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范文

2023-09-22

地质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 岩土工程 地质工程 区别 联系

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增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工程地质学的基础上,与土木工程结合产生了岩土工程学和地质工程学两门学科。而三者之间既有它们各自的特性,又有紧密的联系,只有认清它们各自的知识结构、相互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学习、掌握以及研究它们。

1 工程地质概念及发展历程

工程地质学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性学科。

《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JGJ 84-92)中将工程地质学定义为:调查、研究、解决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79-98)中这样定义工程地质学:研究与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环境及其评价、预测和保护的科学。

工程地质是一门认知工程与地质相互作用规律和过程的科学,它的使命是保障人类工程活动的安全,核心内容是解决与工程相关的地质体变形与稳定性问题[1],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等方面作出分析评价。其研究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上世纪60年代,以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和质量评价为主,主要内容为地质体质量评价和工程建筑环境的质量评价;第二阶段,大体上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以开展地质体稳定性分析为特征的工程地质灾害预测研究阶段,研究内容主要是稳定性评价;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许多新技术,推动着工程地质发展进入以地质改造为主要课题的工程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防治和施工、地质超前预报为特征的地质工程研究阶段[2]。

2 岩土工程概念及发展历程

岩土工程是在工程地质基础上和土木建筑工程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性学科,它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的各项工程实践中。

《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JGJ 84-92)中将岩土工程定义为:以土力学、岩体力学及工程地质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各种勘探测试技术对岩土体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和利用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79-98中定义如下: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的利用、处理或改良的科学技术。

在谢定义教授等出版的我国首部岩土工程学专著[3]中指出,岩土工程学应是以岩体、土体和水体为对象,以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作为指导,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利用、整治和改造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虽然岩土工程学科的建立距今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岩土工程这门技术的存在却有悠久的历史。岩土工程的发展可归纳为四个历史时期。

第一历史时期: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岩土技术仅是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零星的工程经验。第二历史时期:从工业革命开始,岩土工程进入了理性发展的时期,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经典的土力学理论,如摩尔-库伦强度理论,土压力理论等。第三历史时期:20世纪初,铁路、大坝和高层建筑的兴建为岩土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以太沙基提出的有效应力原理为代表,在试验技术和计算方法方面形成了完整的土力学体系,岩土工程取得辉煌的成就。第四历史时期:20世纪末开始,随着工程规模和范围的扩大,由于岩土条件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工程類型的多样性等,岩土工程新的技术问题不断出现,岩土工程将在充满矛盾和挑战中得到新的发展。

3 地质工程概念及发展历程

地质工程是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一个重要生长点,是工程地质继岩土工程之后的一个新拓展[4]。

孙广忠教授1984年在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上首次提出地质工程这个命题,提出工程地质、岩体力学和地质工程三位一体,以期解决地质与设计和施工相互脱节问题。90年代初,中国开始出现地质工程公司、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等机构,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地质工程行业[5]。1993年孙广忠教授出版了《工程地质与地质工程》[2]专著,对地质工程的定义、特性、工作内容、工作方法进行了述论;1996年出版了《地质工程理论与实践》[6]专著,系统地论述了地质工程的概念、定义、理论和方法,明确提出地质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地质控制论,阐述了地质工程的理论体系。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在联合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里正式提出了地质工程学,现在地质工程已经不仅是一个行业,而且已经形成为一个学科[7]。2004年孙教授出版《地质工程学原理》[6]专著,完整地提出地质工程的定义:以地质体做建筑材料、以地质体做工程结构或以地质体赋存环境做建筑环境建筑起来的一种特殊工程,如地基、边坡、地下工程、钻井、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整治等统称为地质工程。

地质工程自提出以来,不同学者对其定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但共同点都是强调其研究对象为地质体。简而言之,地质工程就是以地质体建造起来的工程[8]。

4 三者相互关系

(1)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延伸。从事工程地质工作的是地质专家,侧重于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师,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工程目标和地质条件,建造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技术问题[7]。岩土工程学并不能包括工程地质学所研究的领域,如地质体的结构、活断层、地震地质、区域地质稳定、工程地质力学等,这些问题与地质紧密相关,岩土工程学科是难以解决的,它不得不依靠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8]。

(2)工程地质与地质工程。前者研究地质体与工程体适应性,而后者则上升为用工程措施对地质体进行改造和利用。孙广忠教授认为[6],从工程实践来说,工程地质工作是认识世界,地质工程工作是在认识世界基础上改造及保护世界,工程地质工作是地质工程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地质工作需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并依据工程地质条件对岩土体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地质工程工作不仅要查明地质条件,更需要针对地质体的特点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控制地质体的变形和破坏。

(3)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二者都以工程地质为基础,都是工程地质的拓展。岩土工程以工程为中心,侧重于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工程以地质为中心,侧重于地质体的认识、控制与改造。地质工程的研究对象是地质体,包括地质体赋存环境;而岩土工程研究对象是岩土体,以及与岩土不可分割的水体。地质体与岩土体是有很大区别的,岩石加结构面构成岩体的主体,岩体加地质环境是地质体的主体,地质体要比岩土体复杂得多。岩土工程规模一般并不是很大,而地质工程的处理对象已经上升为山体稳定性和区域地壳稳定性的改造与控制(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整治)[9],弥补了岩土工程对这些方面评价、控制和改造的不足[10]。

尽管三者的研究对象、范围和侧重点等有差异,但三者最首要的都需以地质条件为基础。地质条件的获取是否充分、准确合理,是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地质工程三者解决问题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与先决条件。

5 结语

三者既有各自的特性,又有它们之间的共性。文章从概念、发展历程等方面总结了三者各自的知识体系以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认清了三者的关系,这样对三者的学习、工作和研究才更具有方向性或目的性,同时三者互相渗透、结合、嫁接,相互依存,取长补短,并借鉴吸收其它学科的成就,不断促进它们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伍法权.谈工程地质的学科价值与学科发展[J].工程地质学报,2009,17(2):175-179.

