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与质量范文

2023-09-22

安全与质量范文第1篇

一、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执行

护理部每月督导制度落实情况,每季度总结全院督导情况,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召开护士长会议讨论分析原因,根据督导结果调整后期相关培训计划。

二、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品质,确保护理安全

1、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质量督查,各科室每周进行护理质量自查,遵循PDCA循环模式进行检查、分析、评价,整改、追踪、再评价,体现持续改进,质量改进效果力求数据化。

2、各科室依据上一年质量监控结果制定质量监控计划及目标值,重点解决本科室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整改,年终有总结。

三、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重点部门的监管,确保护理安全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上岗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带教、重点监督,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隐患。

2、患者的环节监控:对新入院、转入、危重、手术、小儿患者以及有纠纷潜在危险的患者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压疮等风险因素评估,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危重患者,护士要掌握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3、对实习生的环节监控:加强实习生的岗位培训工作,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4、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监控:督促检查护士长科学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力。继续加强护士长特殊时段查房力度。

5、加强重点部门(手术室、妇产科、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小儿科、内镜室等)的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进行督导监管,确保护理安全。

四、加强“应急事件”的管理

1、完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实施措施。加强临床护理应急预案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并进行考核,遇到突发事件时真正起到应急作用。

2、护理人员非工作时间必须保证移动电话通畅,有紧急任务能及时联系到本人。

五、加强不良事件的监控,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

认真落实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鼓励科室积极按时上报不良事件。护理部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时追踪。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会议,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和讲评,提出整改意见与防范措施。

六、感染控制管理

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安全。按照医院感染管理标准,重点加强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和医疗废物管理。

七、重视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

按照护理部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加强护士三基、专科理论知识、核心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及技术操作的训练,完成护士在职培训。

八、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一)病区护理管理质量标准考核≥95分;合格率≥95%

(二)分级护理质量管理

1、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标准考核≥90分;合格率≥90%

2、Ⅰ级护理质量标准考核≥95分;合格率≥90%

3、Ⅱ、Ⅲ级护理质量标准考核≥98分;合格率≥96%

(三)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1、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符合率≥95%

2、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符合率≥95%

3、年非计划内压疮发生数为0

4、重点环节交接正确率≥98%

5、查对流程规范符合率≥98%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仪器设备操作合格率≥95%

8、护理不良事件临床科室年上报≥10件;特殊科室上报≥5件

(四)特殊科室质量标准考核≥95分;合格率≥95%

(五)护理文书质量考核≥95分;合格率≥95%

(六)护理带教质量标准考核≥85分;合格率≥95%

1、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考核≥80分,合格率98%;

2、护理技术操作考核≥80分,合格率达98%

3、新护士岗前培训理论考核≥60分;培训率100%,合格率95%;

4、新护士岗前培训操作考核≥80分;培训率100%,合格率95%

(七)患者健康教育符合率100%;合格率≥90%

(八)消毒隔离质量标准考核≥95分;合格率达100%

(九)特殊时段护理质量标准考核≥95分; 合格率≥95%

安全与质量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质量价值关系;高职质量标准:高职质量管理

作者简介:闵建杰(1955-),男,湖北应城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学校教学管理。

教育质量是教育领域一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当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时候,高职教育的质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话题。2008年12月戴冬秀先生在《职教论坛》上撰文《关于高职教育质量的三个问题》(以下简称“戴文”)对什么是高职教育质量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戴文对深入理解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加强教育质量管理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完全套用企业质量管理的模式却值得商榷。

一、什么是教育质量?

