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电影文化管理论文范文

2023-12-16

地下电影文化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兵团继承了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传统,一贯重视部队的文化建设。兵团成立之初,张仲瀚就提出,不但要建设生产兵团,还要建设文化兵团。

人民解放军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进入新疆之后,无论是剿匪平叛还是驻边屯垦,都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20世纪50年代初期,二军、六军和改编的二十二兵团所属各部队都有自己的文艺演出团体,他们下基层、去连队、到乡村,为战士们和人民群众演出了各类文艺节目。

当时,生产部队分散在辽阔的戈壁荒原,交通不便,人迹罕至。为了活跃部队生活、鼓舞士气、激励斗志,新疆军区政治部对生产部队的文化工作十分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安排部署。部队师以上机关都有专业文工团,各文艺团体农忙时参加生产,农闲时则深入田间地头演出。

部队在大生产初期,就广泛开展了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兵舞兵、兵画兵的“五兵”活动,不仅给军垦战士们带来欢声笑语,而且成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

1962年,为了推动“五兵”活动的开展,兵团政治部提出新的要求,各部队要“处处有歌声,月月有晚会,经常作宣传,节(假)日有活动”,后来被称之为“四句话”活动。“四句话”活动是“五兵”活动的继续和延伸,“五兵”活动是指对活动对象的要求,“四句话”活动则是对活动形式的要求。

当时团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在开展活动时,有的用两块竹板做成一副快板。有的是用一块铁皮或者硬纸板卷成喇叭筒,甚至碗筷也成了职工们演奏的乐器。文娱节目演出时,没有幕布,职工就把自家的床单拿来缝在一起充当幕布。没有奖品,就收集牙膏皮和颜料皮去商店换奖品。即使在这种条件下,职工们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仍然乐此不疲。

“五兵”活动和“四句话”活动,是由广大战士、职工积极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两个活动前后延续了15年,职工群众参与面之广、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极大地活跃了基层文化生活,使上世纪60年代兵团的群众文化活动达到了高峰,在兵团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在1958年,张仲瀚提出,要让各地支边青年能看到家乡戏,这一设想得到有关省市的大力支持。1959年,宁波市越剧二团、河南省民政厅童声豫剧团先后进疆。1960年,兵团艺术剧院成立。加上兵团原有的猛进秦剧团、京剧团、文工团、杂技团,到1964年底,兵团和师(处)两级共有专业剧团16个,这些专业剧团每年演出4000多场,大大活跃了兵团的文化生活,繁荣了新疆文艺事业,许多剧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兵团楚剧团,原为湖北省武汉市楚剧三团。从演员到乐队,多系湖北省艺术学校楚剧班毕业学员,他们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水平。

楚剧,旧名“西路子花鼓”,流行于湖北以及江西部分地区。原系湖北东部的花鼓戏,后吸收民间说唱,在上世纪初形成于孝感、黄陂一带,后来传入武汉等地,兼收汉剧、京剧的唱腔和表演艺术,逐渐成为具有湖北特色的剧种。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专业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楚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湖北等地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剧种。

20世纪50年代末,大批湖北青年进疆,支援边疆建设。为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兵团党委与湖北省委、省政府协商,武汉市楚剧三团整建制集体支援兵团,该团于1960年5月更名为“兵团政治部楚剧团”,并纳入兵团艺术剧院序列。

楚剧团进疆后,深入兵团各师农牧团场进行慰问演出。先后上演了《雷雨》、《洪湖赤卫队》、《不准出生的人》和折子戏《赶会》、《巧技救贫》等剧目。由于楚剧唱腔优美,通俗易懂,深受兵团职工群众的喜爱。1962年,该团上演了由陈艰改编的大型维吾尔古典故事剧《西林和帕尔哈特》,曾先后到内地10多个省市巡回演出。

兵团专业艺术创作与表演是兵团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疆乃至西北地区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发展和繁荣兵团文艺创作,1958年至1960年,兵团先后两次发起“从战斗到生产”的群众性征文活动,共征集回忆录1000多篇,中长篇小说10余部,出版了报告文学集《天山战歌》。期间,邓普的中篇小说《军队的女儿》、周非的长篇小说《多浪河边》出版后,在全国文艺界产生了很大反响。

此外,群众性的业余演出队也很活跃。经过整顿,兵团共有场级业余演出队90个(含剧团12个),演职员达2500余人,这些业余演出队经常深入基层演出,深受职工群众的欢迎。

电影在兵团文化中曾一度占有重要的地位。兵团的第一支电影放映队是由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部政工处的两个放映队改编组建的。

兵团成立初期的放映场所,除在少数城市有几个固定放映点外,一般都是流动放映。放映队到团场、连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找块空地,竖两根木头杆子,挂上幕布。

1959年春,兵团党委决定筹建绿洲电影制片厂,兵团政治部安排张克讯负责筹备工作,并确定了三条原则:一是在形式上,主要摄制纪录片、故事片;二是在题材方面要立足兵团,面向全国,以反映兵团继承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南泥湾精神屯垦戍边和保卫祖国、建设边疆的题材为主;三是在发展次序上先摄制纪录片,再摄制故事片。绿洲电影制片厂先后拍摄过《围栏放牧》、《养鸡新事》、《带雪犁地》、《猛进水库》、《丰收前奏》、《石河子体育运动会》等多部影片。

在加强电影放映工作的同时,兵团的电影艺术创作也繁荣起来。20世纪60年代,电影故事片《沙漠里的战斗》和《生命的火花》及电影艺术片《军垦战歌》,首开了新疆电影艺术之先河。《冰山上的来客》、《阿娜尔汗》、《天山红花》等反映新疆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取得了增加民族团结的良好社会效益。

此外,为充分挖掘影片库存潜力,兵团连续开展影片集映活动,如“节约粮食影片集映”、“工农联盟活动月电影周”等,集映活动使电影放映场次和观众人数上升。同时,也促进了兵团电影事业的发展。到1972年年底,兵团放映队达255个,放映人员达到760人。农五师八十四团马背电影放映队、农六师芳草湖农场电影放映队等先进事迹在全兵团曾引起强烈反响。

《生命的火花》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根据农六师八一农场女油印员王孟筠的真实事迹为原型,以兵团初创时期的生活为背景,塑造了年轻军垦战士刘海英艰苦奋斗的光辉形象。

随着兵团文化事业的发展,兵团各级宣传文化部门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各类文艺人才。同时兵团文化事业的管理沿袭了部队文化管理的传统,并随着管理体制的变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兵、师、团三级文化管理体制。

