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施工总结范文

2023-09-18

地下工程施工总结范文第1篇

一、工程概况

二、方案编制依据

三、渗漏治理方案

四、主要防水堵漏材料性能介绍

五、主要防水堵漏设备介绍

六、裂缝治理工程及材料用量

七、防水堵漏工程费用计算

八、施工组织及人员配备

九、施工计划周期

十、防水堵漏工程质量标准

十一、其它事项

十二、付款方法

某住宅地下室防水堵漏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2某住宅是一幢私人住宅,地上六层,地下室一层,内空面积约70m。

经现场勘察,其地下室位于富水区,水源主要来自地表滞水、污水、雨水及其他水源水等;在壁内侧,有几处较明显的渗漏水,整个地下室地面积水严重,地面仅用2-3cm厚混积砂浆抹面,未进行任何防水处理。

为了达到不渗漏的使用要求,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水堵漏措施,以确保地下室正常使用。

二、方案编制的依据

1、国家标准GBJ108—87及《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

2、国家标准GBJ208—83《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及验收规范》。

3、《防水工程费用计算》

4、《防水工程手册》沈春林编著,1999年8月中国建材出版社出版。

5、《防水材料手册》沈春林编著,1999年9月中国建材出版社出版。

6、《现行防水材料标准及施工规范汇编》沈春林汇编、中国建工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三、渗漏治理方法

根据该地下室渗漏的实际情况,应采用“新优材料,刚柔相济,多道防线,综合整治”的原则进行防水堵漏,以达到滴水不漏及长期正常使用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1、针对较明显的渗漏水裂缝及漏点;

沿渗漏裂缝凿“U”型槽→用水冲洗干净界面→用快速堵漏材料埋注浆管和浆液通道PE泡沫条→埋管后在一定时间内注浆→注浆后在一定时间内割管→用钢丝刷清理杂质→养护及恢复面层。

2、针对地面渗漏水

有机硅混和砂浆找平约2cm→涂涮抗渗漏克2至3遍(面渗→点渗→集中封堵和注浆)→养护。

四、主要防水堵漏材料性能介绍

1、快速堵漏剂(液料):

①产品简介:快速堵漏剂采用先进的配方,用多种化工原料复合而成,含有密实剂、速凝剂、早强剂、抗冻剂等。具有速疑、早强、提高密实度、抗压和抗冻等功效。施工简便、效果明显。本产品属无机类快速防水堵漏材料。

②产品特点:棕色水溶液,微酸性、无毒、无味、无污染、不燃、不爆、化学性质稳定。可直接掺入水泥堵塞混凝土裂缝和孔洞,快速干固后,即能堵漏防水、抗渗防潮。 ③适用范围:本产品用于各种混凝土浇筑物、制品及构件的裂缝、孔洞、凹陷等防水堵漏及修补。

④性能指标:a、凝结时间:初凝1min,终凝8min;b、粘结强度:2.4Mpa;c、抗渗强度:>1.5Mpa。

2、注浆堵漏王(高分子化学注浆材料)

①产品简介:新型聚氨酯注浆材料—“注浆堵漏王”,系以甲笨二异氰酸酯与三羟基水溶性聚醚进行化学合成,形成端基含有过量的游离异氰酸根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该材料注入漏水部位后,以水为交联剂立即进行化学反应,放出CO2逆水而上进行扩散,并与周围的砂石、泥土、混凝土等固结成弹性的固结体,从而达到止水加固的目的。

②产品特点:“注浆堵漏王”具有无毒、无污染、粘度低、可灌性好、耐腐蚀,在低温下可操作,在一定范围内凝胶时间不受水量的影响,注浆工艺简单、止水快、堵水效果好等特点。凝胶体具有抗渗性好,强度、延伸率高、耐腐性及稳定性好,固结体在水中的浸泡液体对人体及动物无害。该产品为单组分浆液,施工时不需再配制浆液,配套注浆设备浆堵泵操作简便,清洗设备方便。

③适用范围:可广泛用于土木建筑工程的防水堵漏,大坝基础的注浆和坝体混凝土裂隙的防渗、补强、隧道、矿井、水池及地下工程渗漏部位的注浆堵漏。因该产品固化后遇水还能继续膨胀,能进一步起到止水作用,所以对变形缝部位的堵漏效果更佳。

④性能指标:a、相对密度:1.03~1.10;b、粘度/Pa.s/(25℃): 0.1~0.4;c、诱导凝固时间:数10S~数10min;d、膨胀率/倍:2~3;e、粘结强度(与混凝土):>1.0 Mpa;f、固结体抗压强度:>1.5 Mpa;g、固结体抗渗性:>1.0 Mpa;h、固体抗拉强度:掺水量100%时,2.0 Mpa;250%时,1.5 Mpa;500%时,0.8 Mpa。

五、防水堵漏主要设备及工具

1、切割机一台,用于切割“U”型缝。

2、压力注浆机一台,用于注浆。

3、凿子、锒头、抹子、油灰刀、钢丝刷等五金小工具若干。

六、材料用量预计

1、裂缝及渗漏点治理(按每米裂缝计算材料用量)“U”型缝宽度6—8cm,深度2—3cm。

(1)快速堵漏剂剂:8kg;

(2)注浆堵漏王:2.5kg;

(3)注浆咀3个,PE条1m;

(4)注浆管道及清洗液(丙酮)一定量。

2、地面渗漏水治理(按每平方米计算材料用量)

(1)有 机 硅:1.5kg;

(2)抗渗漏克:4kg

七、防水堵漏工程费用计算

1、裂缝及渗漏点治理费用(按每米裂缝计算)

(1)人工及机械凿“U”型缝:0.33工日×30元/工日=9.9元;

(2)快速堵漏剂:7kg×8元/kg=56元;

(3)注浆堵漏王:2kg×46元/kg=92元;

(4)PE条:1m×4元/m=4元;

(5)注浆咀:3×0.5元/只=1.5元;

(6)注浆管道及清洗液:2元;

(7)封堵“U”型缝埋PE条及注浆管,快速注浆:0.5工日×30元/工日=15元;

(8)割管养护及搬运费:0.05工日×30元/工日=1.5元;

小计:(1)+ (2)+ „„+(8)=181.9元;

2、地面渗漏水治理(按每平方米计算)

(1)清理基面:0.05工日×3元/工日=1.5元

(2)有 机 硅:1.5kg×36元/kg=54元

(3)抗渗漏克:4kg×18元/kg=72元

(4)沙、细砾石及水泥:6元

(5)完成(2)、(3)项人工费用:0.15工日×30元/工日=4.5元

(6)养护及搬运费:0.05工日×30元/工日=1.5元

小计:(1)+ (2)+ „„+(6)=139.5元;

八、施工组织及人员配备

1、施工应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及时协调,责、权、利到位;确保各项施工程序按方案设计要求严格施工。

