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2023-09-22

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1篇

从企业角度上来说,品牌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战略环节之一,但是品牌建设是一个完整的动态活动系统,“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战略,对外企业必须在品牌调研、品牌定位、品牌规划、品牌创意、品牌设计、品牌推广和品牌评估等各个方面全方位规划和实施。”品牌建设对内必须要在管理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上投入相当的精力;对外,第一是要基于外围环境下考虑界定目标受众,精准把握受众需求,因为在这个用户至上的时代,用户口碑直接决定企业生死;第二是媒介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当下各种传播媒介层出不穷,愈来愈网络化、科技化、全民化,对企业而言,媒介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的成功与否。

曾有学者指出,在21世纪,离开媒体谈文化只能是空谈。媒介联系着文化,文化依附于媒介,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媒介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各种大众媒介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些年来,媒介文化以其全新的理念和表现形式,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和格外重视。媒介文化的形成是媒介资源和文化互动的结果,它将媒介与文化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理念和传播方式。媒介文化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构建人们日常生活场景和思想意念,可以为整个社会塑造价值理念。于企业而言,将企业品牌文化内容通过大众媒介进行管理和运作,使其向企业受众传播自己的文化理念,从而提升品牌形象和美誉度。

目前各个企业都在进行各种品牌营销活动,帮助他们在市场上占位捕捉用户焦点,前不久国内知名家电企业海尔集团通过对媒介经营管理,策划了一起较成功的文化品牌营销案例———大画海尔兄弟,输出其企业文化品牌,获取新老用户关注,品牌声量剧增。以下将详细分析大画海尔兄弟的营销模式、营销成效,梳理总结同类活动的媒介经营管理对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影响的共性知识。

一、大画海尔兄弟的营销模式

奥美集团创始人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企业为保持核心力竞争,赋予标签,构建特定品牌形象,并通过营销等手段不断输出其品牌文化,最终获得用户深刻认知及认可。

1995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海尔兄弟》的212集系列动画片,该动画片讲述海尔兄弟环球的神奇历险,过程中海尔兄弟用其智慧一次次化险为夷是一部寓教于乐的动画片。该动画片由海尔集团投资制作,2014年海尔集团又策划主办了“大画海尔兄弟”活动。该活动是线上面向全网受众,通过交互的方式征集;线下面向中小学生群体,通过绘画比赛形式征集,旨在全民共创海尔兄弟新形象。

海尔兄弟这一形象不仅是海尔的品牌象征,更是70、80、90后三代人童年的记忆,也是对海尔品牌认知的主要方式之一。“大画海尔兄弟”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主题鲜明,媒介精准,口碑传播;2.精准用户,交互营销,全民参与;3、自发传播加引导性传播,推进品牌的有效传播。以下将对这三大特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主题鲜明,媒介精准,口碑传播

为了契合所有受众情况,海尔集团此次的营销活动通过确立简单明晰的主题———大画海尔兄弟,让所有人都能一眼读懂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想法、有创意的受众可以直接参与形象的设计过程,该活动由站酷网承办,征集活动主要分为三个赛区站酷赛区、arting365赛区、淘米网赛区。这些赛区网站本身拥有一定的用户设计粉丝关注,可以保证让所有想参与本次活动的人参与,且网站的主要使用者和定位与海尔本次活动的内容和受众契合度均较高。另外为了营销造势,海尔还借助了自媒体,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等,进行社会化营销,依托用户的参与和评论,进行了病毒式传播。所谓交流即为传播,通过自媒体制造热点话题,吸引更多人参与。

“大画海尔兄弟活动”在第21届中国国际广告节2014“中国广告长城奖”在数百个参选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媒介营销奖金奖。“大画海尔兄弟”品牌营销活动能够获此殊荣,主要源于其在营销中媒介方面精准选择,一方面针对该活动诉求收集新海尔兄弟形象,则精选了设计师高手云集的站酷、arting365两大网站分别设置赛区,另一方面针对未来用户群体-儿童,则选择在中国儿童黏性最高的综合互动娱乐平台淘米网。在口碑传播方面,则是进行全网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微信进行全覆盖。该活动制造话题引发全网讨论,通过社交媒体裂变式传播,聚焦新老用户关注,达到品牌广泛传播左右,在精英群集的设计平台精准触达,又连连收获优秀新形象设计作品。

(二)精准用户,交互营销,全民参与

海尔兄弟这一卡通形象作为海尔集团的品牌文化资产,最初作为动画品伴随着七零八零后一代人的成长,如今随着七零八零后人成为时代消费主导者,对这一形象的激活不仅助益海尔集团的品牌形象提升,而且也能培养七零八零下一代人的品牌印象。

本次的参赛人群也青年才俊(成人组)、初出茅庐(少儿组),既能吸引对海尔兄弟有印象的70后、80后群体的参与,也能吸引有想法有创意的年轻一代,培养他们对海尔品牌形象的熟知度。通过在全网范围让所有人都能参与,有创意有想法的人可以直接参与设计,其他参与的人可以评价点赞分享等,评选方式也是根据用户票选情况和专家意见综合评比。

大画海尔兄弟案例中,企业品牌放低架子,与用户零距离交流,倾听用户声音,采纳用户建议,也是能吸引全民参与的关键。其实对企业而言,正确的营销手段和方式才会帮助企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自发传播加引导性传播,推进品牌的有效传播

