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消费调查范文

2024-03-09

奢侈品消费调查范文第1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大众传媒影响力日趋扩大的背景下,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 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直接的遭到名人/影视作品等的影响。大学生针对奢侈品的消费特点通常被以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还没有独立,消费遭到很大的制约;另外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很多题目。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状态、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奢侈品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的消费水平、状态,掌控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构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消费题目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进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糜攀比之风日趋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不是公道发人深醒,我既是以此为动身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情势确定高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份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三、采访概况及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有比较全面正确地了解,我们展开了研究。并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奢侈品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 份,有效力为100%。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3%,女性大学生占47%。

调查题目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态、消费支出情况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固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

在关于在校大学生月均匀花消状态一栏的调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 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定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进步,这些题目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在支配生活费方面,有7人以为自己很节俭;16人以为自己恰好;15人以为自己有些浪费;而4人以为自己严重超支。在购买奢侈品资金来源方面,有16人是自己挣钱购买;9人家长购买;8人有活动嘉奖经历;12人属于其他来源。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斟酌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由于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未几,这使我们每个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5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平常生活用品开消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常常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可能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有一部份同学寻求时尚会购买一些奢侈品。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现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之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斟酌那些虽然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重视自己的形象,寻求品位和档次,固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明显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在购买类型方面,冲动型的占38%,理智型的占44%,盲目型的占18%,这说明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清楚自己的消费结构和状态,没有这个习惯的制约,使大学生的盈亏状态不同,见到热衷的东西,半数以上的人却表现出较弱的自我控制性。固然究竟是同龄人,消费中自然也表现出了很多相同点。

据调查,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甚么安排,随便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当怎样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便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轻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确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大学生储蓄观念其实不强。

由调查不丢脸出,城镇比乡村的大学生消费要高些,但这主要决定于城乡传统的家庭收进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约其消费的是家庭经济状态。另外,城市大学生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但没钱会向家里要或找朋友借,而农村大学生则干脆不买或存钱自己来买。这是个值得沉思的题目,对不同物品的选择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在对消费的态度和顾虑方面,农村大学生的行为也体现了中国的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消费原则多是能省则省,10人一个月要进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费; 13人三个月会进行一次;9人一年进行一次;也有13人要经太长久的计划后才会做出是不是要进行消费的决定。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得知,现实消费来源31人为其他来源(包括家庭供给、奖学金、半工半读等),而同学们理想的消费来源为兼职的只14人,这里面有几个缘由:1,兼职不轻易找到。2,有些同学以为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现在大学生最主要的是学习,其实不是出往做兼职,这一部份人疏忽了一点:在大学里做兼职不但能赚钱补贴自己的生活费,还可以在社会上学习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我组也同时采取了访谈法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大一同学进行随机采访。我们其采访内容包括月均匀消费水平、经济来源、消用度途、消费习惯、奢侈品消费理念和对本身奢侈品消费的看法等。通过调查得知,他们均匀一月消费大约在550元左右,这其中包括了平常生活用品、伙食费、零食费、电话费、交通和上网的用度,其中三分之一人并没有用于奢侈品的花消。这是一种良好的消费心态,他们对消费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坚持节约勤俭,该买的就买能省的就省,不买奢侈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

五、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状态缘由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还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奢侈品消费观念。当前大学生在奢侈品消费的错误观念等题目,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少正确引导有关。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的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遭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假如没有及时得到家长老师及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轻易构成心理趋同的偏向。当学生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潭门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的是,有些家庭状态不答应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看及心理,做出一些有悖社会道德设置是违法的事。另外也有一些缘由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观念与行为:

其一,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其二,社会建设范畴中缺少大学生节约勤俭生活消费观的内容。

其三,大学生深受社会影响其深、大部份学生消费属理性

(一)在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的特性:

1)奢侈品消费结构的地区不平衡性

2)年级不同而致使奢侈品消费观和消费结构的不同

3)性别不同致使奢侈品消费结构的差异

(二)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题目:

1)消费差巨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2)奢侈品消费结构分歧理,存在攀比心理

3)人际交往奢侈品消费增多

4)奢侈品消费趋势的分歧理性 (例如:攀比心理作怪)

六、题目分析及解决

针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题目,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善和解决: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个人方面。

(一)社会方面

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大学生的理财还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持币的额度愈来愈大,支配金钱的空间越来越宽泛。然而,对大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尽大部份人还不能具有更多的金钱,另外一方面他们的消费欲看则愈来愈大。可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和理财观念的淡薄,通常使他们对待金钱没有一个正确的熟悉,对科学理财更是知之甚少。

(二)学校方面

学校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观念社会:

(1)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早日建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

(2)对寻求时兴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

(3)对贫困的学生,学校要多关心,多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多关注生活状态,学习状态。给予帮助,不轻视,塑造***校园生活。

(三)家庭方面

家庭应变忘我奉献为适度供给,父母扩忘我奉献助长了有些大学生奢侈浪费之风。过分溺爱,致使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靠他人。做到节约持家。

(四)个人方面

强化大学生本身的管理和监控

(1)钱要花在刀刃上。

(2)学会记帐和编制预算。

(3)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和理财原则。

(4)严禁杜尽攀比、追星、过分寻求时尚与个性。

七、结束语

奢侈品消费调查范文第2篇

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有五大特征:

一、相对于西方消费者注重个人取向的消费价值,中国消费者更注重炫耀性价值;

二、相对于西方消费者注重拥有物的个人含义,中国消费者注重拥有物的公众意义;

三、相对于西方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倾向于用产品或品牌的象征性,以及消费来表达自己在社会中的阶层和地位;

四、相对于西方消费者注重奢侈品的领先特性,中国消费者在选择和消费奢侈品时,更多了从众的动机,以规避消费风险和迎合大众口味;

奢侈品消费调查范文第3篇

1、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 (1)款式新颖; (2)做工精美;