2、人员配备:技术负责人1人、防水施工人员3人,共4人。

九、施工计划周期

预计有效工期10天,特殊情况例外。

十、防水堵漏工程质量标准、验收方法及保修服务

1、经维修后的部位工程质量应达到无渗漏标准。施工完毕后2天内由乙方通知甲方,甲方在接到告知及时组织验收,维修后的部位经验收无渗漏由甲方签署验收意见并及时按合同支付工程款。

2、从验收合格之日起,因乙方的材料及施工质量等原因,造成的维修部位的重新渗漏,则乙方提供三年免费保修服务,如甲方在使用上人为破坏,则乙方在维修时酌情收取材料和人工费用。

十一、其它事项

1、由甲方免费提供堆放材料及机具的场所;

2、由甲方免费提供施工用的电源;

3、确定甲方联系人1名;

4、渗漏部位拆除和恢复内装修由甲方完成,乙方不承担任何费用。

5、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安全。

十二、付款方法

地下工程施工总结范文第2篇

桩头、基础梁、底板、剪力墙、顶板 编制依据

本工程施工方案,是结合现场3方碰头会(设计、物业、业主)、设计要求、业主要求、现场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原因,组织设计的专项方案。

一、方案范围

本专项施工方案的范围为:挖孔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开始至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顶板图纸未出,建筑图纸未出)

二、桩头、基础梁

因设计为800mm桩,700mm地梁。梁底部两侧钢筋长度不好控制,与设计沟通可以改为方形桩头。

因基础梁种类需要分为3种施工方式:

①.梁尺寸700*700,梁顶标高-650:新梁在原始地梁下,原始梁下苯板剔除,原始基础柱需要凿毛至外漏钢筋,然后用水钻打眼使底部钢筋通过后,用结构植筋胶填充,梁拉钩遇柱时需要植筋,凿毛的作用为增加砼结合强度及打眼、植筋时避免伤害原始基础柱主筋。

②.梁尺寸700*900,梁顶标高-450:新梁进入到原始地梁内,先对原始梁进行卸荷载、加支护,然后把原始梁与新梁重合位置进行砼剔除。后续工作同①。注:原始梁的卸荷载与支护方案为,地面支护点硬化采用砼或者钢板地角→在原始地梁侧面上部进行药栓埋板钢管焊接支撑→原始梁砼剔凿,不破坏钢筋→钢筋绑扎→模版支撑→砼浇筑

③.梁尺寸700*1050,梁顶标高-50:新梁把原始地梁全部包含在内,原始梁下苯板剔除,凿除所有新旧梁柱相接位置的保护层至外漏钢筋,然后用水钻打眼使底部钢筋通过后,用结构植筋胶填充,新梁拉筋遇原始梁柱时,均采用植筋。

三、基础剔除

在新基础梁强度达到75%以上时,开始进行基础剔除,剔除方案为在不扰动原基础的情况下进行。不采用凿击方法,采用水磨钻或切割方案。

四、二次挖方

基础桩、梁施工完成后,进行地下室的二次挖方,挖方深度约1.5米,挖方约300m³。因为场地限制,使用人工进行挖方,并外运。

五、土方加固、垫层、防水

在二次挖方过程中,分段进行土方加固,用砼喷射方案,在原土层侧墙上进行钢筋固定挂铁网喷射灰浆加固。

二次挖方整体完成后,进行基础垫层的施工。

垫层施工完毕后,找平抹灰,达到防水作业的施工条件。防水方案为300克高分子两遍。(设计方案为内防水,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外部防水也应该做)防水施工完成后抹保护层,方可进行后续工作。

六、板、墙

因剪力墙标高限制分为2种施工方案:

①. 墙顶标高为梁底的在梁底位置纵筋上部需要植筋,水平筋墙身遇基础桩位置植筋,待植筋超过24小时后进行钢筋绑扎。

②. 墙顶标高为-50的,水平筋墙身遇基础桩位置植筋,待植筋超过24小时后进行钢筋绑扎。

因顶板标高为正负0,剪力墙于原基础梁相交位置需要植筋,并超过24小时后进行钢筋绑扎。(顶板设计未出,暂按14估算)

七、冬季施工

因施工时,已经进入12月,气温全程零下,根据设计要求及混凝土浇筑条件,要求进行取暖。

取暖方案为,东西两侧扣塑料棚,预留施工通道,室内焦炉生火取暖,焦炉2个。(如果不能达到温度要求,后续增加)

八、工程特点、难点

1. 混凝土梁柱的保护层凿除及混凝土梁底的凿除,面积大,施工位置小,影响速度,人工降低效率。

2. 基础切割体积大,重量大,不易运输。可能需要采用破碎处理。

3. 施工时室内温度低,设计要求室内取暖,常温保证10°左右。

4. 二次土方开挖,量大举架低,土方运输困难,人工机械均降低效率,并因为现场没有施工场地,土方需要随挖随运,增加费用。

5. 剪力墙施工时,使用外防水保护层作为一侧模版,内侧用钢管架搭设,用以支撑模版使用,为确保内部钢管架不位移,浇筑混凝土时分500mm一层浇筑、振捣,并且在原混凝土结构上进行加固连接,底板上预埋钢筋用以加固连接。

九、其他

设计院图纸建筑图未出,方案需要在全套图纸到位后进行组织完善。

地下工程施工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结构正变得日益复杂,而且需在一些地质条件比较差的位置施工,这就导致地下室的防水压力相比以往增加许多,很容易由于周围地质结构作用,导致地下室出现裂缝。因此,需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对地下室施工质量的控制,加强对地下室裂缝的处理工作,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问题,提升建筑的安全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防水工程施工;施工质量

1地下室防水结构质量控制的内容

1.1抗渗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材料是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制備抗渗混凝土时,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工程所在位置的地质环境以及工程结构特点选择品种合适的水泥,保证水泥和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的契合性,如使用水化热值更低,干缩率比较小的水泥;选择粗骨料时,需根据混凝土的配置要求严格进行粗骨料的筛选,并且要检测粗骨料的抗压强度,符合混凝土的使用规范。砂进场后,需做好对其含泥量的检测工作,如果存在含泥量超标的情况,则禁止使用。

1.2地下室结构防水材料的质量

为保证地下室的工程质量,须做好对防水材料产品的合理使用。如工程施工过程中需合理利用规模化生产的方式,保证防水产品的质量。目前防水卷材有很多不同的种类,但是很多工厂在生产设备上依然比较老旧,工业生产设备已经不能满足防水卷材的生产要求,会影响产品的技术指标和稳定性。因此工程施工中,须严格根据相关技术要求选择卷材,禁止使用合格率较低的卷材,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