戴文引用了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基础和术语》中的规定“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高职教育的质量就是高职教育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那么什么是高职教育的固有特性呢?回答是在高职教学主要环节中体现出来的“高等性和职业性”。这种界定模糊了高职教育质量的真正涵义,并从字面上容易产生歧义,如果直接从文字来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越高,教育质量越高;或者职业性越强,教育质量越高。这肯定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实际。戴文这种对高职教育质量的理解,也不符合教育质量基本内涵,是将工业或者商业关于质量的概念生硬的套在教育质量问题上,忽视了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标除了直接的经济意义还有更深的人本意义,

什么是质量?在质量管理学上对质量有这样定义:质量“是反映实体(产品、过程或活动等)满足明确的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的总和”。美国质量管理协会和欧洲质量管理组织认为:质量是产品或服务内在特性或外部特性的总和,以此构成其满足给定需求的能力。这里的实体的特征是质量的载体,其表现是这种特征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能力或程度的大小。换一种方式说就是:产品或服务具有满足人们需要的性质,这种性质能够满足人们需要能力的程度就是质量。从更深层面上看,质量概念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关系,即一种物的能力特性对人需要的价值关系。其中“实体”是价值客体,满足的对象是主体,质量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的程度评价,正如肖化移先生所说:“质量的定义实际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部分是本质质量,即产品或服务的特性或特征;另一部分是评价质量,即用户对实体满足其明确或隐含需求能力的评价。”

在经济生活中,质量关系是明晰的经济关系,“实体”是生产者提供的,“实体”的特征是满足消费者需要。质量关系是一种明了的、可以通过金钱来表示的经济关系:“实体”对消费者有用性的程度决定了质量的高低,从而决定了使用价值量的大小,使用价值是价值量的载体,“实体”的质量用经济量来计算,就是所谓的优质优价。

但是,教育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经济过程,所包含的是与人的再生产相关的复杂的社会关系。第一,教育并非简单的经济行为,学校并非简单的经济组织,学校对社会提供的教育服务,既有其经济性的一面,也有非经济性的一面,经济上的有用性并不能包含全部教育质量价值关系;第二,教育质量评价具有多环节和间接性。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不象经济活动中,一个人到旅馆,对旅馆提供的服务质量可以直接评价,因为他就是最终消费者,教育服务直接对象是学生,而最终消费者还包括家长、用人单位、政府和社会,教育质量的评价者主要是这些没有参加教育过程的间接最终消费者。因此,对教育质量的准确评价只能以学生为载体,通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作出间接评价;第三,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学生、家长、政府、用人单位等。这些主体对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并非完全一致,比一般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评价要复杂得多:第四,教育过程影响因素复杂性和教育质量形成的复杂性。学生是具有能动的主体,学校提供的服务质量对学生的质量起主要作用,但同时仍然有大量的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其复杂程度远非生产过程可以比拟。

因此,教育质量是学校、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社会之间的质量价值关系,是学校提供的具有经济、政治、文化、人本等广泛效用的教育服务,通过以学生为载体,家长、用人单位、政府、社会对其进行多方面有用程度作出评价的质量价值关系。所以,教育质量反映的价值关系是一般的产品或者服务反映质量价值关系无法比拟的,简单的用产品质量的概念套在教育质量上是错误的。

二、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评价

质量必然包含着评价,没有评价就没有质量,评价是质量价值关系的具体展现。经济活动中物品或者服务质量的评价可以依靠人们的直接感觉甚至是物理的化学的测量来完成。教育质量评价绝对不是那样简单的事情:

第一,目标复杂性。经济活动的目标是满足人们需要,目标是明确和肯定的。但是教育的目标中,有个人的目标,个人的目标中有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目标,有谋生的目标,有兴趣爱好的目标。还有家庭的目标、政府的目标、社会评价的目标、某些思想流派对教育理解的目标等等。甚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教育评价没有一个可以肯定准确的目标。

第二,标准不同。产品质量评价的标准就是最终需要者消费的标准,是明确和肯定的;而教育质世的标准包含着复杂的关系,是不明确或者难以确定的。教育评价从19世纪起源时是以学生的学力定量化作为标准,后来对教育质量的测量一直围绕这一思想展开,但是学生的学力也好,学生的学校效果评价也好,其标准都是根据当时的某种社会需要设定的,相对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

