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2024-02-09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语言艺术是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项重点内容,对引导幼儿展开正确思考、领悟思维应用能力、培养幼儿师生情感等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本身的特殊性,其所认识的词语较少且领悟能力不高,选择合适的语言也因此成为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项思考内容。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语言艺术的作用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幼儿教师语言艺术的应用原则以及应用措施,为后续幼儿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艺术;应用原则;应用措施

广义上的语言概念指的是通过无声以及有声的方式,同时借助于文字、口语、体态等多项内容来完成情义与内容的传达。在教育过程中,语言则是一种以口头语言为主、书面语言为辅的综合语言系统,相关教师必须通过对综合语言系统的良好应用来完成知识传达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构建观念体系。而幼儿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本身的特殊性,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学中具备更大的作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方面也更多。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语言艺术的作用进行分析,同時探讨幼儿教师语言艺术的应用原则以及应用措施,为后续幼儿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一、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师教学中的作用

具体来讲,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师教学中的应用具备以下优点:

1.1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应用语言艺术,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快速有效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具体内容概念,有助于教师更加全面有效的带领幼儿完成教学内容。尤其是通过语言艺术的灵活应用,幼儿能够通过教学引导更加清楚的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于规范幼儿行为、促进幼儿成长有积极作用。

1.2 构建和谐师生班级氛围

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师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理解能力的,而无法理解的语言教学也不会起到实际性的教学效果。因此幼儿教师在语言艺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幼儿本身,考虑到幼儿的性格、心理甚至是心情,才能保障语言艺术的应用发挥实效。也正因此,语言艺术的应用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是教师引导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班级氛围的重要措施。

1.3 落实幼儿教学主体地位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确保幼儿能够理解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而语言艺术的良好应用则能充分满足这一要求。例如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商量型的语言艺术,通过商量的方式来提醒幼儿自身行为的错与对;又例如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扮演教学方案,通过语言艺术来引导幼儿完成相关行为,理解正确与错误的观念。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本身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正因此,语言艺术的应用能够提醒幼儿教师,充分关注并尊重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师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应注重以下原则:

2.1 鼓励性原则

幼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鼓励教育对于幼儿本身的巨大作用。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虽然幼儿本身年纪较小,但其本身依然拥有较高的情商,对鼓励、夸奖的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很容易被幼儿教师的情绪所激发、感动,因此通过鼓励性语言艺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动力,以此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同时如果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排斥、责怪幼儿,则很容易导致幼儿本身心情低下,导致幼儿学习动力不足,严重者甚至不愿意上学。因此恰当的鼓励,对幼儿教学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2.2 坚持性原则

幼儿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本身自控能力不足,其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外界影响而出现各种错误现象。对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遵循坚持性原则,对幼儿朝令夕改的现象进行长期引导,坚持通过语言艺术的应用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事实上,幼儿本身行为面临着较强的突发性,幼儿教师本身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充分耐心,恰当应用语言艺术才能正确引导幼儿完成学习过程,这一点对幼儿教师本身是一项较高的要求,也是幼儿教师语言教学过程中必须自省的内容。

2.3 就地性原则

幼儿教师在语言艺术的教学应用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确保语言艺术的应用能够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因此,幼儿教师在语言艺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遵循就地性原则,结合幼儿本身所处的环境,以及幼儿容易被吸引的环境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来完成教学过程,进一步促进幼儿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师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总体来说,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师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3.1 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应用

幼儿对于鲜明的、富有色彩的、发出声响的影响感受十分深刻且能够牢牢的铭刻在记忆中,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于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的应用,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来激发幼儿脑中的鲜明形象,以此来激活幼儿思维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事实上,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应用,对幼儿抽象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极大帮助,同时也是帮助幼儿思维灵活性、独立性发展的重要措施。幼儿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不断丰富自身语言的艺术性,通过多个形容词的良好应用来建立启发幼儿脑海中的形象,同时也可以借助现实中的实际工具,以此启发幼儿对相同类型但不同形状的事物的思考,吩咐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2 富有情感的语言艺术应用

富有情感的语言艺术应用,能够更进一步的强化幼儿教师的说服能力和引导能力,对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讲,幼儿教师在语言艺术的教学应用过程中,应有侧重的加强自身教学语言的感情,通过丰富的情感来引导幼儿产生思考,利用幼儿本身丰富的易感性和同行新来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真挚热切的态度来引导幼儿领悟语言中所表达的情感,最终有效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在此期间,幼儿教师必须对幼儿本身的情感有一定理解能力,同时对幼儿本身抱有期望,促使自身产生充沛的情感,才能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艺术应用来感染幼儿,引导鼓励幼儿完成相应的学习过程。

3.3 启发探究的语言艺术应用

教学本身是一项双向、互动的过程。幼儿教师在语言艺术的教学应用过程中也应充分注重这一内容,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的语言艺术应用,引导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思考,影响幼儿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过程,激发幼儿的思考能力并拓宽幼儿的思维边界,最终有效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疑问式的语言艺术应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学习探索过程中,引导幼儿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思考,形成双方精神上的相互回应,有效引导幼儿智慧开蒙,完成教学引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幼儿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应用作用、应用原则以及应用措施进行了具体分析与论述,教学语言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措施,其应用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的好坏。幼儿教师必须掌握语言艺术的应用措施,尊重语言艺术的应用原则,确保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良好应用,才能确保教学成果不断成功,确保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白晓琳,陈闻晋.幼儿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特征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5,28(8):22-25.

