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小学科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倡导从历史发展得角度组织生物课堂教学,提出一种将生物科学史渗透入生物教学中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和创造力。

[关键词]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模式;构建

[基金项目] 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研究项目“高中生物科学史在课堂有效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2012B208)。

一、引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指导教师组织教学过程的范型。教学模式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理论基础、功能目标指向、结构程序、教学方法、适用范围和实施条件。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对生物科学史的定义是“以生物科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轮廓,以科学发展历程中带有重大转折作用的课题及事件为主线,用详实的资料论述科学家们的创造性劳动,生动地描述他们进行科学探索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同时也对生物学发展的逻辑和社会历史背景等重大问题进行评论。生物科学史也是一门充满生命力的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生动教材。”

近年来,西方一些科学教育专家倡导一种新的科学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把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history,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缩写为HPS)的有关内容渗透中小学科学课程,以期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力,这就是所谓的HPS教育。英国科学教育学者孟克和奥斯本在总结科学教育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把科学史内容渗透科学课程与教学的策略,即HPS教学模式。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学科课本内容及教学实际,以生物科学史实作为课堂探究主线,提出将生物科学是渗透到生物教学中的“基于生物科学史的HPS教学模式”。

二、传统教学模式

(一)传统“填鸭式”教学

目前我国在进行教育大改革,但因为现实国情的存在,高中教育还是需要以高考为主,因而导致社会各界还是以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高中教学质量,所以大多老师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这种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的影响下,教师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只要能讲清楚生物课本知识,学生会运用这些生物知识做题就算完成任务,达到教学要求。教师会照课本内容安排上课的程序,从一些常见生活例子等出发、运用多媒体手段,讲述相关生物学知识,以这种形式展现人类科学的成果。这种方式虽然缩短了学生的认知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但是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因为学生看不到知识发展的历史曲折性,看不到科学家的探索、观察和研究创新的过程。会让学生觉得科学发展是非常顺利的,失去了研究新问题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不利,对他们人生以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物学史的教学模式可加强对学生进行认知目标、情感目标的培养,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规律相吻合,也与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相一致。

(二)传统科学史教学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高中生物教材中,虽然体现了生物科学史的内容,但是相关教学模式却比较单一。传统的生物科学史教育,往往是把生物科学史作为一种知识附加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操作程序如图1)。

(图1)传统科学史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这种生物科学是教学模式是低效的,因为这样只能使学生机械记忆,理解趋于狭隘和片面。传统生物科学史教学存在在以下缺点:

1.缺乏因材施教性。传统科学史教学模式都是在既定的知识基础上让同学去认识科学发展过程,没有经过个人的思考及深入理解过程。在这样已经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也不被允许提出个人想法,教师根本没有起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去调整教学方法的引导作用,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2.缺乏探究性。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铺陈出科学史内容,展现出科学家历经艰难的研究过程,同学在短短几分钟内汲取到得不过是一个个结论,甚至只有些许趣味。没有经过自身的探究挖掘过程,不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

而基于生物科学史实的HPS教学模式,是指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以与教材知识相关或陈述出的历史进程探究对象,随着学生自主探究科学思维方法过程中一步步有机地展现出生物学科知识,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使生物学习的过程变为科学探究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的优点表现在:

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

有利于学生领会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利于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基于生物科学史实的HPS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HPS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提出都有其特定的哲学、教学、学习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本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建构知识网络,是生物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生普遍认为,高中生物内容概念多、知识零散、知识点细,单个知识理解起来并不难,难的是把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不能建立知识体系的原因是:在基础知识掌握过程中,知识易遗忘,细节知识易遗漏;在知识运用中,相关知识不能有效提取,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网络。

人本主义自主学习是本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思想。人本主义自主学习起源于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的基本观点是:学生学习是受自我系统的结构和过程的制约,是自我概念、自我价值、自我意象等成分在内的自我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教育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随时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HPS教学模式的操作结构

步骤:课前导学案—自学—课内史实探究案—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评价

(图2)基于生物科学史的HPS教学模式的构建

(三)HPS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这一模式的教学程序包括以下6个环节:

1.课前自学。上新课前两天,教师就将课前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2.导课。教师就新课内容作出相关导课,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探究过程指明大致方向。