1.3抗渗设计控制

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主要进行底板和侧墙渗漏问题的控制,很多渗漏出现的原因均来自设计不合理,造成渗漏修复资金投入较高。为解决这类问题,应针对地下室开展抗浮设计,须了解土层的分布情况,以及分析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设计科学的抗浮结构。抗浮结构设计中,应综合分析水位因素,所以要做好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勘察,以及研究近年来水位的变化。技术人员需计算出地下水导致的浮力大小,然后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抗浮设计。

2全面质量管理对地下室抗渗工程的作用

2.1工程质量影响

由于建筑工程对混凝土的要求多样性的特点,需对质量进行针对性的控制,所以施工企业需研究质量控制要求,把握质量控制规律以便能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一线施工情况的了解,做好一线资料的整理,包括工装状况、材料使用情况的整理,做好对施工质量问题的总结,研究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不足。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式下,管理人员需做好对地下室防水施工每个环节的控制,并且能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由专业技术人员解决现场施工的质量问题。

2.2施工进度影响

施工进度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的控制模式,能够保证施工进度满足控制要求,也能避免施工进度过快与施工质量之间出现冲突,而且能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组织、现场资源调配,最大化发挥施工资源作用,并且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保证计划的精确性。如果发现施工进度控制存在问题,也能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下调整资金、设备,保证施工进度能达到预期目标要求。

3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措施

3.1施工缝隙施工建设

在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建设中,相关人员应重点对施工缝隙的问题进行处理。结合施工缝隙的具体现象,针对是否可强化地下室防水工程效率产生影响。施工操作中,可适当保留施工缝,全方位思考施工缝设计的便捷支出,参考地面挤压力最小数值完成施工缝隙预留操作。地下室防水工程机构可选取平直缝节点的手段开展施工作业,适当增加防水板,控制施工缝隙出现渗水情况。施工设计过程中,明确地板部位与墙体部位的衔接位置,设计对应施工缝,换言之把施工缝预留和墙体在50cm左右的距离,对防水工程具体情况加以研究,科学放置防水板,促使其工程建设和工程规定达成一致[1]。具体的施工作业中,相关人员清洁预留缝隙,清理施工缝隙的混浆以及土渣,通过水泥完成缝隙覆盖,促使水泥厚度在5cm左右,有效的促进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混凝土浇筑。

3.2管理穿墙螺栓止水过程

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中,尤其是地下水防水工程设计,引进穿墙螺栓的最终目的便是对混凝土挡板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其在具体施工期间呈现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然而穿墙螺栓对混凝土挡板加固操作中,可能引出渗水情况,影响建筑物地下室防水功能,本质上还影响着防水工程的建设质量。要想突破这一个难题,相关人员可引进止水螺栓实现混凝土挡板加固处理,最大化的控制地下室渗水。

3.3科学选取高性能建设材料

地下室防水工程建设中,存有诸多高性能的材料便于施工操作,采购性能指数高的施工材料时,综合思考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资金运用情况,更好的实现施工建设目标。对应材料负责者密切检查防水材料运用,若存在质量不能达到标准的材料,及时记录材料信息,以免这些材料混入施工现场,埋下防水工程建设的安全隐患[2]。另外施工人员应密切监督施工技术与施工流程,参照工程人力资源结构完成具体化研究,安排专业的施工者指导施工作业进行。施工期间强调细节防水操作的重要性,保证防水层搭接厚度合理,提高防水性能。

3.4创新防水施工的有效方式

防水工程施工建设中,其他形式的防水操作涉及柔性与刚性两种形式,前者的防水操作主要是卷材防水,卷材运用期间,尤其是胶接材料的选择,思考卷材具体性能,挑选与之相对应的胶黏剂。施工工作者基于专业化指导开展施工作业,及时进行材料采样,以免存有材料滥用与混用的情况。防水工程建设中还应确保柔性防水操作的桩头部位施工与后浇带部位施工足够科学,做好防水施工作业[3]。针对后者,涉及涂料防水和聚合物砂浆防水运用,在多个地下室防水工程建设中,刚性防水层经常会受到其他类型因素影响,尤其是施工温度和地基沉降指数的变动,所以具体化施工建设中要强调基础工作效果,完全对地下室防水层的基层进行清理,开展防水工程养护作业。

3.5强化施工人员责任意识

防水层的施工设计中,施工者需贯彻质量第一的思想,提升工程水平,全面给客户提供服务,运用数据信息提供参考价值。针对地下室防水层设计工作者与管理监督工作者,施工方应强化责任心,科学的运用施工技术,在地下室防水施工建设中发挥自身价值,由此为高效的防水施工操作奠定基础[4]。另外针对地下室防水层保养,地下室存在的地区是相对特别的,建筑结束后相关人员要开展养护作业,从根源上做好混凝土浇筑。在6h左右进行混凝土浇筑操作,保障混凝土涵养足够的水分,控制防水层开裂现象出现,对应养护时间应持续两个星期左右,由此提高地下室防水层工程施工综合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地下室逐步广泛化运用,可是潜在的问题逐步凸显。防水工程的关键点便是混凝土浇筑,前期进行工程施工者操作,在衔接部位强化衔接操作,以免出现防水层漏水隐患。挑选混凝土材料期间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促使混凝土材料达到标准条件,强调防水工程的细节施工,科学按照施工顺序完成施工操作,强化防水工程的防水性能。

参考文献:

[1]唐海.探究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20(18):36+38.

[2]顾艳芳,吴安华,李智英.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控制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S1):29-31.

[3]许明星.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防治措施[J].安徽建筑,2018,24(02):101-102.

[4]陈道棉.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8(05):76-78.

地下工程施工总结范文第4篇

摘 要:

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期涌突水危害巨大,而大量输排地下水又会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对中梁山隧道水文地质进行分析,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并对渗透参数进行反演,研究了隧道工程不同埋深、排水量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规律,并探究了隧道施工期和运行期地下水环境随时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富水岩溶地区隧道具有从隔水层到含水层界面处涌突水风险最大的特点;开挖隧道时隧道高程越低、排水量越大,地下水环境变化越大;隧址区降落漏斗呈现出南侧小于北侧、东侧小于西侧的特征。现有施工期排水条件下施工地下水位下降很快且不能恢复到原水位,建议该地区在隧道施工期控制排水量,并在施工期及运营期采取保护地下水环境的措施。

关键词:

隧道;地下水;数值模拟;水位降深;降落漏斗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7101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4257)

作者简介:

赵瑜(197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石力学、计算力学、地质力学方面的研究,Email: zytyut1@126.com。

Received:20171015

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51374257)

Author brief:

Zhao Yu (1978),professor, doctorial supervisor,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rock mechanics,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geomechanics,Email:zytyut1@126.com.

