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2024-02-10

留守儿童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现实中很多家庭迫于生活上的压力,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很多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扭曲,常常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这就使得他们的发展越来越不顺利,更有可能对社会造成伤害。这篇文章深入探究了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依据此状况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寄宿制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状况与对策

所谓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就是其父母由于生活上的压力,去城市打工而将其交给其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帮忙抚养的儿童。他们到了上学的年纪之后,尤其是到了寄宿制学校以后,性格会变得更加孤僻,被同学歧视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常态,主要原因还是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不够。专家研究发现,出现心理健康状况的儿童当中,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占据很大一部分。

一、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1.学习退步,对学习不感興趣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制力不足,比较喜欢玩,而初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如果对其管理不到位,其学习很可能一落千丈。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初中学习成绩更好,都纷纷把孩子送入寄宿制学校上学,由于每个学校管理的学生很多,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这就使得学生受到的关注严重不足。尤其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其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很多道理不太明白,到了寄宿制学校以后更是一头雾水,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受到了极大影响。当他们学习遇到困难,心理受到挫折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个人去倾诉;当他们遇见其他同学认为特别简单的问题时,却不敢去提问,因为他们害怕被嘲笑。很多老师不能做到为人师表,对于基础较差的留守儿童的耐心不够,这就使得其越来越不喜欢学习。

2.道德差

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一直广受社会关注,他们总是会习惯的偷东西、撒谎,这并不是对他们的歧视,而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父母相对文化水平低,所以对其教育不科学、不合理也是正常的一种现象,又由于他们与父母的接触很少,其思想就变得更加扭曲。在学校的时候,他们受到各种各样的说教,难免会对社会产生仇视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最重要的阶段,他们却不在孩子身边,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无法得到父母的指导,这样他们就会向其他一些同学请教,进而容易被一些坏孩子带坏,跟着他们偷东西、撒谎却不知危害有多大。

3.对同学嫉妒甚至仇恨

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自己身边,当他们看到其他同学得到父母的关爱时,难免会非常伤心,进而嫉妒其他同学所拥有的东西,甚至产生仇恨心理。对于一句其他同学认为是开玩笑的话,他们就可能认为是针对自己,进而与同学的矛盾越来越多,关系不融洽,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

4.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由于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得不到足够的关爱,他们就感到缺乏存在感,如果他们对于一些新奇的东西一无所知,学习成绩一无是处,这样他们就容易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就会想做出一些新奇的东西,引发他人的关注。而想要得到他人关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事,就是不听老师的话,做事的时候有单独的一套。由于他们的安全感不够,当他人指出他们这种不正确的做法时,他们就会变本加厉,会感觉其他人都在针对自己,对他人的信任不够。学校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或者对其要求更加严格,或者放纵他们,但是效果都不太好。

二、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学校而言,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下面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1.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教育体系

学校是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学道理的唯一场所,所以学校应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教育体系,使学校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要想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消除其对社会的防御心理,只有他们对社会充满爱,社会对于他们而言才更加美好,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多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有专门的资源供他们使用,拓展他们的眼界,弥补他们精神上的不足。

2.对留守儿童开展身心健康教育

除了资助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一些必要的物质之外,还要定期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学校可以针对他们设立定期的心理讲座,聘请心理专家,对其发展作出规划。这就需要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进行详细的调查,以便社会各界对其进行帮助。

结束语

简而言之,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极度缺乏父母的关爱,也极度渴望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注,所以社会的教育体系要重视这个问题,为这些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爱,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关心,这样才能使他们发展地更好,使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葛爱荣、田丰荣.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

[2] 曾倩.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市场周刊,2017(4).

[3] 董海宁. 社会化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3(7).