兵团的文化管理机构经历多次变化,体现了“一条主线两分两合三挂牌”的特点:“一条主线”即兵团成立至今,兵团的文化工作绝大部分时间由宣传部管理;“两分两合”即兵团政治部曾两度将宣传部分设为宣传部和文化部,而后又两次将其合并;“三挂牌”,即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曾三次分别挂文化广播电视局、文化局、文化广播电视局的牌子。随着兵团文化机构的变化,各师文化管理机构也相应作出调整。团场的文化工作一般都由团场宣传科管理,宣传科配有文化干事,连队配有文化教员或政工员。总体上看,兵团的文化管理机构趋于完善,有利于对全兵团文化工作的管理和领导。<E:\2014.正文\2014 12上正文\12月上内文已调图\当.tif>

图片据本刊资料库

地下电影文化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自从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飘红,在国庆黄金周的最后一天,电影票房突破6亿大关,不负众望摘得2016年国庆档票房冠军。论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成功,与其超强的营销策略和成熟的商业运作息息相关。2009年初推出的贺岁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票房近亿元,令中国动画电影开始出现颠覆性的改变,其目前研究开发的相关玩具、文具、服装等已达数千种。以上其实就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分内之事——用创意实现文化产业化、利润最大化。

定位:既宽且专

在发达国家里,文化产业早已在国民经济这台“大戏”中担任主角多年。从本质上说,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2004年1月,在各界“破解文化产业人才荒”的呼声下,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云南大学获得教育部抛出的“绣球”,成为首批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120多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既懂藝术又懂市场的人才。学生既要学习带有“文化烙印”的课程,如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语言文学学、文化产业概论、世界文化产业概要、文化学等,还得学习必要的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培养对文化产品和产业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高校还开设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文化经纪、创意与产品开发、制片管理、文化经济等。当你学习了诸如文物鉴定与拍卖、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学、音乐鉴赏这些有趣的课程之后,就会发现它确实是个内涵很丰富的专业。

当然,这个专业尤其突出文化经济和文化管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案例教学和具体实践。如果高校只是搬弄理论教育,根本没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眼高手低,离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甚远。

就业:忧喜参半

随着“文化产业热”的到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全国遍地开花,但是各个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该专业的学生除去考研的那部分人,很多都面临就业的压力。而一些调查显示,文化产业领域是缺乏人才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有专家这样感叹:“现在我们搞文化的人往往不懂经济,搞经济的人也看不上文化,两者之间脱节,很难形成文化产业。”“我们以前招了不少应届毕业生进公司,但效果很不好,他们的动手能力也不行,学校给他们的就业培训不足,现在留在我们公司工作的人很少了。”北京派格太合环球文化传媒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徐先生一语中的。

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并不大,企业其实没有做好接纳大量应届毕业生的准备,留给新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而且这些企业需要从业者具有大量的行业资源,包括信息、人脉等。所以,很多应届毕业生因碰到“从业经验”的门槛而尴尬。再加上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类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且多以民营为主,在很多学生的观念里,去这样的公司工作“不算工作”,也不会把这个看作是一份稳定的职业。

当然,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年轻的产业,其潜力是不可忽视的,只是这个潜力的发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想让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真的热起来,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也势在必行。而对于学习该专业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加强,这样才能拥有纵横职场的“金刚不坏之身”。

地下电影文化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暴力电影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暴力美,是人性的体现。但是它又具有文化的丑性,是凶残的、欺骗的和易受模仿的。因此,暴力的电影的美学特性和文化特性就与青少年的暴力犯罪有了极大的契合性。基于这种契合性,应该从暴力电影、青少年自身及社会的角度去防治青少年暴力犯罪。

[关键词]暴力电影;暴力美;模仿性

时下,暴力电影频频被搬上银幕。暴力电影中劲爆的打斗、血肉横飞的场面,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因而也受到了许多青少年的青睐。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展现了现实生活,也影响了现实生活。因而有人认为暴力电影带来了青少年暴力犯罪。而电影中的暴力是否必然导致青少年暴力犯罪呢?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暴力电影的特征

要了解暴力电影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联系,就必须要了解暴力电影的特性。电影是美学的一种表现方式,而暴力电影则凸显了暴力美;暴力电影又是暴力文化的一种,表现了文化上的暴力特性。暴力电影的特征,可以分为美学特性和文化特性:

(一)暴力电影的美学特性

暴力美学可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上的暴力美学指在中国香港发展成熟的一种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它的内涵是发掘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中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眩目的程度,忽视或弱化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效果。具体表现在徐克、吴宇森、林岭东等人的武打、动作片和警匪片的创作中。[1]广义上的暴力美学则是个广义的、泛审美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相关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文艺作品中,暴力的呈现可划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弹、血腥的场景经过特技等手段处理后,其侵害性倾向被隐匿了一部分;另一种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这种倾向在多种文化行为中都可以看到。这两种暴力呈现方式审美价值不同,社会效果也不一样。[2]

暴力电影具有以下几个美学特征:

首先,暴力电影具有其深厚的人性基础。暴力电影既体现了人类生命力的张扬,又体现了其有利于人的情感发泄和英雄情结。暴力和美的根源都在人,而暴力是人作为生物的一种天然本性。生物科学家康纳德·洛伦茨认为,人类是拥有与生俱来的尚武精神,这是由人类先祖的群体防卫反应进化来的,求助于理性和道德责任去控制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无济于事的。[3]侵犯性生物本能的发泄,是一种生理同时也是心理上的发泄。情感发泄是观众渴望在电影中寻找的。通过观看动作片,观众在工作、学习中所产生的压力将得到释放,在激烈紧张的打斗中松弛绷紧的神经,因此产生轻松愉悦。或者将影片中被暴力惩罚的恶人想象成自己在现实中的敌人或厌恶的人,由此可以释放积压在心底的不健康情绪,使身心得到放松。

其次,暴力电影的产生有其哲学基础,即后现代思潮和媚俗艺术的产生。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工业化过程、传统社会秩序的衰落和社会的分化与分工,以及宗教的衰微与世俗文化的兴起,这些都促使了后现代社会的形成。消费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物质,精神上愈加自由,渴望反叛。传统的价值体系被打破之后,却找不到新的出路,一切显得混乱不堪。这种情况下的种种思潮被通称为“后现代”。后现代艺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媚俗艺术,而暴力美学正是媚俗艺术的代表。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大众文化。观众从来都是电影的上帝,票房收入是电影主要获得利润的地方。所以所谓的不关心票房收入的电影是不存在的,所有的电影制作都必须投观众所好。观众的口味越来越难以满足。为了迎合观众需要新鲜、刺激的要求,电影制作不能不做出变革和突破。暴力电影本身就是比较有市场的片种。暴力美学作为一种媚俗艺术,它的突出表现在它把艺术即视为游戏的观念带入电影中。暴力美学电影就是导演和观众的一场游戏。观众看电影时,明白电影是虚构出来的。电影中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所以他们的道德观念比较淡薄,花钱买电影票是为了娱乐,而不是受教育。他们需要的正是前面所说的媚俗文化的瞬间的快乐,瞬间的情感宣泄和愉悦。暴力美学电影能释放出他们本身的欲望,能带给他们惊奇、刺激以及之后的放松。