3.学习史实。教师将提前做好的课内科学史探究案发给学生。史实案上具有早期科学家关于这一现象的探索过程、思想,可作为学生研究的参考;还有当时其他科学家的不同观念;还可以出现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认识的历史制约性。总之,在学生探究这些教师精心选择的科学史料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科学家的探究与思考。

4.引出观点。教师启发学生就史实内容提出与本节课程相关的疑问或观点,务必做到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

5.呈现科学观念。在学生对自己或对他人的疑问进行回答、观念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

6.总结与评价。通过总结与评价,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地探究本质,历史上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和科学观念。

四、结语

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看出,这一模式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将生物科学史、科学哲学的学习与当前的科学概念和理论的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不再是单一的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或者纯粹的接受知识,而是他可以反馈给教师他获取的知识,提出疑问,进行再次探索,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地位将由传统模式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接受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本教学模式的学习策略,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起主体性的作用,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但是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会因思维水平的差距等遇到一系列困难,因此教师要扮演好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角色,只有在认识了学生的经验、认知与推理能力的限制,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教学要求选择恰当的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史佩升浅谈教学模式[J].科学教育,2001,7(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侯新杰.科学教学的建构主义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1,(01).

[4]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丁邦平.HPS教育与科学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0,(6):6-12.

作者简介:周丽(1987-),女,汉族,贵定一中生物教研组中学,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育教学。

通讯作者:王明勇

小学科学论文范文第2篇

科学教育也即STEAM教育或创客教育,是一种重实践的跨学科整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科学和数学是较为抽象的思辨性学科,技术、工程和艺术则是贴近现实生活的应用型学科。将这几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理解能力;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一、创客与创客教育

创客:源自英语单词“Maker”,原意是指“制造者”。狭义上的创客是指那些兴趣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机器人、3D打印等以工程化为导向的主题的人。广义上的创客指所有把具备相当的技术挑战的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创客教育:是以课程为载体,以推动创客精神为核心任务,以创客空间(基地)为主要场所,以现代信息科技为主要创造源,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技术和非技术手段以及团队协作发现问题,解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完整过程,实现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以培养学习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者的创客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二、创客教育和学生学习方式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总监朱文利曾说过:“如果学生在一个很自主、很开放的空间里学习和创造,加上技术支撑和老师支持,他可以充分发挥创意。这样的环境还能更好地激发他的兴趣,培养他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此外,这个过程也培养他的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也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教材电子化。原来繁重的纸质书本由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电子文档、音视频文件所代替。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方面都得到充足的发展。近几年,随着创客教育的深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在创造过程中学生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因此,结合多媒体和创客教育的理念在学习小学三年级科学“水的科学”这一单元时,在课前,笔者让学生从生活或网上进行信息搜集,搜集一些关于水的浮沉现象和水的秘密的信息,以便课堂上的展示和学习。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而且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课堂上学生充满自信地展示自己所搜集的信息,有的学生将自己搜集的信息制作成精美的PPT,展示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水的画面,还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和总结;有的甚至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相机制作成微课程、微视频,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

但所有的信息都是平面化的,学生缺少动手实践运用的过程。因此,借助创客教育思维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比如:利用水的表面张力、水的毛细现象、物体浮沉现象的改变等知识,有些学生到实验室通过实践操作制做出自动浇花器、天然加湿器、自动浮沉装置等作品。在这里,创客教育的实施让一些学生的奇思妙想转变成现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进一步转变成自主探究实践式学习,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三、创客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融合

随着现代创客教育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的加入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搜集一切资源,然后整理、加工,发现最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方法,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求,努力将他们的奇思妙想实践出来。其次,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思路,转变方法,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实践探究操作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从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

如在学习“我的风向标”这一课时,首先,笔者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风向标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风向标是多种多样的,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风向标。其次,在学生认识了风向标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知道了风向标的用途和作用后,笔者将他们分成小组,进行风向标的制作。先让学生进行创新设计,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然后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笔者对小组的设计创作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供学生参考,并和学生一起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从一名指导者变成参与者。