[2] 江云.浅谈幼儿教师的语言艺术[J].吉林教育,2015(34):14-14.

[3] 毛芬芬.幼儿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探析[J].考试周刊,2018(12):22-24.

[4] 陈娟.探究教师语言艺术,提升幼儿园教学效率[J].未来英才,2016(8):288-288.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思想政治教学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学好思想政治是非常关键的。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就属于一门又教知识又教做人的学科,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做好这门学科的教学,抓住学科特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把握好教学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师充满魅力的教学语言中体会到思想政治的魅力,从而爱上学习。本文就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浅谈了己见,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语言;艺术

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转折期,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人格品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而思想政治学科承担着这一重任。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在教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同于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容易失去学习兴趣。面对这种现象,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不但要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用自己优秀的语言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语言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浅谈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语言科学规范,使学生能够理解专业术语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抽象性,每一章节中专业术语较多,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对于一些知识很难理解透彻。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使用科学、准确、规范的语言,尤其在对一些概念及原理进行表述时,一定要用语准确,不要出现错误,同时也不能够含糊不清,否则就会引起学生的误解。这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平时要认真备课,仔细钻研教材,同时要注重自己语言的科学性,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语言技巧,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讲述专业概念与理论的时候,能够清晰明确的进行表述,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和接受。

二、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语言激情、豪放,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

在课堂中教师应有激情地教学,使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充分流露出感情,这样学生就会热情高涨的学习。若教师的语言平淡,情绪低落,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语言奔放豪迈、激情洋溢,用自己语言所蕴含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形成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要把自己的情绪调节好,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真正的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带有丰富的感情,也才能够真正的感染学生。

三、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的听课激情

思想政治课程本身就较为抽象,枯燥的知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在抽象与枯燥的知识中教师若能讲得生动形象,学生便能被吸引,从而提高学习兴趣。生动形象的语言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只有注重自己的语言,做到生动形象,把枯燥乏味的知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中语言要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理解,唯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通俗易懂,想听、爱听,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听课激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教师应力求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将难理解的知识讲清楚、讲明白,使学生逐渐爱上这门课程。

四、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语言节奏有致、抑扬顿挫,增强语言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在教学中要想教学语言收到很好的效果,应该做到节奏有致、抑扬顿挫。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语言节奏要和谐,语调要抑扬顿挫,从而增强教学语言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来说,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语速,语速要快慢适中 。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依据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的改变自己的语速。当讲述重点与难点的时候,思想政治教师的语速应当放缓,以便学生理解和接受;当学生精神分散不集中的时候,思想政治教师的语速也要适当放缓,或是突然变换自己的语速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其次,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还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要依据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灵活的控制自己的语调,当教学内容高兴激昂的时候,语调要提高,表情要显露出高兴;当教学内容悲伤的时候,语调要放低,表情要深沉。第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还要注重在教学中语调的停顿。

五、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语言简洁、有个性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组织语言时应尽量做到简洁、突出个性,使学生能够感到简洁明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繁琐冗长,就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抵抗的心理。同时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突出个性,体现语言的个性化特色,这样才能够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语言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使其成为全方面发展的个性化人才。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教学是语言的艺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习得知识、发展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加强教学语言运用艺术的研究,把机械枯燥的说教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享受。历史教学要结合学科特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艺术性:简明扼要、清晰明确;生动传神、活泼鲜明;幽默生动、个性风趣;明德启智、富于哲理。加强语言运用修养是每个教师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历史教学 教师语言 运用艺术

教学是一种艺术,恰当掌握教学语言的艺术运用是构成教学艺术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基本修养和基本功,教师课堂语言更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对于教学语言的具体要求与标准,我国古代教育名着《学记》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对于历史教师来讲,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艺术性和规范性相结合的语言表达,把枯燥乏味、年代久远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课堂语言,让学生听得懂、喜欢听、记得牢,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语言体现简明扼要、清晰明确,具有高效性

