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贸易模式研究论文范文

2023-09-24

出口贸易模式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贸易课程现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以过程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考评体系,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考核方式 考评体系

项目研究: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国际贸易课程学习效果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2010288)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发教学全过程的变革,考核方式改革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国际贸易课程中大部分实践操作性较强,应当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而传统的闭卷考试虽然能够有效的监测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水平,却不能检验出学生的技能运用和综合素养。因此,有必要对国际贸易课程考核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建立以素质、能力、知识为内容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为高校培养符合我国外贸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一、现行国际贸易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缺乏公平性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部分高校对国际贸易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如适当缩减理论教学,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建立外贸模拟实训操作平台等,但与之配套的考核方式却比较单一,基本上采用平时考勤成绩和期末卷面或上机成绩简单加权的方式。同时,由于受考核时间和题量的限制,这种考核对知识的考查是不全面的,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更无法考核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

(二)夸大总结性考试价值,限制学生创造力

应用型人才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由于传统考核形式的惯性思维以及学业评价中标准化模式的滥用,导致在考试中过分强调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在标准化试题中的地位,缺乏没有严格答案的探究性题目或创造性题目。这种考核形式下往往造成老师教“知识”,学生背“知识”,考试考“知识”,但学生不会用“知识”的现象。这严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难以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工作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相悖的。

(三)考评主体单一,考核结果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国际贸易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专业类课程很容易出现老师既是一门课程的授课者,又是出题者,也是考评者。而大学期末考核的试卷一般不做密闭处理,教师在阅卷中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主观印象做出不同的评判尺度,从而影响学生的成绩。另外,期末学校事务繁杂,各项工作安排紧凑,很多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里评阅大量试卷,这给阅卷教师带来巨大压力,找人帮忙阅卷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分数出现误差也就在所难免。个别高校每学期初开学都会有大量学生要求复查试卷,核对分数,这给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带来了不便。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贸易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

(一)学校应从宏观上为考核方式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很多高校教师并非不能意识到当前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但是没有学校实质性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考核方式改革就成了一句口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更加有效、新颖的考核方式与学校现有教学管理体系不能很好对接的现象,往往为了学校的“统一管理”教师不得不让步,重新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其结果是“费时、耗力、不讨好”。这严重的挫伤教师改革考核方式的积极性,从而使考核方式改革成为一句空谈。因此,从学校的角度,必须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解放思想,从教学管理的体制机制上进行大胆改革,为个性化考核方式创新提供政策支持。

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探索考试改革新模式的积极性。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专业教师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专项培训和指导,提高专业教师相关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在考核方式改革中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师应结合国际贸易课程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1.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应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传统闭卷考核方式侧重于理论的记忆考核,在固有框架中使考查变得枯燥僵化,无法考查学生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宜采用案例分析、案例写作、调查报告、小组辩论等方式。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展示,也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突出操作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些高校开设了外贸模拟实训课程,学生通过软件在计算机上对各种外贸工作模拟工作流程进行处理,如商务谈判、合同签字、报关、运输、保险、结算、单证处理等。这些软件大多都有自带成绩考评系统,由于其本身程序是固定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提高某些业务的熟练程度,从而达到高分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外贸业务非常复杂,学生仅凭掌握几笔熟练的业务是远远不够的。在考核方式上,教师应结合外贸模拟实训课程特点,设计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际贸易程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考核,锻炼学生对国际贸易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3.语言能力要求高的课程应突出应用能力

对于国际贸易课程中语言能力要求较高的环节,如商务谈判、外贸函电、外贸单证等,可以采用不同方式考核其国际贸易知识和语言的应用能力。如函电写作、信用证修改、单据填制等可以采用纸质试卷方式,要求学生用一种以上语言进行写作、填写。而商务谈判、贸易纠纷等,可设置特定场景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考核学生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这种考核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非常有益。同时,教师也在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

(三)在过程考核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多元化的考评体系

1.加大过程考核在总成绩中比重,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过程考核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养成能够起到监督和反馈作用。但过程考核在组织、实施、记录、评分等环节上工作量较大,占用教师时间较多,其重要作用经常被忽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程考核占总成绩比重小,通常为30%左右;二是过程考核形式过于简化,通常以考勤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课堂玩手机、说话、睡觉、吃东西以及做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也就很平常了,甚至有的学生就是为了点名而上课。

2.积极探索“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的新模式,提高考核方式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由于国际贸易专业的特殊性,很少有外贸公司能够接接收大批量学生实习,这使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校外实践受到了很大限制。

通过实施“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

在應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下探索考核方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它涉及到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教材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多方面的参与和支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考评体系。笔者希望通过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中一点思考与探讨,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马国华.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01).