第三,评价对象不同。经济活动中,质量评价针对的对象是产品或者服务本身,对产品或服务本身作出评价。教育活动中,教育服务所面对的是学生,学生在社会上来说是未成熟的主体,不能对教育活动本身作出评价,只能对这种活动的结果,即培养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教育评价中虽然人们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好象是在对教育活动过程进行评价,但是这种评价仍然是借助学生作为载体来完成评价。

第四,评价主体不同。经济活动中评价的主体是产品或者服务的消费者,是产品或者服务的最终完成者。但是,在教育领域,教育服务分为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学生是教育服务的直接消费者,而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人们的引导才能对教育作出相对的评价。只有教育服务的间接消费者,用人单位、家长等才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质量作出实际的评价。但是,他们又不可能进入教育这个非常专业非常复杂的领域来评价教育质量,因此,教育质量的实际评价主体是作为技术中介形式

存在的教育专家或者政府组织委派的教育专家。

总括上述教育质量评价的特点可以看到,在教育质量评价中,是由社会中介根据“意识形态”的要求,确定一个理论上的目标和标准,在技术上依靠专家评价才能识别。学校再用这个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达到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这里要肯定一点:这并不是社会在评价教育质量,或者说教育最终消费者在评价教育质量,只是社会中介的一些教育专家在一定的“意识形态”指导下评价教育质量,这种评价具有极大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直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所谓高等教育的职业性是教育为职业提供所需要的文化、技能和学术基础,并以有限的功利性为参照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作为职业教育主要最终消费者之一的用人单位怎样评价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社会怎样评价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始终是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复杂的千变万化的利:会需要,要想做出一个理论上通用的质量教育评价标准是极其危险的。复杂的教育过程对社会外部来说,几乎是一个不透明的黑箱,试图对职业院校的质量进行直接评价也是不成功的。对我国基础教育以后的教育的质量评价,曾提出的评估标准、就业率等,实践证明风险还是很大。

国外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有的依靠以社会最终用户需要为标准制定的职业资格来评价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有的依靠社会最终用户组成的社会中介组织来评价教育质量,有的甚至是直接由政府深入职业教育过程,组织开发课程来控制和评价职业教育的质量。这些评价方式有各自的特色,而其中最根本的是根据教育质量的本质特征,准确的定位评价的对象和设定评价的目标。

三、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质量标准

戴文就如何衡量高职教育质量标准,提出了一个终结性标准,一个形成性标准。二者为因果关系,其中提出终结性标准是高职教育质量和最终表现形式,是结果;形成性质量标准决定了终结性质量的好坏,是终结性质量标准的实现手段和形成过程。戴的观点值得肯定。但是,在具体的高职质量标准中,他依据《企业标准体系》提出三种标准,核心是所谓的技术标准,其次是管理质量标准和工作质量标准。

很明显,戴文的这种划分忽视了教育质量内涵的复杂性,忽视了高职教育质量自身内在的逻辑联系。高职教育的质量标准只能是综合社会多主体对教育需要基础上的标准,是在这种需要基础上,按照高职教育规律进行技术分析,按照高职教育管理规律进行逻辑延伸构建高职教育质最标准体系:

(一)高职教育终结性质量标准

高职教育终结性的标准是什么?这在技术上仍然需要认真的研究。对高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很客观上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时点,这个过程甚至很长。如有的院校在学生质量评价中,引入了初次就业岗位的概念。同时人们也注意到,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工作了相当一段时间后,最终稳定于一定层次的岗位的现象。因为学生离开学校后,既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展现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继续学习提高的过程。

高职教育终结性标准,应该是高职教育过程校内终结所要达到的标准(人才培养目标)。戴文提出四个方面: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能力增长、毕业生胜任岗位、无违规。戴文这样提出终结性标准是不科学的。这四个方面中,第一个方面包含了后面的所有方面。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目标是什么,不就是学生的能力增长、素质提高等等内容?至于形成性衡量标准实际上是对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评价。他提出了教学策划合理、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活动正常、教学结果合格。但是仅仅是这样的评价是远远不够的,