纵观海尔的这次营销活动,主要是在线上线下征集及口碑传播,最终线上新形象发布。整个传播过程围绕其核心诉求,抛出主要的舆论内容,让用户自动参与并衍生新的话题交互。同时定期对活动进行总结式报道,其实是对舆论话题的适时引导。

利用一些权威媒体,如中央级网络媒体———新华网、人民网等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通过权威媒体的定性,省级、地方级网络媒体进行转发报道。自媒体上“大画海尔兄弟”也通过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人进行话题引导设计报道,让整个活动的传播成为一个有主题有组织有设计的品牌营销活动。

二、大画海尔兄弟的营销成效

大画海尔兄弟的营销效果获得了业内的普遍好评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新形象新烙印,品牌忠诚度助力竞争制胜;2、用户零距离参与,品牌建设产销合一;3.强化品牌联想,找准市场定位。以下将对这三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新形象新烙印,品牌忠诚度助力竞争制胜

品牌形象作为企业品牌文化的代表,新的形象对企业品牌是一种精神层面新的烙印。此次海尔兄弟新形象征集活动历时45天,收到近7000幅作品,通过用户票选和专家评价的方式,最终,海尔兄弟的新形象由网友设计的作品进行再次优化而产生。

互联网时代不管是产品的设计还是品牌文化的建设,企业原来那种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方式已然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企业而言,最好的品牌产品应是能满足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的,这种体验应是基于需求之上的全流程参与,包括设计研发等等,而品牌文化的建设也是如此,作为企业品牌的标志,其欢迎程度和认知度取决于用户的参与情况。

这一活动唤起了70、80、90后的童年回忆,加深他们对海尔的了解,于00后一代则是新的品牌文化的传递,培养新一代用户忠诚度,通过形象征集的方式,让大家参与设计,也能将海尔真正为用户着想,从用户出发的理念再一次传达出来,最终的形象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综合统一,根据蝴蝶效应预测,这样的新形象一旦问世自然会赢得一批粉丝。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使受众产生好感,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用户忠诚度。这种忠诚度让海尔在竞争中可以有效抵制同行竞争,同时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为海尔带来产品价值。

(二)用户零距离参与,品牌建设产销合一

对企业而言,只有用户参与进来才能提供用户满意与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本次“大画海尔兄弟”活动在网友中产生巨大反响,共计粉丝覆盖3040万人次,社交媒体互动近800万次,其中微博转发223万次,评论互动51万次,话题讨论510万次,优秀投票15万次。

历时一个多月的海尔兄弟新形象征集活动也是二次性创造原理的又一佐证,让用户参与企业品牌文化的创建,用户不仅成为品牌的消费者更是其创建者,实现真正的产销合一。

大画海尔兄弟也是企业品牌的一次市场调研,通过这种方式激活了品牌文化资产,降低公关传播成本,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不仅零距离了解用户对海尔品牌的看法,捕捉用户对家电产品的需求,而且零距离与用户交互海尔品牌形象的设计,对于了解当下用户最新的各种心理和行为方式也有一定帮助。

(三)强化品牌联想,找准市场定位

对企业而言不管是品牌战略还是品牌形象的发展都必须随时代而发展,品牌文化建设亦是如此。海尔兄弟新形象基于新一代人的设计,又保留了原有的关键元素,体现着海尔品牌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增强新一代用户对海尔品牌的联想,有利于海尔找准市场定位,帮助不同产品进行市场细分。

结语

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立企业特有品牌标签,可提高用户归属感及忠诚度,在商业竞争中形成壁垒,构建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其次,企业文化品牌可以确立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溢价能力,特别是上市企业,具有很强的财务空间。

对于企业而言,要建立成功的自有品牌,则需要拥有长期的品牌战略规划和富有实效性的品牌营销战略。基于当下宏观环境变化,高科技不断发展,行业竞争格局变动,用户行为习惯的改变,对品牌营销战略实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企业文化特色品牌,根据用户行为分析,选择媒体平台,最大化的覆盖用户,依托于用户喜好精准选择媒介,与用户进行有效沟通,并通过不断的创新,将品牌价值的媒介多元化经营,实现鲜活企业文化品牌。

企业文化品牌价值需要通过有效传播触达用户来实现,并获得用户所认同。对于企业来讲,品牌传播则是通过不同媒介及媒体平台,进行精细化运营,将品牌形象、文化理念传递给用户,例如企业新闻发布会、企业自媒体平台宣传、社会公益、举办营销活动、建立自有专营渠道、广告宣传等形式,以获得用户的认知和认同,并在用户心目中经营特定形象的过程。这些企业品牌公关营销活动则需要有明确的营销策略,而营销策略中,媒介经营管理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纵观当下企业发展环境,各种媒介层出不穷,从企业角度看,核心工作是聚焦传播的核心诉求,利用适合的媒介进行广泛传播。但是时代变化日新月异,媒介管理的研究也应结合实际案例,在实战中进行验证,以期协助中国企业能正确管理和经营媒介,企业也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借鉴和利用。构建媒介经营管理体系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需根据自身特点标签,以及不同传播诉求和形式,找到契合用户行为习惯的媒介,匹配对应的资源,方可实现效果最大化,构建适应当下的媒介经营管理体系。