四、创客教育与PBL(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整合

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基于项目的学习,成为教师、学生都非常喜欢的方式。创客教育也积极提倡互相学习,乐于帮助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人机互相学习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学习三年级科学课“有趣的不倒翁”时,除了让学生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外,还进行了拓展:拆装、改进、创造新玩具等活动。利用课外活动以及校本活动时间带领学生到学校3D打印室和激光切割机教室进行创造。首先,让学生分组,根据老师指定的方案,根据自己修改制订。这需要小组内学生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共同制订出修改方案。学生有的拆卸玩具,有的按拆卸的顺序摆放零部件,编上号,有的将复杂部分的拆卸详细地记录好,最后按他们制订的新方案进行组合安装。

有的小组则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利用3D建模软件、人工智能的主控板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像火花一样不断地迸发出来,在不断地设计中创造,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得出新的结论,再应用于探索创作中。创客教育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也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圈子。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一起学习和协作,创造出更多的东西。

以上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以及科学课整合的形式。其目标之一就是改变传统教育的模式,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使学生更有利地学习、成长。创客教育使科学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学生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设计、分享、交流、制作,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大大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也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拓宽了自己的思路,触发了灵感,培养了创新思维。小学生天生活泼、开朗,形象思维十分活跃,想象力丰富,动手意念强,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更适合通过创客教育的方式得以引导和启发。创客教育和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的深入,将为小學教育带来新的变革。

【作者单位:宜兴市新芳小学 江苏】

小学科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记录是学生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展科学活动的必要手段。文章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为例,探究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优化表格设计工作的有效性,以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与实践的兴趣,以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

关键词:小學科学;探究活动;表格设计;

一、乡镇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记录表使用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记录表不够重视

据调查,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对探究活动中使用记录表的作用和价值认识清晰的、表面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科学探究活动中记录表的使用率很低。

(二)教师对记录表的设计缺乏科学性

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时使用的记录表,需要教师将表格设计得科学、合理,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在设计记录表时,缺少基本信息,如学生的姓名、探究活动的日期、活动的名称等。这样一来,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就没办法通过记录表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进行评估,相应的也就没办法对学生进行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除此以外,还有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所设计记录表的难易程度和内在逻辑,造成学生难以操作。

(三)教师在学生使用记录表时没有专业有效的指导

一是记录表收集探究信息、客观反映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功能不突出。由于一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情,忽视了学生缺乏记录经验积累和记录能力不高的实际情况,而对记录表的使用和记录的要求描述不清,不够具体,通常都会告诉学生“把你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上”“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下来”等笼统的话语指导学生记录,而没有指导学生该如何科学具体地使用和记录,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使用记录表。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随意记录。

二是教师对学生的记录行为控制度较高,指导方式较生硬。部分教师教学思想落后,没有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自己预 设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即使有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也通常会直接予以否定并让学生依然采取教师给出的记录行为。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的记录的信息应该是真实的、客观的,它体现的是学生本人的探究过程和思维。而部分教师没有仔细了解学生的实验过程、倾听学生的想法,就依照自己的经验要求学生修改记录表,记录表也是没有了它实际的作用和价值,只是成为了科学探究活动的一种形式而已。

二、记录表的设计原则

(一)目标清晰

教师在设计记录表时目标必须清晰,通过主题的引导了解调查对象﹑观察对象、探究对象以及记录对象。这样才能让教师联系学生的过往探究活动经验开展教学,并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基于这一目标设计观察记录表非常重要。

(二)科学性强

为了符合学生的探究活动,活动应用的记录表设计必须有一定的科学性。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差异的表格以及实践材料,坚持简单至复杂,具有梯度性的原则。其次,学生所专注于探究的时间不要过长,所探究的内容也不要过多。

三、提升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优化表格设计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要符合各个学段学生的特点

教师在设计记录表格时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根据相应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合适的记录表格。由于低年段学生识字还比较少,不能完全认读太复杂的文字,所以教师在设计记录表格时应该简单明了,尽量用生动的图形来代替文字,这样学生更容易认知,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低年段学生对动手实验的兴趣远大于做记录,生动的图形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同时,低年段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做记录的能力有限﹐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采用打勾﹑画圈﹑选择等形式更符合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要能体现对学生的引导

