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工程论文范文

2023-09-16

民用建筑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当前人口密度的逐步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倾向于在人们居住的地区选择高层建筑。在此过程中,与常规建筑物相比,抗震的设计和施工要求有很大不同。由于较高的高度,高层民用建筑对地震的要求更高,工作也更加复杂。因此,必须从各个角度关注有针对性的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本文着重对高层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与施工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抗震设计

1.加强高层民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当前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以及建筑工作,在开发过程中逐渐使用了一些环保,高强度的建筑材料,以确保建筑结构设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也是当前民用建筑开发过程的重点。近年来,高强度地震的反复发生也对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相关人员在遇到地震时逐渐开始关注建筑物的相关参数和特性,并根据此信息设计高层民用建筑结构的地震概念。

2.高层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方法

通过分析建筑物的抗震结构,可以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尤其是高层受力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结构的强度和完整性,并采取合理的抗震方法,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2.1注意结构偏移的控制

首先,有必要注意结构偏移的控制,尤其是减少地震传递的能量,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基于建筑物结构偏移的抗震性能设计,这也是当前控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途径。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可以发现在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结构变量,使其保持在安全范围内,以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在地震条件下,通常会有一定的偏移,特别是基础结构的位移。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对建筑物偏移的有效控制,重视抗震构件的加固,及时保护预应力,科学合理地设计高抗震构件的变形参数,以确保结构的合理性。认为该结构具有抗震性能。

在计算高层建筑结构的力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主力结构,以增加结构的延展性并分散力。另外,高层民用建筑的施工场地需要合理选择,建筑设计要以稳定的场地为基础,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地震时的能量输入。

2.2 合理应用隔震消能技术

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使用隔震消能技术,在当前建筑科学快速发展的状态下,可以使用隔震效能的方式有效的进行抗震。抗震消能技术主要是利用对结构刚度的控制,嵌入一些强度较高的构件,在保证其具有较好的结构延性,让地震能量消除,这也是当前实际应用过程中较好的一种抗震方式,合理对这种抗震构件进行使用,逐步成为高层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利用隔震操作,特别是摆动抗震和滑动抗震可以让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做到立而不倒。

3. 高层民用建筑的抗震施工的基本要求

高层民用建筑抗震施工是非常复杂的,和一些普通建筑结构相比,对高层民用建筑进行抗震施工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的施工要点进行有效的控制,特别需要把握施工工艺,让结构抗震性能有效提升。

3.1 合理选择抗震结构类型

高层民用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是进行抗震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关键,需要采取合理的结构,保证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性。当前很多高层建筑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使用钢构件为骨架,这样可以让建筑结构的自重降低,另外钢结构具有很强的刚性,符合抗震设计的具体需要。

3.2 重视建筑基地的勘测

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高层民用建筑的抗震性能。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施工用地进行实地调查,并分析地质特征,以防止易碎断层的施工。另外,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建造中必须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结构应力的科学分析,以及施工过程中钢筋的合理铺设,特别是在基础的水平和纵向预应力构件中,这关系到钢筋混凝土的稳定性。高层建筑结构直接连接。

3.3优化建筑物的结构形式

在选择结构形式(尤其是图形设计)时,必须注意对称性。民用高层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多功能结构设计,将使抗震性能的施工更加困难。对称是建立结构应力的设计过程中的主要重点。在结构规律设计过程中,可以减少地震结构与建筑功能之间的冲突。

3.4加强对建材的控制

注意建材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具有重要意义。高层民用建筑主要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水泥和钢材的质量控制。根据抗震设计的具体要求,确保钢具有较强的刚性和延性。另外,应注意选择水泥以确保水泥的完整性,这也是改善结构预应力的基础。不同的建筑抗震结构对建筑材料,特别是对钢的要求不同。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钢结构的预应力形成,以确保钢结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另外,必须注意控制材料成本。合理控制材料成本可以有效地保证项目成本符合要求。

3.5注意施工质量控制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对于具有一定特殊性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检查质量,提高工程监理效率,保证施工质量,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某些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建立每个施工现场,尤其是对钢筋铺设和混凝土浇筑的监督。这与结构的施工质量密切相关。规范施工过程,尤其是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质量。

3.6进行工程质量验收

工程验收工作可以确保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每个施工项目的质量验收,并在项目验收时一一完成。在某个项目的质量达到要求后,便可以进行后续的施工工作。

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抗震性能,特别是对于某些高层民用建筑。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提高其安全性。有必要采用成熟的抗震设计,以确保施工质量。为了提高高层民用建筑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武冬梅.浅析高层民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J].建材与装饰,(07):8-9.