[2] 孙广忠.工程地质与地质工程[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3] 谢定义.岩土工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孙广忠.地质工程学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5] 孙广忠.地质工程[C]//任燕.孙广忠地质工程文选.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1-2.

[6] 孙广忠.地质工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

[7] 顾宝和.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J].工程地质学报,2004,12(4):343-345.

[8] 孔宪立.工程地质专业发展及其岩土工程方向[J].工程地質学报,2000(8):623-627.

[9] 靳德武.现代工程地质学的演变与发展[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3,24(3):38-41.

[10] 殷跃平,等.地质工程设计支持系统与链子崖锚固设计[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地质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质学专业 水文地质学基础 教学探索

一、引言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基础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但国内理科地质学专业开设该课程的高校较少。

安徽大学立足安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地理信息科学等相关专业基础上,于2011年开设地质学专业。在我校地质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水文地质学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以培养学生具有地下水方面的知识和意识。本文就两年来我校地质学专业“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二、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使用教材优中选优

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中,教材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内容丰富、知识点全面,更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要反映学科最近进展。[2]因此,需精心挑选教材。

目前,国内水文地质学基础方面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几本。①张人权等编著,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2011年),该书是在我国水文地质学重要奠基人王大纯先生主编的《水文地质学基础》(前5版)基础上修订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②崔可锐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基础》(2010年),该书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专业系列规划教材。[3]③陈南祥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2008年),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4]④肖长来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2010年)。[5]⑤高宗军等编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2011年),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6]③④⑤三本教材针对非水文地质专业方向,不仅包含“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相关内容,还包括地下水运动、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资源评价等内容。

考虑到:①我校地质学专业有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等后续选修课程,因此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宜使用《水文地质学基础》教材。②调研发现,国内多数高校在水文地质学入门课程使用张人权等编著的《水文地质学基础》教材。该书着重阐明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广泛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地下水资源及地下含水系统概念,引入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强调与地下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1]因此,我们选用该书作为我校地质学专业本科教材。实践表明,选用该教材是合适的,学生普遍反映该教材通俗易懂,概念清晰,内容丰富且新颖。

(二)教学手段四位一体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通过不同器官获取知识的能力不一样。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一般能记住15%,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住25%,同时使用这两种器官能记住获得知识的65%,在交流过程中对自己所说的内容能记住70%。而且,人通过不同媒介认识事物所需的时间也不同,通过实物、图形图像认识事物所需时间最短,通过语言描述认识事物的时间约是上述的2倍。[7]基于这一认识,本门课程采用课堂讲授、随堂讨论与练习、实验实习、上机操作等四位一体式教学手段,以增加知识的保持度,同时缩短学生对新事物认识所需时间。

1.课堂讲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该课程的教学中。[8]因此,课堂讲授主要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数字课件,辅以板书。本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文字简洁精炼,图片(照片)经典丰富,不但配有水文循环、潜水承压水示意图等经典图片(彩色),而且还有黏性土的微观扫描电镜照片、淮南地区猴家山组灰岩(含裂隙)、巢湖地区南陵湖组板状灰岩照片(含裂隙)等任课教师科研中积累的照片及我校学生实习照片,全部课件有照片近200张。给文字、图片配以教师讲解,使讲授内容既丰富多样,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随堂讨论与练习

随堂讨论与练习主要是为了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以及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在详细了解学生以往所学过的地质学基础课的基础上,教师以实际问题为例,以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的概念和专业术语。通过教师和学生互提问题,大家共同讨论的方式,使同学们试图为解决该问题提供思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不只是对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

比如在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一部分内容讲授完之后,把学生分成10个小组,随堂讨论达西公式的应用条件、岩土介质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等问题;并进行8个题目的练习,涉及实际流速与渗透流速的关系、地下水流向的判断、水力梯度与单宽流量的计算、地下水水位线的绘制等达西定律的理解与应用问题。通过讨论和练习,增加了学生对达西定律的认识和理解,并提出一些岩土介质渗透系数测试有意义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实验实习

由于初学者缺乏对地下水的感性认识,同时,地下水科学具有综合性,只有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掌握理解。因此,实验和实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该环节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9]

我校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知名高校教学实验情况,从上海江科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定制水文地质实验仪器28台,开设了雷诺实验、孔隙与水、达西渗流实验、砂土中水的毛细运动、潜水模拟演示、承压水模拟演示共6个实验,进行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达西定律的物理实质及其应用、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实例分析、读水文地质图等4个实习。

通过开设的实验实习项目,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了我校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

4.上机操作

数值模拟可视化是新兴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以实时动态模拟可视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公式和概念表达具体化和形象化,以加强学生对计算模拟结果的感官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10] [11]