Impact of tunnel engineering o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in karst area

Zhao Yua,b,Hu Boa,Chen Hailina,Xiang Weia

(a.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b.National Joi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TGR Area, Chongqing 400045, P.R. China)

During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in the karst area, there is a great danger of water inrush, and the discharge of groundwater will lead to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 hydrogeology in Zhongliang mountain tunnel area was analyzed and the BP neural network optimized by 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for inverse analysis of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aquifer. The impact of tunnel elevation and the discharge of groundwater o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change was studied, and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change with time was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inrush during karst tunnels construction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aquifuge and the aquifer, and that tunnel elevation and the discharge of groundwater have both great impacts on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oundwater level drops rapidly and cannot return to the original level in the current drainage conditions. Consequently the discharge of groundwater should be controlled properly during construction. Measures should be also taken to protect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stage of tunnels.

tunnel; groundwater; numerical simulation; groundwater level drawdown; depression cone

中國交通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隧道工程不仅越建越多,而且越建越长。有效的交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有良好线形的公路和铁路隧道[1]。经统计,中国己建长隧道(长度大于3 km)中的41.27%的隧道在修建过程中几乎不同程度遇到了地下水的危害,并产生了隧道涌突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岩溶塌陷、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的地下水环境问题[2]。岩溶地区隧道地下水涌水问题是长期以来难以突破的水文地质难题。富水岩溶地区地下水不仅危及施工安全、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在隧道施工期大量输排地下水情况下极大地恶化当地环境。2016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3]的修订则突显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的必要性。掌握隧道工程因素以及隧道施工和运行不同时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规律,是对地下水环境进行科学评价的理论基础[4]。

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渗流参数是局部和粗糙的,因此,裂隙岩体系统水力参数的确定非常困难。人工智能、BP神经网络等非线性研究工具的兴起,对参数反演这一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许多学者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用到参数反演中[[59],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均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岩溶区隧道地下水与环境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已有不少研究[4,1018],隧道工程“以排为主”的设计原则已不能适应当前水环境保护的要求,而完全封堵地下水又会使隧道衬砌难以承受巨大的水压力,如何控制隧道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排水量成为了隧道排水设计的关键。目前对于隧道施工排水量与地下水自动修复时间的研究仍处于薄弱阶段。针对于此,采用Visual Modflow建立了隧道渗流模型,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并对渗透参数进行反演,研究了隧道工程因素中埋深、排水量对地下水位变化、降落漏斗范围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隧道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地下水环境变化规律,为隧道安全施工和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1 隧址区水文地质分析

1.1 隧址区构造

川东地区地质构造主要以隔档式构造为主。即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窄而紧闭的,形态完整清楚,呈线状延伸;而两个背斜之间的向斜则开阔平缓。图1为研究隧道穿越典型川东隔挡式构造山剖面图,背斜核部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两翼依次为三叠系飞仙观组(T1f)、嘉陵江组(T1j)、雷口坡组(T2l)、须家河组(T3xj)及侏罗系地层(J)。

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Ⅱ期工程中梁山隧道中梁山区域—观音峡冲断背斜即为典型的隔挡式背斜。背斜轴部位于山顶岩溶槽谷下(隧道穿越地层P2c上方),两翼分布有岩溶槽(地层为T1j、T2l)。该背斜特点导致其隧道修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高水压。背斜核部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类为主,给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赋存条件,而背斜两翼隔水层,地下水区域径流缓慢,使得背斜核部岩溶赋水层位内的水位普遍较高,而隧址区岩层倾角较大,易形成地下水径流(隧址区为岩溶水(地层为T1f1、T1f3、T1j、T2l)和裂隙水(地层为T3xj2、T3xj4)为主)。2)地下水环境复杂。背斜以可溶性岩和不可溶性岩交叉发育,岩溶发育,与一般的地下水径流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水压大小与溶洞形态、大小密切相关。3)难恢复。背斜窄而紧闭、向斜则开阔平缓、且由于背斜延伸长,地下水区域径流缓慢、排泄不畅,隧道开挖排水情况下,一旦超过了其恢复能力,将很难恢复,对自然和地下水环境影响很大。

1.2 工程概况

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中梁山隧道为单洞双线轻轨专用隧道,该隧道设计纵坡呈“人”字坡,里程YDK47+509~YDK49+050段设计纵坡3000‰、里程YDK49+050~YDK52+173段设计纵坡-21.000‰,进洞口轨顶设计高程309.789 m、里程桩号YDK49+000处轨顶设计高程312.412 m(隧道最高点)、出洞口轨顶设计高程246.829 m;隧道跨度:最大开挖宽12.720 m(IVB断面)、净跨9600 m,隧道高度:最大开挖高10.621 m(IVB断面)、净高8.104 m。

1.3 隧道涌水、排水分析

中梁山隧道于2010年开始掘进,根据隧道进、出口的涌水量监测结果,进口出水量在85.19~3 894.96 m3/d,平均日出水量约710 m3/d;隧道出口出水量在499.79~3 894.96 m3/d,平均日出水量约1 821 m3/d,隧道建设将导致大量的地下水排出。2012年1月在2#通风斜井掘进至郑家院子煤窑(KD1),造成了隧道涌水量突然增大,KD1流量迅速减小并最终干涸。2012年1月,隧道掘进至孔雀谷附近时,水库在几天时间内完全干涸,在经过治理后水库又重新开始蓄水。经分析,此阶段为地层T3xj3进入地层T3xj2,裂隙发育,表层水与地下水联系紧密。2012年4—5月,隧道掘进至T1j含水层,隧道涌水量增大明显,最大达3 849 m3/d。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岩溶隧道在从隔水层到含水层界面处涌突水风险最大。

2 三维模型建立和参数反演

2.1 三维模型建立

以上述隧道地形建立地质模型,以三叠系嘉陵江组(T1j)、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三叠系飞仙观组(T1f1、T1f3))在模型中作为主要含水层,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T3xj2、T3xj4)作为含水层。山体东、西两侧的侏罗纪中统沙溪庙组(J2S)、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作为弱透水层;其外的侏罗系地层(J1-2zl+J2x)作为隔水层处理。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现场调查确定以隧道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为分析模型区域。长(沿中梁山走向)为11.6 km,宽(隧道轴线方向)为5.4 km,底部高程為0 m,划分单元格300×110×10个。三维地质模型如图3所示。模型采用等效连续介质模型。

2.2 地层参数选取

按不同地质地层赋渗流参数,参考勘察报告及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的作为初始值。并按照平面上出露的岩性分布及地表地形进行分区赋值。给水度近似于空隙裂隙度,根据地区经验孔隙度作为储水系数。地层渗透系数选取如表1所示。

