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市场前景分析范文

2023-09-22

农业市场前景分析范文第1篇

据统计1999年,通信业继续快速、平稳发展。全年完成业务总量3311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全年完成业务收入2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实现利税321亿元。全年完成增加值1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通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8亿元,比上年下降14.5%。通信业投

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达到5.1%。——固定电话发展再创佳绩。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139万户,与去年新增1704万户相比,继续刷新历史最好水平,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亿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新增1780万户,达到8834万户,占全部固定电话用户比重达到80.3%,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固定电话用户总数中:城市电话用户新增1203万户,达到7463万户,占全部固定电话用户的68.6%。——农村通信需求日益增加。农村电话用户新增936万户,达到3418万户,占全部固定电话用户的31.4%,超过去年近3个百分点。在地方政府和邮电部门的努力下,村村通电话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国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占到全国行政村总数的79.8%。——国内长途电话平稳发展。国内长途电话累计完成194亿次、585亿分钟,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1.1和14.3。——“一线通”(N—ISDN)业务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国际互联网在中国的逐步普及,“一线通”业务作为高速接入手段,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截至年底,“一线通”业务已经实现在北京、上海等25个省会城市的长途业务联网。东部部分省市,已经实现了向地市的覆盖,用户总数达到16.8万户。——智能网等新业务快速发展。中国电信智能网自1995年以来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的网络。目前在全国范围开放的业务有300电话卡业务、800被叫付费业务、600虚拟专用网业务等,其中300电话卡业务具备国际漫游功能,800被叫付费业务、600虚拟专用网业务具备国内、国际业务能力,为用户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电话服务。——移动电话用户迅猛增加。全年净增用户1796万户,用户总数达到4324万户,相当于固定电话的40%。其中:GSM数字移动电话用户净增用户1961万户,达到3829万户,已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89%。其中,中国移动GSM数字移动电话用户全年净增用户1582万户,用户达到3308万户;中国联通GSM数字移动电话用户全年净增用户379万户,用户达到521万户,移动电话市场占有率达到12%。——无线寻呼业务平稳发展。中国联通全年新增用户678万户,用户总数达到471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8%。全社会无线寻呼年末用户总数超过7500万户。——数据通信用户快速增加。我国数据通信已经逐步从最初低速、单一的业务发展到目前高速、多样化的业务,主要包括:数据专线业务、国际互联网业务、分组交换业务、帧中继业务和IP电话业务。年末中国电信各类数据业务用户总数达到379万户,其中:分组交换用户达到11万户,数字数据用户达到27万户。全国性的集团公司用户已经接近100家。——国际互联网络用户发展迅猛。截至年底,国际互联网络使用人数达到890万人,其中专线上网人数为109万人,拨号上网人数666万人,同时使用专线与拨号上网的人数为115万。其中:中国电信国际互联网络(CHINANET)用户达到336万户,吉通公司国际互联网业务专线用户960个,拨号用户近20万个。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他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的人数为20万。“政府上网工程”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响应,截至年底,已注册的各级政府网站达到2300多个。电子商务方兴未艾,远程教育进展顺利。我国上网计算机数350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41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309万台。国内网上中文站点超过1.5万个。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AC下500个,COM下38776个,EDU下731个,GOV下2479个,NET下3753个,ORG下940个,行政区域名1516个。——IP电话业务试验受到社会欢迎。中国电信IP电话试验网于1999年4月开通,一期网络覆盖全国25个城市。中国联通、吉通公司IP电话试验项目在全国12个城市开通运营,开通了130多个国家的国际来去话业务。中国联通于年底在12个城市开通130网17911一次拨号业务。中国网通在国内14个城市以及29个国家地区开通运营IP电话业务。——电信服务遍及全国各地,满足了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中国移动通信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96%的县市。中国联通GSM数字移动电话在全国除西藏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5个城市开通运营。中国联通国信寻呼公司无线寻呼拥护覆盖全国335个地市2022个县市。其中280兆19

8、199已经覆盖全国287个城市,容量达到1700万户。国信公司

农业市场前景分析范文第2篇

调查结果显示, 92.5%的人表示当有购车需求的时候会考虑购买电动汽车, 主要关注要素如下:

1.价格是首要关注要素, 60%的群众能够接受的价格区间在5W-10W, 25%的群众对于中端价格10W-15W也是能够接受的, 较少数的人群认为15W-20W也较为满意。