使用GMS软件,对学生进行了4个学时的上机操作训练,采用直接建模法演练了有降雨入渗、河流排泄、人工取水等条件下的地下水流问题。多数学生在练习之后的报告中直接谈到“通过上机模拟,直观地观察到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同时,也将该课程的基础理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把研究问题可视化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任课教师团队化

在教学过程中,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将“一课一人上”变为“一课多人上”的教学模式,每个教师发挥自己科研领域的独特优势,将精力集中于自己擅长的一个或几个部分,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可领略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丰富模块的知识结构。

同时,任课教师把各自近几年相关科研成果实施到教学工作中来,提前让学生接触科研,打破他们对于科研的“敬畏”,并组建创新团队,对他们的新想法进行创新实验。比如,2013级地质学5位学生在进行砂土中水的毛细运动实验之后,积极思考,主动查找文献,设计并进行了粉煤灰及其改良砂质土壤的毛细上升试验,获取了粉煤灰中毛细水上升规律和过程。

(四)考核方式多样化

在课程教学中,考核方式具备检验和激励双重功能。一方面要全面、客观、公平的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它的激励功能,特别是在课外拓展学习中的激励性。在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中,细化考核因子,采用三级指标体系(图1)进行考核。

图1 考核指标体系及权重

1.增加平时考核的适用性

平时成绩是考核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面,要客观公平、全面,且要有实际可操作性。具体做法是把平时成绩分成三个部分,包括出勤率(30%)、课堂知识回顾与提问以及小组讨论情况(30%)、课后作业练习及文献阅读等(40%)。这种平时成绩考核方式,不仅仅是要学生来到课堂,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性”学习变为主动的“发现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提高试卷考核的开放性

“水文地质学基础”这门课程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但试卷考核题型应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避免出现试卷分数很高,但只记住概念,不理解概念的现象,要提高试卷考核的开放性,把基本概念的考核融入图件的绘制、实际问题的分析中。

比如,在考查含水层、隔水层、潜水、承压水等基本概念时,比较简单的做法是以名词解释或简答题来考查学生。笔者考查的题型则是绘图分析题,具体题目是“绘制一水文地质剖面图,使之反映并表示出含水层、隔水层、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埋深、承压高度、承压含水层厚度,以及潜水位、测压水位。”该题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既考查基本概念,又灵活开放,重点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背记概念;②综合程度较高,该题目把地下水赋存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在内,而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增加学生对地下含水系统概念的理解,而不是基本概念简单机械的叠加;③该题目外延要求较高,而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地下水赋存的基本概念,而且要求学生对水文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有一定掌握,从另一个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基本能力锻炼,这在平时练习中也是重点锻炼的。

三、结束语

通过优秀教材的比选,课堂讲授、随堂讨论与练习、实验实习、上机操作四位一体教学手段的构建,一课多人上的教学团队化建设,三级考核指标的细化等措施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提高了地质学专业“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今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也为其他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参考借鉴。

[ 注 释 ]

[1] 张人权,梁杏,靳孟贵,等.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2] 杨治东.对高校优秀教材研发要素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10):19-20.

[3] 崔可锐,赵川,查甫生,等.水文地质学基础[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4] 陈南祥.水文地质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5] 肖长来,梁秀娟,王彪.水文地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 高宗军,魏久传,王敏.水文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7] 徐慧,章国安,严燕.现代化教学手段下教学模式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77-80.

[8] 郭会荣,梁杏,孙蓉琳,等.《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74-77.

[9] 梁杏,郭会荣.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实习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10] 夏源,刘汉乐,陈余道.地下水数值模拟的本科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93-94.

[11] 施小清,吴剑锋.“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数值模拟可视化教学探讨[M].中国地质教育,2014(4):75-79.

[责任编辑:钟 岚]

地质学范文第3篇

矿物: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类质同象:在一种晶体的内部结构中,某些质点被性质类似的他种离子或原子以各种比例相互置换或替代,而晶体结构类型和化学键性基本不变的现象。

同质多象:一种物质能以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晶体结构存在的现象,如金刚石和石墨。 条痕: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不是按一定的方向破裂,破裂面呈各种凹凸不平的形状的称断口。岩石:是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 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形态、大小、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显晶质结构:又称全晶质结构。是指火成岩中的矿物晶体颗粒肉眼或20倍放大镜能分辨的结构;

隐晶质结构:矿物颗粒很细,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者。是指全部或大部由隐晶物质和玻璃组成的全岩结构。岩石中矿物晶粒极为细小(小于0.1毫米)。 自形晶:矿物晶体发育成自己应有的形状,称自形晶;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层理: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物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岩石成层构造。

水平层理:水平层理的特点是细层界面平直且互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波痕: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

胶结物:胶结物指成岩期在岩石颗粒之间起粘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

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营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变余结构:又称残留结构,是指变质岩中由于重结晶作用不完全,仍然保留的原岩结构。 变晶结构:是一种因变质作用使矿物重结晶所形成的结构。

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 结晶分异:指岩浆在冷却过程中不断结晶出矿物和矿物与残馀熔体分离的过程。它是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不同矿物先后结晶和矿物比重的差异导致岩浆中不同组分相互分离的作用。又称分离结晶作用。

地壳:从地表到莫霍面,由各种岩石构成的圈层。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固体圈层。 变质作用:是指地壳中的岩石,在温压,流体等条件变化时,使原岩在固态条件下发生成分、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等变化的地质作用过程。