简洁的教学语言才是最优美的语言。因为语言的简洁才会使得课堂内容变得生动,不拖沓冗长,不令人乏味,才会使学生从繁冗的教学内容下解脱出来,有时间进行学习、消化、吸收,才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与空间。文学家契诃夫说“简洁是天才的姊妹”。所以,在一节历史课上,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授课,则会使课堂节奏更加快捷,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整,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六项内容,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1)说汉语;(2)穿汉服;(3)改汉姓;(4)与汉联姻;(5)用汉制;(6)用汉礼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对繁杂的历史知识记得准、记得快、记得牢,而且养成了善于思维的好习惯,激发了学习的热情。简洁的语言不仅优美明快,而且提高了效率。同样的事情,如果能用更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既能赢得时间,也能节约能源,还会最大限度地赢得机会。在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教学语言体现生动传神、活泼鲜明,具有趣味性

教学语言是传授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在讲课的过程中,要通过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的思想因所学的历史知识点而活跃起来。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如果教学语言能寓教于乐、寓庄于谐,所取得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在讲解齐国文化时,就可以插话说,如今大家为“中国足球,何时出头”而焦虑,可是在历史上,中国早就因为足球而名震天下了,齐鲁大地是世界足球的发源地,早在春秋时期齐国人已在玩“蹴鞠”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因为拓展的知识感到惊喜,还会促使他们深思。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说明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但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象清澈的溪流,浪花翻滚,生动欢快,时时刻刻能碰撞激发出知识的火花,把学生的思维照亮,把课堂的气氛点燃。而刻板、呆板的说教,像一潭死水的课堂语言,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生动的历史课堂语言,不在于追求语言的形式上,而是与授课的内容密切相关的、相辅相成,这既需要教師强化对语言基本功的提升,也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充分的备课,多方面涉猎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内容,从而选择出一种适合于历史内容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语言,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语言体现幽默生动、个性风趣,具有感染性

教师善于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能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课堂沉闷、枯燥乏味的现象,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极大地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历史课堂上享受学习的快乐。在学习秦汉文化中的“司马迁与《史记》”一节内容时,我对学生说,按照惯例,当朝人一般不记录当朝史,而司马迁却敢于秉笔直书,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你们说司马迁“猛不猛啊,直接敢说当朝老大的对错”,学生哈哈大笑之时,也牢牢记住了这一重点知识。借助于幽默的语言,会使历史教学变得轻松、快乐,又趣味无穷。在历史教学中,善于发挥幽默语言的作用,已不仅停留在对内容记忆方面,而且表现在对内容深度的认识上,恰当、幽默的语言会具有日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历史教学中,根据课堂内容需要增强幽默语言的运用,不失为一个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四、教学语言体现明德启智、富于哲理,具有启发性

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富有较强启发性、探索性、难易适度的问题,通过发挥语言艺术进行激趣,适时提出学生所产生或要解决的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拓宽思维,思考展现在面前的历史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和认知能力。例如,学习《三国鼎立》时,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曹操的军队分别是作战的一方,为什么相距仅八年,会一胜一负截然相反呢?再如,学习《大变革的时代》时,设置这样的疑问:“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何指导意义?”激起学生悬念,引导学生处于当时历史情景中深入思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教师要及时释疑解难,拓展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凡是注重追求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成为学生欣赏美的对象。作为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师,要生动鲜活地再现当年的历史,打造生动、高效的历史课堂,丰富学生情感,激发审美体验,发展感悟能力。因此,一个优秀的、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在语言表达上多下功夫,要博览群书,以掌握丰富的史学知识,提高文学修养,在实践中不断琢磨和加强自我训练,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才能做一个课堂生动、学生喜欢、教学相长的好教师。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语言学习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点,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视,结合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特点,注意运用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艺术化的语言教学,进而才能确保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化管理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言艺术化;策略

一、语言艺术化管理的重要性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声音,是人类思维的外壳,是情感交流的桥梁,是思想表达的有效方式。俗话说,言为心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古训,道出了人们对语言的要求与期待。人生从幼童慢慢长大成人的过程,也是人的语言慢慢提升的过程。会语言、识语言、品语言、慧语言的过程,正是人类升华智慧、学会创造的过程。所以语言的艺术是神奇的,学生通过教师的言语了解语文的真谛,展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层次性、价值性、思想性、文化性的特点

(一)规范学生语文思维方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在学习如何规范使用语言的时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自己的语文思维方式和特点,教师应该规范自己的语言。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教师自己没有规范的语言管理,怎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索取都是来源于教师的传授,那么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规范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若教师能够很好的管理语言,在课堂上让语言变得艺术化,那么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让学生沉浸在通过教师讲解的语文知识的海洋中。以语言的艺术让学生明白原来语文也是这么有趣、生动,让学生想要主动深入的去学习语文,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语文思维方式,找到属于自己学习语文的特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有调查显示,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幽默风趣更受学生的喜爱。初中的学生正直青春期,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大胆前卫,热爱新鲜事物,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如果教师能够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初中生时下流行的对话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有效的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如果课堂中规中矩则无法抓住学生的眼球,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本身是极其丰富生动的、不设限的,所以展现语文知识的方式不仅仅只有传统教学传授。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平淡的语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应用新颖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绘和激情四溢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