媒介管理不仅仅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工具,它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够不断地创造文化,企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媒介组织,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也必须通过自我创新传播,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品牌。而媒介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品牌的传播和建立则具有互促共进、互融共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制胜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产品、服务体验,还是品牌营销战略。未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是否能脱颖而出取得胜利则更多依赖其品牌营销战略的优劣。互联网时代除了经营环境与之前大不相同之外,随着媒介形式的不断更新,媒介经营管理对企业文化品牌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大画海尔兄弟”这一文化产业营销案例来重点分析媒介经营管理对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媒介经营管理,品牌文化建设,大画海尔兄弟

参考文献

[1] 支庭荣.《媒介管理(第三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吴朝辉.《企业品牌营销浅析》,《当代经理人》2006年16期

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2篇

人人都有父母,父母对于儿女,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正是这种无私的爱,儿女从小就对父母有一种依恋和亲爱的感情,当儿女长大懂事后就想着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就是孝。孝是中国文化之根本,我国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

一、孝道文化的主要内涵

孝道文化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封建社会亦是意识形态的精髓。孝道文化深刻的内涵既有丰富的文化理念,又有完善的制度礼仪。从“敬养”的意义上分析,主要包含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

敬亲:传统孝道文化的精髓在于提倡父母对于长辈首先要做到“敬”与“爱”,没有敬和爱,就谈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对待自己的父母等长辈不仅仅是物质的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他们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老人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

1 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保持这种“爱”,既心情愉悦地对待和关心父母及其他长辈。 奉养:传统孝道文化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生活上物质上供养自己的父母及其他老人,即赡仰老人。“生则养”,这是孝敬老人最低最基本的要求。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证老人,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文化强调老年人在物质生活上享有优先性。常言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和“有子能替父”就是这个道理。 侍疾: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功能逐渐衰退,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易得疾病。因此,侍疾是传统孝道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简单的说,侍疾就是子女对患有疾病的老年人要精心侍候。比如老年人得了疾病,应当及时请医生诊断治疗,并细心护理,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老年人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

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所谓立身,也就是指安身立业,勤俭持家,是尽孝老人的基础。这就是说,做子女的应该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便于更好地实现孝敬父母和其他老人的愿望。儿女在事业上有了成就,家业兴旺,父母就会感到欣慰,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反之,那些一生好吃懒做,无所作为,家贫如洗的人,也可以说是对父母的不孝之举。

谏诤:《孝经》谏诤章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

2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父母的言行不一定完全正确,在父母有不义言行的时候,子女不仅不能随和顺从,而应尽力劝说父母,使其纠正不义之举,这样就能防止父母遭到不义的责备。

善终:《孝经》 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就是说尽孝道之事必须亲自为之,老有所居是对老人的尊敬,老有所养则老有所乐,对患病老人精心护理则解其忧虑,老人逝世时必亲自到灵前哀悼,祭奠时要遵从礼仪。“送老归山”也就是善终的意思,儒家的孝道思想把善终同样看得很重要,在祭奠和送葬时施行多种礼仪,以此来缅怀老人的一生,祭奠老人的英灵。

二、新型的孝道文化

传统孝道与新型孝道的最大区别,就是传统孝道既有基于亲情关系基础上的合理性因素,也有与封建社会集权政治相联系的不合理因素,拥有两重性,精华与糟粕共存。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思想快速进步,我国古代的以“孝治天下”的思想,以及为维护统治阶级愚昧民众的“三纲五常”等遗忠遗孝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而,现代孝道文化一定是去除了其不合理性的糟粕,而保留其合理的内核,向利于尊敬父母、家庭和睦、尊师敬贤、尊长爱幼、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等美德方面发展,也使新型孝道文化具

3 备更强的生命力,从而促进社会及人类的发展。

(一)奉养父母,善待双亲

奉养双亲,不仅仅是传统孝道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型孝道内涵的最基本要求。赡养父母即被视为子女当然的社会义务和道德责任。在子女年少,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父母有义务抚育他们长大成人;但是父母年老体弱,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子女同样有赡养双亲的义务。这就是代际互助,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孝文化赖以形成的血缘基础。传统孝道中赡养双亲这一条非常符合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人类从小到老的自然规律,是极其合理的内容,必须要继承发展。

(二)敬爱父母,顺从长辈

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不仅仅是要满足老人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更要表现在敬爱父母上。敬爱父母就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一种一切道德美好感情的源头。传统孝道在父权主义的作用下,子女对父母往往是畏惧多于敬爱。现代社会,由于“父权”的削弱甚至被取缔,宽松的家庭环境使得建立于人格平等基础之上的父母和子女相互尊重、相互亲爱的情感易于形成。尊重长辈也是新型孝道文化的重要内涵。孔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也就是说,敬爱自己父母的人,都会尊敬别人的父母,不敢厌恶别人的父母,不敢轻慢别人的父母。这种由敬爱自己的双亲,推广

4 到敬爱所有长辈的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修养道德,完善自我

孝道教育就其实质来说是塑造人格的教育,一个能够成就大事业的成功人士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父母行孝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从本质上说,儒家学派是道德学派,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培养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是儒家的重要教义,而其教育方法之一就是倡导孝道,事实也证明这种方法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孝道教育实质就是塑造人格的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倡孝道,大力倡导忠孝仁爱、谦和礼让、诚信守义,利于培养我们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精神品质,利于塑造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理想人格。因而,进一步完善我们人格的忠诚、友爱、谦虚、诚信、自强等内容与孝道息息相关,亦成为新型孝道的重要内容。

