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互换范文

2023-09-21

货币互换范文第1篇

1 理论教学和学习的现状及原因

在中专医学实践教学中, 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 致使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尽如人意;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严重脱节, 存在明显的学科界限, 不能融会贯通。即使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都各自理解, 但缺乏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了解, 不能有效形成知识链条。

上述现状的原因归结起来, 主要是教师对医学教育缺乏全局观念, 对医学知识缺乏整体把握, 对知识讲授缺乏系统引导。

1.1 基础知识的教学

基础教师长年缺乏临床理论的系统学习和临床实践的有效锻炼, 在基础理论讲授过程中, 缺乏对医学基础理论在临床如何应用的必要讲解, 也即缺乏对刚刚进入专业学习的学生的必要的医学入门引导, 使学生很难从初中的基础文化科目学习的局限性中摆脱出来, 使学生的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 缺乏必要的临床目的性和预判性, 使得基础知识的学习变得过于抽象化, 使学生丧失对医学学习的信心, 加之部分学生又联系到自身初中或高中学习的惨痛失败经历, 视学习为强迫行为或被动行为, 使学生再次泯灭对学习的冲动和激情, 不再具备在学习上的可贵的主动精神。

1.2 临床知识的教学

临床教师由于长年从事临床工作, 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虽然比基础教师对临床知识的掌握的熟练程度要大, 但也缺乏对基础知识的系统而全面的了解, 而且长期从事临床专科工作, 更加缺乏对其他专科基础知识的熟悉, 势必导致教学知识的辐射面过窄, 这都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医学教学的需要, 在教学中不能够有效地联系基础知识, 形成知识链条。所以, 要改变这种由于教育者的知识偏拨或缺乏而导致医学知识学习的脱节, 进而严重影响实际技能培养的现象, 最关键的环节是, 教育者应树立知识的全局性, 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提高教育者的医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临床知识均应掌握, 而且要融会贯通。这样才能使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游刃有余, 触类旁通;使医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验到医学的趣味性和严谨性, 真正体会出医学专业学习的严密的逻辑性和广阔的外延性。

2“角色互换”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2.1 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师和医学临床课程的教师的“角色互换”

要有效纠正由于长期从事基础或临床教学工作而导致的知识偏拨, 达到每一门课程在讲授时都有一定的外延性, 尤其是与基础知识相应的临床知识, 增加基础知识讲授的趣味性,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临床知识相关的基础知识, 增强临床知识讲授的通俗性,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应该定期对相应的基础科目教师和相应的临床科目教师进行讲授科目的对调教学, 例如:在一个学期内, 一定数量的外科或康复教师和解剖教师进行教学科目的对调;内科教师与生理或药理教师进行教学科目的对调等。具体对调无需固定组合, 无需生搬硬套, 可依据教师本人的业务熟练程度和科室的工作安排而定, 在科室教研会议上, 科主任具体做出工作安排, 学校教务科对这一学期的参与教学的人员做出统一调配, 协调各科室工作, 尽量各取所需,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对于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 这样对调1~2年, 使他们在医学教学的整体框架内, 相互熟悉、甚至系统掌握相关科目的知识要点,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他们自身知识的全面性, 完善自身知识的结构, 提高授课时的灵活性和连贯性, 增加讲授时的系统性和通俗性。这样在实际教学中能做到游刃有余, 使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中都能体会到医学学习的整体性和紧凑性。

2.2 医学理论教学和医学临床实践的互换, 即教师与临床实践角色, 如医师、护师等的“角色互换”

医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不仅要求从事人员具备完善的理论素养, 还要求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医学教材随着医学临床实践的快速发展而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上临床实践和课本理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实践差距, 实践虽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但理论来源于实践, 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往往高于理论, 这就是所谓的临床经验;课本讲述的是疾病的典型表现和诊治原则, 而具体到每一位患者身上, 同一种疾病都存在细微的差别或不够典型的表现, 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具体对待, 灵活掌握。上述这一切事实, 都需要临床理论教师来切身面对, 单单依靠纯粹的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要求他们自身不但要熟知临床理论, 还要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所以要求相应临床教研室的教师应与附属医院相应的临床科室一线人员定期工作对调, 使临床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工作, 使临床医护人员参与临床理论的教学。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理论教师的临床实践业务, 增强临床实践能力, 增加讲授时的外延型和趣味性;而且可以提高临床科室一线人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临床带教意识, 对自身的发展和单位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没有附属医院的卫校, 可以与相应的地方医院联系, 在教师假期时间或专门派送教师到医院进修学习, 以提高临床实践水平。对于我校来说, 有自己的附属医院, 而且要求“医教结合”, 即学校和医院都要服务于教学和临床一线, 只是教学工作有所偏重而已。临床医护人员和教学人员在一个学年内都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教学任务和临床医护任务, 这就要求教研室和相应的医院科室合并管理, 科室主任统筹安排人员, 做到教学、医疗两不误。其他基础科目的教师也完全可以在假期或课程少的时间到医院一线科室进行临床实践的学习。

