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论文范文

2023-09-16

电教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设计备受瞩目,特别是“创新驱动”的提出,更是将核心素养落实到了学科素养的培养中.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知识本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另外,短小精悍、便于操作的微型实验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本文从电教研究角度出发,重点阐述微型实验在小学数学中的价值和设计过程.

【关键词】微型实验;小学数学;电教;设计;价值

一般来说,电教研究又叫作电化教育研究,是指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该过程进行一定设计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技术融合的产物,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微型实验是基于微型学习资源而言的,而微型学习资源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内容独立的学习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将碎片的知识整体化,建立知识网络体系.因此,本文将微型实验和电教研究融合到一起,探究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以及在其中的价值.

一、微型实验在小学数学电教研究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数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一个好的微型实验思路明确、操作性强,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能够受到学生青睐,容易在学生间推广.微型实验的开展,首先,能够推动和深化数学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其次,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学生必须经过大量直观感知进行学习,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找到知识存在的规律性,实现教学信息推广的客观性,优化数学实验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微型实验讲究从实际出发,从学科出发.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从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培育,使学生建立空间和想象观念,而且年级越高,“形”的层次也越高,这为微型实验提供了可挖掘的内容.电教媒体不仅可以直观模拟,还能够被当作一种优化的教学手段,指引学生和教师不断实践,在增强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空间现象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等,实现综合发展.

二、微型实验在小学数学电教研究中的设计

(一)确定实验变量和假设

实验变量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小学数学中的微型实验的自变量一般包括五大方面.一是电教媒体变量,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后学生学习效果的反应以及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学结构变量,这是一种人为设计的课堂教学结构;三是学生主体变量,学生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四是媒体种类变量;五是实验教学器材变量.

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有关变量,涉及的因素众多,包括认知、情感和技能,主要通过学生行为特征变化而反应.教学假设必须建立在一定原理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带有一定的推测性和强烈的因果联系.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就要从不同教学内容入手,设计不同课堂结构形式,进行不同实践操作.例如,对于“钟表的认识”的相关知识,可以选择利用多媒体直接呈现不同时刻时针、分针、秒针的位置,也可以选择由学生自己画出“三针”的位置,让学生准确说出时间,每一种教学结构都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明确实验目标

微课实验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围绕具体课题,最终明确实验中应该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实验目标,将实验意图具体化,制订客观评价标准,确保在实验过程中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根据数学知识内容和特点,确定微型实验形式,使其在目标的指引下顺利开展.比如,在“圆柱表面积”的探究实验中,实验目的是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式,并且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向学生展示圆柱的底面和侧面,形成直观认识后,再思考底面周长和侧面长的关系,尝试计算圆柱表面积.这样一来,既完成了新课标教学要求,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三)规范实验效果分析评价标准

实验效果的分析评定是为了揭示变量的因果关系,分析是否自变量引起因变量的变化,自变量达到多大程度才会引起因变量的变化.新课标教学中的评价和以往教学评价不同,需要整理分析大量实驗数据,使其能够准确反映出实验结果,拥有较强的操作性,这样才能够使评价结果更加清晰.在笔者看来,微型实验评价要规范参考标准,以客观为主,主观为次.对于小学数学微型实验效果评价来说,一般包括三方面:一是对自变量操作效果进行评价,注重实验过程,像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二是对因变量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具体包括知识认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三是对是否达到实验假设进行评价,有无补充或修改等.由此可见,教学评价不再是但单纯地看成绩、重分数,更讲究全面、公平、自主,所以,在微型实验评价环节,教师需要拥有全局观念,从学生、现代教学技术、组织方式、实验结果等多个环节进行考虑,发挥实验价值,提升数学实验探究效果.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微型实验对小学数学电教研究来说,不仅能够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微型实验设计,确定实验变量和假设,明确实验目标,规范实验效果,分析评估标准,优化整个实验设计环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强化数学学习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勇.数学实验——让数学探究学习更有深度——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数学之友,2018(2):63-65,67.

[2]李静.运用“数学小实验”激活“数学大课堂”——浅谈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7(31):43-44.

