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意义范文

2024-02-08

论语的意义范文第1篇

初中课本有过《<论语>六则》、高中课本学过《季氏将伐颛臾》,可见《论语》不论是在文学、还是在人生哲理上,还是在政治思想和教育理论上,都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活在春秋晚期,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对“仁”有着许多解释,比如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等等;还比如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些观点在他日常教学中,乃至《论语》中都深深的体现着。

然而,由于每个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各不相同,那么如何能快速理解《论语》的意思呢,下面在理解《论语》上,试举一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的确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细想确是如此,在理解这句话时,大家可以用吃东西来比喻学习,吃东西时把东西放到口中,就如同学习的开始,而咀嚼消化的过程就如同思考一样,吃东西时只有消化后才能吸收到食物中的养分,同样学习时只有思考后,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因此,思是学的升华。这样一举例,理解这句话就容易很多了。

古语有云:“学以致用”,只有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才能完成学-思-用的过程,那么如何把《论语》中的话语引申到现实中呢?下面试举几例: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学习上不耻下问,多向他人请教,同样在生活中亦是如此,比如在生活中,有的人并不是很受大家欢迎,于是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是远离这个人,极端一点的,甚至会对其产生厌烦心理,而深谙这句话真谛的人会仔细发掘这个人的优点,学过来,据为己有,而真正悟透这句话的人,就会在学来他人优点的同时,像朋友一样去帮助他。这样的话,你即学会了他人的优点,同时你又交到了朋友,那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说,每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优点用来学习,缺点用来警惕,在警惕缺点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此,那么人生必会丰厚,社会必将和谐。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想必《论语》中的这段话必对其有所影响。在这段话中,孔子将仁分为五种道德规范,恭指为人要庄严自重,宽是宽厚,信是诚实,敏是勤快敏捷,惠指慈惠,有此五条,就会得到百姓信任,受到民众的拥护了。这段话说的是从政,为政如此,那么在生活中在对待家人和朋友时,这五点同样适用,一个人只要能尊重他人,宽待他人,并且讲信用,为人敏捷,待人慈惠,想必这样的人,不管地位高低,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的。

论语的意义范文第2篇

主备人李方霞

学习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以及按数级读数的方法。能按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在万以内数的读法基础上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每级末尾、中间带0的数的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具的准备:

记数算盘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活动一:学习铺垫 1.口答:

2.复习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师出示5张卡片: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首先把“百位”贴在黑板上,指名同学按照顺序依次贴其它卡片.全部贴好后请同学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3.读数练习:

教师在贴好的数位下填数字,408,2160,11900学生进行读数练习. 4.想一想,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规则是什么? 口答:

(1)、一千里面有( )个百,一万里面有( )个千. (

2、)( )个一百是一千,( )个一千是一万. 排列数位顺序 :

口述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四百零八 二千一百六十 一万一千九百

由旅游的话题引人,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重点引导学生复习中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读法. 活动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信息窗你能获得那些信息 ?

师随意板书

看了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导语:

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这些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2.新授:

(1)感受10万究竟有多少 你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大数

(2)10万到底有多大?我们来数一数 用计数器

(3) 个、

十、百、千、万、十万、象这样表示数大小的单位叫记数单位

①学生观察板书:个、

十、百、千、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数吗?

教师板书:十万、百万、千万. ②认识“一亿”:

用刚才的方法,我们接着往下数,十个一千万是多少呢?教师板书:亿,并指出一亿是个很大的数

③结合板书,教师指出个、

十、百、千„„等都是计数单位.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4)、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①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单位之间是怎样排列的?

教师说明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②师生共同完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板书: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写一个“位”字.

重点提示亿位前面要加“„„”.

③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教师出示卡片:数字“5”,把它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同学分别说出它的计数单位. ④认识数位分级: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上数位顺序表,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小结: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

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教师板书,进一步完成数位顺序表. (5)、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①先读出下面各数:

28、30

8、400

7、3070 这些数都在哪一级?表示多少?

如果把这些数放在万级,又表示多少呢? 引导学生明确:同一个数在个级时表示多少“个”

在万级时表示多少个“万” ② 4086000,21600900自己试读这两个数. 引导学生根据个级数的读法,类推出万级数的读法. 同学之间互相汇报试读结果. ④思考讨论:

万级数与个级数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教学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读法. 学生试读

24600 640700 10030040 思考讨论:

先读哪一级,怎样读?再读哪一级,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0”不读出来,什么情况下“0”要读出来?