(二)暴力电影的文化特性

美学并不等于文化,暴力美与暴力文化不可同日而语。暴力电影具有美学特性,也具有文化特性。暴力电影又是暴力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暴力文化是反映暴力行为发生过程、后果及暴力行为规范的文化。由于暴力文化反映的文化内容都充满了敌意、仇恨、残忍和血腥气,所以亦可以把暴力文化称为敌意文化、仇恨文化、残忍文化和血腥文化。暴力文化是暴力的观念形态,属亚文化范畴。[4]暴力文化具有凶残性和欺骗性,此外暴力电影还具有与现实的互动性和易受模仿性。

1.凶残性和欺骗性。暴力电影中所反映的暴力行为大都十分野蛮,手段极其残忍。在有些人眼里,暴力可以随意实施,动辄行凶、抢劫、伤害、杀人、焚尸灭迹是电影中常见的画面。另外,暴力电影通过其先进的摄影技术,把血腥的暴力场景通过逼真的声像镜头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所呈现出来的虚拟世界一点也不给人以虚拟的感觉,甚至比现实世界还要逼真清晰。由于暴力被虚拟化了,所以没有了真实的受害者,这就很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暴力似乎与人的实际感受无关。这就是暴力电影的欺骗性所在。

2.与现实的互动性。暴力电影虽然是以虚拟的形式表现,但电影却是源于生活。因而,暴力电影极尽追求其真实性,已达到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影视界用“入片状态”这个术语来形容电影与现实观众的互动。所谓“入片状态”就是指由于电影满足了观众心灵深处潜藏的种种无意识欲望,使观众一方面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看电影,银幕上的一切只不过是虚幻的影像;另一方面,观众又像熟睡一样沉湎于影片中,以至把银幕上的一切又当成现实。暴力美使观众在入片状态中,在惩奸除恶的过程中使攻击欲也得到发泄。但是,电影的暴力性过强,观众难以通过电影来宣泄欲望时,就可能被电影中新的刺激所影响。

3.易受模仿性。暴力电影中的暴力镜头具有较大的逼真性,又超越于现实。正因为其具有的虚拟性,导演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展现各式各样的打斗动作和场面。这就促使现实中的观众对其加以模仿。特别是一些悬疑片,犯罪分子为杀人而进行一系列有预谋的准备细节表现得极为详尽和逼真,可能鼓励现实中犯罪分子进行模仿。

二、暴力电影特性与青少年暴力犯罪之契合

从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来看,青少年犯罪的暴力性倾向明显,且多为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青少年暴力犯罪也呈现出智能型发展趋势。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特征和现状与暴力电影的发展是有一定联系的。

(一)暴力犯罪美学特性与青少年暴力犯罪之契合

如前文所述,暴力犯罪呈现的是人性对暴力崇尚的本能。暴力是人类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同时暴力又是人类释放压力,情感发泄的有效途径。暴力在人类历史的伊始就存在而且从未消失过,相反人类在其历史长河中对各种形式的暴力都是一种崇拜的态度,包括古代的同态复仇直到现代的公众暴力和国家暴力。暴力电影正是将这些体现人性的暴力搬上舞台,并展现给观众。这与青少年的犯罪特质具有很强的契合性。

青少年犯罪成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犯罪青少年存在认知错误和情绪失控等一些心理问题。这表现在:(1)一般来说,青少年亚文化对成年人的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2)未成年人在遇到纠纷或矛盾时,一般情况下很难通过自身的心理调节来平衡心态,这就给社会角色错误认知校园暴力发生提供了心理上的温床。(3)青少年具有很强的超众性,在排斥主流社会团体组织的同时,会成立自己的团队或组织。[5]暴力电影的暴力美学特性恰好契合了青少年犯罪的这些特性,电影里展现的往往是黑帮团队作案,其内容大多是对当前社会主流文化的反叛或是对法律的无视,不再以道德说教为内容而由观众自己评判等都与青少年犯罪的特征极为吻合,最典型的暴力电影就是香港的《古惑仔》系列,其赤裸地展示了当时香港青少年的暴力心理状态。

(二)暴力文化特性与青少年暴力犯罪之契合

暴力电影具有的文化特性有凶残性、欺骗性、与现实互动性和易受模仿性。而青少年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道德是非观念及法制观念的认知也极为缺乏的。这就决定了青少年犯罪具有凶残性和模仿性。

青少年犯罪对暴力电影的模仿性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暴力电影中黑道人物的模仿。暴力电影中前呼后拥、呼风唤雨、八面威风的黑道人物,或武功非凡的杀手等,都会对一些青少年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引发其对这类人物的崇拜,进而加以模仿。2.对暴力电影中犯罪方式手段的模仿。一些反映犯罪的暴力电影,详尽地渲染了犯罪的过程及手段:起到了“犯罪教师爷”的作用,使青少年从中了解犯罪内幕,以及犯罪的方式与手段。特别是当一些青少年看到某种犯罪轻而易举地获取巨大利益时,必然起到刺激作用,从而跃跃欲试,一旦有条件便进行模仿。3.对暴力电影中人物矛盾解决方式的模仿。暴力电影中的人物之间的矛盾,从不靠讲道理或其他合理方式解决,都是用暴力方式解决的,“狭路相逢勇者胜”。青少年对暴力文化接触多了,必然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定式,即暴力是解决矛盾最有效的手段。[6]又由于暴力电影与现实的互动性,青少年对电影暴力场面的模仿不仅停留在心理层面,而往往因“入片状态”产生虚幻,将虚拟的暴力转化为现实。

三、暴力电影评价及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预防

前文已述,暴力本身就是人性的体现。暴力电影不过是将现实的暴力通过艺术的手段展现在荧屏上。暴力电影具有其美学的价值,具有极大的观赏性,这一点毋庸置疑。因而,讨论暴力电影应不应存在己经毫无意义,我们应该着重讨论的是暴力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应该怎样存在,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消解电影中的暴力影响。不管怎样,暴力电影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打动过我们。这样一类影片,用惊世骇俗的影像和天马行空的故事颠覆着经典电影模式,不是贩卖暴力,不是掩饰暴力,而是把暴力看作一种生存,看作一种绝望的反抗,在认识现实的残酷和真实中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思考人生。