[3]侯正海,于曦晖.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原则和类型[J].小学数学教育,2016(Z4):10-12.

[4]苏仰娜,孙方,李海峰.微型移动学习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口算训练系统[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70-75.

电教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从社会需求、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学生专业能力、课程设置、实验与实训、实习等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现状来看,专业背景分析、分方向培养教育技术专业人才、模块化的课程设置、丰富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方法等是值得肯定的,而“失调”的专业结构、泛化的专业定位、专业乏业的培养目标、专业不专的学生能力、“失落”的专业核心课程等问题亟待改进。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现状;启示;问题

引言

2004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作为“文化教育大类”中的“教育类”的一个高职高专专业予以确认(教高[2004]3号),把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原“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电化教育”等专业统一调整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由此各高校面临调整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以及增加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师资等问题。然而,很多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本科及其以上层次关注较多,但对高职高专层次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建设关注还不够(杨哲,钟生海,2006)。笔者以“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关键词,利用中国知网检索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论文,分析了其研究现状,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现状

笔者以“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关键词,利用中国知网(www.cnki.net)对1979年至2010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共查相关文章13篇(其中一篇为院校专业介绍),12篇研究论文从需求、定位、培养目标、学生专业能力、课程设置、实验与实训、实习等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进行了探讨。

(一)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需求分析

1.开设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社会背景

一方面,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需求的重要因素。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教学与管理中也得到越来越多地利用,教育技术逐渐从传统电教媒体技术向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多媒体技术过渡,原来的电教人员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人员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学校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新要求[2]。

另一方面,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小学新课程的普及,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各学校急需既懂技术、又懂教育的人才。从全国来看,中小学普遍缺少这类人员,尤其是不发达和偏远地区[1]。

2.市场需求

有关调查显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同时还应能适应其他岗位,如:在学校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及学科整合;中小学教学媒体、计算机房、多媒体实验室(教室)、计算机校园网等的管理、维护;相关行业对现代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等。目前,这方面师资主要来自于物理、计算机等专业,或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因为市场需求巨大,所以,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应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广西有近2万所中小学校,在若干年内如果按每所学校平均配置或更新1名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人员,则需求量将近 2 万人[3]。

(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定位

有学者提出 “定‘性’在教育,主要定‘向’在中小学,定‘格’在专科”[4]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定位,而从其他学者的研究来看,大多数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定位都在上述“定性、定向、定格”的基础上有泛化的倾向。

1.定性:教育与技术的契合

在中国电教史上曾有过“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姓‘教’还是姓‘电’(或‘技’)”的争论,反映在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本科或专科)专业定位上就是定性在教育还是技术的问题。面对现代教育技术(专科)专业,学者们的认识是教育与技术的契合。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应既懂技术,又懂教育[1],其专业特征是教育引导技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导向,以计算机学科为依托[5]。

2.定向:教学人员、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并重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具有师范性、服务性、管理性的特点[1][2][3],所以,该专业既要培养可以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和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等工作的教学人员,也要培养能为其它教学人员在媒体使用、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性服务的技术人员,还要培养对教学媒体、教育技术环境进行维护与管理的管理人员。

3.定格:高职专科及非师范共存

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建设的一般都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者,显然,在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规格上首先强调了高职特色[1][2][6]。高职高专主要侧重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有别于本科层次的“学科型”人才和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型”人才,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力求使该专业既有一定的岗位定向性,又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三)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一般说来,各院校专业教学计划(方案)的培养目标包括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就业部门等内容,本文培养目标特指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工作领域。

1.教学工作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对现代教育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能从事社会教育机构及中小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及实验操作的教学工作[3][4]。

2.教辅工作

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实用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维护能力和各种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能力,能从事各级各类学校及相关单位以计算机及网络为基础的各种教学系统、教学软件的开发、应用、培训、维护和管理等工作[3][5]。

3.其他涉及电化教育的工作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面向基层的应用型技能,适应有关行业对现代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能从事相关教育部门(如电教馆、教育电视台)、公司、企事业单位及其他领域(如广播电视系统)中涉及电化教育的工作[3][4]。

