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素描教学论文范文

2024-01-26

美术专业素描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素描基础训练必须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 素描就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前提, 也是美术专业的必须掌握的课程, 然而上述前提必须是完善的属于本质的、本体性的东西。其不单单是构图造型, 明暗本质、主次虚实等观念以及主要技术的培训。更关键的就是对想象力以及创新水平的提升, 以便更好的的利用素描训练提升思维水平。[1]22-23然而现在国内高校素描课好像被划分成细小的专业, 设置不一样的对口素描, 比如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工艺等等众多不同的素描教学课程。虽然表面上有差异, 但是本质上就是在素描范围中衍生出来的, 换句话说素描就是训练的所有内容, 其还包含以上各专业所指出的内容组成艺术因素。众多艺术家早最初接受培训也需要完善的, 如此才可以依照本身对物象的感悟而挑选使用合适的造型方式, 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可以更加全面的展现创造出种类多样的、特点明显的艺术作品。所以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就需要关注到素描基础训练的强化, 并不能将个人限制在比较狭窄的地方, 此外在基础教学活动中, 不能过度重视专业性。共同基础是将基础内容限制在比较小的范畴内, 其并不符合不美术多层次需求, 无法提升学生综合水平, 因此在教学早期就需要格外关注基础素描训练的开展。

二、注意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我们通常在素描教学中过于重视全面展现主体且没有关注到学生创新观念的发展。其中创造观念的提升需要依靠多种专业课的长久学习, 以及素描基础教学的早期发展。因此教师在素描教育中需要使用多种方式来指引学生, 全面开启以及激发学生自主性, 让学生勇于想象、持续探究。第一, 素描教学中要善于了解以及提升学生的个性特点。个性就是作者对艺术的感悟就是全面的使用了美术法则、展现个性就是表明独特, 但是艺术的本质就是创造, 因此创造不需要精准的, 精准就是相对的, 生动比精准更加珍贵, 更能表现出价值。因此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要展现出明显的自由环境让学生思维始终位于比较开放性的局面。重视不同学生对事物的感悟以及独有的想法, 让学自身个性特色在作品中得到全面的展现以及激发。只有如此才可以让他们的作品展现出各自的特色。让作品展现出独有的个人魅力。第二, 素描培训的观念要持续扩充, 使用多种模式开展进训练, 其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育中关注下面的方式:

1、重组训练

随便放置部分静物道具或人物造型, 依照画面不同的构图再次组建全新的组合, 画面的自在灵活的构图方式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画面效果。

2、转换视觉空间的训练

也就是让学生体会到特定物体后, 在特定位置把物体各个层面、各个方位展现出来, 上述方式和照实物写生的方式有所差异, 其可以加快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思维, 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以及创新力。

3、默写练习

其是将日常中所了解到的或经历过的现实物象生活场合以及外部景象等用记忆的方式将其再次展现在意识, 其在思维筛选之后, 通过绘画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上述培训可以加快学生产生形象记忆水平和形象空间想象实力。

4、创作练习

通常对学生开展部分命题创作或随意创作, 全面发觉学生自身的潜力以及彰显优势, 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此外便于了解多种工具和材料, 从多种材料的试验以及使用始终中得到全新的视觉效果。

三、注意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传统素描教学中素描就是画家基本功, 其作用经常被夸大, 导致目前对画家的培训就变成标准素描训练, 在教学中素描逐渐丧失了身为艺术方式以及艺术语言的价值。实际上素描首先是一种艺术形式, 其次才是目前主要的艺术语言。素描是展现画家个人审美水平的最佳方式, 素描语言表示使用点线面、明暗、空间、虚实等造型元素来展现主体。比如文学用词语创作、音乐使用音符谱曲。上述造型元素也许是具象的、也许是抽象的。只有在上述元素体现一定价值的时候, 才可以展现出美感, 也就是说美是上述造型元素所展现出的作者自身审美。目前的素描语言, 其审美特点因画家对造型元素的不同使用而表现出明显的特色以及个性。我们从众多大师们的素描作品中就可以清楚的知道, 素描并非简单的造型方式, 其不是单纯地描绘之所见, 素描就是画家思维意识的物化。所以现代素描教学需要去除从基础到基础、从技能到技能的无意义循环。素描需要具备个性审美以及艺术表现力。在教学的各个阶段, 教师不只要传播技能, 也需要依照学生自身差异去挑选合适的方式, 全面激发学生个人潜力, 只有如此才可以培育出综合素养高的艺术人才。

