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产业结构论文范文

2024-05-04

货币流通产业结构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以金融经济学界始终重点关注的货币政策变动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为切点,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方法与取得成果等的基础上,重点从货币政策变动是否对股票市场产生作用、怎样作用;我国沪深两市的反应及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变动的反应与调整四个方面,探析了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问题,以期对提高我国相关货币政策制定水平,更好的利用货币政策调整促进我国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货币政策 股票市场 影响效应 沪深股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动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始终是金融经济学界研究与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变动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货币政策变化首先对人们手中的财富多少产生影响,人们手中财富多少的变化又通过消费与投资需求影响到股票市场的总需求,人们可能通过改变投资方式对股票市场的总供给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股票市场中股票的价格及走势。因此,借助于货币政策的调整来影响与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就成为一条有效的经济调控渠道。但是,当前货币政策变动究竟对股票市场能够产生什么影响、产生多大影响,产生影响的机理及股票市场变动能不能用来指导我们相关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问题,我们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有必要就上述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一、国内外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关系研究的现状

国外货币政策变动与股票市场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与内容已相当丰富,概括起来国外相关研究方法、内容框架主要遵循两条主线,其中一条主线是用官方公布的发行的货币总量或者基础货币量来衡量货币政策变化,而在实证分析上主要是采用单方程“协整分析”方法结合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开展研究,是早期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另一条主线则是源于1980年Sims和1992年Bemanke与Blinder的研究成果,1980年sims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方程计量分析方法,即向量自回归,简称为VAR,自此VAR成为货币政策变动与股票市场之间关系研究的一个方便且有效的工具;1992年Bernanke和Blinder则在VAR方法的基础上详细论证了联邦基金利率是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合意度量指标,自此开启了国外相关研究的大幕。

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我国货币政策变动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基本思路则是参照前述国外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首先,理论方面,2002年我国学者易纲、王召尝试进行了封闭条件下包含金融资产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型构建研究,得出增加的货币供给不会完全转化为商品价格上涨,其中一部分会流入到股票市场中引发股票价格上涨,进而产生财富效应拉动人们进一步消费。实证方面,2003年我国学者胡援成、程建伟以货币供应量、名义利率和真实利率为解释变量,以我国沪深股市中的股票流通总市值为被解释变量,采用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着正向因果关系。理论与实证结合方面,2009年我国学者何国华、黄明皓利用“协整分析”方法证实了股票流通市值与货币供应量M1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二、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探析

如前所述,VAR已经完全替代单方程分析成为货币政策变动与股票市场之间关系研究的主流方法。笔者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欲进一步厘清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讨论情况如下:

(一)货币政策变动的股票市场作用力度及特征

已有研究证明,国家的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总体上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一般来说扩张性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上涨有昨,紧缩性货币政策则不利于股票市场发展。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的作用力度接近于1:1,有非常明显的“政策市”特征。在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时间上,一个重要特征是“时间短”,货币政策变动会在短时间内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影响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政策变化影响股民预期而影响股票市场供给,引发股票价格变动;第二步是货币政策真正影响到人们手中的财富量而引起股票市场供求变化,进而影响股票价格及走势。后者较前者发生慢,但影响更持久。

(二)货币政策变动的股票市场反应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主要借助于流动性效应、通货膨胀效应和产出效应三个效应来实现。三个效应中,其中流动性效应占据着统治地位,这说明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明显“资金推动型”市场,当我国实行的是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增加的货币会倾向于流入股票市场而非实体经济。通货膨胀效应,对于股票价格的上涨有一定贡献,股票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通货膨胀作用,因此有人将股票市场称为通货膨胀的“避风港”。产出效应,相对于前两个效应而言,其對股票市场的贡献率最小,就实际情况而言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几乎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果,根本原因在于产出效应是与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三)货币政策变动的沪深股票市场反应异同