化石:由于自然作用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地史时期生物的遗体、遗迹,以及生物体分解后的有机物残余等统称为化石。

地震: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整合:整合接触,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层面平行,地层内化石演化连续,地层时代连续,岩性变化反映出沉积环境的连续变化。 假整合(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保持平行,但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

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背斜

向斜

节理

断裂:断裂是指岩层被断错或发生裂开。

平移断层: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位移,而无上下垂直移动的断层。 风化作用: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和生物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1.组成地壳的物质可分成(元素)(矿物)和(岩石)三个不同的级别。 2.地壳物质组成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是(Si)、(O)和(Al);含量最多的两种矿物是(长石)和(石英);根据化学组成,含量最多的是(硅酸)盐类矿物。 3.肉眼鉴定矿物时,主要根据矿物的(形态特征)和(光学)、(力学)等物理性质。 4.下列矿物常见单体形态特征分别是:石榴子石为(粒状);角闪石为(柱状(或针状));辉石为(短柱状);橄榄石为(粒状);长石为(板状);石英为(柱状)。 5.写出下列矿物的常见解理特征:方解石为(三组完全解理);黑云母为(一组极完全解理);辉石为(两组中等解理);长石为(两组完全解理);石英为(无解理);橄榄石为(一组不完全解理)。

6.写出下列矿物相对硬度:石英为(7);刚玉为(9);磷灰石为(5);白云母为(2)。

7.写出下列矿物所属化学类别:自然硫为(自然元素类);磁铁矿为(氧化物类、);方铅矿为(硫化物类);萤石为(卤化物类);重晶石为(硫酸盐类);和蓝闪石为(硅酸盐类)。

8.除一般的光学性质与力学性质外,下列矿物可作为鉴别时的特殊性质分别有:磁铁矿的(磁性);滑石的(滑感);石墨的(滑感)和(染手);云母的(弹性)。 9.各类火成岩的SiO2含量分别是:超基性岩为(<45%);基性岩为(45-53%、);中性岩为(52-65%)和酸性岩为(>65%)。

10.组成沉积岩的物质主要来自(母岩风化后的产物)、(宇宙物质)、(火山物质)及(生物作用的产物及生物遗体)等方面。 11.沉积岩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泥裂)、(印痕)等。 12.区别石灰岩与石英岩的最简便方法是在岩石上加(稀盐酸),如有(起泡)反应的则为石灰岩。

13.区别石灰岩与白云岩的最简便方法是在岩石上加(稀盐酸),有(强烈起泡)反应者为石灰岩,仅有(微弱起泡)反应的为白云岩。 14.引起岩石发生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和(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15.写出下列不同变质作用类型所形成的代表性岩石:热接触变质的(大理岩);接触交代变质的(矽卡岩);区域变质的(板岩)和(千枚岩)等;动力变质的(断层角砾岩)。

16.矽卡岩是(中酸性)或(基性)岩浆侵入于(碳酸盐)围岩中经(接触交代)变质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变质岩。

17.火成岩和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可转变成变质岩;火成岩与变质岩经(外力地

质)作用可转变成沉积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岩浆)作用可转变成火成岩。 18.根据岩浆冷凝固结时的环境不同,可把火成岩分成(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三类。

19.决定岩浆性质最重要的化学成分是(SiO2),根据它的百分含量可把岩浆分为(酸性)、(中性)、(基性)和(超基性)四类。

20.熔岩的粘性主要取决于熔岩的化学成分和(挥发份)、(温度)等。 2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 22.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活动)等作用。 23.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转化成变质岩的过程基本是在(固体 )状态下进行的。

24.当岩浆侵入围岩时,接触带往往发生(接触变质)作用,如果见有角岩、石英岩或大理岩则是(接触热)变质,见有矽卡岩则是(接触交代)变质的结果。 25.板岩、(片岩)、(千枚岩)和片麻岩是最常见的区域变质岩。 26.变质反应常包括(水)和二氧化碳的释放。

27.页岩接触热变质后变成一种致密而无面理构造的岩石叫做(角岩);

28.火成岩、沉积岩经变质后形成变质岩,前者形成的变质岩称为(正变质岩);后者形成的变质岩称为(负变质岩)。

29.寒武纪地层中含量最多的化石是(三叶虫)。

三、选择题

1.下列全由矿物组成的一组是(d)

a.石英、玛瑙、煤、云母; b.辉石、沥青、石油、金刚石; c.人造水晶、矿泉水、长石、方解石; d.雪花、高岭石、石英晶簇、花岗斑岩中的长石斑晶。

2.下列可共生在同一类火成岩中的矿物是( )。

a.石英、橄榄石、辉石、白云母; b.钾长石、钠长石、石英、黑云母;c.钾长石、石英、白榴石、钙长石;d.橄榄石、钙长石、辉石、角闪石。

3.基性岩与酸性岩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

a.形成深度; b.矿物成分; c.颜色; d.结构构造。

4.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 b.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c.剥蚀——风化——搬运——沉积——成岩; d.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5.下列纯属硅酸盐类的矿物组是( )。

a.钾长石、高岭石、红柱石、滑石; b.石英、橄榄石、天然泵、钾长石; c.萤石、石榴子石、白云母、角闪石; d.辉石、方解石、石膏、黄铁矿。

6.下列具有极完全解理的矿物是( )。

a.方解石; b.白云母; c.辉石; d.橄榄石。

7.下列均具中等解理的矿物组是( )。

a.辉石、角闪石、长石、方解石; b.白云母、黑云母、金云母、绢云母; c.长石、辉石、角闪石、红柱石 ; d.石墨、黄铜矿、磷灰石、萤石、石盐。

8.下列均能被石英所刻动的矿物组是( )。

a.石墨、石膏、方解石、磷灰石; b.萤石、长石、云母、金刚石; c.橄榄石、角闪石、辉石、刚玉; d.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石榴子石 。

