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新闻范文

2023-09-23

校企合作新闻范文第1篇

校企联谊谋发展 合作双赢谱新篇

——壹圣集团、黑龙江东方学院“校企人才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实训就业基地挂牌仪式”

2014年3月25日,由壹圣集团与黑龙江东方学院共同举办的《校企人才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实训就业基地挂牌仪式》在东方学院顺利召开。

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号召,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双方优势及高等教育,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功能,更好的为社会、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多空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东方学院与壹圣集团校企合作签约及挂牌仪式隆重举行,出席此次签约仪式的嘉宾有壹圣地产刘亮董事长及旗下各公司负责人。东方学院出席此次会议的有东方学院院长和各个科室的主任,及校教学骨干参加了此次签约挂牌仪式。

人才培养对于企业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符合社会潮流和企业需求,企业参与是校企合作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依托。使双方互惠互利。

本次签约仪式的成功举行,为校企双方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共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了新的途径。

校企合作新闻范文第2篇

一、校企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自2007年以来, 学校先后与世界500强企业中的ABB (中国) 有限公司、上汽集团菲亚特红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格力电器 (重庆) 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开展合作, 在校内建立了“ABB教学班”、“上菲红教学班”、“格力教学班”等企业冠名班。企业冠名班采用“2.5+0.5”或“2+1”的教学模式, 所有学员原则上均在全校高级技工班及预备技师班的学生中选拔产生。

企业冠名班在教学上实行“四共同”:即由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确定课程、共同编写教材, 由企业派遣技能骨干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

2009年, 学校再度与ABB (中国) 有限公司签订了《高端人才培养协议》。双方明确在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预备技师班中建立新的“ABB教学班”, 由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教学, 成为重庆市职业院校以校企合作方式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又一典范。

截止目前, 学校累计开办企业冠名班16期, 为企业定向培养学生1081人, 录用率达100%。

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带动, 迄今为止, 学校15个专业中, 有9个专业与企业开展了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培训实习方案等方面的共建, 占全校专业的60%。目前, 学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 由企业提出的内容占30%以上。从而实现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

二、校企共同开展专业建设

在校企合作机制下, 学校紧密围绕数控技术应用、电工电子和模具技术应用等重点专业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需要, 定期与企业举行会议,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学校发展、专业发展方向提出意见建议, 共同开展专业改革和建设。从而确保了学校专业发展符合行业企业的需要、符合重庆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 不断加强数控技术应用、电工电子及模具技术应用等重点专业建设。先后邀请重庆机床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了学校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设置、数控铣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数控行业人才培养标准和岗位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等学校优势专业的改革、建设工作。

此外, 企业专家还积极参与了学校其他专业的建设工作, 先后参与了学校物流、会计电算化等新专业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及酒店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工作。

三、校企共同开展人员交流与培训

在校企合作机制下, 校企双方广泛开展了人员培训工作。第一, 学校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学校兼职教师, 充实了学校专业师资力量, 完善了师资队伍结构。第二,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 (包括软、硬资源) , 结合重庆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 与企业合作, 广泛开展了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新进员工专业技能培训、稳定就业培训等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第三, 学校积极组织数控技术应用、电工电子、模具技术应用等专业教师, 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技能。

截至目前, 学校从行业、企业聘请专家和技术骨干37人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其中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及在市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的能工巧匠13人。

近三年来, 学校累计为企业开展员工技能提升培训、鉴定近10000人次。其中, 高级技工及以上技能提升培训、鉴定近3000人次。此外, 学校专业教师开展企业实践的比例达80%以上, 教师业务技能显著提高。

四、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 学校以数控技术应用、电工电子、模具技术应用等3个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引领,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 不断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是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到学校校内实训基地的改造、升级工作中, 按照企业生产模式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二是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市内外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学生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和学生顶岗实习基地。从而通过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有效提升了学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近年来, 学校邀请了重庆ABB变压器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 参与了学校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的改造和建设工作。此外, 在重庆机床 (集团) 有限公司、重庆长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重庆探矿机械厂有限公司、徐工集团 (重庆) 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内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生教学实习基地, 在ABB (中国) 有限公司、格力电器 (重庆) 有限公司、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重庆富士康鸿富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重庆海德世拉索系统集团有限公司等5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学生顶岗实习基地。

五、校企共同开展课题研发

在校企合作机制下, 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了课题研究和新产品研发等工作。一是学校邀请行业、企业专家, 广泛参与了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二是学校派遣骨干专业教师, 与企业共同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工作。从而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内涵、扩展了校企合作的外延。

