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对当代教学的启示范文

2023-09-16

论语对当代教学的启示范文第1篇

2、对话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的几点思考

3、论在诵读经典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

4、《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5、孝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6、试论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问题

7、浅析审美教育与人类生存质量的关系

8、把太极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9、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10、从终身德育视角看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

11、关于理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问题的思考

12、国家安全视域下的国学教育与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

13、2010年度(下半月)总目录

14、高校大学生的养老观现状析议

15、儒家交往观对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启示

1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路径实证调查与反思

17、大学生对传统孝道的态度研究

18、论高校武术文化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19、浅析《论语》中的颜回以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借鉴作用

20、《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及其对当前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21、庄子批判精神与独立自由意识对当代大学生审美人格的建构

22、论音乐对艺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3、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礼仪教育改进策略

24、大学新生专业导论课开设的必要性

25、人文社科本科生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培养

26、美育对高校全面育人功效性探讨

27、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疆高校预科教育中的作用

28、新疆高校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研究

29、先秦儒家人性论思想对当代德育工作的启示

30、以传统“以德养生”思想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

31、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课程教学研究要点举隅

33、中国大陆儒家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

34、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路径启示

35、快餐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研究

36、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辅助作用

37、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与路

38、当代大学生德育“对话热”的冷思考

39、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对医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40、大学生本位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41、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自信及践行状况调查

42、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培养规范化的探析

43、外国文学经典的育人功能及实现途径

44、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弊思考

45、德育视阈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

46、当代大学生对儒家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分析

47、当代大学生书法欣赏之我见

48、《学记》的教学原则在国学课中的运用

49、耻感教育:当代大学生道德建构的重要维度

论语对当代教学的启示范文第2篇

《论语》是其思想文化之源,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依存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论语》中的优秀思想是其可追溯的文化之源。《论语》是其思想文化之继承, 立身修身的维度上坚持“仁”;价值观培育维度上坚持“义”;社会秩序的维度上坚持“礼”;职业道德的维度上坚持“信”;家庭美德的维度上坚持“孝悌”。内容决定形式, 《论语》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为思想政治工作时方法手段的使用注入新的文化量度。《论语》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拓宽场域。首先, 拓宽了文化场域。“文化是判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客体的参照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如何, 取决于它所处的文化背景”[4]P18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离不开一定文化生态环境, 传统文化的注入为其研究拓宽了文化场域。其次, 拓宽了心理场域。心理教育依据一定的文化背景, 《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和方法, 21世纪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参照心理教育方法和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心理教育思想, 拓展方法研究场域。最后, 拓宽了时空场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是历经古今中外的, 这里并不是否定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而是借鉴传统, 古为今用, 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 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二、文化创造:《论语》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发展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方针是我们应坚持的原则。在中央提出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机遇下和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以及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 进行了《论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研究。

1) 《论语》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教育法。首先拓展礼乐感染的艺术, 孔子的礼乐思想散见于《论语》中, 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 教育者要增强艺术教育手段, 拓展礼乐对教育对象的感染吸引。其次丰富语言运用的艺术,

《论语》中孔子育人的语言简练深刻;达意明确且概括性强;节奏轻快, 自然顺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借鉴《论语》语言应运的艺术, 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致力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用语, 在教育群众时, 用语更生动有趣, 简练直白, 贴近群众, 用语言的魅力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拉近与人民大众的距离。最后把握时机选择的艺术, 《论语》中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育是依据弟子们的实际需求、个人情况、情景等因素进行适时或及时或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解惑。选择合适的时机对教育对象进行政治思想的引导和启发能够明显提高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关注教育对象, 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譬如当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受教育者遭遇较大变故、意识形态领域遭到其他主义潮流的冲击等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敏锐观察到这些变化, 应对情况及时开展相关思想工作。

2) 《论语》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改变法。第一, 力“行”有助于落实实践锻炼法。孔子一再教育他的弟子身体力行的去践行仁德, 这样力“行”的思想告诫我们更要重视实践锻炼法的重要性, “理论是重要的...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进行实践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在各种实践活动中, 受教育者能够深入感受政治思想理论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二, 孔子亲身教育有助于提升榜样教育法。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描述了自己钻研学识的境界, 孔子经常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影响弟子们的道德人格发展,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应该使自身就成为一个教育示范, 更能取得受教育者的信服和增强感染力。另一方面, 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对表现优秀的教育对象进行模范学习教育等, 对教育对象的心理产生积极的暗示和鼓励。第三, “自省慎独”有助于发展自我教育法, “自身慎独”是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方法, 孔子直接论述道“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3]P39, 培养自己的意志, 即使没有别人的示范或者监督也能够自教自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培养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能力, 帮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到“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帮助教育对象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和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是促进他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摘要: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是2017年国务院的重大国策。《论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严重缺乏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借鉴, 《论语》中孔子育人的方法讲究社会关系的处理, 师生关系的平等, 追求“人能弘道”等, 值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学习。研究《论语》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价值, 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又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论语》,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0.

