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教案范文

2024-04-23

生态环保教案范文第1篇

一、江苏环境形势总体判断

(一)水质总体状况令人担忧。我省地处长江、太湖、淮河以及沂沭泗诸河下游,境内水网密布,河湖众多,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119个,主要河流2900多条。国家确定的水环境治理的“三河三湖”,我省各占其一(淮河和太湖),最近又将洪泽湖和长江干流列入了重点治理流域。目前,水污染依然是我省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一是水污染负荷重。“九五”以来,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增加了7.66亿吨,增幅为34.9%。目前,我省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总量较大,单位面积承受的污染负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状态。二是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全省119个1万吨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有1/3还没有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在洪泽湖取水的水源地每年都要遭受淮河上游污水下泄带来的污染。在太湖取水的饮用水源面临蓝藻暴发带来的威胁。长江江苏段主要入江支流污染较重,达标率仅为50%。三是重点湖泊河流富营养化严重。目前,太湖湖体的总磷、总氮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富营养化严重,总体水质Ⅴ类。洪泽湖、骆马湖总磷、氨氮污染也有所加重。

(二)工业尤其是化工污染仍旧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我省工业发展仍没有根本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传统模式,对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化工是江苏工业污染的主要行业,化工生产企业中规模以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60%以上,大多数生产设备简陋,产品技术含量低,环保投入少,污染隐患严重。据统计,我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废水排放量占全省1/3强。加大全省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力度,建立化工、电镀、印染等高污染行业的淘汰机制,促进江苏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任务十分紧迫。

(三)城镇生活污染处理水平不高。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面,一是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还比较低。到2006年底,太湖流域建制镇污水处理厂以处理工业废水为主,只接入少量的生活污水;苏中、苏北地区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刚刚起步,面广量大的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刚刚提上议事日程。二是管网不配套,设施使用效率不高。不少城市还没有真正实现雨污分流,致使大量雨水注入污水管道,无形增加污水处理成本。三是污泥无害化处理水平还很低。污水中一半的污染物进入污泥,未经安全处置的污泥其污染物又回到环境中,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效果。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全省县城以上城市垃圾产生量约1200万吨/年,清运量约1000万吨/年,城市(含县城)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仅为61%。全省72座垃圾处理设施中,只有43%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25个县目前尚无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

(四)农村生活环境质量亟待改善。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愈加严重,部分地区农村环境质量呈现恶化趋势。一是农村地表水污染。今年上半年,监测的农村地表水功能区中,达标的仅占总数的1/3。二是农村河道淤积。全省县乡河道平均淤积厚度1米左右,淤积总量14亿立方米。由于很多河道内堆积了大量的垃圾,加上水花生等水生杂草泛滥成灾,造成河道堵塞,水体交换缓慢,水质净化能力下降。三是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隐患。由于一些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受到污染,一些沟、河、塘、湖已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全省仍有1200万左右的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四是生活垃圾污染。不少市县和乡镇目前采用的仍是简单的填埋,对地下水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五)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治理难点。我省耕地面积占全国3.8%,但农药使用量却占全国6.5%,单位面积耕地农药使用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每亩化肥使用量折纯40多公斤,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畜禽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不足5%,利用率不到60%;全省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还田率不足1/3,大量的秸秆被露天焚烧或弃之河道。各类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激素等农用化学品施用强度大、频率高、流失快,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涉及千家万户,问题复杂,控制起来难度很大,将是我省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六)大气噪声污染成为关注热点。全省城市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普遍超标,城市灰霾的天气不断增多。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突出。全省酸雨污染呈现上升趋势,沿江8个市及徐州市分别被国家列为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关系群众健康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成为关注的新热点,根据省环保厅对全省32家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抽样调查结果,每家都存在着监测项目超标的情况。超标指标主要是细菌群落、氨、可吸入颗粒物、甲醛等。6个省辖市区域环境噪声大于55分贝,属中度污染。“十五”期间,人民来信来访反映空气污染问题的案次最多,约占上访总数的41.6%。人民来信反映噪声污染的占总数的40%。