总体来说,沪深两市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基本上是一致的,都与货币政策变动呈正向相关关系,在时间作用特征上也基本相同。如果说有所不同之处,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货币政策变动对沪市的作用力度较深市要大一些;二是沪市的货币政策反应较深市更加的平稳。两个不同之处与两市的上市公司特征有关。沪市上市公司规模相对较大,不乏一些超级大盘,而深市上市公司多为中小企业,市值相对较小,上市公司规模越大,受货币政策变动影响也越大,但对抵抗力也较大,故反应较平稳;深市多为中小企业,经营机制更为灵活,对货币政策变动能够及时做出调整,故作用力度会相对小一些,但是由于公司规模小反应可能更为剧烈。

(四)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变动的反应与调整

货币政策根据股票市场的反应做出调整,前提条件是货币政策能够对股市产生较大影响,如前所述本文已经给出了肯定答复。货币政策变动的原有目的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就转化为以下两个子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货币政策变动能否通过股票市场作用于实体经济;第二个问题词是如果货币政策能够通过股票市场作用于实际经济,这种作用是否有效率?就第一个问题来说,在我国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有相当部分的货币增量会转变为“热钱”流入股票市场,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的作用有限;第二个问题来说,货币政策变动如果能通过股市有效率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股票市场本身应该首先有效率,通过研究现我国股票市场本身还缺乏有效的价格发现功能,还不能发挥股票市场应有的聚集与分配资金功能。可以说,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股市--实体经济”作用链条,至少目前为止,货币政策还没有必要就股市变动情况做出反应调整。

参考文献

[1]屈晶.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5,(01).

[2]邹萍.货币政策、股票流动性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01).

货币流通产业结构论文范文第2篇

资本的神秘色彩仿佛是与生俱来, 那么什么是资本呢?“马克思曾风趣的说, 你必须超越物理学的界限, 去接触那只’下金蛋的母鸡’”。 (1) “资本的概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它反映出了每个社会的发展态势及该社会普遍的社会关系”。 (2) 资本一词最初有两个含义, 一个是沿用了中世纪拉丁文中指家畜等物质存在, 另一个是能够创造价值的潜能。18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杜尔阁把资本定义为“可动的财富”以及它们被货币所转化并表现出来的“多余的价值”亚当·斯密从分工和交换出发在《国富论》里, 将资本定义为一定量的积累起来的和贮蓄起来的劳动。《国富论》的法译者热尔门·加尔涅认为, 资产只有当它给自己的所有者带来收入或盈利的时候, 才叫作资本。根据现今主流宏观经济学观点, 资本可以划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皮卡蒂认为资本是“能够划分所有权、可在市场中交换的非人力资产的总和, 不仅包括所有形式的不动产, 还包括公司和政府机构所使用的金融资本和专业资本。”“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人力资本无论何时都不能被另一个人所有, 不能在市场中永久交易。” (3) 这也是随着时代发展的结果。奴隶社会, 奴隶主完全拥有奴隶, 当时的人力资本是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而现代社会中, 必须将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区别开来。

来看马克思对资本的解释, 马克思从两个重要视域对资本作了追源溯流的深刻解读: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和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在《资本论》中, 资本是由货币转化而来。“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 即贸易, 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4) “资本在历史上起初到处是以货币形式, 作为货币财产, 作为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 与地产相对立” (5) 在这里, 马克思并没有给出资本的确切含义。只是顺承货币在商品市场、劳动市场、货币市场上流通而转化成为资本, 接着在流通形式上来将两者进行区别。在商品流通公式W—G—W中G—W的过程, 第二个W是货币购买的商品, 此时G已经是担负了资本的使命。

二、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中形式的区别

简单的G—W—G—W公式, 看起来似乎是一样的过程。实则不然, 这是两个流通领域承接的过程。但是, 每一个过程从始至终都是有区别的。正如, 马克思举的例子“假如我用100磅买进2000磅的棉花, 然后又把这2000磅的棉花按110磅卖出, 结果我就是用100磅交换110磅, 用货币交换货币” (6)