[2]刘静.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研究[J].居舍,(03):94.

[3]赵丽红.浅谈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与抗震结构[J].城市地理,2015(14):174-175.(150423199001300014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民用建筑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提高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整体质量,在具体设计工作中,相关设计人员应对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要求明确,满足住户的用电需要,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的整体质量水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设计人员应明确各设计的要点,按照要求标准进行规范设计,保障电气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设计要点

引言

建筑电气设计涉及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艺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具有涉及面广、设计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智能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电气系统的施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考虑,充分发挥出电气设计的作用,为后续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施工安装奠定良好基础。

1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模数化配电箱设计缺乏合理性

在结合建筑施工项目特点基础上,要求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能够确保模块化配电箱的设计合理性,为人们提供更优质与安全的用电服务。目前,我国建筑的电气设计项目中一般采用PZ20技术进行模数化配电箱的施工,能够充分满足建筑工程的电气系统施工需求。但在具体的智能电气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人员为了满足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配电需求,还会采用PZ30技术。PZ30多用于工业建筑设计中,使得电气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直接影响居住安全性。

1.2内部线路管线设计不合理

(1)在电线管敷设过程中,因为线路结构比较复杂,电线管埋过程中会涉及数量较多的电线。在智能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施工单位多是将施工主体作为设计重点,对管线敷设设计的重视力度不足,容易出现一定的施工隐患,难以满足智能电气设备系统的实际使用需求。(2)在管线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施工人员的选择工作,导致管线安装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在管线敷设过程中存在比较多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内部线路管线的设计,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

1.3安全防护施工技术不合理

就目前我國智能建筑电气施工设计情况进行分析,部分建筑物在电气设计中并没有做好安全防护施工工作。就电气防雷带技术进行分析,在智能建筑电气系统中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雷击现象的发生,保障电气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容易出现防雷带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避雷效果。此外,引线以及避雷带界面不符合相关的施工规定,在线路焊接过程中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施工标准。在智能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安全防护技术不合理的问题时,势必会增加电气设备的腐蚀风险,直接影响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优化措施

2.1优化配电设计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应对供配电系统的设计环节加强重视,保障在设计中提高配电区域合理科学,合理划分配电区域,降低电气系统自身运行的损耗,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整体效率。配电所区域规划设计中,深入了解民用建筑的状况,对配电区域面积合理控制,避免电气系统在某配电区面积过大。配电区域划分中,配电区域面积大会增加损耗,面积过小会造成电气系统建设成本增加,所以需要保障区域划分平衡。注重对系统中的各配电所配置以及配电所位置分布进行合理控制,设计中可适当增加供电所位置数量,缩短供电半径,降低能源的损耗,提高系统供电的质量。

2.2采用节能照明设备

为能达到节约设计的目标,设计人员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应按照节能照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建筑的能耗较大,电气设计中照明系统是能耗的重要部分,在设计中应当科学选择点光源,通过荧光光源以及绿色的LED灯,能够有效减少电力能源的消耗。选择先进的镇流器将无功功率以及线损进行最大限度优化,达到持续节能减排效果作用。照明系统作为建筑电气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节能设计有助于保障节约能源以及提高用电的效率。

2.3合理选择变压器

在电力系统中,造成能源损耗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变压器,针对民用建筑在实施电气设计时,科学的变压器节能设计可以显著提高民用建筑的电气节能水平。变压器设计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优化。1)在设计民用建筑电气系统时,关键在于实现设计方案校准变压器的负载能力。其中,以合理选择变压器类型最为重要,也就是说设计人员在选择变压器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指标,比如电网额定功率、电网容量等。一般来讲,变压器可达自身负载率额定功率的民用建筑70%民用建筑~85%民用建筑即为最佳。对以往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后发现,如果变压器负载功率超出这一数据,虽然不影响其运行,但是变压器损耗会日益加剧,致使变压器使用周期降低,未达到规范使用寿命便无法使用。如果低于这一数值,其运行效率会明显下降,整个电网运行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实际选型设计时,要对整个电网的实际负载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而选择最优配置的变压器,起到节能作用。2)实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时,选用的变压器需满足节能需求,这样在变压器运行时才有可能最大限度降低能耗。有相关数据指出,在民用建筑电气系统中,电能损耗较高的几种因素中就包括变压器,对此如何有效控制民用建筑电气系统自身电能消耗是重要设计环节,其中较为常用的方式是降低系统中变压器的损耗。目前,实践证明,硅钢片具有良好的导磁功能,将其应用于变压器,可以改善变压器的节能效果。此类变压器不仅可以减少能耗,而且运行情况也更为理想,现如今国内基本普及的是民用建筑S10民用建筑和民用建筑S11民用建筑型变压器。3)在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地规划分布变压器数量。如果电气系统某一节点的容量出现异常情况,可以增加变压器的安装数量,所以在设计民用建筑电气系统时,在不影响其他子系统的情况下,需对负载予以合理分配,避免过多使用变压器的数量。

