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问题论文范文

2023-09-23

混凝土裂缝问题论文范文第1篇

1 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及成因

1.1 混凝土裂缝种类

一般情况下, 混凝土的裂缝的出现是由不同的因素而引起的, 而不同成因之下所形成的混凝土裂缝对于桥梁的结构、质量等所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通常, 混凝土裂缝可以分成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两种。

(1) 结构性裂缝。结构性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可以说是正常现象, 在裂缝不超出规定范围的情况之下, 结构性混凝土裂缝都可以视作是安全的裂缝, 不会对桥梁的内在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如果裂缝超出规定范围的话, 则要另当别论了。 (2) 非结构性混凝土裂缝。非结构性混凝土裂缝可以被划分为温差裂缝、塑性裂缝、龟裂缝、长期干裂缝及其他侵害性的裂缝等, 这种裂缝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常态, 通常可利用一定技术手段进行防范和避免的。

1.2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混凝土裂缝的种类从本质上来讲, 是依照裂缝的成因来进行具体划分的, 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通常是由于荷载、温度变化、冻涨、施工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等各种因素而造成的。当然不同因素所产生的裂缝对于桥梁施工的整体影响各不相同, 但不管是对美观的影响还是对质量的威胁, 都应当尽引起相关施工人员及桥梁检修人员的注意, 从各个环节上进行管理和控制, 避免因混凝土裂缝的存在而导致桥梁质量问题的出现, 同时也可避免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

2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2.1 材料选择

不可否认, 在桥梁建设当中, 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及标准化是避免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有效方式, 但要对混凝土裂缝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 还需要从施工材料的选择入手, 对施工所用的各种原材料, 如钢筋、砂土、水泥、碎石以及水等材料进行标准且严格的抽样检验, 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比问题;施工过程中遇高温或是雨天之后, 应当对砂土及碎石等材料进行相应的含水量的检验, 以便于调控好施工的配合比, 为施工质量提供基础性保障。

2.2 桥梁设计

在进行天津至秦皇岛铁路客运专线工程中梁式桥及框架桥设计的时候, 应当对桥梁所在地区的气候环境及地质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依照桥梁搭建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及地质的现状进行桥梁的设计, 避免因对各种环境因素的考虑不当而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另外, 桥梁设计者在进行桥梁设计的时候, 应当充分考虑到温度、空气适度及项目建设时间内环境对施工材料等影响, 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混凝土裂缝现象, 并在设计中将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直接的体现, 为具体的施工提供依据。

2.3 施工工艺

在进行天津至秦皇岛铁路客运专线工程中梁式桥及框架桥的建设施工的过程中, 应对所有混凝土浇筑结构、构建的制作、起模、拼装、运输及吊装等各个环节的施工工艺进行规范管理及控制;具体来看施工中应注意混凝土振捣、混凝土配比、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每一个细节的施工工艺, 从而避免因施工工艺不规范而造成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

(1) 混凝土振捣。在进行混凝土的分层浇筑时, 每一层的厚度都应当控制在振动棒的1.25倍之下, 在振捣上一层的时候, 振捣棒应当插入到下一层约5cm左右, 以便于消除两层之间所存在的接缝, 而在上层混凝土振捣直线必须保证下层混凝土还未初凝;振捣要均匀, 通常情况下可采用行列式的次序进行移动, 不能够混用, 以避免发生漏振的问题。如此一来就可以保证混凝土振捣的密实及均匀, 避免显著下垂现象的出现, 进而控制裂缝的出现。

(2) 混凝土配比。混凝土的配比是造成裂缝出现的原因。混凝土中水泥、砂土、水等各种配合物从质量及数量的控制上都能够对混凝土的配比产生影响。当砂石的粒径较小、空隙率较大的时候, 水及水泥的用量会有所提升, 这时, 混凝土的强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若砂石中云母含量较高的时候, 会降低水泥与骨料的粘结力, 是混凝土的强度降低;而如果砂石当中有机质以及轻物质过多的话, 则会延迟水泥的硬化程度, 对混凝土早期的强度产生影响。所以施工中, 应当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 对各种配合物的质量进行科学的前期抽样检查, 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的主要作用是对钢筋进行保护, 避免其直接裸露在空气当中, 通常情况下, 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纵向钢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之间最小的距离, 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依照混凝土结构中各部分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及其对受力钢筋的有效锚固要求等进行适当的调整。