(一) 共同点

1.都有买和卖两个对立阶段。无论是商品流通还是货币流通都是在买卖的对立中产生的。单独的一个买和单独的一个卖都无法称为流通, 如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里, 农民种粮为了吃和缴税。没有物质客体的换回。

2.都是买和卖这两个对立阶段。的统一买和卖自然统一在某个空间和某个时间点上。不仅如此, 买和卖双方的意志要达成共识。其中, 等价交换是达成统一意志的基础, 同时它还是流通的前提, 也是后面要分析的, 货币价值无法只是在流通领域增殖的一个结果。

(二) 不同点

1.流通顺序不同。运动起点、中介、终点不同。商品流通以W开始卖了换为G, 中介是货币终点是商品。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以G开始买进W, 中介是商品终点是货币。

2.货币的作用不同。商品流通中货币最终转化成商品使用价值。而在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中出现了辩证的换位思考, 货币G在开始时是买者的货币, 换回商品时支出了。为的却是他自己作为同一商品的卖者时能够换回的货币。

3.货币的置换关系不同。商品流通, 是A人卖了面包得了a货币, 又拿a货币买了B人的水。同一块货币的两次置换。最后, 商品在A人的手里获得使用价值, 即面包的使用价值换为水的使用价值。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 是A人买了用b货币买了面包, 又将面包卖了c货币。同一件商品的两次置换。最后, 货币在A人手里获得价值, 即b价值交换为c的价值。在这里G是预付价值额, 所以这个过程的完整形式是G—W—G’, G’=G+△G。△G为增殖额“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有价值的余额叫作剩余价值” (7)

4.商品的价值作用不同。商品的价值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对立, 商品的价值在商品流通中只是商品交换的中介, 随着交换结束而结束。在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中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个处在自行运动中的实体, 商品和货币是这一实体的两种表现形式:以货币的方式一般存在, 以商品的方式流通, 在这个运动中永不消失。

5.最后的经济形式不同。商品流通W—G—W中最后的经济形式是商品。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G—W—G最后的经济形式是货币转化成资本。

三、从G—W—G’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中分析转化

(一) 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含义

“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 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 (8) 就是说资本总公式内部不存在矛盾, 矛盾在于与之前的价值规律相矛盾。前面分析所得,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形成的, 商品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化。而在资本总公式中产生了价值增殖。价值形式转化和价值增殖, 这两者显然是矛盾的。虽然李嘉图因未能完成从价值规律解释资本增殖事实的理论任务而破产。但在马克思以后的分析中将会进一步表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的增殖, 不仅与价值规律没有矛盾, 而恰好是以价值规律为前提的。可见, 马克思将价值规律融入资本增殖的经济事实, 是在为资本增殖找理论来源。

(二) 深入分析资本总公式矛盾

第一, 在等价交换的商品流通下就是单纯的商品交换。当然这样分析的条件是, 抛开供求关系和暴力突发事件的发生。前面我们过商品交换的简单形式就是:A卖商品a得来的货币换成商品b, B卖商品b得来的货币换成商品a。其本质就是等价物的交换, 因此产生不出剩余价值。第二, 在不等价交换的商品流通中, 故意加价和减价都是暂时的。或者“商品的货币名称即价格上涨了, 但商品间的价值比例仍然不变” (9) 第三, 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不符合货币性质, “从商品交换的角度是无法解释的” (10)

四、结论

资本家的货币转化为资本时说“他的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这整个过程, 既在流通领域中进行, 又不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它是以流通为中介, 因为它以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劳动力为条件。它不在流通中进行, 因为流通只是为价值增殖过程作准备, 而这个过程是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可见, 资本转化为流通的必要条件是流通领域中产生, 而充分条件是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工人。这个结论是马克思找到剩余价值的必经之路, 也是马克思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之源。

摘要:资本是社会的血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资本流通愈加便利, 而资本流通更是庞大经济体的血液循环。结合《资本论》中资本流通的过程, 得知马克思对流通过程中的货币形式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其目的是找到价值增值的源泉。从马克思的视域理解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状, 研究当时资本流通的形式变化, 可以看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哲学批判。时至今日, 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对资本理论的影响依然重大。

关键词:资本流通,货币,资本,转化

注释

11<新时代哲学探索>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21.原载于张雄<中国哲学年鉴2012>.