[2]喻瑜.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讨[J].国际商贸.2013(09).

[3]邱东博.高校国际贸易课程考试改革的三方互动模式探索[J].对外经贸.2013(12).

作者简介:

张 舰 (1980-),男,汉族,黑龙江人,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讲师;

张 祺 (1984-),女,汉族,黑龙江人,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讲师;

卢 玉 (1982-),女,汉族,黑龙江人,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讲师。

(作者单位: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市 150025)

出口贸易模式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一)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最新的教育改革规划可以得知, 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才是社会中所需要的, 这些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 同时要保障培养的人才还能和国际接轨, 能够参与到国际上的许多事情, 和国际人才相竞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一些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体制也随之提出。随着社会的额建设与发展, 培养人才工作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工作任务, 到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例如在2015年, 熊美珍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定义, 在她看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我国的办学规模已经呈现递减的趋势, 世界经济呈现下行的趋势, 特别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教育学校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专业人才。

(二) 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能力的基础保障就是人才培养定位, 就目前的状况看, 学校已经成为人才培养定位的主要场所, 目前对于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指和学校实际状况、社会需求以及国家等相关方面的原因, 利用分析比较的方式, 来对人才市场位置和特点的各种活动形式进行最终确定的过程。其次, 就总的方面来看, 学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和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多元化形式的发展, 目前差异化道路已经成为人才培养定位的主要方向, 所以学校因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需要肩负起实现差异化人才培养的责任, 保障各个学校都能够培养不同专业素质能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 实现最终的专业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二、新常态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一) 实践教学

目前很多中专院校中都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即使一些学校采取了实践教学的形式, 但是其实践教学的方式仍然比较落后, 甚至很多学校缺乏比较完善的时间教学资源, 导致一些实践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 影响了中专院校实践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不断探索该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能够为社会提供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新型化人才。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来看, 目前相关的部门已经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案方针, 即:“校内仿真、校外拓展递进、跨专业交叉实训、决策性实训”等几个步骤。除此之外,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可以借鉴企业和班级合作的教学模式, 实现班级管理企业化, 将企业管理的模式引进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 为学生创建一个实时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场所, 同时学校可以从企业中聘请一些相关人才, 为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工作, 保障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另外, 要建设相应的实习基地, 一些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认为, 学校在开展这项课程的教育工作中, 需要考虑到学校自身的实际状况, 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 建设相应的合作实习基地,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场所, 并且也可以借助于校企合作形式, 借用企业的实习场所, 实现校企合作形式, 提高学生的实习能力, 全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 构建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根据目前市场的专业需求来看, 社会中已经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标准。针对目前的状况, 中专院校需要构建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学校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突破各种难题, 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安排提供更加正式的形式, 学校也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 把老师安排在企业中进行挂职, 参与到一些企业事务中, 保障老师能够全面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操作流程, 以便老师能够在教学工作中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相机和的模式, 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同时学校可以采取引进外来高素质人才的形式, 引进优秀的人才, 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相关课程知识, 也可以为老师设置专门的培养方案, 建设好的师资队伍力量。同时学校应该为老师提供更好的工作岗位和福利, 因为在教学工作中, 老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引导者, 所以学校应该保障老师的相关权利和义务, 为老师提供更多的优势条件, 可以为老师提供上升和学习的机会, 提供相关的读书学习途径, 特别是针对一些刚教学的基础年轻教学者, 需要提供比较有效的学习的机会, 为这些老师提供比较有利的培养手段和方式。最后, 学校也可以采取引进来和请出去的培养方式, 借助于国际力量进行双语教学者的实践活动, 为学校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常态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工作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就大的方面来看, 我国本身就属于外贸大国,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需要更加专业化的相关人才, 但是目前这方面的人才也相对比较缺乏, 中专院校也担任着培养这类实践性人才的责任, 所以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将市场作为其主要的工作向导, 坚持教育为本, 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化人才, 促进我国外贸事业的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常态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定位, 对这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然后指出了新常态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全面总结了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构建两个方面的措施内容, 旨在为中专院校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理论措施, 从而为社会建设与发展提供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人才。

关键词:新常态,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赵春燕, 刘景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 (3) .