根据高职教育质量的特征,高职教育的终结性标准应该是反映教育最终消费者要求的实证性的标准:第一,充分反映用人单位的需要:第二,在技术上分解分析,符合教育规律;第三,充分反映人的成长的本质要求;第四,符合社会主导的意识形态的要求。

(二)高职教育课程质量标准

高职教育过程的质量标准是高职教育的内部质量标准,即高职院校根据终结性质量标准,分析、研究确定的教学各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其中,教育的载体主要是课程,因此过程质量标准主要是课程质量标准。

高职教育的过程质量标准是由教育专家的工作来确定的,即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和终结标准的要求,分析学生达到标准需要知识能力素质,根据分解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育内容,序化确定科目课程,确定各门课程的质量要求及其教学方法和方式。具体体现教育过分解质量标准的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个科目课程的教学大纲,,

学校教育除了具体的科目课程外,有大量的教育内容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职业教育的实践活动米完成,根据培养学生的素质需要,确定这些活动的教育质量标准,即所谓隐形课程的质量标准。

(三)高职教育的管理质量标准

戴文设想在高职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直接套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平台是不合适的。高职教育的管理质最标准是高职教育过程中,根据教育的终结目标及其教育过程管理要求确定的具体管理评价质量标准。主要内容包括:

课程管理质量标准。主要是评价教学内容组织是否达到终结性质量目标的要求,包括所谓各种专业质量的评价标准,各种科目课程的评价标准,各种教材、教案、课件的质量评价标准等。

教学行为的质量标准。主要是依据终结性质量标准确定的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质量评价标准。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要承担者,学校的教育质量的主要承担者,因此,教师的教学质量标准内容多、制定复杂、评价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教学管理过程的质量标准。主要是根据终结性质量标准要求和上述两个方面质量管理的要求,确定的对于内部各个管理单位和管理环节的质量要求,包括对教学管理部门、院系管理部门、教研室基层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直接的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评价和为教育提供间接服务的行政、后勤等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评价标准。

(四)工作岗位质量标准

工作岗位质量标准属于管理质量标准,但是这类标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在管理实践中有特殊的意义,它是将学校教育过程的各项质量要求最后落实到具体的教师或者学校管理人员、后勤工作人员,是学校终结性质量标准在学校具体办学实践中的最终具体化。

具体包括工作标准或岗位工作质量标准,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相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它是确保执行力的最有效的途径,用来规范和约束每个岗位的,具体做法是将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所要达到的工作质量标准进行明确的规定,并配套以相应的考核办法。

四、高职院校的质量管理

高职教育质量与企业等经济单位的服务质量是有非常大的差异的,这些差异决定了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引用到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中来。戴文主张全盘引入ISO9000系统来细化或者规范高职院校质量管理,在管理实践上面临明显的局限性。

第一,高职教育质量的载体是还没有成熟的人这种特殊的社会主体。他既是社会的主体,有自己的思想、愿望、情感、意志、习惯、生活阅历等等,并且是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又是职业教育的对象。他们可以主动的接受教育和影响,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拒绝某种教育和影响。在某种社会条件下,可能是非常有效、有质量的教育,在另一条件和环境下,可能对学生毫无作用,没有质量。这种情况与经济活动根本不相同。

第二,学校文化对高职教育质量形成的重要作用,不可否认在经济领域文化对企业生产有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通过员工的活动体现,与产品质量本身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学校文化对学生学校效果——教育质量直接发挥作用。一所教学质量优异的学校,首先是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教师、环境等各种形成质量的要素同时也成为学校文化的要素,对学生的心灵行为发生深刻的影响,直接构成教育质量的内涵。

第三,教育质量和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教育从根本上是人的社会本质的反映,人的本质是极其复杂、变化和发展的,教育质量在本质上是变化和发展的。即使在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也不能说其质量就是绝对的优异。同时,教育过程是人与人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过程,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不确定性,教无定法即是这种不确定性的说明。任何僵化的质量管理模式,都可能扼杀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可能背离教育的内在要求。