22[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4:47.

33[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4:48.

44 《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1.

55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71.

66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72.

77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76.

88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82.

99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87.

货币流通产业结构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 图书馆 流通图书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馆内秩序混乱以及错乱架现象严重、图书有效使用率较低等,对此可以本文从根本点和出发点、突破口、动力等几个角度来进行了分析。

一、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高校图书馆不同于社区图书馆以及省图书馆、市图书馆的最大之处就在于高校图书馆其人流量以及借阅量较高,扩招后学生数量的激增以及自习室较少等导致很多学生将图书馆视为学习的最佳选择,这导致了高校图书馆内占座现象严重,馆内秩序混乱;(二)图书的乱架以及错架较多。根据笔者调研目前多数高校在图书借阅时已经不再使用代书板,这导致学生或高校职工的取书和放书随意性较大;(三)由于部分图书资源较为抢手而读者会受到其借阅数量的限制,于是将图书私藏到隐蔽位置,不仅影响到了图书资源的流通而且降低了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给图书管理带来很多问题;(四)图书资源人为破坏现象严重,尤其是涉及到学科专业或考研、英语四六级的图书多被乱写乱画,严重影响到图书资源的后续使用;(五)高校图书馆的人流量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卫生问题。

二、提高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管理水平的措施探讨

(一)以书库管理为根本

高校图书馆流通书库已经成为一种最为普遍的服务模式,其特点就是直接揭示图书馆馆藏图书并且提高文献利用率。高校图书馆的流通部每天面对高校学生和教职工,所以更加需要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在笔者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图书馆的书库管理往往只重视宏观规划而不重视细节工作,例如某校图书馆内入口处没有设置馆藏资源分布图,导致学生查找资源时不得不在馆内来回穿梭;或者各专业学科藏书的标志牌不够醒目等。细节上是否用心往往决定了成败,这也是人性化服务提出的要求。

(二)以统计工作为突破口

做好高校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重点就在于对其流通统计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因为这个环节所反映的正是图书馆内资源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统计工作准确反映出的是高校图书流通的状况,管理人员可以从中分析出高校师生的借阅需求和借阅热点,同时有针对性的补充新书资源。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的统计功能可以对其在采购、编目以及流通等多个业务环节进行统计。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信息系统中统计功能的使用,并且配套建立读者数据库来对高校读者的借阅习惯、借阅规律进行统计,以此分析高校读者利用馆藏资源的特点,从而为图书馆管理部门的决策等提供第一手资料。图书馆流通统计工作与图书馆长期建设和发展是离不开的,统计工作参与到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掌握高校师生图书借阅规律也是做好流通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对笔者所在学校进行图书借阅情况调研过程中,发现了师生借阅图书的几个规律:首先是时间上受到课时安排限制,在大课间以及下午课程结束后分别迎来两个借阅高峰;在每周中周五是借阅高峰期。从阶段性来看,以学期为周期,则学期初与学期末为借阅高峰,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动力较足;以学年为周期来看处于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学生借阅数量较多,而大三、大四学生忙于考研与实习则借阅量逐渐下降。当了解到这些借阅规律之后,图书馆流通部门针对不同时间、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布置人员值班来满足高峰期和非高峰期的借阅需求。

(三)以技术创新为动力

将现代化技术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管理中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表现为图书资源流通的自动化,不仅仅表现为办理借阅手续的快捷化,同时要求在统计和查询资料上提高效率。笔者在东部某高校调研中看到,此高校引进了一批设备来实现借阅图书与归还图书的自动化,师生只需要将图书放入机器扫描仪下,结合按钮操作就可以顺利实现自助借阅、归还图书。检索信息的计算机化也是提高流通服务水平的重要增长点,在实现了信息检索计算机化之后读者不再需要从各种卡片中寻找图书编号,只需要利用计算机终端来快速获取书刊信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电子资源库的建设也有利于提高流通服务水平。笔者在南京某高校图书馆访进行交流时看到,其图书馆信息检索平台已经与知网、万方和超星图书平台无缝对接,当师生进行资源检索时不仅显示出馆藏书刊信息,当目标书刊被借出时检索平台会自动出现该图书电子资源来方便读者下载使用。这就让许多师生在宿舍、家里在线使用图书馆资源,相应减少了图书馆人流量,同时也有效提高师生科研效率。

