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

2024-04-28

标准化管理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高职教育“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的植物保护课程教学体系改革,通过分析就业岗位与能力间的关系,找到课程培养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开发课程内容,以农业生产过程为依托,按季节编排教学程序,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与生产的对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 就业;导向;课程体系改革;植物保护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首次指出,高職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014年6月23日,国务院领导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愈加凸显,强调加强职业教育是解决就业总量矛盾、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最有效的举措。因此,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科学、系统地构建适合社会发展和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经之路。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的开发必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1-2]。

园艺技术专业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精品专业,植物保护课程为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核心课之一。本次课程改革通过分析就业岗位与能力间的关系,落实课程培养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开发课程内容;以农业生产过程为依托,按季节编排教学程序,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

1 分析就业岗位与能力和课程间的关系

通过调研种子站、植保站、农药公司、科研部门、往届毕业生等的基础上,明确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工作岗位是植物生产、植物保护、农资产品营销、农事企业管理四大岗位,而这些岗位必须具备的一个能力就是“植物安全生产能力”,相应需要学习课程为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花卉栽培学及植物保护等课程[3-4],见图1。植物保护主要研究园艺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法,有效防治病虫为害,提高园艺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园艺植物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农业昆虫学部分和农业病理学部分。植物保护课程培养的核心能力是“植物病虫害诊断及综合防治”[5]。通过分析学生就业岗位与职业基本能力的关系,着重体现安全。其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还为植保工、农艺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奠定基础。该课程定位目标瞄准具体岗位,就业方向直接在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方案中清晰体现,使课程目标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这样大大缩短了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

2 以职业基本能力为主线,以“必需、够用”为度,开发课程内容

根据园艺技术专业各职业岗位对植物保护课程的能力要求, 以“必需、够用”为度,开发出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两大模块、20个具体课程内容,分2个学期完成,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关于职业能力与实践教学安排见图2。

认识病虫能力的培养通过先认识病虫为害症状,后学习病虫形态特征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病虫为害症状的掌握。之后逐步学习病虫各发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加深对病虫的了解,最后利用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保存的学习进一步强化认识昆虫的能力。防治病虫能力的培养打破了原知识体系的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各种方法的讲授而是直接开发出紧贴生产的具体的防治措施,例如,翻地、间作、套作、轮作、合理施肥灌水防治病虫方法的使用、省去了原理性知识的讲解直接进入方法使用,贴近生产。以上是基本技能的学习,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伴随着理论学习,针对重要技能同时进行实践教学。

综合技能模块在第二学期进行,伴随毕业生综合实训完成,共24学时。使学生了解当地主要病虫发生、发展的规律,掌握病虫标本制作及保存的技能、常见病虫的识别技能、病虫的调查方法,熟悉当地主要病虫种类及为害特点,运用综合防治的手段有效地控制病虫的发生与为害,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新的防治方法,进一步提高病虫的综合防治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检验学生综合认识病虫和防治病虫的能力。综合技能模块知识要集中体现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不是见到病虫就防治,需要达到防治指标,不是所有的方法都使用,得因地因时制宜,选择适应的防治时期、防治方案做到对症下药。同时,针对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病虫的为害情况,有针对性的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种类病虫的防治。

3 以农业生产过程为依托,按季节编排教学结构,实现“理实一体化”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占地400 hm2,园艺技术专业教学以学院内的“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和“中国敕勒川现代农业博览园”为平台,结合作物、蔬菜、果树、花卉等不同生育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展开教学。第一学期基本技能的实施,按照实践教学内容结合田间作物受病虫为害情况,适当选取某一种作物进行,也可以把班级同学分组,在不同的作物上完成,综合比较调查或防治效果。第二学期综合技能的实施,结合毕业生课题选择不同的寄主植物,伴随植物的生长发育各时期安排教学任务,分播种前普查预防、播种时防治、苗期病虫调查防治、营养生长期病虫调查防治、生殖生长期病虫调查防治、收获期病虫调查防治、贮藏期病虫调查防治、越冬期病虫调查防治等8个阶段,对土传病害和地下病虫、蔬菜病虫、果树病虫、花卉病虫等的发生、为害、防治情况进行学习。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的学习都紧紧围绕生产实际,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4 根据课程特点因地制宜选取教学方法

植物保护课程总体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为原则,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直观性强,板书授课空洞,并且知识易混淆,因此课程主要采用的是板书授课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的方式,例如:病害症状的识别,图片效果好;昆虫取食为害内容采取动画教学效果好。在讲授根据发生规律制定防治方案时,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老师讲授病虫发生及为害规律,鼓励同学们自己找到防治关键时期、关键防治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综合技能模块学习时,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是以科研或生产任务为中心,将科研和生产项目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实物演示法用于,如昆虫体躯构造、昆虫分类特征等内容,授课时以实物进行演示,原本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化、直观化,学生学习记忆深刻。课堂讨论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总结学生好的建议和意见,提高教学质量。

5 重视学习过程,改革考核方式

科学的考核方式不仅是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更是影响学生对待课程态度的指挥棒。本课程考核重视过程考核,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减轻期末的考试压力。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中,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以传统的闭卷方式进行,占50%;实践技能以实验操作及计算分析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进行评判,占40%;学生平时表现和出勤占10%。实训教学以项目为单位,单项技能的考核主要由5个部分构成,包括考勤、学习态度、实训成果、实训报告、当堂考核,具体分值比例如下:1)考勤占10%。2)学习态度占10%。3)实训成果占40%,每个项目成果都有严格的采分点和考核标准。4)实训报告占30%,根据实训内容撰写,要求学生当堂完成总结报告,报告的评价有评分标准。5)当堂考核占10%,一般采取口试方式或口试笔试结合方式进行,时间一般安排在下课前10 min,对关键技术点、易错点进行考核,评定方式简单易行。最后,将以上5个部分内容得分进行汇总,汇总成绩按得分记载。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3):1-11.