2.动力性及续航能力是次要关注要素, 80%的群众要求续航车速能够达到80km/h, 能够接受的最小续航里程为300km。

3.售后, 尤其是动力电池的保修期是第三关注要素, 平均调查结果为15万公里保修期。

4.外观是次要关注要素, 85%的群众认为电动汽车外观较新颖, 接受度较高。

总体数据结果分析显示, 目前南通市电动汽车用户购买比例偏低, 但市场潜力较大;购买顾客群体以女性为主且年龄普遍偏低 (以20—35岁为主) ;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市区, 周边县区相对较少。

一、南通市电动汽车市场前景分析

(一) 优势分析 (S—Strength)

1. 汽车零部件产业领域基础良好

目前南通市中型规模的汽车零配件企业有将近60余家。南通市涉及到生产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橡塑件制造、汽车玻璃系列、汽车电器产品系列、蓄电池生产部门、轮胎制造等近百个品种。

2. 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国企、外资或者合资企业已明确4个投资项目, 投资金额达到4.5个亿。

(1) 江苏大地投资有限公司, 自主研发12.5米插电式混合动力接待车、10.5米纯电动公交车已经初步投入使用, 目前正在研发中的纯电动清扫车、纯电动或混合动力的清障车等车型也即将面向市场。

(2) 苏通科技技术园区受政府委托组建纯电动汽车所需要的零配件工厂。

(3) 南通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 促进我市的汽车行业发展。

(4) 我国将持续推进新能源信用体系建设。

(二) 劣势分析 (W—Weakness)

1.技术创新水平较低, 产业链不够完善, 产业集群不太明显。目前南通市在光伏产业链上严重缺失了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这一中间环节, 在那些高附加值, 多盈利点环节上, 还存在“断链”现象, 尚未形成本土化, 规模化的生产配套。

2. 南通市发展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另一较大问题是充电桩数量少, 且分布不均匀, 消费者有所顾虑。

(三) 机遇分析 (O—Opportunity)

目前, 江苏省将发展纯电动汽车项目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 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可行方案, 规划和扶持政策。南通市所拥有的优势在于区位明显, 处于长江三角洲商业圈, 这是我市发展纯电动汽车产业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南通及其周边区域都存在发展汽车产业基础设施的优势, 比如汽车轮胎材料, 锂电池材料和充电设施方面都是数一数二的, 这为我市发展纯电动汽车产业节约了大量的经济成本。此外南通优秀的教育事业使其拥有相对丰富的人力资源, 人才得以保障。综合以上优势, 都为南通市重大项目招商、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及今后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 威胁分析 (T—Threat)

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 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的:

1. 汽车生产方面缺乏起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 产业集群还不太明显, 汽车企业相关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备。

2.南通周边的城市, 如盐城、苏州和泰州等市纯电动汽车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中, 他们比南通更先引进电动汽车技术, 并且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这些方面都不利于南通吸收外部资源。

3.电动汽车产业链并不完善, 首先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还没有完备, 其次我市对于车载电池的投资规模不大, 市场几乎空白。因此当下不仅需要引进一批电控、电机骨干企业, 还要强化发展基础产业。

二、南通市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策略

(一) 政府:

根据江苏省南通市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协调办公室有关会议精神, 经南通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办调查摸底, 认真研究, 且结合了我市的汽车市场现状, 综合考虑各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案, 经市委市政府开会研究后, 明确了此次关于发展纯电动汽车各项任务和具体的实施计划。经讨论, 南通市将推行3000辆乘务用车, 包括了300辆纯电动客车、300辆纯电动专用车、2400辆纯电动轿车, 600根充电桩, 5个充电站。政府要制定强有力的市场机制, 为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打下基础, 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 企业:

本土企业要牢牢抓住此次机会, 这不仅是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战略, 还是打开市场降低行业间竞争压力的契机。各企业应配合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财政补贴以及各项消费优惠政策, 大力投入资金, 全力致力于对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 电动汽车市场将产生很大的利润空间。

由此可见, 虽然南通市电动汽车市场前景广阔, 各种机会和优势并存, 但同样也面临不少威胁和挑战。这些需要政府制定政策作为引导, 企业方面也要着手致力于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 携手合作, 齐心协力提升南通市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只有不断发挥和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机会, 并不断克服和转化自己的劣势和威胁, 南通市的电动汽车产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全球石油能源日益短缺, 新能源汽车, 尤其是纯电动汽车逐渐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攻方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结合网络数据统计结果, 对南通市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做出了分析, 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电动汽车,市场现状,市场前景,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丛昊, 樊文星.电力汽车的优势[J].企业文化 (中旬刊) , 2016.2