(3)个性,不同于一般的产品。

2、注重产品的实用性

(1)女性特别是当成为妻子或者母亲之后,很重视商品的实用价值。

3、注重产品的便利性

(1)现代女性越来越青睐网上商城提供的同类产品,而且女性购物时间一般是周末或者晚上。

4、注重产品的健康安全性

(1)在用的方面,喜欢购买无刺激、无伤害、中草药、纯天然、适合体质、安全生产的商品等。

5、注重产品的内外时尚性

(1)女性追求时尚的心理可以通过求美、求名、求新表现出来。

(2)为了追求漂亮,她们可以扩大消费,把各种产品或服务逐一尝试,期望用钱留住青春,找回一个全新、靓丽又充满自信的自我。

(3)女性的求名心理是指购买商品时追求品牌,信任名牌,甚至忠诚于名牌,女性求名心理最多表现在对化妆品和服饰的追求上,而新时代的女性消费者,品牌意识更为强烈。

(4)求新是女性追求时尚的又一表现。她们喜欢标新立异,却往往不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选购核心。

6、注重产品传递的自尊自信感

(1)攀比炫耀是女性自尊自信心理的又一种体现,希望通过购物来显示自己某种超人之处或者通过已选购的高档商品来表现自己的尊贵身份和生活品质。 (2)其表现就成为追求商品的高档次、 高质量、高价位或者追求色彩或造型奇异、别致、超俗、 洒脱和与众不同。以此来显示自己经济上的富有、地位上的优越、情趣上的高雅,从而得到别人的羡慕和尊重,

7、注重产品的情绪感染性 (1)广告渲染的温馨气氛、食品的诱人气味、服饰的款式和化妆品的色彩等,都会对女性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2)女性的购买决策易受情绪的影响。女性在情绪低落或高涨时,常常会发生突击消费,她们将购物当作一种乐趣,会通过购物发泄情绪或奖励自己,

8、注重产品的特殊情感价值

(1)她们常常会购买那些对自己而言有特别情感意义的商品,表达了亲情(母亲节亲情奉献)、友情(闺蜜姐妹版组合套装)、爱情(情人节的全方位包装),能唤起女性情感或回忆的商品或服务。

(二)自身角度

1、女性消费心理具有年龄层次的阶段性

18——30岁:【追求美丽、追逐品牌、追求个性化】

30——45岁:【关爱子女、当好贤内助、功利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 【追求美丽:尤其受到相关化妆品销售人员的推销与介绍,或者新品上市而做的煽动性广告,因为女性对于各类媒体广告的关注程度均高于男性,比男性消费者对广告的敏感度普遍要高很多,觉得买得了产品就是买得了美丽,必须一试。常言道,“三分长像七分打扮”。】 【追逐品牌:一方面可以减少购买的风险(因为名牌产品的质量一般是有保障的),另一方面则是用来显示自我,表现自己的经济地位、品位和气质。以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为依据。】

【追求个性化: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应该生产不同规格、造型、色彩、样式的产品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另一方面应该努力塑造品牌的个性化形象,来满足具有表现某种个性的消费者的需求。】

2、心理上的满足

旁氏无暇七日美**膜,通过向消费者灌输“七日美白寻回真爱”的概念,一方面使消费者相信了旁氏无暇七日美**膜一定会有美白效果,而且七天见效,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广告的出台使消费者普遍的把美白和寻回真爱结合在一起,让她们觉得,使用了这个产品,也许真爱就会回头。

3、幻想型女性存在“美梦成真”的消费心理

目前,化妆品香型又由花香型发展到幻想香型,国外许多高级香水是根据著名乐曲或诗画的主题和意境配制的。例如“巴黎之夜”香水,使人仿佛进入名曲“巴黎之夜”的情境之中,幻觉出优美繁华的都市夜色。

4、虚荣型女性存在“唯我独尊”的消费心理

部分女性心中常有一种“只有我一个”的“唯一”意识,经常希望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一个”。有一家女子用品超级市场,专营女士服装和各种妇女保健用品。他们为迎合虚荣女性“拥有唯一”的消费心理,十天半月就推出一种新潮女装,而且同一款式、花色的服装进货量有限。许多妇女为了能够“尝新”,表现其与众不同,绝不会放过机会,购买时异常踊跃,该店的生意当然红火。

5、情感型女性存在“情有独钟”的消费心理

6、创造型女性存在“为我所用”的消费心理

7、爱美型女性存在“尽展风姿”的消费心理

8、消费的主动心理

9、消费的犹豫心理

(三)环境角度

1、品牌及购物观

大多数女性消费者都普遍认为,名牌消费就是品质的消费。调查显示,95.8%的女性消费者都购买过名牌产品。

2、媒体观

广州女性对广告兴趣是最浓厚的 北京女性则最喜欢平面媒体

广州女性对广告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北京和上海的女性

3、理财观

北京女性花钱最谨慎,北京女性对价格最为敏感,理财观念比较谨慎 上海女性理财观念最新

4、女性消费容易受促销、广告等市场环境氛围的影响。

看到降价、打折等促销活动时,她们就会开始权衡比较哪种购买组合最划算,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她们最终会购买多款组合促销的商品代替原来已经想好的商品,

5、女性消费容易受到导购、朋友等人为环境气氛和顾问、咨询等服务环境氛围的影响。

女性消费者的直觉胜过理性的判断,几张震撼心灵的海报设计,几个精美的小礼品,它所取得的效果,可能胜过几重产品技术的提高。还有如促销人员的诱导、朋友的劝说,都可能引发快速忠实的感染性消费。

6、女性是新鲜消费的敏感者

7、女性是时尚消费的引领者

8、女性是家庭消费的控制者

(四)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概述

1、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

电商网(www. Toecom. com) 率先在全国开通了“特价热卖”栏目, 汇总了知名网站新浪、88

48、网猎、所有、酷必得等30 多个热卖信息。

2、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心理

在消费行为上表现为需要及时了解和购买到最新商品, 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3、追求时尚商品的消费心理