论语对当代教学的启示范文第3篇

一、老子“贵柔守雌”思想的基本内涵

老子通过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与认识, 认为柔能克刚, 弱能胜强。“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道德经》四十三章, 以下注释省略《道德经》) 看似柔弱的东西, 实际上却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相反, 看起来很强大的世间万物, 反而没有持续性, 其生命力更弱。水是自然界中最柔顺的, 但也是最刚强的,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 (七十八章) 人和其他生物一样, 具有生命活力的时候, 柔韧性很好, 一旦失去了生命, 就会变得僵硬,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七十六章) 柔弱胜刚强, 事物发展到极盛阶段, 就意味着生命力开始走向衰竭, “物壮则老, 是谓不道, 不道早已。” (五十五章) 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 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在“道”的指引下, 老子提出了“贵柔守雌”的思想。

老子“贵柔守雌”思想包含“柔弱”、“处下”和“不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首先, 要表现得“柔弱”。相对于雄性的强势而言, 雌性就显得柔弱。但是, 柔弱可以胜过刚强。 (三十六章) 所以, 一定要“贵柔守雌”。善于“守柔”, 才算是真正的强者, “守柔曰强。” (五十二章) 圣人就是“守雌”的楷模, “知其雄, 守其雌, 为天下溪。为天下溪, 常德不离, 复归于婴儿。知其白, 守其黑, 为天下式。为天下式, 常德不忒, 复归于无极。知其荣, 守其辱, 为天下谷。为天下谷, 常德乃足, 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之, 则为官长。” (二十八章) 事实上, 老子所谓的“柔弱”, 是一种独特的谦逊, 其目的是要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和最终的强者。

其次, 要学会“处下”。不论是最宽阔的海洋, 还是最杰出的圣人, 都是因乐于“处下”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 必以言下之;欲先民, 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 而民不重;处前, 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六十六章) 这也是处理国家关系的应有准则, “故大国以下小国, 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 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 或下而取。” (六十一章) 用人之道要礼贤下士, “善用人者为之下。” (六十八章) 实际上, 老子提倡的“处下”, 是一种特别的尊重, 其用意在于使自己获得最大的成功。

最后, 就是要勇于“不争”。天道如此, “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 不言而善应, 不召而自来, 婵然而善谋。” (七十三章) 水的品行是对此的最完美诠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八章) 人道亦然, “勇于敢则杀, 勇于不敢则活。” (七十三章) 圣人是“为而不争”的典范, “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 (八十一章) 圣人“不争”而胜,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二十二章) 其实, 老子主张的“不争”, 是一种特殊的合作, 旨在实现自己最大的愿望。

当然, “贵柔守雌”只是手段, 而不是目的, “把握柔弱的深刻含义, 反而能成功, 柔弱只是表象, 而强大的生机才是它的内核。”[2]“柔弱”、“处下”和“不争”是为了“胜刚强”、“能为百谷王”、“天下莫能与之争”, 最后成就个人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国家的长存和天下的安宁。可见, 学会谦逊, 学会尊重, 学会合作, 是老子“贵柔守雌”思想的智慧之所在。

二、当代婚姻观的主要误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急剧变化,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 当代婚姻观大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三大误区。

(一) 择偶标准物质化的误区

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一些人变得浮躁起来, 甚至存在“一切向钱看”的现象, 拜金主义和拜物教更是层出不穷, 金钱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及个人价值的全部标准。由此引发了许多人“物质化”的婚姻观, “干的话不如嫁得好”、“嫁入豪门”等错误的择偶观备受推崇, “房子”和“车子”成了婚姻的硬性标准。这就导致了骗婚、“傍大款”等社会问题, 否认了婚姻的爱情基础, 演变成了“长期的金钱交易”。物化的婚姻是走不远的, “物化的婚姻通常形成依附婚姻, 而当某一方失去当初的价值时, 就很容易陷入生活无助的困境。”[3]过于注重物质条件, 忽视情感基础的择偶误区, 婚姻悲剧很难避免。

(二) 婚姻关系理想化的误区

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社会, 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碰撞, 许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 从小受到较为保守的中式思想的影响, 特别是在学校期间, 对于恋爱与婚姻等缺乏全面客观的认知, 同时也受到西方自由开放的思想影响, 从网络和电视等社会媒体中获得恋爱婚姻的知识, 往往是片面的、过分美化或低俗的, 这就导致一些青年对婚姻的理想化和浪漫化。除此之外, 社会竞争的激烈、个人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婚姻的理想憧憬等, 都导致了“剩男剩女”的现象。然而, 迫于家庭长辈以及中国社会的一些传统社会舆论的压力, 许多“剩男剩女”急于脱单, 仓促结婚或者盲目听从长辈的安排, 而导致许多婚姻的不幸或离婚现象。

(三) 婚姻责任意识淡薄化的误区

在当今中国新旧道德交替的特殊时期, 旧的道德不再受到重视, 而新的道德尚未完善, 特别是婚姻道德受到一些前卫思想的误导, 随即产生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如婚姻责任意识降低, “部分未婚研究生的婚姻意识淡薄。在他们看来, 结婚后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都是以自我的价值实现来衡量。概括来讲, 就是其婚姻意识淡薄, 婚姻责任弱化。”[4]性观念的过分开放导致了婚姻的忠诚度减弱, “小三”“情妇”现象增多, 甚至部分当代人将“小三”作为自身能力的象征, 缺乏婚姻的忠诚感和责任感。这样的认识误区, 对婚姻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可见, 当代婚姻观的三大误区, 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日益凸显, 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

