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护栏范文

2023-09-20

道路护栏范文第1篇

一、施工准备

1、应准备材料、主要机具及相关质量要求

(1)铝合金方管的品种、型号、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甲方的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试验报告。

(2)产品制作后必须经强度检验,其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构件正确无明显凹面和损伤,表面划痕不超过0.5㎜;构件磨光组装的顶紧面紧贴不少于80%。且边缘最大间隙不超过0.8㎜。

(3)不锈钢焊条或焊丝:其型号按设计要求选用,必须有质量证明书。

(4)主要机具:氩弧电焊机、切割砂轮机、冲击电钻、角磨机、不锈钢丝细毛刷、刨光轮、刨光蜡、水平尺等。

2、作业条件

⑴、熟悉图纸,做不锈钢栏杆施工工艺技术交底。

⑵、供电应符合焊接用电要求,并配带好相应的电表。 ⑶、施工环境已能满足不锈钢栏杆施工的须要。

二、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放样→下料→焊接安装→打磨→焊缝检查→抛光。

2、主要施工方法:

⑴、施工前应先进行现场放样,并精确计算出各种杆件的长度。

⑵、按照各种杆件的长度准确进行下料,其构件下料长度允许偏差为1mm。

⑶、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等,通过焊接工艺试验验证。

⑷、焊接时应选用较细的不锈钢焊条(焊丝)和较小的焊接电流。焊接时构件之间的焊点应牢固,焊缝应饱满,焊缝金属表面的焊波应均匀,不得有裂纹、夹渣、焊瘤、烧穿、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焊接区不得有飞溅物。

⑸、栏杆件焊接组装完成后,对于无明显凹痕或凸出较大焊珠的焊缝,可直接进行抛光。对于有凹凸渣滓或较大焊珠的焊缝则应用角磨机进行打磨,磨平后再进行抛光。抛光后必须使外观光洁、平顺、无明显的焊接痕迹。

(6)测量放线

1、

按建筑施工图栏杆位置尺寸与依据统一测设的轴线控制线和建筑 50 线,测量 定出各层栏杆位置控制线与标高控制线,然后校核从地下 1 层至 顶层是否在同一铅垂面上,无误后在楼地面上弹线,并将栏杆立柱位置线弹出来。

2. 深化设计按测定的位置线,检查结构偏差情况,实测尺寸后,结合建筑设计要求进行 深化设计,并验算其强度以保证绝对安全。

三、质量标准

1、所有构件下料应保证准确,构件长度允许偏差为1mm。

2、构件下料前必须检查是否平直,否则必须矫直。

3、焊接时焊条或焊丝应选用适合于所焊接的材料的品种,且应有出厂合格证。

4、焊接时构件必须放置的位置准确。

5、焊接时构件之间的焊点应牢固,焊缝应饱满,焊缝表面的焊波应均匀,不得有咬边、未焊满、裂纹、渣滓、焊瘤、烧穿、电弧擦伤、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焊接区不得有飞溅物。

6、焊接完成后,应将焊渣敲净。

7、构件焊接组装完成后,应适当用手持机具磨平和抛光,使外观平顺光洁。

四、具体施工注意及相关安全事项

(一)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尺寸超出允许偏差:对焊缝长宽、厚度不足,中心线偏移,弯折等偏差,应严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对位置尺寸,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时精心操作。

2、焊缝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参数和焊接程序,避免用大电流,不要突然熄火,焊缝接头应搭接10-15mm,焊接中不允许搬动、敲击焊件。

3、表面气孔:焊接部位必须刷洗干净,焊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

(二)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焊接前准备工作

①焊接电缆、焊钳及连接部分,应有良好的接触和可靠的绝缘。 ②装拆焊接设备与电力网连接部分时,必须切断电源。

③焊工工作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如工作服、手套、胶鞋、并应保证干燥和完整。

④焊机前应设漏电保护开关,即一机一制一漏电开关。

防止弧光辐射

①焊工必须戴防护面罩(内镶光玻璃) ②在公众场所焊接,必须活动挡光屏。

③焊接工作场所应该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有良好的照明。

④焊接工作场所周围5m以内不得存在有易燃、易爆物品。⑤焊工高空作业时要戴安全带,随身工具及焊条均应放在专门皮袋中。

2、栏杆安装、基层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预埋件设计标高、位置、数量须符合设计及安装要求,并经防腐防锈处理。埋件不符要求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增补埋件。