3 结语

桥梁施工是一个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标准要求都相对较高的过程, 因而在进行桥梁施工建设的过程中, 从施工材料的选择、施工设计、施工过程到竣工之后的维护等, 这其中每一个环节当中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桥梁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严重的情况下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而相关施工单位应当充分考虑各方因素, 对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摘要:在建筑施工中, 裂缝一直是一个无法被忽略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 小的裂缝会对建筑外观的美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较为严重的裂缝则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 进而引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一项整体结构性较强的建筑施工项目, 现代桥梁的施工在工艺上可以说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随着各种管理方式的加强与完善, 桥梁施工中内在的质量问题已经得到了长足性的提高,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桥梁裂缝的问题却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而, 本文结合天津至秦皇岛铁路客运专线工程中梁式桥及框架桥的建设案例, 围绕桥梁施工中混凝土桥梁的裂缝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桥梁施工,混凝土,裂缝,分类,控制

参考文献

[1] 顾庆, 伍金华, 董晴.关于桥梁施工裂缝原因和防治措施的研究[J].交通标准化, 2011 (21) .

[2] 贾燕.论桥梁施工中防水及裂缝的技术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 (1) .

混凝土裂缝问题论文范文第2篇

一、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常见裂缝问题

1、材料问题

水泥、砂土、碎石为混凝土材料的主要组成成分, 而上述成分具有水硬性特点, 且具有极低的抗拉伸强度。若在实际施工环节, 相应材料安定性不足, 则会导致整体结构出现裂缝问题。

2、工艺问题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体施工过程中, 除了混凝土后期养护问题, 还包括钢筋表层污染、保护层设置不当、模板构造不当、水分蒸发、混凝土干缩、水泥结石等因素。同时在混凝土材料拌和、运输、浇筑、振捣阶段, 没有依照标准规定进行混凝土密实度、均匀程度的控制, 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的主要因素。

3、环境问题

由于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若在寒冷或过于炎热的天气施工时, 钢筋混凝土结构就会出现温度变形情况。随之出现附加应力, 若周边环境附加应力超出混凝土抗拉应力, 则会产生混凝土结构裂缝, 常见的主要有现浇屋面板裂缝等。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裂缝处理方法

1、施工前期控制

钢筋混凝土施工材料控制主要是选择温变幅度较小, 且收缩自生体积变形程度较小的材料。同时根据整体结构强度要求, 最大程度降低水泥用量, 或者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结合各种添加剂的使用及水灰比的合理设置, 可降低混凝土材料裂缝。同时在前期施工过程中, 相应施工管理人员应依据整体施工设计方案, 对超长结构变形集中位置等裂缝发生风险较大的环节进行统一分析, 并与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进行协调交流, 预先制定相应的裂缝处理措施, 如配合比调整、外加剂添加、后浇带设置等。同时在施工方案分析阶段, 施工管理人员应针对不符合标准的施工设计模式进行严厉否决, 保证整体施工工艺与预期设计要求相符。在具体施工方案制定完毕之后, 施工管理人员可就施工工期、施工质量两个方面进行集中协调管制, 避免施工工期过紧导致的结构质量风险隐患。

2、施工工艺控制

在施工工艺控制环节, 除了应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之外, 还需要对容易产生裂缝的环节提前分析, 起到预防的作用, 避免裂缝问题的发生。施工中以下环节操作不当容易产生裂缝: (1) 水灰比过大, 表面产生气孔, 龟裂; (2) 水泥用量过大, 收缩裂纹; (3) 养护不好或不及时, 表面脱水, 干缩裂纹; (4) 坍落度太大, 浇筑过高过厚, 素浆上浮表面龟裂; (5) 拆模过早, 用力不当将混凝土撬裂; (6) 钢筋保护层太薄, 顺筋而裂; (7) 缺箍筋、温度筋使混凝土开裂; (8) 大体积混凝土无降低内外温差措施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 (9) 洞口拐角等应力集中处无加强钢筋, 出现裂纹。以上裂缝会加速混凝土碳化和钢筋锈蚀, 严重破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裂缝产生, 确保工程质量。