2.3 参数反演

地层初始渗透系数结合勘查报告和经验选取,通过Modflow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地下水位初始渗流场。不同渗透系数反应地下水位变化,记录每组渗透系数值和观测水头值。遗传算法种群规模为10,进化次数50次,交叉概率为0.3,变异概率为01。神经网络的输入层6个节点,隐含层5个节点,输出层8个节点。为了得到更多的训练样本,采用有限元对三维渗流进行计算,得到100组训练样本。把计算水头当作输入训练样本,渗透系数作为输出样本,观测水头是钻孔取得的实际水位值,当作预测数据。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手段,对渗透系数值进行反演。参数反演结果如表2所示。

图4为反演拟合曲线。水头校正是用已知的水头和对应的计算水头比较,两者间的误差在精度范围内说明模型准确,达到模拟精度,可以采用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根据勘察资料,隧址区分布有6个钻孔,通过钻孔可以直接得到该钻孔水位。在模型中添加6个观测井,将计算水位和观测水位进行对比,如表3所示。

3 隧道工程因素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规律

校正好的模型符合真实的地质条件,可以用来模拟隧道施工渗流场的演变规律,模拟的稳定流水位作为非稳定流的初始水位。图5为初始水位等值线图。

3.1 隧道高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规律

模型原型隧道进洞口轨顶设计高程309.789 m、隧道最高点设计高程312.412 m、出洞口轨顶设计高程246.829 m。隧道高程越高,埋深越小,同时相对于地下水位埋深越小。根据隧道排水量监测结果,现设定排水量为2 500 m3/d,分别设置隧道高程为250、300、350、400 m,分析不同埋深条件下隧道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程越低,即天然水位相对越高,隧道处水头越高,地下水位降深越大,降落漏斗范围越大,地下水流失量越大。降落漏斗影响范围并不严格的沿隧道轴向对称分布,降落漏斗范围呈现出隧道北侧大于南侧,西侧大于东侧。这与隧道两侧相对水头高度和地下水径流有关,南侧补给范围更广,影响较小,北侧为观音峡背斜北部边界,与嘉陵江相邻,其地下水储存量较小有关;同时,隧道出口(西侧)埋深低于进口(东侧)。在隧道开挖后,沿线含水层被破坏,水位降深很快,影响范围较广。

从图6和图7可以看出,随着隧道高程的增大,地下水位降深减小,降落漏斗范围变小,隧道高程升高150 m(即地下水位相对下降150 m)时,最大地下水位降深减小约50%,降落漏斗范围减小约50%;在高水位、排水量较大情况下,地下水环境改变明显,最大水位降深达到了97 m。隧道高程增大后围岩处水头降低,孔隙水压力减少,在同等隧道堵水措施条件下,隧道渗水量减少。可见,隧道选址高程在地下水位之下时,应尽量浅埋,既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又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数值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富水岩溶区在施工期排水量较大情况下,水位降深和降落漏斗范围均变化很快,施工期地下水环境保护工程控制方法及措施:在富水岩溶地区,应尽量选择高位隧道。根据相关文献分析[1819],高位隧道施工风险低,对衬砌和注浆要求均较低,高位隧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且增加隧道高程效果显著。

3.2 排水量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规律

根据隧道施工期进出口排水量监测结果,平均排水量约2 531 m3/d,分别模拟排水量为500、1 000、1 500、2 000、2 500、3 000、3 500 m3/d的渗流场,探讨不同的排水量对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各排水量条件下渗流场(90 d)如图8所示。

从图8和图9可以看出,模拟表明:隧道施工期排水量为500 m3/d时,在90 d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已经形成。降落漏斗范围沿隧道轴线并不严格对称,与不同高程类似,北侧大于南侧,西侧大于东侧,分析其原因,隧道西侧(出口)隧道高程较东侧(进口)低,排水量较东侧(进口)大。随着隧道排水量的增加,地下水环境影响范围和最大水位降深均加,隧道排水量从500 m3/d增加到3 500 m3/d时,最大地下水位降深增加了约4倍,地下水影响范围增加约1倍。

3.3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假设隧道施工期间排水量为2 500 m3/d,根据隧道施工进程,隧道施工工期为2年,分为8个应力期,每个应力周期为90 d,模拟隧道非稳定渗流的动态变化,如图10所示。经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很快的可能原因为岩溶区隧道一旦穿越含水层,其地下水位迅速下降。调查发现,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地下水与地表径流发生相应改变,直接造成了隧址区岩溶泉的出水量减少甚至消失、机井水位的下降或者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同时造成原来农田的含水量降低,甚至变为旱地。

3.4 运营期地下水环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模拟发现,隧道完工后地下水位降深最大达到97 m,影响范围2 km。说明隧道开挖破坏了地下水循环系统,改变了渗流路径。通过图10渗流场变化可以看出,影响最大的是隧道轴线顶部以上部分。现分别模拟运营期为0.5、1、2、3、5、10、20 a时地下水渗流场,如图11所示。

观测井水头的变化即地下水降深。从图11可以看出,隧道运营1 a内地下水位上升较快,隧道轴线顶部降落漏斗慢慢减小。5 a后减小到约30 m处,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地下水位基本稳定,降深维持在约30 m。分析其原因是隧道开挖破坏了地下水循环系统,同时改变了地表水径流,使得水位难以恢复到初始水位。隧道完工时降落漏斗范围向隧道中线两侧延伸2 km,5 a后影響范围扩大到约4 km,以后不再发生较大变化。

经分析,由于隧道运营期间堵水作用,隧道两侧较远区域地下水向隧道轴线附近区域补给,使得隧道轴线附近水位有所上升,然而影响范围却向两侧逐渐扩展。通过调查和监测发现,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中梁山隧道施工期间大量疏干地下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

实际工程中人们更关注运营期地下水环境情况。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结合工程经验和相关研究[4,18],运营期地下水环境保护控制方法及措施:主要是控制好隧道施工期排水量,同时减小运营期渗水量(如施工阶段进行注浆、衬砌等方法加大围岩和隧道的抗渗性),可有效保护地下水环境。

4 结果分析

隧道工程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水环境对隧道工程的作用和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的反作用2个方面。水环境对隧道工程的作用表现为隧洞涌漏水和承受水压力。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的反作用导致洞顶的环境灾害:隧道涌排水使地下水逐渐疏干,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疏干漏斗不断扩大,水环境失去平衡。而如何平衡这两方面关系则是隧道设计的关键。

中梁山觀音峡背斜由南至北地质构造较为相近,对已建成的隧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对于未来隧道修建的环境影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表4和图12分析可知,中梁山隧道工程的影响均在所处的局部系统范围内,各隧道影响程度有限,并未影响至深部径流的地下水。从图12(a)和12(b)、12(c)和12(d)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模拟结果和调查结果均显示隧道高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很大。模拟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模拟均只模拟了一条隧道,而研究区两侧均有隧道(歇马隧道在其后修建),隧道修建后地下水影响范围和最大水位降深可能与实际有细微出入。