四、注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作为素描课程中的主要训练方式, 这种训练在教学上要时刻保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 并且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 复杂的学生、参差不齐的从学生, 这就需要教师在示范、讲解、指导中更加小心谨慎, 把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 有针对性的对一部学生进行讲解、对另一部分学生进行拔高, 并且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的更新学生的思想观念, 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更加认真负责, 并且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但是在素描课的实践训练中有别于其余的课程, 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示范、也就是所谓的做范画, 等教师示范后然后学生进行不断的练习,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更加敏锐的观察学生的情感和心理, 以此来时刻把握住学生的情感和心态, 并且针对学生有困难的地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对学生有把握、学习的教好的地方也是进行巩固和加深。同时, 在头像、半身像、全身像这些比较难的课程里, 便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吗, 在素描技法和素描情感上要求学生认真的去表达, 给予学生足够的情感去尽情的疏放属于自己的绘画空间。例如在绘画风景、场景空间等等这些室外的场景中, 更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室外空间中把握情感和能力, 由于室外的环境导致学生容易放松和玩耍,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进行的督促和严格的管理, 把学生抓住、抓牢, 要求学生把一种风景速写进行分步骤的完成, 从起稿、定稿、上色、直至完结都需要学生不断的与老师进行沟通, 以此才能保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紧密沟通, 并且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要和学生保持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实践教学的基础课程。

摘要:利用对目前美术发展走势和学校美术专业素描教育情况的探究以及钻研, 指出对高校素描教育的重要意见, 一般包含掌握造型规则, 了解众多素描表现方式, 以便更好的提升学生综素养, 把审美观念、创新观念的培育结合到素描教学中,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和教师在目前教学活动中需要关注的内容以及需要表现出来的影响。

关键词:素描教学,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表现意识

参考文献

[1] 卢钢强.基础素描教学方法初探——素描教具的运用[J].明日风尚.2016 (20)

[2] 林美玲.关于中职基础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3 (24)

[3] 张浩.对基础素描教学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2013 (07)

[4] 王英伟.基础素描教学中的首要问题——何谓素描[J].大众文艺.2012 (19)

[5] 蓝法勤.技术还是思维——高校基础素描教学问题剖析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01)

美术专业素描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当前美术教学模式中,情感教学模式使用广泛,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可是这种教学方式在现今阶段只是表面形式上的教学,根本没有抓住情感教学的本质,学生美术素描情感存在脱离实际,或者学生情感表达性不强。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教师片面利用情感教学模式,没有从实际上利用情感教学的本质,还有教师定位不清晰,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必须要善用情感教学的本质,还有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情感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情感教学;美术素描;师资力量

情感教学是一种能够提高教学效益、完善教学内容的,具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情感教学在美术素描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情感教学,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情感教学时,应该与生活相结合,引领学生主动去探索美术素描所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美术素描知识的兴趣,并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任务,要求他们进行下一课的知识演练,让他们按照自身的了解在课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探讨,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这一节的美术素描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最后就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研究美术素描的兴趣,通过情感教学,把课本所描绘的画面进行现代化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素描的深入探讨,从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对美术素描产生兴趣,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讨,研究出不一样的思想意志,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二、情感教学在高职美术素描中的现状

1.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职业院校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来给学生传授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好好利用情感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活动,没有真正发挥情感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采取情感教学模式的形势下,课堂逐渐失去活跃性和生动性,这将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沉闷、无精打采。在教学方法上依然采用旧的教学方法,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与沟通。这些不仅会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不感兴趣,而且还违背了教学原则,使教学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2.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对情感教学不适应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师资力量必须要雄厚。如果教学资源不足,教师储备不足,在面对新教材、新模式时,由于了解不够,往往会出现错误,教师就会越来越感到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在教学中难以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导学生该如何去学习新知识,使得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并且教师对于情感教学不熟悉,潜意识里还带着传统教学观念的思想,单纯地强调学科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情感教学的运用,欠缺美术素描知识能力,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促进高职美术素描情感教学的有利措施

1.充分利用情感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

在实施情感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情感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感教学的优势展开教学活动,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由于情感教学的飞速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并掌握情感教学的几种模式,例如,情知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以及合理评价学生的作品,利用情感教学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且可行的教学方法。在情感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新颖、有挑战性,这样才能保持情感教学中课堂氛围活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还要教学互动,就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而这种互动可以形成一种健康的信息文化。学生通过社会生活的学习,与教师互动探讨学术问题和运用,而这相互的探讨和互动让师生之间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因此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自身的灵感,反省自我,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共同解答学术上的问题,使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对情感教学模式的适应能力

教师应该利用情感教学模式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自身的视野,要在创新意识、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加强提高。教师要加强素描绘画教学技能的开发,学习探讨素描课程中运用情感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手段,寻求激发学生素描学习情感的途径。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情感教学模式来教授给学生更多的素描技能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并且教师要善于选择利用积极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资源,要让学生在充满学习情趣的氛围中学习,让学习贴近生活实践,焕发出积极的情感认识,对学习充满情趣,如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素描练习,而且这个练习也必须要有意义、有目标的学习和教学,对于学生在素描中的错误不应该过早纠正,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重新整理素描思路,使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拥有自己的创新设计能力。