[2] 罗群英.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6(3):68-69.

[3] 李晓颖.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就业结构现状调查与分析[J].河北企业,2016(11):79-80.

[4] 欧阳倩兰.基于行业现状对高校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剖析——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职业,2016(11):46-47.

[5] 周庆椿,龙仕平.基于就业导向的植物保护专业课程设施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28):155-156.

(责任编辑:敬廷桃)

标准化管理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第2篇

所谓国际产品的标准化, 简单来说就是指“在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所有市场上都提供同一种产品。”[2]所谓差异化是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分别提供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 也可称为本土化。在国际营销实践中, 标准化和差异化在更多情形下是辩证而统一的, 绝对的标准化或差异化是少有的。正如晏国祥在《国际营销标准化与本土化研究述评》一文中写到的:“……全球营销标准化与本土化本质上只是一个‘度’的问题……”。

1 不同类型产品在标准化与差异化问题上的“金字塔”模型

出于分析的简便, 本文在此将国际市场中的产品划分为三大种类:初级产品、消费品、无形产品。初级产品包括工农业生产资料, 如钢铁、棉花、大豆。一般是指那些大宗产品。也包括大部分农副产品, 如水果、鲜活禽类等。消费品在本文中包括普通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 普通消费品如各种加工食品、生活用品、电气产品等。耐用消费品如汽车。无形产品指各种商业服务、技术服务, 也包括金融保险服务等。上述三大类产品体现出的标准化与差异化程度是不同的, 如图1所示。

在国际产品营销中, 出口的初级产品往往表现出较少的差异性, 因为客户需要初级产品, 特别是大宗原材料, 大部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直接消费, 而是进一步加工。初级产品并不是产品的最终表现形态。为了便于确定产品质量, 这类产品一般应该标准化。如棉花质量以强度、马克隆值、GPT值、原产地等表示。初级产品体现出的标准化程度是最强的。

对于消费品, 我们在此利用营销学中的整体产品的三大层次的概念来进行分析。产品可以分解为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延伸产品。我认为核心产品部分应该标准化, 而有形产品和延伸产品部分应根据目标市场客户的需求差异化。如汽车生产企业在满足客户诸如速度、安全性、经济性等核心价值方面要保持标准性。在外观设计、空间大小、内部装饰等方面却可因人而异。拿一部汽车的安全性来说, 通过NCAP碰撞测试的五星标准不论在中国、美国还是欧洲, 大部分消费者都会肯定这部车的安全性很高。但有的消费者可能喜欢宽敞的内部空间, 有的可能喜欢带大灯清洗装置, 还有的需要有运动感的外形。这些就需要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偏好差异化的对待。

无形产品, 或是服务贸易的差异化程度最强, 拿银行服务来说, 一家跨国银行在其本国和国外开展的业务由于不同国家法律环境、金融监管要求、人均可支配收入、储蓄习惯等差异很难提供一模一样的金融产品。对于高端客户甚至需要量体裁衣, 为其提供一对一的产品, 称为Tailer-Made。那么该如何展示其标准化的方面呢?我认为应通过有形的载体体现, 如企业LOGO, 口号, 公益活动等展示企业一贯秉承的理念及信仰。比如:渣打银行, 其口号“Leading the way in Asia,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在各国都是一致的, 并且道出了渣打银行的市场定位。

2 GDP与国际营销中产品标准化、差异化的相关性模型

除了上述从产品类型本身分析以外, 决定企业采用产品标准化还是差异化策略的因素有环境、文化、收入、政府政策、竞争态势等等。在这些因素当中, 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 我认为收入因素, 或称一国GDP水平与该国产品标准化和差异化的程度存在以下关系, 见图2。

(1) GDP (收入水平) 高的国家其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较高, 相反, GDP低的国家其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较低, 即产品趋向标准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可能是由于高收入国家其经济技术文化各方面都较发达, 开放程度较高, 社会中多元文化的产生对消费者的影响不同, 不同阶层的消费者都有自己的选择。其次, 高收入国家其教育体系也比较发达, 各类接受不同形式教育的消费者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影响其对产品的消费观念。最后, 部分高收入消费者偏好追求与众不同的心理感受, 希望消费个性的产品。相反, 对于落后国家来说, 消费者更多是要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 对产品的差异性要求不高。我国改革开发以前, 城市居民服装的颜色、款式比较单调, 差异性很小就是一个例子。