首先,教师要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前对其引导,要让学生清楚进行探究活动时需要做哪些准备,应该怎样开展探究活动,探究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将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哪些现象或情况记录下来等等,最终形成探究活动的教学目的和结果。之所以要强调引导学生如何开展和进行探究活动,是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在开展探究活动时,通常需要各种各样的材料来给学生选择使用。而小学生由于好奇心较重,在探究活动还没开始,就先被种类丰富的各种材料所吸引,自顾自地先对材料“研究\"起来。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全都在材料上,而忽视了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而影响了探究活动的教学目的,如此一来也就降低了课堂效率。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极的思考。记录表格是用来呈现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的,而不是单纯地、形式化地让学生按照记录表的步骤来进行探究活动的。例如“设计制作小车”记录表格中,“小车的各部分需要用哪些材料”“怎样将小车的各部分进行连接”“怎么让小车动起来”这些需要由教师来引导;而选择什么材料工具﹑设计怎样的图形,就可以是由学生来思考和解决的。

(三)要启发学生的反思与改进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在完成科学探究活动之后,学生能知道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因此,反思和改进能帮助学生获得更科学、完善的科学探究结果[3]。

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中用到的“物体导电性检测记录表”,要求学生在探究活动前先预测实验结果,再通过探究活动检验自己的预测。探究活动完成后,教师要启发学生分析探究活动过程中记录下来的数据,从而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通过分析数据,进行反思,能了解到自己在探究活动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科学概念加深了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记录的过程即是学生探索、思考、发现快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分享快乐、收获成长。教师应利用记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基于记录不断展开探讨,促使学生根据记录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思考,不断整理自己在活动中的经验及收获,从而构建完善、系统的科学认知,为之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郁波.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2]潘霞.小学科学课堂中探究式学习之我见[J].小学教学研究,2018(17).

[3]张红艳,谭婷.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 [J].数字教育,2019(6):63.

小学科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研究分析

新的科学计划标准规定,在小学阶段,儿童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和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我国的《国家科学素养行动计划》还指出,只要我们继续促进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发展,就可以提供提高科学素养的基本保证,直到10或20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科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分析了小学科学课的效率。

一、创造一种情况并鼓励思考

教学实践表明,精心设计各种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乐观情绪,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参与度。过去,在小学科学课中,教师忽略了激发学生兴趣的行为,因此教学的效果并不佳。因此,教师应创新和实施设计,将学生的兴趣作为设计的出发点,鼓励学生学习的意愿,并让科学课堂开始蓬勃发展。

利用实验创造情境。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动手动脑,激发兴趣,激发动力并积极探索。教学实践指出,只要老师手持器材进教室,学生就会感到高兴,相反,如果老师仅带着课本进教室,他们将不会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以责任与使命的为指导,积极创造实验性情境教学运用的条件。可以分组实验的人应该尽可能地分组,而不能分组实验的人至少应该提供演示实验。

利用生活经验创造情境。生命是科学教育的源泉。让学生参与其中通常会导致与原始的相关经历相关联,从而产生有趣的研究问题,成为知识增长的新点,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建立潜力。

二、信息援助以激发兴趣

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该课程涵盖了广泛的知识和高科技含量,这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小学科学是一门有趣的课程,有很多值得学生探索的内容。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好奇心有深刻的了解,开展生活研究活动,并解释精彩的自然课。在开发研究内容时,教师还需要将教科书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结合,并通过“研究”鼓励发展,以便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和促进发展来学习。本书中的许多问题通常需要多种方法来访问材料并获得正确的信息,以成功地进行培训。同时,适当的课余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1)信息有助于教师清晰地进行教学。在科学课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并且学生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会使老师感到不舒服,使全班都陷入困境。在“关于时间”课程中,学生玩一个小地球仪,突然问我有一条虚线称为国际日期线,有什么用处?上课后,我立即在网上搜索了信息,搜索了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由来和计算方法,最后为下一堂课的学生仔细地阐明和解释了该信息。因此,科学不能用这个问题来让每个人放学后思考。只有在充分准备之前,您才能顺利地通过科学课程进行同样的更改。

(2)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教授“种植材料”课程时,我在线上找到了许多重要信息。例如,秦始皇兵马俑的颜色被揭露,2000年后岳金苟剑的剑被揭开。这些真正的学生使我感兴趣。该示例使学生可以思考和分析长期保存地下材料的原因,以了解湿度,温度和材料本身的特性是影响材料保质期的关键因素。

