讨下一阶段的工作具体目标和内容安排,向“1+1心联”组委会书面汇报本阶段活动情况。(唐建华)

七、财务预算:14800元(不含专家费用)

1.专家费用:专家的聘请由心联组委会统一支出。

2.小组集中学习场地费及餐费:每次500元,一年10次,共5000元。

3.资料费:研究资料专集和分享素材,一学期1500元,一年2期,共3000元。

4.差旅补助:每人每次30元,8人1次240元,一年10次,共2400元;

5.阶段奖励:按照资料的收集质量、文章获奖与发表、汇报等情况进行奖励,一年2次评比,共2000元。

八、社团开展的问题与对策

学校心理社团研究专题小组

2010年3月18日

(唐建华执笔) 最后的成果:

社团文化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6篇

一. 活动目的

加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打造我班心理先锋的品牌,促进我校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推动我校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优秀医学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二. 活动对象

2008级临床乙班全体同学

三. 活动时间

2009年10月28日(星期三)下午7.8节

四. 活动地点

第二教学楼2503教室

五. 活动准备工作

制作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软件,查找可以起到教育意义的有关心理健康安全的资料,如:心理访谈--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访谈—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的图片,心理异常的图片,心理健康测试的量表,心理健康的小游戏等。

六. 时间安排

0--3分钟:了解大家心理现状;

4—14分钟:做心理健康测试;

15—18分钟:观看心理视频短片;

19—79分钟:讲解本班同学的“通病”,并予以讨论,最终得出解

决的具体方法;

80—90分钟:介绍我校关于心理方面的情况,

总结此次活动。

七. 宣传方式

教室内书法“心理健康”标语,制作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幻灯片,重点讲解(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大家互动。

八. 活动流程(详细版)

1. 与大家交流,进一步的了解本班的具体心理现状;(3分钟)

2. 进行一个心理测试:抑郁自评量表:(10—15分钟)

旨在进一步详细的了解本班同学最近一周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以后开展更多的心理方面的活动搜集一手的资料;

3.粗略讲解一下心里抑郁的疗法,并观看视频《登高》。(3分钟)

4.详细讲诉什么是心理问题,心理正常的标准,异常表现及其症结所

在;提问互动;(10分钟)

5.说说咱们的身边事(60分钟)

<1>.讲解关于人际关系的基本知识,旨在让大家更加深入的认识

到人际关系良好的重要性;(5分钟)

观看视频《职业生涯规划》;(10分钟)

关于人际关系的小游戏“有错你就说”:(5分钟)

旨在考察大家的方位辨别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醒大家要敢

于面对错误并及时承认错误;

<2>.讲解关于彷徨的基本知识及其产生原因,引导大家遇事多往

好的方面考虑:(15分钟)

观看《考研也疯狂》视频;

<3>.恋爱观;(5分钟)

<4>.自卑:小游戏 棒打“无情郎”(5分钟)

让大家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增强当代

大学生自己的自我认可,深切的认识到自我的价值,增

强机体的荣誉感,锻炼大家的团队精神;

<5>.如何减压:(5分钟)

再次调动大家的高涨的情绪,促进大家的积极探索,找,

出适合自己的合理情绪疗法,已期获得良好的.放松的情

绪;

6.介绍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搜索方法及地址,一些关于我校的心理方面的基本情况,提醒大家在适时适当的时候,应该想到有事(关于心理)找医生,消除“找老师的都是心理有病的”错误想法,树立正确

的观念(正常人有心理问题是正常的,积极地求医才是有利于身心发展的):(10分钟)

九. 活动经费

活动前的准备:1.5元;

资料的打印:4.0元;

总计:5.5元。

十. 活动亮点

一个心理测评;

一个发人深省的小对话;

两个互娱互乐的小游戏;

三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视频;

上一篇: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离婚财产分割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