(四)以促进职能部门沟通为关键点

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服务部门,同时也是一个职能部门联合的整体,所以只有当图书馆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高效率运转时才可以做到井然有序,并且有效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图书馆的流通部门应该要加强和图书采购部门以及编目部门等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可以按月份、季度等来做好文献沟通工作,汇总这个阶段图书流通的主要情况汇报给采购部门,来为其下一期的采购计划做参考。同时流通部门也可以将其书刊借阅过程中发现的图书编码错误等情况汇报给编目部门来及时解决问题。

三、结语

流通工作是一个充满了各种细节问题的工作,尤其是在目前信息技术普及背景下面临着多重挑战,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机遇所在,图书的流通不再是简单的借阅和归还,而是图书的高效利用和信息资源的处理,对此,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粟生群.高校图书馆读者违纪行为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3).

[2]王玲荣.浅谈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障碍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6).

货币流通产业结构论文范文第4篇

谭雅玲金融随笔

随着国际政治与军事问题的恶化,一场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不仅形成国际关系格局的转变,而且也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使世界经济前景愈加难以判断,并可能加剧国际摩擦与矛盾,更加不利于世界经济金融稳定与调整,不乐观性愈加突出。对当前国际问题的分析判断

酝酿许久的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于3月20日爆发,国际金融市场呈现平和应对、相对稳定的局面。外汇市场美元对欧元和日元汇率当天微弱下跌,随后美元上升趋势加强,美元兑其它货币汇率普遍走升,并较为平稳,整个外汇市场明显形成支持美元向上,投资氛围倾向美元。同时全球股票市场,则出现一段时间以来少有的上涨趋势,其中美国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从7000多点上升到8000余点,一周涨幅达到836%,为1982年10月8日当周涨872%以来,20年中最大单周涨幅;纳斯达克更跃上1400余点水平,从战前至今延续了9天的上涨周期;今年至今,美股道琼斯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上涨了22%和64%。为此,其带动并影响全球股市普遍性上升明显,欧洲、日本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股市均呈现上行价格。目前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事依然处于较为激烈状态,但国际金融市场的表现却与预期相反,稳定与平和性明显,并没有出现金价和油价的上升、美元汇率的急剧下跌,恐慌性没有加大,却有所抑制。其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

1、战略与策略铺垫及消化的效应——美伊战争已经酝酿数月,并伴随全球经济不景气和美国经济的不确定,而逐渐加大金融市场恐慌性的投资与投机运作,尤其使给予投机的空间条件愈加充分,进而出现美元兑欧元和日元汇率向下明显加大。原因一方面是美元信心不足,其经济基本面不支持明显,经济脆弱性打压加重;另一方面则不可排除美国战略性与技术性的运用手段,以提前消化战争爆发可能对美元资产或美国经济产生的更大冲击,以投资超前缩水技巧的效应,从而达到稳定战时心理恐慌,以免对美元投资形成更大的冲击,实现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战略与策略运用,进一步显示美国政策协调、技术娴熟和战略超前的主导影响力。

2、市场技术与价格周期调整的契机——美国对伊拉克开战时间,从某种角度也适宜了金融市场技术与金融商品价格指数的调整周期,进而在战争爆发后,并没有出现美元投资的急剧下降或恐慌性抛售,且支持美元资产走高加大。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与预期相反的金价和油价出现明显下跌走势,分别波动在320美元和27美元,是今年以来的相对较低水平。原因一方面在于全球经济金融普遍不景气中,美国经济实力、美元资产份额以及美国国际影响,依然对国际金融市场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市场技术、价格调整周期的必然反应,金价、油价以及欧元、日元相对上升持续的时间周期,处于减压和消化泡沫之中;而战争爆发时间恰好适宜了市场价格自然调整周期,以及技术盘整时段,进而对美元资产支持性时机有利,使美元稳定性体现。