实践证明,在高职美术素描教学中,通过运用情感教学来开展美术素描教学,不仅会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教师引用,还会大大提升高职美术素描教学的效果。并且教师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情感教学方式,做出可行、有效、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独有的美术素描学习态度和目标,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益和教学效益。由于在教学中有了情感教学的加盟,使得学生在美术素描学习中不仅踊跃参与,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促进了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重视群体合作,在合作中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审美能力。因此,通过情感教学在高职美术素描教学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情感体验,加强了学生对美感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磊.解析高职美术素描教学研究[J].才智,2014(8).

[2]赵勇.培养创新能力视角下的高职素描教学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0).

编辑 温雪莲

美术专业素描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初中美术素描课程作为发展学生观察能力以及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也作为绘画和进行设计的基础课程,素描是初中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技巧。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为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要重视起素描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对于教学方法探索,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性,从而提升素描教学的有效性。本篇文章主要就提升初中美术素描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美术;素描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引言:素描作为绘画的基础,是练习规划基本功的最佳途径。素描通常指的是单纯且朴素的单色画,它通过单色的线条或是明暗来对物体造型进行体现,主要对造型的基本法则进行探究。然而相当一部分美术教师,都认为素描只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途径,而对于它的艺术形式和画种方面有所忽略,对素描教学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初中美术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以及措施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对于素描的学习和训练当中,对基本绘画技巧有所掌握。笔者以自身教学经验为依据,在本文中对提升初中美术素描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做出了分析。

1.发展学生对于素描学习的兴趣性

在初中美术素描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了解,从而更好进行因材施教,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开展教学,且教师在对学生认知水平有一定了解的同时,也要掌握学生个人的表现能力。比如说,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强,且有一定素描基础,教师就可以给他们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在素描方面更好进行发展,这样学生就会把教师的期待带人到对于素描学习当中去。对于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欠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从身边较为简单的物象,给学生开展教学,让他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都能够作为自己的绘画的对象存在,学生对于素描的学习就不至于摸不着头脑,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总而言之,学习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异常重要的,在初中素描教学当中,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发展,不但要注重进行因材施教,还要让自身教学评价方式更为多元化,多去鼓励学生,让其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得到进步,且让他们对素描学习的兴趣得以保持。

2.注重学生整体意识的形成

整体观察作为造型艺术中的重要法则,它可以更好进行比较,学生能否把规划物体控制在自身视域的范围,在局部处理时必须重视整体,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进行着重强调。然而并不代表我们只重视整体,而对细节的刻画就忽视,整体和局部处于对立统一状态,“整体”是不能单独构成的,它是相对于局部来说的,局部作为整体的构成,且存在整体当中,而整体又需要在局部的细化当中得到突显。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不仅要着重理解整体意识,还要观察以及表现中重视整体关系,不能把仅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个点上,从而局限自身思维。错误的观察方法通常只注重一点而对全局有所忽略,学生为了把要画的局部看清,就不作全面地考虑,只重视局部的细枝末节,而对于整体的情节气势视而不见。而绘画时,仔细深入地观察物体,不但可以更好对物体有所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物体进行更好地表现。所以,在初中美术素描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用观察法去发展学生整体意识,让他们通过观察,进行比较,从而对事物间的关系做到明确,最终把握整体。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作画的不同时期都要对整体进行考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再到整体,帮助学生完成一张形象生动的画作。

3.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循序渐进的,也作为美术教学必须遵守的原则。教师要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从而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美术较其他课程分析,它的形象直观、形象性作为该课程主要特征。素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物理认真进行观察,深入进行分析,再仔细进行刻画。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造型方面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得到不断地发展。所以,在初中素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把那些结构简单的物体进行作画,再逐渐给学生提升作画难度;也可以让学生先对单个的物体进行练习,再对多个组合物体进行练习,在构图和整体关系上提升难度。在这种训练过程当中,学生素描能力可以有效得到提升,还可以发展学生造型能力。

4.发展学生分析能力及创新精神

4.1 发展学生分析能力

在初中素描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结构分析方面的能力。素描艺术结构主要包括自然物象的内部构造以及艺术效果的具体状态。素描画的不仅仅是形体,对于形体的观察是主要的。这里的观察是具备理性特征的。比如说,我们喝水的水杯是由柱体和锥体等几何形体所构成,这些几何形体和它存在相对应的比例关系以及空间关系等。所以,用几何形体对形体内部构造进行展示,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物体形象的认识,帮助学生对于物象的形态进行准确描绘。