我们应当采取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暴力电影。既要承认暴力电影和道德教育有所冲突,对社会安定有消极影响;也主张对艺术和生活应该分开来看待,暴力电影并不应该为现实暴力负责。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艺术对人的反作用。对暴力的展示如果没有掌握好尺度,确实会带来危害。暴力电影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人的内在攻击性欲望没有真正释放,新的刺激反而加重人企图释放的欲望。所以,一方面暴力文化对人能够产生疏导宣泄的作用,另一方面还需要对暴力内容进行更多的社会化改造和道德规范,以将宣泄控制在一定尺度内。

针对暴力电影的特性和青少年暴力犯罪易模仿暴力电影的特性,笔者认为暴力电影本身并不是导致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根源,不能用有色的眼镜来看暴力电影。但是暴力电影的中性色彩并不代表其对青少年犯罪没有影响。事实上,引起犯罪的原因本身并不具有可批判性,就如性侵犯案件的被害人因素并不能成为责难的对象一样,它只能作为考察犯罪原因的一个因素,以便合理做出预防犯罪的对策,而非对该因素本身进行法律上的非难以减轻对犯罪人的否定评价。对于暴力电影中的暴力色彩,我们可以切断与青少年暴力犯罪之间的因果联系。

因而,笔者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从电影的角度,对暴力电影实行分级制度。电影、电视实行分级制在世界已是一种趋势。一般都分为三级制:一是不适应未成年人观看的电影、电视;二是需要有家长指导未成年人观看的电影、电视;三是适合所有观众观看的电影电视。各国大都实行了电影分级制度,包括我国的香港地区也引入了这一制度。而我国内地一直没有采用这一制度,只是通过对电影中某些镜头的删减以达到让所有年龄观众都可以观赏的目的。这一做法忽略了暴力电影的美学特性,不具有合理性。

2.从青少年的角度,消除暴力犯罪对青少年不良影响的途径有三个方面:(1)运用主流文化引导青少年对自身进行正确的认知,从边缘走向中心。暴力电影代表的是一种亚文化,而青少年容易接受亚文化而叛逆主流文化。因此,我们必须采用正确的方式让青少年接受主流文化。(2)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干预,从偏执走向平和。青少年发育期间,心理产生变化,容易迷茫,分不清多元的价值观念。而当代的社会价值多元更是令青少年无所是从,特别是暴力电影展现了多种价值的冲突。所以就要求成年人加强对未成年人心理的沟通和干预,扭转青少年的偏执和叛逆情绪。(3)加强对青少年自我组织的引导规范,从个人走向群体。青少年心理特有的特征容易使他们排斥主流社会团体,或走向个人自我封闭,或成立自己的非主流团体。

3.从社会的角度,当今社会以后现代思潮为主导,其反映的是后工业时代对传统社会的结构,其造成的结果是价值的多元,没有统一的道德标准。这就要求社会对少数人主张的价值观加以容忍,否则就会引起亚文化群体的反抗。青少年作为新新文化的主体,更是追求价值的多元化。暴力电影以其灵敏的嗅觉,早已将鼻子伸向了青少年暴力犯罪之领域,不仅反映了青少年心理,而且影响了他们的心理。社会不应该过分强求主流文化,否则会引起作为青少年群体文化的反抗。而犯罪本身就是一部分群体对统治者的反抗。社会对亚文化群体价值的容忍是最好的解决其犯罪的途径,正如李斯特所说的,“最好的社会政策是最好的刑事政策。”这样,社会现实缺乏亚文化群体的反抗,作为反映现实的暴力电影自然就没有现实的基础而宛若缺水的枯萎鲜花没有生命力。那么,暴力电影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影响也会无从谈及。因此,从社会学角度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郝建.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新论.当代电影,2002,(5).

[2]大众文化冷思考.“暴力美学”真的那么美? .http://arts.tom.corn

/1002/2004/1/12.62257.html,2004.01.12.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3]【英】莱斯利史蒂文森.人性七论.赵汇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122-124.

[4]李锡海.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5]吴波.“熊姐”事件的亚文化思考.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3).

[6]梁莉,甘泽华.暴力文化与青少年犯罪模仿.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作者简介]余德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地下电影文化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以游戏IP电影为分析样本,对电影与游戏这两种媒介形态的融合前景进行分析,通过考察具体文本,梳理粉丝参与电影生产的价值点,以及这类电影在粉丝文化视域下的传播特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游戏IP电影;粉丝文化;电影改编;传播特征;媒体融合

1 游戏IP改编电影与粉丝文化

1.1 电子游戏与电影艺术的融合前景

作为极具互动性特征的媒介载体,电子游戏自20世纪50年代发端就与电影有着相似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较于电影,游戏内容的呈现同样基于屏幕,依赖数字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同样富含视听性、动态化、沉浸式互动、空间叙事等特征。电子游戏常利用电影化的表达技法,为玩家通过的关卡制造更多的意义和真实体验感。直至今日,游戏产业逐渐兴起,已然成为和电影一样拥有极大市场价值和公众影响力的文化综合体。两者在数字技术更新的推动下趋于融合,均为科学技术与艺术融合的产物。近年来,电影与电子游戏发展的侧重点包括两者的作品表征经常呈现文化交叠、相互引用的现象。例如,电影《头号玩家》里众多的游戏元素,主机游戏《超凡双生》《底特律:变人》电影级的画面质感、场面调度与交互式叙事节奏。在此基础上,对游戏IP进行电影化改编就成为与上述创作特质相近,而融合纯度更高的一种模式。

从产业角度分析,作为同样新兴的两个产业,电子游戏改编成电影可谓是原有市场价值的转型扩大化,近年来逐步成为一种被粉丝受众广泛关注的跨媒介改编形式。在“互联网+”时代,游戏和电影产业的融合,也是资本力量试图扩大收益范围,对游戏作品进行二次营销实现多媒体引流的营销铺垫。从原作角度来谈,游戏IP改编电影甚至可称作一个“大型DLC”,或由官方操刀创作衍生故事的行为,以此收获受众,使其回流成为玩家群体,提升经济效益。

1.2 跨媒介融合的优势

电影与电子游戏产业之间的融合除了是因为两者在内容与形式上较为相似,存在较大异质协作的可能性外,另一方面也有经济发展的原因。票房收益和商业价值的需求成为该类电影制作产出的目标。游戏IP改编的影片具有一定體量的初始受众来源,电影观众和电子游戏玩家相互作为潜在的、联想的消费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商业空间[1]。因此,游戏和电影的合作与互动可谓极大地促进了两者的发展。不仅是商业领域,发展历史更为悠久的电影艺术凭借其经验充沛的视觉表达技法和叙事手段,在呈现游戏IP的同时也培育、丰富了电子游戏原作的内容,通过跨媒介的碰撞给予主创、玩家和受众更多思考的可能性。游戏改编的影片,题材大多是魔幻类、奇幻类主题。这些元素增强了电子游戏的操作感和延展性,同时挖掘了电影的风格样式,打开了影片改编思路。此外,影响力高的游戏IP还拥有先天粉丝群体的优势,其营销手段与电影生态引导着电影产业链的进一步开发。种种因素为电子游戏与电影产业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方在产业化轨道上的深度合作无疑成为一个发展趋向。