4、追求个性化的消费心理

5、追求表现自我的消费心理

6、追求自主、独立的消费心理

7、追求躲避干扰的消费心理

8、追求文化品位的消费心理

(五)尊重习惯的包装策略

1、配套包装

女性的化妆品包等,均属于配套包装,这种包装既方便购买也方便使用。

2、系列包装

即将用途相似、品质相近或者同一品牌的商品,采用同一图案、色彩、形状的包装。这种不同商品的同一包装,能强化人的视觉,同时也可以借用某一商品的知名度来打开其他商品的销路。

3、分量包装

根据消费习惯、消费特点和家庭规模大小差异而设计不同容量的包装。如奶粉用大包装,内有小包装,一小包就是一天的食量。

4、惯用包装

即尊重消费者的传统观念,采用消费者喜欢并容易接受的包装。例如各种酒类的包装大多数采用透明的高颈玻璃瓶等。一般来说,家喻户晓的包装不要轻易改变。

(六)个性需求包装策略

1、高档包装

采用高级的包装材料、设计精美的包装造型和漂亮的包装装潢,给人以产品质优高档的感觉.

2、华丽包装

对于贵重的商品,如金银首饰、钻石珠宝、高级服装、古董古玩、精致艺术品等。一般采用富丽堂皇极感高贵的包装,做到使商品的本体价与由包装装潢所显示出来的“身份价格”相匹配。

3、分装与改装

(七)情感性包装策略

1、礼品包装

消费者对这类商品的包装习惯上要求华丽、典雅、体面,赋予一定的情意和社会象征意义。

2、趣味包装

企业在包装上采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体现趣味性和幽默感,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3、怀旧包装

这是为了迎合消费者追求返璞归真、怀念过去的商品包装形式。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有名商品更是如此。企业可以利用消费者这种心态进行怀旧包装。

(八)商品包装的心理功能

1、刺激功能

造型独特、新颖、精美的包装,可以引起消费者的浓厚兴趣,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情趣和欲望。

2、宣传功能

包装上的色彩和介绍生产厂家、使用说明等有关资料,恰恰构成了商品广告的一种形式,起到了宣传产品形象的作用,便于消费者比较、选择与购买。

3、享受功能

奢侈品消费调查范文第4篇

摘要: 恩格尔定律表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会逐渐下降 ,然而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降速放缓,从理论上与食物收入弹性缺乏相矛盾。文章从在恩格尔系数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食品消费中居民行为特征变动中分析恩格尔系数变动的原因,在考虑城镇化背景、政府干预程度及地区差异的基础上,建立两阶段LES-LA/AIDS需求系统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七大类消费需求和八种食品项目的消费需求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是,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城镇化对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产生显著影响;不同地区之间食品消费结构具有各自的明显特点;消费结构的变动及其所对应的较大支出弹性是造成恩格尔系数变动趋缓的主要原因。最终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LES;LA/AIDS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消费理念和经验陆续被传播到中国,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国居民贫富和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相关研究中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1]如图1所示,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表现出波动中下降的长期趋势,分别从57.5%、67.7%下降到36.2%、39.3%①,根据FAO的恩格尔系数评价标准,2012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均达到富裕水平,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可喜成就。这虽然体现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相比于同期(2011年)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的15.2%、22.5%,19.7%和23.6%②,表现出了较大差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消费主力的城镇居民,其恩格尔系数自2002年起降速放缓,并有几年出现不降反增现象,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自2002年起,虽降幅大于城镇居民,但始终保持高位。在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较快(24年保持7%以上的增速)和人均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的背景下,恩格尔系数间断性速率变化放缓甚至停止,意味着我国居民会以接近GDP增长速度来扩大食物消费支出,然而这与食物收入弹性,即食物支出增长速度应慢于GDP增长速度相矛盾。[2]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造成了看似阻碍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的现象,对这一问题值得探究。

恩格尔定律成立的基本前提是市场商品供给充分[3],因此,对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此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大关,2013年达到53.73%,城镇人口数已占据大部分。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2)。伴随着城镇化带来的人口和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高密度聚集,会引发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并会对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包括食品内部结构)产生影响,随之对恩格尔系数产生影响。此外,我国的城镇化率刚刚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虽然我国高于同为金砖国家的印度,但距英、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如图2所示),因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在我国将是较为长久的趋势,更是一个追求目标。根据诺瑟姆城镇化发展曲线,当城镇化率处于30%70%区间时,属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4]因此有必要把握城镇化大背景下,我国居民的消费变动对于恩格尔系数变动的影响。城镇居民数量众多、收入水平较高,所处的是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环境,且其消费具有多样性特点,因此,本研究以城镇居民为分析对象,具体分析居民生活消费以及食品消费系统,一方面破解恩格尔降速缓慢之谜,另一方面较为系统地把握消费需求特点,从而为产业结构调整、产品供给及消费引导等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其余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第三部分为理论框架,第四部分介绍模型方法及数据,第五部分为计算和检验结果及分析,第六部分为结论及建议。