4.2 发展学生创造精神

第一,在初中素描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各种优秀素描作品进行欣赏,从而让学生的眼界得以拓展,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并让学生对作品的审美情趣进行发展,从而调动学生创作动机。另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去感受生活,丰富绘画素材,为素描创作提供前提。最后,教师要发展学生开放性观念,用美学理论作为基本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创作出个性的美术作品。

5.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素描课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一定時间之内,学会对型体结构和明暗变化等进行表现。所以,怎样让枯燥无趣的初中素描教学课堂,变得更具趣味性,是一名合格的初中教师必须重视起来的。中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掌握技能的重要时期,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着较为直接的影响。总之,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提升教学效率,根据素质教育的中的相关要求推进教学工作。不断地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进行提升,努力给初中学生创建一个高效率的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付成洁.浅谈初中美术素描课教学[Nj.贵州民族报,2018-04-04(B03).

[2]陆千珍.谈如何提高初中美术素描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02):221.

[3]薛佃刚.初中美术素描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147.

[4]李慧.初中美术素描课教学感悟[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183.

美术专业素描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美术创作的根本是通过审美的方式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理解,也体现对所处时代社会变化发展中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其中美术创作的环境又对作品产生直接的影响。当代美术创作取决于艺术家对时代精神的把握,是从传统语言的再创造中寻求一种“自由”,但这种再创造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也绝对不是一个与自为存在的主体相对峙的现象。[1]

从近代美术创作的历史发展看,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和所面临的困境是一次有意义的变革,为中国文化与国际文化的接轨取得了不可磨没的功绩。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始,1979年的“星星画展”以及1985年的美术思潮又把中国当代艺术推向了风口浪尖,是坚持以苏联的契斯哈柯夫为代表的“苏派”素描教学方法,还是打破固态、以欧美的时尚前卫艺术为榜样,成为困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发展方向的争论焦点。黄永砯、王广义、高名潞、徐冰、舒群、张晓刚、毛旭辉、朱澄等人,以新生的锐气和巨大的活力猛烈地冲击着旧传统、旧观念、旧格局、旧方法,《美术思潮》1985年第1期上的《中央美院师生关于全国美展座谈会纪要》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据作者费大为介绍,出席座谈会的师生不仅尖锐批评了六届美展重题材、轻艺术的倾向,还大胆批评了美术与社会交流渠道单一化的问题,即“完全由政府部门组织展览会,负责出版物”的问题。有发言者尖锐地指出“流通渠道的唯一性是不利于美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2]

纵观历史,当代美术创作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正如陈绶祥先生所说:“市场意识形态统治了一切,利益之轴磨损了一切我们可以称之为精神的意识——包括宗教意识都成为浮夸的标签。”[3]中国当代美术创作在徘徊与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与探索,美术作品的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中国当下的艺术环境中凸显了与艺术家本质创作精神相互背离的种种现象,本文以“指摘”的方式,从笔者所遇见的现象中分析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环境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虽言辞直截了当,但实属肺腑之言。

指摘之一:中国当代美术创作动机的不明确性。

当我们面对一种艺术形式或者一种艺术创造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对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深入的思考,从全球范围看,对于不同领域的文化现象来说,如何交织如何碰撞是引发个体文化思辨的决定因素。不管我们面对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其所存在的艺术本体和艺术语境对于社会的思考是不能忽略的。不管是本土艺术还是外来艺术,我们都要用正确的方式去解读去领会,扬长避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保持对于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生命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国当下某些美术创作缺少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动机,缺少对于时代精神和时代主旋律的深入挖掘和真切表现。从绘画历史发展过程看,每一时期的经典美术创作作品都是所处时代真实社会生活的写照,比如秦汉时期,疆域辽阔,国势强盛,丝绸之路建立了中外艺术交流的纽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大,笔势流动,既粗犷豪放,又细密瑰丽。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事频繁,民不聊生,佛教成为大众精神寄托的载体,文人崇尚飘逸通脱、与世无争,因此艺术注重人心内在精神世界的表达,强大画面的意蕴之美。再如,宋代的绘画崇尚自然与理性,既有平淡至简的追求,又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责任感。即使近代中国虽有内忧外患,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尚存,一批艺术家如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吴昌硕、傅抱石、潘天寿、刘海粟、任颐、林风眠、潘振镛、何香凝、石鲁、陆俨少、黄胄、丰子恺、叶恭绰等依然把中国艺术推向了世界的高峰,从近年来海外竞拍的作品价格和艺术作品的创作年代不难看出,全球拍卖行对于这一时期中国艺术作品的关注度明显增加。