(四)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能力

1.专业基础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必须把基本素质培养放在首位,一方面它能为具体工作提供理论与技术方面的指导,同时,也为开展创新性工作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学校和毕业后继续深造打下基础[1][6]。

2.师范基本素质

掌握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心理学理论、传播理论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掌握教学媒体的使用技能,掌握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中小学教师所具备的基本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三笔字和简笔画等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教师的基本道德素养[1][2][3]。

3.专业基本技能

此项能力也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区别其它师范类专业的重要特点之一,该专业学生必须在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现代教育媒体的原理与应用等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硬件应用能力(硬件系统的使用与维护能力、计算机的安装与维护能力)、媒体开发及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能力)、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利用现有程序进行再开发程序的初步能力、开发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素材的处理能力、CAI课件制作能力)、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能力(组网能力、教学网站管理能力、信息检索与交流能力)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1][3]。

4.应用与创新能力

应用与创新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具体包含设计与开发、应用与管理、评估与评价、合作与交流几方面,体现在教学设计、制作、管理、维护等领域的创新[1][3]。

5.社会责任

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影响或教育其他教师、学生通过网络等信息工具浏览、下载、上传信息时的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1]。

(五)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载体,在12篇研究论文中有7篇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可见,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1.课程模块及其课程

在7篇探讨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论文中,除2篇未分模块外,其余5篇均提出了分模块设置课程的设想。

(1)公共课程模块

公共必修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外语、体育、大学语文等课程;公共选修课:主要设有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写作、中国文化概论、环境教育、形势与政策、演讲与口才、文献检索等课程[3][4]。

(2)教育类课程模块

教育类必修课:主要设有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学与教的基本理论、教学论、信息技术教法、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教育类选修课:主要设有教改动态、三笔字、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学校心理辅导、中小学科研与统计等课程[1][4][7]。

(3)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电子技术基础、普通物理、美术基础、音乐基础、摄影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专业英语等[1][4][7]。

(4)学科课程模块

学科课程模块分为教育技术理论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电视电声类课程三类,每类又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具体如表1所示[1][3][4][7]。

表1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科课程模块

[学科课程

模块类型\& 教育技术

理论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电视电声类

课程\&必修课\&现代远程教育、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育概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论等\&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技术与课件制作、VB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络课件制作、图形图像处理与创作、Access 应用、Internet技术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管理与维护等\&教育电声系统、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视音频编辑技术、有线电视技术、数字电视概论、光学媒体与应用等\&选修课\&教育技术组织与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工程等\&信息科学与信息处理基础、网络教育应用、计算机实用软件使用、网络设计与组网等\&影视作品赏析、非线性编辑、卫星接收系统等\&]

(5)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是师范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职前训练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课程的教育实践模块包括实习模拟、见习参观、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等[8]。

2.课程体系优化

在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上首先应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基础课和专业课、教育课程与技术课程之间的课时比例关系,适当增大选修课的比重,加强基础课程的设置,加大教育类课程的份量,增加实验课时[4]。

其次,根据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体系要求,在传统的“公共课程模块——教育类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学科课程模块——教育实践” 课程体系结构基础上,构建现代教育技术专科专业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开设特色课程,包括以拓展专业广度和深度的专业后续课程为主的“专业特色”课程,以教育技术理论向教育技术实践转换为主的“应用特色”课程和以地方人才特殊需求为主的“地方特色”课程等[3]。

(六)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实践与实训

1.实践内容

(1)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主要有平面设计(Photoshop、3Ds Max、Premiere、CorelDraw)、多媒体技术(Authorware、Director)、程序设计(C语言、VisualBasic)、网络技术[6][9]。

(2)视音频媒体的制作与应用。掌握完整的音像教学媒体的制作技术,包括电子技术实验、光学投影媒体实验、电声媒体实验、电视录像媒体实验、摄影技术实验、电视节目制作等[3][6]。