三、老子“贵柔守雌”思想对当代婚姻观的启示

老子的“贵柔守雌”思想, 对于走出当代婚姻观的三大误区, 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 在择偶标准上学会“柔弱”

老子在阐释其“贵柔守雌”思想时, 特别推崇水“利万物而不争”与“故无尤”的品格。在老子看来, “水”之所以最接近“道”, 是因为其善于安身立命, 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发挥了自己的价值, 才不会出现过失与差错。所以, 当代人在开始婚姻关系之前, 要认清个人的价值, 学会自尊自爱, 不要一味地追求金钱,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婚姻。

在择偶标准上提出过分的物质化要求, 事实上是以自己的强势地位为前提。由于自恃过高, 于是对对方的要求很高, 特别是物质化要求十分强烈。对物质条件的过分强调, 实际上是在舍本逐末, 这种作法与老子的“柔弱”思想背道而驰, 其不幸和危险很难避免。如果在择偶时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一点, 更多关注对方的内在素质, 对对方的物质条件考虑少一点, 也许就能找到自己理想的伴侣。对于谈恋爱的人来说, 老子的“柔弱”思想是值得借鉴的。

(二) 在婚姻关系上学会“处下”

在婚姻关系上过于理想化的期待, 也是由于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所产生的结果。于是, 对对方要求苛刻, 缺乏宽容, 以自我为中心, 过分强调个人主义。当对方与自己对婚姻的理想化状态不相符合时, 往往就以“闪离”的方式终结婚姻。这样的结局是不幸的, 与老子告诫的要善于“处下”, 才能获得圆满的结果, 是完全背离的。

事实上, 要使婚姻关系健康发展, 就要善于甚至是乐于“处下”, 学会尊重, 学会宽容。对于婚姻的幸福而言, 宽容是非常重要的, “婚姻可以是爱情的坟墓, 但它也可以成为爱情的天堂。问题在于如何用宽容去谅解对方, 在婚姻遇闲的时候, 别计较什么个人得失, 别怨恨什么不平。换一个话题去谈话, 别拉着一个话题不放;换一个角度去思想, 对别人多几分理解和宽容。这样做, 你的心情就会永远沐浴在阳光之中。”[5]宽容能够使婚姻变得更加美满, “婚姻如水, 宽容是杯。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 才能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6]也能使婚姻持久保鲜, “唯有宽容, 才能给双方足够的空间和时问, 使婚姻能持久保鲜。婚姻如同蹒跚的幼儿, 也需要不断地长大成熟。而没有宽容, 就没有成长。”[7]因此, 在婚姻关系的健康发展过程中, 老子的“处下”智慧是应该吸取的。

(三) 在婚姻生活中学会“不争”

在婚姻生活中, 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面对婚姻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不少人往往总是争来争去, 非常伤害感情, 甚至导致婚姻破裂。这种作法与老子提出的“不争”思想是大相径庭的, 其婚姻失败也是自然而然的, 其中体现了婚姻责任感的严重缺失。对于婚姻的健康发展, 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婚姻靠责任和感情同时维系才是幸福。而对于男人来说, 担负的责任会更大。”[8]但是, 当今许多人的婚姻责任感较低, 在没有清醒的认识婚姻中责任与义务时, 就草率地踏入了婚姻的门槛, 当现实生活与之前想象的不一致的时候, 便会选择离婚。这种婚姻生活中责任感的缺失, 非常容易导致婚姻失败。因此, 在婚姻生活中, 一定要学会“不争”, 学会合作, 那么幸福的婚姻才会有所保障。

总之, 老子“贵柔守雌”思想所包含的“柔弱”、“处下”和“不争”的基本内涵, 对于走出当代婚姻观中择偶标准物质化、婚姻关系理想化、婚姻责任意识淡薄化的三大误区, 促进婚姻观的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摘要:老子通过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与认识, 提出了“贵柔守雌”的思想, 其中包括“柔弱”、“处下”和“不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老子的“贵柔守雌”思想, 对于走出当代婚姻观中择偶标准物质化、婚姻关系理想化、婚姻责任意识淡薄化三大误区, 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老子,贵柔守雌,道,当代,婚姻观

参考文献

[1] 赵明月.代际间婚姻观的差异与干涉[J].现代交际, 2015 (08) .

[2] 徐艳芳.评析老子的“贵柔守雌”思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1996 (06) .

[3] 苗翠环, 李龙海.做“二奶”的婚姻观:现代中国转型期女性价值观的迷失[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8 (09) .

[4] 马丽萍.对未婚研究生婚姻观特点的分析与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 (01) .

[5] 卢一鸣编.罗素的幸福之路[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3:158.

[6] 张旭编.选择力[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4:169.

[7] 李智艳编.做像林徽因一样的完美女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3:200.