二、进一步落实环保优先的对策措施

“十一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也是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更加繁重艰巨的任务和巨大压力。一是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将继续快速增长,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将比2005年增长61%,城市化水平由2005年的50%提高到55%。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还没有根本转变,重污染行业还将占相当大的比重,结构性污染和排污总量的压力在短期内有加大的可能。城市化快速发展造成城市生活污染负荷大幅度增加,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二是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江苏人口密度不断上升,与1978年相比,2005年的人口密度上升了30%,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人口总量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存在。三是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省许多城市都将钢铁、化工等作为优先发展产业,即使在太湖流域也是如此。污染企业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分布,一旦出现污染事故,将会严重危及饮用水源安全。

今后江苏的环境保护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以创新环保体制机制为主要动力,以积极的环境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建设布局、优化人居环境,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治本之策。从江苏的实际出发,关键是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型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两高两低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节约、环保、高效的产业体系。在区域层面,大力推进引资向选资转变,鼓励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实行产业链招商,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和ISO14000示范区。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生产和消费、理念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市、区)。实施更加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和区域环境准入标准,参照国际先进标准,对城镇污水处理以及印染、化工、造纸、钢铁、电镀、酿造等重点行业制定新的污染排放标准。切实加强区域环评和项目环评工作,对排污总量已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以及划定的“清水廊道”地区,实行区域限批。

第二,加强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依据国家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研究确定全省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并分解落实到基层和重点排污单位。太湖流域综合整治要吸取今年供水危机的教训,坚持科学规划、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采取控源、截污、引流、清淤、修复等多种措施,对太湖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污染治理,促进太湖水质根本好转;紧紧抓住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污染源,实行由控制COD为主转为控制COD和氮磷并重,综合治理太湖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重点做好上游污染物入湖总量的削减与控制,抓好重点出入湖河流的综合整治。淮河流域重点做好南水北调江苏段的治污工作,确保境内输水干线及出省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长江流域继续开展入江主要支流的综合整治,严格控制入江有机毒物总量。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障城乡饮用水源安全。开展以化工行业为重点的全省环境安全大检查,加强化工园区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着力解决小化工污染问题。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大力开展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第三,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强化法制是治理污染、保护生态最有效的手段,要尽快把环境保护真正纳入法治化轨道。今年要修订出台《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明年修订《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并制定与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制定生态功能区划管理、生态补偿、环境监测管理等政府规章。制定《江苏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办法》,出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评定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快建设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健全监测网络,严格监测制度。强化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主体的地位和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制定实施《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试行)》,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强对环境高危企业的检查和治理,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第四,完善环保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干部考核机制,提高生态环境指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的比重,将其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主要污染物排放进行考核评估,定期向社会公布。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点,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在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政策、法规、规划、计划涉及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深入分析预测和科学评价,从源头上控制大面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生。积极推进环境价格改革,按照补偿治理成本的原则,适时提高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标准,开征城市施工工地扬尘排污费,推进环境有偿使用试点。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污染治理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较大幅度地增加污染治理的投入,着重支持基础性、公益性治污项目建设。制定实施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开展工业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鼓励各类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第五,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公众参与是推进环境质量改善的巨大力量,在全社会开展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和环境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生态理念和法制观念,形成广泛的社会基础。促进环境决策的民主化,让环境保护各种行为自觉地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实行政务公开,提高环境管理的透明度。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通过环境友好的消费选择向生产领域发出价格和需求的激励信号,刺激生产领域清洁技术与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带动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制定有利于环保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建立环境友好型行为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利益机制,推动环境标志产品、有机食品、节能产品的认证,扩大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促进全社会采取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从而引导和规范社会消费行为,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六,广泛开展各类环境保护创建活动。开展环保创建活动,是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与有效平台。在总结开展环保创建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生态市(县)、环保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区、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各个层面的环保创建活动,推动城市环保创建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责任编辑:戈尚达