3、施工环境控制

施工环境控制主要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环节外部环境变化, 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在现阶段钢筋混凝土结构建设环节, 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 极易导致相应结构出现不正常变形裂缝。针对这种情况, 可在阶段施工完毕后, 采取完善的养护措施, 最大限度提高混凝土结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 混凝土养护时期为14天的不正常收缩情况, 远低于混凝土结构养护3天的不正常收缩幅度。此外, 在混凝土输送环节, 若外部环境风速较大, 很可能将大量泥沙或其他杂质掺入混凝土拌合料中。若相应杂质与混凝土骨料反应产生有害膨胀物, 则会导致混凝土结构持续崩裂。因此在实际混凝土输送环节, 应依据“精料供应”的模式, 以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随着建筑越盖越高, 体量越来越大, 基础厚筏板施工及地下室超长结构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用量越来越大。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期间, 一方面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的水化热, 使结构具有热涨特性, 另一方面硬化后期表面干燥使结构又具有收缩特性, 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将直接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因此施工及养护时应采用以下措施: (1) 在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条件下选取配合比并对水泥用量进行控制, 优选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等混凝土各种原材料。 (2) 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 (3)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一次浇筑的混凝土不可过高过厚, 以保证混凝土温度均匀上升。 (4) 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分层均匀浇筑, 每层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 (5) 保证振捣密实, 严格控制振捣时间, 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 严防漏振及过振。 (6) 加强养护期温度检测并合理制定温控措施。 (7) 通过表面蓄水, 喷洒养护液或直接洒水等方式对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 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减少温度应力。

总结:

综上所述,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的建筑形式, 由于混凝土材料性质、施工工艺、施工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较频繁。为了最大限度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相应工作人员应结合现阶段工程设计、施工方案, 优先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材料并结合施工工艺及施工环境的控制, 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概率。

摘要:混凝土材料是一种非均质复合材料, 其具有较为复杂的热学及力学性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时间使用过程中, 由于外界环境温湿度变化, 混凝土材料会出现热胀冷缩、湿胀干缩等情况。而随着水泥水化及外部荷载作用的变化, 相应钢筋混凝土结构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变形裂缝, 对整体建筑安全性、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危害。本文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裂缝问题, 提出了对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裂缝

参考文献

混凝土裂缝问题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飞快,整个过程中虽然不断有新型的建筑材料出现,但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还是混凝土。这是因为混凝土存在许许多多的优点,因此它成为了建筑取材的首选,在建筑中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了。混凝土有较高的强度及耐久性,拌制物的可塑性以及能与钢筋牢固地结合成坚固、耐久、抗震且经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领域,混凝土浇筑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裂缝的产生也和方方面面的因素有关,文章主要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谈论了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裂缝是房屋混凝土结构建筑最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发生这样的问题有很多原因,分析外部环境方面因素,也有材料以及施工技术层面的因素,但是主要还是由于混凝土结构体积大,水泥水化热使得内部混凝土温度急剧上升,以及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变形引起的。从裂缝的成因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类:1、收缩裂缝。这主要是由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变形产生的。而对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影响主要来自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的用量,一般来讲,水泥与水的用量与混凝土收缩变形量呈正相关关系,即水泥与水的用量越大,那么混凝土收缩变形量也就越大。除此之外,混凝土养护表面覆盖保湿不及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养护不及时导致表面的水分蒸发过快,水分在短时间内的急剧蒸发也会造成表面产生收缩裂缝。2、温度应力裂缝。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超过25℃)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水泥用量多,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急剧升高,而混凝土表面由于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温度相对较低,从而造成较大的温度梯度而产生温度应力,当这种温度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结构便会产生裂缝。3、材料裂缝。主要是由于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或者砂石料中含泥量过大,或者强度较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开裂。材料方面的因素在混凝土开裂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因此应坚决杜绝材料方面的所导致的开裂诱因。

二、混凝土裂缝施工控制

(一)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泥的选用。水泥的水化热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罪魁祸首,因此,水泥的选用十分关键。混凝土应该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比如火山灰水泥、矿渣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另外,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水泥的用量。采用低水化热水与降低水泥的用量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减少水泥的水化热量,对混凝土内部温度的上升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混凝土内外温差,可以有效的防止裂缝的产生。在具体的施工中,对于水泥的选用应建立一套严格的标准,应该选用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大型厂家的水泥,进场后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对其抽样检验,不满足规范要求的不得使用,通过此类措施的采取可以大大降低因为水泥本身因素所导致的开裂。2、粗细骨料的选用。碎石的粒径在满足钢筋间距以及泵送要求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的选用粒径大一点的,以此可以减少水与水泥的用量。应该采用强度高、干净、针片状少的粗细骨料。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该控制在不得大于1%,且不得含有有机物质及其他有害物质。3、粉煤灰的选用。粉煤灰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掺合料,它不但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有利于混凝土的泵送施工;还可以起到替代部分水泥的作用,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泥的水化热。在对粉煤灰的选择中应注意细度以及粒度的选择,粉煤灰磨细加工应该要达到I级标准。但是对于有抗渗要求的地下室混凝土,在参入粉煤灰时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计算及试验确定,不得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因此在粉煤灰的选用中还应考虑到具体用途,不能盲目的进行选择。4、外加剂的选用。外加剂也是影响混凝土浇筑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混凝土常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膨胀剂、防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的合理使用可以减少水的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外加剂的用量必须由试验室根据配合比试验确定。另外,也可以在混凝土中参入一种高效的符合液剂,该液剂具有防水、缓凝、膨胀、减水等功能。在外加剂的添加中,一定要注意比例的搭配,不能因为比例的失衡降低外加剂的效果。