[2] 程魁玉.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D].天津大学, 2014.1

[3] 李文武.浅谈新型环保汽车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纵横, 2011.2

农业市场前景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泉州市 休闲农业 发展现状 问题及建议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丰厚的农业文化底蕴。然而,时至今日中国仍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农业强国,大而不强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农业,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始终是摆在政府及人民面前的重大难题。我认为,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了农村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才能最终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而农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因此可以作为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福建省泉州市的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迅速,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下面我将以泉州市为例,分析其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一、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泉州,地处闽南三角洲,依山傍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 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大小港湾14个,岛屿208个。可见,泉州地形丰富多样,既有平原山地,又有港湾海岛,而在这些地形中有散布着数量众多的乡村,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的农村有了较大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发展基础。同时,泉州市整体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化水平高已达60%,大量的城市人口为农村休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客源。近年来,泉州市政府发起“美丽乡村”建设运动,各乡镇政府针对自身特点,将招商引资和鼓励农民自发建设并举,积极推进农村休闲观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相关进展

据统计,2011年,全市62个休闲农业经营面积共计10.23万亩、床位3493个,年接待游客315.78万人次,约占全市接待游客总量的10%。休闲渔业产业方兴未艾,以水塘、水库为依托,带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方民俗风情,综合观光、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的休闲渔业产业正在兴起,2011年休闲渔业

产值1797万元。森林旅游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德化石牛山、永春牛姆林、安溪凤山、南安灵应和惠安科山等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网络,并已成为厦—漳—泉的重要旅游场所。2011年接待人次459.6万人次,社会旅游从业人员22000人,森林旅游产值达5亿元以上。

目前,泉州市已初步建成多处大型综合休闲农庄和休闲农业观光景区。如大帽山将星休闲山庄和面望山景区。其中,面望山景区是泉州市5A级国家景区清源山中以湖塘河溪、田园果林、山谷佳荫为其主要风景特色,以山野健身、农事娱乐和科普教育为观赏主题的郊野休闲景区。景区中已建成武陵休闲农场、东方魅力林间闽式宅院群、主题农艺园等农业休闲区,大量向往乡村生活的城市人纷纷慕名而来。

农家乐已成为最为普遍的休闲农业模式,遍布泉州各县。永春县北溪村是个只有107户,455人的小山村,森林面积2677亩,森林覆盖率85.8%。村民积极利用当地特色,设置了农家住宿、餐饮购物、果蔬特产、旅游服务等旅游项目,并从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2008年全村旅游收入80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16.5万元,村民收入63.5万元。

同时,沿海县区充分利用临近海洋的优势,以传统渔家生活为核心,配以现代海上休闲娱乐设施,开发出以“水上人家”为主题的休闲农业模式。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肖厝的惠屿岛素有“泉州的鼓浪屿”之称,这里山林茂密,沙滩干净,海水碧蓝,目前已建起了现代化的游船码头、酒店、海水养殖场。游人可以在岛上的沙滩上嬉戏亦可爬上小岛北面的小山尽览小岛风光,钓鱼爱好者还可以在渔排上垂钓享受海钓的乐趣。2007年惠屿岛村全村年收入已超过1300万元,人均收入1万余元。

总的来说,在发展基础上,泉州市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依托多样化的地形和农业经营模式能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农业基础。发展市场上,由于消费人群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方式上,政府招商引资和农民自发建设有机结合。发展模式上,基于环境的多样化,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也多种多样,能充分满足不同品味游客的需求。发展程度上,由于起步较晚,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落后,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经济效益均远远落后于浙江、江苏、台湾等沿海省份。

(二)泉州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意义

对农村来说,首先,有利于农业的转型与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将现有农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拓展和提升,实行区域化布局、设施化种养、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特色化动作、功能化配置、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营销。既优化了农业资源要素,提高了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又拓展农业发展功能,提升了农业产业发展层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其次,休闲农业能带动农村相关服务业的发

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村就业压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利用农民自有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开展餐饮、采摘、休闲、避暑等经营服务,以踏踏水车、推推石磨、去田野、山林转转、去景点名胜逛逛等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自然生态作为卖点,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具有投资少、风险小、门槛低、经营活等特点,是农民创业和吸纳农村劳动力内部就业的良好载体,而且带动周边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农户增收致富,是一条创业富民、创新强农有效途径。 最后,休闲农业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大量的客流人流,也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和盈利机会,这些都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对城市来说,首先,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旅游和休闲需求,缓解生活压力,提高生活幸福感。随着泉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也不断攀升,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乡村美丽的风景、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产生到农村大自然去观光、休闲、度假的强烈愿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迎合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其次,增加城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缩小城乡差距。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开放型产业,也是一项沟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的复合型产业。一方面为城市居民提供走进农村、亲近自然、体味田园之乐的机会,加深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接触,了解农艺知识,体现农家生活,享受田园风光;另一方面也给农村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再一方面大量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将先进理念、城市文明、市场意识、生活方式融入农村,促进农民思想观念更新、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市场意识增强,文明程度提高,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城乡互动发展的局面。 最后,休闲农业的发展建设会引发对水泥、建材、钢筋等一系列生产资料的需求,而这些生产资料主要由城市提供,因此会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很好地实现了城乡之间