2 粉丝参与游戏IP电影生产的价值体现

粉丝群体对特定文本的指向性支持和热爱行为,有助于作品扩大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和社会传播力。约翰·费斯克曾于《粉丝的文化经济》一文中谈道:当粉丝创造了一种拥有自己的生产及流通体系的粉丝文化时,这种文化就会形成“影子文化经济”,与相关的文化工业分享着共同特征。从电影产业角度来说,粉丝文化是构成电影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粉丝文化与电影生态的互动是由局部扩散至整体,从而达成两者的融汇、共建[2]。以游戏改编而成的电影文本为分析目标,进一步阐释这类电影从市场、消费、谈论、创作等各个生态视角与粉丝文化密不可分的互动过程时,可发现电影生态与粉丝文化的互动在凸显其生态整体化的同时也蕴含着综合性特点。

游戏IP电影在自身的生态下,目标受众经历了多重身份的转变,即“玩家—粉丝—观众”的过程。游戏玩家的观影动机是通过电影来满足个人游戏经历的情怀,这样的需求促使开发商在制作过程中注重与游戏原素材的关联性,保证其“原味”质感,尽可能地还原游戏的大背景与世界观,以及刻画经典角色。由此粉丝玩家的诉求成为游戏IP电影开发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考量因素。粉丝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两个身份特征,在解读粉丝对电影生态的影响力时,既应看到它在文本消费中的生产性,也不能忽视其消费性。进行文本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是消费,因而在文本生产的过程中需强化粉丝的消费性,共同构筑完整的粉丝身份。游戏改编电影的初期开发与上映过程中,一部分粉丝会凭借对原作的喜爱自发地利用互联网渠道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例如,2016年上映的现象级游戏IP电影《魔兽》,其超级IP的属性早已在游戏历年的运营过程中积累了一定规模的粉丝玩家。2006年5月,魔兽游戏的制作公司暴雪娱乐宣布拍摄《魔兽》电影版,并在粉丝中引发热议。后经历电影项目多次的停滞、重启,这个积攒了玩家多年期待的全球级IP终于上映,甚至有粉丝在观影活动中联动了cosplay(角色扮演)文化,穿着特定服装扮演游戏中的人物角色,以更沉浸的姿态进行观影体验。粉丝的参与行为给予了这部电影更强的话题性,构建了多元化的文化生态。对于游戏老玩家来说,游戏改编电影中的“彩蛋”文化如同官方与粉丝之间的专属密码,赋予了一种情怀的慰藉和同好间的共鸣。此类隐藏在电影文本中的深层次情感结构代表着主创与玩家心灵相犀的共识,以及一份怀揣多年的无言感谢。

粉丝文化的主要群体为青少年,电子游戏的受众也多为青少年群体。自早期宣传开始,经游戏培养起来的忠实粉丝就不只是作品消费的核心观众,而成为深度参与这部改编电影的免费宣传者与热情推销者[3],粉丝们自发制作宣传海报、视频,编写文案、宣传语等,于微博、贴吧、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传播渠道进行宣传,这一行为也类似于饭圈文化中的“为爱发电”。在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看来,这种新式媒介内容与受众的互动现象可称作是一种“参与性文化”[4],即通过深度参与媒介内容,媒介的消费者转型成为媒体生产者。以游戏IP电影为例,过渡性是粉丝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将原作影视化后,粉丝将对游戏参与和体验过程中的喜爱转移到电影上,对电影进行二次消费。他们自带“情感资本”进入影片体验,通过观影行为来表达对游戏的热爱、支持,以找寻粉丝身份的归属感、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进而使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不断增强。这促进了文本的产出效率、类型和体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帮助电影转化了更多潜在受众,在多平台打了广告,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受众规模,直接推动了游戏IP电影的发展。粉丝文化成为维持电影生态和市场收益的助推力。

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受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受众群体的消费行为对电影制作产生的影响、调节和制约作用也愈加明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影的生产情况及创作的未来趋势是对受众需求的一种折射[5]。而粉丝作为极具特殊性的“过度消费者”群体,一方面形成于官方文化之外,另一方面又反抗收编并重塑了与其对立的官方文化中的某些价值和特征,因而在满足自身需求时相比普通受众要更为直接、疯狂。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粉丝群体,他们对游戏IP电影的热衷还体现在游戏周边产品的购买力以及文本再创作上。约翰·费斯克在论述生产力与参与性议题时,将粉丝生产力划分为三个领域。其中符号生产力指的是消费者对商品符号价值的消费,如游戏玩家购买含有原作IP主题元素的衍生品。符号生产力是“从文化商品的符号资源中创造出关于社会认同和社会经验的意义”。粉丝强大的购买力不仅促进了电影产业链的开发,也使媒介机构从中受益,给其提供了新的途径,粉丝文化正在逐步向粉丝经济模式转变。除此之外,粉丝之于游戏IP电影生产的主动性还包括文本再生产与传播行为。文本“盗猎”活动作为一种二次创作,即对原有文本的素材进行编创剪辑,形成新的传播文本。在原有世界观架构下对角色人物和剧情进行解构和重塑。其表现形式多为粉丝自制的非营利作品,如混剪视频、同人文章和同人绘画作品等。

同人创作活动是基于粉丝对原作文本的热爱而爆发出的文学创造力。这并非单向的精神倾注。游戏IP电影本身也是对原作游戏细节的补充与画面重塑。在改编电影化经过粉丝的“盗猎”后,原影片的环境细节、叙事空白等得到了进一步想象与挖掘,此类反哺现象不仅拓展了电影传播文本,也增强了电影宣传效果。

3 游戏IP电影化改编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两大游戏IP《超级马里奥兄弟》和《街头霸王》先后改编为电影上映,自此游戏IP改编电影开始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但原作改编成电影的难度并不亚于写一个全新的游戲剧本,所有的再现性电影都改编自先前的构思,在被称为改编的文本中,电影再现的文化模式已经在另一个符号系统中被视为一种再现[6]。例如,2010年迪士尼出品的电影作品《波斯王子:时之沙》,为适应电影语言的叙事结构,影片仅以游戏为蓝本,对故事线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游戏描绘的是主人公从获得时之沙到获得神物的过程和冒险,而电影版则是为了让神物从邪恶势力中解脱出来而进行的冒险[7]。相似的情形还有《生化危机》《刺客信条》等大热游戏IP的电影化,均对原作剧情进行了“脱离”程度的改编。单从故事线层面来说,电影与游戏可看作两个独立的作品。这样的转型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玩家的接受度和适应性,跨媒介艺术的碰撞是带来新的火花,还是“毁原作”的结果,也成为目前面临的一大考验。未来游戏IP电影创作能否探索到改编与原作之间的平衡点,仍是这一类型电影成长亟待解决的问题。