(四)奉献社会,回报祖国

忠君报国一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抱负,自古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未有不能尽孝而能尽忠者”一说,可见传统文化中忠孝是分不开的。古代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只有能做到对父母长辈的孝顺,把家庭照顾好了,才能做到在社会工作中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宏伟大业。当今社会,行孝不仅仅是要求为自己的父母尽孝,要为祖国

5 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孝道,从而达到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目的。新型的孝道内涵要求人们要自觉树立起为国家效力、为人民服务、为父母争光相统一的道德价值观。

当然,新型的孝道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以上四点的内容是孝道的核心内涵。

三、孝道的误区

孝道文化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之前,由于忽视了孝道思想的教育培养,致使一些人不懂得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不懂得报效祖国的培育之恩。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些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间不能和谐相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视老人为家庭负担。年老体弱的人不能自食其力,这是自然规律,应当有子女供养,这正是子女报答养育之恩和尽孝的时机。然而,有的子女则把老人视为家庭负担,不愿与老人在一起生活,甚至不愿供养老人,这些老人尽管有儿有女,晚年还过着孤单或游离的生活,有些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间把供养老人的责任推来推去,谁都不想供养老人。有的是通过兄弟姐妹协商,把自己的父母平均分配,你家供养一个,我家供养一个,致使老年夫妇不能生活在一起相互照顾;还有的则把老人当作包袱一样甩来甩去,子女间按月份平均供养,都生怕多供养几天,甚至在接收或移交老人时

6 还要称一下体重。上述这些尽孝的方式,实质上是仅仅把尽孝当作任务来完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敬老人,反而是在不同程度地折磨老人,致使那些老人在社会上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在家庭失去了长辈应有的地位。

二是顾自己而不顾老人。人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肝、脾、肺、肠、胃和血管等器官就逐渐萎缩,耳不聪目不明,生活不能自理,心烦意乱,遇事爱唠叨,故有“年老体弱”、“老还小”之说。所以侍候老人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在生活起居方面照顾周到。然而有些人只顾自己生活得潇洒愉快,不顾老人的身心健康,把老人视为家庭保姆。有的人借口以事业为重,以“忠孝不能两全”为由,关心领导和上级比关心父母还要重要。这种人在领导面前是一张笑脸,回到家在父母面前就是一张“马脸”。他们经常在外面吃喝玩乐或游山玩水,从来不过问老人在家吃什么、穿什么、想要什么?老人生病了也不及时送医院诊治,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也形同路人。有的人心里的“代沟”不可逾越,不愿意听老人的倾诉,不愿与老人交流思想感情,认为老人唠叨起来很烦人。老人的心里话不能在儿女面前倾诉,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和压抑,这样无形之中就伤害了老人的身心健康。

三是婆媳不能和谐相处。常言道“媳妇就是养老女”,“儿子孝顺不为孝,媳妇孝顺才为孝”。一般来说,取了儿媳的

7 家庭,生活上就多了一个帮手,其父母就该享清闲了。然而,有的儿媳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很好,就是不能正确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甚至水火不相容,待公婆牛马不如。既不帮忙做家务活,还对公婆没好言语,态度生硬。这样的家庭,往往当儿子的是听之任之,平时也跟着自己的女人起哄,所以一些老人只有叹道:“儿子结了婚就是媳妇的人了”。 四是嫌弃自己父母无能。世世代代家庭之间的贫富之差本是正常存在的,这种差距是不可完全消除的。有的家庭确因父母能力弱小而贫困,有的家庭则因居住地自然条件差,或因天灾人祸而导致贫困。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子女,总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能力,没有创造出良好的家庭生活条件。他们要么懒惰成性,无力或不愿意孝敬父母和其他老人;要么恨自己的父母无能,经常在父母面前发牢骚,不尊重父母,不孝敬老人。有的家庭尽管贫困,为了子女成才,不惜一切代价千辛万苦地送子女读书,目的是改变家庭贫困面貌,老了就可以享清福。可是当子女完成学业后进入了机关单位或企业就忘了本,摆阔气,讲排场,过上灯红酒绿的城市人生活,视父母为无知,嫌弃自己的父母,不愿把父母接到一起生活,甚至在别人面前还假装不认识。

四、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尤其是在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弘扬传统的孝道文

8 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乌鸦尚有反哺(用口衔食喂其母)之孝;羊亦知有跪乳(小羊吃奶时要下跪在地上)之恩,更何况人乎?试想,父母既有养育之恩,更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教诲,为人子女者,能不义无反顾予以回馈么?尤其当父母处于垂老之年、贫病交迫之际,不尽子女的孝道,能说得过去么?可惜,这些浅而易见的道理,有些人却因“金钱至上”而被迫“靠边”。因此,一定要大力提倡并弘扬孝道,恢复它的本来面目,让孝道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发扬光大。

其次,我们要继承发扬把敬老、爱老、养老等孝道文化重要内容列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优良传统。我们略做考证便可得出结论,传统孝道教育的目标就是,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出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

9 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当代著名作家冰心就非常关心对子女孝敬父母的教育。她要求,对子女的教育不能只讲大道理,首先要教会子女如何关心父母、爱护父母。显见,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强。很多事例证明,孝敬父母绝不是一件小事情!孝敬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一个人,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一个人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

其三,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体国民基本道德素质,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孝道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渊源,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古代的孔孟儒学提倡的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和面临的现实看,正处在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期,旧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重