因此,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可以借鉴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先进方法和模式,特别是对学校运行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完全可以用现代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的模式,如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但是对高职教育过程来看,不能直接套用企业质量管理的模式,不能用所谓标准化的模式来扼杀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高职院校的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高职质量管理也是建立在文化管理基础上,体现高职质量管理的规律要求。戴文对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提出的所谓的质量管理的三全原则:全程化、内容全面化、监控人员全员化:多样性原则:监控层级多级化、监控形式多样化:快速反馈和持续改进原则,均是直接搬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如果真正的将这些原则和管理模式用于学校,在实践上必然会面临大量的矛盾,同时也将扼杀教师与学生的主体精神。

参考文献:

[1]戴冬秀,关干高职教育质量的三个问题[J],职教论坛2008(12)上:21-24

[2]伍爱,质量管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2

[3]肖化移,姚海娟,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理论探析,职教通讯,2008(05)

[4]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杨天平,沈培健,学校质量管理新概念[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2

[6]赵学义,论高等教育的职业导向,教育发展研究2008(11)

[7]刘拓,国外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析及启示,高等理科教育,2006(01),

[8]闭建杰ISO质量标准不能代替学校自身管理[N],中国教育报,2008-01-07(05)

[9]康万栋,文化管理:学校管理的新走向[N],中国教育报,2009-04-28(06)

责任编辑 徐惠军

安全与质量范文第3篇

组长:陈可可

质量与安全小组成员:苏福武 彭玲 毛玉莲 赵龙海 为加强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特作如下工作计划:

一、质量管理主要工作安排

1、要进行检验科制度及流程、质量手册、操作程序的学习,对个岗位上的操作人员明确责任,各就其职,定期进行考核,检查执行情况。

2、通过完善科室内细节管理,增强安全意识,操作流程规范化。 使科室的每一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贯彻到科室的每个环节。

3、检验科科室质量控质目标,继续做好生化、临检、免疫、细菌各个检验项目的每日质控工作。不断完善项目的质控, 做到有记录,有失控原因分析,有整改措施。加强质控规则学习,提高科室人员的质控水平。

4、做好现有各实验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并定期督查各种记录本的完善情况,要求每一位科室人员认真学习,熟练掌仪器的操作技能,严格按照要求维护和保养仪器,并能对出现的仪器各类故障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及时解决,保证本科室各类仪器的正常运行.

5、建立差错、事故的登记及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医疗制度及操作规程,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个人业务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及基本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质量安全意识教育,严格质量关键过程流程管理,增强职业忧患意识。严格防范或杜绝或减少医疗纠纷与差错或事故发生。

6、每月定期对检验质量的全面自查,包括检验报告时限、报告审核双签字、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标本合格率、各种记录本完善情况等。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季度有小结,年度有总结。

7、完成区临检中心组织的每年两次的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并进行总结评价并加以改进。

二、实验室安全主要工作安排

1、每月定期进行安全自查,包括实验室生活安全情况、个人防护情况、实验室电器状况、防盗设施(门窗等)状况、消防器材状况、危险品保存情况、菌种、毒株安全情况、高压、高温设备使用情况、大型仪器设备安全使用情况、各种安全记录本的完善情况。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季度有小结,年度有总结。

2、做好各种消毒用品有效性的督查工作。

3、个体防护用具的完善,力争在有生物安全要求的部门配备规范的防护服(如隔离衣、工作服、围裙)、手套、安全眼镜、护目镜、洗眼装置、防护罩(面具)和应急淋浴设备(洗涤设施)。

4、完善生物安全指示标识

5、今年实验室安全培训计划 (1)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2)生物安全培训 (3)冲淋装置培训

(4)检验科菌种、毒株洒溢、丢失应急预案 (5)化学危险品溢出后的应急预案 (6)检验科标本洒溢的应急预案

检 验 科

安全与质量范文第4篇

一、规范业务查房,提高查房效果。

改变往年查房应付的局面,真正选取科室疑难病历,讨论该病的疑、难点诊断及治疗问题,集思广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提高业务水平,明确诊断治疗的目的。同时,讨论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习专科疾病的知识,规范专科疾病的诊治规范。