(2) 大国影响效应及小国产品标准化、差异化的选择。在此考虑一个两国模型。大国是指国民收入较高的国家或是发达国家, 与之相对的就是小国。大国影响效应是指大国的产品 (在此并不是特指原产地产品, 而是泛指大国品牌的产品或是其开发创造的新产品) 不做改变直接在小国销售, 即我们所说的产品标准化策略。“近年来的国际营销活动中产品的标准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很多公司在发展中国家销售的产品与其在本国销售的产品是一模一样的, 即标准化。”[3]出现大国影响效应, 或是称为小国被标准化趋向的原因首先可以用国际产品技术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大国由于实力雄厚, 科学技术水平高, 往往领先于小国生产出诸如效率更高、质量高好的产品。待大国的新产品已经逐渐成熟, 产量增加的时候, 小国便开始进口。小国在进口新产品的过程中, 往往首先是直接引进大国产品。其次, 对于大国品牌的产品为什么也具有大国影响效应呢?原因在于大国在全球中的经济地位决定其文化传播的深入。小国尽管具有自己强烈的文化传统, 但不可否认的是, 大国文化具有较强的征服力。小国消费者的偏好向大国消费者趋同。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实行标准化策略就是一个例证。

基于以上分析, 对于产品标准化还是差异化选择的问题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地位或是GDP水平。小国或是发展中国家向大国或是发达国家出口产品, 实行差异化策略是比较好的选择。

3 民族特色产品走向世界的标准化策略

民族特色产品的范围很广, 在此我将其界定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方特色, 或通过民族传统工艺加工、生产的产品。对于民族产品走出国门时是因地制宜的改良, 还是坚持标准化也存在不同争论。在此, 我主张应采取标准化的策略。

采取标准化的策略最主要的是有利于传统产品或工艺的保护及流传。保持其产品的最原始性不受其他文化的冲击。但是, 民族传统产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与其他地区的传统习惯有较强的矛盾。坚持标准化策略的同时怎样才能将其推广出去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我主张采用文化宣传的手段感染他国消费者, 或是说推广民族产品, 文化交流先行。比如:近几年, 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举办“中国年”交流活动, 在国外大学建立孔子学院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取得很好的效果。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产品为部分外国人所喜爱。例如在世界各国坚持练习中国武术 (可以认为是一种文化产品) 的人数不比国内少。民族传统产品走出国门关键是不能失去原汁原味的东西。

4 结语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标准化与差异化并非绝对对立的关系, 而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共存关系。从产品类型分析, 消费品更好地反映了这种关系, 其核心价值部分应标准化, 而外形设计等部分可以差异化。无形产品 (服务) 的差异性较强, 但为了树立企业品牌, 必须通过有形的展示表现其标准化的方面。初级产品尽管标准化趋向最为明显, 但也并非绝对。

从产品以外的角度来看, 高收入国家的消费者呈现需求的差异性更大一些。因此向发达国家 (地区) 出口产品应偏重采用差异化策略。由于发达国家在各方面的领先地位, 对落后国家 (地区) 有较强的征服力, 因此前者的产品往往无太大差异地直接销往后者。

民族特色产品保持其一贯的传统性至关重要, 即使走出国门也不例外。但民族文化的对外宣传是促成其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摘要:几十年来,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标准化与差异化问题在学术界有三种观点:主张标准化、主张差异化、主张融合。本文从标准化与差异化融合的观点出发, 分别探讨以下三个问题:不同类型产品的标准化、差异化特征;国民收入与产品标准化、差异化的相关性, 以及由此推出的大国标准化影响效应;民族特色产品在走出国门时应坚持标准化的策略。

关键词:国际营销,标准化,差异化

参考文献

[1] 逯宇铎.国际市场营销学 (第2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7.

[2] 晏国祥.国际营销标准化与本土化研究述评[J].上海:商业经济文荟, 2005, 6:48~51.

[3] 李明武.美国和日本:营销理念谁领风骚——国际营销到底要不要入乡随俗[J].中国对外贸易, 2002, 3.

[4] 孙丽辉, 胡咸懿.全球本土化战略的边界界定及其决策模型[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 2007, 1.

[5] 牛全保.国际服务营销组合 (9Ps) 的标准化和差异化探讨[J].河南:经济经纬, 2004, 5.

[6] 国际营销中的标准化与差异化[EB/OL].http://www.googcc.com.cn/lunwenshow.asp?id=4782&page=4, 2009, 10, 27.

标准化管理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21世纪是绿色产业迅速发展的时代,海南热带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给海南热带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的机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和台湾省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要探寻影响海南热带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并结合海南实际,制定出海南热带农产品的绿色营销策略,以提高海南热带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关键词:热带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

海南岛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誉,一年四季都能进行农业生产,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为海南热带农产品的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海南最大的优势和真正的王牌是生态环境,它的价值是巨大和难以估量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产品是一种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依赖于自然环境的生物产品,具有实施绿色营销的现实必然性。21世纪是绿色食品产业迅速发展的时代,海南热带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这一潮流,抓住机遇,实施绿色营销。唯有如此,方能有效拓展海南热带农产品市场营销空间,搞活流通,提高海南热带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一、海南热带农产品的发展现状

海南岛面积339万hm2,是反季节瓜菜的良好生产地。1988年建省后,海南立足于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积极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狠抓“季节差、名特优、高科技、无公害”四张牌,使海南农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开放的市场经济为海南热带农产品的迅速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2005年冬季至2006年春季,海南省瓜果菜种植面积12.88万hm2,总产量达300万t。与上年同期相比,面积、总产量分别增加1.91万hm2和45万t,分别增长17.5%和 17.6%;截止2006年4月10日,海南省瓜果菜总出岛量达243.03万t,与上年同期相比,出岛量减少8.64万t,减少3.43%。减少原因主要是水果类受“达维”台风影响后损失大,出岛量相对减少,同比减少33.22%。但由于2006年瓜果菜收购价格较高,效益创历史新高[1]。