10 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是我们所面临的道德选择。传统孝道文化中倡导的重根源、主入世的精神,对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团结、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溯宗归祖和凝聚性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当代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出发点。现在有些人,父母生前不孝敬,等到老人死后却大办丧事,有权有势者甚至圈地筑坟,车队簇拥,络绎不绝,连日宴席,以显示其能“光宗耀祖”。这决不是什么孝道,而是借着父母的牌位显示自己的“荣耀”。这种现象是对传统孝道文化的歪曲和渎亵!而通过对这种“孝道”的批判,也正显示弘扬孝道文化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 其四,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以上,尤其是,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据有关资料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将达2500万人。到那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两倍于日本的总人口,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可见,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的

11 传统模式。中国的老年人口70%以上还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还比较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必须依靠家庭成员的扶助而安度晚年。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家庭养老是我国普遍认同的养老模式,它赖依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道观念。为此,在我国倡导和弘扬孝道文化,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等,都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刚才是从社会大环境来说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那么,我们有的戒毒人员可能会想,我在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戒毒,现在没有机会,没有条件,没有心情尽孝。我认为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是消极的,每个学员都应该注意克服。那么,在戒毒所如何体现自己的孝心呢?

实际上,安心戒毒、戒除毒瘾,这才是目前孝顺父母的最好方法。这也是我们父母最大的一个心愿。如果你愿意去完成父母的这个心愿,你就必须从现在开始,逐渐提高自身素质养成,按照所里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智力、体力、毅力、自律意识和意志力水平,平时严格遵规守纪、加强康复训练和习艺劳动、注重日常行为养成,最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使自己出所以后彻底戒断毒瘾。当然,我们也可以现在从小事做起。有时间,给父母打一个电话,一声问候,

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3篇

一、坚持公正、文明、规范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明确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强调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坚持公正、文明、规范执法是形成高效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内容,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强调, 必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 担负着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重要职责, 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者、推进者、捍卫者。检察文化中所包含的法律理念、法律思维、法律能力都直接影响检察工作的开展, 影响着法律的实施与监督过程, 影响着法治社会建设进程。思维引领行为,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检察文化中渗透出的法律理念与思维模式, 是检察行为的重要指引, 因此在新时期提高检察工作效率的根本在于与时俱进的增强法律思维建设, 以检察文化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真正做到公正、文明、规范执法的思想建设与行为方式, 以思想建设为基础着力点, 不断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同时引领检察工作发展, 将“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切实落到实处。

二、坚持公正、文明、规范执法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障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是检察工作最重要的价值追求之一。检察工作应进一步围绕推动经济发展, 找准社会发展的切入点, 将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服务大局的首要任务, 紧密结合全国经济发展战略;应进一步围绕促进和谐稳定, 找准社会发展的结合点, 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 突出打击严重威胁群众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性犯罪;应进一步围绕保障民生民利, 找准服务社会发展的着力点, 关注民生的法律问题, 切实为群众答疑解困, 全面普法促进全民守法的实现。从坚持公平、正义、规范执法角度出发, 作为基本依托, 将服务大局作为进一步工作重点, 增强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公正、文明、规范执法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检察机关在工作过程中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的客观表现, 会影响群众对于检察工作的社会评价。公正、文明、规范执法是正面积极展现检察机关的工作行为, 是使社会评价检察机关工作成效的重要感知, 是传播检察工作与法律内容的重要着力点。坚持公正、文明、规范执法以提升司法公信力, 一方面加强坚持程序与实体并重的检察工作内容, 另一方面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工作理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保障治理地方发展, 将检察工作放入地方发展大局中, 在工作方式上, 办案考虑发展, 做到与大局合拍共振。将坚持公正、文明、规范执法贯穿在检察工作实际与理念之中, 切实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以提升司法公信力。

四、坚持公正、文明、规范执法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根本追求

检察文化建设服务于检察工作, 是检察工作的动力源泉, 是基本行为准则, 更是贯穿于检察工作始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检察文化的公正、文明、规范执法建设有助于检察工作的长足发展。一方面加强公正、文明、规范执法思想建设, 思想引领行为, 加强能力教育, 从根本上形成价值观念推进检察工作具体实施, 做到思想过硬、业务过硬;另一方面加强公正、文明、规范执法队伍建设, 增强检察队伍整体性的检察工作氛围, 打造一支责任过硬的检察队伍, 从而提高检察队伍素质。更为重要的是以公正、文明、规范执法加强廉洁教育, 依法公开运行环节, 加强内部自我监督保障, 确保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以坚持公正、文明、规范执法作为检察文化建设的根本追求, 同时以检察文化建设促进检察工作发展, 两者相辅相成。

摘要:坚持公正、文明、规范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举措, 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根本追求。因此树立公正、文明、规范执法的检察价值观是必要的, 同时也是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发展的根本。

关键词:公正,文明,规范执法,检察文化

参考文献

[1] 刘伟发.关于检察文化核心价值观之探析[EB/OL].中国励志网, 2012-06-06.