[2] 徐璐璐, 谭艳华, 江六一.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对外经贸, 2018 (4) .

出口贸易模式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一、“互联网+”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 正面影响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开展的过程中, 互联网+对其具有诸多正面影响。一方面, “互联网+”的出现, 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形态, 即与以往的贸易环境相比来说, 不仅打破了空间上的阻碍, 而且还避免了时间上的限制, 使得中小企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都可以获得国际贸易相关的信息, 从而为国际贸易模式的创新提供大量数据支持。同时, 通过对大数据、互联网的应用, 还可以减少国际贸易的时间, 降低国际贸易投入的成本等。此外, 在“互联网+”背景下, 中小企业还可以在经济市场中, 更好地获取资源, 从而逐渐提升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另一方面,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并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 从而为国际贸易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人们通过网络了解到某一产品, 并对其产生较大的兴趣后, 就会通过网络渠道, 结合网银支付等方式, 购买该商品。

(二) 负面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不仅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模式具有正面影响, 同时, 还存在诸多负面影响。在“互联网+”背景下, 国际贸易具备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对于各个国家与地区而言, 在资源、资本等多个方面, 则存在较大差异。但对于“互联网+”时代来说, 虽然上述几方面差异会对企业国际贸易带来一定影响, 但影响的力度不是很大, 更多是受到信息的影响, 企业只有掌握充足的信息, 才会使自身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不败地位。而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可以发现, 由于规模较小, 资金较为匮乏, 导致其信息化建设程度较差, 很难获得对自身发展的有用信息, 从而为其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不利于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模式创新意见

(一) 转变发展思维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使得经济市场出现了极大变化, 特别是在贸易思维方面更加显著, 如果中小企业依然采用以往的贸易思维开展贸易活动, 则无法满足当前国际经济市场的要求, 进而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因此,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中小企业想要有效对国际贸易进行创新, 必须要转变发展思维。想要达到这一目标, 需要国家加大对“互联网+”时代变得宣传力度, 通过国家的宣传, 使得中小企业加强对“互联网+”时代的了解程度, 同时, 对于中小企业自身来说, 还要积极主动的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市场情况开展详细的调查, 以加深自身对市场的了解程度, 只有这样, 才会确保中小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互联网+时代赋予其的机遇, 并更好地应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调整, 有效提升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空间。

(二) 扩展企业贸易视角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 其发展空间都是无限的, 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 这一特征更加显著, 也就是说, 中小企业的贸易视角越大, 其发展空间越大。因此,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模式创新时, 应扩展企业贸易视角, 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 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时, 应加强对海外市场的调查程度, 以掌握国外市场存在的法律制度, 以及经济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 确定该市场是否适合自身的发展, 从而为国际贸易的开展提供重要帮助。其次, 还要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国内外市场信息进行收集, 为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

(三) 基于侧供给优化国际贸易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中小企业想要更好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 还要针对侧供给原理, 对国际贸易进行优化。一方面, 需要中小企业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 或者是加入到专业互联网公司构建的网络销售平台内, 从而逐渐拓宽自身产品的宣传范围, 使世界各地的人员与企业均能够获得自己产品的信息。另一方面, 还要根据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 从而打造出优秀的跨境商务氛围, 以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深入, 不仅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 同时还带来了更多挑战。这一背景下,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想要更好的发展, 必须要转变自身发展思维, 以符合当前国际贸易市场的发展需求;扩展企业贸易视角, 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空间;针对侧供给原理, 优化国际贸易, 只有这样, 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步伐, 并逐渐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摘要: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有效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使得社会步入到了互联网时代下, 其不仅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同时还带来了更多挑战, 想要在这一背景下更好的发展, 必须要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对国际贸易模式进行创新, 基于此, 本文通过介绍互联网+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 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意见。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1] 梁鑫.互联网视角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开展探讨[J].中外企业家, 2016 (4) .

