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消费与传统文化论文范文

2023-09-18

符号消费与传统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与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从近五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现状出发,结合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识别出文化消费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文化消费;文化产业;相关性分析

Cultural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TONG Ru-qiong,WANG Yong-gui

(Department of Marketing,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Key words:cultural consumption; cultural industry; correlation analysis

作为文化产业链上的最终环节和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文化消费对于拉动文化生产、提高国民素质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①。一般可以按照消费品的表现形态、消费阶层、消费性质和消费方式等不同标准对文化消费进行分类,本文所说的文化消费涉及居民在健身娱乐、教育、图书、电影、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消费。借鉴有关学者的观点,本文主要依据消费目的和性质把文化消费划分为文化娱乐消费和教育消费。

一、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

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与此相应,居民的消费范围也不断扩大,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提升传统物质消费层次和改善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文化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正迅速增加。

(一) 文化消费的总量分析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对旅游、教育、娱乐休闲等文化消费的需求显著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 280元上升到10 493元②,而恩格尔系数却由0.394下降到了0.367,伴随而来的是:城镇居民消费领域的持续扩大与消费热点的不断更迭。结果,大部分城镇居民已开始由传统的、以实物消费为主导向“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特别是文化消费)并重”转变。从城镇居民主要消费支出数据来看,尽管各类消费性支出都呈现出增长趋势,但在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增长却更为明显。例如,从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的增长来看,在2005年,城镇居民的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已经是1995年的3.5倍,增长速度仅次于医疗保健和交通通信,明显高于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与服务以及居住方面的支出增长。同时,文化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也已经从1995年的8.8%增长到2005年的13.8%(在2002年曾到达15.0%),已经超过“衣着”而上升到仅次于食品的第二位。

(二) 文化消费的结构分析

按照不同的消费目的和性质,可以把文化消费区分为趋于“休闲”倾向的文化娱乐消费和趋于“学习”倾向的教育消费。其中,前者主要包含文化娱乐用品及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后者则主要包括学杂费、教材和托幼费等项目。在文化消费整体快速增长的趋势下,这两部分文化消费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1.教育消费依然是文化消费的主体。近年来,我国的家庭教育需求出现了三大转型,即从义务型转向自主型、从标准化转向个性化以及从单一性转向多元性③,并由此引发了教育支出的大幅度增长。但尽管教育支出的绝对值依然在逐年增加,但其增长速度已逐年趋缓,并且在文化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已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教育消费将逐渐趋于理性。在经历了盲目、非理性的扩张之后,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支出的负担率已经很高。而与此同时,高校扩招、社会对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以及我国人才消费及评价的理性回归,使得高学历与就业机会之间的相关性有所降低,高额的教育消费支出并没有完全满足人们的效用预期。因此,合理定位的、与自身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教育消费,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

2.文化娱乐消费稳步上升。城镇居民的文化娱乐消费不但在绝对值上逐年增长,而且在文化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与教育消费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随着多媒体、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兴起,文化产品传播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并进而引发了文化消费方式的变革,从而大大刺激了城镇居民对手机、MP3、PSP和数码相机等文化娱乐用品的需求。同时,伴随互联网的发展与手机功能的换代升级,通信运营商与SP和CP提供的彩铃、图片、报刊杂志订阅等无线增值服务与网络游戏以及网络视频音乐下载服务等,也大大拓展了文化消费的内容范围。此外,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都将进一步完善城市的文化功能纳入到城市发展的规划之中,加大了文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新建了一大批图书馆、博物馆、艺术表演场所、文化馆和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从而拓展了城镇居民文化娱乐消费的渠道和途径。

二、文化消费的关键影响因素剖析

实际上,文化消费产生影响的因素有许多,有学者研究表明消费者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最强(雷五明,1993);还有学者认为,在既定的经济条件下, 文化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素质、文化生产的状况、社会时尚和宏观消费环境等(李金蓉,2001)。下面将重点对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总体生活水平、收入的相关弹性和其他消费热点以及文化产品供给和消费环境等因素对文化消费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及总体生活水平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其文化消费能力的主要支持性因素。首先,在一般情况下,可支配收入的水平越高,文化消费的能力也就越强,文化消费量也就越大;其次,文化消费从属于与物质消费相对应的精神消费领域,与居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只有在满足了低层次的基本生理需求后,才能产生社会、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要。因此,也只有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其收入满足了低层次的物质需要之后,才会更多地投向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领域。

1.文化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及恩格尔系数的相关性分析。我们收集了2000年到2005年有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人均年文化消费的数据。恩格尔系数代表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为了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可知,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恩格尔系数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前文所强调的文化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这意味着,文化消费的增长必须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和低层次的物质需要的满足为前提。

2.文化消费与收入的相关弹性分析。利用相关数据,计算出2001-2005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各类消费的收入弹性以及文化消费结构中两类文化消费的收入弹性。通过相互比较,我们发现:(1)对于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而言,文化消费是富有弹性的。这意味着,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涨幅,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2)医疗保健与交通通信消费的收入弹性,要高于文化消费的收入弹性,即由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所引发的前两项消费的增长,要大于文化消费的增长。这意味着,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量中,用于医疗保健和交通通信这两项消费的比例要高于文化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文化消费的贡献率;(3)在文化消费结构方面,文化娱乐消费的收入弹性仅小于交通通信的收入弹性,远大于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特别是教育消费的收入弹性,而且大于1。这说明:近年来,娱乐休闲类文化消费日益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城镇居民的青睐,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此相对,城镇居民的教育消费则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其收入弹性仅为0.91,年均增长率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涨幅,这与前面有关教育消费日趋平稳和理性的判断也是一致的。

