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策略概念范文

2023-09-20

品牌营销策略概念范文第1篇

化学概念是反映物质在化学运动中特有属性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是化学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结合本人的具体教学实践,针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法作一概括总结。

一、利用实验对基本概念进行解析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课,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教师尽可能地加强直观教学,增加课堂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观看到实验现象,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对概念的信度。同时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概念。例如在形成“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念教学时,通过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几个对比实验,使学生观察到有以下现象:加热氯酸钾时放出氧气速度较慢,加热二氧化锰时不放出氧气,当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时,则放出氧气的速度很快。再把反应后的剩余物进行分离,把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再和氯酸钾加热,放出氧气速度仍很快,且称量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锰)知同反应前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相等。用明晰的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很快建立了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强调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一定”、“两不变”的涵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强化了记忆,从而得到催化剂这一概念的内涵是:1、是指化学反应速度;2、这类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未变化。进而外延到:(一)在化学反应里;(二)具有内涵特征的这一类物质。隐含因素:(1)对“变化”二字的理解;催化剂即可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又可减慢化学反应速度;(2)一种反应可以有一种或几种物质作为催化剂;(3)一种物质在这一反应中是催化剂,但在别的反应中就不一定是催化剂;(4)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5)不同的化学反应所需的催化 剂一般是不同的。

二、强化形象思维,使抽象概念直观化

在没有条件或无法采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情况下,应适当的比喻或指导学生自学去获取知识。强化形象思维,也是加强直观概念教学的手段之一。例如在讲分子这一概念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现象: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为什么卫生球放久了会慢慢变小?烟雾的扩散等。让学生从宏观的感觉中去体会微观粒子的性质,理解分子论概念。在建立元素概念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先让学生回忆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抽象出元素的概念。也可采用指导学生先阅读教材再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概念。这样,一方面能排除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厌烦情绪,又能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解得较准确和深入。避免教师把概念硬灌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记不住、难应用,进而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三、相关概念进行比较教学

初学化学的学生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形成的概念模糊,似懂非懂。因此做题时经常出现差错。在教学中可列举几组实例进行比较教学,在对比中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抽象能力。如在“元素”和“原子”概念形成之后,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即元素是宏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论种类,不论个数。而原子是微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举例来说,有的用“不完全电离”来界定弱电解质,课本上用的是“部分电离”,一字之差,界定域就不同了。不错,课本上用“完全电离”来界定强电解质,很容易引出“不完全电离”这一否定型界定,这一方面犯了“是就是,非就非,除此之外都是鬼话”的形而上学的毛病,忽略了“中间状态”、“过渡形态”。

四、突出对概念的关键字、句的理解,加深学生记忆

一些化学概念层次较多,这给学生记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把组成定义的关键词句向学生突出讲解,促进对概念的理解,加强记忆效果。例如、在“催化剂”概念中,强调“变”和“不变”;在酸、碱定义中强调“全部”二字等。学生只有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才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溶解度概念中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加上关键字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进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五、注意概念的巩固、深化和发展

概念形成之后,一定要使学生通过复习和反复运用来掌握和巩固,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死记硬背和一般性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注意组织练习,当学生学过有关概念后,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练习题,使学生通过习题实践,巩固和增强学生应用概念的能力。二是分析错误及时改正。还应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查了解,根据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 要提高化学概念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学生实际 出发,采用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总之,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准确理解与掌握概念,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思路以及应用概念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习对象的不同,基本概念的内容、难度不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不断的对出现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进行总结才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质量。

品牌营销策略概念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口碑营销传播的概念和口碑营销传播的几种模式,并提出口碑营销传播的策略。

[关键词]口碑营销传播 策略 运用

品牌营销策略概念范文第3篇

摘 要:概念图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进行关联,并且以直观的图表进行体现,使学生化学的学习方式更为符合思维认知规律,极大的提升了化学学习的质量及效率。本文将基于概念图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析,力求发挥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更大教学价值,以供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概念图;高中化学;应用

引言

概念图是利用节点及其之间的连线展示知识及其相关知识之间关联的图示方法,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整合能力、思维逻辑等都有着拓展作用。概念图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辅助化学教师明确知识体系,还可以帮助学生关联性的学习化学知识,进而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及效果。因此化学教师要认知掌握概念图的应用精髓,并将其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构建极具自我特色的化学知识网络,促使概念图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价值。