三、走进自然

新的科学计划标准强调科学计划应开放并在广泛的背景下支持学生进行科学学习,从而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学习经验。因此,在教学时,不要总是将学生囚禁在教室中,并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户外进行探索和练习。

(1)让学生直接离开教室,亲身体验自然。理科课程应使学生接触生活的生活世界,而乡村学校则被田野,河流和溪流所包围。当然,需要充分利用这种自然优势。在“百花争艳”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首先展示了玫瑰的图片,并要求学生谈论玫瑰的特征,然后要求学生去校园集体观察并确定适当的观察任务。当然,学生们很高兴。在观察过程中,许多学生发现小镇中心的绿地里有玫瑰,因此他们密切监视并仔细记录了各种生物在花中的位置。回到课堂后,我们鼓励学生以乐观的态度报告自己的观察结果。通过这种实地观察活动,学生通过研究和实践学习了难以从书本中学习的知识,并充分反映了他们的主题。

(2)让学生组织,体验成功。学生对教室外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一项小的生产任务也可以使他们忘记睡眠和食物,甚至可以利用整个家庭的力量为所有人做科学。鉴于小学生的特点,我们不能忽视教科书制作任务的安排,我们必须充分鼓励学生动手和动脑,并提供爱,游戏和科学的榜样。

简而言之,尽管基础科学教育开始艰难,但只要我们的一线教师能够用心地教书,有勇于克服逆境,掌握实践和创新的勇气,他们一定会使科学成为光芒四射的光彩。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兴趣,前提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的新概念。教师应更多地关注科学课的设计,这些科学课应从学生的角度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并使科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參考文献:

[1]丁秀元.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育人途径的探索[J].天津教育,2019(36):93-94.

[2]陈彩凤.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形式化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观察,2019,8(42):92-93.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自治县毛坝乡中心小学校

小学科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等奖

区域教、研、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与实践

黄俏甜 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小学语文“专题式三环节”研教的行动研究

姚淑章 李敏君 刘丽娟 东莞市东城花园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

陈晓燕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致力三个拓展 全面提升质量

张 郁 陈珏竹 深圳市桃源第二幼儿园

“四元联动-技术介导”:小学数学精准教学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李宇韬 胡小勇 石丽君 徐铭侃 郑义富 陈定坤

中山市五桂山学校

基于网络教研室的新教师培训模式探索——以顺德区地理新教师培训课程“微课堂”“微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例

曾惠蘋 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外国语学校

漫画特色课程的构建与探索 陈咏香 中山市南朗镇南朗小学

小学英语“导-学-做”GSP整体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陈凤葵 孙 艳 陈如丽 王恩明 李桂梅 叶滢珏

东莞市厚街镇中心小学

《生命教育》3-9年级地方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兰 兵 王双燕 深圳市华强职业技术学校

以自媒体为媒介,开展专题读写活动教学

林 明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

二等奖

初中历史TCH课堂行为模型的建构与应用方毅宁

基于xMOOC的高中数学混合学习模式研究许少颜

大力推进“创客教育”,努力培养创新人才李 强

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范观琳

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品质的校本实践研究袁肖娟

小学博物馆课程德育功能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刘 珺

把观鸟护鸟引入中学环境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苏敏娜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以中职幼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为例李燕萍

“聚焦核心素养 回归物理文化”——中学物理“非常”实验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朱建山 朱 寰 王书英

“节文化”校本资源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陶素华

“互联网+教育”下中职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杨 毅 林健华 铁 玲 黄余海

融地方工艺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何冠醒 赵千影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德育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韩庆龙

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英语教材开发和课程改革杨石云

新课改理念下学生说题教学的策略研究孙文经

清末至文革地理教材的收集、整理和挖掘李 想

“差异参与、交流合作”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与研究

张赛鸿

中学语文教材“还原式解读”实践研究郭跃辉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拓展型课堂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黄旭穰

文化视野下教师研训发展策略的创新实践黄浩森

医教结合,综合康复——《言语康复与沟通训练》教材王曙光

高中物理教材实验二次开发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王松涛 彭小燕 古启蒙 李娜娜 管彦滨