二、文献回顾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与全部生活消费支出之比值)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厄恩斯所提出,恩格尔定律表明居民家庭中食品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二者共同揭示了只有满足生存需要还有剩余时才会考虑发展和享受的需要的基本事实。生存需要中最基本的是食品需要,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食品支出占总支出比会不断下降,这种下降便意味着消费结构的改变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尽管由于时间与空间的推移,发生了诸如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观念、价格水平、产品结构以及相关福利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3],[5]],[6],恩格尔系数的适用性与被创建时期相比已存在较大的区别,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其在经过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大量研究和印证的基础上,且又富有数据易得计算简便等特点,仍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对我国城乡及国内外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的描述性比较研究[7]~[10]、对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考察[11]、对最低保障标准的制定与减贫效果的测量[12],[13]以及恩格尔系数的改进及跨领域运用[1],[14]等,既有从时点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通过时间序列直接或间接反映出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的过程。恩格尔系数的变动对反映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揭示生活品质升级、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反映了人们消费结构的改进和生活水平的提升,然而,近年来,在恩格尔系数大体下降的过程中出现了降速减缓甚至停滞的现象(如图1)。甘健胜[2]运用分型分析方法对近年来我国恩格尔系数变动情况进行拟合,亦得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速度具有放缓趋势的结论。将该现象放在国民经济增速和人均收入水平背景下看,这种反常值得思考,是否意味着我国居民消费与生活的停滞不前?为何食物支出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如此相近?近年来,学者们从现实描述、收入水平、年龄结构、收入分布、人口结构,以及其他影响因素角度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生活状况及其变动特征进行了探讨。李辉尚等[15]对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的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并趋于稳定。王恩胡[16]发现尽管如粮食、蔬菜等的消费量有所下降,但品质有较大的提升,且随着收入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及生活节奏加快,在外就餐、加工食品购买已成为我国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ELES模型的测算,得出我国食品总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仍较高,我国城镇居民的食品需求还会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有一个较大增长。而结合国际发展经验,刘慧[17]指出,人均 GDP5 000美元以下时,消费结构处于缓慢升级阶段,人均 GDP 在 5 00013 000美元时,消费结构处于快速升级阶段,在13 000美元以后,消费结构趋于稳定,这一阶段,主要的经济部门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开始大量利用高科技的成果。考虑到社会老龄化的影响,茅锐[18]对2002—2009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年龄是消费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年龄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食品在老人的消费结构中占比较大。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导致食品的消费份额不断扩大。考虑到宏观消费指标的均值效应和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消费偏好的差异性,孙巍[19]选取CHIP2002/2007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根据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非线性特征划分出不同的收入组群来进行分析,得出了收入分布的变迁对城镇居民消费带来了结构性的转变的结论,其中,食品和边际消费倾向持续走低。陈建宝[20]从收入分配及人口结构角度,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和非参数可加模型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和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结构的关系,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劣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反向关系,消费结构的优化要以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作为代价,而生存型消费支出比例与城乡人口比例成反向关系,说明加快城市化的政策有利于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此外,刘毅[21]用珠江三角洲城镇居民住户的调查数据对中产阶层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中产阶层的消费结构体现出强烈的发展需要与现实性,重实用、非奢华、不炫耀,2002年起,食品、衣着和居住支出维持在稳定的比例水平。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大体看出,随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收入分配状况改善、消费群体收入结构变动、老龄化程度加深,会一定程度上造成恩格尔系数降速趋缓。尽管各个侧面都显示了恩格尔系数降速有趋缓趋势,但并没有从城镇居民消费需求行为特征来直接揭示食物支出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相近这一怪异现象。反映消费结构与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变动是对消费行为的一种反应,因此,定量把握居民消费行为尤其是食品消费变动特征对于恩格尔系数变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与生活水平以及制定及考察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恩格尔系数降速趋缓的原因绝不只是由于其本身存在的缺陷。尽管对于恩格尔系数降速趋缓有着各种各样角度的分析,但本文从外界环境约束下为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消费行为角度分析,从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出发,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结构及特征,尤其是食品消费的结构、弹性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微观层面多角度考虑恩格尔系数异常现象。同时,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间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亦会对区域差别因素加以考虑。综上,拟对我国2002—2011年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系统进行两阶段(LES-LA/AIDS)跨时期动态分析,综合考量各因素来探讨我国城镇居民的各类消费,尤其是食品内部消费需求结构及品种间相互关系,最终对我国恩格尔系数降速趋缓成因进行分析和把握。

三、理论框架

消费经济学认为,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和消费者自身的因素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三大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从收入和价格方面对消费者行为产生约束;环境因素主要指宏观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消费者自身因素则主要指和消费者的生理、心理和行为能力有关的因素。[22]很多学者分别从价格水平、收入水平、政府支出、收入差距水平、不确定性、制度、地域差别[2],[22]~[24]等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合既有研究成果,并考虑到城镇化这个大背景,本文选用价格、收入、城镇化水平、地域因素以及政府干预为主要变量。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与自由度要求,不包括消费者个人特征。收入与价格等常见因素不予赘述。

城镇化水平。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稳步进行,其经济效应引致人口等生产要素的集中与集聚,带来生产模式及消费方式的改变。同时还伴随着由我国特殊国情产生的人口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候鸟式”迁移行为。因而城镇化对统计意义上城镇人口消费情况,尤其是饮食结构变化升级进程的推动有深刻影响。[24][25]

地域因素。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及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分析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时,是不能忽视地区间差距问题的,且国家发改委对中、东、西、东北四个区域有不同的功能规划,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对居民消费也有一定影响。从此意义上,为了在消费需求系统分析中便于考虑地区特征,应引入消费的地区划分。[22],[26]

政府干预。政府在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政府支出额稳步提升。无论是作用于生产环节、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或间接增加居民收入水平进而带动消费的购买性支出;还是单方面无偿的主要作用于分配环节的,通过以改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财政补贴和税式支出等方式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的转移支付,均对引导消费起着重要作用。[23],[27],[28]尽管对于政府支出对于居民的消费情况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即是挤入效应还是挤出效应,目前的学者们由于所用的数据与方法不同而没有得出统一的判断,但可以确定的是,政府的财政政策对于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费情况有着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在各地之间,同样的政策可能会因为所实施的外部环境不同而在效果上具有显著的差异。[29]~[31]因而,在消费需求系统分析应将政府干预加以考虑。

将上述三方面影响因素纳入城镇居民消费完整需求系统分析,是本文的创新所在。

四、模型方法及数据

在一般的消费需求系统的计量观察中,面临的普遍问题是由分析对象所包括的消费项目较多而带来的对自由度的影响,以及对观测结果的统计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26]然而,如果消费者对每个组内商品的偏好排序独立于其他商品的消费量,那么此商品组与其他组是弱可分的,可以构造两阶段预算框架,即假定家庭支出是通过两个阶段进行的。这样,第二阶段的消费意志决定与第一阶段的消费决定是关联的,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优越性,还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假定食品组内的排序或偏好排序与对衣着、家庭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居住的消费状况并无相关,其他组亦如此,即食品组与其他商品组是弱可分的,可进行两阶段消费需求系统分析。