2.4做好消防系统与防雷系统的电气设计工作

在智能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消防系统以及防雷系统的设计工作,确保这设计合理性,保障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运行安全可靠性。在进行消防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加强对火灾报警控制系统以及联动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重视力度。在火灾控制器中能够实现建筑物内电气运行数据的采集分析功能,实现信号的有效传输。此外,通过火灾控制器的应用,能够对智能建筑的火灾情况及时进行报警处理。在该系统中能够将现场探测的画面及时传递给相关控制部门,还能够实现对火灾现场烟雾浓度、温度以及火灾情况的及时反馈,随后及时采用相应的灭火措施,对智能建筑中的火灾情况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结束语

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现代化技术也在不经意间融入居民生活。而且城市人口数量激增,民用建筑的规模也相应扩大,其中用电设备的人性化设计遍布生活各个部分,且每个家庭中增添了各式各样的用电设备,这对保证建筑电气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另一个角度看,电气设备的节能情况是否良好成为居民在购买住宅时关注的因素,不仅能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居住条件和优秀品牌的建筑电气设备,而且能够有效节约资源和能源。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徐京民用建筑.民用建筑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要点研究[J].民用建筑地产,2019(13):50.

[2]民用建筑李晓嵘.民用建筑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及其节能措施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18):112-113.

[3]民用建筑陈铿.民用建筑住宅小区建筑电气设计及节能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8):101-102.

民用建筑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当前处于新时期发展阶段,促进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中,结构设计工作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为优化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作内容,加强设计工作的水平,需依照建筑工程自身的使用寿命,采取科学合理的防震措施,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和价值,完善工程结构设计方案,为民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强隔震措施设计工作水平,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和价值,满足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需求与标准。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的隔震措施设计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民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作;隔震措施;设计措施;分析研究

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促进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数量逐渐增加,但民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设计工作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隔震措施设计工作与整体设计工作水平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所以,现阶段民用建筑工程开展设计工作的情况下,相关人员需依照施工现场的状况和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防震措施,建立完善结构设计方案,进一步加强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水平,提高民用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与标准。

1.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隔震措施的重要性

1.1加强民用建筑工程自身的抗震性能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采取隔震措施的情况下,为发挥其自身作用和价值,设计工作人员需站在不同发展角度全面分析与研究,确保隔震措施能够满足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需求与标准,进一步优化民用建筑结构自身的抗震性能,提高民用建筑结构的效果,确保能够满足我国当前发展需求与标准。

1.2提高结构自身稳定性

民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加强结构设计工作的水平,其主要目的是为提高结构自身的稳定性。但现阶段为加强民用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需提高结构设计工作的水平,站在设计工作人员的发展角度,需在开展结构设计工作的情况下,针对防震措施科学合理的运用,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 和价值,进一步加强民用建筑结构自身的稳定性。

2.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要求

2.1基本构造的要求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针对钢筋水泥结构的依赖性较强,开展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时,需针对相关因素全面分析和研究,并依照钢筋的横截面积和大小开展抗震设计工作,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水平。另外,在开展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情况下,如不能够对钢筋水泥结构全面分析和研究,会导致抗震措施不具备针对性的特点,同时降低公民建结构设计工作的水平,导致民用建筑结构自身的抗震性能不能够满足相关规定与标准。所以,在实际开展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时,需针对基本结构特点和组成因素全面分析与研究,同时需在较高强度钢筋水泥的环境下,进一步提高民用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促进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和价值。

2.2场地和建筑规划工作的要求

现阶段在实际开展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情况下,设计人员需提高对结构稳定性的重视程度,选择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位置,确保工程规划和设计工作具备合理性的特点,加强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水平,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和价值。所以,民用建筑在开展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情况下,站在设计工作人员的发展角度,需依照施工现场的状况和特点,对其科学合理的规划,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加强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水平,为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2.3建筑結构性能和目标的要求

在实际开展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时,为发挥其自身作用和价值,需在开展设计工作前期阶段,明确设计工作的目标。建筑工程在使用阶段,遭遇到地震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需确保民用建筑结构自身的抗震强度能够满足相关规定与标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紧急疏散环境,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所以,设计工作人员在开展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情况下,需依照当地地区的实际状况和特点,明确民用建筑结构自身的抗震等级,同时定期开展抗震性能评估工作,加强民用建筑结构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能够满足相关规定与标准。