生态环保教案范文第2篇

一、突出治污减排,圆满完成了上级安排的任务目标

二、严格执法,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去年以来,先后组织环保、城管、市政、水利、建设、畜牧等部门4次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对潍河、扶淇河、涓河、铁沟河的53个入河排放口进行了全面排查和复查,对16个雨污混流排放口落实了部门整改责任制。去年7月份,组织七部门联合对市区饮用水源地三里庄水库、青墩水库、莎沟水库、引涓干渠周边的工业企业、养殖户、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制定了《诸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将发现的问题逐一落实到乡镇(街办)部门,明确了整改时限。同时全面加强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监测,对潍河的枳沟、九台、古县等断面严密监控,对两个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口和古县断面的监测,达到每天一次,确保污水处理厂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

三是加强在线监测设施建设。按照省政府实施的“三级五大网络”要求,在环保局建成了“环境监控中心”,对10家水污染治理设施和7家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安装了在线监控。目前全市国控、省控重点污染企业全部并入“三级五大网络”,使在线监测设备与省、市联网,实行在线监测、远程控制,环保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抓好综合整治,生态市建设突破实质性进展

一是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农工办、环保、发改、农业、林业、规划、市政、城管、卫生、水利、财政、国土、经贸、畜牧、广播电台、统计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标准,统筹整治农村“脏、乱、差”。按照“三清”(清理粪便堆、清理垃圾堆、清理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四通”(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宽带网)、“五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的要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定了“村集、乡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办法。在进一步提升城市两大水厂运营质量安全的同时,抓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扫尾和提升改造,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以水土保持、退耕还林为重点,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加强了对全市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天然植被,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二是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创建“生态市”的决定,加强创模工作。目前,在创模考核指标的32大项指标中,已有26项达标,向国家环保部报送创模申请的相关材料已经定稿,正在编制创建规划。积极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工作。去年以来,皇华镇已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昌城、辛兴正在实施创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辛兴、贾悦、昌城、林家村、枳沟、桃林6处乡镇已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建成9个绿色社区、5处绿色学校。

前段时间尽管在生态环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方面,还存有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市政府制定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落实不到位,一些目标任务没有按规定的时限完成。二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够,特别是一些偏僻村庄生活垃圾成堆。三是个别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存有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问题。四是对违法排污行为打击力度还不够大。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确保生态市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生态环保教案范文第3篇

——我州造林绿化工作纪实

今春以来,我州各级林业部门以建设美丽甘南为目标,按照“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带、面上绿化成林”的工作思路,以项目为依托,通盘谋划、合理布局,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构建起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为我州绿色崛起再添一片绿。

今年,全州各县市共造林绿化16.83万亩,较去年增加0.51万亩;落实投资8663万元,较去年增长572万元;栽植各类苗木2900多万株。其中新一轮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造林补贴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9.17万亩,乡村绿化2.6万亩,义务植树1.4万亩,水土流失生态修复2.37万亩,沙化治理0.13万亩,经济林建设0.87万亩,重点景区及绿色长廊建设0.29万亩。并争取落实省级林果基地建设投资400万元、4000亩。争取落实玛曲县黄河沿岸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项目15万亩,总投资达2000万元。

科学谋划 合理布局

州县市林业主管部门认真分析区域生态状况,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将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造林补贴、沙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尽量向符合条件的城区面山、绿色长廊、主要景区及生态脆弱区重点绿化区域安排,并以林场或村为实施单位,实行整山系、整沟系治理规模化造林,整体推进。将天保工程人工造林集中安排在了工程区立地条件差、林地裸露区域、急需修复的天然林林缘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优先安排向符合政策条件且愿意退耕的贫困村、贫困户实施;在舟曲、迭部、卓尼、临潭等4县水土流失严重、植被大量裸露、山体滑坡地带,以小流域为单元,强化林草植物治理措施。在白龙江、洮河、大夏河等区域发展核桃、花椒、苹果、啤特果等经济林;玛曲县重点开展黄河沿岸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同时,始终坚持示范引领,着力打造绿化精品单元,辐射带动乡村区域绿化发展,持续对今年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进行绿化美化,在11个新建生态文明小康村种植花椒、猕猴桃、大果樱桃等经济林果1340亩;多方筹措资金在临潭、夏河两县打造乡村绿化精品造林点858亩。