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亿以内数的读法法则. 生自由交流 (2) 10万册

4086000册,5094600册,21600900册,119000000册 10万是多少? 一小盒图钉有1000个,一大盒图钉有10小盒正好是10000个那多少大盒图钉是10万个 10大盒就是10万个

一个人民大会堂能容纳10000人,10的人民大会堂能容纳10万人 „„„.. 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 一万一万的数10个一万是十万

学生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学生认知有难度,可能会说出,十个一千万是十千万,在这时,教师要同学生一起数,并指明,十千万就是“一亿”.) 交流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

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

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 同学分别说出它的计数单位. 每四位为一级.个、

十、百、千是个级 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

个级,表示----个一 学生读

表示多少-----个万

引导学生明确:读万级里的数,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知识,并进行德育渗透. 渗透个级数与万级数读法的内在联系.

(用试读讨论方法,突破难点:鼓励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活动三:巩固发展

1.自主练习第4题:读下面每组数 2.判断:

(1) 4080500读作:四百八十万零五千( ) (2) 3706000这个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 ) (3) 40506000这个数中有一个零要读出来.( )。 学生按要求读数 活动四: 全课小结

论语的意义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论语》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在仅仅一万一千多字的二十七篇文稿中包含着说不尽的奥妙,有着无穷的魅力,堪称中国人思想的源泉。他是修身、资政、教育教学等的范本,对后世的贡献是非凡的。 【关键词】:《论语》 孔子

魅力

做人

处世

教育教学

《论语》是一部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当时孔子的言行记录整理而成的儒家经典著作。现存《论语》二十七篇,一万一千余字。《论语》集中体现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是一部传世之作。于丹教授曾在《于丹〈论语〉心得》后序中这样介绍《论语》的温度:“它不烫手,不冷漠,略高于体温,亘古不变。”

为什么《论语》能历千年而不衰,始终魅力无限呢?这就在于《论语》这部经典著作自身所体现出的人类永恒的道德取向以及价值判断。其影响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诸多领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标识。《论语》是中国两千多年来主流文化的活水源头。宋代第一位宰相赵普曾经有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的魔力和魅力。

《论语》没有成系统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零星语录,吉光片羽。初读它,难免失之浮光掠影、支离破碎,但它的魅力恒久远,千载以降,仍在激励着我们,感动着我们,教化着我们。

回顾自己生活的几十年,特别是执教25年来,深感《论语》的魅力无处不在。下面就如下几点谈一谈自己的粗浅感受。

一、做人篇

1.讲仁德 树爱心

做人要先讲徳。在这个问题上,当今社会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宣传,大到以爱国为核心,强化团结和谐、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把克己奉公,乐于奉献的人颂为德高之人,现在社会上老幼皆知的风尚当属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小到集体、家庭中提倡互敬互爱,团结协作。

追根溯源,这些思想理念的本源当属《论语》。如: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仁德的较高境界。如果我们能按孔子的思想去践行,那么就不愁成为毛泽东所倡导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会指日可待。

2.讲孝道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虽摒弃了儒家“三纲五常”的封建落后礼数,但《论语》中的孝亲思想却是做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如: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提倡的这些做法,正是每一个做子女的值得悉心效仿的。特别是当今社会,校园中国学教育被冲淡,家庭中独子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被溺爱所代替。曾几何时,重多的家长只会抱怨养了个逆子。殊不知,都是孝行教育缺失惹的祸。

3.讲谦虚

谦虚,历来被誉为做人的美德。而如何才能做到谦虚呢?《论语》中为我们记述了谦虚的典范。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

可见“谦虚”也曾是这些儒家弟子们丰富自己学识的法宝利器。但不知,对于当今社会上那些善于夸夸其谈、妄自尊大的人,是否会在这些古圣先贤们面前感到自惭形秽呢?

4.讲高尚

论君子

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古往今来高尚者的追求。而《论语》中孔夫子早已为我们素描出了君子的形象: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小人是君子的对立面。《论语》中正是通过对他们的对比描述而更加突出了君子的高尚之处。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泰 3 而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足可见《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论述,既全面又严格。但这些内容都是每个人生活中值得时时用以自律的。

5.讲志向

做为人,有理想,有追求,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完满,充实,无悔。那么什么样的人生信条最可取呢?阅读《论语》中的有关论断,启发自在其中。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三位的志向,可谓是儒家风范,难道不值得今人效仿吗?