(二)其他消费热点对文化消费的影响

目前,住房、医疗和汽车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必然导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向这些领域转移。例如,在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消费占总支出的比重由1993年的6.6%增长到10.2%;而1993年至2005年的12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年均增幅则高达21.7%,比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幅高9.3个百分点④。这样,下面就选择医疗和住房两项主要消费作为代表,来考察热点消费对文化消费的影响。为此,我们收集了从2000年到2005年城镇居民的居住消费、医疗保健消费和人均年文化消费的数据,然后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与医疗保健消费和居住消费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因为:第一,在某种程度上,医疗保健消费与文化消费可能代表着类似的消费意愿与消费倾向,即对于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追求。例如,在文化消费中的旅游与运动类娱乐休闲同日常保健类消费,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注与追求;其次,居住消费、医疗消费与文化消费也代表着类似的消费层次,一般较为富裕的家庭可能会注重追求更高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因而愿意在改善这类生活条件方面投入得更多;最后,为了遏制医疗保健和居住支出的增加所带来的沉重负担,某些城镇居民家庭可能会有意识地增加日常文体娱乐活动,从而扩大了家庭在这一方面的支出。

(三)文化产品供给及消费环境

文化消费的繁荣一方面取决于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文化产品的供给。(1)文化产品的供给主要依赖于文化产业的产出。2004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40亿元,占GDP的2.15%。而当年,日本和美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则分别达到了21%和28.5%⑤。由此可见,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文化产品供给的增加将有效的促进文化消费的增长。2005年,我国故事片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的260部,比2004年增加了48部;与此相应的,2005年,全国城市影院票房收入达到20亿元,比2004年的15亿元增长了33%⑥。(3)我国的文化市场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市场化程度低,再加上我国文化产业的立法相对滞后,导致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存在诸多不利于文化消费的因素。尤其在价格这一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方面,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尚不健全,许多文化产品,如电影、文艺演出等票价的定价方式死板且往往偏高,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同时,对于新媒体、新文化业态,如,手机短信、网络音乐影视下载、移动无限增值服务等的立法空白点较多,使得公民在文化消费中的权利和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诸如垃圾短信、短信欺诈、网络增值服务的收费陷阱等都对消费者的利益造成了直接的损害,从而影响居民文化消费的积极性。

三、 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启示

(一) 确定正确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满足居民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消费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费结构存在着密切地联系。鉴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上的差异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确立多元化与多层次性的发展战略,提供从高端精品到低端普及型的系列文化产品,以适合不同收入阶层对文化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政府应考虑城镇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消费能力的差异性,引入宏观调控手段,利用财政、税收等政策合理调节、引导文化产品的生产及价格,采取差别定价,票价补贴等多种方式,降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成本,促进文化产品的消费均衡。

与此相适应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继续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体制改革,使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合理调节与配置、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上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积极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同时,适时抓住机遇,开发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的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

(二)政府应着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建立和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1)政府应努力完善文化产业的宏观管理政策,保证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文化企业的发展往往需要雄厚的资金依托,因此,政府应积极筹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同时,调整相关的税收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3)为了扩大城镇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费,形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政府部门应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城镇房地产价格,减轻居民的医疗负担,从而降低消费热点对文化消费的挤出效应。

2.完善与文化产业及文化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1)文化产业是为大众提供文化产品及服务的重要力量,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一些涉及娱乐场所、音像出版业及演出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这对于维护市场秩序,打击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文化市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文化产品、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不断更新,新的消费载体不断涌现,现有的法律法规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在消费知识化条件下,某些消费者权益受损造成的危害可能比在单纯物质消费条件下所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文化产业立法应积极保护居民享有的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的权利。(2)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这使得文化消费的对象具有特殊性,这其中就必然涉及到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我国虽已制定了以《著作权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对文化产品维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许多新兴媒体的出现,引发了诸如网络下载、卡拉OK中涉及的侵权问题等,因此必须注意提高这些法律法规对现实的适应性并及时填补实践中出现的立法空白。

3.加强文化消费市场的制度建设,建立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机制。(1)应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维权机构,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维权力度。(2)应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文化消费的交易成本。(3)应当建立针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易平台并完善产权交易体系,为企业投融资和产权交易提供高效、便捷和规范的服务。

四、 结语

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作为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已经成为今天人民生活的和社会经济的重要内容。文化消费内容的变化与载体的拓展必将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升级,并最终引发居民文化消费的新热点与新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从宏观上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为文化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注释:

① 徐淳厚.关于文化消费的几个问题[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7(4):45.

② 中国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③ 李向南.2004年七大热点市场展望(5):教育需求三大转型[N].经济日报,2004-02-13.

④ 数据来源:http://www.stats.gov.cn/tjshujia/zggqgl/t20061101_402365447.htm[EB/OL].

