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管理范文

2023-09-22

地下管线管理范文第1篇

1.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文章在本节, 首先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 就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进行梳理和阐述, 以在研究工作开展时, 首先明确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方式与现状, 为进一步探究提供相关的参考。

1.1 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的组织管理

管线普查项目工作的开展不是单个人的作业活动, 往往需要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共同协作, 完成各项复杂的排查工作。因此在实际的管线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管理工作开展之前, 相关单位首先要对组织管理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 为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打好前提基础。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 地下普查项目管理往往会涉及到勘探、管线铺设、信息登记与传输等多支队伍, 各组成员分工不同但往往需要共同协作开展工作。因此在组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 首先要对队伍的专业素养进行考察, 明确队伍整体素质能够按标准按要求完成任务;其次要对队伍的分工协作进行基本的安排, 明确各项工作的基本流程, 明确各支队伍的分工任务, 继而通过管线排查、管线勘探、信息登记与传输等多方面的工作推动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

1.2 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的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通过有效的技术发挥与协作, 才能顺利的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一般来讲, 除了基本的管线铺设技术以外,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 还会涉及到地下勘探、信息处理等多方面的技术内容, 管理工作开展起来往往会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技术的融合与协作是最难开展的一项工作,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 要充分的运用好头脑风暴, 按照预先的工作设计, 将技术应用点与顺序做充分的安排, 指导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

1.3 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的监督管理

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管理工作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安全隐患的排除都有着显著的必要性, 因此整个实际工作开展的效率非常的关键。项目工期与项目完成质量是整个地下管线排查项目作业的重要评判标准, 一次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 除了基本的组织管理与技术管理外, 相关单位还应当注重对现场施工作业的监督工作, 一方面, 对整个排查工作的进度做监督, 督促地下管线普查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 随时对传输的数据做检测, 检查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确保地下管线普查项目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如此在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今天, 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开展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

2.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管理方法开展的相关对策

通过组织管理、技术管理以及现场监督管理,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工作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开展起来, 当前采取有效的对策, 保障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及现场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才能真正为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2.1 积极强化信息技术投入, 提高信息化水平

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不仅能够对人员信息进行动态处理与更新, 随时掌握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 为地下管线普查项目工作的开展提供直接的参考, 同时也能够为各项技术的有效应用, 普查信息的传输提供技术支撑, 保障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完整性, 提升普查工作的效率与信息质量。因此在完善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管理工作之前, 相关单位要积极的强化信息技术投入, 提高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2 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 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管理工作是一种涉及多支队伍、多项技术协作的复杂性管理工作, 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管理人员需要充分的勘测工作经验背景, 了解各项技术运行的实际原理, 了解信息处理的基本手段, 并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 如此才能真正的将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管理工作开展好。因此在信息技术投入的同时, 相关单位还应当积极的引进复合型人才, 对具备探测与数据处理技术的相关人员进行重点培养, 提升其工作协调能力与挂历能力, 为普查项目管理工作发挥核心作用。

结束语:

文章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 对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探究, 现阶段, 通过组织管理、技术管理以及现场监督管理,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工作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开展起来。相关单位既要积极加强信息技术投入, 提高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又要积极的引进复合型人才, 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如此通过各方面人才、技术的有效协调以及现场监督工作的高效开展, 保障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开展, 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保障。

摘要: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 对于防止城市地下管线安全隐患, 强化城市枢纽功能都有直接的影响。文章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 就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 以期从实际的角度为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线,管线普查,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 魏学超, 苏钊.地下管线普查项目团队沟通管理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 2016, (12) :97-98.

[2] 王志军, 王增, 刘志强.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施工方法与要求[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12) :292.

地下管线管理范文第2篇

一、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现状概述

城市地下管线作为基础设施, 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保障,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 其种类和数量不断地增加, 在城市地下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管线网络。然而由于相关部门对管线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 致使管线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不必要的施工事故。近几年来, 地下管线档案管理虽然有了一定发展, 但其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一方面, 部分城市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通过对图纸的收集分析, 管理地下管线的档案信息。最常见的图纸管理, 包括对设计图、管线普查图、竣工图等。另一方面, 很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城市, 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全面, 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对地下管线难以实现动态管理, 降低了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效果。

二、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 提高了应对紧急事故的能力。根据不完全统计, 近几年来, 我国各大城市管线施工事故发生的概率都有所增加, 不仅严重阻碍施工进程, 更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当紧急事故发生时, 能够快速做出应急对策至关重要, 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地下管线的信息化建设便很好的实现了这一点,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 将地下管线的详细信息进行分类统计, 当突发状况发生时, 结合信息系统对紧急事故的分析处理, 可以快速地做出判断和决策。