目前, 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改革试点任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改革试点任务》等两个国家级项目研究、校级课题《电工电子一体化教学运行设计》均已顺利开题, 重庆市市级课题“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办学模式研究”目前已形成初步研究报告。学校数控技术应用、电工电子专业教师参与研发的“第二代单缸水冷铝合金柴油机”已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重庆川仪速达机电有限公司的“大功率船用控制仪表CFZ-DR系列产品”已取得高新技术产品认证, 并实现定量生产。

作为重庆市职教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 多年来, 学校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同时, 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每年定期邀请各兄弟院校、企业单位举行各种活动, 分享校企合作工作经验, 探讨全市校企合作工作的发展, 带动兄弟院校共同开展校企合作工作, 促进了全市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的有力开展。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神圣使命。随着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换代, 职业技术学校唯有坚持以校企合作为依托, 联手企业, 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满意、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新闻范文第3篇

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宝清县技工学校

乙方:宝清县诚信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为推动阳光工程在我县的实施,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工作,扩大培训和就业规模,帮助农村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素质就业、稳定就业,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促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促进企业发展,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甲乙双方本着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积极交流、互利互惠的原则,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可作为乙方的培训基地,按乙方的要求,为乙方培养机加、焊接、电钳、建筑(瓦工、木工、抹灰工、钢筋工、架子工)等技能人才,在乙方需要的时候,为乙方优先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供乙方选拔和录用。

二、甲方也是乙方的研发基地,按照企业提出的技术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双方共同进行研究开发,帮助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甲方还承担对乙方员工的技能提升培训,定期按企业要求进行及时培训,为提高企业内部劳动者素质提供服务。

三、乙方可作为甲方的实习、就业基地,定期接收甲方学生的实习,在有用工需求时,如甲方学生符合招聘条件,乙方可优先录用甲方学生。

四、乙方应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签订用工合同,并为其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确保用工的合法性。

五、乙方招用甲方学生应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学习、卫生和文化娱乐条件,并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甲方学生按规定享有工资、福利等基本用工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甲方学生应严格遵守乙方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甲方学生作为乙方的员工,乙方有权按照相关政策、制度进行管理。

【精品文档】

七、甲乙双方必须遵守《劳动合同法》中的各项条款,妥善处理劳资双方的劳务纠纷。如一方单方面违约,另一方有权终止协议。

八、其它未尽事宜,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九、合作时间为5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首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十、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合作协议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单位公章:单位公章:

校企合作新闻范文第4篇

一、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为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地方政府要主动关心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中认真组织、协调,促进校企成功合作。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这是校企合作的基础所在。但由于企业在所有制、运作模式、技术与经济实力、竞争能力方面呈现多元状况,要求所有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长远和眼前利益,短期和持续发展相协调是很难做到的,必须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和强有力的保障才能实现。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保障作用,解决职业教育资金投入问题,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地方政府要改变教育投入的理念,真正把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地方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为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二、职业学校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努力架起校企合作的

金桥

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先导,职业学校作为办学主体,要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改革和创新,克服畏難情绪,“克服校企合作中的短期行为,努力转变办学思想和观念,特别是改革封闭式教育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企业需要的开放式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企业深层次的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职业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而且要密切关注企业的兴衰,并善于引导企业,使其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重新认识校企合作的长期效益和隐性效益。职业学校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深入细致地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和方法,努力架起校企合作的金桥。

三、企业要主动对接职业学校,广泛深入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企业相关部门要根据本企业的需要制定职业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交流职业教育培训经验,推进职业教育培训的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企业主动联系职校,集中对行业企业吸纳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开展岗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其提高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开展在岗或轮岗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劳

动预备制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对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开展中短期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及返乡农民工、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促进其实现转移就业或返乡创业。

四、职校与企业要充分互动,努力实现“育人”与“用人”的零

距离

我们职业学校教师要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充分调研职校生就业多的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最希望聘到什么样的员工,需求数量是多少,以往招进的中职学生与他们单位的要求有哪些方面的差距,了解部分中职生就业后不久就频繁跳槽的原因等。知彼才能有所改进,才能得以提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言传身教。从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诚实守信”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技能教学方面要重视和加强学生在“做中学”,要强调行动导向、实践导向,要让学生真正在亲身经历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的内化,培养出社会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和政府三者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合理解决好三者的关系,就能促进校企合作走在正确的轨道,就能在校企之间架起一座社会、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的

金桥。

参考文献:

[1]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5B).