5 结论

1)对隧址区水文地质进行分析,总结出岩溶地区隧道难题:高水压、地下水环境复杂、难恢复的特点,其主要地层含水为岩溶水(主要地层为T1f1、T1f3、T1j、T2l)和裂隙水(主要地层为T3xj2、T3xj4),隧道施工期间涌水和排水量均表明岩溶地区隧道施工隔水层和含水层交界处涌水风险非常大,应注意防排水措施。

2)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方法对含水层渗透系数进行参数反演,通过与调查结果对比,模拟结果理想,表明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方法在参数反演的可行性,以及模型概化的准确性。

3)分别对隧道工程因素中的隧道埋深和排水量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隧道高程的增大,地下水位降深减小,降落漏斗范围变小;随着施工期排水量的增大,最大地下水位降深增加,降落漏斗范围变大;研究区降落漏斗范围并不严格对称分布,呈现出西侧大于东侧、北侧大于南侧的趋势。富水岩溶地区开挖隧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很大,隧道选线时应尽量选择高位隧道和控制施工期排水量。

4)分别对隧道施工期(2 a)和运营期(20 a)进行地下水渗流场模拟,结果表明,施工期内,降落漏斗在建设初期就已初步形成;运营期内,地下水位在1年内恢复较快,5 a后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在现有施工排水量情况,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隧道地下水环境20 a内并不能完全恢复。

5)隧道开挖使原来的渗流场发生变化,当排水量较大时,即使渗流场稳定后,地下水也难以恢复到初始水平;中梁山地区隧道建设应该加深分析隧道群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BUTSCHER C,HUGGENBERGER P,ZECHNER E.Impact of tunneling on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and implications for swelling of claysulfate rocks[J].Engineering Geology,2010,117(3):198206.

[2] 王勐,许兆义,王连俊.圆梁山毛坝向斜段隧道涌突水灾害及对地下水的影响[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5):610.

WANG M,XU Z Y,WANG L J.Effects of water bursting and its impact on groundwater in the dike tunnel of Yuanliangshan Maoba [J].Journal of Chinese Society for Safety Sciences,2004,14(5):610.(in Chinese)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社,2016.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groundwater environment:HJ6102016 [S].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gency,2016.(in Chinese)

[4] 刘志春,王梦恕.隧道工程因素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15(Sup2):281288

LIU Z C,WANG M S.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unnel engineering factors o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J].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15(Sup2):281288.(in Chinese)

[5] 刘要来,周红波,荀小伟.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渗流场反演分析[J].中国水运月刊,2014,14(10):113116.

LIU Y L,ZHOU H B,XUN X W.An inverse analysis of seepage field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J] .Chinese Journal of Water Transport,2014,14(10):113116.(in Chinese)

[6] XU L,ZHANG T,REN Q.Intelligent auto feedback and safety earlywarning for underground cavern engineering during construction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and FEM[J].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15(3):18.

[7] CAO Y,WANG W K,WANG T L,et al.Parameter inversion of tritium migration based on parallel genetic algorithm [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3,610613:18831888.

[8] MONTESINOS F G,BLANCOMONTENEGRO I,ARNOSO J.Threedimensional inverse modeling of magnetic anomaly sources based on a genetic algorithm[J].Physics of the Earth & Planetary Interiors,2016,253:7487.

[9] 尹小波,钟衍明,郭棋武,等.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岩体结构面幂函数模型参数辨识[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1):8589.

YIN X B,ZHONG Y M,GUO Q W,et al.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surface power function model of rock mass structure based on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J].Coal Geology and Exploration,2016 (1):8589.(in Chinese)

[10] LIU Y J,SHEN L Z.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n threedimensional seepage field of deep excavation dewatering in thick aquifer [J].Applied Mechanics & Materials,2013,353356:13051309.

[11] WU Y Z,WAN J W.The forecasting of tunnel water inflow in bare karst area[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5,10651069:397401.

[12] LIU H,DENG X Z.Construction simulation and monitoring data analysis on influence of tunnel excavation on the treatment structure of karst cave [J].Applied Mechanics & Materials,2012,204208(9):13231326.

[13] ZHU Q Q,MIAO Q Q,JIANG S P.On karst water inrush (Gush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Pingyang Tunnel [J].Applied Mechanics & Materials,2014,580583:10081012.

[14] YAO B,BAI H,ZHANG B.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risk of roof water inrush in Wuyang Coal Min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22(2):273277.

[15] HAO Y,RONG X,MA L,et al.Uncertainty analysis on risk assessment of water inrush in Karst Tunnels[J].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16(2):111.

[16] MENG Z,LI G,XIE X.A geolgogical assessment method of floor water inrush risk and its application [J].Engineering Geology,2012,143144(4):5160.

[17] LAI Y B,WANG M S,BAI C U.Predicting model of safe distance between tunnel and karst cave [J].Applied Mechanics & Materials,2014,470:862865.

[18] 高新强,艾旭峰,孔超.高水压富水区裂隙岩体隧道渗流场的特征[J].中国铁道科学,2016,37(6):4249.

GAO X Q,AI X F,KONG C.Characteristics of seepage field of fractured rock mass in high water pressure richwater area [J].China Railway Science,2016,37 (6):4249.(in Chinese)

[19] 龔睿.隧道工程建设对隔档式岩溶富水背斜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以观音峡背斜为例[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0.

GONG R.Study on the impact of tunnel construction on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partition style karst waterrich anticline A case study of Guan Yin Gorge Anticline [D].Chengdu: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0(in Chinese)

(编辑 胡玲)

地下工程施工总结范文第5篇

人货电梯底部加固施工方案

编制人:侯朝亮

审核人:

审批人:

2013-10-18

东阳三建鹰潭万和城(一期工程)项目部

万和城一期工程

施工电梯地下室楼板加固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鹰潭万和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鹰潭核工业有限公司勘察、广州市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2#、3#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七层。建筑高度为52.8米,建筑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裂度为6度。

根据本工程需要拟安装贰台施工升降机,分别为2#、3#楼,我公司计划将施工电梯安装在地下室顶板上(标高:-1.300m具体位置详见电梯平面布置图),地下室顶板厚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配筋为Φ14

@180双层双向。施工电梯为山东大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SC200/200,架设高度为52.78米。

二、地下室顶板加固施工方案设计

为保证施工升降机正常运行及楼面安全,我公司拟采用如下加固方案:采用钢管(φ48×3.5)搭设满堂脚手架架(支撑面为5

m×5m),把地下室顶板上的荷载传至地下室底板以满足安全施工要求。满堂架搭设时采用立杆上加可调顶托,顶板上用方木(50×90mm)作为主龙骨的支撑体系,支撑架搭设宽度为电梯基础宽度每边加宽1米。立杆间距800mm,,水平拉杆步距小于1500mm,45度角剪刀撑隔两条立杆连续设置到顶,上、下水平拉杆距立杆端部不大于400mm。为确保施工电梯荷载能有效传递至地下室底板,可调顶托必须旋紧,并要求上、下层立杆位置相对应。