(一)模型设定

本文第一阶段的函数形式选择线性支出系统(LES)模型,具有较强的可分离性假设,但对于我国居民弱可分的消费大项来讲并不是过于受限 [32]。第二阶段选取线性近乎理想的消费需求模型(LA/AIDS)来估计我国城镇居民食品组内消费项目的需求支出和价格弹性。

第一阶段:LES模型。

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是由理查德·斯通最先采用的完整系统模型,该模型直接从给定的支出函数推导而得,存在理论依据,适用于家庭商品和服务大类支出的分析,满足加总性、价格和收入的零次齐次性、对称性以及负定性。

(二)变量说明及数据描述

第一阶段用的数据为2002年至2011年我国31个省城镇居民消费七大类(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受到数据限制因而仅取七大类)价格分类指数(以2002年为基期)和消费支出年度数据。考虑到中国居民消费的食物多种多样,但主要食物种类是有限的,其中对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起主要影响的有粮食、食用油、蔬菜、肉、蛋、奶和水产品等[33],且这8类食品占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近80%,因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食品中选取了第二阶段所需要的2002年至2011年我国31个省城镇居民消费的粮食、油脂、肉禽及其制品、蛋类、水产品、蔬菜、奶及奶制品、在外用餐八大类的价格分类指数(以2002年为基期)和消费支出年度数据。以上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价格及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统计年鉴》(1993—2005),《城镇生活与价格年鉴》(2006—2012)。而用以替代支出的工具变量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2)。

此外,为反映城镇化水平,本文选取了各地区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比重。为反映政府干预程度,本文主要通过政府财政支出来反映,尽管一些学者直接运用政府支出绝对值进行计算,但其运用的是全国水平的数据[29],或分别将不同区域数据纳入模型进行计算,而后进行比较[23],而考虑到本文将31个省份数据纳入同一模型进行分析,难免地区间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而带来财政支出的显著区别,为尽量排除地区间经济水平差异的影响,文中选取了各地政府支出占该地区GDP比。上述数据来均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8)以及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年鉴(2009—2012)。而考虑到区域因素,本文设立虚拟变量,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规定,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四大区域,其中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山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由于城镇化水平、政府干预程度以及区域因素对不同商品(服务)的影响方向及程度不同,此处不对消费需求系统分析中这些变量进行方向预期。[LL]同时,由于文中主要考察第二部分食品消费内部结构变动及弹性等特征,因而只在第二阶段加入这三个变量。

五、测算结果及分析

运用stata12.0,采用SUR方法,根据两阶段LES-LA/AIDS系统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系统进行测算。估计过程中,由于因变量是预算比重,方差协方差矩阵是奇异的,因此去掉一个方程,后根据加总性、齐次性、对称性限制等求出被去掉的函数式的相关参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分别把居住、在外就餐两个方程去掉。

(一)第一阶段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分析

第一阶段我国城镇居民七大类商品及服务LES模型参数结果及弹性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经测算,除基本消费量中家庭用品及文教娱乐外,模型中所有估计量及估计的弹性均通过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

从表1可知,食品仍占城镇居民边际消费支出最大比例,并且也是总支出中占比最高的项目(如图3,图4所示)。从支出弹性来看,在七大消费项目中,家庭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的支出弹性大于1,属于奢侈品。文教娱乐及交通通信支出的增加是消费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大标志,因此,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是在不断提高。而食品、衣着、医疗保健的支出弹性小于1,说明其属于必需品。而从马歇尔自价格弹性可知,交通通信的自价格弹性系数最大,富有弹性,而其他项目均小于1,缺乏弹性,而粮食的自价格弹性绝对值要大于衣着和医疗保健,表明相比于二者,粮食的消费对价格更为敏感,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们的食品消费可能会被这二者所挤占,对于更好地摄入营养有所影响,因而进行第二阶段食品内部的城镇人口消费研究不仅对于恩格尔系数降速减缓问题研究有所益处,更是对保障人们饮食营养、健康生活有所帮助。

(二)第二阶段城镇居民食品消费行为分析

第二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八大食品消费项目LA/AIDS模型参数结果如表2所示,括号内为标准差。除部分交叉价格估计量外,绝大多数的自价格估计量和支出估计量在5%的水平上显著,此外,所有的误差项系数均不显著,表明模型已不存在内生性问题。

而文中考虑的城镇化背景、政府干预水平、地域差异亦对食品消费结构产生显著影响。经测算,城镇化率对八大项食品消费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对于油脂、肉禽及制品、水产品、蔬菜具有负向影响,并对于肉禽及制品的影响最大,符合现代城镇居民健康消费观念的转变情况。同时,尽管蔬菜及水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但由于城镇化进程中有大量具有“候鸟式”迁移特征的低收入农民工对于蔬菜、水产品等高品质食物消费较少,使得城镇人口整体消费水平下降。而政府干预对除生活必需品粮食、肉禽及制品外均具有显著影响,但幅度较小。此外,地域因素亦对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具有一定影响,但方向及大小具有较大差异。

表3是食品内部消费的马歇尔价格弹性和支出弹性结果。八项食品消费品的自价格弹性均为负值,符合经济规律,其中粮食、油脂、肉禽及制品、菜类、奶及制品的绝对值小于1,缺乏弹性,是必需品。而蛋类、水产品、在外就餐的自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受自身价格变动影响较大。而交叉价格弹性显示,肉禽及制品、蛋类、菜类的价格变动对其他食品的需求影响较为显著。此外,各种食品的支出弹性均为正值,表示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会增加其消费量。其中粮食、油脂、菜类、奶及制品、在外就餐的支出弹性小于1,尤其是粮食与奶及制品,更是波幅度明显小于其他食品消费项目。而肉禽及制品、水产品支出弹性大于1,属于富有弹性商品,表明随着城镇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明显改善。同时,如表4所示四大区域亦有相似结论。值得注意的是东部地区的粮食消费支出弹性明显低于其他三个区域,这是由于该地区饮食结构中粮食消费比重明显偏低所致。而蛋类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已经成为劣等品。此外,中部、西部、东北部的海鲜支出弹性明显大于东部地区,这与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禀赋和饮食结构密不可分。