论语对当代教学的启示范文第4篇

1、汉画像石概述

所谓汉画像石,指的是汉代的地下木墓室、以及祠堂庙宇上的砖石雕刻。汉画像石本质上使用来祭祀的一种祭祀艺术。其中汉画像石从美术层面上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并且从文化层面上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可以从画像石中窥探汉代人们生活的风貌。因此,汉画像石在我国古代美术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汉代以前艺术的集大成者,也对汉代以后的艺术作品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作用,在衔接汉代前后美术上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中国当代动画现况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灿烂历史文明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题材故事,也同时拥有着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我国动画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风靡全球,这个时期的优秀动画片不仅从技法上吸取了中国古典艺术之美,而且在文化内涵上也具有独特的中国民族之风。但是从九十年代至今,我国动画一直处于低迷的阶段。大量的欧美,日韩动画涌入中国,对我国的动画行业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冲击。中国动画开始渐渐在世界动画影坛销声匿迹,昔日的辉煌渐渐褪去,如何让当今的中国动画再度崛起也成为了一个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汉画像石的特征

汉画像石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可以总结为:线条完美,构图多样以及题材丰富。

1、线条完美

汉画像石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为线条完美。以线造型是汉画像石的一种表现手法。在绘画艺术中,线的地位相当于文字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线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灵魂。传统绘画中的线,不仅仅可以描绘一个简易的形状,而且包含了光影,颜色,虚实和空间关系等等。并且线也是表达作者心灵语言的重要工具。画像石中的线虽然不适用画笔来表现的,但他以线条来勾勒形象。画像石的线条有阴线、阳线,粗线和细线,有直线、斜线、曲线和弧线等等,变化丰富多彩,看似简单却趣味横生,用刀刻雕出了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比如在山东嘉祥武式祠出图的画像石“荆轲刺秦王。”画像石的线条收放自如,律动感十分强烈,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并且能够如实的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和服饰风俗等。

画像石中线的运用可以概括为:“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笔不周而意已周”,它所表现的是以形写神,变其形但是得其神。石灰石作为画像石的原料并不适用于精雕细琢,而我国古代优秀的匠人们在雕刻时会根据石灰石的特性来采取雕刻手法,扬起长而避其短,采用简练而不简单,粗犷而不粗工的手法,于外轮廓,不拘小节求大形,于内形象,放凿直去求质朴,力求达到了清代画家龚贤所说的“拙中寓巧巧无伤,惟意所到成低昂”的境界。

2、构图多样

汉代画像石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构图多样。汉画像石虽然看似比较粗狂,但是构图形式灵活多变,没有相应的美术基础知识是无法进行更好的欣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工匠的智慧。汉画像石的故事大多取材于石井流传的神话故事或街知巷闻的历史文化故事,汉画像石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也印证了广大人民对于其的喜爱。汉代画像在继承汉以前工艺美术特色的基础上,突破了呆板的图案纹饰的束缚,在装饰艺术的表现手法上有很大提高,装饰手法独具一格。其中,“满”是汉画像石的一个主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构图饱满。汉代画像石与之前的较为不同主要表现在不仅仅是对某一个事物的个别孤立描绘,而是集多人或者多物于一个画面之中。比如征战图,宴会图,狩猎图以及神话故事图等等,所有的人物都各有各的专属的姿态,而这些各个不同的姿态又能够十分生动地表现出彼此之间的关联。比如在山东苍山的“狩猎图”中,将作为主体的野兽进行变形夸张拉长,用它们的身体姿态将整个画面填满。这种扭曲夸张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力量的象征。再比如河南省南阳县石桥出土的《舞乐百戏》,人物丰富多样,千姿百态,用不同的人或物充斥了整个画面,虽然每个人物有各自不同的神态动作,但是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和谐的舞乐百戏图。

3、题材丰富

汉代的画像石出土较多,遍布祖国各地,随着考古挖掘的发展,汉画像石的数量还在持续的增长。汉画像石在题材方面十分广泛,涵盖了社会发展中的方方面面,为我们研究了解汉代社会历史,文化知识,风土人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汉画像石具有极强的时代性,这与当时绘画题材基本相一致,但是其中最大的不同是汉画像石表现的内容含有纪念逝去的人的意义。所以汉画像石在题材方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种类:社会生活类,动物类,历史故事类,神话故事类,花草几何纹类。这些不同的种类涵盖了不同的意义,比如社会生活类的题材主要描绘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农耕,狩猎,捕鱼,战争等等。而花草几何纹类则多用于装饰,从这些装饰图样可以窥探出当时人们的审美水平以及风俗习惯。

三、汉画像石对当代动画的启示

1、保持民族特色

汉画像石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对于我国当今动画来说,这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它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标准是难以比较的。尤其是民族性较强的文化,如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民族文化,这些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动画创作取之不尽的泉源。在上世纪5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厂长,著名动画艺术家特伟先生就提出了“敲喜剧风格之门,探民族形式之路”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地将这个主张贯彻在《骄傲的将军》这部影片中,使之无论在剧作方面还在美术风格方面都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成为”中国学派”开山之作。继而中国动画出现大批以中国戏曲、国画和民间艺术为表现手法的优秀民族特色动画作品。