[2]芮小兰.澳大利亚政府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2008(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兴化中等专业学校)

校企合作新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必须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 导向”的办学方针,依靠行业企业办学,找准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的 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职业学校与企 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只有企 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职业学校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职务能力需求,使职 业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搞好课程开发,按照企业的要求 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那么在理论转化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如何达到上述目标?工与学、校与企在此过程中应该各自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样的工作呢?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 中职学校应把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学工作并且常抓不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中职教师继续教育, 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对营造继续 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托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就要使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平台,让他们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专业特长,培养“能文能武”的“实战型”教师,以确保带出的学生能顺利实现与企业的对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制度和条件作为保障。

(一)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锻炼

要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包括企业工程师、技师和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校企订单合作”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教学,同时开展教学研究、课题开发、企业技术攻关、企业职工培训等工作,定期进行技术交流和双向互动,实现学校和企业产学研的结合。学校应根据总体计划安排,结合教师的具体情况,分期、分批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和挂职锻炼,深人实训基地,以解决青年教师专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提高青年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积累实践经验

通过与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式合作,使学校教师向企业工程师角色转换,实现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便于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平台,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专业特长。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把企业生产情况与所教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将企业最新的生产工艺、技术成果应用到教学中,使学生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

(三)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聘请企业专家、技术骨干来校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战水平,使教师真正理解消化本专业知识。同时,学校也可聘请企业工程师、技师来校兼职授课,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制定激励机制,正确引导教师自觉提高

为使中职教育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制订一套适合中职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与调整上,引人竞争机制,实现量化和科学化管理,体现政策的导向性和激励性。

二、学校依托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开发职业教育教材

成功的开发职业教育教材离不开 准确地把握职业岗位群的需求,离不开企业提供的前沿信息和技术支持。职业教材应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要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引入原厂第一手资料,力求教材科学、规范、实用。尽量接近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根据企业对学生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的要求进行编写。校本教材是在“把企业引进学校,把课堂搬到车间”“生产教学一体化”的模式下,根据企业的生产和技术需求而编定的适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材,要体现“教学与生产同步”、“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同步”。此外教材要遵从中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适应多规格、多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学校应加强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学校应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和应用技术研发等功能于一体,具 备“系统性、生产性、开放性”特征的校内实训基地;按照“以专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专业”的 思路,创新“系企一体”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产学一体”的、满足学生综合实训和生产 实习需要的系办产业;紧紧依托合作办学企业,完善校企共建共管的长效运行机制和校企一体的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确保全部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经验。

四、深化管理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围绕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建立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完善顶岗实 习管理、指导和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学生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质量 保障体系。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搭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学 生就业服务平台。确立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开放的、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的育人环境。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和科技创新活动。加强人文教育,广泛开展第二

课堂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坚持以引导为主、限制为辅的原则开展学生工作,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五、学校与企业都应当深入思考可能产生的问题

怎样化解“校企合作”中“企”的经营活动与“校”的教学活动的矛盾。 “校企合作”的优 势在于“企”受制于“校” ,企业由专业系统管,在这种体制下,企业具有培养学生和为学生提供 实践训练的义务,利于校企深度融合。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企业得到了学生的智力支持,但由于 工学结合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当学生的技能和经验不足时,或多或少地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对 一些关键技术的使用和处理,学生还只能停留在观察体验阶段。因此,如何解决企业经济效益与 人才培养的关系,是“校企合作”模式应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和鼓励政 策,企业之所以愿意与学院实施订单培养,目的是为得到零距离上岗员工带来的劳动力支持。目 前我国就业市场总体疲软,人才相对过剩是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对人才有较大的 挑选余地,从企业角度出发去积极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开展订单培养的热情不是很高。相反,面对 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寻求订单合作培养的积极性却很高。在合作双 方积极性不对等的情况下要开展大规模订单培养,具有一定难度。另外,由于订单培养方案要按 照企业的要求“量身定做” “量体裁衣” ,针对性较强,一旦企业经济效益滑坡,就会给订单学生 的就业与转岗带来一定困难。

如何解决“工学结合”中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转换。在企业的生产施工高 峰期,企业不希望用新的实习学生来替换那些已经掌握技能的员工。怎样实现企业的施工进度与 学校学习内容的转换和衔接,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内容。

综上所述,我国在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大胆开拓思路,大胆创新,还需要积极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大胆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子,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改革,加快实训中心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紧密结合市场,贴近职业教育发展前沿,办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有特色的高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8]8 号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构筑中职学校 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的思考》

蒯晓牛 范学银.2009年

【3】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意义》 《中国教育报》 2010年 【4】《探索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2010年江苏职业教育创意论坛

【5】《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教学改革探析》 何涛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 2011年 【6】《“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 王林 《教育与职业》 2008年 【7】《浅析关于中职学校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讨》 李靖 论文天下论文网 2011年.

