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染现状及对策范文

2023-11-23

农村污染现状及对策范文第1篇

地下水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使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引起水质下降, 造成地下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正常功能丧失的现象。下面我们采用主要污染物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分析。

1 污染物因子的选取

根据地下水的表征特性及状态, 考虑到数据易于获得且具有代表性与比较性, 我们选取硫酸盐、氟化物、氨氮、总硬度作为对镇江地区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的污染物因子。

2 评价标准的确定和污染指数的计算

2.1 地下水环境背景值

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状态下地下水中化学组分的含量。对于掌握当前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预测地下水水质的变化, 探讨元素的迁移, 聚集规律, 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我们选取国家颁布实施的《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93) Ⅱ类水标准 (其标准值就是地下水环境背景值) 作为污染现状评价的标准。

2.2 污染指数的计算

污染指数主要包括单因子污染指数 (1) 和平均污染指数 (2) , 各项计算方法如下。

P为某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即单因子污染指数;

i为某污染因子;

Ci为某污染因子i的监测值;

Si为某污染因子i的评价标准值;

P为平均污染指数;

Pi为 (1) 式中算出的单因子污染指;

n为参与评价的断面数量;

I为选取的监测断面。

根据表1、表2分析结果分析:

氨氮:氨氮是大面积, 深层次的超标, 现状年 (2009年) 区域内6处监测点全部高倍数超标, 污染指数在11.0~170之间, 平均污染指数为44.8, 处于高超标状态, 其中新华南巷和中营46#监测点常年水质类别劣于V类, 其余4个监测点水质类别均为Ⅳ类。这表明区域地下水全部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 而所有监测点Pi值均大于起始年, 无疑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其中中营4 6#的超标现象尤为严重, 最高Pi值高达171。

总硬度:总硬度与工业用水的关系极为密切, 该区内6处监测点的现状年 (2009年) 监测值为200mg/L~345mg/L, 单项污染指Pi为0.67~1.15, 平均污染指数为0.98, 较2007年总硬度平均污染指数0.84有所增加, 虽然污染物含量年际变化比较小, 但是可以看出超标现象没有得到控制, 可见该区域地下水受到了污染型工业用水的一定影响。

硫酸盐:该区内6处监测点的现状年 (2009年) 监测值为28.5mg/L~101.2mg/L, 单项污染指数0.28~0.60, Pi均小于1, 但除新华南巷外, 其余断面Pi随年际有所递增, 虽均未达到被污染的状况, 但水质现状略有下降, 说明区域大部分水质暂时还未受到此污染因子的明显影响。

氟化物:该区内6处监测点的现状年 (2009年) 监测值为0.19mg/L~0.24mg/L, 单项污染指数0.19~0.24, Pi均小于1, 超标倍数均为负值, 而且污染物含量年际变化小, 说明区域水质暂时还未受到此污染因子的明显影响。

3 主要污染物分布状况

本次分析的6个监测点中, 现状年 (2009年) 3个深层井和3个浅层井综合水质评价均未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93) Ⅱ类水标准, 所有监测点都有污染物, 其中监测点新华南巷和中营46#的污染物是氨氮, 其污染指数分别为35.5和171, 水质类别均劣于V类;另外石马、欣欣、丹阳水泥厂、三姑庙村的污染物是总硬度和氨氮, 总硬度的污染指数在0.87~1.15之间, 氨氮的污染指数在11~23.5之间, 其水质类别均为Ⅳ类。总体分析, 位于老城区居民区的中营46#监测点污染尤为严重, 不但水质类别劣于V类, 其污染指数远远大于其他乡镇监测点的污染指数的数值。

4 污染途径及成因分析

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氨氮是镇江地区地下水主要污染物, 超标最严重的位于市中心老居民区内中营46#, 此监测点靠近公共厕所, 加之附近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染, 导致断面水质氨氮长期高倍数超标。此外5个乡镇地下水监测点氨氮也不同程度的超标, 这说明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等面污染源已成为广大农业种植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等残留物质长年积累于土壤中, 随着灌溉水及雨水的淋溶, 入渗污染地下水。同时积存在土壤中的化肥农药残留物质, 随汛期洪水的冲刷, 进入地表水, 进而间接污染地下水。氮肥较磷肥和钾肥更易随灌溉水及雨水进入地下水环境, 氮肥对地下水污染更为严重。