时至今日,我国动画进入了低迷期,虽然有大量的作品涌现出来,但是却缺少了民族特色。一味的追求了日韩,欧美的动画,缺少了我国动画自身的特点。从汉画像石的特征:构图,线条以及取材方面来看,我们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但是归根结底,这些都是我国优秀的民族元素,汉画像石之所以到今天都散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是因为它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浓郁的中国独特的民族特色。我国的优秀动画都拥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当今的动画也应该保持民族特色,民族特征。这样才能散发中国动画独具的魅力。

2、挖掘文化底蕴

现今的国产动画最主要的缺点之一就是缺少文化底蕴,缺少内在的意味。比如近期上映的《大鱼海棠》,这部作品以宏大的视角,华丽的制作,精美的中国风为卖点,并且“十二年磨一剑”的宣传口号也为这部动画作品攒足了人气,人们纷纷去电影院观看这部作品。虽然相比我国早期动画有了精湛的技术以及精美的画面,但是却缺少了精神内涵。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并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许多观众在看完了这部动画之后表示并没有获得任何精神上的满足感。这与我国早期的动画艺术短片有着很大的不同,当时的短片虽然短小精悍,但是人门观赏完毕之后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以及情感的升华。而汉画像石出了表现历史故事之外,它的雕刻手法,甚至于画像石上的装饰纹样都聚有极强的文化含义,我们在制作动画时不应该只顾着画面精美而将动画制作成一锅“大杂烩,”而应该精雕细琢,像先人制作画像石一样把动画用自己的心做好。因此,在我们一味叫喊着“振兴国产动画”的同时,提高我国动画制作技术的同时,也应该把一部动画所需要表达的精神,所需要表达的内涵做好。这样子才能制作出优秀的国产动画。

摘要:从古至今,石刻画像是我国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以汉代的画像石尤为著称。汉代画像石作为画像石艺术的巅峰,其作品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并且还隐含了当时社会的缩影,从各个层面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所以说汉画像石不仅有艺术层面,还具有社会文化层面的价值,每种优秀的艺术都应当具有这些功能和义务。受汉画像石的启发,如今大热的动画艺术应该吸取这些优秀之处。本文以汉代画像石为例,系统阐述了汉代画像石的主要特征,以及对动画艺术关于文化内涵和保持民族之风的启示。

关键词:画像石,当代动画,特征

参考文献

[1] 尚刚,天工开物:古代工艺美术[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7.

[2] 邵琦,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3] 郑军,汉代装饰艺术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4] 柳宗悦,民艺论[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

论语对当代教学的启示范文第5篇

小说以南北战争为背景, 着力塑造了郝思嘉这样一个处在奴隶制崩溃, 资本主义兴起的历史转变时期, 背叛自己出生的阶级, 勇敢地跟上时代的潮流, 向前看, 不后退, 最后成为资产阶级的典型的女性形象。她性格中光明的一面, 对于当代人仍有着榜样的力量。

1 坚强

身为种植园主千金的郝思嘉年轻漂亮, 个性鲜明, 是周围人的宠儿。不幸的是, 十六岁的花季就遭遇了情场失意的痛苦, 她“爱上了”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阿希礼, 对方却另有所爱;更大的打击在后面, 战乱接踵而来, 昔日天堂般的家园, 孕育过她无数金色梦幻的温馨的故土, 而今只剩下一片无尽的寂寞, 荒凉。黑奴跑了, 田园荒废了, 仓库烧光了, 母亲离世, 父亲疯癫, 两个妹妹在疾病中挣扎。在残酷的战争和艰辛的生活这双重压力下, 年轻的肩膀能否承担?为了生存, 养家, 保住家园, “自出世以来从来没有不戴帽、不披纱罩在太阳里走过路”的她, 毅然担起了生活的重担, 成了一家之主。她开始干挤奶、劈柴、种菜等粗活, 还亲自驾着马车, 每天辗转在荒野, 为寻找食物而操心。有这样令人难忘的一幕:饥渴难耐的思嘉用手从荒芜的地里刨出一个萝卜, 胡乱吞下之后, 她从红土地上挺身而起, 紧握拳头, 对天发誓:“上帝为我作证……他们打不垮我……我要渡过难关……再也不要让家人挨饿……我永远不再挨饿!”说到做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她为保住“几百亩棉田而战”, 为扑灭房屋的火灾出生入死, 为守护家财枪杀了前来抢劫的逃兵, 为捞到三百元钱作地产税去探监。总之, 她为撑起家业一刻不停地奔忙着, 表现出了无比的坚强与勇气。她认识到, 在人生起落之中, 要生存下去, 而且还要生存得好, 坚强和信心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正如阿希礼对她的评价那样:“亲爱的, 我还从来没有见你流过一滴眼泪, 你是那么的勇敢, 从来不怕面对现实”。

郝思嘉的坚韧给当代人树立了榜样。人的一生是短暂的, 但就是这短短的几十年, 总会面临一道又一道难题, 生活的、事业的、情感的……困难面前, 坚强或许就是支撑我们的最好力量。在我们身边, 有那么一位天使般的人物——桑兰, 面对伤痛、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便, 她微笑, 她用坚强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主持、写书、唱歌……桑兰用坚强照亮了自己的人生, 也照亮了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

