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方法探讨论文范文

2024-03-15

物理学习方法探讨论文范文第1篇

1 优化教材, 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设计中, 教学目标高于一切, 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面对当前物理化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突出矛盾, 教学目标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优化教材不是删减一些该讲的内容, 而是在对教学大纲深刻理解对教材全面把握, 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分清主次, 突出重点, 讲清章节的难点、要点, 强调关键性、规律性的东西, 按“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 对每一堂课做出具体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对学生来讲, 目标的展示, 使他们明确每节课要做什么, 应该做到什么程度,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除了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归纳总结外, 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目标, 提出某些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挖掘学生潜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 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如何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把书本变薄, 实际上对教师系统掌握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注重课程特点, 剖析基本概念

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很多, 比较抽象。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往往浮于表面, 不能把握精髓, 似懂非懂。而基本概念的掌握是学好物化的前提, 教学时如果完全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效果并不好。应根据当前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 设法从实用的角度把握不同概念的教学侧重点, 尽量降低概念的难度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例如讲解“可逆相变”与“不可逆相变”概念时不必照搬教材上的抽象定义, 可着重引导学生学会判断相变过程的类型, 为实际应用打好基础。实际教学过程中可直接提出如下的判断定义, 即:物质在相变温度、压力下进行的相变过程为可逆相变过程, 否则为不可逆相变过程。对此可举例加以说明, 如标准压力下, 100℃时水的气液相变为可逆相变, 而标准压力下, 25℃时水的气液相变为不可逆相变。这样, 只提出判断定义, 即把抽象定义简单化, 使学生想到定义就能对所遇到的相变过程类型作出准确的判断, 从而选择正确的公式解题。结果是以较少的课时,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再如对内能、焓、熵、吉布斯函数等这类抽象概念, 教学中对概念本身的讲解尽量简明扼要, 而着重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其变化量的求算上。

3 激发学习兴趣, 丰富课堂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让学生喜爱物理化学, 才能将他们吸引到这个抽象的世界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将教学内容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活相联系, 讲授时尽量做到有血有肉, 妙趣横生, 使教学不致落入枯燥的概念陈述和定理证明的俗套中。例如, 可以从树干的高度引入渗透压的概念, 讲授克-克方程时可以与高压锅的使用相联系。通过这些实例的阐述, 加深印象, 使教与学产生共鸣,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成功者的范例, 如:卡诺年仅28岁即提出著名的卡诺循环, 为提高热机效率的方向和限度指明了方向。再者, 教学中可以结合理论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向学生展示化学令人振奋的前景。总之, 如何将枯燥的章节表达得风趣生动, 是教师的职责, 也是讲课的艺术。

4 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体于一体, 栩栩如生地把教学内容表现出来, 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同时为教师节省了大量板书绘图的时间, 加快了知识点的讲授速度, 课堂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强。比如相图部分, 需要大量图形图像信息展示, 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就非常明显。另外在多媒体教学中, 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字体颜色、字体加粗、甚至是一些卡通的画面形象地突出重点内容, 使学生在视觉上即能引起足够的注意。当然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如在热力学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中, 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板书, 将推导思路一步一步清晰的展现出来, 可以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因此,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促进两种教学手段优势互补, 提高教学效果。

5 重视解题, 精讲多练

物理化学区别于其它化学课程的显著特点首先是它不易听懂, 其次是听懂了不一定会做题, “一做就错”的现象可说非常普遍, 从听懂到会做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这段距离只有通过多解题、多做练习来缩短。课堂教学过程中例题要讲透, 特别要注意分析理清其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课后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相关内容的习题作业, 通过解题可巩固所学知识, 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批改作业是教与学联系的主要渠道之一, 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程度, 从中可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是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教师改作业后再针对性地加以点评, 形成良性互动。

6 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门学问。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教师除了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内涵外, 还应潜心研究本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 不断改进, 逐步提高。根据学生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材施教,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将来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总结了在物理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 从五个方面探讨了物理化学的教学方法, 就如何提高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森林.本科物理化学教学体会初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21) :71~72.

[2] 傅献彩, 沈文霞, 姚天扬, 等.物理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 , 7.