[2] 周淑娟.“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创新研究[J].消费导刊, 2017 (16) .

出口贸易模式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近年来, 我国传统外贸发展速度放缓, 跨境电子商务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跨境电商逐渐成为外贸企业寻求海外商机的新选择, 也是实现外贸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 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元, 预计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8.8万亿元。跨境电商作为新的外贸方式、新的交易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生命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开设在我院国际商务系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八个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课程教学效果对八个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长期以来该课程的内容涉及跨境电商较少, 教学方法一直以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 不能满足外贸企业对能够从事线上及线下相关服务工作的人才的需求。因此,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更新教学目标, 转变教学手段, 加强对新型跨境外贸类人才的培养是适应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升级”的必要举措。

2 跨境电商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更新

目前, 从我校具体教学来讲,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还主要介绍传统贸易方法和手段, 对跨境电商基本没有涉及, 这使得同学通过课程学习后, 还无法全面了解当前国际贸易特别是新兴的跨境电商的进出口操作模式, 因此建议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跨境电商特点, 增加教学内容。

2.1 交易准备和客户开发渠道多元化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授课过程中, 在交易准备和客户开发阶段加入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模式介绍和操作实践, 包括外贸B2B平台和外贸B2C平台两大类, 使学生了解传统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在交易准备和客户开发阶段的区别。

2.2 支付方式电子化

传统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主要有L/C、D/P、D/A、T/T等, 这些内容都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教学重点内容。而跨境电商的支付手段与传统的贸易支付手段完全不同, 主要通过Visa、Master Card等国际信用卡或第三方支付手段进行支付, 这就需要在国际货款收付这一章节中增加跨境支付模式的介绍。

2.3 货物运输零散化

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中跨境B2C贸易小批量、多批次的运输特点, 与传统国际贸易大批量、规模化的运输特点不同, 在教学中应着重介绍邮政小包、商业快递、专线物流和海外仓四种模式, 各自的优点、缺点和费用成本, 让学生了解这些不同于传统国际贸易海运的操作, 使其对跨境物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国际贸易实务》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介绍

在互联网兴起之后,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网络, 同时, 人们发现, 利用网络进行知识的学习也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混合式学习的概念便随之诞生, 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 出现在教育领域, 尤其是在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混合式学习将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数字化教学两种方式进行有机结合, 主张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 二者优势互补, 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充分利用MOOC、蓝墨云班课、微信、QQ等渠道统筹发挥线上、线下的学习优势, 采用“课前任务引导”+“课中问题讨论”+“课后拓展练习”的模式, 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混合式学习的设计和实施。

4《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本文基于“蓝墨云班课”互动平台, 以“开发客户”章节为例, 具体介绍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4.1 课前阶段

教师在班课里推送客户开发相关教学视频、图片、PPT和Word等教学资源;通过蓝墨云班课下发学习任务单:初步了解境外客户的分类, 掌握寻找境外客户的几种常见方法, 了解每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流程;发布本章节相关内容测试10小题;创建答疑/讨论活动, 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讨论、答疑, 推送提醒通知没有及时完成课前学习的学生;总结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 重构新的教学内容。学生结合教师下发的学习任务单, 观看线上的教学资源并自主独立完成测试题目;将自主学习和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上传至答疑/讨论活动内, 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

4.2 课中阶段

教师需要按照重构后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建立网页—查询名录—广告宣传—参加展会—网络搜索”将学生课前阶段线上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采用线下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集中讲授;发布头脑风暴:如何选择展会?如何利用网络搜索来寻找客户?有哪些代表性的B2B平台, 可开发客户?导入案例分析:利用搜索引擎为“cooktops”厂家寻找境外客户, 分析案例中是如何通过搜索引擎完成客户开发的, 包括哪些环节?需要注意哪些技巧?之后,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在课堂上需要认真倾听教师对本节内容的归纳总结, 把握重点难点;积极参与教师发布的头脑风暴, 强化知识点的记忆掌握;针对教师布置的案例分析任务进行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4.3 课后阶段