5 地下水水质污染防治对策

加强地下水水源地的保护, 健全水源保护区的污水管网;对污染地下水的企业要严格治理, 全部消除水源保护区内的污灌、渗井、渗坑和垃圾废料;推广废弃物无害化集中处理;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 禁用剧毒农药。

(1) 治理或清除污染源。地下水赋存于含水层中, 污染不易被发现, 但是一旦发现污染就很难恢复, 因此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地下水分布区不应有污染源存在。

(2) 一旦发现地下水被污染, 应立即查明污染源, 并采取紧急措施先制止住污染源进一步扩散, 然后再对污染区进行逐步净化。制止污染的办法有:利用抽水井和注水井相结合的办法来改变地下水形态, 可以有效的起到防止继续污染及限制污染扩散的作用, 这种方法为临时性措施;当污染一时难以清除时, 应采用构筑暗坝的办法, 将污染源或含水层污染带封闭起来。

(3) 对于已污染的地下水, 在采取以上方法无效的情况下, 可采取人工地表水回灌的方法, 或大量抽水, 增加地下水的循环速度, 进而消除污染。污染一时难以治理时, 可考虑迁址措施, 即将水源地迁至污染源上游, 或地下水补给地段。

(4) 坚决贯彻执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及地方有关水污染防治条例, 坚持实行和完善取水、用水、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谁污染谁治理, 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5) 加强水环境管理的监测机构, 合理有效地布置监测点, 定期监测严格监督。

摘要:镇江位于长江、运河的交汇处, 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 虽然地下水开发利用相对较少, 但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下水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本文就镇江市2007年至2009年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现状进行分析评价, 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 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农村污染现状及对策范文第2篇

1 简要论述农村流域水污染治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流域水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发现, 农村流域水环境质量非常危险, 多种污染元素超标, 一旦小流域的水质的受到影响那么汇总到一起的河流质量往往会下降, 水资源受到污染对整个农村的农作物生长非常不利, 据统计有些河流存在污染物排放较多的情况出现, 不仅是农村的小流域, 很多大流域的水质恶化现象日益凸显。据调查可知我国的农村地区普遍有着随意排放污染的不良习惯, 这是水质受到污染的根源, 也是整个农业面临着重污染的问题。而且在农村日常对于农作物处理的情况中, 化肥与农药的乱用与过度使用也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很多农村对于家养禽类的粪便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 上述的原因都是农村流域水资源受到影响的根源, 缺少正当与科学的处理方法, 缺少科学的管理, 缺少先进的技术都在日益加重水资源的污染。我国的国土面积广大, 很多农村还没有对污水治理的工作重视起来, 村中往往缺少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 这是非常不利于国家可持续建设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据调查, 完整与系统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农村中往往不是很常见, 这样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完善, 各家各户有自己的处理办法, 这样非常不利用后期的统一管理。还存在着农村流域所在的地势非常不利用污水处理装置建设的情况, 可见农村流域污水治理的过程并不简单, 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 完善起来非常困难。很多农村还缺少专业政府部门的监管与检查, 及时有些农村有这样一个队伍但是存在这人力不足与对违法企业处罚力度不高以及执法过程中影响干扰众多的情况发生。整体来看, 执法部门面临着制度不健全, 资金支持不充足, 基层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着环境的治理工作。

市级单位对于农村流域污水治理的工作缺乏宏观以及微观的计划, 缺少科学和先进的管理队伍, 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组织体系, 高度重视流域污水治理的整体局面没有形成。国家以及相关的部门机构并没有发布正式的流域水资源的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规范等, 对于农村小型企业的排放标准还没形成完整的体系, 工作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并没有足够的依据, 农村也缺少着对流域水环境治理方面的专业评估与考核评价标准, 相关的管理部门始终没有重视农村小流域污染的治理工作, 工作的重心始终放在了大型河流的资源保护与水发源地的保护, 整体管理与监管的力量非常薄弱, 缺少统筹的计划, 工作中流程非常复杂, 范围宽广, 没有体现出工作的重点, 整体来讲, 农村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工作非常不完善。