2.实训基地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有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软件制作室、光学投影实验室、音像技术实验室、摄影实验室、信息资料收集室、音像演播与编辑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等,还要与中小学、电教馆、电视台及计算机公司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有利条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

3.实验教学方法[3]

(1)协作式实验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给出实验课题,由学生集体讨论,提出实验步骤和方法,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2)典型案例式实验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些优秀的、典型的案例,如:作品、课件等,师生共同分析,吸收其长处,创新地完成自己的实验。

(3)研究式的实验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把科研项目的一些模块交给学生完成,或者引导学生参与,或由教师设计一些课题,指导学生自己来完成。

(七)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实习

1.实习目的

使学生了解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环境和现代教学媒体以及相应的硬件设备维护,使学生对媒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训练并掌握基本操作及职业技能;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与人为善的优良品质,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10]。

2.实习内容

(1)教育实习:教育实习课、独立或与学科教师合作至少制作一个课件(或数据管理系统)、班主任实习等[3]。

(2)专业实习:制作电视节目、做个人网站、组建局域网、参与机房管理(电化教室系统、语音实验室和视听电子阅览室、校园音视频广播系统、计算机教学网络系统)等[3][10]。

以上从需求、定位、培养目标、学生专业能力、课程设置、实验与实训、实习等方面总结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的现状;另外,有学者还专门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师资的现状、成因及对策[11],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开设企业新型培训师的需求、流程及优势[12],详情可参阅相关文章。

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现状的启示

(一)专业背景分析切合实际

开设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社会背景在于教育信息化的开展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在全国轰轰烈烈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大潮中,现有教师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陈旧、知识结构不完善及学历层次普遍较低等问题,培养多层次的教育技术人才是当务之急。

(二)分方向培养教育技术专业人才

高职高专一个专业中常有多个专业方向,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基础进行选择。笔者调查了国内一些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其中,设置专业方向的院校共14所,设置的专业方向有13个,信息技术教育、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教育等方向设置较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可以根据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培养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用,以及就业需要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

(三)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在13篇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论文中,7篇探讨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其中,5篇提出了分模块设置课程的设想。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不但能及时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适用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发展需求各异的受教育者的需要[13]。

(四)丰富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方法

学者们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中,提出了旨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课程体系、校内外实训体系、分散见习与集中实习体系等,形成了完整的培养体系。在实验教学方法方面,钟大鹏、张艳红通过研究提出协作式实验教学法、典型案例式实验教学法、研究式的实验教学法[3],对改变传统的演示型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三、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失调”的专业结构

笔者调查了国内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其中,有些院校同时还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或称初等教育(信息技术方向)专业,如:广东揭阳学院、广东韶关学院、江苏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四川凯里学院、甘肃陇东学院、宁夏师范学院等,而从这些学院两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可以看出,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类似,课程体系相仿,学生的就业领域大部分重叠。因此,在一所学校或一个系部内专业结构如何调整而不使之“失调”,不使自己学校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自相残杀”,应当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改革考虑的问题。

(二)泛化的专业定位

学者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定位是“定性在教育与技术的契合,定向在教学人员、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并重,定格在高职专科及非师范共存”,这种专业定位有泛化倾向。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定性为教育与技术的契合是不准确的,教育技术并不是教育和技术的简单拼凑,在专业上也不能或无法并重,否则,结果只能是“两张皮”。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定向为教学人员、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并重是不合理、不明智的,专科教育不是基础教育,不可能面面俱到,人才培养“口径”之“宽”应该有度,否则,只能是专业学生“什么都学,但什么都不精”、不知道“毕业以后到底干什么”。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定格为高职专科及非师范共存是合适的,但实施是不理想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作为专科层次的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举办该专业的院校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即师专、普通(高职)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但不同类型的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看不出有多大的区别,包括学生的能力、就业方向等都大同小异,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等缺乏特色,甚至有相互“抄袭”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现象。