(一)以贴近生活的语言方式进行教学

当前初中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是他们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学经验。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教学方式应该有效贴近学生的生活,对于很多专业词汇和高级用词要注意初中生的可接受性,这也就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用一些简单,贴近生活的词语,初中语文教学语言应该注意贴近初中生的实际生活,才能能够被初中生所充分理解和完全掌握,才能让学生们更好接受所学的知识。如在古文《陋室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陋室”进行一个“家室铭”的仿写:“房不在大,能住就行。书不在多,够读便行。虽然简陋,却很温馨。走进吾书房,翠色映眼帘。心中无杂念,眼中只余书。可以读文章,作诗歌。无鸣笛之乱耳,无游戏之扰心。朝来见星落,暮下望云霞。不禁叹:大好光阴!”以这种贴近生活的方式对古文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理解文中的含义,也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对《陋室铭》进行一个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这篇古文的印象,让他们以更轻松、诙谐的形式学习繁杂、无趣的古文。

(二)创设优美语言情境与学生课堂互动

优美的语言环境可以让学生沉浸其中,有效的进行师生间的课堂互动,以此提高课堂效率。以《爱莲说》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的走进课堂,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放一张百花的图片,并用这样的语言来创设情境:一朵盛开的花,是一株怒放的生命,花开有度,花落无声,面对着人世的悲欢,花无言,花尽知。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骚客都喜欢以花自喻,随后让学生回答自己喜爱的花,以此进行课堂互动。随后进行铺垫:“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頤,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样以古诗语言形式的优美铺垫使得学生带着这样的热情进入课堂,顺势引出本节的新课《爱莲说》,让学生来感受周敦颐先生是如何来描写他所独爱的莲花。

三、结语

初中是语文打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在教学上也进行了创新,教师应该尝试有趣的语言艺术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字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主动学习、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詹作永.初中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化管理策略浅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11):81-82.

[2]杨天武.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用语言艺术[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10):94.

[3]张文.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用语言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6(31):47-48.

[4]司景凤.初中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02):37.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物理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幽默艺术则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轨。可以抓住教学契机,借机发挥、因势利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并在潜移默化中濡染学生心灵。幽默艺术作为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讲解、实验、表扬、批评等每一个环节。但幽默作为一种教学艺术,不是想幽默就幽默得起来的,教师还需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运筹帷幄,游刃有余。

关键词:物理教学;幽默艺术;课堂教学;严谨;基本功

物理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幽默艺术则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幽默是教师的魅力、活力、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教师知识、智慧、灵感、修养在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提高自身影响力和创造力的一条别致的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在教学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轨。可以抓住教学契机,借机发挥、因势利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并在潜移默化中濡染学生心灵。幽默艺术作为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一、讲解中的幽默

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难点。例如,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声速”的笑话:两位老太太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对他说:“请飞机不要超过声速,因为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然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两位老太太错在哪里呢?”由此引入课题,使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进入教学难点的学习,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实验中的幽默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将幽默艺术融于实验演示之中,可以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实验现象的主要方面,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演示用细线悬挂的摆球在摆功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时,教师用一个很大的摆球从鼻尖前静止释放,當它摆回来眼看就要击中教师的鼻子时,学生惊叫起来,可摆球又乖乖地退了回去。然后,带上一个蛋壳做的假鼻子,重复上述实验,不过使摆球以一定的初速度释放,结果假鼻子被摆球击得粉碎。学生在欢笑声中对摆球的特征加深了理解,留下了深刻印象。又如,在讲电磁感应时,给学生演示科拉顿于法拉第之前所进行的实验:将螺线管和电流计用长导线相连,分别放在讲台前的两侧,将磁铁插入线圈,然后飞快地奔到电流计前去观察,再遗憾地摇摇头。学生捧腹大笑,既为科拉顿感到惋惜,又加深了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暂态效应的理解,并且从中体会到了科学发现的道路是曲折的。

三、表扬与批评中的幽默

课堂是一个变幻多姿的世界,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的学生,学生的课堂行为随时需要教师指导或纠正,所以,教学中离不开表扬与批评。在表扬与批评中运用幽默艺术,往往能够在转瞬之间化窘为乐,化对立为谐和,既让学生受到教育,又增加了教师的魅力。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分子运动论时,发现一个学生在偷吃柑子,便故做惊讶地提问:“请同学们注意,教室里有股什么气味?”很快就有学生判断出是柑子气味,这位教师风趣地说:“不知是哪位同学想让大家体验分子扩散的现象。不过,象这样的实验,还是应该在课后进行。”学生都笑了,那个违纪学生也悄悄地收起了柑子。这位教师将批评教育与批评教育结合得天衣无缝,既让大家对分子扩散现象加深了印象,又含蓄、温和地批评了违纪行为。