9.石灰岩变成大理岩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矿物成分; b.岩石结构; c.岩石构造 ; d.岩石颜色。

10.下列哪种矿物不能在花岗岩中出现?( ) a.黑云母 ; b.石英 ; c.钾长石 ; d.钙长石 。

11.下列哪种矿物是玄武岩的典型矿物成分?( )。 a.石英 ; b.白云母 ; c.辉石; d.钠长石 。

12.世界活火山最主要集中在( )。

a.扩张板块边界 ; b.地幔热柱的岩浆源的上面 ; c.活动的俯冲带 ; d.古老造山带 。

13.枕状熔岩形成于( )。

a.水下的熔岩喷发 ; b.陆地的熔岩喷发 ; c.熔岩台地; d.炽热的火山云 。

14.火山气体喷发物最主要成分是下列哪一种?( ) a.水蒸气 ; b.氨气 ; c.二氧化碳 ; d.二氧化硫 。

15.岩浆在冷凝过程中、不同矿物按不同温度进行结晶的作用叫做( )。 a.同化作用 ;b.熔离分异 ;c.结晶分异作用 ;d.混染作用 。

16.大气圈中与地质作用关系最密切的次级圈层是( )。 a.平流层; b.对流层; c.中间层; d.热成层。

17.碎裂岩是动力变质的产物,它主要是由于( )和( )。 a.沿断裂带机械变形的结果 ;b.作为岩石接近熔点的塑性变形 ;c.与花岗岩侵入有关 ;d.与断裂附近密集的节理有关 。

18.下列哪一个不是变质作用的产物。( )。 a.变斑晶 ;b.眼球花岗岩 ;c.斑晶 ;d.麻粒岩 。

19.花岗片麻岩与花岗岩重要不同点在下列各点中是哪一点?( ) a.化学成分不同 ;b.矿物成分不同 ;c.岩石结构、构造不同 ;d.色率和比重不同 。

20.假设石炭纪中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时期,下列表达方式中正确的是( )。

a.中石炭统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b.中石炭系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c.中石炭纪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d.中石炭世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

四、是非题

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2.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

3.矿物都具有解理。 (×)

4.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

5.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

6.矿物的颜色与其成分有关。 (√)

7.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

8.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

9.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

10.橄榄石常出现在基性、超基性岩中。 (√)

11.石英、玛瑙、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

12.蓝晶石、矽线石、红柱石属于同质多象矿物。 (√)

13.某火成岩含50%的SiO2,即其含50%的石英。 (×)

14.橄榄石具白色的条痕。 (√)

15.克拉克值高的元素易富集成矿。 (×)

16.岩石无例外地都是矿物的集合体。 (×)

17.出露在地表的火成岩都是喷出岩。 (×)

18.地下深处正在结晶的岩浆其温度比同源喷出地表的熔浆低。 (×)

19.火成岩根据SiO2含量多少,可进一步分成超基性、基性、中性与酸性四类。(√)

20.组成花岗岩的石英都不具自形特征,故它们都是非晶质体。 (×)

21.因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的,所以凡由上述三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必为花岗岩。 (×)

22.粗碎屑岩中的粗碎屑一般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 (√)

23.沉积岩广泛分布于地表,是地壳组成中含量最多的一类岩石。 (×)

24.岩石的颜色只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有关。 (×)

25.只有沉积岩才具有成层构造特征。 (×)

27.变质岩只形成于地壳的较深部位。 (×)

28.重结晶作用只发生在变质作用过程中。 (×)

29.鲕状是岩石的一种构造特征。 (×)

30.沉积岩中不可能含有火成岩和变质岩的成分。 (×)

31.酸性岩浆侵入并同化基性围岩后,可进一步提高岩浆的酸性。 (×)

32.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是相互有着密切联系的两个作用。 (√)

33.溶解到岩浆中的挥发作用性物质实际上也是岩浆的物质组成部分。 (√)

34.溶解到岩浆中的气体对岩浆的性质有重要的影响。 (√)

35.熔岩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粘性。而粘性于主要取决于熔岩的成分,基性熔岩含铁镁成分多,比重大故粘性大不易流动。 (×)

36.熔岩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其粘性降低、因此,更易流动。(√)

37.岩浆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的多少对岩浆的粘性没有影响。 (×)

38.玄武岩质成分的岩浆通常流动缓慢,故多形成块状熔岩。 (×)

39.流纹质熔岩粘性很大所以流动缓慢。 (√)

40.安山质熔岩与流纹质熔岩由于岩浆粘性大,尤以酸性岩浆为甚,它们喷发时常很猛烈。 (√)

41.火山有活火山和死火山,一旦火山停止喷发,它就变成了死火山,永远不会

再喷发了。 (×)

42.火山活动对于人类来讲是百害而无一利。 (×)