⑵安装楼梯栏杆立杆的部位,基层混凝土不得有酥松现象,并且安装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凹凸不平处必须剔除或修补平整,过凹处及基层蜂窝麻面严重处,不得用水泥砂浆修补,应用高强混凝土进行修补,并待有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栏杆安装。

3、按设计及安装要求正确弹出栏杆立杆安装间距位置和中心线。

4、不锈钢楼梯栏杆、扶手安装操作要点:

⑴栏杆立杆安装应按要求及施工墨线从起步处向上的顺序进行。楼梯起步处平台两端立杆应先安装,安装分焊接和螺栓固定两种方法。 焊接施工时,其焊条应与母材材质相同,安装时将立杆与埋件点焊临时固定,经标高、垂直校正后,施焊牢固。

采用螺栓连接时,立杆底部金属板上的孔眼应加工成腰圆形孔,以备膨胀螺栓位置不符,安装时可作微小调整。施工时,在安装立杆基层部位,用电钻钻孔打入膨胀螺栓后,连接立杆并稍作固定,安装标高有误差时用金属薄垫片调整,经垂直、标高校正后固紧螺帽。

两端立杆安装完毕后,拉通线用同样方法安装其余立杆。立杆安装必须牢固,不得松动。立杆焊接以及螺栓连接部位,除不锈钢外,在安装完后,均应进行防腐防锈处理,并且不得外露,应在根部安装装饰罩或盖。。

(2)楼梯扶手安装,采用焊接安装(特殊尺寸除外)。使用焊条的材质应与母材相同。扶手安装顺序应从起步弯头开始,后接直扶手。扶手接口按要求角度套割正确,并用金属锉刀锉平,以免套割不准确,造成扶手弯曲和安装困难。安装时,先将起点弯头与栏杆立杆点焊固定,待检查无误后施焊牢固。弯头安装完毕后,直扶手两端与两端立杆临时点焊固定,同时将直扶手的一端经头对接并点焊固定,扶手接口处应留2-3mm焊接缝隙,然后拉通线将扶手与每根立杆作点焊固定,待检查符合要求后,按焊接要求,将接口和扶手与立杆逐一施焊牢固。焊接时(特别是冬期施工),应掌握好焊接电流、电压及焊接温度,以防电流过大或过小及电压不稳,影响焊接质量和美观。焊接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的标准,焊缝宽度、深浅要一致,表面应呈鱼鳞状,扶手接头焊缝应严密,焊缝应无明显手感偏差。

(3)较长的金属扶手(单面扶手栏杆与超长栏杆)安装后,其接头应考虑安装能适应温度变化而伸缩的可动式接口,可动式接头的伸缩量,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考虑20mm。室外扶手还应在可伸缩处考虑设置漏水孔。扶手根部与混凝土、砖墙面的连接,一般也应采用可伸缩的固定方法,以免因伸缩使扶手的弯曲变形。扶手与墙面连接根部应安装装饰罩盖。

五、产品保护

(1)构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由于运输、堆放和吊装所造成的构件变形必须矫正。

(2)不锈钢栏杆安装后必须作强度检验并检查检验记录。 (3)不锈钢栏杆表面应干净、无焊疤、油污和泥沙。 (4)产品验收后成品堆放应防止失散和变形。

①堆放场地应平整干燥,并备有足够的垫木、垫块,使构件得以放平、放稳。

②侧向刚度较大的构件可水平堆放,当多层叠放时,必须使各层垫木在同一垂线位置。

③同一工程的构件应分类堆放在同一地区以便发运。

六、环境保护

1、工人应在施工过程中好好保护现场环境,禁止污染楼梯间墙体腻子、严禁任意剔打结构面

道路护栏范文第2篇

根据大量资料显示, 在高等级公路发生的交通事故, 约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是与车辆越出路外有关, 约百分之十是车辆与路侧危险物 (包括桥梁墩台、栏杆、树干和灯杆、标志柱等道路设施) 相撞造成的事故。许多国家为此提出并要求路侧设施应设置在道路侧向净空以外而且尽可能远离路边, 尽量让路基边坡平缓。但是这些要求很难完全满足。通过比较, 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保障等级公路交通运输安全, 设置护栏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期望建立这种改善过后的护栏能够达到减少公路交通事故, 以提高中国公路交通安全水平。