二、加强细节管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细节决定质量,妇产科随机性强,做科主任忙于日常事务,疏于管理,2012年将把精力放在日常质控工作,从小事抓起,将质控工作贯穿于每日工作中,每周质控一到两项,形成规范,让科室人员也在质控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减少懒散心理及应付心理,真正从方便工作,方便管理为出发点。另外发挥质控员的作用,将一些日常质控工作交给她们,提高大家参与意识,动员全科人员参与管理,有效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科室管理的效率。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专业水平。

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学习,系统学习妇产科学,围产期知识,新生儿复苏,产科急症急救及应急程序,全科人员参与,大家轮流备课,每月一次。并进行产科急症抢救演练,人人过关,提高应急能力及专科诊治水平。

四、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设计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分为新生儿保健手册,产褥期保健手册和妇科疾病保健手册,将保健知识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形式表达,设计清新的版面,吸引病人真正去了解知识。同时规范科室健教内容,形成一体化健教内容,科室备份,人人掌握,有效提高健康宣教工作。

五、完成日常各项工作及质控工作。

产房管理是科室管理的薄弱环节,产房交接及查对工作一直不能系统贯彻落实,2012年产房管理工作细化,每项工作指定一位负责人,小组长总负责全面质控工作,全面提高产房的管理工作。同时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及监测工作,完成各项医疗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

安全与质量范文第5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小组成员:陈泓 杨承蓉 陈中华 黄海燕 龙嘉 组长:陈泓

副组长:陈中华 杨承蓉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小组成员:陈泓 杨承蓉 陈中华 黄海燕 龙嘉 组长:陈泓

副组长:陈中华 杨承蓉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小组成员:陈泓 杨承蓉 陈中华 黄海燕 龙嘉 组长:陈泓

副组长:陈中华 杨承蓉

科室三级医师及诊疗小组的科室的各组员名单:

科主任:陈泓本科副主任医师 一组(神经外科专业):

陈泓副主任医师 杨帮华主治医师 黎小兵住院医师 二组(泌尿外科专业):

陈中华副主任医师 程绍旭主治医师 三组(泌尿外科专业):

龙嘉副主任医师 蒲波主治医师 谯正华、黄博住院医师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4.1.1.2) 1.组长职责:

(1)负责整个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及监督。 (2)指导副组长安排、布置医疗质量管理事宜。 2.副组长职责:

(1)在组长的领导下,带领组员及时完成科室医疗护理的质量管理工作。

(2)定期检查组员的工作完成情况,及各项工作记录情况。

(3)督促未完成工作的组员完成工作,对不能胜任管理工作的组员可随时更换。 3.组员职责:

(1)在副组长的领导下,认真完成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积极参加科室有关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会议及工作。

(3)对质量管理工作有权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和院质控办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医、护质量管理检查 工作,每份终末病历由科主任和质控员负责质控达标。

二、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按规范进行检查 (病 历、处方、申请单、 报告单、护理等),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每月上报病历检查结果。

三、对执行十三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对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医疗技 术项 目等进行管理。

四、对各项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五、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科主任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每季度1次管理小组会议,分析评判本科室各阶段医疗质量动态,总 结归 纳,并对需改进的内容提出整改意见报告科主任批准,协助科主任督促落实。

七、负责向院质控办反馈本科室质控工作进行情况,对违反医疗规章制度 及操作规程造成后果的事件,写 出书面材料及时上报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4.1.1.2)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治疗与安全意识。全科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念。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做到警钟长鸣。要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成立医疗护理质量风险基金。通过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差错及事故。要经常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做到警钟长鸣,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三、完善科室医疗治疗与安全体系建设,发挥科室的监督作用。完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两级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医疗、护理药事、输血、院感的质控工作。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同时检查结果与岗位工资、奖金发放挂钩,保障安全措施与医院发展相适应和配套。组织要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将安全生产纳入会议主要议程。

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临床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对精神病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耐心的服务。同时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首问医生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并按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落实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通过落实制度,始终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医院管理核心。