游戏改编电影的另一个特征是尽可能地在还原游戏大背景与世界观的基础上塑造有利于电影展开的重要角色,因为要避免普通受众群体的流失,保证普通受众在不了解原作游戏的前提下可以将电影理解为独立的文本,不会产生文化壁垒,仍能在观影过程中找到乐趣。这也是现阶段游戏IP改编电影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即目标受众的定位。优秀的改编应既能平衡原有玩家群体的情怀需求,又能注重普通受众的观影体验。

4 结语

随着泛娱乐产业布局的深化,“影游联动”的合作新形式引领着电影产业持续用特定的产品探索开发新类型作品,以激发更广泛的市场潜力,挖掘新的受众群体,原先“数量为王”的观念已然发生转变。譬如有先天粉丝优势的IP改编类影片,粉丝群体能够承担一定的票房保证,借助游戏原有的知名度、话题性让改编电影未播即火,进而吸引路人受众。然而迄今为止,改编作品的口碑大多不好,票房成绩也乏善可陈,缺少标杆式的经典文本案例,电影改编在相似的艺术类型基础上进行突破仍是可预想的坎坷。游戏IP电影如何在拥有资本优势的前提下平衡游戏和电影的艺术形式,以及玩家与非玩家的受众需求,这些因素决定着电影的走向。但不可否认的是,跨媒介融合作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现象级游戏IP在粉丝文化的加持下让电影生产的话语权更加多元,粉丝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了自我认同、发展文化,与电影生态相辅相成。

2020年起,越来越多的游戏公司将旗下大热游戏IP的影视化项目提上日程,如《最后生还者》《刺猬索尼克2》,以及2020年12月上映的《怪物猎人》《阴阳师》等。游戏IP电影的市场拥有极大的开拓空间,影游联动模式逐步成为跨媒介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游戏与电影在产业化轨道上的媒体形态融合能够得到优质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李娟.数字技术促进视频游戏和电影的融合[J].韩国娱乐产业协会杂志,2019,13(4):71-82.

[2] 汤天甜,张露瑶.互动与融合——粉丝文化与电影生态的辩证关系探究[J].东南传播,2015(03):21-24.

[3] 乔治彦诚.跨媒介视域下游戏电影《魔兽》的改编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8:28.

[4] 陶东风.粉丝文化读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86.

[5] 胡畅.互联网条件下粉丝参与电影生产的机制与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9:54.

[6] 里奥·布劳迪,马歇尔·科恩.电影理论与批评[M].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453.

[7] 朴秀珍,宋承根.从游戏到电影的成功改编[J].韩国游戏学会杂志,2011,11(1):3-14.

作者简介:宋安淇(1997—),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电影学。

地下电影文化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地下管线作为城市在其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其中包括了电信、电力、热力、排水、给水以及燃气等地下管线,地下管线承担着整个城市的能源输送、传递信息、减灾排涝以及排放废弃物等责任,是城市发展赖以生存的生活基础与物质基础,是城市发挥其功能、保证社会经济与城市健康、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城市生存的“生命线”。

[关键词] 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档案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74

1 前 言

城市地下管线档案指的是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地下管线的新建、扩建以及改建工程所形成的反映真实的地下管线在建设的实际过程与现状,并且保存具有价值的文字图表以及音频视频等多种载体的档案资料。科学完整与规范合理的地下管线档案,可以为城市的建设与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随着近年来的城市建设与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地下管线的敷设与空中管线的入地等工程的开展,但是一些城市的地下管道档案的管理力度不足使得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档案可以查询,没有数据可以依照,导致地下管线的施工中反复开挖道路,常常破坏到地下管线,拉链式的马路现象也比较严重,给城市的地下工程建设与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与矛盾,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安全隐患,不仅使地下管线的建设成本增加,还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因此,加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

2 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2.1 没有实行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的统一集中管理

由于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所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多,因此就会出现多方面多头目管理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的现象,使得地下管线档案有的被城建档案的管理部门所保管,有的被规划档案部门所保管,有的被测绘档案部门所保管,有的被管线建设部门所保管,这就使得档案东一点西一点,在使用到的时候往往要到处找才能找齐所需要的档案。

2.2 反复建设,造成严重的浪费

随着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城市的地下管线也在不断的扩大与延伸,因此城市地下管线的构造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种类也越来越多,有一部分城市的管线部门为了查清地下管线而重资投入,运用一样的核心技术,即GIS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多头开发与研制,使得同一个项目进行了反复的投资,造成严重的浪费,并且没有显著的查实效果。

2.3 管理不严格,城市地下管线的事故时有发生

受到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的影响,城市的面积在发展中不断地扩大,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水平无法跟上城市的发展水平,一些专门为了收藏与保管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的单位与部门,其收集与保管的地下管线档案却是少之又少,并且对这些档案的管理不严格,使得地下管线档案档案不准、无档可查,这就使得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档案的参照,不了解地下管线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盲目的施工,造成有挖断地下管线的现象常常发生,使得地下管线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经济的损失,并且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 解决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城市的地下管线作为城市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一旦出现了问题,就很有可能会造成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瘫痪,特别是对于城市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问题,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使得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与运行的过程中发生不可预计的隐患,同时城市地下管线的档案信息是一项专业化、系统化与信息化的工程,对于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的管理,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进一步使得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更加有保障。因此,制定相关的管理对策刻不容缓,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中一个新的课题,对城市地下管线的档案信息化,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落实领导机构与管理机构

要想使地下管线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就必须按照我国制定的与城市规划、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管理的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我国现阶段有许多大中型城市与沿海相对发达的城市都不断地开展地下管线的探测工作与管理工作,一些城市为了方便工作的开展与协调,成立城市地下管线的领导小组,建立起负责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的管理机构。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的管理如果没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领导部门进行组织与管理,是很难把这项工作做好的,因此,可以在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中设立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工作处,当作是规划行政部门的直属独立单位,编制组织与规划城市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实习报告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的用地审批与工程建设报建审批,同时对城市地下管线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与信息化管理。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相关部门要有特定的业务可以对全市的地下管线规划区的管理负责任,并且要对城市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定期的检查与时刻的监督,城市地下管线的档案信息要按照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进行管理,加强对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的收集、保管、编制与利用,强化规划部门与建设部门以及档案信息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得城市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有序的进行。