(二)施工过程控制

1、混凝土的拌合。混凝土拌合是混凝土施工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生产出优质的新拌混凝土,后期施工控制才有意义,如果混凝土拌合出现问题也就会给后期的施工带来巨大的麻烦。首先,做好施工配合比换算。施工时,试验技术人员应该根据料场砂石料的实际含水量情况将实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以确保配合比的准确性。其次,配料必须准确。混凝土拌合时候,应该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料,配料计量误差不得超过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再次,混凝土搅拌时间必须适当,不得过长、也不得太短。搅拌时间太长有可能导致混凝土离析,搅拌时间过短,则不能让拌合料充分拌匀,减水剂也不能生效。第四,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高温季节施工是可以在拌合水中添加冰块,以此降低混凝土的温度,以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2、混凝土运输。由于混凝土方量巨大,施工延续时间较长,混凝土浇筑又必须连续,不得中断,因此混凝土的运输也不容忽视。目前很多混凝土搅拌站都离工地比较远,在施工前应该要调查好混凝土的运输线路以及交通通行情况,选择一条最优线路,尤其是做好交通高峰期的运输工作,确保砼浇筑的连续。例如很多工地都是利用夜间施工,这样可以避免白天施工中可能遇到的交通堵塞问题。另外,在高温天气施工时,可以在混凝土搅拌车的大罐上覆盖湿草袋,起到降温的作用。3、混凝土浇筑。浇筑是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混凝土浇筑前,浇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释放水化热,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根据材料的具体参数计算出水化热,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减少水化热的危害。其在混凝土内部设置循环冷却水管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措施。事先在混凝土内部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好冷却水管,并在浇筑前试水,防止漏水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变通水循环,并不断的根据实测混凝土内外温差调节通水循环的速度,以达到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减小内外温差的效果。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开展施工中,一个关键点就是降温,可以采取遮阳、降温措施,比如在施工现场喷洒水雾以降低环境温度。混凝土施工应该制定合理的浇筑方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斜向分层浇筑、水平分层浇筑或者分区域浇筑。混凝土振捣应该快插慢拔,振捣必须密实,分层振捣时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应该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10cm,确保先后浇筑的两层混凝土的粘结良好,防止层间缝的出现,增强混泥土结构的密实性、整体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收面处理,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收缩裂缝。收面处理中应注意时机的把握,收面应该在混凝土初凝前,不得太晚,收面的同时应该将表面进行拉毛处理,当然收面也不能太早,太早的话应为混凝土尚未凝结,会导致效果的不佳。

4、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应该及时养护,炎热的夏季施工时应该可以采取洒水湿润养护,冬季施工时应该采取保温保湿的养护措施,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宜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期间应该密切关注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通过调节循环水的流量及进口的水温来控制,确保内外温差不得大于25℃。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有特殊要求的话,还应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三、结束语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决定了整个建筑的质量,所以要严格规范浇筑技术,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偷工减料,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管理,善于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技术,促进我国混凝土浇筑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铁瑜.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建筑科技风-新科技与新工艺(电子版),2012

[2]王凡.论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浇筑施工管理[J].民营科学技术-管理纵横(电子版),2011

混凝土裂缝问题论文范文第4篇

某工程六层混合结构,面积8920平方米,2007年5月开工,当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发现局部楼板和填充墙出现裂缝,用户反映比较大,经鉴定为温度缝,不影响使用,并向用户解释了情况。目前住宅工程混凝土楼板和填充墙出现裂缝的现象比较常见,现根据有关资料并结合观察实际的情况,对现浇混凝土楼板和砌块填充墙裂缝的原因和对策浅析如下:

1.住宅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类型

1.1纵向裂缝

即沿建筑物纵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

1.2横向裂缝

即在跨中1/3范围内,沿建筑物横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

1.3角部裂缝

在房间的四角出现的斜裂缝,板上皮居多。

1.4不规则裂缝

分布及走向均无规则的裂缝。

1.5楼板根部的横向裂缝

距支座在30cm内产生的裂缝,位于板上皮。

1.6顺着预埋电线管方向产生的裂缝

2.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

2.1设计方面

2.1.1 设计结构时安全储备偏小,配筋不足或截面较小,使梁板成型后刚度差,整体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