【本文系甘肃省2017年度“十三五”规划课题《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936。】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初级中学)

留守儿童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关怀服务;政社会组织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国家在照顾留守儿童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与正常儿童之间的巨大差异。

1.留守儿童保育服务体系不够全面和协作。

目前,整个留守儿童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协调运行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中,有效的家庭监督、家庭联系和到位的家庭教育一直未能找到有效的对策。缺乏亲情和家庭教育不足已成为制约基层护理和保护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和对农村学校教师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学校在关心、保护和促进留守儿童发展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各团体和社会力量对留守儿童的照料和保护期限有限。

2.缺乏支持留守儿童发展的专业团队。

目前,我国仍然缺乏一支照顾和保护留守儿童的专业队伍,相关专业能力严重不足。县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儿童发展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缺乏,班主任和教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群众团体和社会力量的专业队伍不够稳定,流动性高的问题也存在。迫切需要建设基层儿童保育和保护团队的专业能力。

3.国家政策缺乏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明确规定。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国家没有具体、详细的相关规定。由于没有明确的强制性规定,对留守儿童问题严重的地区也没有问责机制,各地区为留守儿童制定的相关政策很少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各方面问题。

4.国家对解决各地留守儿童问题的支持力度不够。

对于中西部地区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国家没有明确的财政支持来解决这一问题。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落后是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严重的重要原因,但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不太可能有资金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照料机制。因此,如果国家不设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专项资金,中西部省份很难依靠自身发展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新思路与对策

1.树立照顾留守儿童的新理念。

把积极发展转化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实际行动,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留守儿童孝顺、感恩、进取等积极性格,营造更加支持和温暖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让他们在自身优势和外部环境的支持和保护下逃离原有的生活道路,看到他们的未来充满了许多发展的可能性,走出一条自己积极发展的人生道路。

2.建立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密切合作体系

在家庭一级,应努力解决诸如缺乏亲情和父母教育不当等突出问题。留守儿童的家长和主要照顾者应提高亲子沟通和育儿技能,促进有效的亲子沟通和沟通,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学校层面,大力加强对寄宿学校的投资,使寄宿学校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监督和生活保障,为留守儿童在疫情后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照顾。加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在社区层面,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建设,让留守儿童在这些丰富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3.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照顾保护机制。

落实责任制,配备专人解决。对留守儿童长期存在安全和心理问题的地区,建立相关负责人问责机制。

4.政府给与相应的补贴。

中央政府应根据各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予一定程度的财政补贴,并设立专人负责监督,确保资金到位。

5.建立干预机制。

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干预机制,对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实施动态监督,及时反馈和纠正问题。留守儿童长期单独留在家中,无人监护的,应对监护人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监护人经反复教育不更换的,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并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

6.促进有效的方案和活动,促进留守儿童的积极发展。

建立一个有效的推广平台,推广一些经过多年探索证明有效的积极发展项目,有效推广到中国不同地區、不同年龄、不同问题的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推动力量,从而充分发挥各种有效示范项目和活动的作用,促进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积极发展。

7.建立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专业儿童保育团队。

留守儿童面临的发展困境涉及家庭忽视和虐待、缺乏监护、家庭功能低下、疾病和健康等诸多方面。因此,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学者需要加强合作,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要建立包括学校教师、社区工作者和乡村医生在内的留守儿童基层护理队伍,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定期培训和能力建设,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师、校长、农村社区工作者、农村医生等农村留守儿童基层护理人员的培训。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能力。同时,也将提高人民对政府的满意度,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从基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关键。

总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家庭、社会力量的配合,学校与社会力量实现社会资源优势互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保育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项目:本文系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学术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1BSH403。

作者:王远,(1998.10-),男,山东现代学院工学院2020级专升本交通运输专业在校本科生。

通讯作者:张金友,(1984.12-),男,讲师,山东现代学院教师,从事高校教学与管理研究工作。

留守儿童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2012年秋中一班留守儿童感恩教育计划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把未成年的孩子寄养在亲友处,造成了“孩子在家上学,父母外出打工”的现实状况,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因留守而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重要任务。那么,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我作为一个幼教老师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建立档案,家校及时沟通

每学期开学,我都要制定具体详细的幼儿信息采集表,认真摸清记录好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特别是留守幼儿和单亲幼儿。其主要内容为:家庭基本情况(家庭人口、是否单亲)、家长姓名、幼儿的基本情况(性格、爱好身体状况等)、家庭详细地址、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等情况。制定详细的留守幼儿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营造关爱留守幼儿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幼儿教育问题排上工作日程,加强幼儿、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除此,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幼儿交流、沟通。如:和幼儿打电话、鼓励幼儿等。多关心幼儿的身心健康,让幼儿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