3.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隔震措施

3.1优化抗震设计方式,加强选址工作的合理性

为加强民用建筑结构自身的抗震性能,需提高抗震设计工作的方式,采取科学合理的优化措施,确保选址工作具备合理性的特点,并满足一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可续技术发展速度较快,通过专业理念和信息技术一计算机网络等先进化技术的运用,能够促进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式实现多样化的发展目标,满足抗震设计工作的需求与标准,确保抗震设计方案具备完善性的特点。第二,设计工作人员开展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时,需选择抗震性能较强的区域,同时针对场地地质构造特点和周围环境全面分析,确保选址具备合理性的特点,避免抗震设计方案运用的情况下,导致建筑基地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和现象。

3.2提高对结构形式运用的重视程度

各个地区的气候地点和气候环境之间存在差异性,民用建筑工程开展结构设计工作时,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抗震结构形式,确保能够满足当地区的需求与标准。所以,设计工作人员在开展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时,需针对地区的应用状况全面分析和研究,运用先进化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案,促进抗震设计结构形式不断优化和完善,发挥其自身作用和价值,进一步提高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水平。

3.3提高对抗震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开展抗震设计工作时,需针对重要组成部门的抗震设计提高重视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针对楼梯的抗震设计,由于建筑工程属于竖向交通空间,能够满足人群疏散工作的需求与标准,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情况下,需针对多方面因素全面分析,确保楼梯结构抗震设计工作具备合理性的特点。第二,屋顶各个部位抗震设计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需确保抗震设计方案具备完善性特点。第三,墙柱在建筑结构属于支撑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需强化柱子自身的强度和刚度,提高民用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第四,楼层板在建筑中占据重要位置,需确保其自身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满足相关规定与标准,满足建筑物支撑的需求与标准。

3.4其他方面的隔震措施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开展抗震设计工作的情况下,需采取科学合理的隔震措施,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为确保民用建筑结构自身的强度,需在开展抗震设计工作的情况下,针对砂浆强度和硬度严格控制。第二,加强民用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同时,需针对混凝土钢筋楼板科学合理的运用,针对浇筑工作流程严格控制。

结论:综合上文所述,我国当前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民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与标准,需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情况下,提高对防震措施的重视程度,确保防震措施设计方案具备科学性的热点。但为确保民用建筑工程结构防震措施设计效果,需在完成设计工作后,开展科学合理的评估工作,确保能够满足相关规定与标准,满足民用建筑工程施工需求与标准,最终加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同超.试论如何强化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居舍,2020(21):100-101.

[2]聂缓缓. 工民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设计策略的研究[J].智能城市,2020,6(04):34-35.

[3]李九.浅议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隔震措施[J].居业,2017(12):36-37.

[4]管小勇. 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隔震措施设计[J].低碳世界,2017(30):154-155.

[5]喻潜峰. 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隔震措施[J].门窗,2017(08):166.

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重庆 400000

民用建筑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抗震;民用建筑

中途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一、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特点

(一)控制建筑物的侧移

在地震的作用下,建筑结构所产生的水平剪切力,是建筑物产生明显的侧移。随着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加,结构的侧向位移快速增大,结构变形也随之增大,侧向位移过大将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当期超过一定限度值时将使整个结构倒塌。因此必须将侧移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建筑结构应有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才能结构安全以及其功能的使用。

(二)地震中产生的水平力

水平力会使建筑物产生倾覆力矩,而且在竖向结构中产生很大的轴力。对高度一定的建筑物而言,竖向荷载基本是不变的,而水平方向上地震作用的数值大小往往会随着高层建筑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幅度变化。

(三)建筑结构的延性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随着高度的增加,在地震的影响下易产生形变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就应该要求建筑结构有足够的抗震以及变形能力,设计应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底层柱”的设计原则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主要耗能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应的刚度。从而能使建筑结构能承受吸收和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同时要控制薄弱的部分有足够的形变能力,又不使其发生位移。在结构上采取更精准的设计,使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二、高层民用建筑抗震设计

(一)场地、地基的选择

选择场地地基首先要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同时还需考虑地震活动情况。分析天然地基的抗震承载力要根据不同的场地来进行,另外分析地震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也要根据不同的施工场地来进行。对避让距离的确定可根据地震强度、断裂的地质历史、场地的土地厚度进行,进而有利于对场地范围内地震断裂的确定。必须确保避开那些对建筑物不利的地段进行地基的选择。

(二)良好的抗震结构体系

高层民用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时应考虑选择适当的抗震结构类型,设计结构尽可能要考虑其抗震的安全特点以及它的经济性。