(三)专业乏业的培养目标

学者们研究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工作领域包括教学工作、教辅工作、其他涉及电化教育的工作三个方面,再细致看看这三方面工作的内容,其实几乎全被归结为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如“从事社会教育机构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及实验操作的教学工作”、“从事各级各类学校及相关单位以计算机及网络为基础的各种教学系统、教学软件的开发、应用、培训、维护和管理等工作”。这样的专业培养目标是一种“乏业”的表现,没有本专业特有的工作领域,形成与计算机专业“抢饭碗”的局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学生比拼计算机技能无疑会“败下阵来”。

(四)专业不专的学生能力

学者们研究提出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能力,除了认可程度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外,再找不出一样像样的“专业核心能力”,被称为现代教育技术基本能力的“硬件应用能力、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都是计算机技能或摄录像设备操作技能,看不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之专体现在哪里,无怪乎“钥匙特别多,管的是设备”是教育技术毕业生的真实写照。

(五)“失落”的专业核心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先后有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远程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信息技术与教育、网络教育应用、教育媒体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与教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项目实践等,但学者们研究提出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中,这些专业核心课程显得比较“失落”。

四、结束语

当前,虽然我国成功开设了多层次、多方向、多性质的教育技术学专业[14],但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过热”的现象值得反思,认清当前社会需求,在关注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及其以上层次的同时,对高职高专层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建设予以关注,有层次、有重点地进行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杨哲,钟生海.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J].安康 师专学报,2006,18(5):107-109.

[2] 王兴辉.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目标定位及能力结构分析[J].职 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2):36-39.

[3] 钟大鹏,张艳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广 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59-62.

[4] 王海燕,包德才.三年制专科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 甘肃高师学报,2002,7(5):106-109.

[5] 岑岗,孙晓勇,莫云峰.非师范类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16(增刊):50-52.

[6] 张靖方,孙大春.职高专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 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17):21-22.

[7] 刘跃明,梁金明.三年制教育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与整合[J].自 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171-173.

[8] 佟元之,蔡成军.五年制师范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班课程开设的实 践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62-63.

[9] 郭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中的多媒体教学体系[J].现代教育技术, 2000,(1):8-10.

[10] 姚小峰.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实习研析[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 2001,(4):130-131.

[11] 庞秀芳.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青年教师的现状及其培养策略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0):11-12.

[12] 代玉龙.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与企业新型培训师的培养[J].四川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7(4):101-102.

[13] 楼一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2006,(7):43-44.

[14] 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J].电化教育研 究,2005,(9):3-8.

*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课题编号:GS[2013]GHB0936);2014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民族院校教育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4B-098)。

[编辑:郑方林]

电教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语文面临古诗难教的背景下,阐述了运用信息化手段来呈现其美,运用信息化手段带来的课堂之新,以及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古诗教学的影响及反思。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古诗教学;具体应用

古诗教学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饱含诗的灵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数量较多,尤其是现今一年级所使用的部编版教材中更是增加了不少古诗。因此古诗的题材也较丰富,或思古、或讽今、或闲适、或悲伤、或旷达……无论是哪一种情感都对学生情感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诗以言志”,教师应采用多种古诗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领学生徜徉于古诗的海洋,让学生透过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古诗的魅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各学段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古诗教学方法。教学信息化系统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古诗的教学交互系统。教学互动系统为古诗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利用计算机信息对古诗网络学习信息进行管理,保证了网络学习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对网络学习信息的控制和管理更科学、效果更好。在信息化手段的引导下,古诗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及提升。但是具体应用还不到位,由此,本文对应用现状及具体应用进行研究。

一、信息化手段在古诗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现状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地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教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中间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都是为了达到最后的目的——教会学生学习。低段教师普遍认为,他们在方法的选择上存在问题,许多教师面对一首古诗常常会显得手足无措,不知该用什么教法让学生掌握古诗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興趣。