本文在吸收和借鉴路侧护栏优化设计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针对护栏的安全隐患展开研究, 希望通过对现有护栏优化方案研究和探索, 提高我国公路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实施成效, 以改善公路交通运输能力和驾驶安全, 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

1 研究思路

1.1 容错理念

容错理念是指在驾驶人驾驶出“错” (如驾驶错觉、驾驶差错、驾驶失误等) 的情况下, 通过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或设置等手段对这些“错”进行包容性纠正, 使驾驶人能够完成其预设驾驶行为或者实现期望驾驶目的。即使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出现驾驶差错或失误等不预期问题, 仍然能够为驾驶人提供并使之保持安全的行车条件, 或者对驾驶失误起到消除或者缓解的作用, 以此来避免交通事故或者其它不良后果 (不希望后果) 的发生。

1.2 路侧护栏

路侧护栏的目的在于防护失控车辆在路侧危险的路段冲出路基, 由此造成二次事故, 为了通过转化碰撞能量从而减轻事故车辆及人员的损伤进而设置的交通工程设施。美国的路侧护栏设计认为:如果路侧净区宽度超过一定值, 就不必设置路侧护栏了。但是在实际车辆通行情况下由于公路用地及工程费用等原因, 大多数公路是很难满足其路侧净区的要求, 必须设置路侧护栏以防止车辆驶出道路碰撞路侧障碍物酿成重大事故。

2 护栏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由于防护设施的不当设置, 设置的路侧防护等级、类型和路侧特征不符合, 既不可靠.防护性能也没有达到实际需要, 过渡段处理不当, 护栏端部的设计不合理, 不起作用的塑料防撞桶内装有沙和水等, 都是比较严重的现象。

2.1 护栏端部

就是指一段护栏位于起点和终点不同于护栏本身的结构 (标准的护栏段始端及末端在端头所设的结构) 。当护栏端部未经处理, 而车辆又正好撞上时, 撞上的角度很大 (可以等同于迎面而撞) , 无法起到有效地导向车辆的作用, 缓冲的时间不够长, 又有着极大的加速度, 所以, 因车辆擦到路侧而引起的交通事故远远不及与护栏端部相撞严重。除此以外, 车辆在撞上护栏端头时, 有被贯穿的可能性, 或者导致车辆翻转。

2.2 护栏过渡段

在两种有差异的护栏的横截面型式之间连接平整并且有过渡刚度和强度的专门构造段。大部分的护栏连接处搭接不严谨, 公路安全防护链中的威胁之一是路与桥之间的过渡部分。现如今, 存在的一些护栏过渡段的严重问题:

1) 护栏设置不连续:过渡段护栏不够安全和合理。在一些事故中, 车辆非常容易由护栏的缺口处驶出道路, 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是因为过渡段不够连续, 不够坚固, 车辆撞上路基和桥梁的过渡段时由于角度小而能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的现象。

2) 过渡段护栏衔接不合理:连接处搭接非常草率, 更甚者没有连接的构造。路基和桥梁的护栏过度不平稳, 整体不够结实牢固。当车辆撞上路基护栏时, 导致护栏弯曲变形, 过渡段的连接处遭到破坏而断裂, 露出桥梁护栏的混凝土连接端头, 车辆与之相撞, 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

3) 过渡段护栏刚度不够:衔接处不牢固。由于桥梁混凝土护栏的刚度大于路基护栏, 所以路基护栏更容易变形弯曲, 伸出路外, 此时车辆若在混凝土护栏发生碰撞, 到路基护栏时, 由于刚度小, 丧失了延展、吸能和防护的能力, 此时车辆将驶出路外。