(二) 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往往有其防害抗灾能力来决定, 如果一个城市不具有较强的防止灾害和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城市建设必将受到阻碍。地下管线作为城市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 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帮助, 当城市出现意外的灾害时, 可由地下管线设施实施部分的抗灾措施, 降低灾害对城市的破坏程度, 推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部分城市由于受到历史条件限制, 地下管线的档案信息严重缺乏, 没有全面的资料信息支持, 对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造成了阻碍。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则有效地实现对其不足的弥补, 通过对地下管线进行维护和安全防范, 详细掌握地下管线网络的具体情况, 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 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 满足了数字城市建设要求。当前我国逐渐进入数字化时代, 为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数字城市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而数字化和信息化是相互依存、难以分割的, 因此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信息化建设也满足了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城市地下管线作为城市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错综复杂的网络布局为城市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特别是电信、电网管线, 给排水管线等, 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 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基础信息平台, 加快了数字城市建设的步伐。

(四) 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城市管理部门的高效办公。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有所加大, 加之城市工程建设的日益增多, 建筑建设、道路建设、绿化建设、管线建设等多方面内容都将成为政府进行城市管理的难点, 如何实现城市管理部门的高效办公, 成为各大城市管理部门重点思考的问题。其中城市地下管线, 大都位于城市道路的地下, 管线种类非常之多, 最为常见的类型已达到九种之多, 加之各管线之间错综复杂设置, 对其管理的难度尤其大。因此实现城市管理的高效办公, 更应从城市地下管线入手, 将日渐增多的各类管线进行分类、收集信息、建档等, 为城市工程建设提供安全施工环境, 对城市的合理规划和设计提供资料。将信息系统运用到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中, 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测, 并将信息结果输入计算机系统, 实现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 实现管理部门的高效办公, 提高相应的办事效率。

三、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地下管线建设落后。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地下管线建设落后, 特别是对于部分老城区而言, 建设落后现象更为严重。根据部分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实际情况, 现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第一, 由于老城区人口数量较多, 建筑相对密集, 导致地下管线建设相互交错存在, 加之缺乏相应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 很多管线不明确。第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部分城区工程建设数量剧增, 造成地线管线不配套问题。第三, 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 带动了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 其中管线建设施工技术也不断地推陈出新, 然而部分城区没有与之匹配的施工设备, 造成地下管线建设的滞后。

(二) 重复建设造成地下空间的浪费。自经济体制改革之后, 政府部门对地下管线的管理权限有所减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下管线的产权单位之间相互分离, 不再受政府的统一管理。在此情况下, 各管线单位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 管线工程建设难以实现整体的计划管理, 造成独立管沟建设的增多, 本来可以集体开挖的工程却出现了重复开挖现象。独立管沟的大量出现, 无疑造成了地下空间的浪费, 同时也增加了工程建设的施工成本, 因此应健全信息管理体系, 实现管线信息的资源共享, 尽可能地节约地下空间、减少资金浪费。

(三) 管线资料不全造成事故多发。地下管线施工事故的发生, 往往是由于管线资料掌握不全面, 不能明确管线的具体位置和走向, 从而造成施工中出现失误导致事故发生。受到历史条件限制, 很多地区的管线资料都存储在权属单位, 其他工程建设在施工时难以有效掌握管线的具体情况, 由于管线资料不全而造成的施工事故逐渐增多, 急需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管线资料的资源共享。

四、提高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措施

(一) 建立健全相关的地下管线管理制度。没有统一的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标准, 是地下管线管理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因此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地下管线管理制度, 通过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为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提供统一的管理标准。比如说, 地下管线的建设权利可以通过招投标制度进行完善, 地下管线档案的管理内容可由相关法规进行明确规定等。与此同时, 也应完善相应的奖惩制度, 对各种违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惩处。

(二) 加大开展地下管线的普查力度。进行地下管线的普查工作, 可以实现对各类管线的动态管理, 及时掌握管线的实际情况, 更新管线数据, 为工程建设提供最新的档案资料, 保障施工安全。基于此,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定期开展有关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 实现地下管线档案信息资料的动态管理。

(三)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信息化管理, 其中有一重要作用便是为城市建设提供服务, 通过对地下管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城市的各项工程建设提供信息依据。要想实现以上目标,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是重要途径, 通过对资源共享机制的完善, 可实现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供各个城市建设行业参考。

(四) 成立综合协调管理机制。由于政府部门对地下管线的管理权限有所减弱, 部分城市管线建设出现了重复建设现象, 管线独立管沟的增多, 很大原因是没有成立综合协调机制, 地下管线建设难以实现统一管理。成立综合协调管理机制, 一方面可以减少重复建设, 节省地下空间。另一方面, 可以实现地下管线档案的综合管理, 完善档案信息。

摘要:本文对城市地下管线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具体分析, 针对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工程,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 徐文玉, 王方.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08) :204.