(一)反季节瓜菜迅速崛起

海南瓜菜共有200多个品种,产销旺季在冬季,是全国的冬季菜篮子。种植面积大、质量好、销路广的蔬菜品种主要有:冬瓜、黄瓜、苦瓜、丝瓜、茄子、辣椒、四季豆、豆角、萝卜、椰子菜、青菜、空心菜等。反季节瓜菜的运销带动了全省的物流、加工及其他服务领域的相关行业,据初步估算,海南省反季节瓜菜的整体效益约68.8亿元[2] 。

(二)热带水果快速发展

海南岛素有“百果园”之誉,热带水果达53种。同类水果成熟期比内地早一二个月。如菠萝一年四季上市,4-5月份是小旺季,6-7月份是大旺季,旺季上市比内地早10-40天;荔枝5月上旬上市,比内地早一个半月。菠萝、香蕉、番木瓜、人心果、西瓜、柑桔等可全年供应。

(三)热带作物欣欣向荣

海南立足自身热带自然资源优势,在巩固岛内农垦企业发展天然橡胶的同时,鼓励民营橡胶的生产,同时协调发展胡椒、咖啡、槟榔等产业。全省大种椰子,全力推进“百万亩椰林工程”。

近年来大规模发展的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和热带作物,虽然给海南热带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效益较传统种植业而言有了较大提高,但和中国台湾省相比,海南农业仍存在较大差距。海南与台湾的农业生产条件颇为相似,从总体上看,海南还略胜于台湾,但海南目前的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仅相当于台湾20世纪70-80年代的水平。

二、影响海南热带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农产品的绿色营销观念尚未牢固树立

许多海南农业经营单位和个人未把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他们往往為了谋求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做出种种与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相悖的事情。

(二)农产品的名牌战略有待全面实施

海南农产品中名牌产品数量不多,名牌产品大都未形成开发规模。部分农产品虽然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但都未形成拳头产品,规模较小,形成不了市场优势,未能产生名牌效应。传统名牌多,积极开发,不断创新的少。在现有的名牌农产品中,传统名牌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传统名牌产品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其特色正逐渐弱化,而有些则由于种种原因,品质下降、退化,与此同时,根据市场变化开发新的名牌产品却不多。

(三)农产品的包装单一,保鲜技术落后,损耗较大

目前海南农产品包装大多是箩筐或麻袋等简单的粗包装,且包装上没有商标、品质等文字叙述。这样的包装,一来对农产品的保护不够好,二来不利于热带农产品的宣传,以致热带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得不到充分显示,不便于消费者了解和接受。热带农产品易腐烂,需要保鲜,且保鲜需要考虑诸多环节。从采前管理、采收技术、采后分级包装、运输到进入市场销售,环环相扣,均需一定的保鲜技术。但是,目前海南农产品的保鲜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冰块降温,效果差,容易造成热带农产品冷冻腐烂。

(四)农产品的运输“瓶颈”尚未彻底解决

近年来,海南虽然先后开通了海口至北京和海口至上海两条“绿色通道”,有效地扼制了道路“三乱”。然而,这两条“绿色通道”基本上由陆路上的长途货车组成,运费相对较高,周期长、运量小、货物损耗较大,并受到包装、配送和保鲜技术等条件限制,还不能有效解决海南瓜果菜出岛运输难题。受海南岛四面环海的地理影响,海南农产品的运输基本以汽车为主,汽运外销出岛的比例70%以上。治理汽车运输超限、超载导致汽车运输成本的猛涨,对海南的农产品出岛运销影响较大。

(五)热带作物品种单一,规模经济尚未体现

热带农业生产品种单一,无法适应多元化的市场消费。除天然橡胶外,海南其它热带作物生产经营规模偏小,所以,它们的比较成本偏高。有些作物,如椰子,正在规划大面积发展,但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一些热带果树,如芒果,有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保鲜加工技术落后,效益时好时坏,整体效益不是十分理想。

此外,海南热带农产品还表现为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安全卫生质量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和出口量有限,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制约因素。

三、海南热带农产品的绿色营销策略

(一)实施生态营销,以绿色营销观念为主导进行产品创新

绿色营销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是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市场营销相结合的现代营销观念。因而要求农产品具有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从性质上使其成为最纯净、最自然、最和谐、最质朴的绿色产品。海南自然环境保持良好、工业污染较少,具有开发绿色食品的自然和现实条件。因此,海南热带农产品生产可依据当前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和时代要求,生产开发无污染、全营养的农产品,并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主题、引导创造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的绿色消费环境。

一是将现有企业产品按绿色食品的要求生产和经营,在流通领域尤其是全国各个大型零售企业设立海南绿色食品系列专柜,扩大与消费者的接触面。二是积极申请并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它是质量证明标志,是产品信誉和质量保证,也是进入市场的有效通行证。据统计,海南省累计有27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发了49个绿色食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有15家企业的24个产品。但是从总体上看,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还相对滞后,绿色农业整体潜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整个绿色食品产业与海南建设生态省、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全省绿色食品认证数量仅占全国的0.59%,远低于全国21个的平均水平[3]。三是树立起海南系列食品新形象,以独特、自然、安全、健康的差异化产品拓展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4]。