物理学习方法探讨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主动去探究。那么学生怎样才能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呢?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激励,本文从高中物理的角度,对高中教育中的激励政策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激励策略的概念,分析了目前高中物理教育中激励策略存在的不足,阐明了高中物理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意义。其次,详细论述了构建高中物理教育中的激励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 激励 策略

学生在物理教学课堂上都想要表现自己,以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从而产生成就感和荣誉感。当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得到满足时,会对物理产生更大的兴趣,投入更多的精力。以下就如何激励学生努力学好物理展开论述。

一、高中物理教育中的激励策略概述

1.激励策略的概念。激励是指使用一些手段和方法,让个体对某个活动或某个事物持积极的肯定态度,从而产生动机,并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中。激励也就是通过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使其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策略是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励策略是指为了激发动力、鼓励行为和形成动力,创造和选择具体方法的过程。

2.高中物理教育中激勵策略存在的不足。目前,高中物理教育中激励策略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的激励意识不强,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学生发挥内动力;二是对激励策略的研究太少,对物理教学激励策略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且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制度,激励策略缺乏理论支撑;三是激励的范围过于狭窄,目前的激励策略仅局限于针对学生,而忽视了对家长、教师的激励;四是激励手段过于单一,目前仅注重精神激励,忽视了物质激励,不仅要采取表扬激励,还要采取批评、惩罚激励;五是在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3.高中物理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意义。一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二是提高物理教师的激励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物理教学激励策略,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一些正确的方法;三是归纳总结零散的“激励”理论,使之系统化,在课堂上实施激励策略,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和谐相处,使教师的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

二、构建高中物理教育中的激励策略

1.激励策略应遵循的原则。激励策略要体现因人而异的原则,不同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人在不同时期需求也是有所差异的,相同的激励措施应用于不同的人,得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需求,综合整理归纳后,制定激励策略;激励策略要体现及时的原则,当激励时机出现时,要及时进行激励,这样效果才能达到最佳;激励策略要体现目的性原则,激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性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激励;激励策略要体现不断强化的原则,一次激励不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激励的效果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激励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物理教学要体现全面激励的原则,激励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主动性,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2.注重把握激励时机。激励时机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征等,选择进行教学激励的时间,使其能够达到最大的激励效益。准确把握激励时机,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因此,激励时机的选择对激励效果的好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学生学习失败的时候,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学习任务下达之前,学生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时候,培养学习动机的时候,学生精力旺盛或者疲乏的时候等,都可以构成良好的激励时机。

3.高中物理教育中的具体激励策略。一是榜样激励策略,选取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优秀典范,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二是愿景激励策略,给学生呈现一个美好的未来,让学生努力去实现,好的愿景会给学生带来希望,并转化为学生奋斗的动力;三是参与激励策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再唱独角戏,将教学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与教师共同探讨物理问题,使学生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大大提升对物理的兴趣,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扎实;四是认可激励策略,当学生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激发学生完成下一个学习任务的动力;五是期望激励策略,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对学生潜能的认可,对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越强。

三、结论

综上所述,把握适当的激励时机,坚持因人而异、及时性、目的性、不断强化、全面激励的原则,采取榜样激励、愿景激励、参与激励、认可激励、期望激励等策略,一定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物理学习方法探讨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以通识选修课程《物理与人类文明》教学为例,挖掘该通识选修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分析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可行性,实现知识讲授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并对上课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该课程中融入部分思政元素是必要的、有用的。

【关键词】通识教育  课程思政  物理

【项目支持】2019年北方民族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程科技类通识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讨——以《物理与人类文明》为例(编号:2019JYTS01)。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为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我们将思政教育元素,如价值理念、精神追求及理论知识融入到课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一定的影响。任课老师对大学生的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深远,所有的课程要有育人的要素和责任,要做到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所有课程都应充分发挥课堂上的政治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观念、价值理念、理想信念、社会责任、国家认同感等[2],培养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整全的人”,最终的目标在于人格养成,主要抓手是通识课程教学,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通识教育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不仅具有较好的科学人文素养,而且具有开阔的视野、审美的眼光、健康的体魄等。通识教育在促进课程思政发展中的作用显著,有利于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系统设计、队伍协同及成效检验[3]。物理类课程从事课程思政具有很多优势,如受益学生广泛,课程目标有利于实施课程思政,课程内容容易与思政内容衔接等[4]。《物理与人类文明》作为通识课面向对象是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学生层次高低不齐,在讲述过程中不能介绍过多的公式定理,要着重介绍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思想和科学家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和人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物理与人类文明》课程思政元素举例