(三)结构隔震和消震

为了提高结构的的整体抗震性能,隔震和消能减震等抗震技术应用于设计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耗能元件及其体系可错开地震动卓越周期,从而防止共振破坏,减轻地震振动及风振。隔震即在建筑物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设置一层隔震层,使房屋与基础隔开隔离地面运动能量向建筑物的传递,以减小房屋结构的地震反应实现地震时建筑物只发生较轻微运动和形变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消能减震则是通过在建筑物中设置消能部件,使地震中输入到建筑物的能量的一部分被消能部件所消耗,另一部分被结构的动能变形承担以达到减振抗震的目的。

三、建筑抗震要点

(一)规则结构

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物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要求,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置。大量地震灾害表明,平立面简单且对称的结构类型建筑物在地震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因为该种建筑结构能够容易估计出其地震反应,易于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并进行细部处理。结构的规则是指建筑物平立面外形尺寸、抗侧力构建布置承载力分布等多方面因素要求。要求建筑物平面对称均匀、体型简单、结构刚度,质量延建筑物竖向变化均匀,同时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抗扭转刚度,以减小结构扭转的影响。并且应该尽量满足建筑物在竖向上重力荷载受力均匀,以减小结构内应力和竖向构件间差异变形对建筑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减小地震能量输入

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高层建筑结构要求结构的变形能力满足在预期的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要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控制构件的承载力外还应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或位移延性比,然后根据构件变形与机构位移的关系来确定构件的变形值,同时根据截面达到的应变大小及分布来确定构件的要求,选择坚硬的场地土来建造高层建筑等方法减小地震能量输入。

(三)减轻结构自重

对于同样的地基条件下的建筑结构设计,若减轻结构自重则可相应增加层数或减少地基处理造价,尤其是在软土基础上进行结构设计这一作用更为明显,同时由于地震效应与建筑质量成正比,而高层建筑物由于其高度大、重心高等特点,在地震作用时期倾覆力矩也随之增加,因此,为了尽量减少其倾覆力矩应对高层建筑物的填充墙及隔墙尽量采用轻质材料以减轻结构自重。

补充:建筑抗震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拟静力理论、反应谱理论、动力理论。

四、结束语

我国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研究有很多,但这些研究一致认为高层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的重要技术政策就是经济与安全的关系。因此抗震设计就要抓好经济与安全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胡聿贤 地震工程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

[2]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高层建筑结构{m}

民用建筑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高层民用建筑虽能切实缓解城市发展压力,尤其是便利的城市交通更是减少了人们的时间成本,但高层建筑不仅结构复杂而且人口密集,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势必会增加消防难度。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首先应对其防火系统设计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不同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现状及相关的设计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

引言:

在人员密度较高的高层建筑中,若想从根本上降低火灾的发生几率,除了对相关人员进行消防知识普及之外,还应注重消防空间设计以及高层建筑整体机构等方面的设计,与此同时,还应在设计环节周密分析建筑物可能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严格落实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工作,确保消防救援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因此,本文基于广州万科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高层民用建筑,具体探讨当前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各种不足及可行性较强的改善策略,可供参考。

1.不同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现状分析

国情使然,当前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土地资源真可谓是寸土寸金,很多开发商为了增强土地资源利用率,一味地增加建筑物的高度。他们甚至会压缩消防空间来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以至于消防空间无法满足消防救援的正常需求。但部分开发商对合理设计消防空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比如,设计环节相关建筑的高度设置不合理就会增加消防车进行火灾现场营救的难度,毕竟消防车的喷水高度有限,而且采取其他营救方式不一定来得及。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属于多个专业领域并存的综合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设计师负责。但当前很多高层建筑的设计人员对消防知识的认知太过片面,极少考虑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部分设计人员为了使高层建筑内部结构更加美观,导致最终设计结构复杂化,即使有专业人员设计了相关的防火结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防火空间仍被随意占用(比如顶层阁楼通常会被相关业主堆放杂物或直接锁上通往顶层的楼梯门入口),以至于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无法通过安全出口及时施展营救措施,最终导致火势蔓延无法控制。

2.高层民用建筑进行防火设计的意义

2.1促进城市形象的建立

高层建筑的消防理念可以促进城市形象的塑造。相对安全的高层建筑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这意味着城市具有非凡的安全性、技术和经济保障,这往往让开发商对投资充满信心,提升城市投资吸引力,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

2.2 改善人们对建筑环境的心理认知

高层建筑的防火理念可以改善人们对建筑环境的心理感知。许多人认为,高层建筑的环境因素,如疏散、废气、通风、阳光、温度和湿度等,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给高层建筑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高层建筑的消防理念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还可以增强人们对建筑安全的信心,改善人们对高层建筑的心理认知。