⑤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70914/07341666429.shtm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jingji/1215153.htm[EB/OL].

⑥ 《中国统计年鉴——2006》;2007-2008年中国影视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中国投资咨询网.

参考文献:

[1] 冯义涛,邹晓东.上海市民收入变化对文化消费发展的影响[J].上海经济研究,2000(11):22-27.

[2] 邹晓,苏永军.上海文化消费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0(3):67-71

[3] 李金蓉.关于我国文化消费领域主要问题的分析及宏观引导的思路[J].消费经济,2001(3):39-42.

[4] 雷五明.九十年代城市文化消费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消费经济,1993 (3):24-25.

[5] 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2001-2006.

(责任编辑:刘春雪)

符号消费与传统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一、民族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

中国民族文化符号是指蕴含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符号, 诸如龙、凤纹样的民族图腾符号;长城、故宫等实物符号;汉语、蒙古语等语言符号, 以及相应文字符号。它作为一种民族特有的可以使用到艺术设计中的设计元素, 不仅有几千年的演变历史, 承载了多年的文化积淀, 也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民族特色的象征。学习在艺术设计中使用这些民族符号, 既是设计者在自身文化修为上的提升, 也是现代艺术设计值得开辟实践的一个新局面。

而现代艺术设计的核心是人, 所有的设计都紧紧围绕人的感受、人的需求展开, 而这个核心正是设计最初出现时候的迫切追求。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在当时当地表现出实用需求和情感需求, 这些需求最终将演化成相应的设计产物, 这些设计产物繁衍至今, 蕴含着不同地域各个民族不同的审美情趣、历史文化、民族性格和民族追求。如生性严谨的德意志民族创造出的德国设计注重功能和品质, 就连自由灵活的平面设计在这里也难以尽情发挥;而海洋性气候的法兰西民族浪漫从容, 其艺术设计也是具有典型的洛可可风的华丽经典的法国浪漫风情。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特征, 应当能够包容中国民族文化符号, 融入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 体现中国雍容博大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东方式的审美和智慧, 在创造性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的改造下, 形成现代和传统完美的统一。

二、符号学理论对现代艺术设计的解读

现代艺术设计与符号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艺术设计虽然是一种基于灵感的、注重感性的艺术活动, 但也脱不开理性层面的分析和操作。符号是艺术设计中重要的一种设计元素, 其蕴含民族文化和历史, 饱含劳动人民原始智慧的特征, 使它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资源, 也是现代艺术设计中文化底蕴的基石。

三、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1、民族文化符号的造型原理

中国的艺术设计在使用本民族原有素材的手法上, 相对西方各国不够成熟, 一度难免落入拼接、粘贴的窠臼, 难以摆脱旧设计模式。这即是设计观念上的局限, 设计者必须要对民族文化有更深层的考察和理解, 站在民族符号学的高度去把握整体的设计框架, 才能对设计中出现的平静问题有所突破。对民族文化符号的研究, 了解其造型原理是不可避免的一环。其造型原理大致可分形象观察和联想创造、形象的再次提取抽象两个方面。

2、民族文化符号的构成应用方法

民族文化符号是古代劳动者在历史积淀下的对自然的模拟和描绘, 也是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理解。在现代艺术设计中, 想要将这些古老的智慧用的恰当, 用的巧妙, 想要有设计艺术上质的飞跃, 就要深入考察其文化立意, 并突破传统符号原有的形态禁锢, 赋予其新的形态。图形构成, 就是在各个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构成, 与设计中写生、临摹、再现等一系列手法都全然不同, 即不过分依赖原型, 在自然、社会和传统符号给予的启迪下, 对民族文化符号进行再创造, 用一定的构成具体方法, 打破原有的固成形态, 创造新的符合当代审美和文化立意的图形图样。其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分解转换

分解转换, 即是在自然形态和原始图样中, 分解出值得利用的构成元素。对于民族文化符号而言, 分解相比起浮于表面的观察和欣赏, 显然能够深刻地洞察其文化含义和设计灵感。分解不仅有利用于提炼、精选, 还能帮助设计者了解民族文化符号的美学逻辑。如自然界中四季更迭的特点、月的阴晴圆缺、水的固态和液态的转换, 再如古代传统民族纹饰, 都是对设计的启示, 都是可以对其采取分解提炼的对象。我们通过对原型的理解, 抓住其主要特征, 分解提炼出有用的构造成分和元素, 再用新的创造手法转化设计, 从而使新设计充满装饰感和韵律感。

2) 打散重构

打散重构是现代设计图案构成中一种分解构成的方式。对原始形态进行分解, 可以厘清美学逻辑, 提炼出原始构造元素, 使其向更抽象的方面转化。原型分解后, 即对各个元素重组组合, 或选取典型特征的元素组合, 或让局部形态分裂和变异。或进行元素之间相对的位置移动, 位置移动可以是单纯的变相, 也可以是位置错开, 图案之间消除单个存在的割裂感, 互相交错产生连续感。或是分切, 将原型分割分裂, 成为独立的单体元素, 再选择适用的单体元素进行变异形成新的图案。或进行投影叠映, 利用投影的明暗变化和叠映的虚实感, 产生图样变异。如古代青铜凤龙纹饰,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 都经过不同程度的拆解、移动、重构, 形成了新的艺术生命力。需要注意的是, 在重构的过程中的新图样构造要合理优美, 不要出现生硬、残缺的现象。