[2] 李虎山, 王莉梅.浅论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研究[J].城建档案, 2012 (07) :15~18.

地下管线管理范文第3篇

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地下管线服务半径日渐扩大、结构日益复杂, 供水、排水、热力、广播电视等八大类20余种管线交错分布在城市各个街道和角落, 使得城市建设面临着内涝频发、路面塌陷、燃烧爆炸、窨井伤人、饮水污染、管线运维机制建立困难等地下管线问题的挑战。而且, 我国城市的热力、电力、自来水管道大多于20世纪70-80年代敷设, 腐蚀、破损、泄漏等问题严重, 存在超期服役、隐患突出等现象, 管线维护更新困难重重。

据统计, 2009年-2013年, 全国地下管线事故造成117人遇难 (2014年07月17日19:53, 新华网) 。地下管线事故伤亡重大, 引起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响。2008年-2014年, 我国351个城市中72%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灾害、管道泄露事故, 全国每年因施工反复开挖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50亿元。

为降低地下管线事故率, 国内一半左右的地级城市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但是大部分城市没有建立长效的地下管线数据更新机制。目前已经开展的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的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 但是这只是实现了地下管线静态数据 (位置、管径、材质、连接关系等) 的管理和应用, 缺少可动态更新的地下管线数据和城市地下管线实时运行状况,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这一核心问题。为推动有序高效的地下管线治理工作, 实现管线定位精准化、监管全面化、处置高效化、信息共享化, 以及地上地下“一张图”的综合治理应用, 研究和探索地下管线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2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治理2.1综合治理

通过对城市地下管线探测、隐患排查、智慧化等过程构建面向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监管以及“全面普查、隐患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安全管理两条主线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治理平台。首先, 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测, 掌握地下管线的类别信息、规模情况、管线走向、运行年限等基本情况, 做到城市管线“家底清”;其次, 进行地下管线隐患评估 (“查查体”) , 摸清地下管线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源, 详细记录城市管线健康状况, 实现管线的健康管理;接着对地下管线进行“治病”, 解决管线存在的问题;最后, 在管线关键位置安装物联网传感器, 实时掌握管道内部压力、温度等信息, 从而确保地下管线的安全性。

在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础上, 通过“四措并举” (如图1) 建设智慧管线, 实现地下管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内容监管、全地域覆盖、多元共治、全民共管的新监管、运维模式。实现地下管线的常态管理, 将被动追责转为主动预防, 将管线事故隐患降到最低。

2.1.1地下管线普查及探测-摸清家底

地下管线探测的目标就是查明现有在用的、已废弃的以及规划中在建的全部管线、管沟和管廊的平面位置关系、种类、规模、用途、产权、走向、管径、尺寸运行年限以及相应部位的地面标高等信息。对现状不明的地下管线进行补查, 对于已有管线数据且存在准确性的管线进行核查, 在补查和核查完成后, 需要做好普查成果的保护和继承, 为地下管线增加“电子身份证”, 提高地下管线定位的准确性, 降低地下管线开挖的事故率, 减少开挖面积。

(1) 地下管线普查方法

对明显管线点主要查明地下管线的点属性数据、线属性信息。用钢卷尺通过开井、下井量测断面尺寸、管顶 (底) 深度、井底深度, 读数至厘米;调查时记录管线材质、管偏、井盖材质、电压、流向等数据。

隐蔽管线点探测主要采用RD8000及PL960型地下管线探测仪进行定位定深。部分疑难管线可结合探地雷达、开挖、钎探等方式查明管线位置及埋深。

(2) 地下管线普查过程

地下管线普查过程包括:已有资料的收集、现场踏勘、仪器校验、物探方法试验及管线探测仪校验、编写施工方案或设计书、地下管线调查与探查、地下管线测量、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地下管线图编绘、编写并提交总结报告等。具体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2.1.2地下管线评估与检测-隐患排查

在地下管线探测的基础上, 利用检测设备对管线运行状况进行无损在线检测, 查找管线存在的各种腐蚀、破损、泄漏等安全隐患, 综合运用内外探测手段判别地下管线的整体运行情况, 对管道状况进行安全评估 (如图3) 。