2 追求自立, 实现自我价值

女性的自立离不开经济的独立。郝思嘉自幼生活的南方是一个“男人的世界”, 封建教义让女性必须依附于男性, 即使再能干, 也必须处处表现得柔弱顺从。郝思嘉从小就对这些正统的“教条”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内战的爆发给她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她冲破了社会对女性的偏见, 开始和男性一样走上社会, 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奋斗。事实证明, 她的精明让男性都“自愧不如”。

郝思嘉借钱买下了一个锯木厂, 拒不交给丈夫, 而是自己经营, 她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打败了众多男性竞争者, 使事业不断发展起来。“她公然赶着马车在城里做生意, 并残酷无情地和其他男性竞争……事业的成功使她摆脱了依靠男性供养的地位, 从而使她的人格得以站立, 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在创造事业的过程中, 郝思嘉充分领略到了经营事业的乐趣, 她算起帐来比丈夫强百倍, 而且处理问题毫不拖泥带水。她由一个随心所欲、贪图享受的少女变成了一个精明强干的当家人, 在建设生活、管理家庭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 成为生活的真正强者。她比强有力的男人还有气魄, 有能耐, 她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为男人所不及的事业。重返陶乐时, 她童年的伙伴注意到“她现在有一种威严, 自信, 果敢的神气, 她脸上那种温柔甜美的表情不见了, 她仰头讨好男人的神态, 过去她比谁都熟悉, 现在也完全消失了”, 她的蜕变是“南方淑女”的消亡, 是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是对自我价值和人格独立的追求。

现代女性不仅要在生活当中承担传统女性所担负的贤妻良母的责任, 与此同时, 也应该在社会上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自强自立, 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同样离不开女性的贡献。从郝思嘉身上, 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思想的解放, 更重要的是她身上所体现的自立精神。

3 责任心

除了坚强、独立, 郝思嘉对家人、朋友也颇有责任心。

当战火即将烧到亚特兰大的时候, 其他人都忙于逃命, 整个城市一片混乱。此刻的思嘉尽管非常害怕, 恨不得立刻回到父母身边, 但却留了下来, 因为媚兰就快生产了, 她要对媚兰和即将出生的婴儿负责。更为糟糕的是, 医生们都在忙于救治伤员, 根本无暇来接生。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 思嘉帮助媚兰顺利产下婴儿。之后, 带着极度虚弱的产妇和刚出生的婴儿, 一个小孩和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女仆, 在瑞特的帮助下在战火中驾车赶路回家。半路上, 瑞特却打定主意去参军, 随即离开了。孤立无援的思嘉硬是咬紧牙关把车赶回了家。本指望着回家得到父母的庇护, 家里的一片狼藉却让她不得不担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他们挨饿, 并保住自己的家园。对于媚兰, 她也是照顾有加, 把辛苦找来的食物给她吃, 把家里唯一的鞋子给她穿, 自己则忍饥挨饿, 拼命劳作。从那时起一直到后来, 郝思嘉都没有放弃照顾家人的职责, 哪怕以委屈自己为代价。

当代社会的人, 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既是家庭的一员, 也是社会的一份子, 每个角色都赋予我们相应的责任。只有每个人都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家庭才会更幸福, 社会才会在和谐的大环境下不断前行。

郝思嘉这个坚强的、现实的、敢于与生活抗争的强者, 在不断地与生活抗争中获得超越与新生。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 面对困难时, 她选择迎接;面对责任时, 她选择担负, 毕竟, “明天是新的一天, 明天一切都会好了”。

摘要:郝思嘉是一个立体化的人物, 其性格具有多重性。她自私、冷酷、为达目的不惜一切;同时, 她的坚强、自立、有责任心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即使在当代, 郝思嘉性格中光明的一面也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启示。

关键词:坚强,自立,责任

参考文献

[1] Margaret Mitchell.Gone with the Wind[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

[2]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李美华译.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3.

[3] 张淑英.《飘》的流行与寂寞[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0.

论语对当代教学的启示范文第6篇

在不同的英语教学法的指导下, 人们对词汇教学有不同的认识。总的说来, 在交际法使用以前, 包括交际法初期, 英语词汇的习得会像母语词汇的习得一样自动发生, 词汇教学处于次要地位 (汪榕培, 2002:412) 。而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交际法所提供给学生的大量语言接触和练习机会并不能保证学生学会足够的词汇, 目前人们通常采取的方法是运用词频统计手段筛选出主要的应学词汇, 再根据有助于词汇学习的方法教授词汇。现代外语课堂教学的作用可归纳为四类:培养学生兴趣, 提供合适的语言输入,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指导 (束定芳, 王惠东, 2004) 。外语的学习不是靠上课有限的时间就可以学好, 课后学生的自学是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掌握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对英语学习非常有益。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提出和不断的为人们所知, 他的概念和理论系统必将引起语言教学理论的更新。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也将随之受到影响。198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从隐喻的角度探讨语言的本质。“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 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概念体系。作为人们认知、思维、经历、语言, 甚至行为的基础, 隐喻是人类生存主要的和基本的方式 (赵艳芳, 2001:26) 。”本文将试图分析隐喻这一认知语言学概念对英语词汇教学方法上的启示。