3) 置换构成

置换构成也是现代设计中图形创意的表现手段。它是对原始图样中的某个部分或某个元素置换新的元素, 同时保持原型的基本特征, 组成新形。这个手法最重要的即是选择元素的典型性, 而民族文化符号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素材, 如中国的长城、故宫、秦俑、龙、牡丹等等形象和图案, 都是常用也非常好用的置换构成灵感元素。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艺术设计的民族化出路, 需要从符号学的视觉层面构建理论, 深入理解民族文化符号的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 将民族文化符号融入现代设计当中, 借助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来支撑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 构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文化体系, 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设计市场中取得稳固的立足之地。

摘要:民族文化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素材资源库, 因此如何巧妙合理地利用这种资源是艺术设计者必修的课题之一。本文从民族文化符号的现代化设计角度分析, 从符号学对现代设计的解读、民族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的概述、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研究等方面, 阐述了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设计活动中的理论原理和实际应用要点。希望能为广大艺术设计者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做出一点参考。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民族文化符号

参考文献

[1] 姜金.设计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7.

[2] 诸葛凯.图案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8.

[3] 王朝文.中国民间美术全集[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

符号消费与传统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一、现代室内设计简介

1、现代室内设计所用元素来源

现代室内设计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自身的居住环境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因此室内设计应运而生。就现代室内设计的元素来说, 大部分的元素主要都是来自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 而在传统文化当中随着我们对精神世界的享受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关于传统非遗文化元素也越来越多, 设计师将这些元素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 既满足的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要求, 与此同时也在无形之中让人们时时刻刻的能够感受到传统非遗文化所带来的魅力。

2、现代室内设计特点

在室内设计中可以看出喜欢不同风格的人们都不在少数, 但是大都可以被称之为是设计的居家环境设计来说, 基本上都会选择颜色让人舒服, 跳跃性不大的颜色, 而且在设计元素的运用上也会采用具有一定文化特色的符号, 现代设计越来越少的人喜欢将自己的居住环境设计成为“花红柳绿”的场景, 人们对于设计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放在了重视精神世界的享受。

二、现代室内设计与传统非遗文化符号的融合

1、在设计理念上, 将现代室内设计与传统非遗文化符号相融合

现代室内设计理念主要来自于改革开放时期, 由西方国家传入我国,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设计人才以及所谓的设计理念都是比较简陋的, 对于设计的概念理解的也并没有现在这么透彻。我国自主的设计理念基本是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对于实用性以及使用性的要求比较高, 随着西方国家的设计思想开始传入我国, 我国的设计师们受到西方设计思想浪潮的影响, 在设计方面开始展现出比较大的转变, 开始大胆的使用之前从未使用过的设计元素, 开始注重我们日常生活的变化与不变, 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放在了我们周围的事物上。设计来源于生活, 好的设计更是来源于生活, 因此说设计理念同样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在设计理念上, 西方思潮进入中国前, 我国的传统家居设计上表现出了明显的民族特点, 以苏州园林为例, 园林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传统纹饰以及汉字进行装饰, 同时在园林的设计上十分注重亭台楼榭的布局。而受到留白、中庸的中式建筑风格影响, 越来越多的现代家装选择中式设计理念, 在家居元素中增加传统的山水、纹饰、隔断等。以北京海碗居为例, 海碗居的室内设计风格简单但是极具老北京传统的装修风格, 通过八仙桌、屏风、木雕窗户等要素构成具有年代感的传统风俗表现。传统非遗文化是我国的一部分, 是我们精神文明世界的一部分, 看似它并不重要也不存在什么价值, 但是事实恰恰相反, 传统非遗文化就存在我们生活的身边, 我们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的到, 比如说唐山皮影、兵马俑、苏绣、昆曲、剪纸艺术、杨柳青年画等等, 我们能够在生活当中看到、听到。在现代室内设计理念上将这些传统非遗文化符号与室内设计相结合, 将传统非遗文化符合巧妙的融入其中, 使得我们能够时时刻刻的看到传统非遗文化符号的缩影。设计理念是存在于设计师大脑中的,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前期要在大脑中形成一副画卷, 能够将这些唐山皮影、兵马俑、苏绣、昆曲、剪纸艺术、杨柳青年画等等传统非遗文化符号与室内设计进行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日后成形的设计当中将其完美的展现出来。不仅仅是非物质文化符号在家居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得到运用, 如坐北朝南的位置选择、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都潜移默化的展现在家具选择以及构造设计过程中。传统非遗文化符号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牢记于心, 不能够让其成为时间的流亡者, 因此将传统非遗文化符号与设计理念进行结合, 不仅够使得室内设计更加的具有韵味, 与此同时更能够使传统非遗文化深入人心。