一、

二、三产业的联动,有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项目雷同,发展无序。目前,泉州市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生态休闲农业的开发、管理和发展的具体职权和责任尚未明确,在经营运作中常存在着各自为政、独自经营的现象。生态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的投资领域,由于缺乏明确的引导和科学的规划,导致一些地方就资源论资源,盲目开发,项目雷同。许多旅游项目提留在传统的观光旅游上,经营者未能针对游客的旅游需求和游客群体差异,设计一些新、奇、特的具有趣味性、参与性、知识性的旅游项目。产品单调、缺乏特色,不具竞争优势。

二是经营方式落后,服务意识薄弱。目前,泉州市农业仍是采用承包、私营、

分散、小规模为主的经营方式,以生产为中心,独自面对市场,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而且生态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大多数是农民,他们缺乏必要的培训,不注意环境卫生,服务意识淡薄,服务内容缺乏特色,造成游客的重游率低,旅游项目难以长期经营。

三是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破坏,影响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游客自带的食物、烧烤等留下大量的垃圾,大量的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嘈杂的噪音,村头的农田由于大量游客的践踏土壤已板结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而游客接待农户之间存在的竞争导致原来单纯友好的关系变复杂紧张了,包括淳朴的民风在内的社会文化因而受到很大的干扰。

四是休闲农业产业链条较短,经济效益较低。目前泉州的休闲农业仅仅停留在农业生产过程的一些采摘、观赏、休闲等活动,真正的

一、

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农业生产活动和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综合效能未得到有效发挥。以泉州市双芹村为例,在2008年的调查中,39%的游客总消费(含交通)在149元以下,28%的游客花费在150~249元之间,18%的游客花费在250~349元,还有16%的游客花费350元以上。总体消费偏低。

三、加快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明确泉州市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休闲农业开发、管理和发展的具体职权和责任。政府应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支持。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应利用媒体增加对泉州市休闲农业的整体宣传,提高其在省内及国内的知名度,吸引外地游客。

二是创新休闲农业发展方式。改变以往的私营、分散、小规模为主的经营方式,采用类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法,以股份制的形势,以资金、房产、农田、技术、劳力等多种形式入股,扩大经营规模。通过表彰发展水平较高,发展效益较好,带动农业就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效果较显著的观光农业园区,发挥其引导示范作用,以供其他发展层次较低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借鉴。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以此来提高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

三是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维护农村社会文化的和谐。既要增强休闲观光农业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在经济开发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又要加强对游客的环保宣传,在观光的同时要爱护农村的一草一木。引导经营者公平竞争,避免恶性竞争,及时调解竞争中出现的冲突,维护农村社会环境的和谐。

四是要加强休闲农业与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结合,充分发掘闽南文化的魅力,以此延长休闲农业的产业链,增强

一、

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以此提高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发挥毗邻台湾的优势,台湾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上是走在中国前列的,其相关机制体制均是较为成熟,各乡镇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与自

身相似的台湾乡镇结成“对子”,双方可在农业产业形态创意、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种植方法、管理经验、营销经验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交流,优势互补,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

以上,就是我对泉州休闲农业现状的一些观察和分析,由于所学有限,观点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老师指正。希望能通过后续的学习增加对休闲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林秋玲.泉台创意农业合作问题探析.台湾农业探索.2010,6:31-36

[2] 黄冲平,张帆,林丽娟.发展浙江休闲观光农业.浙江经济.2005,17:40-41

[3] 林明太.福建沿海地区乡村旅游游客旅游行为特征研究——以泉州双芹村旅游区为例.中国农学通报.2010,26(4):328-335

农业市场前景分析范文第4篇

1.1 国外市场

1.1.1 高校纪念品是校园文化的沉淀及精神的体现。

随时时代的发展变迁校园纪念品的前景广阔。高校校园纪念品是校园文化的产品, 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对外界的特殊沟通方式。彰显了高校品牌形象、风貌、文化。在西方很多高校都非常注重校园文化纪念品的符号象征性意义, 很多高校都有一套成体系的校园纪念品设计, 在校园的各种公共场所的标识上也有所体现。

1.1.2 据调查显示欧洲高校, 美国哈佛大学等一些高等院校已经建立起成熟的校园纪念品系统体系。

打造校园品牌形象, 推进校园第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树立高校品牌形象。因此国外高校对校园纪念品项目的投入程度和投入资金较高。