另外,有不少教师存在过度依赖教参和网上教案的现象,缺乏独立思考,不能结合学生学情选择恰当的古诗教学方法。最为重要的是,网上的教案鱼龙混杂,有些方法过于复杂,学生难以理解,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古诗学习负担;而有的方法又过于常规,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还有一位教师指出,现如今有不少教师对古诗的研究浅尝辄止,甚至从未做过关于古诗方面的研究,古诗相关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另外,也有教师存在要求过高现象。他们在课堂上经常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课堂节奏较快,远远超过新课标规定的要求,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时往往会喧宾夺主,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二、信息化手段在古诗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网站开发技术的快速进步,线上古诗学习逐渐发展为古诗学习者必不可少的部分。大家要借助互联网科技,给线上的古诗学习带来保障和服务。基于以上描述的现状,构建一个互动的古诗教学系统就非常紧急而且重要。

1.学生模块信息化教学应用

在对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小池》进行教学时,学生需通过系统进行该知识点的录入,管理员提供知识点的添加、修改、删除操作,用户可以查看知识点。在信息检索模块里,学生可通过查找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小池》资料,通过该功能检索出不同的《小池》教学信息,进而达到查看信息的目的。此外,学生还可通过资料信息管理模块对《小池》教学资料进行学习,这一模块主要是管理学生的资料信息,通过该功能能够实现资料的上传、下载,进而实现不同账户之间能够共同查阅资料。在完成学生权限操作后,交流模块的嵌入可让学生实时在线,并对《小池》进行讨论学习,同时,学生能够指出本身不一样的问题,向教师提出,并解答教师指出的问题。

2.教师模块信息化教学应用

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小池》里,教师可通过整理学生资料管理板块,负责注册相关的资料,检测信息方面的注册,可能出现错误的信息注册,告知大家尽快修正,去除恶意注册的资料。此外,在《小池》知识管理板块里,这个板块是老师给出的知识点资料,带动学生探讨《小池》的古诗主题,老师能够管理、修正、去除各方面的信息。

此外,老师还能够检测学生提交的《小池》教学信息,提交古诗学习资料、查看、下载附件等。在完成《小池》的教学后,就需要进行公告。公告模块的主要意图是对于系统所有用户起到一个通知的作用,公告模块主要包括公告标题、公告内容和发布时间。在管理公告信息时,前台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到公告信息,进而实现通知的作用;模块设计原理如下:建立表格,调整适当的位置,拖入表单信息,出入文本框,按钮,做好标识;通过form表单可以对参数进行处理,之后通过SQL语句将参数插入到数据库中,即完成了公告的添加操作。同时,教师可以查询学生关于《小池》的问题信息,管理信息和回答学生问题。

在古诗信息化教学氛围里,基本上涵盖了许多基本的操控,它大致可实现普通的软件体系的研发,也会给第三方控件提供相应的帮助。笔者发现,凡是古诗教学出色的老师,除了自身也十分喜欢古诗,有着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深厚的诗词底蕴外,他们还对信息化教学方式有一定的理解,并希望自己能够做更多关于古诗信息化教学方面的研究,更好地提高古诗教学。因此,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古诗信息化教学能调动教学效率,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丹丹.电教媒体辅助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探微[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10).

[2]陈洁玉.“生本”理念中的古诗教学实践:谈初中古诗教学“五步法”[J].西江教育论丛,2005(4).

[3]苏红.古诗组合式的创新古诗教学设计与思考[J].新作文(语文古诗教学研究),2018(9).

电教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多媒体的出现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更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整合;阅读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有其特有的优越性。几年来我做了几点尝试。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阅读教学要致力发掘文中的情,诱发学生的情,让两情产生感应,激起共鸣。在这方面,电教媒体所创造的情境能有效地带领学生入情入境。例如,老舍的《草原》这篇课文,写的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是按景美、迎客、相见、款待、联欢的思路去写的。教学时我首先放草原全景的幻灯片。然后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谈感受,体会作者的感受有何不同,画出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利用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再看看图片理解“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翠色欲流”“云际”等词语。通过理解词语再结合课文的语境,使读者和作者产生同感。面对广袤的草原景色怎能不令人放声高歌表示心中的愉快呢!这时放录音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牛羊遍地花……”读者听着歌声观赏着画面,仿佛身临其境,被那美丽景色所陶醉。用美的甘甜滋润着学生求知的心田,学生心理得到了满足,情绪高涨,学起来轻松活泼。