2、在设计形式上, 将现代室内设计与传统非遗文化符号相融合

在设计形式上, 将现代室内设计与传统非遗文化符号相融合。设计形式是设计的最终体现, 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与传统的设计形式相比较, 现代的室内设计形式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心理需求, 由于现今阶段人们的知识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对外界事物的欣赏能力也与之前有较大的差距, 人们更加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居家环境设计来彰显自己的品位, 这就需要与传统非遗文化相结合, 借助传统非遗文化的力量来进行自身品位的体现。传统非遗文化最大的魅力之处就是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强烈的时代特性。比如说, 现代好多的年轻人并不喜欢松软的大沙发而是喜欢红木的椅子桌子等, 在红木上他们喜欢带有一定图案的红木。现代大多数的红木上的图案基本上都是具有吉祥、安泰之意的, 我国的传统符号龙是人们最喜欢的, 其次唐山皮影中的元素也在其中能够得到体现, 剪纸艺术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比如, 在墙面上所贴的壁纸, 目前来说大部分的壁纸都是机器的产物, 但是壁纸上的图案是经过电脑设计而成的, 而电脑设计当中的这些元素是来自于剪纸艺术的缩影。不论是家居还是店铺装修,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文化符号运用到设计当中, 增加空间的艺术气息和时代气息, 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将传统非遗文化符号体现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是当代室内设计的需要, 室内设计需要与传统非遗文化符号相结合, 只是一味的将设计理念越来越现代化, 盲目的向着西方设计理念而接近, 这样只会丢失掉自己原有的特色。

三、结束语

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自身的居住环境室内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 在当今室内设计需要彰显自身的特性与品位, 传统非遗文化就是最好的切入点, 将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进行结合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 与此同时还能够使传统非遗文化深入身心。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 不论是中国还是国外都掀起一股文化热, 越来越多的家居设计开始尝试从设计理念和设计形式风格上借鉴传统的文化内涵, 设计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底蕴的设计风格, 从而增加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 彰显主人的文化底蕴。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进步, 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也在开始追求精神文明。室内设计是人们近几年开始关注的话题, 主要原因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因此对于自身居住的环境也有了更高、更好的要求。在室内设计是的元素主要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系, 将我们生活中所触及到的文化融入进我们每日的居住环境当中, 是我们大多数居民所愿。本文浅析现代室内设计与传统非遗文化符号的融合, 旨在能够从传统非遗文化符号的角度入手, 将现代室内设计与传统非遗文化符号结合进行阐述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

关键词:现代室内设计,传统非遗文化符号,融合,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梅红.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室内设计的交融[D].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2

[2] 周涛.现代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探析[D].山西大学, 2009

[3] 陈炎伦.基于心理作用的室内装饰人性化设计思考[J].建材与装饰, 2013 (13)

符号消费与传统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着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室内设计行业发展。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能够为室内设计提供新的发展思路。设计师可以在室内设计中引入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符号,如装饰符号、留白意境、不规则图形等,并与数字化相结合,使室内设计呈现出个性化特点,同时也能够发挥发扬中古传统文化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传统建筑装饰符号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并探讨了传统建筑装饰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实践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统建筑装饰符号;室内设计;实践分析

室内设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行业,用户不同,则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存在差异,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需要引入新鲜的装饰符号,提高用户对室内设计的满意度。我国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设计师可以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在室内设计张使用我国传统建筑装饰符号,提高室内设计的观赏性,并进一步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传统建筑装饰符号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室内设计行业与艺术发展息息相关,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文化代表一个地区或民族的精神文明,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能够影响艺术的发展,因此也会对室内设计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用户对室内设计的装饰和造型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同的室内设计风格能够代表不同的文化内涵,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发扬,已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其中包括室内设计领域。相较于其他风格的装饰符号,我国传统建筑装饰符号具备优雅大气的特点,在室内设计中引入,能够使室内设计呈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特色,除此之外,室内设计也能够成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建筑装饰符号的重要途径[1]。

二、传统建筑装饰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实践策略

(一)装饰符号设计

我国传统建筑装饰符号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图腾装饰符号图腾中包含我国丰富的古代文化内容,第二种是蕴含民族特色的装饰符号,第三种是特殊纹路,通常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这些传统建筑装饰符号中体现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代人民的智慧和生活写照,也体现了我国人民的精神追求。设计者可以参考这些传统建筑装饰符号用于室内设计,与现代设计理念进行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室内装修风格。我国传统文化中含有装饰符号设计方法,风格大方,充满诗意,但是忽视了情感的流露。设计师使用装饰符号时需要将情感表达融入,调整好二者的关系,既能够使室内设计具备传统文化特色,同时丰富用户的情感体验,使室内设计呈现简洁大方同时又意味深远的风格。

(二)留白意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留白文化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一传统文化特色可以用于室内设计,为室内设计增添艺术韵味。在室内设计中使用留白能够激发用户的想象力,使室内装修具备独特的美感,满足用户的审美感受。除此之外,留白能够触发用户无穷的感受,促使用户展开联想,更容易领略设计者的设计内涵以及室内装修的美感。通常情况下,留白意境具有强烈的张力,更容易打动用户的内心,并感受到丰富的情感。设计师在室内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留白意境中的虚实加以利用,呈现“无形有意”效果,在保障室内设计具有观赏性的同时也使装修具有经济性。室内设计的优秀程度与装修的线条与色彩有关,此外,还需要观察设计中呈现出的图形及其传达的意象。比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太极图,被分割为黑白两个部分,且每个部分中都有异色的圆点,传达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理念,在视觉上能够带给人们流畅的感受。受众的视线能够集中在背景上,同时也会被结构吸引,视觉效果的不稳定性能够丰富受众的视觉体验。我国目前大多数室内设计都采用了中式的留白风格,比如淮安白鹭湖山庄,在深厚的吴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突显出留白意境,在繁华的现代城市中带给人们宁静致远的感受。