一、概念图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辅助教师制定教学计划

概念图方法可以帮助化学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化学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以教学任务为出发点、化学教材为依据,其应用概念图可以将教学知识以直观具体的形式进行分析归纳,明确教学重点及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还能运概念图给予学生思维引导,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关联、理解,进而提升化学教师的课堂讲解效果。

(二)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概念图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加强学生學习自主性及化学核心素养。学生可以借助概念图对预习知识、课堂教学、复习知识等进行关联整合,同时根据自己的习惯及理解赋予不同的节点、线条不同的含义,构建自己的化学知识网络,在该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核心素养等都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三)巩固学生化学基础

概念图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丰厚其化学基础知识。概念图具有多样性、延展性,学生借助概念图可以构建其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并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的其进行补充、重构,促使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解更加深刻、运用更加灵活。

二、概念图在化学教学中的构建过程

概念图是层次性、整合性的图示方式,需要对其进行科学条理性的构建,才能发挥出其引导、归纳的应用价值。构建概念图首先要明确化学知识的中心点及知识涉及领域,其中,涉及领域通常指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或化学课堂教学内容,而中心点则是主要化学概念或者课堂教学重点。其次,需要找出与中心点相关联的化学概念等,并依据一定的逻辑顺序对其进行排序,在此过程中要保障排序的一致性,可以采取由狭义到广义、由概括到细化的方式,然后再将概念进行连接并对关联关系进行特定的标注,便于之后的补充、复习时的正确理解,最后再不定期的对其进行补充、修订、拓展等。

三、概念图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利用概念图制作笔记

概念图有整体架构,学生可以以此为基础,将化学知识点进行关联整合并记录下来,再根据教学内容及化学储备知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补充拓展,进而形成一目了然、关联整合的化学知识笔记。有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理解能力的提升。学生在绘制概念图时需要明确概念图的层次,并在重点节点或者易混淆节点进行文字注释或图形标记,避免出现关系混乱、概念模糊的情况,对于教师重点强调、应用率、出错率较高的地方也要进行标注,便于后续复习时重点关注。此外,绘制概念图要秉持简明扼要、简单易懂的原则,确保概念图能发挥其归纳、引导作用。

(二)利用概念图剖析难点

高中化学知识的理解难度、逻辑关联性会导致学生产生茫然、盲目的学习心理,不利于学生积极、稳定学习心态的形成。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对化学难点进行层次性的剖析,进而得以对化学知识进行透彻认知及正确应用。学生利用概念图分析化学难点时,可以将化学难点做为概念图的中心点,然后抽丝剥茧式的梳理与其相关联的化学知识,并将其以发散样标记在中心点的周围,这样化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就得以清晰直观的体现,便于学生认知记忆、理解运用。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充分的锻炼了其捕捉知识、整合知识的化学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学生化学解题能力、知识层次的一致性提升。

(三)利用概念图复习化学知识

化学复习阶段的学习对学生的化学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该阶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充实巩固其化学基础,还能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不一样的认知,推进着学生化学思维拓展及解题能力的提升。因此化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合理的利用概念图开展化学复习学习,帮助学生构建更加稳固的化学基础及更多维度的解题思路。化学复习阶段的课程更加注重逻辑性、总结性,因此教师的课上讲解内容具有一定的概括压缩性、版块性,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化学基础及理解对其进行补充延伸,学生可以借助概念图对其进行有层次、有关联、有重点的补充延伸,进而促使自己的化学知识更具条理性、清晰性。而且,学生在解答难度大、综合性高的化学习题时,也可以借助概念图分析题意、梳理题干、找出解题思路,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准确的解答习题,还能锻炼学生的信息捕捉能力、关联思考能力等。

总结

概念图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关联整合,也可以将复杂的化学知识进行层次性的剖析,进而让学生的化学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化、逻辑化,有利于学生化学知识掌握及运用能力的提升。同时化学教师亦可以将概念图方法应用到教学设计中,将课堂讲解以更加直观的图解形式展现出来,给予学生课堂思路及化学思维的引导,进而提升化学课堂讲解效果。化学教师还要将概念图法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借助概念图整理课堂笔记、拓展基础知识、开展复习功课等,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化学知识网络及化学学习方式,进而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扎实化学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都晓辉,孙辑凯,董巍,王晓丽,郭丽娜,李宏铃.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2):55-58.

[2] 张志霞.试析利用高中化学教学进行创新教育初探[J].科技视界,2019(35):161-162.