三、地下室顶板加固计算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本工程施工图、施工升降机说明书、《施工升降机》(GB/T

10054-2005),《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GB10055-199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等编制。

1、参数信息

1).施工升降机基本参数

施工升降机型号:SC200/200;

吊笼形式:双吊笼;

架设总高度:52.78m;

标准节长度:1.508m;

底笼长:3.2m;

底笼宽:1.5m;

标准节重:140kg;

电机重量1200

kg

单个吊笼重:

1480kg;

吊笼载重:2000kg;

外笼重:1225kg;

其他配件总重量:200kg;

2).荷载参数:

施工荷载:5kN/m³;

3).钢管参数:

钢管类型:Ф48×3.5;

钢管横距:

800mm;

钢管纵距:

800mm;

钢管步距:

1500mm;

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0.2

m;

2、荷载计算

根据《设备说明书》

基础承载N=(吊笼重+围笼重+导轨架总重+对重重+载重量)╳

安全系数×9.8N/

kg

=(1600╳2+1480+1600╳35+1200╳2+2000╳2)╳

2.1×9.8

=

35029

kg×9.8

N/

kg

=343284N

=

343.3kN

基础底座平面尺寸为

4000╳3500

mm

,则地下室顶板承压

P=343.3

/(4╳3.5)=

24.5

kN/m2。

3、立杆验算

以最大荷载对立杆进行验算,不考虑钢筋砼上梁的承载力,则传给每根立杆的力为:N=24.5╳0.5╳0.5=6.13

kN

查《施工手册》

当水平步距为1500mm时,立杆(48╳3.5钢管、对接方式)允许荷载

【N】=30.3kN

>

6.13kN

;

查建筑材料手册得,可调顶托的允许荷载【N】=20kN

>

6.13

kN

。故立杆受力满足要求。

4、混凝土强度验算

为方便计算,假设载荷全部集中并均匀分布于底座的两条槽钢[12(b×h=

53×120),计算如下:

两槽钢与混凝土楼面的接触面积

S=(53mm×3300mm)×2

=349800mm2

据前项计算,本施工电梯荷载N=

343.3kN,

则混凝土单位面积承载P=343.3/349800

=0.00098

kN/

mm2

=0.98

N/

mm2

查《施工手册》

,强度等级为C30混凝土强度设计值轴心抗压为

【P】=14.3

N/

mm2

>0.98

N/

mm2

4、楼板破碎应力验算(按1m长度截面计算)。

(1)楼板1m长度截面含钢率:U=Fu

/

(b×h0)

配筋采用

双层Φ

14

@180。则截面布筋面积

Fu

=

1710

mm2

截面长度

b

=

1m

=

1000

mm。

楼板有效高度

h0

=

400-80

=320

mm。

U

=

1710/

(1000×320)=

0.00049

(2)混凝土强度计算系数α=

U

×

Rα/

Ru

据《施工手册》,

Rα(钢筋强度),三级螺纹钢,

采用Rα=

400

N/mm2

Ru

(混凝土强度),

C30

,采用Ru

=

14.3

N/mm2

则α=0.00049×400/14.3=0.14

则A0=α×(1-α)=0.1204

(4)断面可承载最大弯矩【Mp】=A0×b×h02×Ru

=0.1204×1000×3202×14.3

=176304128

N·mm

=176.3

KN·m

(5)实际最大跨中弯矩。

立杆支承间距为500mm,假设荷载全部集中并均匀分布于底座的两条槽钢

(长为3.31m),按可能的最大弯矩验算,即槽钢正好位于两排立杆的正中间,

此时计算跨中弯矩最大值可简化为按简支梁计算,见图2。

P(每米集中荷载)

L=

0.5m

图2

每米截面最大弯矩W=1/4×

P

×

L

=1/4

×[343.3

/(2×3.5)]×0.5

=6.125KN·m

<

111.04

KN·m

(6)若底座槽钢正好与底板下钢管顶撑排列位置重叠,则此项弯矩计算按均布载荷连续梁计算,可忽略不计(见图3)。

图3

5、顶托上垫方木承压强度验算

6、方木主要承受支撑点的承压强度计算,按前项荷载计算及立杆验算,每根立杆所受压力N=6.13

kN,

方木支撑接触面积为60×90=5400

mm2

则单位面积压力fc=6.13kN

/

5400

mm2

=

1.135

N/mm2

查《木结构设计手册》,广西针叶松最弱顺纹压应力为:

【fc】=9.8

N/mm2

>

1.135

N/mm2

地下工程施工总结范文第6篇

由于基础结构施工难度相对主体结构来讲较大,特别是基坑底较深部位,如集水坑、电梯井等的施工应高度重视排水措施,在制定集水坑、电梯井处的专业施工方案时应突出以下几点:

(1)局部深基坑处的降水措施:如采用沉井降水等。

(2)如何使较深基坑有更好的防水、阻水能力,如在电梯井、集水坑开挖土方之前,在深基坑四周压密注浆,形成一道人为的防水墙,等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之后,就不会因为水位高差而引起涌砂等现象。

(3)电梯井、集水坑开挖之后,浇捣砼垫层应从速,最好使用高强快硬水泥,或在水泥中掺入少量的水玻璃。

(4)若地下水位较高,则视具体情况,浇垫层时,亦可采用水下砼的浇灌方法。

(5)垫层浇捣好之后,应快速组织钢筋工绑扎集水坑、电梯井底的钢筋,集中力量大歼灭战。 (6)等钢筋绑扎好之后,为防止涌砂,也为了防止水位差造成的持续压力太久而破坏砼垫层,应在深基坑里回灌水,使其与基坑的水位相一致,等浇灌砼之前,再快速将水抽除。

1、钢筋工程

(1)钢筋须按施工进度计划进场。对锈蚀严重或机械性能(外观)明显不符合要求的钢筋要拒绝验收,进场钢筋须附有质保单,尽量采用上海产或南京产钢筋。基础底板,柱钢筋连接采取对接,部分采用焊接。使用前进行复试合格方可使用。

(2)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流程: 集水井,蓄水池等超深部分钢筋--基础梁钢筋——底板钢筋--暗柱钢筋,墙板钢筋--连系梁等钢筋--顶板钢筋

(3)绑扎钢筋前,在垫层上弹出轴线和钢筋排列尺寸线,特别要复核暗柱位置线。 (4)设计中所注明的避雷接地,应有专人负责施工,并交监理验收。(签署工程验收单) (5)底板钢筋施工原则先深后浅,先底层筋后上层筋。

(6)底板钢筋支撑,采用角铁来支承上层钢筋的重量和作为上部操作平台承担底板施工荷载。 (7)在相同情况下安装钢筋,应先安装较长或较大直径的钢筋。 (8)所有底板柱插筋均应用型钢固定。