为更直观地得出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动对不同区域食品消费结构的影响情况,表5为我国城镇居民2002/2011年8类食品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总额之比。其中粮食、油脂、蛋类、菜类、奶及制品在四大区域两期内变动幅度较小,而肉禽及制品在东部、中部以及东北部地区略有下降,但仍居高位,水产品在东部地区下降较大而在西部地区大幅度提升,同时,在外就餐除东部外,在其他三个区域呈飞速提升态势。

表6是我国四大区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动情况,整体来讲东北部居民恩格尔系数最低,而西部地区恩格尔系数最高,东部和中部处于中间状态。然而,这不仅是与收入与富裕程度有关,更是与消费观念、市场发达程度以及地区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相关。东北部地区尽管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重工业发展为主,食品加工业与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但该背景导致整体食品价格较低,加之作为农产品主产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居民在食品消费方面支出较少。而西部地区经济较为不发达,限制于地理条件导致大量农作物高价引入,同时由其资源禀赋而导致的肉食饮食习惯造成了西部地区城镇居民食品支出较高。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达,城镇居民消费观念较先进,更加追求绿色健康的食品,加之市场化水平高,地处中心区域或沿海,交通运输业发达,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高质高价的享受型需求。此外,由于这两个区域经济发达,大量农民工涌入,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民工的恩格尔系数显著高于城镇居民,因而也一定程度上拉高了这两个区域的恩格尔系数。

通过前文的分析,肉禽及制品、在外就餐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城镇居民食品消费中占比最高的项目,尤其是在外就餐,在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人们消费模式的改变已经成为重要食品摄入渠道,而这两者的支出弹性高于作为必需品的粮食、油脂、菜类、奶及制品等,加之人们消费水平的升级以及对健康高蛋白食品的追求,支出弹性最高的水产品逐步成为人们的宠儿,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在食品方面的支出。此外,近些年食品价格水涨船高,如图5中2002—2011年间全国七大类消费品的价格指数变动情况所示,除食品外其他六类消费品的价格指数均在10%以内上下波动,并在2010年起才开始全面上涨,而食品价格指数则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且由于食品的初始价格较低,2011年食品价格较2002年已上涨84%,亦对恩格尔系数降速趋缓造成较大影响。然而食品价格增幅较大亦很大部分是由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动即需求的变动导致的产品供给结构变化及其成本变化而产生的。而袁志刚[34]的研究中也指出,食品价格上涨并不直接导致食品类消费比重的显著变化,城镇居民倾向于改变消费数量或消费模式来应对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压力。

六、结论及建议

本文从恩格尔系数降速趋缓为出发点分两阶段运用2002—2011年31省面板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进行考察,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第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及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但食品仍是各类商品中边际消费支出最大的种类,并且也是总支出中占比最高的项目,是居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城镇化背景、政府干预水平对食品消费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城镇化效果最为显著,政府干预最弱。表明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将会不断发生改变,加之政府对市场的适当干预,更加有助于食品市场的活力。

第三,不同地区之间食品消费结构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中部、西部、东北部、东部四个区域城镇居民总支出弹性递减。同时,各类产品的支出弹性具有一定差异,造成消费结构和食品支出的变化。此外,区域差异的形成亦受消费观念、市场发达程度以及地区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的影响。

第四,肉禽及制品、在外就餐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城镇居民最重要的食品消费对象,尤其是在外就餐,营养健康的水产品亦逐渐成为新宠。消费结构的变动及其所对应的较大支出弹性造成了恩格尔系数变动趋缓的主要成因。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稳定食品价格。食品仍然在我国居民生活消费中占主要部分,稳定食品价格,有利于保障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固然重要,政府的调控也有必要,政府主要发挥对食品质量安全监控及健康饮食观念引导功能,并保障公平。最后,对不同区域因地制宜挖掘资源禀赋,开发各区域消费潜力。

参考文献:

[1][ZK(#]张祖群. 从恩格尔系数到旅游恩格尔系数:述评与应用[J]. 中国软科学,2011,S2:100-114.

[2]甘健胜,黄泽民.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降速放缓趋势及其因素分析——基于运用分形分析方法的研究[J]. 管理世界,2006(12):152-153.

[3]姜国刚. 恩格尔系数失灵的若干影响因素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12(3):99-101.

[4]张晓波. 中国城镇化与扩大消费增长一个结构主义视角的分析[J]. 经济问题,2014(2):40-45.

[5]符想花. 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应用的缺陷及原因分析[J]. 经济经纬,2003(5):129-131.

[6]王少飞. 用恩格尔系数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可行性研究[J]. 统计研究,2002(6):19-22.

[7]史登峰,封志明. 从国外食物消费的发展进程看中国小康社会的食物消费[J]. 资源科学,2004(3):135-142.

[8]吴瑾,周博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1(11):132-134.

[9]齐福全,陈孟平. 京津沪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变动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5(3):53-59.

[10]王恩胡,李录堂. 中国食品消费结构的演进与农业发展战略[J]. 中国农村观察,2007(2):14-25.

[1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陈昌盛,许召元,等. 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 经济研究,2010(6):4-16,41.

[12]杨立雄,胡姝.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0(9):33-46.

[13]宁亚芳. 西部民族地区人口政策缓贫效果检验[J]. 中国人口科学,2014(6):84-95,128.

[14]尹海洁,唐雨. 贫困测量中恩格尔系数的失效及分析[J]. 统计研究,2009(5):54-58.

[15]李辉尚,许世卫,孔繁涛,等. 中国城镇居民食物消费变迁特征分析[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5):40-45.

[16]王恩胡,李录堂. 中国食品消费结构的演进与农业发展战略[J]. 中国农村观察,2007(2):14-25.