2.3 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高层建筑的消防理念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居民的生命和房地产安全。当前高层建筑居民密集,购房成本高。因此一旦发生火灾,无论火势有多大,都会严重的威胁到居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给居民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及惨痛的经济损失。

3.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存在的各种不足

3.1 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方面的问题

按照最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要求,对于高度不大于50米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米的住宅建筑,优先设置自然排烟系统。自然排烟是一种设置简单、建造经济、维护方便的排煙系统。但是,在使用自然排烟系统的项目中,有些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规格实施,造成工程完工后,所建设的自然排烟系统并不能达到要求[1-2]。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自然排烟窗的位置设置不合理:排烟窗设置在靠近外墙上部是排烟效果最好的方式,但相当数量的工程中,有的出于工程建设的成本考虑,甚至仅仅是为美观考虑,自然排烟窗并未设置在外墙上部,而设置在了中下部,距顶板的距离增大,十分不利于自然排烟系统的工作,无法达到自然排烟的目的。

3.1.2自然排烟窗中的开窗面积未能达到相关要求。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自然排烟部分的开窗仅做了有效面积的明确,但在实际相关设计中,设计人员未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进行设计,或在排烟窗面积计算时把固定窗的面积也算入在内,从而造成部分排烟窗的面积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直接影响排烟效果。

3.1.3排烟窗的安装高度过高或未安装开启设置。根据相关要求的规定,可开启排烟窗应确保便利及快速的开启。但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排烟窗设置过高、开启难度较大的问题,甚至还会有固定窗无法打开的情况发生。该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火灾发生时使用者自救的效率[3]。

3.2 防火规范不够精细

建筑防火规范是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基础性参考资料,但当前建筑防火规范仍然存在部分规定不够细致、明确等情况,致使相关的防火设计人员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内涵,无法保证建筑防火设计达到效果。现行规范主要针对传统建筑类型有效,并不能完全满足新型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需求。而且在防火系统设计中,不同类型的民宅,对消防技术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高度在54m以上的住宅建筑,各个单元的每个楼层至少应设置2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且每户应有一个房间靠外墙设置,同时确保设置的外窗可被开启;设置内、外墙体的耐火极限应>1.00h,房间可配备乙级防火门并确保外窗的耐火完整性>1.00h)[4]。若建筑防火规范无法针对不同形式建筑(如单元式住宅、跃廊式住宅等)进行有效的定量划分,则会导致高层民用建筑在设计中埋下各种安全隐患[5]。

3.3 疏散出口及自动灭火报警系统设计不够合理

民用高层建筑的设计规划中应确保步梯与电梯布局合理,以确保发生火灾时能够快速安全疏散。但在实际设计中安全出口的距离及宽度无法满足消防车等相关设施的准入需求,而且楼梯位置及高度等设计亦无法完全满足实际的火灾防控需求,防火设计的实效性一度被弱化。为了保证消防设计的合理性,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至少应充分考虑电气消防设计以及楼板耐火极限等方面影响因素,将消防安全融入工程设计中,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在工程造价的影响下,很多高层民用建筑中并未安装消防自动报警器及配套的自动灭火系统,甚至连灭火器都没有,以至于火灾现场的被困人员只能依靠外援,一旦扑救不及时,后果可想而知。

4.强化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有效策略

4.1 高层民用建筑的总平面防火设计

高度重视不同建筑物之间的使用属性、间距及高度等,使其能够满足消防距离的最低标准。采用环形消防车道设计,并使其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比如消防车道的净宽或净高应>4m等),确保转弯半径能支持消防车灵活转弯及调头。消防车道不得留有树木或架空管线等障碍物。与低层民用建筑物相比,充分考虑救火面的位置及场地高度(宽度)等,注重防火间距方面的设计,以便于消防人员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控制住火势。同时还应充分考虑疏散楼梯及报警系统的强化设计,确保室内人员能以最短的时间安全逃离火灾现场。因此,设计人员应高度重视高层楼梯的通风及排烟设计,使疏散楼梯的高度、宽度等类指标符合自然排风设计的相关要求,配备自动灭火装置(如火灾探测器等),确保高层民用建筑能在接到火警的瞬间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阻止火势的蔓延速度。为了更好地落实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设计工作,可针对楼梯间的封闭状态单独设置防火探测区域,将2~3个楼层作为一个探测点,安装相关报警装置的同时,将相关的火灾探测器正确接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提高灭火的成功机率。此外,在保证消防登高面设计达标的同时,应确保整体建筑效果具有较强的观感[6]。