(二)无公害瓜菜是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基础,是海南农产品拓展市场的一张王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步入小康,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消费者更多关心食品的安全、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内在动力。海南是全国最早提出发展无公害瓜菜的省份,而且海南四面环海,属典型的岛屿型经济,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质量全国最优,发展高质量的无公害农产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无公害瓜菜种植不仅需要控制农药残留、化肥用量,而且要求瓜菜生长的周边环境无污染。如今反季节瓜菜已成为海南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生产的第二大短期作物,是海南热带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据统计,海南省目前有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317个,面积达2.59万hm2,其中1.6万hm2已获省级认定。2002年6月,海南中海永青的白茅洋基地等9个生产基地,被认定为海南省首批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3]。

(三)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争创品牌效应

现代经济属于“注意力经济”,品牌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程度及忠诚度,还能提高品牌所有企业的知名度和经营效益。海南热带农产品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创名牌”作为工作的重点,培植名牌产品,树立名牌形象,到国际国内市场上去创牌子、争地位,以更多更好的名牌产品,增强其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竞争力。一是狠抓产品质量,打好名牌基础。二是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名牌的形成。三是大力培育“名、优、特、新”农产品名牌。四是利用Internet,开展电子商务,努力构筑体现热带特色的名牌农产品产业集群。

(四)实施农产品的绿色包装策略,突显海南产地的个性化特征

就目前海南农产品的包装,除了纸箱包装外,其它大都是不可折叠包装,造成占用运输、库存空间,增加成本,不便回收。而未来农产品绿色包装材料的趋势是“取之自然,回归自然”,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在利用本地资源上,木材、竹片、树叶、藤条等材料在海南蕴藏丰富,应充分利用海南绿色植物资源,研制开发植物纤维缓冲包装材料和开发新型包装,降低外包装成本。此外,还应根据海南省水果瓜菜产业的特点,引进远红外瓦楞纸水果瓜菜包装箱及脱水成套包装设备,扩建保鲜包装技术生产线。海南素有“健康岛”、“阳光岛”、“生态岛”的良好口碑,海南的原产地标志在现阶段具有很大的促销价值,在营销海南农产品时充分体现这一地域优势,突出海南产地的个性化特征,从而使包装与产品完美地结合,达到促进农产品销售的目的。

(五)提高运输效能,开创农产品大流通的新局面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以其他成分为补充,培育多层次的运销主体。扶持发展农产品运销中介组织,特别是要引导和支持农民合作组织进入运销领域,尽快提高农民运销队伍和专业户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运销的行业管理和组织协调,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参与市場竞争的能力。鼓励和发展其他各种成份和各种形式的运销企业和运销专业户,放手搞活农产品流通。建立立体运输体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一是要在解决包装技术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汽车运输,充分发挥这种方式快捷灵活的特点。二是建立适合海南农产品贮运的“冷链式”物流配送体系。要大力加强火车冷藏集装箱运输,这种方式既保鲜又减少消耗,运量大、效率高,辐射面又广,将是未来的主攻方向。此外,充分利用粤海铁路开通带来的新机遇,发挥铁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同时要关注海运冷藏集装箱运输,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拓宽运销渠道,提高运输效能,开创海南热带农产品大流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林维兴 去冬今春海南瓜果菜产销形势分析[EB/OL] http://wwwappgovcn/user/chinese/_zone/zone_detailasp?IClass=1910&IID=23429,2006-04-13

[2]曾峰 浅议海南反季节瓜菜的营销策略[J]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2,(5):17-18

[3]秦忠,周兆德 对海南绿色食品发展的思考[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2,(1):29-30

[4]陈良珠,许安心 绿色营销:开拓果蔬市场的思路[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4):73

[5]万后芬 绿色营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5

(责任编辑:古岩)

标准化管理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农产品品牌营销是目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土地、资金、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将使其更加符合农业结构的发展和优化升级。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产业

开展农产品品牌营销,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来自龙头企业的拉动,品牌就是龙头企业的通行证。依靠品牌的辐射扩散效应对企业产生强大的牵引带动、真正起到龙头作用。同时,开展农产品品牌营销,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管理素质和技术素质,改革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使分散的农产品集中经营、科学管理,形成农业区域合理布局,使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一、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

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先决条件。应树立政府、企业、农民三位一体联合开发的思想,从三个方面三管齐下。一是政府要转变观念,增强品牌意识,将农产品品牌战略当作今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二是农业企业应加快对品牌农产品的认证进程,完善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培育名牌农产品,增强农产品名牌的品牌效应。三是注重提高农户的农产品品牌意识。要加强对农户的引导,大力宣传农产品品牌,帮助广大农民改变陈旧的市场营销观念,树立品牌营销思想,逐步提高农民的品牌意识(王玉莲,21)。

二、实现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品牌化的基础。要提高农产品品质就必须使生产过程标准化和系统化,符合国家和国际市场标准。我们应强化标准化意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来改造我们的农业,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为此,应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特别是做好农产品内在品质、加工性能、分等分级、包装和安全卫生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把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场),建设科技示范场、优粮工程基地与推进农业品牌化有机结合起来。陕西的苹果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通过大力推行果园生产管理标准化,搜集各出口国苹果质量标准,建立并形成了生产和销售标准体系,陕西省苹果的优果率由29年前的35%提高到2012年的65%,出口也由29年前的47万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亿美元。