四、附加的插曲式幽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有感到枯燥、沉闷的时候,这时学生的思维通常处于低潮,如果继续传授知识,教学效果肯定不佳。在这个时候若来一点附加的插曲式幽默,则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使教学重新步入正轨。物理教学总要涉及到牛顿、爱因斯坦等著名物理学家,而这些名人本身是很有幽默感的。“牛顿忘食”就是一个很幽默的故事。一次,牛顿请朋友吃饭,菜肴上齐了,可他突然想起什么,丢下朋友,又钻进实验室去了。朋友知道他的脾气,也不去打扰他,自个儿吃完走了。牛顿从实验室出来,看到吃剩的骨头,惊讶地说:“啊,我还以为肚子饿着呢,原来已经吃过了。”于是又返回实验室。爱因斯坦也有很多幽默故事,他用姑娘与火炉来解释相对论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将这些名人轶事穿插于教学之中,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这些科学伟人产生一种亲切感。

幽默作为一种教学艺术,不是想幽默就幽默得起来的。一个富有幽默感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和教学本领。

(一)素质

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受窘的内心活动逃不过自己的眼睛,要有敏捷的思维力,通过观察获得信息之后,能够迅速分析决策,寻找最佳方案,要有幽默的心态,要保持愉快、清新、豁达的心境,从而活跃教学思维,要掌握一定的幽默技巧,掌握丰富的知识,以便临场即兴发挥。

此外,教师还需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否则连课堂都驾驭不了,想幽默也幽默不起来。

(二)教学本领

1.“语言”的基本功

语言是一门艺术,教课语言也要讲究艺术,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基本能力之一。教师讲课力求讲普通话、无方言土语、无语病、逻辑性强,善于使用物理术语,语言清晰流畅,声音宏亮、语速适当,给学生留有思维余地,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描述语言要准确无误,讲课时要巧设悬念,联系实际、注意应用,启发得当,善于对比、类比和比喻,注意情感效应。偶尔用上生动、幽默、形象化的语言,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注意力。物理教师同时还应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把积累的教学经验,整理形成材料,以文字表达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知识”的基本功

作为一个中学物理教师,既要具有“普通物理”知识,又要具有“高等教学”知识,有一定数学运算和推理能力,能驾驭教材。既要熟悉教材,又要掌握教材,否则讲课就会出现知识性错误。既要熟悉物理教学大纲,又要掌握物理教学大纲(或考试说明),否则教学就会产生盲目性。既要了解物理知识在小学自然及中学其它学科的渗透情况,又要了解物理知识在尖端科学中的运用。同时物理教师还应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充实完善所学物理知识,以适应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这是能教好物理课最重要的基本功。

3.“实验”的基本功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能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有化难为易的效果,因此观察和实验是教好和学好物理的一条根本途径。对一个物理教师来说,对新任教材中各种教学仪器,不但能正确操作使用,而且还应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鉴于目前广大农村中学缺仪器的现状,学生分组实验不能做,但演示实验一定要做,做演示实验时,现象要明显有趣味,直观性强,可信度要高,可见度要大,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对有些实验装置,还可加以改进,以增强演示效果中学物理实验多为定性验证性的,要精心设计、充分准备、确保无误,出现误差要分析原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很缺仪器的学校,作为物理教师来说,不要怕麻烦,也应千方百计利用各种饮料瓶、罐头盒等代用,充分发动学生自带、自制,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有的演示实验留给学生的印象终生难忘,感化效应不可低估,因此教师应掌握一定数量土法作小实验的技能。

幽默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笑。笑是幽默最重要的特征。作为一种笑的艺术,幽默给人的是一种富有哲理、饶有意蕴的善意的微笑,往往三言两语即妙趣横生,又鞭辟入里,使人拍案叫绝,忍俊不禁;而当笑容收敛时,又会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但是,幽默不同于油腔滑调、故弄玄虚,要风趣而不失严谨,动人而免于庸俗,过分油滑反而会招致学生的鄙夷,收到相反的效果。这一点是在运用幽默时需要特别把握好的。

参考文献

[1]陶昌宏.面对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9).

[2]孙宇宏.浅谈幽默教学[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

[3]田戈燕.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J].当代教育科学,2006(14).

[4]段巧凤,姚安修.论教师语言的特点[J].河南社会科学,2004(12).

[5]张德庆.对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03(22).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不仅承担着教授知识、传播真理的教育责任,而且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国家高度重视对思政课教师的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透视思政课从逻辑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通过对思政课的整体性考量,确定思政课教师的中介主体定位。思政课教师不仅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主体责任,更起到“传输”国家意志的中介作用。唯有认清思政课教师的中介主体定位,才能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意识,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对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思政课;思政课教师;中介主体;实效性