1.物理学家的光辉事迹

在讲授科学发展中,介绍伽利略、哥白尼、牛顿等物理学家们一系列光辉事迹,以及历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故事及主要成就,是他们敢于在失败中挑战多年来不变的准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伟大的科学成就。他们在失败面前从不低头,敢于面对科学研究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他们崇尚科学,不盲目迷信前所未有的权威,才承担起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介绍过程中着重介绍具有重大贡献的华人,以此提升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如吴健雄、李政道、高锟、钱学森、丁肇中、崔琦等。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光辉事迹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希望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热爱科学、相信科学,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正是一代一代科学家的创举,一次次的成功,让我们对下一次更艰难的挑战更加期待,伟大的科学家们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要向他们学习,不畏艰难,敢于向前。科学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短暂的困难不能阻止科学的进步,我们要始终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

2.科学客观的世界观

物理学家在建立质点、刚体等模型的时候不仅在全面的看待问题,同时在分析问题时采用哲学上的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研究方法,在这部分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不能仅从表面上看待问题,要看到问题的本质。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物理学家虽然采用了归纳推理的分析方法,但是需要告知学生我们在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谎言永远都是谎言,不管有多少人去重复它仍然是谎言,告诫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明确自己的立场,不能轻信谣言,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不唯书,不唯师,唯真理。不能轻信各种广告的宣传标语,处理问题要严谨。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告诉我们能量是守恒的,任何想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尝试都是以失败告终的,历年来很多人想发明的不消耗能量但又可以做功的永动机就是无法实现的。通过这个事例可以教导学生做任何事情要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能轻易相信,否则容易上当受骗。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逆的本质,无序增加的本质认识过程,也是我们对自然界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当然,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逆性也告诫我们时间也是不可逆的,要珍惜当下,岁月不待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创新理念

托马斯·杨在推广自己光的波动说过程中,受到牛顿所支持的微粒说的压制,但托马斯·杨没有因为牛顿当时显赫的地位而放弃自己的学说,他和菲涅尔携手用科学的实验数据,使光的波动说最后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波动说对微粒说并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继承正确的,否定错误的,在否定中继承,在否定中创新。科学的发展都伴随着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在授课中要鼓励学生不畏权势,要有批判精神。还要鼓励学生在学习工作中不要一味地模仿,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只有这样,科学技术才能不断的发展,才能有我们现在重大的科技突破。比如“天眼”射电望远镜,“嫦娥四号”首次着陆月球背面,高速磁悬浮列车,“墨子號”量子通讯卫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5G”技术等。

4.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及人文理念

在讲述电磁学的发展中,将法拉第的生平着重介绍,出身贫困但为了能够进入科学研究领域,写信给皇家学会遭到拒绝后并没有放弃,而是将戴维教授的4个小时的演讲整理出一本精致的《戴维爵士演讲录》,用它作为敲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在工作中他井井有条,不因为别人对他的羞辱而斤斤计较,一心投身于科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发现,成名之后,拒绝为英国政府研制毒气,乐于对公众做科普讲座,是一个具有崇高的人道主义者。讲至此时,希望我们的学生要时刻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选择,做好本职工作,不被外界环境困扰,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践踏实地干好工作。讲述至居里夫妇发现镭的放射性时,介绍夫妇俩没有因为镭的发现而致富,是因为放射性对癌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他们希望能减轻成千上万癌症患者的痛苦,因此没有为镭的发现申请专利,以致后来甚至买不起自己发现的镭,这是何等的思想境界,何等的人道主义,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环保意识

讲至电磁波谱时,可以讲述南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空洞,紫外线等高能射线长时间照射皮肤引起的各种疾病。呼吁同学们保护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破坏臭氧层气体的排放,温度微小变化能够引起温室效应,通过讲解温室效应的危害及人类面对温度改变时的脆弱,使学生能从内心认识到减碳、低碳理念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热量的自发传递具有方向性,系统从有序向无序是自发的,可以通过此引出环境的污染,污水排入干净的河流中使整条河流污染的过程可以自发完成,但要治理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因此,环境保护要预防为主,作为青年大学生要时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珍爱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要有大局观,就像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提到的我们要尊重自然、建立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建立清洁美丽的世界。