43.现在所有的热泉都与火山作用有密切关系。 (×)

44.一旦晶体从岩浆中形成,它就不再与残留的熔浆发生反应。 (×)

45.因为地心处重力值为零,所以地心处压力值也为零。 (×)

46.某地磁偏角为东偏4°,在进行磁偏角校正时,应在所测方位角值上加这个偏值。 (×)

47.重结晶作用不能改变岩石原来的矿物成分。 (√)

48.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门类的化石及化石组合。 (√)

49.第四纪是人类出现和发展的时代。 (√)

50.只有在沉积岩中才能找到化石。 (×)

五、问答题

1.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动力促使岩石圈板块在软流圈上滑移、升降、分裂和碰撞聚合,导致地震,岩浆上涌和喷发,形成岩浆岩和变质岩,使岩层发生褶皱和断裂,造成海洋盆地和大陆高地以及区域性地面起伏等。而外动力则对地面的起伏加以改造,总趋势是削高填低,使地面准平原化,同时造就表生的矿物和沉积岩。在一些长期连续下陷(内动力作用为主)的低洼地带,可以堆积起上万米厚的沉积岩,其下部岩层在地下深处环境中会发生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甚至被熔融而形成岩浆,显然,这已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了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而不停地作用,推动着岩石圈的演化和发展,使地表形态、矿物、岩石和矿床以及地质体的构造变形不断地变化和改造。

4.矿物的颜色与条痕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时用条痕色作为鉴别某些矿物的依据?在利用条痕色鉴定矿物时要主要哪些问题?

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的自然光吸收后所呈现颜色。

条痕:矿物的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一般是矿物在未上釉的瓷棒上擦划后所留下的粉末颜色。

因为矿物颜色可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它色和假色不是矿物本身颜色,会妨碍正确判断矿物的类型,而同一种矿物只有一种条痕色,利用条痕色可以避免假色、它色的干扰。

观察条痕时要注意:①要在干净、白色无上釉的瓷棒上进行,试条痕时不要用力过猛,只要留下条痕即可;②硬度大于瓷棒的矿物一般不留下条痕,需碾成细粉末观察;③浅色矿物的条痕多为浅色、白色,对鉴定矿物意义不大。

6.岩浆和熔岩有何区别?岩浆活动有哪几种方式?

从火山口或火山裂隙喷出到地表丧失了部分气体的流动岩浆。

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岩浆中挥发份要多于熔岩。 侵入和喷发。

7.你怎么鉴别一块岩石是变质岩或不是变质岩?

首先观察其结构、构造。一般变质岩具有特征的结构和构造,如片麻状、片状、千枚状、糜棱状构造,变余结构。其中的片状、针柱状矿物有无定向性排列的特征,一般变质岩中这些矿物会发生定向排列。

其次观察有无特征的变质矿物,如蓝晶石、矽线石、蓝闪石等。

8. 地层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及其成因。

角度不整合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其间存在着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是:地层形成后,发生地壳运动,原有的地层褶皱上升,岩石受到风化、剥蚀,造成地层缺失;然后,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形成新地层。上下地层间以一定的角度斜交,同样存在沉积间断。

9、简述地壳中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换。

岩浆岩、变质岩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先成的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在地下深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流体的作用下,发生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先形成的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在地下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岩浆沿着地球内部的薄弱带向上运移,在地表或地下凝结形成岩浆岩。

10、仔细阅读下列地质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1) 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序;

从早到晚为褶皱--角度不整合--花岗岩体--断层—平行不整合

2) 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花岗岩体:J 后,K2 前 角度不整合:P 后,J 前

3)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

褶皱:P 后,J 前

断层:岩体形成后(J 后),K2 前

11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有何异同

上、下两套地层相互平行,其间存在一个假整合面。这种接触关系称为假整合或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 同:都代表了一次沉积间断。 异:平行不整合表明先后两次沉积期间地壳运动主要以升降为主,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褶皱和变形,一般沉积间断时间较短;角度不整合表明沉积间断期间地壳发生抬升并发生变形。

12花岗岩的一般特征

岗岩是岩浆在地下深处经冷凝而形成的深成酸性火成岩,部分花岗岩为岩浆和沉积岩经变质而形成的片麻岩类或混合岩化的岩石。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黑白云母等石英含量是10%~50%。长石含量约总量之2/3,分为正长石、斜长石(酸性斜长石)及微斜长石(钾碱)。不同品种的矿物成份不尽相同,还可能有含辉石和角闪石。块状构造,中粗粒结构,有些具有斑状、斑状结构。

13简述变质岩的类型,并列举其代表性岩石

根据原岩类型一般变质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变质作用作用于岩浆岩(即: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成为正变质岩;另一类是作用于沉积岩,生成的变质岩为副变质岩。 按变质作用类型和成因,把变质岩分为下列岩类。①区域变质岩类,由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片岩、板岩、片麻岩)②热接触变质岩类,由热接触变质作用所形成,如斑点板岩等。③接触交代变质岩类,由接触交代变质作用所形成(矽卡岩)。④动力变质岩类,由动力变质作用所形成,如压碎角砾岩、碎裂岩、碎斑岩等。⑤混合岩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如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

14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有何特点?