一、 中介及中介主体解析

(一) 中介的内涵

“中”作名词时,指事物的性质或者等级在整体的两端之间,与四周距离相近或相等,如当中、中间和华中等。“介”字是相对于两个事物或多个事物而言,意在两者或多者当中,常用词组为介绍、媒介等。在《辞海》[1]中,“中介”意为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之间起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作用的中间环节,通常人们使用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涵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的一切物质形态及现象的变化、转换和发展都是通过中介,还提出对立面的双方通过中介统一、连成一体,充分肯定了中介存在的价值。恩格斯提出:“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转移”[2],说明“中介”的作用普遍存在于世界万物之间。如果没有“中介”就没有事物的普遍联系,就没有矛盾的转化和统一,就没有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

(二) 中介主体解析

主体,在中国汉语中,指事物中起重要作用的主要部分。在西方哲学思想中,哲学家们对于主体有着不同见解,古代哲学家们从物质本体论角度理解主体,亚里士多德认为,本体的性质、状态、关系和活动是基质和主体。到了17世纪的近代哲学,哲学家们转向从人的角度来理解主体。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论证出“人”是“思”的主体;康德在对纯粹理性批判时论证出人是认识的主体和道德的主体;黑格尔提出人的绝对精神或理念是无所不包的万能的主体;费尔巴哈将人的感性存在视为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主体是处在社会关系中从事现实感性活动的人。马克思认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3]主体是认识、影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人;客体则是人的活动所指向的并反过来制约人的外界对象。主体是与客体相对应的一个范畴,没有主体就无所谓客体,没有客体也无所谓主体。

主体和客体之间发生关系的根本方式是实践。只有主体和客体进入实践领域,才能相互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实践的重要性,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近现代哲学关于“主体是人”的论述,为人是主体的生成找到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中介”。也正是这种实践使主体从精神的转变为现实的。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改造自然世界(客体)的对象性活动。“对象性指的是一个存在物在自身之外有一个他物作为自己的对象。”[4]119“对象性就是指事物的‘為他性’,即间接性、中介性。”[4]114对象性活动中必然会发生主体的对象化和对象的主体化。主体对象化,指主体根据自己的理想和需求对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规律的改造,使对象成为“为我之物”。但主体的需求和符合主体需求的对象二者的存在,仅仅为主体需求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还需要“中介”作为过渡条件。主体的理想和需求是属于“思想、观念”性质的东西,然而“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5]具有“实践力量的人”就成为了主体对象化的中介,是主体与对象的联结。中介主体这一由“中介”和“主体”组合而成的概念,侧重于强调主体是人,中介是人固有的内在尺度,人可以成为主体的中介,即人是人的中介,如同马克思所言:“每一个人都把另一个人当作自己的手段相互利用。”[6]在实践中,人对自身是主体的存在,对于他物也是中介的存在。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介主体”之定位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解析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事物的合理存在和正常运动是依靠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即“要素”有条不紊的协同作用,并且要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整个系统的相对稳定。解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掌握各层级要素,才能行之有效地协调思政课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保证思政课的实效性。张耀灿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7]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大学生的现实思想与行为,使其符合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学生的现实思想与行为是思政课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提出的要求与大学生现实的思想与行为水平之间的落差,是推动思政课教学过程向前发展的源动力。思政课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获得知识提高的教育过程,更是国家主体到大学生的整体教育过程。思政课教师是联结国家与大学生的中间环节,是国家所要求的教育信息的传输环节,是大学生从“现有思想与行为水平”向“应有思想与行为水平”的转变环节。此外,就整体而言,思政课的全过程要素还需要起统率性作用的各级组织(例如:各级党委、宣传思想部门、组织部门和教育部门等)。所谓组织,是为了系统运行达到最佳效果,相互协作结合而成的团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8]各级组织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指挥、决策、管理和协调等手段参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全过程。据此,我们可将思政课过程要素分为:国家主体、各级组织、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如图1所示)。国家是思政课的真实主体,各级组织和思政课教师为中介主体,大学生是思政课的客体(接受主体)。思政课的全过程是国家主体的要求通过各级组织的行政文件、会议、教材等形式传输到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再传输至大学生,大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实现思想与行为的改变和提升。

总而言之,思政课是体现国家意志、传输主流意识形态的课程,思政课的有效推进及提升,不仅依靠于各要素在独立状态下充分发挥其功能性,同样也依赖于各要素之间要相互配合、协调关系达到1+1>2的合力效果。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全过程的重要要素之一,位于全过程的中间位置。不仅仅作为思政课的教育主体,充分发挥主体性,更要注重与其他要素的配合、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其中介性作用,“传输”上一级要素的信息,“联结”国家和大学生。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介主体”特性

所谓特性,是指一事物异于其他事物的显著征象和标志。思政课教师的“中介主体”特性主要体现在承载性和传输性的统一、思想性和政治性的统一、纪律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这也是思政课教师区别于其他专业课教师的本质特性。