(9)安装墙、柱、梯等插筋后,对插筋要有临时固定措施,不得动摇。墙体立筋,水平筋安装后,随即安装拉结筋(即“S”筋)。

(10)钢筋绑扎时,应随时注意各种构造筋的配置绑扎。

(11)为使绑扎后钢筋网格方整划一,间距正确,采用5米长卡尺限位绑扎。在钢筋两端用卡尺的缺口卡住钢筋,待绑扎牢固好,拿去卡尺,可满足钢筋间距的质量要求,并加快绑扎速度。

(12)钢筋的锚固,搭接长度严格按照设计及有关规范施工。

(13)本工程梁、柱节点较为复杂,为了使各主筋安装顺利,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对该节点进行放样,制定钢筋避让原则,尽早发现问题,尽早处理。

(14)钢筋接头位置要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

2、模板工程

(1)底板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局部采用砖模。 (2)墙板模板:

1)墙板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

2)墙板穿墙螺栓采用Φ12@500双帽螺栓。上疏下密。 3)墙板模板外设纵横内,外围檩,均用直径48钢管组成。

4)本地下室外墙板,其支模用的穿墙螺栓(里、中、外)均焊止水片,并在外侧模上衬厚度25毫米的木块,拆横后除掉木垫块,割去此段螺栓,用防水水泥沙浆封口。 5)地下室墙板与楼板(含梁板)一次支模。

(3)连系梁模板:

1)连系梁侧模和底模采用钢平面模板,侧模和底模连接处采用连接角模。 2)梁采用双排顶撑,其间距当梁高≤700毫米时为900毫米, H>700毫米时为600-800毫米,为确保顶撑两个方向的稳定,用直径48钢管搭设水平支撑和斜支撑。

(4)剪力墙模板:

柱模采用组合钢模拼装,安装剪力墙模时先在基础面上弹出纵横轴线,焊定位钢筋,柱断面,小于600×600用柱箍加固,大于600断面的用柱箍外增贯穿柱中的对拉螺杆加固。

(5)顶板模板,采用钢管支撑,支撑间距为1.00×1.00,平板采用12mm厚竹胶板。

(6)地下室模板工程应注意的重点:应落实专人负责预留侗口、预埋管道等模板的安装。并在浇筑砼时派专人检查。

3、砼工程:

(1) 浇捣前准备:先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检查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并签署“隐蔽工程验收单”技术复核单,并由业主监理认可,最后由技术负责人签发“浇捣令”,否则,不得为抢进度擅自施工。

(2) 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特别在雷雨台风季节和寒流突然袭击之际,更应注意,事先采取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

(3) 砼浇筑前,应先用水湿润模板。并将模板内的垃圾,杂物,油污清理干净,在施工缝处铺同砼成份的水泥砂浆接浆50~100MM厚。在钢筋较密处可用细石砼浇筑。

(4) 墙砼浇捣时应重视分层浇捣,每层厚度控制在振动棒长度的1.25倍,还应特别注意上下层砼浇捣之间的间隙最长不超过2小时,插入式振动棒插入下层砼5cm以上,以保证两层的紧密结合。 (5) 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6) 墙、梁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现浇板采用平板振动机。插入式振动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30CM,振捣时间不得小于15秒,延续时间至振实和表面露浆为止,尤其在钢筋埋件较密部位要多振,以防产生空洞,使用振动器要快插慢拔,振捣时避免碰撞钢筋埋件、模板。

(7)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不得踩踏钢筋,特别是负筋,移动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原来位置,如发现偏差和位移,应及时校正。特别要重视竖向结构的保护层和板、挑梁结构负弯矩部分钢筋的位置。

(8) 砼浇筑后要及时覆盖草包,养护方法是在楼板浇水养护,保证砼表面湿润一周和密胁板面上铺塑料薄膜一层或草包(或麻袋)一层,表面浇水湿润。防止砼收缩产生温度裂缝。

(9)在浇捣砼前,应特别重视外墙施工缝的处理,在浇捣砼之前彻底冲洗施工缝,并用同配比砂浆接浆10cm,在浇捣砼时派专人检查砼的振捣密实度,确保砼外墙的密实度。

(10) 现浇砼整体结构的允许偏差。

a、轴线位移

柱、梁

8mm b、垂直度

层间

8mm 全高 H/1000但不大于30mm c、标高

层高

±10mm 全高 ±30mm d、截面尺寸

+8mm,-5mm e、表面平整(用2m直尺检查) 8mm f、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移:

预埋件

10mm

预埋螺栓

3mm 预埋孔 5mm g、预留洞中心线位移±15mm

二、强化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方案,主要有:

1、严密施工组织,责任落实到人。现场成立临时指挥组,由项目经理,总技术负责人挂帅指挥,昼夜轮流值班,坚持到砼浇灌结束,指挥组下设调度、技术质量,材料机具,后勤服务对外协调等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使全体参战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有条不紊。

2、做好外单位协调工作,取得支持和谅解,砼浇捣方案确定后应分别召开交通、市容、环卫、管线、公安等单位的协调会议,让他们了解工程进展,以取得支持。

3、搅拌车进场用对讲机联系和协调

4、墙板、立柱、顶板砼:

(1)本工程墙板、立柱、顶板拟采用商品砼,用汽车泵布料由搅拌站用砼输送车定时计划供料。

(2)墙板高度大于3M应在墙板中部每隔10米左右设置浇灌口,确保砼不产生离析现象,墙板砼浇筑应周圈进行。

(3)柱砼浇筑时大于2M应采用导管,大于4米应留设浇灌口。

三、施工技术措施:

1、钢筋工程隐蔽验收完成,才能发出浇灌令,开始浇捣砼。砼浇捣自始至终,质量员必须在现场监督指导。

2、浇筑砼前,模内的垃圾,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杂质应清除干净。

3、为使上、下层砼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尖插入下层砼5厘米。

4、墙板、立柱、框架梁、顶板节点处钢筋密集,浇筑砼时,应加强振捣,适当延长振捣时间。

5、墙、柱、模板底部需开清理孔,浇砼前彻底清理垃圾,杂物,墙模每隔3米左右留设一孔。

6、墙板浇砼时,应保证外墙能继续进行,每皮不超过400毫米,并充分振捣,振动棒插入水平间距不得超过300毫米,振动时间≥15秒,以利振捣密实。

7、砼强度达C10后开始拆外墙模,以防止螺栓振动造成板面渗水。

8、施工缝设置按设计施工,第二次浇砼时,应清除缝边垃圾,并隔夜充分浇水润湿,浇砼前用同级配水泥砂浆结浆。

9、砼养护,安排专人浇水。浇水的次数以保持砼表面湿润状态为准。

上一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范文下一篇:学生记者团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