3 优化设计

近几年, 我国等第较高的公路护栏的程度有很大提高, 具体体现在护栏的设施设置方面。程度较差的在于细节的设计和安置。我们要保证车辆在道路安全行驶, 就要加强护栏的保护作用, 所以, 把焦点放在护栏的弱点, 是重中之重。让护栏成为更连续更安全可靠的保护设施, 实现半刚性护栏合理过渡到刚性护栏, 才能真正防护道路上的失控车辆。

3.1 护栏端部设计

填土高度, 路侧的危险程度和边坡坡度等是是否设置护栏的主要条件, 这也是路侧护栏设置不连续的原因, 端部设计则是必不可少的, 每一条路侧护栏都会有两个端头。重点是护栏的起点处, 称为迎车面, 也是护栏的上游。

护栏端头所要具备的条件: (1) 当失控车辆与护栏端头正面相撞时应立即吸能, 减少事故的危险性; (2) 护栏端头不会贯穿车辆以造成乘客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严重的二次伤害; (3) 断头侧板应具有良好导向车辆的功能, 既不能使车辆停滞造成翻转, 又要将车辆导向一个安全的区域; (4) 护栏端头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构造稳固。

美国的《NCHRP350报告》主要包含了吸能式、外展式、埋入式这三种设计的端头形式。

吸能型端头:解体式吸能和端头位移式解体是吸能型端头的两种形式, 见图1和2端头位移式, 当车辆与端头相撞, 产生巨大动能时, 通过端头的卫衣来抵消一部分动能;解体式, 是在碰撞发生产生动能时, 通过端头的解体来消除。

外展式端头:使护栏端头向外延展, 偏向路侧安全区一定角度, 减少了正面相撞时贯穿车身的可能, 见图3。

埋入式端头:与之前一贯将端头裸露在外不同, 此设计是将护栏端头“隐藏”, 埋入路侧的护坡, 让失控的车辆有良好的重新导向, 避免车辆造成更严重的伤害。这种形式需要一定的条件, 不适用于所有的地形道路两侧必须有护坡, 在特殊情况下, 还要制造护坡来达到原定的效果, 见图4。

3.2 护栏过渡段设计

半刚性护栏和刚性护栏需要科学合理地连接, 此时就需要护栏过渡段起作用, 构造上的科学连接, 是除刚度的平整过渡以外的另一要求, 并且外形大气美观, 造价合适, 安装便捷。

各种洞口护栏 (例如隧道口) 起对司机形成视线导向的作用, 而路基护栏与洞口的过渡连接要平整, 连续, 顺畅舒缓, 见图5。

路基的两波或三波护栏与桥梁的连接处需要符合以下条件:假设在此地段附近有碰撞事故, 连接处不应对车辆产生二次影响, 如阻碍车辆;相连部分不能过于繁重, 进入车辆行驶范围内;桥梁两端的护栏连接方法应该相同;桥梁护栏与路基护栏的高度要保持一致或平整过渡, 见图6。

4. 结论

本文在容错理念基础上, 通过对护栏防撞等级、类型选用以及安全隐患的分析, 参考并总结已有护栏优化设计研究成果, 对护栏的端部、过渡段、防撞桶及旋转桶探讨优化设计方案。改善过后的护栏较之普通护栏更具安全性, 具体表现于护栏抗压能力强, 质地柔软, 不至于使撞栏车辆惨遭钢管“一箭穿心”更好地保护司机以及附近居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

摘要: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 交通安全隐患日益突出, 车辆和护栏之间的矛盾显得愈加紧迫。针对上述问题, 通过对已有护栏的安全隐患分析, 结合容错理念, 从设计角度探讨护栏优化方案, 事实证明, 这些优化方案能够达到降低驾驶员不慎驾驶所造成的伤害, 以及降低交通事故发生几率。

关键词:公路,容错理念,护栏,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少杰, 顾牡, 吴天刚.新编基础物理学.下册[M].科学出版社, 2014.

上一篇:民事的经济纠纷范文下一篇:金融危机的主要防治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