经过合理的“角色互换”, 可以整体提高教师的理论教育水平, 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培养教师进行临床实践的积极性,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临床实践的必要性, 自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修养;而且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知识的互动和联系中, 顺利而圆满地完成医学学业。

摘要:中专卫校的医学教育, 要求精简明了, 注重实践。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对知识的全局把握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基础教师和临床教师的角色互换, 理论教师和临床工作者角色互换, 既可达到上述目的, 而且可改善教学效果, 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激励者。

关键词:医学理论教学,教师,角色互换

参考文献

货币互换范文第2篇

1 充实、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学科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 原有的课程内容已经不能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因此, 科学地拓宽和修改教学内容, 使之更加适应目前日益发展的技术需要, 充实、优化教学内容就变得十分重要。

目前由于要求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 这样就不得已将教学时数安排得越来越少。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我们选用了甘永立主编的《几何量公差与检测》为教材, 并遵循“打好基础、精选内容、逐步更新和利于教学”为原则, 以及考虑到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 以孔、轴公差与配合,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为重点内容, 安排较多的学时, 进行重点而详尽讲解;而对滚动轴承、光滑极限量规、圆柱螺纹、圆柱齿轮及键的公差与检测等内容, 是公差与配合在典型零件中的应用, 由于受教学时数的限制, 安排较少的学时, 只介绍其基本思想和方法, 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对圆锥公差与检测以及在后续的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中将做介绍的尺寸链等内容, 安排学生自学, 详略得当。

同时, 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不断推陈出新。比如用先进的三坐标测量仪、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来替代传统的测量方法, 将反映机械学科最新发展的内容适当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2 丰富、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做相应的丰富和改进。由于学时的压缩而很难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 同时也有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 采取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互动、课后习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结合课堂互动, 同时教师多种形式提出问题, 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梳理总结使学生获得系统知识, 通过案例教学做作业进一步巩固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形成讲授—互动—答疑—作业—总结的运行结构。

例如在互动环节上, 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查标准公差数值表, 一方面教会通过查表确定标准公差数值或标准公差等级的方法, 另一方面, 可以让学生们加深理解标准公差数值取决于孔或轴的标准公差等级和基本尺寸, 且标准公差等级相同时, 其标准公差数值随基本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基本尺寸相同时, 其标准公差数值随标准公差等级的提高而减小。通过查表互动练习, 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起到了再现知识点的作用。

3 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

多媒体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概念和内容, 通过动画、图象、声音、文字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将抽象和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和易于理解, 既降低了教学难度, 增强了直观性, 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这一章的内容, 一直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用Flash制作了各种公差带的动画, 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各种形位公差带的大小、形状、方向和位置要求。同时以平面度、平行度和位置度的公差带的形状、大小和方位的对比, 总结出对某一被测要素给出定位公差后, 仅在对其定向精度或 (和) 形状精度有进一步要求时, 才另行给出定向公差或 (和) 形状公差, 而定向公差值必须小于定位公差值, 形状公差值必须小于定向公差值。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形位误差的检测实验,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形位公差的有关知识和检测方法,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必须和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实验的设计和时间的安排要满足教学的需要, 补充课堂讲授的不足, 并且和教学同步, 要注意理论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应经常交流、沟通和协调, 及时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实践性强、概念抽象的内容直接在实验室授课。例如, 在讲授几何量测量基础时, 如果让学生直接面对实物, 如量块、各种计量器具, 那么对量块的术语、量块的组合使用, 以及对计量器具的基本技术性能指标以及测量方法的分类, 理解起来会更容易, 也更深刻, 同时, 将部分授课和实验课融合起来一起上, 也可以节约课时。

实验设备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是提高实验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价格昂贵、先进的实验仪器和量具, 如三坐标测量机、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等,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精心准备了视频图像, 给学生展示国内外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先进的测试技术,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传统的公差实验只是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 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 我们对“尺寸测量”、“形位误差测量”、“齿轮精度测量”的实验项目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操作、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总之,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改革, 不但要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实和优化, 还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丰富、改进;同时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 不断探索和改革, 才能培养出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摘要:为了顺应科学技术和机械学科的发展, 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 针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特点和课时量减少的现状,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 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换性,技术测量,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甘永立.几何量公差与检测 (第9版)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2] 孙金荣.《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3) :211.