(三)不规则图形

现代的室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用户的室内装饰需求。随着人们审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设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我国传统文化中包括不规则造型结构设计理念,但住所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更受古人的关注,因此不规则图形并未在古代得到推崇,随着现代审美不断成熟,目前人们更在意观赏价值。在室内设计中加入不规则图形设计,确保实用性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审美性。部分较为极端的不规则图形设计也可以加强用户的审美体验,彰显个性化的装修风格,满足用户独特的情趣需要。使用不规则图形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人为本,结合用户的居住需求开展设计工作。针对年轻的用户群体,设计师可以适当采用夸张极端的不规则结构,为室内风格注入活力。不规则结构与规则结构并没有具体的界限,自由组合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符号就能够形成不规则结构设计风格。设计者在设计时需要突破规则的限制,勇于创新,结合用户的居住需求,使用不规则图形设计,推动室内设计不断创新实现进一步发展。

(四)结合数字化应用

室内设计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数字化应用进行结合,既能够生动表现艺术意境,也能够加强用户的参与感,使用户深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设计者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进行室内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数字应用进行结合,可以将室内装修视作艺术展示空间,用户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室内设计进行把控,享受个性化的室内设计服务。这种室内设计方式具有特殊性,使室内设计更加直观化。立体化,满足用户和设计者的直观感受。比如,用户喜爱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寒江独钓图》,设计者可以借助数字化应用将诗中的景色仿真模拟出来,具有虚实结合的特点,激发用户产生丰富的想象。这样的室内设计方式能够突显出作品的主题和内涵,表现江水的辽阔之景以及垂钓者的孤独寂寥之情。相较于过去固定传统文化装饰图案不同,结合数字化应用提高了室内设计的灵活性,生动表现出传统文化的意境,同时数字化应用的动态性能够充分调动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丰富用户的情感体验[2]。比如阜宁金沙湖金陵湖滨酒店,其装修风格是中式风格,借助数字化应用融入了阜宁的传统文化特征,使酒店的装饰装修风格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设计者在进行室内设计期间,需要考虑室内的颜色、线条、家具、材质、意境等内容,需要充分满足用户的居住需求,并突显个性化的装修风格。设计者可以在室内设计中融入我国传统建筑装饰符号,设计装饰符号,并加入留白意境和不规则图形等元素,并结合数字化应用,为室内装修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我国室内设计开辟一条新的设计思路,进而推动我国室内设计行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男男.传统建筑装饰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风景名胜,2021(3):79.

[2]温旭东.传统建筑装饰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1):1047.

符号消费与传统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研究将黎锦纹样元素融入黎锦包装设计中的方法。首先从纹样、色彩两方面对黎锦图案进行整理研究;其次探讨了黎锦纹样的应用原则和纹样的提取方法;最后将黎族纹样应用到包装设计中,为民族文化符号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黎锦;纹样;包装设计

文章编码:1672-7053(2017)08-0057-02

文化是民族生存、延续的重要灵魂支柱。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文化保持了各自的特色。各民族文化长期交流,并在求同存异的思想下,彼此相互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形成丰富的物质或精神原料,为设计师提供灵感源泉。设计师有效利用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建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增强产品包装的独特性,而且能够建立一种各民族之间交流的媒介。在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合理地运用民族文化元素,既能够让民族文化得以保存,也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产品包装设计行业的发展,来自国际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需要借鉴发达国家设计方法,努力探寻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独具特色的包装设计,塑造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产品形象,才能够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1]。本文擬对黎族黎锦的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1黎锦的图案分析

1.1纹样

黎锦是黎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解读黎族文化与历史的钥匙。黎锦的纺织图案纹样是通过带有人文情感的抽象、概括和夸张手法将黎族妇女们在生产劳作、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点、线、面为元素简化出来的抽象纹样[2]。黎锦图案纹样不只是简单的复制自然生物和生活生产器具形态,而是用抽象的方法将人们的宗教活动、家庭劳作、爱情婚姻、庆祝收获等动态场景用传统织锦的方式来描绘。目前现存的黎族传统织锦上的纹样图案已达 160多种,主要包括:几何纹、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日常生活生产用具纹样、汉字符号纹样[3]。

1.2色彩

黎锦图案的色彩搭配具有潜在的民族色彩意识,是黎族代代相传潜移默化的色彩观念,有严格的秩序和规律性。虽然黎族分为五大方言区,但色彩的运用方式和传递信息的内容趋于相同[4]。黎族妇女常以黑纺线织造黑布作为服饰的主体,搭配红、黄、绿等多种较为鲜艳的色彩;黑、红、黄、绿、白相缀的五色黎锦、筒裙,不仅是美丽的代言,其承载的色彩更是黎族共同的第二语言,是黎锦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解放前,黎族人除用结绳、雕刻、口头等形式交流外,以色彩语言沟通最为广泛,常以特定的色彩或色彩符号来表示一些特定的事物,或寄托先民的一些愿望。黎族先祖发明的原生态天然色彩打破了环境条件的限制形成了花团锦簇、繁花似锦的艺术珍品,使原本单一的连续图案显示出强烈的对比感,展现出丰富而有趣的艺术效果。