3、国际比较优势加大美国的依存——随着去年至今国际紧张局势的严重,外汇市场一直呈现美元贬值趋势,其兑欧元汇率从去年底的10496美元收盘价位看,最低水平为11084美元,美元贬值近6%;而近期欧元向下明显加快,一天内从10988下跌至10792美元,战争爆发当周在106美元波动;预期较长时间的美伊战争爆发并没有影响拉动欧元明显走强,一方面如上所说,战争预期的心理或技术上准备已经相当充分,而战争真的爆发,市场的准备与应对都显得平和,进而外汇汇率走势波动并不大;另一方面则是欧元货币本身货币、财政政策、经济基本面不协调与不支持的实际反应。从中可以看出,汇率的依托依然与经济增长或基本状况具有直接联系。主要原因依然在于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的对比效应,相比较而言,无论经济增长预期、经济基本面表现、投资信心扶持或货币政策驾驭,美元的优势依然明显。日元依托经济的难以调整,使市场淡漠与失望依旧;欧元区则明显处于下行区间,经济增长向下调整,失业、通货膨胀、财政赤字等对经济数据,乃至汇率心理具有影响的层面,都显现恶化走弱趋势,与欧元走强不谐和、不搭配明显,欧元的忧虑也随之加大;而美国目前经济难有明显起色,消费信心指数创下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新低,经济指标并没有乐观预期,其中与美国战争准备和投资心理不安具有密切联系,但美国经济实力、美元市场份额、美国金融主导依然占据有利居多空间,进而扶持美国经济和美元强势的氛围与条件,促进美元稳定向上显现。对欧元进程的反思剖析

但外汇走势与股票趋向具有各自支持的因素和原因,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战争中美欧资本流动中货币的竞争与较量。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不仅具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军事意图,同时也具有明显的金融利益与需求。回想欧元启动初期的科索沃战争,不仅只是政治与国际关系意义上的较量,同时也严重打压与伤害着欧元的货币意义与作用,进而导致欧元连续三年的疲软波动,从起步初期的117美元一路下跌至083美元;科索沃战争间接的打击与油价直接的影响,是欧元磨难的根本原因。而面对现实,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其中除国际政治与关系层面的分歧外,对欧元区而言,恐怕最终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冲击欧元汇率,更多战略意义在于经济利益对金融实际的影响。

自欧元出台之后,美欧之间实力较量与规模竞争愈加激烈,但美国始终是主导信心和心理的主动者,而欧洲处于被动和无奈的地位。尤其是欧元持续三年多的疲软状况,不仅来自欧洲内部自身因素的牵制,更有国际环境不利于欧洲状况的影响。总体看,欧元出台前后经历了有利、不利、再有利、再不利和初步稳定的四起四落。

1(1998年9月—1999年3月)欧元出台前,美国经济风险上升,从而拉动欧元信心增强,进而导致欧元在1999年起步时定价明显偏高,并且在启动初期一路上扬。

2(1999年3月—1999年7月)欧元启动之后,科索沃危机的打击以及美国经济、股市的强劲压制,使欧元的货币信心和货币形象受到创击,从而导致汇率一路下滑难以恢复元气。

3(1999年7月—1999年11月)由于美国经济风险因素增加、忧虑加深,从而使欧元区的经济信心和表现提升,并促进欧元汇率走势趋于稳定上扬。

4(1999年11月—2000年10月)由于美国经济风险化解明显,而欧元区政策协调艰难,国际环境的变化明显牵制欧元走势,从而欧元刺激欧元疲软加剧,其间欧元曾经创下问世以来的最低水平。