三、结果调查

课程结束,为了检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对参加本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參与调查的同学总共251人,其中文科的99人,占比39.44%,理工科152人,占60.56%。年级分布大一学生45人,占17.93%,大二居多144人,占57.37%,大三58人,占23.11%,大四4人,占1.59%。在这些同学中,对课程思政了解的同学占61.35%,部分不了解的同学可能是由于课堂上老师没有专门介绍,只是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内容中,学生没有过多的考虑是否为课程思政,但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引入了思政元素。

对于课程思政能否用于工程类通识课程教学中,只有7人觉得不可以,占所有人数的2.79%,其余同学中认为可以或某些地方可以。对于《物理与人类文明》通识课程结合思政教育内容是否合适,有93.63%的同学倾向于比较合适。当然在调查中同学们提到,目前我校学生在其他通识课程中引用思政元素的课程有但不是很多,专业课中引入思政教学的更少一些。

对《物理与人类文明》课程思政效果进行调查,大部分同学认为有帮助,只有1.2%的同学认为没有任何帮助,对这几位同学重新回访发现,他们对本门课程的态度是认为该门课程是通识课,没有什么重要性,只需要拿上学分就行。参加调查的同学们认为,从长期效果来看,课程思政的引入对他们来说肯定具有一定的帮助,希望能够在更多的课程中引入思政元素。

在调查问卷中设置有主观题:《物理与人类文明》课程思政元素中您学到了什么?这道题中同学们提到这些思政元素体现了追求真理的科学观,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学术诚信,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生态意识等,培养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意识,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艰苦奋斗的精神,可以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可以让他们传递正能量,为进一步深造做准备。在授课方法上,大家倾向于老师为主导的讲授教学、讨论式教学和专题式教学方式,大家也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微信推送、社会成功人士的专题讲座等形式比较感兴趣。

大家给的建议中,同学们提到首先要从学校和教师层面重视课程思政教育,应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进行总结汇报,上课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多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交流,还应该结合更多的时事,融入更多精神文化方面的教育,通过课程思政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可以结合相关视频以便同学们更多的进行领悟,应注重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通过对《物理与人类文明》通识选修课程中思想政治元素进行探讨,在课程中秉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育人理念,符合通识教育的育人目标。结合物理学发展中著名物理学家的先进事迹,物理学研究方法及物理理论中蕴含的道理等,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其中。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应用物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习惯,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对上课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认为在该门课程中引入的思政元素符合课程需要,在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思政内容考核,如何将实践育人更好地融入课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问题驱动、教师引领、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探讨知识体系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关系,考虑如何将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如何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更近一步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精心设计思政元素展现形式,吸引更多学生选修此门课程,让更多同学受益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葛晨光,高校理工科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法途径创新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上半月),2008(7):70-71.

[3]张威.通识教育: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促进[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6-37.

[4]夏雄平,曹雪丽等.“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2018(34):113-114

作者简介:

杨翠(1989年7月-),女,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讲师,从事工作:大学物理及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研究方向:物理教学研究。

物理学习方法探讨论文范文第4篇

《半导体物理》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一门最基础、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主要讲授的是半导体器件工作的基本物理原理、电学特性和器件的各种效应等内容,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其知识专业面宽, 适用性强, 在半导体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纵观半导体物理发展历程, 半导体物理的发展始终与科学研究以及工业技术应用紧密联系[3]。因此, 在专业课学习阶段, 开设《半导体物理》双语教学课程,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英文能力, 有利于学生阅读前沿英文文献和发表英文学术论文, 而且对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交流、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发展, 半导体物理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不断呈现, 知识更新快、学科交叉更深入。以科学研究任务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深入了解半导体物理发展的前沿技术, 加强运用半导体物理基本原理掌握半导体器件运行的性能和参数, 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半导体器件的实际应用能力,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在《半导体物理》双语课程的教学中, 采用基于“发散思维”的“点-线-体”三维知识网络体系教学方法, 融合科研前沿知识点, 促进教学内容的革新,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自主地去学习和钻研知识体系。鉴于此, 作者认为, 要想真正开展好《半导体物理》双语教学, 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半导体物理》双语教学教材的选定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教材选择的合理性是一门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双语教学原则上应该采用全英文教材, 使得教学内容的国际化, 保证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知识[5]。然而, 前期开展的双语教学效果表明, 采用全英语教材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甚至比采用中文教材的教学效果更差。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阅读纯英文教材很吃力, 尤其是半导体物理里面的专业名词, 理解起来确实非常困难, 客观上会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结果可想而知。