1.承载性和传输性的统一

思政课教师的“中介主体”是承载性和传输性的统一。首先,从思政课教师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來看(如图1所示),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的全过程中处于中间位置,联结国家主体和大学生。其次,教师在承担对大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技能等教育主体职能的同时,也是国家主体的教育客体。思政课教师要体现的是国家主体的意志,履行为国家服务的职能。国家意志不是凭空想象、无中生有的,而是根据现存的物质生活条件与时代特征决定的。这种教育使命是国家主体通过各级组织的中介职能传递给思政课教师,再通过思政课教师将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传递给大学生。因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个“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对象性活动过程。思政课教师先作为国家主体的教育对象而存在,要满足国家的期望、要求,掌握、内化国家主体所规定的教育信息;再次,思政课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将教育信息转化为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再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传输给大学生,旨在使大学生掌握、内化教育信息且外化为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思政课教师是国家精神的物质承担者,是国家意志的代言人,体现了思政课教师“中介主体”的承载性和传输性。

思政课教师的传输性具体体现为语言表述和情感共鸣这两个环节中。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9]思政课教师通过语言表述和情感共鸣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传递给学生,就是完成国家教育任务的“桥”和“船”。语言不可思议的魅力和力量就在于情感态度的传达。思政课教师在年龄、阅历、学识、经验上存在着“逻辑先在性”,而且与大学生处于同样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之中,正是基于同样的时代背景,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才可能引起大学生的理解、思考和领悟,达到情感上的同频共振。

除此之外,思政课教师在传输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还表现为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是为国家服务,传输的是国家所规定的教育信息,以引导和改变大学生的现实思想与行为为根本任务,体现出很强的目的性。另一方面,思政课是育人课程,以人的发展为落脚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是思政课教师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大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不注重大学生成长规律,就是违背人的发展规律,就会影响教育效果,甚至还会起反作用,阻碍大学生的发展。思政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待学生各个阶段的欲望、需要和发展进行教育,才能获得思政课的最佳教育效果。

2.思想性和政治性的统一

思政课教师“中介主体”是思想性和政治性的统一。首先,思想性是指思政课的课程知识体系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课程知识内容所反映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的思想性主要取决于思政课教师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把握,以及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能力。学生内化了的思想是认知先于外化的实践行为而存在。人的内在意识支配人的外在行为,正确的思想观念先在于良好行为的形成。思政课要将思想性教育放在首位,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良好实践行为的前提条件。其次,思政课也是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治性功能是思政课的特殊属性,与其他专业课区别最具有标志的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办好思政课,是为了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是国家设置的核心课程,是国家权力的一种体现。再次,思政课的思想性与政治性有机地统一于思政课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体现了与一般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区别。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以人的精神为中心,注重提升大学生的内在品质。思政课则侧重于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既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思想性”,又有“政治性”。思想性能够反映政治性,政治性又通过思想性表现出来。思政课是思想性和政治性的辩证统一。

3.纪律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思政课教师“中介主体”是“纪律性”和“灵活性”的统一。首先,纪律性是思政课教师以国家确立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和控制自己行为的品质和倾向。思政课教师是以国家主体“代言人”的身份来进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和传播。教育部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明确规定:政治上,要与党中央同心同德,保持高度的一致;在生活上,加强教师的作风建设,以自身人格魅力引领大学生;业务上,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与时俱进。否则,将取消其作为思政课老师的资格[10]。正如俗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是思政课教师维护党和国家利益并保证思政课教学有效进行的本质要求。尤其现在,“学校可不是一个象牙之塔,也不是一个桃花源”[11],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西方文化思想的渗透使得高校内的文化环境复杂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所谓“民主”“自由”和“平等”为口号,将西方“价值观”包装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和“普世文化”,企图用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渗透、影响“新时代青年”。一旦思政课教师对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没有正确认识,那就会失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思政课课堂不是思政课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个人开设的论坛,而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思政课是“有标准的选择”,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同时,也是“有选择的标准”,即以中宣部、教育部主持编写的统编教材、中央文件、党媒党报的主流声音等为标准,规范地、系统地对学科内容进行教授。其次,灵活性是思政课教师在透彻理解、完全掌握教材的前提下,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艺术性表达。灵活性的体现在于思政课教师如何把深刻难懂的理论变成生动易懂的知识。“将书本语言变为教学语言”。思政课的纪律性和灵活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假如思政课教师没有纪律性要求,其灵活性便会失去政治方向;同时,缺乏灵活性的思政课,会使“灰色的”理论变得晦涩难懂,影响思政课的实效性。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介主体”定位之意义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认清思政课教师的“中介主体”定位,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中介”角色意识,可以有效防止思政课教师偏离方向、忘却任务、放弃目的、防范教育“异化”,是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关键所在。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才能完成“中介主体”定位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师要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思政课,就要从坚定的立场、扎实的理论、深厚的情感、满足国家和学生的需要等四个方面进行提升。