2 简要论述农村流域水污染治理改革的新思路

我国现在不仅要重视城市流域水污染治理还要加强农村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在这之中发布相关的文件的与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文件的下发首先可以保证人们的关注度, 范围更广泛的进行水环境质量保护, 这样可以保证与农村经济共同快速发展, 严格控制农村企业的排污状况, 从根源上控制污染保证水环境的质量。市级有关单位要对农村流域水污染治理进行一定的规划, 发动逐级逐层的力量, 保证水环境质量的提高。政府还可以发布奖励与鼓励政策, 加强农村水环境的治理, 对于那些长时间遵纪守法的企业给予鼓励与奖励, 对于那些违反规定进行废弃物排放的企业给予警告, 并公开公正的向人们大众发布此结果, 使人们大众形成监督的体系, 加强企业的危机意识, 加强管理力度。农村在流域污水治理的过程中, 对于农村生产废弃物的处理是工作的难点之一, 虽然我国下发了关于生产废弃物畜禽养殖的粪便尸体等文件, 但是工作力度还是不够, 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保证贯彻落实我国的规定与文件, 争取在农业生产区形成完整的处理体系, 争取废弃物的集中处理, 并保证各种资源达到科学合理的综合利用。国家要积极的开展水环境的建设建设工程, 积极的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流域污水处理工作, 提高水环境治理规划项目的投资, 保证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完整程度。启动一些具有示范性的污水治理工作, 调动各乡村工作的积极性。

3 结语

从目前的形式上看, 农村流域污水的治理工作只会越来越重要, 企业有责任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不排放废气的污染物保证做到水资源的保护。目前我国的农村污水治理已迫在眉睫, 只有全面的解决农村污水治理的问题, 才能更好的发展可持续的道路, 推动农村的经济建设与生态文化的发展, 这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也起着促进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然而农村在建设的过程中, 缺少对水资源的保护, 在我国的众多农村中常出现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的现象, 这种模式是非常危险的。不仅在城市中农村也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村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工作, 改革迫在眉睫。本文根据目前农村水污染治理的实际状况说明农村流域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以供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关键词:农村流域,水污染治理,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龚跃;吴开明;黄栋;郦颖;;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3期.

农村污染现状及对策范文第3篇

1 污染现状及原因

1.1 农药化肥施用不合理, 污染较重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对农业生产发展、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保障农产品供应等方面贡献极大。但化肥的过量施用,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 而化肥主要构成成分是氮素和磷素, 它们会随着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入河湖, 严重污染水源, 影响水质。据统计资料显示:武隆县化肥施用过程中存在着3个方面的问题。

1.1.1施用量偏高

据统计资料显示, 2009-2013年肥料使用量受价格等因素影响, 呈波动性增长, 2013年全县化肥总用量为19082 t, 达历史最高, 随着人们科学施肥意识的逐步提高以及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 全县化肥总用量有所减少, 2015年, 武隆县化肥施用总量为17 520 t。

1.1.2 施用结构不合理

武隆县农户普遍存在着重大量元素肥料轻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肥的现象, 氮肥用量普遍偏高, 磷肥投入比例较低, 有机肥的施用率较低。

1.1.3 肥料利用率偏低

根据武隆县近几年的田间试验结果测算得知, 武隆县水稻作物上化肥当季利用率氮为33.2%, 五氧化二磷为43.0%, 氧化钾为37.9%。

1.2 农药的过度施用。

由于受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当前武隆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越来越重, 防治难度越来越大, 农药使用量越来越多。农药的大量施用, 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杀伤天敌, 增加病虫抗药性和防治难度, 造成了农产品的有害残留;同时, 对水层、土壤、湖泊、河岸、大气等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由此可见非同一斑。

1.3 水产养殖污染较低

2 0 1 5 年武隆县池塘养殖面积1 8 3 h m2, 其中专业化池塘养殖133.2 hm2、山坪塘养殖49.8 hm2, 在专业化池塘养殖中鲟鱼为主的冷水性鱼类流水养殖面积共4 hm2、大鲵驯养繁殖及养殖3.07 hm2, 水库养殖263hm2, 河沟养殖194 hm2, 其他养殖方式 (如棘腹蛙驯养繁殖及养殖等) 6.87 hm2。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池塘养殖、水库养殖、河沟养殖及其他养殖方式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都很低。