二、处世篇

社会生活犹如一张编织的网,每个人都不可能逃离它。因此,读好处世哲学尤为重要。如若攻读不好,会给人处处碰壁的感觉,天长日久会造成人的心里阴影,严重者会产生心理疾病。在此我们不妨拜读一下《论语》中的处世哲学。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子曰:“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曰:“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这其中的①—④条是很多人可以随口道出用以自勉的,但恐怕某些人并不知道它是出自 《论语》。这说明《论语》的某些言论,经过世世代代人的口口相传,早已深入人心。

三、育人篇

提及《论语》对当今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可谓是功不可没。

作为教师,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要注意的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论断显示出孔子那种一丝不苟,不“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高尚人格,堪称为师的楷模。

4 教师的角色姿态是教育界一直讨论不停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论语》在几千年前就告诉了我们。通读《论语》的人不难发现,孔子并不是一个整天板着脸告诉你这不行那不行的老头子,他是一个理想的热烈追求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也是一个笑语晏晏的老者,还不时和学生开开玩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他又是一个平易近人、谦虚的长者:“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践行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 作为教师,并不需要装深沉,也不需要扎于学生堆里不分你我。像孔子那样的为师风范,正是我们现今教育者们应当努力奋进的目标。

在教育思想上,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他对自己的学生,不分长幼、贫富,不论亲疏、贵贱,均一视同仁。有的学生两代同师,或父子、或叔侄均来求学的,如颜由、颜回父子,曾点、曾参父子,冉耕、冉雍叔侄等;有的学生终生跟随他,如子路、颜渊、子贡等。对优秀的学生,孔子固然赏识喜欢,而对性行顽劣者,他也同样悉心教诲。

在教学方法上,《论语》中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因材施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矛盾。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还要注重抓住教育契机,求实效。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而他也恰到好处地运用着这个方法。教无定法,孔子教我们深信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教学手法单一化,无法适应个性迥异的学生。在教学中去了解学生个性,又通过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反作用于教学,如此,教学工作必将在良性循环下处于“彬彬然”。

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上,孔子提倡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虚心好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总之,《论语》作为一部中华民族的瑰宝,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这一些,我坚信其中的魅力,将随着人们对它研究的深化,而被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杨伯峻 《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 1980年12月

于丹 《于丹<论语〉心得》 中华书局 2007年1月

通州二中

崔润洁

论语的意义范文第4篇

孔子却是很重视诗教的, 虽然以“诗”为“教”很可能对诗歌会形成某种破坏, 可是, 孔子的重视却提升了诗歌的位置, 增加了诗歌的分量, 中国文学史很大一部分可以说是一部诗歌史, 初始之功可能就要归于孔子, 《论语》所载著名的“庭训”就有关于诗的。孔子的儿子庭前过, 正好孔子站在那里, 孔子问:“学《诗》了吗?”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诗》, 无以言。” (《论语·季氏篇》) 这里的“诗”指的是《诗经》。不学诗, 是连话也不会说的, 由此可见孔子对《诗经》所含语言艺术的重视。《论语》常借《诗经》中的句子说话, 如《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钱穆先生译此段为:子贡说:“贫人能不谄, 富人能不骄, 如何呀?”先生说:“这也算好了, 但不如贫而能乐道, 富而好知礼, 那就更好了。”子贡说:“《诗经》上曾说过:‘像切呀, 磋呀, 琢呀, 磨呀’, 不就是这意思吗?”先生说:“赐呀!像这样, 才可和你谈《诗》了。告诉你这里, 你能知道到那里。” (钱穆《论语新解》) 孔子自己也身体力行, 常用比喻和诗性的语言去说道理。比如《论语·为政》:“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是取譬;《论语·公冶长》:“子在陈, 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 斐然成章, 不知所以裁之。’”这如咏叹;最著名的是《论语·子罕》中的“子曰:‘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决定了松柏成为日后文学乃至绘画作品中的审美意象, 作为“比德为美”的范例影响深远而且广泛。

袁征先生说:“简单的训诫有时不能使学生明白, 但孔子希望学生接受和服从, 不喜欢学生提出疑问, 不愿意进行辩论。孔子的学生绝不能像苏格拉底的学生那样对一个问题不断进行追究。孔子的高足子路推荐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羔为地方官, 孔子说这是害了子羔。子路反问:难道学习只有读书一种办法, 就不能通过当地方官的实践学习?孔子不是进行解释, 而是发脾气说, 最恨的就是那些善辩的人:‘是故恶其佞者!’ (《论语·先进》) 师生间的对话到这里就结束了。” (《美德是不是知识?——苏格拉底和孔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袁征先生另拈《论语·为政》一例:“子曰:‘由, 诲汝, 知之乎?’”这里的“由”, 也是子路。用袁征先生的译法是:“子路, 我现在教你, 你知道吗?”袁征先生认为, 这里用的是一种不容商量的教训口吻。