利用补查和隐患排查数据, 通过隐患模型, 分析和评估地下管线自身隐患、管线之间的隐患、管线周边环境隐患, 形成相对完善的隐患信息数据库;在普查的基础上, 在专业管线的在线监测系统和巡检管理系统的支撑下, 通过对地下管线关键节点的状态信息、巡检情况及历史信息等的深入分析, 识别地下管线的综合安全风险;在安全预警系统的支撑下, 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为准则, 系统考虑地下管线寿命、环境和故障率等相关因素影响, 综合分析形成地下管线的风险等级和安全策略, 实现管线的健康管理;根据管线隐患、监测预警与健康管理分析结果, 形成详细的消隐方案。

2.1.3地下管线清於和修复-管道治理

城市地下管线的畅通是保障智慧管线顺利执行的基础保障。因此需要对城市主要管线进行管线清於和修复。

(1) 管线清淤

a.施工安全及封堵、临排

为保证施工的安全, 需对疏通管段临时封堵并做好毒气检测及通风工作, 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封堵后上游流向施工管段的污水需进行临时导流, 以避免管道内污水外溢。

b.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

利用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可以清除排水管道、下水道等管道中的堵塞物, 射水装置能利用高压清理管道上的沉淀物, 冲走管道内的瓦砾碎屑, 更高效的完成对管道的清淤处理。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已逐渐代替人力疏通方式成为机械疏通的主流方法。

(2) 非开挖施修复

与传统的施工法相比, 非开挖施工法具有保护环境、不妨碍交通、施工周期短、综合成本低、社会效益显著等优势。尤其适合在一些无法实施开挖作业的地区, 如闹市区、高速公路等, 可广泛用于市政、供水、燃气、电力、石油管道、通讯、热力等管线的铺设、更新或修复。

2.1.4管网云平台建设-智慧管线

管网云平台建设是以城市目前建设已有的基础设施云为基础, 建设管线空间数据云、管线健康档案云、智慧管线云三大云平台。三大云围绕的核心是数据来源、数据管理及大数据分析及利用。

(1) 管线空间数据云

管线空间数据云的架构图如图4所示, 建设内容包含数据运维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和数据综合应用系统, 主要解决地下管线数据更新入库、共享发布以及综合应用等实际需求。其中数据运维管理系统包括数据更新和数据管理, 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包含共享服务和数据交换服务。

(2) 管线健康档案云

管线健康档案云的的架构图如图5所示,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地下管线安全档案管理平台, 采集成果数据对接及传输系统, 采集硬件的通讯标准及对接协议, 基于档案的健康评价分析系统。管线健康档案云可以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健康“状况的实时掌握, 为城市管线的日常运行提供支撑。

(3) 智慧管线云

智慧管线云的架构图如图6所示, 主要包括物联网接入平台, 硬件协议转换设备, 物联网终端及传输设备, 管线空间数据云共享服务系统的升级和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 从而实现感知数据的共享, 为城市管理、规划、公共安全及应急指挥等提供智能、便捷的数据信息和增值服务。

2.1.5运营维护

(1) 建设模式

a.构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明确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治理的“非经营性项目”性质, 通过采用PPP模式投融资综合治理城市地下管线, 由政府购买该公共产品的服务。此种模式, 可以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利益互享、风险共担”的关系, 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的互补机制, 使政府的债务转移, 财政负担减轻;同时通过社会资本参与, 能够提高项目投资和管理效益, 降低社会资本的投资风险, 实现双方互惠共赢。社会资本同时可获得城市地下管线的特许经营权, 可一举解决现有城市地下管线“多部门管理而管不好”的窘境。社会资本在与政府协议的时间期限内 (10年或者更长) 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运营管理, 保障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运行、报废等工作, 保障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 同时接收政府的监督和考核。

b.另外可由政府牵头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治理建设基金。一方面, 搭建融资平台, 联合金融机构, 成立投资基金, 助力PPP业务推广和实施。另一方面, 投资PPP项目, 利用平台, 强力推行PPP商业模式, 为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治理、运维提供资金支持。

(2) 运维体系

要实现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治理比较关键的一点是做好长期的运维工作, 运行维护体系的建设与地下管线综合治理平台的建设同等重要。

运行维护体系包括运行维护组织、运行维护内容、运行维护流程、运行维护技术支持平台、运行维护制度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可以同步建设, 也可以随着应用的开展而逐步完善。

3 结束语

通过运用各种先进技术, 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隐患排查工作, 面向城市各类地下管线, 构建GIS数据库、隐患数据库、监控预警与健康评估数据库、综合规划数据库, 建设城市地下管线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监测体系, 形成地下管线综合治理平台, 同时通过采用PPP等模式来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长期运营, 实现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治理。它将有助于减少地下管线行业的信息孤岛, 实现更全面的物联、更高效的共享;有利于促进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能力、动态监管能力、应急响应处置能力、管线养护能力的综合提升;能够有效降低管线事故发生几率, 为保证居民生活安全、城市安全和地下管线的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障。