二、用爱关注、用心呵护

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好像自己是没人要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在日常工作中,我就特别留意这些孩子,关注他们的生活细节,根据他们的情感表达了解幼儿的心理状况。例如:我园中班有一个留守女孩,性格孤僻内向,从不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做游戏或自由活动的时候总是一个人默默的站在边上,每当这个时候,我

就会拉着她的手说我们也去做游戏,好不好?比如玩老鹰捉小鸡,首先带领她参加游戏,以后慢慢有意识的让她当妈妈或是老鹰,让她感受到自己在游戏中的存在,同是也体验到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慢慢的小女孩变得开朗起来。

三、视同己出,真心关爱

爱幼儿是每一个幼教老师必备的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幼儿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伴的关注。所以,我把留守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特别留意他们的一言一行,当看到他们的头发凌乱,就会把他们喊到一边,蹲下身子亲切的问早上谁给梳的头发?老师再给你梳个漂亮的发型好吗?或者有衣服没穿整齐的幼儿,也会去帮他拉拉衣角,把衣服整理好,并且用适当的话题轻轻的与之交谈,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同时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觉得老师像妈妈。

四、关爱信任,树立自信心

教师的关爱和信任可以使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可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应多一点信赖的目光,多一声嘘寒问暖的话语,多一句表扬鼓励的话语,让幼儿体验到关爱和幸福。如本班的嘉怡小朋友,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女孩子,看人的目光总是躲躲闪闪,不敢举手发问,更不敢亲近老师。因而,我经常对她微笑,自由活动的时候和她说说话,聊聊天,让她为我办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其他小朋友分发书和笔记;在班上开展唱歌和讲故事比赛,遇到嘉怡上场的时候,带领全班幼儿为她鼓掌,并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她(奖励一朵小红花),这时候嘉怡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对她提出一点要求,她都尽力办到。现在她可以大胆地和其他幼儿交谈、唱歌和做游戏,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留守儿童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农村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教师要积极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有效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只有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中的困惑或烦恼,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渡过难关,才能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不受伤害。本文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措施,希望对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不能仅仅以分数论英雄,要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也包括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时要注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进行科学的教导,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生命发展,进而培养出健全的人格,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提供有效的支撑。教师要积极研究策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效率。

1.科学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家庭环境、教育培训以及诸多差异,农村留守儿童个体差异很大。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有些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自私、任性、易怒、成瘾、孤立、自卑、神经质等不良倾向,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比较常见。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尚处于成长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其发展速度不同,加之意志、思维等方面的局限,往往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并表现出更多的负面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需要积极引导农村留守儿童认识和接纳自己,克服消极情绪,形成健康的人格。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由于要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生命教育,教师也需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教育的含义是学与教的有机结合,包括文化教育、知识教育和生命教育。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与能力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就谈不上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教师要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投入精力充沛、情感丰富、情绪健康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学校也需要为教师不断提供学习机会,让每个人都能掌握健康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导向和心理准备技能,教会农村留守儿童如何识别、控制和调节情绪,让农村留守儿童拥有良好的情绪。

3.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科学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内容广泛,不同年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感知能力不同,教育学习目标也不同。在教育教学中,应选择适合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的内容。例如低年级通过积极的引导,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使他们初步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年级注重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信、好奇心和克服自卑感的教育;高年级注重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同理心、责任感、自我提升等,使各个年龄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都能得到科学的生命教育,提升对自身生命的珍视和爱护,并提高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与大家进行良好的互动,让农村留守儿童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看法,教师要针对学生意识中的错误部分进行科学的指正,使农村留守儿童的心态逐步稳定,并塑造正确的生命意识,确保生命健康稳步发展。

4.深入挖掘教材,深入开展生命教育

教材的具体化是组织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和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内容广泛。教师在备课时应有效提取课本中丰富的生命知识内容,例如教育內容是否应正确界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找出课程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相关点。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树立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团结、合作、竞争等意识。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通过讲座、交流、演讲、讨论、观看生命健康视频等方式,让农村留守儿童掌握生命和心理知识。保持好心情对生命很重要,是身心融合最有效、最简单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师要在中有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内容,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素质教育下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充分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积极有效的开展生命教育,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达到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目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科学的生命教育、深入挖掘教材,深入开展生命教育,从而有效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小琴.生命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本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46.