1.2 国内市场

1.2.1 随着我国高校的发展, 很多名校已经逐渐意

识到校园纪念品的重要性, 不仅仅带表校园文化和形象。还带动校园第二产业链的发展。加大对中国高校纪念品市场的发展, 学习国外先进的研发理念与创意设计, 对目前的中国高校来说有很大的必要性, 中国高校纪念品市场, 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1.2.2 据调查, 国内校园纪念品的起步相对较晚。

近两年来随着高校和社会交流的增多、毕业生、新生群体的校园情结高涨, 已经催生出了一个新的商机———校园纪念品销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认识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 加大对高校校园纪念品的开发。学校内部设置了高校纪念品专营店, 主要针对新生和毕业生群体, 产品内容涵盖学习用品、办公用品、装饰品、家居用品、礼品等各个方面, 每年的及销售额度惊人。

2 河北农业大学纪念品市场调研分析

2.1 调查问卷数据

调查问卷从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调查, 对校园文化纪念品的认知程度及对高校纪念品的购买需求, 进行调查。消费人群购买纪念品考虑的主要因素中, 认为外观重要的人群占49%, 实用性最重要的占24%, 认为价格最重要的占19%。其中35%受调查者是留给自己作纪念, 34%送给朋友作纪念。还有30%属于个人爱好。80%受调查者选择是到销售点进行购买, 上门推销, 网上购买仅仅只占9%。

2.2 调查问卷结论

通过数据表明校园纪念品销售市场巨大。通过市场的调节, 可以高校纪念品发挥最大价值服务消费者, 起到最大的宣传效果。而大多数受调查者考虑到外观带给产品的冲击性, 国内高校如武汉大学, 复旦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有了符合合身高校文化的校园纪念品, 但绝大多少高校校园纪念品缺少创意, 存在大量的模仿, 抄袭现象, 没有自身高校文化特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高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高校的影响力, 知名度, 大大影响大升学率, 报考率。为了提高高校的影响力, 更多的高校当务之急, 急于求成, 存在大量的模仿, 抄袭现象等显现的发生。

3 自身特色与纪念品的创意

校园纪念品不仅仅是单纯的商品, 不等同于日常用的商品。它更是一个学校文化的沉淀和积累, 展现了高校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身为艺术院的学生, 研发团队, 为了让我校的纪念品更具有特色, 研发设计手绘“农大校园明信片”“农大纪念手工陶瓷”等具有代表性。彰显我校百年文化, 加入实用, 艺术的特点。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 既能满足消费的需求, 又能体现我校文化, 达到宣传效果。承载了我校文化底蕴和品牌的宣传推广, 是学校自身的名片。

结束语

高校纪念品推动校园文化产业的发展, 带动高校纪念品的发展, 推动国内高校纪念品的市场的开发。中国高校纪念品处于发展阶段, 大学纪念品并没有完全普及, 市场潜力巨大。促进校园文化软实力, 增强学子凝聚力, 激发创造力。更好的打造学校自主品牌, 提高知名度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摘要:校园纪念品不仅仅是校园文化的体现, 也是高校的第二个生产链条, 与高校文化密不可分, 带动高校发展。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宣传平台, 凭借这种独特的宣传方式对内外进行展示。形成一条综合性高校产业链。据调查, 欧洲、美国一些发达国家知名高校对校园纪念品的认知程度, 发展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中国的大部分高校。河北农业大学2015学生对高校纪念品市场进行调查, 探索高校纪念品市场的发展前景及方向和校园纪念品自身的突破。

农业市场前景分析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 计算机;广告设计;前景;发展

广告行业在近几年有着飞速的发展,一个好的产品广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促进商品价值的提升,可见广告设计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现今计算机广告设计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畅谈计算机广告设计的前景与发展。

一、计算机广告设计的特点

计算机设计应用到广告设计中,无论是排版、字体还是图像设计,都给广告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受,使人耳目一新。计算机广告设计能够从技术手法到整体设计再到制版,整体替代传统繁琐的广告设计过程,使广告的设计更具有多元性、新颖性和艺术性,充分发挥商家商品及活动的宣传作用。独特的设计手段和效果为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广告的信息,更是一场艺术视觉的享受。

二、计算机广告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广告主题

广告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广告设计者所追求的东西,但是过度地追求广告设计效果则会给人华而不实的感受,没有起到最初宣传产品的作用,消费者在看过广告之后基本上不能记住产品,只会记住广告的绚丽场面。所以,计算机广告设计者一定要设计那种主题鲜明、作用明显的广告,要在短时间内让消费者明确地记住商品,配以鲜明的场景以及吸引人的广告词让消费者快速地接受产品,最终实现广告最初的促进商品销售的效果,提升商品销量。