2黎锦纹样元素提取

2.1直接引用

通过黎锦纹样与现代纹样设计手法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到,黎锦纹样在创造的过程中,与现代图案设计创作手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黎锦几何纹样,既符合现代审美特点,又易于识别。黎锦纹样元素简洁的几何造型和对现实事物抽象夸张的图形,可以直接应用于包装图案设计。

2.2元素简化提炼

简化提炼是对纹样元素进行变形整理,简化并不是草率的删除,而是一种提取其精髓的再创造行为。也就是将复杂的纹样图案进行处理,省略繁琐、陈旧的细节,突出其的特点,通过夸张、修饰等手法提炼纹样的神韵,从而使纹样图案简洁大方,但又不失原有图案的装饰美感。在包装设计中通过对图案纹样的再创造,能够使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感染力、时代感,从而达到生动传神的效果。

2.3元素重构转化

重构是按照一定的审美规律和造物理念,运用分离、切割、打散、错位、正负形等形式手段,创造性的将传统元素重新组成新的视觉形象[5]。通过对黎锦纹样的重构,使形态必须要体现地域的特性,符合当今时代的审美法则,这样就能够保证产品拥有一种即具有地域特色又不失时尚的独特风格。

3黎锦纹样应用原则

将传统黎族文化进行再设计,也就是将黎族的风土人情、民族内涵、对事物外在审美特性的直观感知等虚拟形式,以实物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时代性、实用性、民族性。

时代性原则,民族文化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受生存空间制约,民族文化发生着一定程度的微妙变化[6]。就黎锦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而言,不能单纯的继承,而应该是吸收现代文化中人文、环保、时尚等文化要素,使其看起来即简单时尚、具有一定高端品味,又要遵守民风民俗,展现出符合现代美学要求的产品包装。

实用性原则,是包装设计永恒不变的原则[7]。不管包装设计作品如何独特,都应注重包装的趣味、积极、健康等人性化设计理念,以及携带方便、易取、抗损坏等便利需求。企业和设计师应控制过渡包装的设计现象。

民族性原則,从文化的传承来看:一方面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中被彻底地的改变,丧失了原有的面貌,另一方面则将元素照搬下来,仅是对传统符号的简单应用、片面地继承传统文化[8]。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对传统的完全抛弃,是需要找到一种平衡,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具体的产品相协调,从而使传统文化获得重生和发展。

4黎锦包装设计

对民族文化元素的应用,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一定要对民风民俗有深入的了解,掌握黎锦图案纹样形态的特征以及构成关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创作阶段能够提炼出最为精华、最具代表性的黎族元素,突出创作的主要文化特点;其次,在纹样元素的提取与应用中,注重表现方式的多元化、设计语言的现代化,使民族文化元素具有新的生命力和时代魅力。

整套包装的Logo设计的元素根据黎族织锦特色图案中的几何纹样演变而来,运用直线、平行线、菱形、三角形等组成标志图形,以抽象的图形;统一和对称的原则体现其民族特色。字体和图形的配色以大胆的白色在色彩绚丽的图案上面醒目,具有代表性。标贴设计以拉伸性的形态运用于包装上,体现包装的径深感,使包装整体更加统一和美观,运用黑色视觉冲击力更大压住整体色彩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艺术效果。色彩考虑到黎族的民族特有色彩和黎锦中的主要用色,所以整个系列的包装采用了蓝色、红色、黄色、黑色和白色,运用明暗间色,青、红、黑、白等色互相配合,形成色彩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

整套包装提取黎族黎锦上面的动物,植物,生活特有图案元素进行设计组合。第一个类型的小包装运用红色作为底色,上盖为纯色,盒身运用黎锦中的青蛙纹样和鹿纹样,色彩运用红色、黑色和黄色,形成强烈对比体现黎族色彩特点;第二个类型的小包装运用黄色作为底色,上盖依然运用纯色添加青蛙纹样作为细节,盒身运用日常生活生产用具纹样;第三个类型的小包装运用蓝色作为底色,上盖运用鱼的抽象图形与盒身的动物纹样相呼应,见图1。

整个系列的包装在盒型上的设计考虑到美观和开合方式,运用了双面墙盒型演变再行设计,运用天地盖的打开方式,材料为较好的硬纸板材质,具有防潮功能,对布料具有保存防潮作用,有一定的抗压程度,结构简单大方,方便机械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又可进行再次回收,较为环保。

5结语

包装是产品宣传策划、建立企业形象的重要环节。优秀的包装设计能够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本文首先从图案纹样、色彩特点两方面对黎锦进行研究梳理;探讨了黎锦纹样应用到包装设计中需遵循的原则和纹样的提取方法。文章的实践部分是将黎族纹样运用到黎锦包装设计中,有利于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项目号:17SB0335。

参考文献

[1]翟东伟. 民间工艺品品牌化包装设计策略研究[J]. 包装工程,2014, 35(20):91-94.