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是最简单的风化作用,常见的物理风化的方式有温差风化、冰劈风化、盐类结晶与潮解作用和层裂作用。物理风化作用是指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显著的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

地质学范文第4篇

查清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积极推进矿山土地复垦,大力建设与生态德阳相适应的环保型矿业,保障矿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

实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制度。进一步健全并实行政府主导、矿山企业配合、社会参与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制度,对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的地质环境背景、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工矿废弃地状况、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情况等,开展定期、不定期的调查评价工作,查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变化趋势,评价和划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区域,提出改善矿山地质环境的对策建议,为因地制宜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提供依据。重点开展矿产资源集中开发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评价。矿山企业要依法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与综合治理方案。

建立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和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体系,特别是基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的建设,建立重点区域和重点矿山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立重点矿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及时发布预报信息,开发应用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报告制度。

(二)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作为开发矿产资源的必要条件之一。新建、改建、扩建矿山必须执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提交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应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目标、措施和资金预算,经有关部门参与的规划论证后作为申办采矿许可证的依据。制定和完善矿山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切实加强矿山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禁止新建对地质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的、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

加强对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制定完善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引导并强制矿山企业边开发,边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年度检查制度和不定期抽查制度,生产矿山应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反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情况的年度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要求,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限产或者关闭。 1.新建矿山

必须符合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准入条件,即必须具备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矿山环境影响报告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报告,并依法缴存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保证金。经审查,若采矿活动对环境影响和破坏较大或遭破坏后难以恢复治理,则实行环境一票否决制。严格实施“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落实矿山环境保护和修复责任制。矿山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大中型新建矿山应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测机构。禁止在国家和省、市、县划定的禁止勘查区和禁止开采区内勘查和开采矿产资源。 2.改、扩建矿山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责任制,按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保证金。矿山在改、扩建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矿业“三废”排放总量应有效控制并达标排放。大中型矿山应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测机构。 3.生产矿山

矿山应编制地质环境保护专项规划,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责任制。矿业固体废弃物、废水及废气应按相关标准和规定处理达标后排放;矿山对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应积极治理。矿山生产中必须做到边生产、边恢复(治理)。对治理不力、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应依法责令其停产整顿,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 4.闭坑矿山

严格矿山闭坑报告的审查和报批制度。矿山应做好矿业固体废弃物、废水的污染整治,并限期做好矿山土地复垦和因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对矿山损毁的土地要因地制宜恢复。对未达到闭坑要求的采矿权人,不再授予新的采矿权。

(三)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因矿制宜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 的原则,采矿权人必须依法明确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按期完成有关水土保持、地质灾害治理、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开发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应按照《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及时处理。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依据其诱发原因的不同而分别采用不同的恢复治理措施和方法。对矿山水土资源破坏引发的土地压占、地下水疏干、地表水漏失等,主要采取地下水防渗工程、地下水回灌工程、植被恢复工程和土地复垦工程予以治理。对采矿诱发或可能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尾矿库溃坝等地质灾害,主要采取崩塌治理工程、滑坡防治工程、泥石流防治工程、塌陷治理工程、地面沉陷治理工程、边坡治理工程、采坑回填工程、河道治理工程予以防治,必要时应采取避让措施。对矿山“三废”排放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被和大气等环境污染,主要采取粉尘处理工程、废水处理工程、废气处理工程和废石尾矿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工程进行恢复治理,促进矿山企业增产不增排放量。

多渠道投资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按照不同类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区别对待,充分调动多元经济成分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积极性,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进程。对于新建和生产矿山,全面实施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对有重大贡献的国有矿山,采取政府扶持和企业分担等方式,合力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已关闭和无主矿山,各级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通过竞争出让复垦土地和整治工程使用权等方式,鼓励多元化投资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经对全市矿山环境现状调查,结合矿山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分布特点,划分下列不同类别的规划区,因地制宜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包括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德阳区)、九顶山、龙门山地质公园、蓥华山等8个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和地质公园,总面积近809.72平方千米。区内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有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的管理规定,加强矿山环境保护。

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预防区。主要包括什邡、绵竹、广汉、旌阳区的绵远河、石亭江、鸭子河等沿江区域矿山,以采砂、采石为主。所有采砂、采石都必须符合《德阳市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和《德阳市旱地采砂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重点加强部门协调,落实开采砂石资源及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和程序,严格执行新建砂石厂的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加大已建砂石厂的整合改造力度,对已造成环境破坏的采矿区域进行河道疏浚、修筑堤堰、填坑、覆土改地、复垦等恢复治理工程。 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重点治理区。主要包括什邡市八角至绵竹市汉旺一线以北的山区。区内采矿活动频繁,对矿山环境破坏、污染较为严重。该区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地质灾害。区内重点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库,要结合灾后重建规划,地灾防治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项目;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严格审查新建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落实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严格实施边开采,边治理恢复,避免新增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事件和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

对矿山损毁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三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对采矿活动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及水源枯竭、水质恶化、水土流失等地质环境问题加强预防、监测,及时组织处理;对露天矿坑、废石场、尾矿库、矸石山等永久性坡面进行稳定化处理,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等。 经过对全市221个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初步筛选出什邡市马槽滩磷矿区河西矿段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绵竹市天池井田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绵竹市清平乡王家坪磷矿区燕子岩矿段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什邡市金河磷矿岳家山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绵竹市昊华清平磷矿邓家火地矿段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绵竹市金河磷矿马槽滩矿区、金河磷矿英雄岩矿区、绵竹市板棚子磷矿区、绵竹市麦棚子磷矿区,9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主要开展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塌陷等工程治理,进行植树种草恢复矿山生态环境,计划在2015年完成。2015年至2020年再开展6-10个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稳妥的推进矿山环境的工程治理工作。