4.2 防排烟设计的改良方案

在自然排烟系统中,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门窗的尺寸、位置,或合理的安装相关的机械排烟设施等,使自然排烟效果达到最佳。对于机械排煙系统来说,应根据建筑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相关的排烟设备、风口位置及连接方式等[3],使防烟区在实现最佳烟气排放效果的同时,能有效缩短风管的长度,避免防烟系统出现漏风情况,最大限度发挥节能作用[7]。在机械防烟系统中应选择符合风口楼层(风口大小)等类要求的风阀,使疏散区域达到正压要求标准。与此同时,消防施工单位的防排烟工作与高层民用建筑的防排烟设计工作配套落实。此外,相关的职能部门应积极制定并完善防排烟设计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监管制度,加大施工环节各项指标的抽查力度。在严格审查施工图的同时将相关管理制度进行高效落实,为后续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把关[8]。

5.结束语

总之,提升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首先得分析高层建筑从设计、施工到交付使用各个环节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影响因素等,有针对性地提升建筑(装饰)设计及其他方面防火设计的有效性,并严格落实工程施工质量监管工作。此外,还应做好高层建筑运营期间的日常监管工作,确保一切安全隐患都能在萌芽状态得到有效控制,持续增强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秦伟佳,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建筑与装饰,2019,(8):60,62.

[2]吴凯、王玉婷,商业建筑防火及安全疏散设计[J],消防界(电子版),2021,7(21):82-83.

[3]明淑坤,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房地产导刊,2020,(15):45.

[4]吴胜圣,250m以上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探讨[J],上海建设科技,2019,(4).1-4.

[5]辛本顺;辛崇飞; 尹强,建筑节能耐火窗设计与应用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 31(3):77-80.

[6]谢得亮,建筑幕墙相关规范条文的疑问及建议[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9,(5):56-59.

[7]黄忠明,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1,6(11):94-96.

[8]袁锦,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探讨[J],低碳世界,2021,11(11):155-156.

民用建筑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目前,我国居民防火意识不断提高,建筑防火技术持续进步,但民用建筑火灾依然时有发生,威胁着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在快速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城市建筑的主流形式,且在建筑功能日趋丰富的基础上,民用建筑具有火灾隐患多、风险程度高、扑救难度大的特点。因此,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需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通过科学、合理化的设计,切实提高建筑整体的防火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保障。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建筑防火技术;运用

现如今,人们对民用建筑的防火安全考虑逐步提升,对安全指数的考量不断提高。切实提高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当中的应用,不断加强与保障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尊重人民的生命安全,保障人们的财产利益,运用合理的防火技术提高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在火灾来临时能以房屋建筑技术来保障和减免人员伤亡,是非常重要的。

1民用建筑火灾的相关特征

1.1火灾扩散速度快

高层建筑存在着复杂的结构特征,有很多管井结构,例如排气道以及电梯井等建筑相关位置,在高层建筑每个楼层中都有相应设置。如果产生火灾现象,会出现烟囱效应,使火灾加快扩散。高层建筑内有大量可燃性保温材料和装修,沿着管井结构会出现极快的火势蔓延情况,同时加快了火烟烟雾的迅速扩散,直接加剧高层建筑火灾整体危害程度。

1.2火灾隐患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当前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中高层建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很多企业在建筑时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消防安全工作。少部分高层建筑设计时,对防火设计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没有综合考虑消防救援以及火灾疏散等问题。一些高层建筑在开展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并没有严格遵循制定的消防规范开展作业活动,缺乏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消防有关需求,导致高层建筑留下很多火灾隐患。对室内装修材料进行分析,很多地方应用了可燃性材料,并没有注重室内的消防工作,具有很大的火灾隐患。

2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2.1分隔防火技术

首先,在采取防火分区设计措施时,严格遵循相关规范,结合工程情况,合理设定防火分区数量、分布范围和面积值,尽可能将防火分区和民用建筑功能区域保持相同布局结构,在防火分隔间隔处布置耐火极限超过3h的防火墙,并要求民用建筑结构中的框架、梁等承重构件耐火极限与防火墙保持一致或是超过防火墙。同时,保持相邻防火分区的连通状态,设置防火卷帘、穿越防火墙管道洞口以及防火门,在未出现建筑火灾事故时开启具备自动关闭功能的防火门和悬起防火卷帘,避免影响到民用建筑的正常使用。此外,禁止内部流通介质为可燃气体的管道穿过防火墙、禁止设置不可开启的防火门窗、禁止在防火墙内敷设排气道、要求设置甲级防火门窗。其次,在采取防烟分区设计措施时,重点控制防烟分区面积,在一般情况下,禁止民用建筑中的单个防烟分区面积超过500m2,禁止防烟分区跨过防火分区,并在民用建筑结构中的各处房间和设有排煙设备走道区域中设置挡烟垂壁,以挡烟垂壁作为相邻防烟分区的界限。随后,在走道、地下车库、地上房间等区域中设置机械排风设备,或是对疏散走道采取自然通风方式,并在特殊部位设置基于烟感器直接控制的隔烟防火卷帘。如此,当出现建筑火灾事故时,既可以阻隔所产生有毒烟气向外扩散路径,还可以快速将建筑室内有毒烟气排至室外,控制室内空气环境的烟雾浓度,避免受灾人员因吸入过量烟气而出现昏厥、头晕、行动迟缓等反应。