3.2 建立健全地下管线管理法规

城市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巨大并且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所涉及的部门很多,因此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就很难统一协调,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法规,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进行统一协调管理,要从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的报建开始,从“龙头”抓起,控制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龙尾”,给予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法律支持,把地下管线的管理以及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真正纳入到法制管理的轨道中,从而加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控制力。

3.3 加强人才培养与物力经费的管理

由于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是一项具有特殊性与专业技术的工作,同时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要想使城市的地下管线工作更加稳定有效的进行,保证城市的稳定与安全,就必须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力度与重视程度,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与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迫在眉睫,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技术与设备支撑的同时还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撑,因此,相关的地下管线管理政府必须加大投入,保证资金到位,才能使城市的地下管线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3.4 对各个项目进行严格的把关

对于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必须严格把关,主要有:①地下管线的报建:必须要有规定的工作人员进行巡视,如果有不按照规定报建的情况,就必须要执法检查;把好地下管线报建关。一定要组织人员巡视,发现未按规定报建的,要进行执法检查。②签订协议责任书:在申请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时候,要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相关机构签订工程档案责任书,仔细阅读责任书的相关条款与协议,并且及时进行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保证城市地下管线档案具有准确性与完整性。③竣工测量:在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竣工覆土之前,建设部门要委托专业的测量单位对工程进行测量,从而形成准确完整的竣工数据与管线图,满足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数据库的规定与建立起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因此,竣工测量是整个城市地下管线中最重要的核心关键。④竣工的验收备案:对于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中如果没有经过竣工的验收备案,就不能将工程投入使用。⑤移交:建设部门与城市地下管线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的测量部门要及时向所在的城区专业档案部门移交相关的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的相关资料与工程图,通过电子信息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模式把档案以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形式同时上交,保证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3.5 建立完善的地下管线档案管理责任追究机制

城市的地下管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生存与发展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城市化水平越高,对城市地下管线的要求与依赖性就越高,因此,加强对城市地下管线的档案信息管理是城市进行防灾减灾与应急的重要条件,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城市数字化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要加强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以及管线工程的测量单位、档案管理单位的法律责任意识,完善责任追究机制,让相关的城市地下管线建设与档案管理单位能够更加严格谨慎的进行工作,充分发挥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4 结束语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发展的大动脉与生命线,担负着城市能源输送、传递信息、减灾排涝以及排弃废弃物等责任,而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的管理单位是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指明灯,因此,对于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保证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运行与发挥其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冬梅.浅谈影响地下管线探测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国地名,2011,2(6):236-569.

[2]李文华,胡波,侯娟.以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为突破口 全面推动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J].城建档案,2010,6(8):156-648.

[3]孙佳丽.如何加强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工作[J]. 黑龙江档案,2010,6(5):486-669.

[4]李军华.整合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助推城市深度智慧管理[J].中华建设,2011,6(8):469-254.

[5]鞠霞光,杨爽.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内外,2011,2(2):226-365.

地下电影文化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为使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能够得到全面发挥,并在农业灌溉中降低用水量,可在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中,对滴灌系统加以合理应用,以此来实现节水的目标。为充分发挥出滴灌系统在节约水资源方面的作用,除了要对系统合理设计之外,还要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保证施工质量。基于此,文章从小型农田水利节水滴灌工程设计方法分析入手,提出小型农田水利节水滴灌工程施工管理策略,结果表明,通过对滴灌工程进行合理设计,并采取有效策略强化施工管理,能够使滴灌系统的整体质量得到保障。

关键词:节水滴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

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并为农村人、畜饮水提供条件,是一项利民工程,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在此类项目建设中,为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可以对滴灌系统加以合理运用。通过对滴灌工程的科学设计,发挥出滴灌系统在节水中的作用,避免水资源浪费。借此下面就小型农田水利节水滴灌工程设计及施工管理策略展开研究。

1小型农田水利节水滴灌工程设计方法

1.1确定设计参数

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中,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设计滴灌工程,以此来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滴灌系统设计过程中,相关参数的选择是关键环节,实际选择时,要结合农作物,具体如表1所示。

1.2选择水源

在节水滴灌工程设计中,水源的选择比较重要,可以将项目所在地附近的河水或是地下水作为首选。选择河水作为滴灌系统的水源时,应当可通过干渠、支渠,将河水引入滴灌系统。为实现节约的目标,应当对支渠和干渠的引水流量加以合理设计[1]。

1.3选取管材

滴灌系统设计中,管材的选用是关键环节,这是因为管材需要埋设在地下,必须保证性能良好,且符合压力等级的要求,为滴灌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保障。滴灌系统中常用的管材有以下几种:球墨铸铁管、PE管、PVC-U管以及玻璃钢管等。不同管材具有不同的特性,可通过技术经济性比选,对管材加以确定。

1.3.1球墨铸铁管。抗冲击性、抗拉性比较强,硬度高、抗腐蚀、延展性好、便于安装、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但造价相对较高。

1.3.2玻璃钢管。重量轻、强度高、便于运输和安装、内壁光滑不会结垢、输水能力强、耐腐蚀、耐磨、抗冻,但小管径比较少。

1.3.3PE管。超长的使用寿命,约为50年左右,无毒、不结垢,不会滋生有害的细菌,能避免水质二次污染,耐化学介质腐蚀,内壁光滑、柔韧性好、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安装[2]。

1.3.4PVC-U管。安全系数高,抗老化,使用寿命与PE管相同,摩擦系数较小,基本上不会出现堵塞的现象,便于安装,水密性高。

从价格上看,球墨铸铁管最高,玻璃钢管次之,PE和PVC-U管的价格偏低。故此,支管可以选用PE管,干管则可选用PVC-U管。

2小型农田水利节水滴灌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2.1施工技术管理

2.1.1明确安装规定

(1)以设计作为主要依据,完成滴灌工程施工,不得随意更改设计,当确实需要修改时,必须获得设计部门的同意,经过协商之后,达成一致方可加以实施,如有必要应当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2)滴灌工程正式开工前,必须对图纸及相关文件进行全面、细致检查,看是否齐全、完整,核对设计是否与水源、地形以及枢纽位置相符,若是存在不符的情况,则应与设计部门进行协商,对方案加以修改,确保施工能够顺利完成。

(3)滴灌工程施工前,要对现场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并结合工程特点,制定合理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3]。依据工期要求,编制进度计划,在限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