幼小銜接之心理品质的培养孙淼鑫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本评估的运用研究喻卉寅

幼儿园生活化美术课程的实践研究 王 维 严刘蓉 李 岚 刘国涛 孙伟灵 张亚林 邹秘娜 余秀梅 易泽苹

基于小组合作模式的初中历史导学案探究问题设计的研究陈 丽

基于单元主题阅读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何小玲

利用微课促进小学英语教与学变革的研究——以“三导、三学、四用式”系列微课为例张 凝

融入本土文化的幼儿艺术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林秀媚

以亲子微活动培养幼儿微习惯的实践研究陈丽雅

模型方法在普通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雷范军

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成长路径研究谢门才

让种植园地成为孩子成长探索乐园的实践研究陈朗洁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建构研究匡仁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何倩俜 王伟珍

构建小学“五全”德育工作模式的探索侯燕华

三等奖

高效课堂背景下开展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研究廖灼根

幼儿园沙水建构体验游戏的组织与实施赖慧婷

在小学低年级开展中国水墨画课堂教学的校本研究邓勇光

农村中学高三地理教师地理图表反思性教学能力的行动研究——以茂名市茂南区为例郑彩燕

小学道德与法治“问题解决”学习的实践研究 郑爱华 植洁屏 叶翠青 陈晓露 黄慧婷 麦健文 陈 然 张 娜 吴 轶 刘 洁

开展积木建构活动,促进幼儿空间认知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孙 菁 马淑琴 尹思敏 司徒铃 张宝丽

家校共建“8+2”雅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优质发展

张海琴 钟鹤洲 刘嘉乐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优课联盟教研共同体的创新和实践

吴 欣 柳 洁 周伟贤 李洪波 皮阳雪 庞惠文

“聚焦课堂”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以东莞市小学科学、初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为例郭鲲鹏 张润林 罗利梅

高中化学思维策略的运用研究黄晗晖

农村小学数学区域有效教研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陈 莉

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研究麦 先 饶思林 卢业武

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李思娜

五线活动导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袁志林

幼儿园教师培训“支持-服务”模式的应用研究汪 涛

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幼儿养成教育研究吴木琴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研究张青云

传承与现代融合中的坚守与创新郑结霞

加强名著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廖清华

思维方略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研究谭舒医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周 斌

中学政治教师课程执行力的结构模型与提升策略杨小平

幼儿专注力培养的实践研究郭 玲

利用图文培养初中生历史理解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徐玲华

农村初中数学九环模式教学法的构建与实践

黄振克 陈燕洪 陈泽宁 何群芳 何照灯 阮永仪

“慕享教学”的实践探索阳旭恒

基于词汇语法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与探索

辛 键 刘 岚

基于小学超轻粘土制作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王运宝

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校园学生定向运动的实验研究陈观鸿

幼儿园晨间区域体育运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金颜珍

绘本融入中重度智障学生生活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赵 娜

基于初中生创造力发展的知识产权教育实践

刘志伟 梁世安 谢景如 陈海燕

教以导学,研以创新——线上线下共创教研新时空

张红梅 张耀斌 黄春清 黄彩青 卢薏冰 何忠贤

培育小学生合作素养的德育实践研究——以沙溪镇龙头环学校为例吴发志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策略研究曹仲明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研究邱桂平

初中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练广燕

以陶笛为载体的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教育实践研究

伍俏霞 姜瑞玥 高微微

小学美术“体验式”欣赏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施伟红

城中村小规模学校强健之路的策略研究区玲芳

主题背景下区域学习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卢玉珍

教学共同体的建构研究帅飞飞

Reding Circles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孔立冠 黄玉海

多元评价理念下有温度英语阅读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胡应生

运用微课,提升小学生英语学习力的研究

陈如丽 陈凤葵 陈庆文 范颖琴 沈妙珊

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性教育的实践研究刘爱红

客侨文化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运用研究郑静妮

儿童创意写作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曹小燕 张婕妤 曾立珍 阳海涛

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双向四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江灿权 茹绮云