货币互换范文第3篇

教师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占主导地位, 教学目标为传授知识。教师是课堂主题, “老师教, 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稳固且经验丰富。而个体差异已经是当今研究受教育者的最大课题之一, 人与人不同, 特别是学前受教育者对新世界的好奇心, 更使得我们在传授知识的丰富和灵活性, 所以对学前教育从业者来说, 主动的学习方式、独立的思想方式在竞争中显得更为重要。因此, 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改革。

目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还存在与实际教学脱节的现象。在进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授课时, 教师把同学们完全当作为同学们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唯一教学重点, 而忽略了同学们未来是教师, 忽略了他们的受众者的年龄、心理发展程度和主要学习内容的诉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不应该是单单的自身水平的提高, 而是一个能抓住适龄儿童需要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具有多样教学技能的专业教师。

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观观察方式的能力

考虑到学前教育的最终受益者为学前适龄儿童, 则在学前专业美术课程的安排上要考虑到学前儿童的兴趣方向和表现手法, 要从学前儿童有较强的创造力和较为主观的观察方式入手, 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以“童心”为突破口, 了解和认同适龄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点, 从“了解”到“认同”再到“推动”的新的教学理念。鼓励同学们使用主观的观察方式, 鼓励跳跃式思考的方式。

2、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历能力最有效果的方式应是培养同学们的兴趣, 兴趣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学前适龄儿童对美术主要的接受方式是动画片、儿童插画读物, 而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从动画片和插画入手, 两者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且带着教学任务和问题入手, 更能使同学们对此产生兴趣和热爱。

3、拓宽学生的视野

眼界的提高对于每一个和美术有关的专业都显得更为重要, 视野的广度是作为未来发展的高度的。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因为有社会力量的少儿美术兴趣班的驱使, 了解最新少儿美术发展动向、新材料新事物的运用和思考。

三、师生角色互换式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实践

所谓师生角色互换式教学, 是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相对被动的地位, 使得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相对主体, 形成学生与教师互换、形成思维互换、职责要求互换的体验性教学模式。师生角色互换式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同学们的独立思考、知识探究的能力, 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随机应变的能力, 从而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和培养模式,

提高同学们的专业能力与自身素养, 从而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1、互换式授课模式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此方法改变了以往以教师在课堂上作为教学主体的授课方式, 尝试把把讲台交给同学们, 让同学们通过角色的互换, 使大家提前接受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感受台下同学们的目光和气氛, 提前获得自信和自如的教学感受, 教师作为学生角色给予鼓励和支持。

2、互换式授课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互换式授课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以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儿童简笔画为例, 教师布置的任务为:每两学时中请四位同学依次在讲台讲授5分钟, 讲授内容为用简笔画的方式独立完成一个物体的描绘, 在此同时要有作为教师的自我介绍、课程带入、边画边讲解和作品完成时的总结。教师负责对角色互换的同学的开场鼓励、课中秩序维护和角色互换之后作品点评、教学方式方法和仪容仪态的点评。

3、互换式教学法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

学生作为角色互换最重要的受体, 同学们的感受变得极为重要。因为是从未体验过的互换, 要多加鼓励和帮助, 遇到问题要求老师积极应对和温和的疏导, 不要让同学们产生抵触和犹豫。具体常见问题和解决方式如下:

例一:在互换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多数为第一次站上讲台, 多为不自信, 声音不够洪亮、举止不过自然, 且目光不敢平视, 或者躲避同学们的目光, 讲台上的不自信会对角色互换的教学成果带来暂时不完全的效果, 达不到互换式教学法的教学目的。解决方法是让该同学在课下到讲台上多进行彩排, 熟练教学过程, 语速减慢, 简明扼要, 目视前方。

例二:在角色互换中被授课的同学们的台下起哄情况的引导和处理方式。因为同学们相互熟络, 角色互换同学不宜塑造教师的尾音与权威, 故在自我介绍和课程带入中有起哄的成分, 使得互换者节奏混乱, 影响呼互换效果, 直接影响是在板书绘画部分呈现效果不够好。应对方法如下:角色互换的同学要克服例一中的不够自信的部分, 尽量不要使用疑问句式, 如:夏天到了同学们爱吃什么水果呀?这样的疑问式会带来无数种答案, 容易起哄, 不易控制场面。应该做设问句式, 自问自答, 如:夏天到了是不是大家都会吃西瓜呀?是的, 西瓜是夏天最常见水果啦。此方式多会顺着教师的思维方式进行, 大为减少了不可控性, 提高了教学效果。

例三:在互换教学板书绘画结束时, 尽量不要问同学们“这个西瓜像不像西瓜呀?”首先构成了例二中疑问句不宜控制场面的情况, 其二, 容易造成同学们的否定, 影响权威。解决方法可为:在台下多多练习, 使绘画内容完善和熟练, 不宜出现不像的情况, 结束语也应改为总结和归纳不宜提出问题。

四、结语

角色互换式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同学们的积极性, 技法自我学习的能力, 提高未来作为教师的自信心。角色互换也大大的力高了教学教过, 同学们更好的掌握了知识。但是, 角色互换式教学是一个新的

教学理念,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依然要提供给同学们知识的来源和提高, 未来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索、实践, 才能获得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 指出了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师生角色互换式教学的理念, 加强了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为相对主体的教学方法。文章主要从师生角色互换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师生角色互换式教学,教学改革,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元迪.师生角色互换思修课堂上的有益尝试.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8) .

上一篇:欧姆定律的作用范文下一篇:监督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