[3] 王正清,王健锋.概念图运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2):117-118.

品牌营销策略概念范文第4篇

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内容的核心和基石, 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它是学习物理学、理解物理公式含意、掌握其法则、规律等知识的基础, 同时也是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掌握的一个关键。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法, 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能效的重要手段。

2 析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都很强, 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的自然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质, 以及这些物质的变化规律。物理概念的教学实际上也就是从这4方面来进行的。

2.1 反映物质属性的

这类概念的特点是其含义深刻, 富有哲理性。如质量、惯性、能量等。教学中应当逐渐由浅人深, 由表及里, 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类概念, 学生在初中阶段不可能完全搞清楚, 概念的“真谛”只能靠学生不断地通过学习而领悟, 而不能靠教师一时的“灌输”。例如初二讲到的质量, 定义很简单,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但这“物质的多少”究竟是什么意思, 一下子说不清。对于初中生, 就只要让他们停留在“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这一认识水平, 至于为什么说,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是因为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1]。这点学生是容易理解的。这样, 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才能使学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逐渐加深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2.2 反映物质及其运动性质的

这类概念的一个共同特点是, 它们都反映了物质或物质运动的某种“率” (快慢、“本领”) 以及特性, 在定义上, 一般都是以其它二个物理量的比值来表示, 但它们本身的大小又不依赖于这些相关物理量的大小。如速度、密度、功率、比热容、电阻等, 定义公式一般可写成X=A/B的形式。教学要求是:使学生理解: (1) 概念反映了物质 (或物体运动) 的一种什么特性; (2) 为什么可以用二个量的比值来定义它? (3) 它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在教学中一是要防止简单地给出定义了事, 使学生误以为概念的定义完全是人为的, 以致于产生物理概念枯燥无味的感觉;二是特别要注意纠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用纯数学的观点来对待物理公式, 得出“既然X=A/B, 那么X就与A成正比, 与B成反比”的错误结论。况且这类概念间的相似性极强, 因此教学中要抓住“启蒙”概念讲深讲透, 在讲后续概念时, 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正迁移, 这样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关系的

如力、压强、功、热传递等, 这类概念的特点是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对于单个物体是毫无意义的, 这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强调, 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愈, 防止产生“无的放矢”的现象。例如学生在解答这样一道题, “运动员将铅球推出, 问铅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往往将推力也算在内, 就是不清楚铅球在空中飞行时, 推力的施力物体已经不存在了, 因而铅球在空中受到推力之说必定是错误的。另外, 必须使学生注意, 在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时, 一定要认定研究对象, 分清“受”与“施”, 避免“张冠李戴”。如有这样一道填空题“足球比赛中, 守门员接住了对方射来的球, 这接球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不少学生填上了“足球”, 这里就是没有弄清题中研究的是“接球的力”, 即“足球受到的力”, 认清了这一点, 就不会再把足球当作施力物体了。同时这类概念的内涵的揭示也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2.4 一些物理现象的名称

如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熔化、液化、凝华、反射、折射、电磁感应等, 这类概念的特点是, 就概念本身而言, 不存在理哗上的困难, 即概念的定义是明白易懂的, 难理解的是这些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条件及规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 分析现象发生的条件, 尽量使学生不但“知其然”, 还“知其所以然”。如电磁感应, 要在认真分析演示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 产生不产生感应电流, 其主要条件: (l) 电路是否闭合; (2) 回路的一部分导体是否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但如果闭合回路不动, 磁场运动, 则照样可能产生感应电流, 关键是同时符合以上二个条件。再如, 液化、凝华都是气态物质遇冷放热以后完成的物态变化过程, 但究竟什么情况下产生液化, 什么情况下才出现凝华, 关键在于温度, 例如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它就液化成小水珠, 附在窗玻璃上形成雾, 但如果外界温度在0℃以下, 水蒸气遇冷就会直接变成冰花附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上, 这时就出现了凝华。冬天早晨, 气温在0℃以下, 草地上、房顶上出现霜也是凝华[2]。总之在教学中, 要使学生明白这些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3 析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应用

3.1 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

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 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同时,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强烈欲望,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对初中学生, 尤其要讲究实验形象、鲜明、生动。例如讲磨擦起电这一课, 当教师手托一块事先使之带电的泡沫塑料块走进课堂, 将它放在一个同学头上磨擦后吸引该同学头发, 一定可以很快地吸引住学生, 促使他继续了解磨擦起电的原因。在讲授新概念之前, 教师千方百计要从形象入手[3]。