1 经验主义哲学观

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哲学观的基础上, 即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现实主义认识论。该哲学认为没有绝对客观的现实, 也没有离开客观现实而独立存在的感知和思维, 只有相对于一定环境的认知 (赵艳芳, 2001:4) 。客观现实是人们认知的基础, 而同时又包含着人与环境的互动。就好像, 对同样一位未婚女性, 英文中可以表示为:maiden, girl, lass, skirt。他们分别对应正式语体, 一般语体, 口语体和俚语体。表示男士的词在正式场合, 一般场合和口语场合下, 则用gentleman, man, chap来表达。像这种同义词在英语中比比皆是。人们为了给未婚女性和已婚女性加以区分, 方便表述, 而给予了不同的名称, 也就是分别给予命名, 这一过程产生于人类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同时人们又不满足于只给一个名称来表示不同场合下的同一个人, 于是产生了适合于不同语体的几个名称。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英语中, 中文里也是一样。中文中对同一个年轻女性可以称呼为:小姐, 姑娘, 美女。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 中英文中有很多表达方式是相通的, 是可以在对应的语言中找到相应的表达, 尤其是一些基本范畴的表达。如:花, 鸟, 树, 食物, 家庭等与自然分类最接近的表达。基本范畴词汇是最先被幼儿习得的指称事物的命名性词语, 在指称事物中非常有用, 而且人们在指称事物时更习惯用基本范畴的词语 (梁晓波, 2002) 。有研究证明四五岁的儿童掌握的语言中, 80%为基本范畴等级词汇 (赵艳芳, 2001:59) 。因此, 在教授英语词汇时可以先从基本词汇教起, 这不仅有利于满足学习英语达到基本交流和基本阅读能力的目的, 而且有助于其他范畴词汇的学习。

既然是以体认为基础, 不同的民族体认方式自然会有一定的差别。由于地理原因, 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 其渔业, 造船业, 海运业在生活中是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 在英语中有很多与船和海的表达。如在古英语中, 有近30种表达“sea”的方法和20多种表示“ship”或“boat”的词。而中国是一个以陆地为主的国家, 自古以农耕为主, 在语言上自然与英语有所差别。再如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严格, 家庭中的长幼关系, 辈分差别明确。在语言中就体现为家庭成员称呼的复杂多样。而在英语中grandfather既可以表示爷爷也可以表示姥爷, uncle一词则涵盖了大伯, 叔叔, 舅舅等多个称呼。这些差别在词汇教学中需要予以重视。即使是中英文中有对应的词, 它们的文化内涵也会存有差异。绿色为大多数民族喜欢常用, 其典型的色源是绿草, 绿树等自然生物, 含有“青春”“活力”的意义。英汉中有些表达是可以相对应的, 如:绿灯——green light, 绿党——the Green Party, 绿茶——green tea, 等。但绿色在两种语言中各有一些特殊的意义。汉语中, 如:绿帽子——指男人妻子有外遇为戴绿帽子;开绿灯——比喻给予方便、不设关卡。英语中有, 如:green hand——生手、新手;green power——金钱或金钱的力量, 等。学习一种语言, 同时也是在学习一种文化, 学习英语词汇既要看到词汇来自于人类体验的共性, 也要注意英汉民族的体认差别。各民族的体认不仅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 同时也导致了不同语言词义变化中所显现的思维方式异同。

2 隐喻的关联特点

在传统的理论中, 隐喻被看成是一种修辞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科学的发展,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还是一种认知现象, 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莱考夫和约翰逊的书中, 隐喻是“源域与目的域结构的映射 (Ung erer, 2001:121) ”。隐喻帮助人们通过已知的经验来认识未知或不熟的经验。从认知角度隐喻可分为: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实体隐喻。结构性隐喻是指通过一个结构清晰的概念去构建另一个结构模糊或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比如, life is journey。方位性隐喻是指把一些空间关系投射到非空间的关系上。比如, business is on the up—and—up——生意蒸蒸日上。实体隐喻是指我们把对实际物体和物质的经验投射到很多抽象的物体上, 把这些抽象的事物 (如感情, 思想等) 也看作实体和物质。比如, the mind is a container for ideas。不管是结构映射, 空间映射还是实体映射, 产生映射的核心在于不同概念域之间存在关联。这种关联可以是相似性, 相对性, 或者是本来不存在而被创造出来的关联。比如, 把时间看作金钱, 这种说法在中西文化中都存在, 这个映射可以形成, 在于时间和金钱都具有珍贵的价值, 他们之间在价值上存在相似性的关联。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 隐喻对人类认识事物, 形成概念, 发展词汇系统均有重要的作用。束定芳曾说:“隐喻是语言中词义变化的重要方式。我们似乎可以说, 隐喻是语言变化的先导, 是语言的刀锋, 它总是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 (2001:28) 。”隐喻是产生一词多义的重要方式, 是人类共享的认知方式。

中文中的准成语“浮出海面/浮出水面”开始是指海面下的东西浮起升到海面上, 为人所见, 是实指性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个词逐步由实指向虚指演化。如:

(这个独裁政权) 与美国达成了秘密协定, 允许美国核潜艇潜过印度尼西亚的水域而不浮出海面, 以躲避苏联卫星的追踪。

今日船队打捞远古文明千年文物浮出海面在中国知识界有这样看法的人并非少数, 他们和坚持批评“西方中心主义”, 要求在知识——权利关系中检讨迄今为止所有知识和理论的人形成了相当尖锐的潜在分歧和争论。那么, 为什么不让这种争论浮出海面呢?