五、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训练,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六、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式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是进行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判明是非、分清责任的依据。同时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正确对待家属同意治疗意见的签字。《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实际上是双向性的,一方面是是患者理解临床医学的风险,另一方面医生要针对这些风险,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和一旦发生意外的应急补救措施。家属签订同意书是理解可能发生的危险,但决不是容忍医护人员因失误所发生的意外,医护人员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对待家属对治疗操作同意的签字,在治疗中要精益求精,尽可能避免发生意外。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方法、药物、护理措施的同时,要对家属讲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见,尊重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权。

八、严格科室技术准入,加强医疗质量考核。医护办要加强对临床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审核及风险评估严把医疗技术准入关。同时,要加强对各临床科室进行每月或季度的质量考核,发现事故苗头及时进行堵截,以确保患者在医院能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性改进实施方案(4.1.1.2)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x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由院领导和院委会成员组成,院长任组长,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

(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6)定期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不良医疗文件公示栏。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把关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 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 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 收住院;b. 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8)手术和介入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 (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三、考核内容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院外部分医疗活动等多个组成部分。其考核内容按过程分为:

(一)门诊医疗

分诊护士:

①对一般病人应测量血压,发热患者应测量体温。

②加强巡视,视病情轻重,决定病人是否需要提前就诊。 ③根据病人主诉指导分诊,发现传染病患者要及时隔离,并指导就诊。

④复查再分诊,保证患者专科专治。

2、首诊医师:

(l)首诊医师负责制:a、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拟定初步诊断,做出恰当处理,同时按病历要求书写门诊、急诊病历。b. 建议专科门诊就诊。c.收住院。 (2)第二次就诊:

①原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收住院。

②新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门诊治疗。

(3)第三次就诊:仍未能确诊,接诊医师应:a. 收住院 b. 患者拒绝住院应履行签字手续。

(

4、当患者需入院诊治时,应由开具入院通知单的医师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二)病房医疗:

l、24小时内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应给予初步处理。

(2)由经治医师做出初步诊疗意见并完成病历书写。 (3)必要时由主治医师提出并请示上级医师组织科内讨论、科间或院内会诊。

(4)急、危、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看并于6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

2、入院三天内

(1)确诊者按诊疗常规进行。

(2)未确诊者,做进一步检查,必要时组织科内讨论、科间会诊。

3、入院后1周未确诊者,必须进行科内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确诊者按诊疗计划实施,2周内仍未能确诊者须进行院外或远程会诊。(特殊专业按诊疗常规执行)。

4、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①药物选择:a制定专科用药规范并严格执行;b.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②用药后注意观察疗效;③根据病情、疗效及时更改、调整用药方案。④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作用,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注意药物对其它脏器及其它疾病的影响。

(2)手术治疗①.术前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审批;②.按手术常规操作;③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后处理。

(3)特殊诊疗按各专业诊疗常规执行。

5、转归:

(1)治愈——出院,专科门诊随访。 (2)好转——专科门诊随访。

(3)未愈——患者要求出院或转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4)死亡——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l周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并及时上交病案。

(三)出院

1、治愈者由主治医师审批,向上级医师汇报后即可出院。

2、好转者由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向患者交待专科门诊继续治疗或返院治疗的注意事项,并批准方可出院。

3、未愈者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向病人做继续治疗指导并批准方可出院。

4、管床医师必须在患者的门诊病历上书写“出院小结”。 注:

1、根据病情,不受时间限制及时组织各种形式的会诊,如院外会诊、远程会诊等。

2、重危病人应床边交接班,每天有交接班记录。

3、报告方式:对病危病人须将病危通知单送交医务处;对特殊、紧急抢救病人须电话报告医务处;对死亡及入院两周未确诊病例应书面上报医务处。

四、考核方法和奖惩制度

1、门诊医疗质量由各门诊部负责考核、统计;基础质量由医务处、护理部、科教处等职能处室负责考评。住院医疗环节质量由质控办牵头对正在诊疗过程中的“活病历”随机抽查,按考核表内容逐点考核,一般每个月对每个医疗组考核1-2次;终未质量主要由病案室质控组负责考评。