(二)具备创新能力

对于广告设计者来说,想象力是广告设计者所必须具有的特质,要在广告中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利用产品的功能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消费冲动。由此可见,广告设计有其内在的运行方式,经验和创新能力能够使设计者更快地对产品进行定位,对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把握得也更加准确。

(三)联想定律影响广告设计

广告设计最注重联想,运用联想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信息的优势,激发人们的兴趣,使消费者有更多的消费行为。许多的计算机广告设计者都会在广告设计中使用联想手法,将一些观众熟知的信息与广告艺术手法、产品互相联系起来,这样的设计方法会加强广告的说服力,使消费者更容易在广告的说服下购买相应产品。此外,广告设计者要避免出现广告主题不突出的问题,设计出来的广告主题要深入浅出,这样的广告创意具有一定的深度,观众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广告的意义。

三、计算机广告设计的前景与发展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广告设计的应用性越来越广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商品的广告宣传,还涉及工业、建筑、影视及游戏等领域。由此可见,计算机广告设计的前景一片大好。因此,拓展计算机广告设计的应用领域,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是计算机广告设计发展的主要途径。例如,随着电脑的普及化,网络广告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网络广告逐渐成为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计算机广告设计者就可以帮助客户设计更加有吸引力的网站页面和广告,以增加网站的点击量和浏览量。除此之外,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受到了社会及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计算机广告设计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建筑的设计效果图和广告的宣传活动,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计算机广告设计在现今的社会中拥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所以设计者应该利用新颖的广告设计,以产品特点为基础,激发众多消费者的消费兴趣。利用广告设计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价值与知名度,加强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并不断拓展应用领域,推动计算机广告设计行业的发展,为其勾勒出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张念硕.广告设计及其未来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2(5).

农业市场前景分析范文第6篇

一、国外研究状况

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议会通过的《可持续农业教育法》正式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提出了《2000年粮食:转向可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订了《可持续农业生产:对国际农业研究的要求》的文件,并于次年11月又通过了有关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决议。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了国际农业与环境问题大会,向全球发出了《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登博斯宣言和行动纲领》的倡议,提出“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的概念。这对于世界各国可持续农业观念的形成与深化发展乃至具体的实践,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事实上,各国所采用的各种“替代农业”模式,如“有机农业”、“生物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动力学农业”、“再生农业”等都是为了实现本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①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

20世纪30年代英国土壤微生物学家Albert Howard在《农业圣典》一书中提出了有机农业思想,受其思想的影响,1940年美国的J·I·Rodale买下了位于宾州库兹镇的一个有63英亩土地的农场,开始了有机园艺的研究,1942年出版《有机园艺和农作》(现名《有机园艺》)。美国农业部在“关于有机农业的报告和建议”(1980)中将有机农业定义为: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在可行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秆、牲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补偿养分,利用生物和人工技术防治病虫草害。由此可见,有机农业强调的是主要依靠农业内部有机物的投入,减少高投入农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②再生农业(regenerative agriculture)

它是在有机农业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Robert Rodale认为自然界的再生能力来自某种“自我治疗恢复力”,只要找到这种恢复力并将其“释放”出来,就能够使农业得到再生。其标志是“三H”(健康的土地,健康的作物和健康的人)。再生农业就是在不断提高的生产力水平上,增加土地和土壤的生物生产基础。它具有高度的内在经济和生物稳定性,对农场或耕地以外的环境的影响最小,甚至无影响,不使用杀虫剂生产粮食,力图在转向最少依赖不可更新资源的过程中,为日益增长的大量人口提供粮食。

③生物农业(biological agriculture)

生物农业是欧洲常用的提法,与美国的有机农业很相近。Hodges(1982)将其定义为:生物农业是这样一种农业,它试图提供一个平衡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高自然过程和循环来控制病虫害。通过适度的投入能源和资源,维持该系统最佳的生产力。生物农业的倡导者认为向生物系统中引入化肥会使自然过程“短路”,因此,生物农业要求在系统中不使用化肥和合成杀虫剂。

④生物动力学农业(biodynamic agriculture)

由英国的园艺大师阿伦•查德维克倡导。生物动力学农业认为解决农业问题是技术与社会因素的综合。为此,在具体实践中要求有多种作物的轮作和间混作,复种多种生物,混合饲养牲畜,并与农畜产品的初级加工以至销售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给自足充分循环的复合结构的农业生态系统。虽然生物动力学农业在技术和经营方式上与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相似,但它是在生物学过程的基础上又强调系统的动态性,因此在能量和物质转化循环上不仅限于农田,它还扩展到与畜牧业、加工业相结合,并涉及到农业社会结构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⑤西方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