广泛动员 全民参与

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中,义务植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州县市各级绿化办统筹安排,高效运转,认真制定义务植树活动实施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目标管理,高起点规划设计好造林绿化的标准和档次,同时发挥监管作用,加强造林绿化种苗使用和造林质量效果的监督管理工作,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处理,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在具体实施中,各县市划定造林绿化区域,机关单位主要对城区面山进行绿化,乡镇组织适龄公民开展乡村造林绿化。注重舆论引导作用,积极倡导全民绿化,在全社会营造“爱绿、植绿、护绿”的浓厚氛围,各县市春季义务植树期间民众尽责率达到85%以上。

富绿结合 以绿促旅

深度融合全域旅游发展,按照“生态建设、产业转型、脱贫增收”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特色亮点,使绿化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去年以来,州县重点对冶力关大景区实施绿化美化提升工程,规划冶力关大景区海拔2500米以上、25度以上坡耕地区域以生态修复为主,栽植云杉等生态苗木;海拔2200米至2500米的25度以上坡耕地,条件适宜区域以发展经济林为主,主要栽植啤特果、李子、早酥梨等经济林果;宜林荒山荒地突出造景,种植山杏、云杉等混交树种;景区道路两旁及房前屋后栽植具有观赏性的大接杏、探春、山杏等树种,点缀景区。在去年冶力关景区造林绿化2.1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又完成1万亩造林绿化,并完成补植补造4989亩。大力推进国省要道、县乡公路、乡村公路绿化,按照州委、州政府绿色长廊建设要求,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花则花、乔灌草花结合的原则,全力打造立体复层的绿化带,新建绿色长廊49公里,建设花草景观带180亩,栽植各类苗木37.5万株。

落实措施 强化保障

围绕造林绿化重点目标任务,州林业局在作业审批、合同签订、地块落实、苗木准备、造林整地等各项前期环节提前安排落实,及时分解任务,为整个造林工作赢得了主动。

生态环保教案范文第4篇

在材质上,生态板的板芯以实木为基材,表面再上一层三聚氰胺饰面纸。无需上涂漆,避免了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给人们一个环保健康的生活环境。

生态板的优点

1、既然被叫作免漆板,也就是制作的时候不用上漆,整个工艺流程下来生态板的甲醛含量比较少,所以用生态板来做家具、橱柜等在环保性能方面也是比较好的。

2、因为不用上漆,家具、橱柜等安装好以后就可以直接使用,节省了上漆的时间,也节省了相关的费用。

3、与实木板材相比,生态板的稳定性能更加要高,板材平整度也要比实木板材高。使用时不易发生变色或者起皮,基本没有色差,表面美观又光泽。

4、生态板还可以耐高温,防水防火防潮的性能比较好,不需要再涂防水、防腐等。

生态板的缺点

1、生态板的缺点最主要就是磕碰的问题。因为表面是装饰纸的原因,生态板是不能经常磕碰到的,碰后很容易产生破损,如果破损的话是没有办法修补的!

2、生态板使用寿命比较短,几年过后会很容易掉漆、褪色。

3、生态板的施工对切割、封边的工艺要求高,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使用时很容易发生板材破裂,危及人身安全。

生态环保教案范文第5篇

发源于云南,流经贵州,在四川注入长江,总长约436.5千米的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在干流修建水坝、水库的一级支流。虽有山川之隔,云贵川三省沿线群众长久以来同饮一江水,如何一起守护具有独特自然生态系统、优美自然人文景观、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赤水河,是三省面临的共同考卷。2021年5月,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人大常委会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各自省份的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7月1日起同步实施。

作为我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三省“决定+条例”的“立法套餐”有何特别之处、将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哪些新变化,如何看待这种新的立法模式?笔者进行了采访。
从“分河而治”到“共同治理”,开启共保赤水河新局面

“作为长江流域唯一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赤水河是长江上游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对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欧琳介绍,近年来,云贵川三省在长江流域率先建立第一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但是,由于各省行政区域内的流域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保护方式和执法标准等存在差异,“分河而治”带来的流域管理难题还较为突出,需要以系统观念和法治思维推进共同保护。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三省“决定+条例”立法应运而生。在欧琳眼中,赤水河流域保护共同立法作为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开启了三省共同保护赤水河流域工作的新局面”。