但是目前国内PPP模式的实施尚处于初级阶段, 许多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尚不成熟, 这也将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治理带来一些风险。但是随着政府逐渐接受和正确使用这种模式, 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长效治理将逐步实现。

摘要:基于保障城市地下管线安全的目的, 通过开展全面的地下管线隐患排查、清淤和修复以及进行城市智慧管网的建设, 结合现阶段国内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套以城市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和安全管理为核心、通过四措并举 (”普查“、”会诊“、”治理“和”智能监管“) 来实现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治理体系;并提倡采用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模式和建立完善的运维体系来实现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长效治理。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线,管线评估与检测,管网云平台,运维体系

参考文献

[1] 柯善北.把确保质量和公平分配作为生命线——《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房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解读[J].中华建设, 2011 (12) :26~29.

[2] 黄德林, 袁婧.从制度层面加强我国地下空间资源管理[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 (9) :12~15.

[3] 李学军, 洪立波.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形势与对策[J].城市勘测, 2011 (5) :166~169.

[4] 李大伟, 赵程.浅谈综合监控系统运营维护模式[J].城市建筑, 2013 (2) :284~284.

[5] 琚锋, 吴建晔, 俞连芳, 等.安吉县地下管线探测与信息系统建设[J].地理空间信息, 2014 (2) :144~145.

[6] CJJ 61-2016,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S].

[7] 唐文萍, 李志远.流程型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 2014 (15) :45~46.

地下管线管理范文第4篇

1 总体设计

1.1 系统总体构成及其作用

根据管线数据的生命周期、分类等特点, 系统由五个子系统组成, 并分为核心与外围两大部分。其中核心部分包括管线信息管理子系统和地下管线辅助设计规划审核与竣工验收子系统, 主要用于管线信息管理、制图、设计方案审查、管线竣工验收等;其它为外围部分, 主要用于了解与管线相关的地形、道路、地名、单位、电话号码等信息, 为管线的辅助设计提供一些分析参数和在Internet/Intranet上对管线信息的查询。

1.2 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子系统

具有下列功能。

(1) 以带状基础地形图为背景, 在城市规划道路的骨架之下, 融合地下管线信息, 为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2) 全市规划区内的所有干管的总体布置分布。 (3) 纵横断面图的生成与功能分析、地下管线的三维立体显示等。 (4) 具有拓扑分析、最短路径分析、管线事故 (如爆管) 分析、统计分析等分析功能。 (5) 常用的GIS功能。 (6) 多种查询功能, 可按图号、道路名称、单位名、区域范围等形成多种查询表格。 (7) 在内业数据入库的过程中, 具有数据查错和预防功能等。

1.3 管线设计规划审核与竣工验收子系统

本子系统是针对综合管线设计的特点, 编制特定程序, 辅助完成综合管线的基本设计, 包括道路平面与纵横剖面设计、综合管线平面与横剖面设计、管线的规划审核与竣工验收等四方面;具有管线工程的辅助设计、最小覆土深度、管线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及管线交叉处的最小垂直距离计算、方案比较等功能。利用该子系统, 各管线部门在进行管线报件时, 可使管线设计更合理, 审批更严格科学, 能充分地利用地下有限的空间。施工管线测量验收是将设计坐标值与实地测量的坐标值进行比较, 验收管线工程施工质量, 确保管线施工严格按照规划审批的要求进行。

2 数据组织与系统集成

2.1 地下管线数据的特点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与地形、城镇地籍、房产信息同为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空间信息。与其他三者相比, 管线数据有自身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如下。

(1) 数据量大, 定位精度要求高。 (2) 涉及的管线权属单位和信息使用部门多, 信息收集及管理难度大。 (3) 从中心城区向周边方向, 管线数据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在空间形态分布上呈不均匀性。 (4) 市政管线空间数据范围相对固定, 多在规划道路的下面。 (5) 在同一空间位置上, 依附的管线属性信息多且复杂。不同的用户其关心的对象各不相同。 (6) 管线埋设于地下, 具有隐蔽性, 采集困难。 (7) 时间属性至关重要, 是一个四维、动态的空间信息源。 (8) 管线信息的连通关系要求特别高。

2.2 管线数据的信息结构

根据管线数据的内在特征, 将管线实体划细分为计算机可以表达的点、线数据类。

(1) 管线点:包括管线附属设施点、特征点、建 (构) 筑物中心点等, 用一个坐标点表示。 (2) 管段:为两相邻管线点之间的连线;用二个坐标点表示, 为直线段。 (3) 管线串:若干具有同一属性的管段的集合, 多个坐标值构成。 (4) 管网:同一类性质的管线串及管线点的集合, 一种性质的管线只有一个管网, 且在同一层, 具有有序的拓扑结构。管网有树状和网状两种结构。