生态农业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美国,1971年由美国密苏里大学土壤学家威廉•阿尔布雷奇(William·Albrecht)提出。英国苏塞克斯大学(Sussex)大学的农业学家M·K·Worthington曾对欧洲有机农场进行调查并亲自试验,于1981年发表文章,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的,在环境方面或伦理方面、审美方面不产生大的和长远的及不可接受的变化的小型农业系统。”Jackson和Benolen(1984)认为:生态农业在尽量减少人工管理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保护土壤肥力和生物种群的多样化,控制土壤侵蚀,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减少环境压力,实现持久性发展。Altlieri(1995)认为生态农业是高生产力、保护资源、文化敏感、社会公正、经济赢利的农业生态系统。Stephen R(1997)将生态农业定义为“运用生态学概念设计和管理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的学科”。

⑥自然农业(natural agriculture)

自然农业最早出现在日本,冈田茂吉是其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末,冈田茂吉以旱地为对象,开始了自然农法的实践与研究。1972年另一位学者福冈正信在其《绿色哲学》一书中指出:“自然农法是自然之道,是宏观的省力之道。‘什么也不干’,这是自然农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手段,是通向幸福之路的富民之道。‘什么也不干’,是稳操胜券的不败农法。不耕种,不施肥,不用农药,不除草,是自然农法的四大法则。自然农法具有节约、省本、高产、无公害、土地越种越肥等优点,这一切都是科学农法无可比拟的。其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无’字,‘一切无用’论”。

二、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1)中国生态农业的早期理论

中国是世界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对生态与人的关系认识最早的国家。以天时、地利、人和为主要内容的“三才论”,作为朴素的唯物论,是我国古代生态农业的哲学思想基础。《孟子·公孙丑下》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管子·禁藏》中说:“顺天之时,约地之宜,忠人之和,故风雨时,五谷实,草木美多,六畜蕃息,国富兵强。”荀子在阐述富国之道时强调“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才能达到“财货滚滚如泉源,浩浩如河海,暴暴如丘山”,反之则“天下敖然,若烧若焦”。《吕氏春秋·审时》中“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汜胜之书》中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同时指出:“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淮南子》亦记有“上因天时,下尽地力,中用人力”,才使五谷蕃殖,如“天不一时,地不一利,人不一事,是以诸业不得不多端,趋行不得不殊方。”《齐民要术》总结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元朝《王祯农书》在垦耕篇中提出:“天气有阴阳寒熬之异,地势有高下燥湿之别,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明代马一龙在《农说》中讲道:“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而无所差失,则事半而功倍矣。”清朝农学家张际标指出:“天有时,地有气,物有情,悉以人司其柄”。清朝陆卉仪进一步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不特用兵为然,凡事皆有之。即农田一事,关系尤重。”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已经把农业生产看作是一个人工生态关系,遵天时、依地利、靠劳动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关键。

在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上,《孟子·梁惠王上》曾说过,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材木不可胜用也。《吕氏春秋·义尝》中写有:“竭泽而鱼,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淮南子·主术训》又作了进一步阐述:“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草土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并提出:“孕育不得杀,彀卵不得探,鱼不长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是故草之发若蒸汽,禽兽之归若流泉,飞鸟之归若烟云,有所以致之也。”《管子·八观》中指出:“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是何也?曰:大木不可独伐也,大木不可独举也,大木不可独运也,大木不可加之薄墙之上。故曰: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国虽充盈,金玉虽多,宫室必有度;江海虽广,池泽虽博,鱼鳖虽多,罔罟必有正。”《荀子·王制篇》也载“草木

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可见这种“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保护生态再生能力,反对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的朴素的辩证思想和对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的科学主张,古人认识得已相当深刻。

发展多种经营,维持生态平衡也是我国古代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思想。管子认为,农业的发达应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国家和人民的富裕有赖于农业的多种经营。《管子·牧民》中指出“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管子·立政》对此有具体解释,“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山泽救于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沟渎遂于隘,障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殖于野,五谷宜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要根据土地、气候等自然环境的要求,合理安排多种经营,“相高下,视肥硗,观地宜,明诏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使五谷桑麻皆安其处。”《礼记·曲礼下》把家畜作为庶人财富的标志。《荀子·王制》中指出:“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索,使国家足用,虞师之事也。”同样《淮南子》一书也主张在多种经营方面,使“群生遂长”,五谷、六畜、桑麻“各因其宜”。明末清初张履祥补撰的《沈氏农书》中提出:“养猪羊乃作家第一着”,有粮多养禽畜,养畜积肥才能“粪多力勤”夺丰收。书中写道;“今羊专吃枯叶、枯草,猪专吃糟麦,则烧酒又获嬴息。有盈无亏,白落肥壅,„„何不为也!”这些观点昭显了我国古代在遵循自然规律、发展多种经营方面具有的较高认识水平。