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4篇

1 林业推行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价值

1.1 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的生态价值

在林业项目中通过无公害的防治技术能够实现更好的生态价值以及环境保护效果, 因而对我国的林业无公害技术应用中需要保持“预防为主, 科学防控, 依法治理, 促进健康”的基本原则, 积极的将林业健康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推行健康森林以及林业项目的整体发展目标, 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

1.2 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的经济意义

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具备非常好的效率, 能够有效的病虫害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成本以及造价进行节约,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有所保障, 并且无公害防治技术本身具备很好的技术性, 同时也能够实现绿色生态化发展, 并且为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基础。

2 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营林方式不科学

当前我国林业中发生病虫害问题的影响因素较多, 其中在一些林业中通过人工去培育种植的项目, 在选择树木种类的过程中表现的比较单一, 这些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内部系统并不具备很好的生态性, 并且对很多病虫害不具备很好的防御能力。在营林造林中没有与生态环境紧密结合, 过于关注自身经济利益的实现和成本的节约, 但是树木的生长以及养护过程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去建设, 一旦因为经济的问题导致树木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将会严重导致病虫害问题的发生。在树木种植环节中相互之间距离不够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 树木之间通过距离需要保证自身的光照以及通风效果, 但是距离不够将会无法获取这些营养, 病虫害在其中发生情况将会有所增加, 不通风以及阴暗的环境会导致一些病虫害快速发展。

2.2 大量农药的使用

在林业中病虫害防治中传统的方式就是采用农药进行杀虫除草, 从农药的应用效果来说看, 确实对一些病虫害起到了抑制作用, 但是对植物以及树木本身也会产生比较大的损伤。在通过人工进行树木种植中, 一些营林工作人员对农药的应用没有足够的了解和经验, 很多情况下, 认为农药是最为有效的治理病虫害的对策, 导致对农药的应用过于依赖, 另外一些人甚至认为农药应用的越多对病虫害的防治更有好处, 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 农药中包含大量的化学物质大量或者是过量使用会对树木造成巨大威胁, 这种理念的存在导致病虫害无法得到有效治理, 也不利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

3 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

3.1 加强天然林的保护力度

我国的天然林业植物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导致林业中病虫害问题频繁发生, 形成了林业资源的进一步影响, 为了对林业中病虫害问题的进一步改善, 需要对林业增加保护方式, 当前我国天然林是非常有限的, 当然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要比一些人工林好很多, 在天然林保护中主要是针林业发生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以及发生面积, 无公害的林业防治技术是其重要组成环节, 未来经济发展中对林业要高度关注, 合理应用天然林, 保证天然林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为国家的林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2 强化林区林业苗木检验检疫工作

林业工程中苗木中发生病虫害问题是重要的传播入口, 在采用无公害病虫害方式技术中需要对苗木的培育过程加以关注, 实现对苗木的整体检查防疫工作, 保证苗木生长中有一个良好的适应能力, 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率, 传播病虫害的途径需要加以关注并且斩断其传播途径, 在日常管理中对苗木的培育工作需要强化, 提升抵抗病害虫的能力, 推广有关于病虫害防治的技术, 有效抵御病虫害的威胁和侵蚀。

3.3 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进行病虫害治理

近几年来生物防治技术发挥出了更加完善的作用和效果, 在这种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中与传统防治技术不同, 是通过生物之间的链条平衡性来进行治理的对策, 不仅仅能够降低对林业的伤害程度, 还能降低因为防治导致的资金浪费问题, 生物防治技术与农药不同, 是不会产生其他的危害的, 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生物防治技术必然将会逐渐实现无公害病虫害的发展历程, 将会在林业病虫害工作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3.4 完善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

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一定的预测预报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防治病虫害发生之后大面积蔓延以及发展有重要作用, 林业中发生病虫害的种类非常多, 各种发病的规律以及时间不同, 当然防治过程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律开展的, 因此需要将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了解清楚, 从而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的检测预警制度, 提升对病虫害发生时的预防呢管理, 避免发生病虫害蔓延问题, 林业中工作人员针对此位置的发生规律, 了解当地的气候以及土壤情况, 做好定期检查和统计工作, 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隐患, 及时采用隔离措施, 将病虫害控制在一定范围中。

综上所述, 当前无公害防治技术主要是在推广以及应用方面开焊, 通过科学发展技术做好无公害防治技术, 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加强预警制度以及平台的建设, 深入开展无公害防治技术, 实现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的林业工程实现了非常好的提升, 在林业工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重点内容, 在林业发展中的病害产生的影响因素非常多, 在林业管理中, 不仅需要从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上进行提升, 更需要与当前我国环境发展相适应, 采用一些无公害的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这样实现对林业的更好保护效果。对于我国林业发展来说采用无公害的防治技术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文章将会对林业中发生病虫害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金莲.浅谈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意义和方法[J].农业与技术, 2017, 37 (16) :197.

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5篇

赣南采茶戏是很有地方艺术特色的一个剧种;赣南采茶戏有着近有四百年的文化传承历史; 在2006年初赣南采茶戏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地区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其文化价值有待于深入挖掘。

2存在的问题——品牌意识不够

在文化价值上,赣南采茶戏绝不亚于越剧 、黄梅戏 、二人转、秦腔等地方特色剧种,但其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却相对落后,成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2.1只停留在点而没有扩展到面

现阶段政府部门对赣南采茶戏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只停留在赣南采茶戏知识的普及和肢体动作、 语言如何传授这个点上,而没有从“文化品牌”角度全面思考深度挖掘赣南采茶戏的文化价值。

2.2推广的对象相对集中

由于唱腔语言的局限性导致了推广的对象只局限于赣南地区人民,推广的对象相对集中,走出去的步伐相对缓慢,使得赣南采茶戏在全国影响力并不是很大。 但是换个角度思考,假如我们将其文化价值放到第一层面来进行推广的话,是不是可以打破这一局限性呢?