武隆县普通池塘单产仅为586 kg/667 m2, 在全市全国均属于单产较低的水平。武隆县普通池塘养殖所投喂的饵料残余和鱼类产生的粪便基本能通过池塘底泥中的细菌等有机物分解, 且武隆县普通池塘养殖普遍采用混养模式, 在主养的给食鱼类中达养一定比例的滤食性鱼类, 很好地防治了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 大大减少了换水次数和换水量, 极大地减低了池塘养殖对外部环境的污染。

水库养殖、河沟养殖均武隆县均根据水库或河沟的天然渔载力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苗或鱼种, 在不投喂任何饲料、肥料和药品的条件下 (现在水库、河流均已禁止网箱养殖、投饵养鱼和施肥养殖) , 鱼苗或鱼种摄食水域内的天然植物、动物、细菌进行生长, 鱼类作为二级以上的消费者通过天然植物、动物、细菌的利用, 变废为宝, 对水库、河流进行水质净化, 降低富营养化的风险, 不仅不污染环境, 还起到了优化水域环境的作用。因此水库养殖、河沟养殖是相当环保的产业。

从武隆县池塘养殖所使用的鱼药来看, 主要使用的鱼药有水质调节剂、杀虫药和消毒药。水质调节剂主要有聚氯化铝 (在自来水厂处理生活用水时采用, 处理后达到人饮用标准, 因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各种微生物菌类 (如酵母菌、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等) 、生物复合肥等。水质调节剂主要起到杀灭或减少水体中对鱼类不摄食甚至有害的浮游生物, 培养鱼类喜食浮游生物, 达到改良养殖水体的目的。由此可见, 水质调节剂的使用几乎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在渔业生产中鱼药的杀虫剂最多的主要是菊酯类杀虫剂, 菊酯类杀虫剂大量使用时对水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但养殖鱼类在养殖密度较低、水质状况良好寄生虫对养殖危害并不大, 很少出现因寄生虫感染而出现鱼类死亡的现象。随着人们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 对池塘水质调节日趋合理, 养殖户对杀虫药的使用也比较注意, 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会使用杀虫剂。消毒剂主要使用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二氯异氢尿酸和三氯异氢尿酸, 主要利用它的强氧化性, 杀灭细菌。这些药在水中迅速分解, 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2 防治措施

2.1 树立环保意识, 建绿色家园

武隆属于山区, 经济落后, 农民“靠山吃山”, 靠砍伐柴禾煮饭取暖, 因此, 保护生态和农民生存的矛盾相当突出。农户最大的希望就是增收、提效。为了追逐利益, 他们不惜破坏环境, 更不懂得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要破解保护生态与生存、发展的矛盾, 就需要坚定地走绿色崛起之路, 别无选择。

2.2 开展“肥药双控”, 实现科学种田

武隆县于2011年启动了国家级生态县创建行动, 根据国家级生态区 (县) 建设有关指标的要求, 要求全县化肥施用强度小于280 kg/hm2;在全国优美生态乡镇创建中, 也对农药使用强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此, 根据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和全国最美乡镇创建的要求, 结合武隆县实际, 提出“肥药双控”的目标, 在确保粮食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 实施县内耕地化肥施用强度力争低于280 kg/hm2。耕地农药施用强度控制在3.5 kg/hm2以内。

2.3 推广农技, 发展生态农业

一方面, 继续推广普及保护性传统耕种技术, 将部分秸秆腐化后进行还田, 鼓励使用沼肥, 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另一方面, 生态种养殖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 凤来乡的“稻鳅鱼”一体化养殖就是在田里种水稻, 水面养鲫鱼、泥里养泥鳅。水稻、鲫鱼和泥鳅‘生活’在一起, 不使用任何化学制剂, 全都是原生态的, 充分利用稻田资源进行纵向养殖。

3 对策

3.1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肥药双控”的公共产品属性加上农户的逐利性, 使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 需要各级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给予大力支持, 以提高农户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武隆县近几年来实施“肥药双控”的各项补助政策主要是依据市有关文件制定的, 比较零星而分散, 扶持力度也不够大。随着武隆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城,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 对“肥药双控”工程的扶持力度也应该加大, 扶持范围也应该扩大。为此, 建议:一是提高配方专用肥和商品有机肥的推广施用补助标准;二是继续保持植保统防统治服务补助力度;三是对于生物农药、高效低使用量农药实施推广补助;四是对于实施“肥药双控”工程每年安排一定的示范经费和工作经费。