[2]周超.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活指导——以心理辅导课《积极生活每一天》为例[J].江苏教育,2020(40):47-49

留守儿童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近年来,我县农村青壮年到外地城市务工的越来越多,随之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已日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各级关工委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一、我县留守儿童和学校关爱工作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中小学校学生12400多名,其中留守流动生3182名,占学生总数的25.6%。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被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家。

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负担重,又是隔代抚养,在对孩子的思想沟通、教育管理、亲情关爱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切实开展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教育关工委对全县部分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关爱工作亟待加强。

1.留守儿童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

2.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里和代为抚养的监护人发生顶撞,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

3.留守儿童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4.大部分学校关工委都成立了关爱工作团(组),但开展关爱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往往局限于节庆日的捐款、捐物、课业辅导等,而忽视对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和心理疏导,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和稳定的结对帮扶关爱体制。

二、开展“代理家长”活动,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常态化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亲情的缺失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探索出一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常态化模式,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代理家长”活动,全县有335名“代理家长”参与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活动。所谓“代理家长”,就是由学校各级领导、党员教师和“五老”,按“自愿、自主”的原则,经学校关工委协调,与留守儿童结成亲情关爱对子,成为该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其职责是认真做好“三知”、“三多”、“三沟通”、“五个一”。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工作奠定基础。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培养亲情;多到其家中走访,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老师联系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形成管护、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有效合力。

五个一: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到留守儿童家走访一次;每学期初制定一份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书;每学期末撰写一份关爱工作情况总结或留守儿童教育经验文章。

代理家长在履行基本职责的同时,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共度节假日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如松江小学的李某某父母去外地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纪已大,还要干活,没有时间管他。他不愿意学习,有空就上网吧玩游戏。没钱就偷铁卖钱。为此,担任他的代理家长的班主任就主动找他谈话,耐心做思想工作,像母亲一样苦口婆心地教育、规劝,使他认识到错误。面对他犯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每天放学后把他带到自己家写作业,不会的题给他辅导。这样他的作业写完了,没有机会去网吧,时间一长,他渐渐也不惦记上网吧玩游戏了。看到他的进步后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同学为他鼓掌。被承认、被表扬激起了他心中的愉悦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更努力了,成绩提高得很快,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还原”家庭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针对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孤独、封闭、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建立家长电话联系制度。为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三个电话。第一是“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父母每周和子女通一次电话,询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与子女进行经常性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给子女以热情的鼓励和关怀,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收集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向学生及家长公示“代理家长”的电话号码,将学校电话和“代理家长”电话设置为亲情电话。第二是“师长电话”。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两周给班主任打一次电话,和老师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是“代理监护电话”。“代理家长”每两周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一次电话,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三是实施“特别关爱工程”。为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弥补感情缺失,开展“爱心妈妈”征寻活动,“‘爸妈’伴我成长”书信活动、“感恩回报”主题班团队会及朗读比赛、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有益活动,融化留守儿童冷却、封闭的心灵,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同时,各校还利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组织发放结对帮助卡、给留守儿童捐款、赠送学习用品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还原”家庭教育。所谓“还原家庭教育”,就是尽可能地“还原”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时时都在身边的温暖与亲情。

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在电信部门的支持下,开通“亲情电话”,倡议家长在每周的“亲情教育课”时间或晚上、节假日、孩子生日等与孩子和班主任通电话,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与老师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有针对性地还原家庭教育。同时每学期给外出务工家长写一封建议信,如《父母外出打工勿忘教子》、《父母如何与学校保持联系》等,以真诚感人的方式提出建议,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关爱对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性,时时心系孩子,情暖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个案资料,对个别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监护人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更重要的是告知家长与老师一起关爱、引导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三是摄制“优秀留守儿童成长经历”、“少年打工仔现身说法”、“父母赚钱不易”、“留守儿童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专题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同时设法寄给家长们观看,启迪家长如何关爱教育子女,还原家庭教育。