因此, 纯英语教材现阶段还不太适合我们的当前的教学, 为了让学生学好本专业的知识, 我们采取英文教材和中文辅助教材相结合的方式, 英文教材选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Donald A.Neamen主编的《Semiconductor Physics and Devices》 (第四版) , 中文辅助教材选用刘恩科主编的《半导体物理学》 (第四版)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选择英文教材中的部分章节作为教学内容, 结合中文辅助教材的相关内容, 使学生迅速理解大量的半导体领域的专业术语、英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法, 高效地阅读英文文献, 学习国外先进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 为今后深入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

二、基于“发散思维”的“点-线-体”科学思维方法

发散思维 (Divergent thinking) 是一种科学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在《半导体物理》授课过程中, 除了教学内容, 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利用科学思维方法, 使得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学掌握部分半导体物理的基本内容。因此,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基于“发散思维”的“点-线-体”科学思维方法, 即基于一“点”, 发散于“线”, 拓展到“体”。“点”是知识点, “线”是知识主线, “体”是知识体系, 每个知识点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 点与点相互关联, 串联出知识主线, 线与线相互交织, 构架成课程的知识体系。例如, 教材中的Fermi Level (费米能级) 、Band Gap (禁带宽度) 等知识点, 相互关联, 形成Band Theory (能带理论) 这条知识主线, 与Statistics of Carriers (载流子统计) 、MetalSemiconductor Contacts (金属与半导体接触) 等知识主线相互交织, 用来解释MOS管器件等知识体系中产生的一些导电特性。因此, 在双语教学中, “发散思维”的“点-线-体”科学思维方法在于找出知识点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 构建半导体物理基本知识的三维知识网络体系。

三、融合科研的双语教学内容

由于现代半导体技术发展极为迅速,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新的理论不断涌现, 与材料、化学、医学、生物等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越来越强, 相关知识更新较快, 极大地丰富了半导体物理的教学内容。而半导体物理教材内容的更新相对较慢, 因此, 授课教师应与时俱进, 关注科技前沿与研究热点,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6]。在半导体物理双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增加了课堂互动和学生文献综述等环节, 将学生组成多个小组, 课后分组调研某一科研领域的国内外进展, 利用已学的半导体物理基础知识, 课上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 分析调研阶段出现的问题。例如, 当前科研界的热点“明星”石墨烯, 因其独特的电子性质, 有望成为新一代集成电路材料。石墨烯这种低维半导体材料独特的结构和特殊的量子尺寸效应, 使其蕴含着丰富的物理效应和现象, 如反常量子霍尔效应、弱局域化效应以及“空位缺陷”和“吸附原子缺陷”所引起的电子自旋极化和磁有序现象[7,8]。对石墨烯相关的新物理现象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半导体物理理论的发展, 同时石墨烯制备的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研制成功会对微电子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融入科研的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 课堂互动和学生文献综述环节可以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 融入科研的教学内容特别强调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半导体物理原理, 有效地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 培养具有分析和解决在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及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应用等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国际化浪潮的持续加大, 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对具有专业语音沟通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 在此背景下, 《半导体物理》作为电子类院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实施双语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作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双语教学实践, 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提出了基于“发散思维”的“点-线-体”三维知识网络的科学思维方法, 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科研的教学模式, 以改变学生枯燥乏味的被动式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完善学生的思维过程, 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半导体物理》双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半导体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指导实际应用, 在所遇到的各种复杂工程问题中寻找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 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其他专业课课程和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我国培养与世界接轨的电子技术类人才。

摘要:高校双语教学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纵观半导体物理发展历程, 半导体物理的发展始终与科学研究以及工业技术应用紧密联系。本文初步探讨了基于“发散思维”的“点-线-体”三维知识网络教学方法贯穿于《半导体物理》双语教学中, 融合科研前沿知识点的教学模式, 促进教学内容的革新,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完善学生的思维过程, 从而自主地去学习和钻研半导体物理知识。

关键词:发散思维,半导体物理,点-线-体,双语

参考文献

[1] 李莹莹.高校双语教学的瓶颈及其突破途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6) :46-49.