3.2 积极开展植保统防统治服务

统防统治是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体系的重要环节, 也是农药减量控害的主要手段之一, 要做到“一扩大、二深化、三强化”。一是扩大水稻专业化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面积, 开展和增加经济作物统防统治服务, 增加基层植保服务组织、机手和机动喷雾机数量。二是深化推进方式。在条件成熟的村积极探索“整村推进”服务模式、签订连锁服务协议。三是深化服务。做到服务组织市场化、服务人员专业化、服务理念社会化。

3.3 积极引进、开发和推广肥药新品种

3.3.1 大力开发推广配方专用肥、商品有机肥

配方专用肥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物化成果, 是武隆县土肥技术人员多年来努力的结晶, 而商品有机肥是充分利用农业废弃资源、解决环境污染有效手段, 是开展农田地力培育、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措施之一。针对武隆县农田施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在测土配方技术的支持下, 大力推广配方专用肥的使用, 扩大推广品种、数量、面积和范围, 争取覆盖全县所有农业乡镇、大宗农作物。针对武隆县农田有机肥投入减少, 土壤肥力下降的实际情况, 继续鼓励农户利用畜禽养殖排泄物, 增加有机肥投入量, 大力商品有机肥。

3.3.2 积极引进推广生物农药、高效农药和农药新剂型

与化学合成农药相比, 生物农药具有低毒、选择性强、不杀伤天敌、不容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 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具有用量更少, 残留少的特点;农药新剂型具有分散性、附着性好, 利用效率提高等特点, 是农药减量控害的主要替代品种和剂型。因此, 要加大推广施用生物源、植物源、矿物源农药制剂等生物农药的力度, 并给予适当补助;推广低使用量、超低用量, 低毒, 低残留和对环境友好的高效农药的应用;扩大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烟雾剂、超低容量喷雾剂、静电喷雾剂等新农药剂型的使用比例。减少农药使用损失和浪费, 提高农药施用效率。

摘要:结合武隆县面源污染中水污染现状, 就污染源头。保护措施及对策, 列举了相关思路。

农村污染现状及对策范文第4篇

一、留守学生的生存环境

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 留守学生和祖父母或者亲戚一起生活, 在经济上是没有困难的, 有时比其他学生经济条件更优越。学习环境特别是家庭学习环境和其他学生相比略差, 主要是缺少有效的家庭监督, 在作业辅导上也不如父母在家的学生。家庭教育环境不甚理想, 隔代监护人或者亲戚监护人由于缺少教育方法和知识或者责任心, 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不力, 造成监管的真空半真空地带。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更是不利, 很少有人或组织关注留守学生, 甚至一些不法青年也专门欺负或诱骗留守学生。

二、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

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大致如下:

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 明显差于其他学生, 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一) 心理健康堪忧。

由于经济原因, 民工回家次数很少, 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孩子在身心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心, 家长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子女的亲情缺失导致对家长的怨恨, 与家长沟通障碍加深。亲子关系缺失给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蒙上浓厚的阴影。“留守子女”宣泄烦恼的途径比较极端, 有的心理抑郁, 回避正常交流途径, 性格内向孤僻, 必然产生自卑心理;有的转向类似同龄人寻找安慰, 交友不当容易受不良行为影响。总之, 留守子女的性格易走极端, 要么孤僻内向、胆小怕事, 要么缺少约束, 自觉性很差, 管教困难, 有些喜欢打架、抽烟喝酒, 甚至出现偷盗, 道德滑坡现象。这对他们成年后的人格和社会认同适应能力会产生极大影响,

(二) 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子女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大都比较积极, 无论是留守子女还是他们的监护人, 对教育都持有正确态度。这主要是外出民工将城市教育观念带回来的结果。然而, 留守子女实际学习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家长长期外出, 孩子的学习无人督促, 造成心理问题干扰和学习自控能力差, 把电脑, 手机这些现代化工具当玩具, 整天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 因此大部分“留守子女”学习成绩平平, 甚至少数孩子有厌学、迟到、逃学行为。有关数字表明, 自九年义务教育的广泛推广, 我国农村学生的入学率得到了保障, 但是辍学率却居高不下。以前是无钱读书, 现在是给钱也不读书, 留守学生现象的出现, 让我国的基层教育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三) 道德行为出现偏差。