二、运用电教媒体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例如,在教学《乌鸦和狐狸》一课时,抓住描写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加深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理解,从而领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点、难点的关键。由于二年级学生阅历浅,所以我首先利用变形装饰图片让学生认识狐狸和乌鸦的外形特征,接着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思考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录像不仅使学生对狐狸和乌鸦有了生动、具体的感知,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产生了急切要了解事物真相的欲望。这对后面深入理解课文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创造了条件,起着催化作用。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时,我采用投影仪和朗读录音同步使用的方法,讓学生逐步认识狐狸和乌鸦三次问话的意图及乌鸦怎么从开始不做到“哇”的一声唱起歌来,受骗上当的过程,弄懂“爱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的道理”录音中生动的对话,画面中传神的动作和神态始终吸引着求知欲极强的学生。

三、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把课文中的插图做成幻灯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琢磨其动作神态,再让学生读课文对话,进行朗读练习,找学生演一演,启发学生想象狼和小羊的样子,使图像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仿佛看到了狼的凶狠、小羊的善良。

电教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撞击出学生求未知欲的火花,使教学得到了优化。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马岩.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A].中国校外教育,2004.

编辑 鲁翠红

电教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也起到根本性的改变.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优化教学手段,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一个尝试.将电教媒体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可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电教媒体 高中数学 运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不仅是教师优化教学手段的一个尝试,而且是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尝试.我们要用最大的能力将电教媒体与数学教学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电教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调查,

在高中阶段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尤其是女生.因为这部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方式不同,导致他们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时比较吃力,慢慢就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讨厌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首先从教学手段入手.传统的教学都是封闭式的,再加上学校的硬件设备较差,导致教学非常单调化,课堂内外完全脱节.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我积极探求适合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尝试将电教媒体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的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一节时,课本表述其基本定理是“有向线段的要素:起点、方向、长度.长度为零的向量为零向量,单位向量为一长度单位.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为平行向量”.该知识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为此,我利用PPT制作了一个课件,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把这节内容动态化.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收到了较佳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非常值得师生共同探索的课程.教师应悉心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之美,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思考、研究,继而拓展、延伸,体验创新学习的过程.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在吸收传统教学精髓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电教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创设一个开放性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我在教学《空间四边形》这一章节时,一开始,仅向学生展示学校配备的立体模型,让学生观察,然后要求学生在平面上画出空间图形.虽然学生画出的图形有空间的视觉效果,但他们细致看后,总认为有些边是相交的,这种错觉让学生难以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为此,我采用PPT制作了一个可以转动的空间四边形,并让学生在上面添加线条.在播放“空间四边形”动画的过程中,学生全身心地感受图形的运动效果.这样的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后面《异面直线》的教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体的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对于较难理解和掌握的规律、定理,较难发现的数学奥秘,较难想象的数学现象等,教师都可通过电教媒体实现各个突破,让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获取数学技能和经验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二面角》这一节时,寻找二面角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些二面角根本难以寻找,同时,学生对求二面角的方法也是难以理解与掌握.于是,我采用动画呈现的方式,一一让学生归纳求二面角的方法.

在电教媒体的辅助下,

学生归纳的求法有六种,分别是定义法、垂面法、射影定理、三垂线定理、向量法、转化法.今后,学生再遇到求二面角的题目不仅不会慌张,而且胸有成竹.这充分体现了电教媒体具有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电教媒体在为我们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较难解决的难题同时,也给予我们数学教师提出新的挑战.教学毕竟是双边活动,当我们固化了自己的设计,也会限制我们的生成效果.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电教媒体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决不能本末倒置.因此,教师要继续探索如何更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为教学服务.