2.3 数据组织

在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中, 所有管线信息都为要素, 可有零至多项属性值。系统采用混合数据模型, 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分开保存。要素的图形数据存放在地图文件中, 利用Micro Station的DGN图形文件;属性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 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Oracle。图形元素中具有要素标识和属性标识。另外, 由于整个城市的地下管线数据量大, 数据按1:5000比例尺分区存放在不同的设计文件中, 对应地与不同的数据库表连接;在DGN图形文件中, 其符号和线型均按1:500比例尺存放, 可按需要缩编为其它任意比例尺;文本注记放在点状要素中处理。

2.4 数据入库和更新

(1) 地下管线数据一般来源于:以图纸和成果表形式保存的历史数据;通过外业探测采集的数据;存在于其它管线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其它形式的数据等。对上面各种形式的数据编写特定数据转换软件进行数据入库处理。 (2) GIS的数据更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地下管线系统同样如此, 本系统数据更新主要采用:根据更新的范围半自动从数据库中裁剪数据, 并定义特定的数据结构来保存此数据;新的管线竣工测量数据与周边数据通过人工编辑完全融合联成一体。历史数据与现状数据的替换过程可相互转换, 以便于历史资料的恢复与查询。

2.5 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包括数据集成、各子系统内部功能模块的集成、各子系统间集成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数据集成中, 将各子系统数据库的数据, 包括管线信息、地形信息、城市基础信息、辅助设计数据、地名信息与电话号码信息等, 按管线信息管理与管线工程业务工作的需要, 整合为一个相互关联信息库。数据集成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建立不同比例尺图形数据间的索引关系, 包括建立1:500管线图与1:5000管线图, 1:500地形图与1:25000城市基础地形图间的索引关系;二是建立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的关联关系, 包括管线要素属性数据与管线图的关联, 城市基础图与道路名、地名的关联, 单位分布图形与电话号码的关联, 设计管线图形与设计管线属性的关联等。数据集成为数据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基础。

3 结语

(1) 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针对管线的辅助设计、规划审批、竣工测量、数据入库与保存、数据维护等整个流程来设计, 采用的软件和开发工具比较先进流行, 技术设计合理, 同时建立了管线动态数据库, 很好地解决了城市管线普查数据的管理、使用问题, 并在近年来各种管线规划、施工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 通过近几年的系统运行, 今后还要在两方面加强:一是软件的功能还需不断地优化和增加, 特别是管线的辅助设计和审批功能;二是管线数据的深加工, 包括地上与地下管线的有机联结、市政管线与庭院管线的统一、设计管线数据的入库、管线权属单位对管线的专业属性信息要求等。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 分析探讨了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思路。论文详细探讨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子系统的功能、数据组织等方面的设计实现思路,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系统集成

参考文献

[1] 区福邦.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

地下管线管理范文第5篇

1 城市地下给水管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给水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城市给水管线建设的过程是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给水管线的基础资料缺损不全,准确度也较低,严重制约了给水管线管理水平的提高,以致影响到城市供水管网的改善和发展。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旧城的地下给水管线铺设时间较长、构成复杂,过去仅凭有关人员来记忆,个个相传,不够准确,就是有一些档案记载的资料也流失而残缺不全,这种状况给对旧管道的更新改造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地下给水管道埋设不清而导致的误挖误伤地下给水管道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造成管道破裂、断裂等供水事故,给国家、企业和个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给水管线资料现势性差,有的管线资料已经过时,但没有及时更新。建立完善的给水管线竣工测量及数据更新机制刻不容缓。

2 竣工测量主要内容

根据竣工测量成果所做的竣工图是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后移交生产前所提供的技术文件之一,它也是设计图经过施工后实际情况的全面反映,这与一般的测绘图完全不同,为了使实测竣工图能与原设计图相比较,实测竣工图的各项要求,如平面坐标及高程系统、比例尺、图例符号等一般应与设计图相同,以便于设计、建设单位使用。地下给水管线下程的竣工测量应在役土前进行,测量的主要技术依据为:《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测绘的内容包括:其一,资料收集与处理,包括测区内已有的地形图、控制点成果以及地下给水管线的有关设计资料;其二,建立测量控制图,为管线特征点联测和管线图测绘提供基础;其三,进行管线特征点的联测,确定管线特征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调查并标注管线的材质、埋深、断面尺寸、埋设年月等;其四,整理测量成果数据、编绘管线竣工图并填写给水管线工程竣工测量成果表。