留守学生由隔代亲人或其他亲属监管, 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 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 忽视了对孩子内在成长的关注。隔代监护不交心, 监护职责浅层化, 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不少监护人出于情面接受“留守子女”家长的委托, 对待孩子的态度有的迁就放任, 有的十分冷淡, 因此, 留守学生的成长过程纯粹是一种放任自流的“自生自灭”的原始状态。道德的偏差必然导致行为与社会的背离。于是, 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在孩子脑里滋生, 逃课弃学, 打架斗殴现象开始泛滥, 发展到严重程度将会在5~10年直接对社会治安造成影响。

(四) 安全问题存在隐患。

近几年来, 各种媒体中报道的留守学生意外伤亡事故的事件层出不穷。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多为农村老人, 年老体弱, 精力本已不足, 监护孩子的能力很有限。加上孩子还是未成年人, 对突发事故的判断能力, 应变能力都很弱, 自我保护能力不强。这个弱势群体本应受到社会的保护,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 却利用留守学生的监护弱势, 进行犯罪行为。

三留守学生的解决对策

(一) 加强政府力度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留守学生是我国城乡二元化经济体制下的特殊产物, 是城乡经济差别过大的必然产物。解决留守学生问题, 首先政府应实行政策倾斜, 大力发展乡镇经济, 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留在本土搞建设, 既繁荣了家乡, 又照顾了家人。其次, 政府应改革当前的户籍制度, 转移劳动力户籍, 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行同城待遇政策, 使他们能够与城市少年儿童一样进入城市公立学校读书, 既传播了知识, 又关注了成长。

(二) 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力量。

心理学认为, 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 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 性格存在很强的可塑性, 所以正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家庭教育由于独到的时间, 空间优势, 比其他任何教育载体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因此, 解决留守学生问题, 父母是关键, 这就要求父母要提高认识, 注意沟通, 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作为传统的教育体系, 有丰富的教育资源, 一方面应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另一方面, 也应该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管齐下, 两手并抓, 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三) 注重良好心理及健全人格的导向。

留守学生是最孤独的人群。亲情的缺失导致幼小心灵情感饥渴。如何弥补其情感的缺位, 教育工作者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因此,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完善自我, 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摒弃那种严师出高徒和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 学会与学生交朋友, 多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里话方面的交流, 对留守孩子给予特殊的关爱, 以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 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温暖, 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四) 加大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投入。

留守学生就学于农村中小学, 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师资水平相对薄弱, 教学资源也极度有限。为了更好地解决留守学生的问题, 教育环境不容忽视。首先, 应引进优秀师资力量, 尤其是心理学专业老师, 对部分留守学生的道德偏差进行心理干预, 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其次, 学校应多提供各种运动场所, 丰富课余生活, 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再次, 大力发展寄宿制教育, 使得留守学生都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 还应该减免寄宿费用。最后, 应整顿校园周边秩序及文化, 抵制不良社会风气, 给留守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留守学生问题, 已不仅是教育问题, 更是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 关系着社会的协调, 国家的稳定。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值得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反思, 更值得家长同志反思。笔者迫切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教育, 关心这个多达2000多万人的弱势群体。

摘要: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及小城镇向大城市迁移大潮的到来, 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给教育, 给社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尴尬。笔者结合自己的基层体验, 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了留守学生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污染现状及对策范文第5篇

一、教学现状

(一) 作文训练无序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 作文教学必须立足实际, 制订方案, 以便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这个计划不仅应包括整个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全程训练目标, 而且更要落实到每学期的阶段目标以及每堂课的训练重点和要求。很多老师在开学初制订教学计划时, 只是笼统地订一个语文教学计划, 作文教学只是“蜻蜓点水”, 有的甚至只字不提, 更不必说制订整个初中的作文训练方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作文教学的随意性也很大。有一学期有只写一两篇作文的, 有写七八篇作文但只批改两三篇的, 有心血来潮随便布置一下作文题目的, 还有平时不做作文, 等到学校或上级来人检查时突击布置作文的……如此等等, 都说明了目前许多老师作文教学上的无序。