初中代数总复习中典型认知错误的成因及纠正策略的研究

陈志荣

基于学科价值的小学主题式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罗 婧

田径4×100接力“前迎式”傳接棒技术研究张 健

运用戏剧教学提升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水平的行动研究冯冬燕

基于科幻绘画提升美术核心素养中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陈婵珍

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赖 美

中重度智障儿童美术辅助教材的开发与研究

赵莎莎 潘月英 莫阳凤 林艳明 林晓琳

在“自主建构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空间想象能力的研究

曾赛艮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甘倩伟

小学阶段开展日记画教学的实践探索

何宇文 梁紫君 苏佳娜 黄 敏

“党的十九大精神”微课解读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朱敏嫣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简文静

信息技术在初中几何复习课中的有效运用张 青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难点突破中的应用研究翁永通

影视课程推进十九大精神进校园的实践研究

华 峻 李 荆 卢桂权 李松龄

四校联合编写《基于流程图scratch创意编程案例分析》教材,带动区域教学发展崔 丹

小学主题式衍纸艺术教学实践研究万 菁 黄金奇 阮泳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黄秀英 陈月容 钟结兰 李少波 方景梅 梁少林 夏浩和

5-6岁幼儿平衡能力的培养研究谢敏霞 何倩俜

农村小学阳光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李小燕

高中政治交互微课的开发与有效应用的研究谢同心

“东城文化”与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融合,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卢翠萍

基于“全面二孩”的小学低年段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雷小云

自媒体时代中职语文智慧课堂的设计与实施苏细华

小学生在校情绪因素作用分析及情绪问题对策研究贺 敏

保育员素质提升的实践研究李小苏

“粤教云”环境下弹性游击教学模式研究何正文

中小學教师《校园自我伤害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远程课程》开发与运用的实践研究李 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物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刘建新

基于“互联网+”的“125”区域联动教研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以端州区小学数学教研为例李伟聪

小学高年级3D打印技术课程的实践研究苏淑清

初级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辩课模式的生成与实践研究邱水灵

教师品牌建设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梁惠权 周 奇 易志军

初中课堂教学回归“生本思想”的实践研究陈肖伟

聋校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感恩课程的构建——以听障五年级为例 巨翠娟

个体差异视角下的初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研究 吴小波

小学儿童诗写作教学课例的开发与实践凌 晶

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习作素材的获得与转换研究

张海琴 杨容芳 张志敏

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的优化与实践研究陈 明

构建学科工作室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邓莹源

欠发达地区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赖心玲 陈德晃 陈文慧

“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生课外深度阅读指导研究

王彩阁 肖 雪 张 琦 练玉葵

未来课堂视野下普通高中构建多样化学习团队的实践研究

王见英

话题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王学成

小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培育路径研究 姚湘斌

基于馆校合作模式下的《科学》课程开发探索 陈志雄

基于语文活动的小学电脑插画教学的实践研究陈燕萍 邓福泰

基于德技双馨的农村移动电子商务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陈郑路 余丽丽

低年级公约促进良好班风形成的研究与实践刘 弟

基于“和乐”理念下的和谐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邓春苗

农村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 彭 燕

小学“数学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于 芳

小学数学“3·3·5”导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李伟聪 郭志勇 曲中林

基于“一对一”数字化的环境下有效推进化学校本课程的实施的研究 林苑华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欧 琼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胡福强

中学历史教学中逻辑思维体系建构 谢良梅

提升小学生自信心水平的训练辅导方案 吴红玉

教育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生态课堂模式骆 霞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兴奋点的设置研究与实践申翔宇

创新实验“观察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实践研究杨万英

学生数学作业日记的实验刘品德

基于课程开发推进小学人文数学教育的行动研究杨新梅

乐在棋中,棋乐融融——运用游戏棋有效识记英语单词的方法研究罗雅碧 莫冬英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拓展初中生英语词汇量的实践研究

谭雁群 吴燕红

潮汕区域特色生活化作文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黄文秉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林苑华

过程取向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刘秋琼

基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渗透”的英语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

梁小敏

对话视野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提问研究刘洪生

在主题选择课型中培养小学生的高阶能力的实践行动研究

杨娟梅

小学“二三五”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赖仕宏

小学养成教育“美行+1”激励机制的研究温秀娟

以课程育人提高德育核心素养的研究陈良湾

初中生物课外作业有效性的校本研究邹少玲

生物课外小实验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李兰兰 兰 岚 肖逸群

小学低年级注意力训练辅导方案研究黄 甜

基于历史校本课程《粤西历史文化之旅——茂名篇》的开发与应用李 闻

小学生歌唱音准概念形成的规律与训练 袁开盈

作文中细节描写的策略研究蒙 斌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游戏设计与应用的实践研究侯桂娜