2.1 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建立精度适用,密度适宜,点位不易被施工破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重要前提。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是按照有关规地的技术要求来布设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平面控制点以现有三、四等控制点及I,Ⅱ级导线点为起算数据。由于城市的给水管线一般都是沿城市道路铺设的。所以导线测量控制点也要沿道路布设,布设导线时一般布设成Ⅲ级导线,要充分利用城市基本控制网成果,以减少工作量;高程控制点以现有三等水准点为起箅点,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导线和水准测量必须采用附和线路。

2.2 管线特征点的测绘

管线特征点的测量是在已有各等级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测量时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施测其平面位置,采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施测特征点高程或者测地面高,量出管线埋深求管顶高程。这样用一台全站仪就可以测出管线特征点的三维坐标,既满足了测量精度的要求,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由于管线特征点的测量比一般的地物碎部点测量精度要求高,测量时使用对中杆配合施测。测量管线特征点时的精度要求按照《城市测量规范》中的规定执行,即管线点的平面坐标中误差(指测点相对邻近控制点)不大于±5cm,高程测量中误差(指测点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不大于±3cm。地下管线图上测量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IN。

3 竣工测量的对象分类及施测方法

城市地下给水管线竣工测量的对象分为两大类:未动土的地下给水管线和已覆土的地下给水管线。由于情况不同,在测量中应特别对待。

3.1 未覆土的地下给水管线的施测方法

术役土地下给水管线的竣工测量应遵循边施工边测量的原则,由于地下给水管线在施工过程中工期短、任务急,施工完马上就要填埋,为了真实地反映管道的埋设情况就必须在管道覆土前进行测量,这就要求施测要准确,最好在现场进行复检,确保每次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在施工期间,现场的情况比较复杂,控制点容易遭到破坏,所以要注意对控制点进行妥善的保护。

3.2 已覆土地下给水管线的施测方法

已覆土地下给水管线是指给水管线竣工后升已填埋的地下管线。它的外业工作主要包括管线探查和管线特征点的测量这两道工序。对于新近完工由于种种原未能及时在土前进行竣工测量的给水管线,在完工后覆土前要先用同定的地形(物)点或邻近控制点,采用距离交会的方法确定好管线特征点位,画出点之记号,测量时再还原点,然后用全站仪完成测量工作。这样做既能节省时问,又能准确地反映管线实际的埋设情况,特别是对诸如变径、变深度的管段或三通、四通、转折点的节点了解清楚后,就不会出现漏测管线特征点和搞错各个节点之问的连接关系等问题了。

对于已竣工多年的地下给水管线在进行竣工测量时,特别要注意先收集有关的资料再进行现场踏勘,作业员根据设计图上的井位和管位在实地将所发现的所有井室逐一打开,量测管径、管道位置和埋深等管线要素,井对走向判断不清的管线进行探查。由于地下管线具有不可见性,所以地下管线的探测除了要求管线探测仪要达到应有的精度,还要求管线探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具有很好的判断能力和丰富的经验,要根据实地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探测方法。

4 结语

(1)应提高对地下给水管线竣工测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竣工测量工作的管理。今后在新建、改建地下给水管线时一定要严格执行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的定线、监测和竣工测量制度。建设单位在竣工测量工作完成前,不得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结算。(2)对地下给水管线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实现地下给水管线资料的现势性,对于给水管线的竣工测量一定要在管线布设好后覆土前进行,这既可减少管线的探测工作,又可获得高精确的管线数据,还可避免一些特征点的遗漏。(3)在进行大规模地下管线测量作业前,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测量组织计划。充分利用旧有的管线资料,请熟知地下给水管线埋设情况的老同志帮忙,可以省去许多盲目的探查,提高工作效率。地下给水管线探查应与测量工作相互结合,做到有条不紊,不要出现相互影响而窝工的现象。

摘要:本文地下管线的竣工测量为研究对象,深度探讨了竣工测量的内容和技术要点,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总结,相信对其他同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竣工测量,地下管线,内容,控制网,覆土

参考文献

[1] 王世平.高速铁路隧道竣工测量新技术[J].铁路勘测,2008,5:117~121.

地下管线管理范文第6篇

城市地下管线, 作为城市重要基础市政设施, 日夜不停的担负着城市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输送的重要脉络, 在城市高效率、高质量运转过程中扮演着的角色, 是城市的“生命线”, 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何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有效监管, 确保地下管线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直是政务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等课题的重要内容。

国务院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于2014年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通知》, 明确要求2016年完成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 同时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目前全国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开展的进度, 至2016年底, 全国大部分城市已基本完成地下管线的普查工作, 形成了大量地下管线普查数据成果, 并构建了管线库和管理系统。

从表面上看, 国家对城市地下管线的普查目标任务已经达成, 但是不难发现, 有很多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地下管线数据库如何利用?如何动态维护和更新?如何共享与发布?