2.分析各项诊疗活动对整体医疗质量的影响程度,对各质控点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按合格(√)、轻度缺陷(1)、中度缺陷(2)、重度缺陷(×)分为四个级别进行定性标化,并在质控考核表扣除相应分值。

具体评分要求如下:

①病房医疗质量监控量化考核的满分为80分,如检查的各项所得总分大于64分为合格。

②各质控点(考核中每单项)检查实得分数占应得分数的百分数≥80%者为合格,70%~79%为轻度缺陷,60%~69%为中度缺陷,< 60%为重度缺陷。

举例说明:如共检查三份病历的“入院三天内每日记录病程”一项,应得分合计6分,而实得分为4分,则该质控点得分4/6=67%,定为中度缺陷。

3、质控办每季度对各质控点缺陷发生情况统计分析一次,并排出名次,张榜公布。科室考核分值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

安全与质量范文第6篇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完成各项医疗指标的控制、分析工作,诊疗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现、整改工作。组长:肖存昌 成员:谭卫

罗晓东

邓琦

(二)科室成立以诊疗小组为单位的下一级质控小组 由诊疗小组负责人具体负责落实本组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组长:肖存昌

罗晓东 成员:各医疗小组所有医务人员

二、医疗质量控制内容 科室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培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一)医疗指标

1.麻醉人数≥医院对科室的医疗指标的要求;

2.麻醉死亡率≤0.02%;

3.临床及药物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4.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5.完成指令性任务比例100%;

6.各种神经组滞成功率≥90%;

7.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5%;

8.年医疗事故发生率0;

9.非危重病人死亡率≤0.02%;

10.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100%;

11.“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12.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8%;

13.技术操作(实施麻醉操作和术中监护)合格率100%;

14.抢救设备完好率100%;

15.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6.麻醉机性能完好率100%;

(二)规章制度

1.负责麻醉者,在手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沦,共同制定麻醉方案。

2.复杂特殊的患者应当进行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估计,便于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3.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我院查对制度的具体要求,在诊疗各个环节杜绝各类差错。 ① 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对表》中内容依次提问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麻醉安全检查、患者过敏史、术前备血等内容,手术医师逐一回答,同时巡回护士对照病历逐项核对并回答。 ②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按上述方式,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③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对实际手术名称、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患者去向等内容。 ④三方核对人确认后签字。当核对人为非本院医师时,应当由上级医师复核后签字确认。 ⑤ 手术安全核对必须按照步骤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三)病历书写质量

1、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细则》及我院要求。重点要求:(1)会诊制度体现在及时完成会诊要求,会诊申请单书写符合要求,会诊结果应在病程中体现。(2)麻醉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书严格按照告知制度执行。麻醉记录、有创操作记录等内容符合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

2、运行病历:病历书写符合病历书写规范及我院要求,重点有:(1)运行病历中的相关内容应严格按照时限完成。(2)麻醉知情同意、授权委托严格按照告知制度执行,强调实施麻醉、有创操作及特殊治疗时,实施操作者亲自应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麻醉记录、有创操作记录内容符合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 (3)上级医师查房后及时审核、签字。(4) 按照我院会诊制度及时完成会诊工作。

(四)按时组织科室人员参加医院的各项培训工作,加强科室内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

(五)强调实施麻醉、有创操作或其他特殊治疗前,应向患者履行充分告知义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实施操作者、麻醉者应亲自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安全。

(六)医疗安全及医疗风险监控

1.按照相关制度,制定评估范围、程序等规范性的流程,对实施麻醉的所有患者进行麻醉前、后评估,并在病历中体现。

2.加强麻醉及有创操作并发症的管理措施。

3.加强患者身份识别,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杜绝医疗差错。

4.告知制度:按照我院相关文件规定,麻醉、有创操作、病情变化、药物选择等环节按照告知制度的要求实施,并在病历中记录。

上一篇:做游戏范文下一篇:体育课课堂小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