文化价值不仅仅只局限与唱腔、动作,文化价值也包括了赣南采茶戏的视觉体系,色彩、服饰、形体、装扮等等,这些是没有国界语言障碍的,我们是否可以从视觉体系去扩大推广对象的覆盖面呢?

3提升赣南采茶戏文化价值影响力的新思路、新举措

3.1以打造极具地方特色剧种品牌为核心原则

“文化自信 ”是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方针 ,新时代 、新发展 , 导致新的文化定位。 在意识上我们要保护和传承及推广的是赣南采茶戏四百年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价值,文化价值是属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这样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角度———具有地方特色品牌的“文化商品”,将赣南采茶戏作为具有地方特色品牌的“文化商品”来深度挖掘其内在的文化价值这一全新的理念在精神层面上上升到了品牌意识,并将之推广出去,这是改变和扩大赣南采茶戏这一极具地方特色品牌 “文化名片”影响力的核心思想意识。

以打造极具地方特色剧种品牌为核心原则具体体现是要将赣南采茶戏当做文化商品来发展与推广。 所谓文化商品, 是指用于交换的文化劳动产品和文化劳动服务。 包括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两方面。

文化服务是满足人们的文化兴趣和文化需求的行为。 政府部门采取的诸如“定向培育”、“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把采茶戏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和乡土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等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赣南采茶戏就是在文化服务方面的表现, 这是对内方面。 由于语言的局限性我们暂且只能把文化服务的对象定为赣南地区人民。

文化产品则是传递思想、符号和生活方式的消费品,包括书籍、杂志、多媒体产品、软件、录音带、电影、录像带、视听节目、手工艺品和服装设计;文化产品的开发过程将是多元化的,它在交流上没有国界之分,我们称之为对外方面。

3.2地方特色剧种品牌强有力的视觉语言支撑——“视觉识别符号体系”

“视觉识别符号体系 ”是任何知名品牌强有力的视觉语言支撑。 视觉符号也是一种语言,和音乐一样,是属于无国界障碍语言范畴, 可以说用视觉符号语言配合打造赣南采茶戏地方特色剧种品牌的提法对于地方剧种而言是一个新的切入点, 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传播趋势,一种新的思维交流方式,也是对赣南采茶戏的一个视觉形象的归纳和总结。

建立一套体现赣南采茶戏自身文化价值的 “视觉识别符号体系”,该体系建立的主要目的是让赣南采茶戏这一地方特色剧种具有很强的识别性、物属性和排他性,“视觉识别符号体系”的建立可以使得赣南采茶戏在视觉上有了区别与其他剧种的视别度。

4“视觉识别符号体系”的概念及其应用

4.1“视觉识别符号体系”概念下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4.1.1识别符号01——标志

标志(logo),是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表明特征的记号。 其主要特点是“识别性、显著性、艺术性”。 标志最突出的特点是各具独特面貌,易于识别.显示事物自身特征。 因此标志必须特征鲜明,令人一眼即可识别,并过目不忘。

可以考虑将赣南采茶戏中特有的三子 (矮子步+单袖子+扇子)元素进行整合设计,将有高度的特色识别性。

4.1.2识别符号02——图形系列

赣南采茶戏中设计元素相当丰富。 服饰、形体动作等都可以是识别符号设计的源泉。 比如说形体动作, 可以将形体动作分解,然后用剪影的艺术处理手法设计成系列图形供对外宣传。

4.1.3识别符号03——字体设计

在对外宣传交流方面,字体也是识别性很强的符号之一。 字体经过设计之后,在识别性上将能区别于其他文化商品,形成该商品特有的、专属性的识别符号。

4.1.4识别符号04——色彩

赣南采茶戏中的色彩对比色用的比较多,大红大绿,使得色彩特征比较鲜明、夸张。 这是比较具有特色的色彩识别符号。

4.2赣南采茶戏“视觉识别符号体系”概念下周边创意产品的开发应用

在“视觉识别符号”标准体系下,可以围绕赣南采茶戏这一地方特色剧种品牌核心原则思想来进行其周边创意产品的开发。

4.2.1相关旅游纪念产品的创意开发

现在一些地方在开发旅游项目的同时也着手在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商品,比如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蜡染,山东的剪纸,都深深的印入人民的脑海,所以我们可以借鉴此类文化商品开发的经验,大力开发以赣南采茶戏为主题的旅游纪念产品。旅游纪念产品的设计开发潜力巨大, 现阶段该产品的开发在赣南地区的旅游市场还是一项空白。

应用到具体的实际事例如:扑克牌面形象视觉设计、舞台场景缩小版立体雕塑、拼图产品等等,数不胜数。

4.2.2服装、饰品产品的创意开发

衣着方面可以制作文化衫,帽子,鞋子等等;饰品方面有耳环,吊坠、手链画面、手机外壳造型及外壳画面、各种包的logo及画面……

4.2.3网络创意产品的创意开发

如制作一系列网络聊天表情、软件皮肤等。甚至还可以开发一款游戏, 该游戏可以以推广方言为主题的竞猜得虚拟游戏币为胜负结果等等。

4.2.4戏剧角色人偶、手办等产品的创意开发

这一类的创意产品开发可借鉴的手法很多。 比如可以将人人都喜欢的丑角形象作为元素来开发其卡通形象; 也可以将一台戏中的所有人物形象元素来开发等等。

5结语

赣南采茶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且又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其文化价值完全有可能发展为地方特色剧种的“文化品牌”。 本文正是从视觉体系中“符号识别系统”的建立对“文化品牌”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方面来阐述论证赣南采茶戏新的发展思路, 对其他地区地方特色剧种文化价值的挖掘开辟了新的途径。