三、提高农产品品牌的科技含量

创新是品牌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才能从总体上改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低下的状况。因此,我们一是要充分利用WTO规则所允许的“绿箱政策”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开发。二是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良种产业化为抓手,引进并推广名优品种,积极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发展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其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农产品销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农业高新技术向传统农业的渗透和扩散,加大农业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四、农产品品牌的营销组合策略

1、渠道策略

目前單一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已经不能适应农产品品牌的运营,要在保持和改进现有传统销售模式的前提下逐步探索新的渠道模式。

(1)农产品超市。农产品超市在规模经营、科学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我国农产品零售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应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改超”的政策支持,大胆尝试在大中城市聚居区建立农产品超市,经营日常生活必需农产品,按超市的经营原则经营农产品超市。注重品牌、包装及货架成列,还可以制作一些精美的卡片,介绍有关该品牌的创立、发展等的品牌故事,以增加品牌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品牌,喜爱品牌,形成理性购买行为,促使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形成。

(2)农产品品牌直销专卖店。品牌直销专卖店最大的难点,就是与低端的市场“面对面”的价格竞争。因此,适合于在直销专卖店销售的农产品应该是一些深加工的农产品,不仅要在质量上精益求精,更要在包装、商标等的设计上独具匠心,要针对顾客的非价格需求开展营销。例如用扩大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等方面来增加顾客的让渡价值,促使消费者形成惠顾心理,甚至形成逛农产品专卖店的消费习惯。

(3)开展农产品定制营销。定制营销在西方国家也被称作“顾客化營销”,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根据顾客的特殊要求来进行产品生产和销售。我国农产品定制营销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以农产品生产者根据加工者或批发商的要求进行生产“订单农业”较为多见,它主要是针对无公害、有机生产过程,产品外观的工艺化等而展开的个性定制。例如,在大学校园里悄然兴起了在平安夜互送“平安果”表示圣诞节美好祝愿的热潮,一个经礼品包装纸和包装彩带包装成的“平安果”售价可达1元/个,而普通苹果仅售2元/个,毛利率超过3%。类似的如“新年果”、“爱情桔”、“毕业果”、“生日瓜”等利用简单的遮盖技术,生产出定制文字外观的农产品,或者采用雕刻、烫画工艺制作纪念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另一种“鲜菜配送”、“鲜奶送货上门”等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进行专门生产或品种搭配并直接送货上门的营销方式,也属于定制营销的思想。

(4)大力开展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具有传播范围广,成本低等特点,特别适合中小型农业企业尝试。我们应针对农产品的市场特点,消费者的特点,市场供求等因素制作农产品营销网站并不断完善、更新和维护网站。通过网络开展农产品市场调研,了解市场行情,使产品研发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农民进行产品种植结构调整,通过网络进行产品展示,并通过网络与各大酒店采购部直接进行信息交流、送货上门和售后服务。此外,开展农产品会展营销、观光与旅游等也给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提供了新的出路。

2、价格定位策略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市场,中国农产品长期以低价格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想借此赢得比较竞争优势。这不但没有增强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变中国农产品落后于其它国家的现状,反而影响了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形象。因此,中国农产品要走品牌营销的路子就应该转变观念。在内在品质作保证以及合理的包装和完美的形象的前提下,价格定位要高,至少与国际市场上同等产品相当。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品牌的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等品牌内涵建设。同时,要积极尝试撇脂定价法、心理定价法、地区定价法、折扣定价等多种定价策略,开展营销活动。

3、促销策略

品牌农业的核心之一是市场化运作,需要广为宣传,扩大知名度。对初级农产品品牌来说,最适合用的促销手段是广告和公关。

(1)广告。农产品品牌的大众传播广告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体的营销宣传术,是农产品品牌传播的主要工具。在进行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时,应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聘请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策划公司,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促销推介策划方案。广告内容应强化品牌质量形象和文化内涵。广告宣传要打绿色营销牌,突出特色。同时,应将利益诉求和情感诉求结合在一起,以增加农产品品牌的文化内涵。在广告媒体选择方面,应结合不同农产品的特点,整合各种媒体,起到扬长避短、互相补充的作用。

(2)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在树立品牌形象、促进销售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农产品品牌公关活动可选择以下形式。一是主题活动,在重大事件、体育赛事、或纪念日举办庆典、比赛、展览会和讲演等专题活动,加强与公众沟通,向公众传递企业动态,扩大品牌农产品的影响力。二是公益活动,农产品品牌推广可通过赞助或以教育、环保、公益捐款的方式赢得公众的好评,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三是媒体报道。新闻、专题报道和现场采访等媒体报道具有较好的权威性、真实性和知识性。

标准化管理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第5篇

2、互联网时代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研究

3、移动视频直播模式下农产品电商发展对策研究

4、电商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项目化管理研究

5、电子商务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作用

6、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 大力发展我省农业电子商务

7、电商全产业链嵌入扶贫模式:理论、实践与政策建议

8、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分析

9、原生态农产品营销的电商平台设计研究

10、电商直播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研究

11、农村电商发展模式与运营体系构建

12、区域性农产品电商平台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13、武功:“互联网+农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14、农产品电商支持政策演进逻辑及需求分析