抛去教育问题不论, 若从文学角度看, 这两个例子很有意思。孔子学生中, 颜回属于谦谦君子, 从来听孔子的话, 孔子说什么他都喜欢听, 子路却莽撞, 爱和孔子理论, 性子如张飞或李逵, 这些并无介绍或描写, 皆是从《论语》中的许多对话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性格习惯可以决定交往对方的态度, 子路为人是粗线条的, 说话也心直口快, 这使得讲究温良恭俭让和温柔含蓄的孔子对他说话也就放得开, 若与颜回说话, 孔子怕断不会用“由, 诲汝, 知之乎”的方式。

如果说《庄子》中络绎的比喻对后代诗词歌赋的影响颇为不小, 那么, 《论语》中生动的对话对后代文学作品也影响多多,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和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皆将《世说新语》列为小说而非散文, 可以肯定, 刘义庆应该是读《论语》等书长大的, 他编著的这部“虽不过丛残小语, 而俱为人间言动” (鲁迅语) 的《世说新语》, 在人物对话上应该从《论语》有所受益。试举几例。

《世说新语·言语》:“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王云:‘其地坦而平, 其水淡而清, 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嶵巍以嵯峨, 其水浃渫而扬波, 其人磊砢而英多。’”对话之中可见机锋。《世说新语·政事》:“陈仲弓为太丘长, 有劫贼杀财主, 主者捕之。未至发所, 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 回车往治之。主簿曰:‘贼大, 宜先按讨。’仲弓曰:‘盗杀财主, 何如骨肉相残!’”此一则有先问生后问死之意, 可以远承《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问马”的人之关怀, 语言上也可以看出一种凛然的精神。

说到《论语》的文学性, 最有名的莫过于《论语·先进》中的一则, 多少古文选本皆将其从《论语》中单独拿出放入书内, 有人用此一则开首一句话为题, 就是我们在学生教材中也常能见到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此一则, 连标点算上才425个字, 却是有方位, 有次序, 有对话, 有举止, 甚至可闻音乐之声, 可想人之神态, 字数虽少, 然有始有终, 内容丰富, 含意不浅。逐个看一下, 子路还是莽撞, 冉有表现沉稳, 公西华低调有藏, 曾点潇洒飘逸。古时文字俭省, 一词一字却内含许多, 需仔细审视方见好处。“鼓瑟稀, 铿尔, 舍瑟而作”, 这应与前面“侍坐”一词结合着看。古时“侍坐”是有些讲究的, 《礼记·曲礼上》:“侍坐于所尊, 敬毋余席。”孔颖达疏:“谓先生坐一席, 己坐一席, 己必坐于近尊者之端, 勿得使近尊者之端更有空余之席。”而所谓“坐”, 也是一种跪坐。知此, 则曾点的动作就漂亮了, 手下之瑟最后一声铿然, 以手推瑟而起, 似见长衣飘动。

关于《论语》的文学性, 还有许多可以说, 最值得注意的, 是《论语》的用字。《论语》用字经济, 却又富于变化, 而又内含丰富, 很可以欣赏、玩味和借鉴, 像“柴也愚, 参也鲁, 师也辟, 由也” (《论语·先进》) , 一字一字如雕如刻, 竟塑出一组性格群像。《新唐书》说“欲易一字, 卒不能也”, 此评价放在《论语》这里也可谓精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而《论语》实在堪称后人学习的典范。

摘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而《论语》实在堪称后人学习的典范。在中国, 举凡要写政治、文化、思想、哲学史, 不能没有《论语》, 若是写文学史, 《论语》也是会有一席之地的。

论语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论语》 团队 管理思想 协同管理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是孔子门人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儒家管理思想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儒学作为中国统治者的管理工具其精华足以建设好一个团队。

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团队的目标是团队决策的前提和发展的方向

没有目标的团队只能处于不确定的盲目投机状态中。团队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体成员的利益,是鼓舞斗志、协调行动的关键因素。能够取得团队成员认可的目标,会对团队成员具备很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可以在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方面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1.要准确地把握团队的目标