(2)我国对现代生态农业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于现代生态农业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观察和总结发达国家常规农业现代化模式和中国当时不按“两个规律办事”的教训后,提出了强调以生态学规律(叶谦吉,1980)和生态经济学规律(许涤新,1983)为指导,符合“整体、协调、循环、再生”(马世骏,1984)原则的“生态农业”。在此基础上,我国理论界针对中国的特点,不断丰富完善生态农业的内涵,涌现出了一大批生态农业方面的专家,如卞有生、卢良恕、程序、曲格平、张壬午、王兆骞、骆世明、石山、刘思华、李文华等,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论文,召开了一系列学术讨论会,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具有鲜明的中国学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案,为生态农业的实施奠定了科学的基础。纵观各方家对于中国现代生态农业的研究,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发展生态农业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农业将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建设高功效的生态系统和优美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农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农业。如郭书田(1994)《有关生态农业建设的若干问题》、汪卫民(1998)《中国生态农业的若干理论问题》、王小利等(2004)《替代农业研究综述》、温军(2001)《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雷海章(2005)《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启示》、卢永根,骆世明(1999)《中国农业发展的生态合理化方向》、张法瑞,靳乐山等(1997)《关于可持续农业及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考》、王建武,吴文良(1995)《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国生态农业》、王松良,林文雄(1999)《中国生态农业与世界可持续农业殊途同归》、刘彦随,吴传钧(2001)《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模式与途径》、程序(1999)《可持续农业的几个理论问题》、张壬午,高怀友(2004)《现阶段中国生态农业的展望》等都从理论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适应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符合世界“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农业再一次飞跃的希望寄托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上。

②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应把建设生态农业作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如肖桐(1985)《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方向》、路明(1999)《生态农业: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穆争社(2002)《生态农业是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胡娜妮(2005)《生态农业

是现代农业的选项》、温琦等(2008)《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最佳结合》等都论述了生态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成部分,可以推进带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③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途径和作用

a.生态农业不仅包括种植业,也包括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农村能源、农村环境保护等,是一个“大农业”的概念。

b.建设生态农业,将使我国农业跳过石油农业的单一生态系统,直接向综合化的生态系统发展,这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避免不少浪费和损失,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c.生态农业的生物再循环系统,其中包含将有机废物转化为能源产品,这样,既可以从有机废物中提取沼气之类的气体燃料,也可制取液体燃料来代替石油制品,从而为解决我国农村能源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d.生态农业的纵深发展,还可把农业多余劳动力转到以有机废物为原料和动力的复合生物产业及其相关的加工、服务等行业中来,开展综合经营。

e.生态农业通过不断集约化的生物再循环系统,使动态平衡保持最佳水平,从而把整个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使土地越种越肥,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f.生态农业强调产品产生和合理增加投入,完全排斥无机物,拒绝使用化肥等背离了农业现代化的大趋势。在一定限度内输入的辅助能如化肥、农药、机械、劳动及灌溉与产出量呈正相关,只有合理投入,才能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高产稳产,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④生态农业模式

各学者分别研究了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模式、基塘系统模式、农田间套作模式及庭院利用农业模式、农田林网模式、农牧结合模式、农牧渔结合模式、丘陵区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场农业模式和生态类型模式等生态农业模式。如1980年初骆世明等对腐屑食物链、农业结构的梯度规律、牧草间套作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韩纯儒等在北京窦店研究以畜牧业为主的生态农业模式;1983年浙江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粮—桑—畜—渔良性循环模式;1987年刘晓鹰研究的蜡桑农复合生态模式和杉木—黄连—林—药复合生态模式;1992年傅庆林等在浙江省兰溪市上华农场研究的低丘红壤区“农林果”复合系统模式;1994年吕富保研究的由农、林、果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实体模式;1995年姜勇、曹志平研究的西安生态养殖模式和曲周县畜牧业生态模式;1996年曹铁森提出了适合于北方山区林果—粮食作物、林果—经济作物、林果—蔬菜、林果—药用植物、林果—牧草和林果—食用菌等复合结构栽培模式;1997年郑永华在四川合川市研究的稻鱼鸭复合农业模式等。

⑤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上一篇:曲棍球规则范文下一篇:金秋十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