3.2 通过应用, 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 深入不下去。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 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 而且要发现特征间的联系,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沸腾概念的学习为例, 对于水烧开的过程, 学生往往只注意冒气泡这一现象, 而忽略了其变化, 这样不利于形成完整的沸腾、汽化的概念。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水开的全过程:加热前有无气泡?加热过程中, 气泡的部位如何?气泡怎么变化?剧烈程度如何?温度是否继续上升等, 从而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上正确的轨道。

3.3 合理运用概念, 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 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 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必须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 只要教师精心设计, 即可收到一石数鸟之效。[4]如复习“电功电功率”这一章时, 学生比较电功和电热计算公式时, 发现有时公式形式是相同的, 这时就应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两个物理量形式上达到统一蕴藏着一条什么规律?使学生联想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并由此进一步分析, 何时Q=W, 何时Q≠W。这样, 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化。

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在教学中选择好恰当的教法, 或者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综合应用必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经验, 总结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的引入策略和促进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概念教学,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波.基础物理中的物理概念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3.

[2] 王书芹, 王青玉.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J].山东教育, 2000 (8) .

[3] 毛立新.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运用初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2 (12) .

品牌营销策略概念范文第5篇

你画出了山/你画出了云/你画出了树/然而/在这片空白之处/你迟迟不肯下笔/是怕触醒了什么/这是一个梦中的梦/迷中的迷/于是/你绕开了一步/思绪转向了一片虚空……[1]

这是我很久以前读过的一段小诗, 那“梦中的梦, 迷中的迷”的艺术境界, 在我国的绘画、建筑、文学、设计、表演等艺术领域都对其十分重视。

虚实对比, 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 构成了我们民族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起到实景描写无法达到的以少胜多、以一当十、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二、虚实理念与室内设计

“虚”, 其本意是指空灵、空旷、模糊无边界。在造型艺术或绘画作品中, 它则是代表空白部分, 或笔触稀疏之处。这种“虚”的形成给受众以联想的空间, 回味无穷的意韵。尽管在艺术作品中, 那些虚象空灵的境界看似着墨无几, 但却饱含了作者良苦用心而彰显出作品的深远意境。

在室内设计领域中, “虚”又涵括了设计师的审美倾向和设计理念 (如表1) , 如行内设计师常提到的各种室内设计风格如:室内乡村风格、居室简约风格、别墅欧式风格、仿古酒店风格等[2]。

另外, “虚”的范围也包含了公共空间其场所文化的体现, 如:典雅、朴实、自然、民族风韵、时代气息等。由于这一类审美范畴无法使用标准量化, 行业内称其为“软装修”, 其特点是提升空间场所的特定文化倾向, 笔者把其归类为室内设计的“虚化”之美。

“实”, 在室内设计中, 主要是代表室内装修工程所使用的各种规格型材 (如地面瓷砖) 。“实”——即指装修材料的形态、大小规格、质量。在设计师眼中, 材料本身需要通过设计劳动, 设计创意而产生一种流动的、组合的、空间的美[3]。因此, 虚与实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从室内设计理念上来分析, “实”的选择, 往往服从于“虚”的要求和统筹。

艺术的形式规则大都相互同融。在室内设计中过程中, 各类条件的制约, 各种矛盾的交织往往交叉纠缠在一块, 虚实矛盾的转换处理, 需要在一个整体的理念中完成, 使之统一, 化解, 达到其使用功能, 审美功能, 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统一, 使“实”景的塑造, 带来空间的联想, 从而体现空间设计对人的关系和尊重。

三、虚实特征与室内设计

有限为实, 无限为虚。在室内设计中尤其如此, 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实材、造型、符号, 找到设计的象征意义, 达到笔断意连的效果。“含不尽之意, 见于言外”, 使虚实相生, 相辅相成, 让虚实的这对矛盾得到融合、化解——这无疑将是室内设计师终身面对的一个课题。

点面结合:是虚实特征表现之一。点相对于面属于“虚”的范围。“点”在室内的运用很多, 如标志、符号、局部小造型, 立面小陈设等。点在室内空间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起到启迪空间思维, 延伸行业文化的作用。。