摘要:赣南采茶戏是很有地方艺术特色的一个剧种,是赣南客家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但由于唱腔语言的局限性使得赣南采茶戏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如何突破该局限性将赣南采茶戏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正是本课题的问题研究所指。

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6篇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教育全过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涌现出不少优秀传统文化。如今已成为支撑国民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发展关乎国家未来前途命运, 将传统文化作融入思政工作, 在大学生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势所趋, 高校思政工作者应予以重视。

二、基于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意义

(一)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迫于就业、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 当代大学生逐渐丧失目标,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责任意识缺失, 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此外, 当代大学生往往认为自己只需要以成绩来回报父母, 更有甚者, 花着父母血汗钱, 在学校里吃喝享乐。他们忘记了“百善孝为先”, 忘记了抽空慰问家中年迈的父母。这些现象说明了当下的大学生漠视了家庭责任和义务;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的功利心变重, 表现为重视自身所得利益, 忽视社会责任。这样的环境也影响到了大学生, 例如:他们在参加学校举办的志愿活动时, 更多的是该项活动能够给予他们学分或者是其它利益, 这样的功利主义是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极端表现。

现阶段的大学生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都在逐渐丧失责任意识, 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其意思就是人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明确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这样才能经营家庭, 和谐社会。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思政工作中,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延缓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的情况。

(二)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国外的各种文化理念, 比如美国的影视文化、科技文化、西方的餐饮文化、宗教文化等等。这些文化通过互联网不断向大学生渗透, 需要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 抵御多元化文化冲击, 建立文化自信。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 在接受信息方面具有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具有受动性, 他们根据自身建立的文化观和求学过程中接受的思想来选择接收冗杂的信息。而高校要在此种文化环境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无疑具有很大难度。

“文化观”是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建立大学生正确的文化观有助于他们价值观的养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医学巨著<黄帝内经>, 史学巨作<史记>, 教育大作<论语>、科技领域<梦溪笔谈>、农业领域<齐名要术>、人文领域<唐诗><宋词><元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囊括了各个领域, 走在世界前列, 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在思政工作中向大学生输送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建立他们正确的文化观, 培养文化自信。

(三) 有助于大学生培育

我国思政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的思政工作要求具有一致性, 高校应在教学活动中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使学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纵观现阶段高校的大学生, 他们多数不能有效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能将其形成行为习惯。

在大学生某些价值观念扭曲的今天,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 可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更好的践行和传播。

三、基于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

(一)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课堂

思政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的主阵地。但是, 很多思政教育课堂都是老师的一言堂, 思政工作者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思政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 课堂乏味枯燥, 并不能吸引他们兴趣, 丧失了在课堂上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对思政课堂进行改革, 在课堂上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具体路径有, 第一、在课堂上组织讨论组对进行讨论, 比如通过讨论古今文化, 让学生能更清晰了解到古今文化差异, 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热情;第二、安排同学在课堂上进行演说, 比如针对名言古句进行演说, 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会查阅大量资料, 对古句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挖掘, 在此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洗礼;第三、安排同学扮演历史故事, 在还原历史的过程中, 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感, 能主动学习, 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可以让学生博古通今, 在增加知识底蕴的同时也提高了道德修养和素质。

(二)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打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品格和道德的养成。在校园硬件设施方面, 可在校园内建造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或设施, 比如建造烈士代表雕像如李大钊, 学生在深入了解李大钊的人物生平事迹中, 会感受到他为国为民的情怀, 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报国热情, 从而能更好的投入学习。在校园软文化方面, 思政工作者可组织同学们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比如开展校园读书月, 让学生们在阅读经典古籍过程中学习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知识, 在传统文化的滋润中培养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校园期刊上周期性刊登优秀人物历史生平、爱国事件等, 大学生耳濡目染之下, 必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传承和弘扬爱国精神;在校园大型晚会中举办武术、书法表演等, 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增强大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 让新媒体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新媒体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 当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如QQ、微信、微博、抖音、易班、论坛、贴吧等。高校应对新媒体加以开发利用。比如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 建立专门的传统文化栏目, 定期推送更新。该栏目设定的内容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经典古籍、民俗文化。在推送过程中, 应以图片、视频、文字等混合的形式进行展现, 避免了学生对着枯燥的文字学习思政理论, 增加了推送内容的感染性和趣味性。可在推送内容下方设置专评栏, 学生在阅读内容之后, 可以在专评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想。这样既让思政工作者能随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出现异常动向时及时解决, 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认同感。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 这种方式更利于学生接受, 学生能更主动的参与到思政学习并付诸行动, 真正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新时期思政工作的基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责任意识, 增加学生对家庭对社会的认同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抵御多元化文化的冲击;还能帮助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使学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因此, 在今天的工作中, 思政工作者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中, 同时利用好新媒体资源, 让新媒体也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让新时代的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 文化自信不够等问题凸显。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要阵地, 思政工作是新时期的主要工作和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将其融入思政教学中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工作的意义, 并探究了基于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胡建良.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8 (02) :161.

[2] 侯寅.高职思政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及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中旬刊) , 2019 (01) :101-102.

[3] 夏春荣.大思政视野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路径[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 38 (01) :14-16.

上一篇:关于父亲节的手抄报范文下一篇:公司业务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