5(2000年10月—2001年1月)2000年第四季度,美国一些著名的企业集团的经营预期普遍下降,从而导致美国经济风险加大,经济忧虑加重,而欧元地位明显上升,欧元汇率稳定向上明显;美国经济明显减速,美股波动加大,美元资产受到信心与心理的冲击,而欧洲经济相对稳定、结构与政策效益稳定,进而使欧元汇率趋于稳定,虽有波动,但向上及稳定趋势基本显现。

6(2001年1月—2001年6月)美国经济的略有好转,伴随美联储降息作用的引导与牵制,欧洲央行面临较大的压力与挑战,利率调整处于较为被动和失效状态,进而牵制和打压欧元汇率再度下跌明显,欧元弱势持续出现。

7(2001年6月—2002年5月)美国经济减速明显,经济衰退迹象明显加大,美国经济研究局宣布美国经济在2001年3月进入经济衰退。美国经济迷茫动荡走势,给予欧元机遇与挑战,欧元波动性明显加大,尤其是面对欧元的全面流通,欧元货币汇率与货币信誉地位有所提升,欧元波动中显示走强迹象。

8(2002年5月至今)美国经济复苏迹象不明显,经济不确定性继续加大,并伴随国际局势和世界经济紧张与不景气的氛围,美国经济和美元汇率缩水与贬值明显,比较突出的在于国际资本流动倾斜于欧元资产,投机性因素推波助澜。而美元强势货币中灵活贬值技术上升,欧元走强趋势持续并不断加大。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与调整,欧元暂时优势已经有所转变,美欧之间的货币竞争依托依然在于经济比重、市场份额,其中对比性是较量的重要依据。而从美国经济减速转折之后,欧元出现暂时性相对优势明显,既稳健的经济增长、自主协调的货币政策、娴熟持续的利率调控以及经济结构数据的转变,如失业、财政、贸易等方面好于美国的状况。但是美欧之间的密切性、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使得美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转嫁冲击欧元区明显。当前十分突出的在于美欧之间利率的差异,使欧元利率暂时的优势在缩小,货币升值带来的降息压力,将不利于吸引资金有利手段维持,并且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压力,使利率上下之间愈加艰难。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2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在原来23%的水平,修正为24%,成为11个月来的新高。因此,仔细回顾欧元升值的过程与速度,可以看出,美元战略铺垫与技术运用中打压欧元的长远意味,欧元暂时优势将会逐渐转化并消除,欧元未来的风险不可低估,潜在的调整压力将会不利于欧元汇率稳定。对美伊战争影响和结局的判断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与2003年的美伊战争,从经济层面都是以石油作为主线竞争,而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当今,伴随国际金融作用的日益突出,石油之外,加进美元强烈的金融资产竞争,使美元和石油同时成为当前美伊战争的两大重要筹码,并直接牵动困惑全球经济金融运行。围绕美元和石油两大筹码的价格竞争、跳动,各国政府与各个市场,乃至各类国际区域经济、金融机构、组织,都密切关注、评论、协调与调整,石油供给与储备、美元资产转换与调整的政策、策略,使得美元和石油已经成为全球“无形”的准货币和经济流通的“主动脉”,并远远超出其价值内涵本身的意义和作用。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低迷、减速与调整,以及当前举世关注的美伊战争,都紧紧扣住美元和石油,并诱发全球性的动荡和风险,冲击干扰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信心的维持,加大投机氛围的铺垫与实施。

货币流通产业结构论文范文第5篇

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成立于2005年12月,是由广东省各类汽车销售集团,汽车生产企业销售部门,汽车、二手车有形市场,汽车、二手车经销企业,汽车、二手车电商平台,汽车金融、保险公司,汽车配件及用品销售企业,汽车租赁企业等相关汽车流通领域的企业组成,目前有一级会员600多家,二级会员2000多家,会员遍及全省各地市,具有较强的行业代表性。

协会受广东省商务厅、国税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有关政府的委托,协助制定和实施全省行业发展规划,促进行业自律,加强规范管理。在将近15年的发展历程里,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在维护行业整体利益,为行业发展争取利好政策,为行业提供各种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第一个五年——2005年至2010年的初创期