[17]刘慧.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经济史呈现的一般规律及中国的轨迹[J]. 经济问题探索,2013(6):9-14.

[18]茅锐,徐建炜. 人口转型、消费结构差异和产业发展[J]. 人口研究,2014(3):89-103.

[19]孙巍,杨程博. 收入分布变迁与消费结构转变——基于门限模型的非线性计量分析[J].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2):307-315.

[20]陈建宝,李坤明. 收入分配、人口结构与消费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13(4):74-87.

[21][JP2]刘毅. 中产阶层消费结构变迁及特征——基于珠江三角洲城镇住户调查的分析[J]. 经济学家,2008(3):86-91.

[22]田青,马健,高铁梅.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分析[J]. 管理世界,2008(7):27-33.

[23]储德银,经庭如.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10(4):99-105.

[24]周竹君. 当前我国谷物消费需求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15(5):68-75.

[25]“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课题组,张红宇.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抉择和政策思路[J]. 中国农村经济,2011(6):4-14,25

[26]穆月英,笠原浩三,松田敏信.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系统的AIDS模型分析[J]. 经济问题,2001(8):25-28.

[27][JP2]薛鹏,徐康宁. 中国政府消费与城乡居民消费状况比较研究:1978—2010[J]. 上海经济研究,2012(6):51-66.

[28]何忠伟,刘志雄,刘芳. 基础设施影响中国食品市场发育的实证分析:1978—2002[J]. 中国农村经济,2008(1):69-75,80.

[29]靳春平. 财政政策效应的空间差异性与地区经济增长[J]. 管理世界,2007(7):47-56,171.

[30]张峁,王青,杨帆. 改革开放30年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影响效应分析——基于TVP模型的实证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7):15-23.

[31]李斌,李拓,朱业. 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财政支出与城市化——基于中国28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动态空间计量检验[J]. 中国软科学,2015(6):79-90

[32]屈小博,霍学喜. 农户消费行为两阶段LES-AIDS模型分析——基于陕西省农村住户的微观实证[J]. 中国人口科学,2007(5):80-87,96.

[33]封志明,史登峰. 近20年来中国食物消费变化与膳食营养状况评价[J]. 资源科学,2006(1):2-8.

[34]袁志刚,夏林锋,樊潇彦.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迁及其成因分析[J]. 世界经济文汇,2009(4):13-22.

奢侈品消费调查范文第5篇

消费心理是关键

世界奢侈品协会对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流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月收入约10000元的消费者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的年龄在25到28岁之间。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年轻化的速度更令人惊讶:在2007至2010年间,中国奢侈品主流消费群的最低年龄由35岁下降到目前的25岁。

“在未来3到5年内,25岁到30岁的消费者将成为我国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欧阳坤说,中国奢侈品消费主要以服饰、香水、手表、皮具等小件个人用品为主,欧美消费者则主要以买豪华地产、汽车、贵重珠宝等顶级奢侈品为主。

在欧阳坤看来,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富二代”之间的攀比,他们首先通过奢侈品进行自我身份攀比,进而攀比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在欧美,父母给孩子买奢侈性消费品的很少。而中国的第一代富豪则不同,他们希望孩子能享受这些。”欧阳坤说,“中国人是否购买奢侈品并非取决于他们的收入和年龄,而是消费心理。”

在奢侈品购买大军中,还有大量年轻的“追逐者”。他们用于购置奢侈品的消费比例,往往占个人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月收入不到3000元的高校教师王丽(化名)就有两只LV的包。第一只是托出国的朋友购买的棋盘格花纹的基本款,4000多元。一天她拎着这包坐地铁,听见两个姑娘议论,“买LV还坐地铁,肯定是假货”。次日,她就去当地最贵的商场,花5500元买了一只款式完全相同的LV包,只有花纹不同。“这只是老花的,是LV的经典图案!”王丽这样强调。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2010中国奢侈行为心理趋向调查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国青年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就是为了拥有一件奢侈品,品牌文化不重要,让更多的人都知道它是奢侈品就行,最大的卖点就是“必须是圈子里公认的奢侈品”。

调查还显示,中国二线城市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不断增加,其2010年的人均消费支出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同等收入水平人群。

在这样热烈的购买氛围中,中国几乎成了“奢侈品业的天堂”:去年,几乎所有在中国落地的奢侈品牌都获得了两位数增长;中国市场占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份额已达15%;中国成为保时捷(Porsche)全球第二大市场,一年售出14785辆汽车;路易威登仍是中国消费者最想拥有的奢侈品牌„„

此外,奢侈品在中国还“踮着脚尖走路”,节省其他成本。据介绍,有些奢侈品牌在中国投入的广告费非常少,但很多杂志为了抬高身价,显示其“高端性”,免费为奢侈品打广告。一些商场则推出免租、送装修等政策鼓励奢侈品牌落户。

三个动因:送礼驱动、身份地位的彰显、自我奖励及对品牌的认同是中国人消费奢侈品的三个动因。商务送礼这一动因背后,部分官员群体被认为是奢侈品的实际消费人群之一。

根据此前纪检人员的披露,为了给“不太方便”在奢侈品店自由购物的官员提供方便,以奢侈品送礼行贿的手法也在创新。奢侈品店的一个潜规则是,商人在店里开一个私人账户,这个账户代码在同品牌所有门店通用,如有“关系官员”购物,只要说出代码,就可将账单记在商人名下。

济南奢侈品销售地点主要是在恒隆、贵和、银座商城,销售的产品主要是箱包、手表、化妆品、饰品和服饰。其次是极少数的专卖店。寺库有专业的鉴定中心,保真,而且在价格上这也是明显的优势。

网站竞争对手众多,鱼龙混杂,相比其它网站寺库有稳定充足的货源,坚持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口碑是立足的根本。