“从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的角度,聚焦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产业布局、发展需求、环境准入、污水排放标准、环境监管执法等不一致带来的难点焦点问题,着力于跨行政区域的协调配合、联防联控,以系统性思维和法治观念完善三省协同保护机制,形成上下游联动、干支流统筹、左右岸合力。”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勇表示,三省在立法工作中以赤水河全流域保护一盘棋的战略思维,推动省际间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共同治理,构建起赤水河流域共抓大保护新格局。
兼顾共性与个性,为跨区域联合保护生态环境开辟新路径

查阅三省共同决定以及各省条例可以发现,共同决定主要围绕赤水河流域保护中的共性问题,诸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责任、统一防治措施和聯合防治协调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由三省作出承诺;各省条例则侧重细化和落实,体现地方立法特色和可操作性。比如云南条例对生态保护补偿问题规定较为全面,而四川条例则有“文化保护与传承”专章规定,将四渡赤水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与教育培训、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相结合。

这种“基础套餐+个性化定制套餐”的立法组合,被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杨筠认为是“地方立法内容衔接的创新”——共同决定对重大问题作出共同承诺,同时在各省条例中细化措施,既强化流域共治、又体现各自特色,既有刚性规定、又有合理措施,“必将为依法加强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三省在制定共同决定时,找准赤水河流域保护共性问题,就赤水河流域保护重大问题作出共同承诺、分别承诺,突出立法整体性;以共同决定的原则和规定为遵循,再通过各自的保护条例细化保护赤水河流域的防治措施、法律责任等内容,着力解决本省行政区域内如何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突出立法针对性。”李勇表示,“决定+条例”这种创新模式兼顾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式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为立法保障跨区域联合保护生态环境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流域区域共同立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探索创新

2020年1月,京津冀三地同步制定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2020年9月,江浙沪同步作出关于促进和保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2020年12月,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审议通过,专门规定支持地方开展流域共同立法……近年来,流域区域共同立法越来越多走进公众视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说:“通过加强立法推动流域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立法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国各地地方立法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同时,一些单一行政区划无法解决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河流、大气、山川具有流动性或跨区域性,与之相关的生态环保等问题也具有共性和联动性,各地“单打独斗”立法难以“自扫门前雪”。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权威的前提下,画好立法同心圆,打好法治组合拳,流域区域共同立法日渐增多。

“共同立法是地方开展流域区域立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探索创新。”欧琳表示,共同立法解决了国家层面难以为每个流域专门立法的问题,推动地方治理协同合作,依法协调利益冲突,促进共同保护水环境,强化共同的法律责任,共同破解流域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共性难题,为地方流域共同立法探索了新路子、新模式,提供了新经验。

生态环保教案范文第6篇

光电工程学院为了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提高学员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为迎接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促进学风的根本好转提高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成立了预备党员小组。

我们绿色风环保协会也很想很愿意为学校的迎评工作做出我们的贡献。所以我们和光电学院的预备党员小组合作做这次的“校园环保行”活动。学校的大道上,草坪上总是会有些扎眼的垃圾,我们想通过捡垃圾的行动来提醒大家,我们应该更多地注重我们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活动内容:

周四至周日四天里,我们绿色风环保协会和光电学院预备党员小组在中午11点40至12点10分在学校的主干道,南二食堂门口,草坪,步行街前等地方捡垃圾。

活动口号:

捡一片垃圾,净一方校园。

活动流程:

30 秘书部准备策划

31 准备旗帜,我们的会员证,借活动需要的帽子 31~3活动期间光电学院负责人员的调配活动时间:11点40~ 12点10

5点

后期跟踪:

绿色风环保协会的记者团跟踪本次活动,并作宣传。

绿色风环保协会将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坚持做这个活动。

活动预算:

海报宣传:4元

上一篇:暑期实践感想范文下一篇:山体滑坡山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