15、我国后精准扶贫时代乡村振兴之农村电商发展的策略研究

16、社群经济下农资电商的IP化探索

17、基于新媒体视域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研究

18、网红电商助推农产品上行策略研究

19、庄浪县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分析

20、“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

21、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瓶颈与策略分析

2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经验探析

23、大通湖区生鲜农产品电商销售发展现状和对策

24、大数据背景下十堰农产品电商精准营销模式研究

25、电商扶贫对促进农产品流通的机遇与路径分析

26、“跨境电商+农民合作社”下中国农业国际化道路探究

27、农村电商直播路在何方

28、直播电商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经营转型

29、传统零售超市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商的顾客让渡价值评价

30、新形势下O2O生鲜电商模式的创新策略研究

31、农村电商供给侧改革策略与新零售渠道探讨

32、农产品电商营销模式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33、互联网时代下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创新研究

34、县域电商进入“标配”模式

35、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形成机理研究

36、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社群电商发展现状

3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珠海农村电商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

38、基于社交化的农产品营销系统设计

39、电商成就“蜂蜜小镇”自主创业之梦

40、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分析

41、“互联网+”背景下网红经济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探究

42、“互联网+”下电商精准营销的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

43、特色农产品移动电商营销模式创建研究

44、基于TAM2-IDT的大学生生鲜电商消费意愿研究

45、新媒体视域下留守妇女电商技能提升策略研究

46、水产品电商的品牌建设研究

47、农产品电商与物流耦合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分析

48、生鲜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研究

49、电商驱动农产品品牌价值创造的机制

标准化管理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通过对淮北市特色农产品进行调研,指出其生产、销售和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淮北市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为淮北市特色农产品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淮北市;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

淮北市拥有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如临涣包瓜、临涣棒棒茶、黄里石榴、塔山石榴、黄里笆斗杏、大庄葡萄、土型西瓜等,但这些农产品在市场中的营销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多数难以跨出较为狭小的市场领域而走出安徽、走向全国。为了提升淮北市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避免相似产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等恶意竞争行为、应对品牌危机等,有必要对淮北市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形成方式和营销策略等进行研究。

1 淮北市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形成方式

笔者经过调研,对淮北市特色农产品中代表性区域品牌的形成方式进行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1 凭借优势品种形成特色 如黄里石榴、塔山石榴、黄里笆斗杏和土型西瓜。黄里石榴是久负盛名的特产,产于相城西北黄里村,多栽植在海拔50~150m的山坡上。黄里石榴品种繁多,有玛瑶籽、软籽、青皮糙、满园香、笨石榴等。其中品质最好的是软籽石榴,又叫冰糖石榴,呈冰糖色,粒大汁多,籽实绵软,味极甜。黄里笆斗杏因其形状似笆斗而得名。此品种是由技师丁仰斋于20世纪初嫁接培育而成,特点是个头大、产量高、果皮光滑、色红黄、肉质厚、酸甜适口。土型西瓜产于濉溪县土型,主要品种是青核桃纹,属中熟种,果型较大,椭圆形,皮青、瓤红、质沙、籽黑,皮薄肉厚,脆嫩多汁,清香爽口,熟透之瓜,刀划其皮,自动裂开,瓜瓤突起,不可复合。

1.2 凭借特殊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形成特色 如大庄葡萄。大庄葡萄产于段园镇,该镇地处黄淮大平原,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大莊葡萄栽植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大庄葡萄砀山梨”之说。

1.3 由特殊加工工艺而形成特色 如临涣包瓜。临涣包瓜是临涣酱菜的一种,清光绪初年由南京人潘孝武父子在临涣集开设的“园昌斋”酱园店发明。它以香、脆、嫩以及酱味浓郁等独特风味而闻名。清末有诗人题诗赞日:“瓜风送香气,蜂蝶乱飞云,食之包瓜后,忘却故乡人。”临涣包瓜的制作工艺流程特殊,经选瓜、切盖、挖籽、初腌、清选、培黄、成品等多道工序,周期较长,口感细腻。

1.4 由独特的文化民俗产而生 如临涣棒棒茶。据《通志载记》记载,临涣人的饮茶习俗始于明代,迄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临涣集现有10余家茶馆,茶座300余张,茶壶300多把,早晨5∶00开张,晚10∶00后熄炉。城内及城外数十里民众一有空闲,便坐进茶馆,远至三皇五帝、近至时政要闻,边喝茶、边闲聊,终日茶馆烟雾缭绕,座无虚席,谈笑风生。临涣当地不产茶,但六安茶叶远近闻名。临涣就借着六安当地一种叫做红茶棒的茶叶,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茶“棒棒茶”。据说常饮这种茶,除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外,还能解酒,并多饮不撑腹,可暂解饥渴。相传这是因为临涣古镇有好泉水的缘故。

2 淮北市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和品牌营销现状

笔者通过走访农户、种植户、农产品销售人员和对农贸市场等的实地调查,结合查阅其他资料,对淮北市区域品牌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品牌营销有了一定的认识。