“浮出海面/浮出水面”一词的词义是指有东西在海面下, 从海面下升上来, 最后被人看见、知道。例中第一句用的是该词的本义, 一个实指的用法。第二句既有实指的用法, 又有隐喻的味道。第三句则完全变成了虚指。从实指到虚指的词义变化过程中, 其词义核心即原本藏着的东西后来为人所知贯穿其中。英语词义变化中的隐喻认知方式也很常见。比如: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 “head”词条下有17条解释, 本文将列举其中几条解释说明词义变化中的隐喻认知。

(1) 人的头部。

(2) (倒出的啤酒等上面的) 泡沫。

(3) 疖子或皮肤上的脓肿的隆起部分。

(4) 上端、顶端。

(5) 领头部分, 前列。

“head”的本义是第一个词义, 后面的四条词义变化都来自于人对自我身体的一种体认。头部位于人身体的最上端, 可以通过映射理解第二、三、四条词义, 第五条词义相对更抽象一点, 看作横向的最前端。总的来看, 词义变化的核心是空间上的始端, 所有的词义都围绕这一核心演变, 最后成就head这个词条的一词多义。

了解了词义演变中的隐喻认知方式,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英语的一词多义现象, 同时有助于词汇的记忆。心理学家普遍认为,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识记、保持、重视和回忆。识记和保持是材料的输入与编码的过程。材料的输入是记忆的前提。没有输入就谈不上后面的几个过程。输入之后, 大脑将对输入的内容进行编码, 记忆的材料只有经过编码, 才能在大脑中由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 记忆才能长久。长时记忆一般取决于信息的强度和频率, 也就是被记忆的材料越重要或者越容易被唤起同时出现的次数又多, 也就越容易被转化成长时记忆。心理学理论说明了零散的内容在强度上是较低的。如果把多义词用隐喻认知方式以核心词义为轴线将词义用关联的方式加以记忆, 或者把新的词义与已储存的旧的词义关联起来记忆, 就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强度, 易于转化成长时记忆。而且汉英中很多词语的演变方向是相同的。比如, “手”以人手为原型衍生出词义指“动物的上肢末端或其他形状、功能上类似人手的东西”。这在汉英中都有体现。汉语如:触手, 机械手, 等。英语如:h o u r-h a n d, hand of a speedometer, 等。手作为主要的劳动工具, 以工具代方式作为形容词来用。汉语如:手推车, 手语, 手机, 等。英语如:handbrake, handmade, handbag, 等。手还可以作为量词使用, 如:一手股票, the horse stands 16.3 hands。手以“专司某事的人”为核心派生的词义可以指代人的行为。汉语如:一手遮天, 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儿, 等。英语如:o u to f hand, lend a hand, rule with a heavy hand, 等。这些例子说明人类的思维方式是存在共性的, 共性使我们在理解英语多义词的词义关系时不那么艰难, 使得记忆时词义之间的关联性更强, 减轻记忆的负担。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虽然同一词语在汉英语中的演变方向一致, 但是同一方向中汉英并非一一对应。如, 以手为“动物的上肢末端或其他形状、功能上类似人手的东西”为原意衍生表达如, 触手, 猪手。翻成英文分别是tentacle, leg of pork。英语中的hour-hand, hand of a speedometer译成中文是时针和汽车速度计指针。再如, 神枪手, 歌手, 拳击手, 舵手, 助手, 等。翻成英语时却不含h a n d。因此, 在教英语词汇时, 不能做简单的一一对应。而是要严格以原汁原味的英语为母本, 结合隐喻认知的关联特点, 利用母语与英语的思维共性, 使词汇在头脑中的编码更加合理, 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

3 结语

隐喻作为一个人类共有的认知方式,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 也是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生演变的巨大动力。通过还原词义变化的方法, 可以加深我们对词义的理解, 有助于提高词汇记忆的效率, 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人类的体认共性与差异并存, 在学习词汇的同时也是在学习一种语言的文化, 如barnstorm——下乡作巡回政治演说, 英语中不乏像这样具有文化特色的词义。因此, 在词汇教学中不能简单的做一一对应, 要以英语母语为标准, 隐喻认知方式只是帮助更有效的记忆词汇。

摘要:词汇是一门语言的重要部分, 随着词汇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认知科学的发展给语言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以经验主义哲学观和关联为基础的隐喻认知方式为词汇教学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词汇教学,隐喻,核心词汇,关联

参考文献

[1] Ungerer F.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Wilkins 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 1972.

[3] 梁晓波.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2) .

[4] 施春宏.词义的认知模式与词义的性质及构成兼谈成语的性质[J].辞书研究, 2002 (6) .

[5]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6] 束定芳, 王惠东.外语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8) .

[7] 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林业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论语对人生态度的指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