2.2建筑装修材料设计

第一,对装修材料进行综合评估。在对装修材料进行评估时,不仅要注意燃点与防火性能,更要考虑在火灾事故发生时其燃烧产生烟雾的毒性指标,避免其对救援与疏散活动造成恶劣影响。第二,综合考虑成本与应用问题。部分设计人员在建筑防火设计的过程中过度重视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对防火性能相关指标的确认,导致施工过程中或投入使用后民用建筑存在火灾隐患。因此,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实用性、经济性与安全性,从装修材料设计的角度减少火灾隐患,保障建筑安全。

2.3建筑防火结构设计

第一,防火墙的设置。防火墙指用于规划防火分区、防止火灾蔓延的不可燃性墙体,其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民用建筑的整体防火性能。在对防火墙进行设置时,需要避免应用于L型与U型拐角处,若有转角处必须设置防火墙的,则需要保证内转角两侧墙上门窗预留孔洞的最近水平距离大于4米;同时,需注意防火墙上一般不安装门窗,必须设置时,多使用固定或火灾时可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第二,管道井的设置。管道井指用于安置竖向设备管线的竖向井道,其设置能极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的综合防火性能。因民用建筑功能的复杂性,需每隔二至三层安装一个管道井,并使用不可燃性材料作为防火分隔,其耐火性能应与楼板相一致;需注意当建筑高度超过100米后,应每隔一层安装一个防火分隔,并确保用于故障排查的检查门防火等级为丙级(耐火极限为0.6小时)或以上。第三,防烟楼梯间的设置。通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防烟前室等设施,并安装防火门、防烟楼梯间能有效防止火灾产生的烟雾与热气涌入楼梯间,从而为人群疏散与火灾扑灭争取到宝贵时间。在进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时,需确保其前室与封闭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得开设任何门窗,部分安设有消防电梯的民用建筑,则需要保证消防电梯按层停靠,并将其前室设置在与室外直接相连的出口,从而减少救援难度。第四,钢筋保护层的设置。现阶段,我国建筑设计标准中,钢筋保护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防止钢筋腐蚀方面,并没有考虑到其在火灾情况下对钢筋承载能力与混凝土黏结能力的保护作用,因此,通常厚度较薄,无法满足火灾发生时的防火需求。在火灾发生时,高温会损害钢筋的内部结构,使建筑结构变形、混凝土黏性降低,甚至导致建筑物坍塌。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应认识到钢筋保护层在民用建筑防火设计上的作用,通过增加其厚度,提高建筑的耐火极限与火灾发生时的结构强度,进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需注意,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保护层相较于普通构件的钢筋保护层更薄,耐火性能更差,需要在进行结构设计与物料分配时进行额外关注。

2.4完善消防通道

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对消防通道进行完善,拓宽消防通道的宽度,在火灾来临时不会因为消防通道的拥挤而降低人民群众的逃生速度。在目前民用建筑中,以电梯为主要的上下楼运输通道,尤其是消防安全通道,必须严格管控,保证数量和质量。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消防通道进行严格的建筑与设计标准。在发生火灾时,能保障人民群众的逃生需求。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民用建筑建设过程中,从建筑材料防火性能上进行选择,提高消防应急措施的管理模式、报警模式以及加强对避难场所的建造。从方方面面对民用建筑进行防火设计,以各种防火方式和有效应对措施降低人员伤亡,减少经济财产损失。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防火设计是重中之重,防火技术的完美应用能及时有效地避免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也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孟庆林.论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J].山西建筑,2020,46(20):195-196.

[2]白佳程,尚琳.关于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建筑与文化,2020,(05):212-213.

[3]张庆伟.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0,5(03):95-96.

[4]孟庆涛,郭晓明.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35):94-95.

[5]李东旭,张彤,张建友.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J].居舍,2019(32):109-110.

上一篇:企业内部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施工项目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