2.1.2 设计板厚不够,又不做挠度验算,整体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

2.1.3 房屋较长时未设置伸缩缝,在薄弱环节产生收缩裂缝。

2.1.4基础设计处理不当,引起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楼板裂缝。

2.1.5 楼板双向受力,按单向板配筋,引起裂缝。

2.2商品混凝土原因

2.2.1 水灰比大,水泥用量大。

2.2.2 高效缓凝剂用量过大,在未凝固前石子下沉,产生沉缩裂缝,常发生在梁板交接处。

2.2.3 砂石质量不好,级配不好,含泥量大,含粉量大。

2.3施工原因

2.3.1 养护不到位,强制性规范要求混凝土养护要苫盖并浇水,现在大多数不苫盖,浇水也不能保证经常性湿润。

2.3.2 施工速度过快,上荷早,特别是砖混住宅楼板,前一天浇筑完楼板,第二天即上砖、走车,造成早期混凝土受损。

2.3.3冬时期间受冻。

2.3.4 拆模过早或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够。

2.3.5 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厚,表面强度不够。

2.3.6 施工时楼板混凝土盖筋被踩弯、踩倒,保护层过厚,承载力下降。

3.防止楼板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3.1设计方面

3.1.1 在使用小直径钢筋的情况下,适当提高配筋率,可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

3.1.2角部负筋双向配置,单向板也四面均配置负筋。

3.1.3 在相同配筋率的情况下,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缩小钢筋间距,可提高现浇板的抗裂能力。

3.2施工方面

3.2.1现浇楼板尝试设置伸缩缝,伸缩缝的间距可取14m 左右或住宅楼一个单元的纵向长度,设在楼板支座处,缝宽10mm,中间加软体材料,混凝土断而筋不断。

3.2.2钢筋绑扎时保证间距均匀,保证负筋位置不变,浇筑混凝土时设置马道,不踩负筋。

3.2.3 采用平板振捣器,两次抹压交活,第二次抹压在终凝前进行。

3.2.4 在预埋电线管下加钢丝网,预埋管尽量顺着受力钢筋的方向布置。

3.2.5 采用覆盖加浇水的方法养护,覆盖并浇水是强制性规范的要求,目前我们大多只浇水,不覆盖,浇的水干后不能保证及时补充,养护期内不能保证混凝土处于连续湿润状态,达不到应有的养护效果。

3.2.6 混凝土达不到1.2MPa 不得上人,不过早拆模,或采用早拆体系,拆模后保持竖向支撑。

3.3搅拌站方面

3.3.1 保证按设计的坍落度生产,到现场发现离析现象要进行二次搅拌。

3.3.2 保证水泥、砂石质量,保证配合比科学合理。

4.楼板混凝土裂缝处理

4.1裂缝宽度小于0.3mm的可采用6202胶泥等封闭。

4.2裂缝宽度大于0.3mm 进行化学灌浆处理,做法如下:

(1)凿缝:沿裂缝进行剔凿,根据开裂情况凿出宽、深各15~20mm的V型槽。

(2)埋设灌浆管:沿裂缝方向每隔50cm钻孔一处,埋设灌浆嘴,用胶固定住。

(3)封闭裂缝:用结构胶骑缝反复刮实,同时封闭周围裂缝及分支裂缝。

(4)吹气试压:补封漏气部位。

(5)灌浆:配制灌浆液注入灌浆器,由空压机加压0.2MPa ,从一端灌浆嘴起进行灌浆,一般从邻近灌浆嘴溢出灌浆液后停止灌浆,并封闭灌浆嘴,依次进行下次灌浆。

(6) 拆嘴,封闭灌浆嘴。

5.块填充墙的裂缝分析

5.1裂缝类型

5.1.1 砌体与柱、梁交接处的裂缝,水平缝或垂直缝。

5.1.2砌体本身发生的裂缝,竖直缝或沿灰缝出现的裂缝。

5.2裂缝产生的原因

5.2.1 砌块干缩的影响:砌块干缩值一般小于0.4mm/ m,如在施工时速度过快,使用停滞期不足28天的砌块,就会产生砌块墙的收缩裂缝。

5.2.2 砌筑砂浆不饱满:砌块壁肋较窄,如不精心施工难以保证砂浆饱满和均匀,墙体一旦受到应力的作用就会在砂浆欠饱满处产生沿灰缝的裂缝。

5.2.3 温度裂缝:外墙内外温差造成变形不一致而产生裂缝,如梁下水平缝和窗台下暖气窑处裂缝。

5.2.4 结构沉降造成的裂缝:结构整体刚度差,砌块墙与框架柱梁只能靠柱上的拉筋连接,即使在抹灰时加了钢丝网,也难以抵抗由沉降造成的应力变形。

5.2.5 抹灰砂浆的影响:抹灰常用的水泥砂浆或水泥白灰混合砂浆,其收缩值一般为0.6~0.8mm/m,且保水和易性差,时常在抹灰时界面处产生泌水,下滑而导致空鼓开裂。