(二) 命题脱离实际

作文教学计划的盲目无序, 必然导致命题的盲目随意:有临时出题目的, 有照本宣科出题的, 有拔高性出题的……所出的题目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没有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步, 没有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轨, 更没有体现由低而高整体训练的作文教学规律, 命题缺乏科学性、实用性。这种命题所要求的生活经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 学生没有亲切感, 也找不出动情点。这样的结果, 必然是应付交差或虚构一通。

(三) 指导、评改无力

学生在写作文之前, 有些语文教师往往是黑板上写个题目拟几条要求了事。当然, 有的教师能进行一些“指导”, 但也无非是“选材要得当, 中心要突出, 布局要合理, 语言要流畅”等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而已。有的教师唾液横飞地讲着所谓的“技巧”:“开头结尾要简练, 最好首尾两行半;动笔之前要拟题, 文题漂亮如美女……”有的教师临考前选择一些范文, 就是叫学生背, 教的是如何套题, 如何改头换面, 如何移花接木……

一些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常常忘记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十几岁的初中学生, 往往要求过高, 无视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实际。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 也不可能一无是处。对好作文, 尚可“鸡蛋里挑骨头”;对较差的作文, 则应力求找出其“闪光点”, 哪怕就一丁点的进步, 都应毫不吝啬地加以肯定。轻易在作文本上写上“语无伦次”、“一窍不通”等, 无疑是一盆盆泼向学生的凉水。

作文评讲, 很多老师只读评优秀之作, 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微小“闪光点”。如果老师讲评时注意对“差生”倾斜, 褒扬他们作文中的小小优点, 这样那些原来作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在受到成功激励后, 写作文的积极性就会倍增, 作文训练形成良性循环, 作文水平自会得到提高。

二、相关对策

(一)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的重要途径。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 广泛阅读课外书, 吸取前人经验, 周末可以不布置作文, 但可以到图书室借一些报刊、杂志, 让学生带回家阅读。其次, 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欣赏等。再次, 收集农村素材。当然, 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与学生俱进。

(二) 重视作文训练序列化

根据人教版教材分册分单元设计, 每单元设计有单元内容、体裁、课程设计、目标导航、阅读引领、单元实践活动、写作技巧。这样, 做什么、学什么、写什么、怎么写都有具体引导, 又不排斥学生自行发展。

(三) 重视语言积累

积累知识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不多, 知识积累就少, 想写出好文章, 那近似于痴人说梦, 因此, 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是创新作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包括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报刊杂志等多种读物,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 积极鼓励学生对读过的读物, 做出读书卡片, 写出读后感, 交流读书心得。这样在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和不断练笔的基础上, 就不愁学生写不出具有创意的作文了。这样, 读写结合, 日积月累,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渐渐地调动起来, 写作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四) 重视作文评改的有效性

改进作文批阅方案, 培养学生自己批阅作文的能力, 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又一有效措施, 也是减轻教师负担, 提高教师工作效益的有效途径。新课标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 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能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鉴于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基础, 我认为作文批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授以方法。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基础差, 所以我们要扶着他们前进。为此我们尝试了让学生写完作文后, 首先, 要他们自己独立修改一至两遍, 看内容是否切题, 中心是否明确, 语句是否通顺, 有没有错别字, 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等。其次, 安排学生同桌互改要求:一是快速浏览, 勾出错字、病句;二是细致读, 从头至尾精批细改, 写好眉批;三是粗看, 既检查批改情况, 又酝酿批语, 然后抓关键, 抓重点:就是看中心是否明确, 段落是否分明, 观点是否正确, 思想是否积极, 语言是否通顺, 字体是否工整, 标点是否恰当。再次, 批语有共同要求:告诉学生眉批要有针对性, 知识性, 趣味性, 准确性;总批要简明富有启发性, 具体性和建设性。

2、学生互改。

我们可把全班学生划分若干小组, 再任命一组长, 负责批改。批改时, 教师将学生自己批改过的作文分发给各小组。两人批改一本, 写好眉批和总批, 看完后, 与本组同学交换, 看本组其他同学批改过的, 发现错批、漏批或批语不当的及时转告主批人。每个学生对自己所看的作文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给个分, 有组长集中各人的分数进行平均, 然后有组长将平均分写在作文本上, 并分别签名。