因此,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陷入了一个“只有结果而没有成果”的困境。本文针对城市地下管线普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深入分析, 并提出了城市地下管线确权的工作, 提高管线普查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确权必要性分析

在全国范围内, 近两年如火如荼开展的成熟地下管线普查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城市地下管线数据, 基本摸清了各城市地下管线的现状, 形成了丰富的地下管线普查数据。但仅从数据上来看, 众多普查数据结果仍停留在纸质层面, 更多的普查成果被存放于档案馆、资料室, 而没有发挥出普查结果应有的巨大作用和潜力。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 主要由于组织者协调困难、人员素质不足、信息共享程度低、经费不足等。

针对地下管网的管理体制错综复杂的局面, 理清地下管线的权利归属是当务之急。因此, 地下管网开展确权工作成为有效的手段。通过落实地下管线确权工作, 改革地下管线管理体制, 明确各方在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运维过程中的权责, 建立地下管线的市场化制度。

(1) 管线确权是理清地下管线权属复杂问题的必要手段。通过地下管线确权, 梳理每一条、每一段管线的所有权方、经营权方等, 是明确各方权责的依据。

(2) 管线确权是改革地下管线管理体制的前提条件。完成管线的确权工作, 各方权责才能明确, 精简地下管线管理机构才能成为可能。

(3) 管线确权是解决地下管线管理立法问题的基础条件。由于没有正式法律依据, 地方城市制定专门管理规章的数量较少, 各行业管线管理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通过管网确权带动管网综合管理的立法, 是解决地下管线管理立法问题的可行途径。

(4) 管线确权是强化管网权利主体权益激励的必然途径。明确的管网权利是体现管网价值的重要条件。在管线确权的前提下, 管线的相关权利束可以有明确的权利归属, 有了相应的书面证明, 主体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确保权利主体对于管网流转收益预期的增加, 权利主体参与管网建设和维护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

(5) 管线确权是实现管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管网确权, 明确管网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废弃处置各阶段的权责,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综合管网信息库, 对于利益相关的各方在进行决策、工作实施过程中才有参考价值, 才能实现综合管网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 为相关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3. 城市地下管线确权经济效益分析

城市地下管线确权工作能够理清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为确定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主要的经济效益包括如下方面:

(1) 城市管网规划方面

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相应的规划, 而地下管线的规划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搞规划就要有现状资料, 全责分明的管线管理制度, 配合丰富的普查成果数据能够满足快速地进行地下空间的整体规划, 节省人、财、物。就中、小城市来说, 该项每年可节省资金20万元。

(2) 城市管网设计方面

城市管网设计可以利用确权后的地下管线成果直接进行, 减少了原来设计的诸多过程, 避免设计及各实施阶段, 不同权属而导致的管线管理障碍和问题, 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将大大降低, 高效城市设计的安全性。

(3) 城市建设施工方面

城市建设施工每年将出现损坏各种工程管线事故, 这种事故的发生, 不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同时还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明晰的地下管线权属, 施工进场阶段即完成各方管线审批, 规避各自为政所带来的隐患。

(4) 城市工程管网维护方面

城市管线权属信息的明确, 将有助于及时发现管网系统的潜在问题, 避免多方推诿, 全责不清晰的状况, 实现及时处理和维修, 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能源流失, 每年可避免经济损失30余万元。

(5) 城市管网档案管理方面

在获取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普查数据后, 一个城市的管网档案管理仍各自为政、独立管理。

若以明晰的综合产权管理和集中式管理, 有2人就能够满足地下管线的管理及查询要求, 节省人力和提高查找速度, 仅此项可节省资金每年10万元。

(6) 城市管线普查成果的有偿使用方面

地下管线确权, 将管线普查成果及管网信息系统有效转换成权责明晰的成果, 可为政府提供专业化管理, 为社会单位提供有偿使用。若管线管理能够形成法制化, 合理收费, 就一个城市给排水、供电、通信等, 每年有偿使用达50多万元。每年将为政府部门创造经济效益170万左右, 避免经济损失100万以上。因此, 城市地下管线确权工作, 不仅是城市基础市政设施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捷径之一。

摘要: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虽已基本完成, 但传统的管理方式使得普查结果非成果的现状。本文概述了地下管线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此提出开展管线确权工作的必要性, 阐明管线确权管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推进地下管网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

上一篇:农业经济问题范文下一篇:桂花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