[2] 韩立新, 于诗卉.高校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思考[J].教育科学, 2013, 29 (6) :35-41.

[3] 刘岩.半导体物理学的发展及启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5 (3) :118-122.

[4] 崔昊杨.科研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在《半导体器件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 2016 (6) :93-94.

[5] 李娜, 蔡敏.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27 (S1) :85-86.

[6] 刘德伟, 李涛.半导体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34) :85-86.

[7] 冉秦翠, 蒲利春, 卢斌.石墨烯场效应管制备的关键工艺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6, 35 (5) :60-63.

物理学习方法探讨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要与工作步入了新时代体制改革当中,对我国中职英语教育起到了更强的推动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应积极运用互联网+时代影响下带来的便利,让我国中职英语教育工作开展效率得到提升,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教学,不断提升我国国中职学生英语水平全面进步。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英语;教学创新

引言

互联网早已与我们的的工作与生活密不可分,各行各业均在不同程度地进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互联网+教育”也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向,它突破了教师、学生、课堂的传统教育模式,给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打破原有的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构建形式,开展信息时代下的全新教育教学是当前在中职英语课堂上需要调整与优化的的重要课题。因而,做好“互联网+”中职英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英语教学形式

通过对于过去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考察,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无法将自身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去。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老师和课本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发挥点,但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能作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无法做到主动学习英语。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英语老师可以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英语课堂与互联网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更好地了解英语知识和文化。中职英语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英语教学形式,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要关注点,结合多媒体更好地进行英语知识教学,打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避免学生因为不了解英语而产生的抵触心理,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被老师进行了充分地开发和使用。中职生正处于学习向上的大好年华,老师要积极地培养中职生对于英语的热爱,做好中职生英语学习的指路人。老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大程度的提升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器来播放一些英语歌曲或者电影,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双向感官结合,充分地沉浸在英语知识的海洋里。通过英语歌曲或电影进行一定的辅助教学,学生可以充分地了解到西方文化和风土人情,同时也可以学习新的单词语法和地道的英语发音。观看电影的学习方式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英语世界。老师同时也可以安排进行英语剧本的重演,通过亲身体验外国的英语对话,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牢牢记住所学的英语知识。

二、借助APP引导探讨,激发学生兴趣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中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英语学习软件指导学生,从而让学生可以在多元化APP软件的引导下,获得英语知识的提升。在实践中,比较常见的APP有百词斩、每日说英语、超星学习通等。这些软件都是学生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借助APP完善教学的方式,并引导学生结合探索引导,从而为学生带来传统教学不一样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The Great Wall的时候,教师只需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借助百词斩中图片、游戏情境、词根词缀等多元化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模式中感知知识的内涵,并结合多元化的视角探究,转变传统的词汇学习模式,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每日说英语,让学生结合知识点分析,让学生可以掌握与长城有关的英语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科学地引导,从而完善学生的英语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中任务教学为主导,实施信息教学策略

中职英语的课堂上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在实施上存有难度的,但是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课堂教学的链条,课堂中以具体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将各个教学环节紧密衔接起来,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完成任务,在运用语言和任务中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语言文字能力。课时还可设置引导性的问题,通过课堂中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利用幻灯片,视频动画等互联网资料进行引导,对学生在任务的执行反馈过程中的正误部分进行标记。通过视频、演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呈现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从而实现英语学习到语言交际的转化。

四、巧用互联網平台,实现多元化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平台也出现了很多智能终端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市场当中。作为中职英语教师,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以互联网平台为出发点,借助平台中丰富的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等多元化教学模式,从而优化教学的内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解Festival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讲解知识点,可以结合多种多样的互联网学习平台,如微课、慕课等,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在视频中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当学生在结合知识点自主分析探索之后,教师再结合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地指引,就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理解不同节日的文化习俗,继而让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内容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带领学生真正地走进中职英语学习,感知传统节日的魅力。

总结: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信息化技术与中职英语课程教学相互结合。教师应放宽自身的教学视野并尝试先进的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有十分显著的优势,为教师教学和在学生理解能力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斌.“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46):210-211.