3、加强指导。

在学生批改过程中, 教师巡回加强指导, 既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又要及时指导好学生的批改。在批改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不知道批语如何写, 错字、病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 因此, 教师要随叫随到, 别怕麻烦, 并鼓励学生多查字典、词典、讨论或查阅手头资料, 同时告诉他们, 遇到问题要集思广益, 不轻易下结论, 评语尽量做到准确有针对性。

4、做好笔记。

批改或复阅本组其他学生的作文时, 要求学生要边批边记, 即把四本作文的优缺点找出来, 以便与自己的作文比较。通过看、记, 把妙语佳句、新颖的开头结尾、好的写作方法记下, 为以后写此类作文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5、写下体会。

我们还可安排学生在轮流批阅后将作文发给作者, 作者仔细看批改后的作文, 既看原文, 又要看评语, 还要改正错字, 病句。然后对照笔录的别人作文的优点, 写出此次作文的感受或受到的启示, 以及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意见。这样, 使自己的作文每次都有一个升华过程。

6、教师审阅。

学生写完作文后记, 再次交上来, 教师既看原文, 又看批语, 还看后记, 并随时做审阅记录, 为讲评收集素材。看原文以了解学生写作;看评语, 以掌握互评情况;阅后记, 以发现学生收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 训练方法陈旧, 教学效果欠佳等诸多弊端。本文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结合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写作实际, 分析了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只要语文教师训练有序, 指导有方, 学生将会乐于作文, 善于作文, 作文教学将会迎来新的曙光。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 曹欣欣《利用批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农村污染现状及对策范文第6篇

一、基本概况

我们学校所在地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 很多人为了改变这种现象, 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 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 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打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58个学生, 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 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 有娇纵、任性急躁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 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 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 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 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 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无能为力, 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 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 他们天天忙于农活, 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给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 特别到了农忙季节, 连吃饭都顾不上, 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 有时, 连几岁的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 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 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 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 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 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 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 隔代教育, 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不在家, 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 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 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 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宁愿自己吃苦受累, 不吃不喝, 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 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 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 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 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互助互爱的协作意识, 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 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经常对人无礼貌, 喜欢惹是生非, 学习懒散……。

3. 寄居他家, 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 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 束手束脚的, 看起来胆小怕事, 很本份, 但一旦离开了亲戚, 就像老鼠离开了猫, 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 亲戚根本管不住, 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 亲戚稍微说重了, 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 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 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 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亲情缺失严重, 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时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 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 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 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 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 无助感, 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 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 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 缺少沟通。其中, 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 一年一次的为44%, 两年一次的有3%, 还有几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五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 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2.父爱母爱失常, 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 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 加上在外打工, 经济较为宽裕, 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 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 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 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 在儿童的心里逐渐形成了“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 没有人情味, 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人生取向。

3.家庭教育缺失, 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 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 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 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 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 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 没有兴趣, 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 不遵守校纪校规, 自由散漫, 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 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 他们中抽烟的有, 赌博的有, 打架的有, 酗酒的也有, 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 还有谈情说爱的, 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 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 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 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 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 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 应对孩子更多的爱, 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 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 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 年纪较大, 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 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 本身需要人照顾, 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 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 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 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 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 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 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 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 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 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 我们认为,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 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 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 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 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 不惜抛家弃子, 离乡背井去到千里之外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 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 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 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 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 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 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 但由于其天真幼小, 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 分不清是非曲直。因此, 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把一些与社会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 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 把黑的当成白的, 把对的当成错的, 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 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 抽烟酗酒好爽, 奇装异服好酷, 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 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 等等一切, 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三、思考与对策

当前,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 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 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 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 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 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市、县 (市、区) 、乡 (镇) 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 县 (市) 、乡 (镇) 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 实行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 (市、区) 、乡 (镇) 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 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 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 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 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 不要纸上写的“同等”, 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 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 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 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 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 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 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 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 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 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 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 创新机制, 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有机统一。

对于留守儿童, 以家庭为主体, 加强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和引导, 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 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关怀, 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 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长情况, 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学校要肩负起教育好留守儿童的责任,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 大力开发他们的潜力, 激活他们的斗志,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 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成长。

4. 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农产品销售公司简介范文下一篇: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