【8】《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程与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邹蕾 2006年

作者单位:贵州省商业学校 姓名:侯文亚

校企合作新闻范文第6篇

蔡新良

我校办学规模大,专业门类全。学校现有在职教师350人,2010学年注册在校生5300多名,下学年在校学生将达到5500人。开设有服装设计、商务外语等涉及九大类16个专业,因此毕业生就业面广,涉及的行业、企业多。不同的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层次也各不相同,有的企业大量需要一线技术工人,有的企业需要少量技术与管理业务骨干,所在按照学校闭门造车式的培养模式,很难适应不同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为此,学校实施开门办学,多渠道、多形式地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新模式。

一、校企合作——孜孜以求 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顶岗实习是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并得到应用和提高的关键环节。学校一贯重视这一环节的工作。几年来,学校不断通过走访调研、洽谈,逐步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规模。到2009年底,学校已有由市教育局发文公布并挂牌的校外实训基地24家。合作关系稳定、涉及行业门类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

2.实施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一直是我校校企合作培养方式中一棵“常青树”,从“一舟”班到“芽芽”班再到“桐昆”班,订单式培养一路走来。2008年秋,我校又应乌镇旅游公司的要求,与之签了订单培养的“乌镇旅

- 1这一方式在我校服装专业教学中走稳了第一步。通过承接生产加工任务,不仅增加了学生生产实践机会,也引进了企业生产的新工艺、新方法,使全体专业课教师也得到了新的学习和提高。

多年来的校企合作成效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时空与企业生产实际时空的错位、教学内容的滞后性与生产技术的先进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不协调性等成了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效益的瓶颈。问题的发现,促使了我们新的思考:能否把企业引进学校?

二、筑巢引凤——突破瓶颈

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为学校专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也让学校的教育教学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但有一个专业的发展与生存总让我们一直挂在心上,这就是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我校自2004年秋,为适应桐乡毛衫业用人的需要,开设了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业课教师,又缺乏一定的实习实训条件,该专业的发展总是跌跌撞撞,不见起色,不及时解决问题,这个专业就有可能面临生存问题。

学校经过研究,决定寻找合作企业,使我校的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走出困境。我们对桐乡市衣丽服饰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确认该公司的设计能力在桐乡毛衫行业内确是小有名气,业务量稳定。经过多次接触,我们觉得该公司负责人对合作确是抱着十分诚恳的态度。学校经过多次讨论分析,一致认为要打破畏首畏尾的保守思想,决定走“引厂进校”的路子。经过几轮商谈后,双方于2008年12月签订合作协议书,2009年1月合作企业第一批技术人员

- 3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从羊毛衫设计与工艺专业引企进校合作的初步成功,给了我们一些启发,学校把引企进校这一校企合作模式当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抓。学校根据专业发展计划和教学实际需要,进一步推进引企进校工作。

2010年5月,服装专业凭借已有的专业设备优势,与嘉兴万得福服装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校内成立了服饰设计与样衣制作工作室。2011年初又与奥龙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校共同建设汽修专业所需的汽车维修实训工厂。汽修厂场地建设将天本月底竣工,生产车间规划设计与设备设施购置已经进入中期阶段,预计在下半年投入使用。计划在2012年内学校还将引进一家旅游公司在校内创建旅游服务专业实训门店。相信引企进校这一合作模式将在我校多个专业人才培养中结出新成果。

四、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思考

1、建立一套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

从引进衣丽服饰有限公司共建共享羊毛衫专业实训基地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引企进校在我校毛衫专业教育教学中已经初见成效。但合作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海里总会遇到生存与发展的阻力,为进一步增强共建实训基地的生命力,学校需要思考在这个平台的基地上,如何引进其他企业以合适的形式和内容加入进来,进一步丰富参与专业教学的人才资源、学生顶岗实习的基地资源和进一步扩大基地建设的物质资源,让更多更好的企业参与进来,又能适时地分流出去,让校

上一篇:新农村三句半范文下一篇:相亲搞笑剧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