教师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分析老师上传的两封询盘 (分别来自阿里巴巴国际站和中国制造网) , 哪一封询盘的客户更容易成为公司的潜在客户?发布跨境电子商务最新发展动态、全球排名靠前的B2B平台、黄页等相关的资料;根据学生表现和云班课系统数据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学生课后通过云班课完成拓展任务, 加深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自主学习新的线上资源, 拓宽知识面。

5《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混合式学习效果分析

通过对我系16级国际贸易实务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完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授课后发现, 由于教学形式多元化和教学手段网络化,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不仅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考核方式实现过程化, 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查看测试结果的数据统计分析, 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不仅有利于教师重构新的教学内容, 把握章节中重点难点内容, 同时使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过程化, 帮助教师更加全面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6 实施“混合式学习”模式基本的条件保障和注意的问题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展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 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但是, 在混合式学习模式实施于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6.1 网络化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是保障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施依托于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线上课程, 这就需要我们制作大量《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精品教学资源, 同时《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把握课程内容, 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作为主导, 引导学生参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 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6.2 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市场需求是关键

为了适应企业对新型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 在了解职业岗位能力的前提下, 学校和老师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着手, 到专业课程的设置, 并结合课程需要, 分析应选择哪种线上平台, 如何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 使线上平台的应用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6.3 转变教学理念和把握学生特点是重点

混合式学习模式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使用各种互动平台, 调动学生尤其是自主学习性较差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这就需要老师对所授课程要有深刻的了解, 结合课程具体的需要,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细致的分析, 对教学安排考虑周全, 设计一种符合学生特点、适合学生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社会和企业对新型国际贸易人才产生巨大的需求。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手机和互联网有着强依赖性, 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等都有其独特之处。为了适应跨境电商时代国际贸易知识的变化, 可以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 更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尝试应用MOOC、蓝墨云班课等平台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从而实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

参考文献

[1] 李囡囡.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 2017 (20) .

出口贸易模式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现阶段有几点因素刺激跨境电商增长。第一, 传统的外贸业务额在近几年连续降低, 导致了生产制造企业对新的出口渠道的需求日益增长。第二, 政策导向, 政府出台的利好政策鼓励了跨境电商的发展。第三, 从投资的角度出发, 跨境电商的资本市场被投资商青睐, 规模增长迅速。随着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以及利好的政策环境, 跨境电商的发展将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 高等院校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必要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 培养跨境电商领域的专业人才。

一、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消费者对跨境电商平台认可度的提升,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是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同时对电商平台的建设也是期望值越来越高, 这也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挑战。目前, 虽然一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 国际贸易专业, 但是传统人才培养方案无法满足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实践证明, 跨境电商结合了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的特点, 这就要求从事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需要兼备两个专业的综合性素质。只具有单一专业素养的大学毕业生无法满足跨境电商企业的需求。因此在国际贸易领域就出现了结构性失业, 一方面跨境电商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 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的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阿里巴巴在2015年的一份关于跨境电商人才分析报告显示, 跨境电商的人才缺口高达85.9%, 同时企业对招聘的员工满意度非常低, 82.4%的员工无法按公司的要求完成任务。学校培育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这将成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困境。

二、跨境电商行业岗位技能

根据跨境电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岗位技能基本可以概括为五项:

(1) 语言能力:跨境电商意味着企业的市场可能覆盖多个国家, 目前消费者比较青睐的产品主要源自于欧洲、北美、大洋洲和日韩, 所以精通外语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基本要求包括:用外语熟练的描述产品, 与外商无障碍的沟通和谈判能力, 在外文网站上搜罗信息的能力等。

(2) 外贸技能:跨境电商专业毕竟属于国际贸易领域, 从事该行业岗位工作人员需要熟悉国际贸易实物、国际商务谈判, 外贸函电、国际金融、国际法、国际结算和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相关专业知识。

(3) 电子商务运营实践技能:要熟知基本的网店运营管理、维护、建设流程。能够熟练地操作和使用电商工具, 网络营销技巧等。

(4) 计算机应用能力:跨境电商日常的交易主要依托主流的电商平台, 操作工具以计算机为主, 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 各种办公软件, 网页设计与美化, 数据统计软件是从事跨境电商行业必备的技能。

(5) 职业素养:要具有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由于产品市场可能来自于多个国家,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应变和适应能力, 也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一) 教学设计偏重理论