2.1 生产现状 就生产而言,淮北市特色农产品基本上是以单个农户生产为主,互助组织、龙头企业较少。以种植业为例,农户种植面积少的不到1hm?,多的也只有几十hm?,如黄里最大的3家石榴种植农户,合计面积才40hm?左右。由于以个体、分散生产为主,因此难以产生规模效益,生产成本难以有效降低;同时,个体、分散的生产方式不利于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因而产品的品质难以保证,同一地区的产品品质可能出现较大差异。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和品质差异对于区域品牌的整体塑造将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2.2 销售现状 淮北市特色农产品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销售:商贩上门收购、直接进入农贸市场销售、农户组成小团体集体销售、加工企业收购、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批发,其中以商贩上门收购、集体销售和加工企业收购为主。根据省内外知名农产品销售的经验,比较好的方式是由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统一收购、加工、包装、销售,既能形成销售规模优势,又有利于统一品牌的树立、宣传和推广。但淮北市除了石榴产业有4家较大的合作社外,大多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没有成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与农户交流,难以建立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的主要原因有:缺乏引导,农民对合作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带头人,一般人不愿意承担合作社的组建责任;缺乏组织能力,有的人尝试过但无法完成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农户适应了个体、分散的旧生产方式,不愿意接受合作社的管理和约束,从而难以聚合等。

2.3 品牌营销现状 (1)产品方面。淮北市特色农产品品种较多,而优势品种的推广还存在一定困难。比如淮北石榴,现有30多个品种,品种混杂不利于区域品牌内涵的提炼。品牌内涵不精准,导致对外宣传时难以口径一致。同一区域出产的特色农产品品质有较大差异,产品品质标准化难以保证。究其原因,主要是生产难以规模化和缺少具有很强约束力的统一的生产标准。淮北市大多数特色农产品都没有包装,部分有包装的农产品,比如石榴,包装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不利于建立统一的品牌视觉形象。

(2)价格方面。淮北市特色农产品的定价比较随意,常常是因农户而异。品牌推广不力,造成品牌附加值不高,因此产品的定价偏低。比如“塔仙牌”石榴,已经通过了绿色产品认证,但其售价并未明显高于市场其他产品。此外,由于生产规模较小,在定价上常常处于劣势地位,只能接受销售大户的要价。

(3)销售渠道。目前,已开发的销售渠道较少,能够自主掌控的渠道更是少之又少,多数农户选择在路边摆摊销售,或者送往集市批发,或者销售给中间商,难以组织大规模的统一包装和销售。

(4)促销方式。淮北市特色农产品生产主体自发进行促销活动几乎为零,广告、媒体宣传、营销推介等促销手段缺位严重,过于依赖口碑或者口口相传的传统方式进行宣传。有较大影响力的促销形式多为政府行为,比如政府组织举办石榴文化旅游节,组织名特农产品参加北京、上海等地的农产品交流会等。

3 品牌营销策略

3.1 农产品实施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传统经济学认为农产品属于高度同质化产品,可以实行无品牌经营。但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品牌消费观念已经形成,农产品消费也由过去的数量消费和质量消费逐渐转为品牌消费。品牌营销对于淮北市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義。通过品牌营销,一是强化消费者对于特色农产品的认知,将农产品与其特色建立起一对一的联系,实现认牌购物,从而降低消费者选购的时间成本和信息搜集成本,同时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二是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因而可以通过品牌的附加值实现高价销售,增加利润。这对于增加淮北市特色农产品种植户的收入,加快建设和谐的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形成特色农产品及其品牌的独特形象,使消费者能够快速、准确地将其与普通农产品区分开来。这对于提升淮北市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3.2 淮北市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其区域品牌的形成与维护,无法由独立、分散的众多农户来承担,淮北市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有赖于组建具备中介性质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扶持龙头企业。建议以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为主力,拉动淮北市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营销,具体对策措施如下:

3.2.1 精选品种,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产量和品质 精选品种,选择优势突出的品种进行推广,以合作社为主体,集中农户成片生产,尽快上规模。由合作社出面,进行区域品牌的注册、维护和宣传,打出品牌、扩大影响;扶持龙头企业,采用订单式农产品种植,由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优势申请企业品牌,使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淮北市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可以由合作社牵头,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确保从作物苗木繁育、栽培、田间管理到农产品的采收、存储、运输,都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质量标准,从而实现农产品品质的标准化;由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作用,迅速普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通过农户模仿,带动周边农户自觉实现标准化生产。

3.2.2 实行优质优价,体现品牌价值 通过提炼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内涵,设计统一的区域品牌标志和包装,来提升淮北市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品牌价值。以全新形象与消费者接触,以品牌价值为依托,提升产品档次,由此可以制定较高的价格。

3.2.3 招宽销售渠道 适应品牌的需要,改变过去大路货的销售渠道,力争进入各大中型超市,建立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零售渠道。通过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促使淮北市特色农产品快速发展。建议淮北市政府组织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开展对接,引导建立超市专供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实现农超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还可以通过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立统一的销售渠道和物流配送体系,利用网络销售的方式,将产品送达祖国各地。

3.2.4 大力开展促销活动 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主,积极进行广告宣传活动;以政府为后盾,与各层次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大力宣传推介淮北市特色农产品;通过体验营销和事件营销,提升淮北市特色农产品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超市现场展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有关图片和影像资料,发放宣传资料,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促进产品销售。

参考文献

[1]

淮北市名优产品[EB/OL].http://www.huaibei.gov.cn/col/col53/index.html,2011-1-11.

[2]胡育芳.浅谈淮北市石榴产业发展的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118-120.

[3]苏日娜.对内蒙古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的探讨[J].经济论坛,2012(4):54-55.

(责编:陶学军)

上一篇:补贴政策下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期刊发行机场渠道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