“还原家庭教育”使父母虽身在异乡,但心系孩子,以父母的亲情关爱孩子,以父母的谆谆教诲引导孩子,收到了良好效果。

留守儿童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农村初中的留守儿童较多,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对子女总体期望过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这些学生自律能力较差,数学成绩明显低于其他学生,数学课后学习习惯差,沉迷于电视、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不能合理地安排课后时间,不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通过调查、访谈我们了解到,这些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自控能力较差,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不会的题目也不问,又没有人能及时督促指导,所以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对数学也就失去了信心。对留守儿童进行正确的课后辅导,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尤为重要。笔者尝试利用赏识教育,对他们进行课后辅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用赏识的眼光看待留守儿童,对他们特别关注

我们班有六名留守儿童,在开学初,我就特意把这些学生分在了同一组。我首先观察他们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第一次课后作业,我没有对他们特别强调,结果在检查作业时,发现只有两位学生能完成,但书写潦草。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在班级表扬了完成作业的学生:“如果书写能再工整一点就更好了。”对没完成的学生说:“你们要向他们学习,如果你们想写的话,会比他们写得更好”。第二次布置课后作业,在班级布置完以后,我又特意给他们布置了一遍,结果他们组就全部完成了,而且多数书写较规范,我在班里表扬了他们,说他们表现得非常好,进步很大,从那以后,他们就能及时完成课后作业了。

为什么同样是课后作业,两次检查却有不同的效果?对此我进行了分析:因为第一次布置作业时,我没特别关注他们,所以他们作业完成的情况不理想,而第二次在特别强调后,他们就能全部完成作业;前一次作业书写不规范的学生,以被表扬的同学作为典范后,作业书写就特别工整了。由此看出,特别关注、多用赏识教育,在对待留守儿童辅导问题上,作用特别显著。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多关注、多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让他们感受关注的温暖,从心里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二、用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给他们特别的关怀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关爱,加上成绩不理想,所以在班里比较自卑,害怕被别人看不起。因此,在和这些学生接触时,教师要多用赞美的语言。我在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把这几位学生叫到办公室,询问他们当天的学习情况,出几个问题考他们,对他们不会的问题,就再讲解。对掌握得好的学生,我每次都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对于掌握得不好的学生,我则用鼓励的语言,譬如“如果你再细心一点,你会做得更好”,如果题目全做错了,我就夸夸他的字漂亮。这样,他们对自己就有了信心,从最初的被动学习变成后来主动找我,要我出题目,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他们也逐渐变得开朗,和同学相处也越来越融洽,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

三、组织班级的学生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

我在对留守儿童实施赏识教育的同时,也引导班级的其他同学,不能因为留守同学成绩差、习惯不好就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孤立他们,而要在课后多关心帮助他们。我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从班级里面挑选了与这六名留守儿童相邻或同村、学习习惯好、成绩优异的六位学生,与这六名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子,在学习与生活习惯上帮助他们,与他们一起完成家庭作业,随时“监督”他们,让他们没有时间与“自由”去上网、玩游戏,对他们不会的问题,能给他们讲解,把讲不清楚的问题记下来给我,我再给他们单独讲。一段时间以后,留守学生慢慢戒掉了游戏,对家庭作业的态度认真起来,遇到不会的问题,能主动问同学或老师,没再出现作业不做、乱做的现象。期中考试时,有4位学生数学考到了90分,其他2位也考到了70分,这比刚进校时的成绩,有了质的飞跃。

有时候,同龄的孩子是彼此最好的老师,他们能从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而学生也喜欢同龄的朋友,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他们能发挥自身的长处,发现不足,共同取得进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会用这些“小老师”,让他们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在帮助别人时,自己也有更大的进步。

四、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

在和这几名留守儿童接触久了以后,我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只要教师善于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一定会还给教师许多惊喜。有两名学生课后作业态度不太认真,我让他们担任收作业的小组长,收完作业我让他们翻翻自己组学生的课后作业,告诉他们组长要比组员做得更好。后来,他们的课后作业就做得很认真,我及时给予了他们表扬和奖励,他们渐渐地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有一名学生成绩进步很大,我让他和一名成绩比他差的学生结对子,告诉他要学会帮助别人,结果,他们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多数人都懂,但在做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做到。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对待留守儿童数学课后辅导问题上,还有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继续用赏识教育对待这些学生,让他们越来越自信,成绩能有更大的提高,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葛广伟.浅论中学数学科目课后辅导[J].都市家教,2012(2).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上一篇:化学变式教学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融资创新高等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