[2]董军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初探[J].中学生英语,2021(32):168.

物理学习方法探讨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开展综合与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问题,首先学校对该课程的认识不够全面,并没有针对该课程制定出足够的教学时间,同时也没有针对该课程制定相对应的考核机制,为此导致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这一课程并不重要,学校也没将这课程列入主要课程之一,只是鼓励一部分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学习,所以这一门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比较随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新课标的改革,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家长的重视,这也就意味着素质教育不只是说说而已。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中的教学策略作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由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不符,综合与实践这一门课程还处于完善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并不具备有效地经验供教师参考,同时该课程的教材内容比较简单,教学情境与实际不相符,这些问题都严重困扰了教师对该课程的开展,导致该课程得不到顺利的开展。最后教学评价制度缺少标准性,由于综合与实践这一门课程在教育工作安排上存在着较大的开放性,由于它开展的过程中没有特定的教学程式,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也没有受到特定的教学模式所限制,导致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学习效果,同时由于教师无法参考有效的教学经验的评价制度,从而将现有的教学评价制度应用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中,从而限制了教学考核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综合与实践教学对策

1、观念转变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革自己的教学理念,虽然综合与实践这一课程并不会纳入升学考试的内容,教师应该重视这一门课程,要将传统的教育理念改成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止注重学生的成绩,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具体实践,这可以为学生的将来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新课标改革的内容,并且要将改革后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充分掌握教材的一切知识点,包括重点难点等,同时还要认识到这一课程开展的目的以及意义,意识到这一门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这一门课程的开展如果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相关的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应该加入到这一阵营中,并且可以联合举办一些与该课程相关的研讨会,并且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经验以及参考,还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提高教师对该课程的重视,竞赛其实就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无论是培训还是竞赛都可以促进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以此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相关的教育部门可以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教师可以在该平台中互相分享教学资源,实现额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

2、深挖教材

教师在选择综合与实践的教材过程中,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都无法完全符合每一个地区的学生的发展,有些教材比较适合城镇地区,而有些教材只适合农村地区,而同一地区内有些学校会觉得适合,有一些学校会觉得不适合,因此如果要统一教材比较难以实现。为此,教师应该充分研究教学参考的内容,并且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加以处理等,例如可以对教材进行大胆的改编,灵活使用教材。教师在选择素材时可以根据本地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取,认真研究各类与本地学生发展相符的教材并且應用在教学中。编写教材的人员以及教育部门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收集充足的素材,并且还应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素材,将这些发放到城镇以及农村学生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最后,各个学校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出相关的实践活动。

3、科学评价

综合与实践这一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很多的不同,其他课程的考核模式主要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并且根据学社最终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还追求量化指标,对于徐学习的过程毫无重要性可言,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质量,而综合与实践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恰恰相反。在综合与实践的考核中,只注重学生实践的过程,如果学生实践的结果是正确,但是实践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差错,那也是不合格的,考核的目的主要是检测学生能否将掌握的数组额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及是否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应变能力等,教师在学生考核中要注重学生应用多种数学解题方法的熟练程度,学生在完成后是否具有反思整个过程的习惯,在整个过程学生有没有主动参与到讨论以及发言当中,考核的中心侧重于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该时刻监测学生的表现,留意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活跃性、主动性以及参与的积极性等,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小组评价等,教师最终综合所有包括自己的评价,对每一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出点评以及意见。

三、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意义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学习不但有利于加强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而且还能够使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在这一领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的是一种探索性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要独立思考、自主操作,同时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一起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可见,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一起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围绕着共同的目标,预定的任务,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综合与实践这一门课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这是一个全新的课程教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获取有效的参考,教师应该在开展这一课程前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一课程开展的目的,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及计划,将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以此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型人才,达到新课标改革的目的,相关的教育部门与学校也应该积极参与这一课程的开展工作,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在促进小学学生的深度学习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而生动的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知识。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更好的培养实践能力、认知能力,以此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永梅.紧扣问题积累经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初探[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5,(1).

[2]范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中的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4,(6).

[3]何苇.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策略初探--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5,(20).

上一篇:历史概括能力培养论文范文下一篇:护理伦理教育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