(一) 坚定的立场是思政课实效性的根本保障

立场是人在面对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所持有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的体现。习近平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12]思政课教师坚定政治立场的核心要义就是解决“为谁培养人”这一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思政课教师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国家和群众认可的时代新人。毛泽东主席曾提出:“立场问题。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13]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与高校思政课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高校思政课如果离开了党的领导,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脱离正确的轨道。思政课教师的承载性和传输性规定了思政课教师是党和国家的“代言人”身份。如果思政课教师不能站稳政治立场,没有坚定的党性,就无法完全落实党的政治要求,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发展。

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提升自身党性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只有在政治引领上与党同心同德,在面对关乎意识形态领域政治原则问题时,才能充分发挥自我净化能力,自觉抵制外界对自我政治信仰的干扰;在面对关乎意识形态的大是大非问题时,才能有理有节开展意识形态斗争。更为重要的是,才能帮助学生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

(二) 扎实的理论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有效支撑

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应,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对人们的社会实践起指导作用。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4]9所谓彻底,就是要将理论研究深透、完全而毫无遗留。而彻底的关键在于抓住问题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4]10。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有效支撑。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全面、系统、深入地研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15]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扎扎实实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领会根本精神,掌握原文精髓,还要特别关注时事热点。只有这样才能在讲授重大理论时,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阐述其中的道理;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才能紧密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利益诉求的现实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引导。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掌握教育学知识。思政课归根结底是教育人的课程,只有掌握教育方法论和教育规律,才能灵活地运用,而不是照本宣科。再次,思政课教师要广泛涉猎其他非思政领域的各种知识。思政课教学涉及哲学、法律、政治经济学、党史、国史等学科知识,还涉及科学、社会、文化等知识。因此,思政课教师只有博览群书、专博相济,才能绘声绘色地讲授理论。

此外,理论并非一成不变,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理论研究与知识传授并非一劳永逸之事,体现思想的理论内容在不断发展,日益丰富。思政课的理论通过教材展现给学生,然而教材体系的固化性决定其理论内容难以及时反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而且教材中的理论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大学生,无法将理论内容所反映的要义活灵活现地展现给学生。“打铁还须自身硬”,思政课教师在提升自身理论水平的同时要与时俱进,才能充分阐释和论证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反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性,形象生动地展示理论的自身魅力,做到“有声有色”地以“理”服人。

(三) 深厚的情感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催化剂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过程中的“中介主体”,既是国家主体的“代言人”又是大学生的教育主体。这要求思政课教师既要有家国情怀又要对学生有情感关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6]思政課教师对国家有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才会加深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感。思政课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也是爱国的具体体现。将自己的爱国情感转化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再转化为对学生的情感关怀。

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关怀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物理学中有“共振现象”:指一个物理系统在其自然的振动频率(所谓的共振频率)和自然波长下趋于从周围环境吸收更多能量的趋势。在思政课教师用“爱心”去感化学生时,当这种“爱”的“情感波”频率与学生自身的“情感波”频率相同时,也就会产生共振现象。思政课教师的“爱”就是思政课实效性的“催化剂”。缺乏“爱”的思政课教师,势必会受技术理性的支配,造成以“分”为本的课堂教学,导致大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距离感、不安全感,就不会引起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共鸣。从心理学来讲,认同是一个心理变化过程,指个人受到外在的思想、观念、标准影响后,先形成内心的意识认知,再到行为转变的过程。情感认同表现为满足个人归属感、安全感的心理需要。情感是一个精神饱满为自己目标而奋斗的人的本质力量。一个人的行为选择是源于内心的情感认同,是情感意志对于外在行为的支配作用。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以“生”为本,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为根本。只有通过与大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情感共振,才能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感、认同感,让大学生对思政课自发的“学分”需要变成自觉的学习需要。

(四) 满足国家和学生的需要是思政课实效性的强大动力

需要是指人们对尚未完全拥有事物的欲望、意愿。马克思提出“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的著名论断,证明需要对人的发展、社会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政课是国家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思政课教师作为“中介主体”以满足和实现国家和大学生的需要为目的。首先,要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基础之上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和国家都是由人组成的。思政课是教师通过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等形式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时代新人,以满足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满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大学生个体需要。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源于自身需要的满足程度,其需要的满足感越强烈,积极性就越强烈,思政课的效果就越好。从现实状况来看,部分大学生在思政课上并未清楚地认知自己的需要,认为“学分”是自身的最高层次需要。马克思曾提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思政课教师要帮助大学生激活内在需要的热情,激活大学生对最高层次的需要——精神层面的需要心理。因为只有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激发大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驱力,驱动大学生主动地、自觉地获取思政课的核心内容,继而内在的思想意识才会转换为外在的实际行动。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注重大学生高层次需要的意识培育,并且满足大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第7版)彩图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575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1.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85.

[4] 贺善侃.实践主体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114,119.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2.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96.

[7]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8] 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政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9]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EB/OL].(2020-01-16)[2020-11-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2002/t20200207_418877.html.

[11]習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76.

[12]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6-29(01).

[1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8.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04.

[16]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1).

(责任编辑 文 格)

上一篇:英语词块词汇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我国高校师德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