目前, 高等院校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 但是理念与实际总是脱节的,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还是没有完全匹配社会的需求。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仍旧是以理论学习为主。理论性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占用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实践课与相关的理论课不开设在同一个学期, 教学上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仍旧严重。实践课也是主要依托模拟软件, 老师讲授软件操作, 学生在实验室练习。模拟软件最大的缺陷就是所有的外贸流程都是提前设定好的, 学生只需要按照老师事先指导就可以完成练习, 无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理论教学中, 缺乏对跨境电商行业最新动向的补充, 仍旧以传统的外贸行业的案例作为教学资料。

(二) 创新创业教育缺失

在双创背景下, 虽然在课程设置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 但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学生仅凭理论根本无法掌握创业的关键和树立创业创新的意识。从毕业生的择业角度去看, 仍旧认为事业编制、公务员是就业的首选。创业教育不连续, 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 传统的教学考核制度

由于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仍旧是以理论为主, 在理论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手段是最普通的讲授法, 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也是以试卷形式为主的期末考试。学生只需要记忆老师讲授中的重要知识点就可以通过考试, 这无法反映出学生是否具备了相应的专业能力。在毕业时, 学生只需要提交毕业论文和实习成绩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书。传统的考核方案很难考察出学生培养的效果, 更难评估学生掌握的外贸技能。

(四) 教师队伍实践经验薄弱

目前, 很多高校教师是博士、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 没有经历过社会实践。教师基本只擅长理论储备和学术研究, 严重缺乏实践经验。这就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只能以理论教学为主, 教师在自身实践技能缺乏的情况下, 无法深入浅出地分析现实中的案例, 对网络营销、推销、网站运营的知识储备也只是来源教材。如此肯定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基于跨境电商方向的国贸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国贸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应注重跨境电商特色, 在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师资、教学考核、产教融合等方面搭建有跨境电商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 调整专业定位, 体现跨境电商特色

目前根据外贸行业的就业数据来看, 结构性失业状况比较严重。现阶段国贸专业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跨境电商企业的岗位缺口。跨境电商人才是复合型人才, 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时要要以社会、企业的需求为导向, 在培养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突出跨境电商的特色。

(二) 构建新的教学模块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设置跨境电商方向的课程时要符合岗位技能的需求。在保留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等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 结合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的各项技能, 需要增设两个方向的课程:电子商务方向、商务英语方向。还需着重培养学生熟练使用主流的电商工具, 各类型电商平台的操作, 网店的设计与维护技能。

(三)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

在创业教育过程中, 以课程讲授为主要模式:老师教授创新创业的理论、案例, 学生被动地接受。要转变创业教育模式, 让学生成为主体, 老师负责引导,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创业的动力。跨境电商为学生提供创业机遇, 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这个方向创业创新, 可以带领学生去电商企业参观、调研, 直观的让学生了解跨境电商在实际中的运营流程, 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信心。

(四)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 要根据教学的需求, 调整师资队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注重实践能力, 为了弥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学校应鼓励教师去企业定岗挂职, 切实的参与到企业实际的日常运营中;或是从企业中特邀高技术人才和管理者, 有计划地为学生举办讲座, 解答学生关于企业运营的问题。

(五) 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

增设跨境电商相关课程, 要辅助灵活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课程效果的传统考核方式不适用于评估学生是否具备了从事跨境电商行业所需的岗位技能、职业适应能力。考核多元化可以从三个层面调整:一是教师考核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通过实践教学评估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是让校企合作的跨境电商企业参与对学生考核评价;四是鼓励学生参与关于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来获得创新学分。

(六) 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速, 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无法完成专业人才的培养, 因此学校要积极需求实力强、资质全的跨境电商企业, 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 设立校外实习基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所, 体验参与企业的日常运营。同时, 为了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企业可以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课程的设计及考核评估。

摘要:在传统外贸行业衰落的情况下, 跨境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壮大。跨境电商行业人才市场结构性失业日益严重。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 从教学设计、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考核方式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基于跨境电商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思路。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国际贸易专业

参考文献

[1] 孙从众“.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探索—以宁波地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情况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5 (6) .

[2] 杨雅芬.高校国贸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跨境电商方向为例[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7 (5) .