纵观当下中国艺术作品的现状,不难看出,85美术思潮中黄永砯、王广义、徐冰、舒群、毛旭辉等艺术家的作品,和之后的张晓刚《天安门系列》、刘晓东《三峡移民系列》、方力钧的《光头人物系列》、岳敏君的《我爱大笑》等中国当代艺术黄金一代的代表,以及移居海外的艺术家如蔡国强《烟花系列》、谷文达《碑林—唐诗后著》、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艾未未的《行为艺术》等作品,充分表现了美术创作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他们的作品能够被标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性作品,不仅仅取决于画面的完整和表现方法的独特,最关键是成功地把握了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语境,能够在特定的时间点充分表現中华民族即将崛起和焕发新生机的思想观念。画面语言既具有现实主义的情感,同时又掷地有声地凸显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因此在那个特定的时期,这些作品就像一针强心剂让正处于徘徊和观望的人们仿佛听到了一种来自于艺术家内心深处的告白。随后当代艺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开始以融入和创新的方式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时代特征。中国艺术家王广义、张培力、耿建翌、徐冰、张晓刚、蔡国强、艾未未、马六明、方力钧、萧昱、徐震、高氏兄弟等相继参与了威尼斯双年展(1993年45届到2001年49届),比如,45届展览中,方力钧的具有标志性、符号化的“光头”系列首次亮相,传达了独立艺术家追求思想解放的热情,体现了80年代后期新启蒙思想的感召下塑造更加具有时代感、文化感的形象,是后来中国“顽世现实主义”的标志作品。再如46届展览中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系列,虽然从创作手法上看具有模式化的“装饰感”,但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团圆”和“合一”的文化精神所在。正如张晓刚所说,这些旧照片有种特殊的视觉沉淀,从中我们能捕捉到那个时代中国家庭对于社会的感受与情怀,这些作品纪念那个时代的关于家庭的记忆。这些优秀作品让来自中国本土的“中国艺术”在国际舞台绽放新姿,也充分展示了具有中国情怀的艺术魅力,这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新的方式,更主要的是一种良好艺术精神品质的体现。

但当下,受市场经济和物质利益等因素影响,美术创作的功利化倾向日趋明显,从近几届美展和优秀的代表作品看,很多作品的创作更趋向于材料、效果的制作,甚至一味求大、求精细而介入喷墨、打印以及数码特效,把作品的二次复制当成追求的方向,画面缺少能够传达时代气息和弘扬时代精神的文化意蕴。不少美展的后续反馈,对作品的整体评价质疑颇多。总的来说,是没有全面反映出中国当下绘画主流精神和创作技巧的时代性。过于强调围绕画面形式性的处理,缺少对于中国当代社会所产生的社会性因素和民众问题的持续关注。艺术家个体没有形成有利于艺术精神的创作动机,要么频繁流于商业炒作,创作满足市场的低级行画,要么为了参展而刻意迎合主办方的创作主题,忽略了美术创作的本质精神以及对人类共同理想的追求。因此,有效提升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性,用“文化自信”凸显具有中国特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精神,是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前提和保障。

指摘之二: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功利性性倾向。

中国美术家协会从1949年建立开始,为推动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术精品的诞生、美术人才的培养、美术活动的开展,全国各级美术家协会功不可没。其体制化的设定与管理方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积极推进中国艺术群体的职业化发展的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一些问题的凸显,也成为中国美协各级领导极力进行改革和改良的关键所在。比如,对于部分美术创作环境渗透的行政化管理成为艺术家过分追求功利的手段,严重制约了中国艺术家精进自我提升艺术水准的能力,令艺术作品缺少独特深刻的内涵,令艺术家缺失艺术探索的时代精神。再如,有些地方把衡量艺术家优秀与否的标准赋予具有行政化干预的评价标准上。从代表艺术专业的行政群体划分模式上不难看出,这是层级制的管理体系,从上一级美协到下属各级美协的建立成为管理艺术工作的专门机构,一些艺术协会的领导成为了当代优秀艺术家的代表,专业赛制的评比、专家组成员的机构建立习惯以协会中特定官职、官员为中心,形成了固态化模式。一些地方美协的主席团成员数量与年俱增,部分省市的主席、副主席人员设置庞大,少则十几人,多则二十几人,建立了既密集又具有垄断性的关系网络。

部分美协机构中一些任职的官员以及美协会员作品润格从每平尺三五万到近百万不等,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因此能否进入协会甚至成为官员是很多艺术家毕生孜孜不倦、经营自我的目标。追求艺术后面的功利成为艺术家创作的主流思想,试想当年梵高、高更、徐渭、唐伯虎、郑板桥、黄秋园都是生前落魄的艺术家,但对于艺术的追求一生不变。我们不能说艺术家就一定要活得穷困潦倒,但是不尊重美术创作本质的艺术家,把艺术当作生财之道,流于形式的行为是一种带有“矛盾”式的创作动机,当社会舆论在声讨范增作品如印刷机一样高效复制的生产行为的时候,我们必须分析,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当代优秀作品是什么。