5.2.6 砌块的收缩变形是机砖的2~3倍左右,砌块与机砖,砌块与梁柱混用时易裂缝。

5.3防治措施

5.3.1在设计上要能保证结构框架的整体刚度,对体形复杂的建筑物合理设置变形缝,防止不均匀沉降。

5.3.2从设计着手在易裂的部位采取加强措施,如在门窗洞口两侧增加芯柱,在窗台下墙灰缝中设置水平拉筋,在墙面抹灰中加钢丝网等,以增加抗裂能力。

5.3.3砌块在砌筑前要进行干燥,以减少内在收缩,砌块的含水量最好等于或低于现场外界空气平均年相对湿度,刚砌完时含水率不应大于35%~40%.选择砌块的线形干缩率低于0.03~0.065%。

5.3.4严禁使用龄期不足28天的砌块,有条件的可养护2个月后再使用,现场存放时底部要垫起,注意防潮,雨天要苫盖。

5.3.5在墙体顶部除用斜砌机砖顶紧外,还应加钢丝网片,柱墙接缝处除有拉筋也要加钢丝网片,网片要用用射钉与柱墙连接牢固,网片要夹在底子灰中间为宜。

5.3.6大面积的填充墙可设控制缝,在墙内做连续的竖向减弱的断面。可作成企口缝或预制嵌缝条等,使裂缝出现在控制缝处,不引人注意。

5.3.7砌筑砂浆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限制砌块从砂浆中吸水,一般在砂浆中掺熟石灰膏或通过试验确定掺合适的外加剂。

5.3.8采用反砌的方法,砌块的底面朝上,可使砌块与砂浆接触更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混凝土楼板和砌块填充墙的裂缝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我们必须从图纸会审开始,制定综合的治理方案,主动与业主、设计结合,加强对分包方、分供方的控制及施工过程中的严格把关,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裂缝的产生,使住宅工程质量达到用户满意的程度。■

混凝土裂缝问题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裂缝形成的原因,从选材、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裂缝的产生,保证建筑结构性能。

[关键词] 混凝土 大体积 温度裂缝 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一直是困扰着工程界的难题,因为大体积一旦产生裂缝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物的强度、抗渗性以及整体稳定性,轻微的也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和美观,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如何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裂缝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从裂缝产生的原因出发,提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

一、温度裂缝的形成原因分析

1、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形成机理

为了搞清楚大体积混凝土为什么产生裂缝,首先要了解温度裂缝形成的机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产生大量水化热,积聚在混凝土的内部,受外部气温的影响,混凝土中形成了较大的温差,温差使混凝土产生变形,受内部约束及外部约束的影响,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后就会形成裂缝。

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实践表明,影响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1)水泥的水化热。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的主要热量来源。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水化放热会引起混凝土内部急剧升温,造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从而产生温度裂缝。

(2)内外约束条件。当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结构就会受到地基的限制,从而产生内外约束,此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很小,但徐变和应力松弛却很大,当温度下降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应力时,就会产生裂缝。因此,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改善约束条件, 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

(3)外界气温的变化。混凝土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如果外界气温下降,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加大混凝土的温度梯度,致使温度应力增大。此时,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裂缝。

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形式

1、干缩温度裂缝

干缩温度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最容易出现的,这主要和用水量、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裂缝形式是表面存在细小的、多短方向分布的,裂缝宽度一般只有30mm左右。这种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表面温度、湿度变化快,而内部湿度变化小,在表面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引起的。

2、塑性温度裂缝

塑性温度裂缝一般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贯通的形式,一般在干热天气和刮大风的条件下出现,因为在日光直射或刮大风时,会带走混凝土中的水分,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收缩,而此时的混凝土强度有限,最终导致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产生塑性温度裂缝。

3、温度应力裂缝

温度应力裂缝是混凝土外部约束引起的,主要是由于内部温度升高产生了温度拉应力。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 d。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混凝土弹性模量急剧变化。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期间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并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