根据个人分析,由于济南是山东政治中心,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山东省的各政府机关部门是最大的潜在客户。应该围绕他们有一套私密性强的营销方案。济南有意向可能合作的行业:金融投资担保、加工贸易、地产开发和建筑商、高端家居大型机械销售。购买的主要用途:个人收藏、交往馈赠、营销公关。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传统的店面销售,寺库跟他们的优势就是正品保真物美价廉,拥有自主的专业的鉴定机构,可供收藏爱好者的寄卖,充分运用这些优势,采取合作会展以及会员制的方式拓展业务。

奢侈品消费调查范文第6篇

一、调查说明

伴随着经济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疲软,奢侈品市场一度一蹶不振,然而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蒸蒸日上却给奢侈品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2012年1月,世界奢侈品协会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达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奢侈品是许多品类商品的总称,包括包、香水、化妆品、服饰、车等等,虽然它们统称为奢侈品,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事实上各种品类之间好似又有着各自的不同。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居民的奢侈品消费能力日益凸显,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消费势头依然不减,中国在全世界奢侈品消费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奢侈品消费项目和认知情况

调查表明,中国居民购买奢侈品较多的项目包括:名牌服装、高档化妆品、名牌皮具、名表、珠宝首饰,较多的人认为名表、名车、飞机、游艇、珠宝首饰、名牌皮具应属于奢侈品的范围。对比来看,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最多的是名牌服装和高档化妆品,而中国居民把它们看作是奢侈品的并不在多数,原因可能在于这两类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功用更为普遍,用户很容易实现购买。名牌皮具、名表、珠宝首饰的认知和购买率均靠前,但二者的差值明显,表明消费者对三类产品的认知水平较高,但购买力还略显不足。国人普遍认为名车、飞机和游艇为奢侈品,可能因为其高昂的价格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真正购买的消费者寥寥无几。

不同人群的购买力、人生经历和生活态度不尽相同,从而其消费情况项目也存在差异。经统计,被调查者平均每人购买过的奢侈品数量约为3.3种,其中女性多于男性,25-34岁和35-50岁年龄段消费者高于15-24岁消费者,同时随着学历和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购买的奢侈品数量也在增加。

从具体消费项目来看,女性消费者购买高档化妆品、珠宝首饰、名牌服装和出国旅游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而男性在名酒方面表现出非常强的偏好;25-34岁、35-50岁年龄段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名牌皮具、珠宝首饰、名表和名酒,年轻消费者购买高档端化妆品的明显偏多;收入和学历水平越高,购买各类奢侈品的比例也越高;从不同职业来看,企业/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购买名牌手表的比例更高,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则是名酒和专业户外用品的最重要消费群体。

在问及奢侈品进入中国后的做法时,被调查者的观点较为一致,普遍的看法是既要保持与国际接轨,也要考虑体现中国特色。

三、奢侈品、信用卡消费额度

被调查人群中约87%的比例至少拥有一块手表,拥有的最新手表的平均价位为1.42万元,同时表示过去半年购买过黄金首饰和皮具的比例也均约为87%,他们在两个项目上的平均支出分别为1.42万元和0.7万元。

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在各类产品上的开支均低于平均水平,结合不同用户对各类奢侈品的消费情况,可以发现奢侈品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少数的高端人群。

不同用户在各项目上的消费情况

注:手表为渗透率和最新手表的价格,其它三类产品为过去半年的购买比例和支出。

信用卡的使用日益普遍,此次调查也显示所有被调查者均使用过信用卡,他们平均每月消费金额约为6000元,但大部分用户消费额度并不高,月消费5千元以下的被访者约占2/3。总体来看,35-50岁年龄段的信用卡消费额度最高,消费额度与学历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基本成正相关。各职位中,企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消费额度最高。

信用卡消费金额分布

不同用户信用卡平均消费金额

四、奢侈品消费习惯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花自己的钱购买奢侈品,而15-24岁人群获得奢侈品的主要渠道还包括花父母钱购买,该年龄段人群刚刚或尚未参加工作,他们的经济来源有限,从而购买奢侈品更多地依靠家庭其他成员。

经常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仅占总体人群的2.6%,近3/4的居民仅是偶尔购买或只是买过一两次。从不同人群来看,女性经常购买的频率高于男性,企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经常购买的比例较高,家庭月收入超过10000元的消费者经常购买的也较多。

中国居民选购奢侈品时,最看重的是品牌和产品品质,35-50岁年龄段和高学历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程度更高。

我们平时选购商品时,价格是我们通常要考虑的因素,而调查表明居民在购买奢侈品时对产品价格的关注程度并不高。在消费者的思维中,奢侈品意味着高价格,高价格的商品才是奢侈品,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的价格敏感性较弱,对价格的重视程度也就较低。

选购奢侈品重视要素

从购买奢侈品的理由来看,中国居民更看重奢侈品所承载的特殊意义——身份体现和有面子,同时追求品质的消费者也占了一定比例。

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居民获取奢侈品信息的最主要途径,获取信息的第二大途径为杂志。

奢侈品信息获取途径

五、生活态度分析

以上研究中知道,中国居民对奢侈品的消费除了受个人经历、经济实力的影响外,还与生活态度有关。经过统计,较多的人对以下两个语句描述较为认为:“在品质和价格相当的时候,我会更倾向于选择品牌更响的产品”“碰到打折的名品会增加我购买奢侈品的欲望”。

分人群来看:

女性居民的消费更为感性,他们碰到打折或在朋友/同事推荐后很容易购物冲动;

15-24岁年龄段居民的消费态度较为多元化,有的会消费比较保守,不购买超过自己消费能力的商品,有的比较狂热,即使攒钱也要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有的则比较在乎品味,符合自己个性的商品和店铺陈设容易激发购买欲望;

本科学历居民也容易受朋友/同事消费经历的影响,而硕士及以上学历居民购买奢侈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品位;

家庭年收入为2000-5000元的居民消费时更为谨慎,他们从来不购买超过自身购买力的商品;家庭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高收入居民由于其优越的经济实力,对价格的考虑较少,购买商品的决策更为容易,他们也会在意购买奢侈品用来提升身份。

六、总结

上一篇:设备科主任职责范文下一篇:如何与平级沟通范文