多年来,行业协会会员评定的宗旨是对优秀艺术家成就的肯定,而绝非敲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从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看,国内很多展览对于指定级别的协会会员提供了特权待遇,比如相关会员免初审、比如只有相关会员可以进入某某拍卖行列,比如相关会员拥有优先参与相应等级展览的特权行为。有部分展览以商业为目的,仅限相应等级的会员参与,虽然没有明确注明非会员不得参加,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倾向比较明显。长此以往,国内艺术品评的标准就默许为以会员资格为代表的评审模式,是会员的作品就是优秀作品,非会员作品很难进入官方展览。在美协会员申请中近年来也新增了必须逐级申报会员的不成文规定,降低了各级协会对于申报会员的透明度,增加了各级美协官员行政干预权力。拼搏多年成为美协会员的艺术家,大多数考虑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商业运作、包装自我,提高作品市场价值,以迎合市场需要而进行创作行为,因为奔波于此,使不断提高、精进自我的艺术精神追求缺失,画功停滞、画风单一俗套,难以产生真正的艺术精品。

指摘之三:中国当代美术创作评审机制的局限性。

多年来,国内专业美术赛事均由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专业水准的专家担任评审专家,秉持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评选出不少达到很高艺术成就的美术佳作。但是,也不能不看到,一些具体评审方面的设置和方式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中国当代美术作品的评选方式,还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参展入选后获奖来界定,很多赛事的评审过程和方式较为模糊,缺乏评审的细化标准体系,评选标准多从宏观及程式化的角度进行说明和界定,对优秀作品仅仅以名单的形式在网站上公布,缺少较为有效和完善的大众评赏平台,展览的全部参赛作品以及获奖作品不能及时在公众平台上展示,后期也缺乏较全面的关于获奖作品、落选作品的情况说明和较为科学和专业化的评点环节,使很多展览仅仅停留在基础性的传统奖项评审的框架中,缺乏后期深层次跟进式的创作交流和学术探讨,不能较为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中国当下美术创作中所产生的相关问题,难以持续保证优秀美术作品的产生。

美术展览是美术创作工作者提升自我,发挥其艺术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美术展览也成为评定艺术家作品优秀与否的重要平台,各级美术协会的入会标准也是以参加同等赛事的获奖情况、次数为参照比重,因此参与美术展览对国内艺术家来说意义非凡。但从国内的展览评审程序和评审原则看,许多展览还是习惯以美协各级官员所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作为终审机构,甚至出现一票否定、暗箱操作、走人情风、贿评等违反竞赛原则的事实情况。从历届美展看,国画、油画等大画种的选送程序还是实行逐级申报、限额申报的传统方式,很多优秀的作品难以在公众范围内展出,在地区的选拔中就被淘汰,被体制化、人情化的因素所埋没,没有体现竞赛原则上的公平、公正、透明。例如,全国第十二届美术展览,很多专业人士就公然批评作品创作的低劣、手法单一、制作成分过强、老面孔居多等。如中央美院教授薛永年看过展览后建议要下大力气继承古代和近代的优良传统,“多年以来我们并不忽视创新,也不忽视横向比较,但是比较处理不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处理不好横向与纵向与传统的关系,因此作品往往更重視视觉而不是心理,往往重视视觉新颖而不是文化厚度。”[4]

评审方式的局限性之外,其监督机制也有不够完善之处。国内每年举办的各级展览为数众多,以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展览为例,2018年具有美协入会资格的大展就有50多次,从一定程度上确实展示和汇集了当代艺术家优秀的创作作品,但从某种程度上看,也不乏带有目的性、投机性的创作行为,从近几年的美协网站公布的投诉事件分析看,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作品出现雷同、抄袭、一稿多投、代笔、照片侵权绘画等问题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近年来,许多美术院校的年轻学子,手机拍照成了习惯,很多人不会画速写,不会画创作的小构图和变体稿。由于这种浮光掠影的学习态度,不难想象其创作作品在感情上的苍白。”[5]

值得注意的是,常有这样的现象:同时在各级展览中出现同一作者,同一作品又在参加同一年度具有入会资格的展览中分别入选,这不难说明目前国内对于美术作品的创作监督机制不够完善。2016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启动了排重系统,对类似事件进行了有效遏制,虽然在美协的条例中对于相关人员有一定的约束,但社会影响力不够,很多人依然故伎重演,没有达到真正的惩戒效果。从最近叶永青事件看,不管结果如何,对于艺术作品“抄袭”的认定在国内并没有详细规定,也没有具体的鉴别机构,都充分说明了国内目前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规范和监督机制均存在问题,需要通过更为科学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完善。