(3)晚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并与前2 种残余应力相叠加。

三、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

1、配合比设计

未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可以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并采用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胶比、掺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引气剂,以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水灰比应≤0.6,砂率控制在0.33-0.37。

2、原材料的选用

(1)选择低热或中热水泥,由于矿物成分及掺合料含量的不同,水泥的水化热差异较大。为了降低水泥的水化热、减小混凝土的体积变形,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水泥。目前大体积混凝土中采用较多的是矿渣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水化热小,相当于普通水泥的60%,抗侵蚀能力优于普通水泥,但早期强度低;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热较大,但收缩变形小、早期弹性模量高。

(2)选择热学性能较好,含泥量较少的骨料,在大体积混凝土中,能选用石灰岩作为粗骨料热学性能最好。要严格控制骨料级配和含泥量,粗骨料一般选用10~40mm连续级配碎石,含泥量不超过1%;细骨料一般选用细度模数2.8~3.11的中砂,中砂含泥量不超过3%。

(3)掺加拌合料和外加剂,减少水泥用量,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外加剂和拌合料,能够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粉煤灰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效应可以使混凝土的强度、密度增加,收缩变形减小,同时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强,离析和泌水性变小。

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不同于普通混凝土浇筑,在施工前必须做好浇筑方案设计,保证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前都能被上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振捣密实。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方法主要有:

(1) 全面分层:这种方法主要是当第一层浇筑完毕后,在开始第二层混凝土浇筑,这种方案主要适用于浇筑面积不大的地方,因为如果浇筑面积过大,开始第二层浇筑时,第一层可能初凝都完成了。

(2) 分段分层:在混凝土浇筑时,当第一层浇筑到一定距离后,就开始第二层的浇筑,如此向前浇筑其他各层,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厚度大的工程。

(3) 斜面分层:这种施工方法适用于结构长度远远超过厚度的3倍的情况,混凝土浇筑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

4、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项重要的工序,养护时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以及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混凝土浇筑完毕12h内,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一层草包可以起到保湿保温的作用,在养护中要注意薄膜的搭接厚度不得小于150mm,草包的搭接长度不得的小于100mm。当养护时间达到设计要求后,就可拆模,拆模后要做好保护工作,防止温度骤降导致表面出现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阶段防止温度裂缝的措施主要有:

(1)浇筑后2 h 采用塑料膜对表面覆盖,可有效增加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减小总温差。若在冬季施工需在塑料膜上面加上草垫保温等.

(2)混凝土浇筑后,应在终凝后两小时开始带水养护,养护期14d以上。夏季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可采用积水养护的方法。在混凝土表面上用砖砌成浅水池,然后放入300 mm 深的水,起保护和养护双重作用。

(3)冬季施工时,在结构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如草袋、锯木、湿砂等)。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5℃。

四、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而较容易产生温度裂缝,而裂缝的形成与选材、施工及养护的质量密不可分。要充分了解裂缝产生的机理,并在合理设计的前提下,做好材料的选择,严格控制施工中浇筑振捣等工序质量,及时采取适合大体积混凝土特点的保湿保温养护工作,温度裂缝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参考文献

【1】邓磊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 建筑施工 2009

【2】李萍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降温技术措施 浙江建筑 2009

【3】权国喜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浅议 山西建筑 2008 ■

混凝土裂缝问题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大体积砼 裂缝 控制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混凝土初凝过程中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的共同作用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开裂的主要因素,混凝土“内热外冷”极易产生裂缝。

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收缩产生裂缝也是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经过实际施工经验总结发现 ,在设计配合比中时,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该种配合比的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大;

在施工组织时或混凝土拌合站,采购的水泥成分不符合要求或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常见因素;

施工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够,施工作业程序不规范、施工技术措施不适当等是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经常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一;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方面的原因: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钢筋密、由于体积过大,混凝土一次浇注量大、施工时间长、施工工艺要求高、受环境影响大,工程实践证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比较大,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机率较多。

基础沉陷或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混凝土出现沉陷裂缝,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二、无缝施工方案设计过程 (以大体积地下室混凝土底板、墙板、顶板施工为例)

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设计原理:

目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无缝设计是以掺加ZY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为基本材料,以设置加强带取代后浇带,达到连续浇筑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根据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的要求,在施工方案设计时,将地下室混凝土底板、墙板及顶板进行分块设计以形成多个施工浇筑的单元,每个施工块中均设置有加强带。混凝土墙板、顶板的分块与底板的分块相对应设置后浇带和加强带;