出口贸易模式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另外, 在适应市场需求上,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 与东盟国家间的国际贸易成为我国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领域。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年至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 国贸专业人才属于未来7年广西紧缺的9类重点行业人才之一, 预计缺口较大。近年来, 掌握一定的外语又熟悉外贸业务的复合型外贸“多面手”人才持续走红。而精通东盟国家语言, 熟知东盟国家风土人情, 能与东南亚国家对接、交流和沟通, 同时又熟悉东南亚国家法律、金融、贸易知识, 具备市场分析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成为外贸企业争夺的焦点。随着国外企业本土化及国内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加快, 高素质营销人才与国际贸易人才将越来越走俏。面向东盟国家, 掌握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的国际贸易专业也是近些年来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在培养面向东南亚的专业人才上不断摸索, 找准目标和定位, 提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 从培养目标上进行改革。

我校实行“3+1”的培养模式, 即三年在国内学习相关专业课程, 一年在语言对象国学习。在培养目标中明确,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备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 掌握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 了解主要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培养的是“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东南亚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策划的高级专门人才。区别于高职高专的操作性人才培养目标, 也区别于其他高校科研型人才培养目标, 强调理论够用, 增强实践, 具备独立分析思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 从课程体系设置和教材使用上进行改革。

配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课程体系设置及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分配上也进行相应的改革。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 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公共课程体系中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 压缩课时, 并调整考核方式, 将部分课程由考试科目改为考查, 为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提供基础。

专业必修课程体系划分为两大块, 一块是专业理论课程、一块是专业实践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注重构筑学生经济学基础知识, 形成对经济环境的自主分析和思考能力, 重点是结合实际经济现象包括金融危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现状、国家在不同时期实施的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等进行理论性的分析, 减少经济学的单纯数学模型分析, 提高学生学习和关注经济贸易的兴趣;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主要注重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 建成后的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包括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验室, 引进包括外贸单证、报关、国际结算、物流、证券等软件, 通过软件模拟熟悉流程后, 进入仿真模拟实验室进行国际贸易角色扮演模拟, 内设海关、银行、工商、税务、检验检疫局等贸易相关部门, 运用真实单据进行仿真模拟, 实现实践课程学习与真实的零距离。同时, 在同一门课程的课时分配上也注重实践课时的占比, 包括专业理论课程在内, 也要求有一定比例的实践和见习课时, 特别是在东盟博览会期间, 通过体系设置保证和鼓励学生参与东盟博览会的时间和兴趣。

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保证国际贸易相关知识体系的补充。包括东南亚经济贸易与人文地理知识、WTO概论、国际贸易地理、证券、物流等大量的相关经济学知识供学生选择学习。同时, “3+1”培养模式的语言对象国的语言学习也是专业必选课中的重中之重, 国内的语言学习的好坏, 关系到学生到语言对象国学习的效果和积极性。

为保障以上课程体系设置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材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 对于专业理论课程, 教材的选择既不能有过多的经济学模型分析, 也不能过于简单, 目前教材市场上专门针对独立院校三本教学的教材较少, 因此各个独立院校联合起来编写适合于独立院校教学模式要求的教材成为趋势;专业实践课程目前以实验的模式出现, 因此实验手册编写成为保证实验效果的保证。

再次, 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太过注重理论, 忽略操作环节;忽略与其他课程之间交叉知识的应用;采用大班授课等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环节中难以突出对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考试考核方法老套, 不能突出实践性技能的考核要求等等弊端都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 目前提倡“合作性”的教学模式,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自主性,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 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 自己去体验, 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变固定课堂为流动课堂, 让大课堂变为小课堂, 运用现代教学手法和教学评估机制, 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和模拟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合作性”教学改革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上课模式、考核模式, 配合国际贸易实训室建设, 弥补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的不足。

最后, 在师资队伍培养上的改革。

要使以上培养模式达到预想要求, 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上就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新引进的教师要具备实践经验, 从事过贸易、金融等相关行业的人员更好, 这类教师能够在实践性教学中运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并且更能发挥相关理论学习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推进实践性教学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是对现有师资通过进修和调研增强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 使教学过程更贴合实际。

摘要:本文分析了根据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 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主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和教材使用、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符合独立学院特点, 具有地方特色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上一篇:新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广场景观设计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