团队的目标包括远景目标和具体目标。远景目标是团队为未来所勾勒的一张蓝图,设定远景目标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团队成员勇往直前;具体目标则是根据远景目标所制定的分目标和行动纲领。

2.团队目标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清晰可见。目标清楚明白,团队成员才能清楚地知道团队,以及自己所追寻的方向,才能使目标具有激发团队成员的热情、好奇心、活力、创造力与能力的原动力。

(2)具有伸缩性。具有伸缩性的目标,就是善于开发众人所具有的潜力,鼓励大家超越眼前的权限或经验,同时激发大家的斗志。

(3)具有可测量性。应该要有一组明确的指标,以作为是否达到目标的检查依据。

(4)认同度高。团队目标要与个人目标有机结合,团队领导者要让大家清楚这个目标与他们期望的个人目标是一致的,只有达到上下同欲,其力量才可以形成合力,所以需要帮助每一位团队成员找出团队目标与他们自己的目标息息相关的契合点。

(5)时间界限

时间是一种稀有资源,世界很多资源都可以开源和节流,惟独时间不能,因此,团队开展工作时一定要考虑时间成本,完成目标必须有时间限制。也就是说,团队成员必须知道他们必须在何时完成目标。

3.让未来的目标触手可及。在团队中,把同伴所追求的事业予以抽象化尚不够,还必须充分了解组织的立场,确实地掌握客观情势的需求并予以具体化。如果是以强权或权威来压制一个人,这个人做起事来就失去了真正的动机。如果能够使人产生期待并使之予以具体化,为了要实现这个具体化的期待而努力,这就是赋予动机。具体化期待之所以能够赋予动机,就在于它具备能够实现的目标。例如,盖房子的时候,如果没有建筑师的具体规划就无法完成。建筑师把自己的想法具体地表现在蓝图上,再依照蓝图完成建筑。同理,组织在采取行动时也必须要有行动的蓝图,也就是缜密的具体行动目标。如果这个具体的行动目标规划得生动鲜明而详细,团队成员就会毫无疑惑地追随;否则团队成员就会困惑而迷茫。

达成目标是最后的结果,由于要达到最后的结果并不容易,所以要设定为达成最后结果的前置目标。要达成第二次要目标也不容易,所以要设定达成第二次要目标的前置目标。要达成第三次要目标也不容易…….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设定次要目标,直到能够连接到现在为止。为达成最后的结果就必须从最下位的目标开始,一步一步地向前一位目标迈进,次第完成每个目标。

这一步一步展开前置目标的过程中,最下位的目标必须设定在最接近目前的状态,且尽可能的详细而现实。达成目标的过程或手段,规划得愈仔细愈好。愈上位的目标,其过程或手段就愈概略,只要从下位目标一步一步地向上爬,最后一定可以达成。像这样由眼前的现状到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使每一阶段都规划成一幅幅的展望,各个分目标若能一步一步地实现,最后目标的达成效果就会非常显著。

二、营造互信的合作气氛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与“乐”其实就是团队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如果人们不能相互坦诚以对,不能有效协作,也就是“仁”这种品质做得不够时,团队是很难达到其目标的。而团队的精髓就在于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只有在团队成员都具有与实现目标相关的知识技能及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团队的合作才有可能成功。不仅团队需要合作,其他成功团队的合作随处可见,无论是一支足球队、一个企业、一个研发团队、还是一个部队,团队成员间的密切合作对于团队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1.培养互信气氛是达成合作的关键

(1)诚实。要想赢得别人的信任首先要诚实、正直、廉洁,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欺骗和不夸大,实事求是。这涉及做人的道理和原则。真正成功的人不是凭借投机获得成功的,而是凭借内在的品德修养。“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我们应当清楚溜须拍马、言过其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行为只会遭到大家的厌恶和反感。“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对于那些在道德方面不能够坚守不移,信仰道义不能够执著追求,这样的人不会得到大家认可,而科维在《与成功有约》中也提到:“真正的成功是品德成功。”坦诚是一种品德,是信任的基础。