综上所述,在大众审美品位提升的今天,如何有效发挥美术创作对于社会精神层面的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就美术创作环境发展来说,常常是涉及到多个侧面、层面、环节同步参与、整体联动,以使艺术家在充分的生活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创作素养,为时代创作优秀的作品。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未来发展,可以说机会颇多,但也任重道远,只有把握住美术作品创作中所体现的丰富性、典型性和真实性的基本原则,完善评审机制,建立良好的创作环境,才能有效提升艺术家创作作品内在精神与社会价值。

注释:

[1][英]伯恩斯·皮卡德:《历史哲学:从启蒙到后现代性》,张羽佳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34页。

[2]费大为:《中央美院师生关于全国美展座谈会纪要》,《美术思潮》,1985年第1期。

[3]陈绶祥:《新文人画艺术——文心万象》,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4]冯智军:《全国美展,不仅是一场美术盛会》,《中国文化报》,2014年12月22日。

[5]蒋跃:《有必要再强调一下生活——对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冷思考》,《美术》,2015年第3期。

(责任编辑 胡海迪)

美术专业素描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过去的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学思想较为传统,美术学科一直没有受到重视。随着国家教育形势的创新发展,以及高校教育理念的转变背景下,美术专业逐渐受到正视,但目前的大学美术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尚待解决。素描基础课作为美术学科中的基础内容,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需要深入研究素描基础课的课程标准,实现对素描基础课的教学创新,以此提升美术教学质量。本文就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的教改新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教改;新模式

引言:素描基础课是大学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根本,在新课改的新市背景下,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因此需要大学美术教研人员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基础素描课的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创新,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相关人员需要明确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的教学现状,继而可以采取有效的策略对素描基础课的教改模式进行创新。

1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模式单一固化

当下国家大学美术教育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并且教学思想较为固守陈旧,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描基础课的理论内容也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述为主,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

1.2教学形式缺少创新

素描基础课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素描理论知识以及素描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并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鉴赏力,从而学生在刻画人物以及描绘景物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对于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根据分析得知,传统教学形式缺少创新,影响了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2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2.1展开分段分路标教学

依据素描基础课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和目标,以此展开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分解教学目标。

首先,需要让学生在掌握素描基础知识前提下,辅助学生掌握线的应用方法,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素描学习的简单,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而这是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也是必要基础。当下阶段,学生在学习时会追求应用多样性的学习方法,而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提高学生的素描绘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另外,在具体的素描教学中,教师需要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并且辅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素描绘画习惯,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以及艺术观和审美观;逐渐让学生掌握素描绘画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2.2展开个性化教学,科学安排教学课程内容

教师需要依据素描基础课程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模式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效果以及学习态度、学习认识调整教学进度,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在确保不影响教学进度基础上保障教学效率和质量,所以需要合理调整教学设计内容,以此更好地辅助学生认识并理解以及掌握素描绘画知识和技能[2]。

另外,还应依据学生存在的个体化差异展开教学工作,例如对于不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发挥自己想象和创意,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和指导,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

2.3应用不同素描绘画技能展开教学

在我国大学美术教育中写实画法是极其关键和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绘画教学的重要方法,因此传统的素描教学方法对于美术教学产生的影响是较为显著的。根据分析调查可以得知,一些高等院校美术专业教学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和影响,不能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虽然一些写实画法能够让学生所创作的作品更加真实形象生动,但是这种画法会影响学生想象和创意的发挥,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难以有效提高。所以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造精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绘画教学方法的局限,应用不同的素描绘画技能展开教学素描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3]。

2.4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精神

由于学生的个人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环境以及生活環境等,而这造成了学生之间对于知识学习也会产生不同认识,而此时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并且还要加强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而对于基础课教学,同样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工作,必要的时候还应实施分组教学,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设计不同的教学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讨论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并鼓励学习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综合能力较理想的学生,教师在加强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上培养并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描基础学习认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辅助学生掌握多种绘画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精神,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纠正学生学习存在的错误,从而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学习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局限。

结语:综上所述,当下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程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内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以及教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应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教学改革,包括展开分段分目标教学、展开个性化教学,科学安排教学课程内容、应用不同素描绘画技能展开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精神,从而健全并完善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阿不都哈力力·吉力.基础素描课教学改革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7,21(01)

[2]胡晓春.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教改模式分析[J].好家长,2019(16)

[3]吕顺.高校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决策探索,2020(18)