而面的体现则从属于“实”的概念, 主要指室内建筑界面的修缮, 如大面积的墙面, 地面装修。

烘托渲染:采用绘画手法的一种设计形式, 对物象、墙体界面的一种处理手法。常见的有暗藏灯槽、灯带。如公司形象墙, 采用灯光烘托渲染手法, 使其主要精神物象在室内空间重点突出。在居住空间, 也常采用在端景之处, 陈设精美物体, 加以灯光渲染烘托, 达到虚实相生的一种意韵。

托物言志:它室内设计中虚实特征表达的常用语言。为表达业主的志向和精神追求, 使用某些具有品味的物体, 来体现业主、行业、场所空间的思想情感、精神层次。诚然对托物言志的表达, “物品”的选择与“精神”的联系, 却需要设计师多年的锤炼与涵养。

总之, 虚实的结合与处理手法众多, 其主要的内涵是, 通过使抽象的想象与具象的物品融合一体, 做到以一当十, 达到言之不尽的空间联想意境。

四、虚实策略在室内设计的组合应用

科技的发展使设计手法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但设计的本质仍然依旧——都是为了改善人的生活, 使人更有尊严感和幸福感。室内设计也一样, 设计方法的改变不影响虚实结合设计观念地贯彻, 反而是强化了它的运行。

以少胜多:设计中以虚代实以少胜多的核心——简约。简约的设计风格与手法, 是室内设计虚实概念的最好运用。使用为数不多的装饰元素。象征业主的思想境界, 生活体验。并且对于现代高节奏生活人群带来一种情绪上的淡定平和, 促进生活回归自然质朴, 这是以少胜多的功能体现。

先虚后实:即先强调室内风格文化、层次品味, 确定设计路线, 再选择与之相关的装饰材料、色彩、造型, 达到空间虚实结合, 环境审美与装修的工程统一。

隐显相宜:生活空间的收纳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怎样使得收纳的物品变整齐有序。既陈设美观又便于使用, 且巧妙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达到活动范围的最大效果, 增添家居的温馨气氛, 隐显相宜改善虚实矛盾的纠结, 让人有被关怀的感受。

合理搭配:科技的进步, 使得目前的装饰材料丰富多彩。如塑钢材料的应用, 可使空间隔断变得轻巧灵活。依据整体的风格路线, 合理搭配虚实部分, 使建筑空间成为可持续变更组合的环保空间。

虚实是室内设计中一对辩证矛盾因素, 而室内设计过程就是不断处理各类矛盾, 化解各种制约因素, 在各种纠结问题中找到平衡点, 处理好虚实关系, 使室内空间内涵丰富, 外延无限。

虚实结合的独特艺术境界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运用研究, 旨在为现代室内设计提供丰富的设计源泉, 同时对传统文化拓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代设计中, 不仅可将虚实结合的方法应用于室内设计专业, 更重要的是融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结构体系, 在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凸显传统艺术中的精华, 创造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室内空间, 体现室内设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摘要:室内装饰设计和绘画作品一样, 同样有着虚实矛盾关系的处理。装饰工程中的“虚”化之美来自“实”景的朔造与“实”的对比。虚境通过实景来体现其装饰风格、流派及文化倾向。而实景所使用的建筑装饰材料, 包括材料的形状与表面色彩, 要服从于抽象“虚”化的意境统筹, 在“虚”的情境下来进行挑选。本文旨在探讨“虚与实”这对艺术形式, 在室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虚实概念,室内设计,融入策略

参考文献

[1] 钟继凯, 迷中的迷, [J].散文诗, 1997, (2) :15-16.

[2] 安勇.室内设计创意[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0.3-7.

[3] 刘洪波.毛萍.熊宇浩.公共空间设计[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5-8

品牌营销策略概念范文第6篇

1 物理前概念的特征

1.1 广泛性

我们的学生, 不管在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 甚至有很多大学理科生中, 都有前概念广泛存在于头脑中。并且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有了十多年的生活经验, 接触了许多物理现象, 头脑中自发形成的前概念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当然, 这种广泛性是相对的, 他们对感性的、日常生活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形成了较多的前概念, 而对那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 则很少有前概念。如学生对力学、热学和几何光学均有着较多的前概念, 而对电学则很少有前概念。

1.2 自发性

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 缘起于学生长期、大量的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感知, 这些经验在其大脑中逐渐深化发展, 经过感觉、知觉、表象阶段最终形成概念。学生在其大脑里构建前概念时, 完全是自发性的, 凭自己的感性经验进行构建。