基于有效教学的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实践研究

郭惠强 尹妙娟 梁爱容

高中音乐教学提升学生鉴赏力的研究彭玉蓉

小学幸福课堂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李瑞冰

智慧选择文体,炫示文章个性——高考新材料作文议论性文体选择的策略研究蒋小萍

部编本低年级“看图说话”教学研究熊 莺 温嘉琪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策略的实践研究廖伟平

小学科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小学科学这门重要学科的受重视程度日益攀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尝试与实践,探寻创新教学模式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使学生享受越来越优质的学习体验。如果小学科学教学可以恰当运用班主任管理的相关方法,通常会另辟蹊径,为小学科学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更有助于收获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小学科学教学视角,对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有些许借鉴意义!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科学教学;班主任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备受关注,对科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小学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实施科学的管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在实际小学科学教学中,如果能有机融合科学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方法,往往会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

一、寓教于乐,组织主题班级活动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维持班级的良好秩序,还要组织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深刻感受课本中的知识,同时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因此,对班级管理来说,组织一系列主题班会产生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在传授小学科学知识时,也能积极借鉴与参考这样的模式,以所教学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组织相应的科学主题活动。从科学课程本身来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增加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并展开深层次的理解,这既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能通过学生实践的方式,使其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教学“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需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包括水、烧杯、食盐等,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完成相关的实验,最后要求学生整理总结实验结果,认真填写研究方案,并利用学生记录的相关数据,帮助学生分析总结。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实验,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科学的奥秘,牢固掌握科学知识,还能提高其实践能力,促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同时调动了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了科学教学的实效性。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时,也能结合所教学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与数学教学建立联系,有效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目的,对班级进行更好地管理。

二、坚持民主原则,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有力支撑,通过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但是,由于学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为了满足不同学科的需求,班主任所制定的规章制度需要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必须是从多角度出发、内容全面。那么,教师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也需要借鉴这一点,遵循民主原则,在全面考虑学生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前提下,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科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认识气温计”相关知识时,为了坚持民主原则,教师可以实施小学合作学习,以学生学习能力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并为小学布置探究性任务,如借助于气温计模型学习读数。教师可以继续布置活动任务,要求学生认识气温计,通过观察其他的气温计,全面了解与认识气温计,同时有效拓展到生活中存在的多种温度计,包括水温计、体温计等。当学生顺利完成第一个活动任务后,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让其描述读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遇到的困难等,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共同答疑解惑,从而构建积极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共同携手解决遇到的问题,继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为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提供更多的幫助。

三、加强沟通协作,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通常会加强班级各个方面力量的联系,实现班级各个成员之间的密切沟通与互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小学生,往往内心具有极其丰富的情感,如果教师对其管理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单一的说教,非常容易使学生萌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和教学。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为了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要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中心,经常性地聆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真正学会从学生角度出发来思考各种问题。那么,作为小学班主任,又同时担任科学教学工作,也应该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与学生进行频繁的互动,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做到对症下药。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间主动提供帮助,这样通常会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密切沟通,根据反馈的情况,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处理;还应通过微信等方式,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为家长普及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其提高对科学学科的重视,让家长发挥监督和引导作用,为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助力。

例如,在学习“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在家中与家长共同配合,借助于剪刀、鞋拔子等工具完成科学实验。这样既能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加强两者的合作与配合,还能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热情,通过这样的沟通来提高科学教学效率,对于更好地管理班级学生也有很大的益处。

结束语

综合而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要求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为了不断优化科学教学的效果,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积极参考与借鉴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教师要追求寓教于乐,组织一系列科学主题班级活动,教学中坚持民主原则,将学生置于教学中心,积极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亲子间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出学科教学特点,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赢得学生家长更多的支持与理解,更好地推进科学教学的开展,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原芳.探究提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157-158.

[2]时永红.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新智慧,2020(14):50+85.

[3]季良.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界,2020(45):4-5.

重庆市云阳县南溪镇水市小学 404505

上一篇:消费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外审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