(4)施工正式开始后,必须对质量进行随时检查,发现与规范标准或是设计要求不符的情况,必须立即返工重做,不得留下隱患。做好施工记录,施工完毕后,要编制竣工报告。

2.1.2安装前期准备

为确保滴灌工程施工顺利开展,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如下:全面检查施工现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拟定测量放样等施工顺序,所有机械设备、材料提前进场,检查机械设备的性能,看是否完好,检测材料质量,看是否合格,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在施工中使用,以免影响滴灌工程的整体质量。

2.1.3确定施工顺序

(1)由测量小组按照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布设控制网,对枢纽、干管和支管进行测量放样。开挖基坑,施工排水设施,并对基础进行妥善处理[4]。

(2)砌筑构筑物,对基坑进行回填,要选择的干湿度适宜的填料,采用分层夯实的方法,使填料与砌体之间紧密接触。

2.1.4管槽挖填

(1)在管槽施工过程中,可按照现场测量放样的轴线及槽底高程进行开挖,确保管槽底部的坡度均匀,地埋式管道的管槽开挖深度可以控制在80-100cm左右,干管的管槽宽度应当在60cm以上。

(2)开挖管槽时,要将槽底的杂物清除干净,尤其是粒径较大石块,然后对槽底加以整平。当管槽需要从质地较为坚硬的基础处经过时,要对槽底进行超挖,砾石清除后,可以使用细土回填并夯实,使其达到设计高程。管槽开外产生的土料,可以全部集中堆放,与管槽的边缘应当保持一定距离。需要开挖阀门井,可与管槽开挖同步[5]。

(3)安装干管及管件时,可在管段中无接缝的部位以覆土的方式加以固定,安装完毕后,冲洗试压且时间质量合格后,便可对管槽进行回填。在回填管槽的过程中,要先将槽底的杂物清除干净,并将积水全部排净,确保回填管壁四周20cm范围内的填料中无粒径超标的砾石或是土块,回填要高出原地面10cm左右,并分层夯击密实,每层的厚度控制在20cm左右。需要注意的是,不得采用单侧回填的做法,必须两侧同时回填。

2.1.5管线及设备施工

(1)管线施工前,要对管槽进行检查,看是否顺直,依据规定要求在现场进行测量放线,确保管沟纵坡达到2%以上,便于排水。在干管转弯的位置处和三通、阀门等部位设置固定墩,地面坡度过大或是管径超过65mm时,可每隔200m左右增设一个固定墩[6]。

(2)滴灌设备安装前,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了解设备性能,掌握安装要求,确定施工方法,准备设备安装所需的工具、仪器仪表等,土建验收合格后,便可开始安装;设备安装前,应当以设计要求作为主要依据,核对设备的规格、数量,看质量是否合格,不合格的设备不得在施工中使用。

(3)安装枢纽设备时,电机与水泵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并符合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电机外壳应当进行可靠接地,确保采用的接地方式与电机安装规定相符。安装完毕后,要通电检查,并试运行看是否正常。

(4)阀门和管件安装时,法兰的中心线必须与管件的轴线重合,并保证紧固螺栓齐全,可以顺利穿入到孔内,管件连接部位不得存在污物,以免影响连接质量;安装干管时,应当复查尺寸,并保证管内清洁;安装支管时,可铺设24-48h后,待管达到自由弯曲状态时便可进行打孔。

2.2质量管理措施

2.2.1管理措施

为保证滴灌工程的施工质量,应当加强质量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健全质量检查机构,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监督,设置专职的质检人员,开展专项检查,严把检验关,为质量提供保障;科学编制质量管理计划,使滴灌施工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行质量岗位责任制,制定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重大质量问题,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并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

(2)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对于施工中违反现行规范标准和技术规程的做法,质检人员应及时制止,并要求返工重做,当质量与工期发生冲突时,执行质量一票否决制,以此来确保工程质量达标,使滴灌工程的作用得以全面发挥。

(3)由质量安全组负责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修改及实施,监督各项施工活动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执行,通过对质量问题的监督、检查,提出合理化建议及解决方法,为滴灌工程质量提供保障;施工技术组负责部署技术、工艺以及相关的质量活动,控制工程测量和定位放线,依据相关规定要去,对质量保证资料全面收集整理,并定期向总工程师报告工作情况。

2.2.2技术措施

(1)滴灌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程序,并对水利部下发的相关文件加以贯彻执行,严格按照现行的规范标准施工,以此来确保工程质量。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编制各阶段的施工技术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

(2)对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加以充分利用,如网络技术、计算机管理等,全面控制滴灌施工过程,强化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使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前完工。以施工总进度计划和网络图作为主要依据,组织关键线路施工,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借助网络优化等技术措施,对工期、资源进行调整,降低成本。

(3)结合滴灌工程的特点,本着质量至上的原则,详细编制各阶段的工程质量计划,并在施工技术方案制定后,由专家评审方案的可行性。做好“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并组织科研攻关,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为质量提供保障。

(4)机械设备与滴灌工程的施工质量密切相关,为此,要重视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施工中可采取强制性保修的方法,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提高使用效率;加大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组建专业能力强的设备管理队伍,在施工中推广新设备的使用;以施工进度计划作为依据,配备数量充足、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落实“三定”制度,正确操作、合理使用,以此来确保滴灌工程质量。

(5)各种材料与滴灌工程的质量密切相关,所以要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所有进场的材料,必須三证俱全,并且要质检报告,进场前由专人负责质量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进场,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材料,要予以退回,不得在施工中使用。

(6)滴灌工程施工操作过程中,要坚持“三检”制度,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不得施工下道工序;根据相关的质量责任,对作业人员的落实情况全面检查,所有工序均应采取挂牌操作,以此来促进作业人员施工质量意识的提升;在施工全过程中,贯彻交底、检查、验收的管理办法,做到程序化、标准化施工,为滴灌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3结论

综上所述,小型农田水利滴灌工程设计与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其中涵盖的内容相对较多,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对滴灌系统作用的发挥造成不利影响。为此,除了要保证滴灌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之外,还要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赛衣旦·艾力.滴灌技术在吐鲁番市艾丁湖乡葡萄滴灌工程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21(2):99-102.

[2]王建新.关于改进民勤县红崖山水库黑山头滴灌绿化工程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87-87,90.

[3]张晓红,侯利,王敬安,杨丽清,韩文光.河套灌区多水源滴灌工程投资及运维管理成本研究[J].内蒙古水利,2020(4):12-14.

[4]杨红艳.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计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20(3):121-122.

[5]李成梅.浅谈黄羊灌区地表水滴灌工程蓄水池防渗施工工艺[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119-120,128.

[6]程守一,吴建会.吉林省西部蔬菜膜下滴灌工程设计与施工探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54-56.

上一篇:公共财政体系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人才培养艺术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