[2]李媛.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黎锦纹样创新应用研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3):32-37.

[3]孙春燕. 黎锦纹样在海南旅游产业中的应用[J]. 大舞台, 2013(7):240-241.

[4]王金广,禄璟. 基于海南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 2013(20):99-102.

[5]谭有进. 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D]. 中央民族大学,2013.

[6]邵恒.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融合性研究[J]. 包装工程,2016(6):137-141.

[7]杨丽辉, 覃京燕. 复用型绿色快递包装设计理念探究[J]. 包装工程, 2016(10):39-42.

[8]曹阳,杨洋. 基于工业设计的地域文化产业创新研究[J]. 包装工程,2015(22):104-107.

符号消费与传统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民族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代表,是最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流传数千年,仍然保持着充沛的生命力。而现代艺术设计队伍民族文化符号来说,将是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民族文化符号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现代艺术设计、民族文化、符号

一.存在的问题

文化符号彰显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深厚的底蕴,许多现代艺术设计中都运用了民族文化符号,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风尚,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小的问题,运用好了,民族文化符号和现代美术设计就可以相互衬托,相得益彰,但是运用不好,不仅会现代艺术的美感,还会对传统的民族文化符号造成很大的打击。当下现代艺术设计在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民族文化符号的误用。

由于民族文化符号流传千年,许多民族文化符号与现代人眼中的表层含义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现代艺术设计中只能理解到表层的含义,不能对传统的民族文化符號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有一个比较有深度的理解,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艺术设计者在运用传统民族文化符号中,极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导致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失去原意,不能更好的得到应有的弘扬。

(二)民族文化符号滥用。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加入传统的民族文化符号,不仅可以赋予现代艺术设计更深刻的内涵,还可以更深层次赋予民族文化符号更加强烈的时代感。越来越多的现代艺术设计为了运用中华民族文化符号而去运用文化符号,导致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过多,造成了许多的滥用,对民族文化符号的弘扬有许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整体意境,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也有阻碍作用。

二.如何处理好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符号的关系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同样是如此。民族文化和时代的潮流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将两者更加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真正的实现“双赢”。

(一)民族文化为现代艺术带来个性特色。

艺术设计不仅是种文化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

艺术设计创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文化。文化符号同时也会提升艺术的内涵,为艺术产品带来文化附加值。而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因其独特性必然会给艺术创意带来独特的个性,从而提升创意的吸引力与认可度。在群雄并起的消费时代,艺术产品如何取得竞争力,关键在于其传达的文化价值,塑造的品牌形象是否具有个性,是否区别于同类且被消费者认可的特点,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而,独具特色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增加艺术设计的魅力,为艺术作品主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带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并不是只适宜在本民族做推广,并不是民族的东西只能打动本民族的消费者。“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让本民族的特色产品走出去,被世界认可,才是一个艺术作品最大的成功。因此,我国民族品牌要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应将中国民族文化精髓与品牌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现代艺术设计个性。

(二)民族文化符号使艺术设计更接近消费者心理。

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消费者消费一定的艺术品。因此,它必然要以能否引发受众的认同感作为其有效与否的标志,而认同感又建立在对消费者文化背景的深刻洞察基础之上。消费者所接受的民族文化必然会影响他消费意识的形成,并作用于他的消费行为。他会带着本民族文化的经验积淀去解读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文化价值,作出接受与否的判断。

因此,在进行现代艺术设计时不能割断与民族文化符号的联系。应当将民族文化有机地融合于艺术设计中,从文化心理上接近消费者,达到与消费者沟通的目的。让现代艺术设计中体现出的对民族文化符号的理解和尊重,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支持。可见,对民族文化的深入理解与运用,有助于现代艺术设计作品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实现其诉求目的,现代艺术设计者应紧紧围绕营销目标来充分掌握目标消费群所处的民族文化发展的情况,才能切中市场的目标,并被广大受众认同和接受。

(三)现代艺术设计必须适应受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

艺术设计只有适合相应的文化背景, 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

艺术设计者在进行创意的时候只有适应受众文化背景,才能够得到受众的认可, 信息的传递过程才能正常进行, 否则, 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另外,艺术作品传递的信息只有与受众的价值观相符合, 才能与受众产生共鸣, 进而实现有效的传播。受众的价值观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下形成的, 它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艺术设计如果跳出了民族文化这个圈子就有可能不被人们所接受,更严重的是一旦一种广告中的创意元素违背了民族文化,伤害了消费者的民族感情,就会引起消费者的群起而攻之,大大影响了艺术作品的信息传播, 削弱了艺术作品的效果,甚至起到相反的反面作用。

三.小结

总之,现代艺术设计理念、设计创意表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它并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还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形象,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大众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因此现代艺术设计者在进行艺术创意时一定要慎重,要时刻明记自己的使命,在不断发展现代艺术设计的同时,还要肩负起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为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璐.民族文化符号与现代艺术设计[J].大舞台,2014(8)

[2] 李雨.论中国民族民间色彩与现代艺术的结合[J].大众文艺,2010(16)

[3] 王明辉.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J].飞天,2011(12)

上一篇:后现代服饰艺术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关于职业岗位的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