(四)积极推进矿区土地复垦

建立矿区土地复垦监管和监测制度。新建矿山没有土地复垦方案不予受理采矿权申请。加强生产矿山对损毁土地的复垦。实行并完善矿山损毁土地复垦的鼓励政策,引导和鼓励各方力量从事矿区土地复垦,扩大投资主体范围,加快矿山废弃地的复垦。明晰矿山复垦土地的产权,在优先安排农业利用的前提下,鼓励多用途使用。

各地应加强露天开采小型建材矿山损毁土地的复垦,先易后难,积极推进其他矿区土地复垦,2010年前开展对绵竹市天池井田、金河磷矿岳家山矿区2个占用和破坏土地面积较大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复垦面积1.61平方公里。2015年前开展什邡市马槽滩磷矿河西矿段、绵竹市天池井田、绵竹市清平乡王家坪磷矿区燕子岩矿段的土地复垦工作、什邡市红白至八角煤矿土地复垦工作,德阳市龙林矿业有限公司(磷矿)土地复垦工作,复垦面积7.863平方公里。

地质学范文第5篇

一、水文地质钻探

钻孔直径、岩土心(样)采取率、孔深与孔斜、简易水文观测、成井工艺、抽水试验、固井与封孔、原始记录与技术档案等质量要求执行《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 0148-94)有关规定。

二、固体矿产岩心钻探

(一)岩矿心采取率与整理

1、地质要求取心的岩层、钻孔平均岩心采取率不得低于65%;

2、矿化带重要标志层以及矿层与矿层顶板各3-5M范围内不得低于75%(岩金矿80%);

3、可采的薄矿层(厚度不小于4-5M),每层平均采取率不低于75%,厚度较大的矿层从矿层顶板开始每5M或10M的平均采取率不低于75%(岩金矿80%);

4、取出的岩矿心,应洗净后自上而下按次序装箱,不得颠倒或任意拉长,岩心应按规定编号,每回次应填放岩心票(包括没有岩心的回次),岩心箱应进行编号,箱子规格要符合要求且结实。

(二)钻孔弯曲与测量间距

1、垂直孔允许顶角每100M弯曲2度,斜孔每100M弯曲3度,按孔深累计计算;

2、方位角偏差,在设计时与地质商定,一般不超过勘探网1/3-1/4;

3、测量间距,实测顶角小于5度时,每钻进50M测一次顶角和方位;

4、磁性矿区要用防磁测斜方法;

5、终孔测斜地质编录员应在现场监测。

(三)简易水文观测

1、在以清水为冲洗液的钻孔每班至少要测1-2次孔内水位,未下好井口管的孔段和泥浆钻进的钻孔可以不测;

2、每次观测应在提钻后、下钻前各测量一次,其间隔时间应大于5MIN;

3、钻进时遇有涌水、漏水、溶洞等现象应及时记录其孔深。

(四)孔深误差的测量与校正

1、每钻进100M、进出含矿层(矿层小于5M只测一次)、终孔后均要进行一次孔深测量,误差小于千分之一者可不修正孔深;

2、测量要使用经过校正的钢尺;

3、见矿与终孔校正,地质编录员应在现场监测。

(五)原始班报表

1、要在现场用钢笔及时填写,要真实准确;

2、交接班班长和机长要亲笔签字,不得代签;

4、要整洁,终孔后装订成册。

(六)封孔

1、要有封孔通知书和封孔设计书;

2、水泥封孔要用325号以上未过期的水泥,水灰比要符合设计要求;

3、每封完一层要在封孔段顶部位置取水泥浆样证实;

地质学范文第6篇

风化壳的垂直分布带,河流向源侵蚀,河流上修建水坝,河流的侧蚀作用,河谷中沉积物的“二元结构”,包气带形成的岩溶地形,冰川沉积物的特点,冰川侵蚀地形,波浪,基岩海岸的海蚀作用,珊瑚礁,鲕状灰岩,锰结核,干旱区湖波发展的阶段,风的搬运作用,风成砂,风成黄土,成岩作用方式,蚀流沉积物的特征,沉积构造,层面构造,磁异常条带的特征,板块构造理论,转换断层,板块边界,大洋板块,大洋中脊,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对地面建筑物破坏最强的地震波,震源

简答题

1、将下列地址年代按照从老到新的顺序排序:寒武纪、伊迪卡拉纪、泥盆纪、三叠纪

2、什么是震级?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还是多个震级?

3、将下列矿物按硬度从硬到软排列:石膏、斜长石、方解石

4、什么是矿物的光泽?请为金属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的矿物分别举一个例子

5、什么是克拉克值?

6、画出平移断层的素描图

7、地质年代单位系统和年代地层单位系统是如何一一对应的

8、将岩浆中的矿物按照抗风化能力从大到小排序: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石英

9、河流流入海洋之后如何发生机械沉积作用?

10、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区别是什么?

论述题

1、绘制地球从地表到地心的剖面图,标出地球内部的主要圈层和不连续面,并回答A在这些不连续面上下地震波发生了什么变化B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

上一篇:干部组织考察报告范文下一篇:实习生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