美术专业素描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黄江红

绘画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形式,在中小学美术中占教学量的一半,其任务是传授绘画基本知识,培养各种绘画技能,发展观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创造和审美等多种能力。但是绘画门类众多,它们都离不开造型艺术的初级阶段——素描。素描是通往各个造型艺术专业的基础,素描是通往创作的桥梁。素描是学习各门类的起始,学习素描的观察方法、比例透视关系,这些都很关键。

一、观察和感受

观察和感受客观事物不同的特征,大小、形状、方向、位置、色彩、肌理等的能力,发展形象记忆、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素描,最重要的是学会正确的领悟、推理和最后来到的感觉。素描是视觉的语言,我们是通过绘画形式而进行视觉交流的。素描的基本要领在于学会记录你在生活中看到及感受到的东西,而不是纯粹的手头上的技巧。老师应深刻认识到德拉克罗瓦的名句:作为老师不能只教学生技巧,而是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思维,因为艺术不是靠技法,而是靠自己的思想去感悟,去创造。

二、临摹素描经典作品

初学者往往一开始就写生,是有一点难度的。那么找一些经典范画来临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就是老师事先准备好临摹的经典素描作品或者图片作为摹本,具体方法如下。

1、可以提供给学生多个摹本,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幅来临摹。这样可以使高中学生快速接受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方法。

2、可以选择一些不同画法、不同风格和不同内容的作品临摹。如结构素描,光影素描,景物素描,人像素描等等。

3、老师事先明确临摹作业的目标,例如是构图,结构,色调……而且不要求学生临摹得绝对酷似,而应注意学生的主动性,最好能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

4、经典。摹本应选择一流的名家名作,优美的西方素描经典画作。名作在构图、造型、用笔和表现力等方面所具备的艺术感染力是不可替代的。

三、素描的造型

素描的造型是各种绘画都包括的最基本的规律,学生掌握了这一基本的基础,就能触类旁通地理解各种绘画的形式规律。

1、线。

自然界的线与作品中的线,粗线与细线,长线与短线,实线与虚线,粗糙线与华丽线……

2、形。形是具有长宽的二维空间形象。自然界有各种个样的形如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

3、体。绘画中的体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三维空间。既长、宽、高。如长方体、圆锥体、球体……

这些简单的几何形体贯穿于自然界一切复杂的物体。因此,在素描教学中,从简单几何体开始,在静态中研究形体与局部之间的组合关系,理解线的变化及体的变化、方法及步骤,对于初学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构图

一幅好的作品首先在构图上就要做到位。如果将物体组织在一起,使它们放在一起给人一种愉悦的审美享受,这样的构图才能给作品增色不少。首先,在构图时应用软一些的铅笔轻轻地定出整组物体的长宽,注意整组物体在画面上的上下左右的位置。然后把你看到的物体再简化成基本形,或者把整组物体的中心点确定了,向四周发散的打开各个形大概的位置,做到眼中自始至终都要有两把无形的尺子,一把水平方向的长尺,一把垂直方向的长尺。看某一位置的点时,顺着这一点上下长出无形的垂直水平的尺子,顺着尺子经过的位置观察物体与物体之间正确的位置关系。其次,从广泛的意义说,构图是对线条、形状、明暗、质感、样式和色彩等的挑选和组织。体现出匀称和谐、节奏、重复、变化等原则。在一组物体前多角度构图,正侧面、俯视、平视、多角度训练才能真正掌握构图法则。

五、明暗

用明暗表现形体立体感是画家常用的方法。明暗色调变化体现在画面上就是平常说的三大面、五大调。

三大面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存在的高度、宽度、深度的三维空间,在光照的条件下形成黑白灰三个大的面积区域。正所谓三面见体。五大调是指受光面、背光面、明暗交界线、中间调子、高光、反光与投影。受光面是物体被光照的一面,这个面是亮面。背光面是光照不到物体的一面,是物体的暗面。明暗交界线,并不是一条简单的线,它的宽窄、明暗、虚实是随着形体结构面的变化而变化的,是最重的面。中间调子,不同层次的灰色调子。介于亮暗面之间。这层调子最复杂,占的面积也最大,调子的丰富变化一层,要认真对待描绘。高光,反光与投影,高光是光源直接照射最亮的部分。粗糙物体高光不明显,光滑物体高光明显。反光是环境反射光的一部分,是物体暗部向纵深度转过去的面。反光统一在暗部面中,一般不要超过受光面调子。投影是物体遮住了光,在背景物上产生的投影。投影的明度以遮光体的大小、光源强弱、投影面积的远近等不同变化。素描是黑白明暗对比的绘画,但不要盲目机械地描摹物体。对比的调子可以多也可以少,要有思想有意识的做,而不是生搬硬套。

上一篇:气象服务农业保险论文范文下一篇:工业电气节能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