(2)守信。互相信任能够增强团队合作,然而信任的基础除彼此坦诚外,还要守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真的不知会出现怎么样的结果,就犹如车没有“”“”一样不能行走。另外,子张曾问孔子如何做事才能使要做的事顺利达成时,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这里也提到人无“信”不立。“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也就是说与别人所订立的信约在恰当的情况下,只有符合了义,所说的话才有可能得以实现。另外,“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这里也提到如果管理者能够讲信用,百姓就没有不敢讲真话的,如果管理者能够做到这样,百姓们都会背儿带女来投奔效力,根本不用管理者自己动手来做事。因而,守信用是获得别人信任的基础,尤其管理者更要遵守自己所说的话,要令出则行,并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团队成员的尊重和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够对团队的目标产生认同。

(3)公开。愿意与其他人分享信息,即使是错误的信息。

(4)一致。个人表现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要出尔反尔。

(5)尊重。以一种有尊严、正大光明的态度待人。

这几个方面互为一体,其间存在一种“必要的”逻辑关系,只要违背了其中一点,互信关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不复存在。

2.信任是合作的前提,其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信任使大家能够把焦点集中在工作而不是其他问题上。在一个自我管理型团队中,如果大家缺乏应有的信任,此时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不可能再放在目标的实现上,而会转到人际关系维持方面,如怎样平息个人之间的矛盾、怎样在工作中不得罪他人等,团队成员间防卫心理就会增加,小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就会代替团队利益。

(2)互信能够促进沟通和协调。在缺乏信任的团队中,成员间互相猜忌,互相防备,彼此不愿主动、真诚地进行沟通;只有互相信任,团队成员间才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够共享经验、信息,开诚布公地提出有建树的建议。

(3)互相信任能够提升合作的品质。而创造合作气氛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坦诚地分享信息(包括负面信息);鼓励团队成员冒险,允许犯错误,并对错误进行总结。

(4)互信能产生相互关爱与支持的功能。相互关爱与支持是很多团队成功的关键,互相信任的团队成员间会激发出巨大的能量,从而跨越各种障碍。例如,当某位团队成员生病时,团队成员不仅关心他的病情,还应主动承担他的工作,如果团队中充满了这种互相支援的气氛,团队成员就不会感到孤立无援,而会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团队工作中去。

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团队领导者要带头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肯迪尼总统曾说:“前进的最佳方式是与别人一道前进。”很多管理者热衷于竞争,嫉妒他人的业绩和才能,恐惧下属的成就超过自己,而事实上没有一个领导者会因为自己的下属优秀而吃尽苦头。只有建立一种互信的领导模式,成功的领导者才能通过合作来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带领团队走向成功。

1.要制定合作的规范和公平的规则

在一个团队中,如果能者多劳而不多得的现象出现,就会使成员之间产生不公平感,在这种情况下是就很难开展合作;要想有效地推动合作,领导者必须制定一个被大家普遍认同的合作规范,采取公平的管理原则。

2.还要建立长久的互动关系

领导者要创造一些机会使团队成员间加深了解、融为一体。例如,组织培训、开展竞赛、举行团队的会议和举行激励的活动等等。

3.要强调长远的利益

领导者要使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前景,使大家相信团队可以实现目标,这样团队成员就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会主动开展合作以达成共同的远景目标。

若要使团队达到“和谐”的协同效应就应从培育团队精神开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团队精神是高绩效团队的灵魂,表现为团队成员的众志所归,是一种士气、意愿和作风,是成功团队的特质。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强烈感受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分子;团队精神能够把个人工作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对团队忠诚,对团队的业绩具有荣誉感,对团队的成功感到自豪,对团队的困境感到忧虑。当一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目标一致的时候,团队的协同效应的凝聚力就能更深刻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论语·卫灵公》

[2]《论语·八侑》

[3]《论语·为政》

[4]《论语·公冶长》

[5]《论语·子张》

[6]《论语·学而》

[7]《论语·子路》

[8]谢丹书田译注:《荀子·王制.》远方出版社,2004,03

论语的意义范文第6篇

子舒老师告诉我们,《论语》是记录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在我心目中,孔子距离我们很遥远。子舒老师像讲故事一样跟我们讲述其中的道理。一下拉近了古代和现代的距离。其中有许多句子耐人寻味,让我受益匪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学到了知识或本领以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不也是令人愉悦的吗?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是啊,在学习中,有时候学过了的字在应用时我却不知道怎么写,就是因为学过之后没有复习,没有牢记。我们应该经常复习,掌握好它的形态、字的意义,让这些字牢牢地记脑袋里,就不会忘记了。我们读书要经常读,多读书才会学到新的知识,学过的东西一定要复习,“温故而知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取长补短。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处处留心,处处都有老师。

上一篇:历史文化及范文下一篇:论同课异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