(责任编辑 钟伟芳)

电教论文范文第6篇

教师、学生和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要素。伴随着教学过程而出现的媒体,是指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以及学生向教师借以反馈的载体,通常谓之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于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现代教学手段是一种在当今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以新型信息传递方式构成的新型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以及综合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这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校各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视听结合,激发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凭借一篇篇课文为范例,以作品欣赏和阅读理解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各项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活动受信息传递媒体的限制,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现代教学媒体较之传统教学媒体,有着明显的优势。它能突破时空的限制,以形象生动、直观具体的画面以及逼真传神的声音,科学地展现大千世界的宏伟与微观,“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具有设备电子化、教材形声化、教学过程再现化、表现方式多样化、教学形式新颖化的特点,因而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的思维,唤起审美愉悦,激发学习兴趣。同时,现代教学媒体由于信息传播量大,从而增加了学生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感官刺激的强度,因此使课堂阅读教学的容量增大,提高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为此在《化石吟》中,笔者设计了一个仿写练习。先观察水杉、石油的图片,再结合文字作深入了解,最后根据例句,在电脑上完成作业。这样增加了练习量,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效率,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当前,交互作用已经成为现代高性能教学媒体不可缺少的特征指标。在这方面,计算机的交互性及其为学生学习所提供的交互学习环境,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活动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体现了人格化的教学思想。同时,计算机课件教学不仅给学生的学习以指导、提示,还能及时对学生的反映作出反馈、强化,有利于个别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主动获取知识。所以,笔者在讲《化石吟》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化石,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笔者从网上收录了许多关于化石介绍的文字、图片等,制作了声图并茂的课件。通过屏幕的展现,学生对化石的概念、形成、分类等有了直观、具体的认识。特别是恐龙视频的播放,让学生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进一步认识到了化石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音乐制造了氛围,图画、图片再现了文章内容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把握时机,点拨关键,优化应用效果

将现代电教媒体引进到中小学课堂中,这对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强调电教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师对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完全摒弃,以及不论什么课题和教学时间,对现代电教媒体作机械式的滥用。为了更好的发挥电教的功能,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充分地把握现代电教媒体应用的时机,做到点拨关键,优化应用效果。

其一,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将现代电教媒体的应用巧妙地穿插在语文教学的整个活动之中。

现代电教媒体应用的最大优点是对语文教学进行切割组合,联成新的知识板块,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加课堂容量,加大信息传播密度,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但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并非单纯的信息传播,其首要任务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因此,在使用电教手段的过程中,要注意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及迁移。如教学《化石吟》时,学生对“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一句有疑问,而凭语文教师一般的文字性讲解难释学生心中之疑,若通过有关煤形成的视频及文字介绍,学生就能化难为易,很快理解化石研究的科学意义了。

其二,要选准适合电教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使用现代电教媒体时,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准适合表现教学内容的电教手段,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相得益彰,而不能为电教而电教,一味追求教学形式上的新颖,忽视实际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时,如果能适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受到形象、生动、具体的感观材料的刺激,这样不仅便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共鸣。《化石吟》是一篇赞美化石的科学抒情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主旨,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身边的特殊化石,如水杉、石油,通过图片、视频介绍及文字说明,进一步认识化石,取得很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其三,注意电教媒体的综合运用,实现电教媒体应用的最佳教学效果。

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应用多种电教媒体,组织教学活动,这同样是一门教学艺术。使用电教媒体要以追求实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教师在一节语文课上可精心选取一种电教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也可以几种媒体搭配使用,而通常综合使用电教媒体的教学效果往往会更好。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综合运用录音、录像(或投影片)等电教媒体,通过看录像或投影片画面,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不至于因为不断重复同样的内容而感到厌倦。为此在《化石吟》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想象练习。先投影有关恐龙时期的画面,再引导学生注意化石与生物、环境及地形地貌的关系,然后投影江汉平原地貌、石油生成时期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还原史前江汉的面貌。如是综合应用录像(投影片)、录音等现代电教媒体,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学生就能自如地完成这个口头练习。

综上所述,将现代电教媒体引进中学语文课堂,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让电教媒体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为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服务,这已经成为当前我们语文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教育技术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今天,语文教学如何做到与电教媒体有机整合,还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

(蒋丽 湖北潜江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实验初中433124)

上一篇:互动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海外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