1.3 顽固性

前概念是学生长期经验的积累结果, 在学生头脑中印象深刻, 可谓根深蒂固。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给予更正, 这些概念显得顽固不化。一些研究表明, 一旦学生对某些物理现象形成了前概念, 要想加以转变是相当困难的。

1.4 隐蔽性

由于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是潜移默化形成的, 平时并不表现出来。然而在物理教学中讲授科学的物理概念时, 学生马上就会联想到他们头脑中的前概念。当让学生用物理概念去解释问题时, 前概念就会马上表现出来。

2 转变物理前概念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草率地用所谓的正确的观点去覆盖学生原有的想法, 那么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科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正确观点和错误观点发生交互作用, 根据两者的优势及局限性进行相互协调的过程。

2.1 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物理教师在讲授有关物理内容之前, 应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如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景, 小组讨论, 问卷调查, 提问, 试题测试等方式让学生的前概念呈现出来。例如提问学生40W和60W灯泡串联在220伏的照明电路中, 谁更亮?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60W的比40W的灯泡更亮。

2.2 体验认知冲突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物理实验的直观性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实验能为物理概念的建立提供科学的感性认识, 如人们在生活中普遍认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针对这一点可以用一张信纸和一铁锁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 结果毫无疑问;但当教师把信纸紧紧地揉成一团, 并让它和锁再次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 大家会发现结果并不是预期的那样, 它们几乎同时落地。利用实验现象引起的这一认知冲突否定了头脑中的前概念“重物体一定比轻物体下落快”。

此外, 利用数学方法引起的认知冲突同样可以消除错误前概念的影响。比如加速度概念, 它是初学物理的人感到最难的概念之一。从公式a=vt-v0/t可知, 加速度是速度矢量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vt和v0表示速度, vt-v0是速度变化量, 它与时间的比值表示速度的变化率, 故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有了这些数学知识, 就能使学生转变原先的错误概念, 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

2.3 利用变式和典型例证

布鲁纳认为, 学生在其中经历某件事情越是多样, 就越有可能把该事情与其他事件联系起来。变式可提供大量包含某一物理概念的不同事例, 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例子, 如压力、拉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这个概念的肯定例证, 重力、摩擦力是“弹力”的否定例证。悬挂在竖直平面内的小球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的运动是简谐振动的肯定例证, 地面上做上下运动的小球是简谐振动的否定例证。变式往往具有物理概念的相同本质但具有不同形式, 通过对物理概念的足够数量的不同变式的彻底练习, 使学生能形成正确的概括, 有助于转变错误的前概念和科学概念的掌握及知识的迁移。

2.4 开展合作学习

大多数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实验研究表明:同辈间的合作学习优于个体单独学习。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间, 师生间的口头交流是教学枢纽, 可使学生大脑中的思考和推理过程外观化, 同时可以帮助教师考查学生所掌握的概念与物理科学概念之间的差距, 使学生对概念的认知水平在学生讨论及教师对概念的讲解中不断提高, 其错误的物理概念也会渐渐变成科学的物理概念。

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与讨论, 使他们超越自己原来狭隘的认识, 了解彼此的见解。而且, 在合作学习中, 每个学生都是积极的参与者, 在自由平等、相互信任的气氛中最适宜表达各种荒诞的观念, 这些荒诞的观念有些是自相矛盾的, 在激烈的争论和积极的思考中, 常常会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原有认识的片面性和不合理之处并萌发一些新的猜想, 这些猜想往往已经走进真理的边缘。

前概念的广泛性和顽固性提醒我们不要期望通过粉笔和简单的说教就可以使学生把前概念转变成科学概念, 也不要抱有经过一两次纠正就可以使前概念销声匿迹的幻想。前概念向科学物理概念的转变是思维结构的转变, 是在学生头脑中引发的一场革命, 需要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 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需要克服旧模式的惯性, 因而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

摘要:物理前概念是学生在学习科学物理概念之前对周围世界的一些看法和观点。物理前概念广泛存在而且根深蒂固, 并对物理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物理前概念的特征, 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错误前概念, 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科学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物理前概念,特征,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母小勇, 张莉华.一个科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初步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 2000, 23 (5) :12~13.

[2] 乔际平, 刑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 3.

[3] 刘文广.河南教育[J].前概念的特征及物理教学策, 1997 (7) .

上一篇:空气分离技术范文下一篇:职教中心科普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