膨胀加强带宽设置要根据拟浇注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实际工程特点合理设置,边缘每侧设密孔铁丝网并用钢筋加固定位,以防止加强带外混凝土流入加强带内;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先浇带外混凝土,当施工浇注到加强带时改用掺量ZY膨胀剂混凝土施工。考虑到外加剂膨胀作用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所以应该对膨胀加强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适当的提高,并加大膨胀剂用量,用这样的方法循环施工达到超长无缝结构混凝土的目的;

补偿收缩混凝土设计。根据《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对掺加ZY的试件的限制膨胀率进行试验,设计并验证补偿收缩混凝土试件的微膨胀性。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水泥采用优质的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

细骨料选用中砂,细度模数Mx=2.6~2.8,表现密度2.64克/立方厘米,松散密度1410千克/立方米,紧密密度1550千克/立方米,含泥量≤3%。粗骨料为碎石,粒径为5~31.5mm 连续级配,压碎指标8%~9.8%,含泥量≤3%。膨胀剂选用行业内知名公司生产的性能稳定的ZY膨胀剂。 减水剂选用大中厂家生产的优质Ⅱ级粉煤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要保证混凝土的泵送性能,经现场实际经验总结,管道出口处塌落度满在140—160mm之间,试块强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实验室设计。根据多个项目的施工经验总结,考虑混凝土在输送管道中的塌落度损失,塌落度值设计值为200-220mm,输送管道出口塌落度实际值为140-160mm。

三、 施工方案及控制措施

(一)后掺少量减水剂的预备措施

如混凝土浇筑施工在高温季节,易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加大,或者由于混凝土运输途中延时等问题,使浇捣速度减缓,延误了混凝土的入模时间,致使不能满足泵送要求,此时应严禁加入生水,而应采取二次掺少量的FDN2I减水剂的后掺法,补偿和恢复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在配合比中FDN2I减水剂量为0.8%,一般该减水剂的掺量最高为1%,在后掺减水剂时只考虑在0.2%以内。凡后掺减水剂的运输车应快速搅拌40转以上。

(二)地下室墙体混凝土配合比及浇筑的措施

墙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时,采取降低水灰比的措施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底板与墙板同为C30P12,而底板的水灰比为0.47。而墙板的水灰比为0.41,混凝土的坍落度指标底板为18~20厘米,墙板坍落度指标控制在14~16厘米。

混凝土浇筑阶段,采用二次振捣的工艺,即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避免混凝土因沉降收缩而引起裂缝。

(三)地下室顶板的混凝土浇筑的控制

按照长无缝混凝土的施工方案,地下室顶板的浇筑顺序是浇筑完地下一层墙板至地下室顶板梁下口后进行地下室顶板的混凝土浇筑。在顶板的浇筑过程中主要是要控制好早期裂缝的产生,从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形成时间看,裂缝往往发生在混凝土初凝到终凝这段时间内,故在施工中,将顶板二次或三次搓平、抹压,特别是初凝抹压作为控制早期收缩裂缝的一项重要控制措施,这对于控制早期裂缝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细部加强处理

因一般情况下外墙与边柱的配筋率不同,收缩也不相同,其连接处应根据规范和构造要求设置水平增强钢筋,防止因应力集中发生纵向裂缝。

由于底板双向配筋锚入基础梁二排主筋之间,使底板与柱节点处板面混凝土保护层可能过大,故在柱边1米范围设置双向钢筋网片,防止板面出现裂缝。

外墙模板施工的对拉螺杆突出部分割掉后,用ZY掺量为10%的1:2 水泥砂浆封堵;

相关安装专业的各种穿外墙管道处孔洞用ZY掺量为10%的1:2 水泥砂浆封堵,必要时做细部防水处理。

五、混凝土的养护

地下室底板、墙板、顶板全部采用了掺加ZY膨胀剂的混凝土。按照养护制度,在混凝土抹压后,能上人时即铺上麻袋片或草席,用水浇湿保养,混凝土硬化3~4小时后,底板与顶板均筑堰蓄水3~5厘米进行养护,墙板采取不间断淋水保温,采用这些养护方法不得少于14天,墙板侧模的拆除也不少于7天。以上养护措施的实施对地下室应用超长无缝结构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后的裂变状态与常规体积混凝土裂缝差异较大,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搞渗透性能,且混凝土开裂渗透后可能会造成混凝土的裂变加速而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由于混凝土的裂缝一般发生在初凝阶段,因此,我们在探讨裂缝产生的原因的同时重视预防措施的作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

上一篇:心理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关于公司治理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