协会成立之初名为“广东省二手车行业协会”,因发展需要,在2007年1月正式更名为“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第一个五年,是协会搭建组织架构、逐步开展相关业务的初始阶段。

协会初期的工作主要是协助有关政府部门对行业进行规范管理。这期间,联合省工商出台和推广《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及《广东省二手车行业诚信公约》,受省工商委托开展广东省汽车流通行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推荐和初审工作;受广东省经贸委、国税的委托开展二手车经营主体的备案工作,并负责起草《广东省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另外,受原广东省经贸委委托,协会15年来一直开展全省二手车交易信息统计工作,目前数据统计的范围已经涵盖了我省汽车零售情况和二手车交易数据,成为广东省汽车流通领域最权威且独家的数据分析,给政府相关部门、会员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第二个五年——2011年至2015年的起步期

第二个五年,是协会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桥梁作用,并取得长足发展的起步期;同时,这五年也是汽车流通行业的“多事之秋”,协会与行业、会员企业共同成长、共同经历风雨。

2012年2月,严斐正式出任协会专职会长一职。

2015年3月,协会举办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

2015年5月,政府委托协会创办的广东省二手车评估平台正式上线。

2015年 8月,协会荣获全省社会组织评估最高等级,5A 级行业协会。

为行业发声积极建言,一直是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6月底、2014年12月底,广州、深圳两地先后实施中小客车限购政策;2015年2月,我省发布提前实施国五排放标准的公告……这些“突如其来”的政策,让行业措手不及。协会每次都是第一时间进行调研、组织会员企业召开座谈会,把相关意见上报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建言,加强沟通,为行业争了平稳过渡等政策,大大降低因实施新政对行业造成的影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严斐会长率先提出取消二手车“限迁”理念。二手车限迁政策是基于地方保护主义而形成的一道行业壁垒。2014年下半年,广东省面临即将实施国五排放标准,二手车限迁问题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了打破行业发展壁垒,2014年,协会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二手车“限迁”既不利于经济、也不利于环保的观点,并积极向各有關政府部门提出取消二手车“限迁”的建议。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2016年终于迎来了全国取消二手车“限迁”的国务院“国八条”。在大家欢呼雀跃的时候,协会又开始为争取珠三角二手车“互迁”而默默努力,经过协会长期不懈的争取,珠三角地区国五二手车“互迁”今天已经落实。

第三个五年——2016年至2020年的成长期

协会步入第三个五年,各项工作日渐成熟,但是我们也不忘时时鞭策自己,要加强协会服务的专业化、系统化,同时也要敢于创新。

在完善组织架构方面,协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队伍已经越来越壮大,现在基本涵盖全省汽车流通领域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平台搭建已初具规模。虽然同属汽车流通领域,但在细分类型下,企业的诉求点和所需服务却不尽相同。因此,协会通过成立专业委员会的方式,加强同类型企业的凝聚力,发挥会员企业领导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更有针对性、更细致的服务。协会先后成立了:平行进口车专业委员会、有形市场专业委员会、二手车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二手车经销商专业委员会、新能源汽车专业委员会、配件用品专业委员会、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等多个专业委员会。

在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建言献策方面,协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协会近几年来,围绕不断改善汽车流通行业营商环境,长期致力于:珠三角二手车互迁、提前实施“国六”争取过渡期、解决外地人购车难问题,建议广州、深圳增加购车指标,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新能源汽车补贴等促进汽车消费问题,与省市多个部门进行了反复的沟通,提交意见建议,使政府各部门能够充分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协会积极反映企业诉求,为行业发声。

在行业自律方面,协会从2016年开始发起成立广东省二手车行业诚信联合性组织,并邀请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作为诚信组织指导单位,如今越来越多的二手车企业申请加入到诚信组织的行列,“主动承诺、共铸诚信”的良好氛围在行业内不断得到宣传